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关于法治文化建设年度规划及五年规划报告

时间:2019-05-15 15:1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镇关于法治文化建设年度规划及五年规划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镇关于法治文化建设年度规划及五年规划报告》。

第一篇:xx镇关于法治文化建设年度规划及五年规划报告

xx镇法治文化建设年度规划及五年规划

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金马镇“十二五”规划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根据12月6日区委书记田蓉同志在调研全区司法行政工作会上的指示精神,为在全区实现法治文化教育人群的全覆盖,结合我镇实际五年的法治文化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新要求,紧紧围绕金马镇“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任务,围绕人民群众对法律需求的新期待,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相结合,与公民意识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提高法律素质服务。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基层群众法律需求,紧密结合全镇民主法制建设进程,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深入宣传宪法,广泛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文化,大力发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提高全镇广大干部 1

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推动形成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社会环境。围绕我镇的“马术文化”、“信息产业”的两大主攻方向,推进城乡建设一体化,学习宣传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管理,基层民主自治,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法律法规。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区域文明程度,注重整合区域资源,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文化中。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法治文化活动载体和形式,探索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发挥公共文化场所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鼓励各类文化团体和艺术工作者深入我镇社区和小区,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文艺作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增强法制宣传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与法同行”服务全民大普法活动,深化“法律进机关”活动,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化的能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立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立足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和道德情操;深化“法律进学校”活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深化

“法律进企业”活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依法防范风险能力;深化“法律进单位”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完善法律“六进”活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单位,明确工作职责,量化工作指标,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利用各种法制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三、具体安排意见

(一)今年是“六五”普法法治文化启动年,建立一支特殊人群的法制帮教队伍,进行一帮一活动,建立回归驿站工作室已实施。(2001年)

(二)2012年是“六五”普法法治文化实施年,在我镇蓉西新城小区建立一支群众容易接受的法制文艺专业演出队伍;打造一支专业律师法律服务工作队伍;建立“十分钟”法律服务工作站。(2012年)

(三)打造锦绣大道法治文化长廊和温泉社区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并建立法治文化图书角。(2013年)

(四)在全镇建立8个村(社区)以“一村一律师”为主体的法治文化服务宣讲队。(2014年)

(五)巩固完善各种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创建成果,收集整理整理相关资料,报送典型的信息,迎接“六五”普法法治文化创建工作的验收。(2015年)

四、重点普法对象和基本要求

金马镇区域内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是本镇“六五”普法宣传教育的对象,要加强村(社区)“两委”干部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完善全镇领导中心组学法用法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大公务员法制培训和考核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完善推广持证上岗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的工作,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深入开展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遵守法律,合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强化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和村(社区)自治工作,促进和谐村(社区)建设,以“一村一律师”为依托,动员组织有法律专业的社会志愿者为基层群众提供及时的法律宣传、法律咨询等服务,建立志愿者法律服务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为居民开展公益性法制讲座和居民法治论坛等活动,为村(社区)居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法制宣传资料和信息。充分发挥专职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推进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的相结合,增强广大村(社区)居民权利义务对等的观念。重点抓好村(社区)“两委”班子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六个一”建设,(一个村居民学法制度、一名法制宣传员、一个法律图书角、一个法制宣传橱窗、一个普法志愿者队伍、一季度一堂法制课)整合社会资源,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引导和带动村(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提高民主法制意识,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三、组织领导保障措施

切实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法制文化教育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落实保障工作经费,把法治文化宣传教育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抓好、抓实规划实施、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进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

xx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安全”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程序手册

文件编号:CS-AQ-13-2016

5.3 “安全”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2015—2019年安全文化建设规划

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和灵魂,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安全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支撑。因此,企业必须实施安全文化工程,坚持“以安全塑文化、用文化保安全”的原则,突出加强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建设,真正用文化铸造安全盾牌,从而保证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稳定的发展,营造平安和谐发展的环境。

为切实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夯实安全文化建设的基层基础,推动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公司2015—2019年安全文化建设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为指导,以责任促进安全,以安全促进荣誉,荣誉体现责任;以绩效为手段,以经济为杠杆,安全体现效益,引导全体员工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活动主线:“一观念五机制”

一观念——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新时期安全文化观念

五机制——安全战略指导机制、安全目标考核机制、安全理念渗透机制、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安全教育培训机制。

1、从领导做起,逐步推进,树立新时期安全文化观念,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安全文化的培养,要从思想观念转变着手,更需要从陈旧的思想禁锢中解脱出来,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思维方法来思考这个问题。领导在公司的安全生产中负有重要的责任,一个公司的安全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责任意识、工作作风、管理水平等。各级领导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同时也是被教育者。领导应自觉地学习《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不折不扣地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在切实抓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积极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程序手册

文件编号:CS-AQ-13-2016

倡导并努力建设公司安全文化,带头在安全文化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通过言传身教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来影响每一名职工,在公司上下努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才能有效地加快公司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的新局面。

公司党政领导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核心,把“人本”管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主线,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突出“安全”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构建起以“抓安全就是抓效益”、“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等为内容的安全文化体系,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

公司要充分利用广播、板报、网络等宣传工具,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为安全文化奠定思想基础。同时,要精心组织以《安全生产法》、《公司安全规程》等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特别是要发挥好党团员的带头作用,唱响 “关注安全”的主旋律。

2、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方向性,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员工。

在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正确观念。对于所有行业来讲,安全的本质、目的都是不变的。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个大的安全战略指导方针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根据公司现状,必须要有符合本企业的安全文化方向性,制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安全宗旨,并且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和安全保证机制,明确安全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方针。譬如:良好的安全环境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和保障,先进的技术装备是营造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和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条件。公司必须始终坚持“安全首要”的原则,不断加大安全投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管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只要安全生产需要,都应积极筹措资金保证投入。

3、完善完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持久性,正确处理物质与文明的关系。

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公司职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麻痹的思想状态和责任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程序手册

文件编号:CS-AQ-13-2016

感。公司要制定安全考核目标,同样,对每个部门也要根据自身特点下达相应的安全考核目标。同时要把能否实现安全目标,与单位和个人工资、奖金挂钩考核,作为单位和个人评选先进的否决条件,真正实现严格考核,避免形式化。

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公司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公司各级领导者的安全文化素质,领导者要用自己对安全生产的责任,确保安全意识和安全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来影响每一位职工,进而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才能有效地加快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新局面,这也是左右公司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的一个重要因素。

4、完善安全理念渗透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注重精神文明内涵。

公司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地得到员工认可认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建立完善的渗透保证体系,确立“安全、环境、责任”的安全文化核心价值观,清楚加强观念文化建设是提升职工安全思想境界的前提。公司计划从公司大门开始至公司每一个地方,设置安全指令、安全寄语、安全警句等牌板,形成安全教育的“走廊”;党、工、团等组织在公司区域内不间断开展安全活动,建成安全教育的“阵地”;由工会、党群工作部门系统分工负责园区宣传栏、黑板报,健全安全教育“园地”。

在将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在日常工作中灌输 “金钱再好,没有生命美好;时间再紧,没有安全要紧”、“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安全是企业的信誉资本,是员工工作能力的肯定”的信念,完成“要我做”到“我要做”,再到最后到“我会做”的转变过程,自觉指导并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通过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增强全面性,克服片面性,防止顾此失彼,防止从一种偏向走到另一种偏向。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程序手册

文件编号:CS-AQ-13-2016

通过安全文化建设转变员工安全观念,形成安全习惯,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超前安全防范意识,使广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有不断的飞跃和进一步提高。逐步形成“安全无小事,小事当大事,确保不出事”和“安全是企业的第一政治、公司的第一效益、职工的第一福利、干部的第一责任”的安全理念,使“我要安全”成为干部职工抓好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

5、完善安全制度落实机制,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使精神文明渗透到生产过程中。

将加强人的管理贯穿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必须抓好管理机制,使安全管理成为一种自觉行为。不断创新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了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一是安全工作考核制,实行中层干部和职工安全考核,把安全管理和个人利益挂钩,增强了各级安全管理的责任心。

二是安全检查拉网制,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建立安全检查盲区排查制度,实行纵到底、横到边和盯住式的检查办法,不留死角,使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得以真正落实。

三是安全隐患排查制,狠抓安全隐患的治理,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事故的超前防范上,健全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跟踪制,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进行整改。

四是安全生产联责制,严格执行职级管理、干部工人双向监督、注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做到管理到现场、措施落实到现场、解决问题到现场。

五是安全生产检查制,按照制定的“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充分发挥安监员、专业技术人员、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保安全的作用,对公司内各点进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做到各类检查时时有、不断线。

六是对干部与职能部门盯班制,使干部切实把精力和的时间放在抓现场安全生产上。

七是工程安全质量管理制度,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管理,凡事有监督考核,凡事有奖有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程序手册

文件编号:CS-AQ-13-2016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企业各种安全制度措施落实能力的建设。严格地讲,员工的行为是制度来约束的,再好的安全制度,如员工不执行,干部不监督、不落实,就体现不出制度的严肃性,长此以往,员工的不规范行为将养成习惯,这就给事故的发生造成最大的可能性。因此,在加强安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强化安全制度落实机制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系统的目标责任、监督考核和落实兑现保障体系。

6、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提高职工综合素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人的素质是决定公司的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提高人的素质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必须不断强化对职工的教育培训。

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提高仅仅依靠制度管理和约束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牢固树立“安全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的思想,建立完善安全培训机制,加强对公司职工的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针对当前安全生产任务繁重、职工人员紧张的实际,公司采取以老带新、集中培训等简单实用、灵活方便的学习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在技术培训上,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培训计划。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的应知应会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要害岗位工种的培训,侧重于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对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对特殊岗位职工、新职工、转岗工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切实增强培训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对薄弱人员及时开展安全预防性教育,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和帮教,从而使职工能够干标准活、干放心活。进一步促使职工提高素质,打牢安全生产的思想根基。

必要时,专门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家进行讲课,并采取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明确规定培训学习达不到要求的人员坚决不准上岗,这样可极大地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业务素质;在安全宣传教育方面,注重方式、方法的创新,并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及广播、网络、板报、宣传栏、安全知识竞赛、有奖问答、技术比武、劳动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程序手册

文件编号:CS-AQ-13-2016

竞赛、安全座谈,以及征集安全漫画、安全警句格言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氛围,促使员工积极学业务、练本领、掌握安全技能,使“我要安全”变成员工的共识和自觉行为,有效地提升公司的整体安全文化水平。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作为全新的安全理念,在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营造平安和谐环境,促进安全生产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践证明了和不可否认的事实。因此,公司相信,通过上述途径和方法来大力推进公司的安全文化建设,将会为公司的又快又好的发展营造平安、健康、和谐的环境,为公司实现长治久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

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粤发〔1996〕14号)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2010年目标任务。

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为新一轮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加快法治广东建设,对于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进一步开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加快法治广东建设,促进《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贯彻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实现形式。科学 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能力普遍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公正司法不断深化,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综治信访维稳格局总体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健全,公民法律素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弘扬,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年,初步建成地方立法完善、执法严格高效、司法公正权威、法治氛围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人大的主导作用、“一府两院”的执法主体作用、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二)坚持以民主法治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切实把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倡导阳光法治、法治惠民。立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

(四)坚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依法规范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坚持先行先试。继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从法治层面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创科学发展的法治新优势。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在宪法和 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党委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决定重大事项等职权,把有利于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支持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支持各级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二)完善推动我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法规规章。坚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立足本省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省、经济特区、较大的市、民族自治地区等立法主体的作用,加强实施性、先行性、自主性地方立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全面实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推进以促进自主创新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的经济领域立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立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立法,推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立法,抓好《规划纲要》的配套立法。进一步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创新立法论证制度,规范立法论证程序;创新法规起草工作机制,完善委托起草和人大、政府、专家学者等各方联合起草的方式;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完善立法听证制度;有效发挥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在立法中的作用;创新法规规章清理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立法后评估制度。

(三)基本建立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听取公众意见制度,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执法 体制改革,完善便民高效、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积极推进相对集中政府规章草拟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复议权、政府法律事务处理权工作,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加大阳光政务建设力度。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自觉履行法院判决和裁定。强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行政运作安全。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市、县(市、区)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探索珠三角地区行政体制协调运行机制,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区,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到2011年,基本完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确立的配套制度建设任务,基本建立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到2014年,全省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四)深入推进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增强司法工作的公信力、权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促进上下级法院裁判标准统一。深入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探索推进量刑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积极探索繁简分流和速裁机制,研究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制度,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加强执行工作,建立健全执行威慑机制和执行联动长效机制,制裁违法规避执行行为。加强公安、检察业务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活动,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积极推进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检务、阳光警务、阳光狱(所)务制度建设,增强司法透明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司法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保障机制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健全司法为民长效机制。

(五)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政协民 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询问和质询等形式开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支持各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制定并推行依法行政监督办法和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以执法监察为重点加强行政监察力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推进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切实强化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加强对刑事立案活动的法律监督,完善对有案不立、违法立案的监督机制,强化对侦查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和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遏制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量刑建议试点,加强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工作,强化对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的监督,探索开展民事调解和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加大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力度,促进监管场所依法管理。健全人民陪审员、特约监督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参与和监督司法活动。

(六)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城乡自治组织的关系。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到20 12年珠三角地区所有镇、街建立健全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到2015年全省镇、街基本建立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农村基层10%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创新治安管理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规范政府直接提供、委托社会组织提供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开展综治信访维稳体系建设,完善工作平台,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的有效衔接,将调解工作和综治工作、信访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化解矛盾纠纷多元联动 机制。加强监所教育改造(挽救)工作,推进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开展平安建设示范点活动,完善“打防管控”工作网络,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建设平安广东。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七)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强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开展阳光村务活动,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各项制度。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扎实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的机制,形成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以及社区物业管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各行业、各单位依法治理工作,着重抓好教育系统的阳光校务、依法治校等工作。

(八)深入开展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健全法治广东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构建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大格局。深入贯彻我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抓好“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突出做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村(居)民等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多形式、多途径提高全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促进自觉守法和依法办事。搞好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周活动,办好“法治广东论坛”。加强高等学校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法治理论研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充分运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公益法治广告、漫画等法治作品创作与宣传,大力繁荣法治文化。

四、组织保障

(一)健全依法治省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省工作的领导,把依法治省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议事日程。各级人大常委会要重视依法治省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人大的职能,有序推动本地的民主法治建设。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负总责,建立健全由政府“一把手”直接挂帅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本地依法行政工作。法院、检察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公正司法。各级政协要加强民主监督,积极为法治广东建设建言献策。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法治的渠道,确保法治广东建设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广东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强化依法治省、市、县(市、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各自在依法治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依法治省督促检查。抓好法治广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促进法治广东建设在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的落实。完善市厅级领导干部民主法治考核指标,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建设珠三角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行区,每年推出一批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对不重视法治建设、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予以通报。

(三)落实依法治省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在依法治省工作中负有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定期研究本地依法治省工作的重大问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每年将依法治省工作任务和责任逐一分解到各个单位,抓好落实。建立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汇报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检查和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完成依法治省工作任务。

(四)加强依法治省队伍建设。健全行政部门学法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 设。

重视和加强市、县(市、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在推进本地依法行政中的统筹规划、组织落实、督促检查、协调指导的职能作用。按照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提高法官、检察官和司法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完善法官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审判人员与执行人员违法审判、违法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深入推进检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基层检察队伍管理制度和机制。保障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权利,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第四篇:东莞法治五年规划,打印

关于印发《法治东莞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 年)》的通知

2011-4-20

各镇(街道)党委,市直各单位,中央和省驻莞单位:

现将《法治东莞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 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东莞市委

2011 年4 月20 日

法治东莞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 年)

2011 年至2015 年,是我市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五年。科学规划和实施好我市未来五年法治建设工作,对于我市高效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加快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和广东省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 年)》精神,结合东莞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为核心,以提高人民幸福感为目标,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加快法治东莞建设,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贯彻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努力建设幸福东莞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实现形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普遍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公正司法不断深化,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综治信访维稳格局总体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健全,公民法律素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弘扬,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 年初步实现: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增强,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得到更加有效的维护;法律监督更加有力,公共权力的配置和运行得到正确有效的规范、约束和监督;各级政府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日益完善,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程度显著提高,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深入人心;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进一步形成,社会公平正义得到有效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市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明显提高;基层民主更加透明,社会自治功能得到有效增强;平安建设更加深入,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地方法治建设更加扎实,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党的领导,明确方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市委对全市依法治市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各级党组织对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本单位的依法治理工作实施具体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贯彻好、落实好。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民主法治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切实把法治建设与我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安排和落实依法治市各项任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实际需要出发,立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倡导阳光法治、法治惠民。

(四)坚持法律至上,维护公义。坚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保宪法和法律在全市范围内的贯彻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坚持先行先试,求实创新。坚持继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从法治层面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创科学发展的法治新优势。

(六)坚持条块结合,分类指导。各镇街、各部门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结合各自特点,确定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制定工作计划,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加强党委依法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民主政治发展。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把有利于推动我市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支持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支持各级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侨务政策。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全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健全党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二)率先基本建立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一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简政强镇工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公共服务意识,改善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合理界定市镇两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定化。二是健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机制。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听取公众意见制度,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决策监督、跟踪反馈、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努力推进政府法制工作,增强公务员法制观念,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健全和创新公务员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三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进“网上并联审批”和政务公开,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大阳光政务建设力度。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自觉履行法院判决和裁定。为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级政府、行政执法单位要聘请律师等专业人士为本单位法律顾问。与此同时,各单位、各镇街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注重培养自己的法律人才,以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五是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依法规范、合理界定市镇两级政府、部门的行政决策权,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程序以及行政决策的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强化对审批行为、后续监管和失责行为的追究。到2011 年,基本建立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到2014 年,全市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三)深入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强化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增强司法工作的公信力、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促进上下级法院裁判标准统一。深入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探索推进量刑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积极探索繁简分流和速裁机制,研究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制度,提高司法效率,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加强执行工作,建立健全执行威慑机制和执行联动长效机制,制裁规避执行行为。加强检察业务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积极推进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检务、阳光警务、阳光狱(所)务制度建设,增强司法透明度。加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保障机制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健全司法为民长效机制。

(四)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并完善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市镇两级人大的监督工作,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询问和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制定并推行依法行政监督办法和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以执法监察为重点加强行政监察力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推进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设。切实强化对侦查、审判和刑罚执行等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加强对侦查立案工作的法律监督,完善对有案不立、违法立案的监督机制,探索对侦查机关采取的强制性侦查措施及强制措施的监督机制,遏制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行为;加强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工作,强化对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的监督,探索开展民事调解和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加大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力度,促进监管场所依法管理。健全人民陪审员、特约监督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参与和监督司法活动。要继续争取省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使东莞尽快列入国家“较大的市”,以更好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促进社会和谐。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城乡自治组织的关系。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到2012年7月完成试点镇村级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在厚街、黄江两试点镇的社区(村)设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政务服务中心相互配合的基层管理体制;到2015年基本完成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全市的社区(村)基本设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农村基层10%建成农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创新治安管理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规范政府直接提供、委托社会组织提供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开展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完善三级工作平台,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的有效衔接,将调解工作和综治工作、信访工作紧密结合,建立化解矛盾纠纷多元联动机制。加强监所教育改造(挽救)工作,推进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开展平安建设示范点活动,完善“打防管控”工作网络,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着力打造平安东莞。大力化解信访积案,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强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开展阳光村务活动,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各项制度。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扎实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的机制,形成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以及社区物业管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格局。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各行业、各单位依法治理工作,着重抓好教育系统的阳光校务、依法治校等工作。建立健全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七)深入开展法治东莞宣传教育,大力繁荣法治文化。建立健全法治东莞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构建法治宣传教育大格局。抓好“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突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和新莞人、村(居)民等重点普法对象,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多形式、多途径提高全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促进自觉守法和依法办事。继续办好每年的“法治东莞讲坛”,打造法治东莞宣传教育品牌。加强高校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法治理论研究,服务法治东莞建设。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充分运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公益法治广告、漫画等法治作品创作与宣传,大力繁荣法治文化。

四、组织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依法治市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把依法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议事日程。市人大常委会要重视依法治市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人大的职能,有序推动我市民主法治建设。各级政府要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负总责,建立健全由行政首长直接挂帅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本地区依法行政工作。法院、检察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公正司法。市政协要加强民主监督,积极为法治东莞建设建言献策。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法治的渠道,确保法治东莞建设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强化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职能,明确职责。继续坚持并完善“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是市委议事协调机构的办事机构,委托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代管”的工作机制,将依法治市工作机构的组织协调、人事后勤等工作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统筹管理,经费由市财政核拨。依法治市办公室作为市委的议事协调机构的常设办事机构,要积极发挥在依法治市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加强依法治市督促检查。要建立健全法治东莞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促进法治东莞建设在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的落实。各级党委在依法治市工作中负有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定期研究依法治市工作的重大问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每年将依法治市工作任务和责任逐一分解到各个单位,抓好落实。建立健全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汇报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检查和指导,督促各镇街、各部门完成依法治市工作任务。深入推进法治镇(街)创建活动,每年推出一批开展法治镇(街)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通报不重视法治建设、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案例。

(三)加强依法治市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健全行政部门学法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重视和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在推进本地区依法行政中的统筹规划、组织落实、督促检查、协调指导的职能作用。按照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提高法官、检察官、公安和司法行政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完善法官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审判人员与执行人员违法审判、违法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深入推进检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基层检察队伍管理制度和机制。保障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权利,规范法律服务市场和司法鉴定队伍建设。

(四)加大宣传力度,构建依法治市宣传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切实加强对依法治市宣传报道工作的领导,将法治建设工作列入宣传计划,精心筹划、周密部署、确保落实,形成持久、浓郁的舆论氛围。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强化对依法治市工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实效,营造法治东莞建设氛围,促进依法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五篇:工厂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工厂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公文易专业提供精选机关文秘范文与参考资料 govyi.com 佚名 2006-8-16 5:31:00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与实施原则

今后五年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方针、政策和思想路线为指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服务于企业中心任务,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创建国际一流发电企业。以华电集团、华电国际《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和《企业理念体系》为统领,宣传推广、创新发展我厂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循序渐进地培育和发展一主多元的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不断壮大规模、活力永驻给予有力的文化支撑,为企业走上科学有序、竞争力强、和谐发展的轨道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今后五年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上级公司文化为主导,以“”文化为基础,以厂属单位分支文化体系为依托,以文化载体为联结的独具个性特色和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建设新格局。企业文化体系进一步规范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以人为本、人企和谐”的企业管理风格。创出企业文化的知名品牌,企业形象在行业内外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增强。

在总体目标的框架下,厂属各单位要结合具体实际,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文化、愿景建设分支体系,以达到“两个形成”和实现“三个提升”。“两个形成”是:形成厂级企业文化为主、分支文化多元的建设管理体系;基层单位形成、实施并逐步完善各具特色的分支文化模式。“三个提升”是: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职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观能动性认识、认知、认同明显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队伍素质的推动作用明显提升。

今后五年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下实施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人在企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实施企业文化来转变管理风格,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下大力气培育人、凝聚人,造就高水平的干部队伍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创造出一流的业绩,最终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统一。

2、先进性的原则。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持续性;企业文化建设体现出广大干部职工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新的先进性。

3、务求实效的原则。要坚持各级领导示范,管理人员先行,学习领会,融会贯通,规范自我,用以指导实践,使其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作用,创造价值。

4、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规划分段实施,稳扎稳打,坚持不懈,做到一步一个台阶,切实取得实效,逐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5、统一性原则。始终维护上级公司文化的整体性、统一性,保证社会公众、投资者、合作者在任何时候、各种场合都能感受到统一的XX厂文化气息。每位职工都必须认同和实践企业文化,以其规范理念和言行,塑造XX厂职工形象。重视个性与共性的辨证统一,个性中

体现共性,共性中包含个性,使有益的个性在有力的文化共性中得以发挥,为共同价值观的塑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6、系统性原则。始终坚持企业文化体系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自上而下的有机系统,是企业文化从精神到制度、从思想到行为的一致体现,努力培育形成完善的、系统的企业文化,全面、综合发挥企业文化的独特作用。

二、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

1、加强理念与价值观层面的文化建设

加强企业使命和企业愿景宣传教育。教育引导职工牢记企业使命,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积极承担应负的社会责任,为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以企业愿景凝聚职工思想、鼓舞士气、振奋精神,把职工自我发展和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结合起来,激励广大职工为建设国际一流发电企业而努力工作、不懈奋斗。

实践企业宗旨。职工必须深刻理解和掌握“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效益至上”企业宗旨的内涵和实质,在工作中自觉坚持和实践企业宗旨,自觉讲求安全文明生产、讲求经济效益。

树立和巩固企业价值观。要求职工必须树立和实践“学习提升、敬业实现、参与体现”的价值观,把握和认同企业价值取向;不断提高素质与觉悟,把自我价值的追求与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实现企业价值观的整合。

弘扬企业精神。在企业内和社会上叫响“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使企业精神成为职工思想、行为的主旋律;细化、深化企业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使企业精神深入人心,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中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

宣传贯彻企业理念。要在上级公司共同理念的指导下,加强研究,深入探讨,努力实践,切实履行好贯彻落实各项理念的重要责任,对本企业各项理念进行整合,努力建设与华电集团、华电国际上级公司相一致的科学先进的理念体系。干部职工要全面理解、信守和实践企业管理理念、经营理念、人才理念、竞争理念和发展理念,并以其指导各项工作,使之在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发展中得到全面体现和深入贯彻落实。

2、加强制度与行为层面的文化建设

(1)着眼于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建立和完善合理授权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健全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与国际管理接轨的管理体系。以保证企业最大效益为核心,优化管理流程,完善程序文件,规范管理行为,实现重结果与重过程的有机统一,推动企业科学决策,增强管理效能,依法规范经营。

(2)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在认真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高层次管理领域,建立科学、完整的管理制度,以规范企业文化体系构成,规范企业文化诊断评估、企业文化设计、成果发布、宣传导入、推广应用以及企业文化修订、变革等方面的审批程序、工作流程和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规范企业文化建设职能与分工、责

任与考核。

(3)健全和完善干部职工评价激励机制、量化考核机制和教育培养机制,提高人才资源管理水平,形成新的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平台。加强后备干部、后备人才培养,优化人才资源结构,不断提高人才资源对企业发展的支撑。通过有力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拘一格地吸收和重用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把企业文化认同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在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签订企业文化认同协议。对思想上违反企业文化要求的职工要给予批评教育,对行为上违反企业文化认同协议的职工给予处罚,直至解除劳动合同。

(4)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推行厂务公开,完善厂长民主接待日、职工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制度,拓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渠道,使企业民主氛围更加和谐。

(5)不断完善科学的指标控制体系,加强对标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使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一流水平。

(6)大力导入和宣贯企业《职工职业行为规范》,提高思想道德建设和行为建设水平。要求职工必须全面认知和掌握思想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各项要求,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人际关系更加文明、和谐。窗口部门制定并实施有关工作人员服务规范,提高文明礼仪素养和规范服务水平。

(7)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创造职工勤于学习和善于钻研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学习创新型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3、加强外显文化建设

通过树立个性鲜明、文化独特的企业形象,用有效的手段表现企业的良好风貌,得到公众的瞩目及社会的认同,从而展示自己的竞争实力,赢得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做好视觉识别系统的推广应用。对华电集团视觉识别系统包含的基础要素、办公事务、公关事务、环境识别、车辆识别、广告宣传等六个子系统,在推广应用中严格按照华电集团和华电国际《视觉识别系统管理手册》的规范要求制作使用。同时设计制作、推广应用本企业特有的视觉识别系统。

(2)加强企业环境建设。不断进行工作现场综合治理,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美化工作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增加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增强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不断提高技术、设备现代化与文明程度。不断加强科技投入和环保工作,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现代化,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和技术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下载xx镇关于法治文化建设年度规划及五年规划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镇关于法治文化建设年度规划及五年规划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规划

    村五年规划 (2014——2018年)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全面贯彻......

    五年规划

    岩门中心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五年发展规划 (2011年-2015年)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进一步落实《湖南省中小学现......

    五年规划

    县“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县联领办发[2012]01号文件要求,结合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办领导干部深入“双联”联系点达拉乡那盖村......

    五年规划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和其他学科一样,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关于课程改革和新课标教材使用的要求,推动......

    五年规划

    我的五年规划一堂主讲“十二五”规划的时政课让我更了解我国现期的国情和更好的把握国家发展的脉络。十二五规划是我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它决定着我国未来五年的经济水平是......

    五年规划

    五年规划 刘玉梅 一、自身状况分析 我1991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冶金分校毕业。1999年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这十几年中我一直从事电类专业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一直以学生为关注......

    五年规划阶段性报告

    坚持规范办学 提高教学质量 ——莆田第十一中学五年发展规划阶段性自评报告 为了提高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争创省二级达标学校,学校于2015年制订了莆田第十一中学(2015年—2019年......

    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报告

    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报告 根据《关于开展全县“七五”普法中期检查督导的通知》(寿法宣领〔2018〕7号)文件要求,我局开展了“七五”普法中期自查,有关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