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线干部管理调查与思考
二线干部管理调查与思考
日前,*区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区离任干部工作生活情况进行一次专项调查,共收回乡镇和区直机关主要负责人填写调查问卷60份和“二线”干部所填调查问卷133份,收集意见建议50多条,通过统计分析,对目前“二线”干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对下一步如何加强“二线”干部队伍的管理进行了思考。
一、“二线” 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二线”干部队伍总体状况较好,大部分同志在多个岗位、多个领域工作过,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经验,有的还是某一工作领域的专家、权威。有的能够识大体、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保持平衡心态,尽快实现“退位”后心理上的平稳过渡。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许多“二线”干部往往怕工作过头,担心被误认为出风头而不敢放手工作。“二线”干部自身在认识上大体存在三种心态:一是自我失落。认为过去有职有权,一呼百应,退下来后,自感有人敬而远之,因而闷闷不乐,神情忧郁。二是信心缺失。多数退居二线的同志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50多岁的人 就不能从事具体工作。三是人走茶凉。认为自己是“下台”干部,会被人另眼相待。具体有以下三种表现:
一是赋闲状况比较普遍。一些“二线”干部在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受思维定势制约,难以接受与自己过去不同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愿从事非领导岗位的具体工作,成为“闲人”。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参与问卷调查的133名“二线“干部中,目前仍正常上班的17人,帮办服务的25人,专业招商的6人,仅占被调查总数的36%,闲置在家的76人,其他的9人。排除一部分身体状况不好的,很大一部分“二线”干部真正退居到“二线”,“挎着菜篮子,领着小孙子”,使这笔宝贵的党政人才资源造成浪费。
二是滑坡状况日趋明显。提前进入“退休”状态,一些干部调整到“二线”后,角色转换不到位,思想陷入误区,对组织安排缺乏正确认识,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缺失。在“二线”干部中确实有些同志身体状况不好,无法上岗履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不愿意上班履职,乐于清闲安乐,也有部分“二线”干部退出领导岗位后,自谋第二职业,从事经商等活动,把退“二线”等同于退休。调查显示,有20名同志不愿意从事组织上安排的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占调查总数的15%,虽然只是少数同志,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部分同志的心态。有的“二线”干部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没有必要再去学习提高,即使参加学习也是应付了事。
三是自我约束不够严格。绝大多数“二线”干部心态较好,但是由于受社会舆论和家庭压力等影响,有的责任意识减退,享乐意识增强;有的工作态度消极,作息由刚性变弹性,工作由带头变被动;有的组织原则性下降,联络感情多、办公事少,回避矛盾多、讲原则少。久而久之,造成部分“二线”干部自由散漫,忘记了身份,忘记了职责,逐渐放松自我约束。一些“二线”干部认为自己仕途上已告终结,处于“一不做,二不休”状态,工作具体表现为“二无四不”,即:无组织、无纪律,不上班、不在岗、不履职、不参加考核。
二、加强“二线”干部管理存在的主要困难
由于缺乏对“二线”干部这一群体的刚性约束管理机制,使得一部分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在管理使用上成为一个“盲区”,从而导致出现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一是思想认识难统一。“二线”干部所在单位在管理上主要是两种类型:一是搁置型。“二线”干部多从乡镇和县直机关的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部分现任单位领导曾经做过这些同志的下属,碍于情面,不能够上纲上线进行管理。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敢管,认为“二线”干部资格老,难以驾驭,管不住不如不管,干脆不闻不问。二是保姆型。部分现任领导在对“二线”干部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顾虑,担心“二线”干部干涉单位决策和具体工作,不愿发挥其作用,只要慰问 好、关心好就行了,单位发挥的更多是一个保姆的作用。从调查统计情况看,“二线”干部仍上班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6%。在职领导和“二线”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
二是职责考核难评定。由于“二线”干部仍在“一线”的工作较少,加上有的“二线”干部工作积极性、责任心、执行力与在任领导也有区别,造成考核评定难。免职后的“二线”干部,没有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不知应该担任什么角色,说什么样的话,干什么样的事,现任领导也感到棘手。无明确的职责,无明确的分工,无明确的考核标准,“二线”干部参加年度考核也是形式大于内容,年度考核结果也均处于“称职”这一大平台,职责考核无从谈起。
三是日常管理难规范。部分单位没有把“二线”干部管理的问题摆上议事日程,对他们从领导岗位上下来后如何发挥作用研究不多,一般以较为松散、间接管理为主。如果按在职人员管理,“二线”干部思想上或多或少有一定的包袱和的压力,加之无统一的制度和办法,导致所在单位处于两难境地。
三、加强和规范“二线” 干部管理的对策思考
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是体现干部能上能下的重要环节,如何科学管理好、使用好离任领导干部,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是干部工作的重要方面。结合调研情况和具体实际,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二线”干部队伍管理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
1、加强宣传,营造“二线”干部想干事的氛围。参与统计调查的“二线”干部中,有89人愿意从事组织提供的特定工作岗位,占调查总数的67%;60名乡镇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中,有51人愿意安排“二线”干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占调查总数的85%,由此说明,不论是“二线”干部本人,还是现任单位领导,绝大多数都希望“二线”干部能够从事一定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强化宣传教育,破除当前社会以及“二线”干部本人思想观念束缚,在全社会树立“二线”干部大有可为的观念,引导“二线”干部正确对待组织安排,珍惜退休前的工作机会,调整好心态,“不越权,不越位”,主动“传、帮、带”,继续闪光发热。要选树“二线”干部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利用媒体对“二线”干部中角色转换快、作用发挥好的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宣传报道,鼓励和激发“二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位党政领导更要转变思想观念,放手使用“二线”干部,其他同志也应尊重配合他们工作,从而使“二线”干部真正发挥作用。
2、因势利导,搭建“二线”能干事的平台。“二线”干部曾担任过领导职务,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能力,要因势利导,合理安排,科学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结合现阶段工作实际,可按照“个人自愿、量力而行、双向 选择、人岗相宜”的原则,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安排:一是参与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督查。适当安排一些年纪较轻、身体硬朗的“二线”干部参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各项阶段性工作以及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二是参与帮扶培养年轻干部。充分利用“二线”干部情况熟、经验足、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探索建立帮带新录用公务员的“一帮一”、“一帮几”的帮带制度,通过以老带新,助推年轻干部能力提升和成长进步。三是参与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的调研和督查。组织“二线”干部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开展调研、督查工作。为区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在“二线”干部使用上实行双向选择。从调查统计的情况看,“二线”干部选择岗位的类型比较多,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可实行双向选择,让“二线”干部选择城区拆迁、企业帮办服务、专业招商、信访接待、村居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岗位,充分发挥其作用。
3、建章立制,健全“二线”干部干成事的机制。把“二线”干部的管理纳入整个干部管理体制。一是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做到管有规矩、行有章法。依据《公务员法》以及干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加强“二线”干部管理工作的办法,作为党政人才资源“二次”开发的依据,对二线干部在思想教育、组织建设、政治生活待遇、考核管理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二是建立定期的交流和谈话制度。在职 领导要坚持与“二线”干部“零距离”接触,经常主动与其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定期不定期地与“二线”干部交心、谈心,稳定他们的情绪,消除他们的思想顾虑。三是保留领导职务待遇制度。规定“二线”干部可享受领导岗位的一些政治待遇,可以参加单位中心组学习和列席参加单位有关会议。四是实施离岗退养或提前退休制度。对部分年龄偏大或由于身体原因确实不能正常上班的同志,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由区委批准,可以为其办理提前离岗退养手续,工资及津补贴不受影响,待到法定退休年龄后正常办理退休手续;对于一部分因有“第二职业”不愿意上班的同志,劝其提前退休。五是进一步明确“二线”干部的请销假制度。督促“二线”干部自觉遵守《公务员法》规定的相关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接受组织管理,杜绝既不上班也不请假等问题。要坚决纠正对未经单位和组织批准擅自离岗外出、在外打工兼职、不过组织生活等行为。六是建立符合“二线”干部工作实际的考核制度。加强“二线”干部的考核管理,将“二线”干部置于纪律约束之内。对坚持上下班制度、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开展工作的“二线”干部,要进行评优和表彰,以此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对不服从分配和管理、工作较差的“二线”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年终考核可以行使“否决权”,评为称职以下等次,并酌情进行调整。
第二篇:加强“退二线”干部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退二线”干部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邵阳县“退二线”干部管理情况调查报告
邵阳县
2004-03-12 08:43:35
因年龄、身体原因而由领导职务改任非领导职务,俗称“退二线”。这是机构改革过程中,优化干部资源配置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推行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干部管理机制,形成了一种“能上能下”的干部管理的良性互动机制。最近,笔者采取问卷、座谈和个别走访的方式,对邵阳县22个乡镇场、部分县直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及退二线干部,就退二线干部的管理、退二线干部工作情况、身体状况及思想动态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
被调查对象的现状
本次调查了全县22个乡镇场、45个副局以上县直机关,占全县县直副局以上行政事业单位的50%以上。同时调查了2001年以来的104名副科以上在编的退二线干部,其中副县级以上— — 退二线干部3名,占被调查对象的2.9%;其中曾任乡镇场、科局级主要负责人的18人,占被调查对象的17.3%;乡、局副职89人,占被调查对象的79.8%。退二线时提级干部的23人,占被调查对象的22%。被调查的“退二线”干部的情况是:
(一)、年龄结构。被调查的104名退二线干部中,55—60岁的54人,50—55岁的41人,50岁以下的9人,分别占51.9%、39.3%、8.8%。
(二)、文化结构。被调查的“退二线”干部中,大专(含大专)以上文化的39人,占37.6%;大专以下的65人,占62.4%;其中初中以下的11人,占10.5%。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6人,占5.7%,主要为农口系统的“退二线”干部。
(三)、身体状况。104名退二线干部中,目前身体状况良好的37人,占35.6%;身体状况中等的50人,占48%;身体状况差的17人,占16.4%。其中有81人表示能坚持正常上班,愿意为党和政府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23人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坚持正常上班。
— —
(四)、思想动态。“退二线”采取“一刀切”做法,总的政策框架具有稳定性、公平性和科学性。(1)、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37.2%退二线干部表示愿意继续参加本单位的工作;有44.2%退二线干部表示只要单位需要,可以依然为单位干工作;有18.6%的退二线干部表示不想再参加本单位的工作。从调查过程中得知,乡镇和福利待遇差的单位“退二线”干部一般不愿意继续上班,县直机关特别是福利待遇好的单位“退二线”干部大部分愿意继续上班。(2)、在被调查对象中,仍然积极主动支持现在班子成员工作的73人,占70.1%;不支持也不反对的28人,占26.9%;设阻力、出难题的3人,占2.8%。这说明大部分“退二线”干部是支持现有班子工作的。(3)、从对单位领导、在职干部和退二线干部的调查中得知,认为“退二线”做法利大于弊的占78%,他们认为“退二线”,一是打破了干部用人常规,利于建立选拨优秀青年人才的机制;二是可以腾出岗位培养年轻干部,能激活青年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能让部分身体条件差、年龄较大的老同志适当休息,心理上有一个过渡期。认为“退二线”做法弊大利的占22%,他们认为这利办法,一是浪费了人力资源,50岁大部分身体条件好,正是一个人智慧、经历和阅历日臻完善和丰富的时期,特别是有农村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干部,过早地离开了领导工作岗位,就是一种巨大损失;二是— — 不利于实现按劳取酬的分配制度,有悖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他们有的从不上班,工资和其他福利、补贴等照拿。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退二线”应该“切一刀”,不能搞“一刀切”。因此,一部分人认为“退二线”应视身体情况和工作能力而定;少部分人认为“退二线”的年龄应为男52岁、女50岁;大部分人认为“退二线”的年龄应统一界定为55岁。
二
存在的问题
实行领导干部“内退”(即退二线),是一项牵涉面广的组织人事工作和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党在改革开放时期不断探索公务员管理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公务员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一个转折点。
目前,我国实施的《国家公务员暂行管理条例》,对退二线干部没有规范。在各级党委、政府文件里,对退二线干部的管理也没有明确规定。所以,退二线干部管理工作成为既无法律又无政策的“空档”。由于该项工作缺乏操作性,因此,无论是单位领导还是退二线干部对“内退”(即“退二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误区。
— —
误区之一:“退二线”就是减轻负担
有人错误的认为采取“内退”(即“退二线”)的办法,能减少单位财政压力。根据退二线干部中被调查对象的了解,48%的人认为其退二线不上班,经济待遇与在岗人员一样;32.7%的人认为其退二线不上班,经济待遇与在岗人员基本一样;19.3%的人认为其退二线不上班,经济待遇比在岗人员要低。所以,单纯地靠采取“退二线”的办法来达到减轻财政压力是不切实际的。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来分析,按劳取酬才符合公平、公正原则。事实上,“退二线”干部仍为本单位编制内的人员,一些单位的干部“退二线”后不上班,以致出现了“占坑不拉屎”的现象。从对五丰铺镇、下花桥镇、塘渡口镇、塘田市镇、长阳铺镇、九公桥镇、黄亭市镇、郦家坪镇等几个中心镇的调查情况显示,情况较为严重。这些中心乡镇原属区公所所在地,科级干部本来就多,自95年撤区并乡以来的退二线干部累计达120人之多(2001年以来的退二线干部65人),其中57%以上原来担任过区、乡主要领导,属正科级干部。有80%以上的退二线干部从不上班、待遇照领。由于人手缺,乡镇领导只好从文化站、经管站、计生服务站等部门抽调或借用干部职工来驻村和参加中心工作。既耽搁了部门的工作,又挤占了乡镇有限的下乡、办公经费,确实有点— — 得不偿失。一位镇长隐隐作痛地道出了苦楚:现在乡镇驻村任务重,效益与工资挂钩,完不成任务要扣发工资。退二线干部不肯干,主要是怕完不成任务,怕领不到工资。而不干事反而待遇照拿,其乐而不为呢?受“编制”的限制,组织部门又不会进人。虽然“僧多粥少”,但为工作的需要,我们只好采取这个不得已的办法。总的来说,这种做法又增加了财政压力。
误区之二:“退二线”就是放任自流
有人错误地认为,“退二线”就是放任自流,喜欢做事就做,不想干事就不做。由于退二线干部原来都是领导干部,现任的单位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对他们既尊重,又怕得罪。从对65个单位、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3%的单位,特别是乡镇,领导的意愿要求退二线干部坚持上班;有27%的单位领导只要求退二线干部参加会议或集中学习;有20%的单位领导对退二线干部任其自然,没作硬性要求。由于对退二线干部实行“弹性”管理,导致一部分“退二线”干部心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失落和贫乏。一些“退二线”干部认为自已既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人走茶凉,何必到单位“坐冷板凳”,也就没必要再钻研领导艺术、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等知识了。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参加集中学习往往心不在— — 焉,有的干脆将学习场所当作发泄场,随意讲一些小道消息,造成不良影响。有个乡镇的一名副职退下来以后,思想“退步”,半年不交党费,甚至要求按农村党员标准缴纳党费。尽管这些例子只是个别现象,但却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误区之三:“退二线”就是提前退休。
有人错误地认为,“退二线”等同于提前退休。在被调查对象中,县直机关中有52.2%“退二线”干部一直坚持上班;有25.5%“退二线”干部间断性上班;有22.3%“退二线”干部从未到单位上班;而在乡镇“退二线”干部中,一直坚持上班的为32%,从未到单位上班的占55%,间断性上班的占13%。其中间断性上班和从未上班的退二线干部中,在家从事家务活动的占43.5%;参与钓鱼、旅游、打牌玩麻将等休闲娱乐活动的占23.4%;搞养花、种草的占27.1%;在家搞养殖、种植业和外出做生意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占6%。甚至个别“退二线”干部以“老干部”自居,错误地认为,“退二线”就是退休的预备期,领导又不好管得太严,悠哉游哉,自求清福。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退化”,领导不布置工作,自已绝不主动出击,随意迟到早退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干部则将“退二线”作为与组织讨价还价的筹码,千方百计找实惠或— — 提高政治待遇。二是工作退位。一些“退二线”干部认为自已政治上进步无望,对工作只求应付,而对外出兼职或工作以外的应酬娱乐则兴趣浓厚。这是当前对“退二线”干部缺乏针对性管理制度和受“官本位”传统观念的影响所形成的“痼结”。
鉴于“退二线 ”干部大多具有一定影响力,种种问题和误区的存在,势必给在职干部和社会带来负面的“示范”效应,同时不利于干部资源合理利用,也给干部人事工作的改革造成难度。由于“内退”(即“退二线”)的政策不明确、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特别是不少单位领导对“退二线”推而广之,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非领导干部,不管是科级干部还是股级干部,不管是公务员还是工勤人员,不管是身体康健还是有病之身,不管是有技术还是无技术,只要达到了男满50岁,女满48岁,一律退居二线,甚至允许其回家休息。据了解,某乡学区共有9名工作人员,其中50岁以上闲居在家人员5人,在职人员仅4人。笔者在农林系统调查时,一位刚满50岁的站长说:“对‘退二线’政策我不反对,但我从事专业技术二、三十年了,好容易考上了高级职称,现在身强力壮,又不爱好娱乐活动,只喜欢自已的老本行,闲退下来,有时到办公室转一转,领导不安排事做,心里确实憋得慌”。
— —
三
建议与对策
“退二线”干部管理工作是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项新内容,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怎样调动“退二线”干部的积极性,是新形势下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稳定发展大局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拨任用条例》精神的具体体现。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规范管理、科学操作。县委、县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加强“退二线干部管理工作的规定》,作为“二次人才”开发的政策依据。根据调查情况,特建议:(1)、科级领导干部“退二线”年龄,原则上为男55岁,女52岁,同时视其身体情况和工作实绩,经单位研究同意,可提前退下来;(2)、明确“退二线”干部的职责、地位和作用,规定退下来的干部要正确对待,能上能下,主动适应,积极参与单位工作,接受单位管理,除身体原因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工作外,其他不参加单位的,需由本人申请,经单位研究同意方可;(3)、一般干部除身体原因“病退”外,可参照领导干部“退二线”年龄实行“内退”,原则上不得提前“内退”;对有专业技术的干部“内退”应作特殊情况处理,尽量让他们发挥专— — 业特长。(4)、“退二线”或“内退”后,如不上班,待遇应与上班的干部有所区别。工资福利一视同仁,其他的考勤费、下乡补助等应与在岗人员不同。这样,既能让“退二线”干部吃下“定心丸”,也使基层单位、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对“退二线”干部管理能有章可循,不再出现类似学区、农林系统等对干部“内退”(退二线)管理无序化的局面发生。严格依照《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规定,达到工龄界限或身体状况不佳的,可以提前退休。对已退二线的干部故意出难题、设阻力的,应按党纪、政纪处理。在干部“退二线”时要“下”得稳妥,特别要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统筹规划的原则。要根据一个单位的干部结构、干部编制等实际情况来决定“下”与“上”,不搞大规模行动,要错开进行,分步实施,做到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平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综合,才能确保“下”与“上”之间前后工作的调配、衔接和干部队伍的稳定。二是灵活机动原则。在以年龄定“线”的大前提下,坚持“切一刀”但不“一刀切”。在具体操作时,要根据一个干部的身体条件、精神状态、工作业绩等其他非年龄因素,区别对待。三是注重情理相融原则。在决定一个干部的“退”时,由主管部门领导逐个谈话,做好思想工作,尽可能地帮助其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同时,针对一些闹情绪,并以此为要挟的临“退”干部,也应讲清政策,说明道理,严厉批评,用组织名义从严提出要求。
— —
二是宣传引导、合理安排。“退二线”干部仍是在编在职的干部,组织上要一视同仁,严格管理,经常教育,绝不能把他们当成编外人员长期不管,放任自流。一方面要定期举办“退二线”干部培训班。组织“退二线”干部学习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方针政策,组织他们积极参与江泽民同志“三问”的大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益观,促使他们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认真对待和服从组织分配的工作。另一方面,要根据“退二线”干部的个人特长和工作需要,设定好岗位,适当安排工作,明确其职责,让他们人尽其力,才尽其用。在年终考核时,对“退二线”干部的德、能、勤、绩、廉也要量化到位,该评优的评优,该称职的称职,不称职的不称职,不能敷衍了事,图形式,走过场。
三是落实待遇、发挥作用。单位领导要从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退二线”干部,经常关注他们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困难要主动帮助,对他们的成绩要突出表扬,对他们的缺点要严正指出。可根据“退二线”干部原任职年限的长短,对角色转换快、作用发挥好,成绩突出的,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大会表彰等途径和方式,进行宣传鼓励。并且适当解决一些副主任科员— — 的主任科员待遇,让“退”下来的干部依然觉得有想头、有干头、有奔头。
对“退二线”干部要摸好底子,掌握动态,本着尊重意愿、力所能及、因人而异、扬长避短的原则,充分发挥出“退二线”干部的参谋干事作用、纽带桥梁作用、督查指导作用、传帮带作用和信访调处作用。使他们“退”有所用、“退”有所乐、“退”有所为,永远保持一种蓬勃向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朝气和活力,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 —
第三篇:退二线科级干部管理暂行规定
****退二线科级干部管理暂行规定
(讨论稿)
第一条 为做好退二线科级人员的管理工作,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局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因年龄原因不再担任科级干部职务的副总师,正、副科级人员。
第三条
二线科干的任职年龄按下列标准执行:副总师退二线年龄为:男满53周岁、女满48周岁;正科和副科退二线年龄为:男满52周岁、女满47周岁。
第四条 二线科干的主要职责是:
1、运用领导和管理经验,发挥专业优势,完成组织交办的工作;
2、传授经验,协助一线管理人员工作,促进业务骨干人才的培养。
第五条 二线科干的管理和考核:
1、二线科干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从退二线之日起三年内必须上班,三年后可根据情况,继续上班或申请待岗;
2、处党委根据各单位(科室)空缺岗位,按照“用其所长”的原则,安排二线科干到新岗位工作;
3、二线科干要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接受所在单位(科室)的管理,按时上下班,有事必须请假,请假3天以内由所在单位领导批准,请假3天(含3天)以上由所在单位领导同意后,报党委组织科批准备案;
4、二线科干请假离开油田,应向单位以书面形式报告情况,不得从事其它兼职工作,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离开油田期间,发生违法、违规的事情由本人负责。
第六条 二线科干的待遇:此条由处经营管理科负责解释;
第七条 党委组织科每年对二线科干进行一次全面考 评,与职代会上科级干部民主测评一并进行,对测评结果较差人员将进行诫勉谈话。
第八条
二线科干有下列情形者除批评教育外,视情节轻重给予扣罚工资奖金:
1、不服从单位(科室)组织安排、不履行岗位职责,消极怠工;
2、不遵守劳动纪律,经常迟到早退,全年出勤率低于75%;
3、离开房地产管理处自谋职业;
4、违反企业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
第九条 二线科干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应及时办理退休手续。
第十条
本规定从下文之日起执行。此前退二线未退休的科级干部按本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上述规定为暂行规定,根据工作需要或上级出台新的管理规定,经处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可进行重新调整。
第四篇:关于退二线干部作用发挥的调查与思考1
关于退二线干部作用发挥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干部队伍年轻化的不断推进,退二线干部队伍越来越庞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是当前组织部门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按照泰州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近期,我们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基层单位,就我市退二线干部的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相关数据统计
近几年,由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干部队伍年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市退二线干部正呈现出数量逐年增长、年龄越来越轻的趋势。据统计,目前全市退二线干部总数达270人,与全市乡局级干部的比例为1:3.65,其中,乡镇为1:2.5,市级机关为1:4.94。从年龄看,全市退二线干部的平均年龄为55岁,比在职干部的平均年龄大5.9岁,其中,乡镇退二线干部平均年龄为53.1岁,比在职干部的平均年龄大9.8岁,市级机关退二线干部平均年龄为56.3岁,比在职干部的平均年龄大4.7岁。从学历看,高中及以下文化135人,占50%;大专文化109人,占40.4%;大学及以上文化26人,占9.6%。从来源看,我市退二线干部来源主要包括二个方面:一是达到市委规定的乡局级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界限,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共193人,占71.5%;二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时,因精简领导职数,部分乡镇领导干部落选后,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共77人,占28.5%。具体结构比例见下表:
乡局级 干部总数
在职干部
退二线干部
退二线年龄
退二线干部占比(%)
总数
平均 年龄
总数
学 历
平均 年龄
男
女
高中及以下 大专
大学及以上
986 716 49.1 270 135 109 26 55
27.2 其中
乡镇: 215 43.3 143 86 45 358 12 53.1 53 49 39.1
机关:628 501 51.6 127 49 64 14 56.3 正职56副职55 正职52 副职51 20.2
二、现状分析
从调研情况看,我市退二线干部队伍总体状况较好,具体表现为:
1、综合素质较好,政治过硬。这批干部接受党的教育多年,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较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旗臶鲜明,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关键时刻敢于站出来为党和政府讲话,努力维护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是一支政治上过得硬的干部队伍。
2、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精通。这些干部大多有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工作经历,多数在多个岗位、多个领域工作过,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对新时期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相关工作业务比较熟悉。他们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与群众朝夕相处,对群众的所思所盼比较了解,善于做群众工作,应对和处臵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能力较强。
3、大局观念较强,心态平和。大部分干部认识到,自己因年龄原因退居二线,这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干部队伍年轻化的必然结果。多数同志能识大体、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愉快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节,能够正视现实,保持平衡心态,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
但是,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部分干部退居二线后几乎不上班、不工作,处于‚离岗休息‛状态,影响了其他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经调查分析,这些干部主要有这么四种心态:
一是贪图安逸,不事公务。有的干部离开领导岗位后,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认为自己辛苦了那么多年,现在终于可以歇歇脚、享享福了,工作热情、工作干劲大不如以前;有的认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视‚退二线‛如‚退休‛,当起了‚甩手掌柜‛;有的认为经常过问别人分管的工作,会有‚指手划脚‛之嫌,还是少说为妙、少做为好,以免让人不领情。
二是安分守己,得过且过。少数干部认为自己既然已退居二线,就应该自觉地‚摆正位臵‛、进入‚退职角色‛,责任意识弱化,感到‚如释重负‛、‚无官一身轻‛。对待工作不再像过去那样真抓实干,顶真碰硬,而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三是无所适从,茫然无措。少数退二线干部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工作能力各方面都还可以,对具体业务也比较熟悉,对退居二线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退职后怅然若失,不知所措,精神上、心理上处于不平衡状态,时有埋怨情绪。四是悲观失望,不思进取。少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时落选的干部认为,自己经过多年的拼搏奋斗,好不容易走上领导岗位,正是干事业的时候,改革落选后,情绪低落,感到仕途无望,前途渺茫,因而消极悲观,一蹶不振,无所作为。
三、我市在发挥退二线干部作用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为进一步规范退二线干部的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市坚持从营造氛围、加强管理、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退二线干部的教育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加强教育引导,让退二线干部干事有愿。一方面,开展谈心谈话教育。领导干部到龄退二线时,市委领导与他们逐个谈心谈话,引导他们及时调整心态,转换角色。同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走访了解,及时掌握退二线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状况和生活现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使他们精神上舒心、工作上顺心、生活上开心。另一方面,开展典型示范教育。选树退二线干部的典型,并利用电台、电视台、今日泰兴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退二线干部中进一步营造见贤思齐、奉献余热的氛围。如我市溪桥镇主任科员赵新芳尽管已退二线,但仍一如既往,勤奋敬业,埋头肯干,为溪桥镇的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基层干群的一致好评,我市电视台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全体退二线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2、因人设岗定职,让退二线干部干事有位。根据退二线干部各自的能力特长、身体状况,合理安排相应的工作。一是配合协助。充分发挥部分退二线干部工作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等方面的优势,安排其协助班子成员分管有关工作,参与本单位的重点工作或阶段性工作。二是结对帮带。对一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岗位的退二线干部,继续安排其协助分管原来的工作,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培养好接班人。三是专题调研。充分发挥部分退二线干部政策理论水平较高、社会阅历丰富、工作情况熟悉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其围绕本地区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项目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综合性或专题性调查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四是督查指导。对原则性较强、威信较高的退居二线干部,聘请为干部监督信息员、行风监督员,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中,聘请他们担任督导组成员;结合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工作的要求,及时选派思想政治素质好、政策理论水平高、熟悉党建工作的退二线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建指导员,帮助企业组建党组织,指导开展党建工作。
3、创新激励机制,让退二线干部干事有劲。为进一步调动各年龄段干部勤奋敬业、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央关于完善领导职务与职级相结合制度的有关要求,我市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05年8月下发了《关于晋升非领导职务和副局职干部提高职级的试行办法》。《试行办法》规定,达到市委规定的乡局级领导干部任职最高年龄界限,担任副乡局职级累计年限满15年,且在副乡局职级领导岗位上工作满10年,近10年内考核等次均在称职以上,且至少有两个被评为优秀等次或受到市政府嘉奖,或获市委、市政府及以上综合表彰一次以上,群众公认程度较高的,可晋升主任科员或明确享受正镇级待遇;担任副乡局职级累计年限满20年,且在副乡局职级领导岗位上工作满10年的已退居二线人员,近三年考核等次均在称职以上,群众公认程度较高的,可在退休时明确享受正局级或正镇级待遇。到目前为止,全市退二线干部中,共明确主任科员17人,享受正镇级待遇18人。作为领导职务与职级相结合制度的一种探索与实践,《试行办法》的出台和实施,给广大退二线干部开辟了一条晋升职级的‚绿色通道‛,激发了退二线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有效地调动了他们争先创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近年来,尽管我市在退二线干部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退二线干部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为:
1、日常管理不够到位。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部分单位对退二线干部职责规定不明,管理比较松散。主要表现为:一是岗位职责不明。干部到龄退二线后,基本不安排工作,允许其上‚自由班‛,这在少数单位已经成了惯例,前人如是,后人效仿;有的单位领导则担心退下来的同志在工作上指手画脚,对他们心存戒心、敬而远之,认为安排工作也不一定能完成,不如不安排,省得操心。二是考核规定不严。有些单位原则上要求退二线干部参加各种会议和政治学习,按时上下班,并安排一定的工作任务,但在考核时,碍于面子,出于尊重,对退二线干部不能像对在任干部一样从严要求。三是参与决策不够。部分单位担心退二线干部在工作上碍手碍脚,重大决策不愿征求退二线干部的意见;少数退二线干部有‚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想法,怕影响现任班子的工作和团结,参与决策积极性不高,开会不发言,征求意见不愿谈。
2、人才利用不够充分。据调查,270名退二线干部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35人,占50%;19人曾经担任过乡镇党政人正职,18人曾担任过机关主要领导职务。这部分干部大多数处于5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精力旺盛,工作经验丰富,他们熟悉本乡镇、本部门的情况,群众基础较好。但退二线后,少数单位对他们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安排工作、不分配任务,使其无所事事,缺乏工作压力和动力,上班变成‚自由人‛,有的即使坚持上班,也是喝喝茶、看看报、聊聊天,成为可有可无的‚闲人‛,造成干部资源的极大浪费。
3、心态滑坡时有发生。大多数退二线干部任职多年,工作责任心较强,特别是刚从领导职务退下来的同志,能服从组织安排,愿意继续承担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也有少数干部退二线后,随着年龄增大,责任意识减退,享乐意识增强;有的工作态度消极,作息时间由刚性变为弹性,工作由主动变为被动;有的组织原则性下降,联络感情多、办公事少,回避矛盾多、勇于担责少。
探究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有体制机制方面的,也有操作方面的。通过调研,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部分单位对退二线干部的教育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领导干部退二线后如何继续发挥作用思考不深、研究不多,管理较为松散。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敢管,认为退二线干部大多资历老,难以驾驭,管不住不如不管;有的单位负责人不愿管,认为现在单位人手足够,退二线干部不工作无所谓,搞不好反而会帮倒忙,情愿工资奖金照发,‚花钱买省事‛。部分退二线干部自身思想认识也有偏差,把退二线看成是退休前的‚软着陆‛,等同于退休,在工作上完全‚退位‛。二是任务职责不明确。有的单位对退二线干部应该从事什么工作、赋予什么权力、承担什么责任,没有具体明确的界定,导致有些退二线干部想继续发挥作用却没有机会或不知如何发挥,干脆一退了之。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退二线干部既不等同于领导干部,又不等同于一般干部,如何发挥好他们的作用,需要各级组织部门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但目前各地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因而出现组织人事部门顾不上管、所在单位不愿管的‚两不管‛现象。
四、对退二线干部作用发挥的意见和建议
退二线干部是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难得的人才资源,管好用好退二线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发挥退二线干部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调,齐抓共管,并从社会氛围、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政治待遇等方面着手,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努力使退二线干部管理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破除思想障碍,为退二线干部发挥作用营造良好氛围。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退二线干部干事、支持退二线干部干成事的共识。首先,各级党组织要深刻认识发挥退二线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退二线干部曾在领导岗位上工作过,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让他们赋闲,是干部资源的极大的浪费,也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的表现。各级党组织要消除各种错误认识,真正把发挥退二线干部作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其次,要教育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正确对待岗位变化,破除‚上荣下辱‛等陈腐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认识到‚一线‛和‚二线‛,‚实职‛和‚虚职‛都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不论身处什么岗位、担任何种职务都要当好人民公仆,从而调整好心态,摆正位臵,在新的岗位做出新的业绩。再次,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表现突出的退二线干部的典型事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端正对退二线干部的认识和态度,在党内特别是干部队伍中形成‚退了‘二线’也可以大有所为‛的浓郁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各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2、严格组织管理,将退二线干部纳入干部管理体制的主流。对到达最高任职年龄的干部,不能‚一退了之‛,放松管理,要将他们纳入干部管理体制的主流中来。一是加强日常管理。明确规定无特殊情况必须上班,必须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成为不受约束的‚自由人‛。二是加强沟通联系。对退二线干部,要加强联系沟通,经常与他们交流思想,交心谈心,倾听他们的意见和看法,积极为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困难,为他们努力工作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深切地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温暖。三是加强考核管理。根据非领导职务的岗位特点设臵科学的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过明确工作目标,强化督查考核,促使他们工作起来有方向、有干劲、有动力。对那些积极完成任务、表现突出的同志,可以相应提升职级待遇,起到‚提拔一个调动一片‛的作用,让他们感到政治上有奔头。
3、创造必要条件,为退二线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合适的平台。要解决退二线干部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任,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单位特点、个人年龄、能力特长、身体状况等,为他们安排适当工作,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从目前情况看,可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充分发挥专才作用。注意发挥退二线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的优势,安排他们参与本单位的中心工作,如招商引资、新农村建设、突发性事件处理等,让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当主角‛、‚挑大梁‛;对一部分有技术专长、有经营管理能力的退二线干部,应积极引导他们为本单位的发展献计献策,或者直接投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让其发挥更大作用,体现更大价值。二是授权督办检查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分退二线干部组织协调能力较强、善于处理复杂矛盾的优势,积极安排他们参与督办一些重点工作或参与各种形式的行风监督活动,如重点工程建设、防汛抗灾及机关效能建设等等,以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和机关工作效率的有效提高。三是负责开展综合性和专题性调查研究。各单位可以根据工作实际,安排退二线干部围绕本单位工作计划、重点工作和重大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就单位的重大决策、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进行调研论证,确保政策加快落实,工作有效开展。
4、规范政策待遇,进一步调动退二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建立健全退二线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对工作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的,要按规定程序给予评先评优、晋升职级;对因考核不称职或受处分等原因需要降低职级的,要及时降为下级非领导职务。对退二线干部的政治待遇,要视为同级领导干部对待。按照政策规定,组织他们学习文件、听报告、过党的组织生活,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有关活动,通报有关情况,使他们与在职领导干部一样,能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单位的重大决策事项。对工作费用等方面的待遇要按规定给予安排。通过落实好政治、经济待遇,真正调动广大退二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五篇:“二线”干部发挥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二线”干部发挥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响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娟
一直以来,因体制、机制、政策、身体及年龄等原因,使许多达到一定年龄的在职领导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退居‚二线‛,这一做法无疑是畅通干部‚下‛的渠道、让更多的年轻同志走上领导岗位的好做法,但势必又造成了大量人力资源的搁臵和浪费。特别是在县一级,干部‚二线‛年龄基本把握在53周岁左右,市一级56周岁左右。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人的健康水平愈来愈高,‚二线‛干部资源也愈来愈丰富。如何充分发挥‚二线‛干部经验丰、门路广、管理善、政策通、组织领导能力强的优势,挖掘人力资源,提高行政效率,是各地组织部门深入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响水县积极探索,因势利导,搭建平台,不断拓展‚二线‛干部发挥作用的途径,有效利用好‚二线‛干部队伍资源,让他们纷纷走到一线干事创业,使得这些同志离位不离岗、退位不退心、卸职不丢责,为响水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一、立足实际,急需有序组织‚二线‛干部干事创业
近年来,我县一直采用的是正科级54周岁、副科级53周岁的乡科级干部退居‚二线‛、任协理员制度,全县共有‚二线‛干部208人。从‚二线‛干部队伍调查情况来看,大部分‚二线‛的同志仍能干事、想干事,是一笔极具潜力、十分宝贵的人力资源,组织上也需要他们干事。
1、‚二线‛干部能干事。我县现有的208名‚退二线‛干部中53—55岁的94人,56—59岁的114人,分别占45%和55%;身体状况良好的198人,占95%;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147人,占7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0人,占14%;长期在司法、城建、教育、农水等专业技能要求较高的岗位工作的111人,占53%;曾担任领导职务10年以上的33人,5-10年的143人,分别占16%、69%。50至60岁,应该说是思想成熟、经验丰富、处理复杂事件能力强的年龄阶段,无论是从身体状况、知识结构,还是从工作阅历、整体素质情况来看,这些‚二线‛干部仍然具有干事创业的能力。
2、‚二线‛干部想干事。调查显示,90%以上的‚二线‛干部与在位工作期间相比,对相对处于赋闲的状态表示不适应甚至不满,85%以上的同志认为自己年富力强,精力比较充沛,有继续发挥作用的志向和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也的确有一部分同志已经自发地参与一些工作,他们有的为全县和本单位的发展谏言献策,发挥着参谋作用:有些从‚一把手‛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同志改任非领导职务后,帮助指导新上任的年轻领导干部快速成长,发挥着传帮带作用;全县还有近60名‚二线‛干部从事着招商引资、服务项目、企业党建、全县重点工作考核督查等工作,甚至有少部分同志回乡创办项目,支援新农村建设,为支持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3、组织需要‚二线‛干部干事。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截止今年9月,我县退‚二线‛干部已占乡科级干部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他们广泛分布在乡镇、园区和县直机关单位,涉及了全县副科以上行政事业单位总数的五分之三。他们人数多、分布广,管理是否到位,作用发挥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干部队伍的整体水平。二是弥补人员编制紧张的需要。退‚二线‛干部仍然属于在编在岗人员,他们占据着单位的编制职数,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人员编制削减,各个单位尤为显得人手紧张,迫切需要‚二线‛干部干事。三是担当传帮带责任的需要。大多数‚二线‛干部都富有领导才能及工作阅历,由他们传帮带新任的领导干部,能够有效保证宝贵的经验得到继承,加快年轻干部培养步伐。四是填补县域人才缺口的需要。‚二线‛干部队伍是一座现成的、可利用的人才富矿,开发利用好其中的人力资源,无疑是填补县域人才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设岗定责,有效组织‚二线‛干部干事创业
近年来,响水县积极拓宽用人渠道,优化用人环境,因人设岗搭建平台,积极引导‚二线‛干部回归‚一线‛干事创业,让退居‚二线‛干部干事有位,创业有为,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分类管理,设岗定责。对全县‚二线‛干部情况进行一次综合调查摸底,将‚二线‛干部按照专业特长分别建立了工业经济、农村工作、党务管理、行政管理等信息库。按照‚自愿选择、分类管理、统筹考虑‛的原则,实行设岗定责。为了增强岗位设臵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县委组织部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村居调研,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近远期需求,结合‚二线‛干部现状,进行因事设岗、以岗定责,设臵了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非公企业党建指导、专项工作督查等十多个工作岗位,对每个岗位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岗位职责,保证设定的岗位既能够涵盖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分类设臵岗位,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因需设岗、量才归位,有效地扩大了退‚二线‛干部使用的范围。
二是双向选择,选岗认责。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引入到‚二线‛干部设岗定责工作中,实行‚二线‛干部自愿与组织选配相结合。首先个人申报。将设臵岗位及岗位职责进行公布,由各单位组织‚二线‛干部报名,每个同志自愿选岗,填写《选岗认责登记表》。其次组织确定。对填报人数较多的岗位,由组织部门按照就近便利、专业对口、人岗相宜的原则,择优确定上岗人选,并向‚二线‛干部反馈选岗意见。最后承诺上岗。组织部门与‚二线‛干部签订岗位目标责任状,并将认岗情况和确定的具体岗位职责向其所在单位党员、群众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让每个‚二线‛干部发挥所长、人尽其才。经过选岗认责,全县208名‚二线‛干部有175名签订了岗位目标责任状。
三是绩效考评,依岗评责。针对不同岗位的特点,制定出考核细则,在原单位工作的,由原单位进行考核;选派到其他岗位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原单位、服务单位共同考核。县委组织部牵头不定期对‚二线‛履责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对到岗不正常的、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同志,及时进行提醒告诫、批评教育。年终,采取听履职单位负责人情况介绍、个人向所在单位党员和群众代表述职、组织党员群众测评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核分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对考核优秀的,在全县绩效考核表彰大会上进行表彰,并给与一定物质奖励;对考核不称职的、不适应岗位工作的,给予批评教育或予以岗位交流。目前已先后有16名同志被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8人被交流岗位。通过依岗评责、绩效考核,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二线‛干部的工作热情,解决了以往‚二线‛干部考核无标准、定性难的问题。
三、深入思考,进一步做好对‚二线‛干部的服务管理
我县通过对‚二线‛干部设岗定责,有效加强了‚二线‛干部队伍的管理,推进了全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动了这些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了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发挥‚二线‛干部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社会氛围、管理政策、建立健全机制等方面共同着力,形成合力。我们的体会是:
1、发挥好‚二线‛干部作用,必须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加强‚二线‛干部队伍管理,发掘他们的潜力,调动积极性,需要在全社会形成鼓励‚二线‛干部干事、支持‚二线‛干部干成事的共识:一是各级组织要深刻认识发挥‚二线‛干部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各种思想障碍,真正把发挥‚二线‛干部作用摆上议事日程,拿出解决办法,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树立人在‚二线‛志在‚一线‛的信心。二是要教育‚二线‛干部正确对待职务的升降去留,正确对待岗位的变化,破除‚上荣下辱‛等陈腐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调整好心态,摆正位臵,在新的岗位做出新的业绩。三是要加强社会舆论宣传,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表现突出的‚二线‛干部的典型事迹,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人在‘二线’也可以大有所为‛的浓郁氛围。
2、发挥好‚二线‛干部作用,必须搭建人岗相宜的干事创业平台。要解决‚二线‛干部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因人施任。在尊重个人意愿的前提下,根据其单位特点、个人年龄、能力特长、身体状况,为他们安排适当工作,提供发挥作用的舞台。我县对‚二线‛干部实行设岗定责、双向选择的做法较好地解决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问题。原财政局党委书记崔如法,退‚二线‛后,被县委安排到县沿海经济区三佳造船公司进行服务,他利用多年从事组织人事和党务工作的经验,负责公司党建和人力资源部工作,先后为公司引进专业人才20多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积极实施‚党建兴企‛工程,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培植了企业文化。县粮食局原副局长孙同华,任副局长时曾分管粮食营销工作多年,懂经营、会跑业务,退‚二线‛后,服务于江苏裕廊化工有限公司,在新的工作环境里,他迅速调整角色,不怕吃苦,处处为企业着想,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通过这些合理的分类,让‚二线‛干部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一线岗位‛,有效地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二次开发‛。
3、发挥好‚二线‛干部作用,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政治上、物质上和精神上实行人文关怀,使退‚二线‛干部积极投身工作。一是要给予成就激励。要主动为‚二线‛干部提供相关工作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受成就,感受到被尊重。要与在职干部一样制定工作目标,确定工作内容,安排工作任务,参加评先评优、实施奖惩,使他们驱除‚冷遇感‛、‚失落感‛,激发工作激情。二是要给予物质激励。对积极参与中心工作、重大决策的‚二线‛干部,做出突出贡献人员,要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要把工作成绩与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紧密挂钩,激发工作积极性;要落实好相关待遇,如疗休养活动优先考虑‚二线‛干部,在福利待遇上与其他在职干部一视同仁。三要给予情感激励。平时要加强同‚二线‛干部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生活、工作状况,主动从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给予关心照顾,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的,在工作任务安排上适当减轻一些,营造一种理解、真诚、友爱的氛围,让他们‚退‛有所求,‚退‛有所干,‚退‛有所乐,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积极作为的朝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