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动物营养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动物营养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理想蛋白质
动物蛋白质营养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粗蛋白质(CP)-可消化粗蛋白质(DCP)-可利用粗蛋白质(UCP)-蛋白质生物学价值(BV)-氨基酸(AA)-化学比分(CS)-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理想蛋白质(ID)-理想蛋白质可消化氨基酸模式(ID-DDAP)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理想蛋白质是由Howard(1958)提出的“完全蛋白质”(Complete Protein)引伸发展而来的。80年代后,经ARC、AEC、NRC以及其他学者的工作,更名为“理想蛋白质”(Ideal Protein),得到业界的承认并加以应用。
日粮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消化、代谢、利用,最终与动物的总体氨基酸需要恰相吻合,此时,动物对日粮蛋白质的利用最佳,无效消耗最低,这种日粮蛋白质就叫做理想蛋白质。总结研究结果,英、法、美等国已初步构建了理想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从动物对象方面,补充修正了满足动物蛋白质营养需要的氨基酸模式;从饲料方面,评价日粮、配合饲料总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确切说,理想蛋白质学说是动物蛋白质-氨基酸营养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尚有待进一步完善。
最初,出于简单的想法,日粮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单位体蛋白质相同,就应当是全价的,模拟试验效果良好。这样就不再用全卵蛋白质作为全价标准来评价日粮蛋白质的CS和EAAI了。实践中,理想蛋白质很难把20余种氨基酸都考虑周全,一般只考虑10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比例,这也就是所说的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模式。
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十种必需氨基酸的消化利用并非等效的,日粮蛋白质经动物消化吸收后,原来的氨基酸模式就发生了改变。同时,结合动物的氨基酸营养需要的深入研究,动物体蛋白的氨基酸模式,对各种动物,尤其是非生长-肥育动物(乳畜、蛋禽),并不是恰恰相反好的。除各种氨基酸消化利用上的差异外,还有动物产品生产所需氨基酸组成比例的不同。于是,从动物的营养需要角度构建了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成分或可消化成分)模式。这方面,英国、法国、美国的动物营养学者工作较多。后来,各国都有这方面的研究报告。研究的动物对象主要是猪和肉鸡。我国这方面介绍和综述类文章发展不少,系统的研究论文却不多。可参考的有四川农大贺建华(鸭)和东北农大尹清强(蛋鸡)、秦江帆(肉鸡)的有关博士和硕士学位论文以及浙江农科院畜牧所徐子伟等(猪、鸡)的研究论文。应当指出的是,用有体外产品的动物做对象进行理想蛋白质的研究,难度要大些。
动物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建立的研究方法
1.生长肥育动物:用典型代表日粮进行动物代谢试验,测定蛋白质代谢率和氨基酸消化率;动物阶段饲养屠宰,测定动物的蛋白质、氨基酸的阶段增量和沉积利用率;由阶段体增重及蛋白质增量的氨基酸模式-推荐标准阶段体增重及蛋白质采食量-必需氨基酸沉积率和消化率,可以得出每头每日平均氨基酸和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从而建立起理想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这是不进行析因的典型综合法。
2.体外产品动物
例如:产蛋鸡,情况要复杂些。动物对某必需氨基酸的需要,可剖析成:维持、增重、产品等不同组分。在拉开日粮的蛋白质-氨基酸学度及采食量梯度条件下,借助析因数学模型建立必需氨基酸的需要模型。
Y=b0+b1X1+b2X2+b3X
3Y——氨基酸进食量
X1——相应各为维持,增重,产品
b0——氨基酸的无效损耗
b1——食入氨基酸用于Xi的效率倒数
析因数学方法理论上完全正确。b0项也可以去掉,分摊到b1上去。但要求试验和测定工作细致、准确。如果一旦引入较大误差,则会模型偏离实际。有了氨基酸需要的模型,进一步可得出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来。第二种方法是按照Fuller, Wang等的猪试验方法,根据低于需要的限制性氨基酸食入量与其氮沉积呈现线性关系原则,由Y=a+bX(Y=氮沉积(NR),X=氨基酸进食(AAI)l/b=沉积1g氨所需氨基酸的g数)。可知,当:Y=0时,X=-a/b,即维持需要的氨基酸。当用纯合或半纯合日粮(各种必需氨基酸梯度限制)试验,可确定出用于维持的必需氨基酸需要,同时也可确定出用于蛋白质(CP=N×6.25)沉积的必需氨基酸需要。由此,可以构建基于必需氨基酸或可消化必需氨基酸的动物氨基酸需要无截距三元一次方程数学模型:
Y= b1X1+b2X2+b3X
3Y——氨基酸进食量
X1——相应各为维持,增重,产蛋
b1——食入氨基酸用于X1的效率倒数
当产蛋鸡增重甚微(±1g/d),区分增重与产蛋的氨基酸沉积效率可略。开产初期或增重幅度较大时,可考虑二者氨基酸沉积效率的差别。产蛋的氨基酸沉积效率平均约为增重的1.5培。
有了必需氨基酸及可消化必需氨基酸需要数学模型,换成典型条件下(体重,增重,产蛋)的需要,再换成一定采食量下的日粮粗蛋白质浓度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日粮%,占蛋白质%)。由此,不难求出产蛋鸡理想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可消化必需氨基酸模式,有待工作和完善的几点思考。
(1)理起蛋白质的氨基酸有效性:应当定位于可消化必需氨基酸(DEAA),非必需氨基酸不必逐一考虑,规定其对于必需氨基酸总量的配比(50-60:50-40)即可。这里要澄清的是,通常所说的可利用(Available)必需氨基酸(AEAA),是套用有效能量的代谢能(ME)指标而命名的含混指标。氨基酸不同于氮,消化吸收而未利用的氨基酸,降解成含氮物由尿排除。代谢试验中差减不到未利用的氨基酸,因而,AEAA测得值实质上是DEAA。氨基酸有效性测定中,人们倾向用荷术动物,即回-直肠吻合猪、摘盲肠鸡作试验,以消除后肠微生物发酵带来的有效氨基酸测值误差。多数研究报告表明,用荷术动物测得的饲料可消化氨基酸的可加性更好。
(2)理想蛋白质指导生产实践:理想蛋白质注重蛋白质“质”的要求,并无“量”的规定。因此,在指导生产实践时,要辅以量化参数,有针对性地规定恰当的日粮蛋白质水平和动物采食量。日粮蛋白质的氨基酸与加入的合成氨基酸在消化吸收速度上存在同步配合问题,特别对分顿次喂的动物应加以考虑。这一问题还缺乏严格验证,有待试验研究确切阐明。
(3)理想蛋白质用于开发饲料:理想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方法,可使鸡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2个百分点而不影响其生产性能。这一“节流”意义已被公认。而从“开源”角度进行饲料开发利用,尚有待延伸挖掘。这方面浙江农科院徐子伟研究员作了很好的研究工作。理想蛋白质学说需要继续发展完善:目前理想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或可消化必需氨基酸模式,不论对猪还是对鸡,基本上都是静态的。所以要随动物种质进展、机体内外环境改变、对产品品质要求等,要测定各种相关参数向动态方向发展完善。
二、营养调控(Nutrition Regulation)
动物营养从窄义意义来理解是一个动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其基本表现是营养素的消化、吸收、代谢。动物自身对此具有神经-体液和酶系统的负反馈调节,也可称为动物的自我营养调控。例如:饥饿-采食-饱腹-停食,是由于办及消化道的神经感受器信号以及血液中糖与VFA浓度水平信号等的负反馈调节所致。
这里提的营养调控指的不是动物自身的本能调控,而是人为施加的体内外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手段强制性、分层次作用于动物体,而达到所期望的营养效果。
动物体作为一个多层次开放系统,不间断地同环境生态系统进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动物体自身又分群体-整体-器官-组织-细胞器-大分子层次结构。
1.进行动物营养调控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认识上:
(1)动物对象为多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有进入有排出;有分解有合成;有转运有贮留;自身固、液、气三态全备;对环境应激有应答;内外环境间有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代谢)。
(2)营养素及其功能是动态可变的:营养素对动物的功能遵循贝尔特朗定律,只有在适量区间才好,过与缺均呈病态。各营养素之间存在互作,即组合效应,表现出协同或拮抗效应,这也屡见不鲜了。
方法措施上:按卢德勋研究员的分级,可分为:
①消化道吸收:日粮配方、组合、酶、加工调制、微生物接种、保护过瘤胃;②营养代谢-调控:营养素组织效应(AA互补),酶、激素的促进与钝化、NDA的保护、自由基的清除、内环境的维持正常(pH)、借助基因工程,导入调控基因。
③动物-环境系统:温、湿、光、气压、声、电磁场等。一般容易实现而可行的是调温、光,已见成效(雏鸡、水貂)。加湿尚可,除湿不易;声,除噪声已属不易,好声效所知甚少;气压有作用,无法应用,电磁场作用好坏,有待揭露。
各级调控服从动物整体系统调控目的。动物机体的调控放在动物-环境系统调控优化基础上,局部调控放在整体调控中考虑。
2.营养调控应用的实例
(1)限食与丰饲:(数量、质量、时间)
肉蛋种母鸡育成期限食:开产齐、蛋重大、终身产蛋量高;肉仔鸡早期限食:可一定程度缓解腹水症发生;妊娠母猪前期适当限饲(能量):节省饲料、避免过肥;种畜配种前优饲:有利母畜排卵受孕、提高公畜射精量;填鸭与“吹”鸽:食品加工特别需要。
(2)调节性饲用品
产蛋鸡喂贝粒:晚饲加给,有利蛋壳形成;着色剂:肉蛋鸡皮肤着色,产品着色;β-肾上腺能兴奋剂、Cr:提高肉脂比例;加酸或缓冲剂:调控pH调节消化内环境;非蛋白氮(NPN):对反刍动物,补充廉价氮源,增加微生物蛋白产量。
(3)物理方法
机械粉碎、粗草切短:有利消化、增加采食量
饲料加热处理(膨化、轧粒、喷爆、蒸煮、焙炒):淀粉糊化、蛋白变性、灭菌、抗酶钝化、提高利用和采食量。环境温度(冬季采暖、群养、夏季通风、降温):降低维持消耗,提高增重。控光(未驯化动物明显):改变采食高峰时间,昼夜采食节率。渐短光照使水貂打皮提前一月多,渐长光照提早发情、配种。
(4)化学方法
秸秆NaOH处理;瘤胃引入缓冲物质;化学抗毒剂(菜籽饼、棉籽饼);抗胰酶抑制因子(硫代硫酸钠);
化合物,添加剂:碘化酷蛋白、高铜、高锌、抗生素、砷制剂、安静剂。
组合效应:碱化秸秆+过瘤胃蛋白,比对照牛提高增重五倍。
(5)生物学方法
瘤胃接种特定微生物-玉米芯(聚戊糖分解菌);乳酸菌-腊样杆菌接种-改善单胃动物消化环境;益生素-有益菌,酵母,酶,维生素引入;酶的应用;NSP酶,植酸酶;
发酵处理:改善适口性,脱毒(棉酚降解),增效(酵母);
发芽处理:可使抗酶、脲酶、丹宁降解。
三、动物营养与免疫
免疫,是动物维系生命和生产的巨大内在功能。平衡营养是维持动物体免疫系统功能正常所必需,荒年伴发疫病大流行,营养因素是重要原因。某些营养素的消长与组合也会引起动物免疫功能的相应增减变化。概要介绍如下:
1.蛋白质-氨基酸与免疫
(1)蛋白质不足,抗体合成受阻,免疫机能下降,易染病。鼠试验,缺蛋白时,对绵羊红细胞反应弱,对大肠杆菌易感性增强,适度降低蛋白,T细胞反而有所增加,免疫力不下降。
(2)氨基酸不足降低雏鸡对绵羊红细胞反应。
(3)苏氨酸补加时母猪血浆IgG增加,抗体(抗牛血清白蛋白)增加;缺少时,雏鸡体内抗新城疫抗体减少。
(4)其它氨基酸精氨酸能活化巨噬细胞,抗肿瘤;苯丙氨酸过量抑制抗体合成;雏鸡缺乏缬氨酸,抗新城疫免疫能力低下。
2.碳水化合物:多糖类中许多种糖有免疫作用。甘露戊糖能吸除消化道中病原菌,调节免疫;葡聚糖也有类似作用。氨基样-甲壳素也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值得提出的是许多中草药中的有效增强免疫活性成分就是多糖。
3.脂类:研究较少,试验表明,日粮中脂肪及不饱和脂肪酸数量的改变,对动物免疫系统产生一定影响。缺乏必需脂肪酸,大鼠体液免疫反应减弱。补充后免疫反应恢复。
4.维生素类
(1)维生素A对抗体、T细胞生产、单核细胞吞嗜机能等重要。猪缺乏维生素,抗体效价降低,补充维生素A则免疫增强,仔猪成活亦高。维生素A缺乏影响粘膜机能,分泌减少,致使病原菌定植,从而致病。
(2)维生素E具有免疫佐剂功能,有利辅酶Q合成,提高免疫能力,维生素E具有清除自由基、亚硝酸根、霉菌毒素等作用,鸡日粮中加入维生素E剂量要大,才能起到免疫增强效果。100-300mg/kg时,对抗新城疫、大肠杆菌感染以及球虫病有效。母鸡种蛋黄中维生素E对雏鸡免疫抗病有利。
(3)维生素C可缓解应激导致的免疫力下降。维生素C缺乏时免疫受抑制,对传染病易感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降低,巨噬细胞吞噬作用下降,已知巨噬细胞中维生素C为血浆中维生素C的40倍。
(4)其它维生素:B6、B12、泛酸、胆碱、叶酸等都与核酸、氨基酸代谢密切相关,是相关辅酶或辅基的组成成分,有维持与提高免疫应答的功能。B6、B12、泛酸对抗体效价影响明显。
5.矿物质与微量元素
(1)镁:缺镁,小鼠IgG降低,对绵羊红细胞的抗体全效价降低。
(2)锌:缺锌,雏鸡胸腺、脾脏、法氏囊等萎缩。大鼠对绵羊红细胞反应降低。淋巴细胞数减少。
(3)铁:铁元素为细菌繁殖所必需,当以铁蛋白、螯合铁存在时,则有抑菌效果。铁过高、过低,可增强对病菌的易感性。母鼠缺铁,仔鼠抗体合成受阻,补铁亦不可逆,仔猪注射铁剂,可提高红细胞数量及r-球蛋白比。
(4)铜:铜具有抗菌效应,缺铜T细胞减少,抗体效价和巨噬细胞活性降低。
(5)硒: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分。可防止细胞膜脂质的过氧化操作,其抗生物氧化和消除自由基的作用已被肯定。已证实,硒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加IgG
和IgM,增殖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过量则作用相反。与疫苗同时补硒和维生素E可增强抗体生成。
(6)铬:补铬能提高牛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增殖外周淋巴细胞,有机络合物效果确实。
-6(7)其它:氟,250×10以下对免疫有利;钼,可提高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砷、铅、镉、汞均损害机体免疫功能。
四、小肽(寡肽)营养
近来研究发现,用纯合成单体氨基酸组成理想蛋白喂养动物虽然可以,但效果不仅不理想反而不好。与天然饲料配合起来效果更好。
有几点可能的原因:
1.肠绒毛上皮吸收并简单过筛方式,即只按颗粒(分子大小)大小决定。因pH(电离性)、离子性、吸收位点的生物选择性、分子结构基团而定。
2.酶解蛋白发现,动物性蛋白(酪蛋白)产物中小肽丰富而多样,植物性蛋白(豆粕)产物中极少小肽,近乎是一步到位-氨基酸。有可能这也是动物蛋白优于植物蛋白的原因之一。
3.从吸收机制看,有报道类似二肽的二价金属元素氨基酸螯合物,在消化吸收上优于各自单独形态,与二肽、三肽吸收一致。
4.从利用角度看,天然小肽吸收入血,进入肝脏或产品靶器官,重新合成体蛋白或产品蛋白大分子时,可减少能耗(ATP),简化步聚,从而提高效率。
5.某些小肽和带金属离子的二肽,可能具有某种类似酶或激素的作用,也可能替代载体蛋白(运铁蛋白)作用,有利转运,直接满足动物需要。
有关小肽营养,是有待研究进军的新领域,四川农大先行一步,有博士文化文(乐国伟)和文章报道。近来国内外有关报道都有增多趋势。
微量元素有机络合物:微量元素作为营养素应用历史不久。第一代是元素的无机盐,改善不明显。第三代是元素的有机络合物,主要是微量元素氨基酸螯合物(M-AA-Chelate),此外还有微量元素氨基酸复合物(M-AA-Complex)和微量元素蛋白盐(M-Proteinate)。其它还有:吡啶羧酸铬、葡聚糖铁。
对氨基酸螯合物的认识:理论上是微量元素与氨基酸二者相辅相成,符合动物系统发育的消化吸收模式。氨基酸螯合物的性质类似二肽,化学性质稳定,抗干扰,消电荷。
氨基酸螯合物的优越性:①抗逆、抗不利因素,抗植酸,抗高钙;在瘤胃中可避免降解,直接吸收;②消化吸收,易进入肠绒毛上皮,提高利用率(沉积率);③转运,可透过屏障利用,方便有效,母猪初乳中铁含量加倍,仔猪体内铁储备增大。④化学性质稳定,克服离子型盐的氧化、催化氧化,导致预混料中共存的维生素氧化破坏失效。实际意义很大,模拟厂家高质量预料保存30天,损失状况如下:
产。(韩友文)
摘自中国禽业导刊1998年第4期
第二篇:同济大学研究热点问题
同济大学研究热点问题
2005年—2010年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
年份作者姓名二级学科指导教师论文题目
2010赵寿为应用数学孙继涛基于几何方法的混杂系统的分析与控制 2010高攀凝聚态物理顾牡CuI晶体生长及其发光性质研究
2010乔晓菲无机化学闫冰化学键组装多元稀土/无机/有机/高分子杂化发光材料的研究
2010郑妍海洋地质郑洪波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磁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2010刘俊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张旭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过程几个基础问题的探讨
2010张景基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电可调钛酸钡基复合陶瓷微波介电性能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2010高国华材料物理与化学吴广明新型纳米结构气敏材料吸附机理与实验研究
2010王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曾国荪基于信息内容的在线文本可信性评估方法研究
2010张立城市规划与设计赵民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的城市化转型--进程与趋势
2010郭戈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黄一如住宅工业化发展脉络研究
2010田峰建筑技术科学宋小冬高密度环境下建筑日照规划管理方法研究 2010李博峰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沈云中混合整数GNSS函数模型及随机模型参数估计理论与方法
2010谢欢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童小华机载激光数据辅助的高光谱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和精度分析
2010贾远林结构工程陈世鸣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负弯矩区失稳的基础理论研究
2010李福林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彭芳乐砂土/土工合成加筋材料/加筋砂土结构的粘塑特性及有限元分析
2010郝媛道路与铁道工程孙立军交通流随机性特征及breakdown概率模型研究
2010马莹莹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杨晓光面向交通小区的交通控制策略研究
2010余光辉环境工程何品晶基于絮体多层结构的污水厂污泥脱水和颗粒化机制研究
2010张冬青环境工程何品晶生活垃圾水解-好氧复合生物预处理及其产物利用与处置特性
2010包锐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陈宇星酵母线粒体硫氧还蛋白系统及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2010翁颖钧管理科学与工程石来德数据挖掘建模及其在电力决策支持中的应用研究
2009翁爱治应用数学孙继涛脉冲微分方程的定性研究
2009苏珂应用数学濮定国优化问题中的无罚函数方法及其应用
2009桑田光学王占山导模共振光学元件研究
2009张利伟凝聚态物理张冶文以微带传输线为基础的一维特异材料光子晶体和相关结构的实验研究
2009刘明贤物理化学甘礼华碳泡沫的制备方法及结构控制研究
2009张艳伟机械设计及理论石来德集装箱码头混合装卸系统生产组织关键技术研究
2009丑修建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电可调钛酸钡基复合微波陶瓷材料及其低温共烧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研制
2009宋三年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钛锡酸钡铁电薄膜取向控制及其应力作用研究
2009康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吴启迪群体智能计算模式的统一性及多样性实例研究
2009王佑贞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刘富强复合左右手传输线及其相关器件的时域法研究
2009钮心毅城市规划与设计宋小冬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土地使用规划支持系统研究
2009张艳城市规划与设计赵民我国国家级开发区的实践及转型——政策视角的研究
2009王伟城市规划与设计吴志强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集合能效研究
2009崔振东地质工程唐益群软土地区密集高层建筑群引起地面沉降研究 2009王培军结构工程李国强约束钢柱抗火性能试验与理论研究
2009范文亮结构工程李杰基于非线性发展过程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 2009秦会来岩土工程黄茂松地基极限承载力及基坑抗隆起稳定分析的多块体上限解
2009李奇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车辆—桥梁/轨道系统耦合振动精细分析理论及应用
2009许德胜桥梁与隧道工程肖汝诚非协调板壳元理论研究及在桥梁分析中的应用
2009刘文军隧道及地下建筑工程朱合华隐式弹塑性大变形分析中无网格自然邻接点法研究
2009阎莹道路与铁道工程郭忠印高速公路运行车速预测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2009庄丽道路与铁道工程周顺华散粒体的加卸载与应力释放特性
2009张天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杨东援基于交通网络均衡理论的交通需求管理政策评价研究
2009张志强环境工程夏四清两种环境生物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微生物絮凝剂和电导型生物传感器
2009张后虎环境工程何品晶生活垃圾填埋场覆土、渗滤液和填埋垃圾交互作用下温室气体释放的时空变化特征
2009彭灿生物医学工程戚正武中国南海新型芋螺毒素的克隆、纯化、结构和功能研究
2009张建军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霍佳震短销售周期供应链协调问题及其博弈分析
2008袁西英应用数学邵嘉裕图的特征值
2008邱隆清凝聚态物理顾牡基于高温超导SQUID的低场核磁共振研究 2008马杰无机化学吴庆生稀土钒、硼、磷酸盐纳米材料的固相水热法构筑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2008张凯固体地球物理学马在田叠前偏移速度分析方法研究
2008赵艳影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徐鉴时滞反馈控制对振动系统减振的影响
2008郭磊工程力学聂国华正交各向异性介质椭圆夹杂问题的若干解析解 2008徐金宝材料物理与化学翟继卫低温非铅基铁电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008董玥材料学王国建采用“叠氮法”实现聚合物修饰碳纳米管的研究 2008丁志军计算机应用技术蒋昌俊基于Petri网精练的系统建模与分析 2008王伟东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钱锋建筑的生态效率能值分析与评价研究-以体育建筑为例
2008骆天庆城市规划与设计刘滨谊基于实践目的的中国景观专业生态教育研究
2008华霞虹建筑历史与理论郑时龄消融于转变——消费文化中的建筑 2008杨立峰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莫天伟匠作•匠场•手风——滇南“一颗印”民居大木匠调查研究
2008刘章军结构工程李杰工程随机动力作用的正交展开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2008张绍明摄影测量与遥感陈映鹰支持向量机在SAR景象匹配中的应用研究
2008刘涛结构工程袁勇既有盾构隧道结构性能评价研究
2008黄齐武岩土工程黄茂松基于锥形规划理论的数值极限分析下限法及其应用
2008孙晓立岩土工程杨敏抗拔桩承载力和变形计算方法研究
2008范么清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楼梦麟非线性复合随机振动方法研究及其工程应用
2008韩万水桥梁工程陈艾荣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振动研究
2008王晓飞道路与铁道工程郭忠印灾变条件下通道路网运营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置研究
2008李素艳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杨东援地下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设计研究
2008钱劲松道路与铁道工程凌建明高速公路路基拓宽力学响应及桩乘式加筋路堤应用技术
2008马万经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杨晓光公交专用道信号优先控制理论研究
2008姜苏环境工程周琪表面活性剂促进污水厂剩余污泥发酵生产短链脂肪酸的研究
2008瞿贤环境工程何品晶环境因素对生活垃圾产甲烷代谢途径及过程的影响
2008杨奕清生物医学工程陈义汉KCNA5功能缺失性突变与家族性房颤的关系
2008李虎管理理论与工业工程霍佳震零备件库存管理优化研究
2008唐代中城市管理与建设工程管理施建刚上海城市房屋拆迁研究
2008沈昕管理科学与工程韩传峰我国电子制造服务(EMS)产业发展系统研究
2007张瑜应用数学孙继涛脉冲系统的分析与综合2007李晨应用数学吴雄华微分求积法、Sinc方法中几个新方法的研究 2007韩庆邦声学钱梦禄粘弹表面波及界面波理论与实践的激光超声研究 2007王洪昌光学王占山极紫外与软X射线多层膜偏振元件研究
2007宋益善无机化学闫冰4f及d10元素羧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发光性质
2007王前明无机化学闫冰基于新颖桥分子基团的稀土发光杂化材料体系的设计、构筑、组装
2007程站起固体力学仲政功能梯度材料断裂问题研究
2007谢楠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李爱平基于Petri网的可重组制造系统建模、调度及控制方法研究
2007王飞鹏材料物理与化学沈军新型极性与非极性铁电聚合物驻极体的储电性和压电性
2007方钰计算机应用技术蒋昌俊基于网格技术的移动导航数据模型、方法及服务研究
2007唐方建筑历史与理论郑时龄都市建筑控制——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建筑法规研究
2007周诗岩建筑历史与理论伍江建筑的远程在场:从媒介到终端产品的建筑影像
2007闫治国结构工程朱合华隧道衬砌结构火灾高温力学行为及耐火方法研究
2007徐前卫结构工程朱合华盾构施工参数的地层适应性模型试验及其理论研究
2007许福友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桥梁结构颤振导数识别与颤振分析 2007胡群芳结构工程黄宏伟基于地层变异的盾构隧道工程风险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2007邵敏华道路与铁道工程孙立军网络交通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研究
2007孙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杨晓光ATIS环境下交通网络仿真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
2007章骅环境工程何品晶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灰渣重金属源特征及归趋 2007武小军管理科学与工程尤建新质量成本管理及信息化研究
2007朱岩梅管理科学与工程郭重庆设计-制造链质量与成本管理研究 2006江海涛凝聚态物理陈鸿含特异材料(Metamaterials)的光子晶体及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2006夏凡固体地球物理学马在田波动方程真振幅偏移成像方法研究
2006沈国柱材料学徐政铁氧题/碳纤维复合材料吸波性能及涂层结构设计 2006陈前虎城市规划与设计宋小冬分工演进与制度变迁——一个城市化理论框架及其应用分析
2006韦亚平城市规划与设计赵民大都市地区空间结构演化的经济解释
——及“珠三角的经验验证”
2006王敏城市规划与设计刘滨谊城市公共性景观价值体系研究与规划控制
2006张鹏建筑历史与理论常青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
2006史巍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莫天伟安藤作品变化因子和恒常因子的研究 2006左琰建筑历史与理论常青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经验及启迪
2006王伟结构工程陈以一圆钢管相贯节点非刚性性能及对结构整体行为的影响效应
2006徐凌结构工程黄宏伟软土盾构隧道纵向沉降研究
2006王伟岩土工程杨敏控制差异沉降的桩筏基础优化研究
2006周颖结构工程吕西林复杂高层结构的整体抗震试验与非线性分析 2006彭斌结构工程顾祥林基于混合离散单元模型的砌体结构倒塌反应分析
2006干宏程道路与铁道工程孙立军城市快速路网交通诱导系统设计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2006崔叙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晏克非城市综合客运枢纽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
2006苑宏英环境工程周琪基于酸碱调节的剩余污泥水解酸化及其机理研究
2006吕凡环境工程何品晶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液化过程酸碱度对产物组成及产物抑制的影响
2006郭英技术经济及管理陈飞翔人力资本影响FDI技术转移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
2005徐建海洋地质汪品先南海南部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气候变化 2005刘金库材料学吴庆生锌铜族硫化物及碱土族含氧酸盐纳米/微米材料的活性膜模板法控制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2005张存满材料学徐政有序纳米孔氮氧化物材料及其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催化性能研究
2005杜玉越计算机应用技术蒋昌俊电子商务系统的Petri网建模理论与分析技术研究
2005邵陆建筑历史与理论常青住屋与仪式——中国传统居俗的建筑人类学分析
2005王伟强建筑历史与理论郑时龄城市空间塑造——上海1990年代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实证研究
2005傅岩建筑历史与理论路秉杰宋代砖塔研究
2005陆邵明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王伯伟空间情节论——迈向体验艺术的空间新秩序
2005赵蔚城市规划与设计赵民城市规划中的社会研究——从规划支持到规划本体的演进
2005胡向磊建筑技术科学戴复东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住宅产业化探索——基于轻钢轻板住宅体系适用技术初步研究
2005朱碧堂岩土工程杨敏土体的极限抗力与侧向受荷桩性状
2005吴建营结构工程李杰基于损伤能释放率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在结构非线性分析中的应用
2005王祥秋结构工程杨林德提速与高速铁路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分析及相关技术问题研究
2005于宁结构工程朱合华盾构隧道预应力管片的模型试验与设计方法研究
2005石树中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沈建文
楼梦麟上海及邻近地区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研究
2005王春生桥梁与隧道工程陈艾荣铆接钢桥剩余寿命与使用安全评估 2005张志田桥梁与隧道工程葛耀君大跨度桥梁非线性抖振及其对风致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2005钱建固岩土工程黄茂松土体失稳的变形分叉理论与分叉后的力学性状
2005丛晓春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张旭露天开放性尘源扬尘规律与抑尘措施的研究
2005钱国平道路与铁道工程郭忠印重载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复杂受力特征及力学响应研究
2005邓守权环境工程闻瑞梅EDI去除高纯水中弱离子化杂质和185nmUV降解水中有机物的研究以及半导体工艺中排放废气的治理及检测
第三篇:动物营养缺乏症
实验十一 动物营养缺乏症的识别
(一)实验目的
通过幻灯片,识别动物营养缺乏症的表现,达到能确认动物典型营养缺乏症的目的。
(二)实验要求
1、总结归纳动物营养缺乏症的名称,描述其典型症状。
2、从营养学角度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
(三)实验内容
1、佝偻症草食动物最易出现磷缺乏,猪、禽最易出现钙缺乏。典型缺乏症:
主要为骨骼病变,幼龄动物为佝偻病 ca p缺乏
2、贫血非特异的精子凝集,以及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利用不利而导致贫血
3、白肌病: 白肌病。骨骼肌变性,后躯运动障碍;严重时,不能站立 缺乏维生素e
4、蜷爪麻痹症蜷爪麻痹症。表现为: 小鸡跗关节着地,爪内曲,低头,垂尾,垂翼。种蛋孵化率低,胚胎发育不全,羽毛发育受损。维生素b2缺乏
5、多发性神经炎鸡和火鸡:多发性神经炎-头部抽缩食欲差、憔悴、消化不良、瘦弱及外周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猪表现为食欲和体重下降、呕吐、脉搏慢、体温偏低、神经症状、心肌水肿和心脏扩大。马:运动不协调反刍动物:一般不会产生维生素B1缺乏症。鱼:厌食、生长受阻、无休止地运动、扭曲、痉挛、常碰撞池壁、体表和鳍褪色、肝苍白。人:脚气病
6、草痉挛 镁缺乏生产实践中,镁的缺乏症主要见于反刍动物。因反刍动物需Mg高于单胃动物。产奶母牛在早春放牧时易出现缺乏症,叫“牧草痉挛”表现为生长受阻,过度兴奋,痉摩,肌肉抽搐,呼吸弱,心跳快,死亡。血镁下降。
7、鹅步症猪:皮肤皮屑增多,毛细,眼周围有棕色的分泌物,胃肠道疾病,生长缓慢.典型症状---鹅步症 雏鸡:眼分泌物增加与眼睑粘合,喙角及趾部形成痂皮,生长受阻,羽毛粗糙。缺乏泛酸
8、渗出性素质症(2)鸡:渗出性素质(3-6周龄雏鸡)。缺硒 考试试题类型:
一、名词(5个10分)
二、解释缩写符号的意义(5个5分)
三、填空(25个25分)
四、选择(10个10分)
五、判断(10个10分)
六、简答(5个30分)
七、计算(2个10分)
第四篇: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摘要:动物生存和生产需要一定的营养供给来维持,而动物的营养需求却受着环境的影响,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关系。环境保护对于动物生存和生产有着积极地作用,制约着人们给与动物相应的更好的营养与环境需求。
关键词:动物;营养;环境保护
1动物的营养与环境的联系
1.1 动物营养的需要
动物营养是指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是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理变化过程的总称。它是动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存、生长、繁殖、产奶、产蛋、免疫等)的基础,整个生命过程都离不开营养。而动物的营养需要则是指每头(只)动物每一天对能量、水、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脂类和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要量。动物在生存和生产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养分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生产产品,并且对于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不同的生产水平及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养分的需要量均会产生不同。
1.2 动物的生存及生产环境
环境是影响动物生产、生存的重要因素(遗传、营养、环境)之一。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两部分,内环境指机体内部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这些都专门的学科进行研究。通常人们所说的动物环境一般是指外环境,即与动物有关的外部所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空气、土壤、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和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学特性。人工环境是指与动物生活、生产相关的政策法规、农业制度、人们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畜牧场生产工艺、饲料管理、对动物的选育和利用、设备条件、技术水平、产品的储运加工等,动物的外界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1.3 环境对动物营养需求的影响
营养需要表内所列的值是假定动物在不受环境应激的条件下,并且期望在这条件下动物可以表现出其较大的遗传力。事实上,环境条件不是经常理想的,并能导致动物经常出现遗传力的退化,这些能使动物生产力降低的因素,包括自然界发生地气候因素,已有些属于人们经营管理上的因素,后者大多出现在集约化生产制度内,由于限制动物活动而发生地。有许多因素如海拔高度、声音、动物密度、封闭饲养、化学的和微生物的污染等。个别应激因素课单独地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或与其它因素的相互作用,建立复杂的应激状态,这些应激状态的出现有时难以估计。动物的躲避处和畜舍是用来消除或缓和大环境的影响,但同时亦发生新的小环境应激。
就针对水的摄入量而言,动物内外环境中存在许多因素能影响动物的自由饮水量,具体来说:所处的生理状况不同,一只怀孕在最后4个月期间的母牛要比未怀孕的母牛多消耗饮水量30%;每日进食的干物质的水平不同,把相同的草料制成干草和青贮料,只喂青贮料的动物的总饮水量会高于只喂干草的动物;品种间的差异,不同的动物对水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环境温度不同,饮水与环境温度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还有水的质量,供水的温度及饲料的物理性状等等,均会影响着动物饮水量。
1.4营养对外环境的影响
1.4.1现状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成为当前养殖生产的主要趋势,养殖场粪污等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氮、磷、恶臭、重金属等污染源严重影响着周围的环境。据测定,1头猪平均年产粪尿2.5t,一万头猪场每年至少向周围环境排粪便30000t,每日污水100~150t,且猪粪恶臭成分高达230种。
1.4.2 空气污染
畜禽粪便有机物厌氧分解产生NH3、CH4、H2S、(NH4)2S、粪臭素等恶臭,有害气体以及
携带病原微生物的粉尘。
1.4.3 水体污染
畜禽废弃物对水体的污染主要表现在有机污染和N、P污染,养殖场废水主要是高浓度有机废水尿液与冲洗污水,污染负荷大,排放集中且净化处理难,畜禽粪便处理利用中N、P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最为严重。
1.4.4 土壤污染
畜禽饲料添加剂如生长激素、抗生素、有机化学品(杀虫剂)、有机砷、铜、锌和铁 等最终不同程度的随动物粪尿排出,长期施用这些粪肥可导致一些有害物质如盐分和重金属等在土壤中的累积,危害作物生长和影响产品质量
2.环境的保护的作用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就十分重视微生物技术在环境领域的应用,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科研活动,已开发了一系列的微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并在世界上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大气净化及污染环境介质治理等诸多方面。地球上“清洁工”的队伍十分庞大,其中干得最出色的是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都不含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养料,它们属于异养生物,必须从别的生物提内吸取营养,营寄生或腐生。它们最大的本领,就是把已经死亡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这一过程,就是它们清除大自然“垃圾”的过程,这就是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绝对不可缺少的过程。当前,环境微生物技术在国际上已进入蓬勃发展的轨道。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越来越严厉的环境法,市场对环境微生物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广泛。
在我国,微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广泛应用和十分重要的技术,其在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治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废物资源化、环境监测、环境修复和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的清洁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等生物高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使微生物处理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专一性,为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展示了更为广阔的前景。微生物技术不仅适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如今还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成为环境质量预报和报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的发展也充分证明生物技术是环境保护的理想武器,这一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显示的独特功能和显著优越性充分体现在它是一个纯生态过程,从根本上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等显著优点,加之其技术开发所预示的广阔的市场前景,受到了各国政府、科技工作者和企业家的高度重视。
随着对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学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无限的希望。
参考文献
[1] 杨凤.动物营养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8:1.[2] 魏国生.动物生产概论[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187.[3] 刘凤华.动物环境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1.[4] 余振华.动物营养与环境[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88:11~53.[5] 计成.动物营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89.
第五篇: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试卷答案
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试卷答案
五邑大学网络考试
1、A真正做研究要注意什么?(1.00分)A.研究方法
B.研究对象 C.研究结果 D.研究人员水平
2、D从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挣扎出来的三个国家中除了美国和俄国外另一个是哪个国家?(1.00分)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德国
3、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称之为:(1.00分)
A.米歇尔计划 B.美洲复兴计划 C.亚洲复兴计划 D.马歇尔计划
4、B美国防范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是什么?(1.00分)
A.大力发展农业 B.大规模增加债务
C.大力发展金融业 D.大力发展制造业
5、C中国石油进口比例为:(1.00分)
A.0.1 B.0.3 C.0.5 D.0.7
6、D巴西的国家原著居民占总人口的多少?(1.00分)A.0.98 B.0.5 C.0.25 D.0.02
7、C与中国具有贸易顺差的国家是:(1.00分)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韩国
8、B大危机带来全球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普遍反思:(1.00分)
A.“三农问题”是政府失策 B.“三农问题”是市场失灵 C.“三治问题”是市场失灵 D.“三治问题”是“金融市场失灵”
9、C中国历史上三个短命的朝代分别是什么?(1.00分)
A.秦朝,隋朝,清朝 B.秦朝,隋朝,明朝 C.秦朝,隋朝,民国
D.秦朝,清朝,民国
10、B从当代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1.00分)
A.无产阶级 B.中产阶级
C.农民
D.小资阶级
11、C1913年公布的《国币条例》中正式规定什么为我国的货币单位?
A.重量七分二钱,成色87%的金锭 B.重量七分二钱,成色88%的银元 C.重量七分二钱,成色89%的银元
分)(1.00 D.重量七分二钱,成色90%的银元
12、D国家的战略是将什么变成危机承载的主体?(1.00分)
A.国外市场
B.国内工业化的城市 C.国家经济特区 D.草根化农村
13、A全球污染颗粒浓度地图中显示出中国只有哪里是未受到严重污染的? A.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 B.四川盆地 C.三江平原 D.长江三角洲
14、C农业规模种植利于通过工农产品()获取工业剩余。(1.00分)
A.曲棍球效应 B.边际效益 C.剪刀差
D.二八法则
15、C古希腊、古罗马是什么文明?(1.00分)
A.群岛文明 B.海洋文明 C.城邦文明
D.大陆文明
16、D工业文明的前奏是什么?(1.00分)
A.工业革命 B.民主革命 C.科技革命 D.奴隶制贸易
17、D当产业资本过剩,金融资本势必()产业资本。(1.00分)
A.同化于 B.优先于 C.落后于 D.异化于
分)(1.0018、D中国有多少比例的有色金属依靠进口:(1.00分)
A.0.2 B.0.4 C.0.6 D.0.8
19、C我国工业化的原始积累是有谁来完成的?(1.00分)
A.世界银行
B.国际金融巨头 C.国家
D.国内资本家
20、B中国威胁论的实质是什么?(1.00分)
A.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走高 B.中国三大资本过剩
C.中国军队扩张
D.中国武器研究水平提高
21、B当发展中国家因资本要素极度稀缺,而不得不给资本要素以极高的代价时,一定会压低其他要素价格,不包括(1.00分)
A.劳动要素 B.资源要素 C.环境要素 D.政策要素
22、C根据温家宝的观点,一个国家经济主权的核心是:(1.00分)
A.军事强权 B.政治独立 C.货币、权利
D.自然资源
23、D上层建筑鸦片化的表现不包括:(1.00分)
A.官员吸食鸦片 B.军队吸食鸦片 C.商人吸食鸦片 D.农民吸食鸦片
24、D一般意义上说贫富差距是以什么为评价指标的?(1.00分)
A.GDP B.国民生产总值 C.CPI D.人均收入
25、D农业是一个自然过程和什么完全一致的产业?(1.00分)
A.政治过程 B.文化建设 C.社会改革 D.经济过程
26、C这个世界不打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原因:(1.00分)
A.各国爱好和平 B.各国没有冲突 C.产业资本离开了西方
D.各国厌恶战争
27、A币缘战略增发的货币主要流向了:(1.00分)
A.能源和原材料市场
B.农业
C.金融市场 D.基础建设
28、D中国第一次向苏联提出不同意见的政治事件是什么?(1.00分)A.海湾战争 B.萨拉热窝事件 C.古巴导弹危机
D.匈牙利事件
29、D目前世界上负外债最多的国家是哪个?(1.00分)
A.日本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30、D中国爆发的第四次大规模危机发生在八十年代,劳动力无法转嫁农村的原因是:分)
A.政策导向
B.人口大规模增长 C.农村无法吸纳 D.人民公社解体
31、C人民公社时期产生一种很好的制度是:(1.00分)
A.土地私有制 B.计划经济制度 C.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D.保甲制度
32、B国家能想三农转嫁危机的基础是:(1.00分)
A.政策导向 B.农业基础
C.新农村建设
D.经济实力
33、B义和团的口号是:(1.00分)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扶清灭洋
C.实业救国,振兴中华 D.开风气,托见闻
(1.0034、C“三农问题”不包括:(1.00分)
A.农民权益问题 B.农村可持续问题 C.农业安全问题
D.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35、A乡村衰败是因为三要素的流出,这三要素不包括:(1.00分)
A.农作物
B.土地 C.劳动力 D.资金
36、A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皇帝是谁?(1.00分)
A.秦始皇
B.周武王 C.周文王
D.商汤
37、C今天中国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同步过剩?(1.00分)
A.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商业资本 B.产业资本,人力资本,商业资本 C.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商业资本
D.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人力资本
38、B进入新世纪中国出现了两个现象分别是什么?(1.00分)
A.资本增密,技术增密 B.产业过剩和进入金融资本
C.金融泡沫和经济危机 D.产业过剩和经济危机
39、A中美比较客观经验的不同之处在于什么?(1.00分)
A.中国平均增长速度为美国的4倍,且没有对外殖民战争
B.中国平均增长速度为美国的1/4倍,且没有对外殖民战争 C.中国人均实际收入在8000美元之前处于实体经济 D.美国经历过生产过剩危机
40、A朱镕基总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习国债手段的?(1.00分)
A.1998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2年
41、A现代化带来乡土社会衰败的原因是:(1.00分)
A.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B.城市问题向乡村转嫁
C.乡村发展跟不上城市脚步 D.乡土社会的资源被剥夺
42、BB国家经济波动的规律:(1.00分)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都因国际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内部波动加剧
C.战争导致经济波动 D.受客观经济政策影响
43、D三大赤字危机的应对措施有哪些?(1.00分)
A.甩掉国企包袱,造成大量职工下岗 B.甩掉了医疗的包袱 C.甩掉了教育的包袱 D.以上都是
44、D三大投机市场不包括:(1.00分)A.股票 B.期货 C.外汇
D.房地产
45、D经济危机通过向什么转嫁可以实现软着陆?(1.00分)
A.海外市场 B.投机市场 C.城市工业 D.三农
46、A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开始修筑长城,原因是:(1.00分)
A.抵御外敌
B.为了驯服农民 C.让农民服役 D.修景点
47、B中国的大量投资促进了什么扩充?(1.00分)
A.虚拟资产 B.物资资本
C.实质资产 D.虚拟资本
48、C德先生和赛先生是对什么和什么的形象称呼?(1.00分)
A.道德,民主 B.道德,科学 C.民主,科学
D.德治,法制
49、D中国1994年的改革内容是()。(1.00分)
A.合税制改革 B.个人所得税改革 C.营业税改革 D.分税制改革
50、C构成逻辑解释力的结构是理论逻辑的起点与什过程相结合的结构?(1.00分)
A.事物发展 B.理论演绎 C.历史经验
D.人力社会演变
51、D农业文明的基础是:(1.00分)
A.群体 B.人口 C.粮食 D.村落
52、D西方国家的2933大危机的始作俑者是:(1.00分)
A.债务危机 B.财政赤字 C.通货膨胀
D.生产过剩
53、A 80年代末,中国滞胀型危机在中国全面爆发,到90年代进入了什么什么时期?分)A.经济通胀期
B.经济萧条期 C.经济过热期 D.市场混乱时期
54、D奥巴马拯救国家危机,进行投资的领域是什么?(1.00分)
A.实体经济 B.制造业 C.农业 D.虚拟经济
55、A通过革命获得政权的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不具有什么?(1.00分)
(1.00 A.负外部性
B.正外部性 C.负经济通胀 D.正经济通胀
56、B欧元是在什么时候问世的?(1.00分)
A.1992年 B.1999年
C.2001年
D.2005年
57、B希腊的城邦文明是由什么造成的?(1.00分)
A.民族传统 B.生产方式
C.气候
D.自然环境
58、C1980年到1997年间,GDP下降三个台阶的原因是:(1.00分)
A.战争的结果 B.政策的失误 C.三次危机的结果
D.官员的贪污腐败
59、D民国晚期发行的最大额票面币值:(1.00分)
A.50亿 B.5亿 C.1亿 D.60亿
60、B“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以下哪个运动的口号?(1.00分)
A.五四运动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判断题(40分)
1、X器物说在发达国家是普遍存在的。(1.00分)
2、X资本的原始积累是任何国家进入工业化可以缺少的阶段。(1.00分)
3、X在小资人口占绝对比重的国家完成资本主义的先例是存在的。(1.00分)
4、X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出现了劣绅当道。(1.00分)
5、X现代化政治强权往往不会表达为金融体系的货币强权。(1.00分)
6、三次大规模的插队都是三次危机的结果。(1.00分)
7、中国威胁论的实质是中国三大资本过剩。(1.00分)
8、X欧洲研究认为,在1840年以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五分之三。(1.00分)
9、只要在经济基础领域中式资本相对稀缺的,任何发展中的政治国家,无一例外都会采用亲资本的政策体系。(1.00分)
10、X大农场农业,不能在殖民地原著居民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条件下才会产生。(1.00分)
11、X中国人较难形成村社共同体以及与此相应的村社理性村。(1.00分)
12、现代制式教育是把人力资源转化成人力资本的工具。(1.00分)
13、X人口上一个台阶,GDP就上一个台阶。(1.00分)
14、X按照马克思的理论严格意义上讲中国也出现过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1.00分)
15、中国从50年代开始工业化发展是因为苏联的战略资源。(1.00分)
16、支撑现代化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是其直接成本。(1.00分)
17、第三次官民互动的乡建实验,衰于资本化和城市化加速资源资本化破坏乡土社会。(1.00分)
18、劳动力在农业上的机会成本就是在工业上的打工收入。(1.00分)
19、X古罗马的伟大和古希腊不同,不是对奴隶制的表达。(1.00分)20、中国最早期的国家形成并不因为阶级压迫和阶级革命。(1.00分)
21、X一个国家的物质资产总量远大于金融资产总量,意味着该国货币的贬值。(1.00分)
22、X巴西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进入到工业化的典型。(1.00分)
23、X中国对出口企业的补贴率是15%。(1.00分)
24、X欧盟80%农场由中产阶级市民经营。(1.00分)
25、超越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看中国,中国具有世界上多的“原住民”、“小资”、“中资”人口。(1.00分)
26、X灰色经济对立的是灰色法律。(1.00分)
27、土地承载多种功能如经济功能、居住功能。(1.00分)28、90年代到新世纪的十年间发生的两次危机,是典型的输出型危机。(1.00分)
29、最先提出不以美元为结算单位的国家是伊拉克和北朝鲜。(1.00分)30、石油能源进口接近40%。(1.00分)
31、白银危机摧毁了民国的工业化经济。(1.00分)
32、X当发展要素是外来资本的时候,那这个国家一定不会按照外来资本给定的条件来改造本国的政府结构。(1.00分)
33、城乡二元结构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1.00分)
34、中国爆发的第三次大规模危机是从1974年到1976年,导致第三次知识青年下乡。(1.00分)
35、资本主义是人类创造了资本这个意化物,再反过来使人意化为劳动要素。(1.00分)
36、从长期看,中国虽然经历了殖民化,但原著居民仍然占绝对多数比重的国家。(1.00分)
37、三农是全球经济危机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1.00分)
38、X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未出现过生产过剩现象。(1.00分)
39、X从长期来看,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殖民化,但原住民人口仍然占少数比重的国家。(1.00分)40、X乡土社会是中国危机硬着陆的基础。(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