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法制教育现状极其对策思考
中小学法制教育现状极其对策思考
党的xx大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实施,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学生法律素质(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依法治国进程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科学素养关系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学校法制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法制教育既关系到法律知识、法治思想理论、法治的价值观念的普及,还关系到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引导。
一.学校法制教育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
1.学校普遍追求升学率,重视抓考试学科教学,而忽视德育工作。可谓:“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法制教育长期以来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目前,虽然社会各界都认识到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子挥之不去,升学率几乎成了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败唯一的评判标准,虽然多数学校领导也认为法制教育重要,但因为法制教育没有被纳入教学大纲,无奈之下只得
忍心割爱。
2.眼下中小学大部分政治教师可能都从来没有专门学习研究过法学和法律,相关知识缺陷很明显,导致很多教师在教学上只会照本宣科,日常缺乏生动、灵活、务实、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致中小学法制教育成了纯粹的法律知识灌输(甚至成了十足的说教),对此学生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热情。
3.目前普遍存在一个错误认识是“法制教育更适合用来转变差生”,而放松了对一般学生的法制教育。其结果妨碍了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健康发展。殊不知,法制教育对学生的引导具有普遍意义,因为只有全民对法治的认同和对法律的敬畏,我们国家才可能实现真正、全面、可持续的“依法治国”。邓小平同志在谈到这个问题时非常明确:“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关于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中指出:“青少年应当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大专院校、中学、小学都应当开设法制教育课”。党的十六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可见,法制教育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素质教育,“转后”观念是对学校法制教育的误导。
4.必须看到,“四落实”是形式要求、是规范中小学
法制教育的基本面。而真正的内容和实质应该是,学校法治水平必须达标,即:所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必须具有合格的法律素养。既然遵纪守法属于德行,那德行说到底是被感染的(环境塑造人、身教重于言教,说教是在亵渎教育)。
二.对策:
1.转变观念,端正思想。必须明确,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增强中小学生法制观念,并非仅仅出于减少和控制在校学生犯罪率的需要,它更应该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根本。
2.从宏观来讲,相关部门必须针对现实,从实际出发,尽快组织编写《中小学法制教育教师读本》,给从事学校法制教育的教师提供一套合乎师资培训用的普法教材。应该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参加普法培训,全面、系统地提高法律素养,这是教育部新制定的《教育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
3.在中小学必须围绕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结构特点等来进行法制教育,深入浅出地讲述法律常识,通过言传身教,确保教师能够形象生动、卓有成效地上好每一堂法制教育课。
4.调整学校法制教育目标:(1)学生能够尊重法律法规并用心学习和自己生活相关的法律常识;(2)教师能够模范地掌握、遵守、捍卫法律法规;(3)学校领导能够在办学和管理学校时严格地依照法律法规(第一个目标调低了要求——由培养学生法律素质改为学生能够尊重法律法规并用心学习和自己生活相关的法律常识;;后两个目标是新增的,以突出教育时榜样的力量以及环境的作用)。
三.目标:
1.问题的意义——要将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突出它的严重性(对现实和未来来说都非解决不可),并让事实来证明这不是危言耸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否则将不可收拾!
2.研究的意义——由此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找到化解问题的路径,并让事实来证明这些方法既
可靠又可行、这些路径依稀可见,只要努力,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
3.让读者有满足感(有明显突破),有望解决问题、有望长足发展。
4.真实可信、对现实有指导意义。
5.体现平衡、兼顾、周到的思维方式,促进教育自身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
6.研究必须纳入教育发展研究的总体框架,根本目标是确保学生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
今天,我们派出所的同志按照县局的部署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就中小学生应如何遵纪守法,如何保护自己,通过一些案例使大家有一些启示。希望大家认真听,确保自己有所收获,为自己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奠定扎实的法律基础。
第二篇: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状和思考
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二十多年的普法教育和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和第二课堂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法律素质普遍提高;学校、家庭、社会紧密配合,形成了
“三位一体”的格局。但是,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现状不容乐观。一方面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逐年增多且有向团伙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对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还未引起各级的足够重视,教育措施没有落实到位,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普遍淡薄,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较弱。
(一)基本经验
1、学校主导,突出正面教育。目前中小学的法制教育主要利用思想政治课来进行,与学校德育教育和依法治教紧密结合;利用第二课堂、团队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
2、部门联动,确立制度机制。通过建立家庭联系卡,校园周边环境建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制度化的格局。充分发挥教育、团委等职能部门的作用,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广泛发动,开展各种活动。一是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如制作法制黑板报、手抄报,召开普法主题班会会、报告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制图片展,组织有奖征文、法制文艺汇演,建立青少年交警学校,开设学生模拟法庭,参观监狱劳教所等;二是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的重点整治,学校和派出所紧密配合,净化校园内外治安环境。
(二)存在问题
青少年法制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1、青少年身心特点的消极作用。青少年易于受到外界的不良诱惑和影响,社会上各种消极、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都会以各种方式反映到教育领域中来,一定程度上冲淡了青少年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的效果。
2、学校的法制教育存在着误区。一些地方和学校(包括大学)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准,还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针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式单调乏味,教育效果不大。
3、社会环境对学生的不利影响。由于适合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的规范化公共活动场所不足,对社会上闲散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不够重视并缺乏抓手,导致各种问题的发生。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笔者认为,造成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认识偏差。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些部门和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对青少年学生特别是面临中考、高考的学生存在着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影响了青少年法制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2、政策缺位。“五五”普法规划对学校的法制教育提出了“计划、教材、师资、课时”四落实的明确要求,但在教育系统的教学大纲上没有具体规定,各中、小学校没有统一的法制课课时,没有统一的法律教材,没有专门的法制课教师,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缺乏政策层的支持。
3、制度失范。虽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如法制副校长制度、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教学讲评制度等,但行之有效的制度并没有得到一体遵循,有的学校只是摆样子、走形式,还缺少统一、有效、便于考核和操作的制度措施保障。
4、形式陈旧。虽然有一些生动形象的活动形式,如模拟法庭、征文比赛、文艺节目、现身说法等,但这些活动时间和空间有限、方法传统,缺乏长期性和有效性;学校采用的集中辅导讲座,不分对象,不分内容,缺乏针对性和趣味性,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为进一步抓好青少年的法制教育,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加强工作:
1、部门重视。学校、部门领导及学生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认真落实和开展“法律进校园”的各项工作,同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
2、明确职责。法制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和参与。一是配备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给学生上法制课;二是组建法制教育讲师团,开设心理辅导课和心理辅导室;三是组织律师和法律志愿者,开展“法律进学校”等活动;四是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暨帮教基地,教育、感化和挽救失足青少年;五是建设青少年维权岗,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3、教学规范。按照中央精神和普法规划的要求,加强中小学法制课程建设,把法制教育课纳入教学大纲,规定具体的课时安排,统编通俗易懂的教材并列入考试内容;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组织培训和考核。
4、工作全面。在紧抓在校青少年法制教育不放松的同时,逐步加大对大学生、社会青少年、“两劳”释放青少年等处于法制教育工作真空地带的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充分利用社区活动、青年志愿者、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各种抓手,让更多的青少年受到法制教育。
5、创新形式。一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阵地,通过形象、直观的法制教育内容,引导青少年自觉抵制消极、丑恶的影视和网络的负面影响,使每一次活动都成为一场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二是学用结合,让青少年在学法用法的过程中树立法律意识,运用法律保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县普法办)
第三篇:法制教育现状
法制教育现状
学校:1师资结构单一(只有本校老师授课,缺少专家,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2教师教育理念不合理(①只是作为一门课程,没有作为个人素养培养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混为一谈③停留在知法、守法层面,忽视对法律情感的培养)
3教学方法单一(以讲授为主,没有实践平台,缺乏阶段性、系统性、层次性)4缺乏良好的氛围(课程学时限制)
国家社会:1崇尚“人治”而非“法治”(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崇尚人治)
2执法不严、司法腐败
3独生子女后遗症(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
学生:1法律观念淡薄(从小接受法律知识少,接受法律知识的途径也少)
2存在理解误区(只要不犯法就不用学法)
3法律信仰、依赖低(现实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徇私枉法、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现象让学生对法律部信任)
4对法治教育缺乏兴趣
法制教育发展方向
课程重构:1调整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课程横向结构,合理设置纵向结构。
2建立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立体模式(学校教育子系统、大学生入学前和离校后组成纵向子系统、家庭和社会组成横向子系统)
3设置独立的课程,安排专门的老师。
4构建以人为本、显隐结合的一体化法制网络模式。
教育观念更新:1从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战略高度重视法制教育。
2建立独立的教育课程体系。
3明确大学生在法制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4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视为德育课。
教育方法的改革:1完善法制教育考核体系。
2变单向灌输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3优化师资队伍,聘请德高望重、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
4建立法律咨询室。
5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活动。
6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建立法制社团。
7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及新的科技手段。
8引导大学生自我完善,加强正面引导。
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1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保护市场经济稳定发展。
2有利于建设法制国家、和谐社会。
3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有效手段。
4有利于学生摆脱市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抵制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5有利于保护大学生在实习、就业与创业中的合法权益。
6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在实习、就业与创业中的竞争力。
7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8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识别能力。
9有利于大学生实现道德和行知的统一。
10是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必经手段。
11大学生思想活跃、富有活力,但阅历较浅,容易冲动,行事不计后果。12中小学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从小以成绩论英雄,缺少法律知识。
第四篇: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目前,小学写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写字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忽视学生写字整体水平的提高等等。针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统一多方认识、优化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机制”等相应的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关键词]现状
问题
对策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原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好字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把写字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对待,每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均对写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然而,时至今日,写字教学并未得到广大教师应有的重视。本文拟就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及对策作一探讨。
一、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而写字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基础之基础。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熏陶,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的意志、良好的习惯,有益于提高他们的道德、文化素养。但在小学实际教学中,写字却并未受到重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问题之一:认识模糊,对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主要表现为:
1、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许多学校虽然开了写字课,但形同虚设:或让学生做作业,或挪用上其他课。
2、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和写字教学虽连在一起,实际上教学中重识字轻写字的现象极为严重。
3、教学要求不严,学生写字习惯差。进入课堂,可以看到,学生写字时的坐姿和执笔方法非常糟糕。翻开学生的各科作业,字迹潦草、行款不整齐、卷面不整洁等现象很普遍。
问题之二: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写字教学枯燥乏味
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并没有吹进写字教学的课堂。在写字教学中存在着模式单
一、僵化的现象。写字教学中“满堂灌”、“满堂练”的状况极为普遍,在写字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一笔,学生练一笔,或是教师大讲特讲书写技巧,学生却听得漫不经心,这样的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问题之三:急功近利,只重视特长生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整体的提高 为应付各种比赛与考核评估,众多学校只重视写字特长生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例如,有的学校以书法兴趣小组的形式对个别写字特长生强化训练,以培养书法精英为目标,而对大部分学生的写字练习不采取任何措施。这样的方式面对的只是少数学生,达不到普遍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和艺术素养的目的。
二、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扎扎实实地进行写字教学,切切实实提高写字质量。
对策之一:统一多方认识,重视写字教学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人文内涵的外在显现。“在汉字进入电脑以前,写字曾被普遍看成了读书人的‘门面’,不能不重视。但电脑和汉字输入技术却使写字的‘必要性’越来越小,同时也为‘藏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其实,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实用,其更大意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的过程。”因此,在信息化时代来临的今天,写字教学仍然要引起学校、家庭、社会多方的重视。
1、统一认识
首先从学校领导层面上要充分认识写字教学的重要意义。重视写字教学不能只局限于几个写字特长生,要把提高全体学生的写字素质当作学校教学的目标。郭沫若先生也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因此,写字教学中进行一些带有提高性质的书法培训是必要的,但首先要让所有学生把字写端正,写规范,从小打好写字基础。其次,引导学生练就一手好字不仅仅是写字教师或语文教师的任务,是全体教师的责任;同时,也要争取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2、多管齐下
作为语文教师,重视学生的写字教学,当然是责无旁贷,但要想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写好字,光靠语文教师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取得其他任课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因此在写字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三个结合:课内指导与课外练习相结合,以练为主;写字作业与各科作业相结合,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教师水平提高与学生水平提高相结合,师生同练。
3、时间保证
切实提高写字水平,必须充分保证训练所需时间,但又不能占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时间,导致喧宾夺主。要想解决这些矛盾,首先要用足、用好正常的写字时间,按课程计划认真上好每周一节写字课,保证每天的20分钟写字课绝不挪作他用;其次,要把写字作业与其它作业结合起来,这既保证了练字的时间,又使各科老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形成一个“门门学科不松劲,学校家庭共努力”的练字氛围。
对策之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写字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们要坚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贯穿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写字课与其它学科相比,确实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枯燥的写字教学变得相对生动些,让学生成为写字的主人,这需要我们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故事激趣
小学生爱听、爱讲故事,教师可经常给学生讲些书法家练字的故事,一方面让学生在枯燥的练字过程中得到适当的调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从故事中学到书法家勤学苦练的品质。如张芝临池,池水尽墨;智永习字闭门不出十余载,退笔成冢;黄庭坚观船夫划桨而行笔法等等,都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学生增加对书法的了解,从而成为提高学生写字兴趣的源泉。
2、直观演示
写字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写字的用笔方法用语言表述往往很难道清其微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如为了让学生看清运笔过程,可直接在实物投影上进行范写;为了让学生掌握间架结构,可用卡片拼凑的方法,等等。在教学“棍”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结构中的避让关系,我采取了在投影仪上进行卡片拼凑的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先给学生一个“木”字和一个“昆”字,让学生把它们合成一个字,学生怎么拼都很难看。怎么办呢?学生通过操作,得出:必须把“木”的最后一捺改成点才行。于是我趁机小结:一个字就像一户家庭,只有家庭中的成员相互谦让,才会和谐。通过拼拼凑凑,学生不仅掌握了“棍”的写法,也掌握了“左窄右宽”这一类字的特点。
3、联系生活
在教学主笔为“横”一类字的书写时,我这样引导学生:格子就像是一个房间,笔画就像是房间中的家具,而主笔“横”就是房间中最重要的一件家具,它的摆放影响到整个房间的美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主笔横有时在上半格,如“意”;有时在下半格,如“美、善”等;有时刚好在横中线,如“音、肯”。为了帮助学生写时突出主笔,我又设计了如下环节:“汉字也像我们人一样有爱美之心,可并不是谁都能如愿,总有一些长得不太美的。为了满足汉字们的心愿,我开了一家汉字整容院,开张第一天,就来了一拨客人。”接着,我出示了几个没有突出主笔的字,引导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同学们,这几个字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如果请你为它们整容,你觉得应该从哪里入手呢?”由于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4、互教互学
师生角色互换,同桌互教互学,在写字教学中都值得一试。师生角色互换,如在上课之前,布置学生备课:你认为今天要学的字中哪个字最难写,哪一笔该注意,如果你来教,你会采用什么方法?在学生准备好了之后,由学生上台尝试教学;或由小组讨论后派一名学生进行教学,其他学生作补充。教师也可故意设置一些情境,如:“糟”字笔画那么多,老师怎么也写不好,你能教教老师吗?这一课的生字哪个你写得最好,能介绍一下经验吗?经过几次这样的实践,学生探究书法的兴趣也就会越来越浓。同桌互教互学,如同桌互相讨论切磋:这个字该怎么写?那个字该注意什么?或可采取同桌互比的方法:即在练字的过程中,请每个学生在同桌的练字本上写同一个字,然后比一比,谁写得好,为什么?小学生都不服输,每当这个时候,都会写得特别认真,效果特好。
对策之三:改革评价机制,促进全面提高
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此。通过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对写字保持长久的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全面提高。
1、制定评价方法
“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写字评价要体现层次性,小学低年级,要注意打好写字基础,要过“姿势”和“习惯”关,并注重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进入中高年级,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趣味。评价可以采取星级评价法,也可以采取段位评价法,但一定要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原则。要防止用大量、重复抄字的惩罚性做法对待学生,要多鼓励,多表扬,注意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多给予表扬鼓励,让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2、开展写字竞赛
学校写字教学既要看重写字特长生的提高,更要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既要重视写字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因此,写字竞赛的形式要多样化,如选送优秀作品参赛、选拔尖子生参加现场比赛、所有学生参加的班级团体赛、写字姿势评比、优秀作业本展评等等。同时,学校要努力营造写字氛围,可以开辟学校书法长廊、班级书法专栏,张贴优秀写字作品,并经常进行更换,让学生在浓郁的写字氛围中受教育、受启发,激励每一位学生把字写好。
3、建立写字档案
学校可采用写字段位制或等级制,定期评价学生的书写水平,并为每位学生建立写字档案。每生一只写字档案袋,把每个学期的考级证明放入袋中,或是把自己最得意的一次写字作业,最欣赏的书法作品放入袋中。也可以定期布置学生书写写字作业,并放入袋中,让学生在纵向比较中看到自己的发展,看到自己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总之,尽管目前小学写字教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达成共识,齐抓共管,下工夫,化精力,我们的学生通过勤奋刻苦地训练,一定能练就一手整洁、规范、美观的好字。
第五篇: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不足的原因极其对策思考
班别:外语院
10级英教四班 姓名:邹楚敏 学号:2010154432
当代大学生精神动力不足的原因极其对策思考
摘要: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精神动力不足,究竟何谓精神动力?是什么原因导致精神动力不足呢?我们有什么对策解决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关键词:
大学生精神动力
原因
对策思考
当高三这个艰苦岁月过去的时候,当我们揣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来到大学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享受时刻将要带来。苦尽甘来的那份喜悦决不能用言语来表达,那么进来的人有的继续孜孜不倦的在追求自己的理想,而相反有的人进来却放松自己,逐渐开始颓废,每天混混沌沌地过日子。这一群人就在我们中间,我们能真切地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有些人为了奖学金,为了以后的职业而努力表现自己,有些人上课却迟到,无故旷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这个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精神动力不足。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精神动力不足的呢?
什么是精神动力呢?“所谓精神动力, 是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 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 主要由精神因素激发产生, 以精神满足为直接目的, 导致主体有目的的行为的精神力量。”[1]
当我们了解精神动力的概念后,我们来了解精神动力不足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对大学的理解存在误区
很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是一种解脱,就有“跌饭碗”,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能有一个很好的未来。因为高中老师为了使应付高考的学生更有动力,老师经常会说大学就是一个天堂,进入大学就不用愁了,可以尽情的玩,可以在想看电影的时候就看电影,而且大学生谈恋爱是允许的。所以老师们的一番苦心,就令到同学们对大学产生一个误区,一个玩的天堂,一个享乐的公园。进来混混沌沌拿个毕业证就会有份好工作等着,因为“我是大学生”这个观念贯穿头脑,直插心房。所以来到大学,心情开朗,想着享乐四年,快活逍遥,不管外面就业形势多么严峻,他们都毫不在乎,因为太自以为是了。
(二)目标的缺失
在高三,几乎每位同学都在为着自己的理想大学而奋斗,争分夺秒,珍惜一点一滴的时间。失败了,哭过就得爬起来。因为有着远方的导航灯—理想支撑着。无论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下去。这就是高中学子的真实写照。可是一旦上大学了,同学们就会发现一直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留下的只有内心里头的空虚。年少无知的我们忽然迷失了方向,何去何从,无法预测。心里深处那块石头被释放,谁还想再装进一块重重的负担呢?这些同学们没有自己的明确目标,详细的计划,坚定的意志,他们就没有前进的方向。目标的缺失使一个人精神动力不足。这就验证了一句托尔斯泰所说的话: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三)对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以前的一贯学习方法都是以老师说教,学生笔记的方法为主,来到大学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没有老师的约束,一些人就会逐渐失去勤奋的动力,逐渐发展为惰性,终日无所事事,上网聊天,女孩喜欢看韩剧,男孩喜欢玩游戏,萎靡地度过日子。以前是给别人约束着,今天却给你自由,但不好好珍惜这份自由就会导致整天看起来精神不足似的,越来越颓废,结果害了自己。还有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会容易让你逐渐迷失方向。倘若经常沉迷于KTV,各种各样的社交活动,你就会发现心力交瘁,最终无心向学。(四)周围环境的熏陶
经历了高考那段艰苦岁月,来到大学有不少一些同学抱着“六十分万岁”的观念,得过且过地过日子。理想信念、精神追求都变得虚无缥缈起来,金钱、享乐成了主宰, 出现了“金钱至上”、信仰偏差的状况。这种思想易在一个人中扩散,一个宿舍蔓延,逐渐影响到一个班级,一个群体。因为大家生活在一起,很容易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一种不好的精神状态蔓延了,那么一个群体就极其有可能面临着精神失落,理想缺失等精神动力不足,慢慢失去了激情的局面。就例如:在一个班集体里,一个人上课时觉得无聊就玩手机,那么其他人看见后,有些人觉得他可以玩,我也可以玩吧。这就是这种环境的熏陶。况且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 学生的交往对象已不再局限于校内师生、亲朋好友, 更多是通过互联网、广播影视等途径来与交往。如此, 人际交往范围扩大, 获取信息也多, 每个人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作为“精神原料”摆在他们面前,如何辨别选择、如何内化到自我意识形态中并形成稳定的观点, 这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一番激烈甚至痛苦的挣扎。在没有正确引导教育和足够意志力的前提下, 他们往往陷入矛盾困惑中, 无从选择, 找不到目标, 理想信念多样化、价值多元化、信念不坚定, 最终导致精神动力不足状况的出现。在社会学校的大熔炉中,要能把握住自己,不受不良思想的影响,避免精神动力不足的情况发生。
我认为加强大学生精神动力的对策思考有以下4点:
(一)对大学生加深对大学的理解
在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应注重对学生加深对大学的理解,安排一系列讲座。让学生全面了解大学,应该在大学四年中要学会那些基本技能。可以邀请一些比较优秀师兄,师姐来给大一新生进行“洗脑”,例如讲一下现在的就业形势,四年执着追求的梦想,四年奋斗的历程。还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比较优秀的师兄师姐们大学四年可以怎样有意义地度过的,可以怎样活得有声有色。
(二)树立远大的目标
法国的蒙田曾说过: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可知要确立一个目标是多么的重要,只要有远大的目标作指引,那么你的路才会有前进的方向。我们其实可以叫每一位大学新生在进学之前写一篇关于自己的目标文章或者长远一点,可以做一个职业规划。来到大学后就要交的第一份作业,这样子他们可以利用假期来搜索资料,尽快把目标确立下来。从而找到自己航行的方向,不至于四年混混沌沌就过去了。当然,在平时也可以开展关于理想的征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从各方面来确保每一位同学都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朝着自己的方向迈进。充满动力的我们会冲得更远。
(三)逐步引导同学适应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主要一个靠自主学习来培养自我,再不同于高中那种学习方法。可以的话,我们应该提供一些大学的学习方法,他们告诉自主学习为主,要求他们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可以要求他们每天把自己的不良习惯,行为记录下来,可以把自己每天进步的空间记录下来,这样好好约束自己,不至于过上颓废的,萎靡腐烂的行尸走肉生活。助理班主任可以以自己为例子,讲述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任课老师也可以涉及一些大学学习方法。让他们自动的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不至于要经常去KTV,去逛街来消磨时间。(四)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
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需要大家来齐心协力来构造。校园各种氛围变好,那么你就会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不知不觉中在改变着自己。就例如:一群人在晨读,你就无法安心地坐在那里玩手机。构建良好的校园氛围,可以开展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生活。让大学生投身到实践之中,因为精神动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 有计划、目标而无实际行动称不上精神动力的调动。调动起大学生的精神动力要通过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等活动,所以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实践活动是很必要的。参考文献
[1] 郝登峰.现代精神动力论[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