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京市人民政府普法
中共南京市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转发《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宁委发〔2011〕38号
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六五”普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体市民法律素质,推进平安南京、法治南京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我市顺利实施“十二五”规划,争当全省“三个第一”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党委和政府目标管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确保“六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市党员、公务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进一步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全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通过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培育法治文化,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的社会氛围,为在新的起点上开创南京科学发展新局面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中 共 南 京 市 委
南京市人民政府
2011年 7月 16日
第二篇:201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6日在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长 季建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南京“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三个发展”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在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市政府依靠和带领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务实奋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顺利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增长13%。完成财政总收入1075.3亿元,增长19.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18.8亿元,增长19.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8亿元,增长1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6亿元,增长23.9%,其中工业投资1601亿元,增长23.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4.2%。
产业转型加快推进。重点推动传统支柱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8502.6亿元、增加值1941亿元,分别增长26.9%、14.9%。风电光伏等八大新兴产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08亿元,增长29%,占全市工业比重达27%。中电熊猫高世代面板项目、中兴通讯二区、华为通讯、扬巴二期、上海大众新型轿车、中环光谷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或竣工投产。首家被国家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已认定软件企业938家,软件业务收入达1013亿元,增长60%。信息服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旅游会展等产业发展迅速。成功举办世博会“环境变化与城市责任”主题论坛、紫金山峰会、金洽会、名城会、软博会、台湾名品交易会、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国家批准设立金陵海关,江宁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8亿美元,外贸出口总额248.85亿美元,实现服务外包执行额26.5亿美元。
科技创新全面展开。制定实施《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创新型经济行动计划》。加快建设高新区、麒麟科技创新园、模范马路创新街区等创新载体,白马现代农业科技园升级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引进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35名,实施“紫金人才”计划和“千企升级”计划。组建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新材料研究院,成立7家省市级产业联盟。在宁高校院所就地转化科技成果2060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251亿元,增长22.2%。颁布实施《南京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76.89亿元。
城市建设“三个提升”开局良好。围绕提升市容环境、城市品质和人居质量,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南部新城、浦口新城等十大功能板块规划建设。完善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南京长江隧道、绕越高速公路东南段、地铁一号线南延和二号线竣工运营,开工建设纬三路过江通道、地铁三号线和十号线、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沪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铁路南站、京沪高铁、宁杭和宁安城际铁路以及长江四桥等建设有序推进。全面启动雨污分流工程,建成雨污分流管线530公里。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35条干道和607条街巷环境整治出新,拆除违章建筑137万平方米、各类广告牌27万平方米。整治沪宁城际铁路沿线环境。玄武湖公园整治提升后与中山陵陵寝实施免费开放。建设公交场站20座,完成公交车更新710辆。关停搬迁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51家。整合公安、城管力量,启动网格化巡防管理,大城管体制基本形成。
城乡统筹发展有序推进。制定实施《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促进政策、资金、人才向郊县倾斜,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要素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郊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61亿元,增长15.3%,实现工业增加值1377亿元,增长17.9%。都市型农业特色彰显,新增设施农业6万亩、高效农业17.5万亩。推进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和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实施61个占补平衡项目。农业旅游发展较快。农民健康工程、农村人才工程等八件实事进展顺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91家。扶持126个经济薄弱村新建标准厂房73.4万平方米,解决了21个困难村办公用房问题。
社会建设不断进步。成功申办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和2013年亚洲青年运动会,南京成为中国第二个奥运城市。平安南京得到新的加强,稳妥处理一系列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制定《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水平推进教育名城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体育民生工程惠及城乡居民。隆重举行佛顶骨舍利盛世重光大典。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取得阶段性成果。妥善处理“7.28”原塑料四厂爆燃事故。出色完成援助四川绵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启动援疆工作,援藏工作取得新进展。
民生工作得到加强。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意见》,出台了完善提高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水平等十项改善民生政策,将使90万人受益。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8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8%。落实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接政策,推进外来务工等人员参保和大学生医保工作。企业退休人员人均上调养老金169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年目标两年完成,覆盖率
达99.0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230元以上。对困难群体发放临时物价补贴4123万元。养老平台不断夯实,福利机构达257家。发放市民卡334.8万张。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1000万平方米,开工66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强化。实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减少部门9个,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废止和修改206件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开通运行。政策评估机制不断完善。全面强化应急管理体制,推动安全发展。加强廉洁从政建设,着力打造政风清明的公务员队伍。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参政
议政职能,办结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463件、政协提案572件。民族、宗教、信访、人防、司法、工会、双拥、外事、华人华侨、台湾事务、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人口计生、档案、地方志和社会科学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南京发展历程极不平凡,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抢抓机遇,积极应对国内经济环境变化、国际金融危机等严峻挑战,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过去的五年,是南京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的五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500亿元,三项指标实现翻番。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2.8:46.7:50.5。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左右,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8.4%。
过去的五年,是城市空间不断拓展、功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不断变化的五年。“一城三区”、“一带三港”建设全面展开,拓宽了城市发展空间。以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的快速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地铁实现了网络化运营,增强了城市承载能力。全面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区绿地率提高到41%,森林覆盖率达到26%,改善了市容市貌。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彰显。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
过去的五年,是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保障不断加强、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五年。全市以区县为单位实现省定小康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31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50元,年均分别增长13.6%、12.2%。所有区县被评为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县,教育名城框架体系基本形成,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4%以内。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及“三网融合”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农村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及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实际引进外资累计达113亿美元。
五年的机遇挑战并存,五年的奋斗成果丰硕,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五年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证明:只有始终以科学发展统领全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只有始终坚持抢抓机遇,应对危机,迎接挑战,务实奋进,才能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凝心聚力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只有始终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形成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只有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环境,才能不断增创发展的新优势。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历届市委市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跃升的平台。在此,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在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全体市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宁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向所有支持南京建设与发展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够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快;科教人才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繁重;城市首位度、基础设施和功能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二元结构和江南江北发展不协调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空气质量、交通拥堵等突出问题有待改善;对物价特别是房价的调控还要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南京仍处于科学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新的目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国际国内产业结构的变革,将加速南京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构建城市现代产业体系;长三角重要门户的建设,将强化南京中心城市地位,增强承东启西的区域功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将提升南京首位度和能级,增强集聚辐射力;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将加快南京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青奥会的举办,将拓展南京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推动城市国际化进程。
“十二五”时期,是南京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以科技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型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城市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互动发展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全域统筹,构建城乡一体新格局的推进时期;未来五年,是南京市民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和谐、环境更加优美的提升时期。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持科学发展、奋力走在前列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转型创新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人民幸福城市为根本目标,以筹办2014年青奥会为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富民优先、城乡一体化、绿色发展和城市国际化战略,到2015年,在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向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迈进。
“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6%以上,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7000亿元以上。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翻番、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服务业增加值翻番、工业增加值翻番、固定资产投资翻番。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主体、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阶。实施农民收入五年倍增、城镇居民收入六年倍增计划。实施全民创业计划,让更多群众在创业中致富。实施弱势群体关爱计划,切实解决好群众的实际困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9%,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68%,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保障性住房在目前实施1000万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1000万平方米,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50%,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培育和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力资本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6.8%。加快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加速转化创新成果,集聚更多的高端产业、高新技术、高级人才,形成南京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城市功能品质新提升。以打造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重点建设铁路、航空、水运和城市轨道交通、过江交通,新建轨道交通176公里,通行里程达250公里,构建中心城区、区域内、城际间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体系。以提升城市功能为目标,全面建设南部新城、浦口新城等十大功能板块,加强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旅游会展、商务服务等功能建设,优化布局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增强城市服务能力。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不断推进城市环境整治、生态建设和城市管理,充分彰显人文、生态、滨江、宜居的城市特色。
城乡统筹构建新格局。以优化提升、重点开发和生态保护主体功能区为要求,优化区县产业布局和发展空间,推进农地重整、村镇重建、要素重组,加快建设新城、新市镇、新社区,加速郊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推动郊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区区县县通轻轨、干线公路连街镇、区域供水全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化”,初步形成城乡一体发展新格局。加强水利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重点提升流域性河道及其重要支流的防洪能力。
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坚持绿色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建国家生态市和森林城市。实施蓝天清水工程,全面整治大气环境、水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可再生资源利用。建设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园,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滨江两岸百里风光带、秦淮河上下游百里风光带,青龙山、牛首山—将军山、老山、幕府山和栖霞山“一园四带五片”,以及主城百个以上小游园,使南京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继续推动“法治南京”、“平安南京”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打造全国最安全城市。实施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历史文化名城解读工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挖掘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建设一批重大文化项目,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展示南京文化魅力。实施基础教育惠民工程,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开展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弘扬新时期市民精神。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继续深化改革,加强法治政府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放开领域,释放活力,支持民营企业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推动开发园区从投资拉动向创新拉动转型,从产业集聚向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集聚升级。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实际利用外资2015年当年达70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突破130亿美元。
全力以赴办好青奥会。坚持开放、创新、节俭、安全的方针,做好青奥会筹办工作,推进场馆维修、青奥村建设。以奥运精神、中国文化和南京元素为主题,开展青奥宣传,激发全民参与青奥的积极性。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南京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办成一届人文青奥、绿色青奥、活力青奥。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市委十二届二十一次全会的安排,2011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改善民生,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以建设和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九十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增长20%;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环保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以上;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左右。
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认真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
落实国家、省支持南京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结合。继续推进“紫金人才”计划,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400名。推进产业“核心技术突破”计划,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南京集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10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4%以上。着力培育服务外包产业,做好集成电路设计、医药研发外包,促进产业向研发和服务两端延伸。
加快创新载体建设。大力推动高新区、麒麟科技创新园、模范马路创新街区“三核多点”创新载体建设,促进国家和省级开发区建立科技园中园,推进南京产业技术研究院、智能电网、物联网、微电子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扶持专业孵化器建设,新增孵化器面积30万平方米以上。引导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全年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工业销售收入比重达2%以上。新建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市级企业院士工作站,新认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家,累计达到190家。建设国家物联网测试认证中心和10家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研发设计、科技咨询信息评估等专业化科技服务机构。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以拓宽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链环节为主线,推进南京和国内外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工作,兑现科技创新政策。积极探索科技金融改革,发展科技银行。推进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建设,建设专利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构建青奥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实施“智慧南京”计划。积极推进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融合试点,着力搭建“三网融合”公共平台。滚动推进“千企升级”计划,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进栖霞区、化工园和江苏软件园“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推动智能交通、智能城管、智能环保、智能医疗等重点工程,拓展应用市场,带动信息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着力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势,聚焦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建设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城区重点促进软件、信息服务、金融保险、商务商贸、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打造服务业高地。建设更高水平的软件名城,重点推进雨花软件园、徐庄软件园、江苏软件园等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基础软件和电子商务,软件业务收入达到1500亿元。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启动金融城建设,打造河西金融集聚区,加强与欧美、日韩和台湾地区的金融交流与合作。全年新增2家省级、4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总部经济,促进苏宁、雨润、联创、金鹰和博世等一批有影响的企业总部做优做大做强,吸引国内外企业总部入驻,打造一批税收超亿元的商务楼宇。建设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二期。加强与中外运长航、中国邮政等企业合作,建设龙潭公铁水联运和禄口空港物流园区,促进物流由功能性建设向体系性建设跃升。整合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旅游景点,优化旅游环境,推出特色旅游。培育国际性会展品牌。开展纪念辛亥革命百年活动,筹备郑和航海节。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八大新兴产业发展,率先在新能源、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通信、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产业取得战略性突破,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亿元,增长30%。积极推进国网、华电等智能电网科研产业基地和电力工业自动化产业园、协鑫新能源科技园、浦厂高速铁路客车及城际动车组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加快建设液晶谷、无线谷、生物医药谷等十大新兴产业基地。
做强做优支柱产业。确保中电熊猫高世代面板项目投产,推进中电熊猫冠捷液晶模组及整机、瀚斯宝丽触控面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电子信息产业总量达1800亿元,增长25%以上。推进上汽南京生产基地投入100亿元、整车产能100万辆、建成一个汽车零部件基地、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四个一”建设项目和长安南京基地的汽车与发动机建设项目。继续推进扬巴二期工程和蓝星安迪苏蛋氨酸项目等建设,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学等特色产业,延伸石油化工产品产业链。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支柱产业的步伐,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
加大消费、投资拉动。积极培育乘用车、农村、旅游、文化等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坚持扩大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形成消费、投资良性互动增长机制。加大产业有效投入,确保完成工业投入2000亿元,增长25%。引导、推进各开发园区转型发展,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入园。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新增私营企业1.5万户、个体工商户2.6万户。推进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引智转变,丰富利用外资方式,鼓励外资企业来宁设立研发、销售、结算中心和地区总部。组建金陵海关,继续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服务贸易和加工贸易发展。
(三)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城市转型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
完善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继续建设京沪高铁、铁路南站、宁杭和宁安城际铁路,基本完成沪宁城际铁路站房和南京站换乘中心建设,启动马群综合换乘中心建设。加快禄口机场二跑道、T2航站楼和六合机场建设。加快建设长江四桥和绕越高速公路东北段、纬三路过江通道,全力推进六合至江都、溧水至马鞍山、高淳至芜湖等高速公路建设。实施绕城公路城市化改造、老宁杭公路改造。加快建设地铁三号线和十号线,开工建设地铁四号线一期和机场线。坚持公交优先发展,健全公交运营投入机制和财政购买公共服务机制。开工建设北河口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加快建设220千伏南站和宁北输变电工程,新建、改造燃气管网100公里。
推进功能板块建设。河西新城重点推进中央商务区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金融城、海峡城、青奥村等城市综合体。南部新城重点建设铁路南站交通快捷转运体系和区内基础设施。浦口新城重点加快建设江北滨江大道、七里河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综合体等项目。麒麟科技创新园重点建设科技综合体、麒麟公园和百水河整治工程。燕子矶新城重点加快小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启动滨江大道建设。下关滨江商务区重点启动滨江岸线改造和大马路地区修缮。江心洲生态科技岛重点抓好拆迁安置房、展示中心和道路管网建设。城南历史文化街区重点启动门东片区的保护与建设,修缮蒋百万故居、胡家花园。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重点加快观音门、仙鹤门—沧波门等区段的保护与建设。
彰显人文古都特色。深入挖掘名城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启动老城南历史街区保护工程,保护肌理风貌,延续历史文明。推进金陵大报恩寺塔重建、六朝遗址博物馆、明皇宫遗址公园、郑和宝船主题公园、江宁织造府等项目建设。深入推进颐和路等以民国建筑为核心的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建设。保护修缮明城墙玄武门—神策门段和黑龙江路城墙遗址。改造雨花台纪念馆,建设渡江纪念馆二期。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展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
强化城市环境整治和管理。完善城区市容环境、治安防控和交通秩序一体化、网格化管理模式。继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整治干道25条、背街小巷600条,完成危旧房及工矿棚户区改造80万平方米,房屋出新整治800幢,出新小区70个。提高道路机扫率。推行垃圾源头分类收集,优化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施地下管线数字化建设工程。扩大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范围,推广“绿波带”、“潮汐”信号控制技术。鼓励单位内部停车位向社会错时开放。
(四)着力推进全域统筹,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继续全面实施《加快推进全域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南京行动纲要》,加速郊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加快建设郊县先进制造业基地。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工业园区建设、重点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实施,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地。江宁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汽车制造、无线通信、新能源等产业。栖霞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浦口重点发展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生物医药、软件信息等产业。六合重点发展化工新材料、循环经济等产业。溧水重点发展汽车、家电等产业。高淳重点发展机械装备、轻工等产业。同时,郊县要以软件、物流和农村消费等为重点,发展郊县现代服务业,努力推进郊县产业实现新跨越。
加强城乡一体规划建设。推动城乡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城镇建设规划“五规融合”。力争开工浦口—六合轨道交通,做好禄口—溧水和高淳轨道交通前期工作。全面加快南京至高淳新通道建设,改造建设江北大道。实施高淳、溧水、六合长江引水等一批区域供水工程。建设市域交通干线网络。继续推进农村公路标准化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450公里。优化新城、新市镇、新社区空间规划,提高公共设施配套标准。抓好10个统筹城乡发展先导镇(街)试点工作。推进75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建成60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00个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建设都市型生态高效农业。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实施农业“1115工程”,加强“菜园子”建设,推动10万亩设施农业建设工程,以溧水白马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为龙头,打造江宁、浦口、六合沿汤铜公路、宁淮高速公路设施农业带,高淳环固城湖设施渔业与食用菌产业区和近郊休闲设施农业区。全年新增高效农业15万亩、高效渔业5万亩。加快江宁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二期和雨润放心肉保障基地建设,积极推进农超对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降低蔬菜等农副产品成本。做响南京农业嘉年华品牌,实现农业旅游收入24亿元。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新城、新市区布局,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市区名校、大医院与农村学校、医院的合作,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和医生下乡支持农村。继续实施“十万农民创业、百万农民就业”工程。继续推进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全面落实粮食综合直补等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加快村级能力建设和农村实事工程,对一区两县和8个经济欠发达镇进行全方位帮促。
推动区域联动发展。落实《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编制《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南京都市圈协调发展,强化南京对都市圈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共同推动建设宁镇扬科技创新合作区,推进轨道交通、环境保护、旅游发展、民生制度同城合作发展。加强与皖江城市带的交流合作。做好宁淮挂钩工作,对口支援西藏墨竹工卡县和新疆伊宁市、特克斯县。
(五)着力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创建国家生态市和森林城市为抓手,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全面改善和保护环境。实施蓝天工程,重点治理恶臭污染企业,基本完成燕子矶地区化工企业关停并转和化工园区大气环境整治。推进“绿色施工”,控制和减少工地扬尘。全面实施第四阶段国家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淘汰黄标车2万辆。实施清水工程,全面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完成玄武湖片区、金川河流域等雨污分流工程,完成铁北污水处理厂一期和城北污水收集系统工程,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0万吨,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左右。开展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大秸秆禁烧工作力度。
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推进紫金山—玄武湖中央公园、明外郭—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滨江两岸百里风光带、秦淮河上下游百里风光带建设,进一步规划青龙山、牛首山—将军山、老山、幕府山和栖霞山生态公园,建设主城20个以上城市公共绿地小游园。加快建设化工园区、工业集中区与生态敏感区之间的绿色隔离带。全市通过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评。浦口建成国家生态区,溧水通过生态区县省级考核,创建一批国家生态镇和生态村。
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倡导绿色发展和绿色消费,实施污染减排工程,确保主要污染物稳定达标率在95%以上。推进南钢产品结构技术改造,做好石化、电力等重点行业和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企业的节能工作。全年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0家。加快推进化工园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循环经济试点企业达70家。大力推广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等绿色能源技术,积极推进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努力建设低碳城市。
(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加人民幸福感
高度重视和加快改善民生,积极解决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不断增加人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和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的动态管理。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万人。重点帮扶城镇零就业家庭、双失业职工、被征地农民等困难人员就业。培训技能人才,开展各类职业培训15万人次。全面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全社会创业,培育自主创业人员1万名。力争扶持1000名毕业生创业。
全面提升社会保障水平。重点推进外来务工人员、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深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引导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参加更高水平的养老保险。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和筹资标准。落实城乡低保和完善优抚对象优待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及时启动临时生活补贴机制,认真做好残疾人的各项优惠工作。推进全民医保,做好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工作,确保在宁高校、中职、技校新生全部参保。基本实现医疗、工伤和生育三险同城联网就诊结算,落实与相关城市的异地就医。
切实解决老百姓关注的现实问题。住房问题是市民关注的重点现实问题,加快岱山、丁家庄、花岗、上坊等组团保障性住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今年新开工6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储备廉租房1800套,建设中低价商品房4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50万平方米。改善已建成经济适用房小区的配套设施。切实关注物价走势,合理控制房价和菜价。市、区(县)政府分年筹资50亿元以上,重点实施1983年以来农村集体土地被依法征用后的失地人员参加城镇社会保障,发放企业退休职工独生子女家庭补助。提高企业托管职工、符合政策规定的“老军工”“老知青”“老职工”、退养社区居委会主任生活补贴标准,并建立长效增长机制。调整规范征地拆迁标准,依法、文明、阳光推进征地拆迁。对全市适龄幼儿每年每户发放2000元学前教育助学券,促进学前教育发展。
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开展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建设工程,6个以上区县达到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标准。继续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深入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名院、名科、名医”建设。启动建设河西新城、南部新城的综合医疗中心。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确保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率达55%以上。健全政府、市场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扩建市示范性养老服务中心,新建和改造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04家,新增养老服务床位4600张。完成市残疾人托养中心和康复中心建设。加快南京殡仪馆新馆建设。推进河西新城文化中心、南京档案新馆、方志馆等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市90%文化馆、图书馆达国家二级馆以上标准。全面开展青奥会和亚青会筹备工作。出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进一步提高居民身体素质。
创新社会建设管理机制。坚持安全发展,深化“平安南京”建设,重点做好防洪抢险、防化救援、防暴处突、防范控制“四防”队伍建设。规划建设多功能的防灾救灾减灾中心。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创新城市综合管理,加强街面、社区、单位、视频监控、区域协作和虚拟社会等防控网建设。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积极化解信访重点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继续强化食品药品质量、交通、消防和危险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加大对消防设施投入。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加强和谐社区建设。继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确保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
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和人民群众新的期盼,政府工作人员责任重大、使命神圣。我们必须敬畏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上,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敬畏法律,把政府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严格依法行政,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敬畏权力,始终铭记权力来源于人民,为人民掌好权,不以公共权力谋私利,不负人民重托。以“为民”作为政府宗旨,以“法治”规范政府行为,以“善政”改善政府管理,以“清廉”树立政府形象,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一)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在政府机构大部制改革完成后,重点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强化统筹协调、改善保障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创新公共服务投入机制,着力增强财政支出的公共性,今年财政安排倾斜民生、倾斜农业、倾斜科技创新、倾斜城市功能提升、倾斜城乡统筹发展。改革财政分配机制和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合理划分市、区两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激发区县内生发展活力。理顺部门职责,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完善优化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建成市级行政服务中心,发挥“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功能,更好地服务全体市民。
(二)切实提高政府决策水平
出台《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前置合法性审查、风险评估、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完善政府重大项目投资咨询评估决策机制。加强开放式决策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人民来信来访、社情民意调查、网络等沟通平台作用。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坚持政府新闻发布和重要行政事项、公共政策社会公示制度。强化资源整合、政策集成和协调沟通,提高政府整体效能和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着力增强行政执行能力
实施法治政府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和考核机制,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优化权力网上运行流程,构建效能督察、民生督察、项目督察三位一体的“大督察”格局。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与工作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切实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四)大力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
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各级政府驾驭全局科学决策的能力、开拓创新干事创业的能力、统筹发展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应急处理的能力。以提高公务员的行政水平为重点,抓好公务员的学习、培训和管理,全力打造学习型专业化公务员队伍。继续开展市级机关处室和服务窗口作风建设群众评议、“向人民汇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全面落实干部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干部作风,弘扬敬业专业精神、拼搏奉献精神,全身心投入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去。
各位代表,本次人民代表大会是开启南京今后五年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新征程的重要会议。回眸“十一五”,我们信心倍增;展望“十二五”,我们豪情满怀。我们要倍加珍惜南京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精诚团结、同心干事的良好氛围,站在新的起点,迈上新的征程,瞄准新的目标,实现新的跨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解放思想,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智慧创新、富裕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南京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200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02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民在中共南京市委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加快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创五年来最好水平。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实现财政收入265亿元,增长26??7%。郊县经济发展明显加速。“绿色南京”工程开始启动,重点乡镇企业园区建设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取得新进展,郊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23亿元,同比增长18.8%。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98亿元,增长11%。工业总投入达到241亿元,增长54.3%。扬子石化65万吨乙烯改造工程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建成投产。工业集中度有新的提高,优质资源进一步向开发区集中。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商贸流通加速扩张,成功举办了中国旅游交易会等旅游会展活动,旅游倍增计划成效显著,房地产市场进一步活跃。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0亿元,增长13.2%。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实施了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全面推进了市属工业企业调整资本结构、理顺劳动关系、降低企业负债的“三联动”改革,121家企业进入实施阶段。商贸企业改革继续推进,组建了新百、中央两大集团。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先后组建了综合、交通、城建三个投融资主体和土地储备中心,经营城市取得实效。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4??36万户,新增注册资本113亿元。开放型经济取得历史性突破。合同利用外资当年翻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8??7%,引进了97个千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与中石化合作的南京化工园建设正式启动。外资和民间资本已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一轮城市建设全面展开,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取得明显成效。全年总投入达到181亿元,创历史最高。城市规划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公开化轨道,在城市建设中的先导作用明显增强。地铁、龙潭港区、宁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进展顺利,长江三桥、铁路南京站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河西新区5平方公里中心区建设开始启动。大学城建设进入高潮。十运会场馆以及玄武湖隧道、赛虹桥立交枢纽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北极阁、石头城风貌区建设全面展开。全市共拆除主干道两侧的违章和影响景观的建筑103万平方米,完成小区出新202万平方米,完成180幢高层建筑亮化工程,优秀民国建筑和传统民居得到有效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进一步显现。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实施科技先导行动计划,启动了政府与重点大学的全面合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取得实效,首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称号。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全面解决。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广电集团和报业集团顺利组建。明孝陵和云锦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进展。我市运动员在全国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和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积极推进卫生监督、防病体制改革和医疗机构分类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面实施。整顿规范药品市场,执法力度明显加大。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6.2%。城乡市场繁荣,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26亿元,增长12.7%。住房、通信、旅游等新兴消费升温,家庭轿车购买量快速增长。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为民办实事的任务全部超额完成。社会保障力度明显加大,社会养老保险金征缴面达99%,安置上岗就业人员15.5万人次,全市已有70多万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扶贫帮困体系初步建立,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保障和救助工作得到加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标准提高10%,建立了低收入家庭廉租房保障制度,建成了经济适用住房7万平方米,第一批符合条件的居民拿到了新房。开办了惠民医院。建立了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在就业、子女教育和法律援助等方面给予了帮扶。
服务型政府建设初见成效。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建立和完善了政府决策公示制、预告制、通报制等多种公开形式。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取消了三分之二的市级审批事项。大力推行“网上政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和政务超市,开通了“市长电子信箱”,建立了便捷的政务通道。政府发布的文件、规章通过《南京政报》和政府网站向全社会公开。成立了市、区两级的行政执法局,集中行使城市管理的58项行政处罚权,提高了综合执法水平。建立外商、私营个体经济、民营科技企业和行政效能4个投诉中心,加强了行政责任追究。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阳光操作”,免费发放了数百万册涉及到市民、农户和企业的缴费手册。整顿清理了机关内部刊物。开展了对乱收费、私设“小金库”的专项治理工作。机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政府组成人员认真按照人大要求进行述职,积极支持政协在城市规划、文化南京建设等方面建言献策。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即将结束。在五年的任期内,政府与全市人民共同努力,扎实工作,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等不利影响,超额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所确定的五年目标任务。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1.7%;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8.6%和5.3%,人民生活水平提前总体达小康。
五年来,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次产业之比由6.9∶50.1∶43调整到4.8∶47.3∶47.9。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涌现出一批重点龙头企业和现代农业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车辆制造等支柱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建成了国际展览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宽带城域网等一批服务业重点基础设施,旅游会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城市面貌显著变化。建成了长江二桥等一批事关南京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城市道路交通基本实现了“主城成环、环网相连、节点畅通”的目标。荣获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称号。各项改革不断推进。实施了区县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重点推进了农村税费、行政审批制度、国有企业、市属工业管理体制、政府机构等一系列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利用外资领域不断拓展。各类开发园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基本完成了教育布局调整,地方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有了新的发展。国家级南京软件园、江苏软件园建成并产生效益。一批国内外大集团的研发机构在宁落户。我市先后3次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中国艺术节。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深入贯彻,涌现出一批以周光裕为代表的新时期好市民典型。社区建设成效显著。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的称号。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认真执行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开展了防范和惩治“法轮功”邪教组织犯罪活动的工作。严厉打击了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建立了城市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系统,保持了全市社会政治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南京历史上综合实力提高最快,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市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驻宁单位、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向关心支持我市建设的海外同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加快发展才能富有动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开拓创新,富民强市才能充满活力;只有坚持以民为本,造福百姓,政府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南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经济总量的增长还不够快。市场取向改革相对滞后。社会就业压力较大,一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保障体系还需不断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各级干部思想解放的任务还很艰巨。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是新一届政府的重要任务。
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新一轮经济增长加速期正在形成,兄弟城市的发展势头高潮迭起,催人奋进。展望国内外形势,我们既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更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为省会城市和长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南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列。市委已经明确提出“两步走”战略,2005年南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4000美元左右,2015年达到10000美元,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是一个惠及600多万南京人民的宏伟目标,也是一个团结全市人民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不动摇,凝心聚力搞建设,以开拓的思路谋求跨越式发展,以大胆的改革寻求整体性突破,以全面的开放赢得崭新的局面,以创新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大力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和全方位的开放,加快实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争创工业新高地,着力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切实改善人民生活,不断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全面构建新型政府管理体制,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如下:
——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九五”末翻一番以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000美元,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以生产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和以都市型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全面发展的经济新格局,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成为长江下游充满经济活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城市现代化形象充分展现。城市化率达到75%,信息化程度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形成与加速城市化和基本现代化相适应的大都市发展框架,“一城三区”和“跨江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的个性和魅力进一步凸现,基本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江滨城市、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文化都市。
——现代市场体系基本健全。建立比较完善的商品市场和产权、土地、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的市场规则,规范有序的市场秩序,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收入明显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6.5%。建立比较完备的城市保障体系。市民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基本形成宽松的创业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舒适的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环境。
——服务型政府基本建成。实现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全面创新,基本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和公共管理体制,使政府成为营造发展环境的主体、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人民成为创造财富的主体。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后五年,必须更加注重解决事关南京长远发展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更加注重营造城市的总体发展环境,更加注重“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一、以新视野谋划更大发展,全面提升南京综合竞争力
深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更加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大力提高南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积极发挥南京在长江流域和南京都市圈中的集聚和传承作用,在区域共同发展中实现跨越。加强沿江大开发的协作和沟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深入开展长江三角洲城市间的合作与交流,主动呼应上海,实现错位发展,增强经济活力。建立和完善区域内城市政府间高层对话、企业合作和民间交流的机制。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基本建成区域性立体化大交通体系和现代化信息网络体系,研究规划和适时启动建设城际高速轨道交通体系,建成长江三桥,规划建设长江四桥和新的过江通道,形成强大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显著增强南京的综合竞争力。
二、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突出发展信息产业,建成“数字南京”骨干基础设施,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发展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产业。抢抓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向长江三角洲大规模转移的机遇,扩大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大力引进先进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嫁接改造国有企业。大力推进对内开放,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全面推进市场取向的改革,基本完成国有经济战略性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充分激发经济活力。适时调整行政区划,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深层次、宽领域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城重点发展科技信息、金融商务等服务业,建成区域性的现代综合服务中心。近郊突出发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车辆制造和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产业,以四大开发区和重点工业园区为依托,基本形成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远郊在城市生产力大规模转移中,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非农产业,建成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新郊区。
三、精心塑造城市个性特色,着力建设最佳人居环境
全面建设“绿色南京”,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高城市绿化质量,形成路连林隔、城林一体的生态景观。加强水环境建设和空气污染治理,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加快老城改造,保护和挖掘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城市文化内涵,充分展现古都魅力。建成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重大体育设施,承办好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一流的大学城。全面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化,力争把南京建设成为面向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研发基地。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文化与经济的互动,把南京建设成为富有特色和独具魅力的创业胜地和人居佳境。
四、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充分开掘致富源泉,加快富民步伐。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环境。鼓励创业创新,积极支持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创造和拥有财富。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切实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放手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活力在南京竞相迸发,使南京人民在加快发展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实惠。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实现全社会比较充分的就业。完善社会保险金筹措机制,建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扶贫帮困工作体系,确保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构筑较为完备的城市安全体系,争创全国最安全城市。切实保护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反对迷信和伪科学。建成群众性体育服务网络,建立满足市民健康需求的医疗服务体系。深入加强市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增强市民的法制意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2003年的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实现今后五年的目标,赢得发展先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3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外贸出口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下。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建议新一届政府把坚持解放思想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把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全方位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把不断突破影响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作为推进各项工作发展的动力,把执政为民、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作为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核心。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全力推进市场取向改革
全面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冲破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积极营造全市上下鼓励改革、支持改革、勇于改革的浓厚氛围。基本完成“三联动”改革任务。优先推进效益好、生产经营正常的市属工业企业的改革,鼓励外资、民资和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改革,支持和鼓励经营者持股。妥善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面改革商贸、农业、城建、文化等领域的产权制度。加快国有资本向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集中,为企业规模扩张创造条件。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和引导投资的作用,加大综合、城建、交通和土地储备中心“四大平台”的运作力度,严格实行投融资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进相关行业建立国有资产投融资机构。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加快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明确权益、义务,落实责任主体,强化监督机制。规范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运作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全面展开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改革。按照脱钩、分类、转制、搞活的要求,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改组。政府部门必须与中介组织在人员、财务、业务等方面彻底脱钩。制定行业协会管理办法,通过授权、转移、委托等方式,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的沟通、服务和桥梁作用。政府公务员不得在行业协会兼职,已经兼任职务的必须退出。
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全面放开竞争性市场的准入和退出,为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所有对外资开放的领域,私营企业均可以进入。鼓励私营企业采用资本注入、技术转让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的产权流动、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积极帮助进入上市辅导期的私营企业尽早上市融资,支持私营企业创名牌商标,引导他们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扩大直接出口。协助私营企业与商业银行签订银企合作协议,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尽快壮大规模,形成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集团。今后,凡市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私营企业和其他性质的企业均享有同等机会。各级政府都必须依法保护私营个体经济合法的生产经营活动,要在全社会倡导并形成尊重纳税人、鼓励创业者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再创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新局面
利用外资大项目取得新突破。加快与国际优质资源的全面对接,以四大重点开发区为载体,全力引入世界500强企业,推动大集团、大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资合作,加快引进一批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发挥龙头项目的带动作用,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的配套项目,增强联动效应。创新招商方式,调动各类招商主体的积极性。全面实施外资项目审批全程代办服务,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整合优化开发区及周边资源,形成鲜明的产业特色,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区发展。
拓展开放领域取得新突破。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全面开放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等领域。着力引进世界知名的跨国零售企业和分销机构。积极吸引外资开发旅游资源,提升现有景点和景区的经营水平。大力吸引境外资本、技术和管理,参与新区开发、老城改造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营运。加快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领域与国内外的合资合作。进一步扩大农业利用外资规模,重点引导外资投向农产品基地建设、农副产品深度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项目。
出口增长取得新突破。培育一批出口千万美元以上的商品和生产基地。基本完成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一批出口项目的投产达产,全力支持各类企业的出口。加速建设私营外贸企业创业园,加快发展民营、私营外贸企业,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积极争取跨国公司在南京设立采购和配送中心,带动本市产品出口。加强南京口岸建设,增加国际航班,力争开辟赴日本和欧洲的航线。着手建立国际反倾销预警机制,增强出口企业应对、应诉能力。大力拓展对外承包劳务市场,做大承包劳务合作总量,继续鼓励和支持电子、机械、建材等优势行业的企业“走出去”发展。
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制定私营个体经济权益保护办法,切实加大监督力度,确保促进私营个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严格禁止政府部门对私营个体企业年检时附加法律、规章以外的条件。打破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行政性垄断,放开民营资本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企产权改革。积极支持民营资本的总量扩张,鼓励私营企业上市融资。探索发展民间非银行金融机构,整合现有贷款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2万家、注册资本100亿元,吸引外来社会资本65亿元。
三、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争创工业经济新高地
加快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施50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项目,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培育40个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的骨干软件企业。全市软件销售收入达60亿元,增长4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占工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2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比重达到45%。
增强优势产业主导地位。石油化工、电子信息、车辆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围绕优势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集中力量建设全国一流的乙烯生产基地、液晶显示生产基地和国内领先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生产基地、子午线轮胎生产基地。
全力加大投入强度。积极吸引世界先进制造业企业在宁投资,鼓励外资并购、重组南京现有的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利用外资的历史性跨越,工业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45%以上。积极争取28个重点技改项目列入国债贴息项目。推进5家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推进扬巴一体化工程、南钢中厚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全年确保完成工业总投入300亿元以上。
实施大集团战略。按照市场主导的原则,以产品为龙头,实施品牌战略,整合优质资源,组建新的大型企业集团。重点推进特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扶持民营企业集团做大做强,使之成为我市参与国际竞争的骨干力量。全市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要突破10家、100亿元以上的5家。
提高工业集聚度。继续加大各类重点开发园区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降低项目投资成本。新上项目全部进入园区,推进现有企业有计划地向园区集中。加快国际环境质量认证,强化开发园区产业特色的塑造。抓紧国家级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增加值增长30%。
四、加快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提升服务经济水平
极发展现代物流业。拉开长江流域物流中心建设框架,完成龙潭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禄口机场物流中心,新生圩物流中心投入运营。打破物流资源分割局面,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开放与整合为主线,加快王家湾等物流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引进3家以上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培育现代物流业品牌。
提高旅游会展业水平。加强旅游总体策划,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打响南京旅游品牌,提升南京旅游整体形象。加大海外旅游市场宣传促销力度。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整合旅游资源。全面推进景点景区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离。以大项目为龙头,加快郊县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加强与国际会展业机构的合作,努力打造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常年性会展平台。重点办好中国(南京)国际新产品交易会等国际性展会,以及春季全国化工商品交易会等全国性展会。
加快实现商贸扩张。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加盟经营等新型业态,提升经营水平。积极培育大型商贸集团,形成6个销售收入4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提升特色商业街区的规模和品位,加快大型购物中心建设,增强区域商贸中心的辐射力。抓住区划调整、老城改造和地铁建设机遇,整合、扩容新街口商务区,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现代服务企业和办事机构落户。积极鼓励和引导消费,培育住房、汽车和信息等消费热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建设面向区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基地,扩大教育培训业的集聚和辐射范围。以十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场馆的市场化改革,积极发展文艺演出、文化娱乐等产业。积极培育和组建以资本为纽带,具有导向性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办好第三届南京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
五、着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围绕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形成45个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以建设农副产品加工区和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资源开发项目。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认真实施红山窑水利枢纽等重点工程,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示范园水平,加快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步伐。
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创3?D5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建立农产品市场预测服务平台,完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在农产品大型交易场所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和完善产地交易市场、大型批发市场和农副产品零售市场体系。
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按照建设“绿色南京”的要求,新增绿化造林15万亩以上。重点抓好机场高速、沪宁高速、宁六公路、绕城公路等绿色通道,以及江北防污隔离绿化带建设。引进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绿化造林,确保绿化建设总投入达到8亿元。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郊县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建筑业、商贸流通业和郊县旅游等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积极发展农村私营个体经济,广开致富门路,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加强农村职业技术培训,积极扩大劳务输出,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杜绝农民负担反弹。严格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有序组织土地流转。对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允许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以征地补偿费作价入股,保护和增加农民收益。
六、全面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完善城市综合功能
强化城市辐射功能。高质量建设长江三桥、宁淮高速公路、铁路南京站、宁启铁路南京段等一批重点交通工程。建成龙潭港区一期工程和宁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开工建设绕越、宁蚌等高速公路。研究规划长江四桥和新的过江通道。地铁一号线一期工程基本贯通,部分线路铺轨。加快建设城市快速内环道路系统,继续完善城市“经六纬九”主干道网络。
强化城市扩张功能。集中力量建设“一城三区”。全面拉开河西中心区建设框架,开工建设奥体中心主场馆、运动员村及其配套设施,开工建设河西中心区10幢标志性建筑,初步显现现代化新城区雏形。全面启动仙林大学城中心区公共设施建设,建成仙林大道、学院路等5条主干道,初步形成道路网架。继续搞好江宁大学城和浦口大学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江北新市区建设,以道路交通、电网改造、污水处理为突破口,强化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配套设施建设,为今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加快以郊县行政中心为重点的农村小城镇建设,切实提高城市化水平。
强化城市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新增城市各类绿地150万平方米,市区移植大树5万株,建设环城、沿路、滨河绿带。大力整治城市水环境,汇聚各方力量整治秦淮河,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彻底改变沿河环境,让南京人民的母亲河重放光彩。加快建设城北、城东、江心洲、仙林等污水处理厂。加强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建设施工粉尘污染,扩大“禁煤区”,有效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配合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天然气接受门站和相应的配套工程。
强化都市文化功能。在老城环境整治中,切实加强文物保护。新建宝船遗址、神策门公园,以石头城、清凉门为重点,进一步凸现古城墙风貌。基本建成中国近代史博物馆,保护和开发利用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深度开发夫子庙、静海寺、天妃宫、小桃园等景点景区。加快钟山国际体育公园、马术赛场和龙江体育中心二期等十大体育设施建设,完成南京全民健身中心的主体框架,开工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和科普设施,建成鼓楼?D北极阁风貌区,加快长江路文化一条街建设,凸现沿街景点的文化特色。
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加强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法制化管理。完善规划成果公示和专家咨询制度。简化规划审批环节,建立规划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查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完善和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做到依法办事、文明执法。加强环境监察,强化市容管理,逐步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和卫生“死角”。
七、充分发挥科教文化资源优势,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进一步密切与在宁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大力扶持有市场前景的科技研发项目,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集中组织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实施软件产业化和创新药物、中药现代化等重点科技专项工程。加强以智引资,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来宁设立研发机构,提高南京作为长江三角洲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地位。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善科技创业环境,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全面推进市属科研院所的市场化改革,建立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优化服务,吸引各类人才在宁创办实业、发展事业。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研究重大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问题中的作用。
积极实施教育新一轮大发展。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国内外合作多元办学。优化教育结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新区快速扩张。全面完成市属高校合并工作,确保金陵科技学院、晓庄学院新校区秋季能接纳学生。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加大对困难家庭子女就学帮扶力度。妥善解决招生中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规范教育收费等行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全面完成中小学“校校通”信息网络工程,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促进社会事业进一步繁荣。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创作艺术精品,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积极推进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做好地方志纂修工作。建立健全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网络,广泛开展群众性社区体育活动,承办好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医疗资源配置,规划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业和老年医疗保健事业。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实现农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加大药品招投标工作力度,切实减轻市民就医负担。加大药品监督管理和卫生综合执法力度。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大力弘扬市民精神。积极倡导以创业精神为核心的南京新市民精神,引导全市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十六大号召,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加强市民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广泛开展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创建活动,形成团结和谐、开拓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和国防教育,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加快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困难企业职工参保问题。着力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完善市、区两级最低生活保障责任承担机制。健全困难群体的救济扶助和法律援助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水平。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建立有效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扩大惠民医院服务范围,逐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和慈善门诊、惠民医院救助相结合的医疗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和生活困难救助保障制度。
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推进智能交通、社区警务系统建设,完善全市治安防控体系。正确、妥善地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有效遏制各类犯罪活动。加强卫生防疫工作,强化卫生监督和剧毒危险品管理,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卫生和生命安全。强化安全生产监察,消除事故隐患,提高生产安全防范能力。健全处置突发性事件组织系统和工作网络,切实维护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
九、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继续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倾听百姓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要继续办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十件实事:
开发就业岗位16万个,其中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创建100个充分就业社区,新办1000个非正规劳动就业组织,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万人次,帮扶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岗。
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按时足额发放,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保尽保;建立贫困人口就医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新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5万人。
建成经济适用住房2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门东、宝善等片区的旧城改造;缓解城市低收入和拆迁困难家庭的住房困难;完成250幢主、次干道沿线建筑的立面出新;亮化100幢楼宇;解决30条无路灯街巷和道路的照明问题。
发展完善“放心工程”网络;在20个农贸市场建立绿色食品专卖区;新建社区生鲜副食品中心20家;建立30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改造城市供水管网40公里;优化公交线路布局,增加和更新400辆公交车;新建改造60座公厕、10座垃圾中转站。
扩容提升主城路网通行能力,建成城市快速内环的水西门至赛虹桥段、赛虹桥至双桥门段,完成100条支路拓宽改造工程;新建改建城市无障碍设施50公里。
全面实施秦淮河主城段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整治金川河,建成一批沿河景点设施,改善沿河景观环境。
建成5个市民广场,新建和改建6座公园;新建9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新建100个全民健身点。
完成镇村公路灰色化改造1000公里;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7万人;确保90%以上的村开通有线电视。
完成3万平方米农村特困房改造任务;新建扩建农村敬老院10个;新建农村中小学校舍15万平方米,维修改造农村校舍65万平方米,新增100辆农村学生校车。
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研究制定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的新一轮机构改革方案,创建公共行政管理新体制。加快行政规章的清理、修订和制定工作,建立透明、统一、公正和便于监督的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范行政越权和不作为现象的发生。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监控力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公共决策职能。加强政府的战略性、宏观性决策研究,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制度与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决策质量。强化经济发展政策的研究和调整,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延续性。积极探索深化改革的配套措施,在决策与执法、管理与监督等方面建立新的运行机制,规范政府决策行为。
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完善公务员工作评估以及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大行政效能监察力度。研究制定机关工作人员效能告诫暂行办法,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政府分级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合理划分事权,提高社会资源整合效率。加快推进电子政务,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运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在“中国南京”网站提供更多的查询内容,开设部分网上办理项目。规范政务信息公开,透明办事程序。全面建立基层“政务超市”体系,为市民提供多渠道的服务方式。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调整财政收支结构,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满足公共需要,加大对公益性、基础性领域的投入。合理调整市区财政管理体制。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取消收支挂钩。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招投标行为。加快建立规范、统一、透明的公务员津贴福利制度。各级政府要严格控制财政支出,严格控制超标准建设和装修办公用房,压缩会议、出国考察等活动。各项事业都要量力而行,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等重点支出。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要按照一定的民主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加强基层政权和群众自治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
加强廉政建设和政风建设。依靠干部教育、制度约束、监督检查等综合措施,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各级政府工作人员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切实提高公务员素质,努力建设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新的历史征程呼唤着我们,新的宏伟目标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扎实工作,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共同创造我们美好未来和幸福生活而奋斗!
第四篇: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本站推荐)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
宁政发[2004]182号
————————— 市政府批转市残联等部门《南京市残疾 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残联、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物价局拟定的《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四年九月九日
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
(市残疾人联合会 市地税局 市财政局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物价局 2004年8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开展,加强和规范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工作,根据省政府第78号令《江苏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苏政办发„2004‟40号文件和南京市政府第200号令《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我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实施办法。
一、征缴对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城乡经济组织(含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外地驻宁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上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凡安臵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均属于保障金征缴对象。
二、征缴标准
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1.5%比例的,应当按照差额人数和市、县统计部门公布的上本地区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0%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比例计算不足1人的部分,按照实际比例差额数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三、征缴机关
凡在南京市地方税务局办理税务登记的各类单位的保障金,由南京市地方税务局负责征缴;其他单位的保障金由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征缴,各级财政部门协助征缴。
四、征缴方法
(1)审核时间:各单位必须于每年的4月30日前到所在地的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所进行残疾人就业审核。
(2)审核时,单位需提供:(1)《江苏省单位安排残
疾人就业情况基层表》;(2)已安臵残疾职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伤残军人证》;(3)单位与残
疾职工签订的劳动合同;(4)残疾职工的社会基本保险缴纳情况。
(3)核定: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核定各单位安臵残
疾职工人数,并以上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核算应缴纳保障金数额,向单位出具“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核定通知单”(以下简称核定通知单)。
(4)核定单位用人情况可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地税
等部门的统计资料,有关部门应予配合。
2、征缴纳入地税部门征缴单位的保障金采取以下方式:
(1)征缴依据:南京市地方税务局以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提
供的有关缴费单位应缴保障金的核定数据作为征缴依据。对按照规定经过审核的单位,以实际核定数额缴纳保障金;对逾期不参加审核的单位,一律按照未安臵残疾职工数全额征缴保障金。
(2)征缴时间及方式:保障金实行按年征缴,每年6月1日
至6月25日为保障金征缴期,各缴费单位在规定时间,持核定通知单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缴纳手续,由地税机关从缴费单位的涉税帐户扣缴款项。
(3)征缴票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票据统一使用由省
财政部门监制的专用票据。
其他未纳入地税部门征缴单位的保障金,在规定时间持核定
通知单,到单位所在地的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缴纳。
3、退款:
未经年审已全额征缴上保障金的单位,在8月底以前经审核,上确已安臵残疾人就业的,由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予以按实退款。
五、减免和缓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原则上不能免征;特困企业和有特殊困难需缓缴或减征的,由单位提出申请,并附上单位财务决算报表,报市财政部门和市残疾人联合会审批。
六、监督检查保障金征收机关有权对单位缴纳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缴纳单位应如实提供核定资料或财务报表。单位逾期不缴纳或不足额缴纳保障金的,除由残联或地税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外,按国家财政部„1995‟5号文件规定,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滞纳金并入保障金。单位逾期拒不缴纳保障金的,由市和区、县残疾人联合会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
七、本办法自2004年10月1日起执行。江宁区、浦口区(不含原浦口区)、六合区(不含沿江开发区)、溧水县和高淳县的保障金征缴工作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市相关部门在此之前制定下发的关于保障金征缴管理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由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
主题词: 残疾人 就业保障金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市法院,市检查院,南京警备区。
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04年9月10日印发共印300份
第五篇:南京市烟草专卖局普法总结
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自从1999年分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财贸工委及省烟草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市场为 导向、以服务为根本、以管理为手段、以法律为保障,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点的、全力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改革之路。六年来,企业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紧紧围绕 企业经济工作的中心,努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经济效益年年大幅度增长,开创了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健康、平稳、持续发展的良 好局面。2003,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实现税利3.11亿元,利润2.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6%、4.68%;2004年实现税利 3.88亿元,利润3.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6%、34.55%。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建省级文明系 统的各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市局(公司)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被多次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建设新南京有功单位; 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被评为市级文明系统、省级文明系统等。
自从2001年“四五”普法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我局(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认真总结以往普法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的基础上,将“四五”普法工作分为三个阶段进行:2001年为启动阶段;2002年到2004年底为实施阶段;2005年为总结验收阶段。现在“四五”普 法工作已是最后一年,在这四年多的普法工作中,我们基本做到工作内容明确,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较好地完成了“四五”普法的工作任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经过以往普法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局(公司)在法制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尝到了依法治企的甜头。局(公司)全体员 工的法制意识以及学法守法的自觉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近两年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对维护企业的安定、团结,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 大的作用。因此,“四五”普法工作刚刚启动,局(公司)就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列入主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四五”普法以来,我局认 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十六大精神,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推进,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广大干部职工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气氛日趋浓烈,为促进企 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形成共识。通过认真学习市、区关于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以及对“三五”普法成果的回顾和总结,进一步认识到在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依法治企和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国企改革不仅是经济领域内的重大改革,而且 是法制领域的重要实践。从企业自身来看,必须着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开展以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治烟、依法保护企业和职工的切 身利益为主要内容的依法治企工作,才能长久保持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
(二)加强领导。成立由金雪亭同志为组长、樊剑峰同志、董志俊同志为副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8月18日副组长调整为董志俊 同志、陈利生同志)。普法工作在党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普法领导小组安排部署,具体工作由人劳处牵头实施。办公室、纪监处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协同工作。
(三)制定计划。2001年2月,制定了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普法教育的计划。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对象要求、方法步骤和组织领导。决定分四个阶段对全体职工实施普及教育,重点是局领导干部、中层干部、政工人员及35岁以下年轻职工,并明确了各类人员的 学习重点和基本要求。
(四)制度保证。企业制定的各的奋斗目标将普法教育列为重要内容,对各党支部和相关部门实施考核。此外,普法教育期间的一切有关 活动,包括专题培训、集中学习、脱产轮训、交流研讨、考试考核等,均按企业规定的制度严格考核。普法教育纳入中心
组学习、党员教育、干部培训的重要教育内 容。
二、分层次、多渠道、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地开展普法教育工作
根据“四五”普法宣传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把教育灌输、启发引导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形式贯穿普法教育全过程,使干部职工在学习中掌握法律知识,在教育中提高法制观念、在活动中增强守法意识,从而保证了普法教育的质量和力度。
(一)分层次开展教育。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按照计划要求,区分不同教育对象,着重抓住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首先抓好中层以上干部(含中 层)干部的普法教育,以提高学法自觉性,增强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为落脚点。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组织有关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的学习,把政治理论同 法律法规知识结合起来,采用交流、自学、辅导等方式;坚持每月政治工作计划都将法制建设和廉政建设列入重要内容。局长金雪亭同志对普法教育十分重视,逢会 讲“法”,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国家局、省局和市委主办的法制学习班。几年来,全局中层以上干部都分别参加了由国家局、省局和地方各级组织的 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如2001年市局领导和专卖处的负责人参加了全国专卖处长、法规处长培训班,组织了各级专卖人员学习“七法一律”,并进行了考核;市、区、县三级专卖领导参加了省局在句容举办的法律法规培训和专卖工作研讨。2003年5月,江苏省烟草行业举行了行业法律知识统一考试,考试的内容涉及 《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招标投标法》、《宪法》、《会计法》、《商标法》、《产品质 量法》等34部与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通过视频辅导学习的方式进行系统学习,我局全体中层干部都参加了闭卷考试,考试成绩令人满意。以普法宣传教育为契 机,企业多次投入必要的普法教育经费,采购法律教材分发到各部门员工手中,认真组织学习。几年来,企业先后购买了“四五”普法学习群众读本和干部读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相关法律书籍;并在普法宣传教育中,结合对企业党员的管理教育,先后购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员权 利保障条例》等党内法规书籍,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是抓好专卖管理人员的普法教育。结合企业实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尤其是烟草专卖法律法规 的学习研读,为专卖执法人员在实际管理中能依法治烟创造了良好条件。市局每年都会组织专卖执法人员参加相关的烟草专卖法律法规培训及考核,今年10月我局 将组织全系统50周岁以下干部职工参加国家局2005年法律知识统一考试。三是抓好一般职工的普法教育。重点结合企业开展的“素质年”、“文明执法年”和 大力推进全员素质教育等重大活动和重要决策,进行相关的法律法规培训。企业先后组织参加了市、区组织的“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工会法知识竞赛”等活 动。围绕女同志多的特点,企业认真抓好计划生育教育,形式多样地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活动,如邀请市妇幼保健医院的资深医生开办妇女保健知识讲座、开展“五 好家庭”家庭创建评比活动等,学以致用,增强了普法教育的有效性,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
几年来,企业以《南京烟草通讯》《连心桥》等多种宣传媒体,大造普法宣传气氛,形成浓烈的宣传氛围。一报一刊坚持正确的言论导向,配合普法教育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成为广泛沟通和联系员工的桥梁与纽带,深受员工的关注。
(二)多层面深化教育。法制建设和普法宣传教育,是全党的大事,是全社会的大事。作为国有企业,我局不仅认真实施内部的普法宣传教育工 作,而且尽其可能,积极参与外部的普法宣传社会实践。这种走出企业,走向社会的普法宣传举措,多层面的扩大了企业的普法宣传教育的内涵,深化了教育的质 量,而且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在鼓楼区、玄武区等社区大力开展“烟草专卖进社区”的活动,不仅对企业的普法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促进鞭策作用,也使广大社 区居民零距离地接触了解烟草专卖的法律法规,在群众中有很好的口
碑。
三、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提高企业依法治理的水平
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四五”普法不是“三五”普法工作的简单延续,而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入发展和全面提高,其目标是: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 高”。作为企业,我们普法宣传教育的目的是使广大干部职工掌握法律知识,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充分发挥法律在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依法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依法 规范专卖管理行为,依法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从而提升企业整体良性运作的发展水平。基于这点,我们坚持学法与用法相结合的原则,在企业经营决策、专 卖管理以及各项制度建立等方面,都坚持依法办事。
(一)切实维护职工当家作主的权利。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全面实行政务公开,以工会小组长会、民主恳谈会等形式定期向职工汇报招待费使用情况、财务收支状况及其经营运作态势等情况,接受广大职工的监督。
(二)结合企业实际、实施依法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努力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履行应有 的权利和义务,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如在依法治烟方面,企业始终以国家利益、消费者利益为重,严格按照专卖法律法规治理卷烟市场,建立完整的案审材 料,使市场净化率逐年提高;在依法按章纳税万面,企业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税收档案,严格实施检查,保证了集体和个人依法向国家 纳税的义务。2003年,企业普法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目标,是认真抓好学习和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尤其是在2003年年初发生的“非典”疫 情期间,企业开展的一切教育活动、包括普法教育在内,都以“服从国家统一安排、奋勇抗击非典疫情”为中心目标展开,并获“南京地区非典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荣誉称号;在2004年,企业普法教育确定了三项工作目标,一是要继续提高领导层依法治企的整体工作能力,二是要继续提高管理层依法执行能力,三是要继续 大力建设遵纪守法的高素质员工队伍。企业逐年视情况明确目标,更使企业普法教育年年有所创新,普法工作开展得具体实在。
(三)创造安全文明的企业内部环境。“四五”普法期间,在加大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教育力度的同时,为保障生产、经营的健康运行,企业 还多种形式地开展了安全教育和环境整治工作,既为安全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又注重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定期举办“消防演习”和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从 2001年至今,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以及国家局关于安全工作的《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 针,紧紧围绕60199安全管理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活动。企业曾获省烟草系统消防比赛第八名、2005南京市110联运安全防范知识智力竞赛一等奖 等。
几年来,南京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依照上级要求和自身改革发展需要,通过进一步开展普法教育及依法治理工作,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有了提高,依法办 事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单位生产工作和生活秩序稳定,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有所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多次被玄武区评为先进集体。“四五”普法已到后期,经过努力,我们的普法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促进了企业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我们深知普法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的普 法教育及依法治理工作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努力,一如既往继续加强宣传教育,将依法治理工作贯穿于企业各项管理中 去,为加快法制化进程作出努力,为南京烟草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