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沐浴区基本设施要求
1.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2.沐浴区与储存区应分区明确;应设流动水沐浴池。储存柜保持清洁干燥,柜门有良好的密封性。
3.应有空调等保温设施。
4.具备必要的沐浴用品,如毛巾、无刺激性婴儿沐浴液、护臀霜(鞣酸软膏)、沐浴垫或盆、一次性无菌巾、抗湿罩袍或围裙等。
二、沐浴基本管理要求
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2.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配戴首饰、手表等物品。
3.每日沐浴前、沐浴后沐浴区应开窗通风或空气净化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
4.病情允许时宜选择淋浴。淋浴应一人二巾(洗澡毛巾和擦干毛巾)一垫(用于衬垫体重秤和沐浴垫);盆浴应一人二巾一盆(或套一次性塑料套)。
5.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早产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最后为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隔离室的患儿到隔离室沐浴。
6.每日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沐浴垫、围裙等;更换打褓台上的各种物品,并清洁擦拭台面、体重秤等。
7.新生儿沐浴使用后的毛巾应清洗消毒,首选热力消毒,必要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新生儿衣被按照《织物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处理,早产儿和皮肤有破损的新生儿使用的衣物应压力蒸汽灭菌。
8.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9.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油膏等应一人一用,有效期内使用。
三、沐浴流程
1.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在26~28℃。
2.做手卫生,穿抗湿罩袍或围裙。
3.调节水温,以手背或手腕部皮肤感觉不烫为度。
4.在拆褓台拆褓,查看新生儿皮肤及脐带情况,体重秤上铺放一次性无菌垫巾,新生儿称重后,连同一次性无菌垫巾置放于沐浴垫上。
(1)头部沐浴顺序: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新生儿双耳,按眼睛(由内眦洗向外眦)→脸部→头发→擦干顺序。亦可沐浴结束后使用消毒棉签蘸0.9%生理盐水洗眼。
(2)身体沐浴顺序:颈部→胸部→腹部→腋窝→上肢→腹股沟及外生殖器(女婴应从前向后洗)→翻身→下肢→后颈→背部→臀部。
(3)将洗完的新生儿抱至包褓台,用擦干毛巾轻轻沾干全身。
(4)按相应操作规程护理脐带。
5.将婴儿衣被、毛巾、一次性无菌垫巾等丢入指定容器,清洁双手后继续为下一个新生儿淋浴。
第二篇: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SOP
持有部门:妇产科
制订者:医院感染管理科审核者:尹书保
制订日期:2013年5月26日审核日期:2013年5月28日
执行日期:2013年6月3日
一、沐浴间基本设施要求
1、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2、沐浴区与储存区应分区明确;应设流动水沐浴池。储存柜保持清洁干燥,柜门有良好的密封性。
3、应有空调等保温设施。
4、具备必要的沐浴用品,如毛巾、无刺激性婴儿浴液、护臀霜、沐浴盆、一次性防水垫巾,围裙等。
二、沐浴基本要求
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2、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配戴首饰、手表等物品。
3、每日沐浴前、沐浴后沐浴间应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
4、淋浴应一人二巾(洗澡毛巾和擦干毛巾)一垫,盆浴应一人一巾盆(或套一次性塑料套)。
5、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早产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最后为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
6、每日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沐浴垫等;更换台上的各种物品,并清洁擦拭台面。
7、新生儿沐浴使用后的毛巾应清洗消毒,早产儿和皮肤有破损的新生儿使用的衣物应压力蒸汽灭菌。
8、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9、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等应一人一用,有效期内使用。
三、沐浴流程
1、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在26-28度之间。
2、做手卫生,穿抗湿罩袍或围裙。
3、调节水温,以手背或腕部皮肤感染不烫为宜。
4、查看新生儿皮肤及脐带情况。
(1)头部沐浴顺序: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新生儿双耳,按眼睛(由内眦洗向外眦)→脸部→头发→擦干顺序。亦可沐浴结束后使用消毒棉签蘸0.9%生理盐水洗衣眼。
(2)身体沐浴顺序:颈部→胸部→腹部→腋窝→上肢→腹股沟及外生殖器(女婴应从前向后洗)→翻身→下肢→后颈→背部→臀部。
(3)将洗完的新生儿抱至台上,用擦干毛巾轻轻沾干全身。
(4)按相应操作规程护理脐带。
(5)将婴儿衣被、毛巾、一一次性防水垫巾等丢入指定容器,清洁双手后继续为下一个新生儿沐浴。
第三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胡国庆主编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1.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手术室的监测包括工程验收检测和日常监测,工程验收检测分竣工验收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各项监测资料应保存完好,记录存档。
一、工程验收检测
1.竣工验收检测:是指建设方对经过施工方调试使净化空调基本参数达到合格后的洁净手术室的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认可。
(1)由施工方负责完成。(2)检测项目:
1)通风机的风量及转数; 2)系统和房间风量及其平衡; 3)系统和房间静压及其调整; 4)自动调节系统联合运行; 5)高效过滤器检漏; 6)洁净度级别。
2.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洁净手术室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综合性能评定,由第三方对已竣工验收的洁净手术部的等级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和评定。
1)必须由卫生部门授权的专业工程质量检验机构或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条件的第三方完成。
(2)检测项目:
1)截面风速; 2)换气次数; 3)静压差; 4)洁净度级别; 5)温湿度; 6)高效过滤器抽查检漏(1级洁净用房抽查比例应大于50%,其他洁净用房应大于20%);
7)噪声; 8)照度; 9)新风量; 10)细菌浓度。3.注意事项:
(1)工程验收检测时,应先测风速风量和静压差,最后检测细菌浓度。(2)不得以空气洁净度级别或细菌浓度的单项指标代替综合性能全面评定。(3)不得以竣工验收检测代替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
(4)竣工验收和综合性能全面评Ⅰ定的检测以空态或静态为准。
二、日常监测
1.每天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2.空气细菌浓度监测:
(1)静态监测: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2)动态监测: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监测1次,3.静压差:运行动态监测,在手术开始时,直接读取手术间门外仪表数据或用液柱式微压差计现场测定。
4.相对湿度:Ⅰ级每2日监测1次,Ⅱ~Ⅳ级每周监测1次;在手术缝合时由室内仪表直接读取。
三、年检
实行静态检测,每1~2年1次,应测项目为截面风速(I级)、换气次数(Ⅱ~Ⅳ级)、洁净度、沉降菌细菌菌落总数、静压差、新风量。检测方法按GB50333的规定执行,应由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单位进检测。
104.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
一、竣工验收
1.医院洁净室主要有洁净手术室、洁净病房、洁净无菌物品间、洁净静配中心以及洁净医学实验室等。
2.新建与改建洁净室投入使用前具备如下条件。
(1)建设方提供的平面设计图与使用指南(或说明书),标注各洁净室以及辅助用房所设计的洁净级别。
(2)建设方提供的自行竣工验收报告。
(3)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提供的验收报告,洁净医学实验室的所有指标均应符合GB50073—2001中相关技术指标,其他洁净室的所有设计指标均应符合GB50333—2002等相关国家标准中技术指标。
(4)洁净室医务人员以及维护人员等应经上岗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日常管理
1.洁净室(区)的日常维护可以在建筑单位的指导下实施或委托专业单位进行。(1)保持进气的三级过滤装置(初效、中效与高效)的气流畅通无阻。(2)保持管道内干燥无尘。
(3)保持回风口滤网畅通无尘,无物品或设备阻挡。
(4)室外排风口应与室外进风口的距离保持5m以上,离地3m以上。
(5)过滤装置的更换与管道的清洁间隔时间应根据使用频率而定,最好是在建筑单位的指导下,制定有关标准操作规程(SOP),并有记录备查。
通常初效过滤网、回风口过滤网应1~2周清洁,中效过滤网应6~12个月清洁或更换,高效过滤网2~3年更换。
2.控制“尘源”:
(1)凡进入洁净室(区)人员应做手卫生,戴口罩、帽子,穿洁净服。(2)控制人室人员的数量。
(3)进入物品均应在洁净室(区)外做相应处理,如有外包装应拆去外包装,如无包装应彻底清洁处理。
3.洁净室内只允许放置必需的设备设施或家具等;物品摆放要避开回风口,尽量做到送风口与回风口的直线中无任何阻挡。
4.保洁工作:
(1)重点为日常清洁,要求每台手术后清洁,每日小卫生,每周大卫生。(2)日常卫生应实行湿式卫生。
(3)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以手术部为例,不同级别手术室应分设卫生处置间(池);洗涤抹布与拖把的水池,应采用高低水池加以区分;抹布、拖把与水桶等洁具应分手术室标注专用(并以颜色进行区分)。
(4)每台手术结束后,污染的敷料、洞巾等不应随地乱丢,应丢人专用收集箱内,实行“隔离转移”措施。
(5)清洁手术后,采用清水擦拭即可,如需接台手术时,在清洁卫生后,按GB50333—2002中所规定的时间自净后,实施下一台手术。
5.地面等处被血液或排泄物污染时,不应直接使用拖把进行清理,应采取“覆盖消毒”措施。
(1)采用蘸有消毒溶液(以不流淌为宜)的布类或多层纸巾覆盖污染物(消毒溶液量不足时可以随时滴加)。
(2)采用蘸有同样消毒溶液的布类或纸巾,由污染物外四周2m处向内擦抹。(3)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30min以上)后,将所有使用过的布类或纸巾包裹污染物丢弃。
(4)采用清水清洁卫生。
消毒剂可根据污染物性质进行选择,如血液推荐使用75%乙醇溶液;呕吐物等建议选用有效氯浓度为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对设备仪器表面的消毒可选用75%乙醇溶液擦抹。
6.日常监测:(1)自检,由使用单位实施,每季度不得少于1次。主要采用平皿沉降法(要求暴露30min)检测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布点与标准见附)。
(2)年检,由有资质的单位实施,每年不少于1次。内容包括尘埃粒子、压差、风速、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温湿度、换气次数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GB50333—2002中所规定要求。
(3)一旦发现超标现象,应立即排查,及时整改。
三、个人防护
1.进入洁净室(区)人员应彻底更换清洁的衣鞋,并做好头部、口鼻部位的保护,以制止自身的“发菌”;必要时入室前进行沐浴。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离开洁净室(区)后,其个人防护装备则被视为“污染”的,再次进入时应重新更换。
2.室内应保持安静,人员避免大幅度的肢体运动与抖动各类织物,以减少扬尘。3.吸烟者应在吐完最后一口烟15min后,方可进入洁净室(区)。
4.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建议采用透气性好,不发絮,且耐高温处理的面料。附: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布点与标准(略)
第四篇:艾滋病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源性传播疾病手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填写通知单
已知具有感染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类别名称。
二、手术安排
手术应安排在专用感染手术间内实施手术,谢绝参观。
三、患者转送
1、合并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患者应更换清洁病号服并使用敷料覆盖裸露的感染部位;转运过程中,应避免不必要的停留。
3、平车使用防水的一次性床单和被套,严禁与其他患者共用。
四、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应在遵循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接触传播(或血源性传播)的隔离与预防,如合并有空气或飞沫传播疾病时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一)术前
1、物品准备:
(1)手术间开启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
(2)将手术间内本次手术不需要的物品移到手术间外。
(3)准备一次性铺单、手术衣及医用耗材用品等,手术中均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4)患者转运床上粘贴隔离标识,手术间门口根据病原菌的传播途径悬挂相应的隔离牌,如接触隔离、空气隔离、飞沫隔离。
(5)医疗废物桶大小要合适,套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6)手术间内各种设施、设备专用。
(7)器械护士备齐术中所用物品、术中常规的器械包、中心吸引等手术设备。
(8)手术间备含氯消毒剂。
2、医护人员准备:
(1)手术人员进行外科洗手和手消毒。(2)手术人员皮肤完整无破损。手术人员戴帽子;戴外科口罩,若为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戴防护面罩;在日常手术着装外加穿专用一次性防水防护服,长短要合适;穿防护胶鞋和高筒鞋套; 戴双层乳胶手套。
(3)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戴防护面罩、双层乳胶手套。(4)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
(5)手术间外应配备1名巡回护士,以便传递短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6)巡回护士核对病人,使用安全封闭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7)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利器直接放入利器盒内。
(8)配合手术医生安置好合适的手术体位。(二)术中
1、应始终保持手术间房门关闭,不要随意走动,手术间保持安静,禁止接打电话。
2、医护配合:
(1)器械护士手术中应全神贯注,根据手术步骤按顺序摆好手术器械,传递做到稳、准、轻,保持手术台清洁与干燥。(2)较小锐器的传递
2.1 传递手术刀、剪、缝针及骨凿等锐器时,应将锐器放在无菌弯盘中,由近术者器械护士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
2.2术者用后应将锐器放在弯盘中,托住弯盘,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3)较大锐器的传递
(3.1)传递电钻等较大锐器时,应上好钻头或探针,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术者。
(3.2)术者用后也应将尖端朝向自己,柄端递予护士。
(4)缝合伤口时应使用组织镊和钳
(4.1)术者应一手持持针器,一手持镊夹起组织,不应徒手操作。
(4.2)助手在协助中应使用止血钳夹住缝针或组织,使用拉钩扩大术野。
(4.3)缝合结束后,术者应用持针器夹住缝针递予护士,不可将持针器与针分别递予护士。
(5)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辅助器械
充分暴露切口时助手应使用牵开器等辅助器械,以免锐器穿越组织后刺伤。
(6)微创穿刺时应使用止血钳
放置伤口引流时,应使用止血钳撑开组织,以免锋利器械穿入时刺伤。
(7)安装、拆卸手术刀片应使用持针器
安装和拆卸手术刀片时,应使用持针器协助,不应徒手操作,以免刀片划伤。
(8)注射器覆帽时应借用止血钳
注射器若需覆帽,应一手持注射器,一手持血管钳夹针头保护套而覆帽,或单手覆帽。
(9)术中缝合时,严格一针一线缝合,防止锐器损伤。对易产生体液(如剖宫产大出血、颅脑损伤、开放性外伤等)和血液的手术使用带有收集功能的手术巾,贴在手术切口两侧和下边进行收集,防止污染。
(10)用后的手术器械及时收回,并将手术器械上的血液、体液擦拭干净,随时清理台面,保持台面整洁。
(11)术中取出的病理标本,放入双层戴锁边的厚标本袋内,再由外巡回护士外套一次标本袋注明HIV字样送检。
(12)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医疗垃圾放入医疗废物桶内,禁止用手向下直接挤压废物。
(13)术中发现手套破损立即更换;帽子、口罩、防护面屏污染立即更换。
(14)手术过程中,术者完整的皮肤接触到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时,应立即用清水和皂液进行清洗。
(15)手术者在术中黏膜被病人的血液或体液暴露时,立即用大量清水进行冲洗(可由助手和巡回护士协助)。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进行评估和阻断用药。
(16)手术者在术中如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利器刺伤、划伤皮肤时,应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伤口,将污染的血液挤出,同时用大量清水冲洗,用碘伏或酒精消毒。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进行评估和阻断用药。
(17)手术中医护人员之间相互提醒,手术室定时音乐提醒,防止手术时间较长时产生麻痹思想,降低防护意识。
(三)术后
1、手术后清点手术器械及敷料,数目无误。手术中未使用的物品使用清洁包布集中打包,由巡回护士使用清洁污衣袋收纳,注明感染性标识后,由相关部门按照相应标准操作规程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处理操作流程应遵循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相关规范要求。由器械护士到处置间穿全套防护用品进行初步清洗处理后放入密闭容器内,由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回收处理。
3、医务人员在手术间按照规定脱卸防护用品并洗手。脱手套、防护眼镜、口罩、帽子、防护服、鞋套和防护胶鞋,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鞋套放入套有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的桶内,防护眼镜和防护胶鞋分别放入待消毒桶内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然后洗手离开。
4、病人用过的一次性用物、手术敷料、血纱布等物品放入套有双层黄色医疗废物袋的桶内密封,放医疗废物暂存处待回收。利器盒关闭盖口,2/3满时密封盖口放医疗废物暂存处待回收。
5、手术中产生的污水、污血全部吸入一次性负压吸引装置内,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四)环境清洁
1、空气:手术间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应继续开启至少30 min。
2、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人员应按照相应隔离标准操作规程的相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先使用清水擦抹各种物体表面,注意擦拭顺序应从污染较轻的表面到污染较重的表面;再使用相应浓度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保留30 min以后再使用清洁抹布清除残留消毒剂。
3、地面:地面有明显污染时,应先使用消毒剂覆盖消毒,再按照常规清洁消毒程序处理。有大面积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剂浸泡过的吸水物质覆盖被污染的地方,待15分钟后移走吸水物质,再消毒剂覆盖消毒。
4、手术结束后各区域要彻底打扫干净,开启紫外线灯消毒。
第五篇: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的结构和布局参见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章节。
(二)应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供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消毒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三)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四)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五)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照顾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六)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
(七)HIV 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二、治疗前准备
(一)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二)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要求患者遵守血液净化室(中心)有关传染病控制的相关规定如消毒隔离、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透析器复用患者应同时签署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
(三)建立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对乙肝和丙肝患者作明确标识。
三、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保护装置穿戴
(一)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室(中心)。于更衣室更换干净整洁工作服。
(二)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三)医务人员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置。
(四)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
(五)复用透析器的工作人员应戴好手套、围裙、面罩、护目镜。
四、工作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年颁发的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见附录。在透析操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二)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
(四)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五)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五、治疗物品转运
(一)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二)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三)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四)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六、透析机消毒
(一)透析机器外部消毒
1、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二)机器内部消毒
1、每日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按不同透析机厂家出厂说明进行消毒
2、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七、透析消耗品使用消毒处理
(一)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二)透析器管路不能复用。
(三)乙肝病毒、丙肝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
(四)透析器复用的具体操作规程参照《透析器复用及质量控制》章节。
(五)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
八、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参照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章节
九、医疗污物及废物处理参照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章节
十、感染控制监测
(一)透析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二)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1、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每6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
4、如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
5、对于暴露于乙肝或丙肝怀疑可能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在1~3月后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三)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十一、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及防范
(一)工作人员应掌握和遵循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
(二)对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三)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
1、紧急处理办法: 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3、被HBV 或HC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推荐在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1~3 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可予以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十二、传染病报告
血液透析室(中心)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第二篇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范 第一章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目前透析水处理系统分为二类,一类为单极反渗透析水处理系统,另一类为双极反渗透析水处理系统。透析水处理系统的寿命、消毒方法、消毒程序、产水量⁄小时等与生产厂家及型号有关。
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一、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保养
(一)水处理间应该保持干燥,水、电分开。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此项工作由生产厂家或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完成。
(二)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工作电压、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
(三)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更换。
1、石英砂过滤器根据用水量每周反洗1~2 次。一般每年更换1 次。
2、活性炭过滤器反洗的周期为1~2 次/周,建议每年更换1 次。
3、树脂软化器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每1~2 年更换1 次。
4、再生装置其再生周期为每2 天再生1 次。
5、精密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10μm,一般2 个月更换1 次。
6、反渗透膜每2~3 年更换1 次。
(四)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每次消毒后应该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
(五)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二、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
(一)电导率正常值约10μs/cm。
(二)纯水的pH 值应维持在5~7 的正常范围。
(三)细菌培养应每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机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
(四)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内毒素<2 EU/ml;采样部位同上。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
(五)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 次,参考2008 年美国AAMI 标准(见表1.1)。表1.1 血液透析用水允许的化学污染物的最大浓度 污染物允许最大的化学污染物的浓度(mg/L)钙2(0.1mEq/L)镁4(0.3mEq/L)钠70(3.0mEq/L)钾8(0.2mEq/L)氟0.2 氯(自由态)0.5 氯胺0.1 硝酸盐2.0 硫酸盐100.0 铜0.1 钡0.1 锌0.1 铝0.01 砷0.005 铅0.005 银0.005 镉0.001 铬0.014 硒0.09 汞0.0002 锑0.006 铍0.0004 铊0.002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