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易解读书心得5篇

时间:2019-05-15 14:5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尚书易解读书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尚书易解读书心得》。

第一篇:尚书易解读书心得

《尚书易解》读书报告

读完《尚书易解》颇觉其为一部治国之书,该书为记言之文,记载了君王治国的成功经验,也有失败之教训,透露出很强的儒家治国理念。书有《虞书》四篇,《商书》五篇,《周书上》七篇,《周书中》七篇,《周书下》五篇,共28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述治国之方法;一类为誓词,即作战前告军士之词。

治国思想。

一、治国思想首先可从两个不同的对象来看,即官和民

官:(一)首先是官吏的选拔

1,选官之标准以德为首。德有九,《皋陶谟》记载“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官吏“须抑制刚克之臣,推崇柔克之人”,选官应以正直之臣为辅佐“其弼直,惟动丕应”。如尧帝认为共工巧于言而常邪僻,故虽有功而不用。“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2,选官应知人,须广求贤才。“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离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广天之下,至于海内众民,万国众贤,共为帝臣,帝宜善举之)《皋陶》。在《多士》中亦可看出广求贤才之义,君王以多方之士为用,“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惟以王家为敌,而不敌殷之多士)”。

3,选官须知人,亦须善任。发挥人之长处,将其安排在最合适的职位,发挥最大的用处。如《尧典》中记载的尧任用官员即为如此。命禹治水,命益掌山泽,命伯夷坐秩宗,命夔典乐。

(二)其次是官吏的考核。

官吏的任命须有考察期,看其是否能胜任。如舜对禹之考察为期三年,“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厎可绩,三载,汝陟帝位”。《尧典》同时官吏之考核须赏罚分明。“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观其志,考其事,报其劳)《皋陶》。”“工以纳言,时而扬之,格则承之庸之,丕则威之(纳言,善则称扬之,正则进用之,丕则罚之)《皋陶》。

民:(一)为政者的治国思想:顺民,保民

为政者顺承天命以治民,应通晓天与民之关系,以顺民为根本理念,“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康诰》中亦阐述尚德保民。“不敢侮寡

(二)治国目标:安民

安民之具体要求即“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平安),四曰攸好德(遵行美德),五曰考终命(老而终其性命)”《洪范》。《皋陶谟》则阐述了安民之具体方法。“皋陶曰:都,在知人,在安民”天叙有典之下,安民之道也。“五典,五惇,五服,五章,五刑,五用”

二、重视刑法,但须“刑以宽”

《尧典》中“象以典刑,流宥五刑(以流放之法宽宥五刑之罪人),鞭作官刑(官中之刑用鞭),扑作教刑(掌教之刑用扑),金作赎刑(赎罪用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很明确的体现了法当用,刑须宽。

《皋陶谟》中安民之道则有“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即施用墨,劓,剕(也作腓),宫,大辟,但用刑须谨慎。

《吕刑》周穆王之初,滥用刑罚,乱而无功。及吕侯为相,告穆王制定刑律,采用中刑。“告以当谋敬刑,折狱之方法,惩贪赏中之旨。”

《康诰》中说“克明德慎罚”武王尚德慎行而有天下。“王曰:呜呼!封,敬明乃罚。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即用法之原则“原情定罪,真心保民,用刑之权集于王,尽心断狱,依法行刑”“破坏治安者当刑之,不孝不友者当刑之,不循大法之官亦当杀之,大弃王命之诸侯亦当征讨之”。

《酒诰》亦体现了法治思想,殷人号酒,周公戒之,故命康叔宣布戒酒之令,并告以戒酒之法,“司暴掌宪市之禁令,禁其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全部逮捕送到周京,我将杀之。”

《梓材》为周公告康叔治殷之法,其中亦有法治,“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见厥君事、戕败人,宥”则是告以法当宽。

三、以德治国

《康诰》其文第四段即阐释以德化民。“今惟民不静,未戾厥心,迪屡未同,爽惟天其罚亟,我其不怨,惟厥罪无在天,亦无在多,矧曰其尚显闻于天”(今民不安,其心未定,屡导之犹未和同,天其诛罚我,我其不敢怨之。罪不在天,亦不在多,何况尚显闻于天。意谓不能怨天,当行德教)。“敬哉,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弊时忱”(无作怨于民,不用不善之谋,不法之事,丕则敏德,于是敏行德教也)

《召诰》第四段亦述勉王敬德恤民,“王敬作,不可不敬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肆惟王其疾敬德”皆强调德之重要。

四、勤政无逸

作为君王应勤于政事,不要贪图享乐。官吏也应该去除安逸之思想。《无逸》篇最为集中的体现了该种思想。“成王年壮,周公恐其安于逸乐,荒废政事,所以告诫成王,劝其不可逸豫”“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逸”。

《酒诰》中也可看出勿逸豫之思想。这里可将酒看做逸豫之代名词,殷人嗜酒为

古之帝王作出了勤政之榜样,《尧典》末写道“舜生三十徵,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舜勤众事而野死,深寓勤劳众事之意。

《皋陶谟》“慎厥身,修永思”言不懈也。“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岁”则是说有国者莫效逸游,当戒其危,日日变化甚多也。

《康诰》“王曰:呜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往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言毋苟安而好逸乐,乃安民矣。

第二部分则为誓词,《尚书》中誓词有《甘誓》《汤誓》《牧誓》《费誓》《秦誓》。从此看出誓词的典型格式为首叙讨伐之理由,次叙作战之安排。尤以《甘誓》《汤誓》为代表。《甘誓》先陈述对方之罪行“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因对方之有罪,使战争变为正义之战,替天行道,鼓舞士气。接着即言战争之安排,如《牧誓》中对于战事之安排“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哉夫子!”

较为特别的为《秦誓》,该篇为秦穆公悔过之词,告于军中,悔己待士之失,而思能容人之善。

第二篇:尚书读书报告

舜时期刑罚制度与刑罚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最近,我阅读了《尚书》中《舜典》的部分内容,虽然现在仍不能完全理解这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儒学巨著的内涵,但是它还是扩充了我的见闻,特别是上古时期的重要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使我在原有基础上,对它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舜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虽然这些事迹的真伪还有待考论,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这位上古明君谦虚仁爱,智慧坚毅的形象的崇敬与向往之情。掩卷沉思,这部分里最令我感兴趣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这一时期时期的刑罚制度与刑罚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对周、秦、汉、唐的影响。3.这一时期的政治思想对解决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启示。

秉着宁缺毋滥的原则,最近一段时间,我重点选择第一点进行了相关探索和扩展阅读。这篇读书汇报将要重点分析的,是与当时刑罚相关的这样一处:“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 “象以典刑”:《尚书正义》中对此的解释是:“象,法也。法用常刑,用不越法。”我的理解是,舜帝把刑罚条例以成文法形式保留下来,使对罪犯治罪有法可依,这一点很好地传承了下去,西周穆王所作《吕刑》,秦朝的《秦律》等,都遵循了“象以典刑”的治法原则,我以为这一点虽看似不起眼,但是如果史料记载属实的话,那么舜(公元前2000年左右)时期的五刑之器,应当是比汉莫拉比法典(公元前1791年或前1790年)要早的成文法。在这里还要提出的是,《尚书》本身就是一本记述历史和与其相关的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著作,若说中国历代对史料的记载与保存的重视和成果与《尚书》本身的存在有不可忽视的联系,我想应该不会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流宥五刑”: 《尚书正义》中对此的解释是:“宥,宽也。以流放之法宽五刑。以作为治官事之刑。”看其解释似乎是对于官员,就用流放代替五刑。但是后文又有“鞭作官刑”,可见对待官员还是要用刑罚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用流放之刑来代替“墨,劓,剕,宫,大辟”这五刑,而且对象不仅限于官员,还应包括平民。至于五刑是从夏朝才开始有,还是从上古时期就有了,到了舜帝时予以废除,到了夏朝又兴起,我认为还有待考证。但是至少,我们可以从这句话里读出这和后来“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不同的意味,后人总在缅怀尧舜禹的无为盛世,却又不能真正做到“君王仁怀天下”,不能做到“陟罚臧否无有异同”。研究儒学的著作越来越多,信奉仁爱与公平的贤者却越来越少。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后,世家大族的特权固然受到了打击,但那些学优入仕的士人又成了新的特权阶层。“王子犯法与庶

民同罪”几乎就是千百年来平名百姓的一个美好而不可能实现的愿望,所以汉人作传唐人作疏的《尚书正义》,会把“流宥五刑”解释为“以流放之法宽五刑。以作为治官事之刑。”也就在意料之中,舜的胸襟不是儒生通过死读书可以学到的。

“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是对刑罚的具体解释,《尚书正义》对此的解释是“扑,榎楚也。不勤道业则挞之。金,黄金。误而入刑,出金以赎罪。眚,过。灾,害。肆,缓。贼,杀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怙奸自终,当刑杀之。”重点在误伤无罪,死不悔改的再判死刑。

“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舜典》中的舜帝似乎是一个很喜欢感叹的人,在这里他又发出了感情微妙的叹息,对犯罪的官员和民众既要利用刑罚,又不能滥施刑罚,要慎重再慎重啊。读到这里,我很自然地就想到了陈涉起义时说的一段话:“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众所周知,如果秦始皇的刑罚不是那样的严苛,秦帝国绝不会这么早覆灭,正如唐太宗一直牢记于心的“载舟覆舟”一样。但是舜帝之所以境界独高,并不仅在于他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而在于他似乎不仅仅是以统治为目的实行仁政,而是在发自内心地体恤民情的基础上制定了这样的量刑准则——见舜帝对皋陶的褒奖:“刑期于无刑”,可见他制定刑罚的目的和我国的战争观“战争的目的是停止战争”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在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的社会环境下发表境界如此之高的感慨的上古帝王,令我非常钦佩与感动。

总而言之,在舜帝时期,刑罚思想有:有法可依,以刑辅政,刑罚公平,刑不尚苛。刑罚制度具体见上文。

刑罚的具体制度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被更改,使其更符合当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刑罚思想的传承则略有不同,前两点被后人很好地保留了下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连续性作出了贡献,使华夏子孙可以更好地了解神州发展历史,使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而后两点则在社会历史的种种因素下令人惋惜地被抛弃了,不过我以为对当今社会而言,重视这两点仍大有益处。同样,当今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办法,我以为不妨也向《尚书》中一探究竟。(字数1940)

参考书目: 《尚书》(春秋·孔丘)

《尚书正义》(传:汉·孔安国,疏:唐·孔颖达)《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第三篇:世界未解之谜读书心得-精选

世界未解之谜读书心得

世界未解之谜读书心得篇1

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间有许许多多神奇的事,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也有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我去探索未知事物,去追寻这些未解之谜的真相。《世界未解之谜》这本书里面讲述了世界上许多没有解开的谜题,看了此书,我对大千世界神奇的事有了一些了解。书中一个个神奇的故事和精美的图片,使我身临其境。我就像在探索这个神奇世界的魄力与神秘,让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我的求知欲,让我体会到只有思考者才能享受的幸福。

书中“杀人巨蟹的来历之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近几年来,在日本冒出了一种特大海蟹,渔民们叫它“杀人蟹”。它体宽大约30厘米,但它那八条蟹爪和一对螯钳却又尖又长,长度可达3米,最长的可达3.7米,已有数名游客和渔民丧生在凶残的蟹爪之下。这种“杀人蟹”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据日本生物学家分析,可能是由蜘蛛蟹变异而来。也许是近些年来,倾倒在日本海附近的核废料,使蜘蛛蟹受影响,而发生了急剧变异,个头不断增大,最终变成了“杀人蟹”。但“杀人蟹”倒底是不是受环境污染而导致的变异,还不能下定论,最终要靠科学家们的努力才能解开这个谜团。

书中还囊括了大地、宇宙、自然、艺术、历史、人物等领域的诸多未解之谜,像百慕大、东亚龙三角、UFO事件、数学奥秘、金字塔能量……这许许多多的谜团就像一个个没有结尾的悬疑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我苦苦思索,这里面到底蕴藏着什么样的原因呢?

谁能解开这些谜团?那就要看我们的了!因为我们还小,正在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长大了就一定会有所作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最终一定能解开这些未解之谜。

世界未解之谜读书心得篇2

这几天,我读的书名叫《世界未解之谜》,书里的内容很神奇,里面讲述了世界上许多没有解开的谜题,我看得津津有味。比如:远古壁画之谜:20世纪初,一个名叫马塞利洛·德·萨托奥拉的考古学家在位于西班牙北部的阿尔塔米拉一带进行考古发掘。他无意中走入一个山洞。在昏暗中,萨托奥拉将手中的提灯举高一点,惊讶地发现在大约60 米长、30 米宽的洞顶,有一些用褐色、黄色、黑色和红色涂料勾画的野牛,他仔细数了数,共有17 头之多。每头野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野猪、马、羊和狼。他继续向洞穴深处探索,发现更多的动物绘画,其中有许多动物已经灭绝或几个世纪前从西欧消失。萨托奥拉凭经验断定这些壁画是属于1 万多年以前的古代艺术品。真奇怪:古代人在昏暗无光的洞内是怎么解决照明问题的?古代人画这些画是做什么用的。。

许许多多五花八门的谜团就像一个个没有结尾的悬疑故事吸引我,我苦苦思索,这里面一定隐藏着许多世界上从没透露的惊人真相

谁能解开这些谜?就要看我们了!为什么要看我们,因为我们还小,正在如饥似渴的学习文化知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长大了就一定有作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只要我们不断探索,最终就能越来越多的解开世界的秘密。

世界未解之谜读书心得篇3

很久以前就想去买一本《世界未解之谜》,在暑假里,妈妈实现了我的愿望,我终于如愿以偿带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世界未解之谜》之门。

就像“魔鬼谷的尸体移动之谜”,有一个美丽的山谷,但牧民们宁可让牛马们饿死也不让它们进这个漂亮的谷。在当地,人们把这个谷叫做“魔鬼谷”。每到夏季,这里会显示一幅美丽安宁的图画,但霎那间,乌云翻波,电闪雷鸣,冰雹雪?齐下,立刻变成人间地狱,科学家们经过长期勘察,发现那是一个大磁场,也有科学家认为,这个解释不合理,所以“魔鬼谷”的成因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破译。

还有一个是“尼斯湖水怪之谜”,尼斯湖那里气候寒冷,却终年不结冰,那里流传着湖里面住着水怪的传闻。考察队去考察的结果是湖里面确实有一种大型的未知水生动物,很多国家虽然组织了一些考察队,但也没有收集到足够的证据来解释这个谜团。

《世界未解之谜》带给我们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以上是我最感兴趣的谜团之二,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更深一步的让我认识到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用更多的知识去揭开去探索世界上更多的未解之谜,去了解宇宙、地球、地理、文明、人体、动物、植物的各种谜团,我相信我们抱着求知探索的信念,明天一定会更有突破的。

第四篇:三字经易解

三字经易解

前言: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字伯厚)先生所作,内容大都采用韵文,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像一首诗一样,背诵起来,如唱儿歌,用来教育子女琅琅上口十分有趣,又能启迪心智,时人觉得本书内容很好,纷纷翻印,因此广为流传,历久不衰,直至今日内容虽有修改或增加,但主要结构并

未改变,是一本难得的启蒙读本。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艮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著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著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

了。五代时,有一位窦禹钧(又称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都能光耀家门。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道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易解: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透过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

理,应不应该做? 作子弟的,要趁著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易解: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在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父母的床铺煽凉,再请父母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母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母安睡。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易解: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字的变化,并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一是数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如此累

积上去,可以无穷无尽。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易解: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义

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易解: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易解: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特性,称为五行,并将这五行的变化以数学的原理加以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相生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相克的关系。十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干有十个,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地支有十二个,都是古人计算时间的符号;地支用来计算每日的时间,如:子时是指凌晨 11时至1时,丑时是指1时至3时,午时是中午11至13时。天干与地支互相配合用来计算年,如甲子年、乙

丑年等。(六十年为一甲子)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易解:黄道是太阳在太空中所运行的轨道,赤道是地球的中线,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附近为热带,温度极为炎热,我们的国家,位置在北半球的东边,因为上地面积广大,所以包含了热带、温带、和寒带。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易解:我们的国家有美丽的山河,河川之中长江是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还有淮河和济水,这四条河最后都向东流入大海。(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入海不复回。)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这五座山称为五岳(岳),是中国的五大名山。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易解:士是读书人,士农工商这四种身份的人民,是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本份子。仁、义、礼、智、信,维系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五种道理永远不变,必须遵守不容许混淆。(仁是爱人利物;义是公正合宜,是正正当当的行为;礼者理也,是规规矩矩的态度;智是慎思明辨的能力;信是诚实不自欺,亦不欺人的态度。)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易解: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于植物,遍及陆上及水上。至于动物有虫、鱼、鸟、兽,它们有的能在空中飞翔,有的是行走在陆地上,还有的生活在水中。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易解:稻米、高梁、黄豆、麦、黍(粘米)、稷(不黏﹀等,六种谷物是供人类所食用的主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风俗、民情不同,因此主食各不相同。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是人类所畜养的,各有其贡献。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易解:喜悦快乐、生气、忧伤、害怕不安、爱惜眷恋、憎恨讨厌、及想要拥有的欲望,是人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适当的调节控制,不受情绪所左右,做情绪的主人,不作情绪的奴隶。)青、红、黄、黑、白,是我国古代所定的五种颜色,称为五色(正色),我们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别出来。

酸苦甘 及辛碱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比五臭 鼻所嗅

易解:酸、苦、甜(甘)、以及辣(辛)和碱这五种味道,是食物中所包含的五种味道。羊臊味(膻)、烧焦味、香味、以及鱼腥味、腐烂的臭味,这五种气味,是我们的鼻子所闻到的五种味道。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易解:匏瓜与黏土古人作成吹奏的乐器(如笙、埙),革是指牛皮,可以制成乐器称为鼓,有振奋人心的作用,如晋鼓、腰鼓、博浪鼓等。木制的乐器有木鱼、梆子、拍板、祝和敔。(常用于祭孔大典中),石类乐器有磬(石磬),金属铸成的乐器有钟、锣、钹、铙等。丝类乐器是因为中国古代用蚕丝作弦,故称为丝类,有琴、瑟、筝以及后来的胡琴、琵琶、小提琴、吉他等都是。竹制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制成,主要分为笛(横吹)和箫(直吹)。以上这八种乐器可作为八音的代表,‘音乐'可以调和身心,它和‘礼'是相辅相成的。平、上、去、入是古时候的四声,讲话时咬字发音应该正确,才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平声即是现在国音中的第一和第二声,上声即是国音的第三声,去声即是国音的第四声,入声音调短促而急,分布在国音声调中。)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易解:高曾祖代表了三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然后是父亲再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是家族中长幼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至玄曾三字,为求押韵而对调)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易解:以下是讲五伦,五伦彼此之间都有互相对待的原则。父慈子孝,父亲慈祥恩爱,子女孝顺,夫义妇顺从,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体谅。至于兄弟姊妹之间,作兄长姊姊的应该爱护弟妹,弟妹也应该恭敬兄长姊姊。长幼之间要有伦常秩序,朋友相处也要诚实互信真心的交往,领导者对部属要尊重,部属对长官应忠于职守认真做事,各尽本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顺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幼 至缌麻 五服终

易解:从父子恩到臣则忠,这十条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要了解亲疏关系,注意先后顺序不可以违背。古时候父母、祖父母、兄弟、伯叔、外祖父与表兄弟等亲人,过世时所穿的丧服都有一定的礼节,不可混乱。(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都很注重礼节。)

礼乐射 卸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易解:学习礼节仪规、音乐、射箭、驾驭马车、书法、数学,是古人教导子弟必备的六种技能,称为六艺,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具备这些才能了。只有练习书法写字,大家仍然共同遵守。已经认识字之后,接著就要讲解

学习文字的构造和它的意义。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易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有他独特的意义,较早有甲骨文、钟鼎文,再来是大篆、小篆,继之有隶书、草书、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乱。天地之间的学问广大无边,如果都想要学,恐怕会无从学起,不如选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日积月累功夫精深,自然水到渠成成就非凡,其余的只须知其概要,了解来源就可以了。

凡训蒙 需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易解:凡是教导初学的学童,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义理讲解要详细,并且考察事实说明清楚。对于文字章句的读法,与如何分段的方法都要明白。(古人文章不分段,没有标点符号及注音,这些都由老师来教。)读书求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应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学这本书,学习洒扫应对及六艺等,再来深究四书当中修齐治

平的大学问。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易解:论语是孔老夫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二十篇,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包含了夫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记录,十分难能可贵。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是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述道德仁义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是

从政治国的典范。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易解:中庸这一本书是孔夫子的孙子孔伋所作(孔伋字子思,古人以字相称,以字行之。)中是不偏不倚,庸是不易,不变的意思,中庸所说是不

偏于一方,永不改变的天下至理。大学这一本书是孔夫子的学生曾子所写,本书共有十章,内容阐述一个人

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国 13年3月2日,讲演民族主义第六讲时说:‘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整。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哲学的知识中所

独具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发扬的。'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易解:孝经共十八章,是一部阐明孝道的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要把孝经这一部书的道理,都融会贯通,再读四书,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有了学问的基础,然后才能研究六

经这些深奥的典籍。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究其中的道理。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易解:古时候的易经有三种版本,分别为连山、归藏、和周易,共称为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种,孔老夫子曾经审订过,书中的理论比较详尽易懂。书经之中包含典谟、训诰、誓、命等六篇文书,典:常也。尧典、舜典是帝王不易的常道。谟是大臣献上的计策如大禹谟。训:诲也,是大臣对君

主的进谏,如伊训。诰是君主发布的命令,如昭告、酒诰等。誓:信也,是指君主出征时宣誓的文告,如甘誓、秦誓等。命是君主所下达的命令,这些都是书经中奥妙

之所在。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易解:周公制定周礼,分官设职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天官:吏部大冢宰,地官:户部大司徒,春官:礼部大宗伯,夏官:兵部大司马,秋官:刑部大司寇,冬官:工部大司空,分属于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为后世保存了良好的政治典范。汉朝时有两位著名的儒者,述说圣人的言论,大戴戴德将礼记删订为 85篇,小戴戴圣则删订为46篇(即为现今留存者,加上后人增补3篇合计为49篇)。其内容完整的保存了古圣先贤的言论,包含各种礼节、五分

十二律等音乐都十分完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仁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易解:诗经按体裁可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文体称作四诗,古时候诗歌一体有诗必有歌,国风是采集自诸侯各国的民俗歌谣。雅者正也,是正式场合演唱的歌。大雅是诸侯朝觐天子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所用的诗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

三种。诗经经过孔老夫子整理删订为三百一十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遗失六篇,今存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数通称‘诗三百'。内容记载:从事父至事君,人伦之道无所不备。可见诗经非常值得后人学习、背诵、吟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不学诗,无以立。' 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后(东周),周天子衰落不能号令天下时,作诗的风气就逐渐没落消失了。于是孔老夫子写出春秋这一本书,文字虽然简约,意义十分深远,详记鲁隐公到鲁哀公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用来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希望能藉此提醒世人分辨忠奸善恶,更期盼当政者知所警惕,当时很受到重视,对时局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易解:传是解释‘经'的书,这三本传都是针对‘春秋'作注解,有鲁国公羊高写的公羊传,有与孔夫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写的左传,还有汉朝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其中左传使用编年纪事的体裁为春秋作注解,最令人称道,举凡天子诸侯之事,兵革礼乐之文,兴衰存灭之因,都记载得很详尽,是研读春秋一书最佳的选择。四书和六经的要旨都明白之后,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如老子、庄子、荀子等,但是由于诸子百家书籍太多,卷帙浩繁,其内容也有可取之处,但并非完全正确,只要选取其中对我们的德行学问有帮助的精华来读,就

可以了。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易解:诸子书籍繁多,故有诸子百家之称,其中最重要的有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及庄子。(荀子名卿战国时楚人,著荀子一书,主张‘性恶'说,认为人性中存有贪婪好利等弊端,故特别注重礼节和教学,希望透过教育的手段来引导改善,“劝学篇”尤其有名。扬子即扬雄,汉朝成都人,著有太玄经、法言二书,太玄经是参照易经而作。文中子姓王名通,著有元经、中说二书。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开创者,其思想影响中国人数千年,仅次于儒家,老子有道德经传世,其内容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而治。庄子著『南华真经”

属于寓言式的著作。经书和子书融会贯通之后,就可以开始研读各种史书,史书是记载一国兴亡的事,要从中考察历代王朝传承的世系,明白各国政治上的利弊得失,和治乱兴亡的原因,给自己一个警惕。(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易解: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君主,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史前时代,没有文字记录,所以太古的事无从考察。传至唐尧和虞舜合称二帝,他们都把国家当作公器,传贤不传子,把帝位禅让给贤能的人,因为没有一点私心,造就了一番太平盛世。(古有‘尧天舜日'之说)

夏有禹 商有易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易解:夏朝的第一位君主是大禹,他治理水患,疏通九河,把洪水引导入大海,老百姓都很拥戴他,因此舜帝把王位传给他,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因为贤能被尊称为‘三代的圣王',后来夏禹准备把帝位传给益,因为人民怀念禹治水的功绩,加上儿子启又非常贤能,因此诸侯拥戴启为天子。中国从此变成家天下。夏朝传了四百年就改朝换代了。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易解:夏桀在位时因为暴虐无道,成汤起而讨伐,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商。

传了六百多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周文王行仁政,诸侯都来归附,直到周武王时因为纣王荒淫无道。才联合诸侯讨伐纣王,建立周朝,周朝传了八百七十四年,是我国历史上年代最

长久的王朝。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易解:周武王在镐京建立国都,史称西周,到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改称东周,东迁之后王室的威望低落,王室的纲纪和政治制度逐渐瓦解,诸侯各自为王,为了扩张势力彼此争执干戈相向,天下变得纷乱不堪。一些谋士与投机份子趁机崛起,周游列国担任说客谋取功名,在各国之间进行游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提倡合纵,从此兵连祸结,天下苍生不得安宁。自周平王东迁开始称为春秋时期,(因孔夫子编春秋而名之)共二百二十四年,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史家称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产生了五位霸主,依序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虽然标榜著崇高的理想,实际上仍依赖著武力称霸一时,甚至连周王室都被诸侯灭亡了。进入战国时期后产生了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七雄间彼此战争,弱肉强食杀伐不断民不聊生。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易解:秦始王姓嬴名政,采用张仪的连横外交及远交近攻等策略,将六国个个击破,兼并六国的领土,统一天下(中国)自称秦始皇。只可惜不行仁政,暴虐无道民不聊生,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就被抗暴队伍项羽和刘邦推翻了。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相争,两军交战七十多回合,最后项羽兵败

自杀,天下又成统一的局面。汉高祖刘邦兴起,建立汉朝的基业,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传到第十一代汉平帝时,被外戚王莽夺取了帝位。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易解: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推翻王莽,在洛阳建都,称为东汉。(王莽以前的时代称为西汉)两汉共传了四百多年,到汉献帝时,被曹操之子

曹丕所废。魏(曹操、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互争汉家天下,历史上称为三国时代,一直到晋朝(司马炎)继起,灭了三国,才结束纷乱的局面。又因为五胡乱华,把国都迁到江南建康称为东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易解:晋朝传了一百多年之后至晋安帝时被刘裕所篡,从此进入南北朝的时代。北方被外族所统治,南方偏安局面下的朝廷,称为南朝。为了与其他的朝代有所区别,史学家便将这四国的国号加上‘南'字,分别为南宋、南齐、南梁、南陈,皆在金陵(南京)建都。北方北朝的拓拔圭建立北魏后,他注重礼乐及教育,又施行汉化政策,改姓元故称元魏,在历史上颇为有名。至孝武帝时分裂为东西魏,不久,宇文周篡西魏,建立北周,高洋篡东魏建立北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易解:等到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天下(中国),即为隋文帝。文帝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只可惜识人不明,因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征讨的结果,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起各方声讨,只传了一代,才三

十八年隋朝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倡导仁义之师,平定隋朝的乱事,建立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易解:唐朝传了二十代,国运将近三百年,直到朱全忠灭了唐朝,才把国号改为后梁,为了与前面的朝代有所区别,因此另加一‘后'字。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这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五代的生命都很短暂,其兴亡都有原因。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易解:赵匡胤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实际是逼恭帝逊位)建立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只提倡文治不讲究军事,国势大衰,北宋和南宋一共传了十八

代,被元朝所统一。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与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都曾在中国的版图上称皇帝建国家,后来金国灭了辽国。北方的蒙古人武力强盛,到元太宗时灭了金国,传至元世祖忽必烈时终于灭了南宋,建立元朝。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易解: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比中国最强盛的汉朝和唐朝还要大。却因为种族歧视、宗教迫害与高压政策等因素(重武力轻文治),只传了九十年就被朱元璋推翻了。明太祖兴兵起义,南征北讨十八年,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改国号为明,订年号为洪武,在南京建都。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易解:等到明成祖的时候,将国都迁往燕京(北京),又传了十六代,到崇祯皇帝时就结束了。明朝之所以灭亡,是由于太监弄权政治腐败,加上税赋重,人民负担不起,于是盗匪流寇四起,当时最有名的土匪流寇李自成,自称闯王,率兵直闯北京,崇祯眼见大势已去,自缢于煤山,结束了

明朝二百七十七年的历史。

清世祖 膺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由康雍 历乾嘉 民安富 治绩夸 易解:清世祖自称接受天命,入主中原平定各地的流寇作乱,使天下恢复安定。清世祖是满清王朝的第一位皇帝,后来传位给康熙,雍正历经乾隆、嘉庆,一百多年间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安定富裕,都是由于政治清明,治理的绩效良好所致,外族统治能够文武并重,实在值得赞赏。

道咸间 变乱起 始英法 扰都鄙

同光后 宣统弱 传九帝 满清殁

易解: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国势逐渐衰弱,内忧外患纷纷而起,内乱是太平天国的兴起,外患则是英法两国为了通商问题,时常来骚扰侵犯,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掌权,政治伦理荡然,加上无能又专断,宠信宦官且听信小人谗言,朝政大乱,种下清朝沦亡的祸因。(英商在福建、广东沿海省份贩卖鸦片,引诱中国人吸毒,因为林则徐的禁烟,终于爆发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同治光绪皇帝之后,更由于列强入侵,清廷无能,屡战屡败,频频割地赔款,传到第九位皇帝宣统,国势更是积弱不堪,国父孙中山先生,为救亡图存起来革命,领导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推翻满清建立民国。

革命兴 废帝制 立宪法 建民国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易解: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东南亚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制订五权宪法,建立中华民国。古往今来所发生的历史,上自三皇五帝下至清朝共有廿五个朝代全在这里。从各朝代的治乱过程中,可以了解到兴衰的原因,我们应当记取历史的教训,才不会重蹈覆辙。

史虽繁 读有次 史记一 汉书二

后汉三 国志四 兼证经 参通鉴

易解:史书虽然繁多,研读时仍需依照次第,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要读史记其次是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第四,这四种书号称‘四史'内容最为精要允当,同时还要寻求其他的经书来证实,并参考资治通鉴以了解

历史的全貌,避免以偏盖全。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易解:研读历史的人,必须要考察记载历史事实的资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有十分证据,说十分话。如此才能真正通晓古往今来的历史,就如同亲眼目睹一样。(唐太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

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易解: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去背,还要用心去思考,不但白天用功,晚上也要不断地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易解:从前孔老夫子听说鲁国有一位七岁神童项橐,虽然只有七岁,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益。像孔老夫子这样的圣贤,还这样不耻下问,我们应该见贤思齐!宋朝赵普(曾任中书令后任宰相)好读论语,虽然贵为宰相仍然勤奋的学习,并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传为美谈。(赵普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祖赵匡胤治天下,又以半部论语协助宋太宗治天下,辅佐两朝国君施政皆以论语,可见论语之殊胜可贵。)。

彼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易解:西汉时的温舒,家贫无力买书,于是利用牧羊时编织蒲草,将借来的书抄在蒲席上,还有一位公孙弘,削竹子做成竹简,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们虽然无钱买书,却能刻苦自励,终于成为大学问家,为国家成就一番事业。晋朝人孙敬,非常勤奋向学,每天读书都读到很晚,为了避免打瞌睡,于是在头发上绑了绳子,悬挂在头顶的木梁上,当他打瞌睡时,绳子扯动头发,就会因此痛醒,再继续用功。战国时的苏秦,发愤勤学,每当他疲倦昏昏欲睡的时候,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让自己清醒,提醒自己不能懈怠,他们这样刻苦用功,都不是别人要求、教导的,全是自动自发奋发图

强的。

如囊萤 如映云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易解:晋朝时的车胤,由于家中贫苦,无钱买油点灯读书,于是他就抓些萤火虫放在网袋中,利用一闪一闪的微弱萤光来读书。另外一位名叫孙康,每到夜晚时,就利用雪地上的反光来读书,他们家虽穷苦,并没有停止学习。汉人朱买臣,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却常常利用砍柴的空档读书,每次背柴回家的路上,都是一路背诵回家。隋朝的李密,平日为人放牛,却仍一心向学,常常把书挂在牛角上苦读。他们为了工作谋生虽然身体劳苦,依然坚苦卓绝的求学,奋发向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法。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易解:宋朝的文学家苏洵,号老泉,二十七岁时忽然觉悟,开始发愤读书。他因为年纪大了,才后悔读书太晚。你们这些年轻的学子,应该有所警惕,及早用功读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易解:五代时,后宋的梁灏,八十二岁还能考中进士,而且在朝廷的殿试中对答如流,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像梁灏年纪虽大(记忆力已经不如年轻人很多)还在用功,大家都称赞他不平凡,你们这些年轻学子,应该立定

志向及早用功。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易解:北齐的祖莹,自幼好学,八岁就能吟诗,唐朝的李泌,七岁时即能以棋为题作赋。他们的聪明才智,人人称奇,你们应当能从小努力,以他

们为模范,好好的学习效法。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易解: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蔡邕的女儿),从小便能分辨琴声的好坏,(可以从琴声分辨出吉凶之兆。)晋朝宰相谢安的侄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他们这些女孩子,既聪明又敏捷,你们这些男生应当自我警惕,好好努力,不分男女,只要是好榜样就要学习。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易解:唐朝的刘晏,七岁时就饱读诗书,通过童子科的考试,作了翰林院的正字官,负责校对典籍,刊正文字等工作。他虽然年纪幼小,却已经任职做官,你们从小就知道学习,只要勤勉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一个有志气的人,只要肯努力,也可以像他们一样,万古流芳。(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赞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易解:狗会在晚上守夜看门,防止盗贼入侵。公鸡会在早晨报晓,提醒人们天亮了;畜生都能忠于职守,我们如果不能善用秉赋,不知道上进,只是苟且度日,哪还有什么资格做人?蚕能吐丝,供给人类作衣服的原料,蜜蜂能采花酿蜜,供人食用;人如果不肯努力学习,岂不是连这些小昆虫

都不如吗?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易解: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就要努力求学,长大后,应该力行实践所学到的学问,对上能辅佐长官(协助领导者)报效国家,对下能造福社会人民。这样不但可以得到好名声,使父母觉得光荣、欣慰,更能光宗耀祖,对后代子孙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典范,一种真正的庇荫。

人遗子 金满籯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易解:一般人留给子孙的是满箱的财宝,我却不同,只有一部三字经,用来教导子孙好好读书,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只要肯勤劳努力的学习,一定会有成果,如果只是嬉戏,游玩不肯上进,对自己对父母师长,都是没有益处,要时常警惕,好好努力。

第五篇:易友心得

易友心得

每个员工都想获得升迁,每个员工都想获得更多的薪水和奖金,与其说决定权在上司那里,还不如说掌握在自己手里,敬业的标准是:你要把事情做在前面。

把事情做在前面不仅是敬业的标准,还是为做好工作铺垫,记得在学校的时候老师经常对我们说:课前要预习,课后要复习。这句话一直延用到今天还是很有道理的,课前预习是为了下一课做好准备知道那些事应该重点学习的地方,课后复习是为了巩固上课时所学的知识。就好像我们现在做项目一样预习就等于是规划业务和工作流程一样,复习就是项目自检一样,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规划和作业流程就会把工作搞得一团糟,而有了规划和流程以后就算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也能够及时的纠正过来。

所以把工作做在前面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虽然我无法预测明天工作会有什么变化,但是只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相信总有捷足先登的一天!

下载尚书易解读书心得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尚书易解读书心得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黎明心得

    “解老精神永不懈,黎明光彩映明天!”铿锵激荡的发言,引起了会场经久的掌声。10月14日,省公司召开学习宣传解黎明同志先进事迹电视电话会议,弘扬先进模范精神,激励和调动广大干部......

    中考 易错读音 解词

    狭隘:xiá ài (指气量、见识等)狭小 谙熟 :ān shú熟悉(某种事物):~地理ㄧ培养~经济管理的人才。 沙家浜: 捭阖:bǎi hé 或开或合。战国游说家所使用的分化或拉拢的方法 蓓蕾 :bè......

    解周杰伦《烟花易冷》的背景

    解周杰伦《烟花易冷》的背景《烟花易冷》又名《伽蓝雨》,首先什么是伽蓝? 梵语僧加蓝摩的略称,又作僧伽蓝。Samgha意为大众、和合僧,arama意为园林。意译众园。又称僧园、僧院。......

    111易延解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易延解同志先进事迹简介 易延解同志,男,生于1952年,大学文化,1979年9月参加工作,1980年2月到湖南省邵阳市林业局,长期从事国有林场管理工作,迄今已有26个年头。1993年任林场管理科......

    易友心得(7)

    易友心得 在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很多员工感觉做事效率很低,甚至是没有效率!到了下班的时候发现今天的工作还有很多没有做完,所以就不得已要继续加班完成工作,这样人就会感到很疲劳,......

    易友心得20131025

    读易友《什么样的错误不能犯?》有感 故事讲的是:资深车工王亮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了好几年,深受主管器重。可是有一天,王亮在切割台上工作时,为了加工零件会更方便、快捷一些,就把......

    易友心得[五篇]

    易友心得 很多人忙起来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其实,琐事一件件地做,不仅效率更高,还会让你感觉更轻松。 研究发现,让小鼠钻圈的同时走小绳,它就会变得相当不安,如果再加上钻火圈,它......

    《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读书心得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读书心得 日子现在是按星期过得了,每天也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终于难得有暇,静下心来一口气读完《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