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局深入基层对今后工作调研对策
前段时间,在**副局长的带领下,我们县气象局调研组深入基层,与基层气象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就气象工作进行交流,开展座谈,了解我县气象工作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原因,形成了今后气象工作的思路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气象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气象部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
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县领导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气象事业的发展,将气象事业纳入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规划,加大了气象工作支持力度,气象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二)气象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气象灾害地面自动监测站网的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全县已建成以县气象观测站自动站为中心、各镇自动站为支点的自动气象监测站网。目前各站点运行情况良好,我县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我局通过加大业务建设,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进一步巩固了气象基础业务工作,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能力。
(三)气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加强气象服务工作,认真做到每次天气过程不放过,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建设自动气象站防御气象灾害,近年来,气候变化异常,通过建设自动气象站,建立一个高密度的中尺度气象站网,对准确、实时地监测各类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时做出气象灾害的预警,减少各类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6年下半年开始,县气象局开始在本县各乡镇建设自动气象站。目前,**县各乡镇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已经完成,共在长坪、新圩、西河、文圩、夏宜、黄村、汉豪、陈塘等乡镇建成8个自动气象站投入使用。至此,**县所有乡镇自动气象站已建设完成。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将有利于对我县各区域气象进行实时监测,更有效地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防御能力。同时,为服务群众的需要,线气象局开通了气象短信服务、12121气象服务等,切实为群众利益着想。
(四)依法行政逐步走向规范化。我县气象局通过实施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各类文书档案的归档编排工作,进一步优化公文管理系统,各类公文上传下达均比较畅通,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外服务更加便捷。我县气象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御雷电灾害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按照自治区、梧州市和我县相关文件通知要求,忠实履行防雷安全管理职责。每年都组织开展针对易燃易爆场所的防雷安全执法检查,对全县烟花爆竹厂、加油站等重点行业进行了防雷安全检查,针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发放“整改通知书”,责令不合格企业限期完成整改工作。我县气象局还依据《气象法》和中国气象局第七号令等法律规章,加大对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力度,针对相关业主超高建房、危害气象探测环境的行为进行了气象行政执法,相继发放了《告知单》和《责令停止违法通知书》,及时将有关情况向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和梧州市气象局进行了汇报,同时积极协调与建设主管部门的工作,切实保护好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我县气象探测资料的延续性和准确性。
(五)加大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力度。我县气象部门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宣传气象防灾知识,提升市民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在每年的“3·23”世界气象日和安全生产宣传日,开展宣传工作。同时发放气象防灾减灾资料,宣传活动起到了预期效果。
二、主要存在问题
(一)气象服务工作与人民需求仍有差距。我县气象工作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气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2000年以来相继建成了气象卫星地面接收处理系统、气象信息宽带传输系统、气象监测自动站网系统,在我县防御气象灾害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上述系统建成时间较早,目前设备维持和更新经费没有落实,老旧设备没有及时淘汰,故障率较高,直接影响了气象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行。随着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气象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气象部门现有的技术装备条件很难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也直接制约着气象工作为我县经济建设更好地服务。
(二)气象探测环境破坏严重。我县地面气象观测站是国家气象观测站一级站,承担地面气象观测任务,已建地面气象观测场、地面自动气象站,及气象数据通信传输站;1954年1月建站至今,已经积累了连续54年宝贵的气象记录资料,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的依据,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基础
第二篇:对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调研对策
2004 年3 月,国务院印发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了今后十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及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基层政府,特别是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的无锡的县、区政府,近十年来,根据党和国家依法行政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笔者以无锡市锡山区为例,探
讨县区级政府按照依法行政的内涵,坚持依法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的道路。
一、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探索与实践
(一)建立依法、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保证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为了保证政府决策不失误,在决策过程中必须建立依法、科学、民主的机制。所谓“依法”,就是在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统一实施的前提下,创新制定行政管理措施,使行政措施和其他重大决策,更符合本地实际。所谓“科学”,制定的行政措施必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规律,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所谓“民主”,就是要全面听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使决策充分体现民意。作为县级政府重要决策内容的行政措施,近几年来,在制定过程中,锡山区政府形成了保证“立法”质量的有效机制。
一是制定“立法”计划。对每年的制定行政措施等规范性文件时,要求有关部门在上年第四季度将下年“立法项目”报法制机构,经筛选、征求意见,然后在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后实施,保证“立法”的计划性。
二是征求意见。对区政府部门起草的,有政府发布的行政措施草案交区法制机构后,以信函形式征求区有关部门、乡镇政府意见,法制机构收集反馈意见后进行修改。
三是召开座谈会、听证会。对涉及民生大事的项目,如征地补偿、环境保护、安置房建设、社区管理、生活垃圾费收取等,通过座谈会或听证会的形式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居)民代表,以及管理相对人的意见。
四是疑难问题及时咨询专门人才。对涉法的行政措施中的疑难问题,以及在信访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的可能影响政府决策的重大问题,及时召开咨询会,认真听取由大学教授、法官、律师等专业人才组成的区法律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意见。
五是所有涉法的行政措施都有法制机构审核。报送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所有涉法行政措施草案,都由法制机构进行依法审核,未经审核,不得送审。区政府对于区域规划、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等,都要经过有关专家的反复论证,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重大项目投资不失误。由于政府在决策中遵循“依法、科学、民主”的原则,有效地保证了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保证行政执法的合法性与适当性
行政执法责任制是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明确行政执法的程序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执法活动,提高行政执法水平,确保依法行政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第一,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制度。如锡山早在1997 年就开始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随着区域调整、法律修订、职能转换等情形变化,区各部门先后三次修订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重新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职责,加强执法人员的培训,完善评议考核标准和方法等等。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活动从原来的行政执法全面检查,到对行政处罚案卷、行政许可案卷为重点的评查。通过执法案卷的评查,全区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文书、执法程序和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对评查情况,主要是发现的问题,函告有关执法部门,并监督其整改。
第二,创新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方式。把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外,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每一个行政机关的执法状况。年终时,对认真贯彻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成绩显著的部门,给予加分奖励和评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嘉奖,对在行政执法中发生问题或后进的单位,给予扣分和通报批评。
第三,建立错案责任追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依法制定责任标准,建立对执法中错案和执法过错的集体责任、领导责任、执法者的责任和连带责任的追究体系。通过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使行政权力与责任挂钩,有效加强了领导和执法人员的责任意识。
(三)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建立外部监督机制,让人民群众监督行政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开展外部评议。为了客观了解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状况,做到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结合起来。每年年底,该区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一千多人对各行政执法机关,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包括得分和意见及时反馈行政执法机关。同时评议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
2.聘任特邀监督员和窗口企业。锡山区聘
任了12 名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设立了15 个企业(包括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流通企业、生产性企业等)为行政执法监督的窗口的企业。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和行政执法监督窗口企业对行政机关在日常执法活动中的问题和意见,随时反馈给法制机构,法制机构对此进行调查处理,同时,法制机构不定期走访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和行政执法窗口
企业,区政府还每年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行政执法机关执法活动的意见。
3.建立投诉制度。区政府设立行政执法投诉中心,公布投诉电话和网址,接受群众对行政执法机关的投诉。通过外部行政执法监督,纠正了行政机关大量的违法执法、执法不公、行政不作为,行政乱作为等行为,促进了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二、基层政府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政府通过近十年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依法行政,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思想观念上看,有些基层领导的“法治”观念没有一般公务人员强。虽然党和国家都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由于我国经过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人治”在人们的思想上打下了深刻的恪印。少数领导干部在法与权的冲突中,服从于短期的、自身的利益,向权倾斜;还有的人认为依法办事就是剥夺自己的权力,所以无视法制的存在。在实践中表现为:行政命令、长官意志、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特别有少数人,遇事喜欢打“擦边球”,或者“遇到红灯绕道走”,所以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屡有违法行为出现。一般公务人员平时比较注重学习法律知识,经常参加培训班,开展案例分析会,由于行政执法责任制把执法行为与责任结合起来,相对法律观念和法律业务知识要比有些领导强。但是,由于有些领导干部“法治”观念与一般公务人员的差异,影响了部门依法行政的展开。
2.从依法管理上看,一般行政机关的重视程度没有重点执法部门高。政府行政机关都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设定的,绝大部分都有法律赋予某一方面的执法权限,尽管经过几次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依据的梳理,有些部门工作人员还不知道自己部门有“法”,有哪些法。行政执法权一般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等,但有些公务人员视为拘留、罚款才是执法行为,执法与己无关,所以在部门工作中不重视依法办事。由于工作不依法不规范,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商、税务、质检、交通等重点执法部门,把依法行政当作“生命线”,领导重视、执法水平普遍较高,由于行政执法在一个地区存在差异,带来不平衡性,使该地区政府形象在群众中受损。
3.从履行法定职责上看,行政不作为比行政乱作为更为普遍。由于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在不断强调依法行政,特别是由于《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对行政行为有了严格的实体和程序要求,对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带来很大压力,甚至有些人产生了“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错误想法,还有些人员误解为:市场经济是万能的,一切由市场机制来调节,由此产生该管的不管,该处罚的不处罚,放纵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结果在社会生活中违章建筑、非法占地、污染环境等事件屡屡发生。某镇违法建筑数千平方米,施工期跨3 年,有关部门就是视而不见,见而不闻,在强制拆除后,也没有一个部门主动承担“不作为”的责任,由此给政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4.从法律运用上看,保护行政机关自身利益的多,维护管理相对人权益的少。处罚的目的是教育当事人,纠正违法行为,而个别行政机关为完成罚款指标或为自身权益多罚款或乱罚款,有的滥用自由裁量权,忽视了管理相对人违法的某些客观因素,对没有社会危害的“初犯”,或不处罚比处罚具有更好的社会效果的轻微违法事件,也重处罚,引起社会公众的不满。在执法者与管理者发生法律冲突时,特别是发生信访、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时,有些执法机关明显存在违法行为或执法“不适当”,但还是强词夺理,为自己的违法行为辩解,而忽略了管理相对人的痛苦和伤害。一旦要“败诉”,又以满足对方经济利益,甚至不惜代价要求对方“撤诉”,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
为了改变以上状况,笔者建议
1.领导干部要确立“法治”意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广大公务人员,特别是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公务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思想观念要从“人治到法治”,确立依法行政的观念,进一步调动市场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市场经济要求我们树立法律观、法治观,树立依法治理社会、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国的观念,依法管理好本部门的工作,行政机关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必须依法行政,真正做到法大于权,法律支配权力。
2.要加强法制学习,提高行政执法水平。通过全民普法宣传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违法行政加以批评、抵制的情况多了,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情况也增多。所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提高法律水平更为重要和紧迫。只有领导干部和所有行政机关的法制意识提高了,才能保证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3.加强法制监督,建立完整的法律监督体系。有权力就必须有监督,要使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就必须把行政执法活动置于严格的监督之下。我国目前已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一些地方政府也创新开展监督工作,这些监督从不同的渠道保证了行政机关执法行为的正确实施,对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法律监督工作仍然不够有力,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有存在,人民群众满意度还不高。根据基层行政机关的特点,还要进一步争取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通过依法行政,树立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形象。
4.违法必纠,严肃政纪和法纪。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行使法律赋予的行政职权,代表国家依法管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其职务行为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的实现。由于行政权的特点和执法人员的素质问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越位、缺位、错位等现象,甚至个别人在执法中搞“权钱交易”,接受商业贿赂等,严重损害了国家行政机关的形象,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对于这些违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迁就。违法必究,这是法律本身的要求,也是遏制违法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通过责任追究,严肃法纪,在行政机关形成依法行政的氛围,从而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2006 年7 月24 日召开的会议上重申了胡锦涛总书记“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基层政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负有重要责任,只有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篇:对基层国税干部违纪违法的调研对策
一、基层国税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表现
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基层国税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分析,违法违纪行为多发生在税款征收、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处罚等环节。主要特点有:
一是自身要求不高,造成工作过失。少数干部意志衰退,不求上进,“不求无功,但求无错”、“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现象在少数国税基层干部中还有存在。由于一些制度、措施落实得不够彻底,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员经受不住考验,不知不觉地发生工作过失,出现失职渎职行为。
二是违反规范程序,超越执法权限。少数基层国税干部放大自己的税收执法权限,违反规范性的执法程序办事;有的在税务稽查过程中对查处的偷税案件徇私舞弊;有的滥用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严重侵犯纳税人的权利。
三是丧失执法原则,故意违法违纪。有的基层国税干部对应该正常纳入税收管理的纳税人故意未进行纳税管理,造成漏征、漏管,税款流失;有的税务干部收人情税、关系税,违规发售发票,丧失基本的执法原则。
四是服务态度不好,刁难管理对象。有的基层国税干部对纳税人服务态度生硬,不给好处不服务;有的以各种名义、借口,向所管辖的纳税人借钱借物,借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有的暗示或公开要求纳税人提供吃喝玩乐;有的收受或索要纳税人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等。
二、基层国税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
导致基层国税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个人素质不高。少数基层国税干部执法觉悟低,责任心不强,业务水平不高,不注意对税收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政策执行不到位、应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应管理而未管理、应征税而未征税、应罚款而未罚款的行为,造成了税款的流失。
二是价值观念错位。受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及西方社会“个人至上”、“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影响,放松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个别基层国税干部在价值观念上错位。
三是法纪观念淡薄。少数基层国税干部纪律观念、法制观念淡薄,对有关法律不闻不问,不懂不学,特权思想严重,在执行公务过程中,面对亲情、友情等,只讲感情,不讲原则,导致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有的抱有侥幸心理,我行我素,违纪违法。
四是领导认识不足。少数基层领导干部对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认识不足,存在重业务学习、组织收入工作,轻政治学习、廉政教育的现象,向下压任务、催进度的多,对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少。
五是思想教育滞后。少数基层单位忽视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使一些人思想出现偏差,见利忘法,铤而走险。个别基层单位没有做到警钟长鸣,造成少数基层国税干部法纪观念淡薄,拒腐防变能力不强,依法行政水平不高,出现了执法不严、不规范,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问题。
六是缺乏有效监督。当前由于人治的习惯和机制的不完善,已有制度落实不到位,职责权限不明确,对基层国税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的监督还有不少空隙,不能监督、不敢监督的现象还严重存在。
三、预防基层国税干部违纪违法的主要措施
1、加强廉政教育,强化思想基础。加强思想教育是预防基层国税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在抓好基层国税干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做文章。从教育入手,引导基层国税干部树立执法为民、廉洁从税的职业意识,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维护国税形象的责任意识,切实筑牢基层国税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真正做到权为纳税人所用,情为纳税人所系,利为纳税人所谋。一是加强业务学习。税收业务素质,是基层国税干部能否做好税收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基层单位应健全学习制度,从实际出发,加大对基层国税干部税收业务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学习、举办讲座、个人自学、统一测试、知识竞赛等形式,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从而减少和杜绝税收执法中的过失,防止失职渎职行为的发生。二是加强警示教育。以发生在税务系统的典型案例尤其是身边发生的违法违纪案件为反面教材,认真进行剖析,以案说纪,以案说法,教育基层国税干部正确对待职务、权力,廉洁自律,依法治税,严格执行税收法规政策,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引以为戒,自觉防微杜渐,做到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耐得住清苦,抗得住诱惑,顶得住歪理,管得住小节。三是加强法纪熏陶。预防基层国税干部违纪违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增强基层国税干部的法纪观念和自律意识,使他们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时刻牢记自己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力的,应当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否则即应承担其违法失职渎职行为的法律责任,接受法律的制裁。因此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加强对党政纪条规和法律法规学习,定期聘请纪检、检察部门领导作法纪知识
专题讲座,积极组织防范违纪违法行为发生的专门培训教育活动,使大家进一步增强廉洁从税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四是加强执法教育,慎用手中权力。扎实开展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基层国税干部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围绕“人应如何做?权应怎样用?法应如何执?友该如何交?”
开展学习、讨论,教育干部算好“政治账、经济账、人身账、家庭账、亲友账”,教育大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正确对待手中的执法权力,珍惜岗位,珍爱事业,增强依法治税、廉洁从政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五是加强自我教育。督促基层国税干部结合地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及文明创建等活动,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认真开展自我教育,进行自查自纠,找差距、摆表现、挖根源、谈危害,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
2、健全法规制度,强化执行落实。制度是预防基层国税干部违纪违法的根本性保证。只有建立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权力的规范、科学运作,使用权有责、用权有章、用权有度,不给基层国税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以税谋私等行为制造制度空隙,从源头上预防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要针对基层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一个完善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执法责任制。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科学合理的划分执法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岗位目标,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责任过错追究制度,对于税收执法各个环节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按有关规定都要进行追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二是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监督制约。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依托计算机,通过采集基层单位的信息,对税收征管、税务稽查、减免缓税审批、违章处罚、“双定”管理、票证管理等容易出现不廉洁行为的重点环节和部位实施全程监控,实现网络信息交换,使传统的“人盯人、人管人”转变为“机器管人”,并最终实现“人机结合”,从而使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发生质的飞跃,实现税收执法权和管理权的规范运作。三是建立完善稽查案件审理制度。健全完善由法规、征管、税政、计统、监察等部门组成的案件审理委员会制度,定期对重大税务稽查案件进行集体审理,确保案件审理的质量。稽查结论由法规部门审查把关,跟踪执行,确保查补税款按时入库。
3、建立合理机制,强化防范措施。要把中央颁布的惩预体系《实施纲要》和《五年规划》以及国税总局惩防体系《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教育防范”摆在突出位置,从制度、环境、方法、情感、形式、内容上下工夫,建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内部外部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发挥层级管理责任制的功效,形成基层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廉政工作格局,并将监督的网络延伸到职权行使的各个部位,到处都有廉政监督的“眼睛”,建立“不能为”的运行机制。要加强与当地检察院、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联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的沟通和协调。实现检察预防、纪检监察监督和行业系统预防的有机结合,形成强有力的预防工作预警机制。
4、抓住防范重点,强化监督效果。基层国税干部可能产生违纪违法行为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都应该是监督和防范的重点。所谓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在税收执法方面主要有:对税额核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个体户停(歇)审批、所得税税前列支、出口退税审批、税务稽查处罚等环节,对这些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人员要进行全面而有效的监督和排查。同时要加强外部监督,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义务监督员、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纪委、检察等部门的监督,积极参与地方的行风评议,把基层国税干部容易犯错误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重点人员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做到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使各类差错能及时发现、查处并得到纠正,确保有效预防国税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5、落实责任追究,强化惩处力度。惩处并不是为了惩罚违纪违法行为,而是通过惩处,预防国税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再次发生,并且通过惩处去警示、预防其他人。在这一点上,惩处实现了预防的目的。否则,惩处不力,执法不严,违法违纪人员“检讨一阵子,幸福一辈子”,无异于鼓励。因此对违反党政纪律的,应严格按照规定予以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要通过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警示大家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逐步消除有章不循、随意执法的问题,使广大国税基层干部时刻绷紧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这根弦,逐步养成照章征税、严格执法的良好习惯,从而有效遏制基层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第四篇:基层国税信访工作调研对策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信访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窗口”。就国税部门而言,做好信访工作是推进国税事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基层国税起着重要作用。在深化税制改革中,国税部门信访工作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其社会性、现实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因
素越来越明显。笔者结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和《信访条例》等纲领性文件实施情况,就进一步加强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谈谈初浅认识,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主要问题及特征
通过对近年来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的调查分析看,从涉税问题和内部管理问题这两个层面反映当前国税部门信访工作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特征:
1、信访来源多样性。近年来,从基层国税部门接收信访案件中具有多样性。按信访件来源分为:上级部门(地方信访部门)转办案件,直管部门(垂直主管部门)转办信访案件,内部收到信件案件,电话信访件;按信访案件性质分为:涉及到人事教育、税务执法以及其他问题信访案件。
2、突出问题集中性。近年来,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在基层单位干部选拔任用、少数税务干部违规违纪、涉税举报、税收政策咨询服务以及基建招投标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以上突出问题的反映面达到80%以上。
3、敏感问题多发性。从来信来电的信访案件中集中反映在:税务系统内部干部职工突出反映干部政治待遇、评先评优等政治、经济待遇,以及离休退休(退养)干部经济待遇、就医医药费用、子女就业等敏感问题。属信访问题高发期,信访总量增幅较大。
4、越级信访反弹性。近年来,从基层国税部门越级信访件中反映出,越级信访件(上级部门、地方信访、垂直主管部门转办信访案件)约占当期信访总量的85%,越级信访呈现出较大幅度的反弹现象。
二、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税务内部的因素;既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也有管理上的问题。深刻揭示其内部的主要原因是: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部分基层国税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对信访工作认识上有偏差,思想观念陈旧等方面因素。在部署全局性工作中,没有从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国税的政治高度将信访工作定位,没有把信访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更没有把信访工作摆在整体工作重要位置。
2、组织机构不健全。基层国税部门没有设置专门机构,多为办公室接收信访案件,并按照信访性质转交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在日常案件查处和处理不及时,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工作不协调、不配合、不沟通时有发生;加之信访渠道不够畅通,内部沟通机制不够健全,引起和造成了纳税人和干部职工内心有怨言却无处诉求、心理不满情绪时有发生。
3、工作作风不扎实。近年来,普遍反映基层国税部门对信访案件查处的问题解决不力,处理不妥协,反馈不及时,充分暴露出信访工作人员在日常接访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工作作风不扎实,严重的伤害了纳税人和干部职工的感情,导致了矛盾尖锐化;有些信访案件查处不及时,依法处理落实不到位。主观上仍然缺乏大局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导致越级访、重复访的产生的主要原因。
4、精细管理不严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纳税人和干部职工的民主法制意识逐步增强,维权意识得到强化,寻求信访途径解决问题的渠道增多。由于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制度不健全,精细管理不规范,政务公开不透明,未按程序依法处理信访案件等诸多因素,导致信访工作管理出现漏洞和真空的产生。
三、加强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
针对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产生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行之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1、全面贯彻落实《意见》,把握信访定位内涵。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和《信访条例》其精神实质,明确了新时期信访工作的定位是: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定位体现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势时度,对新时期信访工作重要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体现着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新内涵、新要求。因此,做好新时期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必须从政治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重要性,认真履行做好信访工作的政治责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从服务国税工作大局为中心,从构建和谐国税的高度,提高税收执法能力的高度,密切广大人民群众和纳税人血肉联系的高度,切实把信访工
作摆上应有位置,紧紧围绕国税中心工作来推进。为建设和谐国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夯实信访工作基础,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做好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的基础,更是提高信访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一是建立信访综合协调制度。各基层国税部门要加强与地方信访局、监察局、检察院等部门以及内部各职能部门之
间的协调和联系,定期召开信访工作联席会,有效利用社会管理资源,逐步形成纵横联系、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综合施治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制度。要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上来,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信访问题的事前防范上,有效防止问题积累和矛盾激化,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各种信访苗头和问题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理得好。三是建立信访汇集分析制度。要健全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访信息报送网络,加强信访信息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四是建立信访案件的督办制度。健全内外监督网络,充分发挥系统内专、兼职监察员以及社会聘请的特邀监察员的作用,及时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信息,坚持抓早、抓小,抓防范,注重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把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三是建立重大信访案件的督查督办制度。本着“事要解决”的工作原则,对于重大信访案件,加大督查督办力度,形成机关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信访案件督查工作格局。五是建立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信访承办部门应加大信访工作力度,认真解决信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方法不当,给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3、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畅通信访工作渠道。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畅通信访渠道、疏导和宣传教育是做好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的核心。一是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基层国税部门信访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以服务全局为已任。对内,要理顺上纵横部门和同志间关系,要依法按政策认真解决干部职工合理诉求。对干部职工信访反映的问题,要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对外,要加强对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税法宣传,实行依法治税,搞好纳税服务,深化行风政风建设,融洽征纳关系。二是进一步畅通信访工作渠道。要完善信访诉求表达方式,通过开通信访专线电话、网上信访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引导干部职工和纳税人更多地上层信、传真、电子邮件等书面形式表达诉求,并为干部职工和纳税人反映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查询办理情况,提供便利条件。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在依法规范信访工作秩序同时,做好来信来访者有关法律法规以及税收政策宣传解释,进行说服教育,积极引导,化解矛盾,清除来访者的思想障碍。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帮助来访者了解政策法规和税收政策,自觉维护税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促进国税部门信访环境的友好和谐。
4、强化信访工作领导,构建信访工作新格局。加强新时期基层国科部门信访工作组织领导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保证。一是建立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要明确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机关内部、办公室、人事、监察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领导责任制。二是建立科学的信访工作考核评价办法。把信访工作作为衡量基层国税部门和领导干部行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严格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处置不及时,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三是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办事公道、作风优良、熟悉法律法规和政策、拥有丰富经验、具备较强行政管理能力的信访干部队伍;加大培训信访干部的力度,增强信访干部队伍活力。自觉地担负起做好新时期国税部门信访工作重任,用责任制到位促进工作到位,努力构建国税部门信访工作新格局。
第五篇:对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
对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是精神状态要有新气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必须以只争朝夕、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树立“争创一流”的思想意识,锤炼“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风貌,勇于自加压力,顽强拼搏,奋发向上。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勤勤恳恳,孜孜以求,务实苦干,精细认真,雷厉风行、务求实效。
二是服务意识要有新加强。要进一步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端正心态,热情和谐,以良好的形象,尽心竭力搞好各自的本职工作。要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形象意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的意识,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前头,积极发挥作用,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全心全意,满腔热情,热情周到地为各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三是整体素质要有新提高。要以创建学习型单位为目标,把学习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加强学习,广泛涉取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历史等各方面的知识,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到政治坚定,坚持原则,爱岗敬业,恪守职守,慎言慎行,甘干奉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加强政治理论修养、业务素质修养和道德人品修养,提高整体素质。
四是各项工作要有新突破。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