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维护社会的安定主要依靠道德四辨陈词
谢谢主席
感谢对方辩友的总结,然而我们也无不遗憾的看到对方辩词中有着极大的漏洞。中国现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安定才能构建和谐社会,然而何为社会安定? 是人们内心的安定,不是人们因为惧怕法律的惩罚不敢去干坏事,几千年周厉王的下场就已经告诉我们,防止民之口甚于防川,只有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安定社会。
我们承认法律在保障社会安定中所发挥的重要性,然而对方辩友请注意,且不论法律是在保障而道德才是维护社会安定,我想请问有了法律社会就安定了吗?不是的,只有大家都去遵守法律,法律才能发挥作用,然而遵守法律靠的是道德,道德素养让我们去遵守法律,所以对方辩友应该同意道德比法律在维护社会安定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也许大家都看过《越狱》,主人公在几个关押着重犯的监狱里斗争。请问对方辩友,对于犯罪者该怎么办?仅仅是用法律来惩罚他们就够了么?显然不够,我们把犯罪分子抓入监狱,给他们惩罚的目的仍然是加强他们道德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不安定因素,那么对方辩友,你们是否同意,法律只是手段而道德才是目的?是的,你们同意!而手段重要还是目的重要?自然是目的!所以我们双方其实都同意道德比法律更重要。同时,如果我们加强整个社会的道德修养,又怎么会发生此关事件呢?正所谓法律治标,然而道德治本。《谏太宗十思疏》中有言,求术之长者固其根本,欲疏之远者必竣其源泉,思国家安者必积其德义;《大学》中也有“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平天下”的说法,而无论是积德义还是修身,都是在强调道德重要性。对方一定与我方一样清楚的了解贞观之后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堪称大同社会,难道你们不承认这是在告诉我们道德能更好的维护社会安定么?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法律,其本身就具体有极大的缺陷。例如,它有致命的局限性,从广度上看,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要宽的多,法律不能面面俱到而道德却无处不在,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但我们双方却应该承认,法律只能徒劳的等待问题出现之后再去试图寻找解决方法,那么请问对方辩友,你们难道不认为主要依靠法律会使许多不安定因素潜伏在社会中么?请问这又怎么能算维护社会安定呢?而且我想对方辩友也一定同意,无论法律这张天网如何恢恢,总有漏网之鱼,不管法律规定如同细密,总有鞭长莫及的地方,不是么?另外,法律的滞后性也让其作用在道德面前大打折扣,道德可以预防杀人事件的发生,法律只能在被杀人者的葬礼上做苍白无力的补救。从这些意义上来讲,对方辩友一定会与我们一起得出结论,那就是,维护社会的安定主要依靠道德!
几千年的历史,无数哲人的言语,数以万计的活生生的案例都在向我们所有人展示一个真理:维护社会的安定主要依靠道德。21世纪的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是每个人的责任,而人心的和谐才是最基本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以我们辩论双方而言,我们的交流不管是台上还是台下,以道德为准则更有利于合作与提高,有利于团结与和谐,难道对方辩友你们不同意么?所以,综上所述,我们大家都认同,维护社会安定主要依靠道德!谢谢大家!
第二篇:四辨陈词
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今天,对方辩友在这里为广大观众奉献了精彩的辩词,展示了团队合作精神。更难能可贵的是,对方四辩在最后关头还不忘奉献几个问题,虽然我方早已对这些问题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为了答谢对方辩友对奉献精神的厚爱,我愿意就对方辩友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奉献我方观点。
23…
…
对方辩友之所以有以上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他不仅误解了奉献精神的含义和作用,而且也误解了奉献和创新之间的关系。奉献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也不是一种消极保守的思想和行为,奉献精神是积极的。奉献精神能营造和谐的环境,打造高度团结的团队。
奉献精神之所以比创新精神更重要,是因为奉献精神不仅是奉献行为的原动力和方向盘,而且是创新的原动力和导航器。奉献精神不仅通过奉献行为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通过规范、推动、促进创新活动从而间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为奉献精神不仅可以促使创新精神转化为创新行为,进而创造出有益的东西,而且它可以借助奉献行为为创新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有利于创新的和谐环境。因为奉献精神能够使一个群体、一个组织、一个系统产生向心力和凝聚力和统合力。
诚然,创新在地税事业发展进程中能起到助推作用,但由于创新具有不确定性、复杂多变性、艰巨性,如果奉献精神不足,创新精神就可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创新活动就会迷失方向,创新的成果就难以推广。一句话,在创新之前、之中、之后都需要都奉献精神。一个奉献精神不足的人,他能够而且乐意为人民创新吗?君不见,一些人才华横溢,却碌碌无为,甚至做出不齿于人类的恶行。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缺乏奉献精神导向和约束的创新将给税收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
回首往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地税事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以奉献精神为主旋律的奋斗史。奉献精神是地税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14年来,我省广大地税工作者以刘衍新为榜样,发扬奉献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勤征细管、忘我奉献,使地税收入从组建之初的43亿元,发展到2006年的239亿元,收入增长每年都在15%以上。
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和党的嘱托的地税人有一个崇高的信念:人因为奉献而使理想变得崇高;人因为奉献而目标远大;人因为奉献而信念坚定;人因为奉献而力量倍增。人因为奉献而创意迭出。当一个人无条件地把自己的爱、生命和精力都奉献给他所追求的事业,奉献给他所服务的对象时,世上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让我们用辛勤奉献去为国增收,为民争利!用真诚奉献去提升我们的能力,放飞我们的理想!用努力奉献去推动创新!用协同奉献去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用无私奉献去谱写地税事业明天的辉煌!
谢谢!
第三篇:四辨总结陈词
在校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下面我进一步总结我方观点:1.我方所强调的创业利弊是重在过程,而不是结果。我方承认,对于还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而言,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的确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今天所要谈论的是一个利与弊的比较性命题,最终结果的成败以及创业业绩的大小与创业的利弊没有很多必然的联系,理论用于实践,认清自己的优劣势,为下一段充电学习定好方向何乐不为?在创业中发现自己学习的盲点和死角,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把学术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我们现在的大学缺的不就是把科研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吗?2.大学生比一般人更有创业优势。大学生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和头脑来做好自我创业,而且现在国家也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把所学得的书本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即使创业失败,大学生也不必象社会中人那般狼狈,仍然可以风雨过后在课堂上继续读书学习以待将来放手再搏。因为毕竟他们年轻,不用过多地考虑功利的结果,也能够承担或者忍受失败。现在社会,大学生毕业就业难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既然我们有这个能力来做自己的老板,那为什么非要削尖脑袋去挤人才市场,而不在在校期间就为自己将来的事业奏响华美的序曲呢?3.大学生创业可以培养合作精神以及综合能力。在校大学生创业并不是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大学生即将进入社会,创业,可以使大学生在社会这所人生大学中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而更多的知识是在社会中学得的。常言道:商场如战场。而大学生本身在这种创业中得到的竞争意识、先机意识、挑战意识、合作意识、风险意识,还有那种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的毅力和精神,难道不会使其收益终生吗?4.大学生创业可以建立高知识团队,促进技术市场的良性竞争。现在的社会创业着重的是科技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种大学生群体的高技术含量创业,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企业改良,形成整个市场重技术重知识的优良氛围。火一样的有着绚烂青春的大学生,给中国市场带来的不正是一场革命吗?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就是人的进步,而人的进步就是人的发展。今天,我们站在21世纪的起点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中国社会向前飞速发展的历史感和责任感。身为现代社会的大学生,我们有勇气、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我们完全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成就自己的梦想。我们需要的不但是睿智的大脑和丰厚的课本知识,更需要的是宝贵的社会实践创业经验,我们需要行之、为之。最后,让我们记住阿基米德的名言吧:"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撑起整个地球!创业知识广泛存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视野之中,只要善于学习,总能找到施展才华的途径。善于学习和总结永远是赢者的座右铭。花落不是花开的错,潮落不是潮起的过。当万物凋零,碎裂,生命绝迹,堕灭,这些宏大的木门将被禁锢。当心脏化作一座洋溢着鲜血的坟墓,灵魂迷失于希望,凝为凄冷阴诡的躯壳,当桀骜之声沉寂,依然绚烂的火焰即将化作灰烬,自主创业啊!你依旧美丽而贞洁。曾经心里埋藏的繁华与霓虹已然颓废,看繁华落尽;打开久锁的心扉,理想依旧在白骨中屹立。华山虽高,顶有过路。那就让我死在攀登理想高山的路途中吧...综上所述,我方观点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利大于弊!谢谢!
第四篇:一辨陈词
尊敬的评委,主席,在场观众大家好!我方认为:“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当今社会,风云变换。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地区要立足,一个企业要壮大,关键在于人才的发掘。所谓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因此,人才多种多样,渗透于各行各业;所以发掘人才也必须从一个全面的教的来落实。绝非以对方辩友所讲的逻辑与方法来进行的。对方认为“发掘人才需要考试”,而需要一词在这里的权威解释是“必须有”,其本质就是“有之不必然。无之比不然”。而考试与发掘人才中间没有绝对的关联,考试只是发掘人才的一中途径,不需要考试也可以发掘出人才。可见对方辩友显然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从理论层面来分析。首先从考试的特征上看,考试模式时间短、片面、暂时、而且具有表面性强的缺憾。而发掘人才是一个长期、动态、全面的过程。因此,用考试这种静态短期的过程来反映人才的发掘这一长期、动态的过程是不科学的。在强调科学发展的今天,违背了发掘人才的定则。其次从人才的特征上看,人才需要德才兼备,然而考试的片面性和应试性的特点,使得应试这不得不机械的应付考试,走着背离人才发展的道路。从现实上讲,社会需要各种人才,而考试的单一标准化,造成了“一刀切”的现象,是的大量有特长的人才和特殊人才严重流失,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对于那些能够被考试发掘出来的人,通过其他途径也能够将他们发掘出来。例如现在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在考试能够使他们脱颖而出的同时保送,推荐等途径同样能够将人才发掘出来。古时在科举之余,古人更多的是通过走访实践来考验和发掘人才,从而实现的人才的多元化。更重要的是,考试在人的道德层面上却显得是如此的无力与无奈。马家爵案、清华学生给动物园灰熊喂食浓硫酸案,这一个个鲜活而让人痛心疾首的实例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考试在选拔人才时在道德层面的缺失吗?
我方坚持认为考试与发掘人才中间没有绝对的关联,考试只是发掘人才的一中途径,不需要考试也可以发掘出人才。是根据人才的本质特征来发掘人才,是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要,更是顺应了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时代潮流。最后,我方重申:“发掘人才不需要考试”。
谢谢!
第五篇:选择爱你的人 四辨总结陈词
选择爱你的人还是你爱的人(正方四辩总结陈词)
尊敬的各位评委、主持人,现在由我来进行总结陈词。在本次辩论中,我方的观点是,在爱情中应该选择那个爱你的人。
首先,我方认为,如果只考虑到追求那个你爱的人,而忽视了那个一直默默关系照顾你的人,这样的爱是自私的;那个爱你的人一直默默关心照顾你,痴痴地等待着你,如果你置之于不顾,那么对她是一种不公平。
其次,我方认为,在爱情中,如果一味纠缠于自己所爱的人,那么会有双收痛苦,即两个人都痛苦的可能;如果你去选择那个爱你的人,或许在短期之内你无法尽全力去爱一个本来你不爱的人,但是她一定会对你更好,对你更加照顾、关心,相信在这样的备受呵护之下,你一定会从心理上接受这个对你矢志不渝、至始至终最最关心你的人。这样,你们便双收了幸福。
第三,我方认为,爱情是源于生活的,它从生活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的。我们在爱情之中,考虑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可以与自己过一辈子的人,这样的考虑不仅会让你的人生幸福,也会让你的伴侣终身幸福。
爱情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必须要经历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幸福,关系到你周围与你有社会关系的人的幸福,关系到你最终选择伴侣的终身幸福。所以,当你被你爱的人拒绝时,你要想到那个爱你的人,试着去接受她,像她爱你一样去爱她,你会发现你选择的爱情真正地成了生活的调味剂,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而充满幸福的气息。
我的总结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