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宿迁市农学会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5 13:5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宿迁市农学会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宿迁市农学会工作总结》。

第一篇:2010年宿迁市农学会工作总结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水平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2年宿迁市农学会工作总结

宿迁市农学会

(二〇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宿迁是农业大市,粮食生产是重中之重,历来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均占较大比重。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0万亩以上,常年小麦播种面积400万亩以上,水稻约310万亩,玉米80万亩以上。2010年实现连续7年丰收,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365.5万吨,单产426.93公斤/亩,不少地区出现了“吨粮田”。2010年我会围绕提升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将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作为发展现代粮食产业、增强竞争力、提高综合效益的重要支撑,不断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示范与推广,全市粮食产业得到不断发展,科技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大力推广“主推品种、主推技术”,粮食连续七年丰收。根据市场需求、不同作物及不同区域,进一步加大了优质、高产、多抗品种的引进,突出主体品种,小麦以烟农

19、淮麦20、济麦22为主体品种,杂交中籼稻以Ⅱ优084、Ⅱ优42为主,中粳稻以徐稻5号、徐稻4号为主,稻麦主体品种覆盖率由去年的84%提高到91%;玉米以郑单958、苏玉20为主,覆盖率由去年的75%提高到85%。在大力推广主推品种的同时,集成了适合我市主推技术,水稻以精确定量、肥床旱育稀植和秸秆全量还田为主,小麦以适期免少耕机械匀播、氮肥后移和纹枯病综合防治为主,玉米以适期晚播、合理密植配和化学调控为主。全市主推技术覆盖率有去年的76%提高到84%,全市粮食产量仍稳步增长,实现连续七年丰收,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

(二)广泛开展高产增效创建,加快高产技术普及化。

2010年我市按照“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的总体部署,深入开展高产增效创建活动,将其作为种植业的核心工作紧抓不放,作为品牌工作着力打造,努力扩大创建规模、提高创建质量、增强辐射影响。全年我市创建高产增效万亩示范片31个,其中小麦12个、水稻16个、玉米2个、大豆1个,比2009年增加12个。示范片分布在全市三县两区,其中沭阳县8个,泗阳县5个,泗洪县8个,宿城区5个,宿豫区5个,覆盖面积32.5万亩次,比2009年增加12.7万亩。涉及26个乡镇,88个村,农户51201户,无论是涉及到的乡镇数,还是覆盖的村数和农户数都大幅增加。为达到“一推四普及”和“五有五统一”的要求,我会通过举办技术培训班、现场示范观摩、黑板报、广播、电视和技术明白纸等形式,组织会员下村入户到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不断加强示范片的宣传力度。据统计,在实施过程中,全市共举办技术培训班62次、召开现场观摩21次、投入技术人员192人、发放技术资料4.5万份、扶持建设专业化服务组织20个、培训农民6.7万人次、辐射带动63万亩。同时我们定期开展督查指导,并通过简报形式通报督查结果。通过这些有力的措施,项目区内良种覆盖率达100%,各项技术到位率达90%以上。全市31个万亩高产增效示范片,实现片片增产,有9个示范片达到高产创建产量目标任务,达标率为29.04%。其中水稻达

标示范片6个,小麦达标示范片2个,玉米达标示范片1个。省高产增效创建专家指导组玉米组组织专家对我市沭阳县潼阳镇的玉米万亩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单产802公斤。水稻交叉测产中,淮安市水稻交叉测产专家组对我市的泗阳县裴圩镇、泗洪县车门乡、宿豫区仰化镇水稻万亩示范片测产,平均理论单产分别为778.5公斤、782.6公斤、753.6公斤。我市组织的复测,泗洪县石集乡水稻万亩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理论单产801.3公斤,宿城区洋北镇小麦万亩高产增效创建示范片理论单产631.1公斤,均创我市水稻和小麦万亩示范片单产新高。

(三)突出抓好 “四主推”的宣传和落实,率先实施水稻“四改”工程,大力推进粮食产业现代化。

为加快科技成果普及应用,我会创新服务方式,突出工作重点,有力地促进了技术到户。一是着力抓好“四主推”宣传和落实。2月底,省农委推介发布了2010-2011年主要农作物“四主推”名录,针对宿迁当地实际情况,我会组织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广泛宣传,对各个县区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抓好推广示范和落实。2010年主推品种、主推农药、主推配方肥覆盖率分别达到85%、76%和68%,分别比上年提高10个、12个和8个百分点,主推技术累计推广655万亩次,比上年增加165.8万亩。二是继续压减直播稻。各地按照我市年初下达的直播稻压减目标任务,加强行政推动,深入宣传发动,引导农民发展机插秧、抛秧等稻作方式。我会及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地大力开展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培训,为压减直播稻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全年压减直播稻近30万亩,促进了水稻生产水平的提的高。三是在全省率先实施水稻“四改”工程。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的基础上,以“优质、高产、增效”为主攻目标,实施了以“籼稻改粳稻、旱田改水田、直播改移栽、手栽改机插”为内容的水稻“四改”工程,全面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创建活动,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深化优新品种及配套高产增效技术普及推广,大力推进粮食产业的“区域化、规模化、机械化和产业化”进程。到2010年底,全市共落实“旱改水”11.6万亩、“籼改粳”58.9万亩、“直改机”150万亩、水稻秧田14万亩、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40个、“籼改粳”百亩示范点62个。

(四)做好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和示范样板田建设,加快技术创新与转化。

2010年是我市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建设的第三年,在展示基地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以夯实为农服务基础、创新为农服务方式、增强为农服务能力、提高为农服务水平为目标,集中展示了稻麦新品种33个,小麦机械匀播、稻田套播麦,水稻精确定量、机插秧、抛秧、秸秆全量还田等新技术18项,开展新技术储备试验5项,示范物化技术产品8种,集成技术2项。为提高展示基地知名度,扩大展示基地辐射范围,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一是以展示基地为样板针对当前限制我市稻麦产量提高的主导因素分地区、分阶段举办技术培训班8次(期),直接培训农民、农技人员538人次,下发生产技术意见12期,印发技术资料5万余份,通过新闻媒体宣传采访报道25次,其中1次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11次在江苏电视台《江苏新闻》、《江苏卫视新闻》等栏目播出,辐射带动农民10万余人。二是在各主要生育时期召开现场观摩

会10次,通过现场观摩,让农民和农技人员亲身感受品种的特征特性和技术的优缺点,自己做“裁判”自主选择品种和技术,从而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三是通过邀请专家实地指导,提高技术的含金量,展示期间共邀请专家、教授现场指导40余次,累计70多人次。

(五)培育服务组织,拓宽新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形成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融合的格局。一是不断深化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我们按照提升县一级、规范镇一级、突破村一级、延伸企业一级的思路,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深化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管理和改革。二是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从事农技推广服务。在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大力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形成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融合的格局。积极扶持稻麦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水稻机插专业合作社等,为农民生产经营提供规范化、专业化、高效率低收费的服务。三是完善农技推广方式。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大农业科技人员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培训、定期进修、继续教育等途径,不断更新农业科技人员的知识结构。组织基层农技人员、粮食生产大户到山东、河南等粮食生产发达地区观摩学习。大力实施农业信息服务工程,推进农信通、“12316”为农服务热线、宿迁农业信息网等信息传播渠道建设,为农民提供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努力提供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按照总体工作部署,我会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学会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学会经费紧张,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学会工作和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工作开展难度大;二是学会业务工作范围有待拓展。

三、2011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学会自身建设,坚持走“学术立会、活动兴会”之路。切实解决好学会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把握好工作结构上的整体性、学术活动上的综合性、科普工作上的实效性、工作上的服务性、效益上的社会性,发挥学术团体和行业服务的双重功能,促进学会职能完善,把学会工作推向一个新高度。

工作重点:

1、围绕全市农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活动。

2、开展科普活动。组织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培训讲座,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生产大户外出观摩学习,做好科普宣传活动工作。

3、加强与各专业学会的信息交流,互通有无,促进会员知识面的拓展。

4、建立合作运行机制,加强与其他地市农学会的合作,达到合作发展目的。

5、完成上级学会和业务部门交办的任务。

第二篇:农学会工作总结

农学会工作总结

一、深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按照省农业厅的安排部署和州农业局目标管理要求,我们早部署、早安排,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需求,借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广补助项目、科教兴村等科教项目的良好契机,从去年12月底启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全面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我州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今年12月1日,全州共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914期次,培训农民31.32万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12人,印发资料32万份,共投入培训资金631万元。

今年4月,我们组织对全州农民培训需求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近年来培训的开展极不平衡,部分村近5年内没有搞过一次培训,所以今年的培训侧重向以前的培训死角延伸,通过大范围的常规培训、关键环节的主动指导,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提高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加大了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应用,更好地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为我州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推进超级稻高产示范

今年全州实际种植中稻面积134.1万亩,其中超级稻面积53.3万亩,占39.7%。由于今年5、6月份持续阴雨低温,秧苗返青慢,分蘖迟,病虫发生较重。但是全州各级农业科技人员认真规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管理,超级稻生产面积、产量稳定增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样板带动作用。经农业部门测产分析,预计今年超级稻平均单产518.6公斤,总产量27.64万吨,占水稻总产的50.2%。今年,全州共创办超级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示范面积10.5万亩,平均亩产568公斤;共办千亩示范片8个,面积1.12万亩,平均亩产602公斤;办百亩高产示范片12个,面积1638亩,平均亩产684公斤。高产示范区共确认示范户2.1万户,发放各种物化补贴户平150元左右。全年围绕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培训216期,培训农民1.95万人次。

三、认真组织实施科教项目

1、推广补助项目今年是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在我州8县市全面铺开的第三年。我们精心组织项目县申报,定期进行抽查和指导,按照省科教处的要求和部署,11月24-28号组织对8县市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各县市都按照项目要求,从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优秀农技人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深入推广一线开展农技服务,切实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全州共选聘技术指导员819名(其中种植业530名、畜牧业268名、农机业21名),遴选科技示范户6149户(其中种植业5140户、畜牧业914户、农机业95户)。各县市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乡镇农技站为依托,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全年共建设种植业基地19个,涉及水稻、玉米、柑橘、百合、猕猴桃、茶叶等产业;建立养殖业示范基地11个,包涵山羊、竹鼠、湘西黑猪、湘西黄牛、斑点叉尾鮰等。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技术培训现场,以点带面,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今年阳光工程培训全面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加强了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各项目县分别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做好组织、协调、培训工作,各乡镇全力配合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按照省科教处的要求,我们对新认定的基地进行了一次普查,对难以胜任培训任务的基地要求整改。目前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培训资金479万已全部到位,整个项目顺利实施,其中除了生产经营型农民培训需要跨开展外(延续到明年3月),其他专业的培训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

3、科教兴村2014年,是我们在湘西州XX县清水乡河边村实施科教兴村项目的第2年,借此契机,围绕清水乡河边村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实用技术,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高潮,一年来,组织26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和技术指导员。共开展玉米宽窄行种植、大棚西瓜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训14期次,培训与指导农民1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解答咨询农民1350余人次。其间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周树松教授、何可佳教授来村授课。使该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大批农民成为了种田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科教兴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四、积极组织申报农业科技专项和农业科技奖项

我们积极组织有关业务站申报部、省、州科技专项和科技进步奖。(1)申报2015年农业部科技专项7项;(2)申报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一个;(3)申报2014年湖南省农业科技专项7项;(4)申报州农业科技专项6项;(5)申报州科技进步奖5项,经初评其中2项获奖。

五、明年的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好省、州科教项目的实施,加大对项目的督查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2、继续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年力争开展常规农业技术培训达30万人次以上。

3、抓好超级稻的示范样板和高产创建工作,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促使产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4、继续组织省、州科技奖、科技专项的申报工作。

5、做好农学会的日常工作。

第三篇:集美区农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

集美区农学会2004年工作总结

及2005年工作思路

厦门市集美区农学会

根据国务院关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管理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本会认真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科协的管理和支持下,在区农业局的配合下,集美区农学会在2004,完成本会计划,全体会员认真执行本会规定的《章程》,开拓服务“三农”新局面,为全区农村、农业、农民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更好地开展农业科学技术的优势和开展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现将2004年本会工作总结和2005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谨供参考。

2004年工作实绩

集美区属于我市农业小区,农业人口占80%以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是事关全区经济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大事。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民对科技信息服务和农业政策法规咨询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农技服务范畴与层次也日益提高。

一、加强宣传,促进科技进入千家万户。为尽快使本区农民 家喻户晓,充分发挥农学会服务作用。首先,抓技术培训。一年来,举办各类培训班36期,参加培训人数4862人;发放科技宣传日历及宣传卡3.8万张,利用两镇农贸市场电子屏幕发布农业信息125条(次),组织大型科技下乡咨询10次,利用“969155”农业专线的服务;接待来信、来访829件,答复率100%,先后167次组织有关农业专家、技术员深入农业第一线,解答农民群众提出的技术、信息问题20余项,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其次,编辑《集美信息》、《农业科技》等刊物,发放资料23期,共4500份。

二、强化科技兴农工作,竭诚为农民群众服务。

1、搞好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引进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等新品种290多个,较好地解决了我区农民群众冬春季的农业生产品种资源需求,为我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品培育建立增添了新的动力。

2、做好良种及新技术栽培模式的示范推广。

一是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中心。建立并抓好三千亩优质粮生产基地,佳椿双岭、东峰李林蔬菜、灌口仙景芋、万丰枇杷、新农番石榴、高山龙眼、毓秀和集银凤梨穗龙眼、坂头溪蜜柚等3900亩无公害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引进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及生物农药8个,引进杀虫灯14盏,斜纹夜蛾性诱剂550瓶,全年生产无公害蔬菜2400吨,无公害水果510吨,优质粮240吨。二是示范推广科技新成果,促进我区农业规范化。今年推广旱育秧1.5万亩次,采用无纺布袋、尼龙网等袋和白色纸袋在青壳乌叶、大丁香和东浏一号等不同熟期荔枝品种上进行套袋试验示范,取得成功技术成果,推广番石榴、枇杷、芒果和印度枣等水果套袋护果2500亩,生产优质水果1600吨;推广防虫网覆盖蔬菜栽培面积40亩,生产无公害优质蔬菜40多吨;示范蒸汽保温、喷水降温、秋料春栽再利用三项创新技术栽培姬松茸,取得了良好经济社会效益,蒸汽保温延产栽培平均产量增长50.8%,喷水降温平均产量增长61.2%,采用上述二项栽培技术,平均每平方米增收44元。

三是示范推广粮油作物、果蔬良种品种。全年推广优质稻1.2万亩次,杂交稻0.95万亩次。示范播种“佳辐占”优质稻150亩、“德农2000”杂交稻(中稻)100亩,建立“佳福占”、“新兰一号”优质稻示范片500亩;建立优质花生示范片500亩;示范种植中甘

15、生空心菜、“351苦瓜”、“牧选一号丝瓜”、“紫香糯一号”等良种50多亩次。推广台湾引进“竹山红”地瓜4360亩。示范推广南岛无核荔、马贵荔等新品种及“洪村早”、“后安晚”龙眼优良株系选育。推广优质杂交水稻1275亩,推广汕优8泉花

327、泉花646、金花1012(白皮)小松菜、台湾612玉米、中椒

16、秦皇2008番茄等一批优良粮油蔬菜作物品种。

3、实施发展环保型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开展“猪诏果”高效生态农业项目建设。项目完成猪舍建设4000平方米,生猪存栏 2000头,建沼汽池300立方米,沼汽输送管道2610米;种植龙眼、芒果、芭乐、甜脆桃等优质水果85亩,种植牧草50亩,年实现产值130万元。该项目利用沼液、沼渣施灌水果和优质牧草,以牧草混合饲养生猪,既节约成本又改善肉质,为生猪饲养实现无公害提供一条崭新途径。

4、致力农业生产者素质提高,举办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应用培训和科技下乡活动。配合区宣传部、科协、科技局、农业局等有关部门,组织科技下乡三次,接待来访群众1万多人次,印发科技资料2.1万份,分发预防与防治禽流感等宣传材料3000多份。此外,还结合新品种引进和推广,以无公害生产、病害防治、实用技术应用为重心,举办形式多样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技术培训班14期,受训人数达550余人次,有效促进农民科技生产水平提高。

三、强化服务意识,竭诚为“三农”服务。

一是在本会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个技术干部包一个村,带一名农民技术员,带一批专业户,通过建立经常的座谈汇报,促使全体会员自觉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新栽培模式的推广,确保技术种苗等真正进村入户,深受群众欢迎,有效提高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也进一步增强了技术人员搞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使他们的业务素质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积极创造条件,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利用区级远程教育信息平台,开展多媒体教学; 依托“厦门农网”、“厦门农业信息网”、“集美区政府农业之窗”等网站,宣传发布农业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

二是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深入开展农村政策调查研究,探索“三农”工作新机制,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实施农村“同发展、共富裕”工程,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大扶持开发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民非农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全年转移富余劳动力3620人。

三是加强龙眼产后促销服务,缓解果农后顾之忧。今年是闽南龙眼盛产年,我区总产量突破5000吨大关,加上广东、泰国等地龙眼也大量涌入市场,给我区果农的龙眼“卖难”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针对这一情况,为解除果农的后顾之忧,我会在龙眼采收前即做了充分的分析和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如:详细促销方案的制定,寻找交通方便和人流量大的地带搭建收购市场;又如:采收前的发动宣传、动员调集单位干部、职工和乡镇干部帮助促销,发动行业协会和各相关专业户出来组织收购等等。通过全体会员的努力,招引外地营销商前来收购,采收期间近一个月中,共帮助果农促销龙眼3658多吨,其中外销2094吨,加工鲜果1564吨,深受区委区政府和果农的好评。

四是因地制宜、千方百计协助政府开展工作,促进农村富余劳力转移。

随着我区工业区项目的推进和西海域整治工作的深入,农业不断萎缩,大量失地失渔农民游离而出,针对这一实际,我们把 加速农村富余劳力转移作为关系社会稳定、实现农民转产转业的一项突出任务来抓。

1、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目标。定时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积极协调解决各成员单位在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问题,总结各成员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及时调整2004年富余劳力转移培训任务数,进一步明确责任目标。

2、健全体系,组织保障。联动镇(街)劳动保障服务所,以区职业介绍所为依托,协调区、镇、街(居)三级劳动力服务网络,并有专人负责,硬件设施齐全。各镇(街)劳动保障服务所对辖区现有劳动力基本情况、求职愿望、培训情况、就业去向进行登记建档,并进跟踪服务。

3、配合区农业局、人劳局等单位举办富余劳动力专场招聘会。全年共举办6场富余劳力专业招聘会,提供5400个就业岗位,到会2000多人,达成就业协议421人。

4、开展多渠道推荐就业。

5、开展培训、提高素质: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4期,550余人次,组织团、妇、兵,种养专业户57名参加省农函大学习,报备培训人数247人,其中侨英51人,后溪196人。

6、开展学会、镇(村)与企共建活动。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1、努力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整改和扫尾工作。从2001年开始我区经国家农发办批准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3个,经过2年的努力,3个项目全部竣工,并通过市区专家组验收,达到国家农发办验收要求。通过项目区生产条件的极大改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继续实施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去冬今春在灌口镇田头村、李林村实施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000亩,二项目在今年5月份通过市区两级专家、技术人员验收。项目区通过改造建设,现已形成交通便利、排灌配套、综合生产力能强化的高产稳产良田区。项目区实施标准建设后,700多亩长年撂荒耕地恢复耕作,一批外地农商纷至沓来承租农地、收购农副产品。在实施标准农田建设同时,针对我区农地种植区情,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我们及时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分赴全区农村和街道,认真详细开展耕地撂荒调查,同时紧急出台撂荒复耕优惠措施,拨出复耕专项资金4.6万元,使全区撂荒耕地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耕种面积2308.04亩。继续指导稿秆回田,推进沃土计划。推广秸秆回田、蘑菇土回田,增施有机肥和技物结合的土肥施量。

五、协调区涉农部门,建立健全农业减灾防灾体系。一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治和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建立区、镇、村三级动物防治疫情监测网络,配臵监测员45人,联络员250人,从源头抓起,把预防猪瘟、牲畜五号病、禽流感和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作为一项强制性措施来抓。在今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瀑发季节,本热线启动24小时轮番值制度,村、镇、区按规定的时间每日逐级向上报告疫情,同时按照市政府提出的“五个不漏”的要求,做好家禽防疫工作。

二是加强水产病害监测网络工作。建立市、区、镇监测四级水产病害监测体系,帮助区农业部门在全区建立监测点12个,每 月25日上报监测点及周边水产养殖、病害,供求信息等情况,突发情况及时上报。

三是开展进行检疫性病虫害监测工作。早季通过普查基本摸清本辖区危险性病虫害的发生与分布情况,并上报省植保站进行备案,对发生较严重的桔小实蝇、大豆疫病设立10个监测点进行监测,为防治提供依据,防患于未然。

四是做好防灾减灾知识技术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的防灾意识,努力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比较效益,确保增产增收。

六、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1、本会经管工作人员,根据农业部门的要求,认真实施规范管理推行减负“三项制度”。发放农民负责监督卡1.98万张,实行每户一张,凭卡收费;严格执行村(居)组“零”接待规定。全年全区减少非生产性支出45万元;集中治理农村征订报刊乱摊派问题,区减负办通过下发文件,组织人员进行检查督促,采取切实措施真正把我区村(居)报刊负担降下来。据统计,今年比去年共减轻报刊征订负担3.1万元。

2、进一步加强减负信访工作,通过设立减负专线电话和信访件办理责任制,指定专人负责,对涉及农民负责的来信、来电和来访及时组织力量深入调查,及时做出处理,最大程度地维护我区农民的合法权益。

3、加强农村财务信息化管理。通过引入农村财务信息管理,也进一步更加有效地规范村(居)财务管理,推进财务公开制度建设,减少各种违规违法行为发生。

七、突出以农资打假及整顿“餐桌污染”为重点,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

1、依法治牧,加强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强化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和动物防检疫监督。全年共检疫牲畜及其产品115794头次,检疫家禽及其产品320万羽,检疫冻品81113kg。会同食品、工商部门联合执法,监督处理无证经营及无动物免疫标识畜禽4起、16头只。促使经营者合法经营,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2)加强对兽药经营企业的监督管理。根据新的《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进一步规范兽药经营企业的办证审核制度,我区现有经过审核发证的兽药经营企业21家(包括经营水产类药物企业)。平时不定期进行兽药经营执法检查。今年配合省农业执法总队查处并销毁不合格水产类药品237件,价值约2万元。

2、认真履行农资打假职责。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市场,突出抓好七类农资产品和九种违法行为查处,共组织执法人员60余人次,先后7次深入到辖区67家农资经营单位(户)进行专项检查,查获部分高剧毒农药剧毒杀鼠剂,由市农业局统一组织销鼠;检查中,还抽取了21个多样品进行检验,不合格的,责令有关经营单位(户)停售整顿。

3、加强渔资打假和“治理餐桌污染”工作。一是宣传贯彻《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开展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通过走访养殖大户、重点专业户,并向广大养殖户发放农业部渔业局编写的《渔民必读》、无公害水产养殖资料汇编和水产养殖用户指南等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000份,提高养殖生产者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二是逐步建立养殖生产日志制度和用药处方制度。首先对本区有登记报备的6个出口鳗鱼养殖场和12个病害监测点开展养殖日志制度。养殖日志主要内容包括水质状况、饲料和渔药使用情况。日志有专人负责,记录完整,建档保存。其次要建立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制度,建立用药记录制度,并自觉接受渔业行政部门和有关检测部门的监督检查;三是加强渔用药物使用的监督管理。要求从事水产养殖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不向无《兽药经营许可证》的销售单位购买渔用药物,不使用国家已公布的禁用药和无批准文号、无生产厂家、无产品批号的药物,严格按照产品标签说明书的要求用药。养殖过程中使用药物的,其产品必须在停药期满后才能上市。配合市海洋与渔业局进行养殖水产品如罗非鱼、鳗鲡和四大家鱼等药残抽检;四是加强渔政执法检查。(1)开展海上安全检查行动。出动船、艇58航次,检查渔船72艘,渔排4个,对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结合海上安全检查,举办渔船海上安全学习培训4期,受训渔民450多人。(2)加强伏季休渔巡查,出动船、艇34航次,检查船只36艘,取缔违规臵网作用18张,有力地确保了“船进港、人上岸、网入库”伏季休渔制度的 落实。

八、存在问题分析

1、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底子薄,一些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农业抗灾防灾减灾能力低,防灾减灾任务更为艰巨。

2、农业的发展空间有限,我区作为海湾型城市的第一着力点,将面临大规模的征地,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渐尖锐,农业逐步萎缩已是不争的事实,大量失地农民的转岗就业及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3、农学会属于非营利性的专业学会,其工作主要向“三农”科技研究,是公益性的学会,为此在开展工作中,主要经费来源均是主管部门和所在部门少量的赞助,经济基础薄弱,不利工作开展。

2005年集美区农学会工作思路

2005年我区的农业和农村工作要围绕“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因应“海湾型城市”发展战略,深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以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动力,大力发展高效精细农业;发挥优势,突出特点,努力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把我区建设成为现代城郊型农业生产和技术指导的文明窗口、继续为“三农”扎实工作。

(一)强化服务“三农”工作意识,帮助农民促进增收。

1、本会应继续推进“两个对接”(即技术与生产对接,市场信息与生产对接)。在热线内部开展“三个一”活动,促使科技人员深入生产实际,发挥技术专长和整体优势把农业科技市场信息与生产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此同时,进一步配套完善信息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地农业生产户提供技术、信息服务。

2、加大帮助解决失地(渔)村(居)民出路的工作力度。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二是强化组织与服务;三是加强失地(渔)村(居)民转产转业技能培训与推介;四是深挖农业内部潜力。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2004年冬至2005年春,计划实施标准农田建设,面积3000亩。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推广全区冬种面积1.2万亩;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搞好1000亩大棚蔬菜生产示范,以此带动我区设施栽培水平的提高和低农残优质精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推进科技兴农,提高农业产业效益。

着手抓好名优特新品种的引进。引进水果、花卉、蔬菜、粮油、水产等新品种,重点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冬春季蔬菜生产中遇到的品种资源较为缺乏及西海域整治之后淡水养殖品种的调整优化等问题,进一步优化龙眼、荔枝等大宗水果的熟期搭配,提高品质,进一步提高我区优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做好良种及新技术新栽培模式的示范工作。瞄准国际国内市 场需要,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中心,加强高产优质适销蔬菜新品种的引试繁推,继续做好大棚蔬菜无土栽培试验和仙景芋、毛豆标准化示范工作。抓好农业生者的科技培训。结合“绿色证书”培训,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培训力度,以无公害生产、病害防治、实用技术为重点,举办多形式有针对性的科技培训。建立农学会专家组织,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的作用。

(四)大力发展具有本区特色的优势农业农产品,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1、扩大发展蔬菜产业。在继续缩减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把蔬菜产业作为农业新增长点来抓。随着岛内、海沧蔬菜面积逐年减少,加上南菜北调,我区蔬菜产业发展将面临个良好的机遇。因此,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产品及反季节蔬菜,推广设施栽培、农业标准化栽培,做好蔬菜商品基地建设和市场开发。推行农业标准化栽培3500亩,推广简易大棚,力争全年设施栽培达到500亩。

2、调整优化果品结构,巩固提高水果产业。当前世界水果生产已出现供大于求,国内水果市场也出现卖难的趋势。因此,水果产业要在稳定现有面积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努力提高果品质量。充分发挥集美与台湾两地农业交流和合作的优势,引进和发展名优新品种7-10个,发展时令小水果300亩,推广水果套袋4000亩,生产无公害绿色果品。要加速低产劣质果园的改造,努力提高产品档次,提高采后处理水平,开拓市场销售渠道,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加快花卉产业发展步伐,扩大鲜切花种植比例。集美区地处南亚热带,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天然温室”之称,适合热带,亚热带花卉生长。要积极创造条件,引进花卉企业,让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重点发展园林观赏植物,鲜切花和时尚小盆花,促进花卉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4、调减水产养殖面积,优化水产品种结构。随着西海域的整治,水产养殖面积将大幅调减,要以提高养殖品种质量、档次和效益为中心,推行环保生态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发展如种苗生产、陆域工厂化养殖等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的养殖项目,因地制宜采用混养、套养和轮养结合的模式,实现立体养殖“无公害养殖”,走健康养殖可持续发展之路。

5、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完善畜牧业养殖管理。随着九龙江流域的整治,要逐步调整和发展食草动物、节粮型珍禽和特种养殖,努力实现畜牧业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组织产业化、防疫程序化、管理现代化。推广果牧结合、渔牧结合、“猪沼果”立体养殖模式,实现畜牧业产值稳定增长,同时最大限度地确保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努力提高养殖业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6、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是集一、三产业为一体的高层次农业,要把它作为我区农业和农村第三产业和一条重要发展方向,加大区域内文物古道、珍稀林木和古民居的宣传力度,形成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线,要抓住西海域、坂头水 库、杏林湾温泉、花卉基地等资源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一批农业观光和绿色旅游休闲区,把我区的农村渐渐融入厦门生态型城市中。

7、加大动物检疫防疫工作管理力度。继续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福建省动物防疫和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办法》、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和《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办法》等行业法律法规;扎实打好全年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攻坚战役,加强动物免疫标识管理,重点落实我区重大动物疫病诊断和控制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网络建设;强化基层动物检疫队伍建设,切实做好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流通环节检疫工作,为全面落实我区动物产品安全管理和已实施的动物疫情公布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五)协调农产品加工企业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

搞好沟通协调和服务工作,努力创造条件,促使国峰食品、聚祥淀粉等现有企业和引进各类企业在我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规模大、市场拓展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等优势,提高“公司+基地+农户”产业链对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繁荣农村经济的带动能力。与此同时要注重发展和保护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民自发的经济实体,积极发挥他们自我服务、自我保护的作用,引导他们有组织的参与市场竞争,使之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农产品加工、销售的自觉参与者,为特区农业、现代农村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六)积极开展科技三下乡,服务农业,推广技术。计划在2005本会配合各有关部门开展科技三下乡10场(次),深入边远山区,为当地农民传送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为全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品种、生产资料和技术服务;全年计划编印《农业科技》30期,印发1.6万份;召开各类技术培训班20期(次),聘请各学科的知名专家为农民学员授课。此外,在宣传农业科技的同时,还要大力推广、引进各种名、优、稀、特的新品种及各类先进的新技术,直接为我区“三农”服务,促进全区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005年4月15日

第四篇:0Hheovd2006农学会工作总结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2006农学会工作总结

2006年,我学会在农业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发挥优势,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归纳:

一、学会工作。

(一)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2006年主要引进了小麦新品种绵阳28和中普6号进行示范。其中绵阳28在桐河乡示范2000亩,中普6号在城郊乡示范1000亩,在郭滩镇建立了2000亩小麦高产优质示范样板田;在黑龙镇建立了1000亩花生高产示范样板田。从选用良种、测土化验、配方肥施用、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上下派专家技术员全程服务,取得显著的示范效果。小麦示范方平均单产496.5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382.2公斤,增产29%,花生示范方平均单产38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327公斤,增产16.2%。通过建立高产示范方,带动周边地区的小麦和花生生产高产高效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积极进行生产调查,当好领导参谋。

全年共进行农作物生产调查12次,撰写技术意见和建议12份。

-1-

小麦从播种到收获,主要进行多次苗情调查及各个生育时期作物生育指标调查,小麦的预产和实产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管理技术意见,生产技术总结;对秋作物各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调查并写出管理技术意见把各种调查报告和技术意见印发至县四大家领导和全县有关单位,为各级政府指导农业生产起到了参谋作用。

(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2006年共印发“小麦配方施肥技术问答”、“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科技资料20余万份,采取举办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的形式多渠道宣传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全县共举办培训班10期,集中培训技术骨干1000人次。技术人员到各乡镇举办培训会11次,共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同时,利用电视媒体、电脑网络进行宣传,举办电视农业技术讲座三期,在电脑上发布农业信息150余条。我们还根据农时季节,安排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田。

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一)土肥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情况。

全年共建立平衡配套施肥试验点5个,示范点7个,面积3.4万亩。配方施肥面积达146.9万亩次。通过 这些技术的推广,为全县的农业高产、高效和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承担项目的完成情况。

全面落实农业部、财政部关于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

-2-

案、全县共采集土样6189份,完成常规土壤样品化验3800个,田间肥效小区试验和田间肥效校正试验完成37个,其中小麦20个,玉米14个,3个后效试验。2006年20个小麦试验已进入准备阶段,各项记录、管理工作正在进行。在配方肥推广上,成立了唐河县肥料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推广“沃力”“飞行”“联心”“鄂中,”“腾升”牌配方肥面积82.95万亩,推广配方肥13450吨,超额完成今年的推广任务;在技术宣传方面,共发放施肥建议卡78700份,跟踪技术服务78700户。

(三)地力监测工作完成情况。

在全县主要土壤类型和高产示范方内,共取化样653个,测定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水份、钼、锌等元素5234项次;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28个、为全县土肥工作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2006,我县的农学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棚架、新产品新成果应用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等问题。这就要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创新,争取为唐河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唐河县农学会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3-

第五篇:2011年农学会工作总结

2011年农学会工作总结

**市农学会

2011年以来农学会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可持续发展农业质量标准、市场信息、农民增收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科技培训、科普宣传、技术交流等各项工作,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本届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充分发挥农学会科技、人才的优势,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有力促进我市农业向深度、广度开发进军,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

1、水稻:新引进的早杂新品种岳优9113进行示范推广,今年推广面积达1000亩,比常规稻更高产、稳产,明年推广面积预计可达5000亩以上。晚稻推广两优航2号、宜优673、宜香优1577、宜优99和丰优22等新组合。大力示范推广甬优6号、Y两优302和嘉糯Ⅰ优6号等优质高产超级稻。

2、甘薯:继续示范栽培优质及高产新品种福薯8号、福薯10号和食叶甘薯,今年产量、品质都表现良好,今年推广面积达3000亩,明年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

3、马铃薯:2010年冬季继续扩大推广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中

薯3号、闽薯1号等新品种。并选用当家脱毒品种紫花851进行推广种植,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今年引进中薯1号、费尔瑞它、福克76和兴佳2号等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示范面积达25000亩,分布在**镇**村、**镇**村、**村、***村和**村。

4、蚕豆:重点引进推广晚熟优质品种慈溪1号和日本大白蚕。种植面积达10000亩。

二、面向“三农”,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服务工作。

为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会面向基层,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在农事关键季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分片下乡指导农业生产,结合农技人员“一师一项目”工作任务,进村入户,深入地头田间,为农民送信息,传技术。

在主要农事活动季节,针对各地生产实际,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各种类型短期农业培训班及农业技术咨询活动,主要培训乡镇、村有关干部、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等,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及会员中高、中级职称人员讲授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及生产上出现的技术难题,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今年3月、5月、8月和12月在本局举办大型农技培训班,并在关键农事季节不定期举行3次培训班,参加对象农技干部、农民技术员,种田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等,培训人员达1280人次。聘请专家学者到会讲课,讲授病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五新”集成推广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和无公害栽培技术。

每次培训学员们都积极参加,座无虚席,大大提升我市科学种田水平。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求,我会会员积极利用“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及农业信息网站,为农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969155”热线共接受农技咨询服务360人次,出动农技人员900多人次,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初步估计可挽回经济损失126多万元,并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各项服务,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三、加强会员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技工作的要求,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我会每年都组织在职会员参加省、市各级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学习。本届以来,组织中、高级职称人员参加省、市中、高级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研修班学习50多人次,初级人员参加**市人事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90多人次,聘请**市专家讲授课程,促进会员知识更新,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中、高级职称会员还担负着本市初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及农广校、农函大专业课程的辅导工作,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我市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1年5月10日

下载2010年宿迁市农学会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宿迁市农学会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Aili05年度农学会工作总结5篇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

    通江县农学会 2007年度工作总结

    通江县农学会 2007年度工作总结2007年以来,农学会会员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真抓实干,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

    宿迁市种植业协会工作总结

    宿迁市种植业协会工作总结 自2013年9月16日宿迁市种植业协会(当时定名为宿迁市种植业服务联盟)成立以来,在宿迁市农委的指导下,尤其是解主任的直接关心下,围绕“服务现代农业、服......

    1-1-1-002-8宿迁市技工学校2009年工作总结

    宿迁市技工学校2009年度工作总结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劳动保障局党组的直接指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以创建国家高级技工学校为主线,坚持以服务......

    宿迁市建设局

    宿迁市2008年度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及 形势分析暨2009年度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点 宿迁市建设局一、2008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结 2008年,宿迁市建设局在市委市政府的......

    农学会第六次全体代表大会主持词

    农学会第六次全体代表大会主持词 农学会第六次全体代表大会现在开始!请林--------志报告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本次大会应到会代表51名,因故请假名,实到会正式代表名,符合漳州市---......

    农学会活动策划书(精选5篇)

    农学会夏学活动策划书 郭杖子乡农学会 一、活动简介。 由我乡大学生组成的农学会进行调查,确定父老乡亲们想学的知识和想解决的问题,在各村小学针对性开设相关免费课程,以此提......

    2009年宿迁市中医院科教科工作总结

    2009年宿迁市中医院科教科工作总结 科教科在院党委和分管院长的领导下,围绕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及创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的中心工作和卫生局下发的责任目标,根据国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