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行政 依法管水2
依法治水管水努力构建人水和谐社会
今年3月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宣传月,22日是世界“水日”,22至28日是“中国水周”,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和当前工作重心,深入宣传水法规和治水新思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
资源、环境、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水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所必需和推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是不可替代的物质。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水资源人均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已成为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我市本地产水资源量人均不到600立方米,城市水资源量仅292立方米,远远低于人类生命低线1000立方米的基本要求。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理清工作思路,认真贯彻《水法》,采取新的治水方略,全面推进工程水利和环境水利的战略转变,谋求水利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知道,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建设生态南充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水资源的管理是安邦治市的大事。因此,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水环境的保护、水利事业的发展以及围绕除害与兴利、开源与节流、保护与管理等一切水事活动都必须依靠法律作保障。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规范了水行政行为,是水利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增强法律意识,使水行政管理步入法制轨道,做到依法治水,强化水行政职能,树立水行政形象,以法管理水资源,实现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观念,加强水利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利法制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人民对依法治水、依法管水的认识,要从我市的水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努力建立健全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水事活动,维护水事秩序,保障国家对水利基础设施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水法制体系。
二、建立和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依法治水的水平。实行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要将行政执法任务根据业务分工,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规定相应的责、权、利,制定配套的奖惩办法,从而促进依法治水、管水、兴水,提高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所属工作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建立追究制度,增加行政和执法透明度。特别是要做好层级监督和内部监督。通过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治水的水平不断提高。
三、依法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等服务工作,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的战略转变。要跳出传统的治水框框,走出“大灾大治,小灾小治”、波浪式发展的怪圈,增强传统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转变的新观念。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前瞻性思考,超前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工程水利来解决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问题,另一方面要强化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套、节约与保护的意识,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加强管理,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水资源管理机制。
四、进一步加大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力度,大力推进计划用水、节约用水,依法监督、协调供水关系,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新的水利绩效评价标准,实现以资源环境为核心的水利目标管理,改革水利建设和经营管理,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法制化步伐。进一步强化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改善水利环境,发展生态水利,营造良好的水利生态环境。
五、加强依法治理,创造水利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认真贯彻水利法律、法规,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宣传《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围绕水利建设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等重点工作,加强水行政执法,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水利法制的氛围。
六、进一步加强全市水利执法队伍、网络建设。将依法治理贯穿于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战略实施的始终,努力为水利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我们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水法律法规,保护好水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川东北经济强市、实现富民升位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坚持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校
坚持依法行政 推进依法治校 努力开创教育法制建设工作新局面
——在全市教育法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段建平
(2009年9月11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教育法制工作会议是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转变作风年活动,加快推进我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交流近年来我市教育法制建设工作的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全市教育法制工作。刚才,故城县教育局、衡水市第十三中学介绍了各自的工作经验和做法,这是他们多年来对教育法制工作进行探索实践的深刻提练和总结,很多方面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面,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各地各学校要认真学习和借鉴。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推进教育法制建设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一是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全系统干部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断增强。各地各学校认真贯
彻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和计划,采取组织法制教育宣传月、宣传日、普法讲座、法律考试、法律讲习、集中培训、书写标语、校刊校报手抄报、橱窗板报、法制课“四落实”、现身说法、论文征集、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行之有效的法制学习宣传教育,推动了“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活动的深入实施,广大干部师生学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不断增强,并涌现出许多先进集体和个人,促进了全市教育系统的法制文化建设和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依法行政工作扎实推进。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政府信息公开和行政机关工作效能建设,健全规范性文件制订的依法审查、审核和备案制度,对现行的规范性文件依法进行清理,积极开展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实践。在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方面,市教育局已形成了包含行政执法与监督、行政复议与申诉、政府信息和政务公开、行政权力和办事公开透明运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诉讼、国家赔偿、法制教育、规范性文件制订等14类56个制度规范体系,形成了用制度管人、依程序办事的机制。适应工作需要,我们还修订了《教育行政许可工作手册》、《行政职权目录及其依据和重要行政权力工作流程图》两个文本,市教育局的行政职权目录已五易其稿,且目前确定的111项行政权力中遴选出10项重要行政权力实行了动态运行,并在机关、政
府信息网公开,不仅简化了程序,方便了群众办事,而且增强了阳光审批、透明履职、主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各县市区教育局的工作也有了不同程度提高,为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奠定了基础。三是依法治校成效显著。各地各学校不断加强对依法治校工作的领导,以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健全民主管理机制、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重点,积极推动依法治校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我市已创建国家级依法治校示范校1所、省级示范校16所,并有5个县(市)成为省级依法治校整体达标县,为探索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四是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各地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采取切实措施,大力加强政务公开、校务公开、信息公开和办事公开的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并通过政府网站、机关网站、校园网、公开栏、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人民群众和广大干部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得到了尊重和保障。五是教育维权工作开始启动。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逐步建立了教育行政申诉、行政复议、行政调解、校内师生申诉制度。在此基础上,还依法受理并及时妥善处理了一批教育行政申诉、复议案件,有效化解了大量教育纠纷和争议,维护了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市教育的和谐与稳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省地认识到,我市教育法制建设与党和国家及全社会的要求比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
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一是有的地方和学校,对教育法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学习研究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形势的意识不强,用法律武器解决现实问题的自觉性欠缺,更没有将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内化为指导全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精神理念,依法规范、指导、推动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和能力都有待于提高。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从一定程度上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主要是“治官”、“治权”,是规范权力运作,正是因为涉及到部门或个人的利益,有的地方和学校不善于,也不敢于在这方面下功夫、搞探索、求创新,即使做了一些工作,也是停留在形式上,实质性、深层面的东西缺乏,与实际脱节,不适用、两张皮的问题突出,致使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三是局机关和学校制度建设不规范。主要表现是制度制订程序不当,制度项目和内容不全,甚至有些制度没有真正处于运行状态。有的学校建校至今没有章程,有的地方和学校领导班子议事没有规则,且换领导就换制度的现象普遍存在。四是法制机构建设薄弱,队伍素质不适应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工作的需要。从县域层面看,11个县市区教育局中独立设立法制机构的有5个县,其他地方均是兼职合署办公;从学校层面看,尽管中心小学及以上层次学校普遍建立了法制机构,但大部分机构不稳定、人员不专业,不能集中精力搞研究、出政策、当参谋、干工作,素质和能力得不到及时有效提升,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上述主要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市教育法
制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制约着教育法制建设对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保障和引领作用的发挥。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建立法制政府和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保持教育和谐稳定,实现全市教育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法制问题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于1999年载入宪法。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坚持依法治国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经过十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大家可以感受到,党和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自身的法治建设,更加注重政治、精神、物质“三个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对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在执政理念和办学理念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正确把握和处理好教育与经济、当前与长远、规模与质量、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改革发展与稳定等八个主要关系,实现
由过去注重扶植重点学校向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转变,缩小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促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实现由偏重发展普通教育向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转变,努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大体相当;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加强对区域、学校、教师、学生全方位的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端正办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由单纯依靠财政拨款、政府办学向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的转变,构建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公平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等六个转变。要处理好这八个关系和六个转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进程,自觉地、主动地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现并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二,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是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根本上要靠法律、靠政策、靠制度作保障。因为教育法律、政策和制度是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科学总结,对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起着保障、引导、促进和规范作用。到目前,我国教育的专业法有7部,行政法规有18部,教育部制定的教育部门规章有60多项,我省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政府规章有10多件,省、市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还依法制定了一大批规范性文件。以《教育法》为核心的教育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加上刑法、民法、商业法、行政法等,教
育工作的主要方面已经有法可依。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就是要把法律确立的具有强制性特点的教育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我们的工作中去,以现代法律的精神、规范和手段调解教育各法律主体间的关系,规范教育行为,处理教育纠纷,维护教育秩序,保护教育各法律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市教育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是有效化解教育矛盾和纠纷的根本途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利益格局和价值取向越来越趋于多元化,随之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更加错综复杂。反映在教育领域,主要是教育各法律主体关系变化加大,师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平等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等明显增强;社会公众不再满足于有学校上,更多的是要求能上好学校,而且比更加关注教育公平;师生不只要求学校提供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和条件,好的待遇和质量,还要求学校实施深层次和全方位的人文关怀。当前,我们提供的教育服务还达不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从而也就导致了相关矛盾、纠纷、磨擦日益增多,教育申诉、涉法案件增加,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大。2008年以前,市教育局还没有遇到过行政复议、行政申诉等案件,而仅2008年,市教育局受理、处理的行政申诉、行政复议案件就有3起,教育信访、举报也呈上升趋势。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对传统的教育管理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我们仍单纯地运用行政手段、依靠传统的卡压方式进行管理,已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应对,用现代法治的精神、理念和要求,积极构建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方法模式,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等各项工作。
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时代特征,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适用的一种全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我们必须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从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全局高度,深刻认识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不断把教育法制建设推向深入。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教育法制建设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教育法制建设是一项事关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既要着眼于长远,又要立足当前;既要突出自身特点,又要与其他工作统筹兼顾,切实发挥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引导、促进和规范作用。关于全市2009教育法制工作要点,已在市教育局网站公布,请各地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法制教育,不断提高干部师生的法律素质。
法制学习宣传教育是教育法制工作的基本抓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加强法制学习宣传教育作为推进依法行
政、依法治校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按照“五五”普法规划和计划以及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学校”的部署和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多种形式地搞好教育行政干部、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提高法律素质,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从近年来全市的基本情况看,教育行政干部和教师的法制学习宣传教育较学生的要弱一些,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效果上有待于加强。各地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中宣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意见》(司发通[2007]12号)精神,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要以省教育厅编写的《中小学法律法规选编》为主要教材,通过开展集中培训、专题讲座、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提高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要以教育部全国教育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著的《教师法治教育读本》为主,采取自学、集中辅导、专题讲座、答题等方式,抓好广大教师的法治教育,着力提高他们依法施教、依法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的自觉性。要积极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主题教育,引导干部、教师正确处理权利义务关系,自觉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法定义务。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干部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在时间上每年要不少于40学时。
要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
质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奠基工程。要把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切实做到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法制教材要使用教育部和教育厅规定的《中小学法制教育读本》,也可使用校本法制教材。要针对学生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宣传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提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各地各学校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主题教育,积极做好预防未成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
(二)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法治化水平。推进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履行职责的基本要求,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准则。推进依法行政,就是要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要求,以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为目标,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规范、高效、公平、公正地行使教育行政管理权,既不能失职不作为、慢作为,又不能越权乱作为。
第一,要切实转变职能。要依法理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关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法人实体,调动学校办学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要转变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模式,转变已经不适应依法行政、依法治校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运行机制,把教育行政管理职能转到加强行政执法和执法
监督上来,转到主要为学校发展提供服务和优化发展环境上来,使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普遍自觉的行为。
第二,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的决策机制和程序,提高教育决策科学性。建立科学、民主、依法的决策机制和程序,是依法行政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市教育局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也必须把这一要求贯穿于教育决策的全过程,避免决策失误。要健立议事规则,规范议事程序,加强规范性文件制订的管理,实行规范性文件印发前的合法性审查制度和印发后的备案制度。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制定规范性文件,必须遵循职权法定和法制统一原则,不得擅自作出限制师生权利或者增加师生义务的规定。要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的审查、清理工作,对不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或者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的内容,要及时进行修改或废止,保证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有效。年内,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对现行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集中清理,做到现有的规范性文件既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学校实际,又要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规范性文件相衔接。
第三,要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当前,这方面工作的重点是清理行政职权项目和依据并制作重要行政权力工作流程图,为依法行政奠定基础。要依法行使教育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监督检查、行政裁决、行政确认以及非行政许可审批等重要的教育行政管理职权,切实做到主体、权限、程
序合法。在主体上,要以行政机关和学校法人对外实施,不能是内设的哪个部门或机构的名义对外活动。在权限上,必须坚持职权法定,没有法律依据(包括“三定方案”规定)的不能实施。在程序上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都要养成按法定程序办事的习惯,特别是在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裁决和行政确认方面,在做出行政决定时要履行告知义务,给管理相对人以陈述、申辩、申诉和复议、诉讼的权力。同时,还要对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重要行政权力进行风险等级测定,加强行政权力规范运行中的风险防范和监督,确保“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得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四,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依法查处各类教育违法案件,是教育行政机关的法定职责,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重要保证。现在,教育发展中出现的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等问题,很多都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督不力有关。近年来,县级教育行政处罚的案件很少,这并不因为我们的学校、校长、教师没有违纪违法违规行为,而是我们的执法力度不够。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依法查处各种教育违法案件,切实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状况,维护教育工作的正常秩序,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依法治校是教育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办学
水平、重要途径,也是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校园和谐、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依法治校的深入开展。
第一,要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是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在学校的延伸和发展,是学校管理的基本依据,是实现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各地各学校要把加强学校章程和制度建设,作为学校管理的第一要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有关部署和要求,加快学校章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一校一章程”的工作目标,建立起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办学新机制。在此基础上,要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制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切实解决制度不健全、不管用,制度建设与实际管理工作两张皮等问题,逐步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学校制度体系,使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臵于严格的制度管理和规范之下,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新模式。各级各类学校要对现行的学校规章制度进行一次集中的合法性审查和清理,形成《制度汇编》,并确保各项制度处于运行状态,促进学校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第二,要依法完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民主管理制度。各级各类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的内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校务委员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规范决策行为。要进一步完善以教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
度,教职工编制在50人以上的,都要依法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并加强教代会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确保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讨论,依法保障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并将每次教代会召开的程序和内容记录在案,入档留存。普通中小学校要还要进一步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积极探索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和模式。
第四,要依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依法治校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活动。前不久,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指导意见》,该《意见》从“强化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职责和工作任务”,“抓住重点,认真解决好当前一些违背教育规律、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突出问题”,“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工作机制”等三个方面,对教育行政部门的依法管理和学校的规范办学作出了规定,特别是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坚持依法治校,科学规范学校内部管理”、“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该《意见》同时明确“凡是对本行政区域内中小学不规范办学行为长期视而不见、不能及时制止和纠正的,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及时通报当地政府,要求限期改正,进行责任追究。”因此,各地各学校要把依法治校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上来,依法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管理、学生管理以及校园安全管理等行为,确保办学、招生、收费、学籍、招生广告发布、文凭颁发等办学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坚决纠正各种乱办学、乱招生、乱收费等行为,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贯彻实施,使依法治校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关于创建省级依法治校达标县(市、区)和示范校活动,各地各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整体情况而定。依法治校评估是对一个地方和学校整体办学情况的综合检验,不同于其他工作的单项评估和验收。且依法治校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依法治校的内容在不断充实,标准在不断提高,省教育厅关于依法治校达标县和示范校的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我市还有6个县(市、区)没有通过省级整体达标验收,说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在态度上和实践上有实质性的跨越。已通过省验收的县和学校,也需要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对达标县和示范校,省教育厅也将实行动态管理,不合格的要摘掉牌子。今后,市教育局将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开展我市的省级依法治校整体达标和示范校的创建工作,确保达标县和示范校名至实归,以此推动我市依法治校工作的纵深开展。
第五,依法推进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当前,要重点抓好两项工作。一是要健全组
织领导机构。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教育局于2009年调整了政务公开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挂靠在社政科。各地各学校要本着上下协调一致的原则,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理顺内部工作关系,形成党委(组)领导、行政主抓、纪检监督、主管机构综合协调、各内部机构分工明确的工作体制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规程,确保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搞好公开目录、流程图的编制工作。根据《政府信息条例》和国家相关规定,凡是应当公开的信息,都要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以及依法、规范、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进行公开。对属于重大决策事项、干部选拔任用、教师职称评聘、基建工程项目、大宗物质设备采购、教职工福利等需要干部师生即时了解的事项,要进行动态公开。各地各学校要在对公开事项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编制政务公开、校务(办事)公开目录和流程图。同时,在继续抓好校务公开示范点的创建,以点带面,促进工作全面开展。
第六、健全教育维权机制,依法化解各种教育争议和纠纷。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是依法治教的基本要求。妥善处理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一些矛盾和纠纷,维护全市教育系统的和谐稳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重要职责,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要创新学生管理理念,改进学生管理方法。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办学思想,学校一切工作的开展,都要着眼于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要引导学生树立权利与义务对等的观念,坚持依法维权与依法履行义务的有机统一,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要健全学生处分程序,保证学生处分的客观、公正。目前,学校在对学生处分过程中,普遍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处分的随意性,二是重实体、轻程序。近年来,师生因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而申诉和上访的案件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审理这方面的案件中发现问题多的方面有两个,一是栽量过重,二是程序不当。需要大家的是,学校对老师和学生实施处分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慎用处分原则,二是处分法定原则,三是程序原则。省教育厅对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处分的种类和程序在相应的4个学籍管理规定中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不能在这些规定之外违规另行其他处分。如《河北省普通高级中学学籍管理规定(试行)》第十一章“奖励和处分”第二十八条规定:“ 对违犯纪律或犯有错误的学生,应耐心批评教育,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不要轻易处分;对极少数确实犯有严重错误,或者经常违犯学生守则和违法乱纪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可酌情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第二十九条规定:
“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留校察看处分或撤销处分时,需经校务会议讨论通过,校长批准;给予勒令退学、开除学籍处分的,除经上述程序外,还要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第三十条规定:“学生在受处分一年内,确实改正错误,进步显著者,可以撤销处分。受到留校察看处分的学生,一年内经教育不改的,应勒令退学。”第三十一条规定:“凡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的学生,其处分决定 一式两份,分别存入学生档案和学校文书档案,并在全校公布。撤销处分后应注明何时何原因撤销处分。”可我们有的学校给违纪学生作出“劝退”的处分,引诱学生造成自动退学的事实,也有的学校让违纪的学生“回家反省”一周甚至一个月,这都是违法的。各地各学校在处分学生时,要在全面调查取证、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据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做出恰当处理,并由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在对学生作出处分决定前,要告知学生处分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学生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允许学生陈述和申辩。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后,要告知学生向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的途径和期限。关于师生申诉,2000年,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北省教师申诉办法》,2005年制定了《河北省学生申诉办法(试行)》,2006年又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内学生申诉工作的通知》,对学生申诉的原则、范围、程序、文书格式等进行了规范。各级各类校要按照申诉处理权与纪律处分权相分离的原则,明确学生申诉受理机构,健全申诉办理程序,及时妥善地处理学生申诉案件。
对在学校发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包括教师、学生申诉或者其他投诉,特别是发生诸如学生伤害事故方面的纠纷,都要本着“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原则,在不损害学校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通过和解、调解的方式来解决,坚决反对在纠纷处理中简单、草率、推脱、不负责任的做法,认真负责地做好 维护教育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
3、要积极稳妥地做好教育保险工作。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教育保险不是安全工作,而是学生出现意外事故后给予的法律救济,属于法制工作范畴。近年来,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规定和要求,我市实施了学生平安保险和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从运作看,总体情况比较好。但也有极个别的地方和学校存在不规范操作的现象,必须纠正。
学平险和校责险是两种不同性质的险种,关于政策界定,以前发了很多文件,也开了很多会,对规定大家也已明确,这里不再重复。需要强调的是,学平险是自愿购买的一个险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学生投保,但学校可以在政策范围内向学生及其家长宣传,为学生投保学平险提供便利。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是政府行为,各地各学校必须为规定范围内的学生投保。
从2009年起,我市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的要求,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纳入了省级统一投保和统一管理。近日,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召开了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工作会议,会上,省教育厅厅长刘教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并印发了《河北省
教育厅 河北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09—2010学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冀教政法„2009‟12号),市教育局转发了此文件和刘厅长的讲话(衡教社政„2009‟11号文件,已发给大家),9月9号市教育局还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此文件和领导讲话进行了解读,并对各县市区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市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工作按此文件和刘厅长的讲话精神执行。这里再次强调,各地各学校组织投保校责险必须执行《河北省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条款》(冀教政法„2009‟1号)和《河北省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保费、赔偿限额明细表》(冀教政法„2009‟12号)规定的政策措施和标准,并对违规情形进行了明确并实施问责任,任何地方和学校要严格履行政策要求,不得在此规定之外另行一套,实施范围为公办、民办小学、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幼儿园。会后,各地各学校要立即行动,抓紧统计应投保的学校数和学生人数, 务必在9月18日前将保险合同签订完毕。9月25日前,地方以县为单位,市直学校和民办学校以学校为单位,将应投保的学校清单、各学校的学生花名册、签订的保险合同一并报市教育局社政科备案。9月底前后,市教育局将对各地各学校投保校责险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适当的方式在全市通报。
三、切实加强对依法治教工作的组织领导
教育法制建设工作是一项涉及全局的系统工程,内容多,任务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增强责任感,使
命感和紧迫感,把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纳入重要议事议程,与部门和学校的整体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协调推进。
第一,要加强领导。推进我市教育系统的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关键在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一把手”,要求教育局长、校长亲自研究和部署。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也都必须强化依法执政、依法管理的意识,自觉按照法制的原则,抓好分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依法治校工作,“治”的主体在学校,在校长,一个学校的依法治校搞的好不好,主要看校长有没有魄力,敢不敢实施这项工程。实际工作中,要理顺关系,创新机制,健全制度,落实责任,形成全方位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工作格局。
第二,要切实加强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加强法制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是确保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法制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配好配强法制工作人员。在校生规模在800人以上的学校,都要设立专门的法制工作机构。不能单独设立机构的,要在职能、人员配备上相对独立。要进一步明确法制机构的职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法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教育改革与重大问题的调研,拟定教育政策与规定草案;负责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组织指导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工作;负责教育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监督、师生申诉、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的综合管理工作;负责规范
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与备案工作等。学校法制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依法治校工作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统筹规划学校章程制度建设,并负责学校章程的修订和规章制度的合法性、规范性审查;对学校办学、管理重大事项的决策提出合法性意见和建议;负责学校法制教育“四落实”以及普法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调解学校纠纷和受理教师、学生申诉;负责学生意外事故的处理;负责制定学校文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联系学校法律顾问并协助办理有关应诉事项。各地各学校要按照上述要求,对本地本学校的法制机构建设和职责落实情况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法制工作机构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制素质、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当好领导决策的参谋和助手,承担起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的组织协调任务,特别是在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要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三,要创新工作机制。各地各学校要结合本地本学校实际,制定详细的教育法制建设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要健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把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工作实绩,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示范学校评估评审的重要条件。要通过机制创新,强化干部师生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使依法办事、照章办事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和习惯。
同志们,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是一项富有开创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希望各
地各学校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市教育法制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调研报告
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调研报告
财政体现着国家和国民、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突破口。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依法理财,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加强财政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强财政依法理财是我们财政机关和财政干部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为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需要,增强财政干部学法、用法意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显得颇为重要。
一、对财政行政执法、依法理财的认识
财政依法行政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当前实际工作中财经秩序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截留、挪用财政收入、偷税、骗税、非法减免和私设“小金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削弱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这项工作对于财政部门来说,既要对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整治,同时也要求财政部门对自身的行政行为严格规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 1
财政监督,严格财政行政执法。只有这样,财政部门才能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二.依法制发财政规范性文件,推进财政决策法治化在不断完善财政立法的同时,财政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制发规范性文件,推进财政决策的法治化。首先,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财政重大决策程序。其次,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再次,严格执行财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
三.加强财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财政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财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财政行政执法水平是推进依法理财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财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加强对财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定期执法资格考核淘汰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加强财政法制宣传,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意识
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应当创新形式,提高财政法制 2
宣传的效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以行政管理相对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财政法制宣传;建立财政法律顾问制度,法律专业人士的进入可以增强财政行政工作的守法意识,降低行政风险,有效地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为财政法制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其次应当建立财政法制宣传的长效机制。不仅要对新出台的财政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和有关政策进行及时的宣传,还要对所有的财政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定期的宣传。通过财政法制宣传,使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财政法律意识和财政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财政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明显增强,财政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完善财政行政执法, 推动财政行政执法工作
首先,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财政法律体系,以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重视财政立法工作,使财政立法与财政改革相适应,保证财政改革依法进行。目前,以改革支出管理为核心的财政改革正在大力推行,这必然涉及到许多传统财政管理方法和方式的转变。为此,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财政法制机构要重视财政改革中有关财政立法问题的研究。对于财政改革中涉及到现行的法律制度需要修改的,要抓紧提出修改建议,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制度的要抓紧研究,加快立法,以保证财政改革依法进行。其次,进一步加强财政及相关法 3
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法规的宣传教育必须持久的进行,使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从而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财政部门依法理财、治税的保证。一是各级干部要学法、懂法、守法;二是各部门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做好职能以内的行政执法工作。三是要向社会各部门、单位及群众宣传普及财税法律知识,使公民知道履行法律的义务和公民拥有的权利,使财政执法工作得到理解、支持和配合。最后,进一步加强与税务、审计、银行、纪律检查部门等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信息交流,建立案件移送制,让有执法权的部门对违法违纪的管理人员做出妥当处理。通过这些部门的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依法行政氛围,推动行政执法工作。
为进一步推动财税文化建设,市局组织县、区局有关负责人专程赴全国财税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市财政局财政文化建设到今天已经历时8年多。通过实施文化管理战略,使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综合理财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组织的运作机制、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极大地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组织运行的质效,达到了“以文化人”的目的,财政文化实现了“三融入”,即融入思想、融入工作、融入生活。从具体做法上看,主要做了以下5项重点工作:
构建财政文化理念体系
财政文化的理念系统是财政文化的根基,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塑造高尚、健康的人格出发,在营造自己文化家园的过程中,为了使这一体系全面、完整地反映财政人的工作乃至生活,确立了财政文化的“基本理念”和“具体理念”的“八大八小”体系框架。“基本理念”包括组织使命、发展目标、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组织精神、理财方针、管理原则、行为准则等事关组织发展战略的“大”问题。“具体理念”囊括了服务、团队、人才、权责、工作、质量、生活、交往等涉及个人未来成长的“小”问题。
基本理念
组织使命——理财兴沈,实现公共财政,优化资源配臵 发展目标——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管理模式,塑造忠
诚、精干的为民理财专家队伍
共同愿景——创建高尚、睿智、和谐、健康的学习型组织 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持续创新、重在执行、追求卓越 组织精神——一盘棋精神、一分钱精神
理财方针——开源、开明、开放
管理原则——以文化人、以规矩事
行为准则——依法理财、文明公正、勤政节约、廉洁自律 具体理念
服务理念——换位思考、诚信高效
团队理念——风雨同舟、竞合共赢
人才理念——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
权责理念——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风险
工作理念——实践第一、务实求精、细节制胜
质量理念——质量就是人品、质量就是精准
生活理念——学会感恩、超越平庸
交往理念——宽容、简单
整合和完善制度管理体系
组织运作的关键是制度与机制,科学、合理的制度,有利于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而制度与文化是互动的,把组织倡导的新文化渗透到管理过程,变成人们的自觉行动,制度是最好的载体之一。
1.建立和完善组织规程。为优化和规范局内工作运作方式,有效落实党组决策,充分体现组织职能,指导各处室拟订《职位说明书》,包括职位名称、职位代码、工作项目、工作概述、工作标准、所需的知识及能力、转任和升迁方向等内容,为干部录用、培训、考核、选拔等一系列人事管理工作提供了依
据。同时,建立了规范的《组织结构图》和《工作流程图》,完善各处室的内部工作规程,为明晰工作职责、科学摆布工作以及绩效考核的公正建立了组织基础和制度基础。
2.建立纵横结合的网络型工作体系。建立了纵横结合的网络型工作体系,在横向上,建立了31个工作体系和10个单项业务局内运作程序等沟通体系,在纵向上,设计了“局党组→牵头部门→配合部门”的指挥系统,解决了处室间相互推诿扯皮的问题,实现了工作路径的最短,提高了工作质效。
3.整合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制度作为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对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具有导向、整合和调控作用。为加强对财政局内部业务往来及其他事务的管理,同时加强对财政干部职工的管理,对内部管理制度体系进行了整合和完善,本着废改并立的原则,将原有的127项内部管理制度划分为6大类,整合为49项制度,这些制度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打造组织执行力
一个组织是否具有执行力是组织管理是否成熟的标志,它是决定这个组织的每项决策能否变成现实的关键。管理必须有考核,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没有效率的管理。所以要保证制度、措施切实有效,就必须具有强大的执行力。近年来,以抓“执行力”建设为重点,深化了8项管理创新:
1.实行计划管理。为把整个的工作做好,十分注重工作中的计划控制与管理。年初,花大力气编制部门预算、综合预算等“九大预算”,编制工作、财政文化等“九大计划”,编制财政文化、社会保障等31个“工作体系”;年中,各处室按月、按季报表,认真进行季度总结、季度安排;年末,精心组织全年总结和考核。计划工作在全年工作中的贯穿使得
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了平稳、有序、扎实。
2.坚持法制管理。一是要重点解决由依法治民到依法治官的转变,强化程序正义理念,牢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原则。二是要建立学法、立法、执法、执法监督、过错追究“五大体系”。
3.注重表格管理。一是把表格设计和运用作为对财政干部技能的基本要求。二是把设计好表格、运用好表格作为基本技能来训练。三是培养干部学会运用表格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强化过程管理。无论是工作还是活动,都注重抓过程,在过程中教育人、化导人,取得好的效果。
5.规范程序管理。坚持“程序正义”理念,在程序中强调互相配合和监督制约。制定和完善了国库集中支付、社会保障等10项局内单项业务运作流程,重点把握住了分析、预测、执行、控制、监督、评价等环节。
6.实施模块化管理。通过对工作流程和关键环节的通盘研究,在党务、政务、培训、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追加、会计核算、税收管理、政府采购乃至调研分析等工作中都应用了标准化模块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7.注重细节管理。一是深化细节意识的培养,强化细节见人品、细节见精神、细节见素质、细节见品质、细节见功夫、细节出口碑的思想。二是提出细节“八个保证”的具体标准。三是抓带趋向性的小事。对带趋向性的小事一抓到底,在对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一方面完善制度,另一方面给钻制度空子的人以处罚,给大家营造了一个公平的环境。
8.做实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实现公平、发掘工作动力的
源泉,是合理奖惩的依据。一是实施千分制动态量化考核,这种考核办法的核心是量化性和动态性。大大增加了考核工作的操作性,成为了促进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二是坚持工作督办通报制,对全局大型、典型或在某一方面有代表性的工作和活动的进展情况、完成情况即时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三是实行日常记实记事考核制,通过督促干部整理和记录日常工作情况,达到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目的,实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工作状态。
实施“一二三五”组织体系的管理
为保障财政文化建设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规划了 “一二三五”组织体系,并在管理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建立“一个网络”。建立了市局与区县联动机制,横向上以人事教育处、机关党委、行政监察处、法规处、财政监督处等综合部门为主,纵向上由市局到各区县财政局,保证了财政文化建设的完整性。
2.保证“两个层次”。强调市局和各区县财政局两级班子的带头作用,提出了:带队伍是一种境界、一种担当、一种能力,一把手要坚持一岗双责,发挥好人格上的导向作用、工作上的指导作用、全局上的统揽作用和决策上的主导作用。
3.抓住“三条主线”。一是党务工作,建立了学习机制、自省机制、激励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奖惩机制等6项长效机制,切实发挥了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政务工作,强调要按照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出色完成各项财政业务工作。三是人力资源管理,强调通过配臵资源、完善机制、营造氛围,打造出一支诚信文明、智慧勤奋、创新进取、高效运转的完美团队。
篇三:财政局理财计划
20**年财政工作基本思路为:“一个进步”和“三个突破”。“一个进步”是指全面进步财政综合保障能力;“三个突破”是指财政实力有新的突破,预算内外资金统筹能力有新的突破,财政资金集约使用度有新的突破。20**年财政工作主要目标为:
1、全口径财政收进增长20%,一般预算收进增长18%,收进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2、全面实施政府非税收进治理改革,增强政府对非税收进的调控能力。
3、积极参与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试行项目“代建制”。
4、逐步推行绩效预算,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公共财政体系。
5、完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6、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及非经营性资产的监视与治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7、建立和完善对综合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的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监管机制。
8、扩充政府采购专家库,完善供给商登记制度,进步政府采购效能。
9、建立财政增收激励机制,促进做大财政收进“蛋糕”。
10、强化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服务水平。20**年财政工作主要措施和抓手是:一是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公共财政需求,以培植地方财力为目标,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科技进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加快财源建设。二是加强收进征管。进一步加强财税联系,严格征收治理,依法治税,各项“金”“费”做到应收尽收;全面实现契税财政自主征收,进一步扩大契税占一般预算收进的份额;积极应对,减轻出口退税政策对地方财力的影响。三是优化财政支出。转变理财观念,善于用市场的观念、市场的手段来分析和解决财政题目。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消除“越位”和“缺位”现象,保重点、保稳定、重“三农”,积极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公道界定财政支出范围,规范财政资金使用行为。探索建立绩效预算和绩效财政,切实进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四是推进财政改革。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建设,增强财政资金的保障能力;积极组织实施政府非税收进治理改革,增强政府的调控能力;制订激励措施,进一步激发镇级增收积极性,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五是强化财政监视。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监视机制,转变监视方式,实行全过程动态监控,切实进步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资金、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及各种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水平。同时,以贯彻《小企业会计制度》为契机,加强会计教育和会计培训,进一步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治理,进步会计信息质量。六是优化财政服务。通过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和效能型机关,进步财政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解决题目的能力,真诚服务,依法理财,把财政工作进步到一个新水平。财政局理财计划责任编辑:李老师 阅读:人次
第四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调研报告
关于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服务经济建设情况的
调 研 报 告
财政体现着国家和国民、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突破口。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依法理财,是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加强财政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措施,是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因此,加强财政依法理财是我们财政机关和财政干部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为适应财政改革与发展需要,增强财政干部学法、用法意识,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显得颇为重要。
一、对财政行政执法、依法理财的认识
财政依法行政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当前实际工作中财经秩序混乱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截留、挪用财政收入、偷税、骗税、非法减免和私设“小金库”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削弱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这项工作对于财政部门来说,既要对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整治,同时也要求财政部门对自身的行政行为严格规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
财政监督,严格财政行政执法。只有这样,财政部门才能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
二.依法制发财政规范性文件,推进财政决策法治化
在不断完善财政立法的同时,财政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制发规范性文件,推进财政决策的法治化。首先,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财政重大决策程序。其次,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再次,严格执行财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制度和定期清理制度。
三.加强财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财政行政执法水平
加强财政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财政行政执法水平是推进依法理财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首先要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财政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加强对财政执法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建立定期执法资格考核淘汰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四.加强财政法制宣传,不断提高依法理财意识 财政法制宣传教育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举措。首先应当创新形式,提高财政法制 2
宣传的效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以行政管理相对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财政法制宣传;建立财政法律顾问制度,法律专业人士的进入可以增强财政行政工作的守法意识,降低行政风险,有效地促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各项工作的开展,也为财政法制宣传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其次应当建立财政法制宣传的长效机制。不仅要对新出台的财政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和有关政策进行及时的宣传,还要对所有的财政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定期的宣传。通过财政法制宣传,使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财政法律意识和财政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财政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明显增强,财政法治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五、完善财政行政执法, 推动财政行政执法工作 首先,尽快建立健全和完善财政法律体系,以做到依法行政、依法理财。重视财政立法工作,使财政立法与财政改革相适应,保证财政改革依法进行。目前,以改革支出管理为核心的财政改革正在大力推行,这必然涉及到许多传统财政管理方法和方式的转变。为此,各级财政部门特别是财政法制机构要重视财政改革中有关财政立法问题的研究。对于财政改革中涉及到现行的法律制度需要修改的,要抓紧提出修改建议,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制度的要抓紧研究,加快立法,以保证财政改革依法进行。其次,进一步加强财政及相关法
规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法规的宣传教育必须持久的进行,使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从而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这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是财政部门依法理财、治税的保证。一是各级干部要学法、懂法、守法;二是各部门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做好职能以内的行政执法工作。三是要向社会各部门、单位及群众宣传普及财税法律知识,使公民知道履行法律的义务和公民拥有的权利,使财政执法工作得到理解、支持和配合。最后,进一步加强与税务、审计、银行、纪律检查部门等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信息交流,建立案件移送制,让有执法权的部门对违法违纪的管理人员做出妥当处理。通过这些部门的积极配合,营造良好的依法行政氛围,推动行政执法工作。
第五篇:《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税》
加强依法行政 促进依法治税
乔志忠杨东广
(乌兰察布市地税局,内蒙古乌兰察布市,012000)
内容摘要:加强地税系统法制建设,对地税事业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在实践中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税,不断开创地税法制工作新局面,我们应该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规范重大行政管理。第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执法服务行为。第三,完善督查机制,加强执法督察。第四,明确岗责体系,依法组织税费收入。第五,加强法制培训,提高依法治税能力。第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守法意识。关键词:依法行政,地税,法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依法治国”已成为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略。依法行政是推进依法治国脚步、实施法治理念的枢纽与核心,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前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对我们在实践中开展好法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地税机关作为重要的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在依法行政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税,不断开创地税法制工作新局面。1
22013年以来,乌兰察布市地税局法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局党组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基层局法制股和法制工作人员共同奋斗的结果。法制工作在地税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法制工作开展的好,就能促进地税系统各项工作稳中有为。这主要是因为:市局机关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都要通过法制部门进行把关;加强依法行政、促进依法治税不仅是法制部门的工作,也是全市地税系统和全体地税干部职工的重要工作;法制工作在履行执法检查职能过程中也是对业务工作的一种补救。所以,加强法制工作能够有力促进征管工作,促进制度建设,有效保障地方经济稳中向好。地税机关法制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照这个总要求,我市地税法制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基层局之间工作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对政策法规工作还不够重视,认为完成收入任务是头等大事,而忽视了依法行政和规范执法。个别基层局没有做到税收执法监督经常化,重点税源和主要环节的税收执法监督工作力度还不够大,尤其对税收执法和税务行政审批的监督还要加强。此外,个别基层地税机关防范执法风险的意识还不够强,如行政处罚不到位的问题、文书使用不当的问题、登记申报咨询等不够规范等。为了促进我市地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应该在实践中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规范重大行政管理。按照区局《重大行政决策规则》的要求,对制定涉及纳税人重大利益的规范性文件、税务行政许可涉及纳税人重大利益关系的事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财务支出、职权范围内的其他重大事项、其他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纳税人意见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等逐一规范决策。
第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执法服务行为。依法治税是地税系统的核心工作,为了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的领导,我们层层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的依法行政工作,并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为全面开展依法行政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依法行政各项具体工作的落实,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法制人才队伍。我市基层局并未全部设置法制股,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应该加大基层局的法制人才队伍建设,配备素质较高的法制股长和法制工作人员,积极
招募法制宣传志愿者。
坚持把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高素质法制工作队伍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基础工作来抓,以“学习实践十八大精神活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创建“群众满意机关”、“优质文明服务杯”活动。以开展学法普法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全市地税系统行政执法职能队伍素质,坚持学习,着力提升税干法制工作水平,围绕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此外,我们还注重结合日常行政工作,以提高纳税人对地税工作满意度为目标,有效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述廉”,与群众面对面访谈,对群众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认真梳理,制定措施,及时改进。
值得强调的是,在行政审批和行政执法方面,要严格按照行政审批程序,按时办结,限时审批,坚决杜绝“拖、缓、等”、“庸、散、奢”现象,提高工作效能,方便群众办事。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严格执行行政许可制度,坚持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办事,强化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规范执法行为,坚持执法事项告知制度,尊重纳税人的知情权、申辩权、控申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处理好税收执法工作。
第三,完善督查机制,加强执法督察。为了把依法行政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领导抓依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机制,优化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格局,着力构建党组统一领导,各基层单位各司其职的工作机制,对涉及全市地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商讨对策措施,明确相关责任人的具体工作责任,并注重工作的统筹、协调与配合,力求做到党组统一领导,机关科室、基层单位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协同行动、形成合力的局面,在抓工作机制方面,把推进全过程督查、工作问责制、责任追究制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对涉及依法行政的重大事项,按照责任管理、合法化实施的要求,开展全过程跟踪督查,确保工作推进到位,为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地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我们还加强对各基层局开展税收执法督导检查,确保税收执法责任制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的落实,有力推动税收征管到位、税务稽查到位、税款征收到位。
第四,明确岗责体系,依法组织税费收入。本,截止到2013年12月中
旬,我市地税系统累计完成税收收入33亿多元,同比增长16 %,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地税系统的职责和权限都是法律赋予的,进一步细化“征收、管理、稽查、服务”一系列岗位职责体系,合理分工,强化配合,始终坚持“依法征税、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确保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到位,整顿规范税收秩序和税收征纳行为,保证各项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提高税款质量和入库均衡性。
第五,加强法制培训,提高依法治税能力。我局重视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制度,每年中心组集体学法不少于4次,干部学法不少于50课时,按月开展学法工作,并将与地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宪法知识培训、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内部审计培训和法制业务培训、稽查业务培训、“营改增”培训等,显著提高了税务干部的法律素质。
此外,我们积极拓展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在全市地税系统组织开展党风廉政、政风行风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巡回讲座。重点培训税务稽查工作规程、新税务稽查文书使用以及税收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等。
第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守法意识。为了促进地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运行,我们扎实开展“税收宣传月”和“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广大纳税人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从度,促进税收征管工作依法稳步推进。联合培训中介机构对企业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进行税收政策宣传。利用“税收宣传月”这个平台,围绕“税收·发展·民生”这个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法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面。运用官方微博的广泛性、及时性和互动性进行税收宣传,实现与社会各界的有效沟通。通过税务微博向地方党政领导和广大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和政策,争取全方位的协税护税力量。通过建立QQ网络在线答疑平台,与纳税人在线互动,为广大纳税人在线咨询答疑。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和纳税人电子邮箱,把一系列税收政策和税法知识送到纳税人身边,为纳税人及时了解政策、掌握政
策,提供周到服务。继续坚持“局长接待日”制度,长期接受咨询,专门负责解答纳税人的各种问题。积极创新“法律六进”,促进依法治税落到实处。主要从形成合力上搞创新,从“六进”形式上搞创新,从优化服务上搞创新,从服务窗口上搞创新,从分类分层上搞创新。
总之,“依法行政”对地税系统的全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必须把“依法行政”贯穿到地税系统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质量和效率,用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促进全市地税法制工作的稳中求进、稳中有为。
参考文献:
[1]王锡锌,章永乐.专家、大众与知识的运用——行政规则制定过程的一个分析框架[J].中国社会科学.2003(03)
[2]王维达主编.上海市依法行政二十年发展状况研究[M].法律出版社, 2006
[3]王锡锌.依法行政是行政合法化的充分条件吗?[J].法学杂志.2011(S1)
[4]王锡锌.行政法治的逻辑及其当代命题[J].法学论坛.2011(02)
[5]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张华民.南京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践的调查与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01)
[6]周丰,景莹.新时期领导干部学习马列经典著作的分析与思考[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4)
[7] 钟象金.反思我国行政立法中的参与机制[J].法制与社会.2009(32)
[8] 刘泽军.行政立法听证与公众参与[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04)
[9] 张春莉.行政法视野下公众参与的法治意义[J].学习与探索.2004(06)
[10] 曹晓静.论有效公众参与的信息基础[J].西安社会科学.2011(02)
作者简介:
1.乔志忠(1972-),男,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法学学士,乌兰察布市地税局法制科科长。
2.杨东广(1985-),男,汉族,中共党员,乌兰察布市地税局法制科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