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狱求职信
地狱求职信
对刚毕业的美国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想在芝加哥的基尔莲广告公司谋职,最好注意一下他们求职信的语法、拼写和遣词造句,以免让该公司将它们看作“地狱的求职信”而公之于众。而许多人都会不明白,似乎这问题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不过,当你花一点时间看下去,或者你会明白一些英文求职信的毛病。可能在你的个人求职信中都会出现的。
7年前,该广告公司的创立者鲍勃·基尔莲开始将那些写得很差的求职信匿名公布在公司网站上。这些错误包括丢字,如“我想找份新工作,因为我最近被人睡了(‘laid’,其实本意是想表示‘laid off,没工作’)”,“我有英语学位,擅长修改语法和打字错误(其实自己就打丢了一个字‘in’)”,或毫无意义的废话,如“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蓝色和淡紫色,我认为这些颜色最能描述我的个性,我选择红色是因为当我尴尬时会脸红”。写一份英文求职信连最基本的字都拼错,就好似说话不清楚的,人家会听懂的吗?
基尔莲最近查阅了该公司收到的100封求职信。他发现,这些信无一例外都有语法或拼写错误。基尔莲认为,高科技通信方式的出现和普及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很多人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现代人写得越来越少,短信息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一名求职者在信中用‘U’来代替‘你(you)’,而他还想应聘一个与客户联络的职位。”虽然这个网站在创办之初只是供公司内部开开玩笑,但随着更多的人浏览它,几家研究语言的机构也找上门来。最近,一家机构还根据该网站公布的求职信摘要编辑了一本小册子。
虽然网站的评注经常讥笑求职者,但基尔莲坚称,嘲讽不是他们的目的。“一些求职者因此对我们公司望而却步,但他们该做的是留心写作。打造全心全意求职信。如果能够从中吸取经验,他们可以写得更好。”
第二篇:美国一公司曝光“地狱求职信”
对刚毕业的美国大学生来说,如果他们想在芝加哥的基尔莲广告公司谋职,最好注意一下他们求职信的语法、拼写和遣词造句,以免让该公司将它们看作“地狱求职信”而公之于众。
6年前,该广告公司的创立者鲍勃·基尔莲开始将那些写得很差的求职信匿名公布在公司网站上。这些错误包括丢字,如“我想找份新工作,因为我最近被人睡了(‘laid’,其实本意是想表示‘laid off,没工作’)”,“我有英语学位,擅长修改语法和打字错误(其实自己就打丢了一个字‘in’)”,或毫无意义的废话,如“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蓝色和淡紫色,我认为这些颜色最能描述我的个性,我选择红色是因为当我尴尬时会脸红”。
基尔莲最近查阅了该公司收到的100封求职信。他发现,这些信无一例外都有语法或拼写错误。基尔莲认为,高科技通信方式的出现和普及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很多人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现代人写得越来越少,短信息使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一名求职者在信中用‘U’来代替‘你(you)’,而他还想应聘一个与客户联络的职位。”
虽然这个网站在创办之初只是供公司内部开开玩笑,但随着更多的人浏览它,几家研究语言的机构也找上门来。最近,一家机构还根据该网站公布的求职信摘要编辑了一本小册子。
虽然网站的评注经常讥笑求职者,但基尔莲坚称,嘲讽不是他们的目的。“一些求职者因此对我们公司望而却步,但他们该做的是留心写作。如果能够从中吸取经验,他们可以写得更好。”(完)
第三篇:《地狱》读后感
《地狱》读后感
厌倦了爱情小说的缠绵悱恻,我最近偏爱悬疑推理小说,其紧张的情节,巧妙的手法,引人入胜的过程,在这个快速阅读的时代,都是十分吸引人的。我之前读过丹·布朗的《天使与魔鬼》、《达芬奇密码》、《失落的密符》这几本书,虽然其中对上帝、圣杯等神学元素最终都含糊其辞,但过程绝对精彩。相比而言,《地狱》这本书让我觉得有点缺乏新意,但总能从丹·布朗的书中学到很多关于艺术的知识,这是他的个人特色,也是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
《地狱》是罗伯特·兰登教授的第四次冒险。在《地狱》这部最新的作品中,兰登教授不仅要从佛罗伦萨奔赴威尼斯,继而再转战伊斯坦布尔,还必须与神秘组织“财团”与国际卫生组织的特别部队周旋。与以往不同的是,兰登教授这一次出场更为戏剧化,让人觉得更加扑朔迷离。他遭遇袭击后毫无意识的出现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家医院里,他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从哈佛大学的校园来到意大利。失去记忆加上再次遭遇杀手的袭击,兰登教授不得不随着女医师西恩娜逃亡,并于逃亡中加以反击。
兰登教授需要在混乱的局面中根据细微的线索、利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储备去寻找真相,一切都是从他脑海中反复出现的恐怖梦境开始。梦境中的画面惨厉,出现的神秘女子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去寻找,你就会发现”。
兰登教授失忆,手中的线索又实在少的可怜,知情人又不能告诉他真相,各种谎言与隐瞒,寻找的过程可谓是让读者煎熬。后来,读者才发现要寻找的是一个遗传学天才放置在某个地方的病毒。我们才发现,作者想要讨论的原来是人口问题啊!
即使兰登争分夺秒,找到病毒之时,才发现病毒早已扩散了一个星期。遗传学家是个但丁迷,他坚信巨大的瘟疫后会迎来繁荣。所以他要制造一场大的瘟疫,以解决世界,人口过剩的问题。作者最后还是让病毒扩散了,也许表现了作者的某种倾向吧。可是我却对这个所谓天才想出的解决办法很不赞成。
书中扩散到全世界的病毒可谓十分厉害,首先,它是靠空气进行传播,传播速度很快。其次,它是一种DNA病毒,能够改变人类的DNA,使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失去生育能力。人类现在对基因工程的研究确实很有隐患,这也是作者关心的问题。我觉得这个病毒虽然不会使人产生生理上的痛苦,可是,却会造成更多的问题。那些失去生育能力的人们,他们的心理伤害是很大的,难道他们不会有过激的行为吗?凭什么是他们失去了生育能力?这样的病毒也许比瘟疫更有危害,使世界陷入更大的混乱之中。所以,对于作者的这个设定,我觉得很不合理,情节处理也颇为混乱,读过作者其他的书,对于这本,还是有点小失望的。
人口过剩,这个世界性问题,也许有些人会有过激的主张。可我觉得出于人道主义,人口问题只能以较温和的手段解决,控制人口增长。我们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有些副作用,可是却是很好的控制了人口,使我们国家有可能繁荣下去。可是有些国家,可能是出于宗教文化方面的原因,抵制堕胎、节育,对人口问题并没有做出相应的措施,这是不明智的。非洲国家的生存问题更是严重,希望我们更多人能关注他们的生存,让世界变得更好。
由于兰登的失忆,本书的前半部分让人觉得很扑朔迷离,分不清敌友,作者刻意的引导,使读者心中的人物形象正恶颠倒,对后文的理解也有困难。我读过一些日本的悬疑小说,对这种出乎意料的结局实在是感觉乏味,因为作者不正面的描写,才使读者思维进入误区。希望以后的悬疑小说作者能突破这种固定模式。
丹·布朗以《神曲》为切入点,让我对《神曲》有了进一步了解。丹·布朗的每本书能让读者了解一些新的东西,比如郇山隐修会、共济会等等。其实,作者不仅仅是介绍《神曲》,更是讲述了文艺复兴那个年代,那是充满才情的年代,确实让人向往。而且,在这场探险中,讲述了许多关于艺术品的知识,更是穿梭于几大教堂、风景名胜之中。维奇奥宫、碧提宫、圣母百花大教堂、圣马可大教堂以及圣索菲亚大教堂,那些金碧辉煌充满异国风情的古朴建筑在情节的衬托下,显得越发珍贵令人过目难忘,亦更加令人向往。
总体来说,我喜欢丹·布朗的小说,因为他将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融入小说之中,让我在阅读惊险的情节之余,还有了艺术方面的收获。期待他的下一本书。
第四篇:地狱的广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地狱的广告
作者:李冬梅
来源:《课外阅读》2009年第05期
有个男人死了。他可以选择或者上天堂,或者下地狱。他先看到的是关于地狱的介绍,还有很多图片。
图片上展示的是一家家灯火辉煌的赌场、一排排门庭若市的酒吧和一群群花枝招展的女人,人们在那儿可以为所欲为,尽情享乐……
接着,他又看了关于天堂的介绍,当然也是图文并貌,天堂就像一个大花园,静谧安详,纯洁善良的人们正在采摘盛开的鲜花……
“你到底想去哪儿?”有人问他。
“当然是去地狱了!”他毫不犹豫地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于是,他如愿以偿地被送到了地狱。
在地狱里,这个男人看见的却是一群群小鬼正在折磨那些下地狱的人,一口口大锅里煮的也是人。这样的场景比起人们常说的地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正在困惑当中,正好遇到一个前往工作岗位的小鬼。
他急忙问道:“在我选择上天堂还是下地狱的时候,你们不是这么介绍的啊?你们不是说地狱里„赌场林立、美女如云‟吗?”
“不那样说,你能来我们这儿吗?上级下达了任务指标,完不成任务,我们的日子就没法过了。为了吸引客户,我们只好出血本打出完美的广告!”小鬼说。
第五篇:读《地狱门前》
读《地狱门前》
一本名为《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的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后,正在坊间悄悄流行。中央纪委前副书记刘丽英同志专门为这本书写了“序言”,希望通过对腐败分子李真犯罪始末的了解,来“剖析贪官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认识“腐败必被惩,正义最终战胜邪恶的必然规律”。
李真在刑前回顾道,他也曾经想做一个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对此,已经有人表示不可信,甚至说这是明目张胆地为自己涂脂抹粉。我倒以为,李真最后成为一个大贪污犯而被处以极刑,本身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那么,李真究竟怎么会走上犯罪道路,以至于最后不归?我在其“对话”中注意到,那是给省委书记做秘书以后不久,有人给他打了个电话,要他联系一个工程。种种原因,李真帮了这个忙——值得注意的是,李真也就是打了个电话,这个工程弄成了。事后,那人给了李真几十万元所谓的“中介费”。以前,李真是否收过贿赂,或者什么好处费,我们不清楚,但是,这笔大数字对李真来说还是第一回。问题就来了。李真凭什么可以一个电话就“搞掂”?说穿了,还不是头上顶了一个“省委书记秘书”的官衔?
老百姓大概不明白了,不就是一个秘书嘛——说起来往往还在前面加一个“小”字,哪有那么大的权力?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分析。第一,这个秘书不是普通的秘书,而是省委书记的秘书,也就是说,这个秘书至少可以在省委书记面前说上话的,在别人眼里,要仔细掂量掂量这个秘书的轻重。第二,答应李真要求的至少也是可以说了算的重量级人物,干脆、利落,真正是有求必应。第三,两个问题集中起来,实际上就是权力太大了。
一个电话,进帐数十万,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事?有,在李真身上就不止一次地发生过。原来,李真仰仗的就是权力。我们都熟悉这样一句话,绝对的权力会造成绝对的腐败。李真的一个电话,其背后就是权力;某人答应,有的也是权力。我们不能不问,这样的权力怎么会没有一点限制?譬如,李真应该知道,如果他打一个电话是毫无作用的;或者接他电话的人也根本做不了主,那么,下面的故事还会进行下去吗?
政治学认为,民主强调公民参政权和政治程序;法治也是对政治权力的一种限制,在制度上本身就是起始于对权力的限制。对有权者的笼络或者行贿,其实质就是一种“寻租”。在此背后,无非就是要得到更大的利益和利润。我想,应该在制度上或有关规定中明确,不是哪一级一个人可以说了算,而必须是决策有一个民主集体的过程,甚至应该做到公开、公正和公平。譬如那个工程,至少有一个决策机构,实行公开招标、投标,整个过程实行司法监督和介入,对投标者中明显过高过低者先行立案调查。造楼、修路那些一投资就数千万数十亿的大工程,动辄会出大大小小的贪污犯和行贿犯、受贿犯,我想,其原因就在于往往是一个人说了算。
李真哀叹,如果他能重新做人,他企望是无职无权、逍遥自
在、无荣无辱,归隐到山清水秀的地方——呜呼哀哉,晚啦。李真一步步成为大贪污犯,很可惜的是,一步步没有监督、没有清查,也就使他从侥幸到忘乎所以,终于到了一个疯狂的地步——到了这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