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时间:2019-05-15 14:2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第一篇: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编辑:德林 时间:2010-2-25 阅读:255 次

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江西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人社部明电[2009]33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决定编制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为加强对“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指导,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全局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的要求,结合省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和我省发展的新要求,着力解决“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努力扩大和稳定就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努力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全面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带动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推动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规划的编制,进一步增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合力,汇集各方面力量,增强服务和保障发展大局的能力,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新的贡献。

二、主要任务

(一)形成1+4规划体系。全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体系,由1个总规划,即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4个专项规划,即江西省“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江西省“十二五”就业发展规划、江西省“十二五”社会保障发展规划、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规划组成。

(二)开展重大课题的研究。从解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研究提出事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和重大举措。厅里在征求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22项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需组织开展研究,研究成果将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基础(详见附件2)。

(三)总结各地发展思路。按照省发改委的统一部署,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具体工作,总结本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成就,深入分析主要问题,谋划长远发展,提出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

(四)研究提出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全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已被列为全省“十二五”重大专项规划之一,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积极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采取边规划、边论证、边推进的方式,研究提出一批“十二五”期间关系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全局、服务全省发展重大战略、带动作用强、能有效解决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由政府组织实施的重大发展项目,力争取得实际成效。

三、编制进度

(一)总规划。分为筹备启动、框架形成、规划形成三个阶段。

筹备启动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3月):下发编制工作方案,组建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将工作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发改委;组建专项规划小组和专项研究课题课题组;召开专题会议,对编制工作进行部署。

框架形成阶段(2010年4月—2010年8月):开展专题调研;吸收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各项成果,研究提出“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的框架。

规划形成阶段(2010年9月—2011年3月):结合有关部门专项规划和研究专题,提出规

划草案,征求对《规划纲要》草案的意见、建议,并进行修改。2011年3月左右,对《规划纲要》作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交审议,经研究同意后印发实施。

(二)专项规划。原则上与总规划保持同步,力争在2010年4月底形成基本思路,2010年下半年形成规划草案,2010年底论证发布。

(三)研究课题。2010年3月落实分工,4月底提出初步研究成果,6月底提交最终研究成果。

(四)发展思路。各设区市2010年3月落实分工,4月底提出初步思路,6月底将各地发展思路最终报告报省厅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详见附件4)。

四、责任分工。

(一)总体规划。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厅有关处室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的具体工作(详见附件1)。根据规划编制的目标和要求,设立若干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和专题研究小组,分别由厅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有关专家负责,各专项规划组和专题研究组应分别指定人员,负责具体事项。

(二)专项规划。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总规划由厅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直接负责,其他专项规划按照职责分工由由厅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编制,厅内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具体承担(详见附件3)。

(三)研究课题。各研究课题由由厅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厅内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或委托研究单位具体承担。

(四)重大项目工程。由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各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厅内部处室单位提出项目单子及方案,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汇总、平衡,形成重大项目表。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机构、工作人员和工作经费。随着机构改革的逐步推进,各地要认真履行机构改革后大部制职能,形成规划编制工作合力,注意做好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有关专门规划的衔接。

(二)保障专项经费。编制“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总规划、专项规划、研究课题、发展思路等工作所需专项经费,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各地应积极争取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规划及重大项目纳入地区规划,积极争取支持。

各设区市可参照省厅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制定具体方案,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2010年2月31日前报送本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联系人:徐延泽

电话:0791-6386271

电子信箱:xuyz@jiangxi.gov.cn

附件:

1、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2、重大研究课题目录

3、专项规划分工安排

4、发展思路分工安排

二〇一〇年二月十日

附件1:

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揭赣元

副组长:刘金炎

徐国荣

成员:厅办公室王书红

厅信访处叶志忠

厅政策法规处刘克琦

厅规划财务处姚弋霞

厅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处蔡宝琦

厅人力资源市场处袁天喜

厅军官转业安置处胡水木

厅农民工服务指导处钟天卓

厅职业能力建设处张小岗 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杨经琪 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庄文玥 厅劳动关系处付任根

厅工资福利处杨胜华

厅基金监督处廖云辉

厅调解仲裁管理处万庆华

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谌建荣

省公务员局考核奖惩处高中尧

省公务员局培训监督处何仁缘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养老保险处金志良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工伤保险处杨乃昭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医疗保险处黄小刚

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农村社会保险处章秀平

省外国专家局综合处程弋

省外国专家局引进处陈伟荣

省外国专家局培训处许建新

省社保中心万保根

省就业局万建农

省人才流动中心刘克平

厅信息中心汤立新

设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姚弋霞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重大研究课题目录

1、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如何更好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2、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

3、江西省“十二五”收入分配机制研究

4、江西省扩大和稳定就业政策研究

5、江西省人力资源市场现状及趋势研究

6、江西省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研究

7、江西省城镇养老保险机制研究

8、江西省医疗和生育保险机制研究

9、江西省工伤保险机制研究

10、江西省农村养老保险机制研究

11、江西省健全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研究

12、江西省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研究

13、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研究

14、江西省企业工资状况及正常增资机制研究

15、江西省农民工现状及对策研究

16、加强我省公务员队伍管理对策研究

17、加强我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18、加强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

19、江西省技工院校发展与对策研究

20、江西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研究

21、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研究

22、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第二篇:中国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中国科协“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确保圆满完成中国科协事业发展规划(2012—2016)(以下简称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依据国家编制“十二五”规划的相关要求,结合科协组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充分认识编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也是各级科协和所属团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拓展工作领域,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机遇期。科学编制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描绘科协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级科协和所属团体顺应国际新形势、应对国内新挑战,为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服务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是深入贯彻落实“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实现科协事业新跨越的需要;是巩固和扩大中国科协事业“十一五”期间发展成果,切实加强自身建设的需要。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是指导未来五年科协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重点项目和实现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科学编制好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对于巩固科协事业向好势头、推动科协事业可持续发展、全面提升科协事业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家相继制定印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专项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在组织编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相关专项规划,为我们科学制定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组织编制的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将提交2011年召开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发布。因此,科学组织编制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是当前各级科协和所属团体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和编制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要求,紧紧围绕中央书记处关于科协工作的指示,坚持“三服务一加强”工作定位,在全面总结中国科协“七大”以来取得的新成就,客观评价《中国科协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2011)》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我国科技事业、科技工作者队伍和科协组织事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智慧,理清发展思路,把握发展方向,提出发展目标,明确发展重点,凝练重点项目,破解发展难题,使其成为指导科协组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

(二)编制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规划编制工作要在深入总结中国科协“十一五”时期事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国科协是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家科教工作领导小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国家减灾防灾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要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 要》,作为“十二五”时期科协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2、坚持科学发展、创新思路的原则。规划编制工作要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结合,充分体现中国科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切实转变规划编制理念,不断探索科协发展规律,创新科协发展思路,着力解决制约科协事业发展中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科协事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实现科协事业的科学发展。

3、坚持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原则。规划编制工作要从科协组织优势出发,切实发挥科协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切实发挥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切实发挥科协组织作为我国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的作用,始终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科协事业的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事业的主要标准,进一步突出体现科协工作的特色和亮点。

4、坚持突出重点、强化支撑的原则。规划编制工作要着力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建设,切实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大力开展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培养举荐表彰优秀人才,夯实科协组织基础,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面胜利、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重点任务,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紧紧抓住广大科技工作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科协事业发展中的关键性、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进行立项,通过制定和实施项目,加大科协事业投入,加强科协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解决科协事业发展中长期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

5、坚持加强协调、充分论证的原则。规划编制工作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及时了解各级政府部门有关工作要求,确保各项规划之间的衔接,让政府部门在推动自身业务工作的完成和在支持科协事业发 展的过程中,实现部门工作和科协事业发展相互促进和双赢。要提高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动员各方力量,抓紧时间对科协事业发展的重大项目进行调研和论证。

6、坚持明确任务、分工负责的原则。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是包括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及其所属团体在内的整体规划。规划编制的主要任务有四项:一是编制《中国科协事业发展规划(2012-2016)》;二是编制中国科协事业发展“十二五”相关专项规划;三是开展“十二五”相关事业发展重点专题研究;四是全国学会、地方科协和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组织编制本单位“十二五”规划。其中:专项规划由中国科协相关业务部门或单位提出并组织制定;重点专题研究分别由中国科协相关部门和单位牵头完成;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和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应分别组织制定本单位未来五年规划。在开展各项专题研究,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和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分别制定的五年规划等工作基础上,进行综合编制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

三、重点专题研究设置和分工

编制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是需要通过深入研究科协事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问题,明确发展方向、战略重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切实加强重点专题的研究,是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中国科协章程和事业发展的重点部署,在调研的基础上,初步建议设置10个领域35个重点专题开展研究。重点课题采取“开放式”研究,相关部门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具体如下:

(一)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服务方面。围绕中央书记处要求中国科协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服务的要求,重点研究创新技术信息共享服务等重大专题“十二五”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经费需求等内容。(牵头部门:中国科协 调研宣传部)

2、开展学术交流,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围绕中央书记处要求中国科协要着力搭建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学术交流的质量与实效等要求,系统梳理“十一五”时期中国科协在学术交流、学科发展、学会创新引导等方面工作取得经验,着重研究会员服务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等重大专题“十二五”的工作目标、工作抓手、实施步骤和经费需求等内容。(牵头部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3、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服务方面。围绕院士专家站建设、深入开展“讲、比”表彰等任务,深入研究“十二五”时期推动企业自主创新的工作手段和实施步骤等内容。(牵头部门:中国科协计划财务部)

4、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方面。围绕《科普素质纲要》提出的五大工程和五项行动,重点抓好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等重大专题研究。(牵头部门: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部)

5、反映科技工作者诉求,促进学术道德建设和学风建设方面。重点研究提出“十二五”时期在加强科学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方面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和实施步骤等。(牵头部门: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6、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荐人才方面。围绕《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以及《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任务分工方案》 中赋予中国科协的职责任务,重点研究人才工作、宣传科技工作者、海智计划等任务的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牵头部门: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

7、开展决策咨询,组织科技工作者提出政策建议方面。围绕把中国科协建设成为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的要求,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牵头部门: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8、开展民间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方面。重点要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承办国际会议和加强港澳台民间科技交流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牵头部门:中国科协国际联系部)

9、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方面。根据中国科协章程明确的职责任务,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科协开展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机制、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牵头部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

10、加强自身建设方面。围绕“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重点做好中国科协基础设施建设、基层组织建设、资源建设等重大专题研究,并研究提出“十二五”的总体规划、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内容。(牵头部门:中国科协办公厅)

牵头部门是重点专题研究的主要承担单位。主要职责是研究提出牵头领域的子课题,制定承担领域的工作方案,组织有关单位和相关领域专家加强调研论证,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专题研究任务。

四、编制时间安排和主要工作流程 规划编制工作主要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和启动阶段(2010年9月-10月中旬)1、2010年9月30日前,形成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流程和职责任务分工。2、2010年10月15日前,动员部署“十一五”规划和重点项目检查验收工作,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阶段,重点专题研究和各单位规划制定阶段(2010年10月中旬-2010年12月底)1、2010年10月22日前,各重点专题研究的牵头部门要提出本课题的工作方案。2、2010年10月31日前,中国科协机关各部门、直属事业单位完成对“十一五”期间围绕科协事业发展开展的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工作。3、2010年12月31日前,牵头部门提交重点专题研究报告。4、2010年12月31日前,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和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报送本单位“十一五”实施情况总结材料和“十二五”规划。

第三阶段,基本框架和规划(草案)起草阶段(2011年1月-2011年2月)1、2011年1月25日前,在前期重点专题研究、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和中国科协直属事业单位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基本思路、基本框架等内容。2、2011年1月31日前,将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基本框架等报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处审议通过。3、2011年2月28日前,组织完成“十二五”规划(草案)编写工作。第四阶段,衔接与审查阶段(2011年3月-2011年4月)1、2011年3月10日前,组织专家开展规划咨询论证工作。2、2011年3月25日前,完成向各级科协及其所属团体、相关部委和社会有关方面征求意见等工作。3、2011年3月31日前,将“十二五”规划(草案)提交中国科协常委会讨论。

第五阶段,审批发布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1、2011年4月20日前,进一步修改完善“十二五”规划(草案)。

2、提交中国科协“八大”审议发布。

五、保障条件及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将规划编制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摆上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和部署。为确保编制工 作顺利进行,中国科协专门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勤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国科协计划财务部,具体负责“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督导。各单位也要成立本单位的规划编制工作领导机构,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职责分工:

1、中国科协机关。负责撰写中国科协“十一五”事业发展总结报告,起草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编制基本框架和提出重大研究课题,起草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文本。各业务部门负责归口研究领域的“十一五”情况总结、“十二五”规划草案编制工作。

2、全国学会、省级科协及中国科协事业单位。负责总结各自“十一五”时期事业发展情况,制定本单位“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并对中国科协“十二五”规划(草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3、规划研究课题承担单位。接受中国科协指派或委托开展相关规划重点专题研究,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二)扩大宣传,集思广益。要全面开展“十二五”科协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宣传工作。利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规划的编制背景、意义和规划内容,增强科协组织内外对规划的了解和认同。要让规划编制过程成为创新机制、集中智慧、形成共识的过程,要把规划编制过程成为研究推动科协工作的过程,要把规划编制过程成为谋划项目的过程,从而为规划的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要注意收集先进性、前沿性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提高规划的层次和水平。要重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采取开放式的规划编制办法,通过征求专家学者意见、在网站开辟专栏等形式,加强对规划内容的评估论证,拓宽征询意见渠道,广 泛征求和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愿和要求。要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各个专委会的作用,加强对相关领域专题研究和规划制定工作的指导。

(三)落实措施、确保质量。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编制工作方案,统筹各个领域,突出工作重点、明确阶段性任务,狠抓规划编制进度,把握好各阶段的时间节点。要落实技术支撑单位,选配业务骨干,组建得力的规划编制队伍,加强调研和业务培训,为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智力支持。要落实必要的规划编制工作经费,把规划编制经费纳入本单位预算,保障工作需要。要加强规划编制管理,保障工作深度,提高编制成果质量,确保按期高效优质完成规划编制任务。要设立信息联络、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各部门、各单位任务进展情况,按时通报各项工作进度。建立考核机制,规划编制期间是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重要期间,要把“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与科协系统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把规划的编制质量和水平作为“创先争优”评比主要内容之一,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的圆满完成。

第三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要求,为确保《**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任务圆满完成,结合我市劳动保障实际,现制定编制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加强劳动保障制度建设和基础

建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就业、维护权益、保障民生,使劳动者充分享受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成果;围绕促进城乡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劳动关系与收入分配三大主题,深入研究全市劳动保障事业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框架。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下设五个编制工作小组:

1.收入分配、就业与技能人才建设编制工作小组:由王林同志负责,市就业服务中心、局机关基金监督与劳动工资科、职业技能培训与就业科参与,贾宏明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2.劳务输转编制工作小组:由杨艾琳同志负责,市劳务办承办,**(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3.社会保险编制工作小组:由周侃同志负责,市社保中心、局机关养老失业保险科、医疗保险科、工伤保险科参与,**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4.劳动关系与劳动保障法制建设编制工作小组:由**同志负责,市劳动监察局、局机关监察与劳动争议仲裁科参与,**同志承担汇稿任务。

5.综合编制工作小组:由**同志负责,局办公室牵头、从局属单位办公室(综合科)抽调人员承办。

各编制工作小组负责本业务领域规划内容的组织落实和起草工作,综合组负责总体规划的合成撰稿,负责与市发改委的联络、信息通报及沟通协调工作。规划的研究和制定采取内外结合、上下结合、相互联动的方式,以局属单位为主,充分发挥各县区劳动保障部门、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广泛组织社会各界专家参与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咨询。

三、编制任务和工作安排

“十二五”时期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预计需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1.“十一五”期间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2.“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3.“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4.“十二五”期间的基础和保障能力建设

5.附件“十二五”期间重大建设项目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分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为2010年1月至6月,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工作人员,开展前期调研,各编制小组初步提出规划框架及思路、事业发展目标及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上述规划建议进行汇总衔接,提请局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讨论确定。

第二阶段为2010年7月至8月,编制规划草案。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十二五”规划工作小组按照确定的基本思路,修改完善市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框架,起草规划草案,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成立专家组组织论证。

第三阶段为2010年9月至10月,审定通过**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总要求,修改完善劳动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

四、工作要求

1.各编制工作组开展“十二五”规划起草,要建立在对以往五年计划实施情况(包括计划指标、政策措施和经济社会背景等)全面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参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和重大战略部署,结合市内外相关经济社会发展走势,认真分析全市劳动保障事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按照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科学合理地提出“十二五”的规划建议。

2.各编制工作组初步提出规划框架及思路、事业发展目标及任务、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和机构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于2010年6月10日前报综合组。

3.各编制工作组研究确定的规划草案内容于2010年7月10日前报综合组。

附件:**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第四篇:县政府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编制工作方案

一、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市“十二五”规划编制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全县的具体实际,深化对劳动和社会保障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着力解决“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突

出问题,努力扩大和稳定就业,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编制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市局和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县“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按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重大问题前期研究(12月-2010年1月)

根据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局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召开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会,落实了工作责任,细化了规划编制的内容、任务和工作要求。局办公室为牵头单位,对“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要求,并结合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初步思路;各股室和经办机构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能开展了调查研究。在调研中,既注重科学预测未来5年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有利于促进全县“两个强力推进”和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促进充分就业,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任务及支撑政策外,还充分考虑了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所亟需的支撑能力建设问题,即既重视对事业发展的规划,又重视对劳动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发展规划,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县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结束。

第二阶段:编制规划纲要框架(2010年2月-6月)

1、组织各经办机构、股室开展规划编制专题调研工作(4月前后进行);

2、结合调研情况和市局、县政府的有关要求,起草纲要框架,并征求相关业务部门意见(5月上旬完成);

3、综合修订意见形成正式《纲要框架》,报送市局和县政府(6月上旬完成)。

第三阶段:编制规划纲要草案(2010年7月-12月)分8个步骤实施:

1、根据《纲要框架》和前期形成的重点规划内容起草《规划纲要(草案)》(8月底前完成);

2、召开专题座谈会,组织各经办机构、股室对《规划纲要(草案)》进行修订、补充(9月中旬完成);

3、局办公室综合整理各经办机构、股室反馈的修订意见形成《规划纲要(草案)》第二稿(9月底前完成);

4、将《规划纲要(草案)》第二稿返回各经办机构、股室再次征求意见(10月中旬完成);

5、办公室综合整理各经办机构、股室提出的并经各分管领导审定的第二审意见形成《规划纲要(草案)》第三稿(10月下旬完成);

6、呈局分管领导审定形成第四稿(11月上旬完成);

7、提交局长审定,根据局长指示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12月中旬完成)

8、综合各方反馈意见形成“十二五”规划纲要正式草案。

三、突出抓好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的重点环节

编制好“十二五”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意义重大,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抓好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的重点环节,其中组织开展好“十二五”规划重大问题研究非常关键,现将我县需要重点研究的24项问题分解,下达给各经办机构、股室,并在2010年5月上旬完成。具体分工如下:

1、“十二五”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总体思路研究(局办公室和各经办机构)

2、“十二五”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就业和劳动关系影响及对策研究(培训就业股牵头,劳动仲裁院、劳动监察大队、县就业局配合)

3、“十二五”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劳动仲裁院牵头,劳动监察股、县就业局配合)

4、“十二五”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和对策研究(社保股牵头,培训就业股、县社保局、事保局、医保局、就业局配合)

5、扩大和稳定就业战略研究(培训就业股牵头,县就业局配合)

6、建立统一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研究(培训就业股牵头,县就业局配合)

7、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体系研究(培训就业股牵头,职业技能鉴定站、县就业局配合)

8、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社保股牵头,县社保局配合)

9、完善医疗和生育保险制度研究(社保股牵头,县医保局、县社保局配合)

10、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和调控体系研究(培训就业股牵头,县就业局配

合)

11、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研究(社保股牵头,县社保局配合)

12、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社保股牵头,县社保局配合)

1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社保股牵头,培训就业股、县社保局、医保局、就业局配合)

14、健全社保基金监管体系研究(基金监督股牵头,县社保局、事保局、医保局、就业局配合)

15、健全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体系研究(社保股牵头,行政审批股、县社保局、事保局、医保局、就业局配合)

16、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研究(劳动仲裁院牵头,劳动监察大队配合)

17、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研究(劳动监察大队牵头,劳动仲裁院配合)

18、健全劳动仲裁工作体系研究(劳动仲裁院牵头,劳动监察大队配合)

19、健全劳动监察工作体系研究(劳动监察科牵头,劳动仲裁科配合)

20、健全农民工工作体系研究(办公室牵头,培训就业股、社保股、劳动监察大队、劳动仲裁院、县就业局、事保局、社保局、医保局配合)

21、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战略问题研究(培训就业股牵头,县就业局配合)

22、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职业技能鉴定站牵头,培训就业股、县就业局配合)

23、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研究(办公室牵头,县社保局、事保局、医保局、就业局配合)

24、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办公室牵头,培训就业科、社保股、基层管理股、县社保局、事保局、医保局、就业局配合)

为确保规划(草案)编制质量,在组织开展编制过程中采取上下结合、左右结合方式,以局内各业务股室为主要责任主体,同时充分发挥各经办机构和社会各方面专家的作用,在对“十一五”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基础上,结合全国和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走势,认真分析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十二五”发展内容。

第五篇:7 淮安市“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淮安市“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

发 展 规 划

“十二五”(2011-2015)时期是我市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不断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崛起为长三角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以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二五”规划为指导,我市以淮安市“十二五”总体规划为依据,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把握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2006-2010)是我市人民群众收入提高最快,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也是民生状况显著改善,特别是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取得巨大进展的五年。五年里,国家和省市的积极就业政策得到落实,城乡统筹就业全面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初显成效;社会保障体系框架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财政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保险基金运作平稳,结余稳步增长;在企业改制力度加大、经济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得到高度重视

-1-

和加强,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继续被列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共实现新增就业35.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2.1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3.6万人。被征地农民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3.0%左右的较低水平。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28.3:31.8:40.0,与“十五”期末相比,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12.2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增加14.3 和2.9个百分点。非公经济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达到64.14万人,比“十五”期末增加44.06万人。创业成为就业新增长极,扶持城乡群众创业7.6万人,其中农民创业3.9万人,劳动部门发放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6亿元,惠及0.86万人。城乡就业更加统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5万人,转移就业总量达到161.8万人,农民务工性收入年递增9%以上。

(二)职业培训快速发展,劳动者素质发生积极变化。进一-2-

步健全了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体系,职业培训事业取得较快发展。全市完成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6.9 万人,创业培训2.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5.4万人。加快了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到“十一五”末,全市技术工人总量达到25.5万人,比“十五”末增长了36%,其中,高技能人才占到2.7万人,比“十五”末增长170 %。技工教育成效显著,全市技工院校在校生规模达0.95万人,应届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97%以上,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不断提高,建成省级重点技师学院1所,省技师学院1所,省级重点技校3所。定期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成为开辟、挖掘培养技能人才的新渠道。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扩大了职业技能鉴定覆盖范围,鉴定人数达到了18.7万人,有16.6 万人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取得重大进展,覆盖范围扩大到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对象覆盖到了全体劳动者。实施“万人助保”工程,全国首创“银行贷款、财政贴息、社保经办”的助保新模式,破解了困难群众接续养老保险难题。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结算方式“差改全”取得重大进展。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基

-3-

金筹集方式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巩固。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从零起步,迅速发展,参保率达到95%以上,待遇水平稳步提高。以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为重点,农民工被纳入城镇社保体系。生育保险政策积极调整,个人生育医疗费用基本实现零负担。通过加大专项审计、稽核和监察力度,严格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建立了行政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确保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转。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参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分别达到54.76万人、62.6万人、47.51万人、34.8万人、29.4万人,分别比“十五”期末增加了20万人,22.9万人,8.61万人,17.1万人,11.7万人;基金收支规模大幅增加,运行质量明显改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基金分别结余19.1亿元、6.6亿元、3.26亿元、0.81亿元、0.79亿元;企业离退休人员人均月基本养老金为 1195元,比“十五”期末增加546元;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13.79万名退休人员被纳入社会化管理;5.34万名被征地农民享受基本生活保障;148.49万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率稳定在 98%以上。

-4-

(四)劳动关系调整机制逐步健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了和谐稳定。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顺利推进,劳动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十一五”末,全市劳动合同备案人数达到25.53万人,集体合同审查达1700份。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劳动关系正常调整机制逐步形成。开展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履行社会责任”星级企业活动,全市有883家企业被评定为星级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初步建立,建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深入进行,职工工资水平逐年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5%,80%以上的企业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度,700余户企业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市三次依法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了劳动者基本生活,稳步提高劳动者收入。

(五)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认真贯彻落实《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十一五”期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14.32万份,有效地维护了劳动

-5-

者的合法权益。劳动保障监察实现网格化管理、网络化运行。以乡镇(街道)为一级网格,村(居)为二级网格,形成了覆盖市、县(区)的两级监察工作体系,全市 “网格化” 监察覆盖率100%。实现和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网上监察和全程动态监管,全市劳动保障“网络化”监察覆盖达到率100%。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成立苏北首家市级劳动争议仲裁院。县(区)劳动争议仲裁实体化建设稳步推进,仲裁院建成比率达100%。全市劳动争议仲裁当期结案率达到95%以上,调解率达到82%以上。

(六)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基层平台和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市场就业的主渠道地位进一步巩固,建成一座四星级人力资源市场。积极推进了社会保险经办模式改革,建立社会保险数据中心;改革了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模式,成立市本级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中心,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险实现征缴基数统一、征缴方式统一、征缴管理统一。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全市15个街道、149个社区、128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机构,充分就业社区超过80%,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在社区全面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进一步向乡(镇)、村延伸,100%的县(区)建立了农民创业指导中心,100%的乡镇建立了农民创业指导站,村村配备了就业信息员。劳动保-6-

障协理员队伍实现有效整合,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持证上岗率达90%,就业、医保、退管、监察服务全面进入社区。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保工程”成功上线,就业和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实现了全程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淮安劳动保障网”以及就业、养老、医疗等专项服务网站顺利建成,网上办事和服务项目不断增加,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开通运行,办话量快速增长。

二、“十二五”期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淮安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奋进的重要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新的形势。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十二五”期间,淮安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加快富民作为着力点,实现淮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全面达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就业、社会保障、劳动者权益和收入分配,涉及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事关经济良性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加快实现“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淮安”的重要途径。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富民优先,把扩大就业、鼓励创业作为首要目标,积极探索

-7-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切实解决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必须坚持公平公正,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障碍,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向农村延伸,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二)经济结构转变给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带来新要求。“十二五”期间,淮安将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推进“五大建设”为抓手,以发展千亿元产业为龙头,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必须应对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目前我市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总量偏低,需求缺口较大。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市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将增长20%左右,按照每年培养4.5万名技能型后备人才测算,供应缺口在1万人左右。

(三)老龄化给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带来新要求。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一定数量的就业困难群体,主要是从传统产业分流出来的大龄、低技能人员和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被征地农民。除一部分人属本人无就业愿望之外,多数由于本人就业竞争力偏低等综合因素而长期-8-

失业,成为就业的困难群体和特定的城镇贫困阶层。由于老龄化程度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保障水平的提高,将直接导致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支出增加,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和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压力。

三、“十二五”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包容性增长为理念,以“实现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为追求,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充分就业和全民共享社保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实现就业与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加快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淮安 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十二五”末,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自主创业将成为重要就业增长极,创业带动就业效应更加明显。社会保障将更加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水

-9-

平显著提高。劳动关系将更加和谐,各方面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主要指标:

1.就业和培训方面:

全市实现新增就业20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扶持城乡创业8.4万人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5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8 万人,占技能型人才30 %,其中技师、高级技师1.5 万人,基本形成一支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中、高级工为主体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2.社会保障方面:

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到“十二五”末,参保人数达到68万人;到2015年当年征收总量达到27亿元,比2010年增长 36%。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基础养老金发放达100%。

失业保险:“十二五”期间,全市征收失业保险基金4.9亿元以上,期末覆盖面达到99%。

医疗保险:“十二五”期间,全市征收医疗保险基金(含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35亿元,职工医保期末覆盖面达到95%,城市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

-10-

工伤保险:“十二五”期间,全市征收工伤保险基金2.25亿元,期末覆盖面达到90%。

生育保险:“十二五”期间,全市征收生育保险基金1.25亿元,期末覆盖面达到90%。

3.劳动关系方面:

“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各类用人单位实行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8%以上。全面完成劳动仲裁实体化建设。

4.公共服务方面:

积极推进就业和社会保障机制、体制创新,加快建立一体化、全方位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以一卡(社会保障卡)、一号(“12333”劳动保障咨询电话)、一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为重点,加快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实现业务流程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达100%,其中社区管理率达95%。

(三)重点任务

1.加快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充分就业。继续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就业发展

-11-

战略,促进社会充分就业;进一步贯彻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在基本解决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推进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融合,形成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大力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实现总量就业向素质就业的转变,优化创业服务,改进创业政策,提高创业带动就业比率,2012年底前,建成省级创业型城市;加强失业调控,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工作的联动机制。

2.加强职业培训,优化技能型人才结构。进一步扩大职业培训规模,着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以新技师培养为龙头,重点在市政府重点推进的千亿元级制造业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职业中,加快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规模较大、素质优良、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并形成面向市场、运行有序、管理高效、覆盖城乡的职业培训和技能型人才评价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

3.打造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并-12-

完善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居民、互通衔接,资金多渠道、运行规范化、信息网络化、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4.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稳步提高职工收入。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法律、法规配套政策,加快建立具有淮安特色的劳动关系主体自主协商、政府依法调整的新型体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完善劳动关系调解体系,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加强工资宏观调控,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建立以工资协商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工资决定机制、职工收入正常增长的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四、“十二五”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把促进充分就业摆在第一位,推动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双赢

1、继续实施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并举的战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调结构、转方式,将产业转型和扶持民营经济和服务业发展结合起来,不断改善就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容量。积极营造引导创业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拓展就业空间。综合采取“本

-13-

地挖潜、周边吸引、外埠引进”等举措,积极解决大企业缺工问题。

2、继续全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培训补贴、就业援助等积极就业政策,进一步扩大政策享受对象范围,简化程序,降低门槛,建立有效推动政策落实的执行机制,使政策更具操作性和普惠性,更好的发挥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政策扶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农村、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就业;进一步优化高校毕业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3、进一步加大创业引导扶持力度。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设立创业引导资金,壮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加大对创业实体的扶持力度。有机整合创业培训、项目开发、项目推介、开业指导、贷款融资、就业补贴和后续跟踪等创业服务环节,提高创业服务水平,促进服务资源与创业群众的有效对接,提高创业小企业生存率。争创省级、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全面优化创业环境。

4、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和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统筹管理城乡劳动力资源和就业工作,引导劳动力在城乡之间合理有序流动。健全城乡就业管理服务平台和网络,全面清理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歧视,-14-

建立城乡劳动力就业的公平竞争、同工同酬、同等待遇制度,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

5、多措并举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引导高校毕业生把自身的发展与社会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要规范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稳定高校毕业生劳动关系。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完善创业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对困难家庭、城乡低保家庭高校毕业生和残疾高校毕业生建立“挂钩”帮扶工作机制,实行托底安置就业。

6、完善就业援助活动机制。建立健全针对城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拓宽公益性岗位认定范围,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优惠政策,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更多吸纳就业困难群体。继续开展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活动,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稳定率,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7、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评估制度体系,健全技能人才培养经费投入机制,安排财政专项资金用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深入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发展,加大招生力度,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15-

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创新企业技能才评价机制,加强职业资格认证服务,开展鉴定机构质量检查和评估,促进全市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规范化。建设高标准的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实训、鉴定的核心功能。

(二)强化扩面征缴,完善保障体系

1、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抓好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重点推进园区企业、商贸、饮食服务企业、私营企业职工和进城农民工参保。建立缴费年限与待遇享受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及早参保、持续参保。深入实施“万人康乐工程”,以提高社区管理率、档案接收率、免费体检率为抓手,提升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积极出台全市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办法。深化“万人助保工程”,进一步完善助保政策,筹措助保资金,扩大弱势群体享受助保的覆盖面。贯彻落实省级统筹和跨市、跨省转移接续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细化操作办法,夯实养老保险工作基础,规范养老保险业务流程。加快统筹城乡养老保障步伐,全面贯彻实施江苏省新农保制度,提高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待遇,扩大新型农保参保覆盖面。健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维护好失地农民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险权益。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社会化-16-

发放和养老保险费缴拨“差改全”。探索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新农保制度间转接方案。

2、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提高医保待遇水平。降低参保人员支付比例,扩大个人帐户支付范围,逐步提高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和报销比例。积极探索门诊统筹工作,研究措施解决门诊负担过重的问题。提高医保监管水平,落实好定点医师制度、基本药物制度、驻医院代表制度等工作制度,加强对医保药物采购、定点医师用药的监管。完善病种分值结算机制,加强医疗保险支付稽核。规范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的资格和协议标准,全面推行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稳步推进医保市级统筹,探索医保支付异地结算办法,2011年底前清河区、清浦区参保人员纳入市直医保信息管理系统,2015年之前完成省内异地结算工作。

3、有效发挥失业保险制度功能。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金申领办法,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做好工业园区企业、个体工商户雇工的扩面,研究灵活就业人员的参加失业保险等相关问题。加快实现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按部、省规定,积极开展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进一步发挥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和促进再就业功能。

-17-

4.进一步发展完善工伤和生育保险。推进农民工“平安计划二期”行动,以高风险企业和农民工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将城乡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全部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强化积极的工伤保险政策,切实推行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工作机制,实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完善规范有序的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制度。出台事业单位参加生育保险办法,将生育保险向事业单位拓展。拓宽生育保险保障功能,提高报销比例,推动实现生育费用个人零自付。

5.加强基金征缴管理,建立全方位的基金监督体系。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和执法监察,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支付、管理和运营的全程监督;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机制,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制度,规范社会保险待遇支付,堵塞基金漏洞,严防基金流失;定期向社会公布社保基金收支、管理情况,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三)规范执法行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积极推进各类企业特别是-18-

非公有制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继续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构建市、县劳动关系三方协调网络,更好地发挥三方协调机制在解决劳动关系领域突出矛盾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劳动关系协调体系建设,推进劳动关系协调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广泛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

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办法,健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逐步建立完善以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为基础,工资指导线和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等信息服务制度为主体的工资收入分配调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工资分配体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工资分配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大力推进集体协商决定工资办法,逐步完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形成以劳动合同和集体协商决定工资的机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从业人员工资收入,使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3、健全和谐劳动关系监管体系,继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依法及时处理各类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强化依法行

-19-

政和制度建设。围绕权益维护的重点和难点,采取日常巡视检查、举报专查、书面审查和专项检查等办法,扩大劳动保障监察覆盖面。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体系,健全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的监察工作网络。进一步加强监察机构队伍建设,按照劳动保障监察员与劳动者1:10000的比例,逐步充实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力量。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基层执法力量和执法条件,完善监察信息系统,整合信息资源,开发电子地图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劳动关系预警预测风险管理系统,提高监察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劳动保障监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4、完善劳动保障诚信体系,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诚信宣传和培育力度,积极倡导用人单位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引导劳动者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制度体系,源头降低劳资纠纷发生。突出和谐劳动关系维权体系,有针对性开展维权执法活动。着力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及时有效地处理劳动保障重大违法案件,妥善处理劳动保障群体性突发事件,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减少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5、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设,完善劳动关系调解体系。依法、及时处理好各类劳动争议,把“调解为主、预防为主”的-20-

原则贯穿于劳动争议处理的全过程,构建企业内部调解、区域性行政调解和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处工作体系。完善县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强化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仲裁员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县(区)、乡镇(街道)、企业三级劳资纠纷调解网络,把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在基层;积极开展劳资纠纷排查工作,建立健全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建立劳动争议信息沟通反馈工作制、重大劳动争议纠纷案件联动处理制度、联合培训制度,保障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积极做好农民工工作

1、切实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开创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新模式,尝试开展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进入职业院校接受一定期限的技能培训,重点培养工作技能适合地方产业需要的农民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2、着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对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建立农民维权举报绿色通道,依法严厉查处用人单位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和保障机制,依法打击恶意欠薪行为。做好农民工医疗卫生服务、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等工作,保障农民工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21-

3、进一步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完善农民就业创业调查体系,加强劳动力资源调查,准确掌握全市可转移和有创业意愿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制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的针对性措施;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创造更多机会;完善农民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整合全市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农民转移就业大培训格局,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力度,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完善农民创业跟踪扶持体系,推进农民创业孵化工程,加快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村级创业点建设,为农民创业提供场地支持,形成农民创业集聚地和孵化地;完善农民创业的支持服务体系,各类公益性创业服务平台免费向农民开放,加大农民创业小额贷款扶持力度,解决农民创业资金难题。

(五)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1.大力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通过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完善覆盖城乡劳动者的以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巩固和发展公共职介机构,支持并规范各类专业职介机构,为求职者全面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就业信息和职业中介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用和职业中介行为,打击劳动力市场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22-

2.大力加强社区平台公共服务。进一步理顺市、区、街道(镇)、社区四级管理服务网络,加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以劳动保障数据中心为依托,大力建设统一的社区公共服务窗口,推行“一站式”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3.大力加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建立从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统一资源数据库,实现“同人同城同库”,将数据中心建设成为支撑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开展的数据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信息安全平台,逐步实现社会保险、劳动就业网上申报、网上缴费、网上职介、网上查询等一系列服务功能。建设并完善市12333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对劳动保障各项政策和服务对象个人信息提供统一的电话咨询服务。发行统一的社会保障卡,满足劳动者支付、结算社会保险和享受相关就业服务的功能。提供“一线通呼叫,一卡通应用,一机通自助,一网式办事”的便民服务。探索建立劳动保障统计调查制度,推行在地统计,加强统计监督。

4.实现退休人员管理社会化。将企业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化管理,深入实施万人康乐工程,加大退休人员免费体检力度。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退管服务模式,将退管服务向农村延伸。

-23-

五、“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能力建设

(一)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建立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保障法制体系,形成法制统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执法严格、服务大局的依法行政机制。推进劳动保障普法工作制度化,建立劳动保障系统工作人员普法轮训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广大劳动者的普法教育;加强劳动保障立法,重点研究制定保障困难群体利益、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规范劳动保障行政执法,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大力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强化行政复议,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二)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金保工程就业管理服务子系统,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子系统建设,同时,为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实现劳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的全覆盖。在现有业务专网覆盖范围的基础上,将网络延伸到乡、镇,逐步实现市、区(县)、街道(社区)和乡镇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网络应用的全覆盖。同时实现与财政、审计、银行等政府相关部门业务系统的横向网络联接和信息交换。对劳动保障政府网站进行改版升级;积极推进统一的单位及个人信息查询和网上业务经办系统建设;扩展电话咨询服务系统的服务功-24-

能。搭建集多种接入方式和服务手段、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劳动保障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金保工程社会保险信息子系统和就业管理信息子系统,建立统一的个人、单位基本信息库,实现“同人、同城、同库”;搭建统一的技术支持平台,实现劳动保障各项业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流程衔接,形成各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分工协作协同办理的工作机制。积极有序地推进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为契机,按照国家和省劳动保障部门的统一要求,制定我市社会保障卡总体建设规划,建设社会保障卡管理系统,统一制发社会保障卡,推进其在办理劳动保障各项业务的应用。

(三)劳动保障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建立职责明确、上下顺畅、运作协调的组织体系,建立精简、效能与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队伍。进一步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改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干部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干部队伍,为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制定和施行就业领域、社会保障领域主要工作领域的岗位职责、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推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升信息化水平。

-25-

实现就业工作、社会保障工作的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改进、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以面向企业和参保对象为端口的统一征缴及管理服务机制,实现一体化的经办服务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建立以基金流转全过程为内容的基金管理和监督体系,实现对社会保险基金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以统一标准、信息化系统为支撑的信息化工作体系,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高效便捷。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仲裁、信访等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组织机构和队伍建设。在全市县(区)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全部建立专门的行政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有条件的地区,要在乡镇、街道社区设立劳动保障监察分支或派出机构,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与劳动者比例达到1:8000。加大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效能建设,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配备足够的专职仲裁员,逐步提高仲裁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建立和完善劳动仲裁监督制度。畅通信访渠道,维护信访秩序,落实信访责任,坚持依法及时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统筹兼顾、标本兼治、预防和化解相结合,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

(四)“十二五”期间,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重大项目及资金支撑。

-26-

(1)金保工程全面向县区延伸。不断升级信息化设施和设备,深化政务公开,拓展网上为民服务功能。实行集中式数据库管理模式,启动县(区)金保工程建设,在县(区)设立管理分中心和数据分中心,县(区)就业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市数据中心通过实时网络连接,构建起高效率、高水平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2)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全面启动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2011年底全市70%的行政村建成配备专职人员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2012年底所有行政村建成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实现城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平台到村、联系到户、服务到人的工作格局。(3)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以淮安技师学院为依托,建成1个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分设现代制造业、创意/服务技术、信息技术和综合技术等4个公共实训中心,年提供实训和鉴定0.5万人次。(4)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出台创建创业型城市方案,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第一步目标,进一步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创优环境,争取纳入第二批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候选城市,并通过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验收。(5)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推进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整合,到“十二五”末初步建成资源共用、信息共享的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

-27-

重点安排村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资金、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养老金缺口补助、个人账户做实启动资金、社会保险储备资金、金保工程继续投入及运行维护资金、高技能人才培养及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资金、劳动保障监察基础设施资金。

-28-

下载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西省“十二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力资源和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说明2011.1.28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说明 (2011--2015)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以下......

    某区“十二五”人口和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精选五篇)

    某区“十二五”人口和计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局各科室站:根据3月省人口委在召开的“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要求,为做好区“十二五”人口和计生事业发展......

    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十三五”时期是我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时......

    邵阳市_十二五_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邵阳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根据国家、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指示精神,为做好我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

    镇安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镇安县“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及早启动安排做好“十二五”规划的调研编制工作,对于提高“十二五”规划编制质量和水......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

    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社会保险法》实施前曾在城镇用人单位工作过未参保人员补缴养老保险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赣人社发〔2013〕58号各市、......

    平阴县“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

    平阴县“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编制单位:市农业局一、发展目标 至****年,我市粮食总产达**万吨,棉花*.*万吨,花生*万吨,瓜菜**万吨,果品*万吨,肉类*.*万吨,禽蛋*.*万吨,鲜奶*万吨,水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