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文明教育月新闻
建筑食品系基础文明教育月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为提高学生文明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系风、班风,积极响应我院“基础文明主题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我院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校园,建筑食品系针对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以“文明修身、诚实守信、健康成才、争做校园文明学生”为主题,全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为这次活动完美地拉下了帷幕。
活动伊始,我系通过展板集中展开宣传工作,在全院各学生宿舍及食堂门前发放基础文明倡议书宣传单,充分营造活动氛围,并以“大学生基础文明”主题讲座为本次活动拉开序幕。在系团总支的带领下,以班级团支部活动为载体,召开“查陋习明礼仪 知文明”主题班会及团活。各班级通过搜集同学们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文明、不礼貌现象,组织大家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刻讨论,既让学生明确开展这次大学生基础文明教育活动月的重要意义,又能从根本上查找各种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自身不文明行为,自觉做文明的大学生,进一步推动我院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
建筑食品系“基础文明教育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但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教育的结束,我们将在充分总结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明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真正引导同学们在正确的方向上积极、快乐、充实地度过美好的大学生活。
第二篇:基础文明教育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基础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绿色校园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学生文明素养,自2010年3月起至5月,学生工作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基础文明建设活动。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与文明携手,创绿色校园”,旨在通过开展基础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育人氛围,进一步提高全院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以“树文明校风,创优良学风,做双优学生”为目标,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校规校纪教育、文明修身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班风系风营造、校风学风建设和绿色校园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创建绿色校园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
活动开展两个月以来,各系部在深入开展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认真抓好以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和美化课堂教学环境为重点,开展“绿色课堂”的创建活动;以宿舍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绿色寝室”的创建活动;以文明就餐和倡导节约为重点,开展“绿色校园”的创建活动;以抓早操、晨练活动为重点,扎实推进“阳光体育”和全民健身行动,开展“绿色健康”的创建活动;以规范校园秩序、杜绝使用大功率电器为重点,开展“绿色安全”的创建活动等。
学院通过广播操比赛、爱心捐助、励志演讲、“我与文明校园创建”主题征文比赛、专题教育宣传板报比赛、“厚德敦行、文明修身”主题班会活动、“校园环境文明用语”征集活动、校园绿地清洁活动、“文明与我同行”演讲比赛、大学生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学生公寓精神文明建设、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开展,大大促进了校园生态文明建设。校园呈现出景色优美、和谐有序、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与此同时,各系部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基础文明建设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机械工程系:以“迎世博”为契机扎实有效推进绿色环保活动
环保教育既是绿色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又是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机械系结合上海世博会的盛大开幕积极向大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宣传环保理念,并通过开展校园废旧物品回收与利用行动、校园节约行动、校园护绿行动、校园净化行动等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努力把大学生培养成环境保护的“践行者”和“播绿人”,美化校园的绿色自然环境。
机械系于4月27日成功主办“世博会与公关”专题讲座。唐菀老师用绘声绘色的语言,鲜明而形象地给该系学子介绍了世博会这一人类文明驿站的深刻内涵。让大家进一步明了2010EXPO对全国、对上海的重大意义所在。为深入普及绿色环保、低碳节约的生活理念,该系学生会女生部近期组织开展了“绿色在掌中跳跃”手工艺品比赛。筷子搭建的风车,纸
叠的芬芳百合,手法细腻的十字绣等,无不透露出同学们的聪慧。4月16日晚,系生活部开展了以“争创模范寝室,树立学习先锋”为主题的“绿色寝室文化”评比活动。
电气工程系:文明让鲜花盛开,高雅使绿草长青
电气工程系为深化基础文明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有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成长环境,举办了以“与文明携手,创绿色校园”为主题,“与文明携手,树文明校风,创绿色校园,做双优学生”为目标,“文明让鲜花盛开,高雅使绿草长青”为活动口号的基础文明月活动。
活动包含“诚信人格、感恩图报”的诚信感恩教育;“遵章守纪,常抓不懈”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文明修身,从我做起”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丰富多彩,充分体现了电气系及各班级特色和文化。
电气系立足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自觉维护校园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同学友谊,讲文明,重礼仪,守诚信,积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环境。活动的开展大大加强了电气系学生公民道德意识,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修养,培养了学生社会实践与服务的能力,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信息工程系:吹响青春梦想的号角
信息工程系历时两个月的“基础文明暨青年志愿者活动”主要分为思想道德教育类、校规校纪与日常行为礼仪类、环保教育与志愿服务类、安全教育类及关注社会热点类。有近六百人次参加了活动。
该系以围绕学院基础文明月活动方案为轴,在形式和内容上狠下功夫,如开展读书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举办的文明知识礼仪竞答活动中,创新活动形式,积极发挥学生专业优势,使用同学们自己开发制作的“知识竞答系统”,该软件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便捷的使用不仅使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更使现场抽答题过程精彩、高效、流畅。
在该系活动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个人和团体,为将来开展更加行之有效的学生活动增加了力量。
数控工程系:爱心传递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为了推动“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文明修身的效果,数控工程系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该系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干部分层开展,对09级新生着重加强文明规范教育和自主创新教育;对08级学生尤其是入党积极分子开展争做好榜样活动教育,对应届毕业生着重加强“自信自强”和择业观教育;对各班级同学开展“团情团史谐发展班级活动展新颜”活动教育。
为了美化校园,提高大学生的安全及环保意识,帮助那些需要社会关注、援助的人们,数控系团总支还举办了“爱心传递二步曲”系列活动。广大志愿者采取自愿捐献、预约登记等形式,利用课余时间到全院学生寝室共收集饮料瓶、易拉罐7000余个,废旧书刊纸盒百余斤,并将废品分类集装变卖,得到善款600余元。2010年3月22日下午,在澛港街道办事处民政局吴显启主任的热情指引下,该系志愿者携带变卖废旧物品募集的600余元善款,走访慰问了三户贫困家庭,将同学们的一份份爱心传递给老人。活动受到了当地居民和澛港街道办事处民政局的一致好评,并发来感谢信。通过开展“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数控系积极营造了健康、文明、和谐、优美的育人氛围,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文明素质。
汽车工程系:服务社会,青年先行
汽车工程系本着“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以“服务社会,青年先行”为主题,突出“三爱”教育,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四”管齐下,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突出“三爱”教育,明确工作主题。突出“三爱”教育旨在要求青年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时刻心系国家、民族,关注社会民生。该系先后开展了“美化校园,青年先行”系列活动、文明乘车劝导志愿活动、“情系西南,关爱社会”大型募捐活动、前往芜湖华为老年公寓献爱心活动、前往神山烈士陵园祭扫等活动。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四”管齐下。在今年的基础文明创建工作中,该系注重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四管齐下,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自身修养。智育方面,开展了“益智你我,共唱红歌”趣味知识竞赛;体育方面,开展“迎五
四、庆世博”趣味运动会、与芜湖广电开展足球友谊赛、积极参加院级篮球、排球比赛;德育方面,组织团干学习沈浩精神,加强青年团员自身建设、多次开展教室墙报系列主题评比、开展“文明修身、厚德敦行”主题班会设计评比等。美育方面,打造“丹青飘香”寝室走廊亮化工程、前往芜湖广电中观赏并参与综艺节目的录制、开展系列主题讲座,如社交礼仪讲座等。
该系还积极利用现有校园宣传阵地,如橱窗、展板、校园网等对基础文明创建工作和青年志愿者工作进行宣传,同时,汽车系还加强对外宣传。芜湖新闻信息网、安徽教育网先后对该系开展的“文明乘车劝导,方便市民出行”志愿服务活动进行了报道。
人文管理系:培养人文素质,构建和谐校园
基础文明建设活动开展以来,人文系在阳光体育、文明修身、文明校园、心理志愿服务和业余生活等方面以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为主渠道,以团队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志愿服务为重要方式,从小事入手,转理念、导行为,扎扎实实开展素质教育,精心打造绿色校园文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该系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有影响的活动,如携手文明、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签名活动、礼仪讲座、寝室文化节、文明之星评比、学生公寓安全教育、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
经过以上一系列活动,培养了人文管理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加强了基础文明建设,构建了和谐人文家园。
基础教学部:响应号召,分层推进,成效显著
基础教学部积极响应学院号召,以良好精神面貌,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活动,主要包括绿化环境、美化校园锄草活动,参与面广、集中展示同学们集体主义观念的广播操比赛,以及张显青春活力与团队精神的篮球比赛。
同时,基础部结合系部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基础文明月建设活动。主要包括放松心灵、放飞理想的风筝放飞活动,培养学生感恩思想的青春励志影展,积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的问卷调查与座谈会,并举办了面向全院的“四海同声、万众一心”的普通话大赛及“Say it!You can!”的英文演讲比赛,以及“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感恩母亲节”、“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
基础教学部以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为载体、以党团班三位一体建设为重点,以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专业特色开展活动,分层推进,逐步实施,对于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受到了显著的成效。
通过2010年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的开展,广大学生彬彬有礼见面和师长主动打招呼的人多了;文明就餐,珍惜粮食的人多了;文明教室、文明宿舍、文明班级多了;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人数多了;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主动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人多了。活动并涌现出了机械工程系王礼飞等近200名文明先锋。
编后:
文明行为是一个人品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体现,是培养有道德公民的基本要求。大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基础文明素质如何,事关重大,不可忽视。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和教育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部分学生社会公德水准较为低下,校园内屡有不文明的现象,如,有的仪表不整,语言粗俗,有的为人乏礼,行为散漫,个别学生认识与行为相脱节,对文明与否的判别标尺失准等,这些都与大学生文明形象极不相称。为了创建文明校园,近年来我院每年将3月—5月定为大学生基础文明建设月,旨在从青年学生的基础文明修养入手,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以期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切实做到内强素质当文明先锋,外塑形象展青春风采。基础文明建设月活动已开展了四届,此项活动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活动的实施不仅在校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辐射作用。实践表明,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我院育人工作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它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篇:新闻基础知识讲座
新闻基础知识讲座
(三)通讯
一、通讯的涵义
通讯是一种比消息详细而深入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体裁。
西方传媒中没有我们所说的“通讯”,它们的“新闻专稿(”又称特稿),即“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近似于我国的通讯。
通讯与消息同属新闻体,但有几点区别:从容量上看,通讯容量大、事实详细,一般篇幅长;消息容量相对小些,事实概括,一般篇幅短。从报道对象看,通讯选材相对较严,消息选材范围宽。从结构上看,通讯灵活多变,而消息相对稳定。从表达上看,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表达比较灵活自由,而消息以叙述为主。从报道时效上看,通讯不如消息快。
二、通讯的特征
(一)容量大 前已提及,较之消息,通讯可以反映更多、更具体的情况,把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更详尽,篇幅可以稍长。
(二)样式多 此点可在通讯的类型中详见。((三)写法活 写法活具体又表现为结构的灵活多变、表达方式较消息更自由,语言形象生动。
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教材将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作为通讯的特征,其实并不准确。首先,新闻性固然是通讯所具备的,但这与其它新闻报道体裁并无相异;其次,文学性也非每篇通讯必备之素质;再者,较之消息,通讯固然在表达方式上灵活自由些,议论、抒情的运用略多些,但通讯毕竟仍以叙述、描写为主,很多通讯并非一律要直接体现“报道者”的意志,而应以客观为佳,故评论性也非通讯之特征。
三、通讯的类型
通讯的类型一般有两种分法。一是按报道内容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一是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一)访问记 由记者出面登场,以采访活动的过程为主要线索来结构和组织材料。写作时有问有答,现场感较强,而且可以穿插各种背景材料,使通讯有一定深度。
(二)专访 访问记的一种,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内容集中。专访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要素,突出“专”、“访”二字。专访涉及面一般不宜太宽,不应贪大求全。
(三)新闻小故事 或称新闻故事、小故事。其要求一是“小”,二是 有“故事”,三是以小寓大。通常反映一人一事,表现一个片断,内容单一,篇幅短小、线索简单,不求写繁多人物,不必横生庞杂枝节,但求精悍、生动。
(四)特写 将生活中某个特定的画面予以放大,集中突出地描绘事件和人物的某些片断、细节和部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强烈的感染。
(五)大特写 是抓住社会热点中的事件、人物或现象,对新闻事实作全方位、多侧面的报道,用优美的文笔、新颖的题饰、突出的照片吸引读者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有人认为它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六)集纳 把表现一个主题的而又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或片断事实组合起来,“集纳”而成为一篇。集纳中的事实,可以是发生在同一时间的,也可是不同时间的;可以是发生在同一单位、一条战线,也可以不是。
(七)侧记 从一个侧面反映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通讯。取材自由,不求反映事件全貌、全过程,但求抓住特点,扣紧受众的兴趣点、回答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写作时往往夹叙夹议,兼谈感受。
(八)巡礼 边走边看,巡游浏览,很自由地把所见所闻写出来告诉受众;讲求动态感、现场感、亲切感;常用移步换形的方法,有较多议论和抒情。
四、通讯的写作方法
(一)通讯的主题 正确、深刻、新颖的新闻主题从那里来?自然来自实践,来自作者对新闻事实及其所处时代的深入了解,也就是许多记者所说的“吃透两头”。“两头”指“上头”和“下头。”“上头”即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方针政策等方面;“下头”即指实际,受众普遍关注的事实。
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说:“列宁在做新闻编辑工作时,很重视选择那些政治上重要的、为大众所注意的、涉及最迫切问题的主题。”这通常被认为是通讯确立主题的准则。
“政治上重要的”,即指选择和确定通讯主题时,要抓方向性、决策性的问题。也就是吃透“上头”。“为大众所注意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考虑受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事物,急人民所急、想受众所想。即要吃透“下头”。“涉及最迫切问题的”,是说确立主题时,应回答、提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最紧要的问题,要注意其及时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通讯主题确立和提炼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站到高处,作宏观分析。”善于开掘新闻事实的内在本质,要站到高处,抓住其所包含的时代精神和普遍意义,将事实放在历史、现实和时代的天幕上来观察、考察,做纵向和横向的宏观分析,显示其意义和价值。《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作品,莫不如此。其次,“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通讯主题的提炼不仅要“站到高处,”发掘事实中蕴含的时代精神和内在本质,还要“走到低处”,作微观比较,将新闻事实和人物作具体细致的观察、考察和比较、分析,发现其特殊性、个性,找到其矛盾和差异。宏观分析等于飞机上看北京城,真是美丽、壮观极了,但仅此还不够,要写出其美和壮观,须得下飞机去游历一番。再次,“变换角度,作多面透视”。就是说在提炼主题时,宜多角度对事实进行观照,全面把握事实的本质特征,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来表现。
(二)通讯的结构 通讯的结构方式通常有三种:
一是纵式结构。即按单纯的时间发展顺序、事物发展的顺序(包括递进、因果等)、作者对所报道事物认识发展的顺序、采访过程的先后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二是横式结构。即按空间变换或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来安排层次。常见的有:
空间并列式。如新华社记者采写的《今夜是除夕》即属此类。文章开篇之后,分别写了五个地方的人们做着日常工作的情况——在中央电视台:不笑的人们;在长途电话大楼:传递信息和问候;在红十字急救站:救护车紧急出动;在北线阁清洁管理站:“城市美容师”的话;在妇产医院:新的生命诞生了。
性质并列式。即按新闻事实各个侧面之间的关系来安排材料。如《人民日报》1995年4月19日头版头条《浦东,璀璨的“双桥”格局》就是如此。文中三个小标题,分别揭示“双桥”格局的三个侧面:
南浦、杨浦两座桥
――基础建设由小到大的跨越
金桥、外高桥两座桥
――城市经济功能由低到高的跨越
改革、开放两座桥
――城市开发机制由旧到新的跨越
群相并列式。即按不同人物及其事迹组织材料。
对比并列式。将正、反的人物或事件并列,从对比中见主题。
三是纵横结合式结构。即将纵式和横式结合起来。此结构多用于事件复杂而时间跨度大、空间跨度广的通讯,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等。此结构有纵横交叉式和蒙太奇式两种。
(三)通讯的表达方式
通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又不局限于此,亦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方法。通讯在表达方式的运用上有自己的个性,即:
叙述的具体性和直接性。通讯因较详细而深入地报道人物和事件,故而叙述的运用不宜如消息一般概括,事实的叙述宜具体、形象、生动。但又不宜过于铺张、不能沓散零乱、不必过于舞文弄墨、转弯抹角。
描写的直观性。通讯是新闻体裁,其描写不能靠虚拟、想象,不能靠花哨的修饰和夸大的形容,而应深入现场、亲眼目睹,描写事物或人物的本来面貌,表现出新闻性和现场感。
议论抒情的实在性。文学作品中的抒情,或直抒胸意、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其情是真的,而景、物和人、事则不必真,即缘情而发,因情设事者多。而通讯之议论、抒情皆须缘事而发,因事生情、情不离事。而且,通讯中抒情、议论不可乱用和滥用,要用在适当处,通常是开头之处作诱导、关节之处作渲染、衔接之处作粘合、结尾之处作点晴。其旨或在揭示本质、升华主题;或在使事实、形象生辉;或在阐明事物之内部联系;或在激发启示读者。
通讯的语言既要准确、简洁,又要生动、形象,文中人物语言应具有实录性,不可妄加虚拟。
(四)几种常见通讯的写作要点
1、人物通讯 即具体、形象地报道人物事迹、经历的通讯。人物通讯可写一人,也可写群相;可写人的一生,也可写一个阶段或某个侧面;多写正面人物,如先进人物、英雄人物、有突出贡献的人物等;也可写反面典型;可写大人物,也可写凡人百姓。
人物通讯写作有以下几点尤需注意:
一忌“有人无魂”。即人物的经历、事迹都写了,但不善于选择典型材料、组织安排材料,或不善于透视人物内心世界,不善于站在时代高度对人物进行观照。“人”是有了,但思想感情、性格风貌、精神境界却没表现出来。二忌“有魂无人”。即作者能站在一定高度,把握了方向性和时代性,但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表现得空洞、抽象、缺少丰满的血肉,没有具体、丰富而典型的事实,只有“幽灵”而已。三忌“千人一面”。有的作者在写人物时,难以克服雷同之病,或与自己以前写过的人物雷同,或与别人笔下的形象相似,缺乏个性,没有特色。四忌“褒一贬百”。不宜用“水落石出”的方法,压低一片,抬高一个,不能故意把群众写得特别落后、矮小,从而突出所写人物的先进、高大。而 应用“水涨船高”的方法,处理好“一”与“百”的关系。
五是要写“全人”。主要是处理好“软与硬”、“正与反”的关系。所谓“软与硬”,即指既要写关键性的“大”材料,又不能忽略日常小事、生活琐事的“小”点滴。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与普通人生活相同的地方,也要食人间烟火。只有这样,人物的形象才丰满、才真实可信。所谓“正与反”,是指对报道对象作既有“正像”又有“反像”的“全息摄影”。把新闻人物写成没有七情六欲、满口豪言壮语的“神”的做法是不实事求是的写作。把常人写成超人、圣人,把新闻人物写成“高”、“大”“全”的人,这不是我们所说的“全人”。如写先进人物坚守岗位、勤奋工作,不要动则写他父母病危也不回家、妻子难产亦不离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科学家有了成绩,并非都要走路时还在思考问题,碰到电线杆,然后还说“对不起”;做菜时,也并非都因思考问题把手表放到锅里当鸡蛋煮。还有,不要写人好则“好绝”,写人坏则“坏透”。
此外,人物通讯还要善于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心理和典型细节等来表现人物。
2、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它具有新闻性、典型性、完整性、形象性等特点。一般有一个中心事件,其它人物或事件都围绕这一中心事件展开。事件通讯以写具有典型意义的正面事件为主,但也有揭露性的事件通讯。此种通讯虽以写事为主,但同时不能忽略写人,不要见事不见人。
事件通讯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抓住一个或几个关键性场面或情节来写。事件通讯一般要再现事件全貌,但又不能从头至尾、事事俱现,记流水帐。这就要求在写作中能抓住对事件的表现、对主题的揭示起关键作用的一个或几个关键来写。在写作前,作者就应分析手头占有的材料,是否能满足一篇通讯的需要。一般而言,一篇事件通讯至少应有一至三个骨干性材料。有一个骨干性材料,便可写成一篇“小通讯”;三个以上,可写中型通讯;多组材料,可写中等篇幅以上的通讯。
(2)写好事件的高潮 没有高潮,事件就是“死”的,就是平淡无味的。高潮是矛盾之焦点,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闪光”之处,故应调动多种手法,不惜笔墨,写活写好。
(3)在写事的同时,写好关键人物 事件是事件通讯的核心,而事件又终究离不开人。写好关键人物,又有助于把事件写活。
(4)在记事的基础上,恰到好处地点出事件的意义。也要善于寓情于事、寓理于事。
3、工作通讯 工作通讯是谈工作经验、教训的一种通讯体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政策性和指导性。
工作通讯侧重于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它也要反映新闻事实,往往带有现场活动。这使它区别于一般总结性文章并和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同的方面。它与其他新闻通讯体裁相异处在于:要将事实作经验性的概括,对问题发表议论,对矛盾提出解决的办法,有一定的评论色彩。
工作通讯写作的要求有三点:一是要有现实针对性,切合当前工作需要。如社会前进过程中新冒出来的问题,实际工作中长期积累起来而未引起注意的问题,长期存在但悬而未决的问题,人民日常生活中经常要注意的问题等,都是有现实性的问题。二是具体、透彻地阐述问题和经验。三是夹叙夹议,有理有据。或用议论作点晴之笔,点出问题之所在,或是运用背景材料同事实对比,进行有说服力的分析;或是作者直接发表意见。无论采用那种方式,其议论应求深入浅出、有理有据。
4、风貌通讯 又叫概貌通讯,是反映社会变化、建设成就、地方物产、风土人情的一种通讯。
风貌通讯题材广泛,有的侧重于写社会风貌,有的侧重于写自然风貌,有的二者兼而有之。其报道对象,既可是一国一省之类的大题材,也可是一村一店之小题材。其形式也灵活多样,报上常见的有“见闻”、“巡礼”、“纪行”、“侧记”等。
风貌通讯写作的基本要求是:
(1)抓住特点、突出“新”和“变”。风貌通讯重写作者见闻,而这“见闻”又须是新的见闻,能提供新的信息、反映新的变化。因此,着眼于“新”和“变”,写出事物的新情况,揭示事物的新变化,是此类通讯的重要特征。(2)善用对比衬托 要写新,要突出“变”,通常运用背景材料,选择事实和数字,作今昔对比,这是较常用的一种手法。有时还可用民谚、故事来衬托事物的变化。(3)丰富知识,增添趣味 风貌通讯常运用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来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但也应注意以扣主题、关联现实、恰到好处、避免冗杂。(4)叙论结合、情景交融。风貌通讯可灵活调动多种表达方式。可以边叙边议,叙论结合;也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第四篇:新闻采访基础
采访―――凡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材料.认识事物的活动,可以称为调查研究.从根本上来说,记者的采访活动就是一种调查研究活动.记者―――调查,访问,真实记录客观事实的人.一,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采访是新闻活动的起点,是新闻事实通向新闻报道的唯一桥梁.1,选题的社会性:记者采访的第一个特点,即
是选题的社会性.也就是要选择那些涉及迫切的问题的,又为大众关心的问题.的目的是向大众传播新闻.记者采访的目的,是将事实保密而在要将采访来的事实采访成报道,让广大读者,听众,观众都知道.2,的时效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和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要求记者迅速了解到新闻价值的事实:它为什么发生它的意义何在这一切都要求记者用几天的时间搞清楚,才能满足大众了解新闻的需要.3,的广泛性:指调查内容要广泛,记者对象要广泛.选材的生动性:即要扑捉到生动的,有趣的事实.既然是向大众传播,就要求所写的报道生动有趣.只有生动的文字,才能被大家接受.二,如何获得采访线索:
新闻线索是新闻事实的苗头或信号.有了新闻线索,有编辑部获得,然后指定记者去采访.但大多数新闻线索却要靠记者去扑捉.1,耳朵和眼睛的功力.2,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3,从读者来信,群众来电中.4,广交朋友.5,建立自己的情报网.三,采访前的准备:
1,对采访的题目的基本情况要了解.2,相关的知识准备:准备的内容非常广阔,不仅要有科技知识,还有各行各业的知
识以及复杂的社会生活意识.3,研究采访对象:采访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只能作为提供他人或事实材料的消息来;另一类本身就是报道对象,即新闻人物.4,思想准备.5,问题准备:
记者提出的问题,最好在采访准备好时就设计好,特别是初当记者的,应在本子上记上几个,十几个最重要的问题,做到心中有底.6,物质准备:发稿准备.四,怎样选择新闻
选择新闻有一个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必须是新发生的事实或新发现的事实:这个事实必须带有新的信息,这些信息必须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熟悉实际情况:新闻是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报道.但是,寻找新闻却不能一开始就把眼睛盯在新的事实上,而必须首先熟采旧的事实,熟采了实际情况,就等于在脑子里画出了一条清晰的地平线.要时刻处于采访状态.要求记者具新闻敏感
第五篇:新闻摄影基础
新 闻 摄 影 基 础
新闻摄影的定义
1.新闻摄影是以摄影画面形象为主要表现的形式。其基本任务是报道各种新的事实,属于新闻工作的范畴。那种认为新闻摄影报道既是新闻报道、又是艺术创作的观点是不对的。
2.新闻摄影必须服从新闻工作的一般原则。在一般原则指导下,必须充分照顾其形象表现的特点,才能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地发挥其形象报道的威力。那种忽视新闻摄影形象特点的做法也要予以克服。
3.新闻照片是由摄影画面形象和具备新闻诸要素的文字说明结合而成的,对两者的要求应力求一致。比如,要求报道的内容应是真人真事,要求表现这一内容的画面形象也应是真情实景。而决不能在文字说明上要求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而在形象表现上却允许似是而非。
4.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是新闻现场情景有选择的摄影纪实。这种画面形象必须是摄影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经过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瞬间的选择、摄取得来的,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必须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
5.衡量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应坚持新闻的标准,主要是情景真实、观点鲜明、富有现场气氛;而不能把艺术照片的衡量标准强加到新闻照片头上,求全责备。人们常常以“艺术性”来衡量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从习惯上说来,也未尝不可。但是,当使用这种说法时,要注意把两种不同性质的照片区别开来。
一、摄影术的产生和发展
一、从小孔成像到照相机
1、墨子对于小孔成像的发现与研究 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
“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足蔽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蔽上光,故成景于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库内也。”
这里的“到”古文通“倒”,即倒立的意思。“午”指两束光线正中交叉的意思。“端”在古汉语中有“终极”,“微点”的意思。“在午有端”指光线的交叉点,即针孔。物体的投影之所以会出现倒像,是因为光线为直线传播,在针孔的地方,不同方向射来的光束互相交叉而形成倒影。“与”指针孔的位置与投影大小的关系而言。“光之人,煦若射”是一句很形象的比喻。“煦”即照射,照射在人身上的光线,就像射箭一样。“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是说照射在人上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下部;而照射在人下部的光线,则成像于上部。于是,直立的人通过针孔成像,投影便成为倒立的。“库”指暗盒内部而言。“远近有端,与于光”,指出物体反射的光与影像的大小同针孔距离的关系。物距越远,像越小;物距越近,像越大。
2、赵友钦和沈括对于小孔成像的记载
光通过小孔时,不论孔的形状如何,屏上得到的光斑总是发光物的像。当孔相当大时,则屏上得到的光斑形状随孔的形状而定,孔方则方,孔圆则圆。他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罅小则不足容日月之体,是以随日、月之形而圆,及其缺则皆缺。”“罅大而可容日、月之体也。”说明了小孔成像与孔的大小有关。
宋代沈括。他用“格术”对之作解,认为是由物出发的入射光线受小孔约束,而生成与物具有“本末相格”之势的像,即倒像。其具体内涵与《墨经》颇类,本书已有论述,这里不再多说。
3、绘画暗箱的出现——小孔成像由发现变成发明
15世纪,意大利画家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发明了绘画使用的暗箱。16世纪,意大利人波尔波若给“绘画暗箱”装上了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线的汇聚作用,使暗箱形成的影像更清晰明亮。从16世纪开始,欧洲的画家们使用手提“绘画暗箱”作为绘画的辅助工具。“绘画暗箱”
可以直接显示景物的影像,画家通过“描摹影像”保留人物的形象或建筑物。
二、感光术的发明与摄影的诞生
1、J·舒尔茨与T·韦奇伍德的研究
2、尼埃普斯和他的《窗外风景》
19世纪20年代,法国石版印刷工人尼埃普斯想创造一种将线条画转印到石版上的自动转印法。他采用了一种受光而软化的“犹地亚白沥青”材料,将沥青溶液涂在金属板上,用半透明的原稿贴在沥青涂层上曝光,结果受光部分变软,再用薰衣草油洗去后呈现出了与原稿相似的正像。尼埃普斯称这个方法为“日光蚀刻法”。
1826年,他将这种涂有沥青的金属板放在暗箱中,将镜头对准工作室的窗外,经过8小时的曝光后,将合金板浸入薰衣草油中冲洗,得到了第一幅经感光而成的图像。
3、路易·达盖尔与摄影术的确立
法国人达盖尔是巴黎的一位画家,当他得知尼埃普斯的日光蚀刻法后,与尼埃普斯通信,共同探讨新的定影方法。尼埃普斯不同意达盖尔用其他材料做进一步实验的主张,所以直到尼埃普斯去世,“阳光摄影法”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1837年,达盖尔通过许多次试验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来彻底改进摄影的技术。他用镀银铜板进行感光,然后将铜板浸泡在加热的盐水中获得定影。达盖儿把他的方法名之为“达盖儿式摄影法”。
4、塔尔博特的贡献
几乎与达盖尔同时间,英国人塔尔博特和其他一些人一样也在从事于摄影术的探索和试验.在试验中他有两个发现:一是盐水能把影像“定住”。二是第一次晒出的虽然是负像,但经过实际操作表明,将已晒出负影像的纸与另一张敏化了的新纸叠合再晒一次,通过负&8226;正方法就能在新纸上得到正影像。
1840年,塔尔博特对他的摄影法进行了改进:用碘化钾代替氯化钠制备乳剂,使用显影液进行加工,并于1841年,申请了他的专利“卡罗式摄影法”。
当时很少有人预想到,正是塔尔博特的负-正成像方法,解决了一个底片印制多个正影像的要求,成为以后摄影术发展的主要工艺之一。
5、感光材料的小型化推动照相机的小型化
美国伊斯门干板公司的创始人伊斯门有鉴于此,于1888年仿照塔尔博特的卡罗式摄影法,用长条形的白纸作为片基,白纸上涂以明胶乳剂,成为摄影史上最早的摄影用卷片:每卷可拍100幅直径为60毫米的圆形照片。冲洗后,将乳剂层从纸基上剥下,夹在两块透明玻璃板中间进行印片。当时,他们称这种卷片为“美国胶片”。“伊斯门干板公司”也改名“柯达干板与胶片公司”。
三、数字摄影的出现
1、对数字摄影的概念性尝试
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说的就是柯达1975年成功研发的“手持电子照相机”。以现在的审美观来看,它显得丑陋与笨拙,恐怕只能当健身器材来使用。但在当时它却让整个影像界沸腾起来。这套数码相机的操作非常“原始”,相机通过拥有10000像素(按100×100的阵列排列)的CCD拍摄影像,记录一张黑白影像需要23秒之久。一旦拍摄完毕,照片便记录到不太昂贵的音频级盒式磁带机上。磁带机要从相机内取下,并插入到播放设备上才能浏览。
2、索尼公司的“玛维卡”
1981年,日本的索尼公司在西柏林的博览会上推出了一种叫玛维卡的电子磁录照相机,人们由此看到了电子记录影像的曙光,但那时候的玛维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码相机。到了1995年柯达公司开始大批量制造数码相机,从那以后数码相机产品技术一路上升,到现在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数码相机产品都有了它自己的位置。
二、照相机的结构和基本分类
一、按感光载体分类
1、胶片照相机
2、一步成像照相机
3、数字照相机 二.按照相机使用的胶片分类
1.微型照相机2.135小型照相机3.APS照相机4.中型照相机5.大型照相机 三.按照取景方式分类
1.同轴取景照相机2.旁轴取景照相机(1)平视旁轴取景照相机(2)双镜头反光式取景照相机 四.按自动化程度分类 1.全机械手动照相机 2.自动曝光照相机 3.自动对焦照相机(1)照相机自动对焦原理(2)照相机自动对焦的诸种模式 4.傻瓜照相机 5.袖珍照相机 五.其他类型的照相机 1.摇头照相机 2.水下照相机 3.一次性照相机
二、照相机的结构和基本分类
一.镜头
镜头是照相机的关键性部件,是照相机的眼睛,它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画面质量。镜头一般由透镜组、光圈和镜筒三部分组成,高级的照相机镜头还有一些其他的特殊部件。
二.快门
快门是照相机上控制镜头进光时间长短的装置,快门开启的时间越长,通过镜头到达感光材料的光线就越多,曝光量也就越高。快门是控制摄影曝光量的重要因素,快门的运用也是摄影基础技术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三.光圈
1、光圈的定义
2、光圈系数
3、光圈的作用 四.其他机构
1、取景机构
2、对焦、测光机构
3、传统相机的输片机构
4、数码相机的存储、输出机构
三、镜头的结构和基本分类 一.按焦距分类
焦距是透镜中心点到焦点平面(即胶片的中心点或数字相机光电感光元件的中心点)的距离,它代表着镜头的基本性能,镜头的焦距不同,镜头视角也会不同,拍摄的范围也不一样,在镜头的其他性能方面更不一样,如镜头的空间感、透视等。根据镜头的焦距长短及变化一般可将镜头分为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广角镜头、变焦镜头等。
1.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是指焦距长度接近于照相机使用的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胶片不同的照相机,其标准镜头的焦距也不一样。如画幅为24×36mm的135照相机使用的底片对角线长
度为43mm,其标准镜头焦距为50mm左右,而画幅为60×60mm的120照相机使用底片对角线长度为85mm,其标准镜头的焦距为80mm左右
2.长焦镜头 • 镜头的焦距远大于照相机使用胶片对角线长度,此类镜头即为长焦镜头。长焦镜头的焦距长于、视角小于标准镜头。另外,根据镜头焦距的长度细加区分,还可分为中焦镜头、长焦镜头和超长焦镜头。对135相机而言,镜头焦距为90-135mm的于中焦镜头,其视角在20°左右;镜头焦距为135-300mm之间的于长焦镜头,其视角小于20°;焦距在300mm以上的属于超长焦镜头,其视角小于8°。长焦镜头的特点
首先,长焦镜头能像望远镜一样把远处的景物拉近,将被摄体拍摄得很大,能拍摄远处无法接近的物体,不易干扰被摄对象。适用于体育摄影和野生动物摄影等,也利于摄影记者对不法活动进行偷拍。
第二,长焦镜头拍摄的影像纵深清晰范围小,有利于摄取虚实结合的影像,容易突出主体,简洁画面。
第三,长焦镜头能压缩空间,减弱景物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削弱前后景物间的空间距离感,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结构比较紧凑。
3.广角镜头
焦距远小于照相机使用胶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为广角镜头,广角镜头的焦距远短于标准镜头,视角远大于标准镜头。对135照相机而言,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在38mm以下,其视角范围在60°以上。根据其拍摄范围的大小又可分为小广角、广角和超广角镜头。在135相机上,焦距为38mm-28mm的镜头称为小广角镜头;焦距为在28mm-22mm的称为广角镜头;焦距在22mm以下的镜头称为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的特点
首先,广角镜头拍摄的景物纵深清晰范围大,能把前后景都清晰的表现出来。其次,广角镜头拍摄的范围广,拍摄的画面气势宏大,可以获得更多的背景信息;可在较狭窄的环境中拍得较大的场面,能把较小的空间表现得很大而夸大空间。
第三,广角镜头拍摄的照片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强烈,夸张前景景物,使前景景物夸大,远景更小,远近拉开,加强纵深感。还可以利用近大远小的特性,夸张主体的某一部分,达到特殊的造型效果和构图目的。
最后,广角镜头焦距极短、拍摄范围极广时,影像畸变现象较为严重,在画面边缘部分,水平的线条会发生弧形弯曲的现象,垂直线条会发生倾倒现象;近距离拍摄时人物时影像变形失真更为严重。
4. 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的视角极大,类似鱼的眼睛视角,同时镜头在外观上其镜片凸出在外,也酷似鱼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实际上鱼眼镜头也是一种广角镜头,其视角比超广角镜头还要大,对135相机来说鱼眼镜头的焦距一般在16mm以下,视角在170-220°之间。
鱼眼镜头是广角镜头的极端,具有超广角镜头的所有特点,如视角极大、拍摄范围极广;纵深清晰范围极大,拍摄时几乎不需要调焦;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极强,空间感极强,极度夸张前景。另外,鱼眼镜头制造时故意保留了光学上的筒形畸变,因此,用它拍摄的景物均有严重的桶形畸变。
二、镜头的结构和基本分类
镜头由遮光罩、镜片、镜桶和伺服机构组成 新闻摄影的镜头选择
首先,为提高抓拍速度,使用自动对焦照相机和镜头是有必要的
其次,对不同种类镜头的选择,应根据个人的爱好和拍摄内容来定 再次,对变焦范围的选择,也应根据实际的拍摄需要进行 其他附件
摄影的四种基本技巧
一、曝光的控制
二、光线的谋划
三、景深的使用
四、构图的制作 曝光
摄影曝光的准确性对图像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也是摄影技术中较为难以掌握的部分。准确的曝光应该尽量把景物的明暗层次全部表现出来,拍摄时一般以中级灰为曝光依据,使暗调部分、中间调部分和亮调部分都充分地得到表现,这是曝光的技术标准。而不准确的曝光,主要有曝光过度和曝光不足两种。
曝光过度是指拍摄时光圈开得过大或快门时间过长,使感光材料感受的光线过多,从而会使景物中的亮部层次损失,而阴暗部分层次表现极好。曝光不足是指拍摄时光圈开得过小或快门时间过短,使感光材料感受的光线过少,从而使景物中暗部层次损失,而明亮部分的层次得到很好的表现。
倒易率 同样的光通量下 光圈大一档=快门慢一档
光圈小一档=快门快一档
一.影像曝光的因素
①照相机光圈的大小和快门开启的时间,这两者控制着光线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 ②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敏感度高的感光材料所需曝光时间就短,反之就长 ③在传统胶片摄影时代,冲洗条件也是影响曝光的主要因素之一,可以通过调整显影液的浓淡或延长、缩短冲洗时间来控制曝光情况
④在使用高速快门或较慢快门时,会引起倒易律失效影响曝光效果 ⑤拍摄者可以利用感光材料所允许的曝光宽容度进行主观性的艺术曝光
二.如何估计曝光 1.室外自然光的估计曝光 2.梯级曝光法
3.“宁过勿欠”与“宁欠勿过” 三.照相机曝光模式 程序优先(P)快门优先(S)光圈优先(A)手动曝光(M)全自动曝光(Auto)四.曝光的方法
摄影曝光的方法主要有亮部曝光法、暗部曝光法、平均曝光法三种,此外拍摄者还要熟练地运用照相机上的曝光补偿和曝光锁定功能,以更好地驾驭曝光。曝光补偿
当使用照相机的自动模式和程序优先模式进行拍摄时,照相机未必能完全准确地测定曝
光值,如果使用者发现液晶显示屏上的图像明显过亮或过暗,可以采用手动设定曝光补偿的方法来调节曝光量。几乎所有的照相机的曝光补偿范围都在正负2EV内加减,EV值每增加或减少1.0,曝光量就增加或减少一倍。不同相机提供的加减级别有所不同。在使用相机的曝光补偿时,仍然需要注意“白加黑减”这一重要定律。在曝光没有产生误差的条件下,使用曝光补偿能够使画面产生高调或低调效果,提高曝光补偿值,产生曝光过度的高调效果,在人物摄影中可以使皮肤色彩变淡、色调明朗;降低曝光补偿值,产生曝光不足的低调效果,可以使影调变暗,色彩丰富,如果在室外拍摄,暗淡的色调还能够使天空产生暴风雨般的效果。
景深
严格地说,只有焦点才是照片上最清晰的点,但由于人眼的视觉误差,常常会把焦点前后一定范围内的景物也认为是清楚的,这个一定范围内清晰的景物就是景深,在焦点前面的景深叫前景深,焦点后面的叫后景深。景深对于照片的清晰度、艺术处理和画面主题与主体形象的表现均有重要意义,它常常是人们所忽视的问题。在进行摄影创作时,要根据摄影题材与创作意图灵活运用景深。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1.光圈 2.镜头的焦距 3.拍摄距离 三.景深的运用 1.获得最大景深的方法 2.获得最小景深
四.超焦距及其应用 安全快门选择
一般来说当相机在开启快门期间,如果拍摄物体或者相机发生了移动或者抖动的话,拍摄出来的照片往往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虚糊现象。因此,就拍摄来说,我们往往有个安全快门的概念,它的基准值是使用焦距的倒数。当快门速度值比这个基准值大的时候,手持拍摄时往往就会发生相机抖动的情况。例如使用200mm的焦距,手持拍摄时快门速度最好不要低于1/200秒。而使用长焦段进行拍摄时,所需要的快门速度会更加快,但是由于镜头在长焦段时的视角偏小,通光量会明显减少,因此这种情况下经常无法达到所需要的快门速度,从而增加发生抖动危险。安全快门只是一个大概的概念,并不绝对,防抖技术一般可以将快门速度降低3档左右,对于手持不稳的用户来说,其快门速度需要更加快,反之亦然。
镜头对焦于无穷远时,由于景深的存在,有一个离镜头最近的清晰点,这一点就是超焦点,它到镜头的距离就是超焦距。超焦距并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距离,而是会随着光圈和镜头焦距变化而变化,不同的光圈有不同的超焦距,光圈越小,超焦距越近。镜头焦距不同,即使光圈相同,超焦距也不同。镜头焦距越长,超焦距越远。超焦距越近,则景深越大;反之,则景深越小。超焦距在摄影中的应用是,当镜头对焦于超焦点时,景深范围是超焦距的中点到无穷远,此时可获得最大景深。
光线
光线以其神奇的魅力使底片曝光构成影像,完成外界事物的基本造型;同时,又是构成光影美的源泉,是形式美的缔造者;另外光线更是摄影者表现主题、表达情感、渲染被摄画面环境气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摄影中,把握光线的运用是拍摄优秀摄影作品的必由之路。通过摄影实践,把握摄影光源的性质,了解各种光位的造型特点与艺术表现力,积极探究光
线的情感特点,在拍摄的过程中把握各种天气条件下光线照明的特点,必然能通晓摄影用光。
一.光的基础知识 1.光源 自然光 人工光 2.光的性质 直射光 散射光 3.光位
(1)顺光:顺光也叫“正面光”,是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一致的光线,照相机上的内藏式闪光灯照明就是典型的顺光照明。
(2)前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成水平45度左右角的光线称为前侧光,它是摄影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光位
(3)侧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的方向成水平90度左右的光线称为侧光,侧面光在现实生活的拍摄中使用较少
(4)侧逆光:光线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方向在水平上成135度左右角时的光线称侧逆光,在艺术创作中侧逆光是较为常用的、颇具艺术魅力的光线投射方向
(5)逆光:光线的投射方向与照相机镜头的方向相对,光源和照相机将被摄体夹在中间,这种光线投射方向称为逆光,逆光的照明在摄影艺术创作中也较为常见,它具有一种神秘的气氛,具有神奇的艺术魅力
(6)顶光:光线的投射方向和照相机镜头方向在垂直方向上接近90度的光线称为顶光,顶光几乎就是从被摄体的头顶上照射下来光位较高,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如夏天
中午时分的光线就是顶光
(7)脚光:脚光是光源位置偏低,或根本就在地上,向上照明被摄体的光线投射方向。拍摄人像时照明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极为罕见,因此,不符合人的视觉习惯,用人工光布置出来拍摄人像,则有一种阴险恐怖的视觉感受
4.光型
光线以其神奇的魅力使感光材料曝光构成影像,完成外界事物的基本造型,同时又是构成光影美的源泉,是形式美的缔造者,另外,光线更是摄影者表现主题、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摄影主要是用光造型,根据光的造型作用,可以将光线分成主光、辅助光、修饰光、轮廊光、背景光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光线在摄影造型中的作用不同,不同类型的光线有不同的造型艺术魅力。
5.光比
被摄景物上受光面与阴暗面的明暗亮度比称为光比,在影室人像摄影中,摄影时主光和辅助光的亮度比称为光比,光比的大小对于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控制照片的影调,烘托画面气氛有直接影响。光比小,被摄景物的明暗反差关系小,影调趋向柔和,表现出细腻、柔和、抒情的艺术效果;光比大,被摄景物的明暗反差大,画面的影调结构生硬,能表现出明锐、凝重、刚毅的艺术效果;光比适中,可以形成丰富的影调结构。
三.室外自然光
在各种可用于摄影的光线中,自然光的使用最为方便,但要用好自然光却需要一定的技巧。自然光的亮度和颜色都在不断地变化,虽然肉眼往往难以察觉,但这些变化都会在照片中呈现出来。要用好自然光,摄影者就必须长期耐心地研究光线在一天之中和一年四季的不同变化,拍摄者可以试着确定一个固定的被摄物体,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段从不同光位进行拍摄、对比,即可以基本掌握自然光的运用规律。
四.室内人工光
室内人工光并不只是作为对室外自然光的补充,它是摄影师通过人工照明的各种手段,以光线基础知识和光线造型技巧为基础,创造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光线效果,使被摄影物体的艺术形象得以突出,美的意韵得到升华,作品的主题思想得到提升。与室外自然光相比,人工光照明更有利于摄影师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处理,摆脱室外自然光状态下相对被动的拍摄局面。
五.新闻摄影的用光
用光从来都是一个艺术摄影领域的话题,作为以传递新闻信息为己任的新闻摄影来说,新闻信息的表现是首要的,而艺术气氛的营造则居于其次。不过,任何摄影活动都离不开光线这一话题,新闻摄影也要面临光位、光源、光型等诸多技术要素。因此,科学地把握光线的运用,在新闻摄影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构图
构图一词源自拉丁文componere,原意为组合、构成,它是平面艺术构思的重要环节,艺术构图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需要调动各种因素,涉及多种形式法则,它是平面造型艺术的基础,中国传统画论称其为章法或布局,被誉为“画之总要”。摄影艺术创作所面对的对象是极其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要精妙地领会“减法”艺术的真谛,就必须具备完整、熟练的构图知识和技能。
1.摄影构图的基本元素(1)点(2)线(3)面
2.摄影构图的基本原理
(1)对称:对称美是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称”一词源于希腊语的“symmetros”,意思是“同时被计量”。自然界到处存在着对称因素,特别是人类自身的左右对称的美感是最早被注意的美感形式,人类继而通过了解自身的对称构造相继发现了平衡、和谐、对比等原理。
3.摄影构图的基本形式
(1)横向形式、竖向形式与斜向形式(2)几何形式
新闻摄影的基本方法 抓拍的内涵与方法
抓拍,是深入新闻现场,充分利用现场光线、环境等,不摆布、不干涉被摄对象,让被摄对象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中去快速抓取生动、自然、真实的精彩瞬间。
一.抓拍的特点与作用
• 抓拍是新闻摄影的基本方法,是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正如我国新闻摄影理论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原会长蒋齐生先生所说:“从本世纪30年代以来,抓拍以成为真正的新闻摄影记者、摄影工作者的根本特征和基本技巧,没有抓拍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图片,也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摄影记者。”在国际摄影界,一些著名摄影家、著名摄影记者,大都主张抓拍,并在实践中坚持抓拍的摄影创作方法。例如法国摄影大师亨利·布勒松,是国际摄影界公认的当代抓拍大师。布勒松首先提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抓取决定性瞬间”的论点,并在近50年的摄影生涯中始终遵循着自己倡导的“不干涉、不摆布、不加工、不矫饰”的拍摄方法,他创作时以保持拍摄时的真实效果为目标,印放照片从不剪裁或作暗房
加工,这种创作方法,使布勒松成为“摄影史上的一道门”的决定性因素。二. 1. 偷拍
在被摄主体没有发觉的情况下拍摄,必定能抓拍到其真实、动人的形象,偷拍就是不让被摄对象发现而采取的最佳拍摄方法,具体拍摄时可以采用任何办法来避免被摄体的发现,常用的方法是运用长焦镜头拍摄和隐藏或伪装照相机拍摄两种方法。2.快速拍摄
快速拍摄法是指在被摄对象没有察觉情况下以及被摄对象发现照相机之前,拍摄者敏捷快速地取景、构图、调焦、确定曝光并按下快门进行的抓拍。
2. 情感沟通
这种方法是拍摄者进入新闻现场后,为了摄取现场人物的神韵,主动与现场人物交流,相互之间进行情感沟通,努力与他们建立融洽的朋友关系。使自己融于现场人物的活动之中,这时你在他们面前的出现,照相机在他们面前的出现便不会影响现场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情感的流露。这种情况下,拍摄者就可以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从容地进行抓拍。这时拍摄者与被摄对象之间情感交流的目的是缩短两者之间的心理距离,避免拍摄者和照相机的出现影响拍摄对象行为、情感的表达。通常在两者较为熟悉的情况下,被摄者对拍摄者的摆布极为配合。这时千万要注意跟被摄对象去亲近的目的不是摆布拍摄对象。名作《画家石鲁》就是作者李江树在与石鲁老前辈有了深入沟通后抓拍下来的。3. 声东击西
在拍摄现场,拍摄者发现了拍摄目标,而目标也发觉拍摄者要拍他时,必然会产生紧张感,而且有好多人不愿意别人拍自己,即使自己在做好事,也不愿接受拍摄者的“表扬”和“赞美”。这是他的行为表现就会极不自然,拍摄下来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在这种情况下,拍摄抓拍的策略
者可以把镜头对准别的方向或将照相机收起来,佯装不再拍摄,悠闲地把视线转移开,“饶有兴趣”地注意其他人物和景物,以解除被摄对象的顾虑。有时,拍摄者可以故意对着其他目标用闪光灯空闪,假装拍摄其他物体,甚至不惜浪费胶片,拍摄一张自己不需要的人或景。这样更会使被摄者认为“自作多情”而完全放松放松警戒,神经会逐渐松弛,重新进入自己的“角色”,进行正常的活动,表露出自然的神态。这就是“声东”所产生的效果。然后待被摄对象呈现出自然、生动、感人的形象时,便可以突然掉转照相机镜头“击西”,从而可以抓拍到精彩的画面形象。5.守株待兔
这种拍摄方法要求耐心细致的观察事物,掌握事物的活动规律,没有条件或必要一直跟踪事物,只要在预计会出现精彩画面的位置或在事物的必经之地等待事情的发生,一百米赛跑、汽车拉力赛灯等,许多精彩的画面就是这么拍摄出来的。这就是守株待兔的抓拍方法。
6.人取我舍
人取我舍法是大家都在争抢着从一个角度拍摄时,有远见、有头脑、有创新精神的摄影记者却不去抢这个角度,而是换个角度、换个拍摄思维去拍摄的方法。
7. 盲目射击
拍摄时根据镜头的大概范围,不看取景器,直接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方法就是盲目射击法。这种拍摄方法可以避免引起被摄对象的注意,能抓拍到比较真实自然的人物形象,拍摄社会丑恶势力或现象时,要是被发现了,记者的照相机可能会被砸了,人身安全有时都可能受到威胁,不看取景器拍摄就可以遮人耳目,抓拍到不易拍摄到的场景。
8.跟踪追击
有些时候,发现了新闻现象或新闻事件,并不是马上就能抓拍到新闻摄影作品,而有些重大新闻事件也不是立即就能报道完,续后可能还有重大进展等等,这些报道新闻摄影题材
最好的办法就是跟踪追击、锲而不舍地抓拍,不放过任何一个有意义、有价值新闻场景与形象。
摆拍的内涵与方法
摆拍,是错过时机或新闻发生现场无法完成较好拍摄效果的一种摄影技法。通过充分布置光线、环境等,摆布、干涉被摄对象,抓取比较好的效果内容。
二. 摆布拍摄
摆布拍摄是一种彻底地干涉被摄对象的拍摄方法。对于刚出土的文物这类静态性新闻,在拍摄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它们进行任意摆布,以求达到最佳的拍摄效果。在艺术摄影中,摆布也是可行的一种创作方法,可以对人物的姿态造型、人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人物的表情等进行导演摆布,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添景加物。但是,在拍摄新闻人物以及活动性的新闻时,决不允许采用摆布拍摄法。更不容许导演与虚构。
二.组织加工拍摄
组织加工拍摄是在不违反真实的情况下,为方便构图,拍摄出较为美观的画面,加强画面主体形象的表现,适当对被摄主体及环境做一定的安排与调整而进行的拍摄方法,组织加工的对象只限于部分题材的人物和物体。至今许多拍摄者仍使用这种方法。
抓拍与摆拍的合理化运用
抓拍与摆拍都是新闻摄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表现工作生活的情况和景象。
一.尽量抓拍
抓拍是新闻摄影最基本的方法,是摄影记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摄影家石少华在《新闻摄影与摄影记者工作》中指出:“作为一个摄影记者,他最主要的本领,仍旧是应该学会掌握生活规律,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干涉对象,真实、迅速、生动地拍摄
出照片来。”
二. 能动摆拍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个别细节破坏画面主体形象的表达,或现场环境与主体形象表现欠佳等等,抓拍有时不能有效的进行或根本无法进行,此时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动的干涉对象、进行摆拍,但是这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原则。否则拍摄出来的照片就失去了意义、价值,失去了生命。例如:英雄归来与亲人拥抱的感人场景,错过了就不能摆拍,因为违背了事物发展规律,摆不出那种真情实感。再比如:去采访一名训练标兵,去采访拍摄时他也许正在休息、学习,当然就不可能机械地改天再来,实际上可以请他配合一下,看看他平时刻苦训练,怎么练习专业技能等等,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来抓拍。这里对被摄对象的干涉是再现真实、是能动的摆拍、是可行的。
三. 摆抓并举
摆拍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抓拍,要运用抓拍,机械的摆拍,象拍摄静物一样的摆拍,会把主体形象摆“死”,那样拍摄不出真实生动的形象,摆拍过程中抓拍。
抓拍的过程中,为使主体形象完美、主题深化,可以适当对现场环境及构图要素进行取舍,适当的调节对象的位置、朝向、姿态等,但必须以真实性为原则,拍摄者对被摄对象的干涉和调节不能影响被摄对象的自然动作、姿态及情感的流露。
摆抓并举的是新闻摄影拍摄过程中必要的拍摄方法。它可以兼顾构图的完美、形象的真实性以及生动感人瞬间的捕捉。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应认清抓拍和摆拍各自的优缺点,调动一切合适的拍摄方法,实事求是、抓摆并举。但是,无论是摆拍过程中抓拍,还是抓拍过程中摆拍,都要切记一个原则,即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摄影的生命。
军事新闻摄影的特殊性
军事新闻摄影是新闻摄影的一部分,其主要方法与日常的新闻摄影方法技巧是相同的,但也存在有一定的特殊性。
军事新闻摄影
早期是军事新闻摄影就是战争摄影,表现战场上发生的一切情况,它保留了战争史上的真实可靠的形象史料,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战士的英勇、重大战役的现场等,给人们以灵魂的震撼,是较有影响的一类新闻摄影题材。现代军事新闻摄影还包括和平时期军事建设、军事演习、军事生活、军事成果等方面的内容
(1)军事新闻摄影的特点
军事新闻摄影的特点首先表现为真实性 军事新闻摄影的第二个特点是危险性 军事新闻摄影的第三个特点是保密性(2)军事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 首先是政治素质
军事新闻摄影记者的第二个素质是拥有健康的体魄 军事新闻摄影记者还必须具备广博的军事知识 军事新闻摄影记者还应具备吃苦耐劳以及献身精神(3)军事新闻摄影报道的注意事项 军事新闻摄影首先应该主要采用抓拍的形式 军事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活动中要注意保密 军事新闻摄影报道还要有勇于创新的精神 军事特点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