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5个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时间:2019-05-15 14:4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55个少数民族饮茶习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55个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第一篇:中国55个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中国 55 个少数民族饮茶习俗
中华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历史悠久,民俗也多姿多采。而饮茶是中华各族的共 同爱好,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饮茶习俗。现将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的 日常饮茶品类摘录如下,以飨读者。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的饮茶习俗(01)藏族:酥油茶、甜茶、奶茶、油茶羹。(02)维吾尔族:奶茶、奶皮茶、清茶、香茶、甜茶、炒面条、茯砖茶。(03)蒙古族:奶茶、砖茶、盐巴茶、黑茶、咸茶。(04)回族:三香碗子茶、糌粑茶、三炮台茶、茯砖茶。(05)哈萨克族:酥油茶、奶茶、清真茶、米砖茶。(06)壮族:打油茶、槟榔代茶。(07)彝族:烤茶、陈茶。(08)满族:红茶、盖碗茶。(09)侗族:豆茶、青茶、打油茶。(10)黎族:黎茶、芎茶。(11)白族:三道茶、烤茶、雷响茶。(12)傣族:竹筒香茶、煨茶、烧茶。(13)瑶族:打油茶、滚郎茶。(14)朝鲜族:人参茶、三珍茶。(15)布依族:青茶、打油茶。(16)土家族:擂茶、油茶汤、打油茶。(17)哈尼族:煨酽茶、煎茶、土锅茶、竹筒茶。(18)苗族:米虫茶、青茶、油茶、茶粥。

(19)景颇族:竹筒茶、腌茶。(20)土族:年茶。(21)纳西族:酥油茶、盐巴茶、龙虎斗、糖茶。(22)傈僳族:油盐茶、雷响茶、龙虎斗。(23)佤族:苦茶、煨茶、擂茶、铁板烧茶。(24)畲族:三碗茶、烘青茶。(25)高山族:酸茶、柑茶。(26)仫佬族:打油茶。(27)东乡族:三台茶、三香碗子茶。(28)拉祜族:竹筒香茶、糟茶、烤茶。(29)水族:罐罐茶、打油茶。(30)柯尔克孜族:茯茶、奶茶。(31)达斡尔族:奶茶、荞麦粥茶。(32)羌族:酥油茶、罐罐茶。(33)撒拉族:麦茶、茯茶、奶茶、三香碗子茶。(34)锡伯族:奶茶、茯砖茶。(35)仡佬族:甜茶、煨茶、打油茶。(36)毛难族:青茶、煨茶、打油茶。(37)布朗族:青竹茶、酸茶。(38)塔吉克族:奶茶、清真茶。(39)阿昌族:青竹茶。(40)怒族:酥油茶。盐巴茶。

(41)普米族:青茶、酥油茶、打油茶。(42)乌孜别克族:奶茶。(43)俄罗斯族:奶茶、红茶。(44)德昂族:砂罐茶、腌茶。(45)保安族:清真茶、三香碗子茶。(46)鄂温克族:奶茶。(47)裕固族:炒面茶、甩头茶、奶茶、酥油茶、茯砖茶。(48)京族:青茶、槟榔茶。(49)塔塔尔族:奶茶、茯砖茶。(50)独龙族:煨茶、竹筒打油茶、独龙茶。(51)珞巴族:酥油茶。(52)基诺族:凉拌茶、煮茶。(53)赫哲族:小米茶、青茶。(54)鄂伦春族:黄芹菜。(55)门巴族:酥

油茶。在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除赫哲族人历史上很少吃茶外,其余各民族都有 饮茶的习俗。


第二篇:中国饮茶习俗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 理学院 班 级:材料化学1班 姓 名: 刘赞 学 号:201040262102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饮茶习俗 课程名称:茶文化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中国饮茶习俗

姓名

刘赞

班级

材料化学1班 学院

理学院

学号

201040262102

摘要: 关键字:

引言

在世界三大饮料中,茶叶是流行最广、消费量最大、最受欢迎的一种保理性饮料。因此,它与其他食品一样,在很大程度上以人们的爱好和习惯为转移,不问的国家的不同民族,问一民族的不同地区,同一地区的不同人群也是各有历好的。这种饮茶习俗是各国人民在长期饮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生活中的一种享受,是茶叶文化中的一大掳超,且与各国的地域气候、文化艺术,乃至政治经济是密切相关伪。

正文

中国是世界上种茶、制茶和饮茶最早的国家。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厂一种RJ以解毒治病、强身健体的“神草”,这就是茶。东汉成书的《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条〔to]而解之”,这里的“荼”就是后来所说的茶。“菜”在巾唐以前,一直是荼的代用字。神农是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将他列为第一个用茶之人,很难说是不是真的。先秦的《诗经》中也曾多次提到“荼”,一般都是指苫菜,并没有现在“茶”的意思。秦汉时成书的《尔雅》中有“苦荼”的名称,根据考证,这里的“荼”才是指“茶”。茶在古代还有许多别名,较常见的有权、菠、若、菏等。

在汉代,茶最初作为药物来使用,当时人们认为经常饮茶有益于神经系统的健康,还可以减轻伤痛,解毒清热。后来,茶逐渐由药料转变成饮料。西汉王褒诗文中“武都买荼”和“烹荣尽具”等语句,可以反映出当时在四川地区已有饮茶。很快,饮茶的习惯由四川传到南方各省。

从史料记载看,中国的饮茶历史最早。也最懂得饮茶的真趣。“客来敬茶,以茶代洒,用茶示礼”历来是我国各民族的饮茶之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的不同,以及生活风俗各异,使每个民族的饮茶风俗也各不相同。在生活中,即使是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饮茶习俗也各有千秋。因此就有了“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各民族在长期传统的生活方式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藏族的酥油茶、白族的三道茶、土家族的擂茶、蒙古族的奶茶和傣族的竹简香茶等等,无不显示出各民族浓郁的文化色彩。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饮茶习俗千姿百态,各呈风采。一般来说,北方人受花茶,江南人流行喝绿茶,岭南人喜饮乌龙茶,至于中国的各少数民族,其饮茶风俗更是丰富多彩。

1.汉族的饮茶方式

汉族的饮茶方式,大致有品茶、喝茶和吃茶之分。古人饮茶重在“品”,近代饮茶多为“喝”,至于“吃”,则为数不多。品茶,重在意境,以鉴别茶叶香气、滋味和欣赏茶汤、茶舞、茶色为目的。品饮时,得细品馁吸,“三口方知真味,三番才能动心”。《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贸宝玉品茶栈翠底”中,妙玉借用当时的流行俗语:“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霓物,三杯便是饮驴了。”此话虽然过于偏激,但也说明了品茶重在欣赏,细纫品味,注重招神享受,解围倒是次要。如果是手捧大碗急饮,只能称之为喝茶了。

汉族人民饮茶的主要方式是清饮,其方法就是将茶直接用开水冲泡,无须在茶汤中加入萎、权、盐、糖等佐料调味,屈纯茶原汁本味饮法。在汉族人心目中,凡有客自远方来,或者是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尽管招待规格有高低之分,但洛茶一杯总是不会少的。至于工作期间,饭前饭后,都免不了清茶一杯,自娱自乐。而最有汉族饮茶代表性的,则要数品龙井、吸乌龙、吃盖碗茶、泡九道茶和喝大碗茶了。

(1)品饮龙井茶

龙井茶向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著称,与其说它是一种饮料,还不如说它是一种艺术珍品,“其贵如珍,不可多得”。品饮龙井茶,首先要选择一个幽雅的环境。其次,要学会龙井茶的品饮技艺。沏龙井茶的水以80℃左右为宜,泡茶用的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为上,泡菜用的水以山泉水为最。每杯损上3—48茶,加水7—8分满即可。

品龙井茶时,应先慢慢提起清澈透明的玻璃杯或白底瓷杯,细看杯中翠芽碧水,交相辉映,一旗(叶)一枪(芽),簇立其间;两三分钟后将杯送至鼻端,深深吸一口龙井茶的搬香,叫人清心舒神,细纫品味,清香、甘甜、鲜爽之味应运而生,妙不可言。正如清人陆次云曰;“龙井条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例;吸之谈然,似乎无味。饮过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2)暖鸟龙茶

乌龙茶是产于中国福建、台湾、广东等省的半发酵茶叶,乌龙茶采用独特的采制技术,风味自成一体,泡茶技术讲究,品饮方法别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潮汕功夫茶的品钦方法。所用茶具,人称“茶室四宝”广是玉书形(烧水壶),多为扁形储揭色,显得既朴素又淡雅22是潮汕风炉(燃木炭的火炉);三是盂臣罐(紫砂壶),大如香瓜,小若拳头;四是若深颐(茶杯),只有乒乓球那么大,——般只能容纳4—8mL的茶场。

泡茶用水应选择甘例的山泉水,而且必须做到沸水现冲。经温壶、置茶、洗茶、冲泡、斟茶入杯,便可品饮。吸茶的方式更为奇特,先要举杯将茶汤送人鼻端闻香,只觉浓香透鼻。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茶汤入团,含汤在口中回旋品味,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又觉鼻口生香,咽喉生津,回味无穷。这种饮茶方式,其目的并不在于解渴,主要在于鉴赏乌龙荣的香气和滋味,重在物质和稻种的享受。

(3)吃早茶

吃早茶是广东人独特的饮食习俗。茶点,即茶水与点心。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元堡茶等种类,点心的种类就更多了,最常见的是各种包子,诸如叉烧包、水晶包、虾仁小笼包、蟹粉小笼包,以及其他各类干蒸烧卖,各种酥饼,还有鸡粥、牛肉粥、虾仁粉、云吞等等。很多当地人清晨起床以后,在开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来到茶楼,名茶美点(早点),既解决了早餐,也是一种绝妙享受。

当然,茶楼并不仅仅是为早茶才开的。荣客从早到夜总是不断,茶楼多是早上5点多钟开门迎客,直到午夜才收市。在广东,饮茶有“礼节”,服务员倒茶时,客人一般以食指相中指轻扣桌面表示谢意。传说这一风俗源于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仆从的皇帝给褂作主子的随从斟茶,随从感恩戴德、惊恐万状,本应下跪叩拜,但又伯暴露了皇帝身份,于是灵机一动,遂以两指微屈,轻扣桌面代之叩礼,并一直沿袭至今。当客人需要续水时,只要把壶盖打开,服务员便会意而来。关于这一礼仪的由来,相传是过去有一富商到茶楼饮茶,叫堂佰给他加水,堂佰刚把壶盖打开,他大叫一声,赖称壶中有只价值千金的画眉给堂佰放飞了,定要茶楼赔偿。老板无奈之下,从此规定,茶客凡要加水者,自己打开壶盖,以防有诈。时至今日,这个习惯动作已成为茶客要加水的示意信号,无须叫唤服务员了。

此外,广东地区还流行一种凉茶,是广东特有的一种茶,具有清凉散热、解暑去湿的功效,起到保健止渴作用。广东凉菜,主要成分是夏枯草、冬桑叶、野菊花、绵因陈、崩大碗、岗梅、车前草、地胆头、水翁花、金银花、紫苏、薄荷、布渣叶、半边差等等。卖凉茶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药店,A售制造凉茶的大小包或干品,顾客买回后煎服,或用开水冲服。第二类是凉茶店,除了销售干品的大茶包以外,为了方便群众,他们还在通衙大道设肆贩售已经堤好的现成凉荼,供过客和街坊饮用。第三类是凉茶档,多为个体摊档,一般多是向药店购回凉茶包,也有自购草药配制的,经过加工煎制,以瓷碗或水杯出售。

(4)北京的大碗荼

喝大碗茶的风尚,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至车间工地、田问劳作,屡见不鲜。自古以来,卖大碗茶被列为三百六十行之—。这种饮茶习俗在我国北方最为流行,尤其早年北京的大碗茶更是名闻还退,如今中外闻名的北京大碗茶商场就是由此沿袭命名的。舍不得丢掉,认为用茶渣喂马饲驴,能使马驴有神,毛色油光明亮。

到维吾尔族人家做客,——般由女主人用托盘向客人敬第一碗茶。第二碗开始,则由男主人敬。倒菜时要缓缓地倒人茶碗内,茶不能满碗。客人如不想再唱,可用手将碗梧一下,即是向主人示意:已喝好。喝完茶后,还要有长者作“都瓦”(默持)。作都瓦时,要将两手伸开合并,手心朝脸抹几秒钟后轻轻地从上到下摸一下脸,“都瓦”即告完毕。主人做都瓦时,客人不能东张西望,不能嬉笑,需待主人收拾完茶具后客人才能离席,否则被视为失礼。

维吾尔族人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饮茶习俗也因地域不同而有所差别。

北疆人常唱奶茶,一般每日需“二茶一饭”。喝奶茶通常以一种用小麦面制成的圆形面饼“模”为佐食。喝茶讲究喝足、喝透,要喝到出汗才算是喝好了。客人如果已经吃饱喝足,只要在女主人敬茶时用右手分开五指,轻轻地在碗上一盖,就表示“谢谢”请不要再加了。

南疆人则常喝清茶或香茶。南疆维吾尔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也有用陶质、搪瓷或铝制长颈壶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这与北疆维吾尔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样的。喜欢香茶是南疆维吾尔族的一大特色,使用的茶叶是获芋茶,先是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再轻轻搅拌,3—5分钟即成。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荼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阿,以免茶场中带渣。

南疆维吾尔族喝香茶,习惯于一日3次,与早、中、晚3餐同时进行,通常是一边吃僵,一边喝茶,这种饮茶方式,与其说是一种解渴的饮料,还不如说是一种佐食的汤料,实是一种以茶代汤、用茶当莱之举。

(4)傣族的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因原料细嫩,又名“姑娘茶”,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动海县。竹筒香茶的傣族语叫“醋跺”,拉枯族语叫“瓦解那”,是傣族和拉枯族人民别具风味的一种饮料。

竹简香茶的制法有两种f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铁锅杀青、揉捻,然后装人生长一年的服甜竹(又名香竹、金竹)筒内,这样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叶的淳厚条香,又有浓郁的甜竹清香;二是将一级晒青春尖毛茶o.z5kg故人小饭9E里,顿子底层堆放厚度6—7cm浸透了的糯米,g5心垫一块纱布,上放毛茶,约蒸15分钟,待茶叶软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气后倒出,立即装入准备好的竹筒内。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竹简香茶,三香齐备,既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竹筒的筒口直径为5—6cm,长约22—25咖,边装边用小报筑紧,然后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筒口,放在离炭火高约40 cm的烘茶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约5分钟翻动竹筒一次,待竹简由青绿色变为焦黄色,筒内茶叶全部焙干时,剖开竹筒,即成竹筒香荣。竹简香茶外形为竹筒状的深褐色圆柱,具有芽叶肥嫩、白毫特多、汤色黄绿、清澈明亮、香气箔郁、滋味鲜爽回甘的特点。只要取少许茶叶用开水冲泡5分钟即可饮用。

傣族在田间劳动或进原始森林打猎时,常常带上制好的竹筒香茶。休息时,他们砍上一节甜竹,上部削尖,灌人泉水在火上烧开,然后放入竹筒香茶再烧5分钟,待竹筒香茶变凉后慢慢品饮。饮用竹简香茶,即解渴又解乏,令人浑身舒畅。

(5)纳西族的盐巴茶与“龙虎斗”纳西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省丽江地区,海拔多在20肋加左右。由于海拔高,气候干燥,主食杂粮,缺少蔬菜,茶叶早已成为他们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冲盐巴茶是纳西族较为普遍的饮条方法,其制法是:先将特制的容量为200一400 mI’的小瓦耀洗净后放在火塘上烤烫,抓一把青毛茶(约5g)或研一块饼茶放入罐内烤香,再将火塘旁茶壶里的开水冲入瓦绍,蹈内的茶水即沸腾起来,冲出泡沫。有的地方将第一道荼汁倒掉,因为不大干净。第二次再向瓦罐中充人开水,待沸腾停止后,将一块盐巴放在瞪内茶水中,再用筷子搅拌二五下,将条汁倒入茶盅,一般只倒至茶盅的一半,再加入开水冲淡即可饮用。边饮边烦,一直到瓦罐中的茶味消失为止。这种茶汤色橙黄,既有强烈的茶味,又有咸味,喝起来特别解乏。

“龙虎斗”的纳西语叫“阿吉勒烤”,其饮用方法非常有趣,也是他们用来治感冒的药用茶。首先将水烧开。另选一只小陶罐,故上适量茶,连罐捞茶烘烤。为不使茶叶烤焦,还要不断地转动向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茶叶发出焦香时,向阳内冲入开水,烷煮3—5mtn。同时,准备茶盅,再放上半盅白酒,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盅内。这时,茶盅内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纳西族人将此看做是吉祥的征兆。声音愈响,在场者就愈高兴。纳西族人认为“龙虎斗”还是治感冒的良药,因此,提倡趁热喝下。

(6)傈僳族油盐茶

傈傈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的怒江,散居于云南的丽江、大理、迪庆、楚雄、德宏以及则U的西昌等地。喝油盐条是僳僳人们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

傈僳族喝的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陶罐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故人适量茶叶在火塘上不断翻滚,使茶叶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糖香时,加入少量食泊和盐。稍时,再加水适量,煮沸2—3min,就可将罐中菜场倾入碗中待喝。

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今今,既有茶的浓酵,又有糖的回味。傈僳族人常用它来招待客人。

(7)白族的三道茶和陶雷茶

白族散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但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十分好客的民族。白族人家,不论在理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等喜庆日子里,还是在亲朋好友登门造访之际,主人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条款待宾客。

三道茶Pe语叫“绍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种风尚。大凡宾客上门,主人一边与客人促膝谈心,一边吩咐家人忙着架火烧水。待水挠开,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声望的长辈亲自司茶:先将一只较为粗糙的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一撮茶叶放入团内并不停地转动罐子,使茶叶受热均匀。等罐中茶叶“啪啪”作响,色泽由绿转黄,且发出焦香时,随手向罐中注入已烧沸的开水,少顷,主人将耀中团腾的茶水倾注到一种叫牛服盅的小茶杯中,但茶汤容量不多,只有半杯而已,一口即干。由于茶叶是经烘烤、煮沸而成的浓汁,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冲好头道茶后,主人就用双手举茶敬献给客人,客人双手接茶后,通常一饮而尽。此茶虽香但是非常苦涩,因此谓之“苦荼”,白族人称这道茶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会在小砂锅中重新烤茶置水(也可用留在砂罐内的第一道茶重新加水煮沸)。与此同时,将盛器牛眼盅换成小破或普通杯子,在碗或杯子中放上红糖和核桃肉,冲茶至八分满时敬于客人。此茶甜中带香,别有一番风味。如果说第一道茶是苦的,那么,苦尽甘来,第二道茶就叫甜菜了16族人称为糖茶或甜菜,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要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第三道茶更有意思,主人先将一满匙蜂蜜及3—5粒花椒放人杯(碗)中,再冲上沸腾的茶水。客人接过茶杯后,一边晃动茶杯使茶汤和作料均匀混合,一遗“呼呼”作响,趁热饮下。此茶可谓甜、苦、麻、辣,各味俱全,因此白族人称它为“回味茶”。有的主人更是别出心裁,取来一张用牛奶熬成的乳扇,将它置于文火上烘烤,当乳扇受热起泡呈黄色时,随

即用手揉碎将它加入第三道茶中*这种茶喝起来,既能领赂茶香茶味,还能尝到白族的传 统食品,真是回味无穷。大凡主人款待三迫茶时,一般每道茶相隔3—5分钟进行。另外,还 得在桑上放些瓜子、松子、糖果之类以增加情趣。

此外,在白族聚居区,还盛行喝响雷茶,白族语叫“扣兆”。这是一种十分富有情趣的饮 茶方式。饮茶时,大家团团围坐,主人将刚从茶树上来回来的芽叶或经韧制而成的毛茶故 人一只小砂罐中,然后用钳夹住在火上烘烤。片刻,园内茶nf“凋啪”作响,并发出焦糖香 时,随即向罐内充人沸腾的开水,这时罐内立即传出似雷响的声音,响雷茶也就因此而祖 名,据说这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一当响雷茶煮好后,主人就提起砂罐,将茶汤一一例入茶 寂,再由小辈女子用双手奉献给各位客人。在一片赞美声中,主客双方一边喝茶,一边叙述 友谊,预示着未来生活的幸福美满和吉样。

(8)土家族的擂茶

土家族主要居住在川、黔、湘、鄂四省交界的武陵山区一带,这里到

处古木参天,绿树成荫,有“芳草鲜美,落英摈纷”之美誉,是我国营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由 于当地生态环境适宜种茶,所以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优质茶和许多名茶的重要产地。山美、茶美固能引人人胜,而土家族同胞喝擂茶的习俗更令人拍案叫绝。

擂茶,又名三生汤。此名的由来,说法有二:一是因为擂奈是用生吟(茶树上新鲜的幼 搬芽叶)、生姜和生米3种生原料加水烹煮而成,故而得名。二是传说三国时,张飞曾带兵进 攻武陵壶山头(今湖南省常德县境内),路过乌头村时正值炎热酷暑,士兵个个精疲力竭,加 上当时这一带正好瘟疫蔓延,使得张飞部下数百将士病倒,连张飞本人也未能幸免。正在 危难之际,村上一位老中医有感于张飞部下纪律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为此特将祖创秘方 除瘟擂茶分给众将士,结果,茶到病除。为此张飞感激不已,称老汉为神医下凡,说这是三 生有幸。从此人们也就称擂茶为三生汤了。

制作擂茶时,现将生叶、生姜、生米按各人口味、一定比例例入用山檀木或是荣木制成 的擂钵中,用力来回研捣,直至3种原料混合研成糊状时再起钵入锅,加水煮沸,便成了擂 茶。由于茶叶能提神去邪、清火明目,生姜能理脾解表、去湿发汗,生米能健脾理肺,所以对

高寒多湿的山区人民来说,喝擂茶也就成了当地的一种习俗。于是,代代相传,甚至连当地 居住的其他一些民族也养成了喝擂茶的习惯。一般人们中午于活回家,在吃饭之前,总以 先喝上几碗擂茶为快,有的老人甚至只要一天不喝擂茶,就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爽。如 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擂茶的制作和选料更为讲究,通常将炸得金黄的芝麻、炒得油 亮的花生米拌进莱莉花茶,再加上白砂糖,拌匀擂碎,然后充入沸水调制成摆茶,喝起来清 凉可口,滋味甘醇,又有防病健身、延年抗衰之功效。

(9)侗族、苗族、瑶族的打油条

在桂北、湖南交界地区和贵州遵义地区,聚居着许多侗 族、苗族、瑶族人民,他们虽然衣食住行的风俗习惯有所不同,但是家家户户都喜欢打油条,人人都爱喝泊茶。特别是在喜庆节日或亲朋好友登门时,他们更是以打法讲究、作料精选 的油条款待客人。油茶起于何时,尚无资料可以考证。但是在他们看来,清茶喝多了要肚 胀,油茶吃多了反觉神清气爽。所以当地流传着一句赞美油茶的顺口涸:“香油芝麻加葱 花,美洒蜜德不如它。一天泊茶喝三碗,养稻蓄力有劲头。”可见居住在那里的人们,已经把

吗油条看得如同吃饭一样重要。男女青年还以喝油条作为相爱的媒介。

打油条一般经过4道程序。首先是选茶,通常有两种茶可供选用,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

茶32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这可根据各人口味而定。其次是选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招、笋干等,应预先制作好待用。第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锅底发热,故人适量食泊,待泊冒育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人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渭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3—5mZn,即可将油条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一般家庭白喝,这又香、又爽、又鲜的油条已算打好了。如果打的油茶是作庆典或宴请用的,那么,还得进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荼。配茶就是将事先推备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故人茶碗中备用。然后将油炒水煮而成的茶汤,捞出茶渣,起热倒人备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食用。

最后是奉莱,一般当主妇快要把泊茶打好时,主人就会招待客人围桌入座。由于喝油茶时碗内加有许多食料,因此,还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说是喝油条,还不如说吃油茶更为贴切。吃油茶时,客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敬,赞美油茶的鲜美可口,称道主人的手艺不凡,总是边喝、边吸、边嚼,在口中发出“馈、喷”声响,还赞不绝口。一碗吃光,主人马上添加食物,再喝两碗。按照当地习俗,客人喝油条,一般不少于3碗,这叫“三碗不见外”。

(10)回族的刮碗于茶

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西北,以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员为集中。回族居住地多在高原沙漠,气候干旱寒冷,蔬菜缺乏,以食牛羊肉、奶制品为主。而茶叶中存在的大量维生宏和多酚类物质,不但可以补充蔬菜的不足,而且还有助于去油除腻,帮助消化。所以,自古以来,茶一直是回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

回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尤其爱好饮茶,并以茶代酒。因而长期以来,有待客敬茶、三扬泡茶、馈赠送茶、聘礼包茶、斋日散茶、节日宜茶和喜庆品茶等诸多茶俗,且长盛不衰。

回族饮条,方式多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喝刮碗子茶。刮碗于茶用的茶具,伤称“三件套”。它由茶碗、碗盖和碗托或盘组成。茶碗盛茶,碗盖保香,碗托防烫。喝茶时,一手提托,一手根盖,并用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这样一则可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二则使茶味与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称也由此而生。

回族人以茶待客,注重轻、稳、静、洁的饮茶礼节。“轻”指冲、刮、喝娶轻,不得出声。“稳”指沏茶要稳要准,落点准,似缩蜒点水,不溅不溢、不漫不流。“静”,指环境幽雅,窗明几净,无干扰,无噪音,凝神品味。“洁”指茶碗、茶水清洁卫生,一尘不染。

回族茶谚又说:“一刮甜,二副香,三刮茶露变清汤。”即是说,刮第一遍时只能喝到最先镕化的糖甜味;刮第二迫时,茶叶与佐料经过炮制,香味完全散发,其时味道最佳;刮第三遍时只剩下茶叶淡淡的香气,只能起解渴作用。回族同胞认为,喝刮确子条次次有昧,且次次不同,又能去腻生律,滋补强身,是一种甜美的养生荼。

〔11)市朗族的青竹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察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饮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待。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简,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简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燃料点燃于竹简四周。当简内水煮沸时加上适量茶叶,待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竹简茶格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12)拉枯族的烤茶

拉枯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孟连、沧源、耿马、励海一带。在拉拈语中,称虎为“拉”,将肉烤香称之为“枯”,因此,拉枯族被称之为“猎虎”的民族*饮烤茶是拉枯族古老、传统的饮条方法,至今仍普追饮用。饮烤茶通常分为4个操作程序进行。

装茶抖烤:先将小陶耀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热,然后放上适量茶叶抖烤,使受热均匀,待茶叶叶色转黄并发出焦糖香时为止。

沏茶去抹:用沸水冲满盛茶的小陶罐,随即泼去上部浮沫,再注满沸水,煮沸3分钟后待饮。

倾茶敬客:将在罐内烤好的茶水倾人茶碗,奉茶敬客。

喝茶吸味;拉枯族人认为,烤茶香气足,味道浓,能振精神,才是上等好茶族唱烤茶,总喜欢热茶吸饮。

(13)哈尼族的土锅茶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红河、西双版纳地区,以及江城、澜沧、晶江、元江等地。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这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

哈尼族煮土锅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凡有客人进门,主妇无用土锅(或瓦壶)将水烧开,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分钟后,将茶水顿人用竹制的茶盅内,一一敬奉给客人。平日,哈尼族同胞也总喜欢在劳动之余,一家人喝茶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14)基诺族的凉拌茶和煮茶基诺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尤以景洪为最。他们的饮茶方法较为罕见,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食茶方法,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此法以现采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再配以黄桑叶、辣椒、食盐等佐料而成,一般可根据各人的爱好而定。

做凉拌茶的方法并不复杂,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用洁净的双手捧起,稍用力搓揉,使嫩梢揉碎,放人清洁的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辣椒切碎,连同食盐适量投入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静置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基诺族的另一种饮茶方式,就是喝煮茶,这种方法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在陶耀取出适量经过加工的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汤注入竹筒,供人饮用。竹筒,基诺族既用它当盛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又用它作饮具。因它一头乎,便于摆放,另一头稍尖,便于用口吮茶,所以,就地取材的竹筒便成了基诺族喝煮茶的重要器具。

(15)侗族的烧茶

佰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沧源、西盟等地,在澜沧、孟连、耿马、镇康等地也有部分居住,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生活习惯,喝烧茶就是一种流传久远的饮茶风俗。

亿族的烧条,冲泡方法很别致。通常先用茶壶将水煮开。与此同时,另选一块清洁的薄铁板,上放适量茶叶,移到烧水的火塘边烘烤。为使茶叶受热均匀,还得轻轻抖动铁板。待茶叶发194清香,叶色转黄时,随即将茶叶倾人开水壶中进行煮茶。约3分钟后,即可将茶置人茶碗,以便饮用。

如果烧茶是用来敬客的,通常得由仅族少女奉茶敬客。

(16)景颇族的胸茶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一种以茶做菜的食茶方法。

胞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

脯茶时,先用竹匣将鲜叶摊晾,减去少许水分,而后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

匀,故人罐或竹简内,层层用木棒吞紧,将罐(筒)口盖紧,或用竹叶塞紧。静置两三个月,至

茶叶色泽开始转黄,就算将茶腕好。

脑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然后装入瓦耀,随食随取。讲究一点的,食用时还可拌些香 油,也有加蒜泥或其他佐料的。

参考文献杨涌主编 , 《茶艺服务与管理》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2007.7 , 第216页

姚国坤 , 《茶的典故》 , 农业出版社 , 1991年02月第1版 , 第35页 苏冰 , 《汉唐气象》 , 西北大学出版社 , 1996年11月第1版 , 第140页

第三篇:少数民族饮茶风俗

少数民族饮茶风俗

一昆明九道茶

九道茶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以云南昆明一带最为时尚。泡九道茶一般以普洱茶最为常见,多用于家庭接待宾客,所以,又称迎客茶,温文尔雅是饮九道茶的基本方式。因饮茶有九道程序,故名九道茶。

一是赏茶:将珍品普洱茶置于小盘,请宾客观形、察色、闻香,并简述普洱茶的文化特点,激发宾客的饮茶情趣。

二是洁具:迎客茶以选用紫砂茶具为上,通常茶壶、茶杯、茶盘一色配套。多用开水冲洗,这样既可提高茶具温度,以利茶汁浸出;又可清洁茶具。

三是置茶:一般视壶大小,按1克茶泡50-60毫升开水比例将普洱茶投入壶中待泡。

四是泡茶:用刚沸的开水迅速冲入壶内,至3-4分满。

五是浸茶:冲泡后,立即加盖,稍加摇动,再静置5分钟左右,使茶中可溶物溶解于水。

六是匀茶:启盖后,再向壶内冲入开水,待茶汤浓淡相宜为止。

七是斟茶:将壶中茶汤,分别斟入半圆形排列的茶杯中,从左到右,来回斟茶,使各杯茶汤浓淡一致,至八分满为止。

八是敬茶:由主人手捧茶盘,按长幼辈份,依次敬茶示礼。

九是品茶:一般是先闻茶香清心,继而将茶汤徐徐送入口中,细细品味,以享饮茶之乐。

二藏族酥油茶

藏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在云南、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也在居住。这里地势高亢,有世界屋脊之称,空气稀薄,气候高寒干旱,他们以放牧或种旱地作物为生,当地蔬菜瓜果很少,常年以奶肉、糌粑为主食。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茶成了当地人们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喝酥油茶便成了如同吃饭一样重要。

酥油茶是一种在茶汤中加入酥油等佐料经特殊方法加工而成的茶汤。至于酥油,乃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经搅拌冷却后凝结在溶液表面的一层脂肪。而茶叶一般选用的是紧压茶中的普洱茶或金尖。制作时,先将紧压茶打碎加水在壶中煎煮20-30分钟,再滤去茶渣,把茶汤注入长圆形的打茶筒内。同时,再加入适量酥油,还可根据需要加入事先已炒熟、捣碎的核桃仁、花生米、芝麻粉、松子仁之类,最后还应放上少量的食盐、鸡蛋等。接着,用木杵在圆筒内上下抽打,根据藏族经验,当抽打时打茶筒内发出的声音由咣铛,咣铛转为嚓,嚓时,表明茶汤和佐料已混为一体,酥油茶才算打好了,随即将酥油茶倒入茶瓶待喝。

由于酥油茶是一种以茶为主料,并加有多种食料经混合而成的液体饮料,所以,滋味多样,喝起来咸里透香,甘中有甜,它既可暖身御寒,又能补充营养。在西藏草原或高原地带,人烟稀少,家中少有客人进门。偶尔,有客来访,可招待的东西很少,加上酥油茶的独特作用,因此,敬酥油茶便成了西藏人款待宾客的珍贵礼仪。

又由于藏族同胞大多信奉喇嘛教,当喇嘛祭祀时,虔诚的教徒要敬茶,有钱的富庶要施茶。他们认为,这是积德、行善,所以,在西藏的一些大喇嘛寺里,多备有一口特大的茶锅,通常可容茶数担,遇上节日,向信徒施茶,算是佛门的一种施舍,至今仍随处可见。

三维吾尔族的香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南的维吾尔族,他们主要从事农业劳动,主食面粉,最常见的是用小麦面烤制的馕,色黄,又香又脆,形若圆饼,进食时,总喜与香茶伴食,平日也爱喝香茶。他们认为,香茶有养胃提神的作用,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饮料。

南疆维吾尔族煮香茶时,使用的是铜制的长颈茶壶,也有用陶质、搪瓷或铝制长颈壶的,而喝茶用的是小茶碗,这与北疆维吾尔族煮奶茶使用的茶具是不一样的。通常制作香茶时,应先将茯砖茶敲碎成小块状。同时,在长颈壶内加水七、八分满加热,当水刚沸腾时,抓一把碎块砖茶放入壶中,当水再次沸腾约5分钟时,则将预先准备好的适量姜、桂皮、胡椒、芘等细末香料,放进煮沸的茶水中,经轻轻搅拌,经3-5分钟即成。为防止倒茶时茶渣、香料混入茶汤,在煮茶的长颈壶上往往套有一个过滤网,以免茶汤中带渣。

南疆维吾尔族老乡喝香茶,习惯于一日三次,与早、中、晚三餐同时进行,通常是一边吃馕,一边喝茶,这种饮茶方式,与其说把它看成是一种解渴的饮料,还不如把它说成是一种佐食的汤料,实是一种以茶代汤,用茶作菜之举。

四回族的刮碗子茶

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大西北,以宁夏、青海、甘肃三省(区)最为集中。回族居住处多在高原沙漠,气候干旱寒冷,蔬菜缺乏,以食牛羊肉、奶制品为主。而茶叶中存在的大量维生素和多酚类物质,不但可以补充蔬菜的不足,而且还有助于去油除腻,帮助消比。所以,自古以来,茶一直是回族同胞的主要生活必需品。

回族饮茶,方式多样,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喝刮碗子茶。刮碗子茶用的茶具,俗称三件套。它有茶碗、碗盖和碗托或盘组成。茶碗盛茶,碗盖保香,碗托防烫。喝茶时,一手提托,一手握盖,并用盖顺碗口由里向外刮几下,这样一则可拨去浮在茶汤表面的泡沫,二则使茶味与添加食物相融,刮碗子茶的名称也由此而生。

刮碗子茶用的多为普通炒青绿茶,冲泡茶时,除茶碗中放茶外,还放有冰糖与多种干果,诸如苹果干、葡萄干、柿饼、桃干、红枣、桂圆干、枸杞子等,有的还要加上白菊花、芝麻之类,通常多达八种,故也有人美名其曰:八宝茶。由于刮碗子茶中食品种类较多,加之各种配料在茶汤中的浸出速度不同,因此,每次续水后喝起来的滋味是不很一样的。一般说来,刮碗子茶用沸水冲泡,随即加盖,经5分钟后开饮,第一泡以茶的滋味为主,主要是清香甘醇;第二泡因糖的作用,就有浓甜透香之感;第三泡开始,茶的滋味开始变淡,各种干果的味道就应运而生,具体依所添的干果而定。大抵说来,一杯刮碗子茶,能冲泡5-6次,甚至更多。

回族同胞认为,喝刮碗子茶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又能去腻生津,滋补强身,是一种甜美的养生茶。

五蒙古族的咸奶茶

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及其边缘的一些省、区,喝咸奶茶是蒙古族人们的传统饮茶习俗。在牧区,他们习惯于一日三餐茶,却往往是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主妇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喜欢喝热茶,早上,他们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将剩余的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供随时取饮。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

蒙古族喝的咸奶茶,用的多为青砖茶或黑砖茶,煮茶的器具是铁锅。制作时,应先把砖茶打碎,并将洗净的铁锅置于火上,盛水2-3公斤,烧水至刚沸腾时,加入打碎的砖茶25克左右。当水再次沸腾5分钟后,掺入奶,用量为水的五分之一左右。稍加搅动,再加入适量盐巴。等到整锅咸奶茶开始沸腾时,才算煮好了,即可盛在碗中待饮。煮咸奶茶的技术性很强,茶汤滋味的好坏,营养成分的多少,与用茶、加水、掺奶,以及加料次序的先后都有很大的关系。如茶叶放迟了,或者加茶和奶的次序颠倒了,茶味就会出不来。而煮茶时间过长,又会丧失茶香味。蒙古族同胞认为,只有器、茶、奶、盐、温五者互相协调,才能制成咸香可宜、美味可口的咸奶茶来。为此,蒙古族妇女都练就了一手煮咸奶茶的好手艺。大凡姑娘从懂事起,做母亲的就会悉心向女儿传授煮茶技艺。当姑娘出嫁时,在新婚燕尔之际,也得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显露一下煮茶的本领。要不,就会有缺少家教之嫌。

六侗族、瑶族的打油茶

居住在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毗邻地区的侗族、瑶族和这一地区的其他兄弟民族,他们世代相处,十分好客,相互之间虽习俗有别,但却都喜欢喝油茶。因此,凡在喜庆佳节,或亲朋贵客进门,总喜欢用做法讲究,佐料精选的油茶款待客人。

做油茶,当地称之为打油茶。打油茶一般经过四道程序。

首先是选茶:通常有两种茶可供选用,一是经专门烘炒的末茶;二是刚从茶树上采下的幼嫩新梢,这可根据各人口味而定。

其次是选料:打油茶用料通常有花生米、玉米花、黄豆、芝麻、糯粑、笋干等,应预先制作好待用。

第三是煮茶:先生火,待锅底发热,放适量食油入锅,待油面冒青烟时,立即投入适量茶叶入锅翻炒,当茶叶发出清香时,加上少许芝麻、食盐,再炒几下,即放水加盖,煮沸3-5分钟,即可将油茶连汤带料起锅盛碗待喝。一般家庭自喝,这又香、又爽、又鲜的油茶已算打好了。

如果是打的油茶作庆典或宴请用的,那么,还得进行第四道程序,即配茶。配茶就是将事先准备好的食料,先行炒熟,取出放入茶碗中备好。然后将油炒经煮而成的茶汤,捞出茶渣,趁热倒入备有食料的茶碗中供客人吃茶。

最后是奉茶,一般当主妇快要把油茶打好时,主人就会招待客人围桌入坐。由于喝油茶是碗内加有许多食料,因此,还得用筷子相助,所以,说是喝油茶,还不如说吃油茶更为贴切。吃油茶时,客人为了表示对主人热情好客的回敬,赞美油茶的鲜美可口,称道主人的手艺不凡,总是边喝、边啜、边嚼,在口中发出啧、啧声响,还赞口不绝!

七土家族的擂茶

在湘、鄂、川、黔的武陵山区一带,居住着许多土家族同胞,千百年来,他们世代相传,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吃茶法,这就是喝擂茶。

擂茶,又名三生汤,是用生叶(指从茶树采下的新鲜茶叶)、生姜和生米仁等三种生原料经混和研碎加水后烹煮而成的汤,故而得名。相传三国时,张飞带兵进攻武陵壶头山(今湖南省常德境内),正值炎夏酷暑,当地正好瘟疫蔓延,张飞部下数百将士病倒,连张飞本人也不能幸免。正在危难之际,村中一位草医郎中有感于张飞部属纪律严明,秋毫无犯,便献出祖传除瘟秘方擂茶,结果茶(药)到病除。其实,茶能提神祛邪,清火明目;姜能理脾解表,去湿发汗;米仁能健脾润肺,和胃止火,所以,说擂茶是一帖治病良药,是有科学道理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古代相比,现今的擂茶,在原料的选配上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今制作擂茶时,通常用的除茶叶外,再配上炒熟的花生、芝麻、米花等;另外,还要加些生姜、食盐、胡椒粉之类。通常将茶和多种食品,以及佐料放在特制的陶制擂钵内,然后用硬木擂棍用力旋转,使各种原料相互混合,再取出一一倾入碗中,用沸水冲泡,用调匙轻轻搅动几下,即调成擂茶。少数地方也有省去擂研,将多种原料放入碗内,直接用沸水冲泡的,但冲茶的水必须是现沸现泡的。

土家族兄弟都有喝擂茶的习惯。一般人们中午干活回家,在用餐前总以喝几碗擂茶为快。有的老年人倘若一天不喝擂茶,就会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爽,视喝擂茶如同吃饭一样重要。不过,倘有亲朋进门,那么,在喝擂茶的同时,还必须设有几碟茶点。茶点以清淡、香脆食品为主,诸如花生、薯片、瓜子、米花糖、炸鱼片之类,以平添喝擂茶的情趣。

八白族的三道茶

白族散居在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风光秀丽的云南大理,这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大凡在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拜师学艺等喜庆日子里,或是在亲朋宾客来访之际,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款待。

制作三道茶时,每道茶的制作方法和所用原料都是不一样的。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就要先吃苦。制作时,先将水烧开。再由司茶者将一只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待罐烤热后,随即取适量茶叶放入罐内,并不停地转动砂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啪啪作响,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立即注入已经烧沸的开水。少倾,主人将沸腾的茶水倾入茶盅,再用双手举盅献给客人。由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一饮而尽。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中放入少许红糖,待煮好的茶汤倾入盅内八分满为止。这样沏成的茶,甜中带香,甚是好喝,它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香来

第三道茶,称之为回味茶。其煮茶方法虽然相同,只是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少许炒米花,若干粒花椒,一撮核桃仁,茶汤容量通常为六、七分满。饮第三道茶时,一般是一边晃动茶盅,使茶汤和佐料均匀混合;一边口中呼呼作响,趁热饮下。这杯茶,喝起来甜、酸、苦、辣,各味俱全,回味无穷。它告诫人们,凡事要多回味,切记先苦后甜的哲理。

九哈萨克族的奶茶

主要居住在新疆天山以北的哈萨克族,还有居住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回族等兄弟民族,茶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把它看成与吃饭一样重要。他们的体会是一日三餐有茶,提神清心,劳动有劲;三天无茶落肚,浑身乏力,懒得起床。

哈萨克族煮奶茶使用的器具,通常用的是铝锅或铜壶,喝茶用的大茶碗。煮奶时,先将茯砖茶打碎成小块状。同时,盛半锅或半壶水加热沸腾,随着抓一把碎砖茶入内,待煮沸5分钟左右,加入牛(羊)奶,用量约为茶汤的五分之一。轻轻搅动几下,使茶汤与奶混和,再投入适量盐巴,重新煮沸5-6分钟即成。讲究的人家,也有不加盐巴而加食糖和核桃仁的。这样才算把一锅(壶)热乎乎、香喷喷、油滋滋的奶茶煮好了,便可随时供饮。

北疆民族兄弟习惯于一日早、中、晚三次喝奶茶,中老年还得上午和下午各增加一次。如果有客从远方来,那么,主人就会立即迎客入帐,席地围坐。好客的女主人当即在地上铺一块洁净的白布,献上烤羊肉、馕(一种用小麦面烤制而成的饼)、奶油、蜂蜜、苹果等,再奉上一碗奶茶。如此,一边谈事叙谊,一边喝茶进食,饶有风趣。

喝奶茶对初饮者来说,会感到滋味苦涩而不大习惯,但只要在高寒,缺蔬菜,食奶肉的北疆住上十天半月,就会感到喝奶茶实在是一种补充营养和去腻消食不可缺少的饮料,对于当地牧民。

十苗族的八宝油茶汤

居住在鄂西、湘西、黔东北一带的苗族,以及部分土家族人们,有喝油茶汤的习惯。他们说: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倘有宾客进门,他们更为用香脆可口,滋味无穷的八宝油茶汤款待。八宝油茶汤的制作比较复杂,先得将玉米(煮后晾干)、黄豆、花生米、团散一种米面薄饼)、豆腐干丁、粉条等分别用茶油炸好,分装入碗待用。

接着是炸茶,特别要把握好火候,这是制作的关键技术。具体做法是放适量茶油在锅中,待锅内的油冒出青烟时,放入适量茶叶和花椒翻炒,待茶叶色转黄发出焦糖香时,即可倾水入锅,再放上姜丝。一旦锅中水煮沸,再徐徐掺入少许冷水,等水再次煮沸时,加入适量食盐和少许大蒜、胡椒之类,用勺稍加拌动,随即将锅中茶汤连同佐料,一一倾入盛有油炸食品的碗中,这样就算把八宝油茶汤制好了。

待客敬油茶汤时,大凡有主妇用双手托盘,盘中放上几碗八宝油茶汤,每碗放上一只调匙,彬彬有礼地敬奉客人。这种油茶汤,由于用料讲究,制作精细,一碗到手,清香扑鼻,泌人肺腑。喝在口中,鲜美无比,满嘴生香。它既解渴,又饱肚,还有特异风味,是我国饮茶技艺中的一朵奇葩。

十一回族苗族的罐罐茶

住在我国西北,特别是甘肃一带的一些回族、苗族、彝族同胞有喝罐罐茶的嗜好。每当走进农家,只见堂屋地上挖有一口大塘(坑),烧着木柴,或点燃炭火,上置一把水壶。清早起来,主妇就会赶紧熬起罐罐茶来。这种情况,尤以六盘山区一带的兄弟民族中最为常见。

喝罐罐茶,以喝清茶为主,少数也有用油炒或在茶中加花椒、核桃仁、食盐之类的。

罐罐茶的制作并不复杂,使用的茶具,通常一家人一壶(铜壶)、一罐(容量不大的土陶罐)、一杯(有柄的白瓷茶杯),也有一人一罐一杯的。熬煮时,通常是将罐子围放在壶四周火糖边上,倾上壶中的开水半罐,待罐内的水重新煮沸时,放上茶叶8-10克,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再向罐内加水至八分满,直到茶叶又一次煮沸时,才算将罐罐茶煮好了,即可倾汤入杯开饮。也有些地方先将茶烘烤或油炒后再煮的,目的是增加焦香味;也有的地方,在煮茶过程中,加入核桃仁、花椒、食盐之类的。但不论何种罐罐茶,由于茶的用量大,煮的时间长,所以,茶的浓度很高,一般可重复煮3-4次。

由于罐罐茶的浓度高,喝起来有劲,会感到又苦又涩,好在倾入茶杯中的茶汤每次用量不多,不可能大口大口地喝下去。但对当地少数民族而言,因世代相传,也早已习惯成自然了。

喝罐罐茶还是当地迎宾接客不可缺少的礼俗,倘有亲朋进门,他们就会一同围坐火塘边,一边熬制罐罐茶,一边烘烤马铃薯、麦饼之类,如此边喝酽茶、边嚼香食,可谓野趣横生。当地的民族同胞认为,喝罐罐茶至少有四大好处:提精神、助消化、去病魔、保健康!

十二瑶族、壮族咸油茶

瑶族、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毗邻的湖南、广东、贵州、云南等山区也有部分分布。瑶族的饮茶风习很奇特,都喜欢喝一种类似菜肴的咸油茶,认为喝油茶可以充饥健身、祛邪去湿、开胃生津,还能预防感冒,对一个多居住在山区的民族而言,咸油茶实在是一种健身饮料。

做咸油茶时,很注重原料的选配。主料茶叶,首选茶树上生长的健嫩新梢,采回后,经沸水烫一下,再沥干待用。配料常见的有大豆、花生米、糯粑、米花之类,制作讲究的还配有炸鸡块、爆虾子、炒猪肝等。另外,还备有食油、盐、姜、葱或韭等佐料。制咸油茶,先将配料或炸、或炒、或煮,制备完毕,分装入碗。尔后起油锅,将茶叶放在油锅中翻炒,待茶色转黄,发出清香时,加入适量姜片和食盐,再翻动几下,随后加水煮沸3-4分钟,待茶叶汁水浸出后,捞出茶渣,再在茶汤中撒上少许葱花或韭段。稍时,即可将茶汤倾入已放有配料的茶碗中,并用调匙轻轻地搅动几下,这样才算将香中透鲜、咸里显爽的咸油茶做好了。

由于咸油茶加有许多配料,所以,与其说是一碗茶,还不如说它是一道菜。如此一来,有些深感自己制作手艺不高的家庭,每当贵宾进门时,还得另请村里的做咸油茶高手操作。又由于咸油茶,是一种高规格的礼仪。因此,按当地风俗,客人喝咸油茶,一般不少于三碗,这叫三碗不见外。

十三基诺族的凉拌茶和煮茶

基诺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尤以景洪为最多。他们的饮茶方法较为罕见,常见的有两种,即凉拌茶和煮茶。

凉拌茶是一种较为原始的食茶方法,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此法以现采的茶树鲜嫩新梢为主料,再配以黄果叶、辣椒、食盐等佐料而成,一般可根据各人的爱好而定。

做凉拌茶的方法并不复杂,通常先将从茶树上采下的鲜嫩新梢,用洁净的双手捧起,稍用力搓揉,使嫩梢揉碎,放入清洁的碗内;再将黄果叶揉碎,辣椒切碎,连同食盐适量投入碗中;最后,加上少许泉水,用筷子搅匀,静置15分钟左右,即可食用。

基诺族的另一种饮茶方式,就是喝煮茶,这种方法在基诺族中较为常见。其方法是先用茶壶将水煮沸,随即在陶罐取出适量已经过加工的茶叶,投入到正在沸腾的茶壶内,经3分钟左右,当茶叶的汁水已经溶解于水时,即可将壶中的茶汤注入到竹筒,供人饮用。竹筒,基诺族既用它当盛具,劳动时可盛茶带到田间饮用;又用它作饮具。因它一头平,便于摆放,另一头稍尖,便于用口吮茶,所以,就地取材的竹筒便成了基诺族喝煮茶的重要器具。

十四佤族的烧茶

佤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的沧源、西盟等地,在澜沧、孟连、耿马、镇康等地也有部分居住。他们自称阿佤、布饶,至今仍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生活习惯,喝烧茶就是一种流传久远的饮茶风俗。

佤族的烧茶,冲泡方法很别致。通常先用茶壶将水煮开。与此同时,另选一块清洁的薄铁板,上放适量茶叶,移到烧水的火塘边烘烤。为使茶叶受热均匀,还得轻轻抖动铁板。待茶叶发出清香,叶色转黄时,随即将茶叶倾入开水壶中进行煮茶。约3分钟后,即可将茶置入茶碗,以便饮喝。

如果烧茶是用来敬客的,通常得由佤族少女奉茶敬客,待客人接茶后,方可开始喝茶。

十五傣族的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是傣族人们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傣族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这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

傣族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一般可分为五道程序,现分述如下。

装茶:就是将采摘细嫩、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陆续装实。

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通常每隔4-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即可停止烘烤。

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为清香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喝茶:竹筒香茶喝起来,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的浓郁清香,所以,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难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

十六拉祜族的烤茶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澜沧、孟连、沧源、耿马、勐海一带。在拉祜语中,称虎为拉,将肉烤香称之为祜,因此,拉祜族被称之为猎虎的民族。饮烤茶是拉祜族古老、传统的饮茶方法,至今仍在普遍饮用。

饮烤茶通常分为四个操作程序进行。

装茶抖烤:先将小陶罐在火塘上用文火烤热,然后放上适量茶叶抖烤,使受热均匀,待茶叶叶色转黄,并发出焦糖香时为止。

沏茶去抹:用沸水冲满盛茶的小陶罐,随即泼去上部浮沫,再注满沸水,煮沸3分钟后待饮。

倾茶敬客:就是将在罐内烤好的茶水倾入茶碗,奉茶敬客。

喝茶啜味:拉祜族兄弟认为,烤茶香气足,味道浓,能振精神,才是上等好茶。因此,拉祜族喝烤茶,总喜欢热茶啜饮。

十七景颇族的腌茶

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

腌茶时,先用竹篇将鲜叶摊晾,失去少许水分,而后稍加搓揉,再加上辣椒、食盐适量拌匀,放入罐或竹筒内,层层用木棒舂紧,将罐(筒)口盖紧,或用竹叶塞紧。静置二、三个月,至茶叶色泽开始转黄,就算将茶腌好。

腌好的茶从罐内取出晾干,然后装入瓦罐,随食随取。讲究一点的,食用时还可拌些香油,也有加蒜泥或其他佐料的。

十八哈尼族的土锅茶

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红河、西双版纳地区,以及江城、澜沧、墨江、元江等地,其内有和尼、布都、爱尼、卡多等不同的自称。喝土锅茶是哈尼族的嗜好,这是一种古老而简便的饮茶方式。

哈尼族煮土锅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凡有客人进门,主妇先用土锅(或瓦壶)将水烧开,随即在沸水中加入适量茶叶,待锅中茶水再次煮沸3分钟后,将茶水倾入用竹制的茶盅内,一一敬奉给客人。平日,哈尼族同胞也总喜欢在劳动之余,一家人喝茶叙家常,以享天伦之乐。

十九傈僳族油盐茶

傈僳族,唐代称其为傈蛮或栗粟,明清时称其为力或栗粟,主要聚居在云南的怒江,散居于云南的丽江、大理、迪庆、楚雄、德宏,以及四川的西昌等地,这是一个质朴而又十分好客的民族,喝油盐茶是傈僳人们广为流传的一种古老饮茶方法。

傈僳族喝的油盐茶,制作方法奇特,首先将小陶罐在火塘(坑)上烘热,然后在罐内放入适量茶叶在火塘上不断翻滚,使茶叶烘烤均匀。待茶叶变黄,并发出焦糖香时,加上少量食油和盐。稍时,再加水适量,煮沸2-3分钟,就可将罐中茶汤倾入碗中待喝。

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油盐茶因在茶汤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食油和盐,所以,喝起来香喷喷,油滋滋,咸兮兮,既有茶的浓醇,又有糖的回味佤族同胞常用它来招待客人,也是家人团聚喝茶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十布朗族的青竹茶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以及临沧、澜沧、双江、景东、镇康等地的部分山区,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待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二十一纳西族的龙虎斗和盐茶

纳西族主要居住在风景秀丽的云南省丽江地区,这是一个喜爱喝茶的民族。他们平日爱喝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龙虎斗。此外,还喜欢喝盐茶。

纳西族喝的龙虎斗,制作方法也很奇特,首先用水壶将茶烧开。另选一只小陶罐,放上适量茶,连罐带茶烘烤。为免使茶叶烤焦,还要不断转动陶罐,使茶叶受热均匀。待茶叶发出焦香时,向罐内冲入开水,烧煮3-5分钟。同时,准备茶盅,再放上半盅白酒,然后将煮好的茶水冲进盛有白酒的茶盅内。这时,茶盅内会发出啪啪的响声,纳西族同胞将此看作是吉祥的征兆。声音愈响,在场者就愈高兴。纳西族认为龙虎斗还是治感冒的良药,因此,提倡趁热喝下。如此喝茶,香高味酽,提神解渴,甚是过瘾!

纳西族喝的盐茶,其冲泡方法与龙虎斗相似,不同的是在预先准备好的茶盅内,放的不是白酒而是食盐。此外,也有不放食盐而改换食油或糖的,分别取名为油茶或糖茶。

第四篇:中国的20种饮茶习俗

中国的20种饮茶习俗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各族人民有着各种不同的饮茶习俗,真可谓“历史久远茶故乡,绚丽多姿茶文化。”中国人创造了多样的品茗方式,以人数分,有独饮、对饮、品饮、聚饮,古人云: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则为施茶。

那么,以下的20种饮茶习俗中,到底哪种最奇葩?哪种最风雅? 1.擂茶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各地擂茶制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选择差别较大,按地域和族群可以分为客家擂茶和湖南(非客家)擂茶两大类。

作擂茶时,擂者坐下,双腿夹住一个陶制的擂钵,抓一把绿茶放入钵内,握一根半米长的擂棍,频频舂捣、旋转。边擂边不断地给擂钵内添些芝麻、花生仁、草药等,待钵中的东西捣成碎泥,茶便擂好了。然后,用一把捞瓢筛滤擂过的茶,投入铜壶,加水煮沸,一时满堂飘香。品擂茶,其味格外浓郁、绵长„„据说擂茶有解毒的功效,既可作食用,又可作药用;既可解渴,又可充饥。

2.龙虎斗茶

纳西族用茶和酒冲泡调和而成的“龙虎斗”茶,被认为是解表散寒的一味良药,因此,“龙虎斗”茶总是受到纳西族的喜爱。云南西北部深山老林里的兄弟民族,喜欢用开水把茶叶在瓦罐里熬的浓浓的,而后把茶水冲放到事先装有酒的杯子里与酒调和,有时还加上一个辣子,当地人称它为“龙虎斗茶”。喝一杯龙虎斗茶以后,全身便会热乎乎的,睡前喝一杯,醒来会精神抖擞,浑身有力。

龙虎斗茶制法

配方:茶叶5-10克,白酒适量。

用法:先将茶叶加水煎熬5分钟左右成浓涩茶汤,冲入有酒的容器中,即成。代茶及时饮服。

3.虫茶

www.xiexiebang.com 10.砂罐茶

把冲洗干净的小砂罐置于火塘旁烘烤,等砂罐烤温热了,再把茶叶放进去,手握砂罐在火上慢慢摇晃,等砂罐内的茶叶散友出悦鼻的馨香时,便可将滚开水冲进砂罐里,盖上罐盖,闷上三分多钟,砂罐茶便沏成了。我国三峡一带的老百姓醉心于砂罐茶,他们觉得只有喝这种茶才够味才过瘾,喝后五脏六腑都熨贴,无比畅快。

11.三道茶

分三次用不同的配料泡茶,风味各异,概括为头苦二甜三回味,头道茶为苦茶,把茶叶放入小陶罐中用小火烤至微黄并有清香味时,再向茶罐内冲入沸水,泡成浓酽的茶汁倒人杯中饮用,此茶味浓且苦,故称苦茶。第二道茶为甜茶,它是和茶叶嫩芽和核桃仁、烤乳扇、冰糖蜜饯或者蜂蜜等用沸热的开水冲泡而成。此茶甜滋滋的,故称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它是用茶叶嫩叶加生姜片、花椒、桂皮末、红糖等用滚烫的开水冲泡而成。

此茶麻、辣、甜、苦各味皆有,饮之使人回味,故称回味茶。云南大理的白族同胞爱饮三道茶,并用三道茶待客。三道茶喻示着人生有苦有甜,苦尽甜来,令人回味无穷。小小三道茶折射出白族同胞对人生哲理的悟性。

12.土锅茶

土锅茶是我国为云南哈尼族一种古老而方便的饮茶方法。先用大土锅将山泉水烧开后,放进南糯山上特制的“南糯白毫”,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人竹制的茶盅内饮用,这种茶水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哈尼族同胞爱饮这种茶,并称它为“土锅茶”。

www.xiexiebang.com 13.腌茶

即把新茶叶放在大缸里,撒上适量的盐,然后用石块压紧盖好,经过数月后(一般是三个月)再拿出来饮用。此茶香气和滋昧都别有风味,由于像腌白菜一样,所以叫腌茶,部分彝族同胞爱喝。

腌茶一般在雨季进行,所用的茶叶是不经加工的鲜叶。制作时,姑娘们首先将从茶树上采回的鲜叶,用清水洗净,沥去鲜叶表面的附着水后待用。居住在云南省德宏地区的景颇族、德昂族等兄弟民族,至今仍保持着一种以茶作菜的食茶方法。

14.酥油茶

藏族同胞特别爱饮酥油茶。酥油茶的一般做法是将茶叶捣碎,在锅中熬煮后,用竹筛滤出茶渣,将茶汁倒入预先放有酥油和食盐的桶内,用打茶工具在桶内不停地搅伴,使酥油充分而均匀溶于茶汁中,然后装入壶内放在微火上以便随时趁热取饮。较高档的酥油茶还得加上事先就炒熟的碎花生米、核桃仁或者糖和鸡蛋。酥油茶既可单独诙用也可在吃糌粑或麦丐粑时饮用。

15.雷响茶

是酥油茶的一种,所不同的是把钻有小孔的鹅卵召烧红,放进装有酥油与茶汁的桶里,桶内茶汁便噼噼吧吧作晌,晌声过后立即用劲上下抽打,以增强茶汤的浓度及香气和滋味。白族的“雷响茶”颇具趣味性。将茶叶放人砂罐内烧烤一定时间后,冲入沸水,这时砂罐内会发出一种似“雷响”的声音。其时在场的宾客都会集中注意力等着聆听这种“雷响声”,且自身的情绪也会随着响声的大小而起伏,发出发自内心的微笑,都认为是一种“吉祥幸福”的象征。

16.盐奶茶

将青砖茶敲碎,取50克左右的茶叶放到能装四、五斤水的铜壶或铁祸内,用沸水冲沏后再在微火上煮沸几分钟或直接用冷水煮开,等汤色浓后掺入一、二勺奶和一些盐即成盛奶茶。蒙古族和藏族牧民爱喝盐奶茶。他们每天旱晨煮一大壶置于微火上,趁热边喝盐奶茶边吃炒米和酪蛋子,一直到吃饱为止。

17.铁板茶

先把茶叶放在簿铁板或瓦片上面烘烤,待闻到茶香味时再倒入事先已准备好的锅子里熬煮几分抑。这种茶色如琥珀,昧酽香高。由于在铁板上烘烤,所以叫铁板茶。佤族同胞爱饮铁板茶。

18.罐罐茶

将砖茶敲碎成块,取几小块和水一道置于小罐内放在火上熬煮,直到罐内茶汤熬得恨浓很浓,只剩下一、二口时停止加热,稍凉后一饮而尽。甘肃省的一些老年人就爱喝这种罐罐茶。一个土火炉子、一只“曲曲罐”、一撮茶叶或一笼火,一撮茶,一个茶罐和一只茶蛊,便是罐罐茶的全部家当了。大家坐在热炕上,架旺火炉,将黑瓦罐里的茶熬的浓酽至极,一口口的呷着,显得十分舒坦轻松。

19.打油茶

贵州的布依族,广西的侗族、苗族同胞都爱喝打油茶。不过,们们的做法略有不同。步依族的打油茶做法是,先把黄豆、玉米、糯米等用油炒熟混合放在茶碗里,然后用油把茶叶炒香后放入少量的姜、葱、盐和水煮,直到沸腾为止,去渣后倒入茶碗里拌匀即成打油茶。布依族同胞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全身疏通;一天三翌,雷打不动”之说。

而广西侗旅、苗族同胞的打油茶做法是,把事先煮熟晒干的糯米(又称阴米)下油锅爆炒好倒进茶碗里,再向碗里放一些熟芝麻、油炸花生米、葱等配料,然后将茶叶、油放入锅内爆炒并不停地用锅铲轻轻敲打,最后加水煮沸,虑出茶渣,把热茶汤冲入茶碗内即成打油茶。侗族有首民谣说:早上喝碗油茶汤,不用医生开药方;晚上喝碗油茶汤,一天劳累全扫光;三天个喝油茶汤,鸡鸭鱼肉也不香”。可见他门对打油茶的酷爱程度。

20.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一种较为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罐放在火炭上烤,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人罐烤香,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中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适量开水稀释。这种茶汁呈橙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叶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就常以喝茶代蔬菜。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

第五篇:异国的饮茶习俗

茶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但各国饮茶的习俗却不尽相同,各有妙处。泰国人喝冰茶 泰国人饮茶的习惯很奇特,他们常常在一杯热茶中加入一些小冰块,这样茶很快就冰凉了。在气候炎热的泰国,饮用此茶使人倍感凉快、舒适。埃及人喝甜茶 埃及人喜欢饮甜茶。他们招待客人时,常端上一杯热茶,里面放入许多白糖,同时送来一杯供稀释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印度人喝奶茶 印度人喝茶时要在茶叶中加入牛奶、姜和小豆蔻,沏出的茶味与众不同。他们喝茶的方式也十分奇特,把茶斟在盘子里啜饮,可谓别具一格。英国人喝什锦茶 英国人常在茶里掺入橘子、玫瑰等佐料。据说这样可减少容易伤胃的茶碱,更能发挥保健作用。俄罗斯人喜欢饮红茶 他们先在茶壶里泡上浓浓的一壶红茶,喝时倒少许在茶杯里,然后冲上开水,随自己的习惯调成浓淡不一的味道。美洲人喝马黛茶 在南美洲许多国家,人们把茶叶和当地的马黛树叶混合在一起饮用。喝茶时,先把茶叶放入筒中,冲上开水,再用一根细长的吸管插入到大茶杯里吸吮。非洲人喝薄荷茶 北非人喝茶,喜欢在绿茶里加几片新鲜的薄荷叶和一些冰糖,此茶清香醇厚,又甜又凉。有客来访,主人连敬三杯,客人须将茶喝完才算礼貌。

下载中国55个少数民族饮茶习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55个少数民族饮茶习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云南民族的饮茶习俗

    等等云南民族的饮茶习俗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全省人口4000多万,在全国56个民族的大家庭中,云南是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有汉、彝、白、哈尼、壮、傣、苗、傈僳、回、拉祜、佤、......

    饮茶习俗与中国古代茶文化

    饮茶习俗与中国古代茶文化 我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华的一部分,并为世界茶文......

    少数民族节日习俗

    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

    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少数民族春节习俗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

    少数民族婚礼习俗

    少数民族婚礼习俗 朝鲜族 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

    少数民族婚恋习俗

    有趣的情书--鲜花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青年男女,常把鲜花当作情书来传递。他们忌讳在长辈或姑嫂面前玩弄花朵。 青年男女在谈情说爱时,采取的是一种隐晦的方式。男青年看上了女......

    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 蒙古族新年 蒙古族的新年在农历正月,过年时大家穿新衣,互相拜贺、献哈达、送礼品。那达慕大会 蒙古语“那达慕”有娱乐或游戏的意思。那达慕大会是一种传......

    各少数民族习俗趣闻

    云南各少数民族习俗趣闻-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