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因和危害
1、颗粒物质
颗粒物质是漂浮在大气中的固体和液体微粒。
危害:大气中的颗粒物质能散射和吸收阳光,使可见度降低,影响交通,增加汽车与航空事故。颗粒物质会使云雾增多,我国许多城市雾天增多,也是大气污染的后果之一。
颗粒物质对植物的危害:能堵塞叶子上的气孔,抑制叶片的呼吸作用,同时妨碍光合作用,抑制植物生长等。
颗粒物质产生的最大危害是有损人体健康,许多研究证明,城市颗粒物质浓度越高,死亡率和发病率也越高,其中呼吸道疾病特别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病。
2、硫氧化物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大部分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
危害:硫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刺激人的呼吸系统。
3、氮氧化物
造成大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这些氮氧化物主要是燃料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高温,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发生反应,其次是制造硝酸、氮肥等工厂排出的氮氧化物。
危害:当它转变成二氧化氮时,就具有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因而有害。氮氧化物由于参与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形成而危害性更大。
4、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排放量最大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它主要是碳氢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
危害:一氧化碳对人类和动物的毒性作用是由于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倍。
一氧化滩对支配肌肉运动的神经末稍会起麻痹的作用。
5、碳氢化合物
污染大气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由于广泛应用石油、天然气作为燃料和工业原料而造成的。在城市里,有一半以上的碳氢化物是由车辆排出的。其次是石油化工生产和以石油作溶剂的油漆、涂料、油墨等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碳氢化合物蒸发逸出。
生活废气主要指人类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而且也包括生活活动,如做饭、取暖、交通等排放出的气体。
第二篇: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
2017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深入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和《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工作支撑方案》,聚焦雾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防治科技需求,通过“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机理、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完善监管体系、促进成果应用”,构建我国大气污染精细认知-高效治理-科学监管的区域雾霾和光化学烟雾防治技术体系,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形成可考核可复制可推广的污染治理技术方案,培育和发展大气环保产业,提升环保技术市场占有率,支撑重点区域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保障国家重大活动空气质量。
本专项主要任务是:监测预报预警技术、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技术、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6项重点任务。本专项通过设立蓝天科研行动、蓝天科技产业行动和蓝天科技区域行动等三大行动计划以统筹各重点任务的实施,引导各任务在重点区域实现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应用示范的融合。
2017年项目秉承专项实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在“大气十条”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新形势下,继续组织开展以上六大重点任务的科研攻关,为提升“大气十条”实施成效和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供科技支撑。2016年已部署安排93个项目,其中一般项目37个,青年项目56个。2017年拟安排支持不超过33个项目(不再安排青年项目),约占专项总任务的30%左右。用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不超过该专项中央财政资金总额的30%。项目执行期3-5年。如指南未明确支持项目数,对于同一指南方向下采取不同技术路线的项目,可以择优同时支持1-2项,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任务(课题)数不超过10个,承担单位数不超过20个。
本专项2017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1.监测预报预警技术
1.1大气自由基及纳米颗粒物化学组分在线测量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大气自由基及活性含氮化合物、纳米级颗粒物及化学组分粒径分布等现场在线测量技术与设备,实现环境大气化学反应和气粒转化过程中关键物种的高灵敏快速检测。
考核指标:建成高灵敏在线测量系统,满足研究大气二次污染形成机理的要求。
拟支持项目数:拟部署项目2项。
有关说明:每份申报书只能针对大气自由基和纳米颗粒物中的一项进行申报。
1.2陆地边界层大气污染垂直探测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和集成边界层内外主要大气污染物、大 气湍流及影响污染生消的关键气象参数垂直探测技术,突破垂直通量塔基观测、地基遥测、艇基探测等集成技术方法,形成基于多元数据归一的立体探测标准系统,实时探明陆地非均匀下垫面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和演化过程,并选择典型区域开展技术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建成陆地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的实时探测系统标准平台,时间分辨率小于20 min、空间分辨率小于100 m,形成相关技术规范。
1.3多目标温室气体测量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温室气体监测网络建设需求,研发大气背景值站及区域清洁对照站点温室气体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针对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及区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监测需求,研发温室气体排放在线监测技术与设备,研发典型生态系统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与设备;针对碳源和碳汇监测需求,研发卫星遥感温室气体反演算法模型,研发温室气体垂直廓线监测技术与设备,建立地面验证系统,完成典型生态系统和工业区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同时实现CO2、CH4、N2O和CO以及13CO2等温室气体监测,清洁本底测量指标达到WMO推荐设备标准并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污染源测量精度优于±2%(F.S.),大气垂直总量精度优于0.5%,满足清洁本底、污染源排放以及大气垂直总量的地基观测等温室气体观测需求,并实现产业化。
1.4新一代全耦合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
δ研究内容:研究大气环境理化过程动力学新理论和新算法,研发自适应网格等耦合建模关键技术、颗粒物组份及二次污染物来源解析技术、多污染物协同同化技术、中期数值预报技术、多模式集合优化技术,形成区域空气质量精细化预报能力,支撑建成全球、全国、区域及城市大气复合污染多模式集合预报与预警综合分析平台,在重点区域实现业务化运行。
考核指标:建成全耦合多尺度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空气质量120小时预报准确率超过80%,5-7天预报准确率超过70%,7-14天预报准确率超过60%。
1.5 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警评估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突发大气污染事故(爆炸、火灾、泄漏、恶臭等)密集网高效监测技术、走航在线监测技术、大气湍流扩散模拟技术、微小尺度预报预警技术、事故溯源及快速评估技术等,建立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警评估平台,开展应急预警技术的实地验证,形成突发性污染事故预警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大气污染突发事故应急监测预警评估的技术体系和技术规范,实现1个以上突发大气污染事故的快速捕获和应急预警评估。
2.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
2.1区域大气氧化能力与空气质量的定量关系及调控原理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主要代表性环境下大气氧化剂的演变特征及收支平衡,弄清大气氧化能力对臭氧和PM2.5浓度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量化臭氧与前体物的关系及区域特 征,为二次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考核指标:建成大气氧化能力的定量表征方法,形成典型区域大气污染优化调控的科学策略和技术途径
2.2影响区域排放与沉降响应的关键大气过程
研究内容:研究影响大气污染演变生态效应的关键大气过程及微观物理-化学机制,揭示污染物排放与沉降的响应关系,识别影响排放-沉降之间响应关系的关键因子,提升污染排放影响生态效应的模拟能力。
考核指标:建成大气污染物区域排放与沉降过程的量化模型和模式参数化方法。
3.污染源全过程控制技术
3.1燃煤电站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及装备 研究内容:研究燃煤电站烟气污染物资源回收和协同控制技术,突破硫资源制备硫酸、硫铵等新技术,形成多种污染物全过程深度治理的新装备。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的300 MW等级以上机组开展工程应用示范。
考核指标:在达到燃煤电站特别排放限值基础上,实现硫资源利用率≥95%。
3.2冶金行业全过程多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重点突破源头减排、工艺过程优化、高效协同治理、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回收等技术开发,并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的典型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开展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2个以上示范工程,实现主要污染物排 放优于最新排放标准,关键材料与技术达到规模制备与应用能力,支撑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40%。
拟支持项目数:拟部署项目2项。
有关说明:每份申报书只能针对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中的一项进行申报。
3.3建材行业全过程烟气污染物高效控制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围绕建材行业(水泥、玻璃、陶瓷等),研究细颗粒物控制、集成化高效脱硝及多种污染物协同减排等技术,突破中低温催化脱硝及超细粒子凝并捕集等难题,形成高效控制的成套技术装备,并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开展深度控制技术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3个以上示范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优于最新排放标准,关键材料与设备达到规模生产能力,支撑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50%。
3.4工业烟气治理多功能耦合及短流程技术
研究内容:针对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重点研究烟气多污染物高效治理与清洁生产、节能优化耦合技术,突破多污染物协同净化功能材料与专用设备,开发固体产物减量化与短流程新技术,并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内开展应用工程示范。
考核指标:建立3个以上示范工程,关键材料与技术达到规模应用水平,污染物治理与能源效率提高30%以上,固废排放减少20%,投资与运行成本较现有工艺降低30%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拟部署项目3项。有关说明:每份申报书只能针对以上行业中的一个行业进行申报。
3.5汽油车颗粒物捕集与清洁排放集成技术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汽油车燃油蒸发控制、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协同控制等关键技术,形成排气后处理技术系统,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展示范,实现规模化生产。
考核指标: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要求。3.6柴油车颗粒物与氮氧化物协同净化技术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柴油发动机机内净化、颗粒物与氮氧化物协同净化等关键技术,形成排气后处理技术系统,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展示范,实现规模化生产。
考核指标: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相当于欧六标准)的要求。3.7工程与农用机械排放控制技术与系统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工程、农业和小型通用机械机内净化、排气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开展技术集成与示范,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展示范。
考核指标:满足国四阶段标准的要求。拟支持项目数:拟部署项目2项。
有关说明:每份申报书只能针对工程机械(含小通机)、农业机械中的一项进行申报。
3.8居民燃煤污染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研究散煤洁净化前处理技术、清洁燃烧装置与灶具等,建立散煤燃烧及污染控制的检测和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居民燃煤污染控制整体技术方案,在冬季取暖散煤燃烧 污染严重区域开展应用示范,并完成经济及环境效益评价。
考核指标:实现居民燃煤污染排放减少40%以上。3.9油烟高效分离与烟气净化关键技术与设备
研究内容:研究餐饮、食品加工等行业污染源排放特征,研制油烟高效分离技术,开发烟气在线表征、污染物分解净化等技术与装备,支撑国家标准制定与实施,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展示范。
考核指标:油烟分离效率>98%;烟气VOCs净化效率>85%,关键材料与设备实现规模生产。
4.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4.1大气污染健康影响早期识别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能识别大气污染早期健康影响的效应标志物,如氧化应激与系统炎症、遗传损伤、表观遗传改变、心血管和内皮功能损伤、代谢紊乱等。
考核指标:一套能用于早期识别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的标志物测量技术体系及技术规范。
4.2大气污染的慢性健康风险
研究内容:依托我国既有人群研究基础,研究大气污染慢性暴露对我国典型区域居民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和癌症影响的暴露-反应关系。
考核指标:形成研究慢性健康效应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规范,建立符合国情的大气污染慢性健康效应暴露-反应关系。
4.3室内公共场所空气质量调控关键技术与装备 研究内容:开展室内空气典型污染物高效净化材料与关 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超细颗粒可再生过滤介质、苯系物分解净化、O3和有毒有害微生物治理产业化关键技术,结合建筑新风与气流优化设计,研制满足节能与空气品质调控的净化装备。
考核指标:关键技术与材料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完成2项以上10万平方米新风净化示范工程,实现长期稳定运行,主要污染物浓度比最新排放标准进一步下降30%以上,无二次污染。
5.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
5.1法规空气质量模型、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研究 研究内容:集成典型区域案例观测数据并组织典型观测实验,开展各尺度空气质量模型的比较研究,构建法规空气质量模型筛选与准入体系,建立污染控制方案及政策法规影响空气质量的定量评估技术方法,选择典型区域开展技术示范。
考核指标:提出我国法规空气质量模型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建成相配套的模型准入和支撑体系。
5.2移动污染源排放现场执法监管的技术方法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面向强化污染源排放监管的需求,完善用于移动污染源现场执法监管的遥感遥测、便携检测等快捷技术方法,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技术方法体系,并在2个以上重点行业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形成6-8项用于现场执法监管的方法标准、指南和规范。
5.3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针对中国人群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风险评估,研究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建立重要风险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和管理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成重要风险源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提出配套的技术规范和国家管控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
6.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
6.1区域机动车排放综合控制和绿色交通管理技术 研究内容:研发关键化学成分谱的机动车排放模型,建立基于路网和交通流的排放-交通耦合的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发动态机动车排放控制决策平台。研究面向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区域绿色交通规划与管理政策,提出区域一体化的机动车联防联控方案,在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开展示范。
考核指标:形成区域交通管理和机动车排放的调控决策平台,实现时间分辨率1小时以内和空间分辨率1公里以内的机动车排放监控。附:
2016年资助情况
本专项2016立项总经费106198万元,立项项目93项,平均支持强度1142万元/项,牵头单位中,企业(11家,12%)、高校(51家,55%)、科研院所(25家,27%)、其他(6家,6%)。
第三篇:大气污染小论文-雾霾成因
简述雾霾天气的成因、危害及改进大气质量的措施
哈工大 周军秀
【摘要】近段时间,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现。本文将从哈尔滨雾霾事件出发,简述雾霾天气出现成因,危害以及提出相应改进大气质量的措施。本文总结出雾霾的形成主要是和大气气溶胶粒子,气象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有关。从健康,交通,电力,农业四方面分别举例阐释了雾霾天气的危害性。并在最后提出了国家政策,环保监督和环境意识三方面的改进大气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 雾霾 成因 气溶胶 危害 改进措施
一,“哈尔滨雾霾事件”始末
2013年10月21日,哈尔滨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指数“爆表”,肉眼能见度不足1米,城市全部处于雾笼霾罩之下。雾霾造成了省内高速公路全线封闭,太平国际机场关闭,多条公交线路陷入瘫痪,哈尔滨全市中小学全部停课等严重的后果。“史上最严重雾霾”的袭击让哈尔滨市猝不及防。
图1 雾霾中的哈尔滨市圣索菲亚大教堂
“雾霾下的哈尔滨”给我们提了一个警醒,让我们不得不正视如今的大气雾霾问题,尤其是近段时间北京等地的雾霾持续成为公众的讨论话题,这些社会热点公众事件迫使我们快速找到方法,改善大气的质量。本文将初步的探讨雾霾天气的相关问题,将雾霾的基本情况呈现在我们面前。二,雾霾成因
1,基本气象学原理
雾和霾是自然界两种天气现象。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km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霾与雾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其核心物质都是灰尘颗粒,大都由灰尘和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组成,但二者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不同,水分含量低于70%叫“霾”,水分含量达到70%以上则叫雾。根据空气气象学上的定义,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 km 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这里的干尘粒指得是干气溶胶粒子。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某些吸水性强的干气溶胶粒子会吸水、长大,并最终活化成云雾的凝结核,产生更多、更小的云雾滴,使能见度进一步降低,低于1 km 时被定义为雾,而能见度在1~10 km 时则被定义为轻雾。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对流运动受阻导致近地层空气中的各种有害气体、汽车尾气、烟尘以及水汽等,只能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无法向上向外扩散,有利于云雾的形成,导致能见度降低,甚至由于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向大气中扩散,造成大气污染加重,给人们生产生活及交通安全带来严重的危害。
下图(图2)是哈市雾霾天气中市民在高层中拍摄到的污染物被逆温层笼罩的情况。
图2 雾霾天气中哈尔滨市出现的逆温层
2,人类活动加剧雾霾天气
没有干气溶胶粒子就不能形成霾,没有气溶胶粒子参与在实际大气中也无法形成雾,在过去,当人类活动较弱时,这些气溶胶粒子主要源于自然过程,在大气当中被视为背景气溶胶。同时此时的雾霾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是特别严重。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雾霾现象在我国近几十年出现了显著变化。研究通过对我国能见度与气溶胶关系的分析发现,我国近二三十年中东部区域霾问题的日益严重,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大气气溶胶显著增加所致。(下图3例举了北京PM1的来源)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又由于大量气溶胶粒子还可以活化为云雾凝结核(CCN),参与云雾的形成。这就意味着,当今不论是霾还是雾,其背后都有大量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气溶胶粒子参与(例如: PM2。5),已经不是完全的自然现象。
图3 北京PM1来源
研究表明雾霾天气除了由气象因素导致的,化学工厂、汽车尾气增多、农作物燃烧和冬季燃煤供暖等人为行为引起了大气中颗粒物含量加大,这是雾霾天气出现的重要原因。当前,许多城市的污染物排放已经濒临界限,对气象条件十分敏锐,空气在较好的气象环境下能达到标准,但是只要出现了不利的气象环境,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会立刻下降。另外,有些城市还存在地理位置处于不力位置,除了自身城市所产生的废气,还有一些周边地区的废气顺着气流进入,导致了该城市的空气质量更加严重。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在享受着汽车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却不知产生了大量的污染气体和悬浮颗粒的产生,从而大大降低了能见度。3,哈尔滨雾霾事件原因
分析认为此次哈尔滨雾霾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气象条件所致。据介绍,去年10月20日也为供暖首日,哈市空气质量为良好。同比两天的天气情况,去年10月20日的冰城刚刚下过一场雪,正在冷空气的控制当中,比较利于扩散;而今年哈市正在暖空气影响下升温,城市处于低压顶部,受弱冷空气影响,风力较小,大气层结比较稳定,垂直方向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哈市上空的污染物并非一天之内堆积成,早在4天前,哈市就已经出现了空气污染的苗头,当时哈市连续处于高压冷空气控制,犹如给城市戴上了“帽子”让污染物得不到扩散,紧接着,南来的暖空气进驻,本就浑浊的暖风还带了点华北地区的污染,给哈市空气质量又蒙了一层灰。直到昨晨的静风,水平方向也不利于扩散,导致污染像“滚雪球”一样越堆越多,都憋在了上空,最终形成了雾霾。同时据环保部门说明,污染物的产生不仅仅与锅炉的燃烧有关,同时该季节也是农民大量焚烧秸秆的时间,加剧了冰城的空气污染。三,雾霾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现代的大多数雾霾天气中,超细灰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和硝酸盐等,是雾霾有害颗粒的重要组成部分。雾霾天气时,大气中的气溶胶使空气浑浊受污染,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长期积聚在肺泡,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长期吸入易致鼻炎、支气管炎等症。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人在雾霾天长期停留,病情会加剧。研究表明,长期接触雾霾,会极大的增加肺癌的发病率。在心理层面上,雾霾天气还会使人们的心情灰暗压抑,影响心理健康和工作效率。在上世纪的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的伦敦烟雾事件,仅仅5天,就直接导致了近5000人的死亡,可见严重雾霾天气对人类的危害是不可以忽略的,必须引起我们重视的内容。2,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在雾霾天气中,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凝聚后悬浮在空中,会造成视程障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所以在雾霾天气的危害中,交通运输影响是最常见和直接的,同时也是会造成很大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
在大雾天气中,高速公路,民航机场和城市交通因为能见度低而屡屡发生交通事故并且实施停运措施是很常见的,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同时出行的安全也是不能够进行保障的。例如,在本次的哈尔滨严重雾霾天气事件中,机场高速停运,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几乎全部航班延误,哈尔滨市88路公交车在大雾天气中“迷路”6小时,都直接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3,电力设施的影响
大雾天气是导致电力供应而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线路输电过程中,吊瓶、瓷瓶等绝缘设备表面若附有大量雾滴则会大大降低绝缘的性能和安全系数,使高压输电线路出现跳闸或短路,即污闪灾害。据资料显示,在1990 年2 月10 日至21 日间,华北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大雾现象,导致输变电设备的绝缘性能大幅度降低,造成京津唐电网中的51 条输电线路共发生跳闸事故147 次之多,使城市供电处于紧急状况。4,对农业的影响
大雾天对于农业生产同样有着危害,表现在:农作物光合作用减弱,光照时间减少。在通常情况下,雾天会导致光热资源供应不足,其光照时间一般会缩短3到4 小时,严重的可达6到8 小时,使光合作用的效能显著下降,大大减少了光合产物。因此,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和能量得不到充分满足,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和发育。四,改进大气质量的措施
1,国家政策和机制的强力推动
雾霾问题并不是某一个区域单独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雾霾的形成分了几大区域,对于雾霾形成的污染控制问题,只有各个区域和各省份共同参与才能够进行全局的规划,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处理效果。
国家治理雾霾天气的重要措施就是政府要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建设方针,提高环境准入的门槛,严把新项目建设许可关,将环境影响纳入到企业产业发展评价体系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逐渐淘汰高污染产业。加大推行清洁能源力度,重点整治煤炭排量。制定并执行更加严格的石化、钢铁、火电等重点产业大气污染排放限定值,保证二氧化硫、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总量下降。重点实行多污染物协同限制,避免第二次污染的出现。
另外,机动车辆排除的大量尾气也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政府部门要重视机动车辆的污染防治力度,实行奖励和制约两手抓政策,推动汽车使用的燃油质量和机动车排放标准开展速度相一致,提高汽车燃油清洁能力。另外政府要加大对机动车环保监管力度,完善机制,全方位控制汽车排气总量。
同时,对于执行力度方面,将环境的各项综合指标纳入当地领导人的政绩考核指标是有效开展环境保护的大力措施。2,环保和气象部门加强研究和监测力度
对于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不仅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空气质量信息公布透明力度,更要集中力量尽早开展研究活动,找出规律,确定排放清单和控制措施。同时更应该建立完整和准确的雾霾天气预警系统,尽量减少雾霾天气带来的损失。3,从自身做起,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
环境污染的治理应该是动员全社会一起的活动。环境问题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史息息相关的,所以治理环境不仅仅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对于我们自身的保护。环境污染的治理应该从每个人开始,增加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做伤害环境的事情,同时积极的参与到环境的保护中去。
我们能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众多周知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的问题,汽车尾气是形成现代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我们平时出行,就应该尽力的选择公共交通方式,争取为马路上减负。还有就是进行房屋装修引起的空气污染,我们能做的就是使用环保材料,避免过度装修等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小曳.我国雾-霾成因及其治理的思考[J].科学通报,2013(13).[2] 渠雪.浅谈雾霾天气成因及治理措施[J].科技资讯,2013(11).[3] 潘本峰.我国大中型城市秋冬季雾霾天气污染特征与成因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1).[4] 蒋维眉.空气污染气象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第四篇: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和有效防治
邹嘉桐
国际学院,2011212747,2011212747@bupt.edu.cn,***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突飞猛进,生态环境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大气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抑制生产的发展,所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现实意义。该文阐述了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主要危害及个人对防治对策的一点建议。关键字:大气污染;现状;危害;防治对策
The Main Types and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hina's Atmospheric pollution
Jiatong Zou International School, 2011212747, 2011212747@bupt.edu.cn, Phone: ***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city of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remarkable problem.Atmospheric pollu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vironment pollution, which is a prominent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oused people's attention.Air pollution not only affects people's health, but also inhibits the p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so the research on this problem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uggestion of main harm and personal status, air pollution in China to control strategy.Keywords: Air pollution;present situation;harm;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引言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下文将对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与有效防治进行深度的分析。
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产和生活用燃煤,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在 某些城市除燃煤污染外,还有与当地工业污染和气象地理条件密切关联的地方特点。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明显,大气污染冬季最严重,其次为春秋季节,夏季最好;污染总体上北方重于南方。城市大气污染由人类活动及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综合影响形成,沙尘天气加重了北方大气污染。
二、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
2.1 废气污染的成分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
2.2 原因分析
2.2.1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以兰州市为例,全市总的地形 特点是以西北的祁连山余脉和东南部的马卸山脉为最终点,相向成阶梯形,逐渐下降到以中部西东流向的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之河谷川地为鞍底,形成一巨大马鞍形,相对高差为2 181 m。另外裸露的谷侧山峰对谷间大气有明显的加热效应,由于山峰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其表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造成超绝热温度递减率,白天山峰对谷顶空气加热,谷底空气温度较低,形成脱地逆温.夜间谷间辐射,冷空气沿坡面下滑,形成夜间谷间辐射逆温.山谷盆地日间的脱地逆温层,以及夜间山谷冷胡效应形成的逆温层,是造成山谷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2.2.2 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以下几大方面: 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1)燃料燃烧: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即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3)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4)市政建设: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 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5)工业布局: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6)绿化。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三、大气污染防治对策
3.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必须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该地区各污染源所排放的各类污染物质的种类、数量、时空分布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控制污染的最佳方案。
工业生产区应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工厂区与城市生活区之间,要有一定间隔距离,并植树造林、绿化、减轻污染危害。对已有污染重,资源浪费,治理无望的企业要实行关、停、并、转、迁等措施。
3.2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
我国当前的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总量的73%,在煤炭燃烧过程中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悬浮颗粒等污染物。因此,如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首先必须从改善能源结构入手,例如使用天然气及二次能源,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电等,还应重视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所谓清洁能源的利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当前应首先推广型煤及洗选煤的生产和使用,以降低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我国能源的平均利用率仅30%,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潜力很大。我国有20余万台锅炉,年耗煤2亿多吨,因此,合理选择锅炉,对低效锅炉的改造、更新、提高锅炉的热效率,能够有效地降低燃煤对大气的污染。
3.3区域集中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燃煤炉灶,市内密集的矮小烟囱是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发展区域性集中供暧供热,设立规模较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用以代替千家万户的炉灶,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这样还具有以下各项效益:(1)提高热能利用率;(2)便于采用高效率的除尘器;(3)采用高烟囱排放;(4)减少燃料的运输量。
3.4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绿化造林是大气污染防治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植物有吸收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和净化空气的功能。植物是空气的天然过滤器。茂密的丛林能够降低风速,使气流挟带的大颗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某些树种的树叶还分泌粘液,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树叶经雨水淋洗后,又能够恢复吸附、阻拦尘埃的作用,使空气得到净化。
植物的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因而树林有调节空气成分的功能,一般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够消耗约1t的二氧化碳,释放出0.75t的氧气。以成年人考虑,每天需吸入0.75kg的氧气,排出0.9kg的二氧化碳,这样,每人平均有10m2面积的森林,就能够得到充足的氧气
四、结语
我国目前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仅为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将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而大幅度提高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投资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2] 覃世金.黄磷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的思路[J].湖北化工, 1997,(2): 51-53.[3] 林肇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4] 席胜伟.大气污染危害性分析及治理途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12): 153-154.
第五篇: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陈程
1136120107
园林111班
摘
要: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人类需要发展但更需要保护环境,如何保护好环境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针对大气污染的成因及治理措施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 键 词: 大气污染;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目前,工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主要污染物为工业废气、工业废水、废渣(即工业“三废”),其中工厂每天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工业废气对人类的健康威胁极大,尽可能将污染物排放量降低到最低限度是非常必要的。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 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 1.1 大气污染的概念
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1.2 废气污染的成分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1.3 原因分析
1.3.1 地形和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基本原因
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以兰州市为例,全市总的地形特点是以西北的祁连山余脉和东南部的马卸山脉为最终点,相向成阶梯形,逐渐下降到以中部西东流向的黄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之河谷川地为鞍底,形成一巨大马鞍形,相对高差为2 181 m。另外裸露的谷侧山峰对谷间大气有明显的加热效应,由于山峰表面吸收太阳辐射温度升高,其表面温度高于空气温度,造成超绝热温度递减率,白天山峰对谷顶空气加热,谷底空气温度较低,形成脱地逆温.夜间谷间辐射,冷空气沿坡面下滑,形成夜间谷间辐射逆温.山谷盆地日间的脱地逆温层,以及夜间山谷冷胡效应形成的逆温层,是造成山谷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
1.3.2 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根据对主要大气污染的分类统计分析,其主要来源可概括为三大方面: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交通运输等。各种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排放量虽仅占大气污染总排放量的1/5左右。但由于排放点比较集中。浓度较高,所以对工矿区或局部的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1)燃料燃烧。在一些城市,天然气在居民的生活中还没有普及,煤仍然是人们的首选燃料。而在燃煤市场上,高硫煤仍占主导地位。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放弃廉价的高硫煤而去购买环保型的低硫煤;这就造成SO2的大量排放。
(2)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即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也是污染最为严重的企业。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3)交通运输。
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但是,交通运输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CO,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特别是一些柴油大货车和冒烟车辆。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4)市政建设。
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5)工业布局。
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6)绿化。
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2 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2.1 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
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
(1)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
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
(2)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3)采用高新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推广型煤,改进燃烧方式。(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2.2 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所以,对颗粒物质的研究是控制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内容。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检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及粒度分布的测定、降尘量的测定、颗粒中化学组分的测定。其中。颗粒物浓度的测定最常用的是重量法。二氧化硫的测定:大气中的含硫污染物主要有H2S、SO2、SO3、CS2、H2SO4和各种硫酸盐。它们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作为大气污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氧化硫在各种大气污染物中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因此,在硫氧化物的检测中常常以二氧化硫为代表。大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可分为化学法和仪器法两类。化学法中最常用的是Saltzman法(GB/T15435-95)、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其中Saltzman法仅适于测二氧化氮的含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法和三氧化铬-石英砂氧化法可以检测大气中氮氧化物总量。
2.3 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2.4 利用气象条件防治大气污染在污染源变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大气污染状况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稀释和扩散受气象条件的支配非常明显,因此,利用气象条件来制约污染源是防治大气污染现实而又有效的途径,而污染气象条件预报则是其中的关键。气象部门在防治城市大气污染方面。不仅仅只限于提供大气污染预报,还可以为政府规划部门搞好城市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城市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雾是加重大气污染的重要气象条件之一,而降水可以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所以气象部门可以通过人工增雨、增雪、消雾等技术来净化大气、消除污染。3 结 语
我国目前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仅为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将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在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将加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程度,而大幅度提高治理城市大气污染的投资困难较大。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根据我国多年环境保护工作的经验,在工业污染源或固定源的污染未得到根本控制之前,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必须以命令控制型和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手段无疑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1] 童志权,陈焕钦.工业废气污染控制与利用[M].北 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2] 覃世金.黄磷生产中“三废”综合利用的思路[J].湖 北化工, 1997,(2): 51-53.[3] 林肇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 2000.[4] 席胜伟.大气污染危害性分析及治理途径[J].科技情 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6(12): 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