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总结经验,建设高质量高速公路(范文)
认真总结经验,建设高质量高速公路
· 沈金安
从1988年京石、沈大、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了我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起,在短短的十余年历程中,我们完成了欧美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业绩,至2000年高速公路的总里程已经超过15000公里,预计到2005年,高速公路将达到20000公里(图1)。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深入民心,万众称道。高速公路的建设成就集中反映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的英明正确。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我国公路事业突飞猛进、最具活力的10年,我国公路事业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尤其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更为积极的财政投资政策,加大了对公路基础设施的投资,每年投资规模都在2000亿元以上,年增加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000公里,这在世界公路建设史是前所未有的。公路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扩大了需求,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十余年来,在高速公路里程大幅度增长的同时,高速公里的建设质量从总体来说也向世界先进水平前进了一大步。但是,近年来陆续被新闻媒介曝光的公路质量事故,也引起了众多的议论,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桥梁倒塌、路基下沈、边坡滑塌、路面破损的情况在某些新建公路上或多或少地发生。仅路面而言,一些高速建成通车后,短的2-3年,长的5-6年不得不进行大面积维修,与设计年限有相当大的距离。
为了使公路建设事业更加健康地发展,本文对我国建设中的某些问题提也一些粗浅的看法,以图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1)高速公路网的规划
我国对公路网的规划做过多次,国家有专门的公路规划部门,但规划经常跟不上变化,落后于实际情况。国家不是按规划的路网及建设计划实施,而是逐个项目审批,这就为公路的设计、建设计划和资金筹措计划带来困难。同时公路建设的地方性计划和管理体制与中央的规划与要求之间产生诸多的矛盾。由此带来的问题甚多,例如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有些公路甚至可行性研究尚未结束,工程就急着上马了。有的项目立项时按一级公路甚至二级公路设计,进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修改标准,提高公路等级,有的甚至已经开始施工,还在修改之中。
高速公路网的“断头路”问题,与规划有密切的关系,省市自治区往往以省会为中心向外延伸,安排计划,省界附近经济相对落后,迟迟不予安排,延缓了费穿全国的纵向和横向干线高速公路网的建成使用。
(2)公路建设的合理工期
高速公路的建设必须科学地安排施工的合理工期,稳扎稳打。可是许多工程,要么迟迟不开工,要么一开工就拼命抢工,有的工程五年工程三年完,三年计划二年完,以缩短工期,甚至把提早完成作为发放奖金、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职务迁升的重要依据。这种做法已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例如在我国许多地区,软土是造成路基沉降的根本原因之一,而解决软土路段不均匀沉降的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是超载预压。如果能早早按照规划要求,提前安排征地和路基施工,在软土沈降基本上稳定以后再铺筑路面,这样的工期安排必然要长。可一些项目迟迟立不上项,前期工作无法进行,而项目一批准又要求尽快建,由于工期和投资的原因,超载预压在许多高速公路施工计划中根本无法实现,不均匀沉降也就无法避免。
(3)高速公路标准问题
一些高速公路建成不久便感到车道不足,半幅高速公路很快拓宽成全幅,双向两车道的扩建成三车道,与一次建设相比,无疑在经济上是很大的浪费。其根源往往是我们对交通量增长率以及高速公路吸引、诱发交通量增长的事实认识不足。由于公路建设资金不足,主管部门往往过多的考虑初期投资,其后果是降低高速公路的设计标准或者不恰当地分期修建。致使有的高速公路不仅车道数量偏少,路基窄,而且中央分隔带窄、硬路肩宽度减小,使将来的拓宽变得非常困难(桥梁拓宽困难)。分期修建是对的,但必须为后期建设做好准备。例如有的高速公路将中央分隔带加宽,作为绿化带预留车道的做法不失为是一个好办法。
(4)公路材料工业
公路路面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筑路材料的发展史。高速公路的建设使人们对道路沥青的质量非常重视,甚至大量进口国外的高质量沥青,由于进口沥青的竞争,使国产道路沥青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但使用国产沥青的阻力仍然很大。质量不稳定、合同和服务不规范、价格不合理、产供销机制不完善是主要的原因。与沥青材料得到重视相比,砂石材料的生产显得非常落后。我国历来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但这决不等于“当地生产什么就用什么。”我国一般没有专用的公路材料的采石场,都是工程上马上临时购买,其中大部分由村镇集体或个人承包的材料场生产,质量差、规格杂、价格高、材料变异性特别大,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大。
(5)关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问题
现在普遍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感到严重忧虑,都在反思京津塘高速公路成功的经验,并与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进行比较。
A、沥青路面的抗滑表层
在欧美、日本等大部分国家,沥青路面大都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浇注式或嵌压式沥青面层,都是不透水的。京津塘高速也采用了I型密实式沥青混凝土,由于路面透水很少,没有产生明显的水损害破坏。但后来,规范提出了构造深度
要求大于0.55mm的指标,表面层不得不普遍采用AK类“抗滑表层”级配,成为渗水严重的半开结构,厚度又较薄,水稳性较差,耐久性成了大问题。尽管不少单位在表面层的结构上做了许多研究和改进,但由于受到构造深度指标的约束,空隙率小不下来,不少高速公路在第二、三年雨季就出现较多的松散、坑槽等破损现象。现在关于高速公路路面的抗滑标准正在研究中,此工作尤为重要。
B、关于半刚性基层
国外自60年代以来就很少采用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类的半刚性基层了。可是这类半刚性基层几乎成了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唯一的基层和底基层类型,且材料强度要求不断提高。国外普遍应用的柔性基层,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有。半刚性基层有强度高、板体性好、抗冻性、水稳性好等一系列众所周知很难透水,当沥青面层不能封住水时,下渗的水分及从裂缝进入的水分就长时间滞留在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的界面上,在荷载作用下形成灰(泥)浆,并形成唧浆,最后导致沥青面层的水损害破坏。同时,面层和基层的联结状况脱离,不符合设计理论采用的连续状态,成为路面早期损坏的重要原因。
C、中、下面层结构
规范要求至少采用一层不透水的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但中下面层往往最大粒径偏大,层厚又较薄致使离析严重,水封不住,下面层采用的沥青碎石和II型大粒级沥青混凝土,空隙率更大,同样成为水损害的根源。
D、路面及桥面排水
除了路表排水外,路面铺装层内部的排水也很重要,如果水不能封住,又排不出去,必将造成严重后果。有些高速公路边缘的浆砌护坡、埋置式水泥路缘石或砌石成了“挡水墙”,中低级公路的GBM工程的路缘石成了挡水的结构,成为水损害的隐患。一些桥面铺装厚度较薄,与基底粘结不好,没有考虑铺装层内部排水,成为桥面损坏的主要原因。
E、沥青面层的合理厚度
京津塘高速公路的沥青面层的厚度为18-25cm,与国外大体相当或略薄。后来由于我国沥青供应紧缺、价格偏高,普遍减薄沥青面层。还有的担心厚度大了会发生严重车辙。实际上不少较薄的沥青面层反而由于种种原因车辙严重。看来合理的与集料最大粒径相匹配的面层厚度十分重要。
F、高速公路沥青路在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规范有些规定不合理,需要修改,但更多的是没有认真按规范要求做,有的偏听个别专家的意见,随意修改规范做法,造成不良后果。例如:
片面追求平整度,放松了压实度,互相攀比,提出了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有的因此不敢采用轮胎压路机和振动压路机。为了追求平整度,不切实际的采用混合料全幅摊铺的做法,带来的缺点已很明显。而北京等地一直是几台摊铺机梯队作业,平整度也很好。与此同时,压实度不够或者不按规范要求检查和计算,数据虚假的情况很普遍。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混合料质量和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
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效果不好,尤其是二灰碎石,透不下去,使沥青层与基层不成整体。阴离子乳化沥青、稀释沥青透层油得不到应用。
施工工序安排不当,一些工程只顾路面提早开通,没有同步安排中央分隔带、路肩、交通工程、绿化施工,往往造成在沥青层铺筑后又开挖中央分隔带等,污染沥青层,妨碍沥青层上下层的粘结。
混合料的均匀性差,离析严重,成为当前最大的问题
(6)中央分隔带
我国中央分隔带普遍采用植树和绿化方式,尽管对公路景观和美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其负面效果也十分明显。此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国外,许多早期采用植树和绿化的中央分隔带正好除掉,目的是封住水不进入路面、路基。我国中央分隔带排水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实际上封住中央分隔带的表面,安装防眩板不失为简便的良策。
(7)高速公路的施工管理、监理及竣工验收问题
现在的公路质量采用打分评优的办法,弊端甚多。许多施工监理只是旁站,自己不做试验没有象京津高速公路那样真正按菲迪克条款办。由于监理只对合格的数据签字,上报给监理的就只会是合格的,不合格的数据根本不送监理,数据虚假的情况就免不了。结果是各项指标质量检测都100%合格,路照样坏,到头来连原因都不好分析。项目竣工验收时设计、施工、监理、业主都是一个立场想评优,互相攀比,分越打越高,优质工程一个接一个,可是路照样。我国公路质量责保期只有一年,承包商根本不在乎,充其量质量保证金不要。国外许多已经改为3-5年,费用支付与施工质量合格率挂钩。整套办法必须认真研究进行改革。总之,对高速公路的建设经验必须认真的总结,以上问题仅仅为个人看法,以图抛砖引玉,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使我国公路建设的质量得到更大的提高。
第二篇:认真总结经验 深刻反思不足 努力提高质量
认真总结经验 深刻反思不足 努力提高质量
————刘家小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育教学质量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就意味着生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是学校的管理工作、德育工作,还是教育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都要围绕怎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因为目前老百姓对一所学校的认可,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的质量的高低上。因此,我们要以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可,走一条“以过硬的质量赢得良好的信誉,以良好的信誉吸引充足的生源,以充足的生源支撑学校的发展”生存发展之路。
为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心校有关工作会议精神,针对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我们认真分析了我校目前教学工作的现状,上学期学校总评荣获全镇第一名,虽然这一突破使全校师生感到振奋,但个别科目与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一年级总评排名倒数。学校没有突出的优势科目,在科目各率方面与排在前列的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全校整体教学质量还需要大面积提升。为了尽快改变现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本学期我校将认真总结经验,深刻反思不足,努力提高质量。
一、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
1.刘家小学地理环境优越,经济比较活跃,有一多半学生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老人照管,即使没有外出的家长,在本地不是做生意便是干建筑活,致使学生下午的家庭作业无人监管和检查。
2.学校没有附设学前班,一年级入学的新生来源混杂,程度参差不齐,使教学难以很快步入正轨,提高质量难度更大。
3.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育,对有些思想坏、学习差的学生,讲道理不听,进行体罚不能,教师都知道不管害了学生,管又害怕麻烦临头,因此都抱着只要安全第一,不求成绩优异的态度。所以这类学生的成绩无从提高。
4.目前,很多教师都抱着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抓什么的思想,直奔一个目标——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样取得的成绩只是暂时的,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能力低下,成绩停滞不前。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强抓教学常规管理,向平时工作要效益。建立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抓好落实。在做好各项常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侧重对教师作业批阅、上课、教具使用、坐班办公、学生辅导几个方面的检查,对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校长、教导处要通过听课、抽查、突查、到班级调查等手段进行动态检查,对检查情况要详细记录,作为教师考核的主要依据。
2、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作文比赛、铅笔钢笔字比赛、读书活动等各种竞赛、文体活动,丰富学生学校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要求班主任、教师做好与学生的个别交流工作,从正面引导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校将此项工作列入教师常规工作中的学生辅导一项进行检查。
3、实行月测月评月总结,及时了解学生学情。为了做到对学生学情的及时了解,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我们在一至六年级实行月测月总结的办法,每次测试完学校要进行成绩汇总,科任教师要坐到一起对全班学生的各科成绩做一次全面分析,确定下一个月各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和班级三率的提高目标。教导处负责汇总记录。
4、进一步规范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制定合理的教师考核办法和教师奖惩办法,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公正、公开、公平为原则,做好教师的评价工作,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5、与家长常联系,争取支持,共同促进学生教育。针对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比较薄弱的现状,我们要站到主动的立场上,除召开好集体家长会之外,我们打算通过下队家访、打电话、写书信等方式,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力度,尽量多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学校与家庭齐抓共管,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6、加大与其他学校的联系,共同促进,共同发展。与其他各学校常联系,学习推广先进经验,共同研究探讨解决问题。尤其是六年级方面要共同合作,进行同期摸底测试,对比成绩找差距,寻经验,以便从更多的角度及时了解教学工作的现状,从而不断改进。
7、建立帮扶体系,促进学生整体发展。各班主任,课任老师根据本班学生学习、表现情况,在学生中采取结对子,一对一,优生负责一个后进生、学困生,分类召开学生会议,明确职责和要求,结对学生之间学习上互相帮助,生活上互相关心,行为上互相制约矫正,既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同学情,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共同发展,提高学习成绩。
三、对中心校抓管教学的建议
1、每月以学片为单位组织月考,期中期末组织模拟测试,通过不断考评比较寻找差距,提高质量。
2、改进教案的备写方式,为教师钻研教材和课堂教学准备创造宽裕时间。
总之,我校将深刻反思过去,直面存在问题,寻找解决良策,努力提高质量。
第三篇:总结经验反思问题认真谋划再创佳绩
总结经验 反思问题 认真谋划 再创佳绩
寿阳县职业中学教师 于俊英
在几个月的网上学习培训中,通过认真学习研究《爱岗敬业是师德修养的出发点》、《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终身学习是师德修养的时代要求》、《爱国守法是师德修养的基础》、《高中生人生规划的起点》、《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计算机辅助教育管理》、《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的自我调适》、《教师专业发展》等课程,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际,深刻反思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针对新课程中对教师提出的素质和要求,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为今后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职业高中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提高职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促进职高学生综合素质已是刻不容缓之事。但是,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众多的缺陷,直接影响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课程体系设臵不合理
由于职高学校对计算机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导致学校在课程体系设计安排上存在滞后性。计算机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除了理论教学外,还有实践操作。由于资金投入不到位,目前学校对机房电脑的软件更新速度慢,很多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仍处在“古董”级的版本。另外,职高的学生相对于普高的学生,基础薄弱,对于比较复杂的计算机算法和抽象的计算机语言很难及时 1 的掌握,而学校安排的实践时间少,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二)教师专业能力欠缺
教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目前,职高的计算机教师中有不少并非计算机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地学习,甚至很多都是半路出家,从而导致职高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另外,过于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教师在新知识的学习精力和时间得不到可靠的保证,从而导致师资队伍的水平很难迈上新的台阶。
(三)教学实践的手段相对缺乏
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很强的学科,书本的知识只有结合实践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但目前学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还只停留在书本上,上机操作也只是对书本知识的熟悉,知识学到什么程度、学到的知识今后有什么用,学好了能为今后适应社会有什么样的帮助,这些问题学生们都在我们的教学中找不到答案,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四)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
由于目前我国现有的应试教育,从小学到初中计算机课程设臵中从硬件、到软件、到课时、再到师资力量都处于“鸡肋”的角色,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使得在教学中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普及上,要上升教学的层次非常困难。
二、案例分析
(一)课程背景材料
授课班级为高一(3)班,授课内容为《信息技术》,这是一节理论课,内容多、抽象,因为学生对理论课没兴趣,不好上。如果按照传统的上法:老师讲,学生听,要求学生记住,对学生而言是一节乏味的概念课。
(二)教学主题
上课时,首先展示课件(一些符号),让学生猜一猜它的含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关注课件及教师。接着新授:
1、什么是信息?
2、信息技术
3、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三)细节
第一个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这一课的多媒体课件,揭示课题:《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如: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符号,让学生猜想它的含义。用不同的语言写出“你好”这两个字让学生猜想书写的内容。
第二是任务驱动,巧设任务,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任务中理解所学。老师给出任务,学生讨论思考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想象第一台计算机的操作,(难以想象),从而改进计算机,如何改变它的体积,引出电子管与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变化。又如: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思考,从概念出发得出它们的关系。
新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即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激情。在“三维目标”中必须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重视“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
(四)结果
这一节课的内容并不多,首先是导入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然后就是了解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的关系?从而过渡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将来的计算机应怎样。内容较少,却不简单。不少学生茫茫然一节课还没弄懂。究其原因,首先我们应该考虑学生的能力背景。高一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后,抽象思维开始战优势。但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很有限。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有从众心理,人云亦云。所以教师应多创设问题情景,多举实例,让学生在实例中自己领悟它的意思,而不是直接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
(五)评析
首先要创设有利于课堂的情境。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达成课程目标打下基础,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第二是任务驱动,巧设任务,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任务中理解所学。让学生在寻找问题的答案时学习新知识。第三要收集素材,制作利于教学的课件。由于各学生的起点、能力等不同,所以在选择素材的时候应依据教材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行取舍,灵活变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制作学生喜闻乐见的课件,提高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
本堂课是一堂在教室上的信息技术“理论课”,但由于教师的精心准备,上得丝毫不觉枯燥乏味,相反课堂氛围很好,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思维非常活跃,达到了教师预期的目标。
三、对今后教学的几点思考
通过这次培训,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要适应未来教学的要求,我们应该做到:
(一)教材选择注重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意识。在教材选取时,内容要具有代表性,至少能反映该学科最新的发展动态,同时,教材的内容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另外,还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教材征订的工作应征求授课教师本人的意见,避免外行选择了不合适的教材而导致教材征订后的形同虚设,不利于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学生的知识构成,强化基础知识的讲授、加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创新意识。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学生觉得计算机是一个十分难学的专业,他们认为计算机课程内容抽象枯燥,难以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抽象的东西融入到实际的生活当中,使之形象化。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组成的时候,可以将CPU比作人的大脑,内存比作办公桌的桌面,硬盘比作办公桌的抽屉,计算机在工作时,就像一个人做在办公桌前办公,硬盘里的数据需要载入到内存,再有CPU处理,和人在办公时,把抽屉里的文件拿到桌面上由人的大脑来处理道理相同。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这样的讲授方式,学生既感兴趣,也容易理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三)理论教学结合实践
计算机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学习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最终用其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需要密切联系实践操作,这样不仅使枯燥的教学生动化,还便于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摆脱只会考试不会编程的尴尬处境。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比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上机操作。同时,教师还应该布臵详细的上机作业,最好能规划出详细的步骤,这样能避免学生利用上机时间上网或游戏。在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应该对应制定的步骤,认真核对,并要求学生写出实践报告。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
面对职高教育发展的形势,职高学校对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一线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建设将成为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引进人才时,需要提高门槛,并注重专业对口,重视人才的质量。计算机及其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所以对现有教师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还应要求计算机教师规范教学,提高自身教学方法和技巧,最终提高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
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漫长而艰苦的工作,在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会出现新旧知识交替时的碰撞、新老教学手段之间的磨合,是对学校传统教学方法和教育观念的挑战。与传统的语数外课程不同,计算机是一门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的学科,需要授课教师课堂教学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根据课程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最终以计算机为工具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才是职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
第四篇: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文章标题: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2006年以来,我县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在完善和创新食品监管体制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监管体制,切实加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
。
今年,我们把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一是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县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成立大会。全县12个乡镇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镇长任主任),300个行政村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任组长),初步健全了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二是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根据我县实际,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承担乡镇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三是县政府还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万元专项经费,保障了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县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得到逐步确立和完善。
二、完善“三网”建设,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蔓延的势头,我们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实现了食品消费安全监管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一是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建设进展加快。今年,我们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引导食品流通企业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构建以城区超市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目前,已建起了10处乡镇综合日用品超市,发展日用品便民超市118家,计划两年内使全县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
二是进一步构建食品安全责任网。今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别签订了《2006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领导责任制、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10月份,我们又制定下发了《2006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不断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一网多用的办法,利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在原有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基础上,聘任了62名乡镇工作区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12名村支部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10月份,又组织人员对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共培训580余人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格局。
三、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
我县以深入实施“食品准入工程”为基础,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实现了食品质量监管从“以打为主”到“以防为主”的转变,为食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
一是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率先在全市开通了12315申诉举报网站、食品监管网站,录入了全县所有生产、经营食品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建立了食品监管网络分布图,及时发布食品监管信息以及查处销假售劣的个人和企业黑名单,及时对销假售假的单位进行曝光。二是实现了12315进村,到今年7月底,在我县30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12315联络站和联络员,实现了12315进村率100%,实现了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监管的重心的下移。三是不断加强对基层食品经营户的经济户口的管理,在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区域设立食品保障监控点4处,有效的规范了城乡尤其是农村食品经营者的行为。
我县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要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OO六年十二月六日
《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第五篇: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文章标题: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
2006年以来,我县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在完善和创新食品监管体制和加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确保了全县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健全监管体制,切实加强全县食品安全监管
。今年,我们把健全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摆上工作的议事日程。一是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通知》,并召开了全县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成立大会。全县12个乡镇成立食品安全委员会(镇长任主任),300个行政村成立了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任组长),初步健全了乡镇食品安全协调机构。二是设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办公室。根据我县实际,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乡镇安全生产办公室承担乡镇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使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基本实现了食品安全的全方位、无缝隙监管。三是县政府还将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万元专项经费,保障了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使我县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得到逐步确立和完善。
二、完善“三网”建设,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蔓延的势头,我们健全和完善“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实现了食品消费安全监管由城市向农村延伸。
一是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建设进展加快。今年,我们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引导食品流通企业在农村开展连锁经营,构建以城区超市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目前,已建起了10处乡镇综合日用品超市,发展日用品便民超市118家,计划两年内使全县农村食品安全流通网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二是进一步构建食品安全责任网。今年年初,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各有关职能部门分别签订了《2006食品安全责任书》,严格落实食品安全领导责任制、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10月份,我们又制定下发了《2006乡镇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将食品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纳入目标考核,不断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了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建设。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一网多用的办法,利用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在原有农村药品监督网络的基础上,聘任了62名乡镇工作区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312名村支部书记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10月份,又组织人员对全县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乡镇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了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培训,共培训580余人次。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初步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联动,“横到边、纵到底”的监管格局。
三、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
我县以深入实施“食品准入工程”为基础,以开展食品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实现了食品质量监管从“以打为主”到“以防为主”的转变,为食品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一是加强12315网络和食品监管网络建设,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网络化和信息共享,率先在全市开通了12315申诉举报网站、食品监管网站,录入了全县所有生产、经营食品的个体工商户和企业,建立了食品监管网络分布图,及时发布食品监管信息以及查处销假售劣的个人和企业黑名单,及时对销假售假的单位进行曝光。二是实现了12315进村,到今年7月底,在我县300个行政村全部设立12315联络站和联络员,实现了12315进村率100%,实现了流通领域的食品质量监管的重心的下移。三是不断加强对基层食品经营户的经济户口的管理,在城乡结合部的重点区域设立食品保障监控点4处,有效的规范了城乡尤其是农村食品经营者的行为。
我县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的要求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县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新局面。二OO六年十二月六日
《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来源于,欢迎阅读县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总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