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3 23:0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一、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品位独特,历史悠久

通江银耳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也是通江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以朵大、肉厚、色泽纯正、易炖化、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享誉中外。

通江银耳自光绪六、七年间问世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栽培方式,过去主要是通过人工砍棒、露天排堂、吸天地之灵气而自然生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法栽培技术的推广,银耳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通江银耳室内菌种栽培成功,年产量由几吨猛增到几十吨。1985年,我县与四川省原电子核反应研究所合作,采用钴60成功地从原通江银耳当家品种(7902)中培育出F0银耳新菌株,1986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年产量突破150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银耳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先后建起了菌种场、通江银耳生产办公室、银耳科研所、银耳局、通江银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鼓励、支持加工转化银耳的民营企业发展。1990年,成功地举办了首届“通江银耳节”。1995年,通江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我县与国内外二十多家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合作,开发出了银耳羹、银耳粉丝、银耳软糖、银耳八宝茶、银耳大曲、银耳醇等系列产品,通江银耳产业关联度大大增强,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

(二)较强的技术优势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县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土专家,建立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技术人才队伍。全县现有3万多人掌握了银耳生产栽培技术,从事银耳菌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产品深精加工开发的科技人员7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技术职称18人。

(三)广阔的市场

通江银耳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995年前,通江银耳在上海、成都、重庆、武汉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为30%左右。

(四)龙头企业已具雏形

①通江银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2000年7月确认的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8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银耳菌种选育,银耳购销及加工。②山霸王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其主导产品“银耳八宝茶”自1998年面市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畅销10多个省市。③德汉城酒业公司,主要从事银耳酒系列开发,银耳醇已打进省内销售市场。

(五)在全县经济中的份额有待提高

通江银耳年产量120吨左右,按每吨价格8万元和13%的综合税率计算,银耳年产值96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8%,年创税120万元,占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左右。

二、通江银耳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源丰富,但产量低。我县现有成片栎林40多万亩,常年蓄积160万立方米,每年可产栎木20万立方米,如果把年产栎木的百分之五十用作银耳生产,银耳理论产量可达2000吨,目前常年产量仅为120吨左右。

二是银耳产业化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耳农的生产与企业加工、经营脱节,银耳销售主要依靠个体商贩进村入户收购或由耳农自行到市场销售,银耳加工销售企业与耳农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济伙伴关系。

三是银耳深精度开发不够。通江银耳的主要销售方式一直是以原始产品为主,县内虽有一些厂家加工银耳系列产品,但消化量少,且加工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简单、科技含量低、加工产品档次低,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是科技投入不足。由于县财力薄弱,用于银耳科研的专项经费严重不足,菌种选育、提纯复状、技术培训等工作难以开展,1992年以后即出现银耳菌种种性通化,生产力和抗逆性下降,耳林资源的生物转化率低。

五是有品牌无市场。①通江银耳虽驰名中外,但一直无注册商标,加之消费者对通江银耳的辨别能力不强,致使假冒通江银耳充斥市场;②缺乏有力的广告支撑;③包装落后,文化品位低。目前通江银耳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

六是价格低廉。受福建、浙江、河南等地银耳以及假冒通江银耳的冲击,银耳价格下降,1995年前收购均价为每公斤48.6元,现均价为37.2元,加上经营中的耗费,每公斤倒贴10元以上,挫伤了耳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发展前景

通江银耳是历史性资源品牌,是我县的一项特色产业。发展银耳特色产业,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据专家预测,今后农业将由种植业、养殖业二元结构发展到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结构,植物、动物、菌种三分天下,作为菌中之冠的通江银耳,必将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份。通江银耳是典型的绿色食品,符合世界消费潮流,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任何其它品牌银耳不可比拟的。

四、加快通江银耳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把通江银耳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须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政府设立银耳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银耳科研、技术推广、防范和化解产业发展风险等。建设务实、能干,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强将精

兵队伍,大马力推动银耳特色产业化进程。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优良种子选育。建设2—3个天然银耳生产基地作为选育银耳菌株的良种源,确保种源优良及更替的连续性。狠抓银耳新法栽培技术推广,进一步扩大袋料栽培银耳的比重。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银耳生产及加工技术,拓展银耳精深加工业的空间,开发银耳方便食品和饮品,突出其益寿养颜功效和药用价值。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通江银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改组改造。支持加工转化通江银耳的民营企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四是积极开拓市场。加快建立银耳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发展现有营销网络。研究运用互联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加大通江银耳的宣传力度。积极申请注册商标,提高品牌自我保护能力。五是保护发展耳林资源。退耕还林,到2010年,新增耳林1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以上。改造中低产耳林。

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困难同在,只要我们尊重产业化发展规律,坚持抓发展不动摇,通江银耳产业就完全能够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特色支柱产业。

第二篇:金融支持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金融支持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以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为例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良种的生产繁育,2001年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近年来,渭源县发挥自身优势,加快种薯产业发展步伐,已经成为全国县区最大的脱毒原种生产基地,生产的种薯不仅为周边地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种薯支撑,而且远销新疆、宁夏、陕西、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成为带动当地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黄金产业”。但是,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当前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急需金融业的有效支持。

制约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

自2003年以来,商业银行纷纷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出现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独木难支的局面。渭源县16个乡镇中,商业银行的网点主要集中在县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也仅在3个乡镇有营业网点。其余13个乡镇只有农村信用社1家金融服务机构。但由于农村信用社机制不完善,符合马铃薯产业需求的金融品种不全,服务方式和手段落后,资金来源渠道狭窄,制约了其对种薯产业的服务。

(二)金融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据调查,目前除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金融机构尚未涉足种薯产业的贷款服务。农业发展银行业务面虽然有所拓宽,但扶持种薯产业的功能发挥尚不充分;农业银行对种薯产业信贷投入依然不足;农村信用社由于贷款规模小,资金总量不足,难以足额向种薯产业提供信贷服务。截至2010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向种薯产业累计提供贷款9960万元,推动种薯产业链条延伸力度远远不够。

(三)种薯扩繁生产能力不足

由于马铃薯良种扩繁投入成本较高,而资金来源有限,无法投入足量资金开展科研开发、新品种选育推广、贮藏保鲜和基地建设,致使脱毒种薯繁育规模难以做大,特别是原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远远满足不了全省的供种需求。

(四)贮藏能力不能满足需求

随着马铃薯良种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薯贮藏量急剧增加。目前种薯主要由农户分散贮藏,由于农户现有贮藏设施简陋,管理不够规范,易造成品种混杂、品质降低。

(五)市场销售网络建设滞后

现有的马铃薯种薯专业批发市场和马铃薯交易市场普遍存在设施落后、规模小、硬件投入不足、服务功能单

一、网络覆盖面窄、管理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电子商务等现代化的交易网络尚未建立,对农民的市场服务和指导功能比较有限。

(六)现代农业保险发展滞后

由于马铃薯产业抵御风险能力弱,因而农业政策性保险缺失是马铃薯种植大户贷款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渭源县商业保险机构只有财险和寿险两家,还没有专门的保险机构办理农业保险。但是,一旦出现难以预见的灾情,种植户的损失往往很大,甚至出现全损。而农村信用社正是顾及这一因素,一般不对种植户提供较大金额的信用贷款。

金融支持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农村金融体制

进一步完善以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为主体,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组织体系,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一是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现有县以下乡镇网点进行适当调整,尽量向经济区划设置进行过渡,使农村客户均能享受金融网点的信贷服务。二是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如村镇银行和社区性信用合作组织,有效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问题。三是合理增设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农业银行网点布局应回归农村。尤其在主要经济区域恢复或增设营业网点,尽量满足马铃薯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

(二)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县域各金融机构要以打造“中国马铃薯良种第一县”为目标,找准金融支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有效着力点,深入农户、种植基地、专业市场、加工企业和马铃薯经销协会认真开展市场调研,全面掌握产业信息,科学测算资金需求,周密制定信贷计划,切实增强金融支持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功能,逐步将渭源建设成为马铃薯优质良种及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各金融机构要以支持马铃薯种薯产业为切入点,大力支持良种繁育,提升薯种品质。要充分发挥省农科院会川、五竹育种基地的科研优势,加大对优质专用、早中晚熟和适宜不同自然气候条件新品种选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脱毒种薯繁育企业的资金支持,强化组培苗及原种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着力打造马铃薯优质良种及脱毒种薯生产基地。二是重点支持会川等被农业部定为全国重点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的改、扩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功能,搭建交易平台,畅通流通渠道,努力形成以专业市场为主体,中、小型市场和相关农贸市场为补充,以购销贩运大户为依托,以收购网点为基础的马铃薯交易批发和购销服务网络化市场。三是重点加大对新建贮藏窖和马铃薯原种生产及配套网棚贮藏库、脱毒种薯贮藏设施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完善马铃薯种薯贮藏基础设施,改善窖藏条件,切实提升窖藏能力,降低种薯窖藏烂窖率,打造马铃薯良种仓贮基地。

(四)探索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积极配合县政府通过财政引导资金建立农业保险基金,开办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业务,加强金融机构与商业性保险和政策性保险的协作。并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行”的模式,组建民间担保基金及多元化担保机构,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业务合作,为马铃薯种薯产业融资提供担保支持,创造有利于马铃薯种薯产业发展的融资条件。

第三篇:商州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养殖特色产业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商州区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养殖特色产业升级的调查与思考

商州区畜牧兽医局作者:王小利

近年来,我区畜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 “产业富区”战略目标,按照集中优势,突破发展的要求,积极发展生猪、蛋鸡两大主导产业,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按照“建基地扩总量、强基础保产业、提素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大力培育畜牧龙头企业和发展经济合作组织,促进了畜牧产业畜牧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有效转变。畜牧业已成为全区农村经济中产业聚集度高、市场特征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农民增收较为活跃的产业。

一、我区畜牧产业和龙头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畜牧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托资源优势,以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为中心,以培育龙头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为载体,通过国省强牧惠农政策拉动、建设项目带动、各级资金扶持、畜牧技术服务、疫病防控保障,畜牧产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2009年,全区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5.52万头、1.35万头、1.54万只、55.5万只,出栏分别为20.11万头、1.20万头、1.94万只、57.48万只;2010年3月底,全区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14.56万头、1.42万头、2.62万只、51.71万只,同比分别增长9.97%、13.6%、30.35%、12.4%;出栏分别为6.12万头、3643头、6062只、23.5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6%、14.78%、30%、23.95%。

全区发展畜牧产业龙头企业4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3个,产品营销中介组织118个。从发展状况来看,我区畜牧产业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畜禽规模养殖比重逐年上升。据统计: 2009年全区大场大户发展累计达到694个,其中:年出栏商品猪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35个,年出栏100头以上养殖大户209个,千只蛋鸡规模养殖场户达253个,年出栏肉羊30只以上养羊大户102户。全区畜牧养殖小区发展达26个,养殖基地村发展到53个;建设万头生猪示范村5个(建成2个)。全区生猪规模养殖总量占总饲养量的38.8%,蛋鸡规模养殖总量占总饲养量的81.2%。

二是畜禽良种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区2009年引进优质种猪580头、良种鸡67万只。在国家投资扶持下,先后建设种猪场1个、扩繁场2个、商品代猪场4个、猪人工授精站3个。目前,全区现有生猪改良站点85个,牛改良站点42个,羊改良站点38个。基本形成了以“核心群-扩繁群-商品代”相互配套的生猪繁育体系,通过品种选育和杂交改良,品种性能明显提高,饲养周期明显缩短,产出效益明显增加。

三是产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天泰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率先应用的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技术为全区生态养殖、循环经济发展树立了典范,冯湘虫子鸡养殖场充分发挥产业特色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已形成了“基地+包装+品牌+市场”的“一条龙”产业化经营模式,虫子鸡蛋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养殖专业合作社较快发展,农户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杨斜镇聚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健全服务功能、拓宽服务渠道,带动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发展迅速,增收效果明显;沙河子镇柴湾、王塬村蛋鸡饲养户在大力扩大规模的基础上,相继组建了丰禾、康源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规模养殖数量剧增,基地规模日益扩大。四是畜产品开发步伐加快。我区优势特色产业,以打造生态、环保、无公害品牌为目标,2009年前,相继实施无公害产品认证6个,其中注册商标1个,以冯湘虫子鸡蛋产品为特色产业的产品开发步伐加快,有力带动了畜牧产业发展。

二、工作措施和成效

㈠抓产业板块推进,带动产业发展。根据我区畜牧产业发展实际,我们紧紧围绕以杨斜镇、杨峪河镇为重点的城南生猪产业带,以沙河子镇、张村镇为重点的城东蛋鸡产业带,以刘湾、大赵峪办事处为重点的城郊特色养殖(虫子鸡、奶牛)产业带,以荆河流域为重点的城北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带四大产业板块,实施板块推进。重点支持规模场、基地村和养殖大户发展,狠抓良繁体系建设、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提升养殖科技含量、加快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变,突出以一村一品,万头生猪基地村示范为抓手,通过抓点示范,以点促面,全区畜牧产业得到了健康持续发展。㈡抓龙头企业建设,推进产业化进程。近年来,通过积极协调、多方支持,在产业发展中涌现出冯湘虫子鸡生态养殖责任有限公司、天泰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公司、聚源万头猪场和椒园沟、秦岭铺万头生猪示范村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农民增收的养殖企业和养殖基地村,带动了农户发展;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商州区政府《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并加快养殖协会、中介组织、营销实体向合作社转型,“合作社+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开发模式逐步建立,广大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

㈢抓产业资金投入,拉动产业发展。我们把争项目、增投入作为拉动畜牧产业突破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明显效果。2009年全年争取已审批畜牧建设项目5类11个,争取国家、市级投资240万元;待批项目2个,申请国家投资1270万元;同时农业综合开发、能源沼气、一村一品、扶贫重点村建设等项目也扶持了畜牧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绿色、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关中—天水国家级经济区、商丹循环工业园区、汝河流域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产业园和荆河流域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已策划2010年—2020年绿色畜牧产业、畜牧工业经济等建设项目3类15项。国家投资持续增长,有效拉动产业发展。

㈣抓产业技术服务,保障产业发展。一是在技术推广方面,以科技特派、科技承包、科技入户工程为支撑,落实技术人员包抓责任,深入乡镇、村组和养殖基地、规模场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养殖新技术,指导产业发展;二是积极推行“人员集中,分组作业,逐村推进,集中免疫”的防疫模式和“村免疫工作日”制度,认真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禽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三是进一步量化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把好动物及其动物产品检疫关,强化涉牧投入品市场监管,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㈤强化组织领导,严格目标任务考核。一是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畜牧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解决全区畜牧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确保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二是强化责任落实和考核。把畜牧产业发展列入各乡镇办事处政府和乡镇畜牧站工作考核体系,制定了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考核办法,促进了产业目标任务完成。

三、畜牧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㈠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目前,我区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中,仅有城区2家生猪屠宰企业和2个养殖龙头企业。产品加工均属小规模初级加工企业,缺乏深加工增值环节。在产品开发方面,除冯湘虫子鸡蛋产品形成品牌以外,其他产业没有形成产品品牌,品牌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关链度低,产业链条不长不强,产业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㈡畜牧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区养殖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信息沟通、协调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够好。绝大多数专业合作社的会员之间只有信息、技术联系的松散联合,互利互惠的机制没有建立,营销联结机制不牢靠,产业化经营的基础作用没能有效发挥。

㈢受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养殖户积极性不高。2007年以来,生猪产业先后受动物疫病形势、金融危机、供需矛盾的影响,价格反复波动,养殖风险较大,养殖利润空间较小,甚至出现阶段性亏损现象,尤其规模养殖经营发生困难,农户养殖积极性受影响,总体饲养量增幅趋缓。

㈣配套机制不健全。养殖总量相比全省来看,总体规模较小,难以争取较大的养殖项目。地方配套激励机制不健全,全区畜牧生产发展缓慢,用于畜禽重大疫病防控经费不足,畜牧技术推广经费偏少,基层畜牧服务设施设备不全,开展服务单一,同时技术服务人员偏少,也是制约项目生产发展的关键所在。农户受市场因素制约,影响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四、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㈠大力发展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发展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关键,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引导和组织基地生产与农户经营等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我区自然资源和融入国家级“关-天经济区”、省级“商丹循环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引进大型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将现有的龙头企业,扶强扶壮,增强其开拓创新,抵御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的能力;鼓励支持其他企业向畜产品加工领域延伸,促使成为畜牧龙头企业。

㈡大力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必须要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为此,要引导畜牧龙头企业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系,使养殖专业合作社成为养殖农民利益的中介组织,通过与龙头企业达成合约,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引导培育、规范运作现有的专业合作组织,帮助龙头企业和农户实现真正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稳定共同体。充分发挥合作社功能,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批发市场+农户”、“推

广机构+农户”等多种模式,建立起稳定的多方合作关系,形成有基地提供畜禽产品,有企业加工增值,有市场促进营销,有科技作保障的良好格局,实现畜产品商品价值,形成产加销一体化格局。

㈢进一步健全地方配套机制。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应把鼓励和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投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设立发展基金,建立长效的规模场户奖励机制,以奖待补,推动畜牧产业发展。各级政府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的要求,为畜牧产业化经营搭建融资平台,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加快建立畜牧产业化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各乡镇要对养殖户在产业化生产过程中的土地使用、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调动发展畜牧产业的积极性,刺激产业发展。

㈣进一步强化技术服务。畜牧部门要继续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市场需求信息,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帮助降低生产成本;引导畜牧龙头企业搞好畜产品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畜牧产业化进程,增强市场竞争力;认真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效保护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进一步量化工作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强化市场监管,有力净化经营市场、规范经营行为,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㈤进一步加大产业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对畜牧兽医基层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在加大畜禽养殖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等投入基础上,增加对乡镇畜牧兽医站必需的办公设施(冷链设施、实验仪器设备)的投入,提高基层技术装备水平,健全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网络,保障畜牧产业化健康发展。二是加大对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投入,重点是将支农项目资金倾斜扶持养殖建设,帮助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自身实力。三是加大对组建畜产品信息平台的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畜产品信息平台,引导农户与市场对接,规避市场风险、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畜牧产业化发展中的示范场、基地村以及专业合作社实行奖励。

第四篇:筠连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现实与思考

筠连县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现实与思考

筠连县课题组

产业集群是现代经济布局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发展县域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产业产生的集聚效应,能够促进市区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从而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当前发展县域经济的一种重要模式。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两省结合部,县境内煤炭储量丰富,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就要立足县域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立以煤炭资源综合开发为主的产业集群,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进步。

一、筠连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的现实意义

发展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区发挥竞争优势、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筠连煤田综合开发的步伐加快,带动了筠连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为培育以煤炭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筠连发展产业集群面临难得的机遇。筠连正处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首先,国家宏观调控引发部分产业转移。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部分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将向西部转移。其次,国家宏观经济结构和产业规划布局调整为筠连煤田综合开发利用带来了大好机遇。一是随着经济发展,全国能源供求关系日趋紧张,全国全省能源结构正在逐步调整优化,同时川电东送大通道的打通,使得筠连煤田在全省乃至全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二是近年来成渝地区经济高速增长成为西部领头羊的地位获得国家高度重视,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点地区,区域大环境的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带动我县加快发展步伐;三是原有能源基地的资源逐渐枯竭,开采难度越来越大,必然要求加大对新能源基地的建设,筠连矿区作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的组成部分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筠连被宜宾市确立为“煤田综合开发基地与服务基地,向南拓展的重要门户”而纳入“十一五”规划。

(二)筠连发展以煤炭工业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具备天然优势。一方面矿产资源质优量大。经国家地质部门探明,筠连煤田无烟煤储量达35.82亿吨,占四川省煤炭储量的四分之一,是全省目前已探明的最大煤田和唯一具备可开发条件的煤炭资源富集区。不仅储量高,且品质优良,发热量高,适用于火力发电、煤化工、建材等工业生产,在全省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县内石灰石储量达163亿吨,氧化钙含量较高,分布于全县大部分镇乡。此外,页岩、方解石、大理石、莹石、耐火粘土、矾土、铁矿也有一定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为能源、化工、建材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原料保证和基础条件。另一方面,筠连区位优势日益彰显。随着金筠铁路全线通车投入运营,以及进出境公路的改建升级,我县周边发展环境显著改善,筠连作为川南滇东北结合部物资集散地的区位优势正在凸显。

(三)县内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已初具雏形。一是煤炭产业支柱已经形成,煤电化材综合开发的潜力空间巨大。二是工业规划逐步完善,已完成了《筠连县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筠连县发展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筠连县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巡司工业集中区规划》、《海瀛工业集中区规划》,从宏观上对全县工业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三是围绕煤炭资源综合开发,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突出成效。当前,鲁班山南、北矿已陆续开工,近期将开工建设新维、船景两个大矿,武乐、青山等矿井已将在“十一五”期内开工建设。腾达至维新铁路支线已完成初设;年产25 万吨甲醇及10 万吨二甲醚项目正在积极融资;四川煤业集团已正式开展巡司煤矸石发电项目前期工作;鲁班山北矿瓦斯发电项目全部竣工投产;南矿瓦斯发电项目已有6台机组发电;鲁班山南矿洗选厂和汉林矿山机械厂二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二、大力发展煤炭工业经济是培育筠连县特色产业集群的有效途径 煤炭工业是筠连县工业经济的支撑,筠连县特色产业集群的培育必须以煤炭综合开发为主,推进新上项目建设,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筠连县以煤炭工业经济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一)推进新上项目建设,增添煤炭工业经济活力。改变筠连县域经济总量偏小,产业支柱单一,工业规模小,缺乏深、精加工企业,工业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现状,就要狠抓新上项目建设,实现工业多元化发展,增添工业经济活力。一是充分利用煤炭开采中伴随产生的煤矸石作燃料建设发电企业,精心编制筠连煤田煤矸石综合利用暨煤矸石发电项目规划,力争纳入四川省“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二是确保申报立项完成调研的三个重点项目,即筠连东马绿色生物公司茶多酚项目二期工程、煤制甲醇等煤化工项目群建设;三是加快推进新维、船景、武乐等大型矿井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到2020年年产煤超过1800万吨,同时煤化工、煤矸石发电、建材等也将得到长足发展。

(二)不断延伸产业链,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积极推行煤、电、化、材综合开发,发展现代煤电化材综合利用工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延伸产业链。一是以煤向电转化,形成载能工业链。利用丰富的煤矸石资源(包括煤矸石、煤泥、劣质煤)作燃料,建设煤矸石发电厂,开发建设火电工业。二是以煤向化工产品转化,形成煤化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以煤制甲醇、电石为突破点,开发甲醇下游系列产品,如二甲醚、乙烯、聚氯乙烯等。三是发挥煤、石灰石等多种矿藏并存、资源组合配置好的优势,生产水泥、矸石砖等建材产品,形成建材产业链。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渣)等废弃物发展各类建材,利用石灰石发展水泥建材。通过建设“三大产业链”,在筠连构建综合开发、相互配套、相互支撑的产业集群,壮大工业经济实力。

(三)加快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培育工业经济增长极。一是做好相关行业配套规划的编制和建设工作。以巡司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为依托,分别由交通、电力、广电、电信、林业、水利、城建等部门负责完成集中区道路、供电、电视、通讯、绿化节水、给排水、供暖等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并提出近期实施意见。二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新建王家沟水库、小河水库,改扩建双河水库、精修龙碗大堰等水利工程;新建宜宾经高县至巡司一级公路,新建或改建巡司工业功能区的过境公路;配套完善金筠铁路及筠连车站设施;新建川南电网筠连矿区第二回路输变电工程;新建煤矸石电厂上网配套工程;加强巡司城镇市政工程配套设施及居住区、旅游区、生态休闲区建设。三是积极引导骨干企业向集中区聚集。努力争取省、市大项目进驻工业集中区,积极引进和组建主业突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着力形成规模优势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外来项目对集中区建设的支撑力度。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聚集产业群体。城镇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是企业实现产业集群的沃土。加快城镇建设,推进县域城镇化,是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从聚集产业角度来说,城镇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培育地方产业的“洼地”。一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培育小城镇经济,通过推进乡镇企业逐步向小城镇工业小区、商贸小区集中,形成连片发展的集聚效应,促进三产及各种服务业的发展壮大。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市功能。筠连县应抓紧完成旧城改造,城市供水、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用设施建设,三是强化城市管理,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新办法,抓好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抓好违章建筑的专项整治、城郊结合部的环境卫生和乡镇卫生场镇创建工作;强化创卫宣传,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文明意识和综合素质,养成爱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确保创省卫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为企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好的环境。

三、筠连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必须抓好配套服务

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抓好主导产业外,还要做好相应的政策配套、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等工作,这样才能形成合力,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一)抓好政策配套。以转变政府职能为落脚点,强化产业集群发展的软环境建设。国内学者对欠发展地区产业集群的研究中,普遍发现政府在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抓好产业规划,参与项目的选择与引导,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采取措施促进集聚发展,确保强有力的竞争。政府要真正转变观念,树立和营造“硬环境不一定最好的,但软环境必须是最宽松的”投资环境理念,切实保障企业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要提供优质服务,减少行政程序,推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要实行“三零”举措,即行政收费“零标准”,部门服务“零干扰”,生产经营“零介入”,确保已创办的企业在筠连县发展壮大、开花结果。

(二)抓好农业产业配套。农业是工业的基础,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发展动力,是工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筠连县要培育发展以煤炭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就必须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壮大农业规模,以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对农产品的需求、工业发展带来的对原料的需求等。目前,筠连县要继续强化以烤烟、茶叶为主的特色产业培育,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以打造“百万元村、千万元乡”为重点,发挥特色资源优势,扩大种养规模,提升种养品质,加快特色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三)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立足筠连实际,切实抓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加速构建县、乡、村三级交通网络,实施交通大会战,实行工程进度定期上报制,确保工程进度,强力推进通乡水泥路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公路网络,不断提高乡村公路质量和运载能力;积极争取市上支持,启动省道高县至筠连段的整治;努力促进宜巡公路建设;积极探索养护体制改革的新方法,加大县乡公路的养护力度,确保好路率达80%。二是加快水利设施建设。制订完善城市饮用水应急处理预案,加强城市饮用水储备和供应管理,在城区新建第二供水厂,扩大城区供水保障能力。强化巡司河、定水河中心地段的治理和龙碗大堰的管理,建设王家沟水库、小河水库以及双河水库扩容等水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工矿用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矿区农村人畜饮用水和农田基本灌溉用水。三是加快电力设施建设。不断优级化电网结构,加快高压电网建设,提高供电送电能力、质量以及可靠性,降低网损,促使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满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通过加大城乡电网改造力度,建设形成适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的城乡电网体系。四是完善邮政、信息设施建设。邮政建设上,加大邮政电子化建设力度,提高邮政通信智能化水平,实现现代化邮政通信。加快邮政技术设备更新,调整邮政通信网点布局,优化邮运网络,提高投递效率。信息网络建设上,以发展数据业务为主线,大力发展本地电话交换网、传输网、接入网、数据通信网、智能网,加快电信支撑网和电信服务网的建设,增强综合通信能力、提高网路技术水平。

第五篇:农信社管理状况调查与思考

农信社管理状况调查与思考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社取得长足发展,金融支持“三农”作用更加明显,支农主力军地位不断强化。但是,由于困扰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体制上和管理上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解决,农信社在内控机制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存在的问题

——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对高管人员权利约束不足。以“三会”为基本特征的内部治理机制在一些信用社长期得不到完善,“三会”形同虚设,岗位的管理与约束作用根本得不到发挥,高管人员权利失去约束,在经营决策上“一言堂”成为普遍现象,违规操作、高风险决策时有发生,甚至诱发职务犯罪。辖区内农村信用社以往发生的14起案件,其中有9起是高管人员作案,占比64%。

——内控乏力,监督制约功能迟滞。金融机构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有效监管的重要前提。长期以来,一些信用社对内控机制建设认识模糊、重视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重业务、轻管理,重外延扩张、轻内控建设”,致使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不完善,各业务环节、业务岗位、操作程序缺乏有效制约,管理粗放,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现象较为突出。自案件专项治理工作开展以来,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共查堵各类陈案14起,案件成因均为内部控制不完善,违规操作。

——内审机制建设滞后,查处违规操作能力薄弱。一是内部审计稽核部门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职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二是稽核人员少、素质较低,稽核检查的“面与质”都很难达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堵截案件的要求;三是缺乏健全的稽核监督责任制和严格的稽核监督问责制,一些常规的稽核检查流于形式,工作敷衍了事,难以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无法形成有力约束,影响了内控机制整体作用的发挥。

——劳动用工机制不完善,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全市农村信用社员工体制呈多元化态势,有国家干部、国家工人、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性职工等体制,并且同工不同酬,全市农村信用社临时工达700余人,占全辖区从业人数的20%,有的临时工已经从业10余年。由于员工之间身份不同,薪酬差距过大,一些临时顶岗人员心态失衡,感到前途渺茫,工作缺乏责任感,内控和案件防范意识淡漠,为安全运营埋下了隐患。

——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指标考核缺乏科学依据。一些农村信用社为迅速甩掉亏损帽子,不顾自身实际,盲目扩大信贷营销计划,过分追求账面利润。在经营指标设置上,仍以存款、贷款、利润、不良率等经营指标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在指标权重上,效益指标、业务指标权重相对偏大,内控管理指标、风险管理指标权重相对很小;在指标分解上,仍然注重按照指令性方式,有些指标超出部分基层社实际承受能力,在客观上导致非理性经营思想膨胀,从而忽视对其自身的内部管控,极易引发经营风险。

——员工整体素质偏低,服务功能和手段落后。齐齐哈尔市农村信用社员工大多数是行社脱钩前农行系统为照顾职工家属就业的人员,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很难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专业人才缺乏,职工整体素质低下,自律自控能力较弱。同时,信用社硬件建设落后,制约业务的全面开展。一是结算渠道不畅,结算方式单一,影响客户的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与其他银行业机构相比,信用社职能单一,存在手工操作和计算机系统管理“两只脚”现象,工作效率低下;三是信用社汇路不畅,自己没有全国的通汇网络,缺乏竞争力。

政策建议

——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发挥“三会”的作用。农村信用社要在组织架构上完善公司治理,重点做好理事长和主任分设并真正履行各自的职责,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要合理界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的权责,特别是对理事长的职责定位和履职监督要到位,规避“一长独大”和盲目决策现象。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农村信用社要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重点是加强人的管理,控制管理好各岗位、各个操作环节的工作人员,做到既能控制具体操作人员又能控制高管人员,克服内控制度“控下不控上”的弊端,使内控制度能够覆盖各岗位、各职位、各部门、各环节,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实现合规操作、管控风险的目的。

——坚持审慎经营理念,科学制订考核指标。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制订行业发展规划,消除过分追求账面利润给基层社带来的经营压力问题。在考核指标上既要充分考虑盈利性,又要考虑规模小、人员少、力量薄弱的现实条件,做到追求利润与防范风险的有机统一。

——搞好内审稽核体系建设,增强查纠功能。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稽核队伍建

设,配足配强稽核人员,把业务精湛、作风正派的人员配备到稽核岗位,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稽核队伍。同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控性的稽核监督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稽核部门的监督职责、权利和义务,增强内部审计稽核部门履职的权威性和独立性。

——实施人力资源改革,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部门,要把推进劳动用工、薪酬分配

和干部人事改革作为转换经营机制的突破口,尽快完善劳动用工机制,严格机构编制,面向社会招录高素质人员,推行全员合同制并推行竞聘任职、上岗,合理分流富余人员。改革薪酬分配制度,理顺薪酬体系,实行按岗定酬、以绩取酬,建立科学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注重员工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良好的员工素质是提高制度执行力、规范经营行为的基础。农村信用社行业管理部门要把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农村信用社长远发展的战略性规划,着力提高员工职业道德、业务技能、文化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适应行业竞争和业务发展的要求。

农信社管理状况调查与思考

下载关于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慈利县的调查与思考

    慈利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有的放矢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最近,我们成立调查组,对慈利县......

    南海冲突:调查与思考

    南海冲突:调查与思考毕研韬在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内,南海冲突必将进一步升级,其危险性将超过中日钓鱼岛之争。当下,虽然中国和越南政府表态求和,但各方妥协的可能性几近为零。为进......

    《会计法》执行情况调查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计法》执行情况调查与思考 作者:夏汉生 周 霞 来源:《财会通讯》2010年第03期 第一,会计法执行情况的调查。一是主要分为四个大阶段:自查自纠阶段、......

    二线干部管理调查与思考

    二线干部管理调查与思考 日前,*区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区离任干部工作生活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调查,共收回乡镇和区直机关主要负责人填写调查问卷60份和“二线”干......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与思考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总体上看,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

    农业科技推广情况调查与思考

    对欠发达地区农业科技传播问题的思考 [摘 要] 传播什么、如何传播、为谁传播是欠发达地区制约农业科技传播的普遍问题,也是农业科技传播工作中最难、最重要 的环节。明确农业......

    依法行政的调查与思考

    多措并举抓整改 严格执法提效能 ——从行政复议案件办理看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复议制度是行政机关内部实行层级监督,自我纠正错误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行政管......

    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