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沂大学广播电台迎接2011级新生专题报道”策划方案
新活力 新起点 新征程
“临沂大学广播电台迎接2011级新生专题报道”策划方案
【专题主题】
新活力 新起点 新征程
【关键词】
党政决策 沂蒙精神 红色大学团学活动新生军训
【专题构思】
专题报道涵盖沂蒙精神教育、红色大学理念宣传、新生军训即时报道、关注新生反馈的热点和话题,详细介绍临沂大学办学所走过的峥嵘历程,同时,多角度解读临沂大学校风校纪、办学理念、党政团学决策,使新生深入了解临沂城市、临沂大学,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专题流程】
在新生军训期间,利用军训间歇或休息时间,循环播放。每次播放一个版块,并配以统一的题头和结束语。
题头+开播音乐
板块一 校园新风之军歌嘹亮
板块二 校园新风之临大印象
板块三 临大岁月之峥嵘历程
板块四 临大岁月之深入校园
板块五 临大岁月之以台为家
结束语+结束音乐
【板块详情】
[校园新风之军歌嘹亮]
内容:走访新生、教官、辅导员等,即时报道新生军训情况。
形式:新闻稿件,插入适量录音以及红色歌曲播放。
[校园新风之临大印象]
内容:与新生进行深入交流,报道入学一周以来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动态,了解他们心中对于临大的印象和看法、对大学生活的构思和畅想,同时也提醒在校学生从全新的角度认识红色大学。
形式:以录音访谈为主,围绕“新活力、新起点、新征程”撰写记者手记或编辑感悟。
[临大岁月之峥嵘历程]
内容(附后):《沂蒙精神——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成长中的临沂大学》、《难忘沂蒙六姐妹》、《沂蒙红嫂——将爱进行到底》
形式:配乐播读
[临大岁月之深入校园]
内容:宣传校园精神(附后)。从不同的角度,走访不同的人群,详细解读临沂大学的规章制度、校风校训、红色育人工程等等,走访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各学院领导、辅导员、各院系精英代表,请他们为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新生答疑解惑。
形式:播读《校园精神》、录音采访、新闻稿件
[临大岁月之以台为家]
内容:临沂大学广播电台简介、招募工作人员情况简介。
形式:邀请电台部分负责人做客直播间,采用访谈形式录播。
【部门分工】
新闻部:
1.完成相应采访工作,撰写新闻稿件
2.保证录音的清晰和质量
中编部:
1.编辑统一的题头和结束语、各板块题头
2.阅览记者的采访资料后,完成相应的编辑感悟
导播部:
统筹录、播工作。剪辑录音,给相应的板块配乐等。
中播部:
1.把握各版块风格,保证播音质量
2.重点统筹“临大岁月之以台为家” 板块的访谈任务。
办公室、英编部、英播部:
协助其他各部工作
附录:
沂蒙精神——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
巍巍沂蒙山耸立起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诉不尽沂蒙儿女对党的无限忠诚。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区420万人,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全国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雄群体至今让人动容。“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就成为沂蒙精神的内涵。
多年来,临沂市委市政府不断开展弘扬和宣传沂蒙精神活动,使沂蒙精神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认同,并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道成为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树起了一块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政治品牌。同时展览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大临沂、新临沂的形象,打造了一张临沂走向全国的城市名片。
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老区临沂解放思想春潮澎湃,干事创业气势豪迈,正在建设闻名全国的商贸物流城、历史文化名城和山水生态城,一座“商兴水胜、荟萃人文”的新城正阔步走向走来。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自古以来,沂蒙人民一贯崇尚进步。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愿望开始变成现实。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以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全区460万人中有20多万人参军参战,120多万人参加支前,当时的兵源人次与当地人口之比为8:1,一个老百姓要养活8名士兵!沂蒙人民面对这些困难没有屈服,说实话,办实事,用昂扬奋进的精神一如既往地参军拥前,表现了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豪迈志气,构成了沂蒙精神的闪光点和耀目风采。仅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全区460万人口中就有120万人支前参战,有31000多名沂蒙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用乳汁救活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冒着生命危险掩护和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不顾生死抢救解放军战士的“沂蒙六姐妹”等。
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临沂的不断发展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
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面对着日本侵略者的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围攻,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用31000多人的生命和鲜血,创立了沂蒙山根据地,写下了光辉的革命业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沂蒙人用小车推着革命前进,用小车推出了胜利,推出了新中国,形成了革命战争年代“立场坚定、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的基调。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响应党的号召,面对落后的面貌、脆弱的经济、恶劣的生态环境,沂蒙人民勇于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贫穷落后宣战,顽强拼搏地整山治水、修筑梯田,涌现出了被毛泽东批示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的莒南县厉家寨,“两个肩膀一双手,龙顶山上写春秋”的平邑县九间棚村等一大批自力更生、顽强拼搏改变贫穷面貌的先进典型,展现了沂蒙人民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方向明确,目标远大,沂蒙精神融进了尊重科学、改革创新的新内涵,从而使沂蒙精神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达到了一个新水平,焕发了新光彩一一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坚定信心和信念;从生产力欠发达的实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开拓创新精神。在新沂蒙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新步伐。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战场上,沂蒙人民特别能战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以至人们把诚实能干作为沂蒙人的代名词。沂蒙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在历史上曾是“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特别是受封建剥削和外来势力的压迫,再加上革命战争年代为革命事业而献出了几乎全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经济基础因而极端薄弱,发展经济遇到了特殊的困难。正是这种艰难困苦磨砺了沂蒙人民,锻炼了沂蒙人民,培育了沂蒙精神。沂蒙人民在困难面前不悲观失望,不坐等国家援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造自然。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王家坊前等一批先进集体,使临沂成为当时的农业先进地区;进入八十年代,又涌现出了宁家沟、九间棚等一批顽强创业的先进集体;九十年代刘家团林村、郭圪墩村等一大批小康村脱颖而出,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领头雁。这一切都表明,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基调,也是沂蒙精神与时俱进的基石。没有沂蒙人民的艰苦创业,就没有沂蒙精神的创新发展。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三年困难时期,沂蒙人民节衣缩食,吃糠咽菜向国家交粮3.6亿公斤,油820万公斤,并接收了由政府统一组织来的6万余名灾民;为顾全大局,根治淮河,沂蒙山区有527个村、27万间房屋被拆迁,28万亩良田、5万亩山林被淹没,40多万库区农民舍了家园,生活跌到了贫困线以下;改革开放年代,王廷江放着“百万富翁”不当,甘愿将自己600多万的合法收入无偿献给集体„„他们以自觉奉献为荣,以长期奉献为贵,以竭力奉献为乐。正是这一切,孕育了沂蒙精神,孕育了沂蒙精神不息的生命力,也推动着沂蒙精神与时俱进。
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想让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现在沂蒙精神已经成为临沂市的城市精神,是一个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
成长中的临沂大学
临沂大学国家设立、山东省人民政府管理的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坐落于风景秀美壮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商贸物流强市山东临沂,前身是1941年由中共滨海地委和抗大一分校共同创建的滨海建国学院。其后经历了滨海公学、临沂大学、山东教育干校、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临沂教育学院、临沂师范学院等发展阶段。1998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当年全国招收本科生的两所试点专科学校之一。1999年3月,教育部批准临沂师范专科学校与临沂教育学院合并建立临沂师范学院。2001年9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前身为临沂大学工业科、农业科的临沂工业学校、临沂农业学校重新并入。2003年12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同意在临沂师范学院基础上筹建综合性临沂大学。2010年11月26日,教育部向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正式批准临沂师范学院更名为临沂大学。2010年12月8日,临沂大学正式挂牌。
在近70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恪守 “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坚持用沂蒙精神育人,致力于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2008年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现任党委书记丁凤云,校长韩延明。
学校设有19个二级学院、9个科研院所、2个分校和1个附属中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现设有66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教育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等9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2858人,办学规模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前列。现有专任教师1944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81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人员1260人,外籍教师80余人。学校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配置教学科研设备、图书、网络资源,1000万元用于引进国内外一流课程,1000万元用于培养师资和管理人才,教学条件实现了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教学实验仪器设备总值2.54亿元,生均仪器设备值7502.79元,超国家标准40%;实验室6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300多个;馆藏纸质图书400万册,电子图书14703GB。
学校占地面积488066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校园由美国EDSA公司融合了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规划先进理念和中国特色文化底蕴进行整体设计,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功能齐全,体现了以人为本、资源共享的时代潮流,是目前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大学校园。图书馆、实验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也是目前国内高校建筑面积最大的组团式楼体之一。
学校以学生就业“出口”为导向,发挥课程建设的核心带动作用,率先进行大学新课程改革,构建了以工具课(外语和网络)、基础综合素质课、专业方向骨干课、实践技能实训课、职业生涯设计(毕业论文和设计)为主体的大学新课程体系,建立了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培养模式。本科生考研率超过50%,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56%,社会满意率达到97%。2005、2009年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学校坚持体制创新,较早引入并实践“大学经营”理念,相继实施了“扁平化”和以“工作职责项目化、业绩考核指标化、岗位管理契约化”为标志的“主管制”管理体制改革,极大的提升了办学效益,实现了办学资源的良性运行。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与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日本、法国、印度等国家的48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与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50多所高校建立了对口交流和互换学生访学关系。学校设立的汉学、中国武术、中华民族乐器、中国画、中国书法、国际经济与贸易、翻译学、艺术设计、工商管理、新闻学等专业招收国外留学生。
临沂文化及教育积淀丰厚,早在西周时即形成了“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的教育体系,先后诞生了书圣王羲之、智圣诸葛亮、算圣刘洪、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历史文化名人。临沂又是革命战争时期华东革命根据地和山东解放区的战略指挥中心,沂蒙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在这里孕育形成的“沂蒙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成为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长期以来,作为沂蒙老区唯一的本科高校,地方党委政府对学校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和全力的支持,千万老区人民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和关爱,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时期,学校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浸透着老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学校根植沂蒙红色沃土,继承光荣革命传统,为老区所需办学,用沂蒙精神育人,与沂蒙人民共同创业、与老区发展共生共荣。特别是本科办学以来,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向沂蒙人民郑重作出了“让更多的沂蒙子弟有上大学的机会,让在临沂师范学院就读的学生接受优质的本科教育”的两个承诺,确立了“为沂蒙服务”的办学宗旨,致力于培养地方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山东教育事业和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校既是沂蒙精神的继承者,同时也自觉担负起了反哺沂蒙人民、发展老区事业的神圣使命。
难忘沂蒙六姐妹
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是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老区涌现出的一个女英雄群体,她们居住在蒙阴县野店镇烟庄村,分别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已病故)。
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情况下,主动挑起村里拥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当向导、送弹药、送粮草、烙煎饼、洗军衣、做军鞋、护理伤病员等,战役期间,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忙碌着,操劳着,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据不完全统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烙煎饼15万斤,筹集军马草料3万斤,洗军衣8000多件,做军鞋500多双,捐赠鸡蛋450多个,运柴火1700多斤,停下来还要为战士唱歌,搞宣传,鼓舞士气。沂蒙六姐妹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大众》发表了题为《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文章,报导了她们的模范事迹,称赞她们崇高的革命献身精神,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
建国后,六姐妹把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化做新时期爱党爱军的实际行动,积极投入到新时期双拥共建活动中去。每逢“八一”等节日,在县人武部、驻蒙武警中队,总能看到六姐妹和官兵共度节日的动人情景,姐妹们把精心缝制的鞋垫送到战士们手中,眼中充满了关注的目光。六姐妹先后上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下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走出去矢志不渝地拥军,又谱写了新篇章,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继续为党、为国家作出了新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高度评价“沂蒙六姐妹”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她们挥然题词“沂蒙六姐妹,拥军情永不忘”。
沂蒙红嫂——将爱进行到底
八百里沂蒙这片英雄血染的土地上有这样一位红嫂:在革命战争年代里,她为了救四名八路军战士逃出敌人的魔掌,遭受了鬼子、汉奸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忍着撕肝裂胆的疼痛,目睹了亲人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下;解放后,她为了赡养烈士的母亲,终生未
改嫁;如今已丧失劳动能力、无儿无女、风烛残年的她,虽然生活特别艰难,但始终不肯向政府伸手要一分钱。在山东省平邑县的柏林镇界内,巍巍的蒙山主峰脚下,有个叫汪家坡的村子,村里有一位白发苍苍、驼背的王大娘。她每天黄昏总站在村西头的几座坟前呆呆地出神,然后,弯下腰往坟上添把土,或拔掉坟周围的野草。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飘雪,从不间断。这位王大娘原名叫管爱振,是革命烈士王成启的遗媚。她曾当选为平邑县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出席过全省模范烈属代表大会,在她那平凡而光辉的人生历程中记载着无数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故事。
严刑拷打,舍生忘死救助子弟兵
1941年10月,日本鬼子发动了对沂蒙山革命根据地铁壁合围的“大扫荡”,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八路军被迫突围或转人地下游击战争。一天晚上,当时只有26岁的王大娘刚给八路军战士送完饭回到家,担任八路军某部排长的丈夫王成启忽然气喘吁吁地跑进来,接着,后面抬进来四名伤员。他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水,对妻子说:“爱振,我们部队最近准备突围,这四名伤员就交给你了。你想办法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安全。我现在去掩护王瑞(解放后,曾担任山东省林业厅厅长)同志的妻子归队。”说完便要走,王大娘赶忙喊住他,走到他跟前帮他整了整军帽,深情地瞥了他一眼,嘱咐道:“要小洲”王成启憨憨地笑了笑,便和战友们消失在夜幕中。王大娘压根儿没想到,丈夫这一去竟成了永别。丈夫走后,王大娘把四名伤员悄悄安排到蒙山北侧的一个秘密山洞里。从此,一日三餐偷偷地给他们送饭送药。ro月底的一天中午,王大娘和公公、婆婆正在家里吃午饭,忽听到村子里响起了密集的枪声。不一会儿,十多个荷枪实弹的鬼子兵在几个汉奸的带领下,闯进了王大娘家,问王大娘有没有见到八路军的伤员。一个汉奸走上前去,从兜里掏出一大把洋钱,往王大娘手里边塞边皮笑肉不笑地说:“只要你交出八路,这些洋钱统统地归你。”王大娘连看也没看一眼回答:“我没见过八路,你让我交什么?”日本军官见状大怒,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八格亚鲁,我的没有打不开的口。来人,给我狠狠地用刑!”一伙鬼子蹿上来,扒掉王大娘的上衣,用皮鞭狠狠地抽,王大娘身上顿时皮开肉绽。王大娘的公公再也看不下去了,抄起扁担,便向日本人砸去。但他的扁担还未落下,便中弹倒在血泊中,婆婆也当场气昏在地。这些惨无人道的家伙见王大娘仍不屈服,便用尖利的竹针扎进了她的十个手指头,殷红的鲜血顺着竹针流了下来,疼如刀绞。她使劲地一咬牙,下唇印出一排深深的血痕,接着,便昏迷过去了。日本军官见从王大娘嘴里确实掏不出什么东西,便气急败坏地走了。当王大娘和婆婆刚刚含痛掩埋了公公没几天,组织上又来人通知:王成启同志在完成任务后回归途中与汉奸刘黑七的部队遭遇,因寡不敌众,光荣牺牲。王大娘的婆婆听到这个消息,简直如晴天霹雳,当场就要撞墙自杀,因为王成启是她惟一的儿子呀!此刻心如刀绞的王大娘跪在婆婆面前,眼泪汪汪地说:“娘呀,您别难过,您就把我当成您亲生女儿吧!我抚养您,给您养老送终„„”说完,婆媳俩抱头哭成一团。
拒绝再嫁,呕心沥血赡养烈士母亲
1941年至1975年,整整34年的时间,王大娘以青春热血的代价,洗尽铅华,满头青丝熬成银霜,呕心沥血,像亲生女儿一样,侍奉着烈士的母亲。一家人的悲惨遭遇,深深地刺痛了王大娘婆婆的心,没过几年,只有50岁的婆婆便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岖,精神失常,不能干活。白天,王大娘要到地里劳动;晚上,要为婆婆缝衣做饭。家里有限的细粮,她全给婆婆做着吃,自己则天天用白开水就着咸菜吃地瓜干和用糠做成的窝窝头。望着王大娘日渐消瘦的身影,周围的邻居和婆婆曾无数次苦口婆心地劝她改嫁。王大娘心里想:如果自己改嫁,谁来照顾精神失常的婆婆呀!如果带着婆婆嫁给别人,恐怕婆婆死活也不肯答应的。她权衡再三,还是都拒绝了。万般无奈的婆婆最后只好以死相逼。有一年秋天,在地里干完活的王大娘,手里提着刚刚从河里摸到的一条鱼,兴致勃勃地赶回家,准备给婆婆熬碗汤补补身子。当她推开柴门的时候,一下子怔住了:只见草房的梁上挂着婆婆,头发凌乱,面如土灰,舌头伸得老长。原来婆婆上吊了。王大娘吓慌了,急忙用菜刀砍断绳子,将婆婆放下来,摸了摸婆婆的脉搏,发现还跳动。接着便给婆婆做人工呼吸,又灌了些热汤。过了很长时间,婆婆终于醒了过来。王大娘流着泪问婆婆:“娘呀,您为什么寻短见?难道孩儿有对不住你的地方吗?”婆婆吃力地握着王大娘的手,摇了摇头说:“孩子,娘怕耽误了你一生呀!”王大娘边给婆婆梳着凌乱的头发,边告诉婆婆:“如果您再寻短见,那我也不想活了。往后也别再提让我改嫁的事了,孩儿已决心服侍您一辈子。”命运多并。婆婆晚年又得了偏瘫,吃喝拉撒,都在炕上。上边每月发的烈属补贴,根本不够给婆婆抓药吃。为了改善家中生活的困窘,王大娘经常挎着个草筐到山上采松子换点钱来给婆婆治病和补贴家用。1973年夏天的一个中午,王大娘又到蒙山上去采松子。当她采完满满一筐松子准备回家的时候,又看到前面的一棵松树上果实累累,她高兴地放下草筐,便爬到树上去采。正当她把一大把松子采下来往筐里扔的时候,猛然发现手下的树枝上有一个碗口大的马蜂窝,她本想迅速跳下树去,但已经来不及了。受惊的马蜂成群结队地向她扑来,将带有剧毒的尾针在王大娘的脸上、手上和胸口乱蓄一气。王大娘惊叫一声,便从树上摔了下来,额头上、颧骨上鲜血直流,刹那间,手肿得像“气蛤蟆”,脸肿得让人认不出来。她忍着剧痛,一瘸一拐、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地向家中走去,短短的三华里路,她却走到天黑才回到家。这一次,她采的松子仅换了2元9角钱。她用这笔钱为婆婆买了四个馒头和一挂蚊帐。1975年冬,历经三朝变迁,苦命的婆婆终于走完了漫长的人生旅程。弥留之际,她使劲地握住已是满头银发的王大娘的手,老泪纵横地说:“振儿,娘走的时候还有你送我,你走的时候又有谁送你呢?我、我放心不下呀!”王大娘哭着说:“娘呀,您放心走吧,见了成启告诉他,我这辈子也没为他生个一儿半女的,我、我对不起他„„”然后,拿起梳子说:“娘,让儿为您梳、梳最后一次头吧„„”婆婆寿终正寝。王大娘在坟前披麻戴孝,长跪不起。
生活再难,也不向政府伸手要钱
婆婆的去世,又在王大娘心灵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尽管从此王大娘减轻了生活的重担,但无情的岁月也将她送进了暮年的门槛。由于昔日过多地透支着生命和婆婆去世的打击,她两耳严重失聪,身体也每况愈下,甚至连锄头都举不起来。尽管民政部门每月发给她的补助已提高到70元钱,但对疾病缠身、无儿无女和已丧失劳动能力的王大娘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许多人见此情景,都纷纷劝王大娘向政府要些钱来维持生活,但都被王大娘坚决拒绝了。她老人家语重心长地说:“我老了,不能为国家出力就已经很不安了,怎么能给政府添麻烦,躺在功劳簿上向国家伸手要钱呢?我不能在烈士的脸上抹灰,不能给成启丢脸。”在场的人听了这番话,无不感动得泪如泉涌。面对生活的困境,王大娘咬紧牙关,靠放几只羊来维持生活。1996年夏天的一个上午,天气异常闷热,太阳晒得人喘不过气来。王大娘又像往常一样赶着几只山羊在山坡上喂草,忽然山西边涌上来大片大片的乌云。六月天,孩儿脸,说变就变。不一会儿,乌云翻滚,霹雳交加,瓢泼大雨倾泻而下。可怜的王大娘赶着她那几只山羊,迈着“三寸金莲”,在泥泞的山路上踉踉跄跄地向家里奔去。肆虐的狂风卷着她那单薄的衣衫,无情的苦雨打得她睁不开眼睛。当她走到一个小陡坡时,忽然脚下一滑,一个翅起摔倒在地上,随着一阵剧烈的疼痛,便失去了知觉。走在头里的那两只山羊仿佛像通人性似的停了下来,用舌尖舔着王大娘那张满脸皱纹、饱经沧桑的脸,围着王大娘“徉样”地叫着,久久舍不得离开„„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铺陌生的炕上,旁边坐着本村的村民王富水和金永花夫妇。夫妇俩告诉王大娘,她已经昏迷三天了,刚打完针才醒来的。王大娘听完后感动得直掉泪。从此,夫妻两个便担当起了义务照顾王大娘的重任,从1996年7月至今,他们从来都没有让王大娘离开过自己的家,帮老人洗衣服、梳头、剪指甲,为老人做饭喂药,替老人端屎倒尿,像对待亲生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王大娘。烈士遗婿王大娘生活的艰难,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上级领导都专程前来探望。柏林镇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领导表示,一定要照顾好这位为革命作出突出贡献的沂蒙红嫂,给这位革命的老妈妈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校园精神
校标:
以“临沂大学综合图书馆”、“临沂大学”、“临沂大学英文名称”和“1941”等主要设计元素构成。
临沂大学图书馆是学校的地标性建筑,其造型以沂蒙山区特有地貌“崮”为参照,形似巍峨蒙山,浩然大气,代表了沂蒙老区厚重的历史文化,宣扬了踏实、敦厚、坚定的精神风格; “山”字造型,表达了为沂蒙老区再造“知识蒙山”、“人文蒙山”、“精神蒙山”之意。综合图书馆下面的三条直线,象征贯穿沂蒙大地的沂河。蒙山沂水相映寓意“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941”代表着临沂大学的创建时间,体现出学校的历史底蕴和红色源头。
徽章设计图案昭示出临沂大学师生弘扬沂蒙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历史使命感和创新创业、追求卓越时代责任感。校风:实
“实”秉承了沂蒙人民的朴实民风、“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实” 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办学实际与沂蒙区域特色;“实”不是功利意义的价值取向,而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统一,它既是融会于学校和师生中的一种氛围、风尚,也是一种境界、理念。“实”的校风激励全体师生要积极吸纳国内外一切文明成果,做人做事做学问要时时处处从实际出发,以求实的精神、朴实的作风、务实的态度、踏实的工作,与时俱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努力建设高质量综合性品牌大学。
校训:明义 锐思 弘毅 致远
“明义 锐思 弘毅 致远”分别取自临沂籍圣贤颜真卿、刘洪、曾子、诸葛亮之语或赞其之语。
“明义”语出颜真卿《庙享议》:“此有以彰国家重本尚顺之明义,足为万代不易之令典也。”颜真卿为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法“亚圣”,一代忠勇名将(乾隆曾诗赞“忠以捐躯颜杲真”)。“明义”本为圣明的道义,后引申为深明大义。深明大义是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之一。“明义”劝勉全体师生要从国家利益和民族精神出发,具备“大义”、“大爱”的优良品行和“大节”的崇高操守。“锐思”语出《后汉书·律历志》刘昭注引《博物记》:“洪笃信好学,观乎六艺髃书意,以为天文数术,探赜索隐,钩深致远,遂专心锐思。”刘洪被誉为“算圣”。“锐思”意为用心专一,具有敏锐的思想。“锐思”劝勉全体师生刻苦学习,深刻思考,努力探索自然和社会科学的精微深奥之理。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曾子被誉为“宗圣”。“弘毅”,意为气象恢弘,意志坚强。“弘毅”劝勉全体师生要加强意志磨练,努力做到宽宏坚毅,锲而不舍。
“致远”,语出诸葛亮《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被誉为“智圣”。“致远”意为实现远大的抱负,是目标,更是一种追求。“致远”劝勉全体师生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采用与临沂历史文化密切相关的文化名人所创造的重要理念组合而成的校训,富含传统文化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对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和沂蒙精神的传承。从整体上看,校训中的四个理念,涵盖了德育修养、学业追求、意志品质、人生理想等不同方面,它们彼此独立,又浑然一体,富有时代精神。
第二篇:临沂大学篮球赛策划
临沂大学春季篮球赛
项 目 策 划 书
活动组织单位:临沂大学体育学院
立项申报时间:2012年3月
目录
一、活动背景,目的及相关介绍„„„„„„„„„„„„„„„3
二、比赛时间与地点„„„„„„„„„„„„„„„„„„„„4
三、比赛方式及比赛流程„„„„„„„„„„„„„„„„„„5
(一)前期准备„„„„„„„„„„„„„„„„„„„„„5
(二)参赛报名„„„„„„„„„„„„„„„„„„„„„5
(三)比赛方式„„„„„„„„„„„„„„„„„„„„„5
(四)奖励„„„„„„„„„„„„„„„„„„„„„„„5
四、活动经费预算„„„„„„„„„„„„„„„„„„„„„6
五、注意事项„„„„„„„„„„„„„„„„„„„„„„„7 附件:比赛细则(由各队领队领取)„„„„„„„„„„„„„8
二、比赛时间与地点
这个你自己写吧,我可不了解你们学校的地形。写详细点。
四、比赛经费预算
横幅:30*1=30元
传单:0.1*100=10元
比赛细则手册:5*(你们有几个院就写几个,自己写)=
元
记分牌,哨子,秒表等共计100元
比赛用水:1*30=30元
奖金共计600元
小计:自己加吧 元
附件一
篮球赛细则
1、分组:各学院参赛队伍抽签分为ABCD四组。各组以单循环赛制进行小组赛,胜积2分,负积0分,平各积1分。每组前两名获权参加复赛。
2、复赛规则:参加复赛的队伍由抽签决定对手,淘汰赛制,角逐前两名。其中胜利的两支队伍争夺冠亚军,失败的两支队伍争夺季军。
3、比赛分为上下半场,每半场30分钟,中间休息15分钟。
4、上半场开球后,下半场以轮换发球规则相替。
5、比赛中在每半场累计犯规超过7次,对方可获得两次罚球的机会。
6、全场比赛中累计五次犯规的球员将被罚出场。
7、全场比赛中各队只有五次要求暂停的机会上半场两次,下半场三次。暂停时间30s。换人无限制。
8、在比赛中有暂停、换人要求的,只能由该队的领队到计分席进行要求。然后计分席的工作人员提示裁判暂停(或换人)。场上裁判可有特殊暂停,领队和场上球员不能向场上裁判直接请求暂停。
9、参赛的学院最好统一服装且有编号,两只队伍应有所区别。
10、球员做出的不体现运动员精神的犯规动作,比如打人等,发生此类情况后,球员将被罚出场外,如有滋事者可将其班级的该场比
第三篇:广播电台新春走基层报道方案
山西广播电视台
“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实施方案
2011年春节将至,为充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成就,生动展示基层群众的幸福生活,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鼓舞士气,振奋精神,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舆论支持。按照省委宣传部要求,我台将组织记者下基层采访活动,并于在1月26日至2月18日春节期间,在《山西新闻》、《全省广播电台联播》(广播)、《山西新闻联播》(电视)等主要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具体方案如下:
一、主要内容:
1、结合基层发展变化,联系群众切身感受,深入反映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绩,报道我省各地转型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
2、深入基层,通过生动扎实的采访展示各地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群众文化活动,反映我省各地群众欢度节日的喜人景象和喜悦心情;
3、结合我省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推进落实情况和窗口单位文明服务的精神风貌,宣传干部群众节日期间坚守岗位默默奉献 的感人事迹。
4、针对住房、物价、就业等热点问题,结合基层实际,深入反映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显著成果;报道各级领导干部心系百姓的冷暖,深入群众查民情、解民忧的生动事例。
二、采访活动
1、从元月中旬开始,我台从《山西新闻》、《全省广播电台联播》(广播)、《山西新闻联播》、《新闻午报》、《记者调查》、《公共新闻直播室》(电视)等各档栏目抽调记者和本台驻11个市的记者站所有成员,联合全省各市县广播电台、电视台,组织记者赴基层采访活动,并于元月
日隆重举办“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启动仪式。
2、采访活动要求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社区、农户、企业、工地等生产一线、服务窗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挖掘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动人场景。
3、以体验式采访,深入群众的文化活动和节日的喜庆气氛中,捕捉群众欢乐祥和过节的热闹场景,反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面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4、采访活动中要求严格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不吃请、不收礼、不谋私,树立新闻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三、节目安排
1、《山西新闻联播》、《山西新闻》、《全省广播电台联播》于1月26日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配发开栏语,以赴各地 采访的记者联动报道为主要形式,每天围绕一个主题,连续突出记者来自基层的报道。活动结束后做采访综述、评论,刊发记者感言。
节目要求:改进文风,鲜活生动,让群众成为报道的主角,注重抓细节,找故事,用群众看得见的事实和真实的感受,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动性。
2、《新闻午报》、《公共新闻直播室》开设同题专栏,侧重于以记者的体验式报道为主要形式反映以上内容。
山西广播电视台 2011年1月18日
第四篇:广播电台汽车专卖店策划方案
青岛平运雪佛兰4S店赞助平度人民广播电台
《1011汽车之家》节目的宣传方案
平度人民广播电台平度之声已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开播。从早5:25开机到晚11:30关机,全天播音18小时。以新闻为龙头的各类节目的采、编、播、录实现数字化,播出节目覆盖全市及毗邻地区。为更好的给广大群众传递最新的车市资讯,了解各车型的详细内容,现制定宣传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1011汽车之家是一档紧贴本地汽车消费环境,引导汽车消费时尚的电台汽车类栏目,栏目内容包括车友交流、试乘试驾、汽修专家讲座等许多形式。平度人民广播电台为将此档栏目打造为精品时尚的汽车栏目,同时提升青岛平运雪佛兰4S店在群众中的品牌形象、普及雪佛兰品牌知识,特制订此宣传方案。
二、宣传时间:
2010年2月——2010年1月,时间一年。
三、宣传方式
㈠ 赞助播出
《1011汽车之家》将由青岛平运雪佛兰4S店赞助播出。在片头中,播出“本节目由平运雪佛兰4S店赞助播出。
宣传费用:赞助播出 4000元/月×12个月=48000元。
㈡ 专家在线
在《1011汽车之家》节目中每周节目中邀请平运雪佛兰4S店汽修专家走进直播间,为听众现场解难释疑。
⑴节目形式:直播类节目。
⑵播出时间:每周六期,周一至周六上午10:00——10:25直播共25分钟。
⑶节目主题:每期节目开始前,主持人会根据不同话题与汽修专家和销售顾问进行交流,节目播出过程中听众藉由短信平台和热线电话方式参与节目,在节目中向汽修专家和销售顾问提出问题。要求汽修专家和销售顾问对于问题进行解答。
宣传费用:每期300元,全年不低于10000元
此项为赞助播出后免费赠送项目
㈢整点报时
报时时间可根据广告赞助商自行安排
按照局党委电台广告价格规定,整点报时4次/天,每月3400元,全年不得低于30000元
㈣整点广告、半点广告
广告时间与广告词设计可由厂商提供,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具体调整
宣传费用根据广告内容与时间待定。
五、节目费用:
按照局党委电台广告价格规定,整点报时4次/天,每月3400元,全年不得低于30000元
赞助播出 4000元/月×12个月=48000元
专家在线每期300元,全年不得低于10000元
整点和半点广告费用根据广告价目表待定。
合计48000+30000+10000=88000元,电台只收取赞助播出费用,专家在线和报时费用赠送。实际应缴费48000元。
缴费方式:开播前预交半年费用,剩余款项7月底前付清。
青岛平运雪佛兰4S店总经理(签字)平度人民广播电台台长
青岛平运雪佛兰4S店(盖章)平度人民广播电台(盖章)
2009年2月日
第五篇:黑龙江大学2011级新生军训报道
黑龙江大学2011级新生军训报道(13)
金秋九月展军魂,飒爽英姿树雄风。2011年9月5日,新生军训已进行到了第11天,2011级的新生们此时已脱去一份稚气,增添了一份成熟与责任。
晚上6点半,为了给第二天的大合唱比赛做好充分准备,体育场内各个连队都紧锣密鼓地组织着彩排。各营同学身着军装,在老师和教官的指导下迅速站成一个整齐划一的方阵,开始了参赛曲目的练习。他们将《保卫黄河》、《爱我中华》、《一二三四歌》等曲目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达,无论是齐唱、重唱还是男女分声部对唱,都将一首首红色经典曲目展现得淋漓尽致。教官们更是尽心尽力地指挥,不断和同学们强调“要紧跟节拍,不要抢拍。”一曲完毕后,教官又拿着喇叭进行分段指导,大家一句句练习着,尽量完善每一个细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铿锵有力的歌声响彻体育场上空,有的连队在歌曲结束后还喊出了自己的口号,让演唱显得更加气势磅礴。随后,同学们又进行了动作的训练,希望通过更多的亮点来为他们的比赛加分。
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排练后,记者注意到不少同学已经开始咳嗽。但在瑟瑟的秋风下,没有一名同学请假离队,大家耐心地把歌曲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教官也不断鼓励大家“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演唱,要为整个连、整个营而努力,唱出军人的气势,唱出军魂!”
在这十多天的军训生活中,2011级的新生们第一次离开家长的庇佑,接受军人般艰苦训练的挑战。训练场上,他们是坚韧、永不服输的一支队伍;合唱比赛中,他们也将会是一支团结、优秀的精英团队。所谓“军训一阵子,收益一辈子”,它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什么是团结,什么是纪律,知道什么是汗水,什么是快乐,学会怎样独立面对困难,怎样承担责任,怎样去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