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威简介
武威简介
武威古称凉州,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5.42万人,聚居着汉、回、蒙、土等38个民族。
武威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省道和地方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河西走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地区。
武威市内地势平坦,光、热、土地资源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壤类型多,种植范围广,物种丰富。其维度和气候同法国波尔多地区相似,最适宜酿造葡萄的种植,被专家称为“中国的波尔多地区”。武威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已发现矿产9大类、30多种,各类矿产点100多处,探明储量的矿种15种,钛铁、石墨、煤炭、石灰石等矿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武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8处。有馆藏文物4.7万多件。被称为“陇右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以出土马踏飞燕而名扬四海的雷
台、中国“石窟之祖”天梯山、举行著名“凉州会谈”的白塔寺、鸠摩罗什寺等数百处名胜古迹,向人们展示出武威历史丰厚的内涵。
经过多年发展,武威已经形成了以酿造、食品加工、玉米淀粉、棉纺织为重点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之路。市内已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2700多家,拥有皇台集团、荣华集团、莫高集团三个上市公司。主要产品有面粉、植物油、无公害蔬菜、淀粉、味精、白酒、葡萄酒、啤酒、熏醋、饮料、亚麻纱、棉纺织品等2000多种。凉州皇台系列酒、莫高干红(白)葡萄酒、西凉啤酒、云晓熏醋等16种产品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有3个产品获“陇货精品”称号。
武威人民热忱欢迎四海宾客、八方客商来武威观光旅游、投资置业、施展才华。武威将以更加优越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以崭新的姿态铸造新的辉煌。
第二篇:武威市情简介
武威市情简介(2010年)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268更新时间:2010/4/8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东临兰州,西通金昌,南依祁连山,北接腾格里沙漠。是中国旅游标志之都、中国葡萄酒的故乡、西藏归属祖国的历史见证地、世界白牦牛的唯一产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2007年被命名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有93个乡镇,1125个村民委员会,7个街道办事处,63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91.14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武威市人民政府驻凉州区,邮编:733000。行政区划代码:620600。区号:0935。
武威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绚丽的文化。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市级文物保护点540多处。馆藏文物4.7万多件,突出的代表有“一马”(马踏飞燕)、“一碑”(西夏碑)、“一寺”(白塔寺)、“一窟”(天梯山石窟)、“一塔”(罗什寺塔)、“一庙”(文庙)、“一堡”(瑞安堡)。同时,还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4A级景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1处,雪域高原、绿洲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武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明显。地理位置优越。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拥有西北最大的铁路编组站武威南火车站,亚洲最长的铁路隧道——乌鞘岭隧道,道路四通八达,是甘肃省比较繁华的商贸集散地。农业资源丰富。这里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市内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全省瓜果蔬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尤其适合发展酿造葡萄,产量占全省的65%。著名诗人王翰的千古绝唱《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就是武威葡萄酒历史的真实写照。工业形成特色。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已经形成了以玉米淀粉、酿造、面粉、熏醋、药品、肉类等加工业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2700多家,境内有上市公司4家。培育出了莫高干红、皇台干红、云晓熏醋、黄羊面粉、荣华味精、荣华淀粉、西凉啤酒等16种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及3个甘肃省陇货精品。葡萄酒年生产能力达3万吨,占甘肃省产量的72%,玉米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三,益民熏醋是全国三大名醋之一,黄羊食品工业城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基地。矿藏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有各类矿产100多处、30多种,钛铁、石墨、煤炭、石灰石等矿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武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市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加强,改革开放继续深入,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经济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08年,武威市全年生产总值214.75亿元,增长12.22%;固定资产投资109.32亿元:增长20%;工业增加值59.05亿元,增长16.84%;大口径财政收入8.23亿元,增长14.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14亿元,增长18.1%;农民人均纯收入3591元,增长8.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88元,增长11%。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方面,全年共实施各类项目580项,总投资159.4亿元,当年完成投资83.96亿元,增长27.66%,其中投资在亿元以上的项目34项;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2项,拟引进资金44.98亿元。
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6.9亿元,增长9.52%;固定资产投资133.8亿元,增长22.4%;工业增加值65.81亿元,增长14.05%;大口径财政收入9.94亿元,增长20.21%;一般预算收入4.84亿元,增长18.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4039元,增长1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6元,增长10.5%;人口自然增长率5.1‰。当前,面对全国上下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把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和工业强市战略,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主线,努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壮大能源化工、食品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全力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努力开创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篇:甘肃武威工业园区简介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简介
甘肃武威工业园区始建于1993年,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省级开发区,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CSIP甘肃武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已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园区以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坚持以食品加工、生物技术、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为主导产业,全力夯实园区发展基础。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2 km2,现已建成7 km2,入驻企业10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4户,就业人数达8700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92.5亿元,上缴税金4.7亿元,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5.7亿元,建成道路交通网络70.1公里,核心区具备“七通一平”的建设条件。
“十二五”期间,园区将在巩固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基础上,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发展液体经济、制造业、生物技术、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产业,力争把园区建成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生态工业园区、西部地区知名的食品加工基地、西部重要的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甘肃省较大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
第四篇: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简介(讲解词修改版)
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简介
(市区乘车35分钟)
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位于武威市南部,距市区中心40公里。2006年经省政府批复设立为省级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44平方公里,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现初步发展融合为三大板块:黄羊工业集聚区、满家滩工业小区、谢河工业小区。园区已形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特种医药两大主导产业,入驻企业7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截止目前,园区共建设各类项目269项,其中:工业项目19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8.8亿元。先后铺筑道路49.8公里,敷设给排水管网50.4公里,改造高低压输电线路66.3公里,迁改弱电线路8公里;已建成10KV开闭所、110KV变电所、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 栽植各类树木15万余株,营造绿地3万平方米。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基础设施体系。
建园以来,引进今麦郎等国内知名品牌企业3家,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莫高”葡萄酒荣膺中国驰名商标,“黄羊河”牌糯玉米在第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产业发展上,以红太阳面业为代表的面粉加工业,已形成西北最大的面粉加工集散地;以省药物碱厂为代表的医药加工业,已成为全国主要的特药生产基地;以黄羊河集团为主形成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以莫高葡萄酒业为主的葡萄酒酿造业;以东方希望等为代表的饲料加工业;以皇台制糖厂为主的调味品加工业。
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2.34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7.12亿元,年增长率48.6%;工业增加值从3.98亿元增长到20亿元,年增长率26%;税收由2652万元增长到6830万元,年增长率15.2%。(园区现已发展成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第五篇:甘肃信用合作社资料武威农商银行简介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甘肃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甘肃省联社)是甘肃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要求,组织省内87家县级农村信用联社以发起方式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甘肃省联社于2005年9月16日创立,11月22日正式挂牌开业。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甘肃省人民政府授权,承担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
甘肃省联社成立以来,在甘肃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甘肃银监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的科学监管下,在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坚持审慎经营的理念,把组织存款作为立社之本,把营销贷款作为发展之基,把防范和控制风险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主体,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促进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实现了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目前,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共有营业网点2265个,员工15000多人,存贷款等主要经营指标跃居全省各金融机构之首;不良贷款大幅“双降”,资产质量持续好转;经营效益大幅提升,经营基础不断夯实;涉农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的90%左右,位居全国省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之首;成功建设了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加入了农信银清算系统,开通了信贷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及办公OA系统,科技支撑作用发挥较好,累计发行“飞天卡”480多万张,布放ATM机635台、POS机2764台,已成为甘肃省机构网点最多、分布最广、贷款投放最多、社会贡献最大的金融机构。
甘肃省联社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紧紧围绕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和“五个大幅提升”的奋斗目标,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全面落实《三年发展规划》,大力实施“1235”战略(即坚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和客户意识,致力于标准化的行业形象建设、规范化的内控体系建设、流程化的运行机制建设,处理好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效益、发展与风险、改革与创新、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努力把农村信用社这个土生土长的“草根银行”,办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效益良好、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强的“阳光银行”,为甘肃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武威农商银行简介
凉州区古称凉州,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全区总面积5081平方公里,现辖19镇18乡,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7个城区街道办事处,有449个行政村,聚居着汉、回、藏、满等25个民族,总人口102.25万,是甘肃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区。
武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凉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1952年12月8日在丰乐区截河坝乡建立了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1985年7月成立了武威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2011年11月26日,武威市凉州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挂牌开业;2013年末,联社各项指标符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要求,顺利进入武威农村商业银行的筹建阶段。在市区两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在领导协调推动下,顺利完成了筹建阶段的各项工作。
近年来,凉州区农村信用联社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条主线,端正经营思想,完善服务功能,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全方位支农战略,促进凉州区农村信用社实现了规模与速度、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被省联社授予“发展进步奖”、“综合经营奖”、“甘肃省农村信用社2009突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2010年和2012年两次累计投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46733户24.29亿元,占凉州区投放额的86%,创造了县区贷款数额第一、受益妇女人数第一两项全国纪录。先后被市区两级评为“支持妇女创业先进单位”、“服务地方经济满意单位”、“项目建设工作优质服务奖”;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2012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先进集体”;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马烨同志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于“2012全国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我行积极开展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推广工作,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为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4年4月28日,武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开业。新组建的武威农商银行注册资本12.16亿元,在岗职工699人(包括8名派遣人员),内设综合管理部(党委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会计财务部、市场发展部、合规与风险管理部、电子业务部、稽核审计部、纪检监察部、安全保卫部、资产处置管理中心10个职能管理部门,辖1个营业部,49个支行,51个分理处,共101个营业机构。截至2014年5月20日,我行存款已达142.39亿元,贷款达107.89亿元,存贷规模居全区金融机构之首,每年新增涉农贷款均占全县涉农贷款90%以上,已成为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武威市财税大户,2013年上缴税款6920万元,位列甘肃省第96名,跻身甘肃省纳税百强之列。
在未来的日子里,武威农商银行将继续秉承“诚信、敬业、创新、兴农”的甘肃信合精神,以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服务县域经济为市场定位,紧紧围绕武威市提出的“工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全力把农商银行打造成功能齐全,业绩优良、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的股份制、地方性精品银行,为武威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农村商业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共同入股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经济比较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三农”的概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农业比重很低,有些只占5%以下,作为信用社服务对象的农民,虽然身份没有变化,但大都已不再从事以传统种养耕作为主的农业生产和劳动,对支农服务的要求较少,信用社实际也已经实行商业化经营。对这些地区的信用社,可以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是由辖内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入股,在合作制的基础上,吸收股份制运作机制组成的股份合作制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股份合作制这种产权制度,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合作制,也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股份制,而是合作制与股份制的有机结合。合作制的特点是“社员入股、一人一票、服务社员”,适合于分散、弱小的个体劳动者的经济互助,是一种劳动的联合;股份制的特点是“大股控权、一股一票、商业经营”,适合于市场经济发达、商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是一种资本的联合。与农村商业银行不同,农村合作银行是在遵循合作制原则基础上,吸收股份制的原则和做法而构建的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是实行股份合作制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这种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三农”服务功能和商业功能相结合的产权制度,对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比较明显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来说,是一次新的、大胆的尝试。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设立条件、股权设置、法人治理结构和服务重点等方面都各不相同。在设立条件上,注册资本金、资本充足率、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等方面均有不同要求。在股权设置上,农村商业银行的股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同股同权、同股同利;农村合作银行股权分为资格股、投资股两种股权,资格股实行一人一票,投资股每增加一定额度就相应增加一个投票权。在法人治理上,股东大会是农村商业银行的权力机构,同时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农村合作银行权力机构是股东代表大会,股东代表由股东选举产生,同时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农村信用社为入股社员服务,实行民主管理,社员一人一票。法人治理上,社员代表大会是权力机构,社员代表由社员选举产生,同时设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在服务重点方面,虽然三者都是主要为辖区内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但由于农村商业银行是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组建,农业比重较低,因此,在满足“三农”需要的前提下,还需要兼顾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对象则更多地侧重于农户。
中国银监会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姜丽明表示,将不再组建新的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合作银行要全部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全面取消资格股,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组建为农村商业银行。要在保持县(市)法人地位总体稳定前提下,稳步推进省联社改革,逐步构建以产权为纽带、以股权为联接、以规制来约束的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之间的新型关系,真正形成省联社与基层法人社的利益共同体。
全国农村信用社资格股占比已降到30%以下,已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约303家、农村合作银行约210家,农村银行机构资产总额占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41.4%。另外,还有1424家农村信用社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农村商业银行组建条件。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治理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长期存在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机构自身已经形成了深入推进深层次体制机制改革的内生动力。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简介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基于农户的信誉,在核定的额度和有效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解决广大农户“贷款难”问题而推出的一项惠农产品。
一、产品特色
不需抵押、担保,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流程操作,阳光办贷,风险分散,安全可靠。主要用途为农户建房、婚嫁、医疗、上学、种植养殖、运输、流通、外出务工、小本创业等;贷款额度,1000元至50000元,具体根据农户信用等级的不同确定;贷款期限。根据农户贷款用途、生产周期、还款来源等因素合理确定期限
二、操作流程
1、农户申请。辖区农户向农村信用社提交书面《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申请书》,包村农户经理按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基本条件和要求,从中遴选出有信贷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进行调查。
2、调查建档。包村客户经理依据《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申请书》进村入户调查了解农户的家庭经济收入、财产、信誉、生产经营状况和生产资金需求等情况,掌握农户的信用条件,建立资信档案。
3、评级授信。包村客户经理根据农户资信调查情况进行信用评分,确定农户信用等级,核定最高授信额度。由农村信用社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召开资信评定会议进行审查,对审查通过的农户授信额度进行公示。对公示无异议的农户,按程序审批后核发贷款证。
4、贷款发放。借款人需要贷款时,可持户口本或身份证、贷款证、预留印鉴到信用社柜台办理,获得贷款资金。
三、市场表现
该产品一经推出,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认可,需求旺盛。目前,全省已授信农户达134.64万户,占全省农户的28.6%;授信额度达264.9亿元,累计为66.5万户授信农户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55.2 亿元,余额达到108.6亿元。
四、产品安全性
由于该项产品有完善的评级授信体系,可以进行事前风险识别,同时实行了流程化操作和柜台办贷款,有效落实审贷分离,贷放分控等基本制度,严防了操作风险,贷款质量较高。
五、产品效益
该产品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户的一般生产生活信贷资金之需,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六、社会效应
通过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和农村信用村(镇)创建工作,农户诚信意识普遍增强,信用环境趋于好转。
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简介
一、产品特色
以支持城乡妇女创业就业为重点,贷款额度1至5万元,最高不超过8万元,期限1至3年,利率在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浮3个百分点,由财政贴息,同时由政府担保中心按1:5的比例提供保证金,属财政贴息的小额担保贷款产品,担保比例和借款成本低、手续简便。
二、贷款条件
具有本辖区户口、固定住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创业 意愿,身体健康、年龄在18-55周岁,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的广大城乡妇女。
三、贷款流程
本人自愿申请,妇联组织推荐,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 保障部审查,担保中心担保,农村信用社审核发放。
四、市场表现
自2010年4月份推行以来,深受广大妇女青睐,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及全国妇联的高度评价,被全省乃至全国其他省、市借鉴或学习。
五、贷款安全性
担保机构在按1:5的比例提供担保基金的基础上,同时承担100%的保证责任,贷款风险可控。
六、效益性及效率
该产品推行以来,调动了广大城乡妇女自主创业的热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用社增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