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5篇

时间:2019-05-15 14:1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第一篇: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一、双语教育概况

双语现象自古有之。根据考古资料,早在几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就有不同族群活动的足迹。摊开中国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各种考古文化分布图,可以看到它与有文献记载以来的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十分相近。就是说,有历史记载的民族分布与新石器时代的区系文化大致相吻合。这说明中国多民族的分布格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大体确定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了。由此可见,有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就会有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存在双语、多语现象。如公元11世纪由穆罕默德·喀什噶尔编撰的《突厥语词典》,用阿拉伯文解释突厥语,是一本典型的双语工具书。但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双语,由于该地域的地理位置、民族人口、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新中国成立以后,双语现象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族际语———汉语(以下统称为“汉语”)保证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进步。

在各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民族语言+汉语”。但是各少数民族由于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采纳的双语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这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基础教育阶段以少数民族语言(以下统称为“母语”)教学为主,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课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第二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教学模式。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使用民汉双语教学的学校有1万多所,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使用21种民族语言在中小学不同层次地开展双语教

学。

1.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 新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民族教育为主,普通中小学采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6种语言进行教学。到近年为止,新疆地区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作为教学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各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语言使用状况和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新疆地区双语教学模式可归纳为:(1)长期单一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2)长期并行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3)过渡双语教学模式等三种。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新疆各民族对教育的要求也趋于多样化,希望子女上汉语学校或是双语实验班的家长日益增多。[4]根据目前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有的学者认为,新疆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将由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到以汉语作为教学用语的双语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将开设外语课,实现“三语”教育的模式。

2.新疆双语教育的地域差异 多民族、多语言的新疆,各地不仅自然环境不同,而且生产方式、社会环境、民族人口分布情况、语言使用状况也有所不同。多民族杂居的大、中城市,不同民族在交往中交替使用两种或多种民族语言。社会语言环境就是自然双语或多语环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然掌握另一种语言。在有些地区,除本民族社区以外的社会空间里汉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另外,也有民族结构以及社会语言环境单一的地区,这里的人们要依靠接受学校教育才能掌握第二语言。特别是在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三个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在该地区维吾尔语是社区主要的交际工具,这三个地区,其他少数民族也精通维吾尔语。当地居民只能通过学校教育才能掌握第二语言。

社会语言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社会语言环境单一的地区,能与汉语接触的空间和机会极少,人们对学习语言重要性的认识相对淡薄。在学校,由于语言教学设备的不健全,教师的汉语能力和汉文化知识不足等原因,学生缺乏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虽然从小学四年级起学习汉语,但直到高中毕业也达不到“民汉兼通”的要求。升到高等院校时,就是专门接受一年或两年的汉语预科教育,有一部分学生还是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汉语水平标准(以汉语水平考试为标准),而不能进入专业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达到了汉语水平考试的标准,但是进入专业学习后因跟不上汉语授课的课程而中途退学。在大中专院校,因学生成长的社会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汉语能力的差异,给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多不便。

二、阿克苏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

阿克苏地区是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维吾尔语是通用语,使用汉语的机会少,频率低。阿克苏在研究南疆乃至新疆地区的社会文化动态时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阿克苏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对象以农村为重点,内容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有附设在小学内的学前双语教育班和乡镇中心的幼儿双语教育班。政府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办民汉合园,推行民汉幼儿混合编班,以便与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的双语教育相衔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听力,园内只播放汉语广播。上课前,让孩子们背诵儿歌。各班的教学形式大同小异:如教授的是语言课,教师先让孩子们背诵儿歌,之后用卡片让孩子们认数字、动物名、蔬菜名、水果名、颜色等;每个班都有录音机,教师首先放磁带让孩子们听标准读音,然后再领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汉语的比例较高,孩子们对教师的提问没有反应时用少数民族语言做解释;玩游戏时,教师先用汉语解释游戏的方法,然后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授课原则是尽量少用少数民族语言。

少用少数民族语言,多用汉语,对提高孩子们的听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师们是否有足够的汉语表述能力,孩子们是否有足够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上,除了民考汉教师以外,绝大多数教师使用汉语都很吃力。虽然大家都经过了汉语培训,但是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仍不足,声调变化等基础知识也未掌握,发音和声调不准。小班的孩子能用汉语背诵儿歌及数字,能讲简单的童话。有些孩子说的汉语比其母语熟练。但是大中小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死记硬背,不知道自己背诵的儿歌是什么意思。问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很多孩子不能回答。特别是农民家庭的孩子,其发音、声调、理解能力相对差一些。因为孩子们回家后没有机会复习在幼儿园学的内容,父母自身的汉语能力偏低,无法辅导孩子。

小学的双语教育 遗憾的是,在这两所学校没能通过听课的方式,而是通过访谈了解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与H双语小学C校长访谈时了解到,希望入该校学习的学生络绎不绝,报名的学生超过了计划招收的名额。由于学校规模有限,教师队伍不足等原因,不能扩招新班。C校长介绍说:“有些学生的家长一句汉语也不懂,开家长会、访问学生家庭时,是孩子为父母当翻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家庭语言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维吾尔语占绝对的优

势,家长无法辅导孩子,因此,部分学生的成绩上不去。”C校长还对目前阿克苏地区的双语教育作了如下结论:“包括我校,现在阿克苏地区极缺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家长虽然不能给予辅导,还是支持自己的子女学习汉文。其实,少数民族学生很聪明,学起来进步也很快。在阿克苏使用汉语的机会比较少,社会语言环境相对较差。我们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为了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急需既了解汉语和汉文化,又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双语教师。”根据C校长介绍,该小学所有的科目都用汉语授课,从三年级起,增加维吾尔语科目。也就是说,该校采取的是汉语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

K民族小学是采取以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根据主管教学的J教师介绍,该小学每年招收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班。该班的汉语教学课时数比普通班多,数学课用汉语授课。近两年希望入双语授课实验班的学生在不断增加,但是,因为能担任双语实验班课程的教师极缺,不能完全满足入学者的希望。

中学的双语教育 阿克苏地区双语实验班起步比较晚,据2003年的统计,阿克苏地区招收双语授课实验班的学校只有两所[5],而且普及速度缓慢。阿克苏地区首次实行双语实验班的Z中学在实行双语教育中遇到的难关也是教师的汉语能力问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不具备足够的汉语表达能力,则无法担任双语实验班的课程。笔者在高中三年级的双语实验班听了数学、物理、化学等课。数学和化学由汉族教师任课,物理是民族学校毕业的少数民族教师任课。在听课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大部分学生没有专心听教师的讲解,反而不停地翻阅教科书。为此深感不解的笔者在下课时问了学生。

三、对于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上述事例表明, 阿克苏地区的中小学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班起步较晚,发展较为缓慢。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 如前所述,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双语能力至关重要。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满足于他们的汉语语言能力(发音、语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有个别地区不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没有足够的师资队伍的条件下,只是为适应群众的双语热情,就盲目推进双语教学,这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就学前幼儿双语教育来说,由于没有全面考虑到学前双语的客观规律和实际办学条件,盲目扩大规模,给管理、教学、师资都造成了极大压力,同样也不能保障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阿克苏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是出了教室能与汉语接触的机会少,由于教师的发音不准等原因,就是在学校接触的汉语也不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为学

生提供语言教学设施,给学生创造享受优质语言教育的条件。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或许能解决教学设施的难题。

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汉语基础选择

教科书 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因为新疆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负面作用。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

4.不能忽视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作用其实是不能低估的。在第二语言教学上,许多第二语言教学法,包括一些最新的教学法大都重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肯定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科学道理的。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母语思维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少数民族语言(母语)完全形成后,语言学习者在学第二语言时,可以有意识地把思维从母语的基础上转换到第二语言上。就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来讲,为使少数民族学生学好第二语言,有必要打好第一语言的基础。

四、结语

在强调多元文化的今天,针对如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持语言多样性的问题时,学校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人类学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主流文化实现其社会目的的最重要的场所,它不能代替其他文化适应过程,而是使这些文化适应获得升华,抽象为文化的现实方式。学校里将始终存在着跨文化冲突,同时也存在着主流文化对各种文化的整合。在民族学校,由于多元文化的复杂性,这种冲突和整合就表现得尤为强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国,汉语是各民族相互交际的族际语,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少数民族来说,掌握和使用汉语的程度如何,已成为影响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否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使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弘扬,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类总体进步所不可忽视的。因此,如何科学地理解双语教育的目的,如何为实现此目的采取合理方法等问题正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些课题,才能体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思想,克服双语教育中的偏见和狭隘,实施和发展更为开放、合理、和谐的双语教育及多元的文化教育。

第二篇: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关键词] 新疆双语教育、维吾尔语、汉语、新疆教育

[摘 要] 本文主要以田野调查的具体事例为根据,勾勒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状况,并对其发展作一定的阐述。首先对新疆地区双语教育进行总体概括,然后以笔者田野调查得到的资料为依据,介绍新疆喀什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最后就新疆喀什地区在双语教育中存在的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民族母语作用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一、双语教育概况

双语现象自古有之。根据考古资料,早在几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就有不同族群

活动的足迹。摊开中国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各种考古文化分布图,可以看到它与有文献记载以来的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十分相近。就是说,有历史记载的民族分布与新石器时代的区系文化大致相吻合。这说明中国多民族的分布格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大体确定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关系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产生了。由此可见,有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就会有不同民族语言的接触,存在双语、多语现象。如公元11世纪由穆罕默德·喀什噶尔编撰的《突厥语词典》,用阿拉伯文解释突厥语,是一本典型的双语工具书。但是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双语,由于该地域的地理位置、民族人口、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新中国成立以后,双语现象也有了新的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双语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享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族际语———汉语(以下统称为“汉语”)保证各民族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实现共同进步。

在各民族地区实施的双语教育模式,基本上是“民族语言+汉语”。但是各少数民族由于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的不同,采纳的双语教学模式也有所不同。这大致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基础教育阶段以少数民族语言(以下统称为“母语”)教学为主,在适当年级开设汉语课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

第二种是以汉语教学为主,基础教育阶段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教学模式。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在全国使用民汉双语教学的

学校有1万多所,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使用21种民族语言在中小学不同层次地开展双语教 学。

1·新疆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 新疆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以民族教育为主,普通中小学采用维

维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6种语言进行教学。据2002年统计,新疆地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学有1 003所,占全部中学的51·57%,小学有4 161所,占全部小学的

68·86%,还有561所民汉合校的中小学。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中,全区有维吾尔语 小学3 540所,中学725所。以上学校除了汉语课程以外,其余所有课程均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双语实验班例外)。

据教育部门最新统计,目前新疆地区学前、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2 346 864人,其中接受双语授课的学生257 04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11%。民考汉学生211 370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9%。少数民族教师为144 780人,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18 342人,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12·7%。到近年为止,新疆地区的双语教学主要是以少数民族的第一语言———母语作为教学语言,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教学模式。由于各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语言使用状况和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新疆地区双语教学模式可归纳为:(1)长期单一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2)长期并行存在的双语教学模式;(3)过渡双语教学模式等三种。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新疆各民族对教育的要求也趋于多样化,希望

子女上汉语学校或是双语实验班的家长日益增多。自2004年起,各地区的双语师资队伍逐步壮

大,有足够条件的小学民语系从一年级起引入汉语“语文”科目;从三年级起,“数学”学科改用汉语授课。乌鲁木齐市在2006年秋季实现了小学民语系三年级“数学”学科使用汉语授课基础上,在2007年秋季,三年级“科学”学科也使用汉语授课。预计到2008年秋季,小学民语系三年级除母语文以外,其他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预计到2011年秋季,小学各年级除母语以外,各学科均使用汉语授课。[4]根据目前新疆双语教育的发展,有的学者认为,新疆地区的双语教学模式将由以汉语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发展到以汉语作为教学用语的双语教学模式。有条件的学校,还将开设外语课,实现“三语”教育的模式。2.新疆双语教育的地域差异 多民族、多语言的新疆,各地不仅自然环境不同,而且生产方

式、社会环境、民族人口分布情况、语言使用状况也有所不同。多民族杂居的大、中城市,不同民族在交往中交替使用两种或多种民族语言。社会语言环境就是自然双语或多语环境,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然掌握另一种语言。在有些地区,除本民族社区以外的社会空间里汉语的使用频率较高。另外,也有民族结构以及社会语言环境单一的地区,这里的人们要依靠接受学校教育才能掌握第二语言。特别是在南疆的阿克苏、喀什、和田三个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在该地区维吾尔语是社区主要的交际工具,这三个地区,其他少数民族也精通维吾尔语。当地居民只能通过学校教育才能掌握第二语言。

社会语言环境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社会语言环境单一的地区,能与汉语接触 的空间和机会极少,人们对学习语言重要性的认识相对淡薄。在学校,由于语言教学设备的不健

全,教师的汉语能力和汉文化知识不足等原因,学生缺乏学习语言的积极性。虽然从小学四年级起学习汉语,但直到高中毕业也达不到“民汉兼通”的要求。升到高等院校时,就是专门接受一年或两年的汉语预科教育,有一部分学生还是达不到学校要求的汉语水平标准(以汉语水平考试为标准),而不能进入专业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虽然达到了汉语水平考试的标准,但是进入专业学习后因跟不上汉语授课的课程而中途退学。在大中专院校,因学生成长的社会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汉语能力的差异,给教学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多不便。

二、喀什地区的双语教育现状

喀什地区是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维吾尔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9%,维吾尔语是通用语,使用汉

语的机会少,频率低。喀什在研究南疆乃至新疆地区的社会文化动态时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笔者在喀什市做了三个月的田野调查(2006年8月到9月中旬,2007年8月到9月中旬)。调查内容

主要是幼儿及中小学双语教育现状。下面笔者从其教育现状出发,为新疆双语教育研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1·学前·幼儿双语教育 为了推进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贯彻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决定,遵循“以点带面,分区推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原则,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编制了《2006~2010年自治区扶持7地州开展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工作和经费使用方案》。这一方案,计划通过5年时间,使7地州56个县、市,85%以上的农村少数民族幼儿都能接受学前双语教育。自治区落实拨付学前双语教育经费2 244万元,使51 900名学前幼儿享受伙食补助和免费双语读本,1 296名学前双语教师享受工资补助。2006年年底,自治区又追加900万元,补助双语幼儿学习。

喀什地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对象以农村为重点,内容以汉语口语训练为主。有附设在小

学内的学前双语教育班和乡镇中心的幼儿双语教育班。政府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办民汉合园,推行民汉幼儿混合编班,以便与从小学一年级起开设的双语教育相衔接。下面以A幼儿园为例,介绍一下现行的幼儿双语教育状况。A幼儿园是位于喀什市中心、规模比较大、建园时间长、儿童人数较多、师资队伍相对健全的民族幼儿园。笔者于2007年8月在这个幼儿园进

行调查时,在园儿童人数有480名,分3个小班、4个中班、3个大班、2个艺术斑。在园儿童中工薪人员的子女比较多,也有农民和商人的子女。该幼儿园在职教职工有54名,其中民考汉教师4 名,民考民教师28名(保育员也包括在内)。A幼儿园自1993年起以大班的幼儿为主,开始实施双语教育。当时,民考汉的4名教师担任教学,主要教授汉语诗词、儿歌等。1995年起,除教授汉语儿歌外,还增加了生活用语、教室内用具的名称。讲算术课时,教授数字的数法;给孩子们读儿童故事时,对故事里出现的小动物的名称等也开始用汉语解说。在这期间,4名民考汉教师每年培养一名民考民的教师,以便尽快地适应双语教学。为了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号召,自2000年起在中班引进了双语教学,自2001年起在小班也开始推行双语教学。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

汉语能力,自2002年起,园长聘请喀什师范学院的专家,利用星期

六、星期天的时间进行教师汉语培训,为使幼儿教师能适应双语教学。

该幼儿园用少数民族语言教授的是各年级的“品德”课、“艺术”课和“班会”,其他的课均用第二语言———汉语教授。小班根据需要灵活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教材没有使用新疆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使用的是《校本教材》。主管幼儿园教学的副园长介绍说:“我们以前使用过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出版的教材。教材编得相当好,但不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备课时,教师们也很辛苦,孩子们也难以理解。考虑孩子们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地方特点,使用《校本教材》后有了很大的进步。”笔者通过在大中小班听课、访谈教师和家长、观察孩子们的语言使用实况、与孩子们谈话等方式对该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情况进行了考察。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听力,园内只播放汉语广播。上课前,让孩子们背诵儿歌。各班的教学形

式大同小异:如教授的是语言课,教师先让孩子们背诵儿歌,之后用卡片让孩子们认数字、动物名、蔬菜名、水果名、颜色等;每个班都有录音机,教师首先放磁带让孩子们听标准读音,然后再领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汉语的比例较高,孩子们对教师的提问没有反应时用少数民族语言做解释;玩游戏时,教师先用汉语解释游戏的方法,然后用少数民族语言解释,授课原则是尽量少用少数民族语言。

少用少数民族语言,多用汉语,对提高孩子们的听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教师们是否有足够的汉语表述能力,孩子们是否有足够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实际上,除了民考汉教师以外,绝大多数教师使用汉语都很吃力。虽然大家都经过了汉语培训,但是大部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仍不足,声调变化等基础知识也未掌握,发音和声调不准。如每天上下课行礼时说的“起立qǐlì”,有些教师说成了“qǐlí”,将“紫色zǐsè”,说成“zésè”,前鼻音“n”和后鼻音“ng”的发音不准等。另外,大部分老师说汉语时喀什口音较重。

小班的孩子能用汉语背诵儿歌及数字,能讲简单的童话。有些孩子说的汉语比其母语熟练。

但是大中小班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死记硬背,不知道自己背诵的儿歌是什么意思。问一些简单的生活用语,很多孩子不能回答。特别是农民家庭的孩子,其发音、声调、理解能力相对差一些。因为孩子们回家后没有机会复习在幼儿园学的内容,父母自身的汉语能力偏低,无法辅导孩子。

2.小学的双语教育 在2006年的田野调查中,笔者访问过喀什市的两所小学。一所是H双

语小学,另一所是K民族小学。遗憾的是,在这两所学校没能通过听课的方式,而是通过访谈了

解双语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在与H双语小学C校长访谈时了解到,希望入该校学习的学生络绎不绝,报名的学生超过了计划招收的名额。由于学校规模有限,教师队伍不足等原因,不能扩招新班。C校长介绍说:“有些学生的家长一句汉语也不懂,开家长会、访问学生家庭时,是孩子为父母当翻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家庭语言环境和社会语言环境中维吾尔语占绝对的优势,家长无法辅导孩子,因此,部分学生的成绩上不去。”C校长还对目前喀什地区的双语教育作了如下结论:“包括我校,现在喀什地区极缺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家长虽然不能给予辅导,还是支持自己的子女学习汉文。其实,少数民族学生很聪明,学起来进步也很快。在喀什使用汉语的机会比较少,社会语言环境相对较差。我们的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为了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能力,急需既了解汉语和汉文化,又了解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双语教师。”根据C校长介绍,该小学所有的科目都用汉语授课,从三年级起,增加维吾尔语科目。也就是说,该校采取的是汉语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

K民族小学是采取以少数民族语言教学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根据主管教学的J教师介绍, 该小学每年招收一个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班。该班的汉语教学课时数比普通班多,数学课用汉语授课。近两年希望入双语授课实验班的学生在不断增加,但是,因为能担任双语实验班课程的教师极缺,不能完全满足入学者的希望。自2006年9月起,该校一年级增加了汉语“语文”科目,三年级的“数学”改用汉语授课。

3.中学的双语教育 喀什地区双语实验班起步比较晚,据2003年的统计,喀什地区招收双语

授课实验班的学校只有两所[5],而且普及速度缓慢。喀什地区首次实行双语实验班的Z中学在实行双语教育中遇到的难关也是教师的汉语能力问题。有一部分少数民族教师的专业能力很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因不具备足够的汉语表达能力,则无法担任双语实验班的课程。

2006年笔者访问该校时,在校学生有3 500名,47个民族班,其中17个双语实验班。教职工

有283名,其中80名是汉族教师,140名是少数民族教师。笔者在高中三年级的双语实验班听了数

学、物理、化学等课。数学和化学由汉族教师任课,物理是民族学校毕业的少数民族教师任课。在听课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大部分学生没有专心听教师的讲解,反而不停地翻阅教科书。为此深感不解的笔者在下课时问了学生。下面是当时用维吾尔语与他们进行的对话: 笔者:你们是从高中一年级起进入双语实验班的吗? 学生:我们班的大部分同学从初中就上了双语班。有少数同学是从高一才开始进入双语实验 班的。

笔者:数学、物理、化学用汉语授课能听懂吗? 学生:基本上能。初中在普通班学习的同学有一定的困难。

笔者:用汉语上课时,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老师讲课好呢?(笔者提问的目的在于搞清楚他们听

课时看教科书的原因)学生:“民汉兼通”的老师。有些少数民族老师的发音不是很准确,汉语表达能力有限,老师上课也吃力,我们也听不懂。也有极少部分汉语方言比较重的汉族老师,因为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只能看书自学。

听了学生的话,笔者了解到他们上课时翻阅教科书的原因。双语实验班大部分学生希望自己 的任课教师是“汉语发音标准、四声分明、说话流利、表达能力强的少数民族教师”。其理由是:用汉语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用母语做补充解释,可以节省时间。汉族教师授课时,若有不懂的地方,教师不能用学生的母语做补充性的解释,学生得通过对照汉语课本和维吾尔语课本自己进行思考理解。这样,虽然能巩固每一堂课学习的内容,但是为复习一节课要花费过多的时间,整体学习效果不佳。

通过笔者的实地考察,不难看出在新疆喀什地区,不管是幼儿双语教育,还是中小学双语教

育,面临的难题都是双语教师“一缺二低”的问题。据最新统计,全区少数民族教师为144 780人,其中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18 342人,仅占少数民族教师总数的12·7%。因此,笔者认为今后喀什地区普及和推广双语教学,使双语教育得到健康的发展,取决于“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进展程度。

三、对于双语教学现状的分析

上述事例表明,喀什地区的中小学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授课实验班起步较晚,发展 较为缓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克服和解决喀什地区及新疆双语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难和难题,逐步缩小双语教育的地域差异,使少数民族学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

1.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 如前所述,在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提高教师双语能力至关重要。对汉语为非母语的少数民族教师而言,不能仅满足于他们的汉语语言能力(发音、语法、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而且还要鼓励他们熟悉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汉语为母语的教师应该具备用少数民族语言来讲解问题的能力。有个别地区不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没有足够的师资队伍的条件下,只是为适应群众的双语热情,就盲目推进双语教学,这是难以收到理想效果的。就学前幼儿双语教育来说,由于没有全面考虑到学前双语的客观规律和实际办学条件,盲目扩大规模,给管理、教学、师资都造成了极大压力,同样也不能保障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新疆的双语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针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普遍提倡用直接教学法,而完全否定了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汉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的学生来说,直接教学法难以接受,适当的使用翻译法反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喀什地区的社会语言环境是出了教室能与汉语接触的机会少,由于教师的发音不准等原因,就是在学校接触的汉语也不够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尽量为学生提供语言教学设施,给学生创造享受优质语言教育的条件。新疆中小学远程教育的实施和普及或许能解决教学设施的难题。

3.重视教材建设,根据学生的汉语基础选择

教科书 教材问题是现行的双语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适合本地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要符合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内在规律。因为新疆长期以来是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师生们的汉语水平限制在日常用语的范围之内,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使用作为教学媒介用语的汉语的水平。因此,完全使用汉语编写的教材,对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压力,也难以保障教学效果。对汉语词汇量少、不熟悉专用汉语(如数学用语、物理用语、化学用语等)的学生来说,会加重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负面作用。为使双语教育健康发展,要尽快解决双语教材的空缺问题。

4.不能忽视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母语的作用其实是不能低估的。在第二语言教学上,许多第二语言教学法,包括一些最新的教学法大都重视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可以说,肯定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是有科学道理的。国外许多外语教学法流派及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也对母语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作用给予了肯定,如Jim Cummins、MarcelDanesi、中岛和子等。[6]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对母语的作用也表示过明确看法,他说:“我们现在认为,中国人首先要尊重自己的母语,要学好母语,一个人能够创造的最高点———建立创新型国家,是要靠母语的训练,没有母语的训练,一个人是不能达到素质的提高的。爱因斯坦如果不是用母语———德语来思考,是达不到它的高度的。”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母语思维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少数民族语言(母语)完全形成后,语言学习者在学第二语言时,可以有意识地把思维从母语的基础上转换到第二语言 上。就本文所涉及的内容来讲,为使少数民族学生学好第二语言,有必要打好第一语言的基础。

四、结语

在强调多元文化的今天,针对如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保持语言多样性的问题时,学校教

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教育人类学认为,学校教育只是主流文化实现其社会目的的最重要的场所, 它不能代替其他文化适应过程,而是使这些文化适应获得升华,抽象为文化的现实方式。学校里

将始终存在着跨文化冲突,同时也存在着主流文化对各种文化的整合。在民族学校,由于多元文

化的复杂性,这种冲突和整合就表现得尤为强烈。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中国,汉语是各民族相互交际的族际语,在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领域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少数民族来说,掌握和使用汉语的程度如何,已成为影响其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否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以使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得以弘扬,也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人类总体进步所不可忽视的。因此,如何科学地理解双语教育的目的,如何为实现此目的采取合理方法等问题正在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只有科学地解决了这些课题,才能体现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思想,克服双语教育中的偏见和狭隘,实施和发展更为开放、合理、和谐的双语教育及多元的文化教育。

(古力加娜提·艾乃吐拉<民族教育研究>2009年第1期)

第三篇: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的思考和展望

--以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为例

摘要:新疆是国家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地区,而双语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对维汉双语教学模式的考察对于把握新疆双语教学现状,指导维汉双语教学实践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策勒县第二小学维汉双语教学模式为例,从而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如何推进发展双语教学、采取了哪种模式,该模式实施的效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当前影响与制约双语教学模式的因素有哪些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进一步提出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改进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维汉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成效;问题

一、背景

新疆是国家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地区,而双语教学模式是实施双语教学的结构形式,对维汉双语教学模式的考察对于把握新疆双语教学现状,指导维汉双语教学实践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策勒县第二小学是一所民汉合校,学生来源主要是汉族学生,大约三分之二的是汉族学生,三分之一的是维吾尔族学生,学校对双语教学比较重视。以前的双语教学模式是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而现在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开始实施汉族学生学习维语,自治区、地区以及策勒县对汉族学生学习维语越来越重视,对双语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故本次选题就以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模式为例,分析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的模式,从而对汉族学生学习维语和维吾尔族学生学习汉语进行一定的阐述和分析,从而对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中从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终为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学的发展献计献策,提高双语教学。

二、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类型探析

在新疆和田地区,由于各市、县、乡、镇的生源质量,师资、资金、语言环境、教学设备等不同,各个学校都采取了适合自己的双语教育类型。通过调查,可以把和田地区的双语教育分成了以下几种类型。

(一)模式一

即在少数民族学校的普通班所采用的教育类型,也就是以少数民族语言为主,汉语为辅的常规模式。这种类型不是真正的双语教学,汉语只是作为一门课程而开设,这就是所谓的模式一。

(二)模式二

这种模式比较普遍,指的是所有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

(三)学前“双语”班

2006年9月,和田地区开始在农村开办学前“双语”班。开办学前“双语”班,让农民的孩子在学前就能接受到“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截至2009年6月,和田地区招收学前“双语”班227个,在校幼儿10810名。在墨玉县人口比较多的乡镇,有的一年就开办了近10个学前“双语”班,免费招收农村5—6岁的幼儿入班学习。在洛浦、皮山、策勒等县,农村学前“双语”班都开办了起来。

(四)汉族学生学习维语

双语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维吾尔族学生要学好汉语,而且要求汉族学生学好维语,这也是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所采取的一种措施。

三、模式选择

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双语教学模式转型的新时期,能否学好、用好、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关系到每个孩子的就业和发展前途问题,因为国家通用语言是我国主要交流媒介,是承载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载体,特别是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的任务十分艰巨。策勒县第二小学是一所民汉合校,在校的教职工大多数是汉族教师,学生的来源也大多数是汉族学生,这也就造成了学校语言环境主要是以汉语为主,维语为辅,为了适应学生教育发展,因此策勒县第二小学的教学模式是模式二。

四、策勒县第二小学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自身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学生是双语教育中的主体,在参与双语教育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有了解学生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才可以采用相应的手段来补救,提高教学质量。对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学生调查和了解,在教学中,大多数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是语法规则搞不清。这是因为维语和汉语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维吾尔族的思维方式和汉族也不相同。同时,词汇量小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比较大的困难,词汇量小将直接导致学生口语差,表达困难。再则,在使用汉语学习其他学科时,学生最大的困难是专业术语的理解,并且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长。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也不愿意向其他学生或者老师请教,这样就造成了更多的困难。学生主动学习和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这就对双语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二)教师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任何课程的发展都离不开师资,缺乏师资双语教育必定步履维艰,就策勒县第二小学来看,双语教师的来源主要是民族教师中汉语比较好的教师。这些教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走上了双语教学的岗位。大部分双语教师从事双语教学是因为学校指派,他们当中一部分人也未必能够胜任双语教学工作。双语教师比普通教师需要更多的技能和知识,双语教师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备课,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同时由于学生汉语水平、教材等问题,学生不懂的地方除了用汉语讲解外还得再用维语讲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进度,双语教师压力较大。因此一部分民族教师本身并不愿意从事双语教学,因为学校指派才不得不从事双语教学。一般来讲,双语教育系统中的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对他们用来教学的那种语言具有很高的熟练程度,并能熟练地以另一种语言进行交际。这说明一些双语教师还不能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双语教师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学校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学校的发展,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学校环境的衬托,需要文化氛围的熏陶,现在的教育只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不注重学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是成绩,这样就造就了教师对教学的错误认识,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其接受教育的认识。就策勒县第二小学来看,近年来加强了对学校的环境建设和校园文化的发展,对学生有了一定的影响,学校每周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开展汉字听写大赛等一系列的活动,加强了学校校园墙的建设,在学校粘贴和宣传一些日常用语,加强学生对双语的学习,学校成立了国学社,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结对子”要求少数民族学生教汉族学生学维语,汉族学生教少数民族学生学汉语,学校组织学生去敬老院打扫卫生,给老人端茶倒水,要求学生在敬老院说维语,这极大的推动了学生对双语的发展,使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事实证明,学校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有严重的影响。

(四)家庭对双语教学的影响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双语教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在家庭教育当中,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并不理想,就学生家长而言,学生家长的双语水平低,也就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双语水平,在学生放学回到家里,汉族家长与学生沟通用的是汉语,维吾尔族家长与学生沟通用的是维语,这样学生不能够对当天学习的汉语或维语不能够得到及时的锻炼,这也就对学生的双语的提高不利。在学校里,仅有一小部分学生用汉语和同学和老师交谈。这也就意味着学生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使用汉语的机会都很少,学生语言学习基本上只在课堂上进行,课下交流还是以母语为主。自然、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儿童语言学习最为有利的条件,脱离这样的环境,儿童语言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双语班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之所以困难重重,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这样的语言环境,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课下得不到巩固,学习成绩不理想。

就以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学生为例,其为一年级的新生,刚入学时学生对汉语几乎是不会,与老师和学生沟通极为困难,这就对孩子的教育有了严重的影响,可是学生家长要求家里的人在家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坚决不用维语,动员家人说汉语,这样一来,不到半学期,孩子的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进行最基本的日常沟通,可见家庭的教育对孩子双语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五、措施

就上面的几个问题看来,双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学生本身、教师的水平、学校环境、文化氛围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我们要正确和理智的看待这些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学生的辅导,鼓励学生多向别人请教,能够及时处理遇到的各个困难,不论是学习上的,还是生活当中的。

(二)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解决双语师资问题

1、强化双语教师培训工作,方式多样的提高双语教师的综合素养。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培训基地、加大培训力度、增加培训期数和班数,让多数少数民族年轻教师都能获得深造机会,代课教师也要有培训的机会。有计划地加大赴内地和自治区内各师范院校的学习培训力度,选定一批品德好、能扎根边疆民族教育工作的教师到师范院校接受再教育和接受学历教育。根据大多数教师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时间的长短,建议培训时间延长到两年或给双语教师安排再培训。合格的教师是需要不断培训和学习,以确保逐步提高现有民族教师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知识、能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的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确立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养与非学历培养相结合,以学历提高为主的培养思路。

2、拓宽渠道,稳定双语教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引导优秀的 “民汉兼通”的师范类毕业生到基层任教,及时补充有志于双语教师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和代课教师。建立 “下得去、留得住”的激励机制,在稳定教师队伍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内地学校的经验。

(三)加强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

1、加强校园环境的建设,不论是硬化还是软化设施,给学生营造舒适的学习环境,在学校多安装椅子,供学生在业余时间学习,多种花草树木,给学生营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利用双语来张贴名言名语,将黑板报能够即使更新,多举办以文化为引领的主题活动,加强民汉学生“结对子”的学习效果。

(四)民汉“结对子”

和田地区是一个相对宗教氛围比较浓厚的地区,维吾尔族同胞占绝大部分,这就造成了学习语言环境的局限性,对双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但也对汉族学生学习维语也起了促进作用。解决语言环境这一大问题是很困难的,我们只能从学校的语言环境着手,因此我们学校采取民汉“结对子”的方法来改进学生的学习语言环境,通过民汉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不仅可以加强汉族学生对维语的学习,也可以加强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的学习。

六、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采取的措施,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双语教学有了一定的变化。在交流上面,部分学生不仅可以能够很好的掌握双语,还可以熟练的用双语交流,学生之间可以很好的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没有语言障碍。汉族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维语的基本日常用语,平时可以用维语与维吾尔族学生进行简单的交流,维吾尔族学生可以熟练的用汉语与老师和学生交流。

在学习上面,通过对学生日常作业和考试试卷的分析,维吾尔族学生对汉语语法的运用有所提高,可以熟练的进行造句、写短文,基本上没有以前乱写的现象。

在活动当中,明显的可以看出民族团结的气息,不再有以前的冷漠与自私,民汉学生之间可以很好的进行配合,互相加油,学生之间很融洽。

七、结论

总体来看,策勒县第二小学的双语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在学校的实际问题当中,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在师资方面,缺乏有经验的双语教师,双语教师缺少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学校对双语教育的管理经验也很缺乏等等。因此建议,策勒县第二小学进行双语教学既要持积极的态度,又要从学校的实际(学校资金、学生的来源、办学水平条件等)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双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滕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思想与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1996,(4).

[2] 万明钢,刘海健.论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从政策法规体系构到教育教学模式变革[J].教育研究,2012,(8).[3] 郭燕花.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与问题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5).[4] 周诗伍,王凌.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途径思考--以云南省寻甸县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0(4).[5] 陈雪英.多元文化视域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A].2007.[6]王鉴,万明钢.多元文化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7]祁伟,新疆和田地区双语教育类型探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0.6 [8]郭燕花,维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与问题调查研究———以新疆疏勒县小学双语教学为例,[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5

第四篇:新疆双语教育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及心得体会

----拜城县三中阿曼古丽〃海维尔

我从2000年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通过短短一年来的初步双语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双语教学的好处,但同时,我也领悟到双语教学不是简单的学科+汉语,而是学科与汉语相辅相成的,即汉语与学科教学是自然的融合在一起的,汉语的引入应该为学科教学服务,而不是单纯的把母语换成汉语就行了,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我来说,实际上是一个在实践中慢慢地摸索,应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困难过程,有小心翼翼,但更多的是打破常规与勇往直前;有困难重重,但更多的是唤来欣慰与继续努力;我也有不知所措,但经常是一切迎刃而解。我们一直在努力着,争取多一点的收获。

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

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

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

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自治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深化少数民族教育改革,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寓双语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不断强化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双语教学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

育质量,为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夯实基础。对深化我区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中小学双语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项关系全局、影响未来的事业。少数民族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自治区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促我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与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落实三个代表重思想的具体体现。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办好人民满意育事业,不断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了先进文的发展方向,也充分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新疆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大力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高少数民族质量的突破口,是少数民族群众获取更多知识信息,得更多发展机遇的通行证。正因为如此,我区少数民族群众对双语教学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他们不仅希望己学会、学好汉语,借助汉语吸收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现代信息,缩小同其他民族在经济、文化方面的差距,而且更寄希望于下一代“民汉兼通,成为能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型人。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教育需求,大力推进申小学双语教学工作是实践篇二:双语学习心得体会 参加兵团举办“双语”强化培训班心得体会

********农牧科***** *月*日**基层干部“双语”强化培训班开班了,****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委组织部干部教育处处长****、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院长***参加了开班仪式,对此次参加培训的全体学员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组织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半军事化的管理方式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营造出了一个比、学、赶、帮、超、带的学习形式。在学院老师耐心教学下,我基本掌握了维吾尔语日常用语,能够用维吾尔语作口头的自我介绍,具备了一定的维吾尔语文字书写能力,能够听懂维吾尔民族的日常用语并和维吾尔族同胞进行交流。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拿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干部学院颁发的结业证书。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双语培训班,使我学到了一门语言,增长了知识。为此我从内心感谢师市党委组织部给我的这次学习机会,同时感谢帮助和关心我的同事、老师和同学。下面,我向师市党委组织部汇报一下我学习期间的心得体会。

我从小在**长大,生活在单一的汉族地区,对新疆维吾尔族了解不多,对维吾尔语更是没有一点概念和基础,很是陌生。还记得培训班上第一节课时,**老师为我们讲解《维吾尔语日常会话500句》,生涩的发音、别扭的书写令我有点不知所措。正因为

如此,我只有不断的加倍努力学习,当别人休息时,我把每天老师的授课内容温习几遍,再预习下一课内容;每天上课时,我会提前到课堂,复习功课。我知道这次学习很难得,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在维吾尔语的知识海洋里,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在刚学习过程中,遇有不懂的就问同学,不认识的字母就和同学一起研究,每天都熟读课文,背诵单词,背诵句子,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发音,做好笔记,仔细做题,踊跃用维吾尔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为了做到准确发音我专门买了录音笔录取老师在课堂上的发音,私下来反复跟读直到完全掌握为至。课间休息时,就向老师请问自己不懂的地方,下课后认真做作业,记单词,背句型。在平常的生活中,尽量将所学的维语应用其中,使我的维吾尔语在听、说、写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五个月的学习,我认为学习好维吾尔语,就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着手,在语音方面,我能准确的读出维吾尔32个字母的发音,找到每个字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与汉语的字母可以对应记忆,发好维吾尔语的颤音。在词汇方面,词汇就好比一座高楼中的一砖一瓦,我们在学习及其日常生活过程中,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学习,只有词汇丰富了,才能连词成句。因此,我认真做到多读,多写,多记,加强记忆。在语法方面,对于任何一个语言来说,语法是最难学的,维吾尔语也如此。在语法学习上,首先我掌握了基本的语法规则,然后通过多读、多背诵维吾尔语文章,熟能生巧记住语法。如果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可能运用时就会一团糟。

学习一门语言是一个相当艰辛的过程,期间的点点滴滴对我人生都是一种锤炼。学习期间,***、***和***三位老师认真而诙谐的讲解,总是能让我很快的就能进入学习状态,至今依然记忆犹新。

我发现学习好维吾尔语,还要了解维吾尔文化、风俗习惯,因为一个民族的语言与其文化是分不开的,只有加强对维吾尔民族的了解,尊重其风俗习惯,才能更好的掌握我所学习的维吾尔语,才能对这个民族有深入的认识。学习维吾尔语,要靠平时的积累,平时的勤奋,多读,多写,多记,多与维吾尔族朋友交流。

学院坚持双语教育与兵团精神教育结合在一起,组织培训班28名同学参观了“军垦第一连”,并亲自实践了人力犁地、打土块等体力劳动,深刻感受到兵团发展到今天确实不易。

在五个月的维吾尔语学习期间,我自觉遵守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学习期间受到学院、老师、同学的一致好评。通过五个月的维吾尔语学习,让我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在少数民族团场工作,懂少数民族语言是顺利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加强自身双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为****跨越式发展和民族团结做出更大的贡献。篇三:2015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心得一: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20xx至20xx年我在兵团电视大学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二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汉语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20xx年再次参加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提高培训。通过在十团中学一年认真地培训学习,我深深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其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为此,我加倍珍惜本次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我认为:

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使用新学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课堂,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双语环境。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学习汉语技能,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中改变自己,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要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在生活中,做为教师我们不用担心他们不会这、又不会那。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运用语言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素质高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使我校的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总之,我一定坚持双语学习,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把在十团中学学到的经验运用到本职工作中,为开创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心得二: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我是拜城县三中的数学教师,名字叫吐尔逊古丽·吐尼亚孜,原来我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hsk水平不高。2015至2015年我在新疆教育学院参加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通过培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双语学习和教学的极端重要性,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为此,我加倍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培训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了可喜成绩。

下面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认识,我认为:

学生们开始时会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学生们的喜爱,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只要每一天学生都在努力、在进步,我们就应该很欣慰!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要知道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会接受得。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会很快乐!

作为教师,应该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尤其在生活中,我们做教师的不用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要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我认为,在双语教学问题上,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低素质双语教师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我一定决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努力做好双语教学工作,开创双语教学工作新局面,与其他同事一起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县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和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心得三:新疆双语培训心得体会

我们114名新疆老师根据新疆教育厅的安排,从新疆各地选派,为了参加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来到了北京。我们到北京西站时在火车站出口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盲人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们等待着我们。他们对我们很热情,很温柔。首次感受让我们充满了信心。下面我叙述一下,这一年的培训当中自我心得。

1、通过这次的培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我的汉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在北京的新生活开始了,培训也正式开始。这次培训班学习,开设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是《阅读理解》、《写作能力提高》、《汉语口语》、《汉语语法》等提高汉语能力的课程,也有开设高中数学课程新课改的有关知识。教师们的关怀,认真上课,充分调动了广大学员参与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到北京之前,我一直自豪于我的汉语水平,已经通过了六七级,在学习当中,我发现了自身的很多不足,我深深的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那么他的事业就难以不断超越,打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这次的培训,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很多新知识,新方法。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汉语水平,更重要的是使我们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获得了直观的启迪。通过培训学习,为自己在今后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增加了信心,而且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要具有踏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头脑和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恒心,当好领导的参谋助手,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工作经验,拓展工作思路,要由创新精神,要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去处理好同事之间,人与人之间、领导之间的和谐,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2、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提高了我的汉语表达能力,用汉语备课、上课方面有了很大的 进步。

我们14位新疆老师从20xx年4月6日到5月6日在北京市中关村中学进行了实习。4月6日我们来到中关村中学以后,得到了邢校长带头的校领导和各位老师的热情接待。我们由首次感受,充满了信心。这次实习工作学校安排得很周到,很仔细。我们感觉到学校非常重视了,对我们新疆老师的实习工作。

来学校的第一天,我们参观了学校的环境,硬件。软件建设,教学设备。我们经过参观贵校的整体面貌,展览室,标本室,实验室,体育馆等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进一步感觉到了学校整体环境应该怎么样?学校应该有怎么样的活动场所和教学设备,各种设施的装备,管理,爱护应该怎么样?等等。

从第二天起我们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生活就开始了,给每个人安排了一位有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给我们指导,我们每天认真听课,作记录,学习老师引入问题的技巧,讲课分析的方法,学习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接受能力来调整讲课速度,和难度方面的经验。我们在听课,备课,上课,互相访谈过程中,指导教师们的高尚品质,先进教学方法,管理学生方面的经验,工作方法,工作积极性,学生的精神面貌,学习积极性,纪律观点,等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掌握了许多,新知识,新方法,新事物。我们的观点有了很多的转变。取得了很好的收获。

3、通过参观、旅游北京的很多景点并互相相遇北京人,开阔了眼界,增多了见识,进一步了解了北京及北京人;对北京及北京人形成了深厚的感情。

培训期间学校还把我们组织到北京的很多景点去参观,旅游。我们先后游览了景色秀丽的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颐和园、世界公园、龙庆峡、奥体公园、双子湖公园、北戴河,秦皇岛、动物园、海洋馆、圆明园;故宫等景点。观看了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领略了天安门广场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雄伟壮丽;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感到很荣幸。登上了八达岭长城,真正体会了毛主席那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含义;参观了2015年奥运会主场地——鸟巢和水立方,国家科技馆;还参观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我国的最高学府,开阔了眼界,增多了见识。整个北京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美好回忆。我感觉到北京的旅游资源确实很丰富,值得游览的景点非常多。

人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不同的棱面折射出不同的色彩。顾我在相遇我们的老师们、实习学校的老师,逛街买东西或者其它来往过程中,我觉得总体来说北京人还是友好的,文明的。除了部分青年人以外大部分都是对人很热情、很温柔,十分注重人际关系;见了谁都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模样。不会无缘无故瞧不起外地人,只要自己有亲和力他们也还是很亲切的,有时候亲切起来会像自己的亲戚一样。

北京的公交也很方便,公交费也很低。市场很繁华,你要什么可以找什么。城市环境很美,很干净。

总的来说我在北京度过的这一年是,对我影响最深刻的、收获很多的一年。这一年当中我的汉语水平、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开阔了我的眼界。我对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观点,对各种问题的看法,今后的欲望有了很大的转变。我对北京形成了深厚的感情。下次在内地还有旅游,学习的机会我还是选择北京;我忘不了在北京度过的这一年。

我回到原工作单位以后,以北京教育学院、北京市盲人学校及中关村中学的校领导和教师们的高尚品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敬业精神为榜样,把各方面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优点应用到实际工作当中,为了本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篇四: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双语教学心得体会

----萨木于孜乡中小学校

一年多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们双语班的学生进步都非常大,真不敢想刚是由双语授课时他们的样子,那时的确很难,可是也有有很少一部分孩子的适应能力非常强,他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学生们的进步就是我们的骄傲!

一、教学与常规的关系

既然学生们一时无法适应正规的双语学习,我们就让他们更自由一些: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更加有趣味性,适合学生们的特点。

对于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需要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知道作为学生所要达到的标准,每一堂课,我都会先抓紧常规,给每一位学生讲清楚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每一天孩子们都在努力,都在进步,我很欣慰!

二、教学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教师,从学生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培养训练抓起。尤其注意到了教学与生活的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一个学期以来,孩子们的进步非常大。尤其在生活中,不用再为他们担心,不会这,又不会那的。更让人欣喜的是,许多孩子都懂得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帮助别人,去关心别人。

三、教学与双语的关系

对于一直生活在母语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去适应双语环境,在我们看来的确很困难。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学生们的语言接受能力极强,他们很快接受了。与之相配合,我们这些教师自然也应该与学生共同努力,努力去适应孩子们在双语语言上的发展。我们坚持去听汉语课,去把握孩子们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汉语,并为双语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工作。在双语课中,要把握住其中的基本原则:重点就是建立双语思维,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双语思维。应该说要一直在适应学生们的语言变化,同他们一起交流、教学,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很快乐!

也许,在这一年多的时光中,我的工作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我有我所期望的获得:学生们都进步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仍然会承接着前一阶段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不断努力。让咱们学校的双语试验教学更好!

下面我想重点就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年的自治区双语强化培训,原来我是一名一直使用母语授课、但具备一定汉语水平的少数民族教师,在一年集中培训过程中,我的hsk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大提高,基本达到使用汉语授课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当然,这种合格是一个低水平、低层次的要求,与真正双语教师的标准还差得很远,这需要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学习,提高双语水平,并带动其他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掌握汉语、使用汉语,形成学习汉语的浓厚氛围,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保持社会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目前,我县推进双语教学的热情高涨,少数民族群众要求子女接受双语教学的愿望十分迫切,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汉语言学校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办学规模较小,与教育需求之间产生了脱节现象,致使一些汉语言学校班额一扩再扩,教师负担沉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民语言学校要积极主动,取得汉语言学校的帮助和支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认为,我县缺乏双语教师,但缺的是真正顶用的双语教师,如果学校现在的双语教师达不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再怎么搞培训,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是一句空话,低素质双语教师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现象将无法得到遏制,这样做的恶果,最终将使我们的双语教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误人子弟,少数民族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虽然推进双语教学是趋势,但也要看到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是双语教学与民语教学并存的局面,由于受教师资源所限,双语教学班的扩展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大力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抓好民语教学,不断提高民语教学质量,尤其是理科民语教学质量,同时加授好汉语课,为推动双语教学打好基础。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贫困地区,能否实现中央提出的战略目标,关键取决于科技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我们能否为自治区各项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德才兼备、民汉兼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劳动者和科技创新人才。

推进中小学双语教学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建设,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提升各民族综合素质的根本性措施,是我区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是广大人民群众融人现代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需要,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必由之路。我们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发展观,真正理解和把握双语教学的深刻内涵,真正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自治区2号文件精神上来,真正树立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克服困难,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做好推进双语教学的每一项工作,为我校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跨跃式发展贡献力量。

2012-7-2 沙比拉篇五:新疆的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疆的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1、现代社会的特质。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经济的全球化,交流、合作

2、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教育,开放的心态。

3、少数民族地区客观存在的双语生活和双语教学的基础。⑴双语现象

一个社会中全部成员或者部分人兼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叫双语现象。⑵双语能力标准——民汉兼通

双语人的双语能力:听说读写等四种基本交际能力,另加第五种语言能力——思维(认知)能力,即适应社会需要,用双语发展自己的能力。

⑶新疆双语人的类型:

平衡双语人和优势双语人

以母语为优势的双语人

民汉语平衡发展的双语人

以汉语为优势的双语人(双语社区)

二、新疆双语教学的性质

1、新疆双语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掌握双种语言,更重要的是

走双轨制,用汉语和学生的母语来学习学科知识,获得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

2、双语教学是少数民族基础教育 的主要形式,是对 传统教育模

式和教育体制的改革。

3、新疆的双语教育是添加式双语教育,它不仅不排斥学生的母语,反而要求利用母语,并通过发挥民汉两种语言的正迁移效应,促进两种语言文化能力的共同提高。

三、新疆中小学双语教学的现状

1、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⑴ 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

⑵尝试阶段(20世纪90年代)

⑶发展阶段(2004年——)

2、中小学双语教学取得巨大成就

① 办学规模空前,参加人数众多,双语班遍及城乡75.33万人,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30.79% ② 双语教育政策深得民心,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拥护。

③ 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规划,加强指导,狠抓落实,使全疆的双语教学基本做到“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④ 各地创造了多种双语教学形式,丰富了双语教学实践。

㈠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一):一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㈡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模式二):完全型双语教学模式,以民语为主汉语为辅,全部课程汉语授课,加授本民族语文。

㈢ 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内地新疆高中班、疆内初中班和疆内高中

班。

㈣ 双语文教学模式(最高阶段的双语教学模式)。

四、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㈠ 双语教师问题

(1)合格的双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不到20%。

(2)双语教师的素质普遍存有待提高

素质包括三方面:汉语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授课能力,这三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双语教学能力差,汉语交际能力差。

㈡ 对双语教学存在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

(1)双语教学影响了母语学习和民族文化的传承。

(2)当前双语教学条件不成熟,没有语言环境,没有合格的双语教

师。

(3)双语教学危及部分少数民族教师利益。

(4)境内外民族分裂分子攻击双语教学是搞同化,部分人也有同感。㈢ 双语教学的教材问题

(1)双语教学模式多样,但教材品种单一;

(2)教学辅导资料多,但有意识地引导教师选择和利用不够;

(3)如何选择汉语教材;

(4)教材的学科系统知识如何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5)样本课程教材的开发问题;

㈣ 双语教育模式的选择问题

(1)部分课程汉语授课模式发展缓慢,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2)个别地区不顾条件选择了全部课程汉语授课模式。

㈤ 教学管理问题

(1)双语教学的配套政策急需完善。

(2)缺乏具体实施办法,使得双语教学不能快速健康发展。

(3)双语教师管理问题,一方面缺双语教师,但培训回去的教师许

多不在双语教学岗位,造成人员浪费。

(4)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室对汉语教学和双语教学开展调研不

够,研究少,切实解决问题的少。

㈥ 双语教学质量问题

(1)教师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抓了汉语授课,忽视

了新课改的落实。

(2)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较弱,所配备的教学设备利用率低。㈦ 双语教学发展不平衡

㈧ 双语教学研究薄弱

多管齐下,以内源性发展为主,解决双语师资的质量和数量问题

(1)职前教育:改革师范院校的教学,培养合格的双语师资(2)职后培训:培训应该以教师培训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我学习

提高相结合。

(3)通过内地支援与本地招聘、实习支教等形式弥补双语教师缺口。

(4)展望:

(1)随着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双语教师素质和教学

水平的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全面不断提高。

(2)随着双语教学的发展,大批少数民族人才茁壮成长。

(3)双语教学必将取代传统的民族教育模式成为民族教育的主要形

式,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并最后消除民汉教育 的差别。

双语现象自古有文,根据资料,早在几百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就有不同族群活动足迹。

问题 :

一、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靠,很多学生记不住汉字,爱写错别字、多音字易读错。

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除课堂上,平时很少说。

三、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强烈,多数不在学。

四、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汉→汉语教学)。

五、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读法错误,音调不准。

措施:

1、多读多写。

2、平时多用汉语交流。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民汉教师一起上课。

第五篇:浅谈新疆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意义及现状

浅谈新疆地区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地区,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区,大部分少数民族人口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调查,在新疆1千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尚未掌握或根本不懂汉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人数约占70%,双语人特别是熟练掌握汉语的双语人比例很低。4个主要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80%以上人口生活在交通较为闭塞、文化教育相对滞后的农牧区,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在学习使用好本民族母语的同时,掌握好汉语言文字对于加强各民族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双语教学”是指少数民族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共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新疆经济的迅速发展,自治区对 “ 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迫切需求与人才的严重匮乏之间的矛盾显得越来越突出。为了使少数民族学生切实达到“ 民汉兼通”,新疆地区先后使用各种教学模式实施“双语教学”。

一、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9 9 2自治区教委决定在乌鲁木齐,吐鲁番,塔城等三地开办双语授课实验班,既部分课由汉族老师直接用汉语授课。到2 0 0 4 年全区共有3 0 0多所双语授课实验班,实验班在校生达到1 3 7 3 3人。2 0 0 4 年新疆双语授课实验班更名为双语教学班。经过十几年的实验探索证明,双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培养“ 民汉兼通”人才的作用日益明显,双语教学己进入普及阶段。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构建了一套符合新疆实际的汉语课教学体系,形成了“ 双语”授课实验、“ 双语”实验学校、小学一年级开设汉语课等多种双语教改实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截止2010年9月统计,全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中学有937所,占总数的48%;小学有3 616所,占总数的69.42%。在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中,全区有维吾尔语小学3 195所,中学710所;哈萨克语小学326所,中学172所;蒙古语小学15所,中学23所;锡伯语小学4所,中学4所;柯尔克孜语小学79所,中学28所。

二、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情况

语言从属于民族。民族人口的地理分布,必然影响其语言的分布。办学模式是与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奎屯市、克拉玛依市等),汉语是强势语言,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在民族成分较为复杂,多民族杂居的城市(如哈密市、伊宁市、库尔勒市、塔城市、阿勒泰市及焉耆、乌苏县城等)汉语则与当地的主要民族语言如维吾尔或哈萨克语双语并行,共同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主要交流工具;而在地域广阔、汉族人口稀少、少数民族高度聚居的农牧区,如和田、喀什等地区汉族人口比重极小,少数民族语言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强势,当地人口使用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是必然的。正是基于我区这种存在着汉语单语区(如石河子市等)、民语单语区(如喀什、和田等地区农村)、汉语和少数民族语双语甚至多语并用区(如伊宁市、塔城市等)的复杂语言环境现象,决定了我区基础教育总体发展上的不平衡性,同时也造成了在选择双语教育模式上的多样性。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小学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小学高年级完全采用汉语授课的模式。

主要是由于人口数量较少、既希望保持和发展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希望与主体民族同步发展的如锡伯等少数民族学校采用,部分在中小城市或城郊长期与汉民族杂居的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校也正在采用这种双语教学模式。

(二)部分课程双语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此种模式是目前我区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目前,不仅民汉合校的学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双语班,而且这种模式在乡镇学校中的比例也比较大,占到了1/3。

(三)完全双语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除母语文外,其余课程全部用汉语授课。使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中小学其“双语”教学模式由以理科为主的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的模式,最终过渡到全部课程用汉语言授课,同时加授母语文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主要集中在地州以上城市的民族学校,少数条件好的县城也有少量分布。采用这类办学模式的学校基本实现了民汉合校,办学规模约占我区双语班总数的1/3。此种模式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提倡的模式。

(四)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模式

2003年9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了探索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新途径,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使更多的少数民族农牧区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决定参照内地新疆高中班模式,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等八个经济和教育条件较好的城市开办区内初中班,2004年9月招生1 000人,2005年9月扩大招生到3 000人,到2006年9月招生规模扩大到5 000人,逐步使在校生总数达到15 000人以上。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正处于探索和初步发展阶段,从已经毕业的内地高中班升学和即将毕业的区内初中班的学业成绩来看,比其他类型的学生的成绩要高出许多,成为目前新疆双语教学成功的范例。

我所从教的学校也是一所民族学校,第一阶段的双语教学(90年代以前),以母语教育贯穿始终,汉语仅作为一门课程安排教学。其双语教学模式是民族语加汉语的教学,即以民族语教学为主,中小学课程全部用民族语讲授,教材也使用民族文字。汉语则从初中年级起开始开设,直至高中毕业。

第二阶段的双语教学(90年代至2003年)。各课程以本民族语教学为主(用民文民语),从小学三年级起开设汉语课程,强化汉语教学。汉语课作为一门主课,列入高考科目。

第三阶段的双语教学(2003年-2006年)。小学和初中阶段以母语教育为启蒙教育,加授汉语课,从高一年级开始分设蒙语班和双语班,蒙语班继承之前的教学模式,双语班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模式,即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数、理、化、生及英语等)、部分课程(语文、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用母语授课。

第四阶段的双语教学(2006年至今)双语教学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由城镇办班延伸到了乡村。双语班规模进一步扩大,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开设双语班直至高中。蒙语课只作为单个课程,除地方课和音体美及特色课程之外,其他课程均采用汉语授课模式。

下载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地区双语教育的现状与展望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看待新疆双语教育

    为什么要推行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宣讲提纲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以下简称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

    浅谈新疆双语教育政策

    浅谈新疆双语教育教学政策 摘要: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进行学习,工作的工具,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和现......

    新疆的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五篇模版)

    新疆的双语教学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双语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是民族发展的必由之路。 1、 现代社会的特质。 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社会 经济的全球化,交流、合作 2、 开放的社......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结......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模版]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教师:陈润君 摘要:目前,我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双语教学的认识趋于统一,双语教学的类型和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

    两岸关系现状与展望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属于中国的领土,国际社会也普遍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共内战和美国的介入,1949年以后两岸一直处分离状态,两岸治权统一成为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文化互动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与文化互动研究 摘要:双语教育背景下的文化互动融入到各民族间的语言交流,交往,交融,风俗习惯,娱乐等方面,并实现民族交融和民族融合。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

    浅谈小学双语教育现状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 1 前言 „„„„„„„„„„„„„„„„„„„„„„„„„ 2 一 小学双语教学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