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建议
“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建议
梓潼县“五小”水利工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由于“五小”水利工程产权在基层村、社集体,管理在乡镇,而乡镇又无专门的基层水利管理站,村、社更无专人、专项经费作保障,实际上是无人管理,无经费来源,加之村、社干部对山平塘简单的承包经营模式,加剧了“五小”水利工程的有效利用甚至破坏了水资源环境。二是“五小”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和年久失修,我县小<二>型及以下水利工程90%以上是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建成的,至今几十年过去了,由于期间水毁、自然老化等因素,其作用、功能都在迅速减弱,且安全隐患多。经调查,全县9754口山平塘中有近60%出现隐患急需整治。三是渠系灌溉等设施不配套,难以发挥作用,全县应配套未配套小型渠道(流量在1.0m3/s以下)有340千米,山平塘及以下灌溉支渠、毛渠、斗渠基本上都没有配套或缺失。四是投入机制不健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水利投资主要是使用在大江大河上,经过对我县近10年水利投资统计分析,真正用于农村“五小”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仅占总投资的10%左右(不含农村人饮安全方面资金),加之地方配套资金无法到位,农村“五小”水利工程维护管理经费无固定来源,严重影响其作用和效益的发挥。五是认识不到位,重大轻小。由于“五小”水利工程在产权、管理机制体制上等多
方面原因而忽视其地位和作用,尽管目前中央、地方出台了很多关于农村水利工程的政策法规,但由于在认识上、贯彻上有差距,导致地方执行政策、法规不到位,甚至出现建设其它基础设施(如公路建设)损毁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六是水行政执法水平和执法力度也有待提高。
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仅使“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维护和管理更是问题突显,如不及时解决,不仅很难发挥 “五小”水利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而严重影响农民增产增收以及生产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切实解决好农村“五小”水利工程的发展问题。
一、高度重视“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当前,“五小”水利工程在我县农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发展“五小”水利就是发展民生水利,各级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位,充分把握2011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后,未来10年中央将投入4万亿元的建设水利设施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抓紧做好前期工作,承接好中央的项目投资。
二、突出重点抓好“五小”水利建设。鉴于我县“五小”水利工程存在不配套、年久失修、隐患较多等因素导致不能发挥正常效益这些问题,当前应把整治配套、维修“五小”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水利重点工作来抓,确保群众生产生活需要。
三、建立健全稳定的水利投入机制。加大水利投入是水利
工程建设的关键措施和重要保障,因此建立一个稳定的投入机制必不可少。一是争取市级以上相关项目资金,要抓住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这一良好机遇,迅速做好前期工作,积极申报,争取将我县列为第六批中央补助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二是加大县级公共财政投入,按照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每年县级财政应按一定比例的财政收入纳入预算,作为配套安排对“五小”水利建设。三是通过竞争立项,将乡镇干部和群众积极性高,群众愿意采取“一事一议”方式自筹一部分资金的地方优先纳入项目建设区。四是采取“先建后补”方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五是整合相关部门资金,集中连片整治建设“五小”水利工程,目前我县涉水资金有农业、农综、扶贫、移民、国土等部门,县里要实实在在的将这些资金整合在一起,共同建设“五小”水利工程。
四、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制与机制。一是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体制改革,特别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要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农业用水也才有组织机构去进行管理并收取一定水费,用于维护本级水利工程,形成良性循环;二是进行“五小”水利工程的产权改革,将小山塘、水池等产权进行明确,使之产权到户,责任到人,形成责、权、利统一;三是建立健全乡镇基层水利服务站,全面指导辖区内“五小”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最终达到“五小”水利工程的健康发展并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第二篇:五小水利工程拨款申请
资金拨付申请
XXXXXXX:
2009年入秋以来,我乡持续干旱,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在XXX局的帮助下,我乡实施了XXX工程,按照《XXX关于印发XXX2013—2014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XXX〔2014〕XX号文件及相关文件,XXX工程现已完工正在进行审计工作,现特申请拨付省级资金100000.00元,请XXX局给予拨款为盼。
特此申请
XXXXXX X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城乡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调研建议
近年来,随着水管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局工程管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高,总体工程面貌发生了大幅度改观。但是,由于管理措施不得当,在城市乡村结合部的工程仍存在着环境混乱、管理困难的现象,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局工程管理整体水平全面提高的瓶颈,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影响我局实现已确立的工程管理目标。同时,结合部工程面貌的好坏也是漳卫南局形象的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直接体现,是我局面向社会、面向沿河群众的重要窗口,意义重大。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深入基层,展开了调研工作,在摸清问题的现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
一、基本情况
我局所辖1536公里堤防,地跨3省、27个市(县),与浚县县城、**县县城、**县城、**市区、**市区、**县城6个市、县城区和549个村镇搭界,结合部分堤防长度约280公里,占堤防总长度近1/5,另引黄穿卫枢纽临**市区、袁桥闸临**开发区、四女寺枢纽控制**市区的三条河的调度,与市政管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各种原因,与浚县县城、**县县城、**市区结合部的工程均为完成确权划界工作,其中浚县仅对堤防工程进行了确权(无护堤地),**县县城和**市区的堤防工程也未进行确权。
二、存在问题
这些结合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
1、部分堤段的堤身被侵占,违章建房、建厂现象严重,场面混乱,**县县城最为严重,其他市区、县城、村镇均不同程度存在。
2、上堤路口、坡道数量多,影响了堤身的完整,加大了堤顶、堤坡的损坏率,主要发生在与乡村接壤的工程上。
3、堆放杂物、倾倒垃圾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了工程外观面貌的保持,主要发生在未规划的市区县城和乡镇。
4、未经审批地方政府在我局工程上单方面进行的规划与建设,如**岔河公园建设。
5、受地方规划影响,四女寺北闸闸门启闭难以正常进行,影响到水下部分的维修保养。
以上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局的工程管理工作。
三、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的产生,有各个层面的原因:
1、法律层面上,地方政府和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导致侵堤现象、未经审批擅自规划现象发生;与地方政府相比,我局水行政执法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相对薄弱,也姑息了上述问题的发生。
2、基础层面上,由于未完成确权划界工作,在实施管理时,缺乏必要的依据,客观上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3、规划层面上,我局沿城镇工程的管理规划步伐落后,与地方发展特别是市区县城的发展规划不适应,地方政府在制定其发展规划时,不掌握不了解我局工程的规划情况,在看到我局堤防的土地资源和河流资源后,往往将其规划在内,而由于不清楚我局的管理要求和规划,其规划常有与我局管理不适应的地方。
4、沟通层面上,在与地方政府和沿河群众沟通层面上,我局缺乏积极的沟通,往往是问题出来了(堤防被侵占了、违章建筑已形成了、地方规划蓝图已完成了),才去进行制止,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制止。
5、建设层面上,由于我局维修养护经费刚刚到位3年,对这些老大难地方,还未进行全面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6、管理层面上,巡查宣传力度不够,发现问题处理不力,日常维护不到位,也是造成以上问题的重要原因。
7、日常养护层面上,在城乡接合部,由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干扰,日常维修养护力度往往比其他地方小,致使工程面貌变化不明显。
8、经济发展层面上,近年了沿河经济发展迅速,对交通、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交通便利顺畅、环境美化绿化已成为部分地方,特别是市县区追求的目标,但我局目前与这已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其要么按照他们的意志开展建设,要么把我局工程做为城市的垃圾厂。
总之,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局传统的管理方法手段已不适应日益发展的城市对土地、环境的要求和日益发展的乡村对对外交通的要求。
四、对策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加以解决,从上面分析看,这些问题均来自我局与沿河城市和乡村的矛盾,解决好这些问题,就是要解决好与沿河城市和乡村的矛盾,因此,我们必须从我局与沿河城市和乡村的共同点出发,按照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好以上问题。
我们的共同点就是我局管辖的工程同时又是沿河城市和乡村的生活环境,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工程安全和工程环境绿化美化。
以上共同点和共同追求的目标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解决问题的原则:
按照“共谋、分担、合管”的原则进行沿市县区工程的建设与管理;
共谋,就是积极沟通,共同谋划,将我局工程管理规划与城市规划结合,互相补充,形成既符合城市规划又符合刺客魔传 仙界走私大鳄 封天印地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建设五小水利夯实发展基础
建设“五小水利” 夯实发展基础
彭新军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茶陵作为传统农业大县,水利建设一直抓得紧、抓得实,连续多年夺得湖南省水利建设“芙蓉杯”称号,并成功承办全省水利工作现场会。近年来,茶陵结合实际,以“水利大会战”为抓手,将水利建设的重点集中于国家投资项目未覆盖、有“毛细血管”之称的“五小水利”工程,积极探索“政府搭建舞台、民营担纲主角”的“茶陵模式”,走出了一条“五小水利”建设新路子。
一、坚持“四个原则”,把准决策导向。县委、县政府始终将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发展经济的有力抓手、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在推进“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上切实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将水利“大会战”的着力点放在群众生产、生活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变以往水利项目“锦上添花”为“雪中送炭”,把钱用在刀刃上,将建设项目倾斜到偏远地区、干旱死角,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据各地山塘水库的蓄水量、新旧程度、所处位置等不同情况,从有利于加强管理和提高效益的目的出发,因地制宜,宜售则售,宜租则租,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三是坚持群众自愿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切实鼓励和吸引群众积极参与,特别是在承包、租赁方式的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自己作主,不强求单一模式,哪种形式群众接受,符合当地实际,能取得好的效果,就采取哪种形式。四是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凡由民营模式承接的工程项目,必须经过科学、系统的资产评估,确定新的租赁费、承包费及拍卖价格后,反复征求各方意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合同制、承诺制和公示制等机制,确保工程安全高效。
二、推行“四换机制”,破解发展瓶颈。积极探索“四换”经营管理模式,有效破解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因投入不足、产权不明、利益不均、管理不顺等发展难题。一是以投资权换经营权,吸引个人投资。本着“谁投资,谁使用;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推行“用投资权换经营权”办法,在集体资金困难,无法对村组的山塘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清淤扩容时,经村组民集议采取以投资权换经营权的方式,由投资者负责投资建设,建后无偿经营一定年限。同时,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多干多补,少干少补”的方法,充分调动民间资金和劳力。二是以土地使用权换无偿灌溉权,确保农田旱涝保收。村组以“你投资,我出地;你经营,我灌溉;你赚钱,我方便”的形式,通过转让山塘水库的经营权以及周边土地使用权,获得无偿灌溉的权利。投资者一次性投资将山塘水库等清淤扩容好,村组保证投资者一定年限的经营管理权,且县财政据情拨付一定的奖补资金,投资者只需保证山塘水库的安全和应该灌溉农田的用水。三是以奖励资金换群众集资,拓宽融资渠道。改变过去兴修小型水利靠群众集资,或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筹资的模式,通过对山塘水库拍卖、租赁,吸引民间资本和个人资本投入水利建设,解决大部分建设资金,再采取一事一议解决小部分资金。同时按照省补助资金1500元/亩、县补助资金150元/亩实行奖励。这样,农民只需负担一部分资金,就可以解决用水难的问题,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四是以资产所有权换村组防汛责任,促进防汛保安。投资者通过投资获得了经营权和管理权,也相应成了工程维修、管理和保安的第一责任人。防汛期间,投资者经营者都要按照合同要求,无条件服从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统一指挥和调度,认真搞好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维护,备足抢险物资、器材,切实掌握水情、险情,及时向防汛抗旱部门报告,形成了塘塘有人管、库库有人守、山塘水库都有人负责的格局,有效确保了汛期安全。
三、确保“四个到位”,提供坚实保障。“五小水利”建设大会战的成败与否,深化“四换”机制是基础,保障到位是关键。一是深入宣传,确保认识到位。充分调动干部群众支持和参与水利“大会战”的积极性,召开全县大规模的动员大会,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茶陵县开展“五小”水利三年大会战的实施方案》、《茶陵县“五小”水利工程实施办法》等文件,对“五小水利”建设作了详细安排和周密部署。各乡镇、村也层层召开动员会和座谈会,将相关精神传达到村、组、户。同时,通过宣传标语、发放传单、电视专栏、公众信息网、简报等各种途径,对“五小水利”建设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营造了“五小水利”大会战的良好氛围。二是规范运作,确保程序到位。强化规划引导,制定了《关于开展“五小水利”工程实施方案》、《茶陵县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技术及操作规程》,发放到各乡镇、村组。坚持在工程建设中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规划、统一监督、统一账户、统一验收的“五统一”制度,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强化工程监管,加大县乡联管、群众督查力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股定期督查把握标准,乡(镇)水利管理站坐阵工程现场具体技术指导、监管质量标准,各村、各组成立了由村支两委、组长、群众代表的质量监管小组,对工程实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工程优质高效达标。三是加大投入,确保资金到位。加大本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拉动作用,将“五小水利”工程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专项资金,并整合除水利项目以外的涉农涉水资金2000万元,专门用于补助“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激活民间资金。鼓励群众自筹资金建设“五小水利”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多筹多补、多干多补”的方式,由县水利局和财政局在工程验收合格后按总投资的50%予以补助,50%的资金由村组农民通过“一事一议” 等筹资筹劳方式解决。通过政府加大专项投入、“一事一议”奖补激励,带动民间资金2~3亿元投入“五小”水利建设。整合部门财力。全面整合各部门的涉水涉农资金,由县政府统筹安排使用,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避免了项目重复建设。四是强化领导,确保责任到位。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分管副县长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水利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大会战实施的指挥调度和督导落实,乡镇(办事处)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按照“搞好大会战就是抓农业增收”的原则,常年设立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镇长任副组长,农技站、水管站、林业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大会战领导小组,为大会战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实现“四个促进”,凸显立体成效。通过近年来对水利建设的不懈努力,茶陵在深化“四换”水利机制,促进“五小”水利建设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促进了水利事业。水利工程通过拍卖或租赁后,国家、集体的水利资产由物质形态变为货币形态,通过“以卖促建,以建促管,以管促用”,使存量资产得到盘活,为新修水利工程提供了增量资金,逐步形成了“建设-拍卖(租)-再建设”滚动发展的良性运作机制,实现了水利资产的保值增值。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山塘水库经营管理体制改革1682处,取得改制资金1350万元,全部投入水利事业。二是促进了水利经济。在引进社会各方面的资金、技术、管理方法,逐步建立、完善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新机制的同时,注重发挥山塘水库对土地增值的带动效应,将山塘、水库周围的山岭、荒坡变成良田、良土,激活土地市场要素。全县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300亩,营造水保林1300亩,经果林2000亩,封禁治理19602亩。同时,通过采取对全县小水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权进行公开拍卖的方式,广招客商,大力发展小水电,把水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全县共签约小水电站开发项目29个,装机容量达4.79万千瓦,总投资达3.2亿元。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近年来,通过推行“四换”机制,吸引民间资金投资水利建设,消除了一批干旱死角,垦复和恢复耕地4.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近10万亩,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同时,积极引导投资经营者做活“水文章”,改过去粗放式、掠夺式经营为立体开发型、生态效益型经营,积极增加投入,改善水库周边环境,以地生财,以水生财,发展多种经营,或搞猪、鱼、鸭、珍珠养殖,或搞旅游休闲开发,最大限度发挥水库山塘效益,形成“水边猪儿叫、水中鱼儿跳、水上鸭子摇、水下珍珠藏”的综合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四是促进了社会稳定。过去修建水库山塘,干部怕收钱,群众怕集资,特别是一到用水的关键时期或碰上干旱季节,村民因为水价问题与干部产生隔阂,村民之间为了争水经常发生打架斗殴的事件,导致了干群之间的矛盾激化,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今通过“四换”模式,农民不用集资就可以修建水库山塘,并且转让水库山塘的经营权以及提供水库山塘建设用地,就能获得无偿灌溉的权利和稳定用水的保障,有效缓解了干群之间的矛盾,确保了社会稳定。
第五篇:干旱山区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
干旱山区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
分析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在干旱山区农业生产,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潜力,关系社会各领域的用水状况和调配,以人、水、自然和谐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优化水环境,改善生态条件,减少水土流失,泥沙河流实验治理,治水兴利、防洪排涝、抗旱节水中发挥水利科技强大优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抗旱措施,极大缓解山区旱情,旱情的持续发生,农作物产量持续稳定增长,近年,国家水利建设宏观调控政策实施,进一步拓宽兴水除害,关注民生的治水方略,水利设施应用拓宽,节能环保、绿色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河湖历史文化初俱规模。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状况逐年改善,灌溉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一大批人饮工程建设、水源工程建设投入运行,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山区农业生产、脱贫致富发挥巨大作用。水利建设投资加大,实现管理增强、进度加快、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水利发展治水方略,进一步解决影响水利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水利服务社会的功能,正确分析水利建设与发展管理运行中各方面因素,探索水利建设与发展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学科建设,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利提供有益借鉴和推动作用。
1、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工程措施
1.1 水利工程技术
水利工程建设力求精心设计,施工质量高、工程进度快、机械化程度高,新工艺新材料广泛应用,管理运行简便,运行周期长,建设使用年限久,经久耐用,抗冲抗滑稳定性能好,施工工艺先进,技术设备更新,施工精度高,符合设计标准。
1.2 科学规划治理,整体推进
城市生态建设,河流治理,生态保护,形成河湖水上公园,景观工程在城市建设中发挥了一定作用,近年,黄河中下游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面广,治河工程兴建桥、涵、护岸护缇等水工建筑物,宽顶式溢流堰等雍水建筑物,起到拦河防洪作用,保持河流生态健康。水资源、淡水资源利用,水土保持工程及天然林生态建设,防风固沙,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库、坝、缇结合形成生态绿色长廊,水土流失减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平整梯田,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迈进。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保障有利于抗旱节水、供水水源、人饮工程,水质检测、防洪排涝。抗旱节水技术推广应用缓解山区旱情、旱情的持续发生,农作物产量持续稳定,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单一种植模式,规模经营;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保证有利于灌溉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灌溉效益发挥不好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加强灌溉工程管理,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灌溉效益分析有利于提高灌溉工程建设标准:灌溉工程力求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方式、灌溉均匀度、渠系水利用系数高等灌溉工程指标科学合理。水利工程建设发展规划保证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涵养水源、水有效循环系数增长,水资源环境状况更趋良好。
1.3 水利工程优选分析:
1.3.1 加强技术监管措施,节约经费。
工程经济优选,减少不合理程序,加强调查研究,做好技术监管,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费用,符合经济设计。减少程序,节约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论证前期准备费,减少工程审批论证会。工程项目勘测、规划、设计,严控技术质量,确保第一手资料真实、准确,规划符合城市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的详细论证。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对水利学科范畴科学界定,分类指导。
a)性质、用途:水源工程、供水工程、灌溉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生态工程、景观工程、流域治理,防洪工程
b)管理: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工程,水资源科学调度检测工程
c)建筑材料:土石方工程:土坝、水工建筑物:管道工程:混凝土管道、钢管及PvC管;电力工程:变电设施、水泵、抽水机械。
1.3.2 水利工程建设实施项目分析:
水源工程实施水资源科学调度检测,优化水资源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项目实施分析:大型人畜饮水工程跨区域引水解决吃水问题逐步实现科学检测,科学管理入村入户运行管理方式,水利工程投资大,均属千万元工程项目,关键做好效益调查和分析,管理运行成本核算,经济优选设计方案,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就近充分利用山泉、河、溪、地下水可饮用水,建设规划一批小型人饮工程,节约投资,克服引水管线长,耗能耗材,降低工程造价。目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较大,相当于兴建水源工程费用,主要是坝基处理费用高,移民工程费用高。与之相连的交通、道路改道工程费用较大。灌溉工程力求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等灌溉工程指标科学合理。推广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喷、滴灌技术大棚经济作物规模种植基地,机械化程度高,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生产率,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技术监管措施分析:
2.1 水利工程监管:
从设计施工放线到料场设计,机械设备、工程地质、土方工程、道路、桥、涵、混凝土机械设备、技术操作、工艺材料、配电设施、变压器、泵、抽水机等运行管理设计产品更新换代,喷、滴灌、管灌等材料选择。田间管理渠系灌溉方式,防洪工程安全设计:水资源平衡水文分析总水量、来水量等工程概况指标。
主要存在水利工程监管程序繁杂,实质性技术监理少,监理资料缺乏真实性,监理工程指标及合同工本费用大,格式化招标程序大于设计程序,标书编制预算增加了有形的人力资源工本费,中介组织庞大,监管费用成本高,减少招标中介程序及招标会议,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开支,水利工程监理应注重于实用技术的监督,严格审查可行性论证及设计资料审查,确保第一手外业设计资料精确,真实合理性符合实际。
2.2 加强工程施工过程监督:
料场取料、原材料进出场地选择、混凝土搅拌、振捣工艺、施工放线精准度、机械设备、土方工程碾压,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土石方工程监理保证混凝土养护时间,输水洞、泄洪洞、洞线放线施工精密程度高。溢流坝高安全、防浪墙、马道、平台建设与道路、公路相连的水库坝肩稳定,边坡稳定分析计算,钢筋制安按设计要求施工,保证混凝土标号安全。
3、提高抗旱节水能力,加强灌溉工程的农业综合措施
3.1 灌溉工程在山区水利建设中的作用和措施
增产增效,抗旱保苗,节水省地节电,扩大有效灌溉面积,经济效益显著。灌溉工程力求灌溉水利用系数高,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方式,灌溉均匀度等灌溉工程指标科学合理。据实地调查,马铃署覆膜种植无水可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抗旱水源少,抗旱措施不及时,无法灌溉等现象,旱情严重时得不到有效及时灌溉。按作物需水规律,进行水的充分灌溉,非充分灌溉方式等灵活应用抗旱节水措施,有效缓解山区旱情,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加强灌区管理,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转变水利发展方式,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保证有利于灌区的更新改造,灌溉管理加强,解放大量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现代化建设,加强灌溉工程的农业综合措施。
3.2 干旱山区农业生产状况
小农生产作业,人力不足,播种周期短,抢播抢收不及时影响种植面积,收耕颗粒归仓不及时,质量不高,播种面积增加,设施农业田间作业量大,机械化程度低。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土地利用率,劳动效率,土地收益率。
3.3 干旱山区抗旱节水农业综合措施
近年,干旱山区抗旱采用移动式水车、水囊等。提前开闸放水,春、秋季两次季节灌溉,增加灌水次数,秋季补灌,测土配方,生物旱地龙,坐水点种技术,转变灌水方式,小型机泵抽水灌溉,广辟水源工程,开源节流,秋冬季补灌措施,持续干旱120天左右,采用高科技人工降雨气象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靠天吃饭被动局面,确保农业增产增收。
主要措施:
①农业节水措施:测土配方,土壤含水量测定。
②生物节水措施:旱地龙、膜上、膜下灌溉。
③节水设施配套:喷、滴灌、低压管灌。
④灌水方式、灌溉制度:轮罐、续灌要及时,发展小畦灌、沟灌。
⑤气象措施:人工降雨
⑥抗旱服务组织:移动式水车、水囊,广辟水源,计划用水,小高抽灌溉。
⑦秋、冬季补灌措施
3.4 灌溉工程发展及农业综合管理措施
干旱山区渠道灌溉工程是大部分属六、七十年代修建、渠道老化,每年夏灌进行清淤修复,混凝土己剥落,渠缇不平整,土渠运行大大降低灌溉水利用系数,大水漫灌现象突出,上游灌溉充分,末级渠道无水可灌,尽力减少泥沙冲刷,渠缇管护应分片治理和管护,渠道管理权限归属乡镇,渠道护坡植被定期维修,就近得到及时维护,实行渠道管护破坏报告制,水主管部门长期调控监管,夏灌定期疏竣的管理方式,渠道冲刷破坏不能及时就近修理。混凝土砌护以“U”混凝土干渠为主,充分利用川区梯田平整面积大的优势,发展低压管灌,小畦灌溉进入田间,渠系配套设施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改变传统工艺、技术,对大型干渠实行彻底的配套砌护,年复一年搞土渠运作灌溉方式,及时抓紧渠道衬砌工程,提高灌水收益率,采用先进的喷、滴灌技术,可大大减少灌溉工作量,节省劳力,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有利于当地农民种植积极性,因地制宜。小麦、玉米、豆类、油类大田作物种植,节省劳力,播种收割机械化程度高,易于深加工或贮存期长,经济收益稳定,蔬菜基地等经济大棚,种植耗时费力,适合规模种植,统一规划布置大棚间距,适于机械耕作道路,大棚搭建要提前规划留有耕作道路,由单一农户到规模种植过渡,形成种、产、销合作基地,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