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道德应该靠法律来保驾护航
道德应该靠法律来保驾护航
2011年10月13日,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最后一名拾荒阿姨陈贤妹上前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
小悦悦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甚至引起了外国媒体的关注。2011年10月23日,280名来自佛山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以“拒绝冷漠、传递温暖”抱抱团的名义,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还有很多团体、个人和网友呼吁大家拒绝麻木冷漠,还人间真情,还人心温暖,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但是,这些“呼吁”和“号召”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呢?隔靴搔痒,微乎其微!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今天我不说这件事,在座的各位同学有多少还在意这件事呢?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道德层面的呼吁对人们的约束力远不如法治层面的一条法令。道德,应该靠法律来保驾护航。
所谓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所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道德包含法律,法律产生于道德,道德和法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当法治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就会自发的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以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当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后,法律的约束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治世能臣,在他们的治理下,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请问在这样的环境下谁会闲着没事去杀人放火,作奸犯科呢?当然,完全靠道德去约束人们的行为就像要实现共产主义一样,远远地看到了到希望的地平线,而等你走近之后才发现地平线还在前方,还是差好远。所以,要想让人与人之间不再冷冷淡淡,麻木不仁,不要寄希望于人们的良知,要靠法律去改变这一事实。
其实,靠法律来约束人们的道德在国外早就开始实行了。德国刑法典第323条规定:“不幸事件、公共危险、紧急状态时,尽管救助是必要的并且根据情况可以要求他救助,特别是没有明显的自身危险并且不伤害其他重要义务即为可能时没有救助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罚金刑。”法国《刑法典》第223条第6款中明确规定:“任何人对处于危难中的他人,能够采取个人行动或者能唤起救助行动,且对其本人或第三人均无危险,而故意放弃给予救助的,处5年监禁并处罚金7.5万欧元。”我们中国是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国家的法律来制定适合自己的“见死不救”罪的相关法令的。
中国有句老话,“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十室之内,必有俊杰”。我这个人不算聪明,连我都能看到想到的问题,国家立法机关的那些人肯定也能想到的。2013年7月1日起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常回家看看”纳入法律范畴。法律明确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我们先不考虑它的可行性如何,只看将“常回家看看”入法这件事,它代表了我国立法机关对于靠法律来约束道德的肯定,而且如果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的很好,那么更多的道德问题将会由法律来约束,比如:见死不救!
第二篇:反腐倡廉靠法律
谢谢主席!自改革开放以来,各种反腐倡廉工作相继展开,但却收效甚微,一就发生了韩峰事件,钓鱼执法,文强,邓玉娇事件等案件。这不由得让我们开始思考要如何才能根治腐败现象,创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开宗明义,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反腐倡廉即反对腐败,倡导廉政。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道德和法律谁能从根本上杜绝贪污腐败的现象,即指标又治本。
首先,从作用效果看,法律并不能根除腐败现象。
近年来,各级党和政府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从上到下公布过若干个“不准”,制定了无数守则,但实施的效果如何,实践已经作出了回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法律只能起到惩治作用,跟日新月异的犯罪比起来,法律总是慢了一拍。而且,在利益的诱惑下,总有人会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据透明国际的调查,世界上贪污腐败犯罪中,仅有 4%的犯罪者受到法律的制裁,而另外96%的人都逍遥法外。可见,法律的作用只是治标不治本的。
其次,纵观腐败的成因,主要在于制度缺陷和道德约束乏力。
但是政府在反腐工作中却一味强调制度而忽视了道德的作用。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支配着人们最基本的观念和立场——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从而也支配了人类日常最基本的行为。任何政府要处于廉政的状态,一定离不开道德的宣化与规范,否则法制再严、法典再全也只是社会的灾难。同时,道德又常常直面每个人的内心,诉求人的良知,更直接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从而为廉政提供最本质的动力和理性。可见,道德才是根除腐败的根源。最后,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来看,道德是法律的内涵,法律发挥效力需要以道德为依托。从《汉穆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唐律疏议》到方今各国的宪法,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无不与其各自的道德体系密切相关,而法律最重要的精神— —正义与公平,正是道德所确立的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我方并不否认在廉政建设中法律的作用,但是如是没有道德作为依托,如何保证法律的顺利实行呢?那些落马的高官,不正是因为道德缺失而试图去钻法律的漏洞吗?那些依旧逍遥法外的贪官,是否又是通过权势让法律“网开一面”呢?所以说如果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无法左右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就无法产生代保证法律的公正,更无法切断腐败的根源。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反腐倡廉主要依靠道德。
第三篇:反腐倡廉靠道德
谢谢主席!近段时间以来,多位腐败官员落马让我们看见了反腐工作的前景一片光明。开宗明义,腐败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反腐倡廉即反对腐败,倡导廉政。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标准是法律和道德谁更能高效的解决当前的腐败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腐败产生的原因:
第一,缺乏强有力的权力制约滋生了腐败现象。
当前,我国的法制体系尚不完备,还有很多重要的法律没有制定出来,对公共权力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行政行为、市场行为和企业行为没能完全通过法制形式加以有效规范。因此,在社会生活的管理中,仍存在着不少无序和混乱的状况,为腐败行为的滋生蔓延提供了条件。在某些地方,一些掌权者用主观随意性代替法律,国家的权力意志取决于某些官员的个人意志。更有甚者,有些官员将权力视为私有物,或以富代法、以罚代刑、搞权钱交易等。权力具有潜在的扩张性和腐蚀性,只有在法律的制约下,才能有效地控制权力的扩张和预防权力的腐蚀。
第二,对腐败的惩治不力助长了腐败势力的气焰。
在一些地方,某些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极易获得某种利益,而他们的行为又极易逃避惩罚,甚至他们中的某些人还得到了提拔和重用。行为人在尝到了甜头之后,胆子越来越大,另一些人则群起仿而效之。以酒驾现象为例,中国政府以足够重视酒驾现象,但酒驾还是层出不穷,原因就在于惩罚力度不够,不足以引起思想上根基上的警觉。若是对被抓的腐败官员进行严惩,能做到让腐败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在经济上倾家荡产,在思想上追悔莫及,在肉体上一命呜呼,其效仿者必然大为减少,腐败问题就基本能根除。
其次,我们来比较一下法律和道德二者。
道德自律是软约束,而法律制裁是硬约束,是不可打破的,就算一个人违背道德做了犯法的事情,法律也是会制裁他的。而如果仅仅只是依靠道德,没有法律,有些人当然是可以用道德自律,但是有些人就是喜欢违背自己的良心,道德在他们心中一点份量都没有,这时不用法律,更待何时?难道对于一个屡教不改的贪污犯我们也不要用法律惩治他而是叽里呱啦苦口婆心地去劝告他吗?每一个人都知道,不应该贪污,可是那些要贪的人一样不把这些仁义道德放在眼里,你把口水说干,对他来说也都是废话一堆。法律固然会有“漏网之鱼”,但道德的“漏网之鱼”更多!而且,通过立法解决腐败问题,效果立竿见影,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腐败问题,而加强道德教育要到猴年马月才能扼杀腐败啊!
综上所述,我方坚持认为反腐倡廉主要靠法律。
第四篇:辩论赛:构建和谐社会靠道德还是法律
对方一辩提到法律规定了各种权力和义务而道德却做不到,可是追溯我们的中华文化可是在周礼存在的年代,人们靠周礼规定的道德标准为行为准则——忠孝仁义礼智信,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样自发的感情难道不比强制的义务更好吗?为什么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现在就不具效应了呢?对方总是说道德界限模糊不清,对方辩友显然不了解什么叫做道德。道德就是美与知识,美的定义美学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义,知识在社科领域也有了明确的定义,知识与美的相加就是道德啊。对方又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那么一个人始终有着作恶的心理他就会始终想着去钻法律的空子,只要他的本性不改那么他迟早都会犯罪,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尝试去让他们提高道德从而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呢?对方总是说我们道德教化力量的体现,那么我就来给你们举一些实例,在美国一个抢劫犯由于一个女子的微笑放弃了犯罪。慧能在面临翻墙而出的小和尚的时候,他选择了原谅,在慧能高尚的道德的感化下,这个小和尚也成为了禅宗一代大师,如果对方辩友想听道德教化的论证我可以给你讲三天三夜,甚至是三十天三十夜都没有问题。对方三辩说新加坡吐痰的问题,法律的作用是道德无法取代的…….我方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道德和法律都很重要,并不是说要道德就不要法律了。但是对方辩友只为法律高唱赞歌,而把道德完全弃置不顾,仿佛两者水火不相容,非要让它们斗个你死我活,显然有失偏颇。我方一直都认为,道德和法律各有各的作用,都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是,道德更为重要!
胡锦涛同志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如果不讲仁,不爱人,人们都没有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和谐社会如何实现?如果不讲义,义利不分,只顾个人利益,不讲社会公德,社会和谐如何实现?如果不讲礼,凡事不是礼让三分,都想实现自己的利润最大化,不推己及人,光想着占他人便宜,和谐社会如何实现?如果不讲诚信,政府与百姓、百姓与百姓之间没有信任感,和谐社会又从何而来呢?
道德和法律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它们都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要求,以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来保护和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当某些行为不能够或不便于进行法律制裁时,便采用道德手段来加以调解;一旦有些行为已经不能靠道德手段调解时,就只能采取法律制裁的方式。所以,两者共同发挥着自身的作用,缺一不可。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始终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完善人的德性,始终是社会和谐存在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归宿。和谐社会始终是人的和谐社会,这就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始终是人。人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建设的认识,是人完善自身存在方式的不断深化过程。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才能以真正的主体性身份而把构建和谐社会并融入和谐社会当作自身完善的价值要求。道德就在于在理性自觉和自由意志的基础上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卢梭曾经说过:“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我方认为:构建和谐社会,道德比法律更重要。谢谢
第五篇:法律如何为企业保驾护航
法律如何为企业保驾护航
在法治日趋规范的今天,企业的正常运作越来越离不开法律提供的保障。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法律手段为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大唐三门峡公司在法律防范企业风险体系方面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一、适时引入法律顾问制度
建立健全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是公司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专业律师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事项提供法律保障,也需要内部有相应的专职法律事务工作者做好公司的日常法律工作,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的水平。公司领导与时俱进,统筹考虑,在总经理工作部设立了法律专责岗位,聘请了三门峡市资深律师为公司常年法律顾问,对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法律咨询,提高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把公司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纳入法治化轨道,公司的法律风险得到了有效控制,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坚持合同会签制度。
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继续严格坚持落实合同审查会签制度,法律顾问对公司对外及关联单位签定的每一份合同,都由公司法律专责登记编号后组织法律顾问定期进行审查,有效地杜绝了合同纠纷,降低了公司的经营风险,实现了利益最大化。
三、创新法律风险防范模式,执行法律意见书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公司积极创新防范法律风险的模式,树立以事先防范和过程控制为主,事后救济为辅的法律风险防范理念,对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引发纠纷或争议的事项进行专项法律咨询,最终以法律意见书的形式呈报给公司领导或相关责任部门,为领导决策、部门行事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为公司健康蓬勃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企业快速、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