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阳市计量工作先进单位[定稿]
洛阳市计量工作先进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洛阳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洛阳市纤维检验所
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
南车洛阳机车有限公司
中铝洛阳铜业有限公司装备部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 中钢集团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设备能源部 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 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中国航空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计量处 黎明化工研究院计量仪表室
河南中烟工业责任有限公司洛阳卷烟厂 洛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洛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洛阳市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 万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省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省电力公司洛阳供电公司电能计量中心 偃师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伊川县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洛阳市水表检定站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洛阳分院
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煤气热力分公司 洛阳市金鉴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洛阳市环境检测站
洛阳市公安局机动车检测站
洛阳佳一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洛阳高新三L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集团洛阳建材有限公司
宜阳县长城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 洛阳市吉利区石油公司
嵩县石油公司
第二篇:国防计量先进单位
国防计量先进单位
科学计量再做贡献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检测校准实验室
(四川国防区域计量站6104校准实验室、核工业西南放射性计量站)
(电话:028-85904060邮编:610005)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检测校准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为提高国防计量技术水平,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同国际接轨的需要,以四川国防区域计量站6104校准实验室(核工业西南放射性计量站)为基础成立的实验室。实验室已建立并保存国防科工委考核认可的电离辐射计量标准12项,四川省国防工办考核认可的计量标准共15项。主要从事电离辐射、理化、热学、电磁学、力学等专业的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检测校准工作。通过科学管理和不断创新,实验室已经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较高的人员素质。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获得国防科工委及其它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共计46项;获发明专利两项;连续两次被国防科工委授予“国防计量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3年,实验室按CNAL/AC 01和GJB 15481-2001建立了质量体系,并分别于2004年4月和2005年7月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L)认可和扩项认可,获得认可的校准项目28项,检测项目12项。
目前实验室开展的校准项目主要有:
(1)不同量程范围的X、γ辐射防护仪器仪表;
(2)中子周围剂量当量测量仪;
(3)各种类型、不同量程范围的γ个人剂量计;
(4)各类γ射线辐射加工工作剂量计;
(5)不同等级的X、γ参考辐射特性;
(6)各种不同体态、不同辐射水平的放射性核素;
(7)各种α、β平面源和各类α、β表面污染仪;
(8)各类放射性活度计;
(9)各类γ谱仪;
(10)工作用廉金属热电偶;
(11)精密压力表、一般压力表;
(12)压力变送器;
(13)数字多用表;
(14)静态电阻应变仪、动态电阻应变仪;
(15)测振仪。
检测项目主要有:
(1)低能纯β核素放射性溶液(低水平);
(2)环境和建材等样品的α、β、γ放射性核素;
(3)高活度γ放射源;
(4)医用诊断X射线机;
(5)放射性治疗装置;
(6)铀粉末和芯块中铜、铁、镍、镁、锰、锌、银含量;
(7)水中铜、锌、铅、镉含量;
(8)铀、钕同位素丰度;
(9)稀土矿石中稀土含量;
(10)二氧化铀粉末和芯块中杂质元素。
实验室将持续贯彻实施“量值准确、管理先进、服务一流”的质量方针,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进一步提高检测和校准综合技术能力,竭诚为客户提供周到满意的服务。
第三篇:工作先进单位材料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业务部门的悉心指导下,以加强领导为保障,以提高意识为基础,以完善管理为手段,夯实基础,狠抓落实,推动全局的保密工作走上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明确了保密工作主管领导,领导和负责日常保密工作。二是严格要求。中央《决定》是做好保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保密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是做好保密工作的法律依据。我们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做到依法、按章办事。三是严肃纪律。要求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必须自觉地遵守保密纪律,切实按照保密工作的各项要求规范行为,不留“空子”。四是构筑思想防线。领导干部在做好自我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本部门、本单位经常开展保密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牢固做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强化敌情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严防敌对势力的收买、策反和窃密活动,消除“无密可保、有密难保、保密无用”等错误观念的影响。五是构筑法制防线。认真实施保密法律法规,健全各项制度,强化对涉密人员、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涉密载体、涉密信息传输、涉密会议和活动的保密管理,加大保密检查力度,督促依法办事。六是落实责任。按照各级保密委的要求,把保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确保必要的投入,做到业务工作延伸到哪里,保密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本部门保密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工作。同时,要求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带头重视、关心保密工作,经常过问保密工作,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要切实负起具体领导责任,经常出主意、提要求、压任务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其他领导要管理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保密工作,确保本单位不发生泄密事件。
第四篇:计量工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1月22日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主要强调四个问题,第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发腐败斗争;第二,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第三,抓好八项规定落实,下大力气改进作风,第四,依纪依法严惩腐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之所以如此重视党内廉洁建设,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些年,也确实出现了些许党内腐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的进行,破坏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形象,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是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准则,也是党和人民对党员最起码的要求。我经过认真的学习并深思的思考,确实更近一步了解到自己在工作中不足;更深刻的体会到作为党员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切实从思想上要清正廉洁。具体总结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改进思想作风。
近年来,在新的形势下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些问题甚至比较突出,比如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陈旧,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带领群众前进的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强,缺乏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有的甚至软弱涣散,不起作用。这些问题归结起来,一个是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个是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这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如果不认真加以克服、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先进性。在这一方面本人重视思想作风的转变,重视政治素质提高,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坚定性,进一步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生观,提高民主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水平,增强了拒腐防变能力。
在工作实际坚持做到自律,明确了“五要五不能 ”,一是要政治上清醒,不能方向不明;二是要勤政廉洁,不能懈怠谋私;三是要令行禁止,不能自行其事;四是要一身正气,不能有失形象;五是求真务实,不能虚妄浮躁。并以不断警示自己,自觉遵守中心廉政建设的有关制度和规定,不断增强了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二、做人做事求真务实,端正工作作风。
求真务实是我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保持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作风,才能取得工作实效。务求工作实效就要办实事,决不能搞形式主义。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工作上既注意讲求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在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又突出求真务实地工作,克服与“三个代表”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事业心、责任感不够强,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政策水平不够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答复问题不够耐心,处理问题比较草率等等。
特别是在工作拓展中,难度高、强度大、责任重,遇到的大大小小、意想不到的问题比较多,要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探讨新思路、寻求新方法,做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处理、解决这些问题,使自己的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
三、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培养良好生活作风。
加强党风廉正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化教育,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不断自勉,紧紧围绕“创新”、“求实”、“从严”方面下功夫,促进了自身的廉洁自律。围绕“创新”,做到“五带头、五增强”以警示自己。
作为一名党员,要从自身做到带头作用:一是带头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二是带头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工作原则;三是带头执行廉政规定,自觉接受监督;五是带头思想作风深入,密切党群关系,依靠群众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自觉构筑生活作风上两道防线:一是党纪国法防线,二是思想道德防线,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四、时时刻刻关心社会,永葆党员政治本色。
在新世纪新阶段,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是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自觉付诸行动的重要内容,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进性。特别是在服务人民群众方面,牢牢把握和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把群众满意作为“标杆尺度”,认真解决群众最盼、最急的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谋实利。在工作实际认真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近年来,本人还积极参加了像灾区“献爱心”捐钱捐物活动。
同时,在工作中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六条基本要求和“六个贯穿始终”,即:一是要坚持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二是要坚持勤奋学习,扎扎实实地提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领;三是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四是要坚持勤奋工作,兢兢业业地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五是要坚持遵守党的纪律,身体力行地维护党的团结;六是要坚持“两个务必”。并认真做好“六个贯穿始终”,就是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主线贯穿始终;把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贯穿始终;把党员的先进性进一步贯穿始终;把抓求真务实贯穿始终;把关心群众疾苦贯穿始终,把反腐倡廉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贯穿始终.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深刻地理解和准确把握怎样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作用,我们要坚持思想理论,坚持勤奋学习,坚持党的宗旨,坚持工作勤奋,兢兢业业,身体力行地完成上级组织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把求真务实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反腐倡廉,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贯穿始终。
第五篇:计量工作情况汇报
发展计量事业
为山东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
江义仙
近几年来,我省各级质监部门认真贯彻实施《计量法》,按照“以法制计量为重点,以量传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基础,以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为保障”的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全省计量事业的发展,为促进山东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我省计量工作的发展过程
我省最早的计量机构成立于1930年,为山东省度量衡检定所。当时的工作范畴仅限于对度量衡器具制造业、贩卖业和修理业进行检查与管理。1956年,省政府在度量衡检定所的基础上建立省计量管理局,工作范围扩展到工业领域。1959年成立省计量标准局,1977年改称省标准计量管理局,先后隶属于省商业厅、省科委。1979年12月将省标准计量管理局分设为省标准局和计量局。1983年两局(标准局和计量局)又合并为省标准计量局,归省经委管理。1992年12月改设为省技术监督局。2000年1月,改设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为省政府的直属机构,并实行全系统垂直管理。
二、计量工作的基本现状
《计量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计量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以《计量法》及其配套法规为准则、计量行政管理为核心、计量技术保障为支撑的法制计量工作体系。
(一)科学计量方面:目前,我省质监系统共设立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24家。其中省级计量检定机构1家,市级18家,县级105家,有计量检定人员2234人,约占计量检定机构总人数的66.1%。设备固定资产原值9900余万元。建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708项,(其中全省最高计量基、标准183项)。另有系统外计量授权单位328家,授权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348项,授权强制检定项目483项。基本形成了涉及十大专业计量领域的计量标准体系。全省称重、黄金珠宝、眼镜、流量等社会公正计量行(站)和以第三方名义向社会提供称重公正计量服务的单位共有近100家;向社会出具检测数据的各类检测机构包括产品质检机构、卫生防疫机构、环境监测机构、药品检验机构、建筑工程质检机构、防雷检测机构等,全省现有1000余家。这是我省开展法制计量工作及为科研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服务的计量技术保障。
(二)法制计量方面:平均每年对大约68000余台(件)计量标准器具和近240万台(件)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对大约1万批次的定量包装商品、零售商品和收购农产品进行计量监督检查。对100余个计量器具产品实施制造许可证管理。全省现有法制计量监管的制造计量器具的企业579家,其中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161家。有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4546家,其中大、中、小型企业的比例分别为7.9%、31.3%和60.8%。
(三)工业计量方面:每年对上百万台(件)工业企业的计量器具开展检定、校准服务。到目前为止,全省有5 8家大中型企业通过了国家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有3000余家中小型企业通过了计量保证确认或计量合格确认。
三、近几年的主要工作
(一)地方计量法规建设。为适应我省形势发展的需要,弥补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不足,1990年7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第7号令发布了《山东省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规定》;1991年4月2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第17号令发布了《山东省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1995年8月3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第62号令发布(1998年4月30日修订山东省人民政府第90号令发布,2002年4月12日修订山东省人民政府第139号令发布)了《山东省计量器具制造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等省政府规章,2005年5月27日经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山东省计量条例》,并于2004年5月27日实施。
(二)计量器具产品的监督管理。建立了全省计量器具产品生产企业信息档案库,每年在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对计量器具产品组织进行省专项监督抽查,部署各市对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开展定期监督检查。近几年来,加强了对电能表、水表、燃气表、衡器、出租汽车计价器等重点管理计量器具生产企业的生产设施必备条件建设,制订了热能表、远程抄表系统等计量产品的生产必备条件。与省稽查局配合,加大了对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力度。在计量器具生产企业中广泛开展了产品质量年活动。并定期召开计量器具产品质量通报、分析会议。有效促进了全省计量器具产品合格率的提高。2001~2003年,国家连续三年跟踪抽查我省生产的单相电能表和民用水表,合格率一直保持在80%~100%。目前,我省计量产品的监督合格率在95%以上。
(三)商品量的计量监督。商品量的计量监督是我国法制计量的新领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日益频繁,由于商品量的不准引起的纠纷不断增加。近几年来,我们从基础抓起,按照国家商品量计量监督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商品量计量监督检查的有关制度,培训、建立了一支从事商品量计量检验的人员队伍,初步完善了计量检定机构商品量的计量检验能力。并围绕3·15活动和重要节假日组织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检查,向定量包装商品生产和经销企业广泛宣传国家关于商品量计量监督的有关规定,引导、帮助他们建立计量管理制度,提高计量检测、控制能力。使我省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计量合格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1~2004年,国家先后在我省济南、青岛、淄博部署了10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量国家专项计量监督抽查,平均计量合格率为85.6%以上,其中大中型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平均计量合格率达到了90%以上。自2003年开始,我省专门设置了部分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抽查经费,每年都部署安排全省生产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省专项计量监督抽查工作。
(四)强制检定工作。在全省推行了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登记备案年审制度,多次组织对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配合“一户一表”改造工程,在全省强化了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热能表等“民用四表”安装使用前的首次强制检定。使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达到了95%以上。1999年底以来,省卫生部门以对大型医用设备的质量管理检测,取代和阻止我局对大型医用设备中的“医用三源”实施强制检定,给我局对医用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监督管理造成很大困难。我们及时组织进行了对医疗卫生单位的计量执法检查,按照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原则,对使用未经检定或检定不合格计量器具的医疗单位依法进行了严肃查处,坚决维护了我局对“医用三源” 的强制检定职能,有力保证了对“医用三源” 强制检定工作的正常进行。
仅2001年,全省就检查医疗卫生单位1560余家,检查在用血压计、医用辐射源、心脑电图仪等计量器具30000余台(件),合格率为90.1%。在对全省CT机的计量监督检查中发现,CT机辐射源的计量性能合格率整体偏低,1998年计量检定不合格比例高达61%,部分二手、三手CT机辐射源计量技术指标无一达到要求,存在较大医疗事故隐患。为此,全省质监部门加强了对CT机辐射源的跟踪检查,对未经强制检定和强制检定不合格的依法责令整改,使CT机辐射源的合格率逐年提高,目前已接近90%以上。为营造群众放心的诊治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同时,我们积极向省人大、省政府领导和省政府法制办反映情况,争取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在国务院取消了卫生部门实施的“大型医用设备应用质量合格证核发”的行政审批项目后,我省省政府行政审批中心也废止了《山东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办法》,为了解决“医用三源”的重复检定、检测问题,《山东省计量条例》专设一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计量器具检定、检测的结果,供其他有关部门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共同使用。对经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在检定合格证有效期内任何单位不得重复检定、检测”,彻底解决了“医用三源”的重复检定、检测问题。
2003年,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全省计量战线重点加强了对体温计、X光机、氧气吸入器等与防治“非典”有关的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检查医疗器械经营单位、药店3500余家,查处不合格体温计1500多支。先后对济南、青岛、烟台等省内主要航空口岸使用的40余台医用红外热像仪、红外耳式体温计、体表红外辐射温度计进行了免费校准和检测。保证了航空口岸测温仪器的准确度,提高了航空口岸准确筛选和控制发热人员的能力,减轻了政府不必要的压力。同时还为生产防“非典”产品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为抗击“非典”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围绕强制检定和其他法制计量的需求,引导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加强技术能力建设,健全全省量值传递体系。近几年来,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加强了电能计量、电离辐射计量、大口径气体流量计量、电话中央(集中)计时计费计量(我省现有移动电话1549万部,固定电话2136万门)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计量标准的建设。市级以下计量检定机构加强了衡器、电能表、水表、煤气表、热能表(每年需要进行首次强制检定的“民用四表”数量约70万只)等涉及弱势群体和公共利益的强检项目的建设。全省计量技术机构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业务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计量标准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覆盖能力达到了95%以上,同时也为科研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计量技术保障。为加强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监督管理,从1997年开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市级以下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开展了考核、授权,推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大大提高了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为加强对全省量值传递体系的监督管理,2003年,将全省系统外计量授权的审批权上收到了省局,对不符合要求的计量授权单位进行了清理。对确需计量授权的单位,按照国家对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考核规范要求,纳入了授权考核范围。2004年,对全省市、县(市、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了复查考核,重新颁发了计量授权证书。
(六)加油站和集贸市场的计量监督管理。我省有加油站8840余家,加油机33800余台,有主办者的集贸市场1960家。2002年,配合国务院两个专项整治工作,结合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全省加油站和集贸市场集中开展了计量专项整治活动。有效促进了国家《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和《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贯彻落实,使加油站加油机的强制检定受检率达到了98%以上;城镇集贸市场公平秤的受检率达到了100%,集贸市场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达到了85%以上。进一步提高了集贸市场主办者、加油站经营业户的计量法制意识,强化了质监部门对集贸市场、加油站的计量监管地位,净化了加油站和集贸市场的计量环境。随着《山东省计量条例》的出台,从2004年开始,我省专门查处了使用计量器具过程中为计量器具增加作弊装置或者功能的计量违法行为。
(七)工业计量工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我们及时转变对企业计量工作的管理模式,由过去对企业指令性的计量定级升级,转变为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引导、帮助他们采纳先进的GB/T19022(idt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标准,建立和完善测量检测体系,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工作。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广 泛开展了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计量保证确认和计量合格确认工作。先进的企业计量管理方式在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经营管理和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引导消费、推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提高计量保证能力、建立计量自律机制、增强全社会对商品量计量的关注程度,自2002年开始,在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中开展了定量包装商品采用“C”标志(计量保证能力合格图形标志)的工作。目前已有泰山生力源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等40多个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获准采用了 “C”标志。
(八)2004年,为配合5.20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山东省计量测试学会、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联合举办了“计量与节能” 计量论坛和计量科普知识展活动。通过计量科普知识展,宣传计量工作,让全社会了解计量的内涵和作用,了解计量在节能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计量知识的传播,使人们更加充分地认识计量,自觉地应用计量,有力地支持计量,推动计量更好地为科技、贸易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在“世界计量日”期间,全省各地采取开放计量实验室、义务开展计量检测活动、领导访谈、组织企业或有关人员发表纪念文章、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世界计量日”进行了深入宣传。全省共发表各类宣传报道和纪念文章600余篇,发放计量宣传材料10万余份。对血压计、电能表、眼镜、黄金珠宝等进行的义务检测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九)行风建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提速”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始终坚持将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贯彻、一起部署、一起落实。配合监察部门,对计量违规行为认真进行查处,有效地规范了计量队伍,提高了工作质量。
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计量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探索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量工作的基本规律,以法规体系、量传溯源体系和人才建设为基础,加强基础建设,强化监督管理的力度,增强服务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计量法规体系、计量技术保障体系、计量监督管理体系、计量服务体系。为发展山东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