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然生态的保护
自然生态的保护
自然生态环境是指存在于人类社会周围的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天然形成的物质和能量的总体,是自然界中的生物群体和一定空间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且未受人类干扰或人扶持,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依靠生物及其环境本身的自我调节来维持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有森林、草原、荒漠以及海洋生态系统,还有介于水陆之间的湿地生态系统。
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人口增长、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片面的最求经济增长等。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在利用环境与征服自然方面取得很大发展,同时也带来一些严重的问题。这是由于人对自身的发展失去控制而使环境遭到破坏,破坏的严重程度已影响到人本身,也威胁着许多其他物种的继续生存。例如为了满足日益一直增长的人口的物质需要就需要开阔更多的耕地种植粮食,也要砍伐更多的树木来满足物质需要,这一切都将破坏自然环境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对可再生资源来说虽说是可再生,但是再生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人类对其的利用的量大于其再生的速度那么其数量就会逐渐减少,以致破坏了环境的自然循环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很正常生活,森林、水资源就是其中例子。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对其的开采一点对少一定如果过度的开采,不仅破坏了环境,而且将对人类以后的需要带来影响。例如煤炭资源,如果过度的开采,不到200年后将被开采完毕,那时人类的能源需要从哪里来补充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人类为了片面的追求经济增长不惜有牺牲环境为代价。采矿业为了追求利益对大化从来不考虑其带来的环境因素,给河流和周围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工厂为了追求利益把未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的排到江河中,严重的破坏的水体的自然环境。
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给人类带来了很多严重的危害,包括:第一,威胁生态平衡;第二,危害人类健康;第三,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规定,环境保护的内容,包括“保护自然环境”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两个方面。这就是说,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坏境的根源和危害,有计划地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控制环境污染,促进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
对于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其都有不同的生态结构,包括物种数量、种间关系和抗干扰能力等,因此对于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得有不同的保护和处理污染的措施。
森林生态系统,是指在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行调控的自然综合体。它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大、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以及功能过程多样性等,因此森林系统的抗干扰很强,但一旦破坏了其多样性,要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多样性就非常困难的。
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有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自然破坏如台风,火山爆发等,但这种破坏只是小面积的,森林系统可以自行恢复。人为破坏包括砍伐树木还有因人为因素引起的森林火灾,这些伤害是沉重的,一旦发生将对森林的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确保森林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是人类必须处理的问题。
森林的保护有很多措施,首先国家必须健全森林法制、加强林业管理。防止人
们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和因在森林中用火不当产生森林大火;建立保护区。对还未受到人类破坏的森林应该建立保护区,使森林的生态环境免受破坏;退耕还林,对受到人类破坏了的森林应该尽量减少对其的破坏,从新种上树木以增加森林的多样性,使森林的环境得到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人们在生活中应该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因资源问题给森林资源带来的压力。
湿地生态系统,指介于水、陆生态系统之间的一类生态单元。其生物群落由水生和陆生种类组成,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迁移与演变活跃,具有较高的生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广阔众多的湿地具有多种生态功能,蕴育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物种贮存库、气候调节器,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发展经济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湿地还可以通过水生植物的作用,以及化学、生物过程,吸收、固定、转化土壤和水中营养物质含量,降解有毒和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消减环境污染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由于湿地围垦、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湿地环境污染、湿地水资源过度利用、大江大河流域水利工程建设、泥沙淤积、海岸侵蚀与破坏、城市建设与旅游业的盲目发展等不合理利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退化,造成湿地面积缩小,水质下降、水资源减少甚至枯竭、生物多样性降低、湿地功能降低甚至丧失。因此迫切需要对湿地进行保护、恢复和重建。
对湿地的保护必须是多方面的,首先应该加快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速度,防止湿地被进一步破坏;其次创造有利于湿地资源保护的法制条件,只有创造一定的法制条件,才能使日趋减少、面临威胁的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再次应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调查现有湿地的类型与分布及面积、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湿地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等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湿地资源信息库,只有了解了湿地的具体信息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最后相关部门应该理顺关系、协调管理、综合治理,只要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与协调,努力在湿地资源保护上达成共识,采取协调一致、多管齐下的保护行动,运用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修筑工程等综合措施进行才能使湿地得到最合理的保护。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系统。全球海洋是一个大生态系,其中包含许多不同等级的次级生态系。每个次级生态系占据一定的空间,由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海洋的污染主要是发生在靠近大陆的海湾。由于密集的人口和工业,大量的废水和固体废物倾入海水,加上海岸曲折造成水流交换不畅,使得海水的温度、pH、含盐量、透明度、生物种类和数量等性状发生改变,对海洋的生态平衡构成危害。目前,海洋污染突出表现为石油污染、赤潮、有毒物质累积、塑料污染和核污染等几个方面。
若要真正地可持续利用浩瀚且有限的海洋资源,我们必须遵循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首先,加强海上基础工作,开展环境及资源的综合调查评价,为开发海洋做好前期准备。其次,理顺海洋资源管理体制,建立非常设海洋工作委员会,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再次,重视发展海洋开发技术,建立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提高开发利用海洋的总体能力。复次,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扩大海洋开发规模,提高海洋开发水平。最后,要加强海洋知识宣传教育力度,要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并改变海洋保护中理念性误区。
河流生态系统,指河流水体的生态系统,属流水生态系统的一种,是陆地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中起着主要作用。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有很多方
式,河流沿岸植被的破坏将到大量的泥沙和生活放弃物等进入水体,使河流受到污染;城市点源和非点源将带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入河流,这将严重污染河流,使河流的生态遭到破坏;还有各种水利工程将会影响河流自然生态功能和生态过程的改动。
河流的保护首先可以增加沿岸的植被覆盖率,使水土得到保护,减少水土生活污染物流入江河;其次对流入河流的生活污水和工厂产生的废水先进行污水处理,减少河流的污染使水体的生态受到破坏;最后水利工程设计应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提供鱼类产卵条件及鸟类和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建设符合生态学原理的过坝鱼道。
各个生态系统虽然各有分别,各有各的特点和地域,但是都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此之间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保护地球生态系统必须以联系的思想来保护地球的生态。只有保护好了我们地球的生态环境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地发展,人类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自然生态保护处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自然生态保护处2018年上半年工作
总结
“>自然生态保护处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2007-03-02 08:50:0
1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指导下,在各处室及各区、县(市)环保局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我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全面开展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恢复治理工作,指导以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为重点的生态廊道、林地、草原湿地开展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开展区域扬沙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召开了区域扬沙污染综合整治市长协调会,并按照《哈尔滨市市区区域扬沙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要求,会同道外区、松北区进行了实地踏察,各区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了扬沙整治工作,道外区完成民主乡坝外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还湿1460亩,完成任务的112%。松北区公路大桥以西至四环桥区域扬沙污染综合整治种植灌木柳等亩;指导拉林河双城韩甸—万隆段防沙治沙工程、阿什河、牤牛河等14个江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开展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区的执法检查和晋档升级工作,大力推广“国有民营、国有民建”和“集中建设,分片管护”的管理经验。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了巴彦县野生大豆物种保护区。根据国家和省局的有关文件要求,对哈尔滨市三、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了调查,成立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确定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建立了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并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成立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邀请省
市著名专家学者参加。我局负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市区两级联动的长效机制,从环评、监测、环境监察等方面入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登记备案和实验室排放废物的安全处置,责成三所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制定完善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发动社会和公民,实行监督、举报。
二、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编制村镇生态规划,确定了20个重点村申报省级生态文明村,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垃圾废水治理以及畜禽养殖、农药化肥等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以畜禽养殖粪便、污水、垃圾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小能源建设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各区、县(市)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开展了3个畜禽养殖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
三、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松北区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预验收,指导五常市、依兰县、通河县积极准备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指导其它县开展创建工作。新建省或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9个,其中5个乡镇已申报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加农户的经济模式,重点在农业科技园区、养殖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循环经济示范点。继续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五、开展呼兰区沈家镇郭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帮建工作的有关要求,成立了帮建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到郭堡村了解基本情况,制定工作目标,确定了种植食用菌的结构调整思路,积极与嘉峰食用菌公司联系,协商培育食用菌种植示范户,并对农户进行种植培训,多方筹措资金,抓好工作落实,并及时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反馈工作信
息。
第三篇:自然生态保护处二00五年工作总结
自然生态保护处二00五年工作总结
自然生态保护处二00五年工作总结2007-02-01 11:12:20
2005年,在局党组的正确指导下,在各处室及各区、县(市)环保局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我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一)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
为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维护生态安全,确保可持续发展,共筑和谐社会,我处认真贯彻省局黑环发[2005]13号《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开展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的通知的通知》及黑环办[2005]50号《补充通知》的文件精神,联合法规处与环境监察支队进行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
查,总结了方正、依兰县创建发展的“国有民营、国有民建”等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中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新建3处自然保护区,延寿新城水库晋升省级自然保护区申报材料已上报省环保局。
(二)生态功能区的建设管理
《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管理办法》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129号令下发,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确定了96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界、立标工作。拉林河、阿什河等14个江河源头区制定了恢复治理方案,开展生态恢复建设工作。
会同市林业局及相关部门对民主坝外、双城韩甸-万隆、对青等沙化地进行了调查研究,起草了调研报告,提出了治理意见和措施,已上报市政府。在道外区民主坝外草原实施了围栏封育、植树造林3000亩;双城市韩甸—万隆沙化地治理面积达1500亩;对青盐碱地恢复工作全面完成。
(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起草了《哈尔滨市外来物种管理办法》,开展了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工作。
(四)全面完成生态功能圈建设。
我市从2004年开展此项工作,按照市环城生态功能圈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经过各有关部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市共投入资金万元,其中市环保局投入资金266万元,实施了太阳岛及市政府周边、202国道两侧、江南中环路、运粮河中段及五一水库段、太平湖、天恒山、民主坝外草原等多项生态工程;完成植树造林、退耕还林15446亩,植树(苗)万株。完成草原改良建设万亩,退耕还草万亩。进一步改善了哈尔滨市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增加了郊区绿量。
二、生态示范区和环境优美乡镇建设
(一)全面启动生态示范区建设,指导阿城市、松北区国家及生态示范区试点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并通过了省
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论证。指导五常市、依兰县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预验收,宾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延寿县通过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复检工作。指导4个县级市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其它县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指导各县(市)制定2-3年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并进行逐年分解。
(二)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指导各区、县(市)新建生态文明村37个重点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垃圾废水治理以及畜禽养殖、农药化肥等污染防治工作。(此项工作正在等待省局下发标准)
(三)继续创建省或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全市有6个乡镇被命名为全省首批环境优美乡镇,31个乡镇通过市级环境优美乡镇验收(含2003、2004年)。
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一)强化农牧产品基地生态环境监控工作。全面开展了我市六大生态系统的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此项工作以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市为目标,通过对六大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价,掌握我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为哈尔滨市生态环境规划管理提供重要的信息和数据支持,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主要内容是开展六大生态系统情况调查,包括我市各区、县(市)农田、草地、湿地、森林、河流、矿区生态系统的面积、分布等基本情况,同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监测点位,开展监测。在统计监测数据、搜集相关生态环境方面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完成六大生态系统环境评价技术报告。《哈尔滨市生态环境报告》(初稿)已编制完毕。
(二)继续推进有机产品基地建设,全市确定了阿城大蒜、方正大米等20个有机食品开发重点,其中11家已经通过认证或有机转换认证,6家基地正在开展咨询认证工作。
(三)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开
展畜禽养殖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全面启动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对规模化养殖场采取排污申报和发放排污许可证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污染,对农村散户养殖污染,依托制肥企业,通过集中处理的办法来解决,进一步推动了治理工作的开展。碧奥特生物工程公司在双城市朝阳乡6个村、道里区新农镇5个村利用农村畜禽散养粪便生产有机肥,现已处理粪便2500立方米,基本改变了以前粪便随处可见的情况,减少了农村点源污染,改变了农村生活环境。
(四)对《哈尔滨市循环经济规划》提出了修改意见,建立农业循环经济政策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在农业科技园区、养殖、粮食加工等行业培育了各类循环经济示范项目30个,南岗区红旗满族乡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内以玉丰、海顺、联众等公司为龙头,公司加农户的循环经济模式已初具雏形,通过生态工艺设计和生态产业的培育,加强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及新闻舆论广泛关注。
四、综合整治工作
(一)指导各县(市)开展松花江及14条一级支流两侧2公里范围内综合整治工作,指导有关县(市)按照综合整治工作规划,开展垃圾清理、水土流失治理、农药化肥使用、植被恢复等工作。
(二)为进一步提高各县(市)环境管理水平,加强对各县(市)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更好地完成全年工作目标,7月19日—20日在方正县组织召开了以上半年目标检查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环境管理工作会议,听取了各县(市)上半年各项目标完成情况及目标落实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环境监测站通报第一、二季度环境质量现状。市局各有关业务处室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布置。
五、开展规范化处室建设工作
加强与相关委办局联系,逐步建立沟通、协调、互动的机制。加强基础工作,使管理规范化,搜集各种信息、音像资料,制作成专题片或多媒体,建立规范化生态建设档案。同时,为更好地反映我市生态建设情况,与宣教中心、市电视台联合开展了哈尔滨市生态纪行活动,在电视台播放。
六、突破性工作
(一)建设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1处。与国家局沟通联系,将南岗区玉峰菌业有限公司有机食品基地申报国家级有机食品基地,在我省是第一家。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双城市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在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与能源办研究落实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在道里区太平镇建设沼气示范工程1处;将碧奥特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落户道里区新农镇,处理5个村散养牲畜粪便,收到较好效果。
(三)《哈尔滨市生态功能区管理
办法》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第129号令下发,自5月1日起正式实施,确定了96个市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态功能保护区划界、立标工作。对我市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有机食品、循环经济等方面都超额完成了工作任务,走在全省的前面,深受省局好评。
七、机制、制度创新
对各县(市)环境管理实行例会制,召开环境质量工作会议,改变以往环境管理方式。
第四篇:自然生态保护处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自然生态保护处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局党组的正确指导下,在各处室及各区、县(市)环保局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我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各项任务和目标,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xiexiebang.com]
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全面开展重
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恢复治理工作,指导以松花江哈尔滨市区段为重点的生态廊道、林地、草原湿地开展生态建设与恢复工程,开展区域扬沙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召开了区域扬沙污染综合整治市长协调会,并按照《哈尔滨市市区区域扬沙污染综合整治方案》要求,会同道外区、松北区进行了实地踏察,各区按照方案要求认真开展了扬沙整治工作,道外区完成民主乡坝外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还湿1460亩,完成任务的112。松北区公路大桥以西至四环桥区域扬沙污染综合整治种植灌木柳等417.9亩;指导拉林河双城韩甸—万隆段防沙治沙工程、阿什河、牤牛河等14个江河源头生态功能保护区开展生态恢复与保护工程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区的执法检查和晋档升级工作,大力推广“国有民营、国有民建”和“集中建设,分片管护”的管理经验。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了巴彦县野生大豆物种保护区。根据国家和省局的有关文件要求,对哈尔滨市三、四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了调查,成立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确定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建立了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并根据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和专业性,成立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邀请省市著名专家学者参加。我局负责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日常监督管理,建立市区两级联动的长效机制,从环评、监测、环境监察等方面入手,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登记备案和实验室排放废物的安全处置,责成三所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制定完善环境安全应急预案;同时,发动社会和公民,实行监督、举报。
二、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编制村镇生态规划,确定了20个重点村申报省级生态文明村,开展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垃圾废水治理以及畜禽养殖、农药化肥等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开展以畜禽养殖粪便、污水、垃圾等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小能源建设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各区、县(市)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加强畜禽养殖污染管理,开展了3个畜禽养殖集中处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畜禽养殖粪便无害化处理工作。
三、开展生态示范区、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松北区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预验收,指导五常市、依兰县、通河县积极准备国家级、省级生态示范区验收,指导其它县开展创建工作。新建省或市级环境优美乡镇19个,其中5个乡镇已申报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广以公司为龙头,公司加农户的经济模式,重点在农业科技园区、养殖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循环经济示范点。继续推进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五、开展呼兰区沈家镇郭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对帮建工作的有关要求,成立了帮建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到郭堡村了解基本情况,制定工作目标,确定了种植食用菌的结构调整思路,积极与嘉峰食用菌公司联系,协商培育食用菌种植示范户,并对农户进行种植培训,多方筹措资金,抓好工作落实,并及时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反馈工作信息。
《自然生态保护处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自然生态保护处200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第五篇: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二十一世纪将是生态环境旅游的黄金时代。XX湖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环境,必须切实利用好自然资源优势,大力促进XX湖生态旅游的发展。
经了解,本消息由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机构大力推荐,各位网友可适当关注与转载。中科万向报告编写机构致力于产业政策、行业动态、市场走势的深度分析与研究,专业编写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资金申请报告、产业发展规划报告、节能评估报告,是重合同守信誉、研究水平较高的报告编写机构。
第一节
环境保护目的
本项目属于风景名胜区旅游基础设施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建成后,尽量减少对景区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以保证景区生态环境质量,维持景区自然生态平衡。
第二节
资源保护工作
强调资源保护工作的首要地位,要切实执行“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www.xiexiebang.com
可行性研究报告
开发利用过程中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并在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批准的详细规划下方可进行开发利用,开发中根据风景名胜资源的观赏、文化、科学价值和现状环境,采取分级、分类的保护方法,划定各级保护区的范围,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山体植被、水质环境、名胜古迹和环境卫生是风景名胜区保护的主要目标,防止污染或破坏,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
认真开发景区生态环境建设,景区的耕地要逐步退耕还林,恢复植被,景区内及景区外围保护区的林木不准任间砍伐。地形地貌、山石水体、自然植被、野生动物等都要严格保护,今后环境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环境保护方针。
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措施:
1、维护景区内现有原生植被、植物群落、古树名木等,禁止当地村民砍伐、放牧,加强森林防火。
2、在各旅游服务村及各人文景点实施绿化,可选种一些传统的园林植物,如松柏、女贞、紫藤、腊梅、南天竹等灌木。
3、在景区湖面沿岸河谷底部空旷地带,增植部分高大树木,如榕树、香樟、杉木、枫香、麻栎等,沿陡峭崖壁种植爬山虎、金银花等藤蔓类植物,在水边适量种植一些湿生植物,两岸山坡上多种植
www.xiexiebang.com
可行性研究报告
藤竹或兹竹。
4、在缓坡地带种植本地的柑桔、漆树、油洞、油菜、核桃等经济作物,形成整体效果,改善自然生态环境。
5、在村前寨后配植一些桂花、玉兰、紫竹、蝴蝶木、常春藤等。
6、对景区道路两旁要进行绿化,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观赏性较强的行道树、绿篱和四季花木。
7、景区周围两旁原始山林中现有各种原生动植物种群,这是景区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必须加以保护。
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