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5:0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当前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中小学法制教育使公民从小灌输法律精神,摒弃传统的人治思维,为国家今后造就合格的执法人员和守法公民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中小学校法制教育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途径。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数量上看,青少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犯罪作案成员的比例逐年增长,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学校多年来忽视甚至放弃法制教育的结果。“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指出了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指明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也就是加强法制教育。

最后,法律素质是学生素质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首要标准,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是新时代的客观需要,也是时代给学生素质结构提出的新要求。如果学生因法律素质存在问题,走上犯罪道路,其他知识掌握得最好,教育也是失败的。所以学校应主动适应这一新情况,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这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当前中小学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部门对中小学法制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虽然在小学阶段发给学生一本《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但在教育计划里几乎没有安排开课,在初中阶段也只有一门法律基础课,根本没有安排课时,这可能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以及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有关。

2、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方法缺乏多样性,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一方面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甚至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虽然许多学校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聘请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有限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另外,许多学校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安排的经费不足等原因,使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这样一来,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3、把法制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混为一谈,认为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组成部分。

从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内容来看,大多散见于德育类教材中,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内容的一个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虽然道德与法律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有道德的人会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而不道德的人却会因为了解法律而不敢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说明法制教育丝毫没有纳入道德教育范畴。

三、加强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几点建议

我认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水平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的着手。

1、建立科学的法制教育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使中小学生都能够接受到系统的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没有地位,得不到应有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系统的法制教育课程,没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材,使法制教育成了可有可无的“软任务”。比如,许多学校仅仅是每一学期或学年请校外的“法制辅导员”举办一至二次法制讲座。其实,法制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一样,具有自身的认知规律和结构体系,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法律知识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没有相应的课程就难有法制教育实效。因此,教育部门要及时安排教学计划,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使法制教育在学年编制、课时分配、学周安排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加以明确,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师资配备上尽可能让法律专业毕业的教师任教,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如果没有条件,至少聘请校外法律专业人员任教,以保证教育的质量。要设立法制教育专门机构,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主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

2、创新科学的法制教育活动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使中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

学校要将法制教育列入教学内容,做到教学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要与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紧密结合,并根据其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注重法律素质的养成。小学阶段应注重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和养成教育,识别行为是非判别能力和常见的违法行为表现,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中学阶段要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如开设《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和《民法通则》等。在教学形式上,学校除了正常的课堂授课外,还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

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制观念。

3、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力度,净化教育环境,合力为中小学生创造良好学法空间。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合力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在普法教育中,加强对家长法律观念的教育,引导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加强法律素质的提高。加强村居社区法律宣传工作,努力创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定期联合公安局、工商局、文化局开展执法检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取缔学校周边200米内的赌博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歌舞厅、网吧等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场所。学校要通过采取与政法部门、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共育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只要通过多方的努力,才能使学生的法律素质不断提高,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

第二篇:我国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随着“二五”普法活动的开展,七亿多人按受了法律常识教育,尤其是中央领导带头学习法律知识,为全民法制教育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后备力量的我国中小学校也不例外,全面开展了规模较大的法制教育活动。例如,在中学开设法律常识课程,对我国的基本大法--宪法和其他法律基本常识进行学习、解释,还配合形势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如禁毒教育等)。再如,由中共贵州省委政委法委员会率先举办了我国第一家青少年普法教育杂志社,出版了《少年与法》这一面向全国中小学校发行的杂志月刊。坚持健康,正确的舆论导向,集法律性,伦理性,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文字通俗易懂,对全国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情况,成果进行及时报导,并配合我国新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进行解释和宣传。

通过多年的普法教育我国大部份的中小学生学到了一些法律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法律知识帮助司法机关,教育亲人,保护自己,涌现了一批新人新事,例如:江西省兴国县农村劝父亲履行赡养祖母义务的姜珍。贵州省育英中学高三学生协助警方智擒盗车贼的孔文、王武。还有活跃在贵州省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的一支20多人的少先队员普法队,他们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帮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及打击偷猎珍奇保护动物的犯罪分子,这些护法少年的出现,充分显示出我国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近几年来,我国社会治安状况依然严峻,青少年犯罪一直呈上升趋势。,更令人担心的是,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向突出,如江苏某县资料表明,最小的杀人犯仅有14岁,有些重大盗窃案的作案者竟然是八岁的娃娃。尤其是在校尖子生的犯罪再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严峻的社会现实说明,我国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法制教育普及、深入,落实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

(一)法律课的设置与安排流于形式

首先,法律课老师基本上是非法律专业毕业生,而且多数由政治老师兼任,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解释法律知识准确程度不高的问题,上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死记硬背。

其次,部份学校为增加高考或会考科目的课时,随意减少法律课时,甚至更有些学校只订法律课本,根本不开设法律课。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常常临时请一些司法机关的工作人员到校作一、二次法律讲座。或是参观一、二次法律展览,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切身感受到法律的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所以当前,中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的主要原因是法制课教育落实不到位。

(二)法制教育作用

所谓片面,指得是“优秀生”与“学困生”的法制教育存在较大差距。每所学校的领导,老师都会对一些平时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学习成绩较差的“学困生”比较注意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比如,经常组织他们去少管所参观,请法律工作人员单独给他们上刑法知识课,而对一些平时守纪律,学习成绩较好的“优秀生”就不够注意对他们进行法制的教育。认为他们一好百好,过分迁就甚至袒护,过分信任甚至放弃法制教育,使“优秀生”们也不够重视法律知识的学习,所以,他们对法律知识学习不主动,不认真,总认为,违法犯罪与他们很遥远,跟他们没有关系,法制学习学与不学都一样,但是,据有关方面统计,重点中学,三好学生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请看尖子生犯罪案例:1992年,湘潭市重点中学高二学生周杰持刀将一同学杀死。

周杰年幼丧母,后被父亲抛弃,时常被别人欺侮,童年的不幸遭遇在他心头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他发誓要出人投地,经过努力,他考上重点高中,在全市学生学习竞赛中几次获得名次。一天,他在买东西时被刘XX等同学戏弄。周杰心想:“无爹无妈,受人欺负,成绩好,还是被人欺负”。越想越气,由于一时气急,众目睽睽之下拨刀将刘XX杀死。

结果,周杰以故意杀人罪被判死刑,缓刑两年执行,周杰被捕后,还想准备考大学,他根本不知道,作为18岁公民犯故意杀人罪是要被判死刑的,班上的尖子生竟然不懂得这一法律基本常识,从而造成人生的遗憾,实在可悲可叹。从这件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学习成绩好并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学习好并不能代表一切都好,教师不仅不能对“优秀生”的法制教育省略掉,而是应该设法让全体学生都能平等地接受法制教育。

(三)大部份学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意识不够,或是根本不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请看例子,1995年,江西某地发生了一件事,初二学生夏成林上学要经过下个.山峁,农民郑X私自在山坡上开辟菜地,使途经此地的人必须要绕道而行,一天,夏成林怕上学迟到就从菜地中穿过,被郑某发现并抓住其衣领怒骂不止,夏成林的解释,哀求均无济于事,郑X便用一条长绳将夏成林捆绑在附近一棵树上并振扳有词地说:“哪个敢再从我的菜地中穿过,这就是榜样。”说完便扬长而去,几个钟头后一位过路的好心大婶为泪流满面的夏成林解开绳子,夏成林才恢复自由,他回家未敢告诉父亲,在学校更不敢向任何人诉说这件“可耻的事情”,直到事后很久,大婶在与夏成林的班主任闲谈时,才道出真相,班主任听后非常气愤,立即向学校反映情况,并要求有关部门处理此事。

这件事虽小,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中学生不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千百万在校生,今天夏成林被非法拘禁达数小时,沉默不言,那么明天究竟还会有多少中学生受到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而不会去寻求法律保护,不得而知。

(四)教师对学生违法言行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教师也许是因为对“教育”的含义缺乏了解或者“恨铁不成钢”的缘故,往往采取一些违法言行教育惩治学生,例如:有些教师动辄体罚学生,将学生推出教室,不准其上课。为了查禁学生中的恋受问题有的教师私拆学生的信件。有的教师当班上发生失窃事件时,则采取搜查全部学生身体的方法破获案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毫无疑问上述教师行为都是违反法律规定,违背党和政府对青少年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他们的一些行为严重地侵犯了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影响,而且因为学生阅历浅,法律知识欠缺,辨别能力不强,因而分不清什么是合法行为,什么是违法行为,他们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把老师行为作为楷模,因此,当教师用违法言行教育惩治他们,他们就会机械地效仿,把违法行为当成合法行为。例如:17岁的高中生甘某伙同几位同学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非法搜查同班同学李Ⅹ的身体和书包,并抢走了他的手表,在审讯中,他说:“学校老师只要谁的东西不见就采取搜查的方法,我认为这种方法很管用,因为我怀疑同学偷了我的表,于是就约了几位要好的同学搜查了李Ⅹ身体。老师采取这种方法谁也没说不行啊”。由此可见,采用违法行为教育惩治学生,无论从哪种角度上说都起不到教育作用,它只会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和无法消失的阴影,并且会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仿效不规范的行为,在违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师违法的教育行为会对学生产生负作用,所以,教师对学生违法的言行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上是我对我国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些剖析,如何解决问题是当务之急,在此,我仅提出一些建议,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首先,把法律课列为必修课,让大家认真对待。法律及简单案例分析应在高考或会考题目中占一席之地,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从而保证授课课时及质量。

其次,法律知识科任老师要专业化,中小学校完全可以招聘法律专业毕业生任教,改变法律专业毕业生只能进公、检、法机关或作专职律师的情况。即使暂时无法引进法律专业毕业生任课,那么,普通政治老师上法律课也必须上岗培训,系统学习法律知识,组织任课老师去公、检、法单位学习实际办案情况,拓宽知识面,加深理解,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后、才能生动地上好法律知识课,以实例教育学生,让学生知道法律知识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是紧密相联的,这样,才能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学法,成为知法、懂法的跨世纪人才。再次,除了在师资上,时问上保证法制教育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效力外,还可以进行时事法制教育参观,请法律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讲座举办知识竞赛,组织少年法庭、结合发生在本校内、外的事例进行模拟法庭审理,达到以生动的形式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避免片面,普及学习

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求知识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这一时期,学校要注意每一个学生的求知,发展欲望,并给予多方面,多形式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要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优秀生”,“学困生”,而在法制教育这个问题上有任何偏颇,即使对学习成绩很好的“尖子生”也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免疫力”,能抵制不良思想的毒素侵蚀,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有辨别、遵纪守法,对社会有用的人。各中小学校要踏踏实实地全面普及法律知识教育,使法律充分发挥其预防犯罪的功能,而不是只起到惩治犯罪的作用。

(三)中小学法制教育应与成人普法教育有所区别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非常关心全国近二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注意引导他们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发展,近几年来,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多项法律,法规。因此,中小学法制教育除了学习法律基本理论知识外,应把着重点放在保护青少年合法利益。预防犯罪,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教育,挽救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上。

首先,要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抓好学校这块青少年教育主阵地建设,使之无论从硬环境(场地,设备,设施),还是软环境(师资,素质,内部管理,思想教育,校风建设,教学质量等)都要建设好,给学生创造一个既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又有利于知识积累.智力开发的条件,让他们在健康,宽松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制教育活动。要面向社会,但不能放松书本学习,对他们还要注意多引导,多启发,多激励,如目标式激励。主人翁式激励,荣誉式激励等,这些活动开展得好,学生们学法的方向明,动力足,效果才好,普法教育才能深人,持久地开展。

另外,要特别注意在贯彻这“两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理解上的错误,如把《未成年入保护法》理解成“青少年犯罪不抓”把《义务教育法》理解成“上学不花钱”的错误思想,要让学生们都清楚这些法律是对全社会的,对政府,家庭,学校和个人都有制约,保护作用。

(四)加强教师的普法学习,重视违法言行教育对青少年产生的危害性:我们必须对这个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要预防和减少青少的犯罪,就必须彻底地改变这种教育,惩治方法,然而,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以为采取这种方法比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更省事,效果更好,殊不知采用这种方法只会收到“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要改进这种教育方法,首先必须学习法律知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真正从思想上认识这种工作方法的违法性,其次,要真正理解党和政府的教育,感化挽救方针的含义,所谓教育,就是要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语言通俗易懂,使他们易于接受的道理,真正让青少年懂得什么是违法行为,什么是合法行为,从而使其建立起正确的法律观念,自觉地用法律规范和道德观念约束自己的行为。所谓感化,就是要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切切实实地关心他们,要使他们从你的言行中体会出你所讲的道理,你所做的事情都是为了美好的未来和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让他们感受到这一切都是为他们好,在此反省自己的不足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诚然光靠教育,感化是不够的,对于那些一时不接受教育而又有严重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必须严肃地惩治,但惩治的目的是为了挽救,因而这种惩治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绝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要使他们在接受惩治的同时,感受党和政府对他们的热情和关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党和政府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极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现象。

(五)注意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道德与法制,是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道德要靠法制来维系,法制要靠道德来完善,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强烈的法制意识观念是社会安定,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保证,因而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是培养“四有”新人,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大计,没有良好的道德,法制素质的人,是不可能担负起建设现代化事业重任的。未来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青少年素质的竞争,青少年道德,法制素质的加强与提高,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兴亡,切不可等闲视之。

综上所述,中小学校法制教育问题,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在改革开方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环境中,学校要积极担负起青少年的培养和监护责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既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培养法制观念,把成才教育与以“四有”为核心的成人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规范他们的举止,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生活习惯,引导他们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参考资料

1.、《未成年人保护法》

2.、《义务教育法》

3.、《高举伟大旗帜迈向二十一世纪》

4.、《少年与法》(所有案例均来源于该月刊)

第三篇: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校法制教育对建立法治国家、造就法治人才和培养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青少年学生知法、守法,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经过四个五年的普法教育,我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明显增强,许多青少年懂得了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集体及自身的合法权益。然而,近年来由于多方原因,青少年违法犯罪却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什么在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同时,青少年违法犯罪仍然上升,这不能不引起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思考。

一、目前学校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相对不够,法制教育没有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大多数学校已逐步认识到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社会以至学校把升学率作为评判教育成果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在这种情况下,法制教育与其他课程相比,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法制教育没有列入教学大纲,课时安排没有保证。

2、教育方法简单,法制教育效果不佳。近年来,大多数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法制教育,增设了法制课程,但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大多数学校的法制教育往往局限于课堂教学,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很少有学校能让学生走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与学生法制教育,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3、课时安排不一,教学内容不够规范。在时间安排上,没有规定统一的法制课时,有的安排自习课,有的挤占政治课一点时间,有的甚至没有安排法制课。即使是有安排上法制课,在时间安排上也往往视情而定。在教材上,目前尚缺乏成套,统一的教材,除了初中开设的《思想政治》(内含少量法律知识)外,小学和高中均无法制教育正式教材,因而使小学、高中甚至大学的法制教育流于形式。

4、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一方面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知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另一方面又缺乏实践经验,大部分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5、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同时,由于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学生放学或放假回家后,主要是靠家庭与社会的教育,许多家长对在校生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很少对自己子女进行有效教育,即使进行教育也很有限,特别是对已离开学校而未找到工作的青少年,由于学校管不了,家庭管不好,只有通过社会环境来约束,因此,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措施

首先,提高法制教育重视程度。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及青少年家长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司法部门要配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意见,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做到有人管、有人具体抓,同时要加大检查督促力度。省级以上司法、教育部门组织力量,根据未成年人成长发育的特点和认知和接受能力,编写一套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法律教材,使未成年人接受法制教育系统化、持续化,比如说,根据儿童的特点将编写成法制连环画的形式,让他们初步建立法律观念,而到了中学,可采取文字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法律意识等等。

第二,丰富法制教育内容。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开展法律咨询活动,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法的观念。

第三,提高法制教育质量。要组织力量对任课教师、班主任、法制副校长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并逐步配备专职法律教师,壮大法制教师队伍,同时,在教学上要与其它学科同等对待,并列入考试范畴。其次学校应该录用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做任课教师,他们的法律意识比较强,理论功底深厚,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法律,并且也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己的法律知识给学生多一些案例教学和形象教学,以案说法、以例释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寓教于乐,避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

第四,明确法制教育职责。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学校要明确职责,给教师确定硬任务、硬指标,要将授课的效果与教学实绩挂起钩来,与年终考核、晋级、晋职挂起钩来。同时,家庭及全社会都要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学校要通过采取与政法等有关部门建立共建共育单位,聘请校外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建立联系卡、定期家访,向社会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同时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校园周边治安进行集中整治,保证 学生有一个安静、健康的学习环境。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的良好氛围。

第五,优化法制教育校园环境。依法治校既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一种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得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行依法治校,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按章办事,就能在校园内形成讲求民主、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自觉维护校规校纪的良好氛围,这是一种强大的隐性课程,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全体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培养目标。

第四篇: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当前师德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摘要:教育改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以马关县古林箐乡中心学校为例。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投身于师德建设实践中,成就于师德建设的伟业。我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使命感;制订规范,明确师德内容;完善机制,加强保障监督;诚信治学,共创良好学风。本文就从这些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师德师风 教育改革 教师使命

一、师德问题

师德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一直以来备受社会的关注。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中专业知识最为高深的一个群体,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对其在道德意识水平和道德行为规范上有更高、更严格的期望和要求。就目前古林箐乡中心学校的师德现状来看,师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方面的。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而教师不同的理想目标在教育教学中会产生不同的动力。当前,在我国的学校虽然有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这个环境基本溶入于整个社会中。社会上有不少职业道德的严重失范现象,诸如干部队伍中的钱权交易、执法队伍中的贪赃枉法、新闻传媒的有偿新闻、医务工作者收受红包等,对教师队伍的冲击甚大。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弘扬“蜡烛精神”、做“春蚕”、当“人梯”,已不再是响亮的职业口号,更难化作工作的动力。而在有的老师看来,自己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违法乱纪,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那份工资就不错了,什么崇高理想、无私奉献、“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终身”等等都过时了。因而,他们只重视业务学习,轻视思想道德修养,认为自己业务学习和能力的培养是大礼,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是小节,大礼不可不讲,小节则可以不拘。长此以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自然发生偏移。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人才,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更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但在古林箐教师的教育实践中,部分教师片面地理解教师的职责:认为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教给学生专业技术知识,帮助他们掌握将来就业或是将来有一技之长;至于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是学校领导、德育处和辅导员 的事,与己无关。正因为有这样的观念,在古林箐中学有的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交流很少,也不愿意花力气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缺点、错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还有的教师自由主义思想泛滥,讲课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动不动就发牢骚;更有个别教师衣着不整,举止粗俗,脏话连篇,有的甚至沉湎于社会上的一些“低俗之风”而不能自拔。凡此种种,完全有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古训,不仅损害了教师的群体形象,也毒化了学校的育人环境。而“所谓敬业,是人们基于对一项工作、一种职业的热爱而产生的神圣感、使命感、责任感和勤勉努力的行为倾向。”1中华民族历来有“敬业乐业”、“忠于职守”的优良传统,但这些被视为“国粹”的优良传统在当今学校的校园内甚至大学校园内却受到了挑战。据我对我们乡老师的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不热爱教师职业,没有职业的神圣感,不把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本分和义务,在岗不出力,敷衍塞责,马虎从事,不改进教学方法,不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其昏昏,使人昭昭”。2由于他们的不思进取,才会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备课敷衍了事,上课照本宣科,对于自己的教学效果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调查数据中发现:学生有高达50%上课不注意听讲,希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教学相长3的占61%,这要求老师要有自己的讲课方式,做好充分的提前准备;也有一些教师到是看好这个职业,但也不过是把教师工作当作一只“稳定”的“旱涝保收”的金饭碗而已。他们爱吃这碗饭,但又不满足,因而热衷于第二职业,常常是“人在曹营心在汉”,教学胡乱应付,而主要精力则花在别的营生上。这种精力投入上的隐性流失现象在学校中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有的教师则是不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工作随意性强,自由散漫,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调课、停课,对学校的纪律置若罔闻等等,这些都严重的违背了学校师德建设的宗旨。然而进入21世纪,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评价一种职业优劣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经济收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正变为愈来愈有分量的尺度。而自古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没有离开过“传道、授业和解惑”。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在“产学研”4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和“科研先导”的口号影响下,今天的许多学校,大部分已不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荣,而是以学术成果的多少论英雄了。出现这种原因很简单,因为科研成果、科研经费在教

师评价中权重太大,可以说真正决定教师的奖励、升职、待遇、地位的已不再是书教得怎么样,而是所谓的科研成果多不多了。正因如此,教师们对自己的本职——“教书育人”并不那么关注,而把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关注“有没有文章” “发了几篇文章”以及“发在了哪个刊物”上。虽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明文要求的,但是,只要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有多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已至于形势所逼,为了评职称是鸭子也得上架。而且,即便千辛万苦炮制出大作,往往还要托人情,找门子,花钱买版面,真是苦不堪言,面子失尽。

二、师德的失范

社会大环境即知识向经济转型带来的不良影响。经济腾飞的中国,经济繁荣,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需求对每个人都显得格外重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所造成的某些领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社会分配不公平以及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利益格局,使个人主义观念、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整个社会的功利倾向,使教师心浮气躁,“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5这真是当前很多教师心态的生动写照,学校在这方面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金钱物欲的上升,理想情操的失落和道德水准的下降等师德滑坡现象。而教学与科研是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中心工作,具备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研技能,是学校教师的一致共识,至于师德修养如何却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正因如此,对古林箐乡中心学校的教师而言,只要学历符合要求,教学过得硬,论文发得多,就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是优秀的教师。很少把个人的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的内容列入考核范畴。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教师重业务重科研、轻师德轻修养的倾向,这是其一。其二,长期以来,我校的师德教育工作经常被视为政治教育,师德的“德”字常被归结为教师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观点。其主要内容是让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大量的社会政治活动,而不是对师德观念、师德情感、师德理想、师德态度、师德法纪、师德作风、师德技能、师德良心、师德行为等一系列的师德规范建设工作的培养。同时,我校在师德教育的方法上,大多数也是以开会和学习有关文件的形式来代替师德教育,从而形成了事实上的形式主义,这就使很多教师对师德教育难以产生好感,也不可能重视。正

是这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我校师德失范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虽然我国学校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教师教学思路的拓展,但也给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价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由于没有一个统一、全面的衡量教育教学效果的标准,在评价一个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具体操作中常常出现不规范、不科学、不公平的现象,甚至教学努力的人得不到奖励,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得到肯定。而且,由于教育教学没有量化标准,而科研容易量化,因此科研指标在各学校几乎成了唯一的标准。在这种抓教学默默无闻,搞科研名利双收的情势下,还有谁愿意去精心备课,用心教学,辛勤育人呢?在另一个方面,我校的教师超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据我调查的资料统计,我校的老师实际工作时间平均每天在十四个上时以上,其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国家的标准,而且工资与付出并不对等。这无疑给我校的广大老师带来了许多来自家庭、社会的压力。现在学生不好管,一方面是我乡的独生子女的增加以及家长的期盼与关注;另一方面一些智力低下、心理异常的学生,家长根本不愿意也没条件送进特教学校,而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更是凤毛麟角。诸多因素(教育教学评价、职称评聘、职务晋升等的压力)使我校的老师们不堪重负。然而升学压力之大是一般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家长、学生、社会、学校对教师的期望值极高,一旦考不好,或学生在学校有什么问题和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所有的罪过就会集中到教师身上。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来,教师的职业声望相对不高,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教师等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翻了身,国家对他们十分重视,注意发挥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但他们在最初几年辉煌之后,又开始走入新的困境,传统的教师等广大知识分子以理性方式影响社会的情景,正由商业性的明星、歌星、体育明星和政治活动家取代。这种由历史的渐进发展与断裂造成的广大知识分子的失落并影响到教师对自己职业的信心,使许多人处在苦闷彷徨之中。更重要的是我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太低,这也影响了教师职业的声望。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工作环境的改善和余暇时间的增加,人们评价一种职业优劣的标准已经发生了某种变化,其中经济收入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正变为愈来愈有分量的尺度。总之,较低的职业声望挫伤了教师的职业情感,从而也在无形中使教师降低了对自身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孜孜追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校的老师们都感觉到了自身业务能力的不足,然而学习进修培训的机会是僧多粥少。因此我

校教师几年甚至十几年不曾参加学习进修的现象非常普遍。教育教学工作完全依靠以前的知识基础,普遍感到思维和精力的不适应,工作压力也就随之加大。加上现在的教材都是新教材,不再是一支粉笔和一本教材就能把问题讲得很清楚的,往往要借助现代的教育技术,比如说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另一原因是学校福利待遇低下。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普遍偏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加上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不浓厚,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使得优秀教师的流失情况极为严重。同时学生择校、辍学、厌学现象严重,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高,使得老师从教的热情也遭受严重挫折。虽然大部分教师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希望以更好的姿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但是又觉得自己工作负担重,强度大,收入低,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不少教师对职业产生倦怠心理。在国际上,我国教师工资收入指数只是同档次发展中国家的1/4。不到印度的1/26,尽管近10年来,这种局面有了较大改善,教师工资收入连年增长,然而教师收入偏低的现实仍未扭转。这种收入的低下的状况,不仅让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而且还导致大量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教育工作。所以许多年轻教师想跳槽的比率越来越高,而他们跳槽的首要原因就是收入偏低。由于做教师工资偏低,许多优秀人才宁可到企业上班,留在学校的也大多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第二、第三职业。

三、改变师德现状的对策思考

在一个总体道德水平不高的社会里,单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道德素养,既不现实,也无法做到。当然,我们并非否认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但是,社会大环境没有得以不断改善,师德失范问题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校教师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国家先进科技的发源地。学校教师在参与社会生产的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科技学术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每一个角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其思想素质修养的程度,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对整个社会风气、甚至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水准都有着明显或潜在的影响。如果说以前教师认真执教,“对得起学生”、“对得起良心”已无可厚非的话,那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重大,对师德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对当代我校教师来说,师德的要求也具有“先进性”:它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展示人生的最高境界,还要做小学生们高尚的人格榜样,不仅要把具体的道德规范践行同最崇高 的人生追求相结合,还要引导小学生们确立人生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追求,达到塑造完美的人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教师的师德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直接联系着整个社会。正因如此,我们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必须提出更高的标准,这样才能满足其“既重塑自己,又塑造他人”的崇高职业要求。

师德建设是一项全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作保证。第一,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第二,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机制。要把师德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的过程中应将考核指标量化,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形成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考核结束后公开公布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对师德考核为优秀的教师应给予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应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调离教学岗位;第三,要建立和完善宣传机制。要大力弘扬师德先进典型,特别要注意挖掘带有普遍意义的好思想、好作风、好经验、好做法,并运用多种形式加以宣传推广。在宣传先进典型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人为地拔高,要实事求是地挖掘师德模范的真人、真事、真心、真情,使先进人物贴近教师、感染教师、引导教师,让师德标兵可亲、可敬、可学。教师职业道德的失范,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还在于教育界的内部,即,教育体制本身的影响。可以说,多年来我校的教育体制的改革,是基本上不成功的。轰轰烈烈搞课改,扎扎实实抓“应试”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实。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也在大力抓素质教育,报章杂志大力宣传新课程理念,而实际上我校却仍然按教育界的“潜规则”行事,而社会尤其是家长更是以分数和升学率论英雄。近年来素质教育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进,相反,“应试”教育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中国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结果,人们急于摆脱贫困,期望通过“新科举”这条急功近利的道路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甚至通往社会上层。教育的“社会稳定器”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器”的作用被夸大了。“应试”教育是急功近利的教育,素质教育却是长期的基础教育,而整个社会的浮躁、急功近利,使人们选择了“应试”教育的道路。正因为社会上“应试”教育的倾向,严重地影响了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少教师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由于心理上的扭曲,影响到日常的教育行为。如有的教师往往将自己心中的抑郁和焦虑化作一腔怒火撒向

学生,于是出现了体罚、殴打、讽刺、侮辱学生等等有违师德的行为,师生关系严重恶化。另外,如我校的家教、补课为何屡禁不止?恐怕不能全怪学校和老师,体制问题难辞其咎。„„然而市场经济的道德观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吕氏春秋 情欲》),“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吕氏春秋 功名》),人性如此!市场经济承认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合法权益,完全符合人的本性。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经济出现不过二、三百年,但是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却超过了过去几千年,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承认个人利益,是讲道德的前提。我们提倡教师要有奉献精神,但我们不能要求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实行阳光工资(严格说来还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阳光工资)以来,似乎又回到吃大锅饭的年代,干多干少一个样,多干的拿不到津贴,做得好的拿不到奖励,班主任的工作付出与班主任津贴严重失调,无形中打击了我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现实中去大谈什么师德,那是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教育腐败要严厉惩治,但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和措施也要跟上。教师的社会地位,从理论上说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实际上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需要严格要求,但更需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更多一些各界的关注、关心、支持和帮助。当前,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和关注度很高,但对教师的实质性关心帮助却很少。教师承担的责任和压力很大,但工作却与待遇不成正比。而这些因素是造成师德失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虽然在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从那个时候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就成了广大教师梦寐以求的一个理想。在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这个目标被再次重申为“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如何实施?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义务教育实行经费保障机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预算中将义务教育经费单列,这意味着国家和各级政府必须像保障公务员待遇那样保障教师的待遇,而法律同时规定“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也就是说,在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的保障方面,教师和公务员再也不能有高下之分、先后之别。这样,“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的说法,以及让教师工资

亦步亦趋地向公务员看齐的做法,就显得不合时宜、不合情理法理,甚而有人为给教师施加“歧视性待遇”之嫌了。正确的做法是,将“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改为“教师工资纳入公务员工资序列,与公务员工资实行统一保障”;或者进而像法国、德国、日本等教育发达国家一样,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纳入公务员范畴。总之使教师的工资待遇具有与公务员同等的刚性保障,而再也不用以“不低于公务员”为限,不必看“公务员标准”的“脸色”行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待遇弱势和权利贫困,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像报考公务员那样参与教师职位的角逐;才能如温家宝总理所愿,“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来当老师”,真正造就一大批“一辈子献身教育、学为人师、行为示范、让学生永久铭记”的教师和教育家,“让尊师爱生的传统美德在全国城乡蔚然成风”。

在当今时代,中华民族的振兴有赖于教育的振兴,教育的振兴取决于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重任又历史地落到广大人民教师的肩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师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对每位教师提出了如何有效开展工作的崭新课题。作为人民教师,一定要努力增强改革意识,投身于师德建设实践中,成就于师德建设的伟业。时时刻刻加强政治思想的学习,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的一根弦。按照江总书记提出的“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德要求,结合教师的实际,我们提出师德教育的具体要求,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结合不同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其次,要把师德列入教师的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和考核,对涌现出来的师德高尚的先进典型,大力予以宣传、表彰;对品德有缺陷的教职工,要加强教育、帮助,促进全体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把师德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愿师德教育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焕发出勃勃生机,愿教师真正成为天下更令人崇敬、向往的神圣职业!我们可以断言,随着客观存在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革,上层建筑必然也随之变化,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也会相应地改变,得到根本的解决。

参考文献

[1]赵福庆,素质教育实施策略[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2]胡永萍.学校心理学健康教育[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3]邵宗杰,裴文敏,卢真金.教育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章致政。如何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J].教书育人,2004.[5]高兆明.从价值论看效率与公平[J].哲学研究,1996,(10).[6]刘芳.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7]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研究中心编著.2007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分析报告[C].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贾晓波主编.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的压力与挫折[M].中国和平出版社.[9]万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M].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10]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1]傅道春主编.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周俊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J].甘肃理论学刊,2006,7(4).[13]陈会昌.竞争社会文化透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4]刘芬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15]当代教育研究[J].2008,(01).[16] ][英]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注释: 出处 西汉·戴圣《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出自《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 互相取长补短 4 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结合的教育形式。根本上为了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5 出自《墨子亲士》第43页。中山大学出版社。6 引用http://tieba.baidu.com/f?kz=408134922 网站时间:2010年4月6日。

第五篇:当前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当前中小学校法制教育的现状与建议

福建省光泽县实验小学德育处

黄泽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是法制经济,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法律素质是一个人对法律的认识、态度、知法守法、法律意识、法制观念、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法律素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管理,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陈腐、有害思想的侵蚀,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因此,法制教育作为实现这一治国方略的重要途径,而被吸纳到当前学校教育系统当中,成为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不可缺少的部分。

一、学校法制教育现状分析

1、学校没有把法制教育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里除大学有专门的法律专业外,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制教育内容不仅少得可怜,而且全部散见于德育类教材中,作为学校德育内容的一个相对次要的组成部分,不系统、不全面、无规律,缺乏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孰不知,“道德人”与“法律人”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有道德的人会因为不懂法而触犯法律,而不道德的人却会因为了解法律而不敢犯法。邓小平同志在讲到“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才时,也是把有道德和有纪律(合理理解就是有法纪)并提的,而且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丝毫没有把纪律纳入道德范畴之意。

2、.把法制教育等同于法律知识教学。法制教育是指通过学校的各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知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培养和提高法律素质,形成良好的守法用法和护法习惯,自觉树立法律权威。当前学校法制教育实践,绝大多数仅仅停留在“知法”这一层次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法律情感的陶冶和法律行为习惯的培养。当然,法律知识教学是法制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但两者有着重要区别,法律知识教学不能代替法制教育,知法者并不一定是守法者,知法是前提和手段,守法、用法和护法才是法制教育的目的和归宿。现在知法犯法青少年大有人在,有两点可以说明,一是模仿犯罪,不少青少年模仿影视小说中罪犯的犯罪方法和手段实施犯罪;二是反侦查,比如作案时带手套,伪造证件,破坏现场等等。所以,把传统学校德育中的法律知识教学,转变为法律素养已是当前中小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3、学校缺乏法制教育的系统教材。这一点从现行教材的设置便可看出,在现行的教材中,只有初中二年级一门法律基础课,而小学六年和其他阶段的教学几乎没有任何法律课的设置,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半年将一次法制课。江泽民同志指出: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而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的重任,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起学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

4、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积极性不高。现在的法律课教师多为带班上来的品德、政治教师,其中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导致很多教师只能照本宣科,进行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

5、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仅仅局限在了校园之中和课堂之内,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只把教育局限在了45分钟的课堂内,造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脱节,不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制观念。

二、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1、教育部门要重视学校的法制教育。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学校法制教育的长远规划,把中小学校法制教育作为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有关专家编写法制教育方面的教材,使学生从小受到系统法制教育。

第二,教育行政部门作为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负有检查、指导、考核的管理职能,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责无旁贷,要制定学校法制教育考核制定和考评细则,以督促学校法制教育工作,检查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的成效。教育行政部门在要求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法制观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系列教育同时,增强青少年学生的法制观念、道德观念、遵纪守法意识,以达到学校教育的最佳效果,坚决杜绝只注重升学率不注重法制教育的现象在学校出现。

2、积极探索法制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高法制教育实效。

法制教育应把重心放在提高素质上,使学生养成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良好的守法用法习惯。在认真完成正规法制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需要努力探寻其他富有实效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认为法制教育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正规课程教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利用多媒体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是将法制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及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三是积极开展法制主题活动。通过开展“每周一个法制案例”讨论会、法制演讲比赛,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组织有奖征文,开设法制宣传园地,开展禁毒宣传日、法制宣传日、交通宣传周、学法活动月等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法律、法制意识;四是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增 强法的观念,实现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

3、加强教师法制教育,强化教育者法律素质。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教师又是实施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的主体和关键力量。所以,加强教师法制教育,提高教师法律素质是学校的一项政治任务和常规工作。学校要制订详尽计划、安排学习内容、落实各项措施、切实抓好教师法制教育工作。教师应强化“育人者先自育”的思想,要主动学、深入学、及时学、持续学,努力掌握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弘扬法治精神,为学生树立学法、用法、守法、护法的榜样。良好的教师法律素质造就学生学法的“隐形课堂”,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地养成认真学法、自觉守法、善于用法、勇于护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使法制教育事半功倍,最终实现学校法制教育培养目标。

总之,只有加强学校法制教育,才能使青少年更好地树立法制观念,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良好习惯,更好地预防违法犯罪,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打下良好基础。

下载当前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中小学校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

    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质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强......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2008-12-26 10:47:00 来源:本站 摘要: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改革的深入,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也不断地得到丰富,对校园......

    当前青少年社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突出社会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共青团双鸭山市委员会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的社会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加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不但......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 问题及其对策 ——宜宾市屏山县屏边彝族乡 蒋义斌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德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明显感到德育问题多,难度大。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接......

    当前我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县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007年2月13日 15:39:22字体:大 中 小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第四次会议提出要把我县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旅游休闲胜地的战略目标,把实现旅游业......

    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

    当前农村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存在问题与对策农业发展的潜力在科技,希望也在科技。如何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把现有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及时有效地推广开来,使之尽快地转化为现实......

    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析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08-03-18 作者:梁旭 朱光金 张雪 访问次数:177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