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方高校如何优化力量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

时间:2019-05-15 15:1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部地方高校如何优化力量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部地方高校如何优化力量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

第一篇:西部地方高校如何优化力量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

“西部地方高校如何优化力量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郎贵平教授莅临法政系指导教学工作

9月4日下午14:30至15:30,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郎贵平教授莅临我院法政系指导教学工作,并在247会议室展开了以“西部地方高校如何优化力量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为题的专家座谈会。张景春主任主持座谈会,法政系陈强书记、皮坤乾副主任、杨兴英副主任、学生党支部书记杨峻岭等30余名老师参加座谈。

座谈会上,郎教授主要谈了三方面内容。首先,他指出,高校教学的定位应由“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要素构成;其次,他联系实际指出,高校应该在“国法二号文件”的感召下,结合西部与西南地区的地方资源、优化自身力量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最终推动高校和谐发展;最后,他指出,当代大学本科生应该具备理论素养、抽象与逻辑思维、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与协调团队能力六种能力。

会上,张景春主任代表全系向郎贵平教授亲临指导教学工作表示感谢。希望郎教授在以后教学工作中多给予指导。(法政系通讯员黄厅厅)

第二篇: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问题探析.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西部地方高校大学生学风问题探析

作者:覃干超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4期

[摘要]文章从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了大学生学风问题对高校的影响,以及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校 大学生 学风问题

[作者简介]覃干超(1965-),男,广西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校德育。(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6-0045-03

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良好的学风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同时,大学生的学风问题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构建,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分析和把握大学生学风的现状,积极探索高校学风建设的着力点,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努力营造优良学风。

一、大学生学风问题的现状

1.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受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进而出现厌学现象,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影响。部分同学理想脱离现实,缺乏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根据我们对广西本科院校在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大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兴趣指数在感兴趣之上的占50.60%,一般的占38.7%,不感兴趣的占7.5%。他们的行动往往受兴趣影响,但在很多场合,他们还会因考虑到就业所带来的压力及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被迫学习。同时,学生也陷入了一种由老师带着走的思想误区,如50.9%的学生认为老师的讲课水平是影响自己课堂上积极性的主要原因,90.8%的学生认为老师讲课的质量也会影响到自己对该门课程的兴趣。由此可见,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教师的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

2.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差。从学习态度来看,部分学生平时学习松垮,学习精力投入不足,主动性、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利用课内、课外时间去学习,存在着期末考试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在学习方法上,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制订过学习计划,并按计划看书学习,有的学生没有阅读过与课程有关的课外书籍;为数不少的学生课后从来不与老师、同学就学习问题进行沟通。这些都表明,大学生缺乏学习计划及良好学习习惯的现象较为普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经常课前预习或课后复习习惯的学生只占16.5%,偶尔有的占69.4%,14.1%的学生从来没有过这种习惯。在调查对象中,46.2%的学生表示自己平时一般是考前花一个月的时

间去准备期末考试,33.9%的学生是考前花两三个星期去准备期末考试。另外,大学在教学条件、管理模式、学习方式、生活条件等多方面都与中学有很大差异,部分学生进校后对新环境不能尽快适应,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最终出现掉队现象,失去学习兴趣。

3.不能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工作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思想活跃,关心国家大事,但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低,自主能力较差,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交友、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有些学生甚至把美好时光消磨在吃喝玩乐上,把学习抛于脑后。调查显示,61.8%的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于看杂志小说、上网、睡觉、逛街、谈恋爱和玩游戏,8.2%的学生用于工作,只有25.4%的学生选择学习或者写作业。在问及电脑的主要用途问题时,33.1%的学生回答“用于聊天、看电影、玩游戏”。

此外,部分大学生缺乏诚信意识,使考风考纪不良。在学习中抄袭他人作业、试验报告或他人论文,考试时有夹带、替考、手机短信作弊等舞弊行为,还有制作假证书、假文凭等弄虚作假现象,也严重破坏了大学生的学风环境。

二、当前大学生学风问题的原因分析

1.扩招后学生的素质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学风的客观影响。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高校在校生急剧增加,给学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生源层次参差不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二是8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女增加,大多数自理能力较差,以至于上大学后难以适应高校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三是由于扩招,学校师资、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明显不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四是扩招后实行学分制,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注重目标管理,学生可自主选择教师、课程和学习年限,传统的年级和班级概念淡化,学生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增大,部分学生难以在学分制的模式下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不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

另外,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的学风也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急功近利、物质至上、享乐主义等不良倾向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和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学校周边的环境也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影响较大,许多高校周围遍布网吧、饭店、迪厅等场所,致使部分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游乐于其间,荒废了学业。

2.高校自身存在的问题。高校对学风的影响是最直接、最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校园建设的原因。许多高校实行多个校区办学,导致在不同校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分配难以均衡,既使总体资源显得匮乏,又使现有资源重新设置,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潜力和优势,顾此失彼,也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二是教学方面的原因。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照本宣科,不管课堂纪律,只追求上课数量,不追求上课质量;还有的教师将心思用在开公司、搞项目、做科研上,忽视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三是学生管理方面的原因,管理与教学相脱离。有些教师只知道向系或班主任反映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根本

不管课堂纪律。专职辅导员所带的学生太多,工作无法深入细致。再加上有些辅导员工作责任心不强,不主动配合教师进行课堂管理,不深入课堂了解和发现问题,这都不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另外,学生管理工作往往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文体方面的日常活动,而忽视学习过程的管理,导致教学与管理脱节。

3.大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这是造成学风不正的一个主要原因。进入大学以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降低,缺乏学习动力,没有认识到大学是人生的一个关键点,没有认识到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另外,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偏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部分教师授课时照本宣科,上课与不上课一个样,以致这部分学生无心听课,甚至不上课。不少学生缺乏学习动力的原因在于没有考虑到毕业后的打算。他们不知道是为谁而学习,得过且过,缺乏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一旦毕业,才感叹浪费了大好光阴而后悔莫及。

三、学风问题对高校发展的作用

1.学风问题对高校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学风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体现一个学校的校风和办学精神,体现一个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教学传统,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管理水平。学风建设一直以来对高校的发展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也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的工作。学风建设作为高校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必须抓紧抓好。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加强学风建设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措施,同时,学风建设也是一所高校办学质量的目标。

2.学风问题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中心作用。“教”与“学”是高校的中心,它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学风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效果,教学工作的好坏也影响着学风建设的开展。这也就要求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与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把大学生的学风问题作为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整合教学工作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力量和资源,以获得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的共同发展。因而,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心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具体体现。

3.学风问题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作用。优良的学风是一所高校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衡量学校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国民受教育的程度逐步提高。但我们也应看到,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仍十分严峻。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善办学软环境,尤其是加强学风建设是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必要条件。高校的校风直接影响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对高校的评价。一所高校只有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进取的优良学风,才会对生活其中的每个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到熏陶。这种熏陶和影响,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进而对整个社会尊师重教起着直接作用。

四、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策略

1.加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新生入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抓紧抓好这个阶段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推进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在学习方法、生活习惯、思想认识等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变化和挑战,这给新生入学教育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全面加强学生学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学校各职能部门必须齐抓共管,针对新生的特点,突出学风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规范日常行为习惯、端正专业学习思想、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等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学生的学风建设。同时,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出一支学习成绩优良、工作能力强且能得到同学们信赖的班干部队伍。辅导员也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要求学生党员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结成“一帮一”的对子,主动关心同学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增强集体凝聚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和各种学习竞赛活动,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此外,学生干部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突出的综合素质和优良的学习成绩影响和感染周围同学,在学风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2.加强高校师德教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师德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风建设的成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首先,高校要制定科学的师德规范,明确教师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引导教师正确把握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其次,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这是建设优良学风的根本措施。高校应当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途径,使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最后,完善教师的评价监督机制,将师德建设目标和师德建设的内容具体化,使教师的管理和监督有章可循。另外,实施全过程的民主评价,形成师德建设的制约机制。

3.加强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首先,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制度建设和严格管理是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重点。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了治校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控制力和约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1)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学校必须围绕学风建设制定一套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在对违纪学生进行处理时,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重在教育,使他们真正认识错误并积极改正。(2)建立长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学风建设的工作考核机制,要把学风建设作为院系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并将之列入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会干部,发挥他们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积极建设的良好局面。通过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奖评结合、以评促建”工作,以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带动学风建设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风状况的了解和监督。对于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学生,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帮助;对于学风不好的班级则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由“要学生学习”转变为“学生要学习”。(3)以党建促学风。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应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排头兵,在学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其次,建设和谐校园,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第一,构建人文素质教育。通过设置雕塑、建设人文图书室、开展读书周、寝室文化建设月等活动,挖掘人文教育资源,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第二,构建科技创新教育。通过学术讲座、科技作品竞赛、程序设计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作风。第三,构建社会实践载体。通过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大学生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以及帮残助残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奉献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4.开展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首先,要组织学生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阔眼界,找出自身不足,也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从而促进学风的形成。其次,通过就业教育和指导,促进学生重视学习,形成优良的学风。我们应让学生入校就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引导他们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并围绕这个主题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加强基础课,增加选修课,提倡文理渗透,拓宽知识面,学好专业技能,争取更多就业机会,这是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创造性,它涉及学风、教风、管理甚至社会等各个方面。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它贯穿学生受教育的全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统一认识并长期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杜勇.关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今日湖北(理论版),2007(2).[2]龚义荣.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的探析与创新[J].前沿探索,2007(2).[3]郑聪霞,钱伟,祝炜平.大学生学风建设评价体系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

第三篇:西部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思路与策略

西部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思路与策略

[摘要]针对地方高校应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探讨了西部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机遇与挑战、思路与目标及部分改革措施。试图通过构建符合西部发展需求、理念先进、水平领先和体系完备的生物工程专业平台,突出教学特色,培养具有生物知识理念、工程技术底蕴和管理能力的创新性、高素质、拔尖型且符合西部生物产业发展的合格人才,来实现西部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目标。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校 生物工程 专业综合改革

一、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通过“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可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需求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最急迫的问题。这也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普通教育转变,作为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人才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就必须主动适应这种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改革的形势,摆脱以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脱离实际和同质化问题,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国高校在几十年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985”高校和“211”高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比较鲜明的特色。然而,很多地方高校,特别是新建历史不久的本科院校,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方面由于办学水平和时间积淀不够而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简单模仿和沿用重点高校的办学思路和方式方法,而在师资、生源、科研和教学等软硬件上又达不到重点高校的标准,从而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脱节、高不成低不就,造成就业困难等突出问题。这一现象在地方高校生物工程类专业方面尤为突出。我国高校设立生物工程专业大概也就20来年的时间,西部地方高校的生物工程专业成立的时间更短,而且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成立背景又各有不同,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是和生物技术及生物科学专业一样重基础轻实践,这样更加剧了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生物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是在呈上升趋势的,实际上在现阶段为生物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机遇。此外,西部地方政府近年来对地方高等教育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和学科建设上的政策支持力度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国外海归及东部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流入等因素为西部高校生物工程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机遇。因此,面对当前生物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较低和就业质量较差等严峻形势的挑战,西部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需要改变简单跟随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思路,充分发挥西部地区区位和生物资源优势,针对地方经济生物产业发展以前端生物制品和传统发酵制品等为主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发展传统与优势,开展生物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结合国家及西部各省“专业综合改革”内涵要求与各校的办学特点,明确生物工程专业建设应该立足西部工农业发展需求,辐射地方生物产业,以行业对技术及管理人才的现实及长远需求为指导,培养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和视野宽广的综合性应用型生物人才。在这个总体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思路就需要紧扣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强调知识和原理最大限度地与生产技术标准、过程技术装备及行业规范等有机结合,在专业教学模式上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树立以地方产业需求为引导,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理念,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以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为动力,以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内涵为重点,以强化实践能力教育教学为基础,以教学改革方式方法为突破口,从而探索地方高校生物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2]。

三、地方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措施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培养模式,强化实验、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教学实践环节,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建立项目顶岗型的人才培养机制。将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建立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础上,构建“不间断实习”、“假期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模式的实践方式和技能训练方法。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作为产业教授或专业课程兼职教师,共同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团队建设: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引进具有实践能力的专家型人才。倡导不拘一格地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加入专业教学团队,充实教师队伍。通过出国、高校进修、科研项目合作、企业锻炼等方式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从而带动学科发展。通过学院内部教师培养措施,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和学历水平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在企业进行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实践训练; 每年按计划选送专业教师到生产一线学习或挂职锻炼。在校专业教师在承担理论教学任务的同时必须到校内外实习基地参与实训指导。鼓励教师参与项目申报、技术开发、应用推广等。根据教学和实践需求,聘任产业教授和兼职教师。

(三)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将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三个层次。实践教学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安排课程实验课、课程综合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和就业见习等四个阶段。加强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按照企业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制定出合理的以新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岗位的需求。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利用数字化显微平台、多媒体教室等为基础,依托校园网络,为教师、学生和社会提供统一的门户入口,形成动态开放式网络学习环境,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交流及社会服务搭建数字化教学服务平台。

(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实习基地建设:推进和完善“四年实践技能训练不断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以社会需求确定专业技能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打破学科的边界性,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专业各项实践节能和实践训练。通过顶岗之前的岗位培训和顶岗实习,打通学习和工作之间的通道。完善就业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社会需求,技能训练和培训内容实行动态调整加强实习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小结

专业综合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为国家及地方经济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西部地区生物工程专业综合改革应该按照地方需求、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为引导,结合现有条件,强化优势,彰显特色的策略来进行总体设计。探索专业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发展中改革,使专业的基础更扎实、优势更加显著,特色更加鲜明[3]。

基金项目:西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14xn0039)和(14pyfa52)资助.[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http://.[2]徐宇清,郭江峰,徐定华,陈建勇.多类型多规格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纺织服装教育,2013,28(2):91-93.[3]倪骁骅,葛友华,于建业,吴卫东,袁建.应用型本科机制专业综合改革总体策略研究与实践。教育教学论坛,2014,18:22-24.(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四川绵阳)

第四篇:优化社会发展构建地方税收与经济的和谐关系

内容提要:税收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环境因素,对于部分基层人员存在的纳税服务不优化、态度生硬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税务行政服务部门,怎样进一步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本文对此提出了见解。

就目前全县的实际状况看,社会经济环境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较为穿越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突出。吃拿卡要、乱收乱罚,片面追求个人和部门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作风疲沓、办事拖拉的顽症久治不愈。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的发展。纳税服务的种类、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在当前经济转型、世界环境变化的新形势下,纳税服务作为政府服务经济、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已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何在当前大力倡导优化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构建地方税收与地方经济的和谐关系是我们地税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地税机关在参与“优化社会发展环境”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在税收与经济发展观念上,要坚持树立税收经济发展观

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重点部门的税务机关,应当树立为经济服务的思想,创新发展的理念。不能就税收论税收,要从经济发展的大视野中看税收,全面落实好有关税收政策,积极提供优质良好的税收服务,改善税务管理,尽最大限度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二、在组织收入与任务进度上,要做到依法、足额、均衡

政府管理经济,调整经济的能力要增强,客观上需要强大的财力作后盾。因此,税务机关就要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全面加强税收征管,大力清缴欠税。在收入考核上,应当注重收入数量与质量并重,逐步淡化收入计划考核,进一步严格征管质量考核和检查,确保税收收入质量,在收入进度上,要注重月份和季度进度,淡化年终进度,强调税款及时、足额、均衡入库。

三、在征纳关系上,要营造法治、公平、诚信氛围

“征税”与“避税”是一对孪生兄弟,特别是在基层这种现象就更为常见,一些纳税人存在偷逃税的侥幸心理,制造一些小麻烦。税收管理员就要通过“脚勤”、“手勤”、“嘴勤”来化解。“脚勤”就是要经常深入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了解情况,多和纳税人进行沟通,使纳税人在友好的气氛中理解接受税收法律法规;“手勤”就是要将有关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登记,形成系统的征管资料,发生纠纷时有据可查;“嘴勤”就是要在适当时候多沟通感情,不要只是光为收税而收税,在平时的交往过程中宣传有关税收方面的法律知识,特别是与纳税人有关的税收政策,增进征纳双方的了解,消除误会,并适时地提醒纳税人进行纳税申报。要大力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良好环境,逐步建立企业纳税诚信系统和个人信用记录档案,对诚信纳税者进行鼓励,对不诚信纳税者进行严厉约束和惩罚。将使纳税人觉得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在阳光下进行,大多都会放弃侥幸心理。否则,通过重点稽查,严惩不法分子,起到罚一警百,减少不必要的纳税争议。

四、在减免税与经济发展上,要严格执行国家优惠政策

不能因为税源紧张,财政困难,就片面追求完成税收收入任务,有政策不落实,要从经济发展的长远大局出发,企业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一定要落实到位,用足、用好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减少征纳纠纷,而且大部分优惠政策与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关,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可有效推动经济与税收的和谐发展。

五、在处理纳税服务与经济发展关系上,要创新服务方式

税收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环境因素,影响着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就要求地税部门实施“阳光地税”工程,建立完整周到的咨询服务体系,开辟传递政策信息的快速通道,疏通政策瓶颈,将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及时快捷、通俗易懂地告知纳税人,使之明确权利义务,增强维权意识。同时,积极改进行政审批工作,实行限时服务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一个集纳税咨询、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为一体的完善的纳税服务体系,为纳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税收服务环境。

税务机关只要妥善处理好以上五个方面的关系,再辅之以依法治税,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纳税服务,提高办税效率,就能奏响地方经济与地方税收和谐发展的共赢乐章。

第五篇:发挥行业优势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发展地勘经济

发挥行业优势

融入地方经济建设加快发展地勘经济地质春天来了,为地勘行业发展壮大、加快发展地勘经济带来了极好的机遇,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摆正位置,发挥行业优势,真心实意地融入地方经济建设,要把握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主动出击,主动服务,主动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大潮

中,地勘单位必将有所作为。

一、发挥地勘优势,主动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中

温总理指出要把东北建成中国乃至世界的装备制造业和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矿产资源的保证是重要条件,而辽宁矿产资源经半个世纪以来的强力开采,资源的严重短缺已成为事实。本溪是辽宁的重工业城市,曾号称煤铁之城,但近几年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资源危机十分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然而本溪地区成矿条件较好,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年初,八队认真贯彻落实局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作为八队生存发展的一项大事来抓,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机遇给我们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只要善于捕捉商机,主动参与,总会有所收获。如何真正融入地方经济建设,首先我们把自身优势与地方经济发展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了解地方政府的大计方针,围绕发展大计方针而超前思考,超前行动,超前汇报,争取主动。摆正自已的位置,我们虽然有专业技术优势,但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要想找到用武之地,必须赢得政府的支持,主动到政府部门汇报,主动沟通,主动当好参谋,主动帮助他们分析资源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等,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以诚相待,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在技术方面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地方政府真正把我们视为他们得力助手和朋友,并建立起非常深厚的友谊。政府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不但使我们在地方有良好的声誉,而且对开拓市场大有益处。八队今年融入地方经济发展中后,不仅承揽了地方政府的地质勘查项目,而且其它地质项目照往年也大幅度增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本钢多年的冤家,今年终于打破了僵持局面,现已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今年11月初,本钢将630万元的地质勘查项目交给了八队,而且表示今后真诚合作,共同发展。八队今年1至11月份共签订合同35份,完成产值166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62。其中工勘和地勘就完成产值1580万元,实现利润5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45。超过百万元的项目有4个,分别是铁矿勘查630万元和240万元、石灰石矿勘查170万元及大连桩基工程,地质灾害评估项目累计完成160万元。以上几个数字对于八队来说是历史以来最好水平,这得益于我们主动融入了地方经济建设。

因此,真正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中,让地方政府把你视为他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当前乃至今后发展地勘经济的重中之重。

二、做好立项工作,在经营矿权上下功夫

地质工作的春天,为我们的地勘队伍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机遇是关系到地勘队伍今后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作为八队来讲,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抓好地质立项工作,从班子成员到全体职工要充分认识矿权的价值,矿权是地勘单位的重头资产,要切实有效地抓好运作,全力做好探矿权的登记工作。本溪资源比较丰富,矿产资源需求量又大,我们将集中精力,集中技术人员,认真研究资料,研究本溪地区的资源现状,切实抓好在省、市的立项工作。根据八队目前的经济现状,我们将投入部分资金,利用今冬明春的这段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到野外去,到实地去做前期踏勘工作,力争在立项上有所突破。二是在我们拥有的探矿权的项目上,认真做好地质工作,力争多出成果,一旦有了比较好的成果,根据我们的实际和国家政策情况,能自己开发的就开发,不适宜自己开发的或者自己开发在经济上有困难的,我们将采取引资合作或探矿权转让。八队在全局里是个小队伍,假如通过我们努力,能开发建成一个属于自己的矿山,八队就能走上致富之路。三是创新市场观念,大胆探索参与到市外、省外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路子,努力在这一领域寻求新突破。在适当时候,八队也将走出去,到西部去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本溪是地质灾害频发地区,每年都发生多起地质灾害,八队在全力做好资源立项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本溪地区地质灾害的研究,把地质灾害的治理摆上重要日程,在今年完成160万元产值的基础上,明年力争再有新突破。

三、结合实际,选择恰当的经营模式,努力促进地勘经济的快速发展

局党组确定的做大做强地勘产业,做实搞活二级单位的战略决策,对地勘单位既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又有长远的发展观念,催人奋进,我们只要领会了精神实质,开阔思路,结合自身特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适时选择恰当的经营模式,不断地调整经营机制,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实践。八队由于队伍小,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职工思想闭塞,缺乏市场经营意识和经营管理人才

下载西部地方高校如何优化力量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部地方高校如何优化力量融入现代化经济发展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