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2022-12-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是9号说课者,我说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立意还在于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本章的第二节中,已经学习了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第五章中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规律,这些为“月——地检验”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月——地检验”中,是要验证同一物体在地面上不同高度(地面附近和地面上38万公里高的地方)受到地球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的,可最后要转化为可验证地面附近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加速度(即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步转化不易理解,是学生理解“月——地检验”的一大障碍。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和求证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体会科学发展对人们世界观的改变所起的作用;

2)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体会科学家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难点:“月——地检验”的理解。

五、教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

教师通过提问,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教师的提问。

2、自主、合作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能自学的地方,能合作解决问题的地方,教师就可以放手。

六、教学过程

课堂主要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引入、新课教学和课堂小结。

1、引入:(预计3—5分钟)

教师展示:【课件】幻灯片1——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下落的照片。展示照片,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提问:

(1)既然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力使得行星不能飞离太阳,那么是什么力使得地面上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

(2)这两种作用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吗?

(3)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相同吗?这些力都遵循相同的规律吗?

这三个问题逐渐递进,问题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具有可比性。只要能回答问题(3),也就回答了问题(2),解决了问题(1)。这里实则是猜想: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性质相同,这些力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2、讲授新课:(预计35分钟)(1)月——地检验(预计15分钟)

首先,要学生弄明白将要验证的是什么;其次,要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验证的是这个;然后,要学生思考怎么样才能验证这个。要验证的问题是:将某一物体分别放在地面附近和月球轨道上,检验物体在地面上不同高度受到地球作用力的大小是否满足1/602的关系。

为什么要验证的是这个:用同一物体或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这样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只由距离来决定,体现的是控制变量的思想。

如何才能验证这个?

教师提问:你能将这个物体放到38万公里高的地方,测出它受到地球对它的作用力吗?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体会到:将这个物体放到38万公里高的地方不现实,至少牛顿那个时代的人做不到,也就是说,直接测量该物体在38万公里高度上受到的地球对它的作用力,不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已经预习过的学生,肯定是知道要将之转化为加速度的关系来验证,可是怎样转化,正是本节的难点所在。

教师提问:假设地面附近有个苹果,其质量等于月球的质量,这样算不算是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地面附近和距离地面38万公里高的地方了呢?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体会到:换一个角度,多一条路;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启发式提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由什么决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既然力的关系难以验证,那么我们就验证力的作用效果好了。我们知道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只受地球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而月球在地球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样,问题就得到了转化。

教师提问:这两个加速度多大?它们满足1/602的关系吗?请你计算后说明。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计算、验证,用数据说明牛顿的猜想的正确性。(此验证,所用数据都是常识,不必教师给出。)最后教师要指出:虽然在中学阶段只能将椭圆轨道近似为圆形轨道来证明万有引力定律,但牛顿当年是在椭圆轨道情形下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一步是要学生体会:更严格的证明,需要更高的数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万有引力定律(预计10分钟)

这部分内容实则是:进一步猜想、进一步推广。

鉴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各个量的物理意义及单位、适用范围等,都不难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我就交给学生自学去了。

完了,我再交代:牛顿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一步步推广至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是需要魄力、胆识和惊人的想象力的,物理学的许多重大理论的发现,不是简单的实验结果的总结,它需要直觉和想象力,大胆的猜测和严格的证明。

我这么一交代,是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的意识,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

(3)引力常量(预计10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牛顿同时代的人,当你听说牛顿弄出来个什么“万有引力定律”,你能据此算出两个人之间的引力吗?请解决课后问题与练习1。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体会到两点:

1、引力常量的测定是多么重要,没有引力常量G的值,万有引力定律是没有应用价值的,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2、引力常量的测定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在牛顿之后1内,都没有人测定出来,从而为学生体会卡文迪许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之大打下伏笔。

教师提问:卡文迪许是怎样测量两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呢?

这个问题,有时间的话呢,就展示【课件】幻灯片2,介绍卡文迪许的扭秤装置。没有时间的话呢,就不展开了,我就这么一问,只要学生心中一闪:是呀,这怎么测量呀?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介绍完了引力常量G的值,教师还需指出:引力常量能够测定,本身就是对万有引力定律的一次证明。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有了较精确的引力常量G的值,那么,你能估算两个人之间的万有引力吗?请再次解决课后问题与练习1。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两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方法,各量的物理意义;2两个人之间的万有引力有多小,卡文迪许通过测量两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而测定引力常量G有多难。

3、课堂小结(预计3—5分钟)

要求学生先独立整理本节内容,弄明白自己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然后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还不懂的问题。

完了教师指出:本节内容,主要是两个猜想、两步推广和两次验证。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他能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课堂的教学进程,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布置作业。

作业为:课后问题与练习

2、3。这两题,都是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其训练价值有两个:

1、可加深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2、体会在宏观世界中万有引力起绝对的支配作用,而在微观世界中,万有引力是很微弱的。这为以后微观粒子所受万有引力的处理方法埋下伏笔。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望指正,谢谢大家。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万有引力定律是宇宙这章的第一节,是本章的核心,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为研究天体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彻底使人们对宇宙的探索从被动描述走向主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圆周运动,下启卫星的运动。掌握好本节课,对前面知识的加深理解,后面问题的顺利解决,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习万有引力定律需要以牛顿运动定律和匀速圆周运动知识为基础。

二、学情分析及处理对策:

通过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历史,引出开普勒三大定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鼓励学生猜想是什么力提供了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结合牛顿的猜想,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推广,提出万有引力的概念。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些数据和已知的定律,让学生探究推导万有引力的表达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最后概况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等,并适当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整个过程希望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广,小心求证”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科学家一样去探究,进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和万有引力定律。方法是:通过介绍太阳系行星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行星运动所需要的力,让学生对此进行猜想,通过强调牛顿归纳出所有有质量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的思考过程,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在已经发现的物理规律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常规方法。

四、教法:

阅读思考、猜想假设、分析推理、事实验证、总结归纳、讨论交流、练习巩固等。

在设计本节教学知识目标时定位并不高,只要求学生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条件,知道卡文迪许实验的巧妙构思,学会直接运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计算。而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运用网络搜索、组织信息以及交流表达,认识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通过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经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探究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认识建立物理模型、合理简化、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等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宇宙的奥秘,以牛顿的重大发现为载体了解科学发展史,感悟科学先驱的探索精神,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科学观。通过发现万有引力和验证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体验科学研究的长期性、连续性和艰苦性。这样设计教学目标也是为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选择了以学生课题研究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共同研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模式。研究课题设置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作了扩展,补充了一些新的内容。由于学生刚开始尝试这种学习方式会遇到困难,我们对学生准备过程给予了较严密的监控和实施指导。我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也是对师生互动学习的一种尝试。

五、教学程序设计: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作为教师,不应该只关心学生学习的成果,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在过程中给学生以情感的震撼,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过程中获得科学研究的能力。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同时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往往不满足于课本的知识介绍,本课中的介绍知识完全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完成。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

第一环节,通过创设宇宙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根据开普勒三大定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第二环节,鼓励学生猜想是什么力提供了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并结合牛顿的猜想,提出万有引力的概念。

第三环节,引导学生重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得出万有引力定律公式的过程。

第四环节,概况总结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和特性。

第五环节,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用Flash模拟扭秤实验,介绍万有引力定律的一些应用。

本节课在课前将学生分组,做一定的课前准备,让学生自己搜集第谷、开普勒、牛顿和卡文迪许四位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对科学做出的贡献。在引入新课阶段,教师首先创设情境,播放视频,对宇宙、“勇气号”和“嫦娥一号”等进行大致的介绍,并让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课前准备的科学家的事迹,通过对古人研究过程的回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展示自己课前准备的成果,由学生介绍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传说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的课外活动与课内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展开猜想,互相交流,并与科学家的猜想作对比,增强他们的信心。再对牛顿的猜想的分析,并将此猜想进一步大胆推广,认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万有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模型,进行合理简化,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等研究物理规律的一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介绍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和演示相应的Flash动画,验证万有引力定律,以此来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合理推广,小心求证的科学品质。

《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是9号说课者,我说课的课题是:万有引力定律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万有引力定律》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从性质与地位上看,本节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外推,是下一节内容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看,是猜想、假设与验证相结合、是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教学内容。教科书的立意还在于物理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本章的第二节中,已经学习了太阳与行星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第五章中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相关规律,这些为“月——地检验”的学习和理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月——地检验”中,是要验证同一物体在地面上不同高度(地面附近和地面上38万公里高的地方)受到地球作用力的大小关系的,可最后要转化为可验证地面附近物体自由下落的加速度(即重力加速度)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加速度(即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这步转化不易理解,是学生理解“月——地检验”的一大障碍。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上的重物下落与天体运动的统一性;

2)知道万有引力是一种存在于所有物体之间的吸引力,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的适用范围; 3)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决简单的引力计算问题,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公式中r的物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思路和过程,体会在科学规律发现过程中猜想和求证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体会科学发展对人们世界观的改变所起的作用; 2)了解引力常量G的测定在科学历史上的重大意义,体会科学家的在科学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和简单应用; 难点:“月——地检验”的理解。

五、教学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

教师通过提问,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教师的提问。

2、自主、合作学习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学生能自学的地方,能合作解决问题的地方,教师就可以放手。

六、教学过程

课堂主要教学活动分为三个环节:引入、新课教学和课堂小结。

1、引入:(预计3—5分钟)

教师展示:【课件】幻灯片1——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苹果下落的照片。展示照片,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教师提问:

(1)既然是行星与太阳之间的力使得行星不能飞离太阳,那么是什么力使得地面上的物体不能离开地球,总要落回地面呢?

(2)这两种作用是同一种性质的力吗?

(3)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相同吗?这些力都遵循相同的规律吗?

这三个问题逐渐递进,问题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具有可比性。只要能回答问题(3),也就回答了问题(2),解决了问题(1)。这里实则是猜想:拉住月球使它围绕地球运动的力,与拉着苹果下落的力性质相同,这些力都遵循相同的规律。

2、讲授新课:(预计35分钟)(1)月——地检验(预计15分钟)

首先,要学生弄明白将要验证的是什么;其次,要学生弄明白为什么要验证的是这个;然后,要学生思考怎么样才能验证这个。要验证的问题是:将某一物体分别放在地面附近和月球轨道上,检验物体在地面上不同高度受到地球作用力的大小是否满足1/602的关系。

为什么要验证的是这个:用同一物体或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这样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只由距离来决定,体现的是控制变量的思想。

如何才能验证这个?

教师提问:你能将这个物体放到38万公里高的地方,测出它受到地球对它的作用力吗?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体会到:将这个物体放到38万公里高的地方不现实,至少牛顿那个时代的人做不到,也就是说,直接测量该物体在38万公里高度上受到的地球对它的作用力,不具有可操作性。对于已经预习过的学生,肯定是知道要将之转化为加速度的关系来验证,可是怎样转化,正是本节的难点所在。

教师提问:假设地面附近有个苹果,其质量等于月球的质量,这样算不算是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地面附近和距离地面38万公里高的地方了呢?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体会到:换一个角度,多一条路;正所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启发式提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由什么决定?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效果之一,就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既然力的关系难以验证,那么我们就验证力的作用效果好了。我们知道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只受地球作用下做自由落体运动,而月球在地球的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

这样,问题就得到了转化。

教师提问:这两个加速度多大?它们满足1/602的关系吗?请你计算后说明。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计算、验证,用数据说明牛顿的猜想的正确性。(此验证,所用数据都是常识,不必教师给出。)最后教师要指出:虽然在中学阶段只能将椭圆轨道近似为圆形轨道来证明万有引力定律,但牛顿当年是在椭圆轨道情形下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这一步是要学生体会:更严格的证明,需要更高的数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万有引力定律(预计10分钟)

这部分内容实则是:进一步猜想、进一步推广。

鉴于万有引力定律的文字叙述、数学表达式、各个量的物理意义及单位、适用范围等,都不难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我就交给学生自学去了。

完了,我再交代:牛顿将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一步步推广至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是需要魄力、胆识和惊人的想象力的,物理学的许多重大理论的发现,不是简单的实验结果的总结,它需要直觉和想象力,大胆的猜测和严格的证明。

我这么一交代,是培养学生敢想敢做的意识,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

(3)引力常量(预计10分钟)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牛顿同时代的人,当你听说牛顿弄出来个什么“万有引力定律”,你能据此算出两个人之间的引力吗?请解决课后问题与练习1。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体会到两点:

1、引力常量的测定是多么重要,没有引力常量G的值,万有引力定律是没有应用价值的,还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

2、引力常量的测定难度之大,可以想象,在牛顿之后100年内,都没有人测定出来,从而为学生体会卡文迪许工作的重要性和难度之大打下伏笔。

教师提问:卡文迪许是怎样测量两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的呢?

这个问题,有时间的话呢,就展示【课件】幻灯片2,介绍卡文迪许的扭秤装置。没有时间的话呢,就不展开了,我就这么一问,只要学生心中一闪:是呀,这怎么测量呀?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介绍完了引力常量G的值,教师还需指出:引力常量能够测定,本身就是对万有引力定律的一次证明。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有了较精确的引力常量G的值,那么,你能估算两个人之间的万有引力吗?请再次解决课后问题与练习1。

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两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方法,各量的物理意义;2两个人之间的万有引力有多小,卡文迪许通过测量两个铅球之间的万有引力而测定引力常量G有多难。

3、课堂小结(预计3—5分钟)

要求学生先独立整理本节内容,弄明白自己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然后小组内讨论,共同解决还不懂的问题。

完了教师指出:本节内容,主要是两个猜想、两步推广和两次验证。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他能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和课堂的教学进程,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5、布置作业。

作业为:课后问题与练习2、3。这两题,都是直接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的,其训练价值有两个:

1、可加深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体会在宏观世界中万有引力起绝对的支配作用,而在微观世界中,万有引力是很微弱的。这为以后微观粒子所受万有引力的处理方法埋下伏笔。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水平有限,错误难免,还望指正,谢谢大家。说课教师:亳州二中 晏仲新 2012-4-18

下载《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有引力定律》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1) (2) (3) 2. (1) (2) 知识与技能 会计算天体的质量. 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思......

    专题8:万有引力定律

    专题八:万有引力定律参考答案“万能”连等式其中gr为距天体中心r处的重力加速度.人造卫星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分析天体运动的方法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的向心力由......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刘立刚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太阳与行星的引力后,探究地球与月球,地球与地面上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否与太 阳与行星间的作用力是同性质得力,从......

    高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高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案 【摘要】查字典物理网小编编辑整理了高二物理教案:万有引力定律,供广大同学们在暑假期间,复习本门课程,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巩固学过的知识! 教......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会计算天体的质量. (2) 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3)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思考......

    万有引力定律优秀教学设计

    《万有引力定律》教案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思路和过程;知道什么是万有引力定律;知道万有引力常量以及它的测量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逐......

    高中物理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案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育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应用。 2.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等知识分析具体......

    高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高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 【摘要】查字典物理网小编编辑整理了高二物理万有引力定律教学设计,供广大同学们在暑假期间,复习本门课程,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巩固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