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心理

时间:2019-05-15 14:0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求职心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求职心理》。

第一篇:大学生求职心理

大学生求职心理

大学生求职心理,顾名思义,就是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求职,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其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其人生中的一次重大选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就业制度的深刻变革既为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也给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大学生不良求职心理

近年来,由于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求职择业心理。即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没有正确的估计自己、衡量自己的综合素质、专业知识的多少、以及具备怎样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根据这些自身具备的条件去分析自己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而是盲目上阵。大学生不良求职心理表现在以下方面:

1、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

近几年来,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仍然有一些同学就业观念滞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在求职择业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知,所以导致他们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自卑、自负、依赖等心理问题。

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由于不了解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在个方面的素质都不如其他同学优秀,或者是由于自己不是毕业于名牌大学,学的也不是名牌专业,认为自己和别人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导致其严重缺乏自信心,把自己贬的一文不值。这种消极有害的心理在很多大学生身上都存在。有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在求职中往往表现出不敢充分的展现自我,主动的参与竞争;或是表现的非常胆怯、紧张。其结果就是大学生不恩呢个很好的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的才华,而错失就业良机。这种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大学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并且在反复的消极暗示自己。

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是与自卑心理相反的,自卑心理是指求职大学生低估自己的能力,而自负心理则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存在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对自己定位过高,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表现出非常强的优越感。总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什么都懂、什么都会,就应该得到好的待遇。因此在求职时,表现出自命不凡、好高骛远、怕吃苦的心理,认为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就不应该干这种工作等等。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大学生往往会流失很多就业机会。

有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存在着依赖心理。他们队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自信心,不喜欢自己去联系单位,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而是希望等父母、、学校、亲戚帮助自己联

系工作单位,他们对就业就是抱着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态度。存在这种心理的大学生表现为缺乏独立的意识;缺乏选择、判断的能力;缺乏求职的积极主动性,以使自己在求职中处于劣势地位。

2、缺乏稳定的情绪态度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情绪态度,主要有焦虑以及悲观等。

焦虑

焦虑是指大学生在求职的过程中,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表现出来的既对就业感到向

往,又对其觉得无所是从而产生的一种失落感,不踏实感、危机感和迷茫感等,在情绪上表

现为焦虑、烦恼、困惑、紧张等。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往往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找到与自己专

业对口,利于自己发挥特长并能很好的成长的工作单位和工作环境;或者是担心自己被用人

单位拒绝,觉得对不起家长的养育之恩,对不起自己的辛劳;或是在求职面试的过程中,一

个小小的失误,都能让其忧心忡忡,认为自己又要失去机会了等等,陷入极度焦虑的心境;或是自己已经签约了,但还是觉得不放心,害怕自己的选择出现偏差,未来的工作不是很好

等等。以上这些只是列举了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心理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或轻或重的会有一些焦虑心理。但是,如果焦虑的程度太重,就会成为求

职过程中的心理障碍。而适度的焦虑则可以使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压力感,可以

促进其努力、成长。

悲观情绪

这种心理状况主要表现在学生多次求职失败或者就业单位和自己的理想有一定差距并

且差距较大的时候,学生便失去自信心和进取心,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认为自己所学的东

西没有竞争力,对自己的未来很茫然,表现出情绪低落、情感淡漠等悲观的情绪反应。而恰

恰是这种悲观的情绪让自己更显现出弱的竞争力,从而使就业更加困难。

3、不能正视社会现实

人都是在现实社会中生存的。正视社会现实是大学生求职择业的必备的健康心理品质。

所以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大学生要从实际出发,认清社会需求,根据社会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应该脱离实际,从而出现一些不良的身心状态以及行为。比如:嫉妒、攀比、从众、冷漠、问题行为以及躯体化症状。

嫉妒心理,就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对他人的成就、特长和优越条件产生的既羡慕

又敌视的心理。一般表现为,在求职中,把别人的优势看做是对自己的威胁,比如看见别人

有很多获奖证书,别人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工作等等。这时,他就表现出一种不平衡的心理,甚至会采用一些比较低劣的手段对别人加以中伤、污蔑等。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不能处理好

人际关系,并且使自己一直生活在痛苦与烦恼当中。

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时候将自己置身于现实之外,认为自己就应该比

别人好。他们通常会拿自己身边朋友或者同学做比较,觉得别人找了一个那么好的单位,自

己也应该找一个好的单位。这种心理本身没有什么错误,错误在于他们忽略的自身的特点,对自己没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所以在求职中,大学生不应该盲目攀比,而应该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为自己制定一个择业标准。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时候不经过深思熟虑,随大流做出抉择的一种心态。

持这种心态的大学生一般表现为对求职择业持漠然、无所谓的态度,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不

考虑自己的主观条件,没有主见,受他人观念的影响。比如上述攀比心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

是一种从众的现象。

冷漠心理

冷漠是指大学生由于在求职择业中遭遇挫折而失去信心、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一种

消极心理反应。比如,很多情况下,你投出的简历都石沉大海,没有回音;或者是你在求职

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很直接的告诉你:你哪方面不足,你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等等。这时,很多大学生就会表现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决

定听天由命等反应。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即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当其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出现的各种违背社

会行为规范的不良行为。比如,说谎、逃课、报复、恶作剧、嗜烟、酗酒、打架斗殴、进行

不良交往等。

躯体化症状

躯体化症状是指大学生由于在求职择业中受到就业压力以及个体本身生活方式等的影

响,从而导致的生理异常反应。比如,在遭遇求职挫折后,学生心理的冲突增强,压力过大,就可能导致一些诸如头晕、头痛、心慌、消化功能失调、不想吃饭、失眠等一些躯体上的疾

病。

二、大学生不良求职心理的成因

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以下几点构

成:

1、社会原因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高校扩招,使得我国高等教育成了“大众化教育”。接

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而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精简机构,调

整结构,对企业进行改制等等问题,都使得用人单位接受大学生的容量缩小,即大学生就业

变的比较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在求职时一般都存在着比较理想的心态,喜欢去大、中城市,而不愿意去农村地区和基层单位。这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大、中城市人才众多,大学生去了之后找不到理想的单位。而农村、基层需要人才,大学生又不愿意去。

第二,就业体制和就业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虽然国家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和制度,但是在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就业市场不够规范,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就业信息等很多情况下也还不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另外,社会

一些其他因素也对大学生求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媒体对当下大学生“就业难”的极力报道,使得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继而影响其求职就业。

2、学校教育原因

学校教育在大学生求职就业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教育质量不足。很多学校在招生的时候,为了吸引学生,盲目的开设了一些专业。

而实际上他们的师资、设备等远远赶不上学习该专业的需要。使得大学生在校期间没能接受

系统的专业学习,专业课知识薄弱,就业是竞争力就相对比较傲差。

第二,社会实践不足。目前很多学校教育都是在教室里完成的。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经

验,导致他们的生活与社会脱节。不进行社会实践,就不能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己。在求职

择业的时候对自己的定位叶可能会产生偏差。

第三,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目前,很多学校在进行就业指导的时候,通常只是简单的发布一些相关的招聘信息。但是,这些事远远不够的。学校还应该对毕业生做一定的求职就

业方面的知识培训,让其能够用客观的态度面对求职就业。还应该针对学生在求职就业中存

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时的给予疏导,解决。

3、大学生自身原因

大学生在面对求职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一些心理障碍,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在求职就

业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表现在对就业形势的认识不足,以及对自身条件的认识不够准

确。比如,在对就业形势的认识方面,不能冷静、客观的面对现实。认为就业不是问题,对

就业的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一味的追求高工资等。在对自身的认识方面,不客观,有时

候评价过高,有时候又评价过低。

三、大学生克服不良求职心理的方法与对策

1、做好就业心理准备

所谓心理准备,是指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态度的准备。在当前

大学生面临的激烈竞争和巨大挑战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就业心理准备,已

经成为其求职择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大学生要客观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这包括自己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个性

特征、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等方面。大学生只要能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他就

能够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自己的择业目标,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其次,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要有高度的自信心。当然,高度的自信是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等的储备为基础的,不能盲目自信,它是建立在对自己客观评价的基础上的。在自信的状态下,大学生求职时就能保持一种主动的姿态,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学与才干。

再次,大学生求职择业时应该考虑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求职择业中把个人

期望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才是最合理的选择。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能只追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工作环境等因素,而应该从长远来考虑,把自己的理想与社会需要的实际联系起

来。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会自我调试

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大学生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其心理状态是不稳定、不协

调的,因此,就需要大学生自己运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常用的方法有:

适度宣泄法。即当大学生遭受求职择业挫折并产生一些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宣泄情绪进行自我调试。比如,向父母、朋友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以得到他们的支持与理解。或者采用其他的宣泄方式,比如,打沙袋,嚎啕大哭等。

情绪转移法。即当不良情绪产生的时候,把精力、情感等转移到其他活动当中的方法。

比如,参加一些比较轻松的活动,跟朋友逛街、运动等。但是这种方法,只是暂时把痛苦的情绪抛在一边,而不让其影响自己的手段。

自我慰藉法。这是一种类似于阿Q精神胜利法的方法。即当大学生求职失败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承认并接受现实。

自我激励法。这其实是一种自我暗示。是大学生在求职面试的时候常用的一种方法。一般而言,大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胆怯等现象,这时候,就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来鼓励自己,以使自己顺利的度过难关。比如,在紧张的时候可以在心里想“我行”“我一定行”“我是最棒的”等等来暗示自己坚持下去。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一生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者职业发展道路进行设计和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既包括个人对自己进行的个体生涯规划,也包括企业对员工进行的职业规划管理体系。我们这里所讲的是大学生个人对自己进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定位,可以帮助大学生尽早的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与轨迹。

参考书目及文献:

[1]朱世忠.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2]汤耀平,罗明忠,穆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

[3]何仕.大学生求职心理障碍及其对策研究.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9

(3):361-364

[4]伏建平.高职生心理问题及对策探析.广东白云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15卷,第3、4期合刊

[5]郭凤莲.毕业生求职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自我调适.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7月,第17卷 第4期

第二篇: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

羞怯心理。在求职现场丢了自荐书就跑,面对招聘者结结巴巴、面红耳赤,这样的人自然难受用人单位赏识。

仕途心理。“学而优则仕”,觉得当官才是正途,削尖脑袋往?衙门?钻,哪知这些地方是实力和关系的大比拼,远非常人所能进入,其结果大多是碰得头破血流。

攀比心理。一些学生讲“级别”,觉得在校园期间我成绩比你好,荣誉比你多,“官职”比你大,理所当然工作也应比你好。却不知用人单位并非以此作为评判人才的惟一标准,这些热衷于攀比的“高材生”最终只能在?高处不胜寒?的日子中体会孤苦和冷清。

依靠心理。一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出外见工总爱拉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翼日后相互照应,这种无主见和魄力的毕业生只会被用人单位抛弃。

依附心理。自己不急着找工,整天想着攀哪个亲戚朋友的关系,拿点钱买个职位,这样买来的职位恐怕难做长久。

乡土心理。这些大学生不愿出远门,只愿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里就业,另一些人则早早登上爱情方舟,毕业后为与另一半留守同一战壕而死守一方,这样的人鼠目寸光,难有作为。

保守心理。缺乏竞争意识,不敢迎接挑战,或抱着谦虚“美德”不放,不敢亮出自己长处及特色,虎气、义气皆无,这样的人自然不受用人单位青睐。

低就心理。与保守心理相反,这些人总觉得竞争激烈,自己技不如人,遂甘拜下风,不敢对自己“明码标价”,找个买家草草卖出。对于一些单位开出的不平等协议也闭着眼睛签订,给日后工作带来严重隐患。

厌世心理。这些学生思想激进,新潮前卫,处处摆“酷”,不愿出去找工作,嫌这儿工资低那儿待遇不好,一说找工作就是自己要当老板,钱没找着不说还倒欠了一屁股的债。

造假心理。假学历、假证书、假荣誉等并非敲开就业大门的救命稻草,假的终究长不了,反而只会误了自己名声,毁了自

第三篇: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1

新学期伊始,大家普遍反映工作不太好找,自己承受的压力很大,大家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心理底线都在经受着超乎寻常的考验,这个时候很容易

出现种种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反过来又会给大家的就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一、压力之源

大家所感受到的压力,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当前的就业形势。

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有413 万人,比2005年增加75万人。从地区分布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劳动力需求相对旺盛,而西部地区需求不足。从学历层次看,就业困难者主要集中在大专和高职毕业生,重点院校、热线专业供不应求。多数新增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趋于下降,薪酬、福利减少。非正规

就业岗位比重增加,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高端服务业岗位不足。就山东省而言,2002年山东省高校共有10.28 万人毕业,到2005年已达23.6万人,三年翻了一番,平均每年增长4.5 万人左右,而在教育部刚刚进行的调查中,“你最愿意去的就业地区”中,山东位于广东之后,处于第二位,这样加上中专毕业生和来山东择

业的省外院校毕业生,今年山东省的大中专毕业生总数将超过30万人,就业压力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严峻的就业形势,而大家的背后则是来自家庭、用人单位和传统观念的压力。

就家庭而言,首先就是家庭对于自己子女过高的就业预期。另一方面,我们聊城大学的学生中以农村学生居多,相信大家更能够体会到家庭供自己上学的艰

辛,尤其是很多贫困生同学,大家有一种“反哺”和回报家庭的想法自然也是正常的。

就用人单位而言,大多数用人单位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专业歧视、性别歧视和地域歧视,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求职产生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性别歧视对于

女同学的影响更大。

从传统观念来看,尽管现在的大学教育已经完成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一则是在教育史上高等教育却一直都是以精英教育为主的,大学作为精

英教育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尤其是在农村,这种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上完大学后从事一份待遇优厚、较为稳定的工作被人们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就会被

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这种压力是无形的;二则是大学生毕竟还都是经历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的激烈竞争,然后挤进大学校门的,总是会有一种“人上人”的优越

感,这种优越感也就必然会提高自己对工作的苛求程度,自己很难想象经过几年的大学学习,最后找的工作还不如家乡在外打工的同龄人待遇好,甚至是找不到

工作,因此才有了毕业生择业时对工作岗位和工作地点的苛刻要求。

二、求职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在这种“前后夹击”之下,在一次次地吃到闭门羹之后,面临毕业的大学生们的心理防线反复地经受着考验,情绪上很难不出现波动,心理上也难免会有负担和压力,从而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就目前掌握的情况而言,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如下这些:、自卑感强,缺乏自信心。很多同学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了解,缺乏自信心,不敢竞争,尤其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就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自傲(期望值过高)。这种情绪正好与前一种相反,持这种心理的毕业生往往自认为高人一等,傲气十足。在求职时,往往好高骛远,期望值很高,对用人单位横挑鼻子竖挑眼,很难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3、焦虑。刚走出校门,没有社会经验的大学生对选择职业这一人生大课题产生的焦虑心理是正常现象。在求职过程中,大多数毕业生往往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急躁。大学生求职中常常出现烦躁不安、心理紧张、无所适从等现象。在工作没有最终确定之前,大学生普遍存在急躁心理。急躁心理还反映在选择单位上,在对用人单位了解较少的情况下,就匆匆签约,一旦发现未能如愿,又后悔莫及。、怯懦。有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谨小慎微,老是想我跟人谈的时候万一说错了怎么办啊?生怕一句话说错,一个问题回答不好影响自己给用人单位的印象,以致于不敢放开说话,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出来。这些同学渴望公平竞争,但在机遇到来的时候却手忙脚乱,无法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6、抑郁。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往往因为屡屡遭受挫折,不被用人单位认可接受,导致情绪低落、愁眉不展的抑郁心理。、冷漠。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当一些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受到挫折而感到无能为力、失去信心时,会出现不思进取、意志麻木等反应。他们自认为看破红尘,就听天由命,任凭发

落。、逃避、抵触。这种心理与前一种的“冷漠”有些类似,但产生的原因却不想同。持这种心理的大学生往往是因为过惯了校园生活,对父母和学校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社会角色的客观要求,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常常产生逃避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嫉妒。嫉妒心在大学生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只不过是轻重有别。在求职问题上嫉妒心理的表现如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求职条件好,或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时,产生羡慕,转而痛苦,又不甘心的心态。甚至为不让别人超过自己,而采取背后拆台等不良手段。

10、攀比。一些大学生在求职时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与同学攀比,特别是看到与自己成绩、能力差不多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时,觉得自己找不到理想职业,很没面子。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将自己择业的目标设计过高,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错失了一些就业单位,陷入苦恼之中。

11、观望。虽然手中已有了意向单位,但仍然抱着等一下、看一看的念头,签协议一拖再拖;

三、正确进行心理调试

上述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使得大学生们在求职时往往都带有很重的心理负担,其结果自然不会理想,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越想找到好工作就越怕失败,越怕失败心理压力就越大,许多大学生都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家要想顺利地完成求职过程、找到工作,就必须解决上述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实现这个目标,大家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客观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这也不是绝对的,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是与全社会整体就业环境的不宽松是不无关系的。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富余人员下岗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加快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机关事业单位进行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从而带给了大学生一个并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

其次,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在根本上属于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

再次,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从根本上说属于结构性就业难题。所谓“结构性就业难题”,简单来说就是“有的人没地方去,有的地方没人去”,受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期望值过高。

第二、调整就业期望值,心理定位要合理。毕业生求职时希望获得理想的职业本来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使期望变为现实,必须认清形势,正确把握就业期望值。在求职时,要了解社会对该专业的需求情况,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实际能力、性格气质特点、家庭情况等去确定就业期望值。应该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认清自己的特色与优势,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定位。

第三、正确对待挫折。大家在求职过程中应保持健康稳定的心理,积极进取的态度,遇到挫折,不要消极退缩,要冷静分析导致择业失败的原因,是主观努力不够,还是客观要求太高;是主观条件不具备,还是客观条件太苛刻。经过认真分析,才能心中有数,调节好心态。有的同学一次落聘就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落聘虽失去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但并不等于择业无望,事业无成。遇到挫折后应放下心理包袱,调整好目标,脚踏实地走路,积极、乐观、奋发向上,以争取新的机会。

第四、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控制,方法主要有:、合理宣泄法。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处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状态时,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藏在心底,而应进行适当的宣泄。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把心中的不快说出来,甚至可以大哭一场,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或消除。另外,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大运动量的户外活动,如打球、爬山等,宣泄不良情绪。、自我慰藉法。自我慰藉就是自我安慰。毕业生遇到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无法改变状况时,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情绪转移法。在情绪低落时,可以采取缓冲的办法,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转移到其它活动中去。4、自我激励法。毕业生在面试中常常出现胆怯、信心不足等现象,可以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激励进行调节,增强自信心。

总之,如果在就业的过程中要怀有真、善、美的感受,持有平常的心境,排除诸如不满、愤感、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要敢于打破传统意义上的“从一而终”和“一锤定终生”的择、就业观。强化择业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择、就业观,跳出从众、攀比等社会心理陷阱。

第四篇:心理专业大学生求职的自我评价

为大家分享一份由好范文的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心理专业学生求职的自我评价范文,欢迎大家浏览。

1.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校成绩不错,认真对待学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日后工作打好基础。另外,还修了双学位-心理专业。

2.曾在院学生会宣传部担任干事,和励耘青年志愿者协会管院分会担任宣传部部长一职。能很好融入组织和与别人交流,友好相处。

3.为人开朗,积极;对事、对工作认真负责‘勤奋做人。

性格平和开朗,待人热忱,善于与人沟通协调,亲和力强,具有进取精神和团队精神,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良好协调沟通能力,适应力强,反应快、积极、灵活,勤勉上进,认真细致,踏实肯干,对工作认真负责,善于团队合作

学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己具备了相当的社会实践操作能力,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面对任何困难和挑战。

本人性格开朗,待人真诚,对工作有上进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团结精神,并能很好地同事相处并协同工作。在4年的工作中,以谨慎的工作作风,认真积极的工作态度,细心完成本职工作。本人工作踏实,刻苦耐劳,如有幸被录用我将会竭尽全力为贵单位创造效益,以尽情体现自身能力和价值。

第五篇: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13

内容提要:随着当代大学生的增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很多的大学生因为一些外在的和内在的原因而失去就业的机会。面对当前大学生的这种现状,国家和学校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在学校开办心理咨询活动,通过辅导老师和前来参加咨询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等心理,建立自信心,以期达到学生在面对就业时能充分地表现自己。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自卑心理社会角色

就业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就要面对的问题,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当代大学生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假设你在大街上进行随机抽查,十个人有八个会是大学生,他们或许大专毕业,或许本科,甚至是研究生。高校扩招后,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多,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日益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尽管如此,大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仍是影响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能否很好地融入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指大学生能够客观而恰当地评价他人及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认识能够高效而愉快地适应,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有稳定且健全的人格,能够悦纳自己,并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分析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据教育部公布的消息,2003年是中国高校扩招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期,全国高校毕业生将从2002年145万增至212万,其中仅北京地区的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就达到11.2万人,增幅为26.3%。随着中国加入WTO,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对英语的要求由原来的四级标准变为六级,计算机也由市内二级变为国家二级。加入WTO尽管能提高我国各方面的水平,但却也出现部分用人单位对待毕业生的态度居高自傲,对人才的学历盲目求高的现象,出现了“重盗轻能”的思想等问题。尽管中国的就业渠道拓宽了,但还是存在供给需求不平衡,就业结构矛盾的现象。过去大学生就业都是统一由国家包分配,现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双向选择”对人才的综合教育也提高了,在面对即将踏入激烈竞争的社会,不少大学生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很多大学生还无法从以前的思想中转变过来,认为只有在机关单位找到工作才是最好的,忽视了现今世界三大产业发展的局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寻找工作时的思想拓宽。也有的大学生因为自己的学历太低而觉得自己不能在社会中找到一份工作,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工作,很多时候已经考虑好了要去应聘某份工作,到最后还是由于学历问题而主动放弃了。

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学生方面,大学毕业生不了解自己的情况,活在对未来的美好幻想当中,太重于计较工作环境的好坏。尽管刚毕业时找到了工作,但工资不高、工作环境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对于现实与幻想的差距,他们无法接受,很多人往往在工作岗位还没学到技术就辞掉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

总体看来,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还不完善,一个真正公平、竞争、择优、有序的就业市场尚未形成,信息、网络、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健全,而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的排外性、照顾关系户、领导打招呼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尽管如此,这种现象的存在却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大学生只有在自身方面多做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懂得抓住机遇,才能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多占优势。

在大中型城市,大学生自己创业机会较多,成功的概率也相对较大,但还是会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找份稳定的工作,以拿工资过日子。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就业实行“双向选择”,即不再是以前那种用人单位想聘请哪个人就哪个人,大学毕业生没有自选权,现在已转变为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互相选择,即用人单位可以聘用或解聘某大学生的同时,某大学生也可以选择想要去应聘的用人单位。目前国内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目标相对模糊,还没把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兴趣、爱好很好地结合起来,没有树立明确的职业规划,也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实行就业双向选择,不仅使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前能更早地了解自身情况,确立目标,进而选择合适的专业,使其能在就业前作好充足的理论准备,还能促使大学生在就业后发现和培养对工作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工作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分析

大学生时期是个体生理发育趋于完善和成熟的时期,但也是心理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首次超过了生理的发育,出现了第二次心身异步现象。在这一阶段,大学生在学校接受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社会实践领域进一步扩大,高效情操正逐步形成。由于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也逐渐加深,很多大学生往往一进入大学校门就开始考虑毕业后找工作的问题,也有一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积累经验,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经管如此,大学生本身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往往认为只要到大城市就能有一份舒适的工作、优越的报酬,却忽视了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享有这份工作等最基本的现实问题。也有很多的大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的能力,或毕业的学校不是什么高等学府而害怕用人单位拒绝自己,徘徊在应聘门外,对自己没有信心,自卑感严重,致使心理失衡也失去了很多就业的机会。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进入大学,大学生的生理发育就已基本成熟。在生理方面,他们的神经系统会变得比较敏感、脆弱,体力和情绪常出现明显的周期性的变化,情绪波动不稳定,遇到问题常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女性的生理功能以及体内的免疫功能明显比男性好,忍耐力也强于男性。健康不止存在于没有疾病,而且也存在于体内、精神、社会等各方面处于正常状态。大学生应在生理发展成熟的同时多关注自身心理方面的发展变化。根据大学生年龄特征,消除其心理障碍,预防其心理疾病,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对自我意识的发展,这对大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对学校及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这也为大学毕业生做好必要的就业心理准备。

从这里可以说明,一个人是否能成才,除了躯体健康、智力完善之外,在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同样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些家长对于大学生从小到大的过度保护,尽管在他们自己认为这样做是对子女好,为子女着想,避免孩子因为外在原因而受到伤害,但却忽视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与子女多做互相交流,有时他们的这些做法却是害了子女的发展,妨碍了大学生在成长时期对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生存能力的培养,对其以后的就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也由于一个人家庭环境的关系,从侧面阻碍了大学生对正确的就业观的树立,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消极影响。换言之,这类大学生在生理方面的发育是成熟了,但他们的心理却由于许多外在原因而被扭曲了。

三、针对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

大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而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但这也不能代表他们没有问题存在了。大学生在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面对走出学校走向社会时所遇到的问题、面对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针对大学毕业生面对的这些情况,学校和自身等方面也需要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一)从大学生自身发展方面来说,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及对社会的承受能力是影响大学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和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1、提高自信心,克服自卑等心理,发展自我意识,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所谓自卑心理,是指个人对自己某些生理方面缺乏自信及其它原因而产生的轻视自己的心理。大学生的自卑心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由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积累起来的。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这注定了父母将会把自己的所有希望或自己年轻时没能实现的愿望加注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尽管物质条件很好,但却从小就得承受来自家人无形的压力:在同龄孩子之间,长辈们总会拿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平时的表现来加以比较,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自卑心理的产生;在学校,学习好坏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学校领导和老师对好学生和坏学生的态度也有明显的差别,对于学习好的会和颜悦色,遇到问题也是有商有量的,但对顽皮的或者学习不是很好的学生,待遇也就完全不一样了,学校及老师的这类做法不仅有失公平,也对自卑心理的形成及加深有很大的影响。

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常会因为遇到不近如人意的事而产生自卑等消极心理,大学阶段代表着离开了家人,有了相对独立的生活,也开始在这一时期树立自主意识,并开始适应社会。在大学阶段,已没有了考试最好就是班里的老大的思想,而把注意力转移到了搞好人际关系上,学习怎么和别人相处,如何多交一些谈的来的朋友。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由于平时建立的人际关系网络不错,使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别人时能很快地放松自己,不再拘泥于形式。但却有些大学生不懂得和别人的相处之道,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和别人相处,无法搞好自己的关系网络。在面对用人单位的提问或选择到哪去应聘时,总会由于自己的害怕心理,不知该如何向他人描述自己等问题而出现开不了口、说不出话、说话结巴的问题,导致自己在就业上的难度加大。

大学生应当正确评价自己,在外在环境的变化中适当地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平时多锻炼自己,克服害怕和他人交往的心理,平时保持适度的自信是克服自卑等心理的关键。要克服胆却的心理,不怕失败,并有意识地培养幽默感,学会自我调侃。

2、调整择业心理。

随着我国社会各方面的改革,新兴职业层出不穷五花八门,客观上为大学生求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择业阶段是学生生活向职业生活的过渡阶段,这阶段往往是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考验的阶段,同时又是进一步促使大学生心理成熟的阶段。

在毕业前夕大学生会纷纷走向就业市场去观看和参加人才招聘会及人才交流会,了解就业信息,了解用人单位的需要,以便考虑自己该如何做,尽量为就业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以通过用人单位的考验,争取就业的机会。以往那种等待国家的分配,等待用人单位来学校挑选合适的人或等待学业推荐就业的现象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开始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了。美国名人戴尔・卡耐基有一句名言:“你若不能做一条大路,那就做一条小径;你若不能做太阳,那就做一颗星星,不能以大小决定你的输赢,但要做,就要做最好的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不能脱离实际,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能力能做出适度的评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和单位,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主动出击,并不是毕业于名牌大学,名牌专业的学生便是人才,毕业于非名牌大学,冷门专业的学生也可以是人才,有时候,人们口中所说的人才会因为自身能力强而傲慢自负,不重视用人单位招聘人员的尊重,甚至把自己的优势和资本当作和用人单位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找不到工作,相反的,那些冷门专业出来的学生以诚恳、踏实、积极、自信的心态去应试会得到一份好的工作,从这两类人中可以说明,在择业中需要以平常心对待问题,确立正确的择业心态。

尽管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但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存有很高的就业期望。在就业的选择上,他们大多倾向于在沿海城市工作,而急需人才的基层、偏远地区却少有人问津。大学生往往没有确立明确的职业规划,同时对工资的期望值过高,常常在某个工作岗位工作不久,在还没有深入地了解和学习这类工作就说做不了而闹辞职,使大学生与很多就业机会擦肩而过而不自知。对于当前存在的这些现状,大学生应当变通一下思想,没有所谓的在大城市就业就一定会有好的发展,到基层、偏远山区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更大,也更有利于大学毕业生将书本知识向社会能力的转化。而学校方面更应当在大学生在校期间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实施拓展计划,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并根据大学生自身情况和社会需求,在学校成立大学生就业规划设计的专业的指导机构,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当多考虑客观环境、自身应具备的条件以及个人兴趣等,将自己所学专业与兴趣结合起来去选择工作,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用人单位聘用自己。要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克服择业过程中的就业心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就业综合能力。

3、尽快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

高考,使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脱离家庭,开始独立生活,在这一时期,他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发生了转变。而同样的,在大学毕业到择业再到就业这一阶段,大学生的所扮演社会角色也需要发生变化。角色转换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角色与职业角色有着明显的差异,一个是受教育、掌握本领,并仍接受父母经济供给和资助,逐步完善自己;另一个是却因自己已掌握了本领,需要通过参加具体的工作为社会付出,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并取得相应的报酬,使自己可以不再依靠父母而有充足的经济来源去进行独立生活。大学生即将进入

社会,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开始独立的生活,就代表着不能像学生时期一样老拿家里的钱,应正视自己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人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从事不同的社会职业,都需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从学生到职业人士是一次重要的角色转换。有些大学生由于家里的经济条件太过优越,或者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致使他们无法适应社会,无法脱离自己学生角色的定位,对自身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阴影,生活上也无法转换过来。对于这个时期正确的做法是不再把自己当作是个大学生,而应该是以一个职业人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虚心学习以提交工作能力、培养独到见解并勇于挑工作重担以锻炼自己并提高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后,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社会认可的具有独立资格的社会人,大学生自身也应尽快适应职业角色的转换,要做到独担一面,承担一定责任。

(二)从学校方面来说,在加强对大学生德育、素质教育的同时,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内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主动及时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近年来,大学生面临比以往更多更重的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也日亦严重,再加上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目越来越多,就业难现象严重,导致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很多大学生由此引发的休学、退学甚至死亡的现象已很多见,大学生寻求心理援助的呼声也日趋强烈。对此,各大高校在学校内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站作为学生的行为指导中心。心理健康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来给予来访者以帮助和指导,解决一般人心理上的苦恼和情绪上的困拢,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咨询是一种特殊方式的心理治疗,它由有经验的心理学工作者与医务工作者、教育管理工作者一道回答大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通过会谈活动了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把握其症状实质,做出正确诊断,并提出适当治疗或矫正的方法。作为大学生来说,通过咨询后往往能对自身出现的问题状况有一个初步的正确的认识,并在咨询老师的帮助下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从而减轻甚至消除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对即将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帮助他们在面临就业前可能会出现的不同心理状况进行调试。

现在各大高校中存在最普遍的问题是尽管大学生中存在相当普遍的心理障碍问题,却只有极少部分的学生愿意接受心理咨询方面的专业帮助。这种现象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去看心理医生,做心理治疗就代表着这个人肯定哪方面有见不得人的毛病,因此他们怕被人瞧不起,怕别人说三道四,宁可有事自己放在心里也不愿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学生一旦有了想不通的问题就应该寻找别人帮忙,特别是面对就业时更应该遇到问题就先解决,才不会影响找工作、为计划未来的美好生活做打算。学校方面则需要多想办法,以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纠正大学生的这一错误想法,在大学生中广泛而有策略地推行心理咨询,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及其重要性的宣传,扩大心理咨询的影响力,鼓励大学生遇到问题就向咨询机构寻找帮助。咨询机构也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的大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加强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控制能力,在处理学习、工作、情感以及环境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上给予意见,适时给予帮助。不论是在校生还是面临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都需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积极悦纳自我并努力完善自我。

(三)从家庭和社会方面来说,建立健全家庭支持网络,加大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树立大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

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支持网络,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家庭不只是提供大学生休息的场所,也是对大学生做出各种选择,树立目标并要达到某种目标时的最大支持者。要使大学生对家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责任感。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即将面临就业的考验,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以及大学生刚出社会,对各种工作也没多大的经验积累,应聘时受到挫折是在所难免。有些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常会使他们陷入颓丧、郁郁、烦恼之中。在这种时候,家人就需要帮助他们重建自信,有时家人所表现出的一个关心、信任的眼神,一句安慰、鼓励的话语往往是他们再接再厉的最大支持者。同时家也是他们休养生息的港湾,它可以接纳他们,帮助他们储备再一次出发的勇气和力量,并给予心灵上的莫大支持。也可以交几个知心好友,遇到问题时也可互相出出主意,想想办法。

父母应与子女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和信任,培养良好和谐的家庭气氛。和子女多作交流,了解子女的心理,并帮助他们减轻已存在的压力,与他们形成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让他们能够在家里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休息空间,做他们的心灵上的坚强后盾,使他们在选择就业时心理有一份牵挂,有一份对家的责任感,让他们知道有人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发展,使他们能够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时没有后顾之忧。

下载大学生求职心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求职心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研究大学生求职的各种心理[5篇材料]

    研究大学生求职的各种心理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设和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不断深化。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既为大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和施展才华......

    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新时期大学生求职择业心理问题及调适 【摘要】求职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选择,也是人生职业道路上必经的一个关口。渴望有一个好职业,能够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

    在本次调查后推出了《2006年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富有针对性地重点对大学生的择业价值观和就业压力等内在动因进行了考察。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1、中国......

    5大学生求职的心理问题与调试

    第五章 大学生求职的心理问题与调适第一节 大学生求职常见的心理问题一、大学生就业观念分析 就业观是毕业生对就业的目的和意义比较稳定的根本看法和态度的体现。毕业生的......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调查研究 吴贵生温义媛 摘要:从众心理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研究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从众心理的现象、形成产生的内外部因素以及提出消除大学......

    浅析大学生求职心理的论文[五篇模版]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升高,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就业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论文主要对大学生求职心理进......

    大学生求职

    山东的大学生注意啦!!所有山东的招聘网址!!!含链接!!工作不会找你,是你要去找工作!!!!http://齐鲁人才热线 http://.cn山东人才信息港 http://鲁能人才网 http://job.sying.com山东商赢......

    大学生求职

    大学生求职:能力经验相同 面试技巧成决定因素1、面试前干什么?研究一下企业的性质和岗位说明书,企业的性质往往成为企业选人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企业青睐不同的人才,比如:日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