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开发工程

时间:2019-05-15 14:47: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油气田开发工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油气田开发工程》。

第一篇:油气田开发工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介绍

2006-6-19 16:59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大 中 小】【我要纠错】

082002

(一级学科: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石油与天然气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战略资源,如何提高已探明储量的采出程度是高效开发油气资源的关键环节。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地质特点,制定和实施合理的开发方案和开采措施,以实现油气藏的高效开采。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是于1953年在清华大学原石油系基础上创建的,是国内同类学科点中最先建立的,也是最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和一级学科授予权,以及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学科;同时也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家级重点学科。

本学科拥有一批达到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仪器和设备,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油气田开发工程有关的三个重点实验室都在本学科设立了分研究室。这些实验室为本学科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培养方向

1.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

2.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

3.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

4.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

二、课程设置

必修课7门,总学分最低30学分

第二篇:油气田开发HSE

HSE:

健康、安全、环境

第一部分 概述

油田开发全过程必须实行健康、安全、环境体系(HSE)管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从源头控制健康、安全、环境的风险,做到健康、安全、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油田开发应贯彻执行 《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员工健康。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环境保护责任制,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针对可能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预防措施,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并对公众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法规、标准的要求,定期监测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按规定对劳动卫生防护设施效果进行鉴定和评价。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的岗位和员工,要配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防护设备或防护措施,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建立《职业卫生档案》。

按照国家规定开展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全员安全生产合同和承包商安全生产合同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对工业动火、动土、高空作业和进入有限空间等施工作业,必须严格执行有关作业安全许可制度。在海域的施工作业必须遵守海上石油安全作业法规,按规定办理作业许可证书。

新技术推广和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必须考虑健康、安全、环境因素,要事先进行论证及实验。对于有可能造成较大危害的项目,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削减措施和事故预防措施,严格控制使用范围。

对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易燃物品、有毒物品、腐蚀物品等)、放射性物品和微生物制品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并办理审批手续。

针对可能的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故、自然灾害和恐怖破坏须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定期训练演习。应急预案应该保证能够有准备、有步骤、合理有序地处理事故,有效地控制损失。

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完善环境监测体系。油田开发要推行“清洁生产”,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破坏生态环境。油田废弃要妥善处理可能的隐患,恢复地貌。凡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划定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地进行施工作业,必须预先征得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并开展环境影响和消减措施研究。

第二部分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安全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

第三条 职业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总部监督、企业负责、分级管理,定期考核”的管理体制。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做好职业卫生工作。

第四条 企业职业卫生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企业对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职责卫生管理部门对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与考核负责。

第五条 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执行HSE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按本规定做好职业卫生有关工作。

第六条 各级工会组织应依法维护职工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组织实施对本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民主管理和群众监督。

第七条 企业对在职业卫生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个人或单位给予奖励。

第二章 机构与管理

第八条 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在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的领导下,主管职业卫生工作。集团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在安全环保局领导下,负责职业卫生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

第九条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负责指导职业卫生工作,企业应有领导分管职业卫生工作,各企业的安全(环保)部门是本企业职业卫生工作的主管机构。

第十条 在将医疗卫生机构交地方的过程中,企业现有的职业病防治专职技术服务机构应予以保留。

第十一条 企业内部应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网络”,负责各级职业卫生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建立职业卫生工作例会制度。制定计划,研究工作,布置任务,通报企业有毒有害作业场所监测、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及劳动防护检查考核、职业卫生隐患检查及治理等情况。

第十三条 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职工能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的有关待遇。

第十四条 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包括健康监护费、职业病诊疗康复伤残费、尘毒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费、监测费、职业卫生宣传教育费、培训费、管理费、职业病危害调查费、职防科研费等)应列入企业资金计划,专款专用,其经费支出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

第十五条 企业工会、人事、劳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管理部门,在其岗位责任制中应列入相关的职业卫生责任条款,协助作好职业卫生工作。

第三章 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

第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新建及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工作。应建立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管理审批程序,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参加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

第十七条 按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要求,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有关工作,并按有关规定报批。建设项目在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提出的有关建议和措施,企业应同时建立相应的职业病危害评价等档案。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应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工作,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卫生验收手续,对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必须整改直至达标,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企业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模拟演练,同时进行讲评并持续改进。

第二十条 建立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严重职业病危害情况和中毒事故时,应及时报告集团公司和地方主管部门,准确提供有关情况,并配合做好救援救护及调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做好防尘、毒、射线、噪声以及防氮气窒息等防护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完好状态,未经主管部门允许,不得擅自拆除或停止使用;企业应根据作业人员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具体情况,为职工提供有效的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企业应建立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及个体防护用品管理台账。

第二十二条 企业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亦不得接受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第二十三条 对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作业环境、导致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或扩大的职业卫生隐患,应纳入企业安全隐患治理计划,按《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安〔2004〕166号)和《事故隐患限期整改责任制》(中国石化安〔2002〕250号)执行,并由各单位职业安全卫生管理部门牵头负责整改。

第四章 劳动用工及职业健康检查管理

第二十四条 企业在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时,应将工作过程中或工作内容变更时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后果、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等内容如实告知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违反此规定,职工有权拒签劳动合同,企业不得解除终止原劳动合同。

第二十五条 企业所有员工都有维护本单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人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责任和义务,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可疑情况,应及时向有关单位和部门报告,对违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行为应提出批评、制止和检举,并有权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六条 企业不得因员工依法行使职业卫生正当权利和职责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二十七条 企业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和退休职业健康检查,以及特殊作业体检、企业不得安排未进行性健康检查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者从事禁忌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 企业人事部门应根据新招聘及调换工种人员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以及职防部门鉴定意见安排其相应工作。

第二十九条对职业健康检查中查出的职业病禁忌症以及疑似职业病者,患者所在企业应根据职防机构提出的处理意见,安排其调离原有害作业岗位、治疗、诊断等,并进行观察。

第三十条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按规定建立健全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国家规定的保存期限妥善保存。档案内容应包括员工的职业史、既往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疗等个人健康资料、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第三十一条 对在生产作业过程中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职工应及时组织救治或医学观察,并记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

第三十二条 体检中若发现群体反应,并与接触有毒有害因素有关时,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对生产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会同有关部门提出防治措施。

第三十三条 所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意见,均需如实记入职工健康监护档案,并由职防部门自休检结束之日起一个月内,反馈给有关单位并通知体检者本人。

第三十四条 企业应严格执行女工劳动保护法规条例,及时安排女工健康体检。安排工作时应充分考虑和照顾女工的生理特点,不得安排女工从事特别繁重或有害妇女生理机能的工作;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婴儿一周岁内)女工从事对本人、胎儿或婴儿有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生育期女工从事有可能引起不孕症或妇女生殖机能障碍的有毒作业。

第五章 作业场所管理

第三十五条 企业应建立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考核制度。定期对生产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向员工公布。

第三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对工艺设备的管理,对易产生泄漏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应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第三十七条 企业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对严重超标且危害严重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场所,必须停止生产运行,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第三十八条 企业要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第三十九条 企业要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救急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第四十条 生产岗位职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第四十一条 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车检修方案时,应有职防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射线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点。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第四十二条 要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第四十三条 对承担检维修的特殊工种(放射、电焊、高空作业等)人员,必要时需组织检维修前体检,发现健康状况不适者,应立即通知不得从事该项工作,避免职业伤害。

第四十四条 要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企业应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职防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第四十五条 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的放射源防护装置、防尘防毒防噪声卫生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系统检查确认,减少开车运行时的意外职业伤害。

第四十六条 企业应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使用情况的检查监督,凡不按规定使用劳动防护用品者不得上岗作业。

第六章 职业病诊断与管理

第四十七条 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由企业统一管理。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由企业和当事人如实提供有关职业卫生情况,按法定程序取得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有关资料。

第四十八条 企业要加强对职业病病人的管理,实行职业病病人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发现职业病病人时,要按有关规定向地方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等报告。

第四十九条 企业应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医疗和疗养。对在医疗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在原岗位作业或工作的,由职防部门提出调整岗位意见后,由有关部门和单位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条 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复查等费用以及伤残后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应依照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一条 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进行诊断,在其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病待遇办理,同时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七章 职业健康教育与培训

第五十二条 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委员会应定期研究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工作。各级领导和岗位职工都必须熟悉本岗位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职责,掌握本岗位及管理范围内职业病危害情况、治理情况和预防措施。

第五十三条 企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对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职业卫生专业知识与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工作。结合生产实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学习,举办专题培训和学习讲座,提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五十四条 企业要对全体职工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教育和基础知识培训与考核。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的职业病防治法规、条例及中国石化的规章制度,树立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意识。班组每季度在安全活动中安排一次职业卫生知识学习活动,并做好记录。

第五十五条 生产岗位管理和作业人员必须掌握并能正确使用、维护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和个体职业卫生防护用品,掌握生产现场中毒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展相应的演练活动。

第五十六条 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职工必须接受上岗前职业卫生和职业病防治法规教育、岗位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及防护用具使用方法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五十七条 企业要做好生产检维修前的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结合检维修过程中会产生和接触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发生的急性中毒事故,重点掌握自我防护要点和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措施。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八条 企业对外来施工人员和长期雇用的劳务工的职业卫生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十九条 对放射线、噪声、硫化氢、氢氟酸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管理,按集团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条 各企业应按照本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第六十一条 销售企业由油品销售事业部参照本规定,制定相关管理办法。

第六十二条 本规定解释权归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局。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执行,原《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业卫生管理规定》(中国石化安〔2002〕341号)同时废止。

第三部分 安全检查规定

第一条 安全检查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危害识别,查找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提出消除或控制不安全因素的方法和纠正不安全行为的措施。

第二条 安全检查主要包括安全管理检查和现场安全检查两部分

安全管理检查的主要内容:

1.检查各级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各级领导班子研究安全工作情况的记录、安委会工作会议记要(录)等; 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等修订完善情况;各项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安全基础工作落实情况等;

3.检查各级领导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法规教育和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格教育是否达到要求;检查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教育,以及特殊作业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是否达标。

现场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1.按照工艺、设备、储运、电气、仪表、消防、检维修、工业卫生等专业的标准、规范、制度等,检查生产、施工现场是否落实,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2.检查企业各级机构和个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落实,检查员工是否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纪律和操作规程。

3.检查生产、检修、施工等直接作业环节各项安全生产保证措施是否落实。

第三条 安全检查应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标准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进行。

第四条 安全检查分为外部检查和内部检查。外部检查是指按照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规要求进行的法定监督、检测检查和政府部门组织的安全督查,内部检查是集团公司、直属企业内部根据生产情况开展的计划性和临时性自查活动。

第五条 内部检查主要有综合性检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等形式。1.综合性检查

综合性安全检查是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制为重点,各专业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集团公司对直属企业至少每年组织检查或抽查一次;直属企业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二级单位至少每季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每月组织一次。2.日常检查

日常检查包括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经常性检查。各岗位应严格履行日常检查制度,特别是应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的危险点源进行重点检查和巡查,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时报告有关部门解决,并做好记录。3.专项检查

专项安全检查包括季节性检查、节日前检查和专业性安全检查。

季节性检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检查。春季安全大检查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跑漏为重点;夏季安全大检查以防暑降温、防食物中毒、防台风、防洪防汛为重点;秋季大检查以防火、防冻保温为重点;冬季安全大检查以防火、防爆、防煤气中毒、防冻防凝、防滑为重点。

节日前检查主要是节前对安全、保卫、消防、生产准备、备用设备、应急预案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应对节日干部、检修队伍值班安排和原辅料、备品备件、应急预案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检查。

专业性检查主要是对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设备、机械设备、安全装备、监测仪器、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等系统分别进行专业检查,及在装置开、停工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转等时期进行的专项安全检查。

第六条 直属企业应认真对待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正确处理内、外部安全检查的关系,坚持综合检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安全检查制度化、标准化、经常化。

第七条 对法定的检测检查和政府督查,直属企业应积极配合,认真落实法规要求。按照规范标准定期开展法定检测工作;对政府部门组织的督查,直属企业应将检查情况及时向集团公司汇报。

第八条 开展安全检查,应成立由直属企业领导人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检查组织,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参加检查的人员应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熟悉有关标准和规范。

第九条 安全检查应依据充分、内容具体,必要时编制安全检查表,按照安全检查表科学、规范地开展检查活动。

第十条 安全检查应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做好安全检查总结,并按要求报主管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检查组应向被检单位提交《中国石化安全检查隐患问题整改通知单》,被检单位应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 被检单位对查出的问题应立即落实整改,暂不能整改的项目,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应纳入计划,落实整改;对确定为隐患管理的项目,应按《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管理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对隐患和问题的整改情况,应进行复查,跟踪督促落实,形成闭环管理。

第四部分 事故隐患治理管理工作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的管理,提高企业安全水平,增强抵御重大恶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范围内石油石化企业事故隐患治理项目。

第二章 事故隐患的范围

第三条 危及安全生产的不安全因素。

第四条 导致发生或扩大的生产设施、安全设施隐患。

第五条 可能造成职业病或职业中毒的劳动环境。

第三章 事故隐患的评估与分级

第六条 隐患评估办法。1.企业应首先进行自评。由企业主管领导、具有实陈工作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评估小组,深入现场实地考察,以国家和集团公司有关规范、标准为依据或经有资格的安全评价单位安全评价后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评估,评定后的项目应建立完整、齐全的档案资料,内容包括评估报告、评审意见、经自评小组做出的技术结论、隐患治理方案和概算等。2.企业安全部门根据自评结果,征求计划、财务、生产、机动部门的意见后,编制出本企业下事故隐患治理计划表,经企业主管经理(局长、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上报集团公司安全与环保监督局。

3.集团公司安全与环保监督局对企业上报的事故隐患治理计划进行初步审,对符合本规定的隐患治理项目,安全与环保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复查,提出复查评估报告。

4.根据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复查评估报告,确定隐患治理项目,做出集团公司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计划,报集团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审批后,作为集团公司级隐患,立项执行。

5.未获集团公司批准的隐患项目作为企业级隐患项目,由企业自行立项治理。

第四章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计划编制程序

第七条 凡形成固定资产的隐患治理项止,由企业主管技术改造部门按《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术改造管理办法》,以安全技术措施纳入投资规模统一管理。限额以上项目由集团公司发展计划部审批,如需集团公司安保基金补助的隐患项目,需报集团公司安全与环保监督局审批。

第八条 凡属上级主管部门审批范围或申请补助的隐患治理项目,企业应先办报批手续,再列入计划。撤消或调整已经上报批准的治理项目或计划,应按同样手续办理。

第九条 每年七月底前,企业安全部门与技术部门协商,将下的隐患治理项目列入企业的技措建议计划,参加集团公司发展计划部的技术改造计划预安排。

第十条 企业每年十月底前报批下隐患治理计划表。

第十一条 计划外新增隐患治理项目,按本规定另行申报。

第五章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管理、分级、验收

第十二条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管理。

1.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由企业安全部门管理,并建立隐患评估、治理完成情况和效果考核验收等管理档案。

2.对各类事故隐患的整改要做到“四定”(定整改方案、定资金来源、定项目负责人、定整改期限)。

3.对一时不能整改的事故隐患,企业要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加以监护。4.企业主要领导须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整改负首要责任,企业技术负责人应对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负责技术审查和批准。

第十三条 事故隐患项目的实施。

1.企业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进行全面的组织实施,按进度完成年计划。

2.集团公司安全与环保监督局负责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与协调。

第十四条 事故隐患项目的验收。

1.重大隐患治理项目由集团公司安全与环保监督局或委托有关单位组织验收。

2.已竣工的隐患治理项目经试运转基本正常后的两个月内,由工程主管部门或单位报

请企业安全技术部门,按事故隐患管理权限组织考核验收。验收后,由企业安全部门将竣工验收报告、竣工验收表、连同补助项目的财务决算一并报集团公司安全与环保监督局。

3.项目验收合格后,应由车间(部门)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组织操作人员学习,转入正常维护管理。

4.企业事故隐患治理项目完成情况要按季、年上报集团公司安全与环保监督局。季报为下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年报为下年1月底前。

第六章 事故隐患治理项目资金的补助

第十五条 补助的范围。

经集团公司安全与环保监督局组织有关专家或有资格的安全咨询公司评审,由集团公司安全监督委员会批准的隐患治理项目,企业可提出补助申请,报安全与环保监督局审查,按规定给予补助。

第十六条 补助标准。

1.集团公司批准立项的集团公司隐患项目,按项目预算总投资的20%补助。第十七条 补助资金的使用。

隐患治理项目,应先投用自筹资金,集团公司补助资金根据工程实际进度分期拨款,跨项目补助资金分安排。

第十八条 不属于补助的范围:

1.没有在集团公司投保的设施(设备)隐患;

2.没有按规定数额足额交纳安保基金的单位的隐患项目; 3.办公设施、生活福利设施、与生产无直接关系的设施; 4.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正式投产三年内发现的隐患;

5.属于大修、更新、扩建项目(无论成套装置、单体设备或构筑物)。

第五部分 人身安全十大禁令

1.安全教育和岗位技术考核不合格者,严禁独立顶岗操作。

2.不按规定着装或班前饮酒者,严禁进入生产岗位和施工现场。3.不戴好安全帽者,严禁进入生产装置和检修、施工现场。4.未办理安全作业票及不系安全带者,严禁高处作业。

5.未办理安全作业票,严禁进入塔、容器、罐、油舱、反应器、下水井、电缆沟等有毒、有害、缺氧场所作业。

6.未办理维修工作票,严禁拆卸停用的与系统联通的管理、机泵等设备。7.未办理电气作业“三票”,严禁电气施工作业。8.未办理施工破土工作票,严禁破土施工。9. 机动设备或受压容器的安全附件、防护装置不齐全好用,严禁启动使用。

10.机动设备的转动部件,在运转中严禁擦洗或拆卸。

参考文献

1.《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

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 4.《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定》 5.《钻井作业安全规程》

第三篇:《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油气田开发方案设计》

学习中心:_姓名:_学号:_

一、题型

本课程考核题型为论述题,10选5题。每题20分,试卷总分100分。

二、题目

1、论述开辟生产试验区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原则。

提示:参见教材第一章,结合自己的理解全面阐述生产试验区的各项内容。

2、详细论述油气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以及编写油气田开发方案涉及到的各个方面的内容。

答:油田开发方针和基本原则

我国油田勘探开发应遵循的方针是:少投入;多产出;确保完成国家原油产量总目标。

具体遵循的原则是:

1、在详探的基础上尽快找出原油富集规律,确定开发的主要油层,对此必须实施稀井广探、稀井高产和稀井优质的方针。尽快探明和建设含油有利地层,增加后备储量和动用储量

2、必须实施勘探、开发、建设和投产并举的方针,即边勘探、边建 设、边生产的方针

3、应用在稀井高产的原则下,实行早期内部强化注水,强化采油,并且向油层展开进攻性措施,使油田长期高产稳产。油田开发的核心是采油和采气

一个含油构造经过初探发现具有工业油流以后,接着就要进行详探,并逐步深入开发,油田开发就是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实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工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资,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生产结束。

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经历三个阶段

1、开发前的准备阶段:包括详探、开发实验等选取代表性的面积,选取某种开发方案,提前投入开发,取得经验,指导全油田的开发工作。主要任务是研究主力油层的分布,厚度和储量,孔隙度的大小和非均质的情况井网研究、生产动态规律研究确定合理的开采工艺

2、开发设计和投产,其中包括对油层的研究和评价,全面布置开发 井,注采方案和实施。

3、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调整和不断完善,由于油气埋藏在地下,客观 上造成了在油田开发前不可能把油田的地质情况都认识得很清楚,这就不可避免地在油田投产后,会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原来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方案设计不符合,加上会出现对原来状况估计不到的问题,使其生产动态与开发方案设计不符合,因而我们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就必须不断地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油田开发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对油田不断重新认识及开发方案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在编制开发方案时,应对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作出具体规定

1、确定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

一个油田必须以较快的速度生产以满足国家对石油的需要。但同 时对稳产期或稳产期采收率有明确的规定。它们必须以油田的地质条件和工艺技术水平以及开发的经济效益为出发点。一般的稳产期采收率应满足一个统一的标准,即大部分的原始可采储量应在稳产期采出来。

2、规定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

在开发方案中必须对开采方式作出明确的规定,是利用什么驱动 方式采油以及开发方式如何转化(如弹性驱转溶解气驱再转注水、注气等)。如果决定注水,应确定早期还是后期注水,而且还必须明确注水方式。

3、确定开发层系

一个开发层系,应是由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隔层,油层性质相近,驱动方式相近,并且具有一定储量和生产能力的油层组合而成。每一套开发层系应用独立的一套井网开发,是一个最基本的开发单元,当我们开发一个多油层油田时,必须正确地划分和组合开发层系。一个油田要用那几套开发层系,是开发方案中一个重大决策,是涉及油田基本建设的重大技术性问题,也是决定油田开发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必须慎重考虑和研究。

4、确定开发步骤,开发步骤是指从布置基础井网开始一直到完成注 水系统。对于多油层大油田,在通常情况下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a、基础井网的布置

基础井网是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 和注水井。它们是进行开发方案设计时作为开发区油田地质研究的井网。研究基础井网时要进行准确的小层对比工作,作出油砂体的详细评价,进一步为层系划分和井网布置提供依据

b、确定生产井网和射孔方案

根据基础井网,待油层对比工作作完以后,全面部署各层系的生 产井网,依据层系和井网确定注采井井别并编制方案,进行射孔投产。

c、编制注采方案

在全面打完开发井网以后,对每一个开发层系独立地进行综合研 究。在此基础上落实注采井别,确定注采层段,最后依据开发方案的要求编制出注采方案。

d、确定合理的采油工艺技术和增注措施

在方案中必须对油田的具体地质开发特点,提出应采用的采油工 艺措施,尽量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使地面建设符合地下实际情况,使增注措施能充分发挥作用。

从以上可以看出,合理的开发步骤,就是如何认识油田和如何开发油田的工作程序。

3、论述如何建立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模型。答:常规地质模型的建立技术流程为三级两步建模:

三级:单井地质模型; 二维地质模型(平面、剖面); 三维地质模型。

两步:储层骨架模型的建立; 属性模型的建立。

(一)单井地质模型

单井模型:用来研究井剖面上砂体的厚度、韵律特征、物性变化及其剖面非均质性。

模型目的:建立单井模型就是把井筒中得到的各种信息,转换为所需的开发地质的特征参数,尽可能地建立每口井表示各种开发地质特征的一维柱状剖面。

九项属性和参数:

划分:渗透层、有效层、隔层;

判别:产油层、产水层、产气层;

参数:渗透率、孔隙度、流体饱和度。

流动单元定义:为横向上和垂向上连续的具有相似的渗透率、孔隙度和层理特征的储集层,在该单元的各部位岩性特点相似,影响流体流动的岩石物理性质也相似。这里的岩石物理性质,主要是指孔隙度和渗透率。建立把各种储层信息转换成开发地质特征参数的解释模型。

在单井模型的建立中,测井资料是其主要的信息来源,同时结合岩芯分析与化验、试油、试采资料,难点为渗透率的解释。

根据油藏的“四性”关系,选择合适的测井信息,建立简易的解释模型,提高测井解释精度。测井解释结果仍然要用岩芯、测试等直接资料来标定和检验

单井地质模型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1、标识砂层在剖面上的深度及砂层厚度--测井。

2、在砂体内部按物性特征进行细分段。

① 同一小段内部物性基本一致或差别很小;

② 相邻小段的物性有较明显的差别;

③ 分段不能太薄或太厚。

3、在各小段上标识厚度并计算其平均孔隙度、渗透率。

4、夹层的划分。按照小段物性特征,用一个地区的物性下限截止值作为标尺,划分出层内夹层。

5、计算并标识砂层的平均物性--二次加权平均。

6、标定油、气、水层--测井解释成果,试油结果。

二维地质模型是表示两度空间的非均质模型,包括平面模型 和剖面模型两种类型。

1.平面二维模型(层模型)

所谓层模型,实际上是单层砂体的平面分布形态、面积、展 布方向、厚度变化和物性特征的综合体。对于块状砂体油田,这 一模型可以不建立或只进行粗略的表征;而对于层状油藏,这一模型的建立则显的尤为重要。

2.剖面模型

剖面模型是反映层系非均质性的内容,包括:各种环境的砂体 在剖面上交互出现的规律性,砂体的侧向连续性,主力层与非主 力层的配置关系,以及各种可能的变化趋势等内容。

(三)三维地质模型

在三维空间内描述储层地质体及储层参数的分布,就是 在储集体骨架模型内定量给出各种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地质模型的核心问题是井间参数预测,如何依据 已有井点(控制点、原始样本点)的参数值进行合理的内 插和外推井间未钻井区(预测点)的同一参数值。

(1)储层骨架模型的建立

储层骨架模型是在描述储层构造、断层、地层和岩相的空间分布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要表征储层离散变量的三维空间分布。

储层骨架模型是由断层模型和层面模型组成。

建模一般是通过插值法,应用分层数据,生成各个等时 层的顶、底层面模型,然后将各个层面模型进行空间叠 合,建立储层骨架模型。

(2)属性模型的建立

属性模型是在储层骨架模型基础上,建立储层属性的三维分布。

对储层骨架模型(构造模型)进行三维网格化,然后利用井数据和地震数据,按照一定的插值(或模拟)方法对每个三维网格进行赋值,建立储层属性的三维数据体。

三维空间赋值的结果形成一个三维数据体,对此可进行图形变换,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出来。

储层属性:

1.离散的储层性质—沉积相、储层结构、流动单元、裂缝积相

2.连续的储层参数变化—孔隙度、渗透性、含油饱和度

4、论述油藏不同驱动方式的开采特征。

提示:参见教材第五章,结合开采特征曲线进行论述。

5、详细列举一种地质储量的计算方法。

提示:参见教材第六章,列举一种自己熟悉的储量计算方法,对其涉及到的各项参数分别进行阐述。

6、论述油气田的各类非均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提示:参见教材第七章,阐述流场非均质和流体非均质的特点,结合实际提出各种开发对策。

7、论述合理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的目的、意义与原则。提示:参见教材第七章,结合自己的理解全面阐述。

8、论述油田注水的意义及如何确定注水时间、注水方式和部署井网。答:

一、油田注水生产概述

(一)油田注水的意义和方式

1.油田注水的意义

油田投入开发后,如果没有相应的驱油能量补充,油层压力将随 着开发时间,逐渐下降,引起产量下降,使油田的最终采收率下降。通过油田注水,可以使油田能量得到补充,保持油层压力,达到油田产油稳定,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目的。

2.油田注水方式简介

根据油田面积大小,油层连通情况,油层渗透性及原油粘度等情 况,可选择不同的注水方式。

(1)边外注水

在含油层外缘以外打注水井,即在含水区注水。注水井的分布平行于含油层外缘,采油井在含油层内缘的内侧,并平行于含油内缘。边外注水对于面积不太大、油层连通情况好、油层渗透性好、原油粘度不大的油藏比较合适。

(2)边内注水

鉴于边外注水不适合大油田,提出边内注水方式,即在含油范围 内,按一定方式布置注水井,进行油田开发。边内注水又分以下形式:

①行列式内部切割注水:即用注水井排将油藏人为地分割成若干 区,每个区是一个独立的单元,在两排注水井之间布置成排的油井。

②环状注水或中央注水:注水井呈环状布置在油藏的腰部,所以 又称腰部注水,适用于面积不太大,油藏外围渗透性变差,不宜边外注水的油藏。如边外渗透性好,也可以同时配合以边外注水。

③面积注水: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均匀分布方法为面 积注水。它是一种强化注水的方法。

按注水井与生产井的井数比例和相互配布位置的不同,可构成不 同的注水系统,如三点法、四点法、五点法、九点法等等,这种方法注水可使一口生产井受多口注水井的影响,采油速度比较高。

(二)注水井布井方法及井身结构

1.注水井布井方法。根据油田开发方式及注水方式,选择最合 适的布井系统。

(1)网状布井。网状布井分为三角形井网和正方形井网两种。两 种形式比较,在同样面积上,用同样大小的井距布井,三角形井网的井数比正方形井网多15.4%。

(2)排状或环状布井系统。这种布井系统适合用于水压驱动方式 的油藏,水、气混合驱动方式的油藏,油层倾斜角陡的重力驱动方式的油藏以及采用排状或环状注水及顶部注气的油藏。网状和排状布井系统有时也结合起来用。

2.注水井井身结构

注水井井身主要由导管、表层套管、技术套管、油层套管等组成。导管用来保护井口附近的地层,一般采用螺纹管,周围用混凝土固定。表层套管用以封隔上部不稳定的松软地层和水层。技术套管用以封隔难以控制的复杂地层,保证钻井工作顺利进行。油层套管的作用是保护井壁,造成油气通路,隔绝油、气、水层,下人深度视生产层层位和完井的方法来决定。一般采用4″~6″套管。

二、注水井生产安全技术(一)注水井投注及安全技术

注水井从完钻到正常注水,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排液:排液的目的是为了清除井地周围和油层内的“赃物”; 在井地附近造成适当低压带,另外靠弹性驱动可采用一定的油量。排液时应做到以下几条:

(1)排液的程度以不破坏油层结构为原则,含砂量应控制在0.2% 以内。

(2)排液前,必须测井压及井温以便为试注提供依据。

(3)油水边界外的注水井排液时,要求定时取水样和计算产水指数。

(4)应以排净井底周围的“污物”为目的,同时,还要确定注水的排液时间。

2.洗井:注水并排液结束后,在试注之前,应进行洗井。目的 是为了把井底的腐蚀物、杂物等冲洗出来。避免油层被脏物堵塞,影响试注和注水效果。

2.注水井洗井

(1)注水井洗井:新注水井排液后,试注前要进行洗井。注水井 注一段时间,也要进行洗井,通过洗井,使水井、油层内的腐蚀物、杂质等赃物被冲洗出来,带出井外。避免油层被赃物堵塞,影响试注和注水效果。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洗井:

①排液井转入注水前(试注前);

②正常注水井、停注24h以上的;

③注入水质不合格时;

④正常注水井,注入量明显下降时;

⑤动井下管注后。

洗井方法一般分正循环和反循环或称正洗和反洗。即洗井水由油 管进入,从套管返出地面为正洗,反之,为反洗。对于下封隔器的注水井只能反洗。

(2)洗井水对环境的影响:注水井洗井用水量一般需几十立方米,洗井放出的污水,对没有洗井水回收管线的油田,通常直接排放流人大地,或放进水池里,对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人口密集区或农田,情况更为严重。近年来,油田洗井研究出专门用于注水井洗井处理装置,由水处理车将洗井出口的污水直接处理,循环洗井,直到出口水水质合格为止,这样避免了洗井水外排对环境的污染,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注水井增注

在一个注水系统中,由于地质情况的差异,注水井洗水能力各不 相同,注水压力相差较大时,一般采用提高注水泵泵压,调整注水井阀门,控制注水井的注水压力和排量。当少数井需要高压时,在满足多数井的压力需要情况下,对高压注水井则采用单井或几口井增压方法解决,这样可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减少能耗。

根据注水井压力和排量,选择合适的增压泵,将注水站提供的已 具有相当压力的水,再次升压,保证注水井的需要。

4.注水系统设备腐蚀和防腐

(1)注水井对设备的腐蚀:任何金属设备都存在腐蚀问题,而在 注水系统中,金属设备直接同注入的水接触,腐蚀尤为严重。注水系统的金属设备腐蚀,主要形式为电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有可分为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不论那种腐蚀,都减弱了金属的机械性能,都将给设备带来危害。在注水系统中,水中溶解氧、二氧化碳、硫化氢、溶解盐类等含量,直接影响金属设备的腐蚀,还和水的温度和流量有关。

(2)注水系统的防腐技术:解决注水系统腐蚀的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

①设备合理选材或进行特殊处理。例如,可以采用耐腐蚀的合金 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如不锈钢,工程塑料和玻璃钢等,代替一般的碳钢。同时,对碳钢材料采用防腐处理法,如水泥砂浆衬里,玻璃钢衬里或其他防腐涂料等方法,都可以有效的缓解水对设备的腐蚀。

②改变介质状态。可采用各种方法降低注入水中溶解气体(如 H2S、CO2,O2等)的含量,改变pH值,使其更接近中性,使注水水质达到规定的标准,同时,应尽可能降低水的温度。

③阴极保护。应用电化学原理,使足够量的电流通过浸于水中的 金属,以阻止设备的腐蚀。

④投化学药剂。即在注入水中,投加缓蚀剂,以抑制腐蚀。

9、论述油气藏开发方案的经济评价原则。

提示:参见教材第十章,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论述。

10、论述如何做好油气藏经营管理,分析油气藏经营管理失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建议。

答:①油气藏经营管理的提出原因;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技术难度、投资额度和风险程度的日益增加,世界石油工业呈现出如下总体发展趋势,即能力过剩占主导地位,石油的需求增长适中.而世界石油储量增长减缓,环境保护费用递增,国际原油市场疲软,油价偏低,波动性起伏很大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虑,油公司越来越重视盈利率,尽量减小石油勘探开发成本,优化油气田的开采。在广泛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同时,油公司积极寻求一种新的灵活的具有商业观点的管理模式,以求得最佳的经济效益—“油藏管理”(多学科团队)在这种技术革命要求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②油气藏经营管理的意义;

降低成本;技术创新程度增强;培养人才;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采出程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大了开发前景;注重系统协调;突出了团队价值;责权利得以明确。③油气藏经营管理的时机;

油气藏经营管理始于油气田的勘探发现,终于油气田的废弃,贯穿于油气田开发的各个阶段。

④油气藏经营管理的组织机构;

由“学习型扁平式”的组织结构取代了传统的“金字塔型层状”结构。多学科油藏经营团队在职能部门和生产经理的领导下工作。职能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和工作情况评价,生产经理负责把握团队工作研究方向和商机;团队成员对生产经理和职能部门领导负责。这种组织形式强调多学科间的协同作用,加强了不同专业间的横向联系。它使不同专业人员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上进行互补,最大程度地利用各种专业信息。油藏经营团队成员中不仅要发挥自身的专业职能作用,同时还要对相关的专业工作予以协助配合,从而求得整体业绩大于局部之和的效果。⑤油气藏经营管理的工作模式;

旧体制下油公司的油藏开发工作模式宛若接力赛,这种单一进程的工作模式往往可能由于某个环节的失误而影响油气田开发效果。新体制下的油藏经营管理体制工作模式宛如篮球赛,它将油藏作为一个独立的开发、经营管理单元。在油藏开发过程中,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油田开发的各项决策,实现地质-工程-经济-经营管理的协同化和实施制定油藏经营计划,以获取最大的油田开发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⑥油气藏经营管理的团队分工;

团队成员具有双重角色。一是其专业职能主角,即团队成员的本职工作;二是在团队协同作用中的配角,即团队成员的协同工作。成员自身专业技能、业务素质固然重要,但其协同性、创新性的个性不可忽略。只有将各类素质和作用的人才集中起来,使团队具有团结协同的工作氛围,充满活力和生气的工作作风,才能取得高效率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⑦油气藏经营管理的失败原因;

1、井、地面设备、油藏没有被看作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没有用平衡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组成部分;

2、油藏管理项目组工作不协调;

3、起步过晚;

4、缺乏维护;

5、没有把握油藏经营管理的过程。

⑧油气藏经营管理的总体理念;

系统协同工作、动态中的管理、高新技术的支撑、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把握理念、改变方式。

⑨油气藏经营管理的存在问题;

⑩油气藏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团队工作模式将进一步加强;地球物理技术倾向于发现隐蔽油藏;数据存储和检索将更加便捷和迅速;油藏动静态结合软件和含有高度智能化软件的研制与应用。

第四篇:油气田开发方案

油气田开发方案

油气田开发方案是在油气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和采油工程、地面建设工程的充分研究后,使油气田投入长期和正式生产的一个总体部署和设计。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油气田地质、储量计算、开发原则、开发程序、开发层系、井网、开采方式、注采系统、钻井工程和完井方法、采油工艺技术、油气水的地面集输和处理、生产指标预测及经济分析、实施要求等。在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开发阶段后,需要根据具体要求编制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油气井的钻井技术

地下油气资源通常都埋藏在地表以下几百、几千,甚至近万米深的各种岩层内。为了勘探开发这些油气资源,必须从地面或海底建立一条条直达地下油气藏的密闭通道。这种细长的密闭通道,有的与地面垂直,有的要定向弯曲伸向不能垂直钻达的油气藏,有的还要在油气藏内沿一定方向水平或弯曲延伸。这就在地下的三维空间内,构成了直井、定向井、水平井井或多分支井等多种形态的油气井。因此,钻井工程是勘探开发地下油气资源的基本手段,是扩大油气储量和提高油气田产量的重要环节。它主要包括钻井、固井、完井和测井等多种工程技术,涉及地质学、岩石矿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力学、机械工程、系统工程和遥感测控等各种学科。

油气井钻井工程中主要包括主要关键技术有井眼控制技术、井壁失稳和井下压力控制技术、高效破岩和洗井技术、钻井污染和油气层保护技术等。在油气井工程中,完钻井深在4500~6000米的井一般称为深井,完钻井深超过6000米的井称为超深井。目前世界上已钻成多口超深井,前苏联已钻达的井深为12200米,阿根廷海上一口大位移井的水平位移达11000多米。中国南海东部石油公司1997年在南海东部海域钻成一口完井深度达9238米、水平位移达8062米的高难度大位移井。

第五篇:西安石油大学导师风采(油气田开发工程学科)

蒲春生

男 教授 博士

1959年3月生,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数学专业,1988年获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流体力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博士学位。现任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油气田开发工程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陕西省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会员,陕西省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陕西省计算数学会、陕西省力学会常务理事,《石油学报》编委。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采油气工程理论与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在特种油气藏物理法强化采油与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特种油气藏物理—化学复合采油与提高采收率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在国内外同行中引起广泛关注。近10年来,先后主持和参加完成国家“863”重大专项、陕西省、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集团)公司和石油企业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2部,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教学成果奖和各种学术奖励10项,国家专利3项。

在研项目:承担国家西部行动计划重大攻关、国家“863”、“973”、教育部、陕西省、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石油企业科研项目10项。

宋子齐

男 教授 学士

1944年8月27日出生。1968年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矿场地球物理专业。现任国务院特殊津贴科技专家、教育部科技评审专家,中国人民法院司法鉴定专家,中国地质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国际SPE(美国)学会会员,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气藏精细评价、剩余油分布描述、测井解释与资料解释处理研究。

主要成果: “七五”、“八五”和“九五”期间作为第一完成人,在油气藏精细评价、剩余油分布描述、测井解释与资料解释处理研究方向上,取得了30余项的科研成果,其中“测井多参数的地质应用”课题研究,达到八十年代末期国际先进水平,已获1993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多参数储层计算机分析系统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达到九十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获1994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灰色理论测井储层精细评价解释系统”研究,达到当今国际先进水平,获1996年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获1997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储层、水淹层精细评价技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获1999年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其它10多项成果还分获陕西省科委、省教委、大港石油管理局及西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和理论成果一、二等奖。近年来,撰写科研成果报告60余份,出版专著三部,发表论文100余篇。讲授课程10余门,编著教材8部,培养的各类人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及油田生产技术战线上的骨干。1995年9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第五次科学技术大会上被授予《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同年12月又被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1997年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部级)授予《铁人科技成就奖》,2000年6月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称号,2002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

薛中天

男 教授

陕西韩城人,博士生导师。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采油专业。曾先后在长庆油田、西安地质学院工作。调西安石油大学工作后,历任教务处处长、副院长、校长。并兼任国际SPE会员,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全国数理统计学会会员,《天然气工业》、《断块油气田》杂志编委。

薛中天教授主要从事石油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讲授“现代渗流力学”、“现代油藏工程学”、“采油工程”、“油藏数值模拟”、“模糊数学”等课程。从事油气田开发智能化动态描述及其生产决策的方法研究,高能气体压裂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主持的“实现厂校合作,加强实践环节,为石油工业培养合格人才”教学科研项目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的“文南油田高压注水机理研究”和“油藏静动态分析与提高采收率”项目分别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的“油田注水开发动态方法研究”通过部级鉴定,专家一致评定具有独创性,居国内领先水平;主持的国家“863”项目“油田开发智能信息综合集成系统”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的“塞平一井水平井钻井技术”等5项科研项目获局级一等奖。目前主持的“压胀松动”研究项目对提高油藏采收率有重要意义。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0多篇,有5篇论文被国际期刊摘录。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11名。

马建国

男 教授 学士 1964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采油专业,同年到西安石油学院开发系任教,1970年后在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测井研究所搞地层测试器研究工作,1985年5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任教,担任采油教研室主任多年,2003年至2006年学校聘为校级院聘油气田开发工程硕士点学术带头人A岗。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

主要成果:研究过高能气体压裂、水平井压裂、震动增产等,科研方向集中在增产新技术与地层测试新技术的开发上,以研制油气生产井、勘探井、水平井的油气藏动态参数直接测量技术为目标。发表论文50多篇。〈油层爆燃压裂器〉、〈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地层多级水力震源〉及〈一种全储层取样测试器的数据采集电路〉获实用新型专利,〈全储层取样测试器〉获发明专利。是国内研究电缆地层测试最深入的人员之一。出版七部著作:译著《重复式电缆地层测试器》及《石油开采系统》,参编《采油技术手册》(上下册),主编专著《电缆地层测试器原理及其应用》、《油气藏增产新技术》、《电缆地层测试新技术》和《油气井地层测试》。曾获部级奖两项,局级奖七项。曾负责中油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深井井下液压射流地震器现场应用’及‘套管井地层动态测试器研制及应用’;负责一项与胜利油田联合研究的项目‘油井动态测试及分层取样技术前期研究’。

在研项目:十五国家863计划课题,“钻井中途油气层测试技术”之子课题 ‘套管井双封隔器单元研制’;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计划项目--‘井下地层流体识别系统研究’(已结题);陕西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分层取样测试器研制’;西安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分层试井仪’。

陈军斌

男,教授,博士

1963年4月出生。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在南开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读本科;1991年9月-1994年7月、1998年9月至2002年7月在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 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与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博士后研究工作。工作简历:1986年7月至今先后在西安石油学院基础部、石油工程系、信息科学系以及西安石油大学理学院、石油工程学院从事高等数学、石油工程、计算数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专业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应用力学、计算数学 研究方向:渗流力学及数值模拟 主要成果:先后主持或参加过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石油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基金资助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多项研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陈明强

男 教授 博士

1963年6月生,1983年本科毕业于陕西理工学院数学专业,1986年硕士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1992年获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就职于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担任油气渗流理论与开发决策学科方向带头人。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理论与方法、油气藏数值模拟与仿真技术、计算机软件与智能应用等专业方向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先后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13项,石油企业科技服务项目3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项,厅局级科技与教学成果奖8项,曾获四川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南充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荣誉称号(享受政府津贴),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27人,博士、博士后5人。

在研项目: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石油企业技术研究项目4项。

任晓娟

女 教授 博士

1962年10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至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开发研究室工作。2006年获得西北大学博士学位。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油田化学

研究方向:油层渗流物理化学、油田化学、低渗油气藏的储层保护技术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1)低渗油气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实验研究;2)低渗油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及有关技术的开发研究;3)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的开发研究等。

主要成果: 1)低渗油层非达西渗流规律的研究,该成果与项目组的其它同志共同获得,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低渗透储层存在非达西渗流规律,这一观点得到普遍的认同。2)低渗油气层储层损害机理研究,目前在这一领域已进行了8个低渗油气藏的伤害机理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研究方法和配套技术研究方法,对有关油田的储层保护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3)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开发研究,开发研究了LX-清洁压裂液体系,在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围绕该成果还开发出了一些相关低伤害体系。做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完成了2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各类科技奖6项,其中一项获省部级三等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篇被EI收录。

田和金

男 教授 硕士

1947年2月出生,1985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应用化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到本校工作。专业领域:地球物理测井及储层评价 研究方向: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

研究成果:曾获多项省部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其中“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无壳弹高能气体压裂技术推广应用”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三等奖。编写和参与编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20 余篇其中被EI摘录的2篇。

张玄奇

女 教授 硕士

1963年生。获中国科学院渗流力学工科硕士学位。石油工程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油藏物性及提高原油采收率等方面的研究。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藏物性及提高原油采收率

讲授课程:主讲油藏物理、提高采收率原理、凝析气藏开发、渗流力学、石油工业通论、专业英语、特殊油气田开发等本科、研究生课程。著作及论文:1992年至今发表论文18篇。

科研成果:承担过高能气体压裂机理、油气藏保护的模拟仿真系统研究、低渗透砾岩的水驱油机理的研究、油藏伤害的对策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得过陕西省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学院CAI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院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

刘易非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2年7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8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渗流力学研究室参加工作,任研究实习员;1987年7月调入西安石油学院油田开发系开发研究室工作,任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1994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8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学科部工作,现石油工程系主任及“油气田开发工程”省级重点学科隶属重点实验室责任人,石油工程系主任。专业领域:实验力学、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于渗流流体力学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其主要研究方向是:1)细观渗流及实验技术研究;2)地下多孔介质中的溶质输运过程理论及实验技术研究;3)多孔材料的渗流规律及实验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曾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参加了20余项纵、横向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获各类科技奖5项。其主要研究成果有:1)提高稠油、超稠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油(气)层水力压裂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3)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过程中的储层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4)微观地层仿真模型的研制与应用;5)微生物采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

高永利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4年10月出生。1991年4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获石油地质勘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4月到西安石油学院工作。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常规与非常规油气田储层特征和油藏描述及细观渗流与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主要成果: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项目及油田企业项目10余项。在《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Overseas)、《石油勘探与开发》及国际国内会议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与他人合作出版专著2部(科学出版社)。

林加恩

男 副教授 硕士

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1993年评为高级工程师,2003年转评副教授。1983年到1996年在新疆石油管理局工作,从事采油生产、油藏地质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等工作,1996年以来主要在西安石油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过多项油田合作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993年、1998年和1999年分别在加拿大接受试井分析软件技术培训、英国从事研究工作和美国参加SPE国际技术会议。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试井分析、油气藏工程、油气藏评价与油气田信息化管理。专长油气藏动态监测与试井评价,地下渗流力学,数字化油田建设。

主要成果:在国内外发表了20多篇论文和一本36万字专著《实用试井分析方法》(1996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独立开发的两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 99200394.6和99200392X)。创立的注水开发多井油藏试井分析理论已在国内外发表,已被国内外许多同行专家公认为油田开发领域里的一项重大科技成果。本成果曾获得了新疆石油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奖,本理论的一篇论文获得199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0多年中负责开发过多套油田应用软件,曾开发的试井分析软件在国内一些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最近开发的基于企业网的试井综合分析应用软件平台深受油田的欢迎。

在研项目:试井资料的测试与解释、油田应用软件的开发。

刘晓娟

女 副教授 硕士

1963年5月出生,1984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在酒泉教育学院参加工作,1987年7月调入西安石油学院,在基础部物理实验室工作,1993年3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学科部工作,现任石油工程实验室主任。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

研究方向:长期从事于油气田开发及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教学工作。

主要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曾先后承担完成和参加了19项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其中3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九五科技攻关项目、3项为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项目、11项为油田合作项目。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五篇。

李永太

男 副教授 博士

出生于1963年7月,1986年7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应用化学系油田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河南油田研究院工作。2001年9月考入西南石油学院攻读博士,2004年6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2年7月调入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田化学

主要成果: 先后完成了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高温聚合物降解机理与提高稳定性途径》、《国产聚合物污水配制高温稳定体系的研究》和局级科研项目《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大孔道深度调剖技术》、《高温聚合物驱整体深度调剖技术》、《微凝胶驱油技术研究》等十多项课题的研究,先后获得部级三等奖一项,局级科技进步奖五项和院级科级进步奖多项。自行研究的《超高分子量HPAM》、《HPAM多功能交联剂》及《油田污水特种处理剂》已在工厂进行了产业化,特别是《HPAM多功能交联剂》解决了华北油田高温调剖的技术难题,已在华北油田及河南油田成功实施200多井次。《油田污水特种处理剂》在河南油田解决了聚合物驱后污水处理的技术难题。先后编写专著一部,教材一部,在《油田化学》、《石油勘接肟ⅰ芳啊蹲瓴晒ひ铡返绕诳⒈砺畚?0余篇。

阮敏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6年5月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1991年3月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并获得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1年4月到西安石油学院工作。现任西安石油大学科技处副处长。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油气田开发工程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主要成果:作为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先后承担了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1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及油田企业项目10余项,包括“低渗透油层多相渗流机理研究”、“低渗透油田中流态及渗流规律研究”、“聚合物在多孔介质中的粘弹行为”、“玛北石西低渗储层渗流特征研究”、“孤岛油田不稳定注水机理”等科研课题。在低渗油田渗流理论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课题组其他同志在国内首先提出低渗非达西渗流的重要论断,这一重大理论创新在我国低渗透油田开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不稳定注水研究中,提出根据储层性质和开发现状科学合理地确定不稳定注水参数和预测注水效果,在提高非均质性油田采收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成果在孤岛油田应用提高经济效益170多万元。在《Scientia Geologica Sinica》(Overseas)、《石油学报》、《石油钻采工艺》或国际会议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5篇,其中12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1篇SCI源期刊,1篇EI、PA源期刊、1篇权威期刊、4篇核心期刊,3篇获优秀论文奖,1篇被“EI”检索,1篇被《科学中国人》转载。与人合作出版专著1部。获得科技成果奖8项,其中省部级奖1项,厅局级奖7项。

谭成仟

男 教授 硕士

生于1964年11月,1988年7月硕士毕业于西安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同年在西安石油学院参加工作。现任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部副主任。专业领域:地球物理测井及储层评价

研究方向:水淹层解释、储层评价以及剩余油分布研究等

主要成果:15年来,曾完成国家“九五”、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八五”科技攻关以昂嵯蚝献骺蒲邢钅?0余项,其中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西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著作两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在1996年西安石油学院首届科技大会上,评为“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1998年选为西安石油学院骨干教师。

唐长久

男 高级工程师 学士

1962年6月出生,1983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开发系,一直从事提高原油采收率、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由于“七五”到“十五”期间一直承担油田、总公司、国家重点科技攻关 “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次采油技术” 项目及负责人使之成为石油系统该领域的知名专家。获国家、省部、局级科技成果12项,省、部、国家级刊物发表文章论文14篇。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首批学术技术带头人。现在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次采油技术;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技术、区块综合治理技术、油藏监测技术和提高采收率技术。

主要成果:

1、1994年4月,《PMN-PFR高温抗盐堵剂》,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1994年4月,《新型驱油剂研制及评价》,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2002年5月,《注水井调驱技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勘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吴晋军

男 副教授 硕士

1964年生,1987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石油机械工程系,同年留校工作,2002年获得西安石油大学石油与天气工程硕士学位,1997年被评为高级工程师,2006年转为副教授,现任高能气体压裂技术中心副主任,高能气体压裂重点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油气田特种增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教学工作。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的开发研究与应用

主要成果:获得国家教委、中石油总公司、陕西省等省部级科研成果奖:XYG无壳弹技术及其复合压裂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油气田特种增产技术、燃气式超正压射孔及压裂技术等6项、局级奖12项;负责或参加中石油总公司科研项目5项、横向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有多篇论文分别被美国“工程索引”“化学文摘”“石油文摘”等摘录;获得国家专利13项;2002年被评为西安石油大学优秀科研工作者。

在研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创新基金项目:复杂岩层地应力松弛及形成裂缝技术机理研究;负责与大庆油田合作开展水平井(侧钻)液体火药压裂技术试验应用研究、低渗油层层内深部爆炸改造技术试验研究等前沿性技术研究项目,取得了可喜的突破性进展,对低渗、特低渗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超深井液体火药压裂技术试验应用研究等;负责或参加多脉冲压裂技术、复合射孔技术等在中原、长庆等油田的技术服务和推广。

王志伟

男 副教授 博士

1967年生,1991年7月毕业于西安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同年留校参加工作。2002年6月获兰州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工学硕士学位,2006年6月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美国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复杂油气藏流体渗流规律实验研究、低渗油气藏储层伤害机理及有关技术研究、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主要成果: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完成国家“973”计划“中国高效气藏成藏理论与低效气藏高效开发基础研究”二级专题“气/液/固复杂渗流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深层含水凝析气藏多相渗流理论研究”和“油气储层损害的信息融合理论与方法研究”,承担、参与完成石油企业各类科研项目18项。获得科技成果奖3项,其中省部级奖1项,厅局级奖2项。公开发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EI”检索7篇。

胥元刚

男 副教授 博士

1963年生,1986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采油工程专业,历任西安石油大学教务处副处长等职,现任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领域: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主要从事井筒举升理论与技术、油气田增产技术、油气井生产系统优化决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参加国家“863”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攻关项目、油田横向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1篇,获省级科技进步2等奖1项。

杨 玲

女 副教授 硕士

1966.1生,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采油、采气工程教学与研究。在教学方面曾获:西安石油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安石油学院课堂教学优秀教师;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优秀教师称号;西安石油大学课堂评优二等奖;西安石油大学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西安石油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现任石油工程系副主任。专业领域:石油工程

研究方向:采油、采气工程教学与研究

主要成果:曾主持、参加多项科研项目。曾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获西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安石油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西安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西安石油大学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排名第四)

张荣军

男 副教授 博士 专业领域:油气田开发工程 研究方向:低渗、特低渗、稠油、超稠油等特种油气田的高效开发与环境保护主要成果:2000年以来,他作为项目组骨干,承担和完成国家、省部和石油企业各类科研项目24项。其中,“陕甘宁盆地低渗油田高效开发与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气藏气/液/固体系微观动力学特征”、“陕北地区低渗油田物理—化学复合增产与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低渗油田大功率弹性波层内叠合造缝与增渗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大功率电磁波采油技术研究”等项目分别被列入国家“863”计划“410”主题重大专项、国家西部开发科技行动重大攻关项目、国家“973”计划“中国高效气藏成藏理论与低效气藏高效开发基础研究”二级专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青年创新基金和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已分期分批在中原油田、辽河油田、长庆油田、延长油矿等石油企业逐步获得推广应用,创直接经济效益11.46亿元,为我国低渗、特低渗、稠油、超稠油等特种油气田,特别是陕甘宁、西部和海上等生态脆弱地区油田的高效开发与环境保护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获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4篇,获国家专利2项。

下载油气田开发工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油气田开发工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油气田开发测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原油体积系数 2、天然气体积系数 3、持水率 4、流型 5、饱和压力 6、滑脱速度 7、层流 8、紊流 9、表观速度 10、分层注水强度11、分层注水指数 12、热中子......

    油气田开发新技术分类介绍

    油气田开发科学与技术进展 一、摘要 油气田开发科学与技术随着油田开发的进行,不断地发展。近些年,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对油气田开发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化,对关键技术的创新也取得了......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复习要点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习题一、名词解释: 沉积相:指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综合。 石油:石油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 油田水(广......

    HSE体系的建立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作用

    HSE体系的建立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作用 侯惠镪 (陕西省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延安 716000) 摘 要:石油钻井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的系统工程,存在着众多的安全风......

    油气田地面工程建设安全管理论文

    1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油气田地面作业现场中的体现①科学合理性原则。油气田工程建设是一项能源基础建设,生产作业现场牵系到现代化油气田的各个环节,机械化施工过程中要注重......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管理论文五篇范文

    油气田地面建设工程管理论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

    吉林油田公司已开发油气田效益评价管理规定

    吉林油田公司规章制度 制度编号:JLYT-GH-01-07-2015 发布版本:A 吉林油田公司已开发油气田效益评价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国外工程开发情况汇报

    国外工程开发情况汇报 ——在十一冶集团2015年工作会上的专题发言 (集团公司副总经济师、安装公司总经济师 黄哲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受杜董事长的委托,在此,我就安装公司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