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永安溪保护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永安溪保护治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地治理永安溪,保护母亲河,县人大常委会决定专题审议永安溪保护治理情况。根据工作安排,今年3月至4月,我们组织调查组,对永安溪保护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听取了水利局、环保局等部门的相关工作情况;走访了安岭、南峰等沿溪乡镇(街道);实地进行了永安溪源头及沿溪考察;组织赴永嘉考察学习楠溪江保护治理经验;征集和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制作了永安溪保护治理情况专题片。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永安溪保护治理,在提高认识、编制规划、保护治理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永安溪保护治理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随着永安溪开发的推进和社会对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永安溪资源环境问题愈显突出,人民群众要求保护治理永安溪的呼声日益强烈,在县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县人大代表专门就永安溪保护开发提出了议案。县政府为此开展了专题调研,组织实施永安溪流域综合保护与开发的课题研究,对永安溪沿岸非耕地资源进行了专题调查,先后编制了10多个相关规划,进行永安溪水功能区划分,专门就“保护开发永安溪”议案进行办理。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永安溪保护治理情况,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沿溪水利工程建设有序开展,河道采砂着手治理。一是推进水库工程建设。2003年建成下岸水库,并建成各类小型电站水库5座;实施千库百库保安工程,对471座水库山塘进行除险加固,有效保障了水库安全运行。二是加强防洪防台设施建设。新建和加固永安溪及支流标准防洪堤80公里,目前全县已有大小堤防420公里。三是建设水电开发和引水工程,在建3只径流电站,新建和修复一些引水工程。四是着手开展永安溪河道采砂管理整治。制订了《仙居县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和《仙居县河道采砂整治方案》,实行河道采砂审批许可制度,禁止无证采砂,限制开采审批,实行上游采砂场分期分批关停措施,第一批已关停了8个采砂场。
(三)永安溪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及开发得到重视。一是推进防护林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加强源头生态保护和沿溪防护林建设,做好防护林征占用的审核、报批工作,严格防护林采伐监管。二是培育和保护永安溪渔业资源。连续几年实施增殖放流,不定期投放鱼苗;实施捕捞许可证制度,规范捕捞行为;开展经常性巡查,组织各类渔政执法行动,查处和打击电、毒、炸等违规捕鱼行为。三是加大永安溪流域土地开发力度。加强对非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永安、现代、郭岩工业集聚区;开展流域综合治理,完成永安溪流域土地整理项目30个,整理区面积13万多亩。
(四)有重点地实施沿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是重视工业企业、“三废银”和洋垃圾冶炼污染整治。去年对城南化工园区进行环境污染达标整治,顺利完成市级摘帽验收,关停了一批小化工企业。加大对“三废银”和洋垃圾冶炼的巡查打击力度,及时取缔溪港、上张、安洲等地的洋垃圾冶炼点,拆除了冶炼设施。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出台了《仙居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着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重视绿色农产品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改水改厕、水环境治理、垃圾清理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610个自然村20.2万人,建造公厕385座。完成农村水环境整治95公里;横溪等乡镇建立简易垃圾填埋场,着手建设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4个乡镇(街道)建有垃圾中转站,有条件的行政村建有保洁队伍。
二、存在问题
(一)永安溪保护治理尚未形成社会共识。一是对永安溪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强,社会氛围不浓,尚未形成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在开发与保护关系处理上,存在重开发轻保护现象,开发索取多,保护治理少。二是总体规划滞后。虽然有相关专项规划,但缺少综合性的保护治理规划,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指导。三是保护治理尚未形成合力。永安溪保护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沿溪各乡镇(街道),但重视程度不一,管理上也缺少有效协调,还未形成整体合力。
(二)永安溪河道采砂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水体环境遭到破坏,水体浑浊影响溪水景观和永安溪游赏;水环境改变和水体污染影响了鱼类生存繁殖环境。二是采砂后砾石堆积,形成高垒深潭,既阻碍行洪,也产生安全隐患。三是局部地段河床、水位下降,影响河系稳定和堤坝、大桥安全,也使一些引水工程无水可引,影响了沿溪群众的生产生活。四是砂石资源低价外流严重,影响资源可持续利用。
(三)永安溪自然生态资源状况堪忧。一是永安溪防护林和湿地资源加速减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防护林和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更为突出,保护形势严峻;永安溪部分土地整理项目过多占用防护林及沿溪湿地,项目建设、修筑堤坝以及台风、病虫害、火灾等,使沿溪的防护林体系和湿地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面积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功能弱化,生态景观被毁,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下降;曾经享誉全国的大北地溪松林资源及景观毁损严重。二是永安溪渔业资源保护和培育艰难。一些违法违规捕鱼现象仍屡禁不止,导致永安溪渔业资源枯竭;污水无序排放,造成局部水体污染严重,致使鱼类无法生存,一些珍贵鱼种濒临灭绝,有的鱼类产生畸变;河道采砂以及一些拦河设施建设,影响了鱼类产卵繁殖和洄游,致使鱼类自然繁殖困难。
(四)永安溪环境污染问题仍较为突出。一是永安溪沿岸工业污染问题仍比较严重。医化、工艺、废金属回收等行业污染面广量大,一些涉污企业污染处理设施落后,偷排、漏排等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局部污染问题严重;以“三废银”为主的废金属回收冶炼遍及城区及周边地区,集中冶炼设施尚未建成;洋垃圾回收冶炼禁而不止、打而不死,且逐渐向偏僻隐蔽地方转移;采矿及石材加工产生的废水污染需引起重视。二是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滥用农药、化肥现象仍然存在;畜禽生产总体上还处于粗放、落后的经营状态,畜禽粪便排放量增大,污染物缺乏有效治理,面源污染存在加剧趋势。三是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严重落后。城市污水处理工程面临运转难题,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排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污水入管率较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进展艰难;农村几乎没有环保设施,生活污水直排,生活垃圾乱丢乱倒,永安溪沿岸垃圾堆积现象普遍,沿溪两岸到处挂满废塑料袋,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四是下岸水库库区采石污染、乱倒垃圾、乱建坟墓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营造永安溪保护治理的良好氛围。永安溪是仙居人民的母亲河,是仙居文明的发祥地,是全县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县政府要认真审视当前永安溪保护的严峻形势,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永安溪保护治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永安溪保护治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科学编制永安溪保护与开发综合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明确流域主体功能区划分,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相关部门及沿线乡镇(街道)的职责关系,加强流域区域协调管理,强化协作配合,形成整体合力。要营造载体,持续开展以“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系列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体公民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改善生产生活方式,引导和动员各社会团体、企业及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参与永安溪保护治理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强永安溪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扎实推进河道采砂整治工作。一要科学安排永安溪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大盂溪水库前期工作力度,加快推进盂溪水库建设;配合做好朱溪水库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二要加快推进水库保安工程。抓好千库保安和百库保安工程建设,加大督查力度,切实解决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三要积极推进河道整治工程。积极开展小流域治理和永安溪干支流的河道疏浚,重视研究县城防洪工程建设问题,加强盂溪和三桥溪的综合治理,加固和修建重点地段的防洪堤坝,严格禁止侵占河道行为,依法拆除妨碍河道以及威胁堤坝安全的建筑物,确保行洪安全。四要切实加强河道采砂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整治方案要求,采取分期分批限期整治方式,在第一批整治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后续工作,确保整治到位。同时,加强对现有采砂场的监管,严防超范围过度滥采现象。要认真研究、合理布局制砂场,严防造成新的污染。
(三)加强永安溪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一要继续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切实加强永安溪源头以及各支流源头自然生态保护,加强永安溪沿岸重点地段防护林体系建设,力争两岸防护林合拢,努力恢复永安溪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对建设开发项目论证监管,严防无序过度占用防护林和湿地的行为,严厉打击破坏防护林和湿地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永安溪沿岸防护林及湿地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二要高度重视和研究解决工业废水污染、采砂、修建拦河设施等对渔业资源的影响问题,切实改善鱼类生存繁殖环境;加大永安溪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切实培育和保护渔业资源;加强执法监管,规范捕捞行为,严厉查处打击各种违法违规捕捞现象;重视渔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研究探索永安溪渔业资源保护管理新的模式和有效办法。三要重视沿溪整理土地的开发利用,着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四要重视永安溪自然景观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努力培育和壮大永安溪旅游休闲产业。
(四)加大永安溪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一要切实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加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制度,加大环保执法监管力度,努力遏制环境污染。重点抓好医化行业的整治,加强对城南化工区摘帽验收的后续管理工作,巩固整治成果,防止造成新的污染;重视解决工艺行业的污染问题;限制废金属回收业的无序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白银等贵金属集中回收冶炼进程,实行污染集中治理,规范冶炼行为;严禁洋垃圾回收冶炼,建立打击洋垃圾焚烧冶炼长效机制;重视解决采矿及石材加工行业的污染问题。二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绿色农产品生产进程,加强对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优化养殖业布局,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面源污染。三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改水改厕进程,禁止生活垃圾和污水直排永安溪的行为。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实际的城乡垃圾处理运作机制和社会公民对垃圾管理的义务责任机制,探索垃圾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有效模式。四要加强永安溪水污染防控。按照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加强对永安溪及支流河道水功能区监管,严格入河排污口管理,强化水质监测。五要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县城排污管网建设力度,努力实现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入管网集中处理,确保污水处理中心正常运行,着力推进县垃圾填埋场建设;督促企业加大环保投入,改进环保治理设施,提高污染处理能力。六要重视解决下岸水库库区采石污染、乱倒垃圾、乱建坟墓的问题,切实保护好永安溪上游生态环境。
第二篇:关于永安溪保护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关于永安溪保护治理工作情况的报告
陈 力
(2008年4月29日)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县政府将有关永安溪保护治理工作情况向本次常委会会议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永安溪基本情况
永安溪为椒江水系的上游,发源于安岭乡的天堂尖,自西向东流经仙居腹地, 在临海西侧三江村附近汇入始丰溪后注入灵江,经过临海、黄岩、椒江后入东海,是仙居人民的母亲河,沿溪两岸人口、农田、工农业产值分别占全县的60%、50%和80%左右。永安溪主流全长144公里,流域面积2704平方公里,其中仙居境内长116公里,流域面积2310平方公里,河埠大桥以上为市级河段,以下为省级河段,在县城以上的主要支流有麻车坑、九都港、十三都港、十八都坑、北岙坑及盂溪等,县城以下的主要支流有朱溪港、三井坑等。永安溪沿岸可开发利用滩地资源1.6万亩,现已开发利用滩地造田约1万亩左右。永安溪主流及其支流有大、小溪潭406个,计7591亩,是不可多得的天然鱼仓。
二、永安溪保护治理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规划先行,永安溪保护治理的基础工作逐步完善
规划是保护、开发利用的前提,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保护和改善永安溪自然生态环境,对于生态县建设和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旅游休闲胜地建设具有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对永安溪的保护治理工作。早在2005年,就把永安溪保护治理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落实县发改局牵头专题组织开展调研。同时,县水利部门根据防洪、综合利用和水资源开发的需要,立足于河道水域管理,已完成了《灵江流域综合规划》、《椒江流域防洪规划》、《仙居县河道整治规划》、《仙居县河道采砂规划》、《永安溪官路段水力资源开发规划》、《永安溪湫山段水力资源开发规划》等一系列水利专项规划,完成了永安溪水域调查、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正在进行永安溪河道敲桩立界工作,为加强永安溪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永安溪两岸防洪能力显著提高
一是抓蓄水工程建设。永安溪上游控制性骨干水利工程下岸水库于2003年建成蓄水,并在沿溪两岸小流域建成小型电站水库5座,明显起到了控制水流、调节径流、减轻下游防洪压力的作用。二是抓千(百)库保安工程建设。针对永安溪两岸水库山塘多,特别是小型山塘运行时间长、安全隐患多的实际,2002年以来坚持不懈地推进了千(百)库保安工程建设,完成了水库山塘除险加固471座,其中:小
(二)型以上水库12座(省千库保安工程),10万立方米以下山塘459座,有力地保证了水库山塘安全运行,从源头上预防了沿溪两岸小流域山洪灾害的发生。三是抓河道整治工程建设。“十五”以来,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载体,深入推进了永安溪流域河道整治工作,共完成堤防新建和加固80公里,特别是近几年沿溪两岸横溪、埠头、皤滩、白塔、下各等乡镇结合土地整理,积极开展了永安溪干流整治,建成20年一遇标准防洪堤20多公里,极大地提高了沿溪两岸重要地段的防洪能力。
(三)多管齐下,永安溪水生态环境综合保护工作扎实开展
一是严格控制开发,规范河道采砂管理。永安溪汇流迅速、集中,洪水暴涨暴落、冲刷力强,河道内溪滩地面积大,砂石资源丰富。一直以来是全县人民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源库,但同时由采砂引起的废渣乱堆放、河水浑浊等问题,影响了永安溪自然生态环境,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近年来,我们把河道采砂管理作为水行政管理的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做到规范管理,减少负面影响:编制了河道采砂规划,确定了禁采区、可采区和禁采期,并制定出台了《河道采砂管理暂行办法》,对河道砂石资源的开采进行公开出让,严格按照规划规范审批、限制审批。高度重视采砂废渣整平和采砂作业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在旅游旺季及县里重大活动期间的河道采砂全线关停工作。严格控制新批砂场,减少河道采砂规模,2007年全县砂场已从2003年的60个砂场81艘砂船减少到37个砂场46艘砂船。
永安溪河道采砂关停工作任务艰巨,但目前进展顺利。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永安溪河道采砂综合整治工作,为加强永安溪流域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规范河道采砂秩序,有效改善水环境,加快推进长三角地区重要旅游休闲胜地建设,县四套班子会议专题对河道整治方案作了研究,永安溪石牛大桥以上河段的29只采砂场,分三期在2008年12月31日前全部关停。目前,第一批8只砂场在1月31日前已顺利关停,采砂废渣整平工作通过了有关部门组织的验收。
二是加强防治力度,控制水环境污染。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部分行业和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将工业废水和废弃污染物直接排入永安溪,永安溪流域局部区域水质达不到功能区划要求。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致力于永安溪保护治理,控制流域水污染趋势,解决流域内突出的环境问题,增强水环境污染防治能力,逐步改善流域内的环境质量,以促进永安溪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工业污染源治理工作上。县政府专门成立了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和五年削减规划。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制度,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污染企业减排工程建设,县污水处理厂于去年9月建成试运行,热电脱硫设施已建成投入运行,全县4蒸吨以上锅炉全部安装了脱硫设施。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去年组织开展了建设项目“三同时”及环评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清查、“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三废银”冶炼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十五小”冶炼项目取缔行动、城南化工园区环境污染达标整治等一系列环保整治专项活动,对33个市批以上项目、94个工业园区项目、36个不批自建项目进行了清查;取缔了13个非法炼油点,4个非法炼铜点;“三废银”冶炼行业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医化企业及城南化工区顺利通过“摘帽”验收,依法关闭了非法小化工企业17家,责令9家企业停产。
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上。积极实施了“十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去年以淡竹乡下陈珠村和埠头镇大庄村为试点,建成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838立方米,年处理污水能力达9.3万吨。制定出台了《仙居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实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程,做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工作,如田市永兴养殖场去年投资19.8万元建成了污水沼气工程,对排污物进行了集中处理。强化农业生产管理,积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强标准化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在全县推广测土配方面积40万亩,施用配方肥20万亩,建成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8个16多万亩,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对农业面源的污染。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扎实抓好以改厕改水、清理河道、清理垃圾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村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几年来,共解决和改善农村饮用水条件610个自然村20.2万人,完成农村水环境整治95公里,建成垃圾中转站14个,近两年来共拆除露天粪坑6831个,建成公厕385座。
(四)严格审批管理,加强永安溪渔业和湿地资源保护
县渔业管理部门每年都向永安溪投放鱼苗,加强渔业资源增殖工作,同时,对永安溪捕鱼实行严格的许可制度,做到凭证捕捞,并加强渔政执法监督,严厉打击和查处电、毒、炸及无证捕捞等违规捕鱼行为。县林业管理部门认真贯彻实施《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本着生态优先、不占和少占林地的原则,注重永安溪源头生态保护和沿溪防护林建设,一方面,每年组织在沿溪两岸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的规定,切实加强防护林征占用的审核、报批工作,强化防护林采伐监管。对确因工程建设需要征占用林地的,按照法律法规规定,认真审查、严格把关,依法审批、严格监管;对不符合规定的项目,坚决不予办理,努力保护沿溪两岸有限的湿地资源。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永安溪保护治理的规划体系还不健全。永安溪保护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面广量大,做好综合规划是有效开展保护治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永安溪流域的资源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各相关部门编制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增加了资源的规划化管理意识。但由于缺乏永安溪保护治理的总体规划,各部门的管理往往从局部利益出发,在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方面存在诸多矛盾,没有形成保护管理的整体合力。
(二)永安溪流域水利基础设施还相对落后,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比较低,防洪保障整体能力还比较弱。永安溪流域集雨面积达2310平方公里,仅下岸水库1座大型水库,拦蓄洪水能力总体上仍较低;全县2200多座山塘水库大部分建于五、六十年代,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县城防洪工程建设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永安溪及其支流的防洪堤虽经近几年建设,防洪标准有了较大提高,但还有相当部分河段防洪能力仍然达不到要求,如下各镇区块、官路镇区块、县城城南区块以及众多的小流域,一遇特大洪水,极易成灾,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永安溪河道采砂问题突出,整治工作难度大。永安溪流域砂石资源丰富,河道采砂一方面满足了我县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由于河道采砂引起的废渣乱堆放、河水浑浊、河床高低不平等问题,已严重影响了永安溪自然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生存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迫切需要进行整治。但鉴于原开采许可期限截止到2009年7月31日,提前强制关停操作难度较大。
(四)永安溪环境污染治理保护形势仍然严峻。城南工业区虽然已经“摘帽”,但如何防止污染反弹,实现医药、化工等重污染行业长效管理任务艰巨;“三废银”“洋垃圾”等回收冶炼对环境影响很大,石材加工产生的废水污染需引起重视。县城和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当落后,永安溪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垃圾和污水等无序乱倒、直排现象普遍存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面广量大,监督管理难;全社会的环保意识还不够强,对保护永安溪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各类管理人员、执法人员又相对偏少,监督检查难以及时到位。
(五)沿溪开发建设影响了永安溪流域湿地生态环境。永安溪流域的溪滩、滩林、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不可多得的湿地资源,如大北地溪的松林还曾享誉全国,可以讲湿地是“永安溪生命的摇篮”,是永安溪流域的“绿肾”和“绿肺”。但随着沙石资源的持续开采,疏松了永安溪的河床结构,使河道水域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别是近几年永安溪流域开发建设的深入开展,如溪滩造田、土地整理、园区建设、高速公路和康庄工程建设,一方面,大大地改善了我县基础设施条件,使永安溪沿岸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这些工程又毁掉了大量的应该保护或可以继续利用的自然湿地生态资源,使原本调节功能的湿地,降低了积、排水功能,尤其是转为建设用地后,更使丧失了湿地功能,有的工程还严重侵占了河道,阻碍了河流,改变了河流走向。
(六)永安溪渔业资源正在逐步减少。受河道采砂和水体污染的影响,改变了永安溪的自然水生态环境,破坏了鱼类赖以生存的繁衍生息环境,永安溪的鱼类自然繁殖能力在降低,加上乱捕滥捕现象屡禁不止,渔业资源的品质和产量在逐年下降,河埠大桥以下的鱼已基本不能食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开展生态河道建设,营造绿色永安溪
一是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永安溪流域资源,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维护优美的自然风光,对于加快推进“两基地一胜地”建设,支撑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我们将切实增强保护治理永安溪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永安溪保护治理工作摆到重要工作日程。坚持开发保护并重,开源节流并举,强化政府在资源统一管理和优化配置上的主导作用,发挥综合效益,实现科学发展,以永安溪流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编制《永安溪流域综合保护与开发总体规划》,合理划分流域主体功能区,正确处理好产业转移和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城镇空间拓展、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落实相关规划修编衔接工作,形成“以总体规划为总纲、专项规划为细则”的永安溪流域保护治理规划体系;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出台永安溪开发保护治理的相关政策,为永安溪的保护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积极探索综合管理机制,避免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永安溪保护治理的整体效能;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保护治理永安溪的意识,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关爱永安溪,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
二是加大沿溪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滩林资源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防护林规划,按照“宜林则林”的原则,加大沿溪植树造林工作力度,极力完善永安溪防护林工程体系。同时,本着生态优先、不占和少占林地的原则,严格规范滩林地征占用审批,控制滩林地使用,进一步加大滩林病虫害防治和火源管理,保护好滩林、湿地资源,构筑起绿色的生态景观。
三是做好渔业资源增殖保护工作。在加大对永安溪水体污染源的治理与监督的同时,在相关河段建造拦河软坝,给鱼类创造良好的繁育场和休息场所,逐步恢复和改善鱼类生长繁殖环境。进一步加大渔政执法和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征收力度,突出做好渔种潭保护,规范捕鱼业管理,增加人工增殖放流经费投入,大力做好人工增殖放流工作。
(二)综合整治水环境,营造和谐永安溪
一是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特别是要推进永安溪沿岸村庄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工作,禁止垃圾倾倒和污水直排永安溪的行为。一方面是加强城乡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完善城镇环境基础设施规划,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白塔和横溪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等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污水分流处理水平。同时结合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大农村水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推广农村生活污水净化设施。鼓励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继续加大农村卫生改厕力度,建造小型、地埋式、高效率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污水净化沼气池或人工湿地等切实有效的处理设施,积极推进农村粪便污水的资源化利用。另一方面是加强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努力推进县垃圾填埋场建设。研究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城镇、乡村垃圾处理运作机制,坚持科学分类处理,采用制肥、填埋、集中运送处理等多种方法落实城乡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构建起垃圾减量化产生、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多形式交叉运用的有效模式。
二是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一方面要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工作。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从根本上加大治理力度。根据永安溪流域主功能区划,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生态型工业,走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的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二要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通过指标控制落实治理措施,实行排污许可证和排污动态申报,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组织开展永安溪流域范围内重点污染源的整治行动,严管入河排污口,规范企业排放口和雨水系统排放口设置。坚决关闭规模小、档次低、污染重的医化企业;加强城南化工区摘帽后续管理;开展规模上工业企业废水达标专项整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加强对“三废银”“洋垃圾”等回收冶炼行业和石材加工行业的巡查监管,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年底前完成“三废银”整治任务。探索建立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的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运行机制,提高废水处理装置运转率和废水达标率;逐步建立政府组织推动,政策扶持引导,企业自觉实施的长效管理机制。另一方面要多策并举扎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坚持把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永安溪治理保护和生态县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从生态建设和场区建设的长远效益入手,按照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要求,狠抓畜禽养殖场规划布局、场址选择及相关设施的配套完善;搞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行沼气工程。全面开展农业污染源普查;强化测土配方施肥;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积极搞好人工湿地与水生植物隔离带建设,着力改善永安溪生态环境。
(三)加大资源统筹力度,营造亲民永安溪
一是加强水资源配置和防洪工程建设。按照全县水资源综合规划,加强盂溪和朱溪水库等骨干水源工程建步伐,提高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调控能力,充分发挥我县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建设台州最大淡水供应基地。抓好水库保安和河道整治工程,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小(2)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同时,完成山塘除险加固100座,切实提高沿溪两岸水库安全度;扎实推进沿溪两岸小流域和干流防洪堤坝建设,不断提高区域防洪能力;积极提倡生态防洪,尽量减少对水环境的影响。同时,结合盂溪和三桥溪的综合整治,加快实施城北截洪工程,有效解决县城内涝问题。
二是进一步做好沿溪土地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我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环境,导致现实的土地资源稀缺,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又离不开土地,加上永安溪的滩林湿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沿溪土地的规划研究,正确处理土地开发与滩林、湿地保护的关系,在突出保护、控制开发的前提下,严格建设项目生态环境评估,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同时,突出做好对已开发土地的存量盘活,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尽可能减轻环境破坏的前提下,为县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支撑。
三是扎实推进河道采砂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河道采砂整治工作方案》,全力抓好永安溪石牛大桥以上河段采砂场关停整治工作。科学修编《仙居县河道采砂规划》,永安溪石牛大桥以上河段原则上禁止审批采砂场,以下河段从严管理,控制开采。严格规范轧碎制砂审批,严格执行环境评估制度,落实环保措施,科学、合理做好轧碎制砂场布局规划,研究细化审批条件及审批程序。坚决禁止将原有采砂场简单地转化为制砂场,避免轧碎制砂作业对永安溪生态环境造成二次破坏和二次污染。
第三篇:仙居县永安溪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重点
浙江省仙居县永安溪 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 目 录 项目概况 ………………………… 2 2 规划总则 ………………………… 3 防洪规划 ………………………… 4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 5 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 6 生态产业建设展望 ……………… 7 规划重点工程和实施计划 ……… 8 规划投资估算 …………………… 3 4 6 8 13 14 16
1、项目概况
仙居县委、县政府“十一五”期间提出了要建设现代化旅游休闲城市战略目标,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农民转业脱贫的高效产业来培育和发展。永安溪作为横贯仙居县域的蓝色纽带,在仙居乃至台州市的发展进程中,都具有重大的带动作用。一方面丰富的水资源能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良好的水生态、水景观是对仙居长三角地区旅游休闲基地战略的重大补充。以打造“水清、流畅、岸绿、鱼跃”的优美生态环境为目标的仙居县永安溪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得到了省、市和仙居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随着仙居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县工作进程的不断深入,母亲河永安溪的地位日趋重要,对其综合功能要求也提到了新的要求和高度。永安溪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主要表现在水利防洪、环境、生态、景观、文化、产业等六大方面:(1)水利防洪功能
提高河道泄洪、蓄水能力,实现河道防洪防枯要求。
由于仙居县特殊的空间布局,现状城镇的发展多分布在沿河两岸广阔滩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水争地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由于人为的干预,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再者随着流域内城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防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解决永安溪的防洪问题,关系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刻不容缓。(2)环境功能
永安溪作为台州市重要的水源供给和一类水源保护区,为保育区域生态环境、维护“椒江源头”生态安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通过对永安溪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切实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的质量,恢复永安溪的环境功能。(3)生态功能
以河道为中心,通过生态屏障建设、生态河流湿地打造,形成仙居县的河流生态廊道。围绕“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保护永安溪原有的自然形态,因地制宜进行岸线改造、生态系统的修复,构建永安溪河流生态廊道,实现永安溪的生物栖息
地功能、过滤作用、屏蔽作用、通道作用、源汇功能等多方面生态功能,为流域内生物多样性保护、台州市生态屏障和走廊建设提供依托。(4)景观功能 通过对河道及两侧景观功能的衔接和调整,沿溪形成河道景观廊道体系。以永安溪沿线城镇、乡村,秀水、峻山、河流滩地等不同性质景观为要素,依托河流湿地、防护林等生态景观,结合流域内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农业区建设,打造永安溪河道景观廊道体系。(5)文化功能
永安溪有众多的历史遗产和文化碎片,是千百年来当地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通过永安溪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对永安溪沿线风景名胜区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机的串联和保护,防止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倾向。(6)产业功能
结合河道治理,调整河道两侧影响区域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提高承载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千百年来周边百姓依水而居、形成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农业产业格局。近年来流域内工业及服务业迅速发展,如何保护和利用永安溪河流湿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已成为一个必然面对的严峻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综合治理,科学利用河道周边土地和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生态产业,实现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循环。规划总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注重自然、环境、生态的相互协调,依据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坚持以自然属性为主,同时兼顾社会属性,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与区域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建设规划、旅游发展规划、防洪规划等规划合理衔接。以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为根本出发点,结合仙居县的发展和定位,贯彻治水新思路,在提高永安溪的防洪能力的基本目标上,挖掘打造永安溪特色景观文化、营造独特的水文化、水景观,并逐步改善生态质量和水环境质量,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良好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永安溪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的思想主要遵循以下五点原则:一致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综合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同步推进的原则。
2.2 规划范围和期限
本次规划范围主要指仙居县永安溪从下岸水库电站尾水出口,至仙居临海县界止。3
重点规划范围为永安溪河道和支流盂溪河道两侧各30~200m不等的河岸带走廊。规划现状水平年为2009年,规划水平年为2015年,远期展望年为2020年。
2.3 规划目标
永安溪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总体目标为挖掘、打造永安溪的水文化、水景观,改善生态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提高防洪能力,实现水安全;打造永安溪“水清、流畅、岸绿、鱼跃”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3 防洪规划 3.1 防洪标准
永安溪干流沿线分布有湫山、横溪、埠头、皤滩、白塔、田市、官路、县城、下各等主要城镇,工业主要集中在县城城南和杨府的工业新城,均属易受洪水威胁的区域。
根据《浙江省灵江流域综合规划》、《椒江流域防洪规划》等相关要求,按照《防洪标准》、由防洪工程所防护的城镇性质、人口及耕地等分析,确定防洪标准如下:
重点乡镇:横溪、皤滩、白塔、下各等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一般村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
仙居县城城市规划区防洪标准远期为50年一遇,近期20年一遇。3.2 防洪总体方案
规划永安溪防洪总体方案是:以防洪为主,结合生态、景观建设。因地制宜,采用“蓄”、“堤”、“疏”、“滞”兼筹,形成防洪体系。
“蓄”:在永安溪干支流兴建具有一定洪水调节性能的水库,达到有效拦蓄洪水、实现流域内错峰调节,减轻重点防洪对象的防洪压力,根据《浙江省灵江流域综合规划》和《椒江流域防洪规划》,规划的主要调蓄水库是朱溪水库和十三都水库。
“堤”:现状永安溪主要支流已修建大部分防洪堤,但堤防多为干砌块石护坡,局部抛石护脚的砂石堤,防护能力低,不符合生态、景观等要求,应进行加固和改建。由于现状堤防的部分堤线布置不尽合适,本规划对《浙江省灵江流域综合规划》和《椒江流域防洪规划》中规划的堤线布置方案进行复核,并考虑实际情况,在尽量利用现有老旧堤防走线的前提下,对局部堤线进行调整。
“疏”:按现代的河道生态修复理念,不提倡对河道河床进行较大规模深挖疏浚。4 且现状情况下,永安溪河道相对较为自然,局部存在采砂后遗留的小砂石堆和水坑,可配合河道综合整治,进行局部整理。故本规划从河道现状和河道生态修复
理念出发,不采用河道全线性的疏浚整治工程措施,主要对局部一些阻水河段进行拓宽和疏浚。
“滞”:近年来,随着两岸城镇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主要以占用永安溪沿线蓄滞洪区滩地应对不断激增的用地需求。在考虑现阶段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本规划在永安溪不单独设置大型蓄滞洪区,以结合本次生态保护与治理方式,在尽量保护现有的一些河道天然行洪滩地,不缩窄天然河道宽度的基础上,实现“滞”洪目标。
根据以上永安溪防洪总体方案的思路和布局,采取的主要工程项目为:(1)河道整治
永安溪河道整治主要包括堤防改造(包括少量的局部新建)及部分阻水河段的疏浚。根据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本次规划范围内堤防总长度为68.74km,其中设防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总长3.92km,设防标准为20年一遇堤防总长47.97km,设防标准为10年一遇堤防总长16.85km,其中需进行加固改建堤防约58.89km,规划工程总工期为3年。
(2)近期实施柴岭下河段截弯取直工程
在下岸水库已经投入运行的现状条件下,及时的对柴岭下河段截弯取直,非常有利于永安溪县城段的防洪安全,特别是对减轻三桥溪受永安溪高水位顶托倒灌问题、降低仙居县城段的洪水位、提高防洪标准十分有利。随着仙居县城规模的不断发展扩大,截弯河段已纳入近期城市规划用地范围,目前相关的前期筹备工作基本完毕,其建设领导小组已着手实现该项工程。综上所述,柴岭下河段截弯取直为近期加紧实施工程。(3)近期实施朱溪水库工程
朱溪水库主要是解决台州市南片的缺水问题,由于本身防洪库容较小,且地理位置上位于永安溪下游支流,对仙居县的防洪效益主要体现在永安溪下游下各镇和朱溪港上的朱溪、双庙和大战三个乡镇。根据《浙江省台州市北水南调工程规划报告》,建议优先实施朱溪水库调水工程。综上所述,综合考虑供水、防洪等需求,建议朱溪水库为近期实施工程。(4)远期实施十三都水库工程。
十三都坑流域,横穿白塔镇、皤滩乡,且位于永安溪中游,对永安溪干流的洪水影响较大。经分析计算20年一遇洪水时,十三都水库可降低白塔镇的洪水位0.62m,仙居 5 县城0.42m。同时根据《浙江省台州市北水南调工程规划报告》,十三都水库为远期2030年推荐的引水工程。本次规划考虑到随着白塔镇的日趋发展,其防洪要求在远期会有一定的提升要求,故建议十三都水库作为远期实施工程。4 水环境保护与治理
根据仙居县水环境污染现状及预测,结合水环境功能要求、仙居县生态县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需要,需对仙居县水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治理和保护,主要包括污废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集约化养殖污染治理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4.1 污废水治理 4.1.1 工业废水治理
工业废水的治理主要围绕污水的达标排放及截污纳管展开,主要包括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配套污水管网、排污口改造及污水深度处理。
仙居永安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基本能满足规划期仙居城区的污水处理需求。根据仙居县县域总体规划及横溪镇、白塔镇的镇区规划,以上两个镇区将成为仙居中部重点镇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以上两镇均应于近期规划建设横溪污水处理厂和白塔污水处理厂。4.1.2 生活污水治理
仙居县城区和横溪镇、白塔镇两个发达乡镇镇区生活污水直接纳入已建成(永安污水处理厂)和规划的横溪、白塔污水处理厂处理(即污水处理厂模式),其他区域则通过灵活多样的污水处理模式就近处理。针对其他一般乡镇分散居住的情况,考虑农村的现实经济与自然条件,生活污水的处理采用乡镇集中型处理、村庄分散型处理以及农户分散型处理三种污水处理模式。4.2 生活垃圾治理
4.2.1 城区生活垃圾治理
城区生活垃圾治理的范围包括位于县城区内的安洲、南峰、福应三个街道,根据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城区生活垃圾的治理主要采用两种主要模式,即“主要道路收集、县处理”和“次要道路(小区)收集、垃圾中转站中转、县处理”。6 收集 基本 模式 中转 处理
4.2.2 镇村生活垃圾治理
镇村生活垃圾收集采取“户集、村收、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离县城填埋场较远的山区镇,采取“户集、村收(就地分拣)、镇运、镇处理”的模式,离乡镇较远的山区村,采取“户集、村收(就地分拣)、村处理”的模式。集 收
中转
处理
4.3 集约化养殖污染治理
集约化养殖污染治理的原则是集约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低成本。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方案是:跟据《仙居县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方案》、《仙居县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划定禁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内不得新建和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在2015年底前取缔或关闭在永安溪沿线禁养区内的所有畜禽养殖场(户)。
限养区实行总量控制,禁止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禁养区迁入的除外);已有的畜禽养殖场必须在2015年底前完善环境保护手续及污染综合整治措施,不得设置养殖废水排放口,取缔违章建设或没有治污设施的养殖场(户),实现畜禽养殖废渣、废水污染零排放。4.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原则是:因地制宜,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循环经济、生态 农业三个原则。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方案主要分三个方面:(1)化肥污染治理,主要采取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减少盲目施肥;增施有机肥料,减少化肥施用量;推广化肥深施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严防过量施肥;优化耕作方式,积极实行轮作等五个措施解决。(2)畜禽散养治理,主要采取建设畜禽生态养殖小区;指导散养户畜禽养殖无害化处理;建设收集处理中心,提高养殖污染治理成效等三个措施解决。(3)农药污染治理,主要采取注重病虫害预防,加强农田管理;优化用药种类,优选高效低毒农药;推广病虫害集中防治,减少农药施用总量;注重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改善农田生态等四个措施解决。4.5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是造成河道淤积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部分污染物进入河道的载体。永安溪生态保护与治理规划的工作思路是将“被动治理”和“主动防治”相结合,从源头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开展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系统修复,以减少河道淤积,并促进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健康。另一方面通过对水土保持进行科学合理的宣传与管理,防治并减少水土流失。针对流入永安溪的大小支流和永安溪干流,根据各处水土流失特点及结合《仙居县水土保持治理规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4条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5 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
永安溪生态保护建设规划,是基于永安溪整体生态格局,通过对仙居县总体现状及规划定位分析,针对永安溪及周边用地,在分析沿溪生态景观格局的基础上,对各类生态斑块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修复模式,进而提出生态景观格局下各区段的具体生态景观工程内容。为了与其他相关规划及城市建设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出永安溪的生态衍生产业规划。
永安溪的生态保护与修复采用“点线结合、连线成网”的方式,在现状条件基础上,恢复通畅的带状生态体系及防护体系,包括水生生态系统贯通、防护林带建设、生态廊道建设与区域的水系、绿网等结合,形成大的生态安全网络。在整体生态安全网络下,对局部重要的生态节点,采用保护、修复、改造、重建等相应措施,形成区域生态安全的重点,包括生态保育节点、生态景观节点、生态产业节点等。8 5.1 设计思路
在河道现状和上位规划的基础上,与生态堤防、农业、林业等建设相结合,形成河道生态景观体系;在规划范围内确定河道内各生态景观要素的空间布置,形成最终规划成果。
(1)合理分析格局,分段定位场地功能及典型区域。(2)结合分析,分区分段规划场地景观风貌。
(3)以河道生态建设为要求,提出河道生态景观修复、建设、保障措施。
(4)整合河道景观资源,衔接上位规划内容、合理建设河道衍生功能,扩展河道生态治理效益。
5.2 永安溪沿河生态格局——“五区十段”
永安溪沿溪从下岸水库至下各镇,在流域尺度上纵向可分为五个大的功能分区,即丘陵山地生态保护区、河谷平原生态开发区、古镇保护开发区、城镇开发建设区、下游经济产业建设区。在5个大功能区块下,根据周边生态环境、人为活动强度等分为若干个小的功能区块,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生态建设。
永安溪生态格局——“五区十段” 5.3 永安溪生态修复措施
永安溪的生态修复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1)水质健康维护;2)生物多样性保护;3)生态景观资源建设,构建“点-线-网”生态体系,即带状河道防护体系、重要生态节点、区域生态网络(水系、林地)。
生态建设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对永安溪不同区段的不同建设措施,主要包括生态修复工程、生态保护工程、生态景观工程。(1)生态修复工程
生态修复工程主要针对因人工建设受损的滨水生态系统,包括防护林、滩地、堤防、鱼类鸟类生境等,结合人工辅助方式促进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基底。主要包括:
带:防护林带修复、生态堤防建设、滩地林草带修复
点:江心岛鸟类生境修复、河湾滩潭鱼类生境修复、生态湿地建设 网:河流水系的沟通、林网绿化衔接
(2)生态保护工程
生态保护工程主要针对现状环境较好的动植物生境、重要的水源保护区,包括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地、觅食地、保育区,以及对水源保护区水质污染的控制措施。生境保护:主要动植物栖息地、觅食地、保育区保护。
水质保护:城镇污染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产业建设。(3)生态景观工程
生态景观工程主要结合城镇建设和旅游发展的景观需求,对城镇、景区等区段将生态修复与景观打造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的滨水景观带。生态景观资源培育:生物多样性培育、生态景观营造 生态旅游开发:生态农业、经济林业、乡村旅游开发 5.4 永安溪沿线各乡镇(街道)生态修复工程规模 10 各乡镇生态修复工程量统计 12 生态产业建设展望
6.1 永安溪生态旅游产业规划
《仙居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了仙居县域旅游发展方向,仙居应以“仙”为魂,以“居”为体。规划对仙居县域四大旅游空间区进行了布局规划,明确仙居主打旅游规划“新天仙配黄金旅游线、仙山仙水仙境游、江南仙境游”等以山水景观旅游为主体的旅游项目。主要内容有:诗意栖居——旅游服务中心区、古风神韵
——寻幽探秘旅游区、仙山秀水——生态休闲度假区、永安溯溪——人文山水巡礼线。
根据《仙居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思路,依据河道生态体系“五区、十段”的构架,永安溪河道生态规划拟在永安溪河岸规划范围内形成一套以保护为主——建设河滩湿地、鸟类栖息地、河岸防护林带、农田湿地等生境斑块,适当开发——在规划控制管理范围外可适当建设商业设施,的规划体系。以此来配合仙居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四大旅游空间区。6.2 休闲渔业建设
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渔业产业,它不同于普通渔业,它具有旅游、休闲、娱乐的性质。规划仙居的休闲渔业的建设理念是:(1)休闲渔业的产业布局需与仙居县城镇规划、水功能区划、生态功能区划相协调一致,合理布局。
(2)休闲渔业与旅游产业充分结合,通过休闲渔业的开展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建设集休闲、娱乐、科普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渔业基地。
(3)休闲渔业的投资渠道多样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尽快形成规模效应、品牌效应。完善休闲渔业经营体制,将仙居县休闲渔业产业建设成为仙居旅游发展的新亮点,培育3~5个休闲渔业基地,形成休闲垂钓、体验捕鱼、临水赏鱼、科普知鱼、农家尝鱼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休闲渔业模式。建设3~5家集渔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龙头企业。恢复和保护永安溪河道内14个深潭、浅滩交错,底栖环境多样的自然生境,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繁衍、觅食环境,加快永安溪河道恢复的进程,促进休闲渔业发展。6.3 生态农林业建设
生态农林业建设根据永安溪干流的生态景观功能分区,结合每个功能区段的现状、13 特色及规划进行统筹考虑。
上游丘陵山地生态保护区以经济作物和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为主;河谷平原生态开发区以农林基地建设为主,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农林产品生产基地;古镇保护开发区发展定位上以发展文化旅游为主,适宜在永安溪两岸局部坡度较缓的丘陵区或村庄四周种植一定数量的杨梅、柑桔、梨等经济林,辅以生态林果畜一体化生态园;城镇建设区段包括白塔-田市城镇建设区段和官路-县城城郊生态建设区段,各区段应结合其现状及其城镇职能规划,以林竹类产品和杨梅基地建设和观光农业、农家乐等建设作为重点。经济产业建设区主要为下各、杨府段,生态农林业建设主要以滩林整理为主,并配合堤岸进行绿化。7 规划重点工程和实施计划 7.1 规划重点工程
本次规划所涉及的项目主要有水利工程、污染防治工程、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生态产业发展工程等四大类。其中水利工程包括防洪堤新建(局部少量堤段)与改造工程、生态防枯工程、河道截弯取直工程等;污染治理工程包括生活垃圾处理工程、污水处理工程、垃圾治理工程、畜禽养殖污染处理工程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包括滨水生态屏障建设工程、水生生态恢复工程、生态景观建设工程等。生态产业发展工程主要包括生态旅游业、休闲渔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等。
根据上述规划项目实施的现实条件和实施效果,对上述建设项目进行梳理,拟定近期重点实施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
(1)水利工程,包括防洪堤新建与改造工程、生态防枯工程、河道截弯取直工程等,是实现永安溪防洪安全的基础工程,作为重点工程计划在2012年完成实施。
(2)永安溪污染治理,由于总体缺乏相应的专项规划成果,本次规划只作了一定程度的论证,污染治理重点难点在与管理和有效的引导,另外污废水处理工程、垃圾处理工程等属市政综合建设范围,本次规划做了一定的规划布局和论证,但不纳入本次规划投资范围
(3)永安溪生态修复规划重点针对河滩地、防护林的保护与修复建设,以及生态堤防的建设。近期完成永安溪河滩地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沿河防护林带的保护与建设工程,并结合防洪工程项目完成生态堤防的建设。规划实施的工程项目规模为:河道防护林(包括景观林、经果林)面积784.77公顷,河滩地面积1044.49公顷,生态堤岸建设面积107.02公顷,其中,河道防护林包括生态林519.94公顷、景观林181.48公顷、经果林83.35公顷,河滩地包括草滩273.63公顷、卵石滩770.86公顷。
远期结合城市发展建设,完成城市滨水景观带的打造、景观游憩建设等项目。(4)生态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实施休闲渔业、主要工程包括新建、改建和恢复休闲渔业基地3个、休闲垂钓点18个、种子潭6个、深潭14个等。7.2 规划实施计划
规划项目建设计划详见下表 规划重点工程及实施计划表 8 规划投资估算
规划工程总投资为5.19亿元,静态总投资4.49亿元,建设期利息0.7亿元,主要包括工程部分、征地和环境两部分,其分项投资分别为:
(1)工程部分总投资4.06亿元,建筑工程2.59亿元,临时工程1554万元,独立费用4185万元,预备费3797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5150万元;
(2)征地及环境部分总投资为1.14亿元,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费5882万元,水土保持工程及补偿费735万元,环境保护补偿费1630万元,预备费1237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1897万元;
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按省级财政拨款20%作为资本金,其余争取上级补助和银行贷款。16
第四篇: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安溪茶叶的调查报告
[安溪简介]安溪是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的一个中心沿海山区大县,与厦(门)漳(州)泉(州)闽南金三角为邻。现辖458个村(居、场),其中行政村433个,面积3057.28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安溪属亚热带地区,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21ºC,无霜期达310天以上,年平均日照达1850-2050小时,降雨量1500-2000毫米,全县有山地面积330万亩,耕地面积38.9万亩,适宜农作物和茶树生产,四季风和日丽,茶果飘香。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本县现有茶园25万亩,年产茶叶1.5万吨,约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欧美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茶叶重要的出口基地县,拥有全国最大的乌龙茶精制厂---安溪茶厂和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中国茶都;“凤山”牌铁观音茶连续18年荣获国家金奖,1999年被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指定为专用茶。安溪,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安溪,是世界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安溪,蕴涵着丰富的古老的茶文化。
[茶叶的发展史]翻开安溪的历史,就是一部茶叶的发展史。安溪悠久的产茶历史,有着丰富的茶树资源,众多的茶树品种,精湛的制茶经验,独特的制茶技艺,优良的茶叶品质,多彩多姿的茶文化积淀,是我国茶叶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有史以来,安溪人以茶为生,茶业生产的兴衰与安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直至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安溪仍有80的人的生产、生活与茶相关,30的人直接从事这一产业,年产茶叶约占全国乌龙茶总量的四分之一,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安溪人,种茶、制茶、品茶、泡茶、赛茶王、吟茶诗、唱茶歌、跳茶舞……因为茶,安溪被誉为飘香的土地。安溪,以铁观音而蜚声海内外。
自古高山云雾出好茶。安溪地处戴云山东南坡,地表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多山,群山环抱,峰峦叠翠,甘泉潺流,气候温和,水量充沛;千年的实践,总结出了精湛的制茶技艺,选育出了优良的茶树品种,构成了得天独厚的“天、地、人、种”四种兼备的古老茶区。
安溪境内有不少古老的野生茶树。在蓝田剑斗地等地发现的野生茶树,树高7米,冠达3.2米。据专家论证,已有1000多年的生长历史。此外,在西坪、福前等地也不断发现野生茶树,表明了安溪具有丰富的茶树资源。
据考查,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当时韩林学士韩屋有诗云:“古崖觅芝叟,乡俗乐茶歌”。
明清时期,是安溪茶叶走向鼎盛的一个重要阶段。明代,安溪茶业生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饮茶、植茶、制茶广泛传遍至全县各地,并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的一大产业。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明代安溺爱茶农树无性繁殖法的发现与创造。明代以前,我国茶树均采用种子直播的有性繁殖法,茶树容易变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前后,安溪茶农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因而,使安溪成了中国茶树无性繁殖的发源地。明末清初,安溪茶农又创制了乌龙茶。乌龙茶即介于红茶与青茶之间的半发酵的特种茶。乌龙茶采制工艺的诞生,是对我国传统制茶工艺又一重大革新。明清雍正三年(1728)前后,安溪茶农又发现了名茶铁观音。特别的乌龙茶制作工艺,独一无二的铁观音,奠定了安溪作为中国名茶之乡的地位。
安溪是一个古老的茶乡,是中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良,香高味醇,独具一格,名闻遐迩,饮誉海内外,是全国六大茶类中的佼佼者,也是中国茶叶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74年安溪被列入全国100个年产茶叶5万担基地县,1982年被列为福建省茶叶出口基地县。“凤山牌”特级铁观音自1982年起连续18年荣获国家金质奖,1985年特级黄金桂被评为为全国名茶。1995年3月,农业部、中国农学会等单位联合举行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大会,安溪县被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称号。这方钟灵毓秀的热土,曾以其秀丽的山川,淳朴的民风,哺育了一代代勤劳拼搏、自强不息的安溪人。由群众创造的安溪茶俗文化,堪称闽南一绝,每逢采茶季节,茶园里飘荡着茶歌,茶山成了天然的对歌台。茶艺更具文化内涵,融南音、茶歌、茶舞、高甲戏为一体。从冲泡到品尝,一共经过15道工序,人们一边品尝浓郁甘淳的茶韵,一边享受着绝妙的艺术表演。“安溪人待客茶当酒,茶杯一端好朋友”,成为世代相承的礼俗。“赛茶王”也是安溪茶文化一大特色。每当新茶登场,县、乡镇、村制茶高手纷纷取出自己的“功夫茶”云集一处,摆开赛场,经过“眼观色,手触形,舌尝味,鼻闻香”等严格的程序鉴定和比较,推出本季、本地区各个品种的“茶王”。对中奖者给予金牌或奖金重赏,以资鼓励,有的地方还敲锣打鼓把“茶王”迎送回家,视为一种无尚光彩。近年“茶王
第五篇:安溪第十小学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报告
安溪第十小学学生思想品德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认识新形势下小学生思想道德的新特点,客观地判断小学生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思想观念的新变化,探讨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规律,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我校课题研究小组开展了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抽样问卷调查,具体如下:
一、问卷的设计及组织实施
问卷内容的设计编制重点体现两个维度。一是教育内容的维度,涉及到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公德意识、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等方面。二是教育途径维度,选择了社会实践与活动、校园文化、课外生活等角度。问卷内容设计的层次性和梯度。根据内容的总体框架,结合不同学段学生的认识和行为能力,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世界,并使语言表述通俗明白。
为比较广泛获取信息及进行个别项目的对比分析,本次抽样问卷调查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注意面向不同年级的学生。
二、问卷调查的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热爱祖国、勤奋学习、遵纪守法、文明礼貌是小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
1、热爱祖国意识强。问卷中有一题“参加升旗仪式”,学生都选择“产生自豪感”,问卷中有一题“作为一名中国人,你感到”*学生都选择“自豪”这体现了学生的爱国情感、爱国意识增强,把国家尊严和国家利益放在他们心中具有重要的位置。
2、价值取向积极:问卷中有一题是“.上学路上,遇到一位盲人想过马路,这时已经临近上课时间,你会”,大多数学生“把他送过马路,再去上学”“ 你一个人在教室里,看见地上有一支漂亮的钢笔,又不知是谁的,你会怎么做”选择“上交老师”并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学生对积极、正确人生价值
和道德价值的追求。
3、注意守法自律:遵守交通法规是中小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法制问题,所以被列为抽样调查的一个具体内容,有题目是“对于有些同学面对老师一套,同学一套,学校一套,家里一套的做法,你的看法是”,学生都选择“不好”。
4、文明修养在提高。问卷中有一题是“任课老师生病住院了,你会”,大多数学生选“主动到医院去看望” 问卷中有一题 “在街上遇到曾经教过你的老师,你会”,“上前主动问好”,小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但从问卷中也反映出一些引起注意的倾向。
三、启发与思考
尽管在问卷的内容设计和调查的组织实施方面还不够科学、严谨,尽管学生在问题选择方面有自我保护意识和不实因素,但总体反映的情况给予我们许多启发和思考:
1、学生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社会生活中多元的价值取向势必作用于学生群体,影响他们的价值选择,传统的价值选择在受到质疑。
2、学生希望多彩的生活。从问卷调查看,学生希望多彩的校园,丰富的生活,希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4、学生的自我意识、目标意识在逐步强化。学生的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变化、发展,自我意识在逐步加强。
四、建议和对策
1、紧紧把握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正确方向。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教育和引导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面对社会生活中消极现象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影响,学校应在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强化在基础道德、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唱响主旋律,坚持正面引导,坚定
不移地把培育“四有”新人作为学校的根本目标。
3、不断创新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德育的内容和方法应该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提高德育的说服力,教育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会做人,全面发展中体会德育的真、善、美,增强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有针对性的深化师德教育。要求教师不仅关心、爱护学生,还要了解、亲近学生,把握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注意研究新形势下师德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有针对性的搞好教育和引导,使教师努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