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习现代汉字学的意义[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4:14: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学习现代汉字学的意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学习现代汉字学的意义》。

第一篇:浅谈学习现代汉字学的意义

听了现代汉字学之后

——浅谈学习现代汉字学的意义

汉字,是世界上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字之一。学习现代汉字学,对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大一的时候,我们从现代汉语课上了解到,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语言交际最重要的辅助性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现代汉字是记录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书面符号。在现代社会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文字,既要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要通过文字了解别人的思想,尤其是异时异地的交际,更需要通过文字来相互联络。即使今天网络技术已经突飞猛进地发展了,人们可以利用网络来学习和交流,但是人们还是离不开文字,文字依然是语言在书面上最好的替代品。即使在网络时代,文字的作用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大大地加强了。无法想象,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汉字,那会是怎么的情形。

在我看来,汉字是非常奇妙的一种文字。汉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同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但是圣书字和楔形文字早已不再使用,而汉字一直作为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使用到现在,在其他文字纷纷改朝换代甚至灰飞烟灭的时候,汉字却能做到“我自岿然不动”,数千年传承而长用不衰,依然青春勃发,充满旺盛的生命力,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得不说汉字是文字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奇迹。

同语言一样,汉字作为汉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汉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身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汉字中蕴藏着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习俗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所以说,学习汉字,研究汉字,还可以同时获得汉民族的历史文化知识。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在研究古代的语言的时候,往往都要借助汉字,分析汉字,研究汉字,把汉字作为联系古今的桥梁。

学习现代汉字学,其意义远不止于认识现代汉字的面貌,和正确使用汉字这一点,更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在长久的实践中,人类不仅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还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文化依靠文字得以保存至今。作为记录、保存、传播知识的工具——文字,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不可埋没的贡献,也是凝聚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的一股强大力量。

很荣幸这学期选择了语言学模块的课,学习了现代汉字学,谢谢仲老师这学期的辛苦付出,每节课都精心准备,尽心尽力,让我们在课堂学习到很多关于现代汉字的知识。每个小组成员上台发言的形式更让我学到了课堂之外的与现代汉字学有关的知识。,仲老师,辛苦了,衷心感谢您!

第二篇:学体育课学习总结、意义

总结

学习体育是必要的、她不紧紧是简单的锻炼,而是涵盖了丰富的健康元素、它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而且可以使我们的心理更加的健康的发展。在“全民健身计划”的普及中,国家公布的“普通人群体质和健康标准”在逐步的推行,大学生也应该执行相应的“体质健康标准”,并在大学学习期间,认真完成学业,成为身体健康、学业有成的合格人才。当今社会企事业单位吸收新人时,既要重视他的德行操守,也要看他的健康水平;越是高、精、尖的企业越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与活力。大学体育就是要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大学体育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做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大学生经受“磨练”和体验“成功感觉”的主要方法,是保证大学生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和顺利学习的必由之路,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体育可以满足人们身体和精神的要求,对社会生产力和社会风气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是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广泛号召。学体育课学习意义

大学体育是高校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体质,而且可以使我们的心理更加的健康的发展。通过一年来的大学体育课的学习,不仅使我更清楚地了解大学体育这门课程的内涵,从中学到各种体育基本技能(例如:足球、篮球的基本要领,这都是以前体育课学不到的,至少在我们那些边远地区是很难学到的),通过大学体育课的学习更增加了我们对体育的兴趣,使我由一个不爱好体育,不

喜欢上体育课变的不上体育课就感觉到不舒服的学生。

大学体育使我认识到:在当代人才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仅需要我们有过硬的科学文化知识,身体素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必须要具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康的体魄,需要足够的体育运动。它可以使我们增强免疫力,使我们的生活更舒适、更精彩。在运动场上,我们可以不必拘于礼节,尽情地展示真实的自我,正由于这种完全的自我,才让我们在运动场上更容易饱尝真正的友谊。运动场上的友谊是最原始、纯真的。一个不小心跌倒了,一双温暖的手便伸到你的眼前。一声声亲切的问候也随即在耳边响起,它可以使我们完全忘记工作的繁忙、学习的压力。

有了健康的体魄,我们更需要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可以通过体育运动来改进。体育运动可以是我们拥有开朗、活泼、纯真的性格。而人文教育这门课程,更有助与我们的心理健康。它教会了我们运动场的精神,也教会了我们平时应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它让我们明白了体育的真正意义。

学校开设这门课程不是为了满足教育科目的需要,而是为了我们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拥有健康的体魄不一定代表你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当今社会竞争如此激烈,难免使人心理压力过的大,这种压力长期闷在心里得不到发泄便使人产生不良的情绪,勿躁、勿怒,脾气坏到极点,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不正常的心理。如果感觉心里不舒服压抑太久,在闲暇时间到运动场上运动一会儿,当你沉浸与体育运动中,你会发现心情好多了。一切不愉快的事情突然

变的那么渺小,它们已经影响不到你了。然后你又精神十足的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学校每周都给我们放松的时间,我们一定要好好地把握这段时间。在课堂上,老师教我们在体育场上应如何放松,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体育场上的运动,以什么方式在体育场上与人交往。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体育,由以前的不愿意运动到喜欢上体育运动。从体育运动中获益也不少。不仅感觉到每次心情好了很多,身体舒适了很多,我也结识了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朋友,它使我们的友谊那么的纯真无邪。

生活是丰富多采的,而体育是其不可缺少的。体育让我们对生活充满渴望、充满信心,所以我感谢大学体育以及教我们的体育老师们

第三篇:中国文化现代意义

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发展史。中华民族在其发展的历史上一直是一个注重伦理道德,崇尚优秀文化的民族。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西风劲吹,大众文化愈来愈向自私化、娱乐化、庸俗化等方向发展,这时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因为文化传统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具有现实的精神生命和文化范式,富有时代意义和现代价值。

在科学已经成为群体和社会的取向的氛围下,接受和追求科学也就成为了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自律的真实内容。修身养性的自我品格锻炼可以转化为树立、培养和坚守对科学文明的向往和信念。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科学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伦理在促成和助长这一趋势过程中的积极的作用。

在传统文化日益衰弱的当代社会,国民的道德素质也逐渐下降。所以,加强优秀传统精神的教育变得刻不容缓,尤其是提升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这将有利于整个社会朝着礼让、严谨、和谐的方向发展。

引人孔子的儒学例子,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礼乐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经过创造性的借鉴和转换,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思想资源。当然,我们对儒家礼乐文化的借鉴并非简单的继承,而是批判地继承和超越。儒家所倡导的礼乐文化中原有的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一些过时的、落后的内容必须坚决摒弃,其过分节制人的情欲的一面也应该予以消除或调整,这是不言而喻的。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儒家礼乐文化的“和谐”精神完全可以帮助我们适当地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在社会道德、价值取向、人际关系、家庭和社会秩序等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和人自身的和谐,保证整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安定和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用现代意识和眼光挖掘传统礼乐文化中的合理因素,发扬中华民族重礼节、尚美善的优良传统,建构与现代经济生活相适应的礼仪规范和审美情趣。我们相信,通过吸收儒家传统礼乐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完全可以实现传统与现实的对接,构建起符合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和现代人文精神的新型道德规范、伦理规范和礼仪规范,并进而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性化的新型社会。

社会的现代化归根结底细分到最后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过程。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应该具有现代化的社会理想和现代的知识修养,也就是说需要较高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全面发展的人。提高人的素质的途径很多,但对于中国而言,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是中国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关于对他们的培养,更是需要传统文化的帮助。中国传统的 价值理念不仅能激励现在的现在的大学生奋起图强,更让他们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来迎接全球化的到来。现在的中国是由传统蜕变而来的中国,相信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和中国传统思想的重新光大,世界的东方将再次站起一位儒雅的巨人。

第四篇:儒家思想现代意义

儒家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发展史的一股重要的力量,其中的“仁治”、“正已”、“人和”等管理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重新理解儒学、准确阐释儒学对于我们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儒家与法家、道家管理思想的比较

(一)法家管理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商鞅、慎到和韩非子等。法家思想主要是克礼贵法。法家反对儒家所谓的礼教,认为儒家主张礼教实质目的是为了固化等级制度,并认为礼教最终导致贵族阶层的权力世袭和腐败重生。法家认可人的好恶之私心,认为人有趋利避害的本性。法家认为民之好利对于国家治理是一件好事,因此法家强调法制,通过法制的建设来定分止争,即通过对民众财产的认可来实现恒产者有恒心的社会状态。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进一步强调把“法”“术”和“势”相结合以实现国家政权的稳定和巩固。商鞅亦提出不要因循守旧的思想,强调“不法古,不循今”的改革主张。由此可见,法家强调外在的管理和控制,而儒家强调内在的修身和自省。

(二)道家管理思想道家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等人。道家强调道法自然,提倡人应该顺应自然,实行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理念。道家反对对名利的追逐,强调至虚守静。道家认为好的君王应该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无为而达到无不为。道家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鱼,大道至简是治理的最好方式。因此道家强调对自然的效法,自然体现了事物的本质规律,自然而然实质上就是一种顺应自然、尊重规律的态度,对人民和君主来讲都应该能够有这样的思想境界。道家同时强调管理的艺术,认为“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老子·道德经》)[1]

二、儒家管理思想简述,这种思想其实就是大智若愚的处世哲学。这种思想与儒家所倡导的克已复礼的入世哲学有着本质的区别。道家强调超世,儒家强调入世。道家的管理智慧在于率性而出、返朴归真。而儒家强调因循社会的变化而主动的调整和克制。前者强调从个体的本性出发来形成社会管理的模式,而后者强调要因循社会的变迁来完善个体教养的修齐。

(一)仁治的管理智慧儒学博大精深,儒学所谓的“儒”即指有学问的关心人类幸福的人。儒学亲仁爱、倡和谐,要达到孝悌信仁、无度不丈夫。儒家主张“仁者爱人”认为“仁”即人与人相处的和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2]

对于如何实行仁政,孔子认为要举群贤之力,不耻下问。“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哉!”(《孟子·梁惠王下》)并且儒家认为仁者对“上”人要忠,对“中”人要恕,对“下”人要慈。忠诚、宽恕和慈爱的主张对于处理好人际关系十分有益。因此儒家的仁治并非人治,前者强调自身的修身和养性,后者强调对人治理上的专制和独裁。孔子进一步提出“仁政”说,并主张“宽猛相济”,可见孔子并非认为在治国策略上只采取“仁政”而彻底否定“法治”。儒家思想虽然与法家所谓“尊礼重法”和道家“道法自然”有所不同,但也并非完全的对立和不容,儒家更强调“仁者不忧”和“仁者忧道”,突出个人的“克已复礼”和“见义忘利”,这实际上是一种高尚的人格要求和自我管理。

[3]孟子强调领导者要德才兼备,要对贤者充分的放权,这也是施行仁政的一种方法。孟子进而强调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指出君王要善于倾听多数人的谏言,“孟子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梁惠王下》)[3]

(二)正已的管理原则由此可见,儒家的仁政思想并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非常具体和深刻的,它清楚明白的指出君子实行仁政时要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并强调君子“选贤与能”时要察之慎行,这对于当前管理工作中的选人用人机制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2]政就是“正”,所谓政治家的责任就是领导社会行正事、走正道。政治的要求,就是“正己而正人”,自己先保持端正,然后才可正人,如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和作为宗教家的甘地等人以感化的教育来转移社会风气,也可以说是“政者正也”的典范。帅之以正,这是孔子的定义,也是千古以来中国政治思想的一个名言。季康子是一个当权的人,所以孔子对他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要管理者带着端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下面自然就风清气正了,这是偏重于为政,偏重于领导而言的。中国古代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即是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孔子因而指出“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2],这都是强调管理者的作用,管理者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下属,管理者正则下属正,管理者不正则下属不正。孔子因此说“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礼记·大学》)[4]。孔子在这里所谓的絜矩之道就是规范人的日常行为的尺度。儒家实际是强调君子要正已和仁恕,对待周遭的上下级关系,儒家主张“子所恶,勿恶于人。”孟子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也,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尽心上》)[3]

儒家认为正已的关键在于“修身”。孔子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礼记·大学》)孟子在这里指出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获得民众支持之心。良好的政治,百姓可能会违反它;而良好的教育,百姓则乐于接受它。良好的政治能聚敛到百姓的财富,良好的教育能赢得民心的拥护。由此可见,君王行仁政,要通过善教和仁声来实现,而君王如何赢得声望,则必然需要通过“正已”来实现。[4] 孔子进而指出修身贵在“诚”。孔子说“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礼记·中庸》)[4]孔子进而认为能够天生真诚的人是圣人。孔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礼记·中庸》)[4]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儒家强调通过修身来做到正已,而如何修身,最重要的是明善和诚身。当今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管理者都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只有通过个人的行为来示范,才能最终通过声望的魅力来实现最佳的管理状态和良好的组织氛围。这也就实现了儒家“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2]

(三)人和的管理境界的管理目标。儒家强调入世,认为个体要学会与社会大众的和谐共处。人和即人际关系的和谐与融洽。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3]孟子进而说“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儒家管理思想的有关内容,对于历史,我们要传承.正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等经典思想一样,儒家学说的管理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追求人的存在的完善发展和推进有道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人类始终在求索和践履的一个关于如何管理自身的永恒问题.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自我主动认识和实践中,人类由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但是,由于人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更新递进的社会活动,因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理想答案,既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形成,也不可能一经形成而不再变化,它将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存在,并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更新.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这一问题认识实践的丰富智慧的结晶.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对此具有很深的认识.从儒家文化的内容特征上看,还是从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上看,都可以说,儒家文化实际上是关于如何管理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学说.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由于儒家的理论本身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我们只能对其中一些主要的管理思想进行一些分析.我们可以把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治人”;其次是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最后是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为贵”.对这三个方面儒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天地之性人为贵”.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人看成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有关,那时是以人口的多少来反映国家的强弱.所以在儒家看来,一切的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既然是管理人,那么就要对人进行分析.孟子认为,从人的天生的本性看,人是可以使之成为善良人的,至于人的不善不能归于他的本性,这是由于后天的各种原因使他的善良的天性被掩盖起来了.另外,他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不去追求善,则善就会丢掉,而表现出来的是恶.儒家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荀子则主张“性恶论”,荀子的性恶论是直接为儒家的“礼”而服务的,在于为实现国家的管理活动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所以,管理者们,必须对一般的老百姓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化和管理,这样才能使之从善,才能把国家管理好.儒家对于人性的假设,从理论的深度来说,儒家的性善、性恶理论偏重于道德.从管理的对象来说,儒家的性善、性恶理论是着重于整个国家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道德的研究,而且是偏重于如何管好管理者的理论.至于恶的来源,儒家的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来源于天生的,而改变人的本性主要是靠人自己的努力.儒家在对人性的假设方面和对人性的改造提出了相当多的见解,认为人性的改造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解决,儒家是提倡天人合一的.一个人最高的奋斗目标是做圣人,并提出向此目标奋斗的途径.尤其是孟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和他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对后人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和谐,使之达到良好的组织运行.荀子认为:人们生来就有无穷的要求和欲望,有欲望而不能满足,则不能不去追求,追求而没有一定的限度,则不能不引起争夺,一有争夺就会引起混乱,一有混乱就会导致贫穷.国家的管理者为了制止这种混乱的局面,就要制定礼和义,划分等级,以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从而使人们的欲望不至于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物资也不至于因为人的欲望而用尽.这就是儒家对于由谁来管理和通过什么管理的要旨.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其主要的内容有这样几点:首先就是能够身体力行的人才能称上仁,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在回答他的弟子时,在不同的时候有着不同的回答,第一次回答是“仁者爱人”,第二次回答是“仁者先难而后获”,第三次则更为具体了:“居恭处,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的仁的管理方法:一是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来带动其他人;二是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必须要有一种爱心,而且还要知道干什么事都会遇到困难,克服了困难然后才会有收获;更为重要的是人在一个集体中活动,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才是一种真正的仁.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和推行“仁政”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他认为:凡事以民生安定为第一位,这是实行王道政治的第一步,只有人民生活安定了,社会才会稳定.王道上位者本身具备“德”,再将“德”推广,教导每个老百姓的方式,也就是说与国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管理模式.儒家管理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德”.“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在孔子看来,管理者要讲求道德,以之作为自己的治国方针,这样自己就可以取得无为而治的效果.在儒家看来,要治理一个国家,只要集中精力制定和带头实行好的道德规范,就足以把国家治理好了.孟子还具体说明了德治是使王道得到较好管理效果的原因:恃仗实力来使人服从,人家不会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的实力本身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儒家的管理思想就是通过德治的力量使人心悦诚服,这样,天下无不心服地归顺于王者.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儒家主要是从道德教化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管理的.在儒家看来,道德教化是一个国家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要想使一种政治措施能迅速地推行,管理者就要以身作则;要想使广大人民迅速地归附,这种归附是心悦诚服的,那么管理者就要道之以德才行.但是儒家并不是不讲外在的管理规则,他们用的是“礼”,即所谓的“齐之以礼”.我们知道“礼”实际上是社会各种活动的一项规则,是社会的一种控制手段,其本质是在于规范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使得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这样才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这是一种外在控制,但是儒家的礼的外在的控制和西方的控制是有所不同的.总之,儒家的管理思想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其管理的终极目标,以管理者的自我修养为管理的前提条件,对人的内外控制,以德而使之转化为诚服的臣民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法来施行管理的.儒家的学说,从来没有提到效率和发展生产,这就给中国几千年的生产力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为一个指导全国的文化体系却不能提高生产力,这不能不说是儒家学说的一个悲剧.虽然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沧桑,但儒学依然以其特有的文化特质为后代所赏识,尽管在中国极度动荡的历史时期曾受到过不公正的待遇,却未能抹杀其光辉,尤其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有其不可磨灭的贡献.它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世界的东方以至于整个世界.其中既有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同样也有着封建的糟粕.无论它是什么,历史告诉我们,它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孔子讲“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首先可以诠释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原因,同时从哲学辩证法的角度来讲,孔子认为“和”是和谐与统一的意思。“同”是相同和一致的意思。和是抽象的,同是具体的;和是本质的,同是表象的;和是共性的,同是个性的。君子相“和”首先在于承认差异和矛盾,没有差异、矛盾和不同,事物就无法发展和进步。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和包容差异才能求“和”存异、共存共荣、和衷共济。可见儒家强调人和,更高的境界是追求一种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追求那种表象上的相同,这也是当今社会人类共存的基本法则和行为规范。费孝通曾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实际上是对君子和而不同的最佳诠释。现代管理强调人与人的交流与沟通,如何实现最佳的人际管理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儒家强调的“和而不同”对于现代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管理过程中对于具体事件的把握需要有求同存异的精神,特别是企业运营之中允许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形成所谓百花齐放的态势的同时又强调人和,对于现代管理十分有益。它不仅能够保证群策群力作用的实现,同时又能够保证企业整体的稳定与和谐。现代管理的每一个个体,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基层的工作者都有必要学习这种管理文化,这对于组织长期稳定的运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西学东渐以来,我们加大了对西方管理思想的学习和借鉴,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儒学因其被质疑为维护封建统治的手段而倍受责难。改革开放后,人们重新开始学习儒学、研究儒学,因为儒学毕竟是中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文化血脉和管理智慧。我们有必要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重习儒家思想、吸收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于我们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重视人的因素。现在世界上的各种管理学说,无不强调以人为本,人本思想恰恰是孔子最先提出来的。孔子以及儒家的管理思想,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认为要搞好管理最重要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主要包括:“民为贵”的人本论思想,“举贤才”的人才管理思想等。《礼记·中庸》所谓“为政在人”,就非常明确的表达了这种思想。孔子“仁”的学说,是儒家管理思想中重视人的理论基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2] 这里君子是统治者、管理者,小人则是被统治者、管理对象。孔子主张爱小人,并且以君子之道教育小人,就是为了使他们更容易接受君子的役使,也就是愿意为了实现管理的组织目标而努力。同时,他又强调“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3] 也就是说要选拔政治的人,罢黜***的人,这样才能让老百姓服从,也能管理好国家。孟子进一步发扬了孔子的这种思想,强调为政、治国的关键在于“得民”,而得民的根本要义是“得民心”:“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4] 同时又说“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5] 把是否重用贤能之时提到了决定国家存亡的高度。而他在用人问题上的反对论资排辈的观点则在现代企业管理学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荀子则在两者的基础上,进一步精辟的阐述了人与法的关系。“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便,足以乱矣。”[6] 也就是说,制定法律仅仅是治理的开始,关键是要用贤能的人来执行,君子是制定法、执行法的根源。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制定良好的管理条例,管理规则仅仅是有效管理的第一步,而真正要想要管理好,甚至能弥补管理规则中的某些缺陷的,却在于管理人才的运用。先秦儒家思想的这些观点都说明了重视人的因素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出发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工作要得到管理对象的支持;二是管理工作要依靠人才来办好。[7]儒家思想的这一个特点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此后历代贤能的君主都注重用贤能来管理国家,而此后的科举制也正是基于这个思想的指导下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这种不论出身贫寒富贵,只看重个人才能的选管制度作为中国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很多其它的国家。其次是重视管理中领导的作用。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领导者要对被领导者起表率作用。不论是国君还是庶民都要从自我“修身”做起,因为领导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8] 同时,孔子还把领导者自身的品质和行为对群众的影响比喻为风和草的关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9] 也就是说风往东吹,草必往东倒;风往西吹,草必往西道。下面的风气不正,原因是从上面来的。充分强调了领导者的良好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其二,领导者要宽以待人、取信于民。孔子强调领导者要“无求备于一人”,要“赦小过”。认为以宽容态度对待被领导者,容易得到他们的拥护,即“宽以得众”。孟子则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以民为贵作为了其仁政管理思想的中心,以得民心作为了其仁政管理思想的原则,认为只有得到了民心,才能真正得到天下,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更好的维持其正常的管理。其三,领导者主要应该做好领导工作,而不要包揽具体工作。孔子认为,担负全局的领导、指挥工作的领导者和担任各种具体工作的工作者必须有所分工,也就是我们今天的一个重要的管理思想——各司其职。重视领导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儒家管理思想的又一个主要观点,这对我们今天的管理工作仍然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其中的很多观点蕴含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再次管理必须着眼于长期的战略目标。所谓“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0] 这里,“大事”指长期的战略目标,“无欲速,无见小利”则告诫我们不要急功近利。这是因为,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付出艰巨的努力,还要具备各方面的主客观条件,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蹴而就。如果我们不着眼于长期的战略目标而一味的只重视眼前的一些小利,缺乏 耐心和毅力,急于求成,不但会达不到预定的长期战略目标,而且还会招致重大的挫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管理必须要着眼于长期战略目标,不可一味急功近利,这是一条有普遍意义的原理。它不仅对国民经济管理使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同样适用。最后,管理必须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儒家思想十分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11],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荀子的“上不失天时,下布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12]这些思想都说明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在现代管理思想中,如何使被管理者和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之间,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和谐,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关系和谐了,则各项工作都可以顺利开展了,关系不和谐,则不仅无法达到有效的效果促成管理目标的实现,甚至连正常的管理工作都无法完成。传统儒家管理思想对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几乎每个朝代的统治者无论在行政还是经济军事管理中都借鉴了其中的很多思想。继秦始皇以严酷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失败后,诸葛亮吸取了秦汉以来的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选中了孔子“礼义”治国思想作为治国的基本理论。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建立议事制度,并开科取士。辅助蒙古统治者进行改革的先驱者耶律楚材更是大张旗鼓的提出了“以儒治国”的思想。此后到宋元明清,我国管理思想的内容直至一直没有发生变化,直到我国近代,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有相当大的社会基础,***实业家都把儒家伦理思想引入企业管理中来。天津东亚公司的宋斐卿在公司大楼的山墙上高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几个大字,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就是一种儒家的以自我管理来达到全系统管理的思想。这种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很多其它的国家,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就是很好的证明。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不仅是我国传统管理思想的渊源,另一方面,它对今天的现代管理也有重大的影响。它的以人为本,重视人才,重视领导,着眼于长远的战略目标以及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的一些进步思想在今天仍然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第五篇:汉字学 作业

渤海大学硕士研究生 中国语言学史 课程考核论文

院(系、部): 中文系 年级:2010 专业: 汉语言文字学

姓名: 陈颖 学号: 2010020002 密 封 线

近十年来对内汉字教学研究综述

陈颖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汉语学界对本国学生汉字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颇丰富。总的来说,可以从与汉字教学有关的会议,政策;与汉字教学有关的期刊,硕士论文;与汉字教学有关的著作三个方面来对这个阶段的对内汉字教学研究进行梳理。关键词 对内汉字教学

汉字

教学研究

一引言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汉字教学是汉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地位不容忽视。因为它既是当今每个学生应具备的一项语文基本功,也是一个学生对民族语言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民族素质的一种重要体现。近十年来,汉语学界对本国学生的汉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值得关注。本文拟从与汉字教学有关的会议,政策;与汉字教学有关的期刊,硕士论文;与汉字教学有关的著作这三个方面对2000年以来的对内汉字教学进行了分类综述,期待为对内汉字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在综述前,有必要对本文涉及的“对内汉字教学”做出解释。“汉字教学这个名称一般用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认读与书写教学。其实,学前儿童的识字教育,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成年人的扫盲教育、少数民族识记汉字教育也是汉字教学的重要领域。”1因此本文的“对内汉字教学”是指对我国儿童,小学生以及成人的汉字教学。

二与汉字教学有关的会议,政策

1999年12月14日至16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北京召开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

密 封 线

间是上个世纪的最后一个月,处于新旧世纪两个世纪的更替阶段,因而此次会议在汉字教学界具有继往开来的重大影响。会议对过去五十年来汉字教学做了一个总结。会议还强调,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基地,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全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必须充分重视发挥其基础作用。这对我国汉字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000年5月国际汉字研究会召开

密 封 线

2000年我国

密 封 线

定则,教无定法,并分别作了阐述。”在此之前《传统“六书”说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理论探索》(霍生玉,2009)与《六书”与现代汉字语文识字教学》(马春芳,2007)两篇论文已经探讨了“六书”理论的汉字教学研究。《论汉字全息教学法的得失》(李长仁,2006)《俗解汉字与识字教学》(施茂枝,2002年)《汉字科学与识字教学改革》(丁剑鸣,2002)《文字学视野中的部件教学》(万业馨,2001)《也谈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三大规律——兼评几大识字教学体系的得与失》(施茂枝,2001)《研究学习策略 改进汉字教学》(周健,2004)《汉字教学制约因素分析》(张晓明,2005)《汉字教学中部件策略训练效果的研究》(柳燕梅,2010)这几篇文章都是针对对具体汉字教学方法的研讨。由此可见“六书”理论对汉字教学策略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

近十年还出现了一些关于汉字教学理论方面的研究。《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运用》(王宁,2002)一文首先分析了汉字教学中存在的三个大的问题,然后提出针对性五点理论解决措施。《汉字认知心理研究成果与汉字教学》(郑继娥,2001)从一般认知规律、汉字字形和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语境四方面,考察了汉字认知心理研究成果及学习者认知心理规律指导下的汉字教学和研究。《从汉字识别谈汉字与汉字认知的综合研究》(万业馨,2003)《论汉字学理论建设与汉字教学》(洪映熙,2004)是一篇关于90年代以来汉字教学理论方面研究的综述性文章。《基于认知规律的汉字教学研究》(张晓涛,2008)《汉字构形理论与汉字教学》(王晓东,2008)此文提出汉字的汉字的特征是在认知过程中被学习者拆分、掌握和运用的观点。《汉字系统性研究与应用》(李大遂,2007)扼要地展示汉字系统性,然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证明利用汉字系统性推展识字教学的价值。《论段玉裁“造意”研究的价值及其对汉字教学的作用》(何书,2007)对汉字的“造意”作了分析,总结段氏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汉字构形学和汉字教学有指导意义。《说楚简新见字理在汉字教学中的作用》(刘志基,2007)是研究用古代汉字的理论来指导现代汉字教学的文章。《谈汉字教学的趣味性》(汪淑娟,2002)提出汉字教学的趣味性原理。《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阿依夏木古力·肉孜,2010)谈到了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关系理论。由此可知,认知理论汉字教学所探讨的热点理论。2关于汉字教学中学习者的研究 4.孙立稳 “六书”理论与现代汉字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密 封 线

(1)学习者的偏误分析

《中学生错别字现象及其教学对策》(黄荣发,2001)《常见别字的分类及其更正的理据分析》(彭志雄,2001)《错别字心理学理论对汉字教与学的应用研究举要》(昌学汤,2002)《错别字产生原因及其纠正方法浅析》(彭小球,2007)以上四篇文章都是从学习者所出现的错误方面来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谈少数民族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和汉字教学》(王郁,2008)通过少数民族学生在汉语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情况,找出并分析错误产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及汉字自身的特点,来谈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硕士论文《初中生汉字误写探讨》(谭青,2008)通过问卷调差的办法归纳汉字误写主要为错字和别字两大类。同时全面的分析了误写现象所产生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找寻避免汉字误写的方法。《小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李婷婷,2008)一文从对小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现状的调查分析入手,对汉字学习策略及汉字学习策略教学情况进行较系统进行了研究,总结了小学生汉字学习的现状并提出了具体操作性建议,为小学生汉字学习策略教学提供了帮助。

(2)对不同年段的学习者汉字教学研究

《汉语儿童阅读困难初探———来自阅读困难儿童的统计数据》(舒华,2000)通过问卷调查与个案研究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儿童阅读时困难的存在特点与原因。《开发脑潜能与婴幼儿科学汉字教育》(徐德江,2000)论证了汉字教学对婴儿智力的开发的重要作用。《汉语儿童识字的心理机制及其给教育的启示》(胡平,2000)从心里学角度来研究儿童汉字教学问题。《幼儿甲骨识字象形教学可行性研究》(黄雪梅2001)一文力图从汉字学、幼儿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汉字认知和实验这几个方面验证幼儿甲骨识字象形教学的可行性。《汉语儿童前识字发展研究》(曹思敏,2005)旨在解决三个问题“ 密 封 线

作文作为基本的研究材料,首先根据学生的作文成绩将整体学生分为四个水平,然后分析每个水平学生在用字和使用成语方面的特点。《幼儿字源识字教学新构想及可行性研究》(邓祥文,2010)提出“幼儿字源识字教学新构想是在儿童3一6岁这一年龄段以具有较强构构字能力的独体字为教学内容”。文章从探讨汉字字源入手,揭示汉字形体的内在规律,把握汉字音、形、义三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帮助对记识汉字,同时挖掘汉字的文化因素,从而达到充分发挥汉字文化教育功能的目的。

另外还有关于少数民族的汉字教学,如《谈谈滥用汉字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闫新红,2000)指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汉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相当严重,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汉字教学与交流。《对香港大专院校实用汉字教学的思考》(于昕,2008)提出了要保证香港高校现代汉字课程的课堂效果和吸引力,还是要从汉字对本地学生的实用价值人手。

63关于文化与汉字教学的研究

《也谈汉字教学一一兼述汉字与汉文化内涵》(李宏梅,2000)从汉字与汉文化内涵的角度谈了对汉字教学的重要性的几点看法,并提出了改进汉字教学的方法。《关于现代汉语常用字教学的几点思考》(程碧英,2004)是关于汉字教学的,提出汉字教学在字义上要以文化内涵的阐释为主,运用时要以运用上,以文化传承与文化引申为主。因而在汉字教学中要以以文化为主线,理清汉字的发展脉络。《汉字字形文化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韩伟,2006)《论对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中的文化调适》(杨大方,2009)论证了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字教学中,进行文化调适的重要性。《试论高中汉字教学中汉字文化功能的落实》(王晶,2010)指出高中阶段汉字教学应重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发挥汉字显著的文化功能。发掘汉字的文化特性,用汉字特有的表意特征来辨别汉字的字音、字形、字意,以区别形似字、音近字、近义词,避免写错别字,提高汉字学习效率。同时以汉字教学为媒介,构建汉民族的文化体系,让学生全面的了解汉字文化。

4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汉字教学研究

《中小学语文课文字词分布统计及应用价值》(李镗,2000)验证了运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统计分析 6.邓祥文 汉语儿童前识字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密 封 线

中小学语文课文字词分布的状况及这些统计分析对教学研究、教材编写的价值。《从信息处理角度进行汉字教学》(年玉萍,2001)在文字部分中,介绍一下汉字输入计算机的几种方法,特别是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学生通过学习,不但了解掌握了汉字的内部构造及构造的过程,而且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了当今汉字的新用途,这样,学生学起来既有兴趣又实用。《汉字文化信息合成教学的基本构想》(程大琥,2008)《计算机对汉语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李锦昆,2003)通过对计算机在汉字教学中的负面影响的讨论,提示人们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尽量能够寻找或发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削弱这种影响。《浅谈多媒体汉字教学的优势》(杨浩亮,2006)提出多媒体汉字教学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身,形象生动, 其在汉字的书写教学、文化教学和强化记忆三个方面各具特色。《面向汉字教学的错误处理工具设计与实现》(李小庆,2010)以汉字字形特征为依据,建立了一种以正字为中心错字编码方案。设计实现了一个面向汉字教学研究人员、操作简便的Office错字输入插件工具。这项工作成果有效地解决了错字输入输出、检索、管理和共享问题,为基于大规模错字样本的书写偏误定量分析建立了基础。《汉字教学改革的简要报告》(刘庆俄,2000)介绍了十余种汉字教学软件,这为教师的汉字教学和学习者的汉字学习提供了便利。总得来说,新技术凭借传统的教学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频繁广泛的运用于汉字教学领域。这也成为了汉字教学研究的一个新焦点。

三与汉字教学有关的著作

《汉字认知与汉字学习心理研究》虽然是侧重于对外汉字教学,但在书的

密 封 线

法与技巧。本书的教学策略是指在字与词的结构和语义网络中开展教学,把分散识字和集中识字结合起来。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

密 封 线

总的来说两千以来我过汉语学界给予了汉字教学足够的重视,因而关于汉字教学的会议有很多,同时还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研究对内汉字教学的期刊、学术论文也较为丰富,这些论文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还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汉字教育的需求。同时,与汉字教学有关的著作也不断涌现,这些著作有从宏观上谈论汉字教学的,也有具体针对汉字教学的。不过,我国近十年来关于对内汉语教学的研究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同火热的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相比,对内汉字教学的研究还显得很冷清。在相关学术论文的发表方面,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得更细致,更独到,更丰富,在对外汉字教学理论书籍的出版方面,出版了较多专书,却没有关于对内汉字教学的专书出版。汉字是一种文化,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灵魂,更凝聚着一种民族精神。因此,对内汉字教学的研究工作还得继续深入下去,以便更好得为汉字教学工作服务。

杨浩亮

浅谈多媒体汉字教学的优势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6 李锦昆,2003计算机对汉语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 北京大学学报

下载浅谈学习现代汉字学的意义[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学习现代汉字学的意义[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寓教于乐学汉字

    寓教于乐学汉字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我们应从“乐学”入手, 创设识字情境,激发识字兴趣,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汉字......

    学习现代商务礼仪的意义(共5篇)

    学习现代商务礼仪的意义 摘要: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身居礼仪之邦,......

    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 即墨市实验学校 八年级三班 组长:曲翔前 组员:孙仕昊、华军、张秋尧 指导教师:于伟昌 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人们之间彼此隔膜,快节奏的生活更是使人与......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

    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从1949年至今,我国分别在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和2000年进行过五次全国性人口普查。 1953年我国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

    学雷锋的现代意义

    进入三月份以来,全国各地都在组织各种形式的群众性学雷锋活动。这是一件好事。它说明雷锋精神依然在温暖着我们的世界、灿烂着我们的生活、高尚着我们的信仰、鼓舞着我们前进......

    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意义

    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当代现实意义的思考 《宣言》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著作。正如列宁所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

    盲人这样学汉字

    全国首届现代特殊教育论文大赛三等奖 盲人这样学汉字 王春雨 盲人看不见,怎样学写汉字呢?这就像铁树开花一样难。但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我们尝试吃这只螃蟹,......

    学汉字助记歌谣

    火 星 娃 学 汉 字 助 记 歌 谣 火 星 娃 学 汉 字 助 记 歌 谣 第一集 左一撇,右一捺, 写个人字两脚跨。 木字一竖长叶子, 生出两根牢牢扎。 大山立起三座峰, 三条小河水哗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