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沪警察配枪巡逻
沪警察配枪巡逻
2010年2月28日,上海民警张令合苦于没有枪支,只能与劫持人质的劫匪进行周旋,等待特警赶来。可特警刚到现场,人质就被杀害了。而此时距离警方接警才过了仅仅8分钟。
4年过去,巡逻在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上,48岁的张令合在回忆此事时,仍然很惭愧。
张令合:我很惭愧没有把那个小女孩救下来,作为第一个目击者的民警,我认为我当时要有一把枪,我是肯定要开枪的,因为机会肯定是有的,因为我已经缓和了大概8分钟左右。我之所以要缓和他的时间就是要等我们特警过来,因为我们民警就配了一把催泪瓦斯还有一个警棍。
而说这话时,巡警老张已经完成各项复杂的测试,为即将到来的佩枪巡逻做好了准备。
从今天起,会有一千多名佩枪民警,在派出所辖区内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一旦出现危害安全的突发事件,比如聚众斗殴、持械抢劫、实施暴力行为后拘捕、逃跑的,民警在经警告无效时,有权开枪射击。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开枪。
对此,上海市公安局表示,此举是为了随时应对并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犯罪,最大限度地维护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将上海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巡逻指导处处长芮明华:第一个背景就是3·01的暴恐事件,第二个背景就是目前个人的极端行为比较多,包括我们上海也发生过,需要我们在处置的时候佩戴自己枪支武器,予以及时的制止。第三个背景作为警察来说,佩枪是天经地义的,从世界警务工作来看各地的警察都是佩枪的,所以我们从中国警察今后发展的路径,最终也得要佩枪。
上海街头巡逻民警已经统一更换装备,开始了两两搭档的佩枪巡逻,每人配发1支05式转轮手枪。芮明华介绍,与半自动手枪相比,转轮手枪的性能可靠,不易卡壳,停止作用较好,不会因为子弹“贯穿”而误伤群众,杀伤力度适中,足够有效制止犯罪,适合城市警察使用。
针对外界对民警滥用佩枪的担心,芮明华表示,上海已经展开为期一个多月的准备工作,实行专属用枪制和心理评估介入机制。有信心把枪支事故和滥用枪支概率降到最低。
芮明华:公安机关本来就是个纪律部队,很明确的要求民警去执行的。日常管理来说我们都是要求经常性的、定时定期的纪律教育。除此这个以外,巡警在执勤之前有一个叫巡前训示,收岗总结的时候也会说类似的东西。哪些人可以用枪、哪些人不适合佩枪,遴选的时候我们就要开展这个行动。现在培训的人都经过了心理测试,事前是心理评估,事后是心理干预。拔枪要报告,如果你开枪以后打到人了,他必须要进行心理干预,心理上替你调整。我们每个分局都有心理师。
针对民警佩枪的心理要求,上海市公安局专门为各局组建了一支五人工作小组,由心理教官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共同组成。他们的任务就是对巡警成绩进行确认、甄别,来判定民警是否适合佩枪,并为所有佩枪民警建立心理档案,进行心理咨询。
4年前的事件,曾一度给民警张令合造成了“晚上不敢走江苏路”、“做噩梦”的心理阴影。但在警方专业的心理干预之后,老张早已可以坦然面对过去。在得知佩枪任务后,张令合还是倍感压力。
记者:枪不是玩具,你有压力吗?
张令合:压力是有。社会治安比较复杂。既然佩了枪我有责任保护他,也有责任保护我们的市民,遇到突发事件果断开枪。
今天,有一千多位民警同张令合一起,佩枪上路。作为生命个体,他们思考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同为一线巡逻民警,他们忠诚职业的选择殊途同归,那就是:少动枪,但到了万不得已也会坚决亮剑。
第二篇:警察巡逻
提高巡逻警力素质,借鉴美国
1.警察实务
美国警察要求一警多能,即全面掌握所有警察勤务,不仅懂得如何做,还要会做,而且有权力做。因此,法律对警察专业知识,技能要求都很高。对于交通执法,交通事故处理,盘查,搜查,逮捕,勘察现场,巡逻,警卫,社区警务,预防犯罪,以及犯罪信息系统等,都必须应知应会,而且能独当一面,当场独立处置。当新警从警校毕业时,基本能够上岗独立工作,而不再需要从头学起。
2,警务技能
警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职业,不仅动脑,动口,还要动手,警务技能训练便是警校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体能训练,擒拿格斗训练,使用各种警械,如手铐,步话机,警棍,辣椒水等。还有三项重要训练科目:急救,射击,警车驾驶,哪一项通不过都将被淘汰。急救训练除了包扎和处理伤口之外,还要学会人工呼吸,心脏起搏,接生,以及化学污染处置等。射击训练则在精度射击的基础上,着重进行实战射击训练,即在模拟情景下的射击训练。美国每年因公牺牲的警员中,大约40%死于交通事故,警车驾驶便成为主要训练课目,主要内容包括高速行驶状态下控制警车,防滑训练,夜间驾驶,以及车辆拦截,追堵等。
第三篇:人民警察配枪
关于人民警察配备和使用枪械的思考
——由“泰安1·04袭警案”引发的思考
2011年1月4日,山东省泰安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袭警案,两名匪徒持枪向公安干警大肆行凶,光天化日之下杀害公安干警,并劫持包括警车在内的多部车辆,最终造成四名公安人员不幸牺牲、六人受伤,案件影响极其恶劣。3月14日,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刘建军死刑①。一审判决后,刘建军未提出上诉。因同案被告人刘建民提出上诉,4月7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本案。受山东省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笔者作为刘建军的二审辩护人参与本案庭审。笔者无意对案件本身进行过多的评论,仅就本案涉及人民警察配备和使用枪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
在“泰安1·04袭警案”中,英勇的人民警察奋力追捕穷凶极恶的两名匪徒,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最终成功抓获持枪行凶的犯罪嫌疑人刘建军。令人感到沉重的是那些逝去的“泰山勇士”必竟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感动和遗憾之余,我们应当反思,反思为什么人民警察在追捕过程中未配备和使用枪械?却以血肉之躯去搏击匪徒的刀和枪?
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枪械的配备和使用是“武装性质”最有力的阐释。提及人民警察,我们难免想起大沿帽、警服,更重要的是还有枪,警服和大沿帽象征正义,枪代表的是维护正义的力量。枪,是法律赋予警察的“正义之剑”;枪,是警察的“第二生命”。《枪支管理法》第五条规定:“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劳动教养机关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的司法警察,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和担负案件侦查任务的检察人员,海关的缉私人员,在依法履行职责时确有必要使用枪支的,可以配备公务用枪。”《公务用枪配备办法》、《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地方性法规均规定人民警察可以配备和使用枪械,且这是警察区别其他公务人员的重要标志之一。人民警察配备和使用枪械既是现实之必须,也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但“泰安1·04袭警案”的发生,让我们清醒看到了目前公安机关在枪械配 ①共同持枪行凶的另一犯罪嫌疑人刘鲁民在案发过程中被刘建军枪杀。备和使用方面存在的制度漏洞和隐患,为什么我们的人民警察常常在“枪到用时方恨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宏观层面的意识误区。人民警察是和谐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社会和谐建设的重要职责,人民警察在日常工作中配备枪械将严重影响其联系群众、深入群众,容易使群众对人民警察“畏而远之”,破坏警民关系。因此,公安机关普遍认为日常工作中无须配备枪械。
2、立法层面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及全面的问责机制。无论是《枪支管理法》《公务用枪配备办法》,还是《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在立法用语上均使用“可以配备”、“可以使用”等笼统的规定,而没有规定在法定情况下人民警察应当配备并使用枪械。1996年颁布的《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全文有17个条文,规定笼统且不够细致,至今也未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同时,立法上细密规定了人民警察违规使用枪械的法律责任,而没有规定不合理限制或影响枪械正常使用的法律责任。现有的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浙江省、河南省、广东省等,也都对人民警察使用枪械进行了严格限制。
3、有些公安机关错误的将“严格管理”执行为“零使用”。实践中,有些公安机关因人民警察配备和使用枪械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麻烦,缺乏对公安干警在使用枪械方面的信任,机械执行“五条禁令”,在日常管理中普遍采用“三铁一器”、“双人又锁”等措施,并就枪械的领用设置了繁琐的审批程序,但缺乏相应的应急配备和使用机制。也有一些公安人员为避免配备和使用枪械不当造成的麻烦,而不愿在工作中配备枪械,特别是在目前这种由网络舆论非良性互动导致的“舆论暴力”屡见不鲜,公安干警为避免自己陷入“舆论漩涡”,索性就能不配就配、能不用就不用。这种“因噎废食”的枪械使用态度,严重影响了枪械在打击、威慑犯罪方面应有的作用。
4、人民警察缺乏必要的枪械使用训练。警力不足是当前公安系统存在的一个普通性问题,人民警察忙于工作、累于工作,公安干警辛劳成疾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人民警察很难有充分的时间参加专门的枪械使用训练,这直接导致人民警察对配备和使用枪械的“疏远”。
人民警察不配枪、不用枪,那么,在危急时刻,他们拿什么保护民众甚至自己的安全?拿什么去捍卫法律的尊严?拿什么去伸张社会正义?人民警察枪械的配备和使用不到位,不但使犯罪分子更加嚣张和张狂,也使得人民警察在打击犯罪中往往不惜“舍生取义”。类似泰安的惨案,随手“百度”一下“袭警案”,便搜出1620000条相关报道,我们完全不能因为广东普宁市、河北省霸州市、河南省禹州市等出现警察用枪杀人的恶性事件发生,而“杀鸡取卵”式的严格要求“刀枪入库”,以确保人民警察不再用枪伤及无辜。然而,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公安干警的枪口指向谁?是指向无辜群众,还是指向犯罪分子,完全不是枪决定的,是人,是人的意识决定的。诚如将军因担心和顾虑战士滥用枪支,而不向上阵的战士发枪,这是一个荒唐的逻辑。“拷贝”到人民警察配枪这一问题上,必将为这个荒唐的机械逻辑付出惨重的代价。
为保障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使其更好的履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职能,希望全国人大、国务院、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如下建议:
第一、立法上,系统清理现行不合理限制人民警察配备、使用枪械的规定,制定严格、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枪支配发、保管和使用规范,完善对枪械配备、使用中涣散配用和不当限制的问责机制,建立上级公安机关及纪检部门对枪械配备和使用的定期考核和不定期抽查机制,真正做到应配尽配、能配则配、规范管理、合理使用的枪械配备和使用原则。
第二、严格控制人民警察的入职“门槛”,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民警察招录过程中,严格依照《公务员法》、《人民警察法》的规定,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作风素质硬、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公安队伍,杜绝将歪风邪气、逞强好胜等不良风气带入公安队伍。各级政府及公安机关应加强对人民警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民警察的责任意识,防止警察利用枪械宣泄情绪、报复社会,切实管好“枪口”的指向。
第三、加强对枪械使用方面的业务训练。这里的训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人民警察对枪械使用技能的训练,使人民警察更加熟练的学枪、用枪、护枪;第二是枪械配备和使用法律、法规等法律知识,使人民警察在配备、使用过程中,清晰准确的判断如何正确使用,抛弃因顾虑枪支不当使用而造成的思想“包袱”。从根本上说,如果平时缺乏严格的训练,下发的枪械只是为了一时应急,那么在抓捕罪犯执行重大任务或是遭遇突发事件时,仍然难以形成实在的战斗力。
“泰安1·04袭警案”留给我们太多对逝者的追思、更多对人民警察的敬意,痛定思痛,我们应当如何保障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又如何有效防止人民警察因枪械的不当使用而伤及无辜?回答这个问题,应超出对个案的情感纠葛,理性而冷静的进行制度的改革,废除和清理对人民警察配备和使用枪械的不合理限制,这个问题应当引起广泛重视。
第四篇:小议巡逻警察接处警
文章标题:小议巡逻警察接处警
巡警接处警面对的是不可预见性的现场,不确定因素很多,必须要求我们巡警接处警时做到严格公正执法,全力维护公民利益,维护公共安全秩序,及时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经过一年多的巡警工作,我认为除遵循上述要求外,还应该做到以下四个字:
一是“快”字,就是出警快。“快”在巡警接处警中的重要意义很多,及时
有效预防打击犯罪,及时化解矛盾冲突,及时救助等等。
二是“听”字,就是要听当事人的表述和意见。“听”字对于巡警控制和处置现场警情,有特别的作用。公安内参35期有个调查,认为公众在接受司法决定前,他们十分重视参与和表白的机会;他们希望受到尊重,保持尊严,自己的权利能够得到承认;他们希望警察能够考虑他们的需求和关心,以诚实的态度与他们交流。在现场,唯一能表达他们上述意思的只有语言。因此,“听”是我们处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日常处警大多是矛盾纠纷和治安事件,矛盾双方情绪激动,这时我们就要置身中间,耐心听取双方意见,在他们陈述时,民警敬业的姿态,往往也使他们泄了大部分怒气,稳定了情绪,我们也听到事情的起因和过程,再综合一下双方意见,就可以作出一个公正的判断,现场得以控制,小的矛盾当场就可以处理。“听”虽简单,但是在混乱的场合做起来难,是我们自身修养和控制能力的体现。
三是“正”字。“正”是警察素质的内在要求,常树正气之形,常怀正义之心。2005年底的一个上午,阳光花园一处工地,因为农民工工资发生纠纷,当时一名罗埠农民工,站在八层楼高的塔吊顶上,要以死相挟,危险随时都会发生。我们迅速出警现场,了解真实情况后,面对强弱分明的态势,我们当着众多农民工的面,义正辞严的教育施工队老板,稳定众人情绪,并攀上六楼顶,近距离和要跳塔的农民谈心,让他感受我们的关心之情,感受我们警察的正义之心和扶弱之义。一个多小时后,终于使他认识到我们警察是帮助他的,是信得过的,是他的希望,使他放弃了死的念头,我们再组织人上塔顶,将其平安的搀扶下来。事后,我们及时联系有关方面,使他们领到了被拖欠的工资。在当时危险冲动的环境下,如果没有正义的警察形象取得农民工的信任,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正”字是取得当事人信任的我们警察必须的重要的内在素质。
四是“察”字。面对复杂多变不可预见的处警现场,我们要用眼睛和大脑,尽快察清形势,要眼观六路,察言观色,就能预防严重后果的发生。2006年元月的一雪夜,一个在庐城投资皮衣厂的商人,在某大浴室洗澡时,把储存大量商业秘密的手机丢失,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损失巨大。接警后,我们在现场做了大量调查和察看后,初步判断是换衣间的两名服务生有拣拾的嫌疑,在察问中,一名年龄小的服务生回答不太紧凑。面对当时的情况,如果将案件移交,时间一长,待这两人心理稳定后,就可能再也找不到手机,损失无法挽回。因此,我们决定,依靠现场的氛围,做思想攻势,着重做那名年龄小的工作,及时消除他们的侥幸心理,再找来浴室老板,做工作,解决不辞退的后顾之忧。一个小时后,这两名服务生将手机交还了到那商人手里。在一些大的出警现场,“察”字更为重要,察清现场形势,才能更好的保护现场秩序,也能保护好我们自己。第一时间察清现场和在场人的心理,是我们处好警的一个重要基本功。
《小议巡逻警察接处警》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小议巡逻警察接处警。
第五篇:防止警察的枪走火
防止警察的枪走火?
提问者:碎石头一个 浏览72523次
最近,警察的枪频频走火,这是怎么回事?能防止吗? 回答者:壹读君 2014-06-07
河南郑州,一位警察叔叔在幼儿园给小朋友和家长讲安全知识,手中的枪很不安全地走火伤了四人;云南罗平,一名警察酒后和人吵架,走火打死了一个农民;贵州三穗,一对小两口吵架,警察在劝架时开枪打死了男主人……
这都是在最近一个月真实上演的极品版警察故事。枪支走火、酒后执法、不当开枪……这些不专业、不靠谱的行为,在反恐力度加大,警察全部持枪上街巡逻后,一下子冒了出来。
只要佩枪,就有可能走火;想要完全不走火,只能不配枪。如何防止警察的枪走火,可能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今天壹读君就聊聊,警察的枪,如何才能不随便走火。
一切枪支走火都是人的错
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伊春兰在论文《防止警用枪支意外走火原因探讨》里,就旗帜鲜明地说:一切意外走火,都是持枪者的问题。
她透露说,眼下,很多警察同志在用枪这件事上还比较幼稚——真正了解枪支弹药基本常识的警察不多,有人连自己所用枪弹的型号都不知道,更别说熟悉枪及子弹的构造;有的警察虽然进行过短期培训,也只是略懂皮毛;有的警察长时间不接触枪支,一旦用起来手感生疏,很容易发生走火……
拿河南郑州那位警察叔叔来说,他解释说,枪支走火的原因是不知道枪里有子弹。这个解释本身就非常不专业,因为在警械使用训练课程中,这是最基本的一条原则——持枪者所接触的任何枪支,都应把它当作枪内有实弹来对待,就算你亲眼看到子弹退膛,也要再亲自检查验证枪里确实已经没有子弹了。
这一细节,是使用枪支的诸多技术细节之一,其余的还包括:持握枪支时,要始终将枪口指向安全地方,要始终将手指放在扳机护圈外,以及,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开枪。
警察用枪,和司机开车道理是一样的警察劝架把人打死的事儿不是第一次发生了。2010年,也是在贵州,四个农民吵架吵大发了,附近派出所所长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很快把架给劝停了——他拔枪打出五发子弹,当场打死了其中两人。
不得不说,这和警察平时接受的枪支训练有很大关系。
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柯良栋与公安部法制局副局长李文胜在论文《香港警方怎样管理和使用枪支》里介绍说,中国公安的技能训练,侧重于体能和射击的精准度,至于如何依法合法使用警械,往往比较模糊。许多公安对于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枪,在用枪时应遵守哪些规定,是不太有概念的。
一旦遇上事儿,一些警察往往凭借的只是模糊的经验,急躁的性子,或者热烈的酒精。在这点上,香港警察的训练就很值得见贤思齐。他们非常重视实战性。每年,除了练习射击准确性外,香港阿Sir们还要接受决定使用枪支与否的训练——香港警务处将实战中的case制作成视频,阿Sir们观看并判断是否拔枪以及是否开枪。
训练结束后,“考生”还要向教官报告是否拔枪及开枪的事实理由和法律要求。教官将根据其回答做出评判,并帮助其纠正错误。
香港有全球第一所高科技警察训练大楼,每一名警员都要接受模拟真实的战术训练 有一个让壹读君感慨的细节是,他们每场实训课程的视频,都是不一样的,以让阿Sir们在课堂上就经历在执法中一切可能出现的状况。
香港警察的举止留给论文两位作者的印象是:他们对于用枪的把握与专业度,就如同司机开车,清清楚楚地知道红灯停绿灯走。
光打得准是没用的说中国警察枪支训练课程水准低下,是有欠公平的。
中国警察构成主要包括三大类:警校毕业生、非警校毕业生和转业军人。在这三类人员中,警校毕业生接受的培训最为全面,从手枪使用能力来说,也是最高。
在校期间,他们要完成多门警察必修技能课的学习,手枪射击就是其中的一门课程,并且射击课必须100分才合格,不合格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不合格的则辞退。
但是,在这套评价体系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学生的射击成绩过分强调射击精度,忽视了技能的实用性。
举个栗子,许多警校的训练射击都是25米环靶打精度射击,射击时扣动扳机都要预压两档然后枪响,从抬起枪到响枪最少也要3秒钟。
但在实战中,与坏人距离往往只有3到5米,甚至更近,此前的训练瞬间就丧失了意义——等你按流程做好射击准备,要么是坏人早跑得没影了,要么你已经被坏人给撂倒了。
壹读君的一位警察小伙伴就吐槽说,很多警校当年的“神枪手”,成为真正的警察后,发现面对坏人时,用枪还不如肉搏呢。
另一种情况,就是拿枪的时候过分亢奋,又没有记住持枪用枪要领,一不小心就啪啪了。
所以,用枪这件事,似乎一不小心又陷入了“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困境。壹读君相信,要防止走火,赶紧提高警察的专业性才是唯一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