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水务
智慧水务的本质是一种具有综合性、整体性的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也可以指符合智慧化特点的一个具体的城市或区域的水务系统。智慧水务是指把新兴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水务综合管理,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自然水和社会水循环系统中,并通过普遍连接形成“感知物联网”;然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水务物联网”整合起来,以多源耦合的二元水循环模拟、水资源调控、水务虚拟现实平台等为支撑,完成数字城市水务设施与物理城市水务设施的无缝集成。依托机制创新,整合共享气象水文、水务环境、市容绿化、建设交通等涉水领域的信息,构建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为电子政务、水务业务管理、涉水事务跨行业协调管理、社会公众服务等各个领域及需求提供智能化的支持,从而能以更加精细、动态、灵活、高效的方式对城市水务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达到“智慧水务”的状态
智慧水务建设内容:
监测体系:围绕防汛抗旱、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4类核心业务,完善水务监测体系。
控制体系:洪水控制体系、水源控制体系、城市供水控制体系、城市排水控制体系、生态河湖控制体系。
业务应用体系:在共性业务上使用统一的通用模块,针对个性业务可以开发个性模块。通过管理平台实现模块的共享、升级和管理。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业务应用链条,为社会公众、水务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在线服务和决策支持。
水务数据中心:通过元数据库结合数据资源目录的方式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并在现有综合库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为分析、统计、决策等过程提供数据支撑。建设水信息基础平台,建立形式多样、使用灵活、方便快捷的资源共享服务系统。
智慧水务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增强城市整体的防汛抗洪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障、城乡供水排水以及对公众服务的能力,提高水务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
取水、供水、排水等相关涉水资源整合,为建立和完善城市防洪防台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城乡供水和排水保障体系提供“智慧保障”。
1、实现控制自动化:水源地、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网、城市生态河湖水系等各类监控对象,建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水源工程自动化、城乡供水、城市排水工程和生态河湖工程等控制体系,实现水务工程及时、可靠、自动控制。
2、实现管理协同化:面向业务人员,建立联动的协同管理工作体制,在业务和政务管理方面实现统一流程、用户、资源、配置的协作化管理。通过对目标、过程、执行及结果等管理的统一把控,使业务人员的管理更加高效、共享和协同,实现精细化管理。
3、实现决策科学化:面向领导,建立模型,实现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联合调度、洪水资源利用、风险管理等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支持。通过信息支撑,以及决策依据、方法及过程的科学化,使得水务局领导的决策更加综合、合理、可行,形成科学化决策。
4、实现服务主动化:面向社会公众,建立涉及水行政、民生的公共服务,提供了解水务的渠道,实现水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通过服务内容、方式、品质及社会交互,使得社会公众体验到水务品质的人性化、便捷性、舒适性,实现主动化服务。
第二篇:智慧水务演讲稿
美丽的“智慧水务”
——信息工程部 田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我叫田野,来自机关第四党支部——信息工程部,我演讲的题目是《美丽的“智慧水务”》。
一个个春秋冬夏,残留着时光的尘沙,记得四年前我光荣地加入了焦作水务这个大家庭,正是这样的工作氛围,不仅使我的专业知识得到发挥和利用,也在工作中学到了“诚实、责任、服务、高效”的企业价值观。
时代在改变,供水的改革势在必行,发展的脚步已然不能阻挡,我们的工作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和查询,供水的管理必须要信息的准确,大家的生活也与信息息息相关,所以要通过“智慧水务”建设来完成供水行业的转变。
信息工程部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大力支持下,秉承“敬业、奉献、创新”的精神默默的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公司信息化建设添砖加瓦。许多时候我们为了不影响办公及生产经营,服务器维护、数据库备份等工作都是在深夜才能完成。月朗星稀出,皓月当空归,当看到每一个差错都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崩溃,它就像法兰上的螺丝一样重要,然而看着一条条数据的正常运转,象征着我们的供水管道输送着涓涓细流到千家万户一样,我们的心情也无比的激动和欣慰。
供水厂的工作是重复、平淡而寂寞的;窗口服务的工作是繁冗、琐碎而焦虑的;施工建设的工作是艰巨、刚性而艰苦的,而我们的工作是希望把每个部门都能紧密结合,告别那繁琐的办公流程,让那枯燥的数据分外鲜亮,信息的传递极为重要,这就是智慧的力量,这就是“智慧水务”建设的方向。
水务人一直在追寻那美好的梦想,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服务供水的发展,服务人民的健康,让我们为美丽的“智慧水务”共同期望。
第三篇:智慧水务平台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智慧水务平台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水资源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随着工业的快速扩展导致水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水资源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环境质量能否改善,成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重要指标。本文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水务平台建设为出发点,对智慧水务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 智慧水务平台
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水资源环境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更加协调,促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6年12月,中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国家层面上针对这个问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部署和安排。
此外,国家有关职能部门也出台措施,采取行动,开展水环境整治和水污染治理工作。在我国党的十八大召开中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范畴,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促进中华民族持续健康发展。碧水蓝天是人们对美丽中国最朴素的理解,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水环境质量能否改善,成为衡量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智慧水务平台概述
当前,以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带来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正在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融合、与城市的管理运行系统相融合、与市民的生活和企业的运行相融合,创造出原来难以想象的城市和生活新形态。
1.1 智慧水务的含义
在智慧水务的概念中主要包括了水文、水质、供水、排水、水资源以及防汛防涝等众多方面。主要是借助各种传感器完成对水文以及水质等参数的测量,然后把这些数据传到互联网上,实现这些数据信息的交换和通讯,进而实现水质信息的智能化识别、定位、管理、计算、模拟、跟踪、定位以及预测等。
供水公司需要在管理的区域中建设水质监测站,把通过传感器收集到的水质信息及时进行公布,借助无线网络传送到调度中心。这种信息处理过程就是一个简单的智慧水务。通俗点说,未来城市发展建设中,水多了、少了、脏了、浑了,通过高科技就能“运筹千里之外”。
1.2 智慧水务平台分类
1.2.1 智慧防台防汛
未来,台风暴雨来了,我们将知道得更快,反应更迅速。
当台风暴雨来临时,就是智慧防台防汛大展身手的时候。
台风来袭,某个地方下起了大暴雨,当地的防汛部门能借助信息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将自动采集的雨量、水位、流速等有关防汛信息,通过移动网络,传输给智慧水利综合信息系统进行智慧化支出,实现防汛抗旱的监测、预警、决策、调度指挥等功能,确保“水安全”。
1.2.2 智慧水环境
通过监测仪表、传感器、环境物联网、云计算等,城市各个水库、河道、湖泊水质水体情况、水环境质量信息都能实时监控预警。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集污染源自动监控、污水处理过程监控、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地表水水质监测、生态遥感监测、预警应急等功能于一体的水环境综合管理服务系统,构建强大的“智慧水环境”。
在监测仪中有一头是直接与河流中的管道连接,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自动完成数据的收集与传输。监测站的工作人员表示,在传输的这些数据中主要包括了河水水量、水流速度、主要水质指标以及水温等信息,以往对这些数据的采集需要多个人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完成,采用智能检测系统每15分钟就可以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一次刷新,从而可以对水质信息实时掌握。
1.2.3 智能巡河
巡河机制是大河道一天一巡,小河道三天一巡。过去河长们总是苦于每次巡河之后没有任何记录,如今巡河轨迹管理”可以清晰记录一天的巡查情况。在巡河时,通过手机拍照或录入巡河日志,将沿途所见所闻即时上传,利用“曝光台”解决所辖范围内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的治水难题。与此同时,镇级、市级、省级河长也都能通过手机查看各个河道的即时情况,并作出批示。
有了这套系统,等于让多了无数双监视的眼睛,上至省里,下至镇街,都可以看到它当前的水质情况;老百姓一旦发现问题,随时随地都能举报,无论通过哪个层级将问题反映到系统里,我们一线工作人员都会应声而动,作为第一责任人马上到位并就地处理问题,事后还要在同一位置同一角度将治理后的情况拍照回传。这套系统不仅编成了一张人人参与治水的网,同时更像一只无形的手,时刻推动着每一条河流的治水工作。建设智慧水务对于水务集团的意义
水务集团通过采用数字化水务的应用可以建立网络化的单位机制,从而可以实现对下属机构的实时监管。每个下属单位汇报的信息数据会在系统中进行自动的统计和汇总,非常快地就能产生企业需要的各类报表,这样就可以为企业的整体运营管理以及管理决策提供非常可靠地指导。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下属汇报的数据将更会更加实时和准确,使水务的管理人员的工作减轻,大大提高企业的监管工作效率。
在水务工作中采用数字化水务主要从根本上解决了水务企业中信息传输不及时的问题,数字化水务可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数据的快速、准确传输,大大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帮助水务企业可以实现自动化的生产管理,此外还可以更好地对工艺进行优化与调度,形成更加规范和科学的水务管理模式。结语
“智慧水务”在国外已经非常普遍,但在我国国内却仍然比较匮乏。在信息化日益加速的今天,随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加速,可以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来实现对水资源的及时、准确地数据监测,这也成为水资源信息管理的一种必然趋势。这对水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减少水灾害具有重大价值。
参考文献
[1]杨菲菲.南京市智慧水务的顶层设计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6(15):123-124
[2]陆国荣,陈晏.因地制宜建设智慧水务信息平台[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7(01):00130-00130
作者简介
刘岩(1971-),男,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在新型智慧社区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
新疆石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11
第四篇: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编制大纲
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
(提纲)
一、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背景
(二)城市水务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二、智慧城市供水安全、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城市供排水系统能力现状评估
(二)近远期城市水务建设规划情况
(三)城市水务建设管理运行体制及发展状况评估
三、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总论
(一)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依据
(二)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原则
(三)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范围
(四)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期限
(五)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目标
(六)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标准
(七)智慧城市水务建设系统方案
四、智慧城市供水体系顶层设计
(一)供水体系顶层设计目标和原则
(二)城市需水量预测
(三)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四)城市水源工程规划
(五)环境影响评价(供水安全、监测、应急)
(六)水源管理和保护
(七)工程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五、智慧城市排水防涝顶层设计
(一)城市排水体系顶层设计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六、智慧城市水务投资建设及管理运营制度设计
(一)投融资体制机制模式设计
(二)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七、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八、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附图及要求
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
(编制说明)
一、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背景
编制城市水务顶层设计应注重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体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以信息的互通共享为特色;应注意收集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及专项规划、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和有关科研成果,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系、土地利用的需求、布局。
1.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2.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3.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4.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5.城市水务建设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定位、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供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供水工程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城市排水工程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城市防洪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等内容。
6.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分析城市水务建设方面的发展目标、控制指标和重点项目)、城市供水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城市排水(雨水)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水务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以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城乡总体规划为依据,以城市供水安全、排水防涝和水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协调相关部门,建立监测、管控和共享信息平台。注重供水、排水在水量上的衔接和平衡;加强取水、排水和防涝等工作的协调;注重加强城市雨水排水和除涝规划在规划标准、设施布局、规模上的协调、衔接;在行业发展中更加注重人才、科技和信息化的规划。
(二)城市水务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城市水务现状应包括供排水系统和景观娱乐用水的现状,以及城市水务现状管理体制、机制、办法、机构、人员设置及运行管理费用来源等资料;剖析影响城市供水安全、排水防涝及水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
城市供水安全、排水防涝及水环境现状(1)供水水质水量水压等现状(2)排水防涝设施建设现状(3)城市水环境现状
城市水务管理及信息化发展现状
(1)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管理效能、运营机制现状(2)城市水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平台应用状况 问题及成因分析
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障体系、科技投入、公众参与等方面分析问题和形成成因。
二、城市供水安全、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城市供排水系统能力现状评估 1.城市供水系统总体和现状评估
2.城市排水系统总体和现状评估及内涝风险评估 3.再生水处理能力现状评估及应用状况 4.城市水环境现状评估 5.污泥处置能力现状评估
6.信息化和智能管理现状(应突出供水安全和排水防涝信息管理)
(二)近远期城市水务建设规划情况 1.城市供水系统方面
2.城市排水系统及内涝防范方面 3.再生水处理及应用方面 4.城市水环境方面 5.污泥处置方面
6.信息化建设和智能管理方面
三、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总论
(一)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依据
从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等摘取与水务建设相关的主要内容。
各层次规划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等基础上,下层规划服从上层规划,专业规划服从综合规划,并与相应层次的城乡规划对应。水务专项详细规划阶段衔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两个层次。
(二)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原则
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全面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为目标,以城市水务监管信息化、现代化、水生态协调发展为导向,倡导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城市水务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机制,着力推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切实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
应包含内容:(1)统筹兼顾原则(2)系统性、协调性原则(3)先进性原则(4)创新性原则
(三)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范围
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范围参考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规划范围。
(四)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期限
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期限宜与城市总体规划保持一致,并考虑长远发展需求。
智慧城市水务建设近期顶层设计期限为3年。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基准年为2012年或智慧城市试点申报年份。
(五)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目标 1.城市供水保障
2.城市排水防涝建设和完善 3.再生水处理及利用 4.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 5.信息化内容
城市水务监管平台、城市水务预警与应急指挥、城市水务设施管理、城市水务设施规划支持、水务设施运行监控调度管理(企业、管理部门)
6.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标准(1)供水(水质水量安全)标准;
(2)排水、雨水管网、处理设施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3)城市内涝防治标准;(4)景观水标准。
(六)智慧城市水务建设系统方案 1.城市供水系统建设方案
(1)城市水资源容量及质量的监测评估(2)输供水管网智能化及主要指标在线监测(3)供水厂出水指标提标改造(4)输供水管网漏损率指标及监测(5)售水事务信息智能服务系统
(6)入户水水质监测及供水管网、水箱的二次污染预防和信息化管理 2.城市排水(含雨水)防涝系统建设方案(1)雨污合流及分流体制的科学转换(2)城市空间低环境影响开发利用与管理(3)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和项目实施(4)城市排水防涝信息平台和预报预警系统的规划和项目实施(5)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提标改造技术(6)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技术
(7)小城镇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和信息化管理 3.再生水处理及应用建设方案
(1)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的低成本深度处理技术及景观利用(2)低成本的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3)城市工业(产业)园区的水资源循环利用(4)生态住宅小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 4.城市水环境建设方案
(1)城市水环境的生态承载力评估
(2)城市水环境及水生态监测技术、系统及信息平台建设(3)城市水环境健康评估体系
(4)城市水污染控制及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5)城市良性水环境系统科学管理 5.污泥处置建设方案
(1)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化规划和项目实施(2)污泥无害化及资源化技术
(3)安全低成本污泥处置技术与信息化管理
四、智慧城市供水体系顶层设计
(一)智慧城市供水体系顶层设计依据、目标和原则 1.智慧城市供水体系顶层设计依据 2.智慧城市供水体系顶层设计目标 3.智慧城市供水体系顶层设计原则
(二)城市需水量预测
1.已经批准的城市需水量预测的方法和成果 2.复核城市需水量预测的原则、方法和成果 3.不同规划水平年的城市需水量
4.需水量模块与智慧城市水务信息监管平台的衔接
(三)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1.分析计算的原则与方法 2.不同供水工程可供水量分析 3.城市水量供需平衡分析计算
4.供需平衡模块与智慧城市水务信息监管平台的衔接
(四)城市水源工程规划
1.城市缺水类型分析与解决供需矛盾的途径 2.城市供水规划方案比选
3.特殊枯水年与连续干旱年的对策和措施
(五)环境影响评价
1.水环境现状、供水安全和信息化平台现状分析评价 2.城市水源规划方案、信息化建设的环境评价及对策措施
(六)水源管理和保护 1.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2.水源保护区规划要点
3.水源信息监管平台的互通与共享规划
(七)工程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1.工程投资 2.工程效益、费用
3.经济评价指标及敏感性分析 4.风险控制措施
五、智慧城市排水防涝顶层设计
(一)智慧城市排水体系顶层设计 1.排水体制 2.排水分区 3.排水管渠 4.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5.雨水径流量控制 6.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7.雨水资源化利用 8.信息化平台建设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1.对内河水系及构筑物水量和水位等划定蓝线 2.河道清淤、拓宽和雨洪蓄滞空间等综合治理方案 3.水位调控方案,预留调蓄容量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1.统筹防洪水位和雨水排放口标高
2.保障在最不利条件下不出现顶托,确保城市排水通畅
六、智慧城市水务投资建设及管理运营制度设计
(一)投融资体制机制模式设计 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的推动首先需要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提供根本的保障。
运用现代企业法人制度对城市水务存量资产进行优化配置,借鉴参考国内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城市水务投资建设及管理运营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城市供水及污水处理已经积累的特许经营的成熟优势,设计适合城市水务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的投融资及管理运营创新模式,全面提高城市水务行业对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
利用城市水务存量资产创新组建新型融资平台,引入保险、证券等资金及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水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形成股权结构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的城市水务资产投融资平台。
利用国内外城市水务企业核心技术优势及各种社会资本力量组建第三方专业运营服务平台,提高城市水务设施技术水平及运行效率。
积极倡导并建立起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机制, 尽量少使用政府管理和财政等行政资源,通过市场集约化方式,实现多方共赢。
(二)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1.平台建设总体要求
城市水务监管信息平台是为政府对城市供水、排水、内涝、水环境等进行监管提供支撑的智慧水务管理运营的重要核心系统。是按照智慧水务建设整体要求,遵循行业规范与标准对城市水务监管信息进行总体框架设计,并明确平台能力范围的智慧城市应用系统之一。
2.数据监测网络建设要求(1)建设框架 数据监测网络是城市水务监管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单个企业的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远传、人工采样检测上报将水务的水质指标、绩效指标等各类数据集中存储在平台数据中心。
(2)在线监测技术要求
根据智慧水务监测的整体要求,明确具体监测项目与指标,规范相应在线监测仪器设备技术选型要求,规范相应在线监测站点的建设与维护要求。
(3)人工填报技术技术
根据智慧水务安全监测要求,规范非在线监测类数据定义,分类制定相应数据规范,分类包括:城市水务基础类数据、城市水务水质数据、城市供水监管数据、城市排水监管数据、城市排水防汛监管数据、城市水务应急方案数据。
3.应用功能建设规范(1)平台数据中心建设规范
从数据中心运行环境规范、数据模型规范两个方面规范平台数据中心建设,城市水务监管信息是智慧城市公共信息的子集,数据模型应符合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要求。
(2)应用支撑建设规范
根据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共享要求,规范数据交换技术要求;另外根据数据监测网络数据整合要求,规范数据整合技术要求,数据整合内容包括:在线监测数据、人工填报数据、现有监测平台数据。整合过程中应考虑数据传输的稳定和安全,并应满足海量数据传输。
(3)应用功能建设规范 根据国家、省、城市三级监管工作需求以及相应管理办法,规范相应应用功能建设要求和技术路线,应用功能内容包括:城市水务水质监测应用、城市排水防涝管控应用、城市水务应急、城市水务绩效评价应用。
4.管理及建设模式
根据平台能力范围设计平台用户体系与权限体系,由于城市水务监测信息平台在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基础上进行建设,其建设模式应与公共信息平台中国家、省、城市的三级建设模式相对应,同时应提出与城市已有水务平台整合的设计方案。
七、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专项规划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等相关规定,科学合理安排,为城市水务建设项目的落地做好准备。需要相关调整的,需按照法定程序申请。
(二)资金筹措
从政府财政、银行贷款、社会资金及融资渠道等方面予以说明,落实水务建设总体规划和供水、污水、再生水等各专项规划中所涉及项目的全部资金需求。
需重点说明的投融资工作内容:
1.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
2.重点培育城市水务企业、社会资本全面参与; 3.建立智慧城市水务企业征信评价体系。
八、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智慧城市水务建设顶层设计附图及要求
第五篇:水务提纲
1、什么是城市水务? 水务市场的主体?
城市水务是城市辖区内防洪、水资源、水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回用等所有与水有关事务的统称。
水务市场的主体:国有水务企业、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
(水务的涵义是城市化地区涉及水的一切事务)
2、什么是城市水务工程?
课件版本:主要指城市化地区的水资源、河道、堤防、涵闸、泵站、排水管网、给水系统、水处理、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涉及水工程以及相关的非工程技术。
课本版本:城市为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而进行的防洪、水源规划与建设、输水、供水、用水、排水、防治污染、污水处理回用以至调水等工程活动的总称。
3、什么是城市水务一体化?(第2,3点为网上补充的,可用可不用)
1)从行业上看:指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和水利三大行业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依存,形成一体化的水务系统。2)从资源配置看:指水资源一体化配置和水资产一体化整合 3)从体制上看:指水资源管理一体化和水资产管理一体化
4、城市水务一体化的运行机制(简答题时可只答第1点,问答题时后面两点才加)
1)我国水务一体化机制主要经历了萌芽探索、快速发展和巩固与深化三个阶段,主要有公共财政支付机制、多元化的水务投入机制、市场运作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协调磋商机制、公众参与机制。
2)目前,全国成立的水务局及由水利局承担实施水务统一管理的县级以上行政区达1360个,全国组建各级水务局981个,省级水务局3个为北京市,上海是和海南省;副省级水务局6个,为深圳、武汉、西安、哈尔滨、大连和成都;地级水务局121个,县级水务局851个。
3)在实施水务统一管理单位中,管理职能中100%包含水资源管理职能、96%包含城市防洪职能、63%包含供水管理职能、37%包含排水管理职能,80%包含城市节水管理职能,28%包括污水处理管理职能。
5、水务管理机构的主要管理任务(可能出简答题)
1)制定法规。
2)水安全保障工程管理。
3)水资源的配置管理。4)供水工程管理。
5)水环境改善与排水工程管理。
6)水生态维护和建设工程管理。
7)水经济建设管理。
8)水文化建设管理。
6、城市水务管理到底管理什么
1)城市水务管理的主要有水资源管理和城市水务行业市场运行监管两方面,包括:
①水资源的配置管理、②水环境的监管、③资产的管理、④行业的监管和行业的指导、2)再者根据城市水务管理的定义:城市水务管理是对行政辖区范围内防洪、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回用及水土保持、河道整治、雨洪利用等所有涉水事务和活动进行控制、引导、调节和监督,使之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7、城市水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1)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原则
2)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3)政、事、企分开的原则
4)权责一致的原则
5)依法治水、依法行政的原则
6)行业管理为主的原则 7)生活和生态环境用水优先、统筹兼顾其他用水的原则 8)坚持开源节流保护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的原则。
8、水务市场的运营模式及运营主体
一、作业外包
1)定义:指政府或政府性公司以签定外包合同方式,将某些作业性、辅助性工作委托给外部企业或个人去承担和完成,以期达到集中资源和专注核心业务的目的。
2)特征:作业外包模式适合于简单的辅助性工作或事务,这些工作既有一定的专业性,又便于成果检查,而且可以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进行作业外包委托,使政府方获得更优的合同条件;合同期通常在5 年以下。对在营项目还可以采用管理竞争的方式让现有的公共机构与民营机构开展竞争。
3)实例:自来水公司呼叫中心服务外包、水费帐单寄发外包,自来水公司管道维修外包,水务监管部门对污水处理水质指标定期检测的外包,供排水工程的代建管理等。
二、委托运营模式
1)定义:指拥有水务设施所有权的政府部门通过签定委托运营合同,将设施的运营和维护工作交给民营机构完成;民营机构对设施的日常运营负责,但不承担资本性投资和风险。通常政府部门向民营机构支付服务成本和委托管理报酬。
2)特征:适合于物理外围及责任边界比较容易划分,同时其运营管理需要专业化队伍和经验的水务设施,譬如污水处理厂;政府并不急于套现设施投资,而着眼于提高设施运营管理和服务的质量;或者没有足够专业化队伍。
3)实例: 西朗污水处理厂委托运营、深圳草埔污水处理应急工程委托运营等。
三、建设-回购模式
1)定义:指民营机构与政府方签约后,设立项目公司以阶段性业主身份负责某项基础设施的融资、建设,并在完工后即交付给政府,从而享有在一定期限内分次收回回购款(包含设施建设成本及融资回报)的权利。
2)特征:适合于缺乏收入补偿机制的设施,譬如污水管网的建设投资;对建设财力薄弱的地方政府或融资能力强的承包商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容易蜕变为政府负债融资的工具。2006 年1 月建设部、发改委等四部委联合发文,禁止政府投资项目采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可能对BT 模式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3)实例:上海国际汽车城污水管网BT 项目、杭州萧山钱塘污水处理厂BT 项目等。
四、移交-运营-移交模式
1)定义:指政府部门将拥有的水务设施移交给民营机构运营,通常民营机构需要支付一笔转让款,以获得一定期限内运营管理该设施的收费权,民营机构通过收费收回投资、获得回报;期满后再将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方。
2)特征:适合于有收费补偿机制的存量设施,政府部门希望通过经营权转让套现。
3)实例:包括常州城北污水处理厂TOT、合肥王小郢污水处理厂TOT、长沙第一污水处理厂TOT 等。
五、建设-移交-运营模式
1)定义:指民营机构为水务设施融资并负责建设,完工后即将设施所有权移交给政府方;随后政府方再授予该民营机构经营该设施的长期合同,使其通过向用户收费,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回报。
2)特征:适合于有收费权的新建设施,譬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终端处理设施,政府希望在运营期内保持对设施的所有权控制。
3)实例:如上海金山紫石污水处理厂等。
六、建设-运营-移交或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
1)定义:指在政府授予的特许权下,民营机构为水务设施项目进行融资,并负责建设、拥有和经营这些设施,在一定期限内有权向用户或特定部门收取费用;待特许期满,民营机构将该设施及其所有权移交(通常无偿)给政府方。
2)特征:适合于有收费机制的新建设施,譬如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终端处理设施,是最为常见的公私合 2 营的投融资模
式。政府对BOT 项目有特许协议下的监管权利和战略上的最终控制。
3)实例:成都自来水六厂BOT、南京仙林污水处理厂BOT、南昌青山湖污水处理厂BOT等。
七、扩建-运营-移交模式
1)定义:指政府部门将既有的水务设施移交给民营机构,由后者负责既有设施的运营管理以及扩建/改建项目的资金筹措、建设及其运营管理,当约定期限届满后,将全部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部门。
2)特征:适合于需要扩建/改建的水务设施,解决了政府缺乏扩建工程资金的问题,同时又将原有设施的运营管理结合起来。若设计得好,可以是一种非常贴近项目实际情况的投融资模式。
3)实例:珠海香洲水质净化厂一期TOT 转让及二期扩建BOT 项目、惠州市梅湖水质净化中心一、二期工程TOT&BOT 等。
八、建设-拥有-运营模式
1)定义:指民营机构在政府授予的特许权下投资建设水务设施,拥有该设施的所有权并负责其经营,除非因严重违规等原因被政府收回特许经营权,否则民营机构将一直拥有并经营该设施。当然,获得特许权的同时意味着必须接受政府在运营质量和定价等方面的监管。
2)特征:适合于收益不高,需要给投资人提供更多财务激励的新建项目;与此同时,要求政府对这些设施的运营服务质量易于监管,且监管成本合理、稳妥可靠。
3)实例:该模式在国内固废类项目使用较多,如常熟垃圾焚烧项目BOO,国内的水务项目较少采用这种模式。9、3号文件的内容,提出了什么,为何要重视它?(李斌上课很重视这份文件,问答题的可能性很大)1)提出“三条红线”目标,实施“四项制度”。
①“三条红线”:一是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二是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三是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②“四项制度”:一是用水总量控制。二是用水效率控制制度。三是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四是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2)重要性:
①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适应我国水资源条件的客观要求、解决我国复杂水资源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抉择;
②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出发: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态势进一步加剧,加上用水浪费严重,供需矛盾日益凸显,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③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迫切需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将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在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范围内,确保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衡较快发展。
10、水务市场新的发展格局(十二五后)-----(若是简答题,每个点的展开部分不要)
十二五后水务市场的格局变化整体上贯穿了水工艺过程:“取水水源(淡水、海水资源)---给水处理---送水管网布局---用水用户(居民、农业、工业)----污水处理----再生水回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海水淡化兴起
在沿海大规模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有效增加水资源总量、改善水资源结构、提高水资源安全保障率。2)新建管网
使污水不会因为管网配套不到位无法及时输送到处理厂,影响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厂的折旧成本。3)改造管网
现有污水管网中,超过使用年限的管网达到20%左右,保守估计目前更新替代需求在目前管网总量的30%以上。即大约有11万公里的管网需要改造。
4)上游给排水管道生产直接受益
提高污水处理设施负荷率,关键是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污水管网增长空间巨大,上游的给排水管道生产将直接受益。
5)中游县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
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将集中在县镇,业务范围触及污水处理能力较弱的县城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商将获得稳定的业务增长来源。6)污水处理厂改造
现有执行二级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在十二五期间要提高到一级B标准,部分地区需要提高至一级A或更严格的标准。
7)污泥处理提上日程
更加重视污泥处理安全,要求10万吨/日规模以上的污水处理厂都应该进行污泥无害化处理。8)再生水厂的建设
我国再生水利用空间仍广阔,目前只是刚刚开始,发展再生水回用技术,2015年,全国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率要达到10%。
11、社会、自然水循环的典型特征
1)自然水循环的特征:①人工特征明显,下垫面水文调节能力弱,产汇流历时短,地表产流系数大、地下水补给能力差;②主要的服务工程是给水排水兼环保工程
2)社会水循环的特征:①过程为区域水循环过程,供水主体源自区外或过境水;②用水高度集中,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要求高;③污废水集中排放,污染负荷大;④自然水生态人工化,水生态系统较为脆弱;⑤主要的服务工程是水利工程兼环保工程
12、城市规划编制的层次
1)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总体规划 3)总体规划 4)分区规划 5)城市详细规划 6)控制性详细规划 7)修建性详细规划
13、几个较重要的规划(控制性、修建性)
(一)控制性详细规划:
概念: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细分地块并规定其使用性质、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主要内容:
1)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和用地界线
2)确定各地块建筑容量、高度控制及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 3)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
4)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 5)制定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
(二)修建性详细规划
概念: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在当前或近期拟开发建设地段,以满足修建需要为目的进行的规划设计,包括总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和环境设计、道路系统和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等。主要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建筑的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 4)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工程管线规划设计 6)竖向规划设计 7)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14、规划所实施的管理(什么制度)1)编制管理
①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织编制。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③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含直辖市)组织编制
④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⑤重要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和镇人民政府可以组织编制。2)审批管理
①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由国务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审批。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③城市总体规划:
A、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
B、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C、其他城市的总体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
④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县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在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应当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
⑤控制性详细规划: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⑥城乡规划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城乡规划草案予以公告,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公告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日。3)实施管理 ①行政管理
A、以实施城市规划为目标行驶行政权力的过程和形式
B、城市人民政府及其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城市规划和相关法律规范,采用法制的、社会的、经济的、行政的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城市的各项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整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地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目标得以实现。②规划许可制度:规划实施管理的核心和基本制度。
“一书两证”: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5、给水工程在总体规划阶段内容
1)预测城市用水量,并进行水资源与城市用水量之间的供需平衡分析; 2)选择城市给水水源并提出相应的给水系统布局框架; 3)确定给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和用地;
4)提出水资源保护以及开源节流的要求和措施。
16、排水工程在总体规划阶段内容
1)划定城市排水范围 2)预测城市排水量 3)确定排水体制 4)进行排水系统布局 5)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 6)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7、给水工程规划中第一部分用水量、第二部分用水量以及两者的区别
1)第一部分用水量:指的是规划期内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和其他用水水量总和。
2)第二部分用水量:指的是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以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包括工业和公共设施自备水源供给用水、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
3)两者的区别(答案不是很确定):
①第一部分用水量在总规、分规、控规阶段的预测按综合指标法、不同性质用地指标法、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
②城市第一部分用水量为城市最高日用水量除以日变化系数再乘上供水天数
③第二部分用水量中自备水资源供水的工矿业和公共设备的用水量应纳入城市用水量中,由城市给水工程进行统一规划;河湖环境用水和航道用水、农业灌溉和养殖及畜牧业用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用水等水量应根据有关部门的相应规划纳入城市用水量中。
18、排水工程规划中的污水排放系数定义
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的污水排放量与用水量(平均日)的比值。
19、什么是城市再生水?什么是城市再生水处理?
1)再生水
经过城市污水再生处理系统充分可靠的净化处理、满足特定用水途径的水质标准或水质要求的净化处理水。
2)城市再生水处理
系指城市污水按照一定的水质标准或水质要求、采取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净化处理并使其恢复特定使用功能及安全性的过程。
主要包含水质的再生、水量的回收和病原体的有效控制。
(概念)20、什么是水资源平衡定义
指城市所能提供的符合水质要求的水量和城市年用水总量之间的平衡。
21、什么是城市规划区、建成区
城市建成区:经过了系统的城市规划,配套设施比较齐全的城市区域。
城市规划区:包括城市市区,近郊区,行政区域内旧城建设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具体范围在总体规划中划定。
22、城规中主要用地、用地代码
1)居住用地– R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C 3)工业用地– M 4)仓储用地–W 5)对外交通用地–T 6)道路广场用地–S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8)公共绿地–G 9)特殊用地–D 10)水域与其他用地-E 11)一类居住用地–R1
–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12)二类居住用地–R2 – 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以多、中、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13)三类居住用地–R3
– 市政公用设施比较齐全、布局不完整、环境一般、或住宅与工业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14)四类居住用地–R4 – 以简陋住宅为主的用地。15)居住用地细分小类
RX1: 住宅用地 RX2: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RX3: 道路用地 RX4: 绿地 16)一类工业用地– M1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
– 如电子工业、缝纫工业、工艺品制造工业等用地 17)二类工业用地– M2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 – 如食品工业、医药制造工业、纺织工业等用地 18)三类工业用地–M3
– 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等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
– 如采掘工业、冶金工业、大中型机械制造工业、化学工业、造纸工业、制革工业、建材工业等用地 19)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 供应设施 交通设施 邮电设施 环卫设施 20)供应设施用地–U1
– U11:供水用地(独立地段的水厂及其附属构筑物用地,包括泵房和调压站等)– U12:供电用地 – U13:供燃气用地
– U14:供热用地
21)环境卫生设施用地– U4 – U41:雨水、污水处理用地
• 雨水、污水泵站、排渍站、处理厂,地面专用排水管廊等 • 不包括排水河渠用地,该用地应归入水域和其它用地(E)– U42:粪便垃圾处理用地
23、竖向规划表示方法?地块雨水排放方式?
一、城市用地竖向规划
1)定义: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2)竖向设施的表示方法
①高程箭头法
高程箭头法是用设计标高点和箭头来表示地面控制点的标高、坡向及雨水流向;表示出建筑物、构筑物的室内外地坪标高,以及道路中心线、明沟的控制点和坡向并标明变坡点之间的距离;必要时可绘制示意断面图。
②设计等高线法
设计等高线法是指用等高线表示设计地面、道路、广场、停车场和绿地等的地形设计情况。一般用于平坦场地或室外场地要求较高的情况。设计等高线法表达地面设计标高清楚明了,能较完整表达任何一块设计用地的高程情况。
二、地块雨水排除的基本方式 1)自然排水方式
适用条件:①降雨量较小的气候条件;②渗水性强的土壤地区;③雨水难以排入管沟的局部小面积地段。2)明沟排水方式
适用条件:①设计平面有适于明沟排水的地面坡度;
②场地边缘地段,或多尘易堵、雨水夹带大量泥沙和石子的场地; ③埋设下水管道不经济的岩石地段;
④没有设置雨、污水管道系统的郊区或待开发区域。3)暗管排水方式 适用条件:
①地块面积较大、地形平坦,不适于采用明沟排水者; ②采用雨水管道系统与城市管道系统相适应者;
③建筑物和构筑物比较集中、交通线路复杂或地下工程管线密集的场地; ④大部分建筑屋面采用内排水的; ⑤地块地下水位较高的;
⑥地块环境美化或建设项目对环境洁净要求较高的。4)混合排水方式(暗管与明沟相结合的排水方式。)
24、再生水的水源、用途、分类、水源要求
1)再生水水源:再生水水源应取自建筑的生活排水和其他可以利用的水源。①生活污水和截留雨水; ②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 ③处理达标的工业排水。2)再生水水源水质要求:
①应符合现行水质标准要求:
《污水排入城市下道水质标准》、《生物处理构筑物进水中有害物质允许浓度》、《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②严禁将放射性废水作为再生水水源。③严禁将医院污水作为再生水水源。
④以生活污水为主,尽量减少工业废水所占比重。
⑤使用再生水的工业用户,其排水如对再生水水源水质有较大影响,不宜再作为再生水水源 3)再生水用途
①农业用水:农田灌溉、造林育苗、畜牧牧场、水产养殖
②工业用水:冷却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和产品用水、除垢用水。
③市政杂用:冲厕、街道清扫、车辆清洗、空调用水、园林绿化用水、消防用水、建筑施工用水。④景观环境用水:娱乐类景观用水、观赏性景观用水、湿地生态环境用水。
⑤地下水回灌:宜优先选择用水量大、水质要求相对不高、技术可行、综合成本低、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用水途径。
25、污泥的最终去路、处置方式
污泥处理原则: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 污泥处置原则:资源化
污泥处置方式:农业肥料、沼气、燃料;填埋;填充洼地、焚烧
26、水厂、污水厂的绿化带和卫生防护距离的要求
1)给水厂:厂区周围应设置宽度不少于10米的绿化地带。
2)污水厂:①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污水处理厂周边卫生防护距离宜不小于50米。
②若条件不允许,则应当在采取卫生防护措施的同时,设置不少于20米的绿化隔离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