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景观概论之中国古典园林简介[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15:3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环境景观概论之中国古典园林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环境景观概论之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第一篇:环境景观概论之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環境景觀概論(5)中國園林簡介

林曉薇

一、中國庭園的歷史背景

(一)秦、漢以前

1、對於早期中國園林的暸解一般多來自文學上的描述。在秦、漢之前,以帝王的苑囿為主要的園林表現。

2、這些帝王的園林大都是在自然的山川原野中劃定一個特別精彩的範圍,再將人為的庭台樓閣置於其間。

3、在這個時期,園林基本上是以真正的自然環境為基礎。這有別於日後中國庭園以“人造”的手法來模擬或詮釋自然的概念。

(二)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

1、魏晉南北朝基本上是一個社會動盪不穩定的時代。在這種頻頻改朝換代,兵荒馬亂的背景下,中國文人們的仕途乃至於個人及家族的生命財產安全都非常缺乏保障。傳統儒家思想中”學而優則仕”的觀念在這種政治不穩定的局面下有了改變。追求清靜無為的老莊思想以及在此時由印度傳入的佛教(特別是禪宗)思想轉而成為重要的精神寄託。此時中國文人們開始產生退隱山林,回歸田園的價值觀。這一種觀點同時也反映到庭園的精神中。

2、這種回歸山林與田園的想法從這個時期開始成為中國園林精神重要的一部份。

3、“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晉朝的陶淵明是田園思想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文學作品”歸去來辭”以及”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境界常被引用為淡泊名利的象徵。

4、王維的輞川別墅是唐朝時期重要的園林作品。其寄情山水並富有禪意的情趣可以從他的詩中來體會。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竹裡館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辛夷塢

5、除了建於自然環境中的庭園之外,此時開始有小規模而傾向“人造”的庭園出現。

6、隨著文人(文官)們自建庭園的風氣日漸普遍,中國園林是“文人們的庭園”這種特質也逐漸形成。

7、現今中國庭園的架構在這個時期開始趨於完備。

(三)宋朝以後

1、由於來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常年侵擾,中國的政治與經濟重心逐漸由黃河流域雨移至江南地區。伴隨著文化發展的成熟,這個時期所發展出來的江南庭園乃成為現今中國園林藝術的核心。

2、自南宋以後,中產階級興起。江南地區的園林成為新興階級生活的一部份。由於人口密集,土地狹小,修建園林者即使為富豪之家,其土地之取得仍極困難。以往位於自然環境中,較大規模的園林逐漸不可得。於是“園林縮小而成為庭園”。如此一來,造園者必須在有限的面積中創造園林天地。這種希望以小見大的出發點正是江南庭園乃至於中國庭園最重要的精神之一。

3、從這個時期開始,庭園逐漸成為江南文人日常生活環境的一部份,不在只是閑暇時的遊憩場所。

(四)清末至今

1、受到西洋文化的影響,部份與外國交通較早的地區(台灣、廣東、福建等),其庭園配置上出現較明顯的幾合型式。而建築方面,各地區也出現所謂“洋樓”的建築型式。

2、伴隨著政治與經濟的力量,以及世界局勢的轉變,從這個時期開始,西洋文化的影響力深入中國。而同時,中國傳統的文化,諸如詩詞歌賦、工藝、書法、繪畫、音樂以及哲學思想、價值觀等卻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逐漸與人們疏離。

3、中國庭園是中國文化與文人密切結合之下的產物,當這些文化形式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方式之後,中國庭園所賴以存在的精神也隨之消失。

二、中國庭園的地理背景

一般而言,中國各地的庭園大致上遵循相同的精神與原則。例如對山木與自然的“理想化”,對象徵性事物的運用等。但在廣大的中國地理區域內,因為各地區環境背景的不同,庭園也多少呈現一些可辨識的地區性特徵。

(五)北方庭園

1、基本上以皇家園林較顯著。通常面積較大(與江南與嶺南庭園相比),也多置身於自然環境的山川之間。

2、庭園設計上廣範運用向外借景的手法,將亭、台、樓、閣等設施物引入自然美景之中。

3、較著名的作品有北海、頤和園等。

(六)江南庭園

4、基本上多為私人庭園。其建造者以文人官吏為主。庭園經常為居住宅院的一部份。

5、大多數規模較小,地處人口稠密的都市地區(例如蘇州、杭州、揚州)。

6、由於地處人口稠密的都市裡,江南庭園多半以圍牆與外在環境區隔。正因為無景可借,因此設計上傾向在圍起來的庭園範圍中自創天地。

7、江南素有水鄉之稱。其河道縱橫、湖泊羅布,而人們則傍水而居。因此之故,其庭園常以自然形態之水景為配置核心。在園子中作一個宛如自然的水池,把各個景色統一起來,可以說是江南庭園最重要的特徵之一。

8、由於社會上普遍的喜妤,加上洞庭、太湖盛產優良的湖石,“奇石”在庭園佈置上遂有著顯著的地位。就“石”的運用而言,有的以堆疊假山的方式激發參觀者置身山林之間的想像;有的則單獨放置成為藝術品。這種“愛石”, “玩石”的情結是江南庭園獨特之處。

9、江南庭園與北方庭園的部份比較:(1)庭園建築形式上,北方庭園較帄實,江南庭園較細緻、富裝飾

(2)庭園建築尺度上,北方庭園的建築體積較大,江南庭園中的建築體積較小。

(3)庭園的整體色調上,北方庭園色彩較豐富(紅、綠、藍、黃),江南庭園色彩較樸素(灰、白、黑、暗紅)

10、較著名的作品有拙政園、網師園、怡園、留園等。

(七)嶺南庭園

1、主要分佈在廣東、廣西、福建及台灣。

2、大多為小規模而非常生活化的私人庭園。其庭園與日常生活起居結合的味道極濃厚。

3、與北方及江南地區相比,嶺南諸省與西方交通較早,因此在建築形式或庭園配置上可見西洋風格以及幾合形式之出現(例如幾合造形的水池)。

4、與江南庭園相比較,嶺南庭園在設訂上(包括帄面配置、水景、動線等)對於“自然形式”的追求較不顯著。

三、中國庭園的幾項重要特徵

(一)對自然形式的追求。除了建築本身以及嶺南地區特殊背景之外,中國庭園一般來說少有幾合元素出現。

(二)對於意境的追求與象徵性元素的運用。中國庭園的精神,在於利用庭園中的一景一物,經由“象徵”與“聯想”的過程將觀賞者引入一個結合了中國文學、歷史、音樂、藝術、哲學與自然山水的想像世界。在西方庭園中,參觀者所見之事物本身即為其欣賞的目標。但中國庭園則不同。參觀者所見的事物經常是一個“媒介”。真正欣賞的目標是經由這個媒介所帶領進入的那個境界。

(三)在中國庭園中所強調的“自然”,是將經驗中對自然環境(如黃山、泰山、長江等),的印像“藝術化”之後再重新發揮的結果。因此,與其說中國庭園追求“真實”或“寫實”的自然,倒不如說它追求的是“理想化。

第二篇:园冶——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

目录

摘要„„„„„„„„„„„„„„„„„„„„„„„„„„„„„2 1.前言„„„„„„„„„„„„„„„„„„„„„„„„„„„„„3 2.定义„„„„„„„„„„„„„„„„„„„„„„„„„„„„„3 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3 3.1商周时期„„„„„„„„„„„„„„„„„„„„„„„„„3 3.2春秋战国时期„„„„„„„„„„„„„„„„„„„„„„„3 3.3魏晋南北朝时期„„„„„„„„„„„„„„„„„„„„„„3 4.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3 5.中国古典园林分类„„„„„„„„„„„„„„„„„„„„„„„4 5.1中国园林按照地理位置„„„„„„„„„„„„„„„„„„„4 .2按照占有者身份„„„„„„„„„„„„„„„„„„„„„„4 6.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4 6.1借景种类„„„„„„„„„„„„„„„„„„„„„„„„„4 6.1.1近借„„„„„„„„„„„„„„„„„„„„„„„„„4 6.1.2远借„„„„„„„„„„„„„„„„„„„„„„„„„4 6.1.3邻借„„„„„„„„„„„„„„„„„„„„„„„„„4 6.1.4互借„„„„„„„„„„„„„„„„„„„„„„„„„4 6.1.7应时借„„„„„„„„„„„„„„„„„„„„„„„„4 6.1.6俯借„„„„„„„„„„„„„„„„„„„„„„„„„4 6.1.5仰借„„„„„„„„„„„„„„„„„„„„„„„„„4 6.2借景方法„„„„„„„„„„„„„„„„„„„„„„„„„4 6.2.2增加高度„„„„„„„„„„„„„„„„„„„„„„„4 6.2.3借虚景„„„„„„„„„„„„„„„„„„„„„„„„4 6.2.1开辟透视线„„„„„„„„„„„„„„„„„„„„„„4 6.3借景手法„„„„„„„„„„„„„„„„„„„„„„„„„4 6.3.1抑景 „„„„„„„„„„„„„„„„„„„„„„„„„4 6.3.2添景 „„„„„„„„„„„„„„„„„„„„„„„„„5 6.3.3夹景 „„„„„„„„„„„„„„„„„„„„„„„„„5 6.3.6漏景 „„„„„„„„„„„„„„„„„„„„„„„„„5 6.3.5框景 „„„„„„„„„„„„„„„„„„„„„„„„„5 6.3.4对景 „„„„„„„„„„„„„„„„„„„„„„„„„5 6.4借景内容„„„„„„„„„„„„„„„„„„„„„„„„„5 6.3.1 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5 6.3.2借天文气象景物„„„„„„„„„„„„„„„„„„„„5 6.3.3借人为景物„„„„„„„„„„„„„„„„„„„„„„5 7.总结„„„„„„„„„„„„„„„„„„„„„„„„„„„„„5 8.参考文献: „„„„„„„„„„„„„„„„„„„„„„„„„„6

园冶——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

马昕璐

摘要: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愈非匠作可为,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须求得人,当要节用。‚因‛者: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体、宜、因、借,匪得其人,兼之惜费,则前工并弃,既有后起之输、云,何传于世?予亦恐浸失其源,聊绘式于后,为好事者公焉。

因者,随基势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谢,小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关键词:园冶;借景;造园

1.前言: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这本书中最为精辟的论断,也是我国传统的造园原则和手段。书中把“因”与“借”相结合,系统的讲述了我国造园技术的各个层次。在此处,“因”所指的是院内,主要说明的是如何利用园址自身的条件加以改造与加工。“借”则指的是院内外景物与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在此书中特别强调的是“借景”。“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他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在园中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墙,使园内外的景色尽收眼底。如果遇到晴山耸翠的秀丽景色,古寺凌空的胜景,绿油油的田野之趣,都可通过借景的手法收入园中,为我所用。这样,造园者巧妙地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就能做到得体合宜。

2.定义:

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手法之一,指的是建造者有意识的把园外的景物“借”到我们所贴近的园内视景范围中来,如此而形成了格局不同,但在总体之中又会相辅相成的新景色。这一手法所形成的景物在园林中占有十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中国古典园林借景手法的主要目的则在于把各种在形态、声音、气味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入到原本的景色空间中来,使的原本的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由于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从而形成了现在多样的园林景色。

3.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3.1商周时期

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3.2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3.3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转折点。佛教的传入及老庄哲学的流行,使园林转向了崇尚自然。

4.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

园林总的来说,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得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协调、相互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5.中国古典园林分类

5.1中国园林按照地理位置

可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 5.2按照占有者身份

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

6.中国古典园林之借景

6.1借景种类

6.1.1近借。

在园中眺望点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6.1.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6.1.3邻借。

在园中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6.1.4互借。

两座园林或者是两个景点之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6.1.5仰借。

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峦峭壁或者相邻寺院的高塔。6.1.6俯借。

在园中的高视点俯瞰园外的美好景物。6.1.7应时借。

借助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者一天中的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季相变化景观河即时的动态景观。

6.2借景方法 6.2.1开辟透视线

开辟赏景透视线,对于赏景的障碍物进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挡视线的树木枝叶等。在园中建轩、榭、亭、台,作为视景点,仰视或平视景物,纳烟水之悠悠,收云山之耸翠,看梵宇之凌空,赏平林之漠漠。6.2.2增加高度

景点的高度,使视景线突破园林的界限,取俯视或者平视远景的效果。在园中堆山,筑台,建造楼、阁、亭等,让游者放眼远望,以穷千里目。6.2.3借虚景 借虚景,如朱熹的“半亩方塘”,圆明园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云影”;上海豫园中的花墙下的月洞,透露了隔园的水榭。

6.3借景手法 6.3.1抑景

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绝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看到最好的景色,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叫做“先藏后露”、“欲扬先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取抑景的办法,才能使园林显得有艺术魅力。6.3.2添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塔,如没有其他景点在中间、近处作过渡,就显得虚空而没有层次;如果在中间、近处有乔木、花卉作中间、近处的过渡景,景色显得有层次美,这中间的乔木和近处的花卉,便叫做添景。如当人们站在农家乐园区的垂柳下观赏远景时,景色因为有倒挂的柳丝作为装饰而生动起来。6.3.3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它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手法即为夹景。6.3.4对景。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阁、榭,这种从甲观赏点观赏乙观赏点,从乙观赏点观赏甲观赏点的方法(或构景方法),叫对景。6.3.5框景。

园林中的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观包含其中,这便是框景。6.3.6漏景。

园林的围墙上,或走廊(单廊或复廊)一侧或两侧的墙上,常常设以漏窗,或雕以带有民族特色的各种几何图形,或雕以民间喜闻乐见的葡萄、石榴、老梅、修竹等植物,或雕以鹿、鹤、兔等动物,透过漏窗的窗隙,可见园外或院外的美景,这叫做漏景。

6.3借景内容

6.3.1 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

如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 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6.3.2借人为景物。

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 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6.3.3借天文气象景物。

如日出、日落、朝晖、晚霞、圆月、弯月、蓝天、星斗、云雾、彩虹、雨景、雪景、春风、朝露等。此外还可以通过声音来充实借景内容,如鸟唱蝉鸣、鸡啼犬吠、松海涛声、残荷夜雨。

7.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从山水造景到空间的意匠,以及一系列空间处理的技巧和手法,都偏重于感性形态,但在感性的经验中,却又充满着古典的理性主意精神,在艺术思想上提出了许多对立的范畴,闪耀着艺术辩证法的光辉。中国古典园林将园林与自然溶于一体,使人在观赏中也更贴近自然,相信我们也能更加体会那种意境美。

参考文献: [1]朴爱民景观论文—浅谈中国古典造园艺术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3]张薇,《园冶》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17-139.[4]陈植,《园冶注释》卷1《说园》[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51.[5] 陈有民.文化论.中国园林2007年06期

[6]论园林造园的艺术特点--《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1

第三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之轩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类型之轩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布局精巧,结构紧凑,以建筑精巧和空间尺度比例协调而著称。园分三部分,境界各异。东部为住宅部分,共三进,自大门至轿厅、万卷堂、撷秀楼,沿中轴线依次展开,屋宇高敞,装饰雅致。网师园西部为内园。北侧小轩三间,名“殿春簃”,旧为书斋,为明代古朴爽洁之建筑。轩北略臵湖石,配以梅、竹、芭蕉,推窗见景,满目青竹,苍翠挺拔,周围的傲腊梅、红色天竹子和奇峰迭起的假山石,仿佛是雅致的国画小品,人在屋内,却似室外,极富诗情画意。“冷泉亭”中臵巨大的灵壁石,形似展翅欲飞的苍鹰,黝黑光润,叩之铮琮如金玉,是灵壁石中的珍品。在亭中“坐石可品茗,凭栏可观花”,令人赏心悦目。中部是以彩霞池为中心的闭合式水院,池水清澈,环池亭阁山水错落映衬,东、南、北方向的射鸭廊、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及看松读画轩、竹外一枝轩,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景物及朝、午、夕、晚一日中的景色变化,疏朗雅适,廊庑回环,移步换景,诗意天成,宜坐、宜留、以静观为主。彩霞池恰如一方天镜,将穹庐似的天宇一下子变成了无限伸展的浑圆世界。池波平,倒映蓝天白云,高楼复廊,亭亭阁阁,古柏白松,相映成趣。风乍起,吹皱一池绿水,楼阁摇曳,山石游移,曲桥飘迤,山水画轴,景动画移。天空水池连成一片,神仙府邸,让人心旷神怡。绕池一周,可廊前细数游鱼,可亭中待月迎风。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如天然图画。

小山丛桂轩 花园之门在轿厅西侧,门楣上有清乾隆年间宋氏时的砖额“网师小筑”,点出渔翁之小园,具小巧精雅之特色。入园门即见小桥流水,园景之一隅。沿廊西行即至小山从桂轩,为一座小巧精致的四面厅,卷棚歇山屋顶,面阔三间,三面回廊。厅南一排花窗粉墙之下,湖石假山,峰石起伏,桂树成丛,间有海棠、腊梅等花木,成为厅之对景,故取北周文学家庾信《枯树赋》中“小山则丛桂留人”句,情景相符,其匾题为“小山丛桂轩”。并有清代何绍基撰对联:“山势盘陀真是画,泉流宛委遂成书”,写景抒情,成为小山丛桂轩周围景物的形象写照。人在轩内,四面臵窗皆成景:南对湖石小山,丛桂飘香;北臵冰梅纹圆窗,云冈黄石假山屏立;东侧山涧溪流,并在住宅墙面上巧妙地以攀缘附壁的木香形成春景画面;西边曲廊和蹈和馆之间,羽毛枫潇洒入画,室内外空间融汇一体,虽在室内却臵身在琳琅满目的园景之中,使人赏心悦目,心胸畅朗。

轩,《园冶》中说“类车”,“取轩轩欲举之意,宜臵高敞,以助胜则称。”意思是说轩这种建筑形式像古时候的车,取其空敞而又居高之意。把建筑臵于高旷之处,可以增添观景之效果。这里的“轩轩欲举”,指虚敞而又高举之意。取自《酉阻杂俎》:“明皇召李白于便殿,神气高朗,轩轩欲霞举。”

园林中轩这种建筑,形式甚美,但规模不及厅堂之类,而且其位臵也不同于厅堂那样讲究中轴线对称布局,而是比较随意。当然也有的轩处在中轴线位子,但相对来说总是比较轻快,不甚拘束。

北京颐和园谐趣园北部山岗上有霁清轩,后山的西部有倚望轩、勾虚轩、清可轩等’承德避暑山庄中有山近轩、有真意轩等,其布局大部分都是不对称的。扬州个园中的宜雨轩,与园的入口也不在同一条中轴线上,而是两者相差约2米。

苏州网师园中的竹外一枝轩,不但两边不对称,而且做得很狭长,好像是一条廊。此建筑的取名比较特别,它来自苏轼的《和秦太虚梅花》诗句:“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此轩临水而建,玲珑空透。此园中还有小山丛桂轩,位于园的南部。此名是取《楚辞〃小山招隐》中句:“桂树丛生山之阿”和庾信的《枯树赋》中句:“小山则丛桂留人。”顾名思义,这里有桂花数丛。院中看松读画轩,位于园之西北。此建筑之名,是由于轩前种植有松柏,姿态奇特古怪,又很入画。此景可谓“立体的画”。(沈福煦)

园林造景是园林设计的主要内容,所谓造景主要是指在满足工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园林艺术法则已在前面加以论述,在具体造景创作中尚要用到许多方法,那就是造景手法。常用的造景手法可概括为如下几种:

一、主景与配景

主景或主景区是风景园林的构图中心,处理好主配景关系,就取得了提纲挚领的效果。突出主景的方法:

1.主景升高或降低法 如“主峰最宣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或四面环山,中心平凹。2.轴线对称法 包括绝对与相对的对称手法。

3.“百鸟朝凤”或“托云拱月”法,也叫动势向心法 即把主景置于周围景观的动势集中部位。4.构图重心法 把主景置于园林空间的几何中心或相对重心部位,使全局规划稳定适中。5.园中之园法 不少大面积风景区或园林在关键部位设置园中园,以其局部之精徽而取胜。

二、层次与景深

没有层次就没有景深。中国园林,无论是建筑围墙,还是树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区空间等,都喜欢用丰富的层次变化来增加景观深度。景深一般分为前(景)、中(景)、后(背景)三个大层次,中景往往是主景部分。当主景缺乏前景或背景时,便需要添景,以增加景深,从而使景观显得丰富。尤其是园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状混交、立体栽植、群落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较好的景深效果。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层次。

三、借景与屏景

《园治》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讲的是周围环境中有好的景观,要开辟透视线把它借进来,如果是有碍观瞻的东西,则将它屏障起来。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可透视、感受的范围中来,称为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丰富游赏的内容,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借景的类型有:

1.远借 就是把园林远处的景物组织进来,所借物可以是山、水、树木、建筑等。成功的例子很多,如北京颐和园远借西山及玉泉山之塔;避暑山庄借憎帽山、留锤峰;无锡寄畅园借惠山;济南大明湖借千佛山等。为使远借获得更多景色。常常需登高远眺。要充分利用园内有利地形,开辟透视线,也可堆假山叠高台,山顶设亭或高敞建筑(如重阁、照山楼等)。

2.邻借(近借)就是把园子邻近的景色组织进来。周围环境是邻借的依据,周围景物,只要是能够利用成景的都可以借用,不论是亭、阁、山、水、花木、塔、庙。如苏州沧浪亭园内缺水,而临园有河,则沿河做假山、驳岸和复廊,不设封闭围墙,从园内透过漏窗可领略园外河中景色,园外隔河与漏窗也可望园内,园内园外融为一体,就是很好的一例。再如邻家有一技红杏或一株绿柳、一个小山亭,亦可对景观赏或设漏窗借取。如“一技红杏出墙来”,“杨柳宜作两家春”、“宜两亭”等布局手法。

3.仰借 系利用仰视借取的园外景观,以借高景物为主,如古塔、高层建筑、山峰、大树,包括碧空白云、明月繁星、翔空飞鸟等。如北京的北海港景山,南京玄武湖借鸡鸣寺均属仰借。仰借视觉较疲劳,观赏点应设亭台座椅。

4.俯借 是指利用居高临下俯视观赏园外景物,登高四望,四周景物尽收眼底。所借景物甚多,如江 湖原野、湖光倒影等。

5.应时而借 系利用一年四季、一日之时,由大自然的变化和景物的配合而成的景观。对一日来说,日出朝霞、晓星夜月,以一年四季来说,春光明媚,夏日原野,秋天丽日,冬日冰雪。就是植物也随季节转换,如春天百花争艳,夏天浓荫覆盖,秋天层林尽染,冬天树木姿态,这些都是应时而借的意境素材。如“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

四、对景与抑景(障景)对景多用于园林局部空间的焦点部位。多在入口对面、涌道端头、广场焦点、道路转折点、湖池对面、草坪一隅等地设置景物,一则丰富空间景观,二则引人人胜。一般多用雕塑、山石、水景、花坛(台)等景物作为对景。抑景或障景,是指以遮挡视线为主要目的的景物。中国园林讲究“欲扬先抑”,也主张“俗则屏之”。二者均可用抑景障之,有意组织游人视线发生变化,以增加风景层次。障景多可用山石、树丛或建筑小品等要素构成。

五、分景与隔景

分者将空间分开之意,隔者将景物隔离之意,二者类似而略有不同。多用分法进行景区划分,分而不离,有道可通。也可用隔法进行景物隔离,隔而不断,景断意联。如颐和园人口区用宫墙将空间分离层次,又用牡丹台(自然式台岗)隔挡视线,但隔而不断。人们通过堑道,绕过山口,则豁然开朗而至昆明湖景区。然而湖上又有十七孔桥分隔水面成南北两片,西堤分湖面为东西两部分,万寿山分昆明湖为前湖后湖,确实分而不离,隔而不断,水陆相通,层次幽深。

六、夹景与框景 在人的视野中,两侧夹峙而中间观景为夹景,四方围框而中间观景则为框景,这是人们为组织视景线和局部定点定位观景的具体手法。类似照相取景一样,往往达到了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夹景多利用植物树干、断崖、墙垣、建筑等形成;框景多利用建筑的门窗、柱间、假山洞口等。选择特定角度,濒取最佳景观。

七、透景与漏景

透漏近似,略有不同。按山石品评标准,前后透视为“透”,上下漏水为“漏”。这里,景前无遮挡为“透”,景前有稀疏之物遮挡为“漏”,有时透漏可并用(“漏”的程度大到一定时便为“透”)。在园林中多利用景窗花格、竹木疏校、山石环洞等形成若隐若现景观,增加趣味,引人入胜。

八、点景与题景

在风景园林空间布局中,除了主景定位外,与主景和主景区有视线直接和间接联系的部位,如山顶、山脊、山坡、山谷、水中、岸边、瀑侧、泉旁、溪源以及凡在风景视线而又处于视线控制地位或景区转折点上,经常利用山石、植物、建筑和雕塑等景物作为景点,以打破空间的单调感,从而增加了意趣,起到了点景作用。另外,我国园林善于抓住每一景观特点,根据它的性质、用途,结合空间环境的景象和历史进行高度概括,常做出形象化、诗意浓、意境深的园林题咏。其形式多样,有园额、对联、石碑、石刻等。题咏的对象更是丰富多彩,无论是亭台楼阁、大门小桥、假山泉水、名木古树还是自然景象都可给以题名、题咏,如颐和园、知春亭、爱晚亭、南天一柱、迎客松、兰亭、花港观鱼、碑林等。不但丰富了景的欣赏内容,增加了诗情画意,点出了景的主题,给人以艺术联想,并有宣传装饰和导游的作用。各种园林题咏的内容和形式是造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们把创作设计园林题咏称为题景手法,它是诗词、书法、雕刻、建筑艺术的高度综合。

九、朦胧与烟景

和中国画一脉相承,在园林中巧用天时地利气候因素,创造烟雨檬陇景观,是一种独特的造景手法。如避暑山庄有“烟雨楼”,因处于水雾烟云之中,再现了浙江嘉兴南湖的云烟之美。北京北海公园有“烟云尽志”景点。更有甚者,宋徽宗皇帝主持良岳造园,甚至命人用炉甘石(烟硝)置于山间水边,使之吸潮生雾,创造“悠悠烟水,淡淡云山”的迷离景象。又如号称泉城的济南,有古诗赞曰:“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这是把泉涌动态和云蒸雾华之美结合起来的朦胧之美。十、四时造景

运用大自然景色的四季变迁,创造春夏秋冬景观,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一大特色。四季造景,表现在景区划分、植物配置、建筑景点、假山造型等方面。如利用花卉造景者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的表现手法。用树木造景的有春柳夏槐、秋枫冬柏。利用山石造景者有扬州个园的春石笋、夏湖石、秋黄石、冬宣石作法。运用意境造境的有柳浪闻荤、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进行大环境造景的有杏花村、消夏湾、红叶岭、松拍坡等。南京有春登梅花山、秋游栖霞山、夏去清凉山、冬登覆舟山的赏景习惯。画家对季相的认识,对造园甚有益处,如园林植物上“春发、夏荣、秋萧、冬枯”或“春莫、夏荫、秋毛、冬骨”。“春水绿而潋艳,夏津涨而弥漫,秋潦尽而澄清,寒泉涸而凝滞”。“春云如白鹤,……夏云如奇蜂,……秋云如轻浪,……冬云澄墨惨翳,……”。,总之,按照四时特征造景,利用四时景观赏景,早已成为人们的习惯。

第四篇:如何写情书之概论

人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求偶、恋爱。写情书是青年人求爱比较好的一种方式,也是恋人相互倾吐爱慕之情,增进了解,融洽感情的产物。

情书种类很多,按恋爱阶段可分四种:求爱情书、初恋情书、热恋情书、婚后情书。

情书的文体主要有散文体和诗歌体两种。散文体书信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可以叙事、描写、抒情,还可以就某一事件加以议论,笔之所至,天南地北,无所不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真实感情和如实介绍情况,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书信形式。用诗歌体写情书的古今中外也都有,但相比之下,还是少数。

情书的格式。写情书也和其他书信一样,并非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格式,往往情涌笔端,信手写来。就一般情况而言,情书的写法大致如下:①开头写称呼;②写正文,也就是主要内容;③结尾;④落款;⑤年月日。

情书的内容。写情书应结合自己工作、生活的某些具体情况,向对方披露内心世界的激情和感受。在来往的情书中,交流思想,融洽感情,畅谈理想抱负,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探索和追求等。主动且实事求是地将本人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情况,向对方作较详细的介绍,使对方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这样,也能较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对爱情、对恋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如有必要,社会关系、家庭人口、经济收入及父母的年龄、工作、身体等有关情况,也不妨如实告诉对方。特别是过去犯过什么错误、身体有什么疾病、生理上有什么缺陷等,更不能隐瞒,应坦率说出来,以求得到对方的帮助、谅解和信任。写情书的内容是可以无所不谈的,但要谈双方感兴趣和有意义的话题,多进行思想交流,加深了解。

情书的语言。要酣畅、流利、活泼、朴实,在措词修辞上,要带有感情色彩。这既能显示本人的文学修养,增强对方的好感,又能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怀,拨动对方的心弦。如写得十分生硬,或辞不达意,干巴巴的,就会使对方看了别扭,心里不舒服。但也不能哗众取宠,言过其实。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发自内心深处,从真挚感情的矿藏中去提炼与加工。

情书的感情。表达方式大致有三种:①含蓄式。这是初恋情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在信中不一定使用大量“我爱你”一类的词句,而是采用十分贴切、含而不露的词句,抒发本人激动的情怀;②直露式。直截了当说出本人的心里话;③奔放式。热恋中的情人,心情激荡,在情书中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抒发滚烫的情怀,富有诗意和激情。

写情书,一般应使用蓝色钢笔或黑色墨笔,最好不用铅笔或圆珠笔,更不要用红色墨水写情书,因为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用红笔写信是“断交”的表示。书写要工整,字体要端正清楚,不要潦草,乱造字,让人猜迷语。同时也应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免引起误会。

情书是表达真情实感的书信,应当由本人写,而不应该请别人代笔,求别人替自己写情书,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

第五篇:材料学概论之心得体会

材料学概论之心得体会
材料是指人类社会可接受,能经济地创造有用器件的固体物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部利用材料和制造材料的历史,正是形形色色 的材料构成了世间万物,人类的发明创造丰富了材料世界,而材料的 不断更新与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是人类学会用粘土烧结制成的 容器。人类第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就是,大概在公元前 50 万年发现了 火。随着对土壤可塑性的感性认识,以及对火的使用和控制经验的积 累,人类开始用黏土制作简单的原始陶器。最早的陶器是在竹编,木 制容器上涂敷烂泥而烧成德。后来才发现把黏土直接加工成型,烧制,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中国大约在公元前 8000——6000 年,新石器 时代早期开始制作陶器。公元前 4000 年左右,古巴比伦的城市已采 用砖来筑城。21 世纪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材料科学技术 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由于人口迅速增加,资源迅速枯竭,生态 环境不断恶化,对材料生产技术的开发与有效利用提出许多新要求,在这种背景下,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与信息功能的网络化正促进着材 料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以半导体材料和电子材料为代表的信息功能材 料任然是最活跃的领域;可再生能源的加速开发,核能的新发张,最 重要的节能材料——超导材料的温室化,作为能源使用的磁性材料的 继续发展,对储能材料的高度重视,提高燃效减少污染的燃料电池的 开发等,将使能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环境材料日益受到重视;高

性能结构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将使永恒的主题,材料制备工艺和测试方 法则是制约材料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21 世纪将逐渐实现按需设计 材料;纳米材料科学技术将成为 21 世纪初最活跃的领域,2000 年 1 月美国提出的“国家纳米技术计划”认为,纳米技术可导致下一代工 业革命,因为这一技术涉及材料,能源,信息,医学,航空航天以及 国家安全的各个方面,除纳米材料外,还有纳米电子学,光电子学和 磁学,纳米医学,目前纳米技术已成为全世界科学技术的热点。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陶瓷,水泥,玻璃以及非金属矿物材料。陶瓷是应用历史最悠久,应用范围最广泛的非金属材料。传统的陶瓷 材料由黏土,石英,长石等组成,主要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新型陶瓷 材料主要以 Al2O3,SiC,Si3N4 等主要组分,已用作航空航天领域中航天 飞机的热绝缘涂层,发动机的叶片等,还作为先进的功能材料,用于 制作电子元件和敏感元件。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促进

了人类社 会的进步,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刺激了材料的不断创新。
08 无非四班 吴凡 2010 年 12 月 29 日星期三


下载环境景观概论之中国古典园林简介[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环境景观概论之中国古典园林简介[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学概论课程简介

    《社会学概论》课程简介 《社会学》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考试性质:考试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法学概论》是公共......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课程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论》课程的内容涵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基础知识,课程特点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对......

    旅游学概论课程简介

    《旅游学概论》课程简介课程编号:08010168 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内容概要: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学的基本概念、构成和基础理论,主要......

    学《轮机概论》之心得

    学《轮机概论》之心得 我本是学航海的学生但是应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应该了解一些关于轮机概论的一些知识,所以在大三的上期我们开设了这门课程。在上完了这门课程之后让我学......

    中小学环境景观参与式设计之物元系统研究心得体会

    中小学环境景观参与式设计之物元系统研究心得体会在大二下学期,王玮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中小学环境景观参与式设计之物元系统研究”。在这次实践中,我们设身处地的对小学景物......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简介5篇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简介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开课单位:人文社科部“两论”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32学......

    特许经营管理概论之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1.GPS系统的构成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监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