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谱华章--永新集团经济发展方式报告

时间:2019-05-15 14:0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创业谱华章--永新集团经济发展方式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创业谱华章--永新集团经济发展方式报告》。

第一篇:创新创业谱华章--永新集团经济发展方式报告

创新创业谱华章———来自西北永新集团转变企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报告

西北永新集团是省属国有独资企业,也是省属23户重点支持发展工业企业之一,企业资产规模达23亿元。

短短几年,一家曾陷入重重困境的企业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持续创新转型让一家走投无路的企业再次找到了新的航向。

永新集团的创新实践表明,永新精神已经成为陇原经济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

2013年5月,西北永新集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6月,晋升为省属监管生产经营类A级企业;

11月,荣获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2月,西北永新集团技术中心晋升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如此多重量级别的荣誉,纷至沓来,使西北永新再一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全国五一劳动奖”,这是每个企业的梦想;A级企业,是苛刻的硬性经济指标支撑下的企业实力超强的体现;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是对企业抓好改革、改制企业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最高认可;晋升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不但代表了西北永新落实转型跨越的丰硕成果,也标志着西北永新集团在技术及管理方面跻身业内先进行列。

众多荣誉的背后,写就的是近几年永新集团实现企业整体发展方式转变的非凡创新之路。

多元并举全面激活市场

令人振奋的是成绩。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全国各地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西北永新集团2013年的景象却有些出乎意料——实现工业总产值62254万元,同比增长18.3%,完成国资委考核目标的102%;完成工业增加值17925万元,同比增长21%;实现营业收入101102万元,同比增长18.47%,完成国资委考核目标的101%;实现利润总额2907万元,完成国资委考核目标的112%;上缴税金5176万元,同比增长29%。

2014年一季度,西北永新集团经济形势延续了持续向好的态势,市场运行平稳,质量效益提高,各项指标节节攀升,全集团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342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706万元,完成营业收入22165万元,实现利税1254.4万元,利润总额达到483.4万元,上缴利税771万元,经济发展实现了“开门红”。公司两大主业涂料和药业发展态势良好,在集团四个业务板块的总量构成中,由原来涂料一业独大已经发展为多业并举,目前,工业总产值涂料占47%,药业占38%,药业已成为永新集团的第二大产业,是集团利润的主要增长点。新培育的新型管业、商贸物流业成为后起之秀,发展态势良好。

一组直线上升的数字,凝结着永新人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多元并举推动企业稳步发展的智慧和汗水。

然而,创新创业苦战多。在这些惊人的刚性指标中,蕴含的是永新人多年来大气磅礴却又充满艰辛的改革创新之路。

作为永新集团前身的原国家化工部重点涂料企业西北油漆厂,曾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和中国化工百强企业,国家重点涂料、科研单位,有涂料行业的黄埔军校之称,何其荣耀。

油漆一枝独秀,曾让永新人风光无限,也让永新人最终陷入了困境——企业亏损严重,资金短缺,产品单一,前景堪忧。

由于涂料主业的效益无法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要求,5年前临危受命的领导班子大胆改变思路,确立了全面与市场接轨的发展方向,制定了以“板块支撑、主业带动、多元并举、科学发展”为思路的发展战略规划。思路决定出路,这一战略规划无疑成为永新企业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几年之间,永新集团紧盯市场轨迹,以传统优势品牌精细化工涂料为主业,着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实现多极突破,在不放松抓主业发展的同时,迅速向现代中药、新型管材、商贸物流等领域进军,向新兴产业、新材料、新产品等国家倡导型产业迈进。企业在主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尤其是现代中药板块迅速崛起,并一举成为推动全集团逆势发展的另一重要支柱产业。

全力以赴抓经营保增长。面对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永新集团紧盯市场,深挖内潜,调整策略,在提升经济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在最大限度保障市场需求上求实效,合理培植和充分使用现有资源,深化对生产要素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分析,创新市场营销模式,加强产销衔接,防范生产经营风险,合理控制产成品库存。同时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强化对各产业单位的绩效考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确保生产经营指标稳步增长。坚持不懈抓创新促增长。通过着力推进调结构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等方式,充分发挥企业现有科研协作平台的优势,着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管理和创新成果。低表面能抗风蚀风电设施保护涂料、元胡止痛滴丸等多个产品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在涂料、药业两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集团技术中心今年顺利获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企业到底怎样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目光紧盯市场,产业围着市场,脱离市场的企业必死无疑。”谈起永新集团起死回生和几任领导班子改革的思路时,集团董事长康海军这样告诉记者。

持之以恒推进结构调整

众所周知,永新集团起步于以涂料、油漆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涂料、油漆业务是永新集团的传统优势产业,已有近50年的专业经验,同时也是永新集团致力于发展的核心产业和重要的支柱产业。经过近50年的积累、传承、创新,其技术力量、人才队伍、生产装备、工艺流程等在涂料行业都是走在前列的,近年来我们根据世界涂料发展的方向,以发展绿色环保涂料为目标,大力加强产品结构调整,重点推进了涂料产品的水性化、粉末化,先后培育出了水性涂料、粉末涂料、风电涂料、纳米涂料、新能源涂料,新产品产值实现了连年翻番,实现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

近年来,永新集团顺利建成“西北最大、国内一流、绿色环保”的年产5万吨涂料生产线,涂料主业生产能力大大提升,西北化工成功实施重大资产重组,轻装上阵的西北永新涂料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同时,精细化工涂料年产1万吨粉末涂料与风电涂料生产线项目也完成了初期投资。

永新集团不遗余力推进项目建设,持之以恒推进涂料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积极与市场接轨,实现企业产业结构布局大转变、大调整,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无疑成为全集团发展的助推器。

“调整产业结构,关键是有效迅速地扩大企业资产增量。”康海军说。

今年,永新集团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抓手,以四大产业园建设为目标,着力推进了陇神戎发药业200亿现代中药生产线搬迁扩能改造项目,永新商贸园区17万平米经济适用房和商业综合体项目,永新管业出城入园搬迁扩能改造项目。药业搬迁改造项目、管业出城入园项目,已经开工兴建;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已经完成,置换安置工作顺利完成,商业综合体永新国际商贸城本月底交付使用;永新化工园区科研培训大楼已投入使用。

永新集团在扩大企业资产增量的同时,盘活企业固有存量资产,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永新集团把资本运营作为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的需要,不断提高集团资本运作的能力。两次为陇神戎发药业增资扩股共募集资金2.228亿元,通过其他方式融资6亿元,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作为集团子公司的陇神戎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实施股份制改造,进行了两次增资扩股,累计融资2亿多元,为生产线的搬迁改造项目提供了充裕的资金支持。目前,陇神公司加速推进现代中药生产线搬迁改造项目的实施,投资3.5亿元的年产200亿粒中药生产线一期工程已开建,为提升药业生产能力、打造陇药精品企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集团旗下的天虹公司,过去以生产钛菁蓝等颜料为主业,由于受市场、资金等诸多因素影响,从投产起就一直亏损。2010年,集团抓住调整产业结构的有利机遇,终止其高污染、高耗能的颜料生产,投资2616万元建成了年产2.65万吨PE/PPR/PVC-U及钢带波纹管生产线,其中钢带波纹管管材填补了甘肃省空白。由于技术成熟、质量保障,产品迅速占领了当地管材市场。当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5100万元,同比增长83%,累计实现利润340万元,一举摘掉了10年连续亏损的帽子。

永新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今年集团固定资产计划安排投资28838万元,主要是持续推进陇神公司搬迁改造项目、永新管业出城入园项目、永新置业经济适用房项目、集团科研培训大楼项目、集团技改技措项目等五大项目的建设。

由一业独大的西北化工,在企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已脱胎为拥有化工园、药业园、国际商贸园、管业园四大园区和与之对应的精细化工、现代中药、商贸物流、新型管材等四大产业的现代企业。

科技创新取得丰硕成果

最近,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和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组织召开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峰会上传来消息——西北永新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被确定为“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成为全国涂料行业第四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标志着西北永新集团在技术及管理方面跻身业内先进行列。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布局在行业龙头企业中,肩负着引领和带动产业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重任。西北永新集团董事长康海军表示,企业将以跻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契机,努力打造开放合作的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把永新集团建成业内产品特色鲜明、技术水平领先的领军企业。

西北永新集团目前已拥有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涂料与涂装防护研究室、太阳能涂料研究室、荒漠治理雨生态恢复材料研究室等多个技术研发平台,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科技含量的风电涂料、纳米自清洁涂料、水性树脂及涂料等一批新产品,起到了引领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其中,风电叶片涂料和风电塔架涂料,填补了国内空白,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在西北永新集团各种新产品陈列室、实验室给人的印象尤为深刻。因为,永新集团从绝境到重生,科技创新同样功不可没。截至目前,西北永新集团科技创新工作已取得丰硕成果。全集团共组织完成技术研发及质量攻关项目147项,申请省级科研立项22项,开发完成新药品种、新剂型8项,申报专利5项。西北永新集团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令人称赞。

作为集精细化工、现代中药、商贸物流、新型管材四大实业板块为一体的多元化支柱型现代企业集团,西北永新集团坚持“科技为先导,创新追卓越”的理念,注重技术硬件、软件的投入,注重整合各种技术创新资源,为企业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增强发展后劲、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西北永新集团坚持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今年以来,全集团有4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两款主打产品成功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战略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0%以上。

在科技创新过程中,西北永新集团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与国内、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公司外部优秀专家学者和公司内高级工程师作为技术研发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选拔年轻技术骨干进入团队,对企业的核心技术进行集中攻关。其“环保功能型涂料研发创新团队”,拥有多名高级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和技师,团队研发能力强,应用经验丰富,持续创新能力充足。团队在石油化工、风电资源与风电产业、国防军工装备与工程等方面,为企业乃至行业的人才培养和业内技术水平整体提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目前,永新集团两项主打产品“低表面能抗风蚀风电设施保护涂料”和全国独家品种“元胡止痛滴丸”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生态纳米易洁涂膜”等4个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水性印铁涂料”等3个新产品荣获甘肃省优秀新产品新技术奖;“风电涂料国产化开发与应用”和“七味温阳软胶囊新药研究”顺利通过甘肃省2012年重大科技专项立项评审,“鞣酸小檗碱凝胶剂技术改进”等5个项目被列入甘肃省技术创新项目……

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是科技,决定企业未来时空地位的更是科技。康海军如是说。回首企业走过的科技创新之路,永新集团的技术人员更是感触颇深:正是企业多年来自觉主动、稳步积极地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一步步走来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永新成为创新创业热土

“人才强企战略”是永新集团又一成功法宝。近几年,永新集团广纳社会贤才,着眼于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同时大胆启用优秀年轻干部,集团中层以上干部中,80后干部占到35%。原来西北油漆厂1500人只生产2万吨左右的油漆,现在还是1500人,却从事着多个业态的工作,经济总量却比原来增长了近5倍。

栽下梧桐树,金凤好栖息;早在“十一五”期间,西北永新集团投资5000余万元建成建筑面积1000m2的科研综合大楼,投资650余万元增加科研精密仪器和设备,建成电脑测配色室、恒温恒湿检测室、分散研磨室、施工应用室、图书资料室等20多个专业技术研究室,大大满足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需求,产品研发的需求。建成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4个,其中“国家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涂料与涂装防护研究室”,是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大力开展国产化风电设备涂料防护体系的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而专门建立的西北地区独有的专业研究室。

几年来,西北永新集团与国内、省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承担国家级省级重点科技项目,搭建关键技术攻关的良好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了专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两年,永新集团与西北师范大学合作开发的新型风电涂料项目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已授权发明专利;与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省自然能源研究所合作,建成了太阳能涂料研究室及生态修复工程材料研究室,大力推进了生态工程材料的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建成300吨/年固沙抑尘剂生产线,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正在有序进行。

正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以产品的新技术研发突破带动和支撑产业发展”,使西北永新集团科技成果斐然。“十一五”期间,西北永新集团组织完成了技术研发及质量攻关项目147项,申请省级科研立项22项;开发完成新药品种、新剂型8项;申报专利5项……去年,西北

永新集团承担国家重点新产品项目2项、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3项;建成“甘肃省中药新药剂型研究工程实验室”;获得国家授权专利4项;水性印铁涂料的研制及应用QC小组第六次荣获“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QC小组”;启动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工作2项;与粉末涂料资深专家南仁植先生、韩国开喜爱化工涂料有限公司等国内国外知名专家和企业进行了多次的技术交流与沟通;积极组织牵头申报国家863项目。目前,全集团战略型新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0%以上,展示了西北永新集团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中取得的长足进步。

永新集团在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项目建设的同时,努力践行“股东满意、员工幸福”的经营理念,不断强化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谐企业建设。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连续四年提高员工的收入,不断缩短收入差距。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完成,使1100余户职工住房条件得到改善。2013年集团获得“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正如集团公司董事长康海军所说:今天的永新是开放的永新,是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的热土,西北永新集团将通过多种方式,以技术创新为支撑,助推企业发展模式、发展途径的提升,为甘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永新成功的启示和思考

经过5年多的努力,永新集团摒弃了原来靠涂料一业单打天下的思路,在坚定发展涂料主业不放松的前提下,实施多元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非相关”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在纷繁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确保了企业稳步发展。永新的成功亦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永新集团多元化发展必须以企业资源为基础——调整结构、多元发展,基础在资源,关键也在创新。它包括资金、技术,更重要的还有人力资源、企业创新。永新集团发展涂料之外的其他产业,首先就是确保涂料资源不受影响,其次在进入新行业、发展新产业的同时,把资金、技术、人力资源通盘考虑,如陇神戎发药业,我们在培育成熟时,把原企业员工几乎全部吸收,从而保证了新进产业的人力资源,确保了企业的稳步发展。

对于处于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来说,市场就是出发点,就是试金石,企业的一切产品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增值。为此,永新集团在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时,一切以市场需要不需要、市场欢迎不欢迎为准绳,如我们对新型管材的发展就是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判断。

永新集团在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多元产业发展时,牢牢抓住创新不放松,把创新作为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以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永新集团在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发展涂料主业不动摇的大前提下,不断促进企业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早在2010年,永新集团经过分析,果断停止了先天不足、高耗能、高污染,连续10年亏损的酞菁蓝和铜酞菁颜料生产线,抓住兰州新区建设、城市水网改造、农村饮水改造等发展契机,及时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年产3.2万吨的16条新型管材生产线。以战略创新为例,永新集团经过了“321"战略”、“一体两翼”战略,去年在“六·三”战略的基础上,立足于永新集团的实际和发展方向,结合各业务板块发展,提炼出了现在的以“板块支撑,主业带动,多元并举,科学发展”为总体思路,确立了以“4461”(建设四大园区、发展四大产业、实施六大战略、创建一个上市公司)为具体内容的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明晰集团发展方向、全力推进集团多元发展定好了调子,也迈开了永新集团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更加坚实的一步。在第二主业陇神戎发药业的发展中,永新集团也是紧扣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生物医药和陇药产业的扶持力度,紧跟国家导向,结合甘肃是中药材大省等优势条件,逐步培育壮大。

科学发展谱华章,傲立潮头铸辉煌——西北永新集团持续创新的方式写就了我省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企业经济发展速度。

第二篇:创新优势谱华章

创新优势谱华章

——鹤大管理处致力于探索改革创新之路纪实

从原依勃公路到鹤大公路,从过去的年收费额2450万元到2004年的1.32亿元,短短的5年间,鹤大公路管理处以年均征费额26.8%的速度递增,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透视鹤大管理处快速发展的轨迹,如果说“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体现了鹤大的人性关怀,“争上游”的理想抱负体现了鹤大的不懈追求,那“零起点”谦逊作风则验证着鹤大“永不停步、永不满足”的企业之魂。

公路规费是交通建设稳定的、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向银行贷款、招商引资、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和保证。“收费为中心,一天不放松”,是鹤大处建处以来的一贯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处长夏伟君说:“公路收费部门的根本任务就是为国家的公路交通建设努力多收费、收好费,如果收不好费,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下苦功抓征费

鹤大公路管理处管养的450余公里公路平均有500多个平交道口,由于可绕行道口多、假军警车辆逐年增多,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和群众对公路收费有抵触情绪,所以,收费工作面临着一些困难和不利因素。面对这些情况,他 1 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步骤,确保收费足额上缴,任务年年递增。

加大宣传力度,消除抵触情绪,使地方政府支持收费,车主和群众主动交费。针对公路收费工作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不支持,群众不理解的难点问题,鹤大处党委从成立之初,就展开宣传攻势,大张旗鼓地向沿线各级政府和群众宣传国家收费还贷的政策,宣传多修路、修好路是践行“三个代表”,是拉动地方经济,为早日实现奔小康的目标。几年来他们相继召开了沿线地方政府、社会各界、沿线村民和司乘人员座谈会150多次,收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近200多条。与此同时,还组织职工深入沿线村屯、企业、车队进行征费政策宣传,自办了《鹤大周报》、《鹤大公路信息》,刊登了国家有关公路收费政策及相关宣传资料,每期都发放到沿途市县的党政领导班子、交通、交警及各大运输企业。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使一些地方党政主要部门都积极主动交费,过往车辆的司机、车主愿意交费。

联手出重拳,集中力量打击假军警车辆。黑龙江省境内四大煤炭城市的运煤车辆主要通过鹤大公路进入哈同公路,所以,一些运煤车辆都瞄准了利用假军警车辆逃避交费。如果光靠收费部门,无法制止和取缔这些假军警车辆,他们经请示省交通厅战备处,省厅又会同省军区,然 2 后形成文件由沿线的军分区及政法、公安、交警等部门联手,一方面清查这些常跑鹤大公路的假军警车辆,一方面在各收费站联合设卡堵截,对这些假军警车辆当场拆卸牌照、扣留车辆,每年可为国家挽回费额1500多万元。

同沿线村屯联手,堵截可绕行逃费车辆。鹤大公路460多公里全部是开放性公路,平交道口多数在308省道。加上近几年通乡公路开通后,可绕行道口更方便了绕行车辆。面对这一严峻的情况,他们主动同沿线乡镇、村屯联手,签定协议,由鹤大处出车辆挖断可绕行的逃费道口。对一些大型运输车辆压坏的农田,一些村民又束手无策的情况,出动执法人员和车辆看守道口,对压坏的耕地帮助复耕,使地方政府和村民很受感动,积极支持收费工作。几年来,共挖断可绕行道口100多处,每年可为国家挽回收费额1000多万元。

创造亲情服务氛围,把高品位服务作为永恒的服务主题。按照交通部、省交通厅提高公路服务品位和服务功能的要求,鹤大处认真贯彻省厅提出的“打造新作风,建设新交通,树立新形象”的服务理念,把服务重点放在“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上。把服务作为生存之本,不断深化服务内涵,增加服务内容,为地方经济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服好务。根据公路收费单位的特点,为外地 3 车辆增加了信息和经济发展的最新资讯。为切实解决沿线农民乘车难,在省厅的统一部署下,自筹资金、自行设计和施工,在全省率先在308省道建立起了40个便民候车亭,受到了地方政府和广大村民的交口称赞。同时,各个收费站还为过往车辆的司乘人员专门设臵了服务、修车、医药救急工具及药品;各站都在公路沿线标明了抢险救援的电话号码,配备了抢险救援车辆。几年来,全处职工主动为企业、车主修车和购买汽车配件4,878次,垫付资金15万元之多。

练硬功抓养护

按交通部、省厅深化养护体制改革的要求,几年来,鹤大管理处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加快了养护体制转化的进程。

养护按市场化管理,集约化经营。鹤大公路开通后,一些地方公路养护人员没活干,生活没有出路,为了解决了这部分人再就业问题,他们把养护发包给沿线市县公路养护部门,公路保洁全部推向市场,全处306名养路工都是沿线公路养护部门负责招聘。按养路工分管路段的清洁难度和强度实行计件和月薪工资制,保洁检查验收由管理处养护部门负责,对不负责任的养路工有权建议当地养护部门辞退。由于利用经济杠杆,加之推行集约化管理,每 4 年可节约养护经费近百万元,养护质量明显提高。

为养护员工排忧解难,把他们视为鹤大员工一样的待遇。虽然300多名养护员工都是临时工,但鹤大处并没有另眼相待。夏季,为他们配备最好的防雨服装,冬季,为他们购臵了高质量的防寒用品。每年养路工节,为他们召开庆功会,颁发奖品和纪念品。每年的五〃

一、十〃

一、仲秋节、元旦和春节,不但给每个养路工搞一些福利,处、站两级领导还到贫困养路工家中进行慰问,全处党员干部还包扶了36名贫困养路工的子女上学。真情的投入,赢得了回报,全处的养路工都从内心感受到了鹤大大家庭的温暖,他们工作起来特别心齐、气顺。308省道的养路工自发地在沿线栽花种草,并义务看护,不要报酬。

全力以赴保公路通畅,为群众安全出行提供一条高质量的服务型公路。鹤大公路属南北走向,一遇暴风雪,很容易造成雪阻。为此,他们对公路的防灾、防汛、抗暴风雪袭击做到有准备、有部署、有强有力的防范措施。每年的冬季,都建立防雪保通预警机制,组织强有力的除雪保通队伍,配备了大型现代化除雪设备和精干的机械操作手。近几年来,每年鹤大公路都遭遇三至四次特大暴风雪的袭击,尤其是去年12月至今年年初,鹤大公路全线相继发生了几场暴风雪,由于组织得力,共抢救被困车辆 5 200多台,安扶被困群众1500多人,清除雪方100多万立方米,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

解决养护设备增值保值问题,养护设备全部推向了市场。省交通厅几年来先后为鹤大处投入了一大批除雪设备,这些设备是一年中有半年闲臵,为了实现设备保值、增值,他们确定了设备管理实施“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全新模式,将全处大中型养护、除雪设备从管理处实施剥离,由鹤大运通运输公司经营管理,也就是说,整个公路路面养护、设施维修、冬季除雪保通、公路美化绿化等项工作都由这个公司经营,管理处实行宏观调控和指挥调度,养护完全走向了市场化。由于建立了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断奶”以后的运通公司为生存千方百计提高诚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在去今两年的“除雪保通”会战中,改革后的养护、设备体制显现了生机与活力。

凭真功抓路政

按照交通部、省交通厅构建和谐交通的要求,鹤大处在路政执法上着重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注重宣传广泛性、实效性。过去,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一些司乘人员和群众往往在对车辆收费标准、路产损失处罚上不理 6 解、不支持,存在逆反心理,因而引发了一些矛盾冲突和纠纷。为此,他们把认真学习、广泛宣传、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交通部等七部委《关于在全国开展超限超载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作为首要任务,组织路政执法人员深入沿线市县、村屯、学校、厂矿、车队开展公路交通法制和治超宣传360人次,召开座谈会14次,出动宣传车200多台次,举办各类法制讲座20多次,印刷和散发治超宣传单及资料12万份。在牡丹江、佳木斯、鸡西、七台河等地市电视台开辟治超宣传专题;在各报社及我处的《鹤大周报》开辟了治超专栏。

二是培训执法和治超人员,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根据路政执法管理的工作性质,制定了严格的用人标准,在调整和补充执法人员时,注重把那些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作风正派的人员选进执法队伍,这是减少同司乘人员和群众纠纷的首要条件。因为,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业务不精,执法就会偏离轨道,这样就会使矛盾不断激化,最终酿成大祸。所以,素质培训是首要任务。几年来,全处有500 多人参加了省交通厅执法人员和治超业务培训班,有226人次执法人员接受了各级执法部门的正规化培训和资格考试,使执法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三是规范执法,严明执法纪律。鹤大处加强执法队伍 7 规范化建设,通过明确执法主体、明确执法范围、明确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明确执法监督检查措施和考评奖励办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全面规范和完善路政管理的执法行为、执法程序和执法手段。他们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修订完善了《路政执法人员工作记分制度》、《鹤大高等级公路管理处行政执法责任制》、《鹤大高等级公路管理处治超人员管理办法》、《鹤大处治理超限超载工作责任状》等规章制度,做到处罚依据准确,执法文书规范,执法力度到位。

四是建立上下联动的链条机制,形成治超强势。他们建立了治超工作的处、站领导包保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管理处由一名副处长专职抓治超,每站配备了一名专职治超副站长,一级检测站配备了24名专职治超人员。配齐了各种检测设备,每站设立了检测、休息、服务等工作区。层层签订了治超廉洁责任状,克服了治超人员消极厌战思想,治超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截止到今年6月末,全处共检测货运车辆63,247台,其中超限车辆9,023台,超限货物28,247.77吨,卸货27,032.05吨。

撰文

朱宝君 摄影

李晓东

第三篇:务实创新求发展 倾心职教谱华章

务实创新求发展 倾心职教谱华章

——泾县职高李宏武校长先进事迹材料

被誉为“皖南职教一枝花”的泾县职高属国家级重点职高,是安徽省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2009年12月,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对该校综合办学业绩进行了专题报道,使得学校声名远扬。作为一所学校,特别是一所职业学校的发展能否取得很大成就,关键看“舵手”。李宏武,一位睿智、果敢、充满亲和力的职校“舵手”走进了我们的视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理事、安徽省职成教学会中职分会副会长、宣城市政协委员、泾县政协副主席。这些荣誉(职位)的背后,凝聚的是他二十五年来从事职业教育的深厚积淀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2005年8月,李宏武开始担任泾县高级职业中学的校长。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使泾县职高由单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发展成为融中等职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成人高等教育为一体的“三足鼎立”式办学新格局。拓展了学校发展的空间,形成了泾县职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立体化服务效应。

短短几年的时间,他推行的创新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他推行的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职教内涵不断提升。他推行的制度化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管理科学高效„„

2006年学校被评为安徽省第七届文明单位,2007年学校被人事部、教育部联合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学校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高复评,2010年学校被列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培育学校。这其中,满含了李宏武同志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一、创新思路,转变观念,锐意改革谋发展

先进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市场定位,是职业学校保持健康发展的关键。李宏武担任泾县职高校长以来,凭借前瞻的理念和敏锐的目光,捕捉到职业教育的大机遇、大发展已经来临。在认真研究职教发展规律和学校办学历史的基础上,确立了“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并把“稳固中职教育、加强培训教育、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学校今后长期发展的目标,决心走出一条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的办学路子。目标确立了,关键在于怎样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了。记得李宏武校长在第一次全体教职工例会上,发表了这样的就职演说:“像我们这样一所农村职校要改革、要发展,没有现成的模式去照搬照抄。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办学思路,才能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这之后,李校长经常利用各种会议,给中层以上的行政干部讲“如何创新工作方法,使各部门工作富有成效和特色”;给班主任讲“如何创新学生管理方法,使学生能够健康成人”;给广大教师讲“如何创新教育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学好知识,练好技能,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一时间,创新理念深入人心,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

为实现学校长远发展目标,他首先把招生和就业两项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招生工作上,他敏锐地意识到中招形势的严峻,果断地成立了招生办这一职能机构,专门负责学校的招生工作。在稳固本县生源市场的同时,还积极与外县、市初级中学实行“校校合作”,扩大生源市场,并利用“国重”资源优势,积极对南陵等县域发展相对薄弱的一些职业学校进行合并和重组,探索集团化发展道路。在就业工作上,他将目光放得很远,主张与企业实行长期合作,努力把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变成学生的“实习基地”,并吸引企业为学校的发展出资出力。几年来,校企合作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先后吸引到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宣纸集团、杭州香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来我校捐资兴学。推行工学交替试点改革,选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就业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芜湖、德清、宣城及本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把我校列为人才培养基地,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就业市场。

2004年成立的泾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主要面向市场和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就业指导、成人教育和人才交流等一体化服务。一直以来,“中心”都依托泾县职高,没有真正按市场化的模式来运作。李宏武同志上任后,首先于2005年和2007年将泾县农广校、省电大泾县分校纳入“中心”集中办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加强了对“中心”的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和服务意识。观念一转变,收效就有了明显提高。2005年9月至今,“中心”开展各类培训人数达10000余人,向外转移就业达8000多人。2009年培训效益突破100万元,成人高等教育规模突破千人大关。

二、办精专业,建好基地,打造品牌增内涵

李宏武校长常说“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职业学校要不断增强办学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关键在于打造自己‘叫得响’的品牌专业”。近年来,泾县职高坚持走“品牌特色”发展道路,坚持以专业建设引领质量建设和品牌发展,不断加强市场调研和论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重点抓好数控技术、计算机、旅游等骨干专业建设,特别注重地方传统文化、宣纸工艺等特色专业的建设力度,增强专业内涵和专业吸引力。在李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学校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深入县内外知名开发区和企业开展调研,深化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结合本地特色企业,开设了“红星宣纸”、“南华机电”、“华大畜禽养殖”等冠名班,为本地企业培养培训专门人才,为本地传统工艺和特色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目前,泾县职高已逐步形成了以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宣纸工艺等示范专业为骨干,多种专业并存的专业体系。同时,李校长还实施“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教师争先进位,成为“名师”和“双师型”教师。

为了能和企业进行“零距离”对接,更好的服务学生、服务企业,李宏武校长一直希望能在泾县企业集中的开发区建立一个实训中心,这既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实训场地不足的问题,又能和企业进行更为紧密的合作。他多次向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汇报,争取政策、争取支持。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2月,省长办公会同意扶持泾县职高在泾县经济开发区建立辐射皖东南的实训中心。县政府在经济开发区为学校划拨100亩土地,用于实训中心建设。2008年该项目被县政府列为“四园两中心”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7年11月,学校被财政部、教育部确立为中央财政支持的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奖励资金400万元。目前,实训中心一期工程已全部投入使用,并吸引了宣城、青阳等地职业院校组织的学生前来实习,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现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2010年年底全面投入使用。建成后的实训中心将成为皖东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实训基地。

三、以人为本,培桃树李,关爱师生显真情

李宏武校长身为一校之长,不摆架子,公正民主,关心教师,情系师生。李校长对教师的关心集中体现在着力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上。李校长常说“学校能不能向前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他非常重视和高校及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多次邀请校外专家或名师来校讲学或上示范课;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作兼职教师;把文化课教师送到高校深造,把专业课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培训;通过结对子帮教,对新任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同时,他还要求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都要担任班主任,并从中选拔优秀人员到各处室锻炼,让他们尽快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2007年,李校长安排学机械专业的丁美龙老师参加“数控技术国家级专业骨班干教师培训班”,2009年,丁美龙老师因培训成绩优异,被选派到德国参加教育部组织的中职师资培训。几年下来,丁美龙老师逐渐成长为学校数控专业学科带头人。李校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并果敢的用其所长,让其担任开发区实训中心负责人。像这样的例子,在李校长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年轻教师还有很多很多„„

李宏武校长对学生的关爱集中体现在“服务学生”的系列活动上。每天清晨他来到学校后,都要打开行政楼下的校长意见箱,查看学生写给他的信件,并把学生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同时,他还抓住师德建设的契机,在各处室、各部门及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服务学生”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关爱学生、服务学生的理念深入人心。

李校长常对教师们说:“要真正关心我们的学生,就要教好书、育好人,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深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他大力推行学分制和分类教学制度改革。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学习,加强实训教学,大力实施“双证制”;让有望深造的同学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三年学习升入高校深造,畅通中职和高职的“立交桥”。李校长担任校长以来,学校共有3500多名学生分别拿到了各类技能等级证书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120多名学生在国家、省、市、县各类技能竞赛和学科竞赛中获奖,1500多名学生通过职对口高考升入高校深造。2007年以来,安徽省举办了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校夺得3金3银6铜和4个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在2010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章翔同学夺得一枚宝贵的铜牌。学生的学习兴趣浓了,考证的通过率高了,专业技能水平棒了,毕业生供不应求,真正成了用人单位的“抢手货”。

泾县职高大部分学生都来自于农村,每学期开学报名的时候都有很多“特困生”要求减免学费,在每学期中途又有不少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2005年12月,在李宏武校长的创意和指导下,学校建立了“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家庭贫困的学生每天可享受2元的生活补助,品学兼优的学生每人每年可获得500—2000元不等的奖学金。此外,学校还设立了“爱心”基金,专门资助特困学生,帮助他们免费完成在校学业。国家资助体系出台后,李宏武校长又在学生管理部门下设了学生资助办公室,把各级各类学生资助进行统筹管理,形成健全规范的助学体系,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凝心聚力创示范

上任之初,李校长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和现代化办学的需要,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学校高速有效运行的关键。“实行依法治校,实施民主管理,让每个教职工真正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李校长如是说。为此,李校长提出了“质量立校、依法治校、勤俭理校、团队兴校”的办学理念。为了能让学校的管理实实在在的走上制度化轨道,他首先将学校教代会的召开制度化、常规化,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他倡导广大教职工参与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充分保障广大教职工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为学校的制度化建设注入了活力。在李校长的大力推行下,学校修订并完善了《泾县职高内部管理规程》。如今,广大教职工都乐于参与学校管理和各项制度的制定,都自觉尊重制度、执行制度,并能按制度对学校的管理进行监督。

“团队兴校”的关键要有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集体。为此,李校长不断加强党政班子建设和政治理论学习,实行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策学校主要工作和重大事项,保障了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李校长还致力于中层干部队伍建设,选拔了一批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并实行定期考核和民主测评制度,大力实施岗位责任制,中层干部的工作执行力不断提高。

李宏武校长,忠心对教育,创新对工作,贴心对教师,爱心对学生,虚心对荣誉,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校长工作的出发点。李校长工作非常繁忙,他还兼任泾县政协副主席、泾县职业与成人教育中心主任,但他总是以身作则,坚持每天上班来的最早,下班走的最晚,几乎没有双休日、节假日。李校长一心为公,一心扑在事业上,他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李校长以他的才能和公正廉洁的言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以他的奉献和实干,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赞扬。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宏武校长作为学校的“舵手”,面对诸多的成绩和荣誉,他从不懈怠,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如今,李校长正投入全身的精力,带领广大师生朝着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目标大步迈进。创建示范校是泾县职高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李宏武校长踌躇满志,志在必得„„

“校长乃一校之魂,一个好校长能带出一所好学校”。李校长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创新的工作思路、扎实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领导艺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赞誉和热烈拥戴。他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赤胆忠诚,他正在用心血谱写人生最华丽的篇章!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务实创新求发展情系农村谱华章

务实创新求发展情系农村谱华章——太和中学校长邹泉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邹泉,男,重庆合川人, 大学本科学历, 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7年9月参加工作, 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24年。2000年至2010年先后任太和中学德育处副主任(兼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2010年9月起任太和中学校长兼党委书记。该同志还是重庆市骨干教师,2008—2009学年被评为合川区先进教育工作者。

一、敬业务实,硕果满枝

邹泉同志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战斗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由于教学成绩特别突出,他长期担任学校文科组组长、政史组教研组长等职务。即使是在担任了学校副校长等领导职务之后,他也没忘记自己是一名政治教师,始终将“传道授业解惑”当做永不放弃的使命。他的务实敬业精神令每一个了解他的人敬佩,第一次上高三毕业班时,一个学期他就做了60多套高考题,教师如此,学生高考成绩自然傲视群雄。

邹泉同志担任校长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但是成绩确实骄人。他担任学校副校长时分管的年级的高考成绩也往往会终结一个历史,开启另一段传奇。2005年,他分管的高三年级重本上线50人,本科上线363人,刷新多年高考记录。2008年,他分管的2008级重点大学升学人数首次突破50人达到78人。2011年,他任校长的第一届高考时,重本首次突破百人大关(116人),本科上线576人,领跑区内学校。

二、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

邹泉同志长期从事德育管理工作,德育是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以来一直坚守的阵地。他深知德育之于一个6000余名学生的学校的重要意义,在任校长后也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成人先成才,育人先育德的教育思想。在强化德育工作的同时学校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做细做实常规工作,狠抓学生常规教育管理工作,下大力气抓好卫生工作、内务整理工作。学生日常行为、寝室内务整理、自觉用水冲厕所、见到老师问好等深得来校领导和嘉宾的称道。狠抓年级组、班主任的全面育人意识。狠抓课余管理、高中周末管理,为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他始终坚持以“抓

行为习惯促学风,以学风促良好习惯养成”为理论指导。近几年高考时,学生借住党校和合川中学,就餐的清洁卫生、内务整理,离开时留感谢信、水果、贺卡等感恩之举赢得了两校师生和社会各界的赞扬。

认真落实 “力争读懂每个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德育理念。做好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工作和心理辅导工作,建立学生家长联系卡、留守学生档案和帮扶贫困生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加强了师生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三、锐意进取,不断创新

一甲岁月里太和中学经过近十代太中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今天来之不易的成绩:校园环境的改变令人眼前一亮,2008年晋升为合川区第二所重庆市重点中学,近几年高考成绩与除合川中学外的其他区内学校比较可谓一骑绝尘。但俗语云:“创业不易守业更难”,这点邹泉同志上任之初就认识到了这点,绩效工资的到位让一部分教师缺乏积极性,学校偏居一隅令人揪心的生源问题等现状都让他坚定了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的决心。

他提出了学校的各项工作将紧紧围绕“依靠党政振兴太中,依靠法规治理学校,依靠教师办好教育,依靠社会助推发展”的治校方略而开展。坚持走“依法治校、民主理校、质量立校、特色亮校、勤俭持校”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争创一流”的目标。

如今,他已不满足于太和中学仅仅是市级重点中学的品牌,他深知学校发展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最大的愿望是要让太和中学立足合川、面向重庆、走向全国。未来太和中学的奋斗目标应该是重庆市的农村示范中学。

他的理论在太中的大地上正得到践行,相信太中的明天会更好!邹泉同志也会在太中的腾飞中等到再一次升华!

第五篇:勇于担当谋发展 改革创新谱华章

勇于担当谋发展

改革创新谱华章

——汉中市宁强县铁锁关中学发展侧记

一所农村教育传统名校,55年建校史,十余任校长,上百位名师,数以万计精英学子从这里走出,学校以“自强不息、臻于至善”的精神开拓发展,赢得了数十项荣誉“奖牌”和无数社会良好“口碑”,缔造了全县独一无二的铁锁教育品牌现象;

一所农村全寄宿制初级中学,聚焦了县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目光,连续十一年荣获市县“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单位”,成就了全市唯一的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农村典范;

一所宁强教育窗口学校,各级各界“凡迎验必选、凡督导必到、凡参观必荐”的“放心”学校,以精细的管理和优异的质量造就了县城学生向农村“倒流”的独特景观,荣幸地列为铁锁关镇党建、城建、教育“三面旗帜”之一。

翻开铁锁关中学的发展史册,一串串响亮的名字,一个个闪耀的数字,一张张经典的照片,清晰地呈现出五十余年来铁锁教育人披风沐栉、开拓进取的的动人画面,记载着这所学校的发展变迁与兴衰荣辱。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形势不断变革,今日的铁锁关中学学区覆盖铁锁关镇、二郎坝镇计约22000人,学校现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02人(外学区转入学生160余名),住校生690余名,教职工62人。

近年来,学校抢抓机遇谋求发展,审时度势继承创新,认真落实“不出事,多出人”的总纲领,以做有教无类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有生长力的教育为思想先导,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改善为保障,致力于质量铁中、人文铁中、品牌铁中建设,重点实施了“五大教育行动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办学业绩,社会关注度和家长信赖度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学区学生转入我校就读。

定方向:构建教育管理目标体系

一所学校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正确的办学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机制为先导。为此,学校牢固树立“大教育”观念,稳步推进“精品战略”,广泛汲取现代教育思想和名校办学经验,进一步修订与落实校发展五年规划,确定了“立德行、强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和发展”的育人理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以“培育寄宿制管理特色,创建现代化精品名校”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教、文化育人”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坚持“科学、精细、人文、民主”的管理理念,努力办人民满意的铁锁教育。

求真务实,建强管理团队。强抓学校管理伍建设。建立学习型、思想型、实干型管理团队,不断加强管理者的督导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管理专业水平,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形成联动机制和管理合力。定期召开行政例会和专题联席会议,确定行动纲领,会商重大事宜,进行信息反馈。学校校长坚持每学期对全体教职工、全校学生、全体学生家长分别作1次学术或述职报告,学校领导班子检查带主课、带头听课、参加教研活动、承担课题研究、兼任年级管理,管理者做到公正严明、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创新力和战斗力。

分层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学校实行校长负总责、分管领导主抓、部门处室具体负责的管理路径。强化年级管理职能,实行各处室统筹指导下的年级负责制,处室主要负责各项工作统筹安排、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价,年级组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过程落实、督促监管与信息反馈。每位管理者独立行使管理职权,全面、深入、彻底负责工作安排、过程督导、反馈整改、考核评价全过程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检查考核到人,对履职不到位、工作不过硬的管理者要追究其管理责任。

完善制度,建立正确导向。学校建立健全了《铁锁关中学教职工综合考评办法》及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规程和评价导向,每学期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工作考核,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发放、评选优秀、晋聘职称等挂钩,保证了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坚持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财务公开制度,每学年定期召开教代会,不定期开展教师恳谈会、交流会,修订、审议学校工作的落实,聆听教师心声,征询学校管理与发展意见建议,渗透教师民主管理,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担当意识。

做保障:实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近年来,学校抢抓灾后重建、双高双普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验收及薄弱学校改造等机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后勤服务水平,让学校变成了环境优美、设施一流、服务优良的家园和乐园。

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校园面貌日新月异。两年来,学校先后翻新了两栋教学楼,改建了厕所,修建了停车场,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下铺设了塑胶操场,添臵了师生休闲桌椅及健身器材,今年暑假又争取资金130余万元翻新了学生宿舍楼,更换了双层架子床,维修了餐厅棚顶,增加了热水洗碗设备和运动场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但也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为了改善办公和教学条件,先后完成了学校教工之家建设、学校播音室及校园电视台建设、学生亲情聊天室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建设,新增了两面电子显示屏,更新了校徽、校训文化牌,制作了荣誉墙和理念墙,增设了文化长廊,更换了食堂锅炉及师生餐桌椅,安装了覆盖全校园的视频监控系统,为多一半教室配臵了电子白板,为方便老师们进行网络培训与学习,本学期又将原来的10兆光纤更换成100兆,保证了全校师生在校舒心生活、开心学习、安心工作。目前,学校办学条件在全县乃至全市同等层次学校里都处于一流水平。

大力加强食宿管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让师生住的舒适、吃的安全,是我校后勤管理的基本底线。学校健全完善后勤保障机制,充实了后勤管理力量,明确了工作职责和目标任务,加大了对后勤工作平时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坚持每周一召开后勤工作例会。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校财局管制度和食堂“保本经营”制度,做到了“每一分钱都要发挥最大效益”。扎实做好师生食、宿精细化管理,坚持进行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和内务整理专门训练和专项评比,始终坚持“8条线”、“8个无”、“8个好”的标准,班级管理教师、值周教师、宿舍管理员每天查宿、每月评选表彰文明宿舍。师生食堂3名管理员分工负责,严格按照食堂管理操作流程,做好食品加工和安全监管,实行教师和学生同餐制度,每周膳食委员会做好饭菜谱审定和用餐价格核查。近期,学校又实行了学生就餐管理区位制度,采取学生列队进入餐厅,人人固定专座用餐,学生的用餐习惯大为好转。为保证国家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每天4元的学生营养改善补助资金、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府助困保学资金等均能按要求及时发放给留守学生。学校宿舍、食堂被评为市级标准化食堂、宿舍,分别被县教体局评为四星级宿舍和食堂,同时被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评为A级食堂和餐饮管理“优秀”单位。

强动力:打造专业优质教师团队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是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我校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校长的“一把手”工程来抓,致力于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实践型教师团队,优秀教师不断涌现,骨干教师体系逐渐形成。

师德建设净化思想灵魂。学校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师德师风整顿紧密结合起来,纳入教师工作考核。全体教师能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安排意见自觉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与“四风”问题查找和师德教育有机结合,加强教师日常考勤管理和师德考核,组织全体教师观看《魏书生教育思想报告》、听取名家名师教育讲座、撰写“身边的感动”师德主题征文、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评比奖励,2014年还举行了全镇教师“身边的感动”师德演讲比赛活动,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亲自做了师德报告,从教育大视野的高度引领教师成长。此外,每年利用全镇教育工作会、教师节庆祝活动、三八妇女节等契机开展评优树模、表彰先进,弘扬美好师德,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营造融洽、和乐、求实的人文氛围,踏实勤恳、敬业乐业的铁锁教师形象和善于学习、充满活力的教师风采在全县有口皆碑。

校本研训促进教艺提升。学校大力实施教师培养“三大工程”:一是“充电工程”。积极组织教师广泛开展听评课活动、参加继续教育、阳光师训、网络研修,坚持开展师生共读共写活动(读专著、写博文、写反思),教师优秀博文“每日推荐”活动,为全教职工订阅报刊杂志给予一定的补助,鼓励教师加强学习提升。铁锁关中学教师写博现象受到全县的广泛关注,2011年被宁强电视台“文教十分钟”栏目专题报道。学校先后有近百篇篇教学论文或随笔各级正规刊物发表。二是“青蓝工程”。按照学校制定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为青年教师成长铺路搭桥,开展“师徒结对”、“一人一课”、“全员赛教”等活动,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迅速,高文东老师获得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另有9名教师获得县级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三是名师工程。采取“请进走出”,组织骨干教师赴陕北宜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汉中龙岗中学等名校参观学习,邀请省市县校本研修专家、省市教学能手上示范课、指导教研活动,组织校内县级以上教学能手(新秀)上示范课等,逐步培养出一支善于思考、勇于改革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努力实现“成长一批教师,激活一个学科,带动一所学校”的滚动式发展。近五年来,先后培养出了市、县级名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县级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近30人,有20余名优秀教师被县直中小学选聘,学校也被评为汉中市校本研修先进单位,被教育部确定为2014年学科教师示范性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学校。

育英才:实现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质量立校,文化育人,是铁锁关中学永恒的品牌追求。学校将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作为重大使命,既注重学生学业水平的持续提高,更重视德行修养的同步提升,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德育为首,身心素质同发展。一是强化日常教育。学校全体教师真正做到“以校为家”、“视生如子”,从周日到周五24小时全程陪伴学生,以“严格要求+全心关爱”为工作准则,从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定期进行文明礼仪及仪容仪表检查,大力实施现代班级建设和学生自主管理,改革升旗仪式,值周班级学生和全体教师轮流进行国旗下演讲,增设了学生操后展示,及时进行各类先进表彰,为学生搭建自主成长与体验成功的平台。二是重视活动育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系列活动,每周二定时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学年举行春季运动会、秋季球类运动会,每天下午保证50分钟体育大课间活动,积极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师生野炊、越野赛、书画艺术作品展、重大节庆活动等,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同时,学校高度关注师生心理健康,针对学生坠楼事件为师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我们先后两次请心理专家侯汗擎教授分别对学生、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化解师生的心理阴影。三是重视文化育人。学校致力于书香校园建设,增设了学生午读及晚读,开设了阅读课,大力倡导师生共读共写,坚持每学年举办读书文化节系列活动,积极营造温馨、奋进的宿舍及教室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电子屏、校园橱窗、楼层走廊宣传身边的先进,每天下午定时开通校园广播,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四是注重家校共育。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每学期召开一次全员家长会议,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校长为全校学生家长做专题讲座,开展了以“进进千家、携手育人”为主题的大家访活动,全体教师深入到学生家中全面了解学生情况,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同时,坚持用好“校讯通”平台,及时做好家校信息沟通,建立学生亲情聊天室,让留守学生与远方的父母通过网络视频见面,倾诉亲情,较好地缓解了师生心理压力,平稳度过了心理调适期。

立足课堂,教学成绩新突破。一是改革与夯实教学常规管理。实行班子成员联系教研组制度,教导处负责对各教研组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学校不定时组织班子成员抽查各教研组工作落实情况。进一步加大对教研组考核奖惩力度,努力做到“责、权、利”三统一,使教研组“说话能算数、承诺能兑现、安排能推动”。采取“年级交叉检查、教研组长检查、教导处抽查、组内教师互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常规教学各环节的落实。二是高效课堂建设稳步推进。为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课程理念,我们不断探索实践中调整思路,强调理念践行,不拘形式,鼓励尝试,积极倡导学习小组建设,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注重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要求课堂上完成练习巩固,晚自习减少教师讲授,教导处、教研组强化了指导力度,教师教法有了明显改变。2014年春季学生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全体教师同心同德,克难奋进,教育质量不退反进,2014年中考重点高中(天津中学)上线145人、全县前100名11人、A+学生17人,杨媛同学获得总分全县第二名,单科成绩全部进入全县前三名(其中语文第一、数学、英语、理化全县第二,政史全县第三名),教学成绩不仅在全县农村初中的继续领跑,而且在汉中市近200所各类初中学校综合评比中,我校与宁一中是宁强县仅有的两所进入前25名的学校,受到了全市教育界的高度关注。

安全防范,构筑生命第一线。一是健全管理制度,落实“一岗双责”。学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意识,完善了《铁锁关中学安全工作制度》,坚持学期初与教职工、与学生及家长签定安全工作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安保处建立了安全工作台账,学校、年级、班级举行重大活动均制定了安全预案。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落实“一岗双责”,坚持实行门卫专人值班、夜间三人一小组专职校园巡查、双休日专人护校、学生上下楼梯集中时段各楼层专人疏散、宿舍管理员24小时值班、值周组全天候校园巡查等制度。二是扎实做好安全教育。学校按要求开设了安全教育课、法制课,做到“六落实”,安保处经常就安全、法制教学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加强了安全保卫人员和全体教师的安全培训,坚持按学期组织师生紧急疏散演练活动,做到了时时处处讲安全。为有效缓解学生周五、周日乘车难等问题,我们严格执行县局错时放学的要求,并积极主动与公交公司联系,每周五、周日下午将公交车开到校门口接送学生,大大缓解了师生乘车难的问题。三是落实安全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坚持每半月对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进行安全排查,每周星期天晚上对全体学生进行危险物品排查工作。学校对重点部位都安装了应急照明设施和报警装臵,校园重点部位均安装了摄像头,对教室窗户、学生宿舍窗户按照了防护网,对不符合安全要求和损坏的教育教学设施能及时维修更换,加强了班级安全信息员队伍建设,积极消除“校园三种不良现象”,密切关注重点学生,及时化解师生中的矛盾,将各种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尽管学校安全工作 “武装到了牙齿缝”,责任明确,防范严密,教育到位,几年来学校平稳和谐发展,但却还是无法预料到今年春季两名学生仅仅因为家人的几句责问、因为老师并无不当的几句过问而选择跳楼、选择效仿,这留给我们反思学校教育何去何从的同时,更引发了对这一代人的人生价值观形成、对当前社会背景下家庭教育问题的深刻思考与警惕!

思现状:明辨发展优势与困境

铁锁关中学历经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办学优势,尤其是近年来管理与质量一直呈稳步上升势态,但随着当前社会形势和教育形势的复杂多变,学校内涵发展、突破发展、特色发展也面临着系列“瓶颈”问题。

四大办学优势:一是优良的办学传统。五十余年的发展积淀了厚实的办学基础,优越的办学条件、完备的管理机制、浓郁的校风学风,以及全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同步协调发展的坚实底子,是学校稳步、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二是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领导的重视与“偏爱”,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同,当地老百姓尊师重教的风尚,是学校阔步发展的外部动力。三是明晰的发展路径。学校有深邃的教育思想、科学的管理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有高品位、切实际的发展规划,有扎实有效的工作措施,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的关键。四是精业乐业的教育团队。从团结务实、敢于担当的学校管理者队伍,到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每一名教职工,人人坚守教育梦想,以较强的事业心、使命感与学校发展同进退、共荣辱,这是学校长远发展、突破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无穷财富。

四大困难挑战:一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安全重于泰山,当校园安全的利剑时刻高悬每个教育人头上时,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战战兢兢、瞻前顾后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教育致使“人人自危”,尤其是我校全寄宿制学生及一半以上留守学生的现状,学生教育与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系数更大,加之宁强至铁锁关公路路况差、二郎坝及胡家坝方向学生乘车难,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安全责任常让人夜不能寐。二是学生教育难度加大。由于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熏染,再加上金钱至上的农村家庭教育观念影响,现在的孩子生活方式、思想品行、人生价值观大大变异,不少学生感恩意识、进取意识、理想信念缺失,在“以人为本”的大旗下,各种政策、规定、纪律约束下的学校教育苍白无力、无所适从、无可奈何、有口难言。三是用水用电成多年积患。中学(含中心小学、幼儿园)使用的是集镇供水,但在枯水期面临严重的水荒,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缓解,但根本问题没有彻底解决,随时存在用水困难。同时,电压不足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每逢秋冬用电高峰期,学校面临电力不足的问题,照明不够正常,空调难以启动,尤其是幼儿园孩子面临严寒考验,也成为日夜忧虑却一时难以解决的大事。四是学校品位发展、特色发展任重道远。当学校持续发展到一定高度时,要突破现状,上品位、创特色、成精品就成为更高层次的追求,无论是教师的思想行为还是学校的管理策略自然面临着变革与创新,这需要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曲折过程。

做变革:探寻教育“突围”新路子

针对学校管理发展现状,结合全校教职工思想动态、工作状态以及学生教育状态,学校组织了管理者与和骨干教师外出参观交流,开展了全体教职工自查反思,分层召开班子成员、青年教师、中老年教师恳谈会、交流会、请教会,梳理问题,剖析原因,征询意见,共同研判学校管理与发展大计。经反复讨论和意见征集,学校召开了专题会议,做出了在全校开展深入践行“责任•创新•担当”主题精神、全面深化优化教育管理、破解学校发展“瓶颈”问题的决定。

《决定》的总体构架是:以“过硬,过细,过实”为指导思想,以“统一思想,全校联动,分层负责;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始至终;抓细节促规范,抓评价促落实,抓典型树正气”为总体思路,从“实施精品战略,优化学校管理”、“提升专业学养,打造名师队伍”、“筑牢德育堤坝,培养合格公民”三个层面开展全面、深入、长期的整改提升工作,以期得到观念大更新,作风大转变,质量大提升。

为此,每一名铁中人都坚定“开放的思想、坦诚的心态、实在的行动”办好铁锁教育的决心与信心,正视困难意图挑战,坦然做到“三不怕”(不怕自我露拙,不怕别人评说,不怕困难挑战),自加压力,自添动力,找准定位,精心谋划,以积极的态度、深刻的反思、务实的行动,从每一个细节入手,从每一小事落实,精益求精,寻求“突围”,顺利度过当前面临的转型期、瓶颈期,真正实现“培育寄宿制管理特色,创建现代化精品名校”的奋斗目标,让铁锁教育成为造福家乡人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大计。

2014年12月24日

下载创新创业谱华章--永新集团经济发展方式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创业谱华章--永新集团经济发展方式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农作制度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创新农作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农技推广基金会余姚执行部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2月3日省部级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研讨班讲话中指出:“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

    个人创业电子商务最靠谱的方式

    个人创业电子商务最靠谱的方式 目前个人创业电子商务最靠谱的方式:就是找到一个传统企业合作,让他将淘宝旗舰店外包给你或者开个网络专卖店,有1个传统品牌客户就足够了;然后招聘......

    推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3

    (三) 推进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已是当下中国推进强国战略的最重要的主题。转型,意味着变革。要解放思想,转变理念,打破深层次的制度瓶颈,摆脱模式化的路......

    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读《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感 通篇阅读温总理有关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章使我获益匪浅,温总理从五个方面逐层深入的分析了当下中国应该如何......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创新经济发展方式——宿迁市新兴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创新经济发展方式 ——宿迁市新兴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市发展改革委近日,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会,对加快发展全省新兴产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提......

    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对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以下调查。一、县域经济发展方......

    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研报告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对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以下调查。一、县域经济发展方......

    依靠科技创新 加快转变青海经济发展方式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依靠科技创新 加快转变青海经济发展方式 作者:苏多杰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2期 摘 要:目前,青海科技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