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水力发电装机现状及发展前景预测
【关 键 词】水力发电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水力发电行业需求潜力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但是目前我国水能的利用率较低,水力发电前景广阔。未来随着能源结构的调整,水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发展水力发电就显得特别重要而紧迫。
-我国水力发电装机现状
近年来我国水力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有逐渐下降趋势。截至2012年底,我国水力发电装机容量24890万千瓦,占电力装机总容量的比重为21.77%。其中,抽水蓄能装机容量达2031万千瓦,占比为8.16%。
2012年,全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4572小时,较2011年降低158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3555小时,同比增加536小时。
预计未来几年,受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增强、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水电装机容量在不断提升的同时,在整个电力装机容量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渐下降。
-水电开发仍存市场空间
数据显示,近年我国主要发电方式中,核电和水电的毛利率相对较高。具体看来,2012年,我国水力发电的毛利率最高,为43.33%;其次是风力发电,毛利率为41.37%;核电的毛利率为40.89%,火电的毛利率仅为13.43%,相对较低。
我国水力发电的盈利水平相较于其他发电方式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水电开发仍有市场空间,“十二五”和“十三五”正是中国大水电投产的高峰期,水电优先上网,消纳有支撑,投资虽然没有暴利,但回报平稳且长期可持续。
第二篇:中国通信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题目比较大,我们在做的时候,主要谈论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宏观环境未来通信行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在“十二五”期间宏观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行业发展前景是上么样的状况。
二、行业发展环境与发展前景。
三、未来发展重点。
宏观环境从供给和需求两块来看,首先看需求,一块是经济发展,整个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的?另外还一就社会需求或是什么样的动向。首先经济发展这一块,这是FM预测的一个结果,“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率基本维持9%以上。去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对GDP的增长也有一个预测,预测是大少在8%以上,预测整个GDP的增长率应该是维持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可以看到我们也做过一个测算,电信
跟是跟市场高度相关的,“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的发展为通信行业的发展提供比较良好的驱动力。客户和用户是不一样的,潜在的客户叫做客户,把上么样的人作为客户作为用户?我们引进联合国对于劳动力人口的定义,把16岁到64岁的人口作为劳动力人口,这一部分是具有劳动能力也是最具有消费力的。中国“十二五”三种客户规模不断的增长,其中包括个人客户、家庭客户、政企客户。个人客户中,我们看到“十二五”期间人口继续维持增长的态势,增速明显放缓。这个数字还在增长,而且可以看到,右边五黄色的部分人口结构不断调整,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城镇化用户数的占比明显提高,“十
二五”期间会占到5%-3.8%的水平,客户规模增加了,消费能力也是在提高的。
家庭客户,特别是随着家庭小型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们会看“十二五”期间,家庭客户的数量在大幅的增加,增速也是不断的提升,明年的增速还会进一步的提升。从右边的结构上可以看到,从政的家庭客户进一步快速增长,跟个人客户是相匹配的。这说明家庭客户不但规模增加了,消费能力也在增加。政企客户,在“十二五”期间增速也是非常明显,明显高于“十一五”。增速来源,主要是来源于个体工商户,根据我们统计局的定义,他是七个人以下的小企业,叫做个体工商户。这种企业一般即是老板又是员工。由于“十一五”期间对于个体工商户政策的分开,个体工商户将成为劳动人群的主莅。客户规模的增加,随着消费能力的增加,消费能力的增加消费需且也是不断的升级,早期满足的是人机接入的需求。09年末,普及率达到86%,我们也将近100%的水平。所以说,消费者人均需求已经饱和了,主要转向人均
带宽上。
2010年的人均带宽和2015年的带宽相比,差不多增加5倍多左右。从全球来看,整个人均带宽也是不断的提升,中国电信明确提出,达到城市规模的人均20万以上。消费对人的需求是不断的升级。技术进步,通过OECD的一组数据可以看到,每一次技术的进步,可以看到对国家GDP的贡献,都会有贡献。从90年代初开始开始到05年期间,特别是2G和3G逐步普及,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把GDP推高0.5个百分点。我们可以预计“十二五”期间,整个技术会有更多新的通信技术出来,包括LT、下一代互联网,节能减排、移动宽带等等。随着信息通信网络加快向移动化、宽带化、泛在化的严谨,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带动作用。从清国外的情况,下一代基础设施已经引领社会主义先进发展的领域。中国随着国内3G宽带网逐
步的建设和到位,中国运营和相关产业正在面临新一轮的增长入侵。
“十二五”的规划报告中,还有自主创新的相关报告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路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中企业也提出更广泛的意义,包括向农村和土地的发展希望整个电信产业有一个最优的秩序,有效的结合。近期国务院通过发展战略培育等新兴体。从刚才宏观环
境来看,应该说对电信行业是一个非常利益豪华的环节,还是比较乐观的。
对于未来电信行业的发展,应该说是形成非常大的挑战。电信运营业发展趋于饱和,而且出现新的转型、发展方式除外摸索的一个过程中,电信业面临的全球增长,也会增加10%,国内也会放缓。金融危机之前,我们看到了增长率维持5%-6%左右。09年渡过金融危机之后,出现微型的反弹,反弹还会继续持续。从总体上来讲,不能改变电信运营业收入确实趋缓的态势。“十二五”期间从收入和运营都会逐步下滑。尽管需求的总量在趋缓,但我们看到结构上仍然不断的调整,上级给运营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结构的变化,大家比较清楚,实际上是数据业务这一块的占比会逐步的增加。数据业务、分化业务,包括宽带介入收入,所有的都加在一起,可能会达到70%左右。抛除宽带收入如果只算增值业务或者其他小业
务只是占10%左右。从收入占比来看,“十二五”期间移动化和宽带和的特征会越来越突出。
互联网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对网络基础设施层面的挑战,另外一个是对业务的严重分流。基础设施的挑战,从04年到09年期间,以国内每兆对应的宽带接入收入来比,09年到02年,整个国际出口周刊增加了10倍还要多,运营商获得的收入还不及原来的一半,差不多只有1/3。所以整个互联网对他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这个冲击不仅仅是在于这个。从全球传说的需求来看,原来都是通过中国通信来传播,现在一半的网络都是由互联网提供的。即使这一半的收入也下降了2/3,而且还要不断的竞争需求,互联网浏量的挑战是非常大的。业务层面,网络电话的冲击有多严重?我们看一看,08年的时候只有50%的国际通话都是通过IP化提供的,而且数字不断的增加。移动很多的电话内置(斯盖批),对国内的挑战非常大。网络电话增势强劲,传统电信运营模式被动摇。互联网不单单是对网络这一块,对业务这一块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惨食。宽带接入市场目前是由电信和移动把持,整个宽带市场接入普及率还是宽带接入收入占
比不到10%,整个市场还是中国移动最大。
企业能力,我们有几个方面,一个是我们国家的基础设施水平仍然有待于提高。基础设施水平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块是数量方面,一块是质量方面。数量上可以看,基础设施的普及水平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把我们国家和全球平均的水平,我们把我们国家的固定移动和宽带接入普及率和全国的水平做一个对比,我们会发现中国宽带技术接入跟全球基本持批,固定电话是高于全球,移动电话还是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主要是因为我们国家整个量比较大,所以平均下来会比较低。
和OECD国家相比,差距是比较大的。同样我们国家从各区域来看,网络基础设施名明显存在二元化特征。这是普及率的情况,再看一下贷款的情况,贷款的水平。这里边表示2009年8月,美国通信业协会做了一个调查,中国宽带的速率是全球第71位,位居前两位的韩国和日本分别是我们国家的11倍和8.8
倍。
第二块的创新能力也有待于企业进一步的增强。对于国内、国外其他发达国家的研发金费和国外相比,中国研发金费的比例低,我们一般不讲经费,讲研发投入,一般占比会高一些。包括做一些移动基地的投入会高一些,即使高一些,也就是2%左右。非话业务,很大程度上依托与企业的研发水平,我们把08年和09年两个进行对比,我们对比的企业主要包括国家的三家企业。我们会发现,一年过去之后,09年的时候只有中国电信拉近了了距离,因为他做了希望,移动收入规模比较小造成的。其他两家企业拉打了非话业务收入占比的差距。也就是说,人家是不断的往前改,相对来讲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其他两家
企业相比还是有一些滞后的。
企业能力还有一块是利润水平,国内利润水平持续下缓,首先是用户的低值化造成的,还有是创新造
成的,还有是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
目前上市企业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基本上都是在40%以下,中国移动在50%边缘,国际指明社会比较知名的比较,基本上徘徊在30%-40%之间。电信利润水平会进一步的下滑,中国移动还有很大的下滑空
间,未来应该说企业的利润水平也会再受到挑战。
从我们对前面的环境和发展趋势总结一下,“十二五”期间宏观环境为电信业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好的动力之时,也对产业创新提供了更好的要求。行业内部来看,电信业自身发展趋缓,面临三个升级,竞争格局失衡,基础设施亟待加强,互联网技术挤压和创新不足等诸多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优化竞争格局是“十二五”发展的关键。
未来作为整个行业的主体,运营企业和设备制造企业,他们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什么。一个是网络建设方面,他们的重点是什么;还有一块是业务创新方面,还有一个是市场方面。未来网络建设发展重点就是要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已经制定了自己的宽带发展战略,我们宽带基础设施,不管想建还是不想建肯定是要建,特别是面临三网融合等方方面面的挑战。“十一五”期间电信的投入基本上是在1.5万亿的规模,预计“十二五”期间投入会达到2万亿的规模。从结构上来看,“十一五”期间40%的投入是投入到宽带上,我们在“十二五”期间80%的投入会投到宽带上。这80%的投入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移动宽带,一个是固定宽带。在移动宽带方面,前期大量的投入到3G上,“十二五”开年,也就是2011年会进一步投入到3G建设中,把3G的收尾工作和剩下的资金都投入进去。接下来到“十二五”期末期间,各运营商对4G的建设态度不一样了。2010年中国移动已经利用了TD-LTE构建了一个商用网,接下来会构建
LTE的商用网络。对于TLE的早期建设会推迟到2012年开始建。“十二五”期末,全国的LTE网络建设会
基本建成。固定互联网,加快光纤宽带接入网的建设。
下面有一个市场预测,预计“十二五”期末全国地区都可以实现光纤的覆盖。刚才说到投资,运营商投资这一块,设备投资怎么分解?刚才提到整个电信运营商出现微型访谈,实际上到2010年之后,整个设备的制造也会有一些,但是在2011年,对于设备制造这一块,应该说不太乐观。可能会进一步的下滑,为什么?前一阵子已经大量投入到3G,而2G投入也基本上停止了。所以说2010年的投入会进一步的下滑,但是2012年应该走出U型增长曲线的底度。
从国内的投资结构上来看,我们预计,未来宽带和数据管理领域和增值业务领域,这应该是投资的重点。一直以来,从国际社会上也是这样,移动基础设施,这一块基本是投资的大头,基本上占50%左右,中国也是这样。因为3G投入建设已经趋于尾声,2010年移动设施这一块的规模会减少,尤其是LTE的成本要比3G的成本低,因为很多是软件的升级。所以移动这一块,他的投入会占到30%多左右,而宽带和
数据网会加大,原来是10%多,之后会涨到16%以上。
增值业务系统,这也体现了运营商转型的一个态度,刚才提到的基础设施、网络这一块。接下来谈一谈业务,电信运营业持续的转型,目前来看有两大热点,刚才唐总也谈了很多,从热点来看,他的热点是物联网,从网络结点来看是云计算。对于电信运营企业来讲很重要的一块是找准定位,90%以上都是把物联网作为当地的发展重点,运营企业到底做什么你是要搞清楚的。我们把他分成坐标系,物联网整个发展过程中,他的优势是集中在跟通信相关的,具有网络规模的部分,同时专业性不是很强的领域。大家都在提工业和信息的结合,真正做起来会很难,为什么?他们俩说的语言不一样,通信是在说数据,工业做实体经济,这中间如何对接?对接是非常困扰行业,不光是运营业,制造业等等也都是如此。不管怎么样,首先要做自己熟悉的东西。目前来,电信运营商最熟悉的是公共安全和智能家居。接下来会介入一些领域,包括物流、电力、石油石化、安防等监测。
再有一块是云计算,早期是由Google、亚马逊等提出来,他们在这领域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云计算受到运营商的关注,总体来看,云计算是一个很好的契合点,我们一直提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怎么融合?提到一个对接的问题。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他的需求运营商满足不了,设备商也满足不了,软件商可能会满足一部分,方方面面都是一个共同合作的意愿来满足建立自己的合作需求。越来越大的企业,有的时候会倾向于自己抓信息化的建设,自己会有一个信息化的部门,会和软件商谈、会和运营商谈,和方方面面的托管去管,真正成解决方案的自己来做。
这个时候,他可能需要一个通道。往前走会发现,这些事情还是摆不平,有一些计费、客户关系管理,还是做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智能通道,需要和运营商达成紧密的合作,如果把解决方案分到两块,一块内网、一块外网,是给企业自己来做,对于他们来说是进相对比较紧密的一个合作。他们之间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分工,运营商提供一定的通信服务能力,而互联网可能在软件,或者说在管理平台方面,他有他的优势。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运营商、软件企业和大众型的客户,他们之间会形成一个比较紧密的联盟。云计算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运营商可以做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做纯管,可能有50%的市场份额已经被刮风掉了,剩下50%这是一个可以做的方向。还有一个是他可以亲自做一些服务,做因为音乐、移动、阅读,这方面他有他的优势,会发现很多产业化方面是非常强的。再有就是云计
算,云计算分这样三个层次。
第一是IaaS,以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服务,大的主机拓展,这都是运营商天然的优势,可以提供的。运营商把自己专业的服务通信能力,适当的推出去。给大用户提供这样一个平台服务的能力,这个平台能力是运营商独有的,也有网络互通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话,PaaS这一块也可为的。最顶层的ICIS直接进入,但可以通过合作进入。
有一些设备制造企业也开始做云计算,有一些起来已经开始做,而且在国外已经做的非常好。他做云计算,他的最大竞争对手就是运营商。特别是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提供云计算的企业,类似于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他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运营商,在国内怎么跟运营商进行重新的角色定位和分配的问题。最后一块是市场,有农村市场,有国际市场。商务陈总也提到了,我们知道有50%的移动新增用户是来自农村,有30%以上,1/3的宽带用户是来自农村,差不多40%的新能源用户也是来自于农村,这是一个新兴市场。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可以做淘宝,做网络的销售等等。网络经济的拉动,使得用户
消费能力会得到进一步的刺激。
“十二五”期间,有一个口号家家能上网,信息无障碍”。能做到这一点,我相信农村市场会有进做大的可能,如果实际上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也会发现,他会对我们的网络承载能力提相当大的挑战。国际市场,国资委一直给运营商提压力,就是要走出去。我们的研究认为,国际市场对于通信运营商而言,是定位的补充、战略的补充,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用户的忠诚度。国际市场是两个,一个是到国外进公司,中国的企业还没有这方面的努力,还很或缺。整个漫游的资费非常不透明,导致国际业务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整个未来得发展前进也是比较模糊的。我们认为国际市场对“十二五”主要是定位战略补充,只要给用户提供国际业务就可以了。但国际市场对于经营设备制造企业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一快。电信运营市场需要饱和,传达到电信设备这一块,电信设备企业也要转型,转型体现两方面。一块是地域转型,一块是产品转型,要做云计算、做有差异性的服务,会往价格高的方向走。我们知道中国的企业原来是大力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从07年的数据同样可以看出很多的问题,华为基本上排在第二水平,竖的轴线。今年在七八月份的时候,诺基亚收购了摩托,整个通信制造产业不断对抗华为崛起的新业务,应该还是会受到
很大的挑战,及时不行的话,也要做。我们国家的设备制造企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占了一席之地。未来的发展重点。一个是加强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宽带和数据网领域和增值业务系统领域是投资的重
点。推进企业持续转型,物联网和云计算将成为未来得主要方向。谢谢!
第三篇:中国家居饰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信息来源:软装批发,窗帘布艺批发,地毯材质,家居饰品批发rz.jia400.com
中国家居饰品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家居饰品是指装修完毕后,利用那些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与家居,如窗帘、沙发套、靠垫、工艺台布及装饰工艺品、装饰画、装饰铁艺等,对室内的二度陈设与布置。还有布艺、挂钟、植物等等,家居饰品,作为可移动的装修,更能体现主人的品位,是营造家居氛围的点睛之笔。它打破了传统的装修行业界限,将工艺品、纺织品、收藏品、灯具、花艺、植物等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理念。家居饰品可根据居室空间的大小形状、主人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各自的经济情况,从整体上综合策划装饰装修设计方案,体现出主人的个性品位。
中国家居饰品行业的历史在2000年以前,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家居饰品行业。当时的家居饰品主要是伴随着家具行业、礼品业、鲜花、床上用品的分散式销售。中小城市的饰品消费由于受收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家居饰品还只是较普通的配饰,产品的档次相对来讲偏低,人们对家居饰品的关注度不高,较少有规模的家居饰品专卖店。在15年前,人们比较重视居室的整体装修,也就是现在所说的“重装修 ”,人们在地板、家具、浴缸等大件上投入重金,这些才是居室最重要的摆设,往往忽略了小饰品的搭配,即使有,也只是类似于花瓶之类的简单装饰。所以,那个时候,很少有企业专门的去经营家居饰品,更谈不上家居饰品行业之说。中国家居饰品行业现状 家居饰品,作为家居装饰的必须点缀,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习惯中越来越被重视。然而目前家居饰品行业的发展却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的家居饰品业态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或是产品精良、设计新颖,但价格高昂,如特力屋等;或是走大众化路线,价格低廉但风格杂乱,品质难保障的普通饰品。我国家居饰品生产聚集地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广东为主的珠三角生产基地,产品一般都是以来样加工为主,有出口也有专门为家具的生产厂家的产品量身设计;第二类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等地,这部分厂家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还有一类是以工艺品形式出现的小规模零散厂家,多带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家居饰品行业瓶颈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人群消费观念,国内的家居饰品行业起步较晚,在2000年后才出现了一些小型的家居饰品专营店。国内市场发展缓慢,全年销量虽然可达到2000亿元,但这更多地要归功于出口因素,国内尤其是中小城市中的产品一般都是较普通的饰品,产品的档次偏低,较少有规模的家居饰品专卖店。中国的许多优势将不复存在,尤其是近两年来国外金融危机的洗礼,很多企业正在抓紧做内销转型,但是做国内市场,得开拓渠道,创立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其中遇到的问题太多太多。此外,由于国内市场需求不高,消费者还未养成对
于家居装饰的消费习惯,其对国内市场的引导仍是一条漫长之路;针对家具企业做专门的装饰设计也是家饰企业业务的一部分,但这部分毕竟还是少数;国内的家居装饰企业也会依托于设计师的推荐,但是现在一部分设计师存在着收取高额回扣的现象,导致原本性价比较高的饰品“被暴利”,而厂家所赚取的利润却很低廉。
中国家居饰品行业的前景家居饰品行业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国内专业人士对于我国的家居饰品行业仍充满信心,家居饰品发展潜力较大。国内家饰市场的需求空间在强劲的消费拉动下变得空前宽广,国际的大型家居卖场入住国内加速,一些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家居的巨大市场,如英国的百安居,瑞典的宜家,台湾的特力屋等品牌都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大型卖场,并在继续扩大着国内的业务,它们都设有专门的家饰专区。国美电器原总经理陈晓就是看中家居饰品在中国的前景在上海开店:名巢靓家从事高档进口品牌家饰产品专业的卖场,这些都是家居饰品行业向前发展的良好历程。行业发展趋势
趋势一:实用化。家居饰品除了美观和别致,还增加了趣味性之外,更强调了实用性,美观独特的外形依旧存在,但是,美而且有用、美而且有趣,成了附加的必备前提。
趋势二:环保化。在绿色环保备受追捧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呼唤纯天然的绿色家饰,自然清新的装修风格已成为时尚,这也使得当今的家居饰品趋向清新、自然、古朴,甚至原始的野味。如铁艺品、木艺品、草编制品所使用的材料,一般都是木材、柳条、芦苇和竹子,可以说是绿色环保的佳品,环保的饰物成了消费者更高的追求。
趋势三:品牌化。走进各大商场的家居饰品销售部,在老面孔之外你会看到更多的时尚品牌推出各自的家居饰品。也就是说,很多人已经开始习惯购买各类时尚品牌。很多时尚品牌也开始出现时尚家居饰品。国内的家居饰品卖场在做大、做专后要注重培育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与国际家居饰品品牌相抗衡,从而赢得更多的市场。
全国家居装饰装修的总产值大约有8000亿元,而家居饰品的年消费能力可达到2000-3000亿元,而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个性化家居饰品的市场将越来越大家居饰品行业将蓄势待发.中小城市的饰品消费由于受收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家居饰品还只是较普通的配饰,产品的档次相对来讲偏低,人们对家居饰品的关注度不高,较少有规模的家居饰品专卖店。2000年之后,家居饰品行业逐步形成自己的市场 在物质生活高度发展,精神生活愈加讲究的年代,生活体验式营销、整体家居模式的推崇让饰品从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变成了举足
轻重的配角,甚至可以谈得上是二号主角。家居饰品大受欢迎,不仅与市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关系,也受到装修设计界近年来所提倡的“轻装修、重装饰 ”的影响。很多市民在家庭装修时扭转了以前传统的观念,不再追求过于复杂的装修,而是更注重后期的软性装饰,包括无框画、摆设、布艺、灯饰、室内色彩搭配等,既能彰显个性,又能够轻易地通过改动来增加 家居 “品位”。家居饰品打破了传统的装修行业界限,将工艺品、纺织品、收藏品、灯具、花艺、植物等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理念。家居饰品的种类也从以前的单一型转变为现在多样化,从材质上分,有布艺、玻璃、陶瓷、树脂、铁艺等;从用途上分,有壁画、烛台、灯饰、玩偶等。家居饰品还做到了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统一,是为了给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舒适。
家居饰品行业现在正处于发展中的初级阶段,市场流通还着受传统营销方式束缚,产品价格相对还是高的,行业市场中的各大体系还不是很完善。2007年,首届中国家饰行业总裁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饰品、家具、卖场三大领域的精英齐聚一堂,围绕家居饰品的终端渠道建设展开探讨,提出了强化卖场终端、与品牌家具配套、扎堆购物中心三大对策,这无疑对家居饰品行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信息来源:rz.jia400.com软装网,窗帘布艺批发,地毯材质,家居饰品批发rz.jia400.com
第四篇:中国电影院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电影院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在近年来出现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当一些行业在慢慢减慢发展及扩张步伐的时候,我国电影市场的扩张与运营却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十名,达到43.41亿元,较2007年增长30.48%。中国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约9亿元增长到2009年43亿的规模仅用了5年时间,2009年的电影票房达到60亿元,比2008年的43.4亿增长38.25%,并连续四年以25%以上的速率递增。
随着票房的增长和人们对高质量精神生活的不断关注,中国电影院也迅速得到成长,从2003年至今,在电影票房收入增长的刺激下,我国影院和银幕数量随之不断增长,全国院线公司范围内新增影院118家,新增银幕500多块,总数达到4000多块。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拥有近2000个影院和约6000块银幕,成为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的电影放映大国,中国电影院现状剖析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电影院的现状却让人几分欢喜几分忧愁,比如电影院发展的不成熟,产业体制的不完善,影院票房的不平衡,影院消费的虚高,影院分布的不均衡等等,都成为抑制电影院发展的绊脚石,为认清目前影院发展形势,笔者下面将从几方面详细剖析中国电影院现状。
一、电影院发展的不成熟期
预计到2010年,全国票房可达80亿,预计到2014年,国内票房将突破200亿元,这时才能到达一个比较成熟的电影市场。在目前国内的电影票房下,中国影院的发展还是处于发展的初期。在从前,电影院多了,就会有一种顾虑,当电影院过多了以后,有了这一家电影院,那一家电影院的票房会不会随之下降,实际上没有,因为蛋糕整体做大了。据一项数据调查报告得知,在2008年,超过1000万票房的电影院全国仅仅是117家,它占了60%多的市场份额,超过500万票房的216家,占了票房的80%,也就是说真正的有效的电影院在重要也就200家,真正的需求,有效的电影院应该到1000家,这是说真正的现代化、多厅电影院,达到目前的216家水平的电影院。
二、电影院消费的虚高
有人说,现在进电影院看电影是一种奢侈消费。电影消费随着电影院线市场的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潮流,但是虚高的票价还是让人们对电影院望而却步。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拥有几十家影院,星级影城十多家。与全国其他大城市的票价相比,上海市区几大影院平均票价为40元以上(热门时段高达数百元),北京和杭州票价为40-80,贵宾厅达数百元,以乌鲁木齐为例,除去其他因素,票价一般维持在20-60元,然而相对人均收入来说,在美国,一张电影票价是居民人均收入的1/400,而中国是人均月收入的1/20,是前者的20倍,中小城市高票价更加突出。电影从大众消费变为高档消费,高票价把众多百姓拒之门外,当人们对豪华影院不再感到生疏,影院总有一天会失去市场。
三、电影文化尚未普及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都拥有几十家大型及星级影院,但是在很多二线城市及中小城市,电影还属于少数人的东西,电影文化尚未普及到这个角落。放眼望去,虽然中国的发展极其迅速,但是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及时转变人们消费的观念,很多地方的经济圈已经形成,而且交通也非常便利,信息获取渠道很多元化,但是在全国287个总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里头,现在有很多地方没有电影院。曾经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则短文,说的是一位教育厅干部到某二级城市调查教育普及工作,教育局长告诉他说,十几岁的孩子问他:叔叔,什么是电影?这就是我们现目前电影的普及水平,我们有电视、网络,但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生长在这么一个地方,他竟然没有进过电影院,因为当地没有一家多功能和现代化的电影院。
四、中小影院苟延残喘
我上面所提到的某市,并不是没有资金去办一家电影院,而是影院在这些区域经营较艰难,关键是我们没有合理引导消费者进入影院去消费。在很多大中型城市及发达地区,一些院线的票房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影院在困境中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到最后只能是倒闭或仍旧苟延残喘。在中国现目前的电影院中,只有一部分影院是多功能、现代化的,其他很多影院都存在着设备陈旧老化、观影环境不理想、设施简陋等问题,在影响了影院效益的同时,打击了观众的消费欲望,最终失去了一大部分消费者。
五、电影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在中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也是国际上常见的现象。中国2009年总的票房是60亿,国产片票房占到50%以上,但是其中的10部大片就占到了票房的80%。
从经济上来讲,电影院的经营管理者需要大片,但是多样化的文艺片小众电影还是需要的,这就需要包括电影院、政府要有积极的政策来扶持;从文化上讲,大成本电影占据了市场绝大部分的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却抑制了电影市场整体的发展,破坏了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了电影院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电影院发展前景
在未来几十年的电影院发展过程中,面对着中国巨大的消费群体及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中国电影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影院利润不断凸显的形势下,各种影院竞争也将变得越来越激烈,中国电影院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清晰:
一、电影院的产业化
在若干年前,中国的广播影视业都是由政府投资创办,由政府管理,为政府工作服务,基本没有产业的概念,所有的费用都依靠政府拨款。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广播影视业开始融入市场经济,并以广告经营为起点开始进行产业化运营,到目前为止,全国广播影视系统的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0多亿元人民币,成为广播影视运营、发展的主要经济来源。
在历史的变迁中,中国电影院也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随着巨大经济利益的诱惑,部分传统国有院线斥巨资投入到影院基础设施建设中,社会资本继万达之后,金逸、时代今典、保利集团等又加入到投资影院建设的热潮中,以及韩国希杰CGV影院这样的国际品牌也加大资本投资力度,加快了影院建设的速度。各种国有、民营、外资企业纷纷投入到电影院产业的投资之中,并初步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随着电影院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电影院产业链规模将不断加大。
二、电影院设计的现代化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精神生活的享受越来越依赖,电影院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非常舒适和减压的地方,理念就是让观众欣赏电影、享受生活。在今后的电影院建设当中,现代化的设备及规格成为影院建设的主要标准,如意大利放映系统,杜比数码SRD、DTS等系统还原设备,美国QSC功放系统,德国施耐德高端镜头,以及英国进口超视野整壁式巨幅屏幕。越来越多的投资商都致力于做一流的电影院,甚至用五星级标准来衡量电影院,在装修水平、设备水平上推陈出新,获得更多的忠实顾客,比如说3D技术,超大屏幕等等,让顾客享受到影院间的差异化。
三、电影院利润的多元化
就如同现在的各大报纸,虽然做的是媒体出版业,但是利润来源并不是报纸本身,而是附属的报纸广告而带来的丰厚效益。电影院的投资也是如此,电影院的利润来源也不仅在票房上,当然了,这不是说票房不重要,没有票房也就没有后面的衍生产品、没有人气、没有其他的消费。影院在今后利润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
1、以影院业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正在形成气候,受国外消费模式影响,许多影院充分利用周边环境,打造出了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为一体的新型影院场所;
2、广告来源,许多企业和广告公司把目光投向了电影播映前的广告,许多企业对片前广告很感兴趣,如红塔集团近年来先后拍摄了三部介绍红塔集团的专题广告片,在每部大片播映时,同时滚动播出红塔专题广告片,形成了很好的广告效益;
3、电影宣传品和书刊将会出现新的经济增长,随着人们对电影艺术的欣赏,电影海报的制作正在走俏,许多观众都有收藏海报的习惯,一些出版社也推出了与电影有关的书籍。
四、电影院的规模化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影视消费群体。目前中国电视机、收音机的社会拥有量分别达到了四亿台和五亿台,电视和广播的人口普及率分别达到了94%和93%,然而电影普及率却很少,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急需规模化的大型影城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中国的中小城市中也将随着电影的普及覆盖到中型甚至是大型影院。按照专家的估算,中国的电影院市场份额在200亿元以上,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今后的票房分布中,较大部分票房将被大型及星级影城所占据,其中利润大部分将被其瓜分,因此,规模化的高档连锁影城成为业内投资热点,外资、民间资本的注入将使影院的规模化进程加快。
五、影院设计的人文化
在今后的影院建设中,无不秉承大型国际影院的设计风格,凸显出人文关怀的色彩,处处体现艺术气息、人文设计和服务的国际理念。电影院大厅设有多个售票台,先进高效的售票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人工售票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影院的设计中,将更为突出人性化的主题模式,例如为残疾人设计的专用座位及坡道,使残疾人也能体验电影院的快乐。另外,相对于传统影院的平面设计,视角不利于全景观看,先进的全场座椅以屏幕为圆心,45度角弧形排列面对屏幕,观众在任意座位都将得到完美的观赏角度,阶梯状交错排列,实现不受任何干扰,同时每个座椅设有饮料和食品的托放盘,更加体贴周到,影院的人文关怀因素成为今后设计的重点部分。
六、电影院文化的多样化
在今后的电影院中,随着各种全球文化的碰撞,各种电影文化将纷至沓来,例如中国近期出现的抗战及内战的大片,如《南京南京》《风声》《建国大业》等等,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大片,如《梅兰芳》等,在国际大片的引进上,多年前引起轰动的爱情大片《泰坦尼克号》,近期风靡全球的科幻片《阿凡达》,喜剧片《非常主播》等等。随着地球村的不断扩张,人们对电影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多样化的电影文化带给人们的除了压力的缓解之外,更多的是多种文化的融合。在今后的影院中,多样化的电影将满足各种不同的消费人群,在为影院创收的同时,也加深了全球文化的融合。
经济危机影响了人们的衣食住行,同时,经济危机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在中国,我们是有着一个13亿潜在观众的市场,我们也是一个越来越被世界关注的电影市场,我们也是一个“院线制”电影发行放映的市场,我们也是有着越来越多的现代时尚的连锁影院被不断兴建的市场。我们相信,在中国经济不断繁荣富强的同时,中国电影院市场一定会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第五篇:2014年中国养老地产发展前景预测
【关 键 词】养老地产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中国养老公寓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2013年是养老地产利好政策频出、产业市场迅速崛起的一年。据相关业内人士预测,随着各项养老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新项目的不断投入市场,2014年将成为整个行业爆发式生长的一年。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鲍学全指出,三中全会决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为每一个参与老龄产业发展的主体带来了更加平等的竞争机遇。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转型升级,老龄产业陈旧的体制机制将被突破,一个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且平等互换的现代市场体制将加快形成。
同时,各级政府将对老龄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将就我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制定整体规划。以上将共同促使建设、规划、服务、卫生、金融、土地、税收、就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等36个养老服务业领域的系列化支持措施在2014年不断完善落地。
亦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企业自主经营市场机制的形成、政策细则的落地实行以及城镇化对持有物业需求的强化,将进一步促进养老地产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
新政先行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老龄化人口已达2.02亿人。从2013年开始,老龄化人口数量将以每年1000万的规模递增,未来20年还将翻一番,突破4亿人。庞大的市场潜力为老龄产业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也促使政策层面态度发生了转变。
回首2013,养老地产界发生的最大事件便是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即35号文件,该文件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组织领导四方面出发,包括19个具体方面,45项主要工作任务落实,对加快发展我国养老服务业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意见。
据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朱中一介绍,35号文件背后还有附件,并把这45项任务分解到33个部门,要求在2014年三季度前均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规划,“35号文件既有顶层设计,又有路线图和时间表,由此看出2014年国家将加大力量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朱中一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养老问题的次数甚至比房地产还要多,这足以证明养老问题已列入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在朱中一看来,2013年养老服务业主要是从顶层设计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预计2014年将是养老政策落地的关键年,届时也将陆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
朱中一告诉记者,2014年国家将逐步完善各地土地供应、税费优惠、养老医学、康复、护理、养老心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补贴政策,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服务机构,并在资本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利用社会力量降低养老机构的门槛。
除此之外,国家还将进一步完善投融资政策,除政府加大财政性资金支持外,还将积极扶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或服务内容,拓宽信贷抵押担保范围,支持养老服务业的信贷需求,积极利用财政小额贷款等方式加大信贷投入,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养老服务业,开展反向按揭养老保险试点,即以房养老。
朱中一明确指出,以上将是45项任务中重要的一项,而且还要求2014年一季度由保监会、民政部、国家老龄办出台具体措施并展开试点。
十八届三中全会还强调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建设社区医院为老年人上门服务的区域关系,加强远程服务试点。以上政策也将成为2014年“医养结合”模式的重点实现路径。产业展望
2014年一系列政策的密集落地,必将为整个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保利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在新曾指出,当老龄化率超过7%,且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养老产业将实现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我国老龄化率就已超过9%,人均GDP已突破5000美元。由此可看出,目前中国养老产业快速发展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且老年人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养老金含金量和可支配的绝对值较高,加之老年人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这将共同为整个养老产业化发展带来商机。
尽管前景可期,但在产业化进程中,探索与养老市场需求相吻合的养老地产模式同样不可或缺。
朱中一强调,养老地产模式的创新探索必须和我国“9073”养老规划保持一致,对此他提出了6种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养老地产模式:第一种是要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在社区中需具备一定的能够供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参数和医疗服务条件,完善居家服务无障碍设施改造;第二种是可持续照料的退休社区,指专门供退休老人居住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场所齐全并能为之提供服务的,满足刚需、孤寡老人需求的社区;第三种是全龄化社区,即在小区中建设一定比例的老年公寓,规模较大的还需要配套医院,全龄化社区模式的优势将在未来逐步凸显;第四种是轻养老机构,类似北京寸草春晖养老护理机构中推出的挂钩医院服务于全社区老人的养老地产模式;第五种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相结合的养老模式,该模式要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科、老年病床,挂钩社区服务中心和医院;第六种是集养生旅游于一体的养老酒店高端服务。
“以上六种模式大致涵盖了养老地产市场已经出现或未来有望实现的养老模式,建议政
府在下一步应不断加强对老龄产业市场的监管,引导老年消费,促进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朱中一进一步分析道。
谈到养老地产产业化创新,贵州五新瑞颐健康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弢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传统产业“触网”现已变成一种必然趋势,而养老产业也完全可以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梁弢认为,养老产业“触网”可加速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运营效率,同时有利于养老机构经营连锁化。具体而言,我们可通过联盟合作把社区养老机构的线下网点编制成网,让网络区域化、全国化。而养老服务运营网络化,也可在更大程度上满足老人追求品质生活、追求自我实现的深层次心理需求。
在梁弢看来,互联网正在改变一切行业,养老产业的网络化也势不可当,用养老产业轻资产网络化思维重塑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是整个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