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小编推荐]
今年七、八月份,我在老家生活了一段时间,有机会了解广大群众对**水库建设的认识和对移民工作的意见与要求。随***书记等领导赴江口、桃坑两乡调研,又一次聆听了江口、桃坑两乡干部、群众对**水库建设和移民工作的意见。我深深感到有必要把几个月来所掌握的情况加以整理,把淹没区干部、群众的想法加以归纳,并结合政策法规,形成十条意见,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关于移民工作的指导思想
移民工作是难度最大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管用的指导思想。
我认为**水库移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否可以这样: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移民对象的风俗习惯和现实情况,考察和选择安置点,实行开发性移民,使移民迁得出,留得住,致富快,不返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我认为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关键。做移民工作的人能代表移民的根本利益,移民工作就不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移民对象而言,既然做移民工作的人代表了自己的根本利益,那么,如何搬迁,迁往何处,什么时候迁就没有过多考虑的必要,可以放心地服从移民工作部门的安排。
江口、桃坑两个乡的客家人,是个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以及语言都与茶陵本地人不同。因此,安置的时候应考虑这些因素。
实行开发性移民,这是三峡移民工作的经验。如果不实行开发性移民,那么他们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不可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发展的问题、脱贫致富的问题,就可能产生新地方不如老地方的思想,以致造成返迁的后果。[本文出自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关于认识客家人的问题
居住在江口、桃坑两乡的客家人,是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迁来的。他们的祖先在公元四世纪(西晋末年)“五胡乱中华”时期和十二世纪初金兵入侵、南宋偏安时期,因战乱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迁徙到福建、广东和江西,后又迁到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再辗转迁徙到江口、桃坑定居。如现在江口乡罗姓人是宋末元初(1279年)迁来的,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桃坑乡罗、廖、郭等姓氏客家人是在清雍正时(1730年)从福建、江西迁来的,至今已有二、三百年历史。
客家人从外地迁来,只能在深山角落里谋生创业,繁衍后代。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很少与本地人来往。在旧社会,他们要受本地人的欺凌。客家人一般都敦厚、纯朴、胆小、老实。解放后,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再受人欺侮,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因此,他们拥护共产党,凡是政府的号召他们都响应,凡是政府下达的任务都能完成。
江口、桃坑两乡的客家人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茶陵革命史上第一位烈士范桂荣是桃坑乡的。
2、解放以来,江口、桃坑两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竹木和林产品。江口乡平均每年上交木材八千立方米以上,上交楠竹二十万根以上。桃坑乡平均每年上交木材一万立方米以上,上交楠竹二十万根以上。
3、解放以来,茶陵县的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都少不了江口、桃坑人。如茶安灌区、岩口水库、龙头灌区、东坑水库、龙下灌区(青年电站)、醴茶铁路的建设工地上都有成百上千的江口、桃坑乡的民工。两地还为这些工地提供箢箕、扁担、锄头把,全是“一平二调”,没有报酬,又不是直接受益的,真可谓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现在,**水库的建设已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江口、桃坑两乡人民得知这个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们认为建设**水库是件大好事。对江口、桃坑人民全面实现小康和对茶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库区人民,特别是移民对象,应该要顾全大局,全力支持。他们表示,尽管要离开祖祖辈辈居住了几百年的故土,告别山清水秀的家园,也要保证**水库顺利建设、蓄水、发电。
客家人几经周折从中原迁徙到艰苦的南方山区安家立业,在创造生存条件的同时,创造了客家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也形成了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别于本地语言的客家方言。
认识客家人,了解他们的习俗,有助于妥善地安置移民,使他们迁得出,留得住。过去青年电站的移民(也是客家人),迁到本地人集中的地方插队,不几年便返迁了。这个教训应该吸取。既然客家人顾全大局,支持**水库的建设,忍痛舍家园,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他们的意见与要求,精心安置,使他们有一个比原有更美、更称心、更能尽快奔小康的新家园,作为对他们的回报。这样就有可能通过移民工作更加密切党群关系,使今后其他各项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
三、关于行政区划
**水库建成后,江口、桃坑两个乡可以合并为一个乡。这两个乡现有人口一万六千人左右。**水库淹没区人口将近占现有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如果淹没区人
sp;少数不愿外迁的移民,如果有固定收入,或有一定的种养技术的,应当允许他们后靠。但是,若无法自行解决吃饭问题,而要依赖政府或山地资源生存的,不能后靠的,应动员他们迁出。
九、关于库区的开发
**水库建成后,江口、桃坑两乡原有的资源和新增的小岛、水面资源,为库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1、利用淹没区的小岛,发展特种养殖业,如养蛇、养野猪等。在小岛上养这些动物,既安全,又可供游人观赏,还能让这些动物回归大自然去自由自在地生长、繁殖。
2、利用宽阔、平静的水面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引进国家或省级水上运动队来此集训,让水库成为训练基地、比赛场地。
3、利用库内淹没的垄沟发展渔业生产,放养冷水鱼类。
4、利用山地的草料资源,发展牛、羊、鹿、獭、兔的养殖。
5、利用水面和山地景观发展旅游业。
6、在工业园区筹建竹木制品深加工企业。如江口、桃杭现有的竹拉丝厂,只生产半成品,若能将这些半成品加工成牙签、餐签、医用棉签、竹帘、竹垫、竹席等,其经济效益将会成倍甚至上十倍地增长。
还可以利用山上的小灌木、树蔸、树根、竹蔸、竹根等加工成盆景、根雕。
十、关于如何做好移民工作
做好移民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设:
1、做好宣传工作,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可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水库建设的意义和移民工作的政策。
2、抓好带头人。村组干部、党员、退休干部职工、在职职工的家属,如属移民户,应毫无条件地带头。
3、做移民发动工作,要坚持正面引导,做过细的工作,来不得行政命令。当然对那些顽固的钉子户则应通过法律程序,强行迁出。
以上意见不一定正确,有的可能与党的政策相悖。仅供参考。
第二篇: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
今年七、八月份,我在老家生活了一段时间,有机会了解广大群众对**水库建设的认识和对移民工作的意见与要求。随***书记等领导赴江口、桃坑两乡调研,又一次聆听了江口、桃坑两乡干部、群众对**水库建设和移民工作的意见。我深深感到有必要把几个月来所掌握的情况加以整理,把淹没区干部、群众的想法加以归纳,并结合政策法规,形成十条意见,供领导决
策时参考。
一、关于移民工作的指导思想
移民工作是难度最大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管用的指导思想。
我认为**水库移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否可以这样: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移民对象的风俗习惯和现实情况,考察和选择安置点,实行开发性移民,使移民迁得出,留得住,致富快,不返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我认为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关键。做移民工作的人能代表移民的根本利益,移民工作就不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移民对象而言,既然做移民工作的人代表了自己的根本利益,那么,如何搬迁,迁往何处,什么时候迁就没有过多考虑的必要,可以放心地服从移民工作部门的安排。
江口、桃坑两个乡的客家人,是个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以及语言都与茶陵本地人不同。因此,安置的时候应考虑这些因素。
实行开发性移民,这是三峡移民工作的经验。如果不实行开发性移民,那么他们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不可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发展的问题、脱贫致富的问题,就可能产生新地方不如老地方的思想,以致造成返迁的后果。
二、关于认识客家人的问题
居住在江口、桃坑两乡的客家人,是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迁来的。他们的祖先在公元四世纪(西晋末年)“五胡乱中华”时期和十二世纪初金兵入侵、南宋偏安时期,因战乱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迁徙到福建、广东和江西,后又迁到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再辗转迁徙到江口、桃坑定居。如现在江口乡罗姓人是宋末元初(1279年)迁来的,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桃坑乡罗、廖、郭等姓氏客家人是在清雍正时(1730年)从福建、江西迁来的,至今已有二、三百年历史。
客家人从外地迁来,只能在深山角落里谋生创业,繁衍后代。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很少与本地人来往。在旧社会,他们要受本地人的欺凌。客家人一般都敦厚、纯朴、胆小、老实。解放后,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再受人欺侮,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因此,他们拥护共产党,凡是政府的号召他们都响应,凡是政府下达的任务都能完成。
江口、桃坑两乡的客家人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茶陵革命史上第一位烈士范桂荣是桃坑乡的。
2、解放以来,江口、桃坑两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竹木和林产品。江口乡平均每年上交木材八千立方米以上,上交楠竹二十万根以上。桃坑乡平均每年上交木材一万立方米以上,上交楠竹二十万根以上。
3、解放以来,茶陵县的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都少不了江口、桃坑人。如茶安灌区、岩口水库、龙头灌区、东坑水库、龙下灌区(青年电站)、醴茶铁路的建设工地上都有成百上千的江口、桃坑乡的民工。两地还为这些工地提供箢箕、扁担、锄头把,全是“一平二调”,没有报酬,又不是直接受益的,真可谓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现在,**水库的建设已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江口、桃坑两乡人民得知这个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们认为建设**水库是件大好事。对江口、桃坑人民全面实现小康和对茶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库区人民,特别是移民对象,应该要顾全大局,全力支持。他们表示,尽管要离开祖祖辈辈居住了几百年的故土,告别山清水秀的家园,也要保证**水库顺利建设、蓄水、发电。
客家人几经周折从中原迁徙到艰苦的南方山区安家立业,在创造生存条件的同时,创造了客家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也形成了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别于本地语言的客家方言。
认识客家人,了解他们的习俗,有助于妥善地安置移民,使他们迁得出,留得住。过去青年电站的移民(也是客家人),迁到本地人集中的地方插队,不几年便返迁了。这个教训应该吸取。既然客家人顾全大局,支持**水库的建设,忍痛舍家园,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他们的意见与要求,精心安置,使他们有一个比原有更美、更称心、更能尽快奔小康的新家园,作为对他们的回报。这样就有可能通过移民工作更加密切党群关系,使今后其他各项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
三、关于行政区划
**水库建成后,江口、桃坑两个乡可以合并为一个乡。这两个乡现有人口一万六千人左右。**水库淹没区人口将近占现有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如果淹没区人口以百分之五十异地安置估算,两个乡剩下的人口只相当于桃坑乡现有人口。合二为一后,仍然是个小乡。有人曾设想,**水库建成后,将江
口、桃坑两个乡撤掉,以水库为界,库东并入严塘镇,库西并入湖口镇。这种设想有两个弊端:其一,不便管理,现江口乡的村离镇政府太远,到镇里开会、办事既要坐船,又要坐车,且里程很远,多有不便。其二,对保护库区环境,开发旅游,发展库区经济不利。只有合二为一,才能克服这些弊端,有利于库区的发展与繁荣。
并乡后,乡党政机关宜设在原两乡
地理位置的中心——现桃坑乡的大汾村,并在这里建集镇,使之成为库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四、关于移民安置点的选定
1、桃坑乡大汾村
如果江口、桃坑乡合并,乡党政机关设在大汾,并在大汾建集镇,那么现在桃坑、江口两个墟场的工商户可搬迁到大汾,继续经商办厂。
2、坝下
**水库建成后,坝下无疑要在现**、祠湾两个村形成一个工业园区,建一个有相当规模的大镇。靠近大坝的马溪、带江、田和三个村的移民可迁入,其生活出路:**水库管理局可在移民中招一批职工;可在工业园区的企业中打工;可搞第三产业,做点小生意;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办厂。
3、县城
在106国道绕城线两侧安排一批有条件进城的移民户。
进城的先决条件是有建房能力。移民户现有房子大多是“干打垒”式的土房子,这些老房子得到的补偿金不会很多,如果自己拿不出钱,就不可能在县城按照规定标准和层数,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房子建好。按照目前的造价标准,建一幢占地80平方米的三层的房子,除地皮费外,大约需要10万元左右。移民户如果没有建房的经济承受能力,就不可能安排进县城。
我认为除了有建房的经济承受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方可安排进县城:①有雄厚的资金可经商办企业;②有固定职业和固定经济收入;③有一技之长或技术职称,能在县城找到工作。否则进城后无法解决吃饭问题。
4、桃坑乡东江村
**水库建成后,库区的竹木可以从水路集中于东江村,再从这里由陆路外运,成为竹木的集散地。因为东江村地处库外,可在该村曹家组开辟一个工业园区,把江口、桃坑现有的竹木加工企业迁进园区。业主和员工是移民对象的一并迁入。
5、农耕点
在三八区靠近山区的既有田土又有山林的地方选点,凡愿意从事农耕和经营林业的移民可以优先安排,并提供优惠条件。
6、林业点
可考虑在云阳林场划出一两个分场(要划出分场难度很大,要经省林业厅批准),安置二百户左右愿意从事林业生产的移民户。
五、关于库区的资源、环境保护
1、库区范围内的林地,最好收归国有,实行无限期封山育林。其好处是:其一,森林可涵养水分,为水库提供丰富的水源;其二,有利于水土保持,减少或不使山上的泥石冲入库内,防止水库淤塞;其三,使环境更优美,山更青,水更绿,有利于开发旅游;其四,为野生动物提供更好的生息场所,使生态更加平衡。
2、为了保护库区环境,严禁在库区范围内兴办排放废水、废气、废渣的工厂,如造纸厂、冶炼厂等,保护库区的水质、大气不受污染。新建集镇,污水不能直接排入库内,要有垃圾处理设施。
3、非淹没区的村民和后靠的移民户不准在库区范围内猎杀野生动物(包括枪杀、围捕、放弓驽、放铁夹等)。
4、严禁在库区水域内使用电力、毒药和危爆物品捕鱼。
5、淹没区内国家保护的树木(包括村民自留山和责任山内的)严禁砍伐,应由县林业部门统一处理。
六、关于非淹没区村民的要求与对策
1、**水库建成后,非淹没区的道路、供电线路和程控电话线路全部被切断。村民要求要将工程复建好,保证能继续通路、通电、通程控电话。对策是:其一,修一条环库公路,作为主干道。非淹没区各村、组的道路采取村民投工、指挥部补贴的办法接通;其二,供电电杆淹没处用水下电缆接通;其三,最好用水下电缆接通程控电话,也可用小灵通代替程控电话。
2、非淹没区的个别农户和村组,如果解决“三通”的费用大大超过搬迁的费用,可以考虑迁出。这样,既可以节省开支,又可以方便群众,让他们走出大山去求发展。
七、关于教育和卫生工作
1、教育。拆除现有的中小学校舍,利用拆下来的有用材料在乡政府所在地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全部在学校寄宿,一至三年级每10名学生设一名保育员,三至五年级每班设两名保育员。保育员可在富余教师中安排一部分,也可由每个村选送一部分。在该校上学的学生,如属移民户(除外迁的)可半免或全免代收部分的学费。以后逐步创造条件实现免费义务教育。
2、卫生。争取卫生部门的支持,筹建一所综合型医院。在现卫生院的基础上增添医疗设备,购置一艘救护船和一艘水上出诊艇,方便群众治病。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办好村卫生室。医院聘用一名当地草药郎中,充分利用当地草药资源防病、治病。
八、关于后靠的问题
少数不愿外迁的移民,如果有固定收入,或有一定的种养技术的,应当允许他们后靠。但是,若无法自行解决吃饭问题,而要依赖政府或山地资源生存的,不能后靠的,应动员他们迁出。
九、关于库区的开发
**水库建成后,江口、桃坑两乡原有的资源和新增的小岛、水面资源,为库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
1、利用淹没区的小岛,发展特种养殖业,如养蛇、养野猪等。在小岛上养这些动物,既安全,又可供游人观赏,还能让这些动物回归大自然去自由自在地生长、繁殖。
2、利用宽阔、平静的水面和良好的气候环境,引进国家或省级水上运动队来此集训,让水库成为训练基地、比赛场地。
3、利用库内淹没的垄沟发展渔业生产,放养冷水鱼类。
4、利用山地的草料资源,发展牛、羊、鹿、獭、兔的养殖。
5、利用水面和山地景观发展旅游业。
6、在工业园区筹建竹木制品深加工企业。如江口、桃杭现有的竹拉丝厂,只生产半成品,若能将这些半成品加工成牙签、餐签、医用棉签、竹帘、竹垫、竹席等,其经济效益将会成倍甚至上十倍地增长。
还可以利用山上的小灌木、树蔸、树根、竹蔸、竹根等加工成盆景、根雕。
十、关于如何做好移民工作
做好移民工作,有以下几点建设:
1、做好宣传工作,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可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水库建设的意义和移民工作的政策。
2、抓好带头人。村组干部、党员、退休干部职工、在职职工的家属,如属移民户,应毫无条件地带头。
3、做移民发动工作,要坚持正面引导,做过细的工作,来不得行政命令。当然对那些顽固的钉子户则应通过法律程序,强行迁出。
以上意见不一定正确,有的可能与党的政策相悖。仅供参考。
第三篇: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
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
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2007-12-15 21:31:1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2)今年七、八月份,我在老家生活了一段时间,有机会了解广大群众对**水库建设的认识和对移民工作的意见与要求。随***书记等领导赴江口、桃坑两乡调研,又一次聆听了江口、桃坑两乡干部、群众对**水库建设和移民工作的意见。我深深感到有必要把几个月来所掌握的情况加以整理,把淹没区干部、群众的想法加以归纳,并结合政策法规,形成十条意见,供领导决策时参考。
一、关于移民工作的指导思想
移民工作是难度最大的工作,必须有明确的、管用的指导思想。
我认为**水库移民工作的指导思
想是否可以这样: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移民对象的风俗习惯和现实情况,考察和选择安置点,实行开发性移民,使移民迁得出,留得住,致富快,不返迁。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我认为是做好移民工作的关键。做移民工作的人能代表移民的根本利益,移民工作就不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就移民对象而言,既然做移民工作的人代表了自己的根本利益,那么,如何搬迁,迁往何处,什么时候迁就没有过多考虑的必要,可以放心地服从移民工作部门的安排。江口、桃坑两个乡的客家人,是个特殊的人群。他们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以及语言都与茶陵本地人不同。因此,安置的时候应考虑这些因素。
实行开发性移民,这是三峡移民工作的经验。如果不实行开发性移民,那么他们到一个新的地方,就不可能解决吃饭的问题、发展的问题、脱贫致富的
问题,就可能产生新地方不如老地方的思想,以致造成返迁的后果。
二、关于认识客家人的问题
居住在江口、桃坑两乡的客家人,是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迁来的。他们的祖先在公元四世纪(西晋末年)“五胡乱中华”时期和十二世纪初金兵入侵、南宋偏安时期,因战乱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迁徙到福建、广东和江西,后又迁到湘赣两省交界处的罗霄山脉,再辗转迁徙到江口、桃坑定居。如现在江口乡罗姓人是宋末元初(1279年)迁来的,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桃坑乡罗、廖、郭等姓氏客家人是在清雍正时(1730年)从福建、江西迁来的,至今已有二、三百年历史。
客家人从外地迁来,只能在深山角落里谋生创业,繁衍后代。他们很少与外界接触,很少与本地人来往。在旧社会,他们要受本地人的欺凌。客家人一般都敦厚、纯朴、胆小、老实。解放后,他们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再受人欺侮,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善。因此,他们拥护共产党,凡是政府的号召他们都响应,凡是政府下达的任务都能完成。
江口、桃坑两乡的客家人在革命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1、茶陵革命史上第一位烈士范桂荣是桃坑乡的。
2、解放以来,江口、桃坑两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竹木和林产品。江口乡平均每年上交木材八千立方米以上,上交楠竹二十万根以上。桃坑乡平均每年上交木材一万立方米以上,上交楠竹二十万根以上。
3、解放以来,茶陵县的水利、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都少不了江口、桃坑人。如茶安灌区、岩口水库、龙头灌区、东坑水库、龙下灌区(青年电站)、醴茶铁路的建设工地上都有成百上千的江口、桃坑乡的民工。两地还为这些工地提供箢箕、扁担、锄头把,全是“一平二调”,没有报酬,又不是直接受益的,真可谓作出了无私的奉献。
现在,**水库的建设已进入前期准备工作阶段。江口、桃坑两乡人民得知这个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他们认为建设**水库是件大好事。对江口、桃坑人民全面实现小康和对茶陵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库区人民,特别是移民对象,应该要顾全大局,全力支持。他们表示,尽管要离开祖祖辈辈居住了几百年的故土,告别山清水秀的家园,也要保证**水库顺利建设、蓄水、发电。
客家人几经周折从中原迁徙到艰苦的南方山区安家立业,在创造生存条件的同时,创造了客家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也形成了语音、词汇、语法都有别于本地语言的客家方言。
认识客家人,了解他们的习俗,有助于妥善地安置移民,使他们迁得出,留得住。过去青年电站的移民(也是客家人),迁到本地人集中的地方插队,不几年便返迁了。这个教训应该吸取。既
然客家人顾全大局,支持**水库的建设,忍痛舍家园,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他们的意见与要求,精心安置,使他们有一个比原有更美、更称心、更能尽快奔小康的新家园,作为对他们的回报。这样就有可能通过移民工作更加密切党群关系,使今后其他各项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
三、关于行政区划
**水库建成后,江口、桃坑两个乡可以合并为一个乡。这两个乡现有人口一万六千人左右。**水库淹没区人口将近占现有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如果淹没区人口以百分之五十异地安置估算,两个乡剩下的人口只相当于桃坑乡现有人口。合二为一后,仍然是个小乡。有人曾设想,**水库建成后,将
某水库移民工作的思考
第四篇:水库移民简介
某项目实施方案,共涉及156个移民村,分为六个类别项目,一是基本口粮田及水利设施项目46个;二是饮水安全、沼气、交通、供电、通信广播等基础设施项目70个;三是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项目5个村,四是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项目15个;五是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项目;六是种植、养殖、林、畜牧、渔、旅游、加工、服务业等生产开发项目20个;七是其它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渠道防渗13880m,护村坝1530m,大口井及配套14座,打机井及配套5眼,扬水站及配套4座,扬水站维修1座,中低产田改造527亩;道路硬化113200m;建活动中心4座,图书室1座;街道亮化3处,新居民建设10处;劳动力技能培训;建养殖场11座,发展种植基地6处,批发市场1座。其他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45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3763.66万元、机电设备投资261.92万元、培训费120万元、应急费210万元、人员管理费20万,独立费124.50万元。(详见表1-1)
第五篇: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依法行政自查报告
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
依法行政自查报告
※※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县法制办的要求,结合实际,积极认真开展依法行政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自查如下: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1、认真学习领会依法行政相关会议及文件精神;
2、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3、积极参加县举办的法制培训班。
二、组织上保障有力
1、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其他工作人员为成员的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
2、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人;
3、结合我局实际及县文件精神,制定《 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三、行动上落实到位
1、实行政务公开,对涉及水库移民政策等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公开;
2、按时发放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3、按相关法定程序认真组织实施移民工程项目;
4、按相关政策,开展好库区基金的征收工作;
5、深入基层,开展下访及大接访活动,及时解决和答复水库移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库区移民稳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1、工作人员较少,因此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依法行政工作只能按现状开展,有待进一步完善及改进;二是由于单位刚成立,缺乏办公经费,在工作开展经费上未能给予保障。
2、下一步打算:一是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二是进一步理顺体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
县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