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复习资料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则是自觉地、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哲学是世界观的系统理论。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4、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特征。
5、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着主要的作用、决定性作用。
6、实践有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
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9、人是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过程是人的实践过程。
10、思想路线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要解决的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政党唯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12、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解放思想,敢于实践,大胆探索,利用一切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方式和手段,加快发展自己;有助于我们改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少说废话,多干实事,积极进取。
13、三个有利于是: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4、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是:个人业主企业、合伙制企业、公司制企业。
15、市场体系的相互关系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
17、宏观调控的经济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
18、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的优越性表现为: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资金和资源,发展经济,活跃市场,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为现代化建设积累资金;有利于广开就业门路,充分利用城乡剩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问题;有利于是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9、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个体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济形式。
21、非按劳分配的方式:福利性分配、资产性分配、经营性分配。
22、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在劳动者和社会成员因年老、伤残、疾病二丧失劳动能力和就业机会,或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时,为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的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
21、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
22、社会保障的途径是,在保障职工生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稳定功能、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积极调节功能。
2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一个国家自主的决定和处理本国事物不受外国的控制和干涉,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来发展经济。
2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时,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28、正确的把握住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与要求,是我们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基础。
29、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30、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1、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多经、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3、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外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34、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35、法是:由国家指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力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36、法律的本质是:法律是国家的意志,而国家是由统治阶级组成的,所有法律必然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7、法律的作用有:规范作用、社会作用。
38、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有:法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法与政治、政策的关系。
39、法律实施监督的含义是:社会主体按照社会法律规定的权力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检查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
40、法律监督体系有: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41、我国现行宪法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2、经济制度有: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经济体制、其他规定。
43、基本经济制度是: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4、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45、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行政法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46、一般行政法是对一般的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7、特别行政法是对特别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应急性原则。
49、行政行为为是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驶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50、行政行为特征有,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
51、行政处罚是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处罚程序分为一般和简易程序。
52、行政裁决是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53、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程序法定原则、相对方参与原则、效率原则、程序公正原则。
54、行政程序的主要制度,资讯公开制度、公开调查制度、通知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时效制度、职能分离制度、辩论制度、回避制度、行政救济制度。
55、行政违法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犯受法律保护的行政法律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序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56、行政责任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而依法应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57、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的总称。
58、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59、刑法适用范围,称刑法的效力范围,就是指刑法在什么地方、对什么人和在什么时间内具有效力。60、正当防卫是《刑罚》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1、一国公民是指具有该国国籍的自然人。
6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63、法人的种类分为企业法人和非企业法人。
64、债的担保是为督促债务人履行债务,保障债权得以实现的一种法律制度。
65、债的担保方式有:保证、抵押、定金、留置。66、经济法是关于调整需要由国家干预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67、经济法基本原则有: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社会本为原则、经济民主原则、经济公平原则、经济效益原则。
68、经济法的体系是由多层次的、门类齐全的经济法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经济法的体系结构有,企业组织管理法、市场管理法、宏观调控法、社会保障法。
69、道德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以善恶为基本评价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维系的,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70、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71、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72、社会公德的特点是,普遍性、传统性、简易性、群众性。
73、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守纪律。
74、职业道德是指与人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并且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和规范,或者说,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特点是:职业性和具体性、历史继承性和连续性、多样性和实用性。
75、职业道德的作用:调整职业内部间的关系、调整职业之间的关系、调整职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76、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77、党政干部职业道德实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它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严。
78、干部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9、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作风。团队精神的基本要素是:在团队与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在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上、在团队成员对团队事物的态度上。
80、团队精神的影响因素,基础是挥洒个性、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团结一致、外在形式是奉献精神。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哪些?答:一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三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四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答:邓小平理论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特征的反应,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
一、我国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的一般特征: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政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经济基础。
二、我国社会主义尚处于不发达阶段;物质生产力不发达;还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商品经济和国内市场不发达;缺乏民主和法制传统;经济文化条件落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小生产的影响广泛存在。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上百年的较长历史阶段。
4、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答:健康的经济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
6、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基本经济制度体现在那些方面?答:
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二、我国正处于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7、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及其实现形式?答:
1、公有制;
2、国有经济;
3、集体经济。
8、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答:
1、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参加社会劳动:
2、社会在做了各项必要地扣除以后,根据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3、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
9、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安劳分配的原则有哪些方面和不同的特点?答:三个方面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3、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不同特点是
1、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
2、按劳分配的实现要采取商品、货币形式,而不是劳动证书;
3、按劳分配还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只能以劳动所实现的价值量为尺度;
4、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形式所并存。
10、社会保障的主要途径是什么?答:
1、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的有关立法;
2、加速社会保障的社会化进程,建立统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4、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筹资模式;
5、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机制;
6、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会保障干部队伍。
11、为什么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答;
1、改革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之一,也是邓小平理论最具有特色的内容之一;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是什么?答”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
1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意义是什么?答: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的概括,揭示了执政党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提出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成为党在新时期的理论旗帜;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集中全党的智慧和创造,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有反应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科学回答了“进入新世纪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历史课题,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重大课题的认识,是全面经济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思想武器。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什么?答:
1、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保持党的先进性;
2、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4、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建设党;
5、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15、法律的特征有那些?答:
1、法律是一种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3、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力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律是以国家强制为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16、宪法的特征主要有哪些?答:
1、在规定的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国际机构的组织及其活动的原则;
2、在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率;
3、在制度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度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
17、人民代表大会的适应性和优越性表现在?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因而是适应中国国情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比较全面的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3、人民代表大会便于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从政治上、组织上保障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力;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既保证了国家权力的统一,又使各个国家机关更好的分工合作,既保证中央的统一领导,又便于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力有哪些?答:
1、平等权利;
2、政治权力和自由;
3、宗教信仰和自由;
4、人身自由权力;
5、社会经济权力;
6、教育、科学、文化权力和自由;
7、特定人的权力;
8、监督权力。
19、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那些?答:
1、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20、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答:
1、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国家行政机关,在少数情况下是行政机关内部的某些行政结构或法律授权的某些社会组织;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力和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行政法律主体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
4、选择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与国际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有关。
21、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答:
1、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实行防卫;
2、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3、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行防卫;
4、必须是针对进行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5、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22、我国刑罚规定的犯罪种类是?答:
1、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4、侵害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5、侵犯财产罪;
6、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7、危害国家利益最;
8、贪污受贿罪;
9、渎职罪;
10、军人违反职业罪。
23、民法的基本原则有?答:
1、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2、自愿原则;
3、公平原则;
4、等价有偿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6、合法民事权利受保护的原则;
7、权利不得滥用的原则。
24、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是?答:
1、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2、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宏时代精神相结合;
3、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
4、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5、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6、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25、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途径是?答:
1、要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
2、要靠教育和自身的道德修养;
3、要辅之以法制建设和法制教育;
4、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和环境;
5、要从青少年抓起。
26、干部道德的基本规范是:答:
1、政治坚定,忠诚积极;
2、公道正派,实事求是;
3、清正廉洁,勤政为民;
4、开拓创新,勇于进取;
5、胸怀全局,团结协作;
6、遵纪守法,以身作则。
27、团队精神的养成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答:
1、明确提出团队目标;
2、健全团队管理体制;
3、创造良好沟通环境;
4、做好尊重每一个人;
5、引导成员参与管理;
6、增强成员全局观念。
第二篇: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1、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B)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形势
2、党的十七大,是我们党在(A)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A、改革发展 B、改革调整 C、开放巩固 D、改革开放
3、(A)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中国现代化 D、社会主义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把(A)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善民生 C、以人的发展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到(C)。A、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享 B、权为民所享、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C、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D、权为民所享、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6、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A、密切联系群众 B、理论联系实际 C、独立自主 D、实事求是
7、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要提高
(A)。A、拒腐防变的能力 B、抵御风险的能力 C、领导发展的能力 D、应对危机的能力
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D)政策不断加强。A、爱农支农 B、支农爱农 C、爱农惠农 D、支农惠农
9、过去五年,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实施(A)战略迈出坚实步伐,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A、“ 走出去” B、“ 推出去” C、“ 引进来” D、“ 迈出去”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C)。
A、奠定了主权国家的基础 B、提供了前提条件C、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D、提供了物质基础
11、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各项外交工作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广泛加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B)作用。A、引导性 B、建设性 C、指导性 D、领导性
12、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D)、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A、勇往直前 B、艰苦奋斗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B)。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社会和谐
1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C)。A、改革开放 B、快速发展 C、与时俱进 D、和谐社会
1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B)。A、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A)。A、最新成果 B、最新运用 C、最新理论 D、最新思想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A)。A、思想基础 B、理论基础 C、政治基础 D、政治保障
1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我国未来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A、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B、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党的建设、经济建设D、继续新型工业化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
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B)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A、推动事业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 B、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C、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 D、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20、1982 年9 月,党的十二大召开,第一次提出了(A)崭新的命题。A、“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 发展是硬道理” D、“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B)的新机遇新挑战。A、经济国际化 B、经济全球化 C、贸易全球化 D、贸易全球化
22、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过去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扩展为“工业化、(B)、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
A、科学化 B、信息化 C、规范化 D、集约化
2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B)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社会公平正义 C、民主法治 D、诚信友爱
24、又好又快发展是(A)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A、科学发展观 B、可持续发展观 C、八个统筹 D、以人为本
25、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保障发展的(A),坚持以人为本,使发展成果由广大人民共享,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出现两极分化。A、普惠性 B、协调性 C、效益性 D、均衡性
26、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C),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A、普惠性 B、协调性 C、效益性 D、均衡性
27、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C)。A、全体党员 B、统治阶级集团 C、最广大人民群众 D、工人阶级
28、应当怎样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间的辨证关系?
(A)。A、生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结果,生态良好决定着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程度B、生态良好是基础,只有生态良好了,才可能有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C、生活富裕是基础,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是目的D、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代价过大,国家应当把主要精力从发展生产转移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上来
2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把(A)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A、改善人民生活 B、解决民生问题
C、提高人民生活 D、民生问题30、长期以来,我国一直以 GDP 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指标。为了追求政绩,一些地方上马了大量的“形象工程”,低水平重复建设更是屡见不鲜,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这种现象(B)。A、忽视了科学技术的关键作用 B、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现C、表明宏观调控具有缺陷 D、依靠市场调节可以克服
3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B)A、行动指南 B、重大战略思想 C、重大指导方针 D、必然要求
32、经济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其实质是(B)。A、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C、效益是企业的生命,必须着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D、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3、统筹兼顾的基本内涵是(C)。A、既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B、既坚持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又要建设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C、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D、既要发展,又要解决人民的利益问题
34、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也就是要
(B)。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B)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A、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B、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C、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以大带小D、统筹城乡、功能完善、以大带小
36、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仅为 33%,比发达国家落后 20 年,相差 10 个百分点。2004年中国 GDP 占世界的4%,却消耗了世界 1/4 以上的钢
产量,30%的煤和 50%的水泥,同时带来了大气、水土、植被、土壤的破坏和污染的严重后果。上述事实说明我国(D)。A、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B、市场监管体制还不完善C、生产力较为落后D、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的3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B)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依法自愿有偿C、尊重农民意愿D、公平合理合法
38、一些地方“圈地”搞开发,从局部看,减少一小片耕地,似乎并不影响国家粮食安全;但从全局看,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蚕食耕地,中国 13 亿人的吃饭问题就成了天大的问题。上述事实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必须(A)。A、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B、承认矛盾的客观性
C、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D、提问题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39、与循环经济不同的是,以往我们是“以资源换增长”,这种做法(C)。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40、把握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要求决策者(A)。A、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B、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利益的实现奠定物质基础C、努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首先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
41、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A)。A、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B、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必考虑外部的风险和挑战C、把从战略高度运筹大国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D、学习国际社会先进的发展理念
42、推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就是要(B)。A、把环境效益置于评价体系的首位B、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环境损失和环境效益C、在我国杜绝污染企业的生存和发展D、取消GDP43、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用(B)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A、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B)。A、摒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45、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要以(C)为主线。A、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B、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C、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6、当前我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B)。A、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资源浪费B、节约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47、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A)有机统一。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B、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4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B)。A、统筹城乡发展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
49、我们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主张(A)。
A、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B、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C、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50、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A)。A、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应当怎样认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间的辨证关系 。
A、生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结果生态良好决定着生产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可持续程度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突破。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他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手段而是用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①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③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①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②自然垄断的行业③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④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8集体所有制经济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9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实行家庭按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基本政策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③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0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
11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他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12个体经济的性质、地位及其作用 个体经济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经营灵活等特点。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谋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突破。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他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手段而是用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实行按劳分
配原则的经济基础。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①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③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7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①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②自然垄断的行业③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④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8集体所有制经济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9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实行家庭按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基本政策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③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10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11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他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三、非公有制经济 12个体经济的性质、地位及其作用 个体经济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工具简单、操作方便、经营灵活等特点。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谋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14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商投资部分和外商独资企业。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学习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等。
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5☆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②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客观必然性在于①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存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②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③按劳分配还不能直接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作为分配尺度而只能依据通过商品交换所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分配尺度。④按劳分配不是在全社会以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17△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才能等。与政经5章 除按劳分配还存在以下几种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③经营收入④资产收益⑤资本收入 18△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重要表现。客观经济根据①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②按要素分配的政策③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所造成的优胜劣汰。19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
则。②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20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
五、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1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民的基本生活全力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22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①是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需要。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④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⑤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23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基本要求就要保证社会成员在遇到生、老、病、残、死和事业是能够获得物质帮助又要有利于树立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促进生产发展。目标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和现代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第6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篇: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1.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学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提供公共物品和提高公共管理绩效。或者说,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如何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具体研究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和学科特征。
2.非营利组织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公共管理的本质要求和公共管理不同层次或领域的存在,以及非营利组织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非营利组织是公共管理主体必要的组成部分。
1.非营利组织是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的主要承担者,非营利组织承担微观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既是社会自我管理的本质反映,也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内在需求。
2.非营利组织能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非营利组织在市场基础上的活动及其相互间的竞争,提高了公共物品供给的效率和质量,在公共产品供给的操作、实施层面,非营利组织王万比政府部门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灵活性,非营利组织已成为了公共管理主体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3.非营利组织是当代公共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带来的公共物品的范围扩大,政府公共管理已出现了社会化和市场化模式,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由社会需求日益丰富和多样化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和管理压力。总之,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就是要发挥社会力量在公共服务和管理中的作用。
3.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中国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还很不成熟,其主要问题是:
1.中国当前施行公共部门绩效评估还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缺乏全国统一的、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作保障,缺乏系统的理论的理论作指导,表现出盲目性。
2.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主体方面,中国海缺乏评估主体的具体制度建构。
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部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综合的评估指标体系。
4.评估程序没有规范化、程序化,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评估过程具有封闭性、神秘性,缺乏透明度与公开性,缺乏应有的监督。
5.评估方法单一,没有实现现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有机结合;评估方法不科学。
6.绩效评估的应有没有注重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绩效标准来规范行政行为。
7.公共管理部门及其领导者不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挥霍公共财政,刻意制造政绩工程。
4.公共管理的职能/功能与作用:
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共资源、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任何一个国家公共管理的职责。具体的职能如下: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型的政策环境,包括宏观经济的稳定;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保护环境。
各种理论的评述,正反两面:
1.泰勒的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效率,而最高的工作效率是雇主和雇员达到共同富裕的基础,使较高工资和较低的劳动成本统一起来,从而扩大再生产的发展。所以必须在工厂企业推行“科学管理”,包括实行预先计划,用科学的方法挑选工人,对工人进行科学教育和培训,使用标准化工具,在标准化的作业环境中完成工作定额等等。要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化的、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泰勒的科学管理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管理要走向科学;二是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前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后者是有效管理的必要心理。科学管理存在过于重视技术、强调个别作业效率、且对人的看法有偏、忽视了企业的整体功能等历史局限因素,所以,科学管理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学管理却是万万不能的。
2.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思想不强调集权、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重新调整国家、社会、市场三者的关系。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倡以下主要观点:
第一,区分“掌舵”与“划桨”职能,实现管理主体多元化。
第二,政府应以顾客为导向。
第三,政府应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
第四,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
第五,政府职能的调整和优化。
它通过推进改革管理的整体的多元化和公共管理手段的企业化,促使政府不再担当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惟一提供者,而是担当公共事务的促进者和管理者,它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的有效性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再好的经验也不能直接地照抄照搬,因为在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领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行政准则。在借鉴国外经验和做法时,必须牢记,我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学会立足于中国特殊的行政生态,并在此基础上对以往习惯了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角度进行重新的审视,真正汲取西方好的做法并大胆进行管理创新。
3.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将整个社会分为两大市场: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代表人物詹姆斯·布坎南。
启示:
1.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经济人”假设,为我们的财政决策机制设计提供了富有启发性的思路。
2.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偏好显示机制”在公共决策中的重要性,这对我们完善这一机制,实现有效的财政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公共选择理论对政治决策程序和规则的研究,对我国完善财政决策程序和规则有重要借鉴价值。
4.公共选择理论中的“特殊利益集团”理论,对于我们分析我国一些经济和财政现象,并制定相应的财政对策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公共选择理论把分析政府行为效率以及促使政府最有效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作为其最高目标,认为市场常会失败,需要政府干预。但市场的缺陷或失灵并不是把问题转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市场解决不好的问题,政府未必解决得好。
案例一
近日,某地有关部门对市场上的猪肉和猪肝制品进行了检测,发现其中23%含有“瘦肉精”。记者追踪了该地猪肉从生产到上市的全过程,发现一头猪从养殖到走上百姓餐桌,要经过动检,质检,卫生,工商等多道关口,但每个环节都存在安全漏洞。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从猪肉的源头生猪养殖场,屠宰厂,到猪肉的流通地集贸市场,在这三个猪肉流通的关口中,由于管理部门没有严格把关,对猪肉的检查采取目测的检疫方法,为了地方利益,尽可能地保护本地屠宰厂的生存和利益,对一些屠宰厂的不法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只眼的态度,同时对市场上的猪肉的安全检查不到位,导致“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从而使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
问题:(1)从组织结构方面看,“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症结是什么?
答:从组织结构方面看,合理的组织结构应该做到使组织的设置与职能,任务相平衡,按照工作来设置单位和人员,使各个组织,职位之间比例协调,分工明确,合作良好。“八个部门管不好一头猪”的症结所在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漏洞太大。而造成这种监管漏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行政部门齐抓不管,因此造成好管的、有好处的、有权力的,大家抢着管;而责任大、问题多、难管理的,各部门相互推诿。
(2)如果你是该市市长,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猪肉食品的安全问题?
答:如果我是该市市长,我会采取以下几点措施解决猪肉食品的安全问题。
① 保证食品安全加强立法是关键。通过立法强化企业食品安全责任,明确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② 在食品安全监管上必须克服政出多门,都管都管不好的现象,监管主体和主要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必须清晰和明确。③ 加强执法部门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执法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案例二
2004年12月26日早上8时,在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部海域,大洋深处突发强烈9级地震,使几乎整个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的很多地方以及震中附近的一些岛屿都震颤起来。根据科学知识,大地震可能引发海啸;而且,地震引起的海啸一定是发生在地震之后,并需要一段时间传播。因此,只要不是离地震源太近,就可以有时间逃避。然而,当海啸降临时,人们同样无以应对。
遭受地震和海啸袭击的印度洋沿岸各国官员承认,他们没能在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9级地震后及时向国民发出海啸预警,若非如此,定将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印度内政部负责人说,从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发生强烈地震到海啸抵达印度海岸,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政府能够通知人们海潮可能抵达的地区,很多生命就可以获救。至此,特大地震海啸灾害先后殃及10余个国家,死亡约30万人,造成14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问题:(1)分析海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与公共危机管理之间的关系。
答:地震、海啸是属于自然灾害类的突发事件,是案例中引发印尼苏门答腊岛重大伤亡、损失的公共危机的原因。
① 诱发海啸灾难的原因是大洋深处突发的强烈9级地震,地震的发生情况已被有关气象部门成功监测,对于海啸的发生也可作出明确的预见。
② 根据海啸的传播速度,从危机预警信号发出,至巨浪影响扩散到达附近各国的海岸线造成灾难性影响,政府和人们均有充足的准备和应变时间。
③ 海啸灾难爆发时,人们明显缺乏紧急避险和综合应对的措施,造成了人员的伤亡重大和财产的严重损失。
(2)结合案例,运用公共危机管理机制的有关理论分析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的作用。
答:案例中的海啸影响到了多个国家,波及范围广,产生的灾情复杂,涉及的应变工作繁多。预警机制,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和高速运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公共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信息收集与分析,危机预报,危机检测,信息发布与媒体管理,信息沟通。(课本P350)
2.公共危机管理信息沟通机制的功能作用包括:
① 公共危机预警阶段的信息沟通。将危机预报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并通过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渠道,传送到公共危机的指挥系统和相关部门,是此阶段信息沟通机制运作的重点。
② 公共危机决策和响应环节的信息沟通。信息和参谋系统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决策和指挥系统的作用是重大的,担负着为其提供危机管理知识、危机管理经验、危机情景监测信息、危机管理资源等重要任务。
③ 公共危机处置及善后处理过程的信息沟通。及时公布信息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垄断和封锁信息则会导致公众对政府不信任,并且会影响政府危机管理系统的运行效能。
论述题: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
当代公共管理新方法,也称当代公共治理的新工具。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三类的划分方法:
1.共管理方法。
(1)民营化,有利于缩小公共部门的规模,在短期内减轻财政支出,并获得出售股份的收入;有利于放松公共部门
对企业的管制,企业有了较大的自由权;有利于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部门,提高公共管理绩效。
(2)用者付费,有利于公众显示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真实需求,有效配置资源和提高服务质量;能够克服提供服务
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可以使价格真正起到信号灯的作用;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3)合同外包,既能提高服务又能缩小政府规模的重要途径,是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有效工具。
(4)特许经营,由公共部门授予死人企业经营和管理某项公用事业的权利,通过 特许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承担相应的风险,从而达到公共管理目的的一种工具。
(5)凭单制,是一种在崭新的理念和技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公共服务供给与消费的模式。
(6)分散决策,主要目的通过政治和执行的分离来赋予执行者更大的自主权,使被授权的下级组织或单位能够更加
独立,能够自主地与其他组织进行竞争。
(7)放松管制,在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作用的行业完全或部分取消价格和市场进入的管制,使企业在制定价格和选择
产品上有更多的自主权。
(8)产权交易
(9)内部市场,促使内部组织之间进行竞争,达到提高服务质量的效果。
2.工商管理技术,把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方式引入公共部门。
(1)全面质量管理,就是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
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目标管理,以目标为基础,实行以成果为中心的认识考核制度,是提高组织绩效的有效方式。它能够激励工作
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通过明确组织目标,并予以具体化,有利于整合组织内各种力量,改善各种关系,为实现组织的最终目标而努力。
(3)顾客服务,以顾客为中心,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精神,以社会和顾客的期待为理想目标。
(4)标杆管理,更注重借鉴,适应,采用他人的方法。公共部门对标杆管理的运作不仅可以改变其组织的运行节奏,而且可以促使它及时改进。
(5)流程再造,是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的、为满足用户需要而系统化地改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一种管理
哲学。是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衡量和改善工作业绩,对业务流程进行的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再设计。
3.(1)社区管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职能大部分需要社区来承担。社区质量是一种重要的政
策工具,优点在于:不花或者很少花政府的钱;调动公民的积极参与,收到广泛的支持和欢迎。
(2)志愿者服务,志愿者组织提供了大量的社会服务,尤其是公益服务。由志愿者提供社会服务还可以减少对政府
行动的需要或减轻政府的负担。
(3)公众参与及听证会,公众参与是衡量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社会普
遍推行的用于保证各方利益主体平等参与公共决策过程,最终实现决策的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和公正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听证会提高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化,扩大了决策参与,增加了决策透明度和公开性。
第四篇: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试卷分A、B卷,由教务处随机抽取任一试卷进行考核
试卷分为填空题、多项选择题、简单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五大类型。复习参考如下:按对组织的重要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些?传播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些?公共关系包括哪些构成要素?公共关系部的特性包括哪些?公共关系程序的四步工作法。公共关系传播的特征有哪些?公共关系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公共关系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公共关系广告的原则包括哪些?公共关系人员应具备哪些基本能力?公共关系新闻传播的特点包括哪些?国外公共关系的观念转变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公共关系专题的基本特征有哪些?公共关系专题对于改善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具有哪些重要意义?请论述“X”理论、“Y”理论、“Z”理论,并谈谈如果你作为管理者,你将采用哪种理论进行管理?为什么?请论述公共关系策划具有哪些原则?请论述组织形象的维护和矫正策略?什么是公共关系专题活动?专题活动有哪些类型?什么是首因效应?什么是头脑风暴法?什么是新闻发布会?什么是组织形象?危机公关和公关危机是什么?危机管理涉及哪三个方面的内容?危机情境的连锁或涟漪效应是什么?现代公众的心理特征有哪些?制造新闻的内涵。
第五篇: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院专业课期末20 12 —2013 学年 2 学期
专业 物流、工商管理 年级
大三 考试科目 公共关系学 授课教师 张宝辉
没有填空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2分)
在美国享有“公共关系圣经”美誉的书是指(A) A.《有效的公共关系》 B 《公共第一广告第二》 C 《舆论》 D 《公共关系学》 斯科特·卡特里普等人在《有效的公共关系》中,提出的模式是(A) A 双向对称 B 循环沟通 C 双向合作 D 沟通管理 创建公共关系学科的是(B)
A 斯科特·卡特里普 B 爱德华·伯尼斯 C 艾维·李 D 巴纳姆 公共关系中的IMC是指(A)
整合营销传播 B.整合营销策划 C.创意新颖传播 D.创意新颖策划 CIS的核心是建立企业的(B)
生产式市场运作机制 B.文化式市场运作机制 C.经营式市场运作机制 D.管理式市场运作机制 在CIS的构成要素中,具有指导作用的是(A) MIS B.BIS C.VIS D.IMC 在CIS的构成要素中,表现为管理制度的是(D) A.IMC B.MIS C.VIS D.BIS
5、促销活动的对象包括(C)。 A.合作者B、竞争者 C、消费者
6、促销的英文简称为(D)。 A,CS B,POP C,CIS D,SP
7、虚拟促销工具主要表现为(A)。
A、活动
B、事件
C、宣传
D、媒体
8、危机事件调查,不同于一般调查,在方法上强调灵活性和(D)。 A.持续性 B.严谨性 C.系统性 D.快速性
9、事故性危机的实质是(C)。
A.传播不及时 B.遭遇自然灾害 C.侵害公众利益 D.他人违反经营
10、在日本,荷花用于(C)。
A.接待 B.拜访 C.祭奠 D.欢送 政府公众的特点是(D)
双重性 B.准自家人 C.跨文化性 D.权威性 下列公众中,公共关系的重点对象是(C)
非公众 B.潜在公众 C.知晓公众 D.行为公众 没有国界的媒体(B)
报纸 B.互联网 C.电视 D.杂志
11、“大象”在英国除了表示为一种动物外,其文化涵义是(D)。 A.智慧 B.力量 C.忠诚 D.蠢笨
12、就市场意义而言,企业开展公共关系服务具有特殊的(C)。 A.教育功能 B.精神文明功能 C.扩容功能 D.沟通功能
13、售中服务的理想境界是(D)。
A.随意服务 B.智能服务 C.适度服务 D.优质服务
14、把关人之所以选择不同的传播行为,主要是出自于自己的(C)A.职业身份B.职业道德C.预存立场D.政治觉悟
15、把公众视为信息加工主体的传播理论是(B)A.拉斯韦尔五W模式
B.公众选择三S理论 C.沉默螺旋理论
D.把关人理论
16、人际交往活动的基本动机是谋求(A)。
A、平等互利 B、自身利益 C、娱乐高兴 D、感情寄托
17、爱德华·霍尔认为适于朋友、熟人相处的交往间距是(C)
A.15厘米 B.15--20厘米 C.45--120厘米 D.120--210厘米
18、艾伯特美瑞指出,人际交往时,一条信息传递的全部效果中,体态语言所占的比重是(D)
A.25% B.35% C.45% D.55%
19、围绕公共关系活动核心概念,明确公共关系活动的中心思想、主题基调、核心内容的思维过程是(B)。
20、核心产品形象包括产品的功能形象和(B)。 质量形象 B.利益形象 C工艺形象 D.品味形象
21、臭名昭著的品牌,其基本情形是(B)。 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首选度高 B.知名度高、美誉度低、首选度低
C.知名度低、美誉度高、首选度高 D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首选度低.
22、政府公众的特点是(D)
双重性 B.准自家人 C.跨文化性 D.权威性
二、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
1)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就是社会组织自觉的运用各种传播手段,有计划、有目标、持续地开展各种活动,使社会组织与公众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互惠互利,以便塑造良好形象的管理工作。
2)受害性危机: 受害性危机是指他人未经许可假冒企业的包装式样、商标、名义推销伪劣产品,致使企业形象受到损害的危机。3)公共性危机公众: 公共性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危机事件。4)公共关系文化元素: 5)公共关系文化品位 6)跨文化传播
7)品牌形象:是指公众对企业商品品牌和服务品牌的认知和评价状况,即企业品牌为多大范围内的公众所知晓和喜爱。
8)
语言感化策略:就是有意识地强化性运用友善、和蔼的体态语言和口头、书面语言,来感化公众,赢得公众的信任与好感。
9)
情感交流策略:就是公共关系人员主动投入情感,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投资,积极开展情
感交流,并诱导公众给于情感回报,形成双向性的情感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10)公共关系定位:公共关系定位就是运用市场营销的细分原理,根据商品特性和商品文化,在公众心目中为社会组织的品牌形象确定特定位置的过程。
11)公共关系礼仪:是公共关系人员在履行公共关系职责中应该遵循的礼敬对方的规范。12)把关人:把关人,又称守门人,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对信息的提供、制作、编辑和报道能够采取“疏导”和“抑制”行为的关键人物,一般只记者和编辑。
13)公共关系服务:公共关系服务具有特殊性,指的是社会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基于道德文化和商业文化要求而为公众提供相关帮助的活动。14)公共关系危机;关公关系危机是指社会组织在经营管理中由于内外各种因素而引发的、对企业经营活动和商业形象产生否定性评价甚至带来批评性舆论的事件。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24分) CIS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MIS B.HIS C.BIS D.RIS E.VIS CIS的心理机制表现在(BD)
改善情绪 B.强化记忆 C.刺激需要 D.引发联想 E.引导动机 CIS的特点有(ABCDE)
A.差异性 B.规范性 C.一致性 D.美学性 E.文化性
4、在公共关系危机过程中,企业面临的问题有(ACDE) A.顾客利益问题 B.技术落后问题 C.心理矛盾问题 D.社会舆论问题 E.工作改进问题
5、处理公共关系危机的策略有(ABCD)
A.利益倾斜策略 B.情谊联谊策略 C.如实宣传策略 D.亡羊补牢策略 E.法律诉讼策略
6、根据时间,文化分为(DE)。
A.古代儒家文化 B.近代科技文化 C.现代网络文化 D.历史传统文化 E.现实大众文化
7、文化对公众行为的调控、规范效能表现(ACE)。
A.思维定势作用 B.理论教育作用 C.行为指令作用 D.经验共享作用 E.模式参照作用
8、公关关系服务的管理包括(ABCDE)。
A.服务教育B.服务规划C.服务管理D.服务培训E.服务竞赛
9、公众选择三S理论是指(BDE)
A.选择性体验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消费D.选择性理解E.选择性记忆
现代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是(BC)
A 推销理论 B 市场营销理论 C 社会营销理论 D 促销理论 E 策划理论 大众传播媒体的特殊功效表现为(BE)
A 选择报道角度 B 授予地位 C 传递信息 D 制造舆论 E 确定议程
10、从运作角度看,整合营销传播的要求包括(ABDE)
A.目标一元化B.营销传播活动一体化C.全球价格一元化D.广告宣传一元化E.信息符号一元化
11、人际交往应该遵循的客观规律包括(ABCDE)。
A、吸引接近规律 B、趋同离异规律 C、互需互酬规律 D、交往深化规律 E、交互中和规律
12、做好公共关系接待工作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有(ABDE)
A.诚实和蔼 B.文明热情 C.亲疏有别 D.自然大方 E.情真意挚
13、公共关系人员的形体形象指标包括(ABCDE)A.容姿 B.站立 C.行走 D.坐姿 E.间距美 CIS的基本要素包括(ACE)
MIS B.HIS C.BIS D.RIS E.VIS CIS的心理机制表现在(BD)
改善情绪 B.强化记忆 C.刺激需要 D.引发联想 E.引导动机 CIS的特点有(ABCDE)
A.差异性 B.规范性 C.一致性 D.美学性 E.文化性
14、公共关系目标策划应该符合(ABCDE)。
A、企业发展战略策划 B、企业形象定位要求 C、产品定位 D、公众状况 E、企业发展的要求
15、产品形象包括(ABE)。
核心产品形象 B.形式产品形象 C.功能产品形象 D.外延产品形象 E.附加产品形象
16、知名度涉及的知晓对象包括企业(ABCDE)。
名称 B.地理位置 C.行业归属 D.领导者 E.典故
四、简答题(每题2.5分,共10分)1.简述品牌形象的价值效应。
答:资产增值效能、关系构建功能、激励功能、促销功能、扩张功能
2.如何提高公共关系宣传文案的鼓动性?
答:第一,文案立意准确鲜明,要切合公众需要的主题,从根本上引导公众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
第二,宣传用词尤其是标题、标语、口号方面的用词,要富有动作色彩,借用祈使句的形式,直接诱发公众的参与心态和协作意识。第三,善于制造意境、梦想。
第四,善于运用心理策划技巧,借助人们的逆反心理、名人效应等,强化宣传文案的鼓动性和有效性。
3.赞美公众时应注意哪些要求? 答:①讲究赞美的针对性 ②讲究赞美的真诚性 ③注意赞美的可信性 ④注意赞美的流畅性
⑤注意赞美的亲切感 ⑥注意赞美的专注性 ⑦注意赞美的平凡性
4、简述整合营销传播的涵义
答:整合营销传播,即IMC理念。从本质上讲,IMC就是通过传播手段的整合,达到关系利益者的整合,进而实现企业内外关系的整合,最终进入企业与社会协调、互动发展的境界。从现实角度讲,IMC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建立顾客资料库,分析顾客的特性,综合、协调的运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手段,连续传递本质上一致的信息,积极与顾客沟通,建立顾客和品牌的互利关系,强化顾客的品牌忠诚度。从运作就角度看,整合营销传播就是将与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目标和活动一元化,包括目标、营销传播活动、广告宣传、信息符号的一元化。IMC 的核心内容就是顾客中心论、媒体组合化、信息一元化、符号特色化和品牌忠诚度,其目标就是建立良好互利的社会关系。
五、论述、应用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曲阜师范大学CIS分析(200字左右)答:
一、曲阜师范大学MI 1.校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校风:勤奋,朴实,团结,进取。3.师资力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4.教学方针:学校坚持“质量为核心,特色创优势,创新求发展”的发展战略
5.企业目标 :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加快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中国孔子大学!6.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全程化导师制’教学实践模式”和“‘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生产实践模式”。
二、曲师的BI(一)企业内部行为识别 1.组织结构:曲阜校区,日照校区
2.员工行为规范:对学生的严格管理包括军训、一日生活制度、内务卫生制度、学生风纪、会操检阅、升旗仪式、考勤等内容
3.教师培训体系:高校教育岗前培训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4.员工福利制度
(二)外部行为识别系统
1.公共关系:校企合作 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
2.文化性活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艺术节、宿舍(社区)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月等校园文化活动,实施了素质拓展系列活动、“挑战杯”系列大赛、公益活动:“一千零一夜”社会公益活动;“同呼吸,共奋斗”环保公益活动;“绿色梦,我先行”环保公益;等多项公益活动。
3.宣传方式: 曲阜师范大学宣传片;曲阜师范大学网站;曲阜师范大学学团工作信息宣传中心网站及人人网;曲阜师范大学招生办网站;曲阜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及其他知名网站。
三、曲师大的VI 1.校徽释义 【作者】:美术学院副教授宋润民
标志整体造型为圆形,圆形有三层寓意——“至善”“和谐”“学无止境”。标志中心图形是一个“木铎”的造型,元素的运用寓意曲阜师大将以夫子之道,仁者之心给学生以孜孜教诲。“木铎”上镌刻着二人对坐论学。寓意曲阜师大将秉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中国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来浸润学生心灵。【1955】:为学校建校时间。
2.曲阜师范大学标准校名 【曲阜师范大学】:采用毛体集字。【整体设计】:色调庄重、古朴典雅,重点突出师范学校“木铎”和儒家“仁”等核心元素,不失为上乘之作。
3.曲师外刊设计
曲师学报,齐鲁学刊,中学数学杂志
4.曲师标志性建筑:
曲师大校门——曲阜校区,曲师大校门——日照校区,孔子雕像 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校徽,曲师校训
5.曲师用品设计:
毕业证书,录取通知书
2、试述公共关系发展的新态势。答:
1公共关系职责的发展
随着人们对公共关系理解的深入,公共关系的职责正在发生蜕变,由纯粹的接待应酬发展以协调关系、苏州形象为核心的系列职责,强调复合效应。2,公共关系理论的发展
当前,公共关系的理论基础正在由推销理论发展为市场营销,并向社会营销模式过渡,强调社会效应。
3,公共关系操作程式的发展
公共关系操作程式正在由早期的“小作坊式生产”发展为战略化,整体化,系列化策略,强调规模效应。
4,公共关系宣传中心内容的发展
公共关系宣传的中心内容由早期只注重商品信息而发展为突出企业形象,附加形象,强调形象效应。
5,公共关系策划模式的发展
公共关系策划正在由早期的“口号式”宣传而趋向于意境化,强调意境效应。
3、试述内部公共关系的目标定位。
(1)内部公共关系的对象是社会组织的成员和投资者,这是社会组织开展对外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依靠力量。
(2)针对内部公众开展公共关系活动,主要是为了增强成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3)搞好内部公共关系的实质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问题,包括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搞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做好选人、育人、用人、留人工作,这是搞好员工关系的根本。
4、应用题
某企业开展品牌形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00份,其中知晓该企业品牌的受访者为8000名,对企业持正面评价的受访者为2000名,将该企业产品列为首选消费对象的受访者为800名。
请您计算该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首选度,并从公共关系角度指出其经营对策。
8000解答:(1)知名度 = 10000 = 80%; 2000(2)美誉度 = 8000 = 25%; 800(3)首选度 = 8000 = 10%;
(4)该企业的经营对策:加强科研改善产品质量、加强员工教育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管理提高企业信誉,在此基础上策划展示社会责任形象和优质服务形象的公共关系活动,提高美誉度和首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