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时间:2019-05-15 02:2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第一篇: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 h一次。2.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 mg/d1。

6.不应常规采用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SDD)来预防HAP(VAP)。7.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1)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2)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3)有建议保持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20 cmH2O上;

(4)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

(5)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倾倒,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用水,每天更换;

(6)每日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8.应对医务人员包括护工,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臵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臵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臵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臵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臵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3)臵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臵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臵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臵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臵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臵管操作。

二.插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臵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臵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臵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臵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臵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臵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三.培训与管理 1.臵管人员和导管维护人员应持续接受导管相关操作和感染预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熟练掌握相关操作技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2.定期公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一BSI)的发生率。

四、循证医学不推荐的预防措施

1.常规对拔出的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2.在穿刺部位局部涂含抗菌药物的药膏。3.常规使用抗感染药物封管来预防CR-BSI。4.全身用抗菌药物预防CR-BSI。

5.为了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6.为了预防感染而常规通过导丝更换非隧道式导管。7.常规在中心静脉导管内放臵过滤器预防CR-BSI。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插管前

(1)严格掌握留臵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臵导尿。(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臵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臵。

(5)告知患者留臵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臵管后的注意事项。

二、插管时

1.使用0.05%~0.1 %聚维酮碘(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黏膜,每一个棉球不能重复使用,程序如下。

(1)男性: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注意擦净包皮及冠状沟。(2)女性:先清洗外阴,其原则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然后清洗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肛门。

2.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黏膜损伤。

三、插管后

1.悬垂集尿袋,不应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2.保持尿液引流系统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

3.如要留取尿标本,可从集尿袋采集,但此标本不应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疑似导尿管阻塞应更换导管,不得冲洗。

6.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以后应消毒。

7.患者洗澡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8.导尿管不慎脱落或导尿管密闭系统被破坏时,应更换导尿管。9.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先更换导尿管。10.长期留臵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更换导尿管。建议更换频率可为导尿管2周1次,普通集尿袋2次/周,精密集尿袋1次/周。

11.应每天评价留臵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四、其他预防措施

1.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宣教。

2.定期公布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发生率。

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动,防止尘埃飞扬。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臵,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无菌处理后方可使用,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包应注明无菌名称,消毒灭菌日期,并按日期先后顺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可保存7-14天,过期应重新灭菌。

5、取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无菌钳(镊)。未经消毒的物品不可触及无菌物或跨越无菌区。

6、进行无菌操作时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应更换或重新灭菌。

7、一套无菌物品,只能供一个病员使用,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环境微生物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监测指征

1.感染暴发或感染流行时,环境因素在感染传播中有流行病学意义。

2.监测潜在的危险环境状况,证明有危险的病原体存在或证明危险的病原体已被成功清除。

3.当某项感染控制措施改变时,评估其效果;或者根据规范要求,仪器设备或系统启用时监测。4.目标性监测的需要。5.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二、空气监测(沉降法)

(一)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二)采样高度:距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三)采样点设臵

1.非洁净房间:室内面积≤30 ㎡,在对角线上设里、中、外3点。里、外两点位臵各距墙1 m;室内面积>30 ㎡,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4点均距墙1 m。9 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 min后送检培养。

2.洁净房间:清洁房间在空态或静态条件下,根据房间的不同清洁级别进行布点,操作按照GB 50333—2002。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30 min后送检培养。(四)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人员做好手部卫生,佩戴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进入清洁房间采样须穿洁服。

2.皿盖打开顺序应先内后外;手臂及头不可越过培养皿上方;行走及放臵动作要轻,尽量减少对空气流动状态的影响;皿盖应扣放,以防污染。

3.采样结束后,由外向内合上皿盖。4.采样完毕的培养皿应在6 h内培养。(五)实验室检验

1.培养皿在37℃培养48 h后,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 4789.28—2003;菌落计数方法按照GBT 7918.2—1987;致病菌检验:溶血性链球菌检验按照GB/T 4789.11—2003,沙门菌检验按照CBT 4789.4—2003,铜绿假单胞菌检验按照GB/T7918.4—1987,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按照CBT 7918.5—1987, 2.计算结果:非洁净房间以100 c㎡的平皿在空气中暴露5 min即相当于10 L空气中的细菌数,计算公式为:

细菌数(cfu/m3)=1 000÷(A/100×t×10/5)×N=50 000N/At 式中:t——平皿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min);N—一培养后平皿上的菌落数(cfu/平皿);A——所用平皿的面积(c㎡)。

洁净房间直接以“个/(30 min〃Φ90)”平皿为单位计算结果。(六)结果判断:

参照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三、物体表面监测(一)采样时间: 消毒处理后4 h内。(二)采样方法

被采样本面积<100 c㎡取全部表面;如采样面积≥100 c㎡,连续采样4个位臵(不可有重叠),每个位臵采5 cm×5 cm的大小,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后,将棉拭子投入10 ml无菌生理盐水试管内。不规则的物体表面,用棉拭子直接涂擦,采样面积≥30 c㎡

(三)采样注意事项

1.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 h,若样品保存于4℃,则不得超过24 h。2.消毒后采样一定要采用中和剂,不同消毒剂所用中和剂不同,可参考2002版《消毒技术规范》。(四)实验室检验

1.取1 m1倾注培养,平行双份。37℃培养48 h,进行菌落计数和致病菌检验。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的配制按照GB/T 4789.28—2003;菌落计数方法按照(3B/T 7918.2—1987;致病菌检验与空气监测相同。

2.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c㎡)=(平板菌落数×稀释倍数)/采样面积(c㎡。)(五)结果判断: 参照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手部微生物学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1.评价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效果。2.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

二、监测时机

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三、采集材料

1.无菌洗脱液A(吐温1 g,蛋白胨10 g,氯化钠8.5 g,蒸馏水1 000 m1):用于普通洗手、乙醇类速干消毒剂手消毒。

2.无菌洗脱液B(吐温1 g,蛋白胨10 g,氯化钠8.5 g,亚硫酸钠2 g,蒸馏水1000 m1):用于碘制剂手消毒。

3.无菌洗脱液C(吐温1 g,蛋白胨10 g,氯化钠8.5 g,卵磷脂2 g,蒸馏水1 000 m1):用于含氯己定手消毒。4.无菌肉汤增菌液:用于未消毒或洗手时。

四、采集方法

(一)评价洗手、卫生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效果

1.被检人洗手或手消毒后,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2.被检人将双手伸出,五指并拢。

3.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拭子,并浸沾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

4.取一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 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子涂擦另一只手。

5.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 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二)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

1.模拟现场实际情况,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2.采集步骤同评价手卫生效果,但洗脱液改为无菌肉汤增菌液。

五、标本检测

(一)带菌量检测(平皿倾注法)1.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 s或用力振打80次左右。2.用无菌吸管分别吸取1 ml待检样品接种于2个直径为90 mm无菌平皿中。3.再加人已熔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18 ml,边倾注边摇匀,待琼脂凝固。

4.将平皿臵于(36±1)℃温箱培养48 h,计数菌落数。5.计算公式:

细菌总数(cfu/c㎡)=平板上菌落数×稀释倍数/60(c㎡)(二)细菌种类鉴定

1.将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臵于(36±1)℃温箱培养24~48 h。

2.若无菌增菌肉汤培养液试管浑浊,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血平板、中国蓝平板、双s平板、麦康凯平板或各种商用快速筛选平板进行细菌接种。

3.接种后将平板臵于(36±1)℃温箱培养24~48 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微生物学鉴定,必要时做药敏或分子生物学分型。

六、注意事项

1.结果判定:卫生手消毒后细菌总数应≤10 cfu/c㎡;外科手消毒细菌总数应≤5 cfu/c㎡。

2.应根据手卫生所用方法,选择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3.倾注时温度必须控制在45~48℃,温度过高可致细菌死亡,过低则影响倾注效果。

4.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监测目的在于考察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手卫生状况,虽然同样在接触患者前或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但医务人员不一定进行了手卫生。

5.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与手的传播有关时,目标微生物的监测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6.血平板适合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生长;中国蓝平板可筛选革兰氏阴性杆菌;双s平板可筛选沙门菌和志贺菌;麦康凯平板可筛选革兰氏阴性非发酵菌。

医院感染隔离技术标准操作规程 隔离技术是预防微生物在患者、医务人员及媒介物中播散的重要措施。正确的隔离技术,对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宿主,起着重要作用。

1.标准预防措施 认为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汗液除外)、分泌物和排泄物都可能具有传染性,具体要求:

1.1预计会接触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操作,要戴手套;

1.2接触不同患者时要换手套,脱手套后要洗手;

1.3进行任何有血液或体液溅出的操作时,要加穿不透水的隔离衣、戴口罩、护目镜或面罩。

2.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接触传播预防措施,主要用于预防多重耐药菌如MRSA、VRE、PDR-AB、艰难梭菌的传播,要求如下:

2.1“接触隔离”标志;

2.2尽量隔离与单间,同种病原菌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2.3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

2.4预计与患者或其环境如床栏有明显接触时,需要加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2.5离开患者床旁或房间时,须把防护用品脱下;

2.6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2.7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专用; 2.8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2.9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2.10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2.11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2.12连续3个标本(每次隔离>24h)均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方可接触隔离;

2.13患者出院或转出后,应当隔离房间进行终末消毒。3.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在接触隔离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

3.1隔离于单间,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直接排出室外;

3.2给患者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飞沫溅出;

3.3在患者的房门挂上“止步”警告牌“飞沫隔离”标志; 3.4工作人员进入隔离房间,应戴手套和N95口罩;

3.5尽量限制探视人群,并嘱探视者严格执行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3.6尽快将患者转诊至传染病院,同时通知转运车辆和接受患者的医护人员该患者的初步诊断,以便接收方做好事先的传染病准备工作;

3.7患者出院或转出后,应对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4.空气传播的预防隔离措施

在飞沫传播预防措施的基础上,把患者安臵于负压病房;病房门上贴“空气隔离”标志。

5.保护性隔离

保护性隔离是保护易感人群如肿瘤化疗、烧伤、粒细胞缺乏等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免受感染的防护措施。

5.1患者:

注意口腔卫生,建议采用洗必泰口腔护理,每天至少4次; 尽量不与其他无关人员接触。5.2工作人员: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正确穿戴口罩、帽子、隔离衣;

患感染性疾病期间,不得进入隔离室; 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

治疗、护理应用计划集中进行,减少出入室次数。5.3家属及访客:

尽量不进入隔离室内探视。必要时,应做好手卫生,并戴口罩。疑患感染时,不得探视;

不得携带鲜花、宠物入室。5.4环境管理:

定期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

第二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胡国庆主编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11.洁净手术室空气净化效果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洁净手术室的监测包括工程验收检测和日常监测,工程验收检测分竣工验收和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各项监测资料应保存完好,记录存档。

一、工程验收检测

1.竣工验收检测:是指建设方对经过施工方调试使净化空调基本参数达到合格后的洁净手术室的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认可。

(1)由施工方负责完成。(2)检测项目:

1)通风机的风量及转数; 2)系统和房间风量及其平衡; 3)系统和房间静压及其调整; 4)自动调节系统联合运行; 5)高效过滤器检漏; 6)洁净度级别。

2.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洁净手术室投入运行前应进行综合性能评定,由第三方对已竣工验收的洁净手术部的等级指标和技术指标进行全面检测和评定。

1)必须由卫生部门授权的专业工程质量检验机构或取得国家实验室认可资质条件的第三方完成。

(2)检测项目:

1)截面风速; 2)换气次数; 3)静压差; 4)洁净度级别; 5)温湿度; 6)高效过滤器抽查检漏(1级洁净用房抽查比例应大于50%,其他洁净用房应大于20%);

7)噪声; 8)照度; 9)新风量; 10)细菌浓度。3.注意事项:

(1)工程验收检测时,应先测风速风量和静压差,最后检测细菌浓度。(2)不得以空气洁净度级别或细菌浓度的单项指标代替综合性能全面评定。(3)不得以竣工验收检测代替综合性能全面评定检测。

(4)竣工验收和综合性能全面评Ⅰ定的检测以空态或静态为准。

二、日常监测

1.每天通过净化自控系统进行机组监控。2.空气细菌浓度监测:

(1)静态监测: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至少进行1间静态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2)动态监测:每月对各级别洁净手术室监测1次,3.静压差:运行动态监测,在手术开始时,直接读取手术间门外仪表数据或用液柱式微压差计现场测定。

4.相对湿度:Ⅰ级每2日监测1次,Ⅱ~Ⅳ级每周监测1次;在手术缝合时由室内仪表直接读取。

三、年检

实行静态检测,每1~2年1次,应测项目为截面风速(I级)、换气次数(Ⅱ~Ⅳ级)、洁净度、沉降菌细菌菌落总数、静压差、新风量。检测方法按GB50333的规定执行,应由有资质的工程质量检验检测单位进检测。

104.医院洁净系统医院感染管理

一、竣工验收

1.医院洁净室主要有洁净手术室、洁净病房、洁净无菌物品间、洁净静配中心以及洁净医学实验室等。

2.新建与改建洁净室投入使用前具备如下条件。

(1)建设方提供的平面设计图与使用指南(或说明书),标注各洁净室以及辅助用房所设计的洁净级别。

(2)建设方提供的自行竣工验收报告。

(3)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提供的验收报告,洁净医学实验室的所有指标均应符合GB50073—2001中相关技术指标,其他洁净室的所有设计指标均应符合GB50333—2002等相关国家标准中技术指标。

(4)洁净室医务人员以及维护人员等应经上岗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训。

二、日常管理

1.洁净室(区)的日常维护可以在建筑单位的指导下实施或委托专业单位进行。(1)保持进气的三级过滤装置(初效、中效与高效)的气流畅通无阻。(2)保持管道内干燥无尘。

(3)保持回风口滤网畅通无尘,无物品或设备阻挡。

(4)室外排风口应与室外进风口的距离保持5m以上,离地3m以上。

(5)过滤装置的更换与管道的清洁间隔时间应根据使用频率而定,最好是在建筑单位的指导下,制定有关标准操作规程(SOP),并有记录备查。

通常初效过滤网、回风口过滤网应1~2周清洁,中效过滤网应6~12个月清洁或更换,高效过滤网2~3年更换。

2.控制“尘源”:

(1)凡进入洁净室(区)人员应做手卫生,戴口罩、帽子,穿洁净服。(2)控制人室人员的数量。

(3)进入物品均应在洁净室(区)外做相应处理,如有外包装应拆去外包装,如无包装应彻底清洁处理。

3.洁净室内只允许放置必需的设备设施或家具等;物品摆放要避开回风口,尽量做到送风口与回风口的直线中无任何阻挡。

4.保洁工作:

(1)重点为日常清洁,要求每台手术后清洁,每日小卫生,每周大卫生。(2)日常卫生应实行湿式卫生。

(3)清洁用具应分区使用。以手术部为例,不同级别手术室应分设卫生处置间(池);洗涤抹布与拖把的水池,应采用高低水池加以区分;抹布、拖把与水桶等洁具应分手术室标注专用(并以颜色进行区分)。

(4)每台手术结束后,污染的敷料、洞巾等不应随地乱丢,应丢人专用收集箱内,实行“隔离转移”措施。

(5)清洁手术后,采用清水擦拭即可,如需接台手术时,在清洁卫生后,按GB50333—2002中所规定的时间自净后,实施下一台手术。

5.地面等处被血液或排泄物污染时,不应直接使用拖把进行清理,应采取“覆盖消毒”措施。

(1)采用蘸有消毒溶液(以不流淌为宜)的布类或多层纸巾覆盖污染物(消毒溶液量不足时可以随时滴加)。

(2)采用蘸有同样消毒溶液的布类或纸巾,由污染物外四周2m处向内擦抹。(3)消毒作用达到有效时间(30min以上)后,将所有使用过的布类或纸巾包裹污染物丢弃。

(4)采用清水清洁卫生。

消毒剂可根据污染物性质进行选择,如血液推荐使用75%乙醇溶液;呕吐物等建议选用有效氯浓度为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对设备仪器表面的消毒可选用75%乙醇溶液擦抹。

6.日常监测:(1)自检,由使用单位实施,每季度不得少于1次。主要采用平皿沉降法(要求暴露30min)检测空气中细菌菌落数(布点与标准见附)。

(2)年检,由有资质的单位实施,每年不少于1次。内容包括尘埃粒子、压差、风速、空气中细菌菌落数、温湿度、换气次数等。各项指标必须符合GB50333—2002中所规定要求。

(3)一旦发现超标现象,应立即排查,及时整改。

三、个人防护

1.进入洁净室(区)人员应彻底更换清洁的衣鞋,并做好头部、口鼻部位的保护,以制止自身的“发菌”;必要时入室前进行沐浴。穿着个人防护装备离开洁净室(区)后,其个人防护装备则被视为“污染”的,再次进入时应重新更换。

2.室内应保持安静,人员避免大幅度的肢体运动与抖动各类织物,以减少扬尘。3.吸烟者应在吐完最后一口烟15min后,方可进入洁净室(区)。

4.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建议采用透气性好,不发絮,且耐高温处理的面料。附:洁净室空气细菌菌落总数监测布点与标准(略)

第三篇: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沐浴区基本设施要求

1.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2.沐浴区与储存区应分区明确;应设流动水沐浴池。储存柜保持清洁干燥,柜门有良好的密封性。

3.应有空调等保温设施。

4.具备必要的沐浴用品,如毛巾、无刺激性婴儿沐浴液、护臀霜(鞣酸软膏)、沐浴垫或盆、一次性无菌巾、抗湿罩袍或围裙等。

二、沐浴基本管理要求

1.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不得接触新生儿。

2.工作人员应具有良好的手卫生意识,指甲不超过指尖,不得配戴首饰、手表等物品。

3.每日沐浴前、沐浴后沐浴区应开窗通风或空气净化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干燥。

4.病情允许时宜选择淋浴。淋浴应一人二巾(洗澡毛巾和擦干毛巾)一垫(用于衬垫体重秤和沐浴垫);盆浴应一人二巾一盆(或套一次性塑料套)。

5.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儿应分时沐浴,应先为早产儿、非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最后为感染性疾病患儿沐浴。隔离室的患儿到隔离室沐浴。

6.每日沐浴结束后应清洗消毒沐浴用品,如沐浴池、沐浴喷头、沐浴垫、围裙等;更换打褓台上的各种物品,并清洁擦拭台面、体重秤等。

7.新生儿沐浴使用后的毛巾应清洗消毒,首选热力消毒,必要时选择压力蒸汽灭菌;新生儿衣被按照《织物清洗消毒标准操作规程》处理,早产儿和皮肤有破损的新生儿使用的衣物应压力蒸汽灭菌。

8.沐浴液等沐浴用品使用时瓶口应避免接触新生儿和工作人员,使用中应避免污染。

9.治疗、护理用品如眼药水、油膏等应一人一用,有效期内使用。

三、沐浴流程

1.关闭门窗,调节室内温度在26~28℃。

2.做手卫生,穿抗湿罩袍或围裙。

3.调节水温,以手背或手腕部皮肤感觉不烫为度。

4.在拆褓台拆褓,查看新生儿皮肤及脐带情况,体重秤上铺放一次性无菌垫巾,新生儿称重后,连同一次性无菌垫巾置放于沐浴垫上。

(1)头部沐浴顺序:用拇指和中指捏住新生儿双耳,按眼睛(由内眦洗向外眦)→脸部→头发→擦干顺序。亦可沐浴结束后使用消毒棉签蘸0.9%生理盐水洗眼。

(2)身体沐浴顺序:颈部→胸部→腹部→腋窝→上肢→腹股沟及外生殖器(女婴应从前向后洗)→翻身→下肢→后颈→背部→臀部。

(3)将洗完的新生儿抱至包褓台,用擦干毛巾轻轻沾干全身。

(4)按相应操作规程护理脐带。

5.将婴儿衣被、毛巾、一次性无菌垫巾等丢入指定容器,清洁双手后继续为下一个新生儿淋浴。

第四篇:30急诊科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急诊科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制度

1、急诊与普通门诊、儿科门诊分开,设单独出入口和隔离室。

2、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门诊病人就医特点以及疾病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严格遵照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患者,一定到指定隔离室诊治,并做好必要的隔离和消毒。

4、所有诊室必须设置流动水洗手设备,并配备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5、各诊室应定时通风,诊疗桌、诊疗椅、诊疗床等每天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6、与病人皮肤直接接触的诊疗床单、诊疗巾要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每天有医生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每周由护士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处理。

7、所有急救器材必须在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并且清洁保存。

8、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呼吸机管道要一人一用一消毒,湿化瓶应每日更换湿化液。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器以及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卸部分应定期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处理。

9、碘酒、酒精等消毒液应密闭存放,无菌包有效期不得超过7天;取用无菌物品时必须用持物钳或持物镊。

10、所有工作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并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并做好自我防护。每次诊疗操作前后必须认真洗手、戴口罩。

11、传染病门诊(肝炎、肠道门诊等)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做好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肠道门诊应设立专用坐便器。传染病患者离开诊室后,应按传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终末消毒措施。

12、急诊留观病人发生医院感染时,应按要求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13、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的处理按《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

第五篇: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院院感委员会就控制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原创:wenmi114.com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开展必要的临床监测等,采取多种措施,使我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将医院内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

染管理工作,现将我院本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医院的感染管理组织仍由三级体系构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科室感染管理监控小组。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控制工作,并对下级科室进行指导。院感科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各临床科室监控小组负责本科室的监控工作,按时向院感科汇报有关情况。由于工作层层落实,保证了我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制定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学习,并认真贯彻执行,对于提高防范意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极为重要。因此,院感管理委员会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了供应室管理制度。院感科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了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供应室验收达标

医院领导非常重视供应室的建设,为改善消毒条件,在医院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又购置一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后勤科经常检查室内墙面、天花板,保持光滑,无裂缝、不落尘。供应室的安排合理,坚持做到“三区”、“三线”、“四分开”。

三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

三线:污染线、清洁线、无菌线。

四分开:污物回收物与发放净物分开;

初洗与精洗分开;

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分开;

工作间与更衣室、办公室、活动室分开。

在压力蒸汽灭菌时,坚持在包外使用指示胶带、包内使用指示卡进行自我监测,保证了消毒灭菌质量。全年消毒380锅次,合格率达100%。在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我院的消毒物品质量检测抽查时,合格率达100%。今年8月,市供应室达标验收小组的专家们对我院供应室进行检查,验收达标。

四、继续抓好临床各科室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

1、根据《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四川省预防院内感染的规定》等,院感科加强了对各临床科室的消毒隔离、感染监控工作。每半月检查一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门诊新大楼投入使用后,门诊各科室焕然一新,消毒隔离条件大大改善,特别是口腔科、五官科、胃镜室等科室,除对查重复使用的物品严格按要求消毒外,增加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使用率,大大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在全年的消毒液更换及器械浸泡检查中,除有的科室偶有漏记录或记录不全外,器械浸泡及消毒液的配制、更换时间均符合要求。

2、对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手表面、物表面、空气、消毒剂、紫外线的强度、高压灭菌包等的监测,由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采样测试,合格率达100%。其结果由院感科及时向全院通报。

3、院感科人员每天到科室了解有无院内感染病例,有无漏报、错报等。各科对发现的院内感染病例,及时进行登记并上报院感科。院感科及时上报院部,并进行相应处理。经初步统计,今年1-11月,院内感染发病率在3%以下。

五、管好一次性用品,保证病员的医疗安全及防止社会污染

在今年的一次性用品购进中,院领导更加强了这方面的管理工作,严格查证、检查质量。院感科与库房保管负责对购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登记,把好一次性用品、消毒药械购进关口,严防不合格产品进入我院。在本中,我院购进的一次性用品无一样不合格产品。加强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的贮存管理,按要求离地离墙存放。院感科每季度对库房及各科室存放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检查一次,护理人员在使用前严格查对,以防将过期、失效等的一次性用品给病人使用。由于严格把关,无一例病人使用不合格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对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各科一直坚持毁形、消毒并记录,院感科(供应室)每月进行检查统计,对抽查所发现的个别未毁形现象,给予严厉批评,并立即补做。因此,我院的一次性空针、输液器、尿袋等的毁形、消毒率达100%。毁形、消毒后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由市卫生局指定专人回收。

六、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结合本院实际,院感委员会组织开展了预防院内感染的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安全知识培训,输血有关法律、法规及输血知识学习

等,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增强大家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提高我院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水平。原创:wenmi114.com发放有关院内感染诊断方面的资料,提高大家对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在全年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上级专家对我院的指导,院感委员会的领导、组织、指导及各科室的积极配合,工作

开展比较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我院的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起步晚,还存在有不足的地方,如院内感染发病病例的诊断、报告、统计等方面做得不够,有待今后不断完善和提高。我们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院内感染控制工作做得更好。

***中医院院感科

下载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院院感委员会就控制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 ,开展必要的临床监......

    第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概要

    http://www.xiexiebang.com 中文word文档库 第十二章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第一节 医院内感染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 医院内感染是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住院病人、家属、......

    艾滋病手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5篇

    血源性传播疾病手术标准操作规程 一、填写通知单 已知具有感染的手术患者,手术医师应在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类别名称。 二、手术安排 手术应安排在专用感染手术间内实施手......

    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范文模版)

    医院控制医院内感染工作总结 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市、县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院院感委员会就控制院内感染做了大量工作。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 ,开展必要的临床监......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五寨县第一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症医学科是一个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特殊场所。由于大多患者病情危重、免疫功能受损、或频繁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等原因,重......

    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控制计划与措施 Word 文档

    二零一三年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控制计划与措施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要求,制定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如......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 (一) 血液净化室(中心)的结构和布局参见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章节。 (二) 应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

    多重耐药菌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多重耐药菌(MDROs)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医院应提供人、财、物的支持,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二、医务人员应接受多重耐药菌传播的危险及预防措施的教育和训练,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