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若干建议
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若干建议
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于新茹潘栋梁
摘要: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还存在着种种问题,这其中包括:行业竞争秩序不良,政府部门的不当干预,注册会计师自身的问题及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应意外部治理为主,内部结合进行控制,才能更好的提高其独立性,提升其执业质量。
关键词:审计质量控制内部治理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也随之壮大发展起来。可是近年来众多的会计丑闻又让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已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笔者就对如何提高其审计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能对审计质量的提高及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1.行业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社会各界包括投资者和公司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与日俱增,这也就对注册会计师们的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对会计信息进行合理的保证,是会计信息真实化、透明化。然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现状很不乐观,不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美国,还是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的中国,审计失败都屡屡发生。
2.存在的问题
2.1行业内部的过度竞争
在注册会计师行业,过度的竞争,特别是低价竞争,严重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降低服务质量。为了在低廉的收费中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事务所愿意支付的审计成本必然降低,这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会减少甚至省略必要的审计程序,弱化甚至放弃谨慎性这一会计师最基本的职业操守。可见审计收费额恶性竞争是一种极不道德,又极其愚蠢的行为。一则过度的降价导致执业质量的难以保证,致使审计质量下降。二则严重败坏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形象,使公众对注册会计师的信任程度降低。三则大大降低了各事务所乃至全行业的收入水平。长期这样下去,无异于自相残杀,可以说竞相降价是有百害无一利的行为。
2.2注册会计师自身的问题
信用和操守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命。但是严重缺乏职业信用,执业不诚实守信的事例时有发生,尤其是注册会计师参与上市公司造假已经引发了整个行业的诚信危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社会公众中的信誉度基础相当脆弱,参与造假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众利益,而且重挫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誉度。可以说,参与造假已经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一大毒瘤,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整个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诚信危机”。
3.控制审计质量的措施
3.1外部执业环境
3.1.1制定相关费用标准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行业也是如此。由于我国没有一个统一的费用标准,就导致了低价格的竞争,严重削弱了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降低了其审计质量,所以有必要采取措施整顿行业秩序。首先要制定费用标准;其次加强审计市场监管力度。
3.1.2完善责任制
根据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等部门都具有对注册会计师行业行政管理权,但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机的协调和配合机制,且权力重复配置,这就形成了你管我也关,使事务所无所适从的局面。因此,要完善行业行政管理机制。从外部理清政府行政管理权与协会自律权之间的界限,对各政府行政管理监督主体进行正确定位和权利分配。明确各部门责任和权利界限,防止各政府部门与注协管理的相互冲突或逃避责任。二是,隔断或淡化政府部门与当地企业的经济关系,同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特别是竞争机制,从制度根源上避免政府对企业的不当行政干预。
3.1.3完善法律制度
为了提高审计人员的法律风险水平,需要在诉讼条件的放宽、举证责任的修正及赔偿风险的提高等方面完善法律赔偿机制,建立能够鼓励甚至是激励审计报告受害者提起民事诉讼的法律制度,从而形成一种有审计报告使用者组成的监督力量。同时,还应尽快制定更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民事赔偿制度,重视民事赔偿责任,加大对违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因此,只要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因违纪而得到的回报(如,被审单位付高额审计费用)大于他们所受到的处罚,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仍会冒险提供虚假的是审计报告。所以,只有存在给责任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民事赔偿制度才会对违规行为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3.2提高内部人员素质
3.2.1准入制度
我国法律规定“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或者具有会计、统计、审计、经济中级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中国公民,可以申请参加全国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注册会计师职业环境已有了质的变化,但我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门槛依然没有变化,其准入门槛,与世界主要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偏低。可见,这与注册会计师的基本素质,与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尤其是与注册会计师社会职能的特殊性不相适应。
现代注册会计师行业需要的是综合人才,不可能对其知识能力的把关都放在注册会计师考试和后期培训中。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将门槛提升为大学本科毕业。正规高校的学习生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公认的效果,此项措施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报考人数,还对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3.2.2后续教育
首先,职业道德教育。我国注册会计师教育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重专业技能轻职业道德培养的倾向,只要通过了注册会计师的6门课程考试,就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至于注册会计师道德素质的考核、执业行规的强化训练、职业道德的后续教育等则放在了“无足轻重”的位置。这种局面导致了大批有才无德的注册会计师的产生,也将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隐患。笔者认为,必须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道德自律能力,是加强财经法纪和监管工作的基础,也是当前整顿行业不正之风的有效途径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其次,专业胜任能力教育。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形成、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都对注册会计师的知识层次、专业胜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起步晚,与注册会计师制度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注册会计师不仅总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整体素质不高。因此,定期对注册会计师进行培训很有必要,除了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的培训外,还应对其进行计算机知识和外语培训,同时还要了解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内容,与世界经济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郭颖、关瑞兰,2007,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分析[J],财务与会计,(1)
[2]龙小海、余怒涛、黄登仕等,2006,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综述、分析和展望
[J],会计研究,(8)
[3]王刚、苏毓敏,2006,从行业发展看我国注册会计师选拔制度[J],财会通讯,(8)
[4]王宝庆,2006,中美CPA职业风险比较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
第二篇: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备考建议
2014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备考建议
审计学在我国形成的时间不长,并且我国《审计》教材的编写借鉴了很多西方教材的内容,直译内容占了较大比重,所以有些语言表达不太符合汉语习惯,也不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另外,教材所讲解的内容只注重了各知识点的介绍,缺乏对整个审计工作程序的系统阐述。由于《审计》科目的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理论为实务操作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故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很多地方都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专业、合理、准确地判断。
由于以上多方面原因,导致了众多考生朋友感觉《审计》一科难度很大。不过,只要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知识体系框架,那样就会感觉轻松许多了。
1.熟悉教材
审计的专业判断内容比较多,但是应当说大部分考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书上找得到,其他部分需要一些发挥,教材上找不到,所以一定要熟悉教材。要把教材真正弄懂弄通,才会有助于阅读资料,准确理解、分析问题,千万不要死记硬背,效果往往不会很好的。
2.最好结合《会计》进行学习
对于《审计》科目的敏感性是极少数人才拥有的,所以扎实的会计基本功是我们一般学习《审计》所应该必备的。在复习《审计》过程中要掌握题目中涉及的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知识,要能判断、说明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简单的会计调整分录应当熟悉。只有如此把审计与会计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共同学习、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学会审计。
3.抓住当年的重点、难点
在复习过程中,对重点内容要多看、多做练习,力求熟练掌握教材的重点内容。难点内容往往是复习备考过程中的绊脚石,所以要认真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理解教材中的问题处理思路。同时,对准则内容、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内容反复阅读、体会,客观题主要集中在前面章节的审计理论部分,主观题主要集中在后面章节的审计实务部分。
4.多听、多思、勤练
审计是一个实务性较强的课程,特别是财务报表审计实务内容丰富。在把握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审计理论结合会计实务,并要有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通读教材的前提下,应多做一些练习题,把审计案例中审计思路的来龙去脉弄懂,并能熟练、灵活运用于不同公司的财务报表审计实务中,在做题的过程中善于总结和归纳。
5.重视历年考题
研究历年考试命题模式与解答思路是审计应试中的“必要程序”,无论是对考试时间的把握,还是出题的思路,诸多方面都会让你更加贴近考试。自2012年开始注会考试采用机考的模式,复习过程中应重点研究2012年与2013年的考题,2012年以前的考题也可以仔细研究。
第三篇:内部审计质量提高
一、合理确定内部审计项目,科学选择审计对象
内部审计是为单位内部管理服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确定审计项目时要考虑以下三点:一要体现重要性原则,即立项和计划审计的项目必须是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事关单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事项;二要体现针对性原则,要紧紧围绕单位的中心工作和单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三要有可行性,审计事项必须与审计活动的要求范围相适应,并且审计人力资源能够达到开展审计活动的要求。
二、充分做好审前准备,提高编制审计实施方案质量
首先,要充分开展审前调查,积累基础资料,做到有的放矢。审计前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采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等,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财务管理总体情况,初步评价财务管理体制和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力求突出重点,搜索有价值的审计线索。审前调查和编制实施方案,既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既可以使审计事半功倍,又可以保护自己。
以对学校后勤服务总公司项目的审计为例。后勤服务总公司下属四个中心,审前调查了解到饮食中心资金流量大,情况复杂。我们对饮食中心的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编写了审前调查报告,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对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错弊风险作出分析。编制了细致且可操作的审计实施方案,该审计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要明确审计目标,增强可操作性,使目标易理解,可实现。内部审计的基本目标是审查、评价内控系统的适当性、有效性和效果性。在审查环节,主要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守了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程序;在评价环节,要说明和认定被审计单位的执行情况,对其遵循性做出评判。审计时,为了保证基本目标的实现,常常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具体目标,并通过具体目标的落实,保证实现基本目标。
再次,要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要把对实现目标有重要影响的审计事项确定为重点。结合审前调查和数据分析情况,进行重要性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依据调查情况和分析结果,从审计范围、内容和步骤以及业务分工等方面细化审计实施方案,重点侧重于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
三、严谨细致做好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降低审计风险
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取证的两种文本。审计工作底稿主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违反财经法规的问题或重要事项,经被审计单位认可并签字。审计日记记录审计轨迹或审计过程。只有将审计人员所作的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加在一起,才能说明审计事项真相,缺一不可。
审计日记是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新举措。审计日记能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多有利因素。首先,审计日记能够较好体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审计业务素质。在每天的具体工作中,为什么这么做,具体怎么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将会体现在审计日记中。一个审计项目终了,审计人员的整个思路将用审计日记的形式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链,每天的审计日记都是这个链中起到计划总结,承上启下作用的一个环节。而且,如果每天坚持认真记录审计日记,就可以把审计人员头脑中对审计工作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有效增加审计经验,提高业务素质。其次,审计日记能防范审计风险,增强责任意识。它真实记录审计现场每位参审者实施审计的步骤和方法,查阅的资料名称和数量以及所作出的判断和结论,做到有备可查,便于分清责任归属。审计日记的实行,提高了审计人员的责任感,促使审计人员更加细致全面地进行审计。
另外,审计日记有利于检查审计方案的执行情况,可以更有效控制审计质量。在审计过程中,审计组长可以检查审计组成员的审计日记,以便随时掌握审计方案的落实情况和工作进度,及时对审计方案或审计重点作出调整。
四、做好审计发现的综合分析工作,努力提升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报告质量直接关系到审计目标实现和审计成果的转化,因此,有必要把审计报告这一环节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首先,对审计发现进行深加工。审计报告要立足全局,要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查出的问题分析透彻,找准问题产生的根源并寻找解决的办法,这也是内部审计服务原则的要求。其次,审计报告立意层次要高。审计报告反映的审计信息应有利于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改善内部管理,有效防范和规避经营风险。再次,审计结论准确、客观。依据审计发现得出的审计结论一定要体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审计原则,不可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表达的意思应该简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第四,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提出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应该直接指向审计发现产生的根源,便于被审计单位从根本上纠正发现的问题,堵塞管理和控制上存在的漏洞。第五,撰写审计报告要严谨细致。要充分听取、认真研究被审计单位的意见,正确的要予以采纳,做到既要勇于坚持原则,也要勇于改正错误,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充分考虑问题产生的主客观背景,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提炼,实事求是地做出评价和处理。
第四篇:关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精选)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关于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作者:王 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2期
[摘 要]内部审计作为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督、控制、调整内部管理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在实施过程也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审质量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第五篇: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由来与建议论文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由来。
(一)注册会计师的整体能力与素质偏低。
基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起步较晚,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审计业务时所能参照的只有很少的经验,缺乏完备的系统知识体系。而整个行业内专业高水平的培训还不能全面普及现有的全职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会计事务所也不能及时增加与更新基础的审计业务,这样使得注册会计师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市场环境、经济发展,从而无法在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方面有所突破。
(二)审计方法与审计模式落伍。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之产生的业务也随之增加,报表所呈现的项目也更加复杂,但是我们的审计模式还停留在系统导向审计模式基础上,并且缺乏与之配套的高效合理的审计方法。现阶段我国仍然较大部分采用抽样审计方法,然而由于其本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和经济的日新月异,抽样审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不了审计工作的高准确度完成。
(三)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制约力度。
现阶段相对宽松的法律制裁不能威慑、制约到一些违法违规的注册会计师,从而加剧了审计风险,这个结果,不论作为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社会公众等都是不愿意看到的。当然这也是我们的法律制度中的疏漏导致了相继被揭露的“丑闻”,法律监管监督的缺失是促进审计行业发展的一块巨大的“绊脚石”.所以,从社会各界的角度来看,都是在期待更科学、公平、合理、有效的有高制约力度的法律面世。
(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纵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隐患与不足,组成人员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导致企业结构“畸形”.自重要的是当下企业的“捆绑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家,无法明确区别管理层与决策层。这就无形中滋生了大量问题,这就会加剧注册会计师最看重的公司运营风险。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应运而生。
(一)关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建立在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开展的审计,也可以理解为在充分考虑了被审计主体的经营风险因素而使用的一种审计模式。在经历了审计模式的四个阶段后(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整合优化了传统审计模式。但是如果不恰当地结合利用,凭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是无法达到较高的审计目标,无法适应新兴的市场环境。所以,我们要在优化的基础上去理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
(二)新模式保证并兼顾了质量与效率。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合理调控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上发挥了不可小视的作用,这样就能以一个客观、理性的角度去对被审计主体进行审计风险的分析、评估。因此,这种审计模式做到了对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实现了审计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并且这种模式以调查错误和舞弊为核心,能够最大程度减少审计工作量,又能找出审计环节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现在国际上已经普遍接受并接受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并开启这种模式的主流时代。
(三)新模式有利于规范审计工作。
随着社会经济、法律法规的不断发展,审计业务不再只是单纯地防弊差错、单方面的重点关注表、账、单的核算。过去三种传统审计模式在开展审计风险控制的工作中,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风险,但是新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放”了这个主动权。新的模式建立在分析性程序实施的基础上,能够实时实地对审计工作进行规范,不仅指导了我们的注册会计师该以什么标准评估审计风险,更给了整个行业一个“灯塔”般的指示,使得审计工作与行业更加标准化、合理化。
三、针对审计风险的建议与对策。
(一)提高执业人员的整体审计能力。
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人员队伍良莠不齐,职业道德的树立也对执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笔者认为,首先应该提高注册会计师准入门槛,从初步的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到入职,都应该对这些人员实行严格甚至“苛刻”的考核,在“起跑线”上把好关。其次,会计事务所也应该在业务培训与电算化技术上加大培训与更新。最后但最重要的是作为执业人员个人应该及时进行知识储备,执业人员不仅应该在本相关专业的学习上有所突破,更应该在金融、数理、法律上加以深造。
(二)审计方法与模式亟待规范与更新。
建立在传统审计模式基础上的审计方法,已不能再解决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这时候应该充分利用新的审计模式与方法,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指导下,探索出适合自身的方法,加大电算化在审计工作的使用率。方法或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应该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能盲目地选择一些不适合的方法,而是寻求能够在审计风险的判断和控制上规范合理的方法与模式。
(三)监管当局完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
为了确保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实行并起作用,监管当局必须在遵循母法的前提下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补充、修正与完善。务必使监管手段能在法律的保护下实行、审计工作能够合法高效地运转、审计人员能规范自身行为。例如在《审计法》中对于重大过失的定义就不能准确具体的去衡量这种行为。而法律法规的制订也必须立足于现实情况,与时俱进。发挥其强大的监督约束力,使审计工作能够在阳光下运行。
(四)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改革迫在眉睫。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与管理结构是影响注册会计师职业审计风险的一大重要因素。所以要集中针对被审计单位的整体结构实施有效的改革,完善其运营体系,要“分权”不要“集权”.一方面,要形成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制约体系,使决策更加合理。加重企业舞弊行为的惩罚。另一方面,在单位内部控制上要下重功夫,大力整顿单位管理混乱、个人主义盛行的风气。更重要的是,要构建自己的企业文化,提高整体素质和信誉度。按照标准流程进行财务报表的汇总,杜绝篡改、隐瞒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龙平。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5.295-300
[2]徐光辉。审计风险及其控制问题的初步探讨[J].大众商务(下半月)2010
[3]乔世震。审计案例[M].北京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181-186
[4]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85-90
[5]刘华。审计理论与案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48-2
53[6]林刚、李相志。论制度基础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型[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6
[7]何磊。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
[8]陈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L大学基建审计中应用研究[D].2009,大连理工大学
[9]周萍。对我国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探讨[N]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