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

时间:2019-05-15 15:28: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

第一篇: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

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

——《叶问2》影评

中日战争期间,叶问(甄子丹)以双拳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不惜开罪日本皇军逃离佛山。战争结束后,叶家三口于佛山生活艰难,叶问于是在1949年带同妻儿前往香港建立新的家园,展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叶问一家初来香港生活艰苦,幸得好友介绍下,得到在报馆当主编的梁根(敖嘉年)借出天台予其教授咏春。可惜咏春拳对香港人来说却是闻所未闻,开班多天仍无人问津。第十天,日暮渐临,一名年少气盛的青年黄梁(黄晓明)闯上天台,以西洋拳向叶问挑战,但于数招内被打败!黄梁心感叶问的厉害,带同数名西洋拳师兄弟一同向叶问拜师,叶问就此在香港收得第一批徒弟。

叶问并没有被生活的艰辛所压垮,他用自己的双手挑起生活的重担,用淡然的态度面对困境。生活的担子他一一挑起,现世的困境他一一承担。面对挑衅,他微笑离开;面对不公,他正义说理;面对国家荣辱,他大义维护…… 故事中,他的大弟子黄梁得亲传,在与当地武馆的切磋中连战连捷,但却被众武馆的话事人洪师傅教训一番,由此引出一场咏春对洪拳的大战!整个影片最为精彩的是和洪金宝圆桌比武的那一场戏,洪拳和咏春拳的两位宗师演绎了非常令人震撼的对垒,使观众无不为中华武学为之叫好。通过和几多门派的武术宗师比武,叶问终于获得在香港开馆授徒的资格,这一场戏在整个片中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最突出的是洪师傅和洋人打擂台的那场戏,特别的悲壮,洋鬼子因身为世界拳王而趾高气昂,不停的侮辱中国武术,洪金宝的台词更是令人振奋和敬佩:“为生活,我可以忍,可侮辱中国武学就不行!”声音虽然低沉,但字字铿锵有力,使人肃然起敬。这个人物我认为在影片中刻画得最好,影片的前半段,因为刁难叶问,大家还对他很有看法,但到后来为了争中国人这口气与洋鬼子擂台比武,最终因年老和病体身亡,临终死死的抓着擂台边的绳子不愿倒下,激起了观众对他的那种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由衷的敬佩,也激起了对洋鬼子满腔的怒火。

此仇不报非君子,叶问下定决心要为洪师傅雪恨,于是挑战洋鬼子,第二场比赛开始了,观众们都为他揪着心,开始的时候,洋鬼子拎叶问象抓个小鸡一样,抓起来在空中盘旋,几个回合下来,叶问出脚的招式被裁判团禁止,于是,叶问改变了进攻的方法,洋人高大,就改用切他中路的办法,怀着对洋鬼子的刻骨仇恨,怀着对洪拳宗师的无比敬仰,最终,叶问赢了,赢得很险很难,雷鸣般的掌声瞬间响起,这是给叶问的,也是为中国人这种锲而不舍,勇于向前的精神而鼓掌。叶问用他的功夫向世界证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他是崛起的孤胆英豪,用不屈的脊梁扛起了民族的大旗。

叶问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爱国的真正含义,一代宗师为我们展示的不仅是武术的精华,更是一种对国家、对家庭的尊重。一场场酣畅淋漓的比拼过后,叶问慢慢的走向成熟,并且,扛起了弘扬中国武术的大旗,我们为中国武学自豪,为咏春拳宗师叶问而骄傲,为这样的时代英雄而深深震撼!

第二篇:不屈的脊梁 演讲稿

不屈的脊梁

五月十二日,一个让十三亿中国人心碎的日子;五月十二日,一个让十三亿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五月十二日,一个让十三亿颗中国人的心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日子。

08年5月12日,就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大街小巷充满着欢声笑语……突然你却抖动起了自己巨大的身躯—— 一场前无仅有的浩劫、一场震惊世界的8级地震发生了。仅仅在一刹那,一间间房屋便被重重的摔倒、挤碎,多少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一个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废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

我们忘不了这样的一幅画面,一位身着警服的母亲,站在废墟中用自己的乳汁哺育着别人的孩子;

我们忘不了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脊背挡住了坍塌的预制板,为自己的学生留下了生的希望。

我们忘不了这样一个声音,一个刚从废墟中救人出来的战士,对拖着他的人说“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面对着汶川每一个中国人都在流泪,都在坚持,都在救援、都在祝福。

你的泪水、我的泪水、我们的泪水为何而洒,是那件件感人的故事,让我们泪如雨下。你的坚持、我的坚持,我们的坚持为何执着,那是亲人声声的呼唤,让我们无法放弃。你的祝福、我的祝福,我们的祝福为谁祈祷。是那受难亲人的安危,让我们无比牵挂。天灾没把我们打倒,死神也畏惧我们的精神。

对于自己的同胞遇难我们的心在疼痛,这痛是伤、是悲,更是哀痛之后迸发出的怒吼、是不屈不饶的坚强。中国人展现给世界的不仅是我们在战天斗地中锤炼出了无比自信!更是在建设家园时的无限豪情!

在这重压之下,将检验我们炎黄子孙的坚强风骨;在这危难之时,将显示我们华夏民族血浓于水的亲密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一队队军人,一架架飞机,一支支急救医疗队奔赴灾区。在被灾难的阴霾笼罩的土地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回荡着一组组爱的交响诗!用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谱写我们众志成城的一个个日子,阳光会灿烂,月亮会微笑,孩子的眼睛会被水灵灵的希望擦亮。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不屈的精神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伟岸的气魄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中国人的不屈脊梁啊,让我们有勇气在困难面前含泪微笑;中国人的不屈脊梁啊,让我们有自信在灾难面前创造奇迹;中国人的不屈脊梁啊,让我们有力量在坎坷之时奋勇前进。我们坚信无论是汶川还是玉树,我们中国人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中国的不屈精神,已经成为支撑中华复兴、中国必胜的精神动力。中国的不屈精神,这面伟大的旗帜正飘扬在世界上空、飘扬在天地之间!他向世界昭示:我们中国人将更加坚强,更加自信。

5.12将成为我们民族的从未有过的凝聚与坚强载入历史史册!

第三篇:不屈的脊梁演讲稿

不屈的脊梁

涪陵第十中学校初12、3游姿伶

我们伟大的五十六个民族书写了五千年的光辉历史,留下了那光辉的民族文化。在五千年后,我们不能忘记中华魂,不能没有民族情。中华美德,民族精神,我们世代永传承。

大家好,我是来自涪陵第十中学校的游姿伶。我演讲的题目是《不屈的脊梁》。在我们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处处都是民族精神的身影,在那冰雪寒天的世界第一高峰上,插着一面映红朝霞的旗帜,它就代表着我们那不可动摇的民族精神,它就代表着我们那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它就代表着我们那五千年光辉的民族精神。

面对着困难,永不退缩的是那民族精神,面对着人面兽心的侵略者,不怕牺牲的英雄就是那民族精神,面对着凌辱祖国的列强,挺身而出去维护祖国尊严还是那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它就是天空中那激情四射的太阳,它照亮了我们华夏大地,它照亮了这片地上的每一位中国人,它照亮了这片土地上的大好河山;它照亮了世界第一高峰的峰顶、它照亮了我们中国人的纯洁的心。

看到长江、黄河奔腾而过,我们怀着民族精神,江山千秋永在,英烈长存于我心。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有多少在第一线牺牲的烈士,他们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他们只留下了一颗颗中国心;一颗颗有着民族精神的中国心……时间如同风般的悄然走过,慢长的岁月如水波般消逝,请问一问自己“我是否还记得当年那些英烈的足迹?”

心中装满国,也就是一种中国人都可以做到的传统美德----爱国。我们中华民族的爱国英雄是不能忘记的,屈原因国破而投江明志,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献身堵枪眼、邱少云烈火烧身却稳如泰山等等……他们哪一个没有民族精神?

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他们血脉里都流淌着顽强,永不屈服的精神,正回如此,我们的祖先才换得华夏大地的灿烂阳光。

我们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

黄河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长城让我们永远刚强,“神舟”载人飞船使我们的天地无限宽广。传承了五千年的民族精神,正等待我们去发扬光大。“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我们的民族精神蓬勃向上,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

未来属于我们,世界属于我们,让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熏陶下,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

抗战烽火中崛起的民族脊梁

为国捐躯的烈士张子祥父子

张子祥本是河北井陉人,1921年随全家乞讨来到山西后,定居在当时的榆次县。1933年,张子祥进入县高等小学半工半读,1936年在太原阳兴中学就读,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他就参加了太谷游击队,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太谷游击队改编为秦赖支队第三大队(归八路军一二九师管辖),张子祥出任敌区工作队队长。1938年4月,他率队多次拦截日军运输车辆,夺得大批物资支援东山抗日根据地,并击败地方土匪将其抢劫的财物归还老百姓。同年秋,张子祥所部扩编为榆太独立营,他担任营长。1940年1月30日,他率部击毙蓄意与八路军摩擦的阎锡山部官兵19名,缴获长短枪支27支。

1940年2月1日,溃散的阎军疯狂地抓捕了张子祥的父亲、继母和长兄,并当场杀害张父,其继母和长兄受伤。但张子祥毫不退缩,他化悲痛为力量,动员弟弟张贵祥参加革命,后来张贵祥在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1940年8月,他率部参加百团大战,多次混入敌据点侦察敌情,骚扰敌人,张子祥作战英勇,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声称“活捉张子祥赏银洋200元,通风报信者赏100元”。1942年3月23日,张子祥在试验刚缴获的新式掷弹筒时,不幸发生意外爆炸,当场牺牲,时年26岁。

一颗子弹打鲁村的传奇英雄武克鲁

出生在祁县夏家堡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的武克鲁,曾任祁县独立营营长兼抗日民主政府县长。他短暂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是“一颗子弹打鲁村”的战斗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坐落在子洪口外白晋铁路边的鲁村,抗战时期设有日军据点,由一个伪军小队镇守。1942年2月23日,武克鲁领导独立营通过侦察掌握了伪军的活动规律后,带领10个独立营班排干部化装为日本便衣队,骑车大模大样地开向鲁村。他们冒充太谷宪兵队骗过岗哨,并趁其不备夺枪换岗。武克鲁率众冲进二道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俘获了伪小队长。一名伪军认出了武克鲁后大呼“武连长”,逃跑过程中被一枪毙命。其他伪军来不及反抗都做了俘虏。这次突袭行动只用了10几分钟、一粒子弹,就捣毁了敌人一个据点,俘虏伪军小队长以下15人,缴获手枪1支、步枪14支和数箱子弹。这一战,也击碎了日军在“治安强化运动”中苦心经营的“模范县”形象,抗日力量的强大令日军坐立不安。武克鲁读小学时就开始阅读鲁迅的作品,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太原进山高中,后因战争辍学后一直偷偷寻找抗日武装。他的弟弟武法曾被他派往艰苦的战场,后在梁村突围时壮烈牺牲。武克鲁出色的战绩多次受到上级嘉奖,并被树为太行区的一面旗帜。《新华日报》(太行版)上曾大篇幅刊登他的事迹。1945年6月6日,武克鲁返回抗日政府驻地时,被叛徒出卖,当晚夜宿阎家山时被敌人包围,掩护战士突围时受重伤,他处理掉携带的文件后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王立岗的亲密战友吕惠民

吕惠民是榆次东阳镇南庄村人,原榆太祁路西县县长。日本投降后,他曾与同蒲支队副大队长王立岗一起,以榆太祁路西联合县代表身份,与阎锡山方面的代表进行和平谈判。吕惠民原名思端、辉民,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逮捕,壮烈牺牲,时年35岁。吕惠民于1936年春入天津益世报新闻函授学校学习,曾先后在村里办起“读书会”、“妇女训练班”等,遭当地腐朽势力非难而夭折后,他积极寻找党组织,投奔榆次路东抗日根据地。担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后,他还兼任路西武工队大队长,积极创建抗日政权,组织抗日武装,扩大抗日民主战线,打击日寇侵略势力。他和武工队副大队长李子英协同配合,使同蒲支队和路西武工队成为威震榆太祁的抗日劲旅,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1946年11月初,在祁县征粮返榆途中,因汉奸告密,吕惠民不幸被捕,在去太谷城北水秀村的路上遇害,敌人把他的头颅挂在太谷城北门示众。11月23日,榆太祁县政府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新华日报》也刊载了悼念文章。

宁死不屈的公安局长王维则

王维则原名寇凤岗,榆次王都村人。他自幼习武,个性勇敢倔强。“七七”事变后,王维则回村当小学教员,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各种抗日活动。1942年,榆太路西公安队成立,王维则出任队长,不久后升任公安局副局长。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他带领公安队员坚持对敌斗争,搜集敌情,铲除汉奸,配合该县武装基干队打击敌军。他还冒着生命危险,一次次完成护送赴延安的干部,多次受到上级表彰。1943年冬至1944年秋,王维则成功护送彭德怀、刘伯承、杨秀峰等首长,以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约2000余名。1944年12月,王维则出任公安局局长。他曾成立锄奸委员会,分散在敌人布的格子网里,出其不意地骚扰和袭击日伪军。为此,日伪宪兵队贴出“赏洋500元,活捉王维则”的布告。但在群众的掩护下,他巧妙地乔装改扮,多次混出敌人的包围圈。1946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敌人出动500人包围了公安局驻地南庄村。他带病指挥战斗,3次突围不成功,战至弹尽,在同敌人肉搏中被俘。敌人把他押到北席村严刑逼供,但他坚贞不屈,敌人一无所获。4月16日临刑时,敌人把他绑在木桩上,用带血的刺刀逼他喊“蒋介石万岁”,王维则却用“共产党万岁”来回答敌人,他每喊一声,敌人的刺刀就猛扎一次,最后他身中40多刀,壮烈牺牲。

壮烈殉国的“杜掌柜”胡光

胡光,原名赵殿基,出生于太谷县贯家堡村一破产商人兼地主家庭。他15岁考入太谷铭贤中学,1937年8月秘密加入该村学生组织的“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并入党,1938年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秘书科长,1939年担任榆(次)太(谷)联合办事处主任,以商人身份在大常镇(徐沟)开杂货店,化名杜子和,人称“杜掌柜”。

胡光非常注重从小学教员中发展党员,他依靠演武、南庄、逯村等6个支部,创办了演武学校的地下印刷所,对抗战形势和党的抗日方针进行秘密宣传,发动群众成立游击小组,进行除奸、反对日伪抢粮斗争。1940年3月,榆太联合县成立,胡光任县委书记。百团大战时,他组织起县基干队员39人,从演武村出

发,在夜间拆毁了同蒲铁路在榆次境内南面的一段,有力地配合了战争的推进。1941年2月,他护送新四军17名重要干部到延安,在敌人的重重盘查下,他机智地帮助新四军干部渡过汾河,避开敌人耳目后转入吕梁山区,胜利完成了护送任务。临别时,新四军干部送他一支德国手枪作为留念。

1941年5月22日晚,胡光到榆次逯村召开县区干部会议,部署抗日工作。次日早晨,他发现村口有6个日伪人员正对县长吕惠民搜身。千钧一发之际,他果断举枪射击敌人,救下了自己的同志。敌人对他穷追不舍,他故意引诱敌人辗转20多里山路,最后在逯村村东受重伤,腹部鲜血直流。敌人看到他匍匐在地一哄而上,不料他举枪用最后一颗子弹对准自己,为国捐躯。

第五篇:民族的脊梁

三年级

民族的脊梁

【单元导读】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语)

让我们再一次走近他们,去聆听和感受一下那些沉淀在历史或现实中的不朽的传奇。

1、《苏武牧羊》歌词

蒋荫堂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注释】

蒋荫棠(1846~1923年),营口盖县人,近代著名爱国书法家、教育家。【相关链接】

苏武 唐﹒李白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2、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宋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释】

①黄鹤楼:在今武汉长江大桥武昌蛇山黄鹤矶桥头。相传因仙人乘黄鹤仙游于此而得名。

②凤楼龙阁:指皇宫内雕饰华美的宫殿楼阁。

③万岁山:又称寿山艮岳。徽宗政和四年(1122)所建大型宫廷园林。④蓬壶殿:万岁山中的一座宫殿。蓬壶,传说中的蓬莱山的别称。⑤膏锋锷:以血肉滋润箭,指士兵死于刀箭。⑥请缨:即请战。

⑦河洛:黄河洛水。代指中原。⑥

⑤③

3、邓世昌视死如归

邓世昌(1849—1894),字正卿,广东番禺人,1849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就有远大志向,憎恨外国侵略者,立志报国。

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邓世昌历任海东云、振威、镇北、扬威等舰管带(舰长)。1880年和1887年,他先后两次被派赴英国,接带新舰回国,归途中,他不依靠洋员,自己监视和指挥行船,一路操演

海战战术,每天变阵好多次,“时而操火险,时而操水险,时作备攻状,时作攻敌计。”各舰官兵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近代中国海军的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6日,邓世昌所在的北洋海军舰队护送运兵船到大东沟(鸭绿江口)。任务完成后,17日上午,舰队正准备返航,突然发现远处黄海海面出现柱状薄烟,经了望发现是悬挂美国国旗的舰队,向北洋舰队疾驶而来。这个舰队渐渐靠近时,突然降下美国国旗,升起日本国旗,并向北洋舰队发动进攻。海军提督丁汝昌下令迎战。战斗开始了。海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海面象一锅开水一样沸腾起来。邓世昌以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指挥着致远号军舰,冲锋陷阵,纵横海上。当日本吉野等四舰正驶到中国旗舰定远号前方,向定远号进逼时,为保护旗舰,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开足马力,驶在定远号之前,迎战敌舰。致远号陷于四艘敌舰的包围之中,仍然毫不退缩,猛冲猛打。在激烈的战斗中,邓世昌发现敌先锋舰吉野号来回逞凶,横行无忌,认为只有击沉此舰,挫其锐气,方能取胜。于是,邓世昌便要求经远、济远等舰向他靠拢,集中火力,共同对付吉野号。但济远号管带方伯谦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只有经远号管带林永升马上指挥军舰靠拢,致远号和经远号两舰齐心协力,给吉野号以重创。但狡猾的吉野号司令官集中炮火,专攻经远号。经远号中炮起火,船身下沉,林永升和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致远号全体官兵目睹这悲壮场景,个个义愤填膺,海面上回荡着为牺牲的兄弟报仇的呼喊声。邓世昌命令各炮位一齐向吉野开火。不料,炮弹都不发

火。原来,海军经费都被慈禧太后用于修建颐和园去了,炮弹里没有火药,里面装的全是沙土。水兵们只有拿起步枪向敌人射击。这时,在数艘敌舰的围攻下,致远号舰身受伤,甲板上着了火,已濒临绝境。在这危急关头,邓世昌激励将士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他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跨上舰桥,紧握着舵轮,驾驶着已严重倾斜的致远号,象一条火龙,在弹雨中,迅速向吉野号撞去,致远号的水兵们在甲板上朝着祖国的方向,跪下告别,他们决心与吉野号同归于尽。中华健儿的爱国壮举,吓坏了吉野号上的日本官兵,顿时乱作一团,纷纷跳水逃命,吉野号上的日本司令官手足无措,急得团团乱转。眼看致远号就要撞上吉野,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致远号被日军的鱼雷击中,锅炉爆炸,舰身倾斜,军舰向海底沉去。在军舰将要完全沉没时,随从刘忠递给邓世昌救生圈,他坚决不接,慷慨地说:“事已至此,誓不独生。”说罢,邓世昌同全舰250名将士,护卫着军舰和舰旗,慷慨从容地沉没在万顷波涛之中。

邓世昌忠贞尽职,视死如归,舍身取义的壮举,永远激励着后人,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4、朱德挑水

1929年冬天的一个傍晚,飕飕北风卷着满天飞舞的雪花,朱德军长带领部分红军在古城宿营。把大家安顿好住下后,朱军长走进一栋土墙矮屋里,打着手势与房东聋婆婆亲切交谈了一会儿。聋婆婆有事情出去了,朱军长走进她家的厨房,发现两只缺了口的破瓦缸里一

点水也没有了。于是,朱军长拿起扁担,挑起水桶,打开后门,顶着雪花,来来去去地到小溪边挑了三担水,不仅把瓦缸装得满满的,而且水桶里也盛满了。朱军长挑完水,就把门闩上,回到隔壁的一间小屋里。

聋婆婆回来,她到厨房做饭时发现,缸里、桶里都是满满的。心想一定是刚才和她聊天的那个“老伙夫”挑的。后来,她听说挑水的“伙夫”竟是大名鼎鼎的朱德,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聋婆婆连连自言自语:“啊!原来是敬爱的朱军长,难怪他这样爱护穷人!”

5、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

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

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6、小小飞镖能飞多远

郭梅 张宇

钱学森聪颖过人,做事爱琢磨,爱动脑筋。

上小学时,男孩子喜欢玩一种飞镖,它是用硬纸片折成,头部尖尖的,有一副向后斜掠的翅膀,掷出去能像燕子一样飞行,有时还能在空中回旋。钱学森是此道高手,他折的飞镖,飞得又稳又远,小伙伴谁也赶不上。有人不服气,拿过他的飞镖检查,看看里边是否搞了什么“鬼”。这事,恰巧被自然课老师撞着了。老师走过来,把钱学森的飞镖复原,让他重掷一次,果然飞得又远又稳。

老师把学生召拢来,让钱学森讲解其中的奥秘。钱学森说:“我的飞镖没有什么秘密,我也是经过多次失败,一点儿一点儿改进的。飞镖的头不能太重,重了就会往下扎;也不能太轻,头轻了,尾巴就沉,先是向上飞,然后就往下栽;翅膀太小,飞不平稳,太大,就飞不远,爱兜圈子。”钱学森的话,让小伙伴们大为折服:“鬼”原来不在飞镖,而在钱学森的心里——他就是“鬼点子”多嘛。钱学森的话,更让自然老师大为震惊:小小飞镖,里面有科学,钱学森无师自通,悟出了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这小同学不能小看,他很可能是一个大科学家的料!

是的,自然老师的眼力不错,假如要给童年的钱学森定格,这无疑是最好的镜头,题目就叫:小小飞镖能飞多远。【注释】

节选自《平凡造就的伟大:钱学森传》(郭梅 张宇著),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0年01月01日出版。

7、新闻报道:生死牌

人民网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吕冰)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大型展览中,展出了1998年中国人民抗洪抢险斗争的珍贵见证:一块白底红字的木制“生死牌”。

这块“生死牌”上面记载的内容,是黄义成、唐仁清、李建强等16位驻守在武汉市江汉区龙王庙闸口的共产党员,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誓词下面各自用鲜红的颜料签上自己的名字,时间落款是“一九九八年八月七日”。之后不久,这块“生死牌”被运送回北京,送入当时的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一级文物收藏。

1998年夏秋的洪水,人们至今记忆犹新。抗洪抢险斗争一开始,党中央总揽全局,果断决策,调兵遣将,确定了“严防死守”和“三个确保”的基本方针。在抗洪抢险中,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少党员干部都写下“生死状”,立下生死牌。万众一心,百年不遇 的长江特大洪水终于屈服在全民族团结一心所迸发出的移山伟力前。

8、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习近平

中夜,读《人民呼唤焦裕禄》一文,是时霁月如银,文思萦系……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①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②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一九九〇•七•十五

【注释】

①焦裕禄当年为了防风固沙,帮助农民摆脱贫困,提倡种植泡桐。如今,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幼桐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叫它“焦桐”。

②焦裕禄临终前说:“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党组织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9、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

他是一名平凡的山乡教师,当灾难降临时,却变成了一只令世界仰慕的雄鹰。

这一幕必将长久印在人们心中:汶川地震发生不久,救援者挖开垮塌的映秀镇小学教学楼,看到一名已经气绝的男子跪仆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

孩子活了下来,而雄鹰的“双翼”已然僵硬,救援人员只得含泪将其锯掉,才把孩子救出。

通过电波,这个故事迅速传遍了全世界,成千上万人为之落泪。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在生死关头选择了这永恒的姿态?在举国哀悼的日子里,记者带着肃穆的心情,在震区的茫茫废墟上展开了艰难的追寻„„

他叫张米亚,29岁,是汶川县映秀中心小学数学老师,大地震发生时,他双手死死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

这位汶川县映秀镇小学29岁的教师,生前是一位多才多艺、爱唱歌的小伙子。去年7月,映秀地区组织了一次歌手大赛,张米亚报名参加,结果在数十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仅有的5位晋级者之一。地震前半个多月,学校组织老师搞演讲比赛,张米亚的演讲题目是《我爱五星红旗》,讲到结尾突然唱了起来:“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给了全校师生一个惊喜。

张米亚最喜欢唱的一首歌里有这样一句歌词:“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当大地震来临时,他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

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注释】

本文根据相关新闻报道整理而成。

【能力提升】 想一想:

1、本单元主要写了哪些人物故事?

2、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试比较《苏武》和《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写法上的异同。背一背: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和《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讲一讲:

与同学们相互讲一讲革命家朱德、周恩来和钱学森的小故事。写一写:

读了本单元革命家的小故事,你有什么体会?择其一篇写一写自己的看法或想法。

下载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崛起的孤胆英豪不屈的民族脊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族脊梁5篇

    民族脊梁 B09331周焕花 国为重,家为轻,开创航天事业;名不趋,利不近,耕耘无悔人生。 --题记 随着神舟飞船的顺利升天,一种豪迈向上的民族精神在神州大地升腾激荡,一股爱国激情在亿万......

    民族的脊梁

    观《钱学森》电影有感学校在4月24日组织中小学生近千人观看了《钱学森》这部电影,在观看中同学们深受感动。钱学森那坚持不懈、追求科学的精神打动了每个同学的心。他是一位......

    民族脊梁----钱学森

    民族脊梁 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 钱学森,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却让亿万中华儿女感动。他以那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航天领域为人......

    民族的脊梁

    民族的脊梁 资环学院2010级地理科学专业陈品宇2010012586 鲁迅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我......

    演讲稿《不屈的民族》

    《不屈的民族》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四年级一班的XXX,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不屈的民族》。 1949年10月1日,一位巨人洪亮的声音,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

    挺起民族的脊梁

    挺起民族的脊梁 ——读《中国精神颂》有感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击打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

    挺起民族的脊梁

    挺起民族的脊梁 (北师大版九年级第10课第1站) 石山中学王崇德 教学目标: 从学习民族精神的含义和功能入手,认识中华民族精神所包含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培育学生自觉实践民......

    大学生民族脊梁精神

    尊敬的党组织: 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民族,就是因为民族脊梁精神之所在。民族脊梁精神,有着深刻的丰富内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成就了它,创造了东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