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信仰危机——法律价值的缺失

时间:2019-05-15 15: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律信仰危机——法律价值的缺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律信仰危机——法律价值的缺失》。

第一篇:法律信仰危机——法律价值的缺失

现代民主社会的法律之所以能在社会生活中起作用不仅仅是对强力的屈服,也不仅仅是因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更为重要的是因为法律体现了整个社会基本价值评判标准,是因为在法治中法律具有其权威性、普遍性、统一性和完备性。法律因此而在社会生活中有较地运行,并扮演着秩序的维护者和正义的守护着的角色。

但是,现在的中国社会对法律却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冷漠、不尊重,甚至是蔑视!中国出现了法律信仰危机!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的。在专制集权社会中,人们对法律的不信任是因为法律是少数统治者为其利益而制定的统治工具,在那样的社会中向强力屈服,只是一种必要的行为,而不是一种意志的行为,因此对法律的服从是出于一种畏惧而非自愿。并且至少在强力之下,法律的运行相对而言还是较有效率的。但是,现在所出现的情况与以往不同——人们不仅不相信法律,甚至连对法律最起码的尊重与畏惧都没有了,所有的只是冷漠与蔑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有转形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也有对外开放制度变革的因素,但是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法律的形式价值(权威性、普遍性、统一性和完备性)的缺失。作为法的一种形式价值,权威性指的是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无条件服从法律的支配,法律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普遍性指的是不因人设法,用一般性规则来调控所有人的同类行为;统一性指的是保持法律制度本身的和谐一致,消除矛盾和混乱;完备性指的是实现有法可依,在应由法律加以调整的行为领域消除法律空白和漏洞。

在中国计划经济的影子尚未消除,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备;经济体制改革迅速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的社会环境下,法律的权威性、普遍性、统一性和完备性所剩无几。

一、法律权威性的缺失

1、宪法的软弱无力

宪法是一国的根本大法,在一国的法律体系中是有至高无尚的神圣地位的。如果把法律体系比作一个王国,那么宪法就是一国之君,其神圣的地位是无可争辩的,其权威性不可被否认。但是在我国宪法的形式意义多于实质意义,政治意义多于法律意义。宪法就象是一个被夺了权的君主,有其名而无其实。而追根究底就是因为我们的宪法缺乏可诉性,且没有一套完备的违宪审查制度。法律制定出来就是要被触犯的,是要被实施、被执行的。没有国家强制力保障而不能被实施、执行的法是毫无意义的。这是基本的法律规则,也是常识。但是在中国,其他法律都可以进入诉讼程序,惟独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和效力最高的宪法却不可以,从1954年宪法至今都是如此。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怪的现象。也正因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仅成了一种摆设,在平常人心中宪法不过是个空架子摆了,而在权力阶层之中它更是一纸空文而已。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谈,宪法之无可诉性也正是源于其形式性和浓厚的政治性。因为其形式性,宪法的实质内容就被忽视了;因为其政治性,宪法成了一只烫手的山芋、棘手的刺猬没人敢碰,即便有人敢诉,也没人敢受诉,即便有人敢受诉,多数情况下也会被上层否定,且会惹得一身骚。如此宪法的权威性何从谈起?!

2、立法机关的作用被弱化

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但同时也是最高权力机构,监督国家生活的运行。立法本是件十分复杂的工作,具有高度的技术性。但是,作为我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会时间一年极其之短不说,其代表的组成人员的素质也并不高:甚至曾有不识字的劳动妇女连续担任几届全国人大代表,我们竟以此为骄傲而用为表现我国民主的典型加以大力宣扬。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法制建设队伍的重要生力军的律师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销声匿迹多年。也正因如此,我国立法机关的立法及其对法律的监督审查作用被大大地削弱了。

3、法律的非大众化(诉讼成本高,执行不力)

法律的非大众化是造成法律权威性缺失的又一原因。由于法律的非大众化,法律无法在平民阶层中扎根,以至无法在社会中形成一种法律文化。法律在百姓中的权威也就无从谈起。

法律非大众化的原因有二:诉讼成本高,执行不力;法律服务资源的稀缺

就我国阶段而言,诉讼成本由三部分组成:正常成本、非正常成本和额外成本

a、正常成本:诉讼费用、律师费、车马费、误工费

这些成本是普通诉讼中一般所需付出的。

① 诉讼费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人民法院诉讼费用收费办法》的规定,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申请费和其他诉讼费用三种。受理费用又分为财产案件受理费和非财产案件受理费。其中有关财产的案件是根据财产的价额或金额按规定比例征收诉讼费用,非财产案件则按件收费。若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法律规定的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或是申请人民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等还要交纳一定的申请费。此之外,在实际财产案件的诉讼中当事人还要负担勘验费、鉴定费、公告费、翻译费;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出庭时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补助费以有其它在执行过程中实际支出的费用。

② 律师费:当前,中国的律师收费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限定,而是各地区根据当地的情况自行定价的。拿浙江杭州某律师事务所为例,一般案件的代理费用是1800元起,劳动争议案件50元/件。

③ 车马费、误工费:这是当事人因处理与案件相关事宜的需要所必然要付出的成本。

b、非正常成本:这种成本不是法制建全的国渡所存在的,但却是我国不少地区当事人在打官司时必然要付出的成本,主要表现在司法机关、执法机关及与案件有关的权力人员的吃拿卡要行为。当事人为此所付出的成本可能远远大于打官司所需的正当成本。

c、额外成本:在当前的环境与体制下,诉讼效率低下、案件久拖不决的情况较为普遍。同时,错案率居高不下,当事人因上诉、申诉而不得不承担的误工费用、车马费用也相当可观,而由此给当事人所造成的精神压力更是使当事人畏而怯步。

第二篇: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缺失

“知识产权”往何处去?

——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要保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加入WTO后,知识产权的纠纷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和网上闹得纷纷扬扬。作为普通的网民和消费者,好象有关知识产权纠纷的这些事情与我们没有切身关系,我们只有在边上看看热闹或发发牢骚的份。但是知识产权真的和我们无关吗?

知识产权确实与普通消费者无关!因为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立法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普通的消费者!(或者说普通的消费者在制定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言权)这里也不能说这些法律没有考虑到普通消费者的利益。首先,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规范了知识产权拥有者和知识产权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其次,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最初的时候不是没有考虑到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因为这种考虑,是包含在一个隐性的前提里边。也就是说,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对消费者保护的缺失是有一个隐藏的前提条件的,这个前提条件就是知识产权相关法律促进了知识产权竞争者之间的公平、合理和自由竞争,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就能促进和保护了最终消费者的利益。这个前提条件在知识产权发展的初期是合理的,因为当时知识产权使用的深度和广度都是现对有限的,知识产权的最终消费者也是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的拥有量极度庞大和知识产权的使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宽,伴随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知识产权最终消费者的数量极度庞大,而且每个消费者对知识产权产品的消费次数和消费量不断增加,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缺失,已经造成很大的社会矛盾,而且必将引起更大的社会矛盾。

在这里我先说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必要的,但是值得商榷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以及对消费者保护的缺失。

通过制定规则和法律来获取超额利润,已经成为以知识资本为代表的资本家获取“合法”的超级利润主要手段。其中比尔

范围过大造就的。马克思当年描述资本家时指出:

而走险,为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思那个时代冒那么大的风险了,他们可以通过手中能够控制的立法权来为知识资本赚取超额利润定制一身合法的外衣,而且这种剥夺更具有欺骗性,因为这些剥夺是“合法”的!也是消费者“自愿”的!(因为消费者

识产权保护法和反垄断法之间的争论,只不过是资本家之间分赃不均,·盖茨的暴富神话是知识产权保护“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愿意”购买),它就铤并不是 ”而现在的知识资本家不需要象马克现在的知

考虑普通消费者的利益。

造成的社会问题

1、加大知识产权大国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以美国、日本和西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吹嘘的所谓“绿色GDP”,很大一部分收入,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销售其直接的知识产品(软件、音像……)或销售间接的知识产权(各种标准、格式……)获得的,而且是合法的,但是这些法是知识产权大国制定的!由于这些法律没有对消费者给予相应保护,变成了知识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一种合法剥夺!量占92%,系统软件产量占微软公司的“视窗互联网用户总量的一半以上,电子信箱量占全球总量的球总额的75%国GDP占世界总额和人才优势,控制着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掌握着制定标准和规范的实际权利。别的国家要参与竞争,就要遵守知识强国制定的游戏规则,竞争没有开始,知识不发达国家就处在极度不平等的位置。

2、“供给创造需求其名曰为了促进科技进步,同时也为了保护消费者的长远利益。但是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和广度过大,通消费者的血汗钱!和手段,巧妙的将知识产品在知识产权保护法的过大保护下,已经不屑于单个知识产品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当单个知识产品的利润下降到较低的程度时,知识资本就会停止生产和销售老产品,为具有超额利润的新知识产品让路。这确实是变相的推动了“知识”或科技的进步,付。

3、“法律制造鸿沟高了普通人进入知识产权门槛。只有让更多广大的人们群众加入知识产权的队伍,才能向科学技术的发展,出很大的成本,现在你站在知识商人的一亩三分地里也要缴费的,何况现代的普通人每走一步几乎都会碰到几个知识产权,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对知识产权过分保护的知识产权保护法!说白了就是金钱作祟造就的鸿沟。解决的办法是限制单个知识产权获利空间200086%。美国28%的份额。信息技术的领先地位,使美国能以强大的经济”,大大加速社会的贫富差距。现在的知识产权保护法美“每次拥有知识产权的知识产品的更新,都凝聚了普”表面上看是民众的需要,知识产品经销商,利用各种方法“强加”给消费者。但每次知识资本获得的超额利润,”,提高了普通消费者获得知识产权消费品的门槛,和抬注入强大的动力。IT产业投资占全球投资的95%,美国互联网用户占全球90%。目上述关键数据,均大大超过美

“知识资本追求超额利润的冲动,过去“站在巨人的肩膀造成“知识鸿沟

41.5%,美国58%,电子商务额占全都由普通消费者来支”上不用付”或“数字鸿沟”的并年在全球信息产业中,美国中央处理器的产”系统占全球操作平台应用量的,商业网站占全球总数的1、采取杜比授权的方式

实际上,中外知识产权之争也曾有过很好的解决办法,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式就是“杜比模式”。早在2000年,拥有近300家会员的中国电子音像工业协会(CAIA)就曾与杜比公司就知识产权权益金提成费问题进行过谈判,业界对此次谈判的结果给予高度评价,其被称为“中国DVD产业和国外企业知识产权的首次成功谈判。”

当时CAIA与杜比的谈判焦点集中在杜比Dolby AC-35.1声道的使用专利费上。杜比AC-3 5.1声道效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码环绕立体声效果。是一种全数字化音频编码技术,它同以往的不同,是全新的一种声音技术,它提供的声道外,还有一个效果声道,用来表现如爆炸声等特殊效果,俗称全称5.1声道。由于5.1声道提供6企业分6块支付专利费,并且价格不菲。国内企业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专利费。为此,中国电子音响工业协会曾与美国杜比公司就专利费问题进行了持久的谈判。经协商,CAIA终于为中国企业争取到了最大利益的付款模式:第一,杜比公司以CAIA会员单位销量总和确定付费档次。当时所有会员销量加在一起总量超过几百万台,由每个企业按台数分摊专利费。第二,按销量设八个消费段,付费标准按档次递减。销量每台收取专利费11.5美元,10000至付费,最后一个档次每台收取6美元多。第三,按销售季节分为旺季和淡季,采取不同标准付费。当年月为旺季,专利费为每台6美元多,当年台7美元多。

第四,杜比专利费由10000万美元降至第五,杜比公司在追溯问题上做出让步,放弃对此前国内企业使用杜比声道专利使用费的追溯。

由此,谈判结果大大减轻了国内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产品成本的降低,从而使产品竞争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得到提高加强。

2、“杜比授权”的广义化。对于新的知识产权产品,就让有钱的公司和个人按知识产品正常定价购买和优先使用,当知识产品销售到一定数量时,逐步限价销售,或降低对该产品的保护程度,这样既保障了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利益,又让低端消费者也能够购买和使用更多的知识产品。让这样的规则在整个世界上执行,是“杜比授权”广义化的本义。但是却应该是全体普通消费者努力的方向!也是构建中国提出的杜比AC-3hi-fi立体声和DOLBY SURROUND6个完全独立的声道,除了5个全频带0.1声道,1至10000台,30000台每台下降0.5美元,每个档次递减

9月到来年34月到来年8月为淡季,专利费为每5000万美元。

5.1

“和谐世界”的个完全独立的声道,所以杜比公司要求中国虽然现在这样的立法和执行方式还有难度,努力方向!

治之于未有,为之于未乱,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十分庞大,涉及的问题也很复杂,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对知识产权和法律没有太多的研究,我上面所列举的方法也不全面,还有许多没有考虑的地方,在这里抛砖引玉,请大家多指正!文中引用了许多别人的数据和例子,在此表示感谢!

(注:写于2007年5月)

第三篇:离岸公司及其法律价值

离岸公司及其法律价值

吴昊

一、离岸法域与离岸公司 1.离岸法域

为了鼓励贸易与投资,从上个世纪中后期,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以法律手段培育出一些公司制度特别宽松的经济区域,允许非本国自然人或法人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成立公司。这些区域一般被称为离岸法域或离岸地(OffshoreCenter or Jurisdiction)。

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包括:英属维尔京群岛、萨摩亚、塞舌尔、开曼群岛、巴哈马、巴拿马及百慕大群岛等等。2.离岸公司

离岸公司(Offshore Company)是指在离岸法域注册但不在当地经营,同时在登记、监管、信息披露、税务、管理和国际义务等方面由特殊法律规定的公司。3.离岸公司的法律特征

离岸公司具有以下基本法律特征:

(1)投资主体的非当地性。离岸公司的投资者不能是离岸法域当地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2)注册地的特定性。离岸公司只能选择在离岸法域进行注册,并且这些离岸法域通常是一些特别宽松的经济区域。

(3)法律依据的特殊性。离岸公司必须依据离岸法域的离岸公司法律规范注册成立。

(4)经营地的非当地性。离岸公司需要在离岸法域以外经营。此外,董事、经理等离岸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一般也不能是注册地的当地居民。

二、离岸公司与中国公司之比较

由于法律体系和价值理念的不同,离岸公司与中国公司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1.登记备案

我国《公司法》规定,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公司登记机关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局。证明公司合法成立的证书是公司营业执照,公司营业执照应当载明公司的名称、住所、注册资本、实收资本、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姓名等事项。公众可以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查询公司登记事项,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提供查询服务。

离岸公司的登记机关为公司注册处(Registrar)。证明公司合法成立的证书是公司注册证书(Certificate ofIncorporation),公司注册证书仅记载公司的名称、编号、成立日期等信息。公众只能查询公司的存续信息,而无法查询股东、董事等信息。大部分离岸公司的股东和董事无需在公司注册处备案,而只需备案在注册代理人(Registered Agent)处,只有经公司董事书面同意后,注册代理人才可以出具注册代理人证书(Certificate of Incumbency)披露股东及董事信息。2.资本制度

各国现有公司资本制度分为授权资本制、法定资本制及折中资本制。

由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可看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实行的是折中资本制,即在公司设立时,股东缴纳的资本不可少于公司总资本的一定比例,其余部分应在一定期限内缴足的资本制度。

由于大部分离岸公司的注册地属于英美法系,因此离岸公司资本制度大都采用授权资本制,即在公司设立时,公司授权资本(Authorized Capital)总额虽载于公司章程,但不要求发起人全部派发。股东只认缴资本总额的一部分,公司即可成立;未派发及认足部分,授权董事会根据需要,在公司成立后随时募集。在授权资本制下,未认缴的资本已记载在章程中资本总额之内,再行派发股份募集资金时,无须履行复杂的增资手续。授权资本制便于公司设立和灵活经营。

3.组织结构

我国公司法奉行的是所谓“三权分立”的组织结构,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权利均做了具体的规定。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大机构的相互关系中,我国公司法规定原则上董事会、监事会由股东会选举产生,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董事会、监事会从属于股东会,体现了我国公司法在制度设计上追求的股东会中心主义。

离岸公司的组织结构上采取了一元制的模式,即只设立董事会,而不设立监事会。公司的整个组织结构的中心是董事会,董事会享有广泛的权力管理公司事务。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就是保证了公司的效率。

三、离岸公司的法律价值

离岸法域自身的优越条件和宽松的离岸公司法律制度满足了世界各国投资者的不同需求,使注册离岸公司成为各地投资者海外投资的首选。离岸公司、离岸法域之所以对世界各国投资者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其能满足投资者的不同商业目的,更为重要的是离岸公司自身具备了多种法律价值:

1.提升企业形象

离岸公司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公司。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在享有盛誉的离岸法域注册成立离岸公司,那么这将为企业开展跨国业务,提升国际形象打开便利之门。例如,香港作为世界潮流的引领地,有很多知名服装品牌和家具品牌,我国大陆投资人可以先注册一家香港公司,并注册商标,后以香港公司的名义在大陆投资或授权大陆公司使用香港商标生产商品,这就可以迅速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另外,大多数离岸公司的名称选择比较自由,在国内公司名称中不能注册使用的字眼在离岸公司中却不受限制。法律允许离岸公司名称含有国际、集团、控股、实业和投资等字眼;名称中还可以包含任意国家或地区的名称,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公司名称中加入法国、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地名。

2.降低运营成本

离岸地为了吸引全球投资者,制定特别法律,免征公司在境外取得收益的各种税赋。离岸地税法规定,免除在注册地境外经营的公司多项税赋,如股息、红利、资本利得、继承税、遗产税、赠与税及转让不动产、股权、证券的印花税等。这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

企业可以利用离岸公司进行所得调配来达到节税的目标,例如在买家和卖家之间设立离岸公司,通过转移定价等方式避税,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也可以通过离岸公司进行投资节税,例如,利用在低税收或无税收的国家或地区注册的离岸公司进行投资控股,能够降低或免去资本收益尤其是红利收益的税收负担,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中介机构也可以利用离岸公司来进行税收筹划。首先由国内的中介机构在海外注册一家离岸公司,然后以这家离岸公司的名义对海外客户提供中介服务并且由该离岸公司对外收费,那么中介服务的收入就是离岸公司的收入而不是国内中介机构的收入,同时又由于离岸公司所在地的税收优惠,这样就达到了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

3.绕开关税及其他壁垒

在企业所在国与产品行销国之间存在关税壁垒的情况下,一个企业向产品行销国出口,需要申请配额及一系列的相关手续,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如果出口的企业拥有一个海外离岸公司,由企业先向离岸公司出口产品,再由离岸公司向产品最终的行销国出口,就可以绕开关税壁垒和配额的限制。

在知识产权贸易方面,以离岸公司名义注册登记如专利、版权、商标等的知识产权,就可以规避国内严格的知识产权转让限制而便利地许可给在世界各地的公司,并由离岸公司收取产权费。

对于与企业所在国尚未建交或外交关系不是很友好的国家或地区来说,企业若要与之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却又不便直接进行商务洽谈时,设立离岸公司就成为解决问题的最佳选择。

发展中国家常常被实行反倾销调查和实施反倾销措施。一般认为积极应诉是最佳解决途径,但是应对反倾销诉讼无疑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即便如此,因为反倾销调查的周期较长和国际经济关系错综复杂,反倾销案的判决结果往往很难预料。而通过设立离岸公司进行国际贸易活动,在一定度上可有效规避反倾销投诉和调查。

4.进行国际融资

由于境内直接上市融资程序繁杂、成本高、时间长,所以许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为了避开国内复杂的审批程序,可以选择境外上市,以实现国际融资。离岸公司常常被用来作为境外上市融资的核心环节。其一般运作模式是国内企业在境外注册一家或多家离岸公司,由离岸公司以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取得国内企业的控股权,然后再以离岸公司的名义申请上市,筹集的资金投向国内企业,从而最终达到国内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目的。在香港创业板、美国纳斯达克及新加坡等证券市场中,有一大批企业都是通过离岸公司成功实现间接上市的。

5.保障财产安全

对于全球众多的投资者而言,其进行海外投资最先考虑的问题就是财产的安全问题。由于离岸公司投资者的信息和资料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因此海外离岸公司投资者的身份可以获得很好的保护。离岸法域的政治经济,环境都相当稳定,投资者通过设立离岸公司可以有效地规避政治风险。而事先设立一家离岸公司,并以离岸公司的名义在海外开设银行账户存款,可以使得投资者的财产安全得到有效的保护。此外,离岸公司所在国家或地区普遍没有外汇管制,外汇进出自由,这使得离岸公司在外汇操作上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作者系德衡律师集团事务所执业律师)

第四篇:被告合法权益保护法律缺失之我见

文章标题:被告合法权益保护法律缺失之我见

笔者从事六年多的法律服务工作,曾多次担任过被告的诉讼代理人,在民事诉讼中,常常出现原告因法律关系理解错误、事实关系认识不清或者出于某些不正当目的,将不应当作为本案被告的非真正利害关系人作为被告起诉,必然引起被告不适格问题,造成因原告所诉主体错误而使无辜的被告遭受讼累的情况,使无

辜的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遭受到不应有的侵害。

笔者曾经代理过这样一起合伙纠纷的民事案件,杨某与李某三年前合伙做轮胎生意,合伙期间双方因意见不统一,最后不欢而散,李某回到农七师某团场居住。但是杨某却一纸诉状将李某告上法庭,要求李某返还盈余利润,此案在乌鲁木齐市某区法院开庭(因杨某与李某三年前合伙作生意是在乌市,杨某也是乌市人),而被告李某居住在农七师某团场,为了免予败诉的风险,被告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应诉此案。笔者当时就是此案被告李某的委托代理人,在乌鲁木齐市某区法院开庭当天笔者提出了答辩意见,审判人员当即休庭合议。十分钟后,审判人员宣布,此案因原被告根本没有结算过,法庭无法审理,看原告是否同意撤诉,否则就驳回诉讼请求,这时原告经过考虑,向法庭递交了撤诉申请书。笔者与被告向审判人员提出:被告为应诉此案产生了如代理费,误工费、差旅费、交通费等财产损失,应由原告承担。但审判人员说:你另案诉讼吧,是否准许撤诉是法庭的权利。于是被告李某在裁定书生效后,以杨某滥用诉权给其所造成的财产损失为由,将杨某诉至法院,但法院却不予受理,问为什么不受理,立案人员答复:从未见过这类的诉讼。被告的权利难道就可以随意践踏,到底被告的合法权益应否得到平等的保护?

一、损害事实的存在在被告不适格案件中,原告通常会败诉,但是被告人在经司法程序确认不应当承担责任之后,除了法院收取的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担外,其它费用如误工费、差旅费、代理费等,仍然只能由无辜的被告自己承担,这对被错误起诉的当事人来说是不公平的。为了弥补因被错误起诉而遭受的损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被告能否再起诉原告侵权,要求原告赔偿其因错误起诉而遭受的损失?

侵权行为以损害事实的存在为构成要件,主要是由侵权行为法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损害事实是一定的行为或者事件对他人合法的民事权益即财产或者人身造成的不利影响,这种损害包括财产和非财产损害。在被告不适格案件中,受害人无端身陷诉讼,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不得不四处奔波,调查取证、聘请律师,并遭受误工损失、支付交通费等,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金钱,在此类案件中,财产损失是非常明显的也是无辜的。

在财产损害的同时,还可能有非财产损害。因被告不适格有时会损害被告人的名誉权及企业被告人的商誉权,有可能因此使被告人的社会评价降低,精神受到损害。因此,从被告不适格产生的结果上看,原告实施的所诉主体错误的行为给无辜的被告造成了误工费、律师费等财产损害以及社会评价的降低、精神损害和企业商誉损失等非财产损害。

二、民事错诉责任产生的理论依据。

笔者认为“原告只要认为被告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或与对方发生争执都有权起诉”,这是应予肯定的,但是当事人的权利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我国《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这是站在国家根本法的高度,明确确立了权利不得滥用原则,该原则在基本法具体的法律条文中也有体现,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0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可见,我国法律是不允许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的。

民事错诉是一种侵权行为,因为其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一)从行为上看,错诉人实施了错误的诉讼行为;

(二)从结果上看,该错误的诉讼行为给无辜被告造成了差旅费、误工费、通讯费、证人作证费用等有形损失以及商誉等无形损失;

(三)错诉人的错误诉讼行为和无辜被告的损失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06条明确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民事错诉构成了侵权,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三、原告承担责任的范围

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是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恢复其被损害的权利,对于被告不适格而承担民事责任的范围,也应以不适格被告因错误被诉所受损失为限,给予赔偿。

通常应包括以下几类:

(一)差旅费、误工费、通讯费、代理费等损失。此类损失是被告为进行诉讼活动必须支出的,是最基本的费用。另外,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外出调查取证,有时可能需要将有关证据申请专业部门鉴定,出庭应诉必然产生的车票、食宿、电话费、鉴

定费等。以上费用应按被告实际损失的数额予以赔偿。

(二)精神损失、商誉损失。精神损失应予赔偿,现今已经得到人们的共识,此制度也应当适用于民事错诉案件。对于错误起诉他人,往往造成被告名誉权受到侵害或社会评价的贬低,这无形之中便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渴望生活的安宁和精神的愉悦,而

错误起诉者不负责任的一纸诉状,便打破了被告人平静的生活,使其不得不为之四处奔波,身心疲惫,有的还被不明真相者讥笑、嘲讽,所受到的精神损害甚至比物质损害更严重。所以,在被告不适格案件中,对于精神受损害者,也应判令财产性赔偿。当然,精神赔偿应以精神损害为前提,并不是每一位遭受错误起诉的被告都会受到精神损害,有的可能精神上损害很大,而有的可能仅仅造成有形财产的损失,精神上没受到损害或所受损害很小,因此,法官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判定。

商誉损失是企业因商誉受损而引起社会评价降低,所出现的经营利益下降的损失。笔者还代理过一起消费者起诉某电脑公司买卖合同纠纷的案件,笔者担任某电脑公司的代理人,因该消费者诉讼的主体有误,最后以其败诉而告终。但该电脑公司原本资信良好、有一定的知名度,被无端卷入诉讼后,不明真相的客户便会对该企业的商誉和信誉产生怀疑。企业一旦出现商誉和名誉受损,很有可能导致产品销售受阻,影响生产,出现经济利益的损失。该损失因原告所诉主体错误造成,应当属于赔偿范围之列。

综上所述,对于错误起诉导致被告不适格者,应当承担民事侵权责任,赔偿被告因此遭受的损失。建立民事错诉责任制度,保护无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体现司法公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被告合法权益保护法律缺失之我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被告合法权益保护法律缺失之我见。

第五篇: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读书笔记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读书笔记

11307090048 葛明星

《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是英国学者彼得·斯坦和约翰·香德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作品。在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上层建筑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本书在行文中引用了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学者的理论,同时贯穿以大量的案例,使得全书具有了实证主义的色彩。当时世界处于冷战的对峙状态,东西方文化、社会的交流十分有限,彼此也相互敌视与孤立。也许有此类原因,本书介绍的是完完全全的西方法律价值,其中没有涉及任何东方法律文化的内容,也使得我们缺少了一个对比的视角来全面的看待西方的法律价值。

本书作者在立足于对西方社会的法律运作的情况的考察的基础上,进而层层剖析出法律价值在社会运行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并着重分析了在各种基本价值互相冲突的情况下该如何对之加以权衡的问题。西欧的法律,部分源自罗马法,部分源自日耳曼习惯法,作者把一些基本价值的理论,从希腊到罗马法为我们揭开历史的源头,然后把近几个世纪的西方法学家的理论加以罗列和对比,从而展现出理论发展的整个历程,最耐人寻味的是以大量的实例来为我们解释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法律的地位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法的价值有这么几层含义:法促进那些价值;法本身有哪些价值;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根据什么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本书也无形当中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分别体现在溯及法律的历史与发展历程和人们对于法律的期待,立法的程序与标准,以及法律困境中。法律的终极价值是法律所追求的人的终极关怀,亦即有关人的本性或生命意义的价值。而我们所看到的法律价值就是这些终极价值在当时当代的表现。本书开篇即提出西方社会的核心的法律价值:秩序,公平,个人自由。“这三个基本价值都不可缺少,而且,三者之间的平衡十分微妙。人们都希望法律能够保障社会秩序,但人们同时还希望法律能促进公平。另外人们还希望,法律保护自己不受过分热心的政府和对政府百依百顺的立法机构的妨碍。”①此后各章节即是对这些基本价值的解释与论述。

法律理论家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描述了法律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实现社会秩序、公平、个人自由这些基本的价值。②法学学者百家争鸣,有的倾向于法律与秩序联系在一起,有的倾向于法律是基于公平来调整社会关系的,还有将法律与道义相联系,但是所有这些只是对于法律基本价值的不同倾向而已,他们认同三个基本价值的地位,只是对它们的定位有所区别。这些争论也引领着西方法律社会稳定正常的发展。①

②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许张润,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2 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许张润,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40-41

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来介绍这些价值在古代的发源以及在近代的发展,这无非是告诉我们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有着牢固的社会基础,植根于西欧两千多年的社会历史当中;西欧社会经历了各种政治经济形态,但是不管人们与社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些价值作为一种法律意识已经深入人心,这也是塑造今天西方法治架构的重要因素。

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中体现着法律的价值,法律价值无处不在,书中提到个人自由的价值观念即在生命权,隐私权,财产权等多方面都可以表现得出来。法庭对于社会案件的思考很多是基于对事实的价值判断,例如在财产权中公共财产与私人财产的区分,市场中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取舍,道义上的义务与合理的期望的比较。法律价值已经成为人们判断社会的重要标准。

本书同时把个人隐私权和财产权也作为一项价值进行思考,其实这也可看做是三大法律价值的延伸和体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法律价值的冲突:隐私范围该如何确定,有些是在传统上界定比较模糊的;国家对经济的干涉是不是对私有财产的干涉;等等。我们可以建立相关的制度和机构来面对这些,但是当这些价值冲突出现的时候不是单方面的决定就可以平息的,单方面的声称权利也是没有价值的。

最重要的是这些法律价值的实现,法律价值的维护有具体的法律规则,当规则已不能完美的解释问题时,还有适用范围更广的法律原则,最后还可以诉诸事物的本质。正如书中所说,“如果无法适用辅助标准,也无法找到可以适用的有利原则,那么,法律专家们将求助于大陆国家所谓的“事物本质”来适应特定案件的具体情况。”①当法律面临困境,人们还可以采用诸如衡平法这样的妥协性的折中的手段。不仅如此,正确的法律应当有合理的程序来运用,合理的程序是法律的以正当运用的基础。另外,在法律价值实现过程中法官是具有自由裁量权的关键砝码,法官依据成文法和判例在现有的社会司法架构下对已有的社会冲突做出自己的判断,又因为法官是保守的,法律也因此具有了虚构和连续性。法庭对案件的认定,不仅是只依靠法律内容,还会受到诸如人性,道义,宗教,政治形势,经济理论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不管怎么样,法律所涉及的是人类的外部表现和活动,通常它对人类的内心动机不感兴趣。②现今,西方法律体系继续发展有赖于公众对于法律信任的保持,更有赖于立法者和法官们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适当地综合西方法律传统中各种价值的能力。

为了得到普遍的尊重和遵守,法律要求社会成员的道德信仰具有最低限度的一致性。法律的根基在于人民观念的普遍一致,这种一致即是说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明显,并且人们有发表自己看法的自由,并不要求人们的看法都一样。这种一致性使得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才能在社会历史的变革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一致性的获得有赖于法律对价值的追求。③

在西方存在着民法法系和普通法系两大法系,虽然这两大法系在发展过程中彼此独立,①

②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许张润,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49 彼得·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M】.许张润,舒国滢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5 ③胡钰:《<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之书评》【J】.《法制与经济》2007年第11期:第141页

但在很多领域中这两大法系都具有相同的法律基本价值观念。秩序,公平和个人自由是两大法律体系都推崇的最高价值,两大法系的差别在于形式和方法论,但他们所针对的对象和价值目标有很大的相似性。笔者认为,法律价值的产生与发展不仅仅是由于立法者的制造和法院案例的实践,最根本的是来源于西方的人文社会基础。本书亦名为《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社会的架构与主流思想深刻地影响着这个社会的上层架构——法律价值。法律的制定与施行显然也与各种社会类型有着密切的关系,法律的作用也会因社会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书中列举了法律与伙伴型关系、法律与契约型关系、法律与权力型关系、法律与冲突型关系的不同社会关系中的法律的表现。

作为一个研究者,也许我们对西方社会法律价值展现给我们的表面表现得很能够理解,但是当我们真正深入研究他们的社会,就会不可思议地发现在每一个角落都渗透着这些价值。中西法律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法律,在立法思想、制度安排、基本概念上都有差异。造成了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中西方国家的形成方式不同,地理环境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结构不同,文化传统不同,价值取向不同,法律的发展演变过程不同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要真正理解西方社会这些法律价值还需要我们真正理解他们的社会,充分的把握西方社会的文化,历史,政治形态,经济形式,思维方式等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的法律价值。

下载法律信仰危机——法律价值的缺失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律信仰危机——法律价值的缺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

    县直属机关工委 作者:各镇、县… 文章来源:组织部 点击数:1169 更新时间:2010-8-25 县直机关2010年上半年党建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直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法律

    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3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02次会议《关于修改<最高人......

    法律

    [推荐]法律试论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引言公司的演进与产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商人基尔特组织到康孟达到现代意义的公司产生,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发展。其独立人格的产生与完善也......

    法律.

    1.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是指国家权力机关或其他授权机构制定的,用来规范会计核算实务、会计基础工作、会计主体和相关会计人员职责,经便及时调整经济活动中......

    法律)

    一、法理与宪法知识 在2007年之前,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常识判断”部分,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是这样描述的:“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

    法律

    一要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涉及到立法、执法、司法、法学教育、法学研究、法制宣传等各个方面,政法机关......

    我国派遣劳动者职业培训的法律价值

    我国派遣劳动者职业培训的法律价值 摘 要:职业培训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派遣劳动者的职业培训权的实现,有助于保障派遣劳动者劳动权、促进同工同酬的实现;推动派遣劳动者......

    论正当防卫的法律价值[5篇范例]

    试论正当防卫的法律价值 [摘要] 正当防卫制度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久远的历史沿革,完成了从个人本位到社会本位的嬗变。在法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