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历史

时间:2019-05-15 14:1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千年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千年历史》。

第一篇:五千年历史

五千年历史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夏桀七年修瑶台,仅供花容月貌美女乐.商汤网开一面任鸟飞,右相伊尹商家福 “酒池肉林”焚纣王,可怜梅伯遭炮烙 百姓烧菜迎武王,牧野大战除民害 幽王“烽火戏诸侯”,“千金一笑天下平” 东周平王当箭靶,天王虚有实却无,五霸演春秋,宋齐晋楚秦。[另一种;齐晋楚越吴] 战国七雄相对立,齐楚燕韩赵魏秦。长江之内设郡县,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赢政 孟女哭夫动天地,焚书坑儒阿房骊墓功过平布衣将相治天下,天下谁手气量定 二刘玄缤互相残,刘秀求佛定东汉 二虎卓布亡于色,三国血战如秋雨 英雄辈出似牛毛,三雄江山三废送 禅皓岂知父母心,手捧江山送司马 懿昭藏心得天下,平庸炽邺坐天下 乱中王睿静尘埃,二晋王家前后串 有德不给平民施,裕赠毒酒崇文归天

二八五年十六国,九朝后继天下分

亲兄都相残,终归钱权色

“糠拌豆粉”警天下,“隋律”内重而外轻

广轼扬坚夺父位,荒淫冷酷万人恨

三兄火并玄武门,“皇位”就是无人性

管他宫廷内变何火热,只要平民安居世代乐

二二六年二三帝,越富越足越昏庸

炫耀富贵食其子,玄宗强占儿媳妇

五代五三年,七七载十国,乱如江南七月雨

“光义”赵构南北宋,不知艰辛恒丙帝

“保机元吴阿骨打”,一统送终大蒙国

蒙人久睡一日醒,神威冲天天下显

妥欢贴睦耳,皇宫内外吸血虫,吸倒了百二六载元江山 子兴起义,重八坐王,“官逼民反”和尚知

贤慧大脚马皇后,劳费身心为国事,离开人世五十一 偷鸡摸狗魏盅贤,“千岁太监”活七年

崇祯坐位赶奸官,才能有限失江山

爱新觉罗统天下,帝王功过人心知

鸦片枪炮大中国,革命军阀苍生亡

纵看一部血史书,勇者不善善者苦

乱中干草,树皮充饥,狼烟八面圈百姓

合中妻妾,妃子嬉淫,朱门酒肉送江山

人生要有福,不要贪图金钱和权色 知足者,常乐也!

2005.8.30于家

第二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读《中华上下五千年》有感

经纬小学五(1)梁益菲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以伟大的创造力,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世世代代繁衍生息,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铸成了灿烂的现代文明。

—— 题记

《中华上下五千年》谱写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繁荣昌盛,记叙了一个个脍炙人口、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它是一曲赞歌。赞扬了舍生取义、指点江山的英雄;赞扬了勤俭朴实,聪明能干的普通百姓;赞扬了精忠报国,一心为民的统治者。中华人民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到由衷的骄傲。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替。从开天辟地的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十国到宋、元、明、清,再到新中国的诞生……在华夏广袤的大地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从远古走到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不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还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故事。其中,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神农氏百尝草药和七擒孟获。

神农氏亲自品尝各种草药,有甜的,有苦的,有能吃的,也有不能吃的,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直至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还

不忘告诉人们断肠草是有毒的。神农氏舍身为民的精神很让我感到。

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抓,再一放,再一抓,再一放,一直持继了七次,孟获只好乖乖投降,我不得不敬佩诸葛亮聪明的才智。

历史在不断地进步,黄河在不断地流淌。作为新社会接班人的我们,要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迎接新世纪的霞光。

第三篇: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掩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o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42、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皇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4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4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45、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46、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ji)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作乱了20余年,使得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47、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骁(xiao)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48、袁绍尽灭宦官: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召前将军董卓进京协助诛灭宦官,反被宦官谋杀,袁绍、袁术引兵入宫,大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张让、段珪(gui)挟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尽。

49、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义父子关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

50、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si)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为都,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51、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大将颜良、文丑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形成了官渡对峙。袁绍谋士许攸(you)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52、华佗:汉末注明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并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创编了“五禽戏”。

53、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i)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54、赤壁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预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cong)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55、孔明巧取荆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刘备丧偶,周瑜生计,用孙权的妹妹向刘备招亲为由,欲将刘备骗到南徐,以换回荆州。刘备协同赵云如约而至,在诸葛亮三个锦囊的帮助下,带着妻子安全回到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56、建安七子:在曹操统治集团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an)、徐幹(gan)、阮瑀(yu)、应玚(yang)、刘桢(zhen)主导文坛发展。

57、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洛阳病逝,十月,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灭亡。

58、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59、关羽因大意失荆州,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出兵三峡,进攻东吴,在彝(yi)陵猇(xiao)亭被陆逊打败,于次年病逝。

60、自蜀汉建兴5年起,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shan),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cui),病逝,年仅54岁。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万古流芳,他为蜀汉的巩固和发展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1、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62、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杀曹爽、何晏(yan)等,司马氏至此专权魏国。

6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孙,公元260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声称司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huan)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揽大权。

64、三国归晋:司马昭立了魏元帝后举兵进攻蜀汉,蜀汉后主刘禅昏庸透顶,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在奸佞(ning)宦官黄皓(hao)的唆使下负荆而降,刘备、诸葛亮千辛万苦开创的蜀汉政权从此灭亡。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79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

65、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贾后)阴险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wei),废太子(后毒杀),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囧(jiong)废除贾后,司马伦称帝,之后各诸侯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厮杀,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ong)、长沙王司马乂(yi)、东海王司马越,加上被贾后所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史上称“八王之乱”,持续16年,独剩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司马炽(chi)为帝,即晋怀帝,西晋王朝从此衰落。

66、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国号汉,十六国开始,公元316年汉军大举进攻西晋都城长安,晋愍帝赤上身,乘羊车出城请降,西晋灭亡。次年东海王司马越侄司马睿(rui)在南方建业正式称帝,为晋元帝,建立东晋王朝,任王导为宰相,共同执掌朝政,实为“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亦因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最终抑郁病死。

67、十六国:从刘渊的后汉开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南方由东晋统治。十六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68、南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将领刘裕登基,国号“宋”,统治南方,晋恭帝退位,东晋灭亡;次年刘裕毒杀晋恭帝,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灭掉北方的几个小国,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统天下,并立百余年,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叫“南北朝”。

69、科学巨匠祖冲之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家和机械制造家。他所创制的《大明历》,确定一年为365.2428天(与现代科学确定的只差50秒),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祖冲之还和他的儿子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后人称之为“祖氏原理”。于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岁。

70、淝水之战:十六国时期,前秦苻(fu)坚讨伐东晋,其先锋部队被晋军击溃,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在秦军撤退之际,秦军中有人疾呼:秦军败了,秦军大乱,晋军乘胜出击,大获全胜。侥幸逃脱者丢盔弃甲,连听到“风声鹤唳(li)”也以为是晋军到了。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71、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72、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73、公元604年,杨坚次子杨广,弑父杀兄夺取皇位,是为隋炀(yang)帝,公元617年,晋阳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立代王侑(you)为帝。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于江都,五月李渊在长安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隋朝灭亡。

74、决战玄武门:唐高祖李渊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惧怕李世民的势力,屡次设计谋杀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75、房谋杜断: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唐太宗视为自己的手臂

76、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bo)王朝松赞干布和亲,为加强藏、汉两族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77、玄奘(zang)西游取正经:公元627年,陈玄奘孤身西行取经,历经大小110各国家,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历时18年,带回佛经600余部,著《大唐西域记》。

78、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天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间“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灿烂,国力鼎盛,史称“贞观之治”。

79、女皇武则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废皇后王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自此,武氏独揽内宫大权,660年,因高宗患风眩,目不能视,下诏委托武则天协理政事,武则天从参政步入执政;674年武则天与高宗同殿听政,共受朝拜,天下称“二圣”,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则天立三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自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次年,武后废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公元690年,武则天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下,登临大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其掌理朝政的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80、请君入瓮(weng):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

81、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82、公元705年,武则天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忠昌,唐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国号唐,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83、唐中宗复位后,让其妻韦后当权,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韦后,拥其父戴睿宗复位,两年后,睿宗传位给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辅佐下,吏治不紊、纲纪有条,再次出现了“天下大理”的中兴局面,史称“开元盛世”。后来被奸相李林甫(fu)、杨国忠(杨玉环的同族哥哥)破坏殆尽。

84、公元713年,高宗之女(武后生),太平公主谋反被玄宗赐死,其党羽及儿子们尽数被诛杀,同党窦怀贞被改姓“毒”,王晋改姓为“厉”,以作为惩罚。宦官高力士因诛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从此开始。

85、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国,受唐皇帝接见,获赠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举国仿衣隋唐,遂成为和服基础。

86、公元713年,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考中进士,在唐朝政府担任官职,唐玄宗赐名:晁(chao)恒。同期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到日本。两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终都客死他乡。

87、李白和杜甫是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继屈原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后人称为:“诗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744年,两位文学巨匠在洛阳相遇,成为历史佳话,闻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阳和月亮的相碰。

88、安史之乱:唐玄宗执政后期,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攻陷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号大燕皇帝,之后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不久安禄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此次叛变持续了8年,史称“安史之乱”,也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89、杨贵妃,小字玉环,“姿色冠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册为贵妃,深得宠爱。安禄山叛乱攻陷潼关,唐玄宗携杨贵妃逃离长安,至马嵬(wei)驿,将士杀奸相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卒年38岁。

90、唐代两位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后人并称“颜筋柳骨”来形容书法风格。

91、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率众响应,公元880年黄巢义军攻克长安,唐僖宗南逃,黄巢称帝,改号大齐。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击败黄巢义军,黄巢至狼虎谷自杀,起义失败,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92、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官宦专权,朋党之争,以及农民起义,唐王朝已处风雨飘摇之中,于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所灭,唐高祖李渊创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业退出历史舞台。

93、唐王朝灭亡以后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国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后周“点检”(职位名称,相当于皇家部队司令)赵匡胤(yin)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拜呼万岁”,夺取周政权,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建都开封。

94、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的兵权,不久用同样的方式罢免了个藩镇的节度使,加强了中央集权。

95、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后,五代十国中留下来的有北方的北汉、南方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国。宋太祖用了13年的时间,把南方五国灭掉,又出兵北汉未果,不久病逝,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公元979年,亲帅军队攻至北汉都城太原,北汉国主刘继元投降,其手下名将杨业(杨继业)也随住归宋,北汉亡,五代十国割据时代结束。

96、南唐后主李煜(yu)是历史上有名的作家,其王国后的词写的很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7、杨业,又名杨继业,随北汉后主归宋后,被宋太宗任命为大将,在抗辽战争中屡立战功,被称“杨无敌”,后在征辽战役中,在陈家口不幸被俘,誓不投降,绝食而亡。之后杨继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抗辽名将。后人将其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世代流传。

98、北宋王小波起义:川蜀地区王小波、李顺因不堪官府的压榨剥削,聚众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农民义军,后被官军镇压。

99、寇准抗辽:寇准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时期入朝任职,因刚正不阿被贬;宋真宗即位后,再次被启用任宰相。对北宋抗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公元1004年,契丹大举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挫败契丹前锋,双方议和,订立“澶州之盟”。

100、范仲淹:北宋时期伟大的改革思想家,宋仁宗时期任职,公元1043年开始改革,终因反对派势力强大,改革失败,历时1年4个月,史称“庆历新法”,范仲淹被贬至邓州后,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101、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给宋仁宗,名为《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主张变法,未被仁宗采纳;宋神宗即位,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旧派执政,新法全部被废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颇多,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102、公元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103、公元1088年,沈括,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光辉巨著,至今享誉海内外。

104、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是为金太祖。

105、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

106、岳飞:南宋著名将领。公元1126开始抗金卫国的戎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举南侵,岳飞、韩世忠、张俊等率领宋军奋起抵抗,在郾(yan)城之战中,岳飞破金兀术“拐子马”,大败金军,在岳飞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之时,被宋廷召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107、卖国贼秦桧:秦桧,北宋时期的大臣,在北宋沦陷时被金兵俘虏,因其奴颜婢膝,得到金太祖的重用,并在宋金交战之际,连同其妻王氏派往南宋做了内奸。秦桧在南宋任宰相期间,卖国求荣、陷害忠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抗金英雄岳飞杀害,一起被害的还有岳云、张宪等忠良,造成了一起人神共怒的千古冤狱,而秦桧及其妻王氏也是遗臭万年。

108、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辽及北宋时期,蒙古国各部落为争夺领域展开了长期、激烈的部落战争,乞颜部落可汗,铁木真力量逐渐强大,并陆续消灭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被推为大汗,即成吉思汗。

109、公元1271年,蒙古国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为元世祖,次年迁都大兴府(今北京市)。随后,大举南下攻宋。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了中国,南宋宣告灭亡。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誓死不降,终被处死,卒年47岁。“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其爱国精神的真实写照,其被俘后许多慷慨悲壮、凌云壮志的爱国诗篇,最著名的一篇是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

110、元世祖时,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入华,17年后回国,写下《马可•波罗游记》,将东方文化传入欧洲,引起轰动,激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西班牙人哥伦布正是想来富庶的东方,而误入美洲,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欧美航线。

111、元世祖死后,其孙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日益严重,贪官污吏数不胜数,冤案层出不穷,一些文人采用当时流行的杂剧形式揭露对社会的不满,于是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元曲诞生了,其中关汉卿所著《窦娥冤》是最为鲜明的代表,广受民众喜爱。

112、朱元璋:元朝末年,元顺帝即位后,荒淫残暴,民不聊生,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并割地称王,自立国号。其中有一支由朱元璋领导的部队,实力发展迅速,朱元璋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势力,于1368年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明将徐达率军直捣元大都(北京),元顺帝逃往塞外,统治中国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

113、刘基:字伯温。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功臣,为朱元璋制定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的战略方针。功成名就后主动辞职,告老还乡。后被其政敌胡惟庸迫害。刘基是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代表作《郁离子》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114、胡蓝之狱:明太祖建国后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被封为公爵、刘基被封为伯爵,汤和等被封为侯爵。有些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横行不法,结党专权,更甚至威胁到朱元璋的君权。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发谋反之机,诛杀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后明太祖以“胡党”为由,杀戮了不少无辜功臣,其中,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全家共70多人被诛杀;公元1393年,凉国公蓝玉被告谋反,全家被杀,并株连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时人称之为“蓝狱”,这两次大狱持续了14年之久,后人合称为“胡蓝之狱”。后来又设置了“锦衣卫”特务机构,负责监察大臣的活动。

115、靖难之役:明太祖开国后,将自己的子孙加封为王,镇守边疆。藩王权力很大,最受器重的是燕王朱棣。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即帝,是为惠帝,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为保护自己的皇权,决定削藩,各藩王先后被革去兵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北平起兵,其部队称为“靖难军”,此次内战史称“靖难之变”。三年后,燕军攻陷京都,建文帝失踪(传说是建文帝自焚宫中),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成为明代第三个皇帝。

116、空前绝后“诛十族”:朱棣入京即帝位后,立即诛杀建文帝的臣子、宫人、内官无数,并令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孺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誓死不从,被朱棣诛杀九族亲眷,外加学生,“十族”共873人。朱棣诛杀建文帝的家眷及臣子共一万多人,惨绝人寰。清初史家谷应泰叹曰:“嗟(jie)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强汉之律,不过五宗……世谓天道好还,而人命至重,遂可灭绝至此乎!”

117、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派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至1431年将近30年里,郑和七次出海,前后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

118、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亲征,兵败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景帝。景帝力主抗战,任命于谦负责指挥保卫北京,并取得了胜利,赶走了侵略军。“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119、夺门之变:于谦赶走了瓦刺军,明英宗被放回后宣布退位,被代宗软禁起来,1457年,明代宗病重,大臣徐有贞、宦官曹吉祥拥太上皇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于谦等人不久被杀害。

120、庚戌之变:明世宗沉迷道教,大学士严嵩(song)应善于起草祭神文书而被重用,官至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公元1550年,鞑靼(da)部落俺答兵犯大同,兵临北京城下,严嵩闭城不战,俺答部队在城外烧杀抢夺,历史上称此为“庚戌之变”。

121、明中严嵩、严世蕃父子恃宠专权,独揽国政,排斥异己,残害忠良。公元1565年,世宗降旨:将严嵩削职为民,将严世蕃西市斩首。严嵩父子倒台。

122、公元1581年,明神宗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大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把一切征税项目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征收。1582年,张居正病死,十年的改革成果付之东流。

123、公元1565年,名将戚继光、俞大猷(you)等在兴化大破倭寇,斩杀敌众2000人,肃清倭乱,救还被挟持百姓3000多人,史称“兴化大捷”。

124、明代名医李时珍著《本草纲目》52卷,载药物千余种,验方万余条,是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此书在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125、公元1579年,西班牙传教士利玛窦将鼻烟带入广东省,从此,中国的吸烟人口大增,并一直延续至今。

126、公元1592年,大明朝廷向朝鲜派兵,援助属国朝鲜抵抗日本向大陆的军事扩张,这是中朝人民的第一次合作抗击日本的侵略。

127、收复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入台湾,开始对台湾的殖民统治。1662年2月,郑成功率军赶走荷兰殖民者,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其后,郑成功的子孙统治了台湾20多年,直至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设立台湾省,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永留史册。

128、东林党人:在现在的无锡有个东林小学,是原来明朝末年东林党人讲学的地方—东林书院,东林学院过去贴着一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所写。明末清官顾宪成罢官至无锡,修复筹建了东林书院,得到了当局不满的士大夫、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支持,形成了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他们的人称之为“东林党”。后遭到当朝阉党魏忠贤的迫害,东林党领袖先后被逮捕迫害,有“前六君子”和“后六君子”。明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惩治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东林党人得以昭雪,并一度入阁。

129、徐光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他与西班牙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对我国近代数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著《农政全书》可谓当时我国农学中的百科全书;他还使用望远镜观测天象,是我国提出“银河是由无数星星组成”的第一人,不愧为“我国17世纪杰出的科学家”。

130、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后来改国号为清),努尔哈赤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清太祖”。1626年名将袁崇焕在辽东打败后金,努尔哈赤战死,史称“宁远之战”,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即位,即为“清太宗”。

131、闯王李自成:公元1627年陕北白水县王二揭揭竿起事,各地纷纷响应,李自成、张献忠也加入了起事的队伍。1636年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4年初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3月,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树下,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被李自成的农民军推翻,5月,原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占领北京,李自成退出北京,在转辗河南、山西、陕西一带,1645年被地方武装击毙,年39岁。132、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同时,南明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抗清政权先后建立。5月,拥立福王朱由崧(song)为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权。1645年,清兵挥军南下,至扬州遭到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扬州陷落,史可法英勇就义,清兵在扬州城疯狂屠杀十日,数十万人丧生,此为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大屠杀。5月,清兵攻陷南京,弘光政权覆灭,福王被俘,次年被杀。南京失陷后,又有鲁王、唐王建立政权抗清,于1646年先后被灭。公元1664年,清兵入关20年,终于平定了大陆。

133、三藩之乱: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将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后,暂由吴三桂等人镇守,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镇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乱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大陆完成了统一。134、1683年,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大军进攻台湾,郑氏伤亡惨重,郑氏大臣投降大清,至此全国统一。

135、雅克萨的胜利:明朝末年,沙皇俄国向黑龙江地区大举进犯,占领了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城,清政权进关以后,派兵收复了雅克萨,公元1689年,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两国边界。

136、清朝文字狱:自清军入关至清朝灭亡,文字狱与大清相始终,前清尤甚,肇于顺治,渐于康熙,烈于雍正、乾隆,清朝文字狱成为阻碍中华文明发展的一大桎(zhi)梏(gu)。

137、曹雪芹与《红楼梦》:康熙下江南的时候,经常住在一个织造官曹玺家中,曹玺的妻子孙氏是康熙小时候的奶母,因受到康熙的眷顾,且织造又是个赚钱的差使,因此曹家成了一个豪门,雍正即位后,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了曹家,雍正将曹氏抄家革职,曹家没落。曹玺有一子,名曹霑(zhan),字雪芹,立誓将自身经历写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石头记》,就是后来的《红楼梦》,写至第八十回,因儿子夭折,含恨而终;另一个文学家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完整的小说。《红楼梦》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第四篇: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

中国历史典故100条

1、大约四千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炎帝是近亲,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们又称为“炎黄子孙”。

2、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舜建议把帝位让给尧的儿子丹朱,诸侯不拜丹朱却拜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3、鲧(gun)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

4、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尧”、“桀骜不驯”都出于此人。

6、“汤”以“网开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夏建商;汤又名成汤,是尧舜时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中国第一位贤臣,历史上被视为臣道的楷模,后辅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执政,亲作《伊训》、《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从商朝开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ai)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称周文王,实施仁政,有太颠、辛甲大夫、闳(hong)夭、散宜生等贤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辅佐下奠定了灭商的基础,著有《周易》,将八卦演为64卦,并做卦辞、辞。

11、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奸臣恶来、费忠被斩首,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有周公辅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连台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3、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第一个称霸的齐桓公,与后来的晋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一起,在历史上被称为“春秋五霸”。

14、“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国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子牙之交。

15、“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ying)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6、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7、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复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8、范蠡(li),是勾践成霸业的主要谋士,跟随勾践20多年,殚精竭虑。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其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携西施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9、“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20、商鞅变法:商鞅(yang),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21、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22、战国时期四大公子: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23、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4、屈原爱国投江,屈原名平,楚国王室贵族,我国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国家(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mi)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25、蔺相如完璧归赵,廉颇(po)负荆请罪。

26、赵括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27、毛遂自荐:毛遂,赵国平原君赵胜门客,因秦攻打赵国时,说服楚国合纵抗秦,而“锋芒毕露”且“脱颖而出”,“颖”指锥子的柄。

28、信陵君窃符救赵:战国时期,秦国围攻赵都邯郸,平原君一面与楚合纵(毛遂),一面委托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国威胁未允,信陵君窃取兵符,假魏王将令出兵救赵,事成后留在赵国未归。

29、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30、秦始皇统一中国:秦王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山东六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并决定采用皇帝的称号,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制度,实行中央集权统治,地方实行郡县制,同时采用丞相李斯的建议,“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货币、度量衡;为抵御匈奴的侵犯,修筑了西起临洮(tao)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另一方面又焚书坑儒,实行愚民政策;大兴土木,横征暴敛,导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后不久便被农民义军推翻。

31、陈胜吴广起义: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hai)篡位称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赵高(有“指鹿为马”典故)的唆使下,变本加厉,继续兴建阿房宫,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兵夫屯长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秦农民大起义。

32、西楚霸王项羽:陈胜、吴广被害后,反秦声势以南方会稽郡最大,其首领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项梁和侄子项羽,北上进军沿途收编了刘邦、英布、吕臣的反秦武装,并在巨鹿一战,破釜沉舟,一举击溃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反秦战局。

33、鸿门宴:反秦义军刘邦攻下秦都咸阳,秦王朝灭亡,西楚霸王项羽从范增之计预设鸿门宴铲除刘邦,刘邦携张良、樊(fan)哙(kuai)赴宴,席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刘邦在项伯、樊哙的养护下得以逃脱。

34、萧何月下追韩信:汉王刘邦谋士萧何月下追回了韩信,并举荐给刘邦为将军,韩信采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攻下三秦,占据关中,后协助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刘邦做了皇帝后,以韩信匿藏项羽部下将其治罪降职,后萧何与吕后(刘邦妻)设计将韩信处死,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5、霸王别姬:刘邦趁项羽出兵之际,自汉中出击攻占了项羽都城彭城,项羽回攻,大败汉军,擒获了刘太公和吕雉(zhi),刘邦求和,范增未允,刘邦用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又以划分楚河汉界为诱救回老小,后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gai)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项羽退至乌江,乌江厅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6、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意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吕氏执政16年,死后,刘氏势力消灭吕氏家族势力,迎立刘邦之子刘恒为帝,恢复了刘氏家族的统治。但吕氏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7、飞将军李广:汉朝猛将,一生抗击匈奴,赢得飞将军美名,后被卫青陷害引剑自刎。有唐诗人王昌龄诗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说的就是李广。

38、卫青和霍去病:均为西汉时期抵抗匈奴的将军,“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是霍去病一生的写照,霍去病病逝年仅23岁。

39、张骞通西域:西汉张骞是历史上第一位有影响的对外友好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对开辟丝绸之路卓有贡献。

40、司马迁写《史记》:西汉司马迁秉承父志编写《太史公记》(《史记》),因替大将李陵求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忍辱含垢(gou)的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6年出狱后奋发著述,终于完成了《史记》,历时10余年,共130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1、昭君出塞:王昭君,汉元帝时宫女,名王嫱(qiang),字昭君,因未行贿画师毛延寿而被丑化,不得宠幸。后汉室与匈奴和亲嫁给匈奴单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从此,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民族团结的象征。

42、王莽改制:汉成帝时大司马,公元8年,王莽篡汉位称帝,该国号“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汉皇族子弟刘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东汉王朝。

43、马援老当益壮:东汉大将马援,曾言:“大丈夫立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其以“堆米为山”分析战局也是战争史上的创举。

44、班超弃笔从戎:班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探险家,通军事,有胆气。40岁出使西域,71岁回洛阳,历经31年,招抚了西域鄯(shan)善、于阗(tian)、龟兹等50余国再度隶属于东汉统治。

45、党锢(gu)事件:指东汉汉桓帝时期,以李膺(ying)、陈蕃为首的官僚集团与以郭泰为首的太学生结成朋党,抨击宦官的黑暗统治。官宦依靠皇权,两次向党人发动迫害,史称:“党锢之祸”,时光荏(ren)苒(ran),党人“杀身以成仁”的气节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46、黄巾军起义:东汉晚期,官宦和外戚两大集团交替专政,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流离失所。冀(ji)州巨鹿人张角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举行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规定义军以黄巾缠头,故称“黄巾起义”,后被官军镇压,余部前仆后继斗争了20余年,沉痛打击了东汉王朝的腐败统治,东汉王朝奄奄一息。

47、董卓专权:黄巾起义后,各地豪强以镇压黄巾为名,招兵买马,扩充实力,割据一方。凉州军阀董卓以铲除宦官为名进京驻守,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董卓自封相国,独揽大权。骁(xiao)骑校尉曹操,联络冀州袁绍,聚集各州郡人马,选袁绍为盟主,进军洛阳。董卓得知,迁都长安,烧毁洛阳城。

48、袁绍尽灭宦官:东汉末年,宦官当政,大将军何进召前将军董卓进京协助诛灭宦官,反被宦官谋杀,袁绍、袁术引兵入宫,大杀宦官两千多人,宦官张让、段珪(gui)挟帝出逃,后被逼投水自尽。

49、王允巧诛董卓:董卓挟天子专横当道,发展到“董卓不除,国无宁日”的地步,司马王允将义女貂蝉同时许给吕布和董卓(义父子关系),使之反目,并挑唆吕布将董卓诛杀。

50、挟天子以令诸侯:王允定计诛董卓,执掌朝政,董卓部将郭汜(si)帅大军攻陷长安,吕布出逃,王允被杀,郭汜当政,国舅董承及部将杨奉护汉献帝出逃,被曹操接至许昌为都,曹操自封大将军,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51、官渡之战: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与北方的袁绍产生了冲突,公元200年,袁绍派军10万进军,先是大将颜良、文丑被暂降曹操的关羽所杀,形成了官渡对峙。袁绍谋士许攸(you)献计不被采用,且家人被拘捕,弃袁投曹,并向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粮营乌巢,一战将袁绍击败,两年后袁绍忧愤而亡。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而后曹操各个消灭袁绍残余,统一了北方。

52、华佗:汉末注明医学家,外科技术尤为精湛,首次将全身麻醉(酒服麻沸散)应用于外科手术。并模仿“虎、鹿、熊、猿、鸟”5种禽兽创编了“五禽戏”。

53、三顾茅庐:袁绍败北,刘备投靠刘表,屯驻新野小县,访襄阳水镜先生司马徽(hui)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龙”诸葛亮,字孔明,刘备三访襄阳隆中,求得诸葛亮出山辅佐,并按照《隆中对》“东联孙吴,西据荆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业。

54、赤壁之战:曹操消灭袁绍统一北方,预南下扫平刘表和江东孙权,刘表病故,次子刘琮(cong)继位,向曹操递了降表,刘备腹背受敌,撤往江陵,被曹军在长坂坡追上,幸有赵云、张飞奋力拼杀得以脱险,退至江夏与刘琦汇合;同时,孙权接到曹操檄文,劝其投降,鲁肃献计联合刘备抗曹,任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领兵五万赤壁下寨抗曹。因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曹操采用庞统之计将战船连在一起,孙刘联盟设反间计(蒋干中计)、苦肉计(周瑜打黄盖),并巧借东风,火烧连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所放(曹操对关羽有救命之恩),逃回江陵。赤壁一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55、孔明巧取荆襄:周瑜在赤壁大败曹操后,诸葛亮乘周瑜和曹仁周旋之计,略施小计,兵不血刃,巧夺南郡、荆州和襄阳。刘备丧偶,周瑜生计,用孙权的妹妹向刘备招亲为由,欲将刘备骗到南徐,以换回荆州。刘备协同赵云如约而至,在诸葛亮三个锦囊的帮助下,带着妻子安全回到荆州,所谓“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56、建安七子:在曹操统治集团里,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can)、徐幹(gan)、阮瑀(yu)、应玚(yang)、刘桢(zhen)主导文坛发展。

57、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在洛阳病逝,十月,曹丕称帝,建魏,东汉灭亡。

58、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59、关羽因大意失荆州,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替关羽报仇,出兵三峡,进攻东吴,在彝(yi)陵猇(xiao)亭被陆逊打败,于次年病逝。

60、自蜀汉建兴5年起,诸葛亮上书《出师表》给后主刘禅(shan),六次出兵北伐,史称“六出祁山”。在最后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终因心力交瘁(cui),病逝,年仅54岁。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中原的愿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万古流芳,他为蜀汉的巩固和发展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1、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国号吴,迁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62、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件”,杀曹爽、何晏(yan)等,司马氏至此专权魏国。

6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ao),曹丕之孙,公元260年,因司马昭权势日重,危及帝位,声称司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卫士、僮仆讨伐司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后,司马昭立曹奂(huan)为帝,即魏元帝,自己独揽大权。

64、三国归晋:司马昭立了魏元帝后举兵进攻蜀汉,蜀汉后主刘禅昏庸透顶,是扶不起来的天子,在奸佞(ning)宦官黄皓(hao)的唆使下负荆而降,刘备、诸葛亮千辛万苦开创的蜀汉政权从此灭亡。蜀汉灭亡不久,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为晋武帝,建立了晋朝,公元279年,起兵灭吴,三国归晋,全国统一。

65、公元290年,晋武帝病重,弱智太子司马衷即位,为晋惠帝,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贾后)阴险毒辣,先后除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wei),废太子(后毒杀),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囧(jiong)废除贾后,司马伦称帝,之后各诸侯为争夺皇位展开了厮杀,有: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ong)、长沙王司马乂(yi)、东海王司马越,加上被贾后所杀的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史上称“八王之乱”,持续16年,独剩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毒死晋惠帝,立司马炽(chi)为帝,即晋怀帝,西晋王朝从此衰落。

66、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国号汉,十六国开始,公元316年汉军大举进攻西晋都城长安,晋愍帝赤上身,乘羊车出城请降,西晋灭亡。次年东海王司马越侄司马睿(rui)在南方建业正式称帝,为晋元帝,建立东晋王朝,任王导为宰相,共同执掌朝政,实为“王与马,共天下”,司马睿亦因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最终抑郁病死。

67、十六国:从刘渊的后汉开始,北方的一些民族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上称为“十六国”,南方由东晋统治。十六国与东晋并立百余年。

68、南北朝:公元420年,东晋将领刘裕登基,国号“宋”,统治南方,晋恭帝退位,东晋灭亡;次年刘裕毒杀晋恭帝,开了杀“禅让退位者”的先例。北方的北魏灭掉北方的几个小国,结束了十六国分裂的局面,公元439年统一了北方。南方的宋和北方的魏分统天下,并立百余年,历史上把这段时期叫“南北朝”。

69、科学巨匠祖冲之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家和机械制造家。他所创制的《大明历》,确定一年为365.2428天(与现代科学确定的只差50秒),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是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7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祖冲之还和他的儿子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后人称之为“祖氏原理”。于公元500年逝世,享年72岁。

70、淝水之战:十六国时期,前秦苻(fu)坚讨伐东晋,其先锋部队被晋军击溃,秦晋两军夹淝水对阵。晋军要求秦军后撤,以便渡河一决胜负,在秦军撤退之际,秦军中有人疾呼:秦军败了,秦军大乱,晋军乘胜出击,大获全胜。侥幸逃脱者丢盔弃甲,连听到“风声鹤唳(li)”也以为是晋军到了。这就是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

71、顾恺之:东晋时期绘画卓越的代表人物,是我国早期绘画理论家,代表作《洛神赋图》。

72、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称帝,国号隋,为隋文帝,建都长安。杨坚登基后以“节俭”、“杀贪官污吏”稳定了政权,后进行了系列的改革,其中最大的功绩是,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了科举制。公元587年,隋文帝举兵南下,消灭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270年(东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

73、公元604年,杨坚次子杨广,弑父杀兄夺取皇位,是为隋炀(yang)帝,公元617年,晋阳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攻入长安,立代王侑(you)为帝。公元618年三月,隋炀帝被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杀于江都,五月李渊在长安废隋恭帝侑,称帝,国号唐,建元武德,是为唐高祖,隋朝灭亡。

74、决战玄武门:唐高祖李渊有四子:三子玄霸早亡,长子太子建成、次子秦王世民、四子齐王元吉。长子建成、四子元吉因惧怕李世民的势力,屡次设计谋杀李世民,公元626年,李世民伏兵玄武门,杀太子建成、齐王元吉,高祖立李世民为太子,八月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75、房谋杜断:指唐太宗的两个得力的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能断大事,二人默契配合共同辅佐唐太宗,唐太宗视为自己的手臂。

76、公元641年,文成公主与吐蕃(bo)王朝松赞干布和亲,为加强藏、汉两族的友好作出了贡献。

77、玄奘(zang)西游取正经:公元627年,陈玄奘孤身西行取经,历经大小110各国家,到达佛教圣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长安,历时18年,带回佛经600余部,著《大唐西域记》。

78、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天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间“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乐业,文化灿烂,国力鼎盛,史称“贞观之治”。

79、女皇武则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废皇后王氏,册立武则天为皇后,自此,武氏独揽内宫大权,660年,因高宗患风眩,目不能视,下诏委托武则天协理政事,武则天自参政步入执政;674年武则天与高宗同殿听政,共受朝拜,天下称“二圣”,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则天立三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自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次年,武后废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公元690年,武则天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下,登临大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武则天称帝后,大开科举,破格用人,奖励农桑,发展经济,知人善任,容人纳谏,在其掌理朝政的半个世纪,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80、请君入瓮(weng):武则天称帝,平定徐敬业叛乱后,为除掉反对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国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现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礼、周兴、来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办案严刑逼供、手段残忍,害死了许多无辜的人,后来有人告密周兴造反,来俊臣“请君入瓮”将其治罪,周兴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杀;索元礼因害人太多,民愤太大,被武则天处死;来俊臣预谋害当时势力强大的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发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则天处死。

81、狄仁杰桃李满天下:武则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决断,尊称“国老”,狄仁杰向武则天举荐了很多人,后来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张柬之,治理天下的贤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门下,故称“桃李满天下”。

82、公元705年,武则天重病,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忠昌,唐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国号唐,十一月武则天去世。

83、唐中宗复位后,让其妻韦后当权,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韦后,拥其父戴睿宗复位,两年后,睿宗传位给李隆基,是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辅佐下,吏治不紊、纲纪有条,再次出现了“天下大理”的中兴局面,史称“开元盛世”。后来被奸相李林甫(fu)、杨国忠(杨玉环的同族哥哥)破坏殆尽。

84、公元713年,高宗之女(武后生),太平公主谋反被玄宗赐死,其党羽及儿子们尽数被诛杀,同党窦怀贞被改姓“毒”,王晋改姓为“厉”,以作为惩罚。宦官高力士因诛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从此开始。

85、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国,受唐皇帝接见,获赠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举国仿衣隋唐,遂成为和服基础。

86、公元713年,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团来到中国,考中进士,在唐朝政府担任官职,唐玄宗赐名:晁(chao)恒。同期唐朝和尚鉴真东渡日本,将中国丰富的文化传到日本。两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终都客死他乡。

87、李白和杜甫是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继屈原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后人称为:“诗圣”,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公元744年,两位文学巨匠在洛阳相遇,成为历史佳话,闻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阳和月亮的相碰。

88、安史之乱:唐玄宗执政后期,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以讨伐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攻陷洛阳,安禄山自立为帝,号大燕皇帝,之后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军乘机收复长安、洛阳。不久安禄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阳,也称大燕皇帝,后又被儿子史朝义所杀,此次叛变持续了8年,史称“安史之乱”,也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89、杨贵妃,小字玉环,“姿色冠代”,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册为贵妃,深得宠爱。安禄山叛乱攻陷潼关,唐玄宗携杨贵妃逃离长安,至马嵬(wei)驿,将士杀奸相杨国忠,玄宗被逼缢杀杨贵妃,卒年37岁。

90、唐代两位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后人并称“颜筋柳骨”来形容书法风格。

91、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黄巢率众响应,公元880年黄巢义军攻克长安,唐僖宗南逃,黄巢称帝,改号大齐。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击败黄巢义军,黄巢至狼虎谷自杀,起义失败,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92、唐朝末期,经过藩镇混战,官宦专权,朋党之争,以及农民起义,唐王朝已处风雨飘摇之中,于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所灭,唐高祖李渊创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业退出历史舞台。

93、唐王朝灭亡以后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国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后周“点检”(职位名称,相当于皇家部队司令)赵匡胤(yin)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拜呼万岁”,夺取周政权,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为宋太祖,建都开封。

94、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解除了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的兵权,不久用同样的方式罢免了个藩镇的节度使,加强了中央集权。

95、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后,五代十国中留下来的有北方的北汉、南方有南唐、吴越、后蜀、南汉、南平等国。宋太祖用了13年的时间,把南方五国灭掉,又出兵北汉未果,不久病逝,其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公元979年,亲帅军队攻至北汉都城太原,北汉国主刘继元投降,其手下名将杨业(杨继业)也随住归宋,北汉亡,五代十国割据时代结束。

96、南唐后主李煜(yu)是历史上有名的作家,其王国后的词写的很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7、杨业,又名杨继业,随北汉后主归宋后,被宋太宗任命为大将,在抗辽战争中屡立战功,被称“杨无敌”,后在征辽战役中,在陈家口不幸被俘,誓不投降,绝食而亡。之后杨继业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在保卫宋朝边境战争中屡立战功,成为抗辽名将。后人将其祖孙三代的抗辽事迹演绎为“杨家将”世代流传。

98、北宋王小波起义:川蜀地区王小波、李顺因不堪官府的压榨剥削,聚众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贫富“的农民义军,后被宋军镇压。

99、寇准抗辽:寇准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时期入朝任职,因刚正不阿被贬;宋真宗即位后,再次被启用任宰相。对北宋抗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公元1004年,契丹大举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准力主宋真宗亲征,挫败契丹前锋,双方议和,订立“澶州之盟”。

100、范仲淹:北宋时期伟大的改革思想家,宋仁宗时期任职,公元1043年开始改革,终因反对派势力强大,改革失败,历时1年4个月,史称“庆历新法”,范仲淹被贬至邓州后,撰写了著名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101、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万言书给宋仁宗,名为《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主张变法,未被仁宗采纳;宋神宗即位,任参知政事开始变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旧派执政,新法全部被废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颇多,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102、公元1048年,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实现了人类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

103、公元1088年,沈括,北宋时期著名的科学家,著有《梦溪笔谈》,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光辉巨著,至今享誉海内外。

104、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国号大金,是为金太祖。105、靖康之耻: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钦宗二帝被金人俘获,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耻”。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在临安(南京)即位称帝,是为宋高宗,南宋开始。

106、岳飞:南宋著名将领。公元1126开始抗金卫国的戎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举南侵,岳飞、韩世忠、张俊等率领宋军奋起抵抗,在郾(yan)城之战中,岳飞破金兀术“拐子马”,大败金军,在岳飞乘胜追击,收复失地之时,被宋廷召回,“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107、卖国贼秦桧:秦桧,北宋时期的大臣,在北宋沦陷时被金兵俘虏,因其奴颜婢膝,得到金太祖的重用,并在宋金交战之际,连同其妻王氏派往南宋做了内奸。秦桧在南宋任宰相期间,卖国求荣、陷害忠良,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抗金英雄岳飞杀害,一起被害的还有岳云、张宪等忠良,造成了一起人神共怒的千古冤狱,而秦桧及其妻王氏也是遗臭万年。

108、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辽及北宋时期,蒙古国各部落为争夺领域展开了长期、激烈的部落战争,乞颜部落可汗,铁木真力量逐渐强大,并陆续消灭了其他部落,统一了蒙古,被推为大汗,即成吉思汗。

109、公元1271年,蒙古国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是为元世祖,次年迁都大兴府(今北京市)。随后,大举南下攻宋。公元1279年,元朝统一了中国,南宋宣告灭亡。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誓死不降,终被处死,卒年47岁。“自古英雄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其爱国精神的真实写照,其被俘后许多慷慨悲壮、凌云壮志的爱国诗篇,最著名的一篇是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

110、元世祖时,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入华,17年后回国,写下《马可·波罗游记》,将东方文化传入欧洲,引起轰动,激起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西班牙人哥伦布正是想来富庶的东方,而误入美洲,发现了新大陆,开辟了欧美航线。

111、元世祖死后,其孙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元成宗时期,贪赃枉法日益严重,贪官污吏数不胜数,冤案层出不穷,一些文人采用当时流行的杂剧形式揭露对社会的不满,于是一种新得文学形式—元曲诞生了,其中关汉卿所著《窦娥冤》是最为鲜明的代表,广受民众喜爱。

112、朱元璋:元朝末年,元顺帝即位后,荒淫残暴,民不聊生,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并割地称王,自立国号。其中有一支由朱元璋领导的部队,实力发展迅速,朱元璋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南方势力,于1368年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眀将徐达率军直捣元大都(北京),元顺帝逃往塞外,统治中国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

113、刘基:字伯温。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功臣,为朱元璋制定了“先灭陈友谅、再灭张士诚,然后北向中原,一统天下的”的战略方针。功成名就后主动辞职,告老还乡。后被其政敌胡惟庸迫害。刘基是历史上著名的学者和文人,代表作《郁离子》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114、胡蓝之狱:明太祖建国后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人被封为公爵、刘基被封为伯爵,汤和等被封为侯爵。有些功臣仗着自己的功劳,横行不法,结党专权,更甚至威胁到朱元璋的君权。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发谋反之机,诛杀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后明太祖以“胡党”为由,杀戮了不少无辜功臣,其中,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全家共70多人被诛杀;公元1393年,凉国公蓝玉被告谋反,全家被杀,并株连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时人称之为“蓝狱”,这两次大狱持续了14年之久,后人合称为“胡蓝之狱”。后来又设置了“锦衣卫”特务机构,负责监察大臣的活动。115、靖难之役:明太祖开国后,将自己的子孙加封为王,镇守边疆。藩王权力很大,最受器重的是燕王朱棣。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后,皇太孙孙朱允炆即帝,是为惠帝,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为保护自己的皇权,决定削藩,各藩王先后被革去兵权。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以“清君侧”为名,北平起兵,其部队称为“靖难军”,此次内战史称“靖难之变”。三年后,燕军攻陷京都,建文帝失踪(传说是建文帝自焚宫中),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成为明代第三个皇帝。

116、空前绝后“诛十族”:朱棣入京即帝位后,立即诛杀建文帝的臣子、宫人、内官无数,并令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孺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誓死不从,被朱棣诛杀九族亲眷,外加学生,“十族”共873人。朱棣诛杀建文帝的家眷及臣子共一万多人,惨绝人寰。清初史家谷应泰叹曰:“嗟(jie)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强汉之律,不过五宗……世谓天道好还,而人命至重,遂可灭绝至此乎!”

117、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派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至1431年将近30年里,郑和七次出海,前后到过印度洋沿海30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

118、土木之变:公元1449年瓦刺太师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亲征,兵败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朱祁钰即位,是为明代宗,史称景帝。景帝力主抗战,任命于谦负责指挥保卫北京,并取得了胜利,赶走了侵略军。“北京保卫战”在明朝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119、夺门之变:于谦赶走了瓦刺军,明英宗被放回后宣布退位,被代宗软禁起来,1457年,明代宗病重,大臣徐有贞、宦官曹吉祥拥太上皇英宗复位,史称“夺门之变”。于谦等人不久被杀害。

120、庚戌之变:明世宗沉迷道教,大学士严嵩(song)应善于起草祭神文书而被重用,官至内阁首辅(相当于宰相),公元1550年,鞑靼(da)部落俺答兵犯大同,兵临北京城下,严嵩闭城不战,俺答部队在城外烧杀抢夺,历史上称此为“庚戌之变”。

121、明中严嵩、严世蕃父子恃宠专权,独揽国政,排斥异己,残害忠良。公元1565年,世宗降旨:将严嵩削职为民,将严世蕃西市斩首。严嵩父子倒台。

122、公元1581年,明神宗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大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把一切征税项目包括田赋、徭役、杂税等合并起来征收。1582年,张居正病死,十年的改革成果付之东流。

123、公元1565年,名将戚继光、俞大猷(you)等在兴化大破倭寇,斩杀敌众2000人,肃清倭乱,救还被挟持百姓3000多人,史称“兴化大捷”。

124、明代名医李时珍著《本草纲目》52卷,载药物千余种,验方万余条,是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此书在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方面也颇有建树,达尔文称之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125、公元1579年,西班牙传教士利玛窦将鼻烟带入广东省,从此,中国的吸烟人口大增,并一直延续至今。

126、公元1592年,大明朝廷向朝鲜派兵,援助属国朝鲜抵抗日本向大陆的军事扩张,这是中朝人民的第一次合作抗击日本的侵略。

127、收复台湾: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入台湾,开始对台湾的殖民统治。1662年2月,郑成功率军赶走荷兰殖民者,被荷兰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其后,郑成功的子孙统治了台湾20多年,直至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设立台湾省,郑成功作为民族英雄,永留史册。128、东林党人:在现在的无锡有个东林小学,是原来明朝末年东林党人讲学的地方—东林书院,东林学院过去贴着一副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东林党的领袖顾宪成所写。明末清官顾宪成罢官至无锡,修复筹建了东林书院,得到了当局不满的士大夫、官僚、知识分子和商人的支持,形成了社会舆论的中心,反对他们的人称之为“东林党”。后遭到当朝阉党魏忠贤的迫害,东林党领袖先后被逮捕迫害,有“前六君子”和“后六君子”。明崇祯帝朱由检即位后,惩治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东林党人得以昭雪,并一度入阁。

129、徐光启:明代杰出的科学家,他与西班牙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对我国近代数学有着重要的影响;所著《农政全书》可谓当时我国农学中的百科全书;他还使用望远镜观测天象,是我国提出“银河是由无数星星组成”的第一人,不愧为“我国17世纪杰出的科学家”。

130、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后来改国号为清),努尔哈赤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清太祖”。1626年名将袁崇焕在辽东打败后金,努尔哈赤战死,史称“宁远之战”,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即位,即为“清太宗”。

131、闯王李自成:公元1627年陕北白水县王二揭开农民起义的序幕,各地纷纷响应,李自成、张献忠也加入了起义的队伍。1636年李自成被推为“闯王”,1641年,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粮”的革命纲领。1644年初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3月,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树下,统治中国276年的明王朝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革命推翻,5月,原明朝山海关守将吴三桂引清兵占领北京,李自成退出北京,在河南、山西、陕西一带战斗,1645年被地主武装袭击,壮烈牺牲,年仅39岁。132、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同时,南明福王、鲁王、唐王、桂王等抗清政权先后建立。5月,拥立福王朱由崧(song)为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权。1645年,清兵挥军南下,至扬州遭到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顽强抵抗,因寡不敌众,扬州陷落,史可法英勇就义,清兵在扬州城疯狂屠杀十日,数十万人丧生,此为历史上有名的“扬州十日”大屠杀。5月,清兵攻陷南京,弘光政权覆灭,福王被俘,次年被杀。南京失陷后,又有鲁王、唐王建立政权抗清,于1646年先后被灭。而后大顺农民义军先后出现两次抗清高潮,均因内部问题导致失败。公元1664年,清兵入关20年,终于平定了大陆。

133、三藩之乱:清兵入关后,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将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吴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后,暂由吴三桂等人镇守,吴三桂镇守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镇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诏削藩,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乱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清廷才真正在大陆完成了统一。134、1683年,清朝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大军进攻台湾,郑氏伤亡惨重,郑氏大权投降大清,至此全国统一。

135、雅克萨的胜利:明朝末年,沙皇俄国向黑龙江地区大举进犯,占领了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城,清政权进关以后,派兵收复了雅克萨,公元1689年,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签署了《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两国边界。

136、清朝文字狱:自清军入关至清朝灭亡,文字狱与大清相始终,前清尤甚,肇于顺治,渐于康熙,烈于雍正、乾隆,清朝文字狱成为阻碍中华文明发展的一大桎(zhi)梏(gu)。

137、曹雪芹与《红楼梦》:康熙下江南的时候,经常住在一个织造官曹玺家中,曹玺的妻子孙氏是康熙小时候的奶母,因受到康熙的眷顾,且织造又是个赚钱的差使,因此曹家成了一个豪门,雍正即位后,因皇室内部的纠纷牵连了曹家,雍正将曹氏抄家革职,曹家没落。曹玺有一子,名曹霑(zhan),字雪芹,立誓将自身经历写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小说《石头记》,就是后来的《红楼梦》,写至第八十回,因儿子夭折,含恨而终;另一个文学家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完整的小说。《红楼梦》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138、纪晓岚与《四库全书》:乾隆年间,由学者纪昀(纪晓岚)为总纂官,合同戴震、姚鼐(nai)用了十年的工夫,完成了《四库全书》的编纂,分经、史、子、集四部,为后人研究我国的丰富文化遗产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纪晓岚,“铁嘴”一张,外号,纪大烟袋。

139、《明史》:是一部记述明代历史的清代官修纪传体史书,编著耗时95年,是我国历史上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官修史书。

140、圆明园: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圆明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建成,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院规模最大的一座,后为英法联军损毁。

141、白莲教起义:公元1796年乾隆帝禅位于十五子顒琰,是为嘉庆帝,自为太上皇。同年,川陕鄂等省发起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被清廷镇压。白莲教有一位女领袖叫王聪儿,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罹难,年仅22岁。

142、公元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严厉禁烟,责令英商缴烟,共缴获200多万斤,在虎门烧毁。次年英国以此为由发动中英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43、公元1842年,中英签署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是开放广州、上海通商,协定海关税则,割让香港。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44、公元1843年,中英签订《五口通商规章》,在香港公布实行,又签订了《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

145、公元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中法签订《黄埔条约》,美国、法国获得了同英国同样的权力。

146、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林金田村起事,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封杨秀清为东王、冯云山为南王、萧朝贵为西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国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1856年,太平天国内讧,北王韦昌辉杀死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2万余人,天平天国渐趋败亡,1864年洪秀全病逝,清军攻入南京,太平天国败亡。

147、公元1856年,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由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法、美、俄也出兵加入。1858年,清廷与俄签订《瑷珲条约》,俄割占大片领土;同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清廷又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其自由传教等;1860年,英法联军逼近北京,咸丰皇帝逃往热河(河北承德),英法联军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然后抢劫了万寿山、玉泉山、香山等几处属园中的文物,并放火第二次大焚烧。同年清廷分别与英、法、俄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内容为割让大片土地,赔偿大量财物等。

148、公元1861年,清政府命曾国藩统辖江苏等四省军务,洋务运动(1861-1894)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实业,编练陆海军,设西式学堂。

149、公元1883年,中法战争(1883-1885)爆发,黑旗军在越南打败法国,击毙法将李维业,取得纸桥大捷。两年后签订《越南条约》,法国占领越南。

150、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爆发,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151、公元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出兵强行租占胶州湾。同年,沙俄大举侵入旅顺,强占旅顺和大连。

152、公元1898年,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奏章,下诏定国事,施行戊戌变法,百日后慈溪太后发动政变,新政被彻底推翻,光绪帝被幽禁,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等维新人士被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只维持一百日的戊戌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新”。153、1899年,义和团运动爆发于山东,义和团打着“扫清灭洋”的口号,与帝国主义侵略者及其走狗清朝统治者进行着不懈的战斗。最终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国内外敌人的夹击下失败。

154、公元1901年,清代表李鸿章与11国(英、法、日、俄、德、美、意、奥、西、比、荷)公使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155、1905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156、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领新军工程第八营首先发难,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次日攻占武昌城,武昌起义胜利。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在武昌宣告成立,宣布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国号“中华民国”。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起义以来第一次胜利。

157、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以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先后有14省和上海、重庆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返国被推为临时大总统,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灭亡和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诞生。

反动势力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革命成果,1911年4月1日,孙中山迫于内外压力妥协,正式解职,让位给袁世凯,袁世凯开始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而后又有张勋复辟,但均因违背了民主的潮流,很快都垮台了。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背水一战(韩信)

完壁归赵(蔺相如)

负荆请罪(廉颇)

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讳疾忌医(蔡桓公)杀妻求将(吴起)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一饭千金(韩信)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破釜沉舟(项羽)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鞠躬尽瘁(诸葛亮)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

七步成诗(曹植)

言过其实(马谡)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凿壁偷光(匡衡)

狗尾续貂(司马伦)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精忠报国(岳飞)胸有成竹(文与可)

第五篇: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从学校提出课堂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班级如何做出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学校编纂的一套校本课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其中以经典古文,古诗词为主。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国人不断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食粮,从中感悟到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和谐友善、包容宽厚、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感悟到诚信报恩、精忠爱国,勤俭朴实,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我决定探索以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学习型语文课堂,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从二年级起,我开始开展经典背诵活动。首先与家长沟通,以自身体会,与家长在Q群,飞信上充分讨论背诵古文的好处,尤其是小学时期孩子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能大量诵读,可以有效减轻中学时期的学习压力。常常诵读,也相当于记忆锻炼体操,常常记忆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记忆力,取得家长们的共识,就等于成功的一半,大部分的背诵是回家完成的,家长是主要的监督者。

我分成几步走:

第一起步阶段:从最简单的五言唐诗开始,先是一周两首布置下去,让学生背诵。到时候检查,检查形式以抽查,互查为主。

第二阶段:背诵《弟子规》,这部分内容比起四行的唐诗来要难背多了,同时也更容易遗忘。我根据内容,分成若干小段,结合学生课业负担,逐步推进。同时不断的复习前面背会的内容。

第三阶段:背诵校本课程之外的比较浅显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加入了一些课外有趣的内容《三十六计》。这里面每一计都是成语,富含古代军事哲理,学生今后生活,写作都能用得上。

第四阶段:古文,例如《大学》、《醉翁亭记》等。这一部分是背诵中最难的部分。

为了展示我们多年来坚持经典背诵的成果,我于二年级下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做了两堂公开课,公开课的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互动性原则:新课堂文化呼唤着合作学习,新课堂文化下,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与传统的互动观不同,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进一步拓展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未开发的宝贵人力资源。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于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背诵的形式设计多样化:齐背、小组背、大组背、男女生互背,一对一答,开火车每个人轮背。

2.目标性原则:新课堂文化下的课堂教学,都要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和达成,不仅强调学生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力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融知、情、意、行于一体,兼顾认知、情感和技能多种教学目标的协同达成,在背诵中,孩子们满脸笑意,朗朗背诵,每个人都熟练自如,沉浸在成功,被欣赏的喜悦之中。

3.因材施教原则:新课堂文化理念倡导人本教育。在新课堂文化的实施中,教师应该以人为本,在和谐、平等的教学互动中,既顾及了全面,又照顾到个体。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教师的教学目标定位于全体同学。经典背诵的展示过程完全以全体学生为主体,没有举手抢答。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部分好中差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一个诗教最为发达的文明礼仪之邦。几千年来,诗歌灌溉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和辉煌的历史,热爱诗歌,诵读诗歌,使千百代炎黄子孙一直沐浴在中华文明的温馨里。然而,毋庸讳言,我们学校近几十年来,对传统的东西抛弃较多,对它的弘扬和发展不够,传统文化的断层现象显得日益严峻。难怪一些仁人志士引吭高问:为什么我们中小学语文教育如此远离诗歌和诗意?(古诗词在语文教育中严重缺失,小学一到六年级课本只收古诗34首)许多有识之士不禁扼腕叹息:现在的孩子接触的伪劣文化太多了。许多教育界泰斗大声疾呼:培养21世纪需求的人才,传统文化是非补不可的一课。为此,中国文化界耆宿赵朴初、叶至善、启功、张志公、吴冷西、曹禺、冰心、夏衍等于98年向全国政协提出了关于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一所由老舍之子舒乙任校长的“传统文化学校”、“现代私塾”——“北京圣陶实验学校”,于98年9月在北京正式开学。学生入学,除了修习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中小学课程外,还要学习《诗经》、《三字经》,背唱经典古诗150首。同年,中国青基会推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全国数十万学生踊跃参加。99年春节期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连演七场,场场爆满。江总书记到会,并在会见演创人员时谈到了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精辟见解,向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发出了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号召。

在这种背景下,我校将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纳入朝读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让中华灿烂文化走进学生心灵,让他们在口诵心惟、含英咀华中受到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菁华的熏陶,从而培养学生珍惜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这项课题从2006年下半年市教科所批准立项、开题,至今已基本完成实施阶段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下面我们将课题实验的运作情况作一简单汇报。

一、加强实验领导

课题立项后,我们成立了以校长刘大兵为组长,以副校长范守慧、教导主任尹业胜、教科室主任邹先菊为具体操作的课题指导小组,还聘请了县教科所主任朱敬华同志任课题研究顾问。在实验过程中,多次召开课题研究会议,请市教科院兰所长、曹所长作指导,落实本课题的实施和解决实施中碰到的问题。课题组经常跟踪、督促实验工作,对各实验阶段情况及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保证了课题实验规范有序,顺利进行。

二、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和基点。不学习理论就谈不上教育科研,没有理论的指导,教育科研就会陷入盲目性,只能在黑暗中徘徊,劳而无获。因此,我们十分注重抓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经常选编一些与实验课题相关的文章,组织教师学习。通过学习,大家认识到“大量诵读古诗文”这个选题有价值,不仅理论上容易理解,而且在实践上易于操作,实验意义深刻,越研究越有内容,形成了比较强烈的科研意识,增强了完成课题实验任务的信心。

三、扎实开展实验

1、调查研究,制定方案,选编教材。

调查是教育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各项实验的基础。在实验准备阶段,我们要求各实验班都要对学生阅读课外古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课题组也对部分学生作了关于农村小学生背诵课外古诗情况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撰写了调查报告。

通过调查研究,在县教科所朱敬华同志、市教科院兰所长、曹所长等同志的指导下,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体实验方案。在方案中,对课题的提出,理论依据,实验目的作了深刻地阐述,对实验步骤,各阶段工作内容,实验途径,措施等作了详尽安排。

为了使实验顺利开展,针对学生手头古诗读本少的问题,我们按“与教材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与学生水平相适应、典范与通俗相结合”的原则,力求有系列地选编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240首》实验教材。

2、构建诵读古诗实验模式

在实验中,全体实验员在诵读古诗的意义、方法、途径,激发读诗兴趣,古诗配读,课外古诗阅读指导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初步构建了“激趣——导法——引背——活用”的诵读古诗教学模式。

(1)激趣。有道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观因素,是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注重激发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如在实验的起始阶段,我们给学生讲“诗的故事”、“诗坛趣话” ;先读浅显的诗,使学生感到读诗并不难,尝到读诗的甜头,以此来调动学生自读古诗的兴趣。

(2)导法。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关键就是掌握一定的“法”才能完成一定的背诵“量”。因此,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都非常注重导之以“法”,具体分三个层面进行:

第一步:学诗授法。就是以课本中的古诗教学为主渠道,注重读诗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依“法”习得。如在实践中,教师摸索出了按“细读——精读——感悟”三程序进行的自读古诗的一般方法:①知诗人,解诗题;②抓字眼,明诗意;③多诵读,悟诗情。

第二步:配诗悟法。就是学完课本中的一首古诗后,补充另一首便于比较的课外古诗,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使学生逐步体会、巩固读诗的门径。

第三步:展读用法。即充分利用“黑板报”,开辟“每周一诗”栏目,有系列地每周刊出一首古诗,教师稍作点拨、引导,让学生欣赏诵读,自悟其意,自得其乐。

(3)引背。在学生基本掌握了读诗方法后,我们注重引导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一是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的背诵方法。如“词语组块背诵法”、熟记诗“头”背诵法、联想画面背诵法等,学会了方法,让学生有系列地背。

(4)活用。就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体验,注意创设一定的情境,指导学生在口头表达中、作文中比较恰当地运用古诗。但我们不作过高地要求,不作硬性规定,以免学生望“诗”生畏。实践证明,效果还是不错的,有小部分学生能引用古诗,写出精彩生动的作文。

此外,在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时,我们注意不增加学生的背诵负担,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将古诗文诵读纳入朝读课程,保证教师有时间指导学生大量诵读古诗文;二是利用语文课前1—2分钟时间,让学生背古诗、检查背诵情况。这既保证学生有时间大量诵读,又不增加学生负担。

3、开展丰富多彩的“以赛促读”活动

为了检阅小学生诵读古诗的成果,激发、维持学生的读诗兴趣,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赛诗”活动。学生人人参与,评出班级背诗能手及学校古诗文诵读大王。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读诗成果得到交流、展示、评比,强化了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四、实验初步成效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实验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达到了实验目的。具体表现在:

1、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

“大量诵读古诗文”课题的深入开展,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后勤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各项课题实验的全面展开。师生精神面貌得到较大改观,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正在形成,有效地促进了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古诗文”实验,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兴趣,形成了诵读古诗的良好氛围。很多学生不满足于教师指定的背诵篇目,自己找来其它诗文诵读。二是开拓了学生知识视野,学生知道的“诗的故事”、“诗坛轶事”多了;学生知道、了解的诗人多了;学生背诵的古诗多了。最多的能背诵上百首,最少的能背20多首(弱智除外),在限定5分钟时间内,最快、最熟练的学生能背45首。有的甚至能把《春江花月夜》、《木兰诗》、《将进酒》这样难理解的长诗流利地背下来。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并能运用于课外自读古诗。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古诗运用于作文之中。个别学生对写古诗产生了兴趣,从测试、比赛的情况看,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文言感悟力都有较大地提高。

3、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教研水平。

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教研能力增强了。每位教师都撰写了多篇实验论文或实验心得。我们编辑了一本实验成果专辑,可以说,通过课题实验,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和锻炼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

浅谈经典诵读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收藏本文

分享

历史的长河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源远流长至今已奔腾浩渺了五千余年,在这段悠久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那些永恒传唱的不朽的国学经典,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这些经典,不仅浓缩着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质,是我泱泱华夏智慧的结晶,更是指导我们如何做人的典范。故,我中华向来被誉为“礼仪之邦”。然而,从二十世纪开始,由于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经历了一场世纪性的浩劫,经典贤德几乎损失殆尽。到今天,我们的物质文明有了飞速的发展,但是随处可见人文缺失、谈吐粗俗、人心浮躁、道德搁浅的现象,有时甚至连维系社会的最基本的诚信都成了问题,如何提高国人的素质,就成了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在心灵纯净的童年时期记诵下来的东西,如同每天的饮食,会变成营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长大后会在学习、工作、待人接物中自然而然的运用出来。至于成年后再读这些书,因为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犹如脾胃不健康的人,即使面对丰盛的美食,也难以吸收其营养了。”因此,许多教育专家,学者纷纷倡导经典的诵读活动,旨在通过诵读培养中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本文共计3页)......[继续阅读本文]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

现今,社会上、校园中的问题青年、问题学生愈来愈多,原因不在智力上,甚至也不是知识够不够的问题,而是文化教养的问题!我们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经典诗文积累甚少。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中找到其渊源。解读它们,传承它们,也就意味着解读和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把这些语言文化的精髓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也就意味着在孩子心灵的田园里播下一粒粒传统文化的种子,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了中国灵魂、拥有了民族品格、拥有了伴随终生的“精神护照”。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而物质文化建设则是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上。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同时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能促进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的形成。

1.以经典诵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研究

引导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的诵读,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终生受益,培养他们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发育努力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

(1)经典诵读有效考级活动的模式的研究

我们已编制了经典古诗文考级的校本教材,要求各年级扎扎实实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但是我们设想在借鉴其它学校的古诗文考级活动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的减负增效的形势,能探索更有效的活动方式,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提升实效,从而形成我们自己的活动特色。

(2)经典诵读活动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

我们设想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能根据教材与学生年龄的特点,开设专门的经典诵读的导读课,提升学生经典诵读的能力与良好的阅读习惯,实践并形成经典诵读导读课的模式。

2.以经典文化传承为主色调的校园环境的创设的研究

校园环境的建设是校园文化中的硬件部分,它看得见摸得着,我们的校园面积不大,有一幢新造的教学楼,但校园的美化还是一道空白。因此我们设想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创设以经典文化传承为内容的校园文化墙

自去年9月份以来,我们已着手在校园的部分地块进行了以国学经典为内容的布置,我们想继续收集以勤学、励志、感恩为主题内容的经典文化内容,形成一道以经典文化传承为教育内容的文化墙。(2)以经典诵读为内容的班级环境的布置。以经典诵读的内容、学生诵读的成果展示及其勉励勤学的名人名言为主体的班级环境的布置

3.经典诵读与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

中国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起源于过去、融合现在与未来的动态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不是培养能力,而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因此,经典诵读与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才能真正显示经典诵读的意义。

(1)开展《三字经》、《弟子规》的诵读活动,并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 范养成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

我们将有选择地撷取《三字经》、《弟子规》中的部分内容,根据学生年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背诵要求,并且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达到以读促行的良好效果。(2)结合《二十四孝图》,开展系列的感恩教育

将《二十四孝》图中的总分内容作为校园文化墙的一部分,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二十四孝的解读后,培养学生孝敬长辈、感恩父母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4.经典诵读促进学生大课间活动

开展大课间活动是学校阳光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体艺2+1”活动开展以来,各个学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跳绳,作为一项简单易行的活动,被大部会学校采纳为学生必备的一项体育技能。为此我们便设想,将经典诵读与学生的跳绳相结合,朗朗上口的古诗文、民间流传的童谣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边唱边跳的内容,并在全校形成一定的规模,这样可以使跳绳进一步花样化、情趣化、特色化。主要设想:

(1)收集民间流传的童谣及其适于跳绳的古诗词,将其绘编成册,形成《龙游县马叶小学跳绳歌谣集》。

(2)边唱边跳的花样跳绳的探索。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合肥市葛大店小学于2009年5月通过区特色学校评估,被认定为包河区特色学校,当时确定的办学特色为“以少先队工作为抓手的和谐教育”,在当时特色评估的反馈会上,专家们提出该特色过于空泛,不容易出成效。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和探索之后,我们与家长、社会多方沟通,反思到原校园特色可操作不强,且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上见效不大,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乡镇小学,其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属外来人口。这部分孩子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主要以打工为生,由于生活条件有限,又整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科学地教育孩子,再加上学校大班额现象严重,许多孩子日常行为习惯较差),在汲取周边学校的精华之后,也为了较快地转变学生行为习惯差这一现象,我们果断地将办学特色的方向稍作变更,以“经典诵读”带动学生文化修养、构建终身和谐教育成了我们新的工作方向。

在确定了此特色之后,学校加快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速度,一方面从教师素质突破入手,给教师们进行专题的校本培训,并配备了大量的诵读教本,还在每个办公室安装上电脑,连接网络,方便教师及时查询各类信息,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从学生入手,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需求还是大量存在的,一些学生在我们开展经典诵读之前,就通过自学等方式大量的汲取了古典文化的精髓,这部分同学能明显感觉到,个人内涵比较突出;此外,我们也争取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家长们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与文化底蕴非常配合,有条件的家长陪同孩子学习,部分缺乏必要条件的家长也通过多种方式给学生找来相关书籍,供孩子学习使用。

为了让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到办学特色中,学校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积极落实:

1、校领导是活动的组织者,语文老师是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所有任课教师都是活动的参与者。活动的具体牵头部门是学校教科室及语文教研组,教导处、大队部协助。

2、每班每周都要将诵读篇目抄录在黑板的一角,采用让学生自由诵读与指导诵读相结合。

一、二年级主要诵读童谣、儿歌、《三字经》等诵读篇目,每周背诵一篇,共背诵35篇;

三、四年级诵读成语、谚语、格言警句及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共背诵33篇;

五、六年级诵读《论语》、《大学》、《老子》及部分古诗词诵读篇目,共背诵35篇,三至六年级每周背诵两篇。每生每日做到四诵:晨诵,即每天早晨学生一到校就开始晨读;课前诵,即每堂课的课前三分钟诵读;午诵,即每天中午收听校园广播站播放经典诗文吟诵的音乐作品,学生跟读、跟背、跟唱;路诵,即每天中午、下午放学时,以班级为单位,边走边齐背古诗文。寻找机会让学生多接触经典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学校形成书声朗朗的良好氛围,并不断巩固学生诵读内容。

3、大胆创新古诗文诵读的方法,尝试开展经典诗文特色活动:教学经典诗文与练笔相结合,以诗促写,通过自创小诗、自编儿歌、改写、扩写、续写、仿写、写“学经典、背经典”的感受、诗文配画,画填诗、办与古诗文相关的板报、专栏、以及个人小诗集等形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4、创设一种富有古诗文学习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古诗文学习积累的主题系列活动,开展各类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古诗文学习实践活动,为学生的诵读提供资源和帮助。

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欣喜的看到了成效:学生的文化素养明显提高了,文化底蕴加厚了,校园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味儿,学生的道德情操被悄无声息地陶冶着,真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包河区 “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中,我校的《读唐诗》节目获得了全区一等奖、在包河区举行的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合肥市包河区站比赛中,该节目也荣获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随着“经典诵读”活动的逐步推进,下学期,我校将在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中,以《中华传统礼仪与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这个课题为抓手,将经典诗文中蕴含的传统礼仪教育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并开展以此为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华礼仪的内涵,不断调节和修正自己的日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教会学生懂礼貌,做文明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来获取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困难,第一,师资力量不够,相对于城区或已长时间开展此项工作的学校来说,我校教师的文化底蕴仍然有提升空间,缺乏专家引领,在这里,我也期望我们区教育局、教研室能对我们乡镇学校的专家引领上加大扶持力度,让我们的孩子也能像城区的孩子一样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第二,缺乏必要设施,我校目前缺乏功能用室,一些活动只能限制在教室内完成,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仍然是有一定挫折感,当然随着我校新校舍的启动,这些硬件设施将逐步解决;第三,开展的活动不足,在经典诵读教学方面,我们区走在了合肥市的前列,目前为止,我校也只参加了包河区的经典诵读活动,更高层次的活动或者竞赛,我们无缘参与,希望上级主管部门也能多开展活动,这样更便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

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乡镇学校的校园文化更是如此,但是我们相信只要一直不停地坚持下去,学校的办学品味、校园的文化氛围、学生的综合素质终能达到教育和谐。

下载五千年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千年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黄帝开始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从黄帝开始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定都今登封 约公元前1600年 汤灭夏,(亡国君主桀)建立商朝,盘庚迁都到殷。甲骨文、金文(铭文) 商......

    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

    关注河南历史文化建设,推动河南教育发展 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河南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拥有五千年厚重文......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文秘二年级的_________。 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养成良好习惯 做文明学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有灿烂的文化,它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儒家学说告诉我们,礼为天下先,以礼治国、以礼治家,可见,学会文明礼仪非常重要。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了......

    世界五千年可怕巧合【历史典故】(合集5篇)

    世界五千年可怕巧合【历史典故】 《不可不知道的世界5000年可怕巧合》 第一部分·夏朝的开“启”与终“桀” ·三家分晋与三国归晋 ·盛极一时的短命王朝 ·汉朝与唐朝的......

    弘扬五千年

     弘扬五千年《中医天人合一、药食同源》养生文化 健康中国行公益巡讲报告会 主办单位:北京坤天中医研究院 深圳五行添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主讲嘉宾赵海岚女士 中医世家传......

    中华五千年

    中华五千年 是什么能融合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知识,又是什么记载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对了,它就是《中华五千年》。 这是一本知识面广大的书:从盘谷开天辟地一直讲到满清王朝的覆灭,内容......

    中华传统儒释道思想 创五千年辉煌历史

    中华传统儒释道思想 创五千年辉煌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滋养慰藉着朝朝代代。从“盘古开天地”、“仓颉造字”的半神文化;到“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到“仁,义,礼,智,信”的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