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推荐)

时间:2019-05-15 13:4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推荐)》。

第一篇: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推荐)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对于当今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景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需求。现代的环境景观设计除了古典造园的基本要素(山石、水景、植物、建筑)外,更多的增加了多样园路铺地、树池、景观小品和游乐设施等的设计要素在其中。

为了在设计的时候能更加方便的划分平面以及理清环境景观设计要素的功能性作用,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分为了两种形式的景观—城市居住区软景观设计和城市居住区硬景观设计两种类型。硬质景观设计主要是指硬质铺地部分、树池部分、阶梯部分、山石造景部分等造景要素;软质环境设计主要是指水体和植物等造景要素。

构成环境景观的要素有很多,但景观理论的研究证明,水是第一吸引人的要素,也是中国传统山水园林的灵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有“无水不成园”的说法,水景部分是景观设计的重点,居住区景观因水景的存在而灵动,天津市东丽湖居住小区的水景观环境的设计,是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理论的研究,对东丽湖居住小区的水景观作出一些具体的设计规划。

东丽湖小区的水景现状 东丽湖小区位于天津的东部地区,水域的面积占8平方公里,其海岸线长度为12 公里,是东丽湖的具有最重要价值的地区市,东丽湖居住区的建筑的规模庞大,建筑间的密度相对较低,整个小区的景观布置是通过一些细腻的组合来营造一些小区域的人工的水景景观来满足城市居住小区居民的亲水性和近水性要求。

并且水景的营建通过与大型的景观环境中的水景观进行比较,能够使得总体的小区水景观环境表现出多样的形式。东丽湖小区着重于景观环境与建筑环境的有机结合,以求最大的满足居民的亲水性要求。从总体来看东丽湖居住小区的水景观的设计表现较好,有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的效益,但也由于对当地的文化脉络、可持续发展性以及对当地居民的人性化要求缺少一些思考,也造成了一些问题。

例如说由于当地水景的设计和建设没有思考水景开发施行的可操作性和施行的经济性要求,水景的一些设施出现了搁置不用,浪费和空置的局面。还有就是一些水景由于设计的时候缺少一些实际的考虑,造成了水景观设计的尺寸出现了一些问题,并且还由于对小区居民的一些切实的人性化关怀度不足,使居民对于水景观的参与性和亲水性大大降低。再就是居住小区的水景观还缺少对当地文化的继承,挖掘的当地的文化特色少,设计师设计的一些小区的水景观和其他小区的一些水景观出现了相似的现象,使当地的水景观缺少了天津市本地的文化特色。

第二篇: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探讨

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

探讨

摘要 :该文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 问题 作为 研究 对象,分析 了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价值的两个方面,提出“ 自然 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 方法,改善和提高居民户外生活质量。关键词 :户外环境景观价值 “自然生态” “以人为本”

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问题越来越受到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居住的环境景观目标已不仅是树木花草,更需要文化,要突出包括民族地域文化在内的文化内涵,及在此 影响 下形成的居住区空间格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现状 随着 经济 的 发展,农村 人口大量拥入城市,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上升,随之居住区大量涌现,居住区规模无节制扩大,人们在经历了住宅“量”和“质”的苦恼后,依然要面对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困扰,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外环境的质量。开发商为牟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建设的仅满足日照间距的千楼一面的住宅区,单一的面孔、呆板的空间,使得居住区空间形态走向一个极端。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臵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

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活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水资源匮乏等;并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居住区环境的脆弱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居住区环境的审美性、可适应性、可持续性。优秀的城市住宅外部环境,不仅可以提高 社会 效益、环境及经济效益,也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伸。通过居住区外景观环境的形象塑造,住户拥有了与大自然的沟通空间,人与人交往的场所,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恬静平和的居住氛围。

二、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价值的两个方面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 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人”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人”的要素,其他要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景观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景观是否满足“人”的审美情趣;景观作为“人”参与其中活动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场所精神。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在视觉效果上能满足审美需求,体现文化内涵。住户不仅满足于视觉的享受,还需要一个适宜的场所休憩、交流、活动。场所是居民交流和参与的载体,而社区是由时间、空间、设施及其活动 内容 等要素构成的特定行为场所,并被

赋予一定的意义。场所的意义是比单纯的物质空间特征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空间的灵魂。在社区户外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应当具有适合于公共活动产生的可能性和多义性。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场所是认识自我的地方,是熟悉的和安全的,当大量的人有着同样的感觉并受它的驱使有了被联系在一起的感觉时,它就是一个集合的场所。不同年龄的住户在各自适合的场所休闲,丰富了小区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小区的生命活力。这样户外环境景观的价值才充分体现出来。

三、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探讨 居住区外部环境基本上是由住户小庭院、组团级公共用地和小区级公共活动场地构成,这些空间往往相互融会贯通,构成了居住区外部环境的物质基础。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形成这些外部环境的基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创造合理的建筑群体组合不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空间尺度,同时也是取得优质景观价值的前提。户外环境景观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臵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首先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由于设计考虑的主体是环境的使用者,而非设计者或决策者的喜好,因此,设计时

要注重使用者的特性和需求,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创造具有“积极的”意义的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既要有 “以人为本”的思想,又要有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设计结合自然的观点。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营造生态化、景观化、宜人化、舒适化的物质环境以及和睦、亲近、具有活力的社会文化环境。1.在营造景观的物质功能方面时,一定要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自然生态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荀子提出“取物有节”的思想,张载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实物均由气所构成,气之本性即人之本性,天地人物具有共同本性,彼此应当是共同发展。首先,自然生态与居住区户外环境都必须保持自身的整体性。通过道路、结点空间的合理布局,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多样统一,考虑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创作要素,创造出一个丰富、有机、完整的户外环境景观,而不是设计住宅单体之外的剩余空间。这样住户就能清晰地认知户外空间,同时户外环境景观对于住户也构成了识别性与归属感。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给人舒缓、放松的抚慰,达到以景养心、以境养人的境界。自然生态包括生态制约要素,即地域气候、地理条件和生态支持要素,应充分利用各种地形环境,创造出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构筑一个别致、特色的景观和一个小的生态环境。应注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剔除负面的要素,引

进正面的景观要素,提高和加强某个区域的景观特征。在 中国 清代,这项 艺术 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私家花园中人们就能欣赏到高山、湖滨、竹林、瀑布等美景。而且设计者利用技巧使各视点的过渡也显的相得益彰。其次,居住区户外环境与生态环境各要素应达到整体协调。局部相加并不简单等于局部之和,而是成为两个整体的融合和相互渗透。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 影响,联合共生。在过去居住区结构清晰的树形结构模式之内,人工环境彼此没有联系,与 自然 环境也没有关系。在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应进行修正,采用以传统户外环境体系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交叉的 网络 模式,形成多样的交往空间,加强邻里间交往(图1)。2.在强调景观物质功能的同时应注重户外环境景观的场所精神,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情趣的居住氛围,“以人为本”。空间需要人感知其的存在,它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 内容 在空间的形式、尺度、比例、质感、等物理性要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一个空间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来说是有意义的,它是这些人群的个人生活和 社会 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某种归属。首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户外环境景观中应体现:景观不是单纯的观赏和生态价值,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多样的交往空间,人与自然的高接触性,处处有“人”—住户的参与,充满活力、生机。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活动一般分为个人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或

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两类。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是居住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所期望达到的社区文明目标的重要内容。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空间环境中才会发生,而社会性活动则需要有一个相应的人群能够适宜地进行活动的空间环境,这样的适宜的空间环境,即场所,除了形式、比例、尺度等设计因素外,首先要考虑与这种活动相关的适宜的空间层次的构筑。如在半私密空间中幼儿和儿童游戏活动,邻居间的交往活动;在半公共空间中老年人健身、休闲活动,邻里交往、散步,青少年的 体育 活动;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交往、购物、散步、休闲活动等。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居住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其位臵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不应成为停车场地或无人问津之地。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但也不能偏僻,以至于只服务少数居民;老年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远离车行道。其次,“以人为本”应考虑到居住区外部空间的空气环境、湿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等五大环境健康性 问题。应通过景观的高低、穿插、围合、引进、剔除,以及生态技术等的运用,尽量消除或减轻五大环境的污染。如对小区汽车噪声和尾气的隔绝,以及汽车对小区住户日常出入的干扰的避免,可以通过人车分行,在车行道两旁种植绿化带;也可以将小区汽车直接停放在小区周边,使其不进入小区内部,实行小

区内部步行化,辅助以自行车 交通 等措施解决。

四、结语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持久 发展 的领域,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三部分的融合是建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并使设计目标更加 科学 化。同时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设计规划,这将有助于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更合理,从而促进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 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 [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 中国 建筑 工业 出版社,1985.[3] [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

第三篇: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探讨 论文

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探讨 论文

关键字:居住区 场所 户外 空间 景观 活动 环境 要素 自然 设计

摘要:该文针对当前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价值的两个方面,提出“自然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改善和提高居民户外生活质量。

关键词:户外环境景观价值 “自然生态” “以人为本”

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问题越来越受到居住者和舆论的关注,居住的环境景观目标已不仅是树木花草,更需要文化,要突出包括民族地域文化在内的文化内涵,及在此影响下形成的居住区空间格局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一、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大量拥入城市,我国人口城市化进程不断上升,随之居住区大量涌现,居住区规模无节制扩大,人们在经历了住宅“量”和“质”的苦恼后,依然要面对与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种困扰,人们越来越关注居住区外环境的质量。开发商为牟取最大的商业利润,建设的仅满足日照间距的千楼一面的住宅区,单一的面孔、呆板的空间,使得居住区空间形态走向一个极端。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活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水资源匮乏等;并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

居住区环境的脆弱促使人们重新认识居住区环境的审美性、可适应性、可持续性。优秀的城市住宅外部环境,不仅可以提高社会效益、环境及经济效益,也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伸。通过居住区外景观环境的形象塑造,住户拥有了与大自然的沟通空间,人与人交往的场所,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恬静平和的居住氛围。

二、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价值的两个方面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由人、建筑、绿化、水体、道路、庭院、设施、小品等实体要素,和环境的历史、文脉、特色等精神文化要素两方面构成。“人”的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离开了“人”的要素,其他要素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景观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景观是否满足“人”的审美情趣;景观作为“人”参与其中活动的对象,它的价值体现在场所精神。

从人和环境的关系出发来分析,赏心悦目的环境景观可以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陶冶情操。在视觉效果上能满足审美需求,体现文化内涵。住户不仅满足于视觉的享受,还需要一个适宜的场所休憩、交流、活动。场所是居民交流和参与的载体,而社区是由时间、空间、设施及其活动内容等要素构成的特定行为场所,并被赋予一定的意义。场所的意义是比单纯的物质空间特征更为重要的因素,是空间的灵魂。在社区户外空间中,每一个空间都应

当具有适合于公共活动产生的可能性和多义性。居住区规划设计应该注重场所的营造,使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产生认同感,对自己的居住社区产生归属感。场所是认识自我的地方,是熟悉的和安全的,当大量的人有着同样的感觉并受它的驱使有了被联系在一起的感觉时,它就是一个集合的场所。不同年龄的住户在各自适合的场所休闲,丰富了小区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小区的生命活力。这样户外环境景观的价值才充分体现出来。

三、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探讨

居住区外部环境基本上是由住户小庭院、组团级公共用地和小区级公共活动场地构成,这些空间往往相互融会贯通,构成了居住区外部环境的物质基础。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形成这些外部环境的基础,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创造合理的建筑群体组合不仅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空间尺度,同时也是取得优质景观价值的前提。

户外环境景观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芦原义信认为(外部空间)首先是从自然当中由框框所划定的空间,与无限伸展的自然是不同的。外部空间是由人创造的有目的的外部环境,是比自然更有意义的空间。由于设计考虑的主体是环境的使用者,而非设计者或决策者的喜好,因此,设计时要注重使用者的特性和需求,达到人性化的设计目标。创造具有“积极的”意义的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既要有 “以人为本”的思想,又要有尊重自然、利用自然、设计结合自然的观点。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营造生态化、景观化、宜人化、舒适化的物质环境以及和睦、亲近、具有活力的社会文化环境。

1.在营造景观的物质功能方面时,一定要尊重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自然生态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人与自然生态的共生共存、和谐发展。荀子提出“取物有节”的思想,张载认为,宇宙间的一切实物均由气所构成,气之本性即人之本性,天地人物具有共同本性,彼此应当是共同发展。

首先,自然生态与居住区户外环境都必须保持自身的整体性。通过道路、结点空间的合理布局,遵循美的法则来构思,多样统一,考虑主从与重点、均衡与稳定、对比与微差、韵律与节奏、比例与尺度等创作要素,创造出一个丰富、有机、完整的户外环境景观,而不是设计住宅单体之外的剩余空间。这样住户就能清晰地认知户外空间,同时户外环境景观对于住户也构成了识别性与归属感。创造出宜人的景观环境,给人舒缓、放松的抚慰,达到以景养心、以境养人的境界。自然生态包括生态制约要素,即地域气候、地理条件和生态支持要素,应充分利用各种地形环境,创造出丰富的外部空间形态,构筑一个别致、特色的景观和一个小的生态环境。应注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剔除负面的要素,引进正面的景观要素,提高和加强某个区域的景观特征。在中国清代,这项艺术以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私家花园中人们就能欣赏到高山、湖滨、竹林、瀑布等美景。而且设计者利用技巧使各视点的过渡也显的相得益彰。

其次,居住区户外环境与生态环境各要素应达到整体协调。局部相加并不简单等于局部之和,而是成为两个整体的融合和相互渗透。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联合共生。在过去居住区结构清晰的树形结构模式之内,人工环境彼此没有联系,与自然环境也没

有关系。在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中应进行修正,采用以传统户外环境体系与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交叉的网络模式,形成多样的交往空间,加强邻里间交往(图1)。

2.在强调景观物质功能的同时应注重户外环境景观的场所精神,营造一个具有生活情趣的居住氛围,“以人为本”。空间需要人感知其的存在,它和发生在其中的生活内容在空间的形式、尺度、比例、质感、等物理性要素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一个空间对某些特定的人群来说是有意义的,它是这些人群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意味着某种归属。首先,“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户外环境景观中应体现:景观不是单纯的观赏和生态价值,应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多样的交往空间,人与自然的高接触性,处处有“人”—住户的参与,充满活力、生机。

居住区居民的生活活动一般分为个人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或必要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两类。社会性活动和自发性活动是居住区外部环境景观设计所期望达到的社区文明目标的重要内容。自发性活动只有在适宜的空间环境中才会发生,而社会性活动则需要有一个相应的人群能够适宜地进行活动的空间环境,这样的适宜的空间环境,即场所,除了形式、比例、尺度等设计因素外,首先要考虑与这种活动相关的适宜的空间层次的构筑。如在半私密空间中幼儿和儿童游戏活动,邻居间的交往活动;在半公共空间中老年人健身、休闲活动,邻里交往、散步,青少年的体育活动;在公共空间中人们交往、购物、散步、休闲活动等。各类户外活动场地应与居住区的步行和绿地系统紧密联系,其位置和通路应具有良好的通达性,不应成为停车场地或无人问津之地。幼儿和儿童活动场地应接近住宅并易于监护;青少年活动场地应避免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但也不能偏僻,以至于只服务少数居民;老年人活动场地宜相对集中,远离车行道。

其次,“以人为本”应考虑到居住区外部空间的空气环境、湿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水环境等五大环境健康性问题。应通过景观的高低、穿插、围合、引进、剔除,以及生态技术等的运用,尽量消除或减轻五大环境的污染。如对小区汽车噪声和尾气的隔绝,以及汽车对小区住户日常出入的干扰的避免,可以通过人车分行,在车行道两旁种植绿化带;也可以将小区汽车直接停放在小区周边,使其不进入小区内部,实行小区内部步行化,辅助以自行车交通等措施解决。

四、结语

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是一个涵盖多方面的持久发展的领域,随着建筑学科的拓展和其他学科的介入而不断深化。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三部分的融合是建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对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师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并使设计目标更加科学化。同时应积极倡导居民参与设计规划,这将有助于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更合理,从而促进城市居住区户外环境的改善,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俭。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2] [日]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3] [美]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4] [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第四篇: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说明

因地制宜,获得经济、景观与生态的多重效益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大,建筑容积率不高,因而应该有效地发挥它的生态功能,使之成为城市大型公共绿地的有效补充。生态校园已经成为新世纪大学校。园”的理想追求。1997年,清华大学在我国首次提出创建绿色大学的办学理念。所谓绿色大学,“就是用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立足学校长远发展来组织和实施学校当前的各项工作,保持学校持续发展潜力的大学”。未来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构想是集自然、空间与人类三位一体化的系统。大学校园生态性主要表现为人与校园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等方面。为了实现大学校园的持续性成长,应该尊重大学校园的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理解大学办学宗旨与校园传统,强调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与继承。

景观生态学的启示

1.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阃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斑块一廊道一基质模式是构成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校园景观中的任何要素都可以归属于这一模式中。校园中的绿地、建筑、铺地、水面等属于斑块的范畴;水系、植被、道路等属于廊道的范畴;绿地、建筑等属于基质的范畴。由于校园建筑、场地的建设,基本上改变了校园基地原有的地面形态和自然景观,所以,校园绿地和建筑既成为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基质,又与斑块融为一体。

2、斑块。景观生态涉及的主要要素分为气候、水、植被等。校园绿色生态空间要通过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斑块和廊道,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绿地斑块的数量应达到一定的规模,而且分布要均匀,大、小斑块结合,并注意尽可能增加绿量。校园景观各要素的结构、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最小距离、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影响着校园景观格局。在新校区规划中应重视预留地块、保护开敞空间,加强公共绿地建设,提高校园生态功能;保护湿地、水体,维持校园景观特色的亲和性,建立各式“园林”,合理规划学习、生活、锻炼与休息景观,使校园景观生态更加趋于科学、合理。从景观生态学的最优景观格局出发,理想的校园中心区应当是大型校园生态公园等大型自然斑块,通过绿色廊道连接周边各小斑块。这样就会给校园的整体景观设计布局带来很大影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3、廊道。水体廊道和植被廊道是校园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二者的规划不仅有助于改善道路的生态环境质量,完善校园生态功能,增加校园景观多样性,同时也可以有效消除道路廊道所带来的种种环境影响,将校园内部景观斑块连接起来。考虑了生态功能的道路系统从单纯的交通功能转向兼顾流量、速度与景色关系的多功能重叠。此外,水体廊道和植被廊道形状曲折、穿越多种景观斑块,富有美学观赏价值。

4、气候。西蒙兹教授对气候给与人的影响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人类对世界气候除了适应别无他法,但是人类可以在景观设计中运用植被、水体、构筑物来改善局部的微气候。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要投入对师生更多的人性关怀,特别是户外交往空间。要综合利用景观要素的组合安排,营造适宜的小气候,特别是停留空间,应避免日晒雨淋。在外部空间中广泛运用如亭、敝厅、外廓等对于季节气候适应性强的空间形态,并较均匀布置,能明显弥补不利气候条件下交往空间减少的缺憾。

5、水平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要求协调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即水平生态过程。来自大气的雨、雾,经过林木植被的截流,成为涓涓不断的细流,流经人造水域和天然河流。因此,校园里不宜建大面积硬质广场,也不宜人工开凿大面积水域,要注意利用生态草坪等形式进行雨水的收集。

原有地形地貌的运用

校园景观建设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林则林。合理利用校内坡地、河流,形成风景区,休息场所。校园里有了坡地等地形高差后,配以植物、水域、环境小品等,将有助于形成层次丰富、有人情味的校园场所。校园的地形可归纳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景观的处理方式也随之不同。(1)有些校园基地趋于平坦,景观的层次性不强,这时更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微地形,来营造丰富的校园景观。(2)对于校园内体量较大的山体,可在其上修建观景平台、观景设施,以一览校园全貌;还可倚山建道,营造盘旋曲折的校园景观;或遇校园主要道路,可开辟豁口,亦能形成围、隔、透的景观效果。(3)有些校园的基地就位于一座山上,这时山体地形就成了校园景观营造的主导。整个校园可与山势融为一体,建筑和景观按照山的走势设计,而不是按照一些抽象的几何形状设计,这样做便于设计成庭院或方形场地,形成周围环绕山和草地的景观。如香港科技大学位于香港九龙清水湾,地理位置依山傍海。建筑及校园环境设施依山势而建,形成了错落有致、清新明快的校园景观特色。

对于校园场地内原有的水域,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水域,要保留和进行疏导,使之成为校园的自然生态绿地。大面积水域亦可架桥设岛,形成穿越性的校园景观。另外,大学所处地区不同,气候环境对校园景观的影响也会不一。比如南方和北方的大学校园在植物选择、水体营造及建筑、构筑物的形式上都有所不同。利用原有场地的资源优势,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对于保护生态、节约资金等方面将不无裨益。大学校园环境景观设计优化从景观结构、空间的物理构成及精神气质的营造、可持续校园的生态保护等方面着手,力图解决当下校园里突出的环境景观问题。识别性、归属感、认同感及教育文化性一直是校园景观所追求的主题。现代校园往往面积庞大,必须建立明晰的校园环境景观结构框架,继而从尺度、交往空间的层次性及适宜的道路系统等方面来营造人性化的校园场所;在生态园林的大环境下,通过人工置景,渗入进入文气息。在这里,理性与浪漫交织,环境与文化融合。朴实、宜人、向上的校园环境必然会受到人们的认同和热爱。

第五篇: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二十一世纪将是生态环境旅游的黄金时代。XX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环境,必须切实利用好自然资源优势,大力促进XX湖生态旅游的发展。

经了解,本消息由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机构大力推荐,各位网友可适当关注与转载。中科万向报告编写机构致力于产业政策、行业动态、市场走势的深度分析与研究,专业编写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资金申请报告、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节能评估报告,是重合同守信誉、研究水平较高的报告编写机构。

第一节环境保护目的本项目属于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尽量减少对景区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保证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维持景区自然生态平衡。

第二节资源保护工作

强调资源保护工作的首要地位,要切实执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并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批准的详细规划下方可进行开发利用,开发中根据风景名胜资源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现状环境,采取分级、分类的保护方法,划定各级保护区的范围,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山体植被、水质环境、名胜古迹和环境卫生是风景名胜区保护的主要目标,防止污染或破坏,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

认真开发景区生态环境建设,景区的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景区内及景区外围保护区的林木不准任间砍伐。地形地貌、山石水体、自然植被、野生动物等都要严格保护,今后环境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境保护方针。

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1、维护景区内现有原生植被、植物群落、古树名木等,禁止当地村民砍伐、放牧,加强森林防火。

2、在各旅游服务村及各人文景点实施绿化,可选种一些传统的园林植物,如松柏、女贞、紫藤、腊梅、南天竹等灌木。

3、在景区湖面沿岸河谷底部空旷地带,增植部分高大树木,如榕树、香樟、杉木、枫香、麻栎等,沿陡峭崖壁种植爬山虎、金银花等藤蔓类植物,在水边适量种植一些湿生植物,两岸山坡上多种植

藤竹或兹竹。

4、在缓坡地带种植本地的柑桔、漆树、油洞、油菜、核桃等经济作物,形成整体效果,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5、在村前寨后配植一些桂花、玉兰、紫竹、蝴蝶木、常春藤等。

6、对景区道路两旁要进行绿化,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观赏性较强的行道树、绿篱和四季花木。

7、景区周围两旁原始山林中现有各种原生动植物种群,这是景区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必须加以保护。

下载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景观(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二十一世纪将是生态环境旅游的黄金时代。XX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环境,必须切实......

    自然生态的保护

    自然生态的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是自然界中的生物群体和一定空间环境共同组......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规范(一)

    1 总则 1.1 本导则是为了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要求,满足21世纪居住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编制的。旨在指导设计单位和开发单......

    环境景观工程设计施工合同

    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甲方将_______环境景观工程委托给乙方进行深化及施工,为了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之规定,结合本......

    环境景观工程设计施工合同

    环境景观工程设计施工合同甲方:乙方: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甲方将_______环境景观工程委托给乙方进行深化及施工,为了进一步明确双方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

    环境景观工程设计施工合同

    http://www.xiexiebang.com 环境景观工程设计施工合同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友好协商,甲方将_______环境景观工程委托给乙方进行深化及施工,为了进一步......

    00-香山花园环境景观设计说明

    香山花园环境景观设计方案说明香山花园环境景观设计方案说明 满足人们对自然和艺术文化的渴望。在设计中我们力求突出以人为本、功能多样、格调清新典雅的特色,突出自然、生......

    自然生态---沐风老君山项目

    老君山项目研讨会 会议时间:2013年11月22日星期五 会议地点:渝北老君山村“沐丰农业园”会议室 会议内容:关于“老君山”生态农业公园项目研讨暨“重庆川商农业投资集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