第一篇:破解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难题的新路径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探索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新路径
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一直以来,是各地物价部门管理的难点,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国家安全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难的问题更加凸现,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对农村供水和价格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重点解剖分析了胡集、石牌、柴湖、双河四个乡镇自来水厂经营状况。
一、当前农村供水经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有19个乡镇场共22家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水厂,目前均处于连年亏损、负责经营的状况,以至于40%的水厂只能采取限时供水的办法维持运转。其主要原因:
一是管网建设滞后,供水设备利用率低。有的乡镇自来水厂建设投资过大,而管网建设滞后,导致:一方面,各乡镇用水能力严重不足,设备闲臵,成本高,亏损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供水管网建设的严重滞后,距自来水厂较远地方的农民用不上自来水,造成农民用水难。如石牌自来水厂,设计能力2万吨,实际用水能力仅500吨,设备闲臵,利用率低,成本高,企业亏损严重。而距该自来水厂较远村民,却因管网覆盖范围有限而用不上自来水,这不仅影响农民的正常用水,也使供水企业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二是供水结构不合理。我市农村水厂都没有工业用户和用水大户,只有少量的行政事业单位和经营户,居民用水户占总用户的95%以上。如双河镇区有三家大工厂,都有自建的水厂,双河镇水厂设计供水能力为2000吨,实际用水户只有880家,全是街道社区居民和部分单位,实际日供水仅350吨。利用率仅17.5%。由于缺少工商业用水的支撑,农村水厂自然缺乏发展。
三是供水规模偏小。由于历史等原因,农村水厂多以乡镇为单位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有的一镇多厂,这样盲目投资,使水厂规模小,成本大。如文集镇因地处汉江包围处,内有大小个体水厂十几个,形成不了规模效益,导致单位成本偏高,从而影响到水厂效益。
四是表计不准。农村居民收入普遍低于城镇居民,且农村自备水井、河塘水丰富,自来水主要用于做饭和饮用。由于受生活习惯和消费能力的限制,加上水表精确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水表在滴水状况下不工作,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柴湖自来水厂国家安全饮水工程项目投资新建的水厂,项目设计是解决当地人畜禽饮水,日供水能力1万吨,而实际供水能力只有3000吨,利用率仅30%,户平月用水量不足五吨。石牌镇有76%的居民月用水量只两、三吨,其中还有12%的居民户用水量为零。大量实际发生的水费因为计量问题无法收回,直接影响到水厂的经济效益。
五是体制后遗症。农村水厂均由各乡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兴办,近年来大部分进行了改制,一方面,建厂初期投入就不到位,设施简陋,欠账较多,另一方面,管自来水管网超期服役,管网老化,漏损严重,而水厂因运营困难,无力进行管网的更新改造,只能哪儿漏补哪儿,勉强维持。两方面的原因造成农村水厂设备陈旧,管线的改造和维修得不到保障,管网漏损增加,水厂收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六是自来水价格偏低。乡镇自来水因投资相对较大,售水量小,成本相对偏高。一些自来水厂因连年亏损而一再要求调整自来水价格。但当地政府考虑到要保持水价的基本稳定,维护广大居民的利益及扩大招商引资的需要,对水价管理工作十分严格,控制水价调整幅度和频率,导致水价偏低。
二、现行水价形成机制与农村自来水经营管理现状不匹配
首先是政策管理滞后。由于全国上下对农村自来水管理还没有专门的规定和办法。一直以来各地都是参照《城市自来水供水管理办法》来制定和管理农村自来水价格,城市供水是人口多、居住集中、用水量大、便于管理;而农村供水则是人口少、居住散、户均用水量少,管网延伸长,管理难度大。按照城市供水管理办法中的回收率以及管理费等指标来审核农村自来水成本不太适宜。加之相关规定的缺失,导致农村供水不能依法管理,对农村长期存在的滴水、偷水等
明显违规用水的情况束手无策,农村供水监管处于空白状态,至使滴水、偷水和漏水成为司空见惯的现象。
其次是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水价偏低。长期以来,农村自来水没有真正作为商品来看待。自来水成本中未提或少提固定资产折旧和费用,不能满足简单再生产的需要;水价调整更多的是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而没有充分体现市场供求和成本变化因素。在目前电价大幅上涨、人员工资上调等取水费增加的因素下,供水成本加大,现行水价已经严重不能维持供水企业的生存发展,大多数供水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再次是对自来水概念以及供水企业的界定不适合农村自来水厂发展现状。
最后是现行水价对水消费行为缺乏约束力,用水浪费严重。由于水费偏低,使水费在乡镇居民生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大大低于通讯、燃料、电力、有线电视收视费用的比例,加上供水计量设施落后的现状,使得大部分乡镇居民水费与用水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导致用户节水意识淡薄,“跑、冒、滴、漏”现象比较严重。
二、对策与思路
1、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第一、解放思想,因地制宜、多形式制定农村自来水价格。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方,经营管理较规范的水厂适宜按
照城市供水管理办法制定单一制综合水价,有条件的实行阶梯式水价;对于农村集中供水,范围广、管线长,投资大的水厂和经营管理差的水厂可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推行基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也可实行两部制水价和阶梯式水价相结合的水价形式。从价格管理角度打击偷水、滴水行为,保证供水企业正常运转。
第二、实事求是,明确农村自来水成本要素和计价办法,合理界定农村自来水价格管理对象及范围。对于农村直抽直供的小水厂和水塔供水的价格实行备案管理制度,消除价格管理的空白点和盲点。
2、以人为本,正确把握水价制定的基本原则:一是充分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二是使供水管理单位具有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良性循环,有利于促进乡镇供水事业的发展;三是根据《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规定,选好听证代表,开好听证会,充分听取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论证调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避免价格调整听证会的形式化;四是应考虑到周边自来水价格水平,群众的承受能力,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时考虑到自来水产业的前期投资、合理利润、管网更新改造等特点,因此制定水价还应同保持水价的相对稳定有机结合。
3、积极推进“一户一表”,合理确定 “一户一表”收
费标准。水厂直接抄表到户,使老百姓用上“放心水、明白水”,既符合群众愿望,又利于水厂的管理。
4.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自来水厂建设的扶持力度。乡镇自来水厂是乡镇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善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乡镇居民的生活质量。目前随着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应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农村专项水改资金,加大对乡镇到村的供水管网建设合理整合现有乡镇自来水厂资源,关闭一些规模较小、效益低、水质差、成本高的水厂,从而提高乡镇水厂供水能力和质量。
5、加强对农村水厂负责人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增强企业的法制观念和服务意思。从而使企业一方面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减少不合理支出,降低供水成本;一方面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的服务让广大城乡居民满意。
6、乡镇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农村自来水供水事业是一个特殊的公益行业,它供水面虽然小,但却涉及到千家万户,只有争取广大群众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公益事业的管理。才能使农村自来水供水企业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钟祥市物价局能源交通价格科二○○九年四月二十日
第二篇:努力破解农村发展党员难题
努力破解农村发展党员难题
近年来,针对农村发展党员存在的源头不足、结构不优、质量不高等问题,湖南通过内挖外引、突出重点、系统运作,着力破解难题,农村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成小康湖南注入了新动力。2012年,全省发展农村党员3.8万名,比2008年增长26.6%。
拓宽视野,着力破解源头不足难题
顺应全省1300多万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的趋势,广辟渠道,大力培育入党积极分子。一是立足农村育苗子。采取党员干部与农民群众“结对子”、“交朋友”、“一帮一”等形式,乡镇党委委员和村支部委员分别重点联系1-2名优秀农村青年,引导农民群众向党组织靠拢。开展“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群众推荐活动,推选出“拼命支书”兰才干、“农村文化使者”马恭志等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营造了“做党员光荣”、“当先进自豪”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农民群众的政治热情。2012年,全省农村新增入党申请人32万人,比上年增长21.2%。二是统筹城乡引苗子。开展“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组织6500多家非公企业对接9570个村,通过村企党组织互帮互助、结对共建,1.8万多名反哺农村的优秀青年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后农民工大量返乡的契机,开展“十万党员干部帮扶返乡农民工”行动,通过上门走访、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服务,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株洲、湘潭、郴州等地外出务工返乡人员中,有3.2万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三是“三推一定”选苗子。建立农村优秀人才信息库,将田秀才、土专家、种养大户、创业带头人等农村“精英”纳入其中,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来源。采取“群众推选、群团组织推优、党组织推荐、支委会确定”“三推一定”方式,及时把优秀苗子发现、推选出来。全省每年推荐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约10万名。
突出重点,着力破解结构不优难题
及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影响农村党员队伍活力的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致富带富能力偏弱等问题。一是实行规划引导。坚持“三为主”、“三倾斜”,即发展党员以35岁以下的青年为主,以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为主,以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致富能手等为主;向后进村、多年没有发展党员的村、支部班子后续乏人的村倾斜,向妇女倾斜,向村委会成员倾斜。2012年农村新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高中文化以上、女性比例分别比2008年提高7%、6%、6%。二是抓住重点群体。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在本地就业创业人员等作为发展重点。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1100多个,通过“两地服务、两地培养、两地考察、两地公示”,2012年吸收2163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加入党组织。推行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位一体”模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组织1321个,从中发展党员3251名。对本地企业中的农民管理技术骨干,采取村企党组织“相互沟通、共同培养、综合考察、一方发展”的办法,及时将1200多名优秀分子吸收入党。三是加强帮扶整顿。对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没有35岁以下和妇女党员的村列为重点村,由县级组织部门建档备案、跟踪管理、限期整改。从省市县机关选派9000名建设扶贫工作队员,从县乡机关选派3000名“第一书记”,到工作基础薄弱的村驻村帮扶,重点帮助做好发展党员、健全组织等工作。近年来,全省消除了326个连续3年未发展党员的空白村。
健全机制,着力破解质量不高难题
坚持把提高质量贯穿发展党员工作全过程,从2006年起全面实行培训、公示、票决、问责等制度。一是教育培训提素质。依托县乡党校开展理论教育,利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进行技能培训,通过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综合素质。针对有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居住比较分散、不便集中进行教育的特点,采取手机信息平台、空中课堂、党建QQ群、红色微信等形式,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规范程序保质量。实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四公示”,防止暗箱操作、“带病入党”。支部大会讨论时一律无记名投票表决,充分保障党员真实表达意愿。村干部亲属入党一律报县级组织部门预审备案,防止“近亲繁殖”。近2年,全省农村通过公示取消发展对象及预备党员资格263名。三是强化问责肃风纪。明确乡镇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直接责任人、上级党组织审查责任主体的职责,把农村发展党员工作纳入乡镇党建工作目标,与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等挂钩。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违纪违规发展党员的责任人给予相应处分,对连续5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党支部书记予以免职。两年来,先后查处了4起农村发展党员违纪违规案件,13人受到纪律处分,4名村党支部书记被免职,维护了发展党员工作严肃性。
第三篇: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及破解路径
新农保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及破解路径
一、新农保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新农保现行财政负担和分担机制不尽合理,阻碍了新农保的有效推进 现行新农保制度的财政负担和分担结构是以东、中、西部为划分基础的:中央财政负担东部地区50 % 基础养老金,负担中西部地区100% 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补贴由地方财政全额负担。这种财政分担方式容易造成东部地区内部经济欠发达市或县,尤其是贫困县财政负担过重,并导致地方财政压力不断上移,不利于新农保覆盖面的扩大以及制度的有效推进。
(二)参保覆盖面窄和个人账户积累少,不利于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长效机制 在新农保实施过程中,不同年龄的农民在参保缴费时的表现截然不同:越接近养老金领取年龄的农民参保率越高,而作为制度缴费主体的年轻农民参保率却偏低。
(三)新农保与城镇养老保险的对接尚未实现,制约了新农保制度的全面实施 当前我国城乡实行两种不同的养老制度,即农民在城镇企业就业实行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则实行新农保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实现这两种制度的对接,决定着新农保养老制度成功与否的关键。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责任分担结构不同。新农保的责任主体主要为国家和参保个人;而城镇养老保险的责任主体为国家、企业和个人。第二,统筹部分构成不同。新农保的统筹部分中西部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东部地区中央财政负担50 % ;城镇养老保险的统筹由企业缴费和财政补贴构成。第三,新农保中参保农民的个人账户中地方补贴的部分仍然属于政府所有,这与城镇养老保险的个人账户的私人所有不同。第四,缴费的标准有差别。城镇养老保险的标准较高(企业负担20 %,个人负担8%),且带有强制性,因此相对积累较高;新农保缴费标准很低(参保农民按100、200、300、400、500 元5 档缴费),采取自愿的原则,因此积累低。第五,缴费年限的计算标准不同。城镇养老保险要求缴费必须累计满15 年;而新农保要求满60,由其子女代为缴费,若年龄距离领取年龄不足15 年,按年缴,允许补交;距领取年龄超过15 的,按年缴费不得低于15 年。第六,基础养老金的计算不同。新农保制度每人每月55 元基础养老金给付;而城镇养老保险月标准为上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体现多缴多得的原则,而且是月缴,因此积累较多。综上可知,新农保与城镇养老保险在诸多方面的差别,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对接上的困难,这必然导致我国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难以实现。
(四)、省、市新农保政策未能细化,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省业务操作系统操作不便及功能不全等,对业务操作产生了一定影响。现行的省、市实施办法过于笼统,未能细化,导致基层在实际操作中对一些现实性问题无法给出一个统一、确定的执行标准和口径,从而影响新农保工作的开展。如:参保人员的银行账户信息无法在系统中体现,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需查询参保人的银行账户信息时还需要与邮储银行联系,导致工作不便,对整体业务的推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五)、五险合一进程缓慢,新、老农保及与其它社会保险之间缺少衔接政策。2008年宿迁市政府办曾下发《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由于只是属于指导意见的性质,文件在新、老农保及新农保与其它社会保险的转移和衔接方面,只给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说明,未能制定出实施细则,导致新、老农保及与其它社会保险之间仍然处于各自为战的境地,未能实现资源整合和业务衔接,影响了工作效率。
(六)、新农保待遇审核、发放制度不健全,存在资金流失风险。新农保是一项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学习和借鉴,实施初期,由于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新农保工作重心全部放在了保费收取和档案录入上,未能及时建立相关待遇审核、资格认证制度,有乡镇初审时对上报人员未能做到逐一审核即公示上报,再加上个别乡、村存在死亡隐瞒不报情况,以致出现了冒领、套领、重复领取和已领取其它社会保险又领新农保的事例,新农保存在一定的资金流失风险。
二、新农保实施过程中难题的破解路径
(一)应建立合理的财政分担机制
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不仅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即使同一地区也发展不尽相同。因此为了保证新农保的有效推进,应改革现在的财政负担机制。
首先,改革当前的按东、中和西部划分财政的分担机制。应建立以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央和地方财政负担机制。根据各地区的GDP、居民生活水平、财政收入和人口流动情况等指标为基础的综合评价体系,按情况不同细化出不同的等级,根据经济发展的等级不同建立不同的中央和地方财政的负担比例。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适当提高中央的负担比例降低地方财政的负担比例,从而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
其次,适当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降低个人账户的补贴标准。新农保规定60 岁老人拿到国家基础养老金为每月55 元。按恩格尔计算,其标准仅能达到最低保障水平,相对过低。各地应根据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增加财政的支出水平,适应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标准。但《意见》中规定地方财政在负担部分基础养老金的同时还要对参保农民的个人账户中补贴30 元。这本来就已经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财政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同时还要提高基础养老金的水平,这是个两难的境地。因此应适当降低对个人账户的补贴或者干脆由中央来补贴个人账户部分,从而使地方财政有能力提高对基础养老金的补贴。
最后,不宜盲目追求农民参保率。对经济欠发达财政困难的地区,不应盲目地追求参保率,否则会造成财政的不堪重负。国家新农保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 年实现全覆盖,因此对于欠经济发达地区没有必要去提前实现这个目标,应根据自己的财政水平,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否则出现太多的财政窟窿,造成新农保的无法实现。
(二)建立有效的个人账户参保激励机制
通过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建立有效的参保激励机制,合理解决参保覆盖面窄和个人账户积累少等问题,提高农民总体的参保率。
首先,提高农民的参保年龄,将个人账户与基础养老金挂钩,突显政府的对参保的激励功能。农村人口的就业平均年龄大约为21 岁,因此建议将参保年龄提高到21 岁,使参保人有经济能力参保。改变原来不分缴费年限的长短、基础养老金的领取没有区别的情况,将缴费年限与基础养老金挂钩,缴费年限越长,超过15 年后,每年或每5 年的基础养老金的领取做适当的上调一定比例;同时应鼓励农民选择高档次的个人账户进行激励,选择的档次越高,个人账户的补贴就越高,但在补贴时就兼顾公平,避免收入差距过大。因此在补贴时就采取累退的方式。
其次,加大宣传的力度,提高农民参保的意识。一项新的政策的认识和接纳,都需要一定的过程。但很多试点地区因经费不足,宣传不到位的现象很严重。在调研过程中农户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程度低,非常了解的只占2%,比较了解仅为9.9%,总体新农保政策认知度不足12 %。很多农民对新农保的制度认识不够,对加入新农保的作用还不太理解,加之60 岁后领取的基础养老金目前还太低,因此造成了某些试点地区的参保率不高。因此应通过各种媒介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切实地了解新农保的各种政策,确实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认识。组成新农保推广工作组,分期分批地组织人员深入到农户中进行宣传、注册和登记,把党的强农惠农的思想给农民讲清,争取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民尽可能地参保。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对新农保资金进行严格的审计和监管,确保农民养老金的顺利发放。
(三)统筹协调各项农村福利政策,实现新农保与城镇养老保险的对接
新农保与城镇养老保险两种制度的缴费标准和统筹的构成不同,因此实现两种制度的对接必须确定一个对接路径。新农保的统筹由各级财政负担,体现不出互济性。而基础养老金由国家中央财政补贴55 元,然后根据特价变动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还进行相应地调整,因此与参保人缴费年限无关;而城镇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与缴费年限密切相关。因此实现两种制度的对接,首先应实现缴费年限的对接。
(四)、建议省、市结合基层反馈意见,细化新农保政策,及时对省新农保业务软件进行改进升级,确保新农保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五)、加快“五险合一“进程,出台相关衔接政策,彻底解决新农保与其它社会保险之间无法衔接的问题,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重复劳动,减轻工作强度,切实提高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效率。
(六)、建立健全新农保待遇审核及领取资格认证制度,加强风险点防范意识,防止资金跑冒滴漏。县政府应尽快出台新农保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管理办法,以制度促管理;新农保经办机构应加强与民政、公安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获取准确的死亡人员信息,防止冒领;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设立举报电话,鼓励举报;严格奖惩,对举报人给予物质奖励;对死亡隐瞒不报的村组协办员追究责任,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杜绝养老金的流失。
总之,在贯彻新农保的过程中,各地区的政策执行者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允许长期在本地居住、就业的外地居民,参加本地的城镇养老保险或新农保,同时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的转移接续的政策创新,同时联通各政策的数据信息平台,真正逐步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对接,最终实现全国社会福利一体化。
第四篇:破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难题
李世亮:破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难题
http://finance.QQ.com2008年11月15日17:22腾讯财经我要评论(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作为四川全省系列纪念活动的一部分,“纪念改革开放30年--统筹城乡发展论坛”于今年11月15-16日在成都市隆重举行。论坛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四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设立“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统筹城乡与灾后重建”、“统筹城乡与农村土地流转”、“统筹城乡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统筹城乡与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等多个议题。腾讯财经、大成网作为官方合作媒体全程直播
本次论坛。文为四川四方达律师事务所所长李世亮演讲实录。
主持人:感谢高粱研究员,他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分析了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约束及和破解的措施和建议,下面请四川四方达律师事务所所长李世亮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破解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难题,大家欢迎。
李世亮:今天上午发言的是高官,下午演讲的前面都是学术界的权威,他们从理论上,从宏观上对我们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措施。我既不是一个官员也不是一个学者,我是做法律工作的,我想
从法律的角度谈谈我对成都市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第一个是我们所理解的农村产权制度。我们理解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几个要点:第一个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问题,为什么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跟这次改革的复杂性是有关的,我们知道三农问题是困扰我们国家几千年的问题,那么这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很多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但是实际上我们城乡差距越来越严重,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和谐社会全面小康就没法达到,这个是它的复杂性,那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里面不仅有经济成本,同时还有政治成本。我们政府要做这个工作,要防范它的风险,农民自己的问题要农民自己来解决,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大家知道我们这次这个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是以确权作为基础,确权是整个工作的基础,今天上午蔡教授谈到有关英国的作家写到农民有房子没产权,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现在是不需要房屋所有权,因为不流通,你要它没用。所以现在要进行农村产业改革,我觉得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这里面涉及对农民的定位问题,我们要通过各种制度对农民,把农民真正从二等公民改变为跟城乡一样的,从政治上经济上法律上的问题,农民最终成为产业工人,不再是二等工,这个制度就包括了很多,比如说
户籍制度,医保制度等等,最终目标就是说要消灭城乡差距,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这个是第一个。第二进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们这次产业改革确权土地流转是基本的,首先要进行规模化,同时要技术资本来发展,那么如果说不进行确权,不进行流转,那么我们的农业只能停留在传统的以家庭为主的经营模式,我们的专业仍然是传统的农业。如果是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现代化,所以我们觉得进行农业产
业改革,实现农业飞跃的基础,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就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还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我们认为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致化,相反那么农村和城市应该保持各自部门的生活环境,农村未必要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农村不见得要这样,但是我们要通过改革建立市场,通过这种市场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在这个市场的合理流动,这才是我们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城乡一体化的一个真正的含义,这个是我要谈的第一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方面我们作为
法律人对农村产业制度改革的理解。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农村产业制度改革过程遇到的几个法律问题,这个因为我们成都市这次产权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非常关注法律方面的服务,市委专门下了文件就是说要求我们的律师全部参与农村产
权改革,经过我们的思考,我们罗列了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是关于农村基层组织的问题,这个问题上午有也谈到,今年年初我们成都召开一研讨会,关于农村产权制度的研讨会,这个会议上我第一次提出,确权是整个农村产权改革的基础,但是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整个确权的基础。我们目前的实行的是土地二元化的制度,乡村的土地为集体经济组织,什么是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虚位形态,那么虚位这种情况如果不解决,那么个别政府,地方政府或者个别乡村干部代表农村执行经济组织越权,行使权力这种现象,侵害农民的现象就普遍存在,这是第一个方面的问题。这个方面很多地方都做了很多试验,比如都江堰有一个文件就明确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有三种形式:第一个是村民委员会;第二个是村民小组;第三是乡镇资产管理委员会,这个都江堰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存在的问题就是说因为都是地方政府公布的内容,它的效力层次太低,不具有给其它地方借鉴的意义,所以去年在成都市人大35次常务会上做专题讲座的时候谈了一个观点,我们人大要充分利
用我们的立法权,要为城乡一体化工作来保驾护航,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村民集体组织成员权利界定问题,这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实际上我们确权工作是不彻底的,集体经济组织完善了,那么集体经济组织它是一个大概念,它是有很多基层经济组织成员来构成的,那么每个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对集体的财产享有平等的处分权利,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把这个问题叫做确权基石,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基石,这个问题现在理论界、司法界都有很大的争议,有的讲是三个标准,有的讲是四个标准。
我们这次在都江堰有一个试验,都江堰有一个规定叫做都江堰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确权办法,这个里面就提了一个叫普通成员、特殊成员,他把集体经济组织确定为两个,当时我们在评析这个文件的时候谈
到这是值得关注的例子,那么这个是第二点就是关于集体经济组织权利确定,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关于确权的效力问题,今天上午我们谈到有的专家已经谈到“鱼林土”(音)的做法,鱼林土(音)从法律上讲是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确权的一个协议,它实际上是一个民事协议,那么这和协议的效力我觉得有几个方面。第一个取决于户主的合法性问题,因为上面要盖指纹,你有没有希望权利代表,你越没有越权,如果你有权代表,或者你没权你越权了,你的主体资格就不合法,就无效,这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意识机构的合法性问题,我们大家知道农村很多复杂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都成立了议事机构地最终形成一个决定,但是在我们农村当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第三个问题就是测量,这里面谈公示问题;第四个方面的问题是关于增员不增地,减少人工不减房的事情,这个决定,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之前是很有争议的事情,有的地方觉得增加人就应该增加地,但是没有增加地,长久不变是政策不变,究竟多少期限不变,三十年还是七十年,这是一个。第二个承包合同关系,民事合同,那么到期以后能不能续签合同,要当事人双方协调一致,如果协调不一致怎么办,能不能调整,调整算不算,违背了政策怎么办,这是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所谓长期不变就是没有期限,但是我们法律上有个概念,没有期限的合同就是可以随时解除的合同,就是一定要有期限,所以我觉得这个不仅有政策问题,更是法律问题。
第四个,这个是不是涉及到基层成员权利,每个成员平等权利问题,既然大家都是基层经济组织成员,权利是平等的,为什么你出身的早你就有财产权,我出生晚就没有财产权,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第五个问题是灾后重建,农村基层土地流转的问题,解决一户多宅的问题,我们采取,以前的农村宅基地是福利,是无偿取得的,但是这个土地,农村既然要改革,土地要作为资本,啊那我们宅基地是不
以后可以改变,不是作为福利,可以通过有偿来租,可不可以考虑这个问题,这是个建议。
第六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关于农村房屋的流转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谈的金融问题,抵押问题,那么我们知道农村房屋,目前它的所有权是不完整,这个就违背了我们国家规定的物权法和物权平等的原则,所有人都享有占有使用处分的权利,但是我们农村的产权现在是受到限制的,农村的房屋只能在基层经济组织之间流转,宅基地也只能在农村范围内流转,不可能在城镇居民之间流转,这是有政策界限的。那么如
果说这个流转这个抵押问题解决不了,实际上我们改革也是不彻底的。
我们认为农村房屋产权流转,农村房屋流转应该满足几个条件:第一个是农村房屋要有完整的产权,可以在公开市场进行交易,所谓完整的产权就是享有所有使用、占有、收益的权利;第二我们所谓的城乡统一,两种产权,统一市场统一交易规则,你不能说农村只能在农村,这是不行的;第三农民土地要适当分离,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要解决,不然会出现社会问题,就是我们的保障已经得到妥善解决,土地是他
主要的生活来源,这个是我们觉得是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七个关于耕保基金的发放问题,成都市有一个规定,为了确保耕地不减少,我们成都市这方面做了个探索,这个制度我一直觉得是一个创新,它创新在什么地方?就是改变了以前对耕地的保护责任由单独的行政机关变为行政机关、农民各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保护;第二个由行政手段变为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共同来保障保护耕地,我觉得这个是一个创新,但是我觉得需要完善。当农民领了耕保基金,谈到他还不履行耕保义务,他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是民事责任还是刑事责任,我觉得应该界定,这是第七个
方面的问题。
第八个关于农村基层治理的问题,主要是建立一个农村权力基层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村党组织
这种三权分离,但是又相互监督、互相配合的构架机制,这个是第八个方面的问题。
第九个方面,关于土地股份合作制的风险问题。这个风险主要几个方面:一个要研究如何抵御经营风险,农民入伙应该作为合作社,合作社经营不善,那么通过司法机关要拍卖,怎么解决,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是农民失地的风险问题;第三就是如何避免现行的法律规定相冲突的问题。比如目前最高人民法院相
关的司法解释和我们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的矛盾问题,如何规避这些冲突问题,这是一个风险。第十个问题是关于双放弃的问题,双放弃之前是大家一直都在研究,有一种观念是对的,有一种观念认为它是有问题的,我觉得很快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个就是这种放弃是不是符合农民的意愿,如果农民愿意这么做,这个是可以的;第二个,这种放弃行为是不是违背了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就是说政府是否给予相应的补偿。我们讲这个流转是在依法有序的前提下,有偿的进
行流转。
第十一,关于引导农民诉求和社会矛盾的问题这个我们觉得在新时期我们要着力探讨的问题,如何探讨解决纠纷的机制,不要出现老百姓上访无门的情况。我的发言情况完了,有不对的地方大家指正,谢
谢。
第五篇:破解难题实施方案
武农党发﹝2011﹞5号签发人:赵小强
武山县农业局关于上报
开展破解难题活动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创优办: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武山县县委办发(2011)104号文件精神《中共武山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转变机关纪律作风,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机关形象,促进各项农业工作顺利完成,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
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深入一线,深入实际,开展创先争优”的指示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一系列部署
要求,紧紧围绕我县“11253”区域发展战略和“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突出为
民服务创先争优,深入查找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全力破解一批
影响农业工作开展的难题,促进我局工作实现新的突破。
二、总体要求
围绕落实县委确定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及我局重点工作,着
力破解我局职工管理不够,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等方面的难题,找准切实可
行的措施办法,以重点领域重点难题的突破带动我局工作的全面发
展;围绕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健全与各项相对接、相适应、相配
套的工作制度,推进各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三、破解难题
农业局围绕全局重点工作,立足强化机关建设、作风建设、效
能建设,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把全面破解关乎民生问题的难点要点
问题作为活动突破口,从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强化服务等方面确
定3件需破解难题。
1、职工管理不够,职工下乡不勤,蹲不住,在田间指导工作的时间短与群众交流少,不能及时掌握群众的要求。解决措施:一
是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在开展工作中有据可
循、有据可依。二是落实包乡责任制,进一步靠实责任,落实奖惩
责任,充分调动职工深入基层的积极性。三是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安排干部多下乡,多与群众接触,了解群众进行指导。四是把干部
职工下乡同职称评聘挂钩激励干部下乡开展工作,使得下乡工作在全局形成“赶、比、超”,的工作作风。五是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加强领导的监督管理作用。负责人:赵小强。办结时限:2011
年12月底。
2、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三农”部分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知
识不新、知识面不宽,农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各项激励机制不健
全。解决措施:一是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使得技术人员的知识得到更新,能跟上农民朋友的需求,解决更多的难题。二是完善激励制度,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真抓实干,同时促进农业科技技术创新,为农民朋友造福。三是充
分发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农民技术员,示范户的作用,加强技术
服务达到科技入户的效果。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6
月。
3、农民培训不普及,部分地区效果不明显。解决措施:一是
要因时,因地制宜,增强培训的时效性、针对性,确实解决农民朋
友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技术光盘,召开座谈
会,培训班,在田间地头实地为群众手把手示范,讲解解决农业生
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三是依托农业项目,加大对边远山区群众的培训和科技推广力度。负责人:李书寿。办结时限:2012年8月。
四、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加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
活动的领导,切实解决农业工作中存在的难题,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农业局成立由农业局局长为创先争优破解难题主题活动的第一责
任人,各站所负责人为站所活动责任人的活动领导小组,要求党员
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助指导破解难题。
(二)广泛动员,营造氛围。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各站所
要积极召开站所会议,传达县委的有关部署及文件精神,广泛动员,充分认识破解难题活动对提升机关形象、增强机关纪律、改善机关
作风的重要意义,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把开展活动同渭河川道区
蔬菜产业高新园区建设,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四大流域蔬菜设施棚
建设,全膜玉米秋覆膜、穴播小麦、马铃薯种植预留地块及大秋作
物的田间管理等农业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工作和活动两促进、两不误。
(三)强化督查,狠抓落实。各站所要坚持领导带头、靠实
责任、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着力提高单位纪律作风,促进各项农
业工作的全面完成。局领导小组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武山县农业局办公室2011年9月21日印
共印6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