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利局关于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5 13:4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水利局关于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水利局关于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情况汇报》。

第一篇:县水利局关于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情况汇报

县水利局关于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情况汇报

一、水利基本情况

全县土地总面积2658km2,其中耕地面积31.57万亩,其中水田19.88万亩,旱地11.69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有糖蔗、水果、蔬菜、桑蚕、烤烟等。

全县现有水库34座,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12座,小(2)型水库21座,小型水利工程共774处,设计灌溉面积26.69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8.39万亩;中型灌区6处,其中小型塘坝蓄水工程188处,小型引水闸坝工程431处,小型提水工程155处(其中灌溉泵站140处、机井电灌15处),水池、水柜4677处,灌溉渠道长1333公里,排水沟渠长92公里。

但由于我县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六、七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严重,灌溉面积不断减少,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偏小,标准低,投入不足,水源工程和田间渠系工程配套不完善,覆盖率低,工程完好率仅为45%,大部分工程年久失修、病险严重等,导致水资源利用率不足,灌溉保证率低,不能有效地解除旱涝灾害特别是旱灾的威胁,加上工程在运行管理上存在的体制不到位、机制不活、水价不合理、水费征收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1、强化领导,确保组织保障到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水利建设,专门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专题讨论研究当前水利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县长为指挥长,分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审计、扶贫等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统一协调指导项目建设,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督促指导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解决问题,推动水利建设工作落实。

2、加大投入,确保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拓宽筹

1资渠道,逐年加大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县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2010年我县财政还专门安排480万元作为春季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启动资金,对全县的渠道、水坝、山塘、电灌站等水利设施进行全面修复和加固,在抗旱保人饮、保春耕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0年我县水利建设项目配套资金到位率达100%。

3、优化资源,确保部门资金整合到位。积极整合农业、发改、国土、扶贫等部门的各项涉水资金,统筹安排,集中连片,形成推进水利建设发展的强大合力。通过把投向相近、目标基本一致的各项财政支农资金进行归并整合,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保障,确保集中财力办大事、办成事、惠“三农”。

4、上下联动,确保群众参与到位。我县将水利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以群众为责任主体,以建设工程质量为宗旨,以解决群众用水为目的,动员群众投工投劳投入水利建设中,极大地调动了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方案具体,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科学编制了《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实施方案,合理确定年度水利建设任务。项目实施中,对技术人员实行划片包干、分点负责,全程现场跟踪服务管理,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确保年度工程建设任务顺利完成。2010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项目龙平物华灌区工程总投资1036.46万元,建设内容有:加固山塘5座,新建和加固堰坝12座,新建防渗渠道14.35km,管灌1.5km,高位水池1座,水轮泵站5座,示范点硬化道路480m;恢复及改善灌溉面积达1.09万亩,受益人口1.59万人,成效显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水户协会制度还不完善,协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一方面农业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自然力的影响,不可能具备完整的商品属性,虽然用水户协会成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动了农民用水、管水积极性,用水户参与意识增强、参与范围增大、参与程度提高,改变了过去“用水不管水,管水不用水”的旧体制,同时灌溉工程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农民“适时适量”供需水要求。因此,农民用水户协会的作用受到了资源与市场的双重制约。

2、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用水户对用水户参与灌溉

管理的认识水平与认同程度不一致,协会的群众基础和经济基础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协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比较缺乏,急需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提高对渠系改造和推广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认识。

3、县财政困难,投入水利建设资金不足,仅依靠上级水利部门资金和受益群众自筹资金的投入,不能满足我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需要。据2010年我县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目标(2010~2020年),估算总投资高达72168.3万元,根根项目分布情况,按轻重缓急,分期实施,项目资金筹措按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资金约占70%,市、县财政及群众自筹约占30%,即中央投资自治区补助资金50517.81万元,市、县财政及群众自筹资金21650.49元。

(二)今后的打算

1、按照县级农田水利建设的规划目标和我县“十二五”规划,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原则,逐年分步实施,逐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要求实施的重点水利项目。

2、多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对水利建设资金的投入,建议县财政加大对水利项目配套资金的投入力度。

3、积极组建农村用水户协会,建立健全工程管理机制,发动受益群众集资、投工投劳,积极参与水利建设中去。

第二篇: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力度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力度 全面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南席镇位于长葛市最东部,辖31个行政村,总人口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7人,占总人口的97%,全镇耕地面积6.5万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全镇广大农民投身农业生产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极大的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但,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民对农业的重复投资等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全镇农业的健康发展,成为影响和阻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要因素。

一、我镇各类农业配套设施现状及问题

通过多年的建设与配套,我镇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农业耕种、防洪除涝、农田灌溉体系,基本能够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

(一)农业机械情况。(1)耕种设备。全镇共拥有大型拖拉机(含犁、耙)88台,大型联合收割机44台,小型收割机25台,小型播种机514台,秸秆还田机131台,机动三轮车5732台。(2)全镇共拥有病虫害防控农机具1186台。

(二)抗旱排涝设施情况。(1)全镇共拥有抗旱农机具5420台,其中潜水泵3349台、汽油机泵108台、柴油机泵1963台;机井1702眼,有效灌溉渠2.6公里,除涝沟河10条57.6公里,小型抗旱补源闸10座,中型翻板闸1座。

但是,通过在去冬今春抗击50年不遇的持续干旱及在以往各个时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种种矛盾与问题,也充分说明我镇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经营模式还很不协调,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一是农民对农业的重复投资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普遍实行一家一户,各自为战的经营模式,促使广大群众不得已大量购买各类农业机械,有的一家可能购置多台,严重的重复投资,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大大投高了农业成本。在使用 过程中,因各自使用各自的,不能合理有序安排,出现群众之间互相争井、争电等现象,导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干部着急,群众有意见。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缺乏保护措施。我市每年大兴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整修道路、疏浚河道、修排水渠。但,工程完工后缺乏合理有效的管护机制,在使用耕作过程中被一些为一已之私的群众恶意破坏,从而出现各级工夫没少下、钱也没少花,但水利基础设施却最终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尴尬局面。

三是农业公共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现象严重。目前,全镇各类抗旱排涝设施基本上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已使用几十年,有许多设施如水井、堤坝、水闸、电力设施等已严重老化,不能发挥真正作用。如全镇十座抗旱补源小水闸已有六座无法使用,208眼机井损坏,全镇70%以上的农业线路遭到破坏。但,随着农村改革进行的不断深化,村财乡管、乡财市管,镇村经济已经成为一个空壳经济,无力对年久失修的基础设施进行及时修复,对农业生产带来极大负面影响。

四是部分农民投入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近几年来,随着劳务经济的不断发展,部分群众把农业生产摆到了家庭经济的次要位置,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严重下滑,在耕种过程中存在侥幸心理,认为顺年多、灾年少,既使碰到粮食减产也不影响自己的经济收入。因此,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土地上来,致使部分土地撂荒,更不用说让他们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这次抗旱浇麦过程中,就出现有少部分群众,不管镇村干部怎么动员发动,硬是不抗旱浇麦,对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不少阻力。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和农村的最根本保证,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遇到的新问题,运用科学的发展观,适应新要求,研究新办法,探索新机制,把农业基础建设与管理扎实有效地开展 下去,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升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村经济发展、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为此建议:

(一)创新工作思路,实行立法保护。历史经验证明,中国农业的发展首要的是靠政策。当前各地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组织出现了困惑。为了澄清模糊认识,划清政策界限,增强干部组织农建的信心,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提出新形势下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思路。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促使在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能更有力地打击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现象,克服重建轻管的被动局面。

(二)创新投入形式,合理制订规划。税费改革后,农村水利建设的主要难点是资金问题。在当前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投入机制。建议在对农村其他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的前提下,把农业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作为一项,以解决当前镇村只能用无法修的窘境。同时,还要科学合理编制农村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做到规划一次到位,建设逐年实施,避免今天建设明天毁的现象发生。

(三)创新经营模式,建立服务组织。当前,造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合理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经营模式不合理,各种设施建成以后,不用时无人问、无人管,用时一窝蜂乱争乱抢。建议以村为单位成立各类服务组织,对现有农业灌溉机具设施实行统一配备,机井、设备明晰产权,责任到人,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收费。保证各类设施合理有序使用,同时还能避免原来一家一户重复投入,造成大量的资金和设备浪费。

(四)创新土地政策,确保农业增效。针对那些因外出务工或对土地不管不问致使土地撂荒的现象,建议出台更加合理的土地政策,对确保因种种原因不能对耕地进行管理的农户,对其进行强制土地流转,把土地转让给有能力、懂经营的农户手中,增加耕地产出值,确保农业增效。

第三篇: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加大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同时党中央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2006年1号文件出台,说明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已成为破解“三

农”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

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华西村模式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代表。然而在极其贫困的老少边穷地区,要达到华西村现有的发展水平,即使再用一、二十年的努力,也难以实现。对我县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在“十一五”期间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现有生产条件,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基础。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特别是在“十五”期间,我县农村经济和城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发展速度是建国以来秀山之最,财政收入年年翻番。2005年财税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城市建设令人瞩目,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7800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全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农村电力设施改造率达6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0元,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可以用几句话来形容当前农村现状,那就是“遇雨蹋方、路难通畅;天旱水断,饮水困难;吹风断线,摸黑吃饭;娱乐稀少,天黑睡觉;修路要集资,修堤要流汗,孩子要读书,老少要吃饭,狠心丢下老少外出找活干。”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城乡建设资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全县总人口大约60万,其中城市人口10余万,农村人口50余万。在城乡建设资金投入上,占全县总人口84的农村国家资金投入不足城市的20.城市人口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安装了自来水,人人都能喝上清洁卫生水,而在农村80左右的人口饮水困难;城市大街小巷都铺上了水泥路面,而乡村公路都为等外级公路,路面坑坑洼洼,车辆难以通行,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悬殊过大,贫富差距大。2005年我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7800余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00余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1倍,如果没有政府的投入,农村经济要发展单靠农民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

三是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在享受教育、医疗、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待遇不平等,同时由于贫富悬殊过大,公共资源分配不均,极易使农民产生仇富心态,为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引发社会矛盾。

在“十一五”期间,为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积极响应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积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当前我县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努力缩小城乡公共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畜饮水。人畜饮水问题是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饮水问题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农村有一句俗语,“宁可没有钱,就是不能有病。”可见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疾病的恐惧。疾病给人们带来的是无穷无尽的贫困和痛苦,万贯家财也会被掏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历史造成的森林过渡砍伐,人类赖于生存的水资源日益枯竭,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导致水资源污染严重,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近年来我县几条主要河流已完全被污染。我们的母亲河——梅江河两岸垃圾成堆,污水横流;平江河,溶溪河已变成大墨缸。山区水资源极度溃乏,据群众反映,许多历史上从未枯竭的水井去冬今春已枯死,人民群众饮水已越来越困难,迫切希望政府为他们解决饮水问题。

二是行路难问题。“要想富,先修路”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摆脱困境,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变的定律。在“十五”期间,通过全县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我县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虽然路不再是原来的那个路,但肩挑背磨的历史尚未结束,三天两头塌方跨坎,路面坑坑洼洼,90以上为等外级公路,车辆难以通行。路是广大人民群众致富的希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

三是农网改造问题。在“十五”期间,中平乡已有两个半村进行了农网改造,农网改造率达40左右,尚有60左右的人口尚未享受到国家农网改造这一惠民政策,群众用电成本高,电力质量低,花最高的价钱,享受最低的服务,群众要求农网改造的呼声高。

人是平等的,不分高低贵贱,但在现实社会中,城市与农村,居民与农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城市优于农村,居民与农民

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在公共资源的分配上城市优于农村,居民多于农民,占有全国人口76的农村却得到极少的资源,人为地制造了城市与农村,居民与农民之间的不平等。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和对农民的扶持力度。我们深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十一五”期间,一定会采取有力

措施,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农民的扶持力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十一五”规划的工作重点,让全县50万农民早日迈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山东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调查分析

摘要: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了重大损失,尤其今年年年初在华北地区以及年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严重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充分反映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现状。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关键词:山东省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现状 问题 解决方法 正文:

本文以山东省农业普查有关资料所反应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为主要依据,结合济宁、东营等地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既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相适应,又能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提高新农村建设质

量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效投入机制,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一、山东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具体工程

a.蓄水工程状况。截止2010年底,山东省有大型水库36座、中型水库168座、小型水库5590座,加固新修水库1254座、塘坝3590座、新打机井54008眼,修复水毁工程6723项,采取户办、联户办、股份合作等形式新建水利工程10834项。

b.灌溉与节水灌溉工程。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实有耕地面积678万公顷,现有灌溉面积548.97公顷,占耕地81.14%,有效灌溉面积507.43万公顷,占耕地74.98%。

c.河道治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先后对洙赵新河、梁济运河、泗河下游8千米河段、小清河河干等进行治理,使这些河道恢复了行洪、排涝的功能。

d.水土保持。2009年以来,投资14.5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7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防治率达到了79.04%。e.农村供水。截止2010年底,全省实现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9.76%。

2、不同类型地区灌溉条件情况

山东农业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发展灌溉事业,主要灌溉方式包括机电灌溉、喷灌和滴渗灌。根据山东省农业普查数据,2010年山东省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

重为70.7%,滴灌和渗灌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和1.7%。但是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灌溉方式存在差异,机电灌溉是目前山东省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但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平原地区机械灌溉比重远高于丘陵地区和山区,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19倍和5.08倍。喷灌灌溉方式近年来有所发展,丘陵地区水平最高,但也只占平原地区的19.6%,山区所占比重略高于平原地区。而代表灌溉技术先进水平的滴渗灌目前发展水平很低,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0.7%。

3、不同地区村庄水利设施状况

山东省在正常年景下用水有保障的村所占比例较高,达到93%,但不同发达程度地区之间也有一定差异,总体表现为越是发达地区用水有保障的村所占比例越低。与这种差异相联系,拥有机电井设施以及排灌站的村庄在发达地区低于中等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又低于落后地区。这种差异性,与发达地区主要地处山东东部丘陵地区的自然特点所决定的灌溉设施结构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农业在不同类型地区所处的重要性程度从而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或者说是需求程度有关。而能够使用的灌溉有枣庄、青岛、烟台、临沂。

二、山东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山东省农村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在建设与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困扰和阻碍了农村水利的发展。

a.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田间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工程设施不配套,灌溉排水保障率较低,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另外,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全省耕地的73.3%,还有许多地方没有灌排设施,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导致有些地区仍然靠天吃饭。b.中小型、特别是小型河道防洪标准偏低。由于防洪洪标准偏低,导致汛期重要河道防洪能力较低,存在严重的防洪隐患;主要易涝地区排涝能力严重不足,洪涝灾害损失严重,防洪标准有待提高,河道管理尚需加强。

c.个别水利建设项目程序不规范。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缺乏统一规划,有些建设项目管理不到位,经营效益差,有些地方存在片面追求政绩,盲目上马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的现象,不仅造成投入的浪费,而且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

d.节水灌溉发展不平衡。节水灌溉由于受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向,特别是受资金投入的影响,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节水灌溉发展缓慢。另外,有些地区由于农民还没有从节水灌溉中得到实惠,所以对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节水灌溉的发展。

三、山东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

1、科学制订规划,保障农村水利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要因地制宜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围绕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优化布局,科学规划。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地区,要统筹规划,旱涝兼冶,综合治理,讲究实效;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地方,应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益运行。

2、强化政府行为,不断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引导力度。在农村取消”两工”以后,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更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引导力度,正确处理好抓农村水利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抓农村水利建设与其他公益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关系。通过各级政府和水利、财政、规划等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综合调度和科学安排,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水利建设。

3、加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也要按照国家有关制度规定,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要从源头上控制住不合要求的施工队伍和材料设备进入水利工程。

4、扶持民营水利。民营水利是农村水利建设的有益补充,国家和地方应当予以鼓励。建议在民营水利发展初期,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从而营造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投资者打造发展平台。

5、完善农村水利管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农村小型工程改革力度,明晰产权,积极探索建立各种形式农村用水户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推行竞价

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加强改制回收资金的管理,实行滚动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管水用水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研究》

王任强年7月

2010

第五篇: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

作者:佚名 日期:2014/3/5 16:29:16 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加大法律援助力度 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

去年以来,乐至县司法局、县法律援助中心、广大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紧紧抓住新《刑事诉讼法》实施的有利时机,积极拓展法律援助渠道,切实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在刑事辩护和民事代理上充分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成绩显著。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收获援助当事人赠送锦旗8个。另据法律援助中心数据统计,去年我县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16件,比2012年增长近四成。其中:办理未成年人援助案件103件(民事62件,刑事41件),比2012年增长八成;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102件(工伤12件,交通事故26件,讨薪64件),比2012年增长近六成;办理残疾人案件36件(民事26件,刑事10件);办理妇女案件47件(民事45件,刑事2件)。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介入的案件有49 件,占全年刑事案件78%。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一、抓好贯彻落实。县司法局、县法律援助中心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诉讼法律援助工作的规定》、《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程序规定》、《关于年未岁初开展农民工讨薪专项法律援助活动的情况报告》相关规定和要求。组织援助志愿者、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援助中心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以上法律法规,强业务并应用于日常工作。

二、扩大法律援助服务范围。按照新刑事诉讼法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及可能被判处无期徒刑人员纳入援助对象;将审判阶段的指定辩护,扩展为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均可通知辩护;将涉及农民工讨薪、保险、交通事故、工伤等纳入缓助。

三、建立联动机制。县法律援助中心与公安、检察、法院和工会等部门加强沟通、配合,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联动机制。

四、开通绿色通道。对可能判死刑、精神病及未成年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农民工开通绿色通道,按照程序简化审批,为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及时指派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工作。

五、增加刑事援助办案补贴。乐至县司法局、县法律援助中心严格按照《乐至县法律援助案件贴标准》的要求发放办案补贴,根据实际情况经讨论通过,对侦查及审查起诉阶段介入的援助律师给予适当办案补贴,用于办理案件的差旅费、文印费、调查取证、通讯费、伙食补助费的补贴。

六、加强监督和考核。按照《乐至县法律援助案件评查办法》、《律师事务所考核办法》、《案件投诉制度》,乐至县司法局案件评查小组严格进行法律援助案件的卷宗质量评查及回访调查和投诉核查,加强监督和考核,对案件评查在70分以下的承办人要求纠正并不发放办案补贴。

七、加强宣传工作。年初,县司法局制定法律援助工作目标任务,将法律援助宣传工作纳入乡镇司法所目标考核,同普法及法律六进等工作给合宣传。通过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援助工作站(点)宣传援助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知晓率。

八、充分发挥“1+1”援助律师的作用。来自浙江杭州的援助律师陈丹为乐至县提供法律援助志愿服务,2013年7月份到位后积极办理援助案件,截止今年2月份,办理各类援助案件23件(刑事19件,民事4件),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14件,精神病人犯罪案件4件,收获当事人送的锦旗3个。

我县法律援助工作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刑事法律援助案件成倍增加,农民工维权案件降低门槛应援尽援的现状,也使得我县律师严重不足,观念滞后制约援助质量,案件经费补贴不足等问题更加突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载县水利局关于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水利局关于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大反腐力度

    加大反腐力度,推进廉政建设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痼疾,也是社会公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在继承......

    隆回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汇报(五篇)

    隆回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汇报(2006.11.06)隆回县地处湘中稍偏西南,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湘西地区开发重点项目县。全县26个乡镇、1005个村(居委会、社区),总人口11......

    加大普法力度 推进依法治水(水利局“四五”普法总结)

    ***水利局肩负着全县行政区域内的地表水、地下水、水库水、泉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主要承担全县13个乡镇的农业灌溉用水、人畜饮水、防洪抗旱、水利工程......

    强化体系建设加大监管力度

    强化体系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

    加大集镇整治力度

    萨尔托海乡加大乡驻地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8月初以来,官滩镇采取多项措施,强化集镇及周边环境整治,以更加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创建生态镇工作中去。 一、加大集镇环境整治的宣传力度......

    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

    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 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 河南商专党委 2009年以来,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要求,我校党委坚持把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为化解制约学校发展突......

    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

    一、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氛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法治的健全,依法管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必须顺应形势需要,组织开展......

    加大干部培训力度

    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干部能力素质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农村党员干部的学历层次和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全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