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通江县农学会 2007年度工作总结
通江县农学会
2007年度工作总结
2007年以来,农学会会员积极投身到经济建设主战场,真抓实干,转变作风,深入实际,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一、以科普创建为载体,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2006—2007年,农学会及挂靠单位农业局积极参与通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活动,把科普工作摆在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科普工作目标责任制,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形成了党政重视、学会牵头、场站(股室)配合、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
一是组建了农业科普志愿者队伍20余人,围绕科技之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纪念《科普法》颁布实施周年纪念等活动,积极做好农业科普宣传工作,共举办各类科普讲座、咨询、培训等20余次,播放科技光盘40余张,推出科教展板80余块,科普挂图100余幅,建立科技书屋20个,发放科技资料5000余份(册),接受农业科技、农业法律咨询近2万人次。
二是依托相关项目实施,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劳动技能型人才7000人,输出率达到80%以上,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训骨干农民1620户,辐射带动培训农户1万户,实施省级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培训马铃薯科技示范户500户,辐射 1
带动周边农户10000户。
三是大力开展实用新技术培训,利用农业信息网络、12316农技热线电话、农民科技书屋、生产技术培训会、现场会及电视专题等形式,广泛开展地膜覆盖栽培、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杂糯间栽、双免耕秸秆覆盖、病虫草鼠综合防治、脱毒马铃薯及配套高产栽培、食用菌栽培、蔬菜设施栽培等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50万人次。通过培训,骨干农户基本掌握了1—2项实用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2007年,广大会员以实施“粮食三百工程”为载体,通过加强农田基础建设、改革耕作制度、推行良种良法,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粮食单产,克服了前期旱灾、中期洪灾、后期冬干等自然灾害,按照“小春打基础,大春攻总产,旱作抗灾害”的思路,建立优质稻基地20万亩、双低油菜基地18万亩、优质洋芋基地15万亩、地膜玉米25万亩,粮食总产实现35.28万吨,比上年增加6.04%,创历史最高水平,大灾之年粮食喜获丰收。
2、突破食用菌生产,壮大特色产业。坚持“银耳保品牌、香菇上规模”的发展思路,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全县巩固和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乡镇18个,专业村70个,培植专业大户2500户,接种段木银耳40万瓶、段木黑木耳30万瓶、段木香菇70万瓶,栽培代料香菇1150万袋、蔬菜型食用菌420万袋、双
孢蘑菇700亩,食用菌总产量达6690吨(两耳一菇为干品),实现总产值1.24亿元。
3、突出马铃薯生产,奠定种源基地建设基础。利用与省农科院、川农大的院县合作契机,依托省市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项目,把马铃薯作为立县骨干产业进行了重点培育,实施马铃薯种源基地建设,在空山建立了马铃薯原种场,并规划扩繁基地1万亩,向周边16个县市提供优质种薯7000吨。我县探索的“政府主导、行业主管、科研支撑、业主开发、协会联结、农民参与”的马铃薯良种繁育机制和“行业主管+企业+科研+推广机构+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得到郭永祥副省长充分肯定,并批示全省借鉴,省农业厅《快报》(第100期)也将有关情况予以转发。
4、启动“菜篮子”工程,调节市场供应。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业主开发,通过统一生产标准,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完善基础设施,强化质量监测,重点扶持建立蔬菜专业村10个,2007年已有3个村经市验收合格。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新增蔬菜面积6000亩,产值1.5亿元,蔬菜县内自供不足局面有了一定缓解。
5、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农业效益。加大了对罗村茶业、金玉农业、德富隆、县银耳公司、农技农资连锁总部等农业龙头企业的技术支持力度,培育食用菌、沼气、植保等专业合作组织44个。在产业化经营带动下,全县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300元。
三、建立健全执法体系,创新农业发展环境
近年来,进一步完善了县乡联动、以县为主和专兼结合、以专为主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农资打假护农成效明显,农民负担管理更加规范,植物检疫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切实到位。2007年开展化肥、农药、种子专项检查3次,没收假种子600公斤,收缴未登记、高毒、过期农药300余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件,印发宣传资料6000余份,有效地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规范涉农收费行为和“一事一议”管理办法,从源头上杜绝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全年无一起涉农负担恶性事件发生,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印发植保信息25期,开展产地检疫3次,3000亩次,部署开展小麦条锈病、稻瘟病、稻飞虱等重大病虫防治攻坚战,挽回粮经作物损失
1.3万吨,把病虫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信息发布制度,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检查5次,有效地维护了农产品市场安全。
四、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广大会员立足通江实际,积极开展决策研讨,广泛开展学术活动,常年向县级决策提供依据30余次,决策研讨8次,提出稳粮增收建议意见15条,工作阶段性建议20余条,代县委、政府拟草文件20件,为县委、政府决策和指导农业发挥了参谋作用。
近年来,农学会依托于农业局多次组织农学会会员到省内外开展科普考察工作及邀请专家专题讲座,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及会员继续再教育,积极组织广大会员参加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专题报告会,邀请川农大马铃薯研究中心博士杨先泉、省农科院研究员马铃
薯专家何卫博士等专家作基层科普组织工作讲座2场(次)、专题科技报告1次,通过学习交流,会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每年具有初级职称的完成学术论文1篇以上,中级2篇以上,高级3篇以上。提供市级组织采用的文章及工作成果材料达30余份次,省级采用的20余篇次,国家级会议交流的1—3人次,极大地提高了通江农业的知名度。
第二篇:农学会工作总结
农学会工作总结
一、深入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按照省农业厅的安排部署和州农业局目标管理要求,我们早部署、早安排,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需求,借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推广补助项目、科教兴村等科教项目的良好契机,从去年12月底启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全面提升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我州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巨大作用。截止今年12月1日,全州共开展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914期次,培训农民31.32万人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12人,印发资料32万份,共投入培训资金631万元。
今年4月,我们组织对全州农民培训需求进行了一次调研,发现近年来培训的开展极不平衡,部分村近5年内没有搞过一次培训,所以今年的培训侧重向以前的培训死角延伸,通过大范围的常规培训、关键环节的主动指导,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生产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与普及,提高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加大了技术的集成与配套应用,更好地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培养了一批专业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科技示范户,为我州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大力推进超级稻高产示范
今年全州实际种植中稻面积134.1万亩,其中超级稻面积53.3万亩,占39.7%。由于今年5、6月份持续阴雨低温,秧苗返青慢,分蘖迟,病虫发生较重。但是全州各级农业科技人员认真规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措施管理,超级稻生产面积、产量稳定增长,发挥了较好的示范样板带动作用。经农业部门测产分析,预计今年超级稻平均单产518.6公斤,总产量27.64万吨,占水稻总产的50.2%。今年,全州共创办超级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0个,示范面积10.5万亩,平均亩产568公斤;共办千亩示范片8个,面积1.12万亩,平均亩产602公斤;办百亩高产示范片12个,面积1638亩,平均亩产684公斤。高产示范区共确认示范户2.1万户,发放各种物化补贴户平150元左右。全年围绕超级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开展培训216期,培训农民1.95万人次。
三、认真组织实施科教项目
1、推广补助项目今年是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在我州8县市全面铺开的第三年。我们精心组织项目县申报,定期进行抽查和指导,按照省科教处的要求和部署,11月24-28号组织对8县市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各县市都按照项目要求,从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优秀农技人员,签订《技术服务合同》,深入推广一线开展农技服务,切实推进主导产业发展。全州共选聘技术指导员819名(其中种植业530名、畜牧业268名、农机业21名),遴选科技示范户6149户(其中种植业5140户、畜牧业914户、农机业95户)。各县市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以乡镇农技站为依托,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的原则,全年共建设种植业基地19个,涉及水稻、玉米、柑橘、百合、猕猴桃、茶叶等产业;建立养殖业示范基地11个,包涵山羊、竹鼠、湘西黑猪、湘西黄牛、斑点叉尾鮰等。通过示范基地建设,为农民提供了技术培训现场,以点带面,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今年阳光工程培训全面转型升级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加强了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各项目县分别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部署,做好组织、协调、培训工作,各乡镇全力配合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按照省科教处的要求,我们对新认定的基地进行了一次普查,对难以胜任培训任务的基地要求整改。目前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培训资金479万已全部到位,整个项目顺利实施,其中除了生产经营型农民培训需要跨开展外(延续到明年3月),其他专业的培训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
3、科教兴村2014年,是我们在湘西州XX县清水乡河边村实施科教兴村项目的第2年,借此契机,围绕清水乡河边村的主导产业、重点项目和实用技术,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的高潮,一年来,组织26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培训教师和技术指导员。共开展玉米宽窄行种植、大棚西瓜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训14期次,培训与指导农民15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00余份。解答咨询农民1350余人次。其间邀请了湖南农业大学周树松教授、何可佳教授来村授课。使该村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科技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一大批农民成为了种田能手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科教兴村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
四、积极组织申报农业科技专项和农业科技奖项
我们积极组织有关业务站申报部、省、州科技专项和科技进步奖。(1)申报2015年农业部科技专项7项;(2)申报国家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一个;(3)申报2014年湖南省农业科技专项7项;(4)申报州农业科技专项6项;(5)申报州科技进步奖5项,经初评其中2项获奖。
五、明年的工作重点
1、认真组织好省、州科教项目的实施,加大对项目的督查和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
2、继续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全年力争开展常规农业技术培训达30万人次以上。
3、抓好超级稻的示范样板和高产创建工作,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促使产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4、继续组织省、州科技奖、科技专项的申报工作。
5、做好农学会的日常工作。
第三篇:0Hheovd2006农学会工作总结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2006农学会工作总结
2006年,我学会在农业部,省、市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发挥优势,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归纳:
一、学会工作。
(一)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
2006年主要引进了小麦新品种绵阳28和中普6号进行示范。其中绵阳28在桐河乡示范2000亩,中普6号在城郊乡示范1000亩,在郭滩镇建立了2000亩小麦高产优质示范样板田;在黑龙镇建立了1000亩花生高产示范样板田。从选用良种、测土化验、配方肥施用、田间管理等各个环节上下派专家技术员全程服务,取得显著的示范效果。小麦示范方平均单产496.5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382.2公斤,增产29%,花生示范方平均单产38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327公斤,增产16.2%。通过建立高产示范方,带动周边地区的小麦和花生生产高产高效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积极进行生产调查,当好领导参谋。
全年共进行农作物生产调查12次,撰写技术意见和建议12份。
-1-
小麦从播种到收获,主要进行多次苗情调查及各个生育时期作物生育指标调查,小麦的预产和实产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管理技术意见,生产技术总结;对秋作物各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调查并写出管理技术意见把各种调查报告和技术意见印发至县四大家领导和全县有关单位,为各级政府指导农业生产起到了参谋作用。
(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2006年共印发“小麦配方施肥技术问答”、“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科技资料20余万份,采取举办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的形式多渠道宣传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全县共举办培训班10期,集中培训技术骨干1000人次。技术人员到各乡镇举办培训会11次,共培训农民5000余人次。同时,利用电视媒体、电脑网络进行宣传,举办电视农业技术讲座三期,在电脑上发布农业信息150余条。我们还根据农时季节,安排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田。
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一)土肥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情况。
全年共建立平衡配套施肥试验点5个,示范点7个,面积3.4万亩。配方施肥面积达146.9万亩次。通过 这些技术的推广,为全县的农业高产、高效和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承担项目的完成情况。
全面落实农业部、财政部关于2006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方
-2-
案、全县共采集土样6189份,完成常规土壤样品化验3800个,田间肥效小区试验和田间肥效校正试验完成37个,其中小麦20个,玉米14个,3个后效试验。2006年20个小麦试验已进入准备阶段,各项记录、管理工作正在进行。在配方肥推广上,成立了唐河县肥料协会,充分发挥协会的桥梁作用,推广“沃力”“飞行”“联心”“鄂中,”“腾升”牌配方肥面积82.95万亩,推广配方肥13450吨,超额完成今年的推广任务;在技术宣传方面,共发放施肥建议卡78700份,跟踪技术服务78700户。
(三)地力监测工作完成情况。
在全县主要土壤类型和高产示范方内,共取化样653个,测定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水份、钼、锌等元素5234项次;建立长期定位监测点28个、为全县土肥工作安排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2006,我县的农学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技术棚架、新产品新成果应用不到位,工作进展不平衡等问题。这就要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创新,争取为唐河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唐河县农学会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3-
第四篇:2011年农学会工作总结
2011年农学会工作总结
**市农学会
2011年以来农学会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可持续发展农业质量标准、市场信息、农民增收等各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积极开展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科技培训、科普宣传、技术交流等各项工作,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本届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充分发挥农学会科技、人才的优势,大力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有力促进我市农业向深度、广度开发进军,向提高质量和效益转变。
1、水稻:新引进的早杂新品种岳优9113进行示范推广,今年推广面积达1000亩,比常规稻更高产、稳产,明年推广面积预计可达5000亩以上。晚稻推广两优航2号、宜优673、宜香优1577、宜优99和丰优22等新组合。大力示范推广甬优6号、Y两优302和嘉糯Ⅰ优6号等优质高产超级稻。
2、甘薯:继续示范栽培优质及高产新品种福薯8号、福薯10号和食叶甘薯,今年产量、品质都表现良好,今年推广面积达3000亩,明年进一步扩大示范推广。
3、马铃薯:2010年冬季继续扩大推广脱毒马铃薯新品种中
薯3号、闽薯1号等新品种。并选用当家脱毒品种紫花851进行推广种植,发挥该品种的产量潜力。今年引进中薯1号、费尔瑞它、福克76和兴佳2号等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示范面积达25000亩,分布在**镇**村、**镇**村、**村、***村和**村。
4、蚕豆:重点引进推广晚熟优质品种慈溪1号和日本大白蚕。种植面积达10000亩。
二、面向“三农”,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服务工作。
为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会面向基层,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在农事关键季节,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分片下乡指导农业生产,结合农技人员“一师一项目”工作任务,进村入户,深入地头田间,为农民送信息,传技术。
在主要农事活动季节,针对各地生产实际,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各种类型短期农业培训班及农业技术咨询活动,主要培训乡镇、村有关干部、农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等,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及会员中高、中级职称人员讲授农业先进适用新技术及生产上出现的技术难题,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今年3月、5月、8月和12月在本局举办大型农技培训班,并在关键农事季节不定期举行3次培训班,参加对象农技干部、农民技术员,种田专业户和科技示范户等,培训人员达1280人次。聘请专家学者到会讲课,讲授病虫害防治技术、马铃薯“五新”集成推广技术、设施农业栽培技术、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和无公害栽培技术。
每次培训学员们都积极参加,座无虚席,大大提升我市科学种田水平。
近年来,为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求,我会会员积极利用“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及农业信息网站,为农民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969155”热线共接受农技咨询服务360人次,出动农技人员900多人次,及时为农民排忧解难,初步估计可挽回经济损失126多万元,并利用农业信息网站,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政策法规等各项服务,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好评。
三、加强会员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为适应新形势下农技工作的要求,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我会每年都组织在职会员参加省、市各级专业知识继续教育学习。本届以来,组织中、高级职称人员参加省、市中、高级人员专业技术知识研修班学习50多人次,初级人员参加**市人事局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班90多人次,聘请**市专家讲授课程,促进会员知识更新,提高了科技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整体素质。中、高级职称会员还担负着本市初级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及农广校、农函大专业课程的辅导工作,有效发挥传、帮、带作用,为我市培养农业技术人才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1年5月10日
第五篇:Aili05农学会工作总结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2005工作总结
唐河县农学会
2005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针,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依据农学会工作性质,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以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发挥优势,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归纳:
一、学会工作完成情况
1、学会工作。我单位共完成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项目9项,小麦、红薯、大豆、花生、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项目5项;制订主要农作物生产技术方案8个,撰写各类技术材料25份,为县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员达500人次,全年举办科技下乡40次,咨询服务人数5000人次。发布各类信息400余条;同时在电视台举办电视讲座16期,印发各类农业技术资料10余万份;农业科技馆接待观众
2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积极进行生产调查,当好领导参谋。
全年共进行农作物生产调查8次,撰写技术意见和建议8份。小麦从播种到收获,主要进行多次苗情调查及各个生育时期作物生育指标调查,小麦的预产和实产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管理技术意见,生产技术总结;对秋作物各个关键生育时期进行调查并写出管理技术意见把各种调查报告和技术意见印发至县四大家领导和全县有关单位,为各级政府指导农业生产起到了参谋作用。
3、展实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田。
2005年共印发“小麦配方施肥技术问答”、“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科技资料15余万份,采取举办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的形式多渠道宣传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全县共举办培训班11期,集中培训技术骨干1200人次。技术人员到各乡镇举办培训会20次,共培训农民10000余人次。同时,利用电视媒体、电脑网络进行宣传,举办电视农业技术讲座三期,在电脑上发布农业信息100余条。我们还根据农时季节,安排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送科技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种田。
4、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全年共建立平衡配套施肥试验点5个示范点7个,面积3.4万亩。配方施肥面积达146.9万亩次。通过 这些技术的推广,为全县的农业高产、高效和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承担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科技项目工作。根据项目要求,对项目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技术骨干4期320人,使学员都掌
握3-5个主要农作物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普及型培训,共培训农民2000人,印发主要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明白卡2万份。建立示范方2个。一是在敦滩镇建立小麦高产栽培示范方2000亩;二是在黑龙镇建立花生高产栽培示范方1000亩。承担该项目,学会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小麦示范方整地、配方施肥、原种供应、播种和小麦冬前的管理工作。该项目正顺利进行。2005年唐河县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工作。在农业局、财政部《关于下达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县被确定为2005年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实施县,项目总投资100万元。目前已培训农民2万人次,在全县20个乡镇510个村委取土样3800个,代表面积190万亩,建立农户情况档案3800份。安排田间肥效小区试验10个,安排田间肥效校正试验10个,试验设计,种植已完成,田间记载工和正在进行中。印发技术资料15000份,印发施肥建议卡5万份以上。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1万亩。其中配方肥施用面积9万亩。该项目的实施将对全县配方施肥工作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使 全县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领导,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根据学会的工作性质,在2005年初拟定出详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逐一认真落实。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农会集中研究解决,这样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2、分工合作,明确责任
2005年初,学会董事会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董事长负责全面工作,另一位副董事和主抓测配站和农技服务站两个物化服务实体。且都制订明确的目标任务,明确了责任,加大了工作力度。
3、突出重点,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工作
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上,安排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术干部,深入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安排好各种农作物的试验、示范项目。同时,根据农时季节,及时提出生产技术方案和栽培技术要点。上报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指导了全县的农业生产。2005年土肥站利用项目资金,对土壤肥料化验室进行了仪器更新、补充,使化验室现有仪器56台(套),并对化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化验的准确性,保证了全年土肥各项目工作顺利开展。今年,学会董事会为了更好地做好推广工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农业科技项目上,积极承担农综开发项目和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利用项目资金,充分发挥了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全面提高全县农民的科技素质,以达到农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的目的。
总之,2005,我县的农学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创新,争取为唐河农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唐河县农学会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