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美与苏宁竞争战略分析
本报记者李晓蕾北京报道 国美收购永乐导致行业巨变后的第一个黄金周,国美、苏宁对此轮战役的重视不言而喻。而永乐、大中、五星或已被吞并或将被兼并的明晰命运,也令众厂家对该三者的资源投入力度有所缩减,从而进一步将美、苏推至到了正面交锋、全面争夺中国家电市场的前台。
价格战遭遇价值战
完成对永乐之收购后傲视中国家电连锁行业的国美,早自9月初即已凶猛发力,率先完成了对“十一”资源的各种储备,其中仅北京地区,就囤积了高达30亿元的紧俏、主流货品;加之种种大力度的直降、返卷活动,将行业整体价格成功下拉了30%之多。“根据有关统计,„十一‟期间我们平均每秒即能卖出8件货品。”国美电器华北区总经理王辉文认为,这场爆发性的“井喷”胜利,主要源自于国美“率先降价”与“坚持低价”的策略。“这将是我们发展的永恒主题,无论什么时候,国美都会永远高举价格战的大旗。”王辉文毫不避讳地如是作着总结。
但令人意外的是,对于唯一竞争对手7天来的高调价格打压与挑衅,全国采购备货金额同样达到80亿元的苏宁却并未正面接招。“十一”期间,尽管在苏宁卖场内也能看到众多“触目惊心”的特大价格标签,但往年“跟踪对手、连环降价”的惯用手法却不再上演。“今年我们苏宁总部有规定,无论国美将价格拉低到怎样的程度,我们有自己的底线,不能无限度跟进。”苏宁卖场内一名三星彩电的销售员向记者如是透露。
而与此同时,苏宁对自身在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物流平台等后台体系建设上的高力度投入则予以了大规模宣传,甚至于在央视投放了此方面广告;并在“十一”当天以全国45地同时开出52家连锁店的恢宏气势,刷新了整个家电连锁行业的单天开店最高纪录;且其中10家大型旗舰店还有着“定义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发展新标准”——“3C+模式”的头衔。“销售同比增长超过100%的迅猛势头证明,价值战比价格战更重要。”苏宁华北区管理总部执行总裁范志军如是称。
竞争进入深水区
事实上,令美、苏两企业在这个“十一”策略如此不同、以致罕见地未有延续以往“车轮战”般价格拼杀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当前所处不同位势导致的彼此心态差异。
“收购永乐,虽然令国美规模陡然增大数倍,但舆论上却一直有„并不是一桩划算买卖‟的声音。所以对于国美来说,最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就是急需表现出收购所带给它的优势与力量,而价格,则是对此最好的体现方式。”家电业营销专家沈闻涧如是分析认为。
国美王辉文的话则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同永乐合并后,美乐双方规模庞大、金额巨大的联合采购完全可保证我们的单品进货价格要比竞争对手低。比如在北京国美的30亿采购中,就有10亿元属于排他性的包销定制协议,即其他卖场无权销售。”此外,某与众彩电厂商高层均非常熟悉的家电界人士亦向记者证实:“现在厂家对国美的资源投放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倾斜,一般是定要比给苏宁的价格便宜10%。”而拿到了此种优惠政策的国美,自是要进一步大肆发扬优势,借此打压苏宁。
“发起反击是必然的,因为现阶段唯有充分展示苏宁自身实力,才可能抢夺到未来的霸主地位。但在国美的规模及话语权通过兼并永乐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的情况下,苏宁若再选择 1
与其正面抗衡,显然并非上策。”广州上兵伐谋管理顾问研究机构策略总监刘步尘分析认为,正是因此,苏宁才会选择了另一条显示竞争力的道路——即强调稳健、务实的后台管理、内部整合。“更何况,凭借后台管理的科学化和内部运作的规范化,还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供应商的青睐,进而瓦解国美与供应商原本就已比较紧张的关系,使形势向对己有利的方向转移。”
而沈闻涧亦对此评论表示了赞同:“在国美已基本坐稳了老大位置的当下,苏宁的确急需找到另一种竞争策略,以在体现出自身亮点的同时与国美形成差异。否则,在家电连锁已然非常同质化的今天,若苏宁继续对国美倡导的价格战予以回应,则很容易给外界以老二在跟风老大的感觉,而这,显然是苏宁所不愿见到的。”
如是看来,无论对于国美还是苏宁,这个“十一”的意义都不仅仅是能卖出多少产品的问题了,而更大程度上是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对企业新年度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体战略的演练与试探。
价格战遭遇价值战
完成对永乐之收购后的国美,早自9月初即已凶猛发力,率先完成了对“十一”资源的各种储备,其中仅北京地区,就囤积了高达30亿元的紧俏、主流货品;加之种种大力度的直降、返券活动,将行业整体价格成功下拉了30%之多。“根据有关统计,‘十一’期间我们平均每秒即能卖出8件货品。”国美电器华北区总经理王辉文认为,这场爆发性的“井喷”胜利,主要源自于国美“率先降价”与“坚持低价”的策略。“这将是我们发展的永恒主题,无论什么时候,国美都会永远高举价格战的大旗。”王辉文毫不避讳地如是作着总结。但令人意外的是,对于唯一竞争对手7天来的高调价格打压与挑衅,全国采购备货金额同样达到80亿元的苏宁却并未正面接招。“十一”期间,尽管在苏宁卖场内也能看到众多“触目惊心”的特大价格标签,但往年“跟踪对手、连环降价”的惯用手法却不再上演。“今年我们苏宁总部有规定,无论国美将价格拉低到怎样的程度,我们有自己的底线,不能无限度跟进。”苏宁卖场内一名三星彩电的销售员向记者如是透露。
与此同时,苏宁对自身在组织管理、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物流平台等后台体系建设上的高力度投入则予以了大规模宣传,甚至于在央视投放了此方面广告;并在“十一”当天以全国45地同时开出52家连锁店的恢宏气势,刷新了整个家电连锁行业的单天开店最高纪录;且其中10家大型旗舰店还有着“定义中国家电连锁行业发展新标准”———“3C 模式”的头衔。“销售同比增长超过100%的迅猛势头证明,价值战比价格战更重要。”苏宁华北区管理总部执行总裁范志军如是称。
竞争进入深水区
“收购永乐,虽然令国美规模陡然增大数倍,但舆论上却一直有‘并不是一桩划算买卖’的声音。所以对于国美来说,最重要而紧迫的事情,就是急需表现出收购所带给它的优势与力量,而价格,则是对此最好的体现方式。”家电业营销专家沈闻涧如是分析认为。国美王辉文的话则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同永乐合并后,美乐双方规模庞大、金额巨大的联合采购完全可保证我们的单品进货价格要比竞争对手低。比如在北京国美的30亿采购中,就有10亿元属于排他性的包销定制协议,即其他卖场无权销售。”此外,某与众彩电厂商高层均非常熟悉的家电界人士亦向记者证实:“现在厂家对国美的资源投放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倾斜,一般是定要比给苏宁的价格便宜10%。”而拿到了此种优惠政策的国美,自是要进一步大肆发扬优势,借此打压苏宁。
“发起反击是必然的,因为现阶段唯有充分展示苏宁自身实力,才可能抢夺到未来的霸主地位。但在国美的规模及话语权通过兼并永乐得到了进一步强化的情况下,苏宁若再选择与其正面抗衡,显然并非上策。”广州上兵伐谋管理顾问研究机构策略总监刘步尘分析认为,正是因此,苏宁才会选择了另一条显示竞争力的道路———即强调稳健、务实的后台管理、内部整合。“更何况,凭借后台管理的科学化和内部运作的规范化,还很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供应商的青睐,进而瓦解国美与供应商原本就已比较紧张的关系,使形势向对己有利的方向转移。”
如是看来,无论对于国美还是苏宁,“十一黄金周”的意义都不仅仅是能卖出多少产品,更大程度上是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对企业新年度甚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体战略的演练与试探。
第二篇:2014苏宁-国美-战略分析之苏宁
苏宁vs国美
战略分析
苏宁-分析
1.简介
苏宁电器1990年创立于中国南京,是中国3C(家电、IT、消费类电子)家电连锁零售企业的领先者,中国最大的商业零售企业。
苏宁电器采取“租、建、购、并”立体开发模式,截至2011年底,苏宁在中国大陆300多个城市开设了近1700家连锁店。
苏宁电器坚持线上线下同步开发,自2010年旗下电子商务平台“苏宁易购”升级上线以来,产品线由家电拓展至百货、图书、虚拟产品等,迅速跻身中国B2C前三。
2.理念
企业的基本法则: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多元化,连锁化,信息化,追求更高的企业价值;以顾客为导向,持续增强企业控制能力,重目标,重执行,重结果,追求更高的顾客满意;矢志不移,持之以恒,打造中国最优秀的连锁服务品牌
1、苏宁管理理念
“制度重于权利,同事重于亲朋”。在苏宁电器,姓名和职务作为开端的沟通,充满了礼貌和真诚,同时充分张扬了人我平等,彼此尊重的合作精神。在苏宁电器企业文化的显性表现当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制度重于权利,团队至上的平等、协作、尊重的同事关系。苏宁团队的凝聚力也因此得以彰显
2、苏宁的经营理念
“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满足顾客需要,至真至诚。”在苏宁电器的经营理念当中,他们意识到企业融入社会的重要性;从其经营的宗旨来看,他们同样明白所处的行业和应该为谁而存在的重要性。作为渠道商,家电连锁业正是上游制造厂商和终端顾客之间连接的“节点”。而苏宁电器并没有仅限于“节点”的认识范畴。社会资源当然包括上游制造企业,但是在苏宁电器社会营销的观念来看,上游制造厂商、公司股东、媒介资源、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企业的人力资源同样是企业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苏宁的价值观
“做百年苏宁,国家、企业、员工,利益共享。树家庭氛围,沟通、指导、协助、责任共当。”
4、苏宁人才观
“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这是苏宁奉行的人才理念。苏宁十分注重员工的个人品质,对于员工的品格要求比较高,这事实上是基于对顾客的考虑与企业本身的形象,因为品格优先者对待顾客总是更加真诚的,同时也不忘对能力的培养。
5、苏宁的服务观
“至真至诚,苏宁服务。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顾客满意是苏宁服务的终极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说明了苏宁电器的发展的方式和目标。
在苏宁的门店中商品种类齐全,应有尽有,极大的满足了不同顾客的需求,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苏宁电器的商品普遍价格十分优惠,从而极大地吸引了顾客,也使得顾客对苏宁的产生好感。
6、苏宁的竞争观 “创新标准,超越竞争”
7、苏宁精神
“执著拼搏,永不言败”执著不仅包含者进步者的坚持,还包含着对未来追求的探索和领悟。很多企业面对很多迷茫、困惑、诱惑。能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坚持自己的选择。零售业更像是一个马拉松比赛,起步的时候门槛很低,大家都可以一起跑,但是一直跑下去,必须要有耐力和意志,也是苏宁选择的执著。
3.环境分析
外部分析
政治环境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难以独善其身。在中国,众多行业陷入低迷状态,而家电行业特别是大家电行业的内销市场却表现得异常火热,这不得不归功于政府对家电行业的政策支持。从2009年初“家电下乡”政策推广到全国以来,其他的刺激家电消费的政策也陆续出台,在诸多利好政策的推动下,家电行业迅速回暖,并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2013年,各项政策也都即将到期,政策是否还会延续,新政策是否会出台,仍是未知数。而且有关政策透支市场、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的争论一直存在。
由此看来,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家电市场的透支对于苏宁来说将是巨大的挑战。技术环境
苏宁电器承诺“品牌、价格、服务”一步到位,通过B2C、联名卡、会员制营销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家电商品,并多次召开行业峰会与论坛,与国内外知名供应商、专家学者、社会专业机构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与合作策略,促进家电产品的普及与推广,推动中国家电行业提升与发展。
苏宁电器建立了区域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转配点三级物流网络,依托WMS、TMS等先进信息系统,实现了长途配送、短途调配与零售配送到户一体化运作。
人力资源是苏宁电器的核心竞争力,苏宁电器将人力资源视为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资本,建立了系统化的招聘选举、培训培养、考核激励与发展规划体系,秉承人品优先、能力适度、敬业为本、团队第一的用人理念,坚持自主培训,内部提拔的人才培养方针。内部分析
企业资源
有形资源: 实物资源与技术资源
无形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①
员工激励的有效性
苏宁电器建立了涵盖员工福利、各类奖励、晋升加薪、期权激励等多方面的激励体系,鼓励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成为苏宁的“事业经理人”。苏宁电器近期推出员工购房补贴和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政策。苏宁电器在企业内部塑造了家庭式的氛围,通过苏宁之夏、运动会、节日团聚、员工旅游等各类制度化的企业文化活动,提升团队凝聚力。
②
人力资本开发投入力度
苏宁电器建立了上至总经理、下至终端作业人员的人才工程,陆续实施了1200梯队、总经理梯队、采购经理梯队、店长梯队、督导梯队、销售突击队、蓝领工程等10多项人才梯队计划。
苏宁电器坚持打造学习型企业,建立了新员工、企业文化、业务能力与领导力等培训领域,涵盖入职、在职、脱岗、E—Learning自学以及厂商联合培训、校企合作、外部机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体系,培训范围覆盖各级管理干部与岗位员工。
苏宁电器在全国自建区域培训中心,北京、南京、沈阳、成都、杭州等地的现代化培训中心已投入使用,并建立了专门面向高层管理干部培训的苏宁大学
③
企业核心人才管理能力
声誉资源
为树立品牌形象,苏宁参加了许多公益性事业。其一年内捐赠善款1000万元。此外苏宁有一支强大的物流售后服务大军。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农民。苏宁还不断的吸收安置下岗工人,还因此被评为“06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
公司的战略目标
短期目标
电商平台苏宁易购新一年的目标仍然是保持行业增速第一 长期目标
规划至2020年,保持每年200家店以上的开店速度,实现全国一二级市场所有空白区域布局,并覆盖中国1785个“人口10万以上,且家电零售1亿元以上”的县级市场,进驻至少能辐射周边三个乡镇市场的中心城镇和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和福建等地区发达乡镇市场500个。
未来十年,苏宁将依据人口数量、消费人群特点,以超级旗舰店(suning expo)、旗舰店(suning flagship)、精品店(suning elite)和邻里店(suning neighbourhood)四种店面形式,建立覆盖不同城市、不同商圈的店面网络,至2020年,旗舰店、邻里店、精品店占比将达到55%、42%、3%。
除了开店规模和网络布局外,绿色门店及海外拓展尤其引人注目。未来十年,苏宁将强化绿色门店标准,推进统一的后台制作、建筑材料可回收,加强店面智能化温控、亮度控制系统的研发与推广,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科技、智能化连锁店面。
苏宁还计划在2014-2015年,依托香港市场进军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市场;从2016年开始,通过行业并购、行业合作、行业战略联盟等作为主要手段进军欧美市场。2020年,苏宁将最终实现海外市场15%的总营业收入占比。
多渠道、多业态全方位增长 成就世界级企业规模
在苏宁电器总裁金明公布的营销十年战略规划中认为,2010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4.8万亿,其中家电及3C产品为1万亿。根据中怡康的趋势预测,未来十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年均增幅超过15%,家电消费复合增长约为12%,2015年国内家电市场容量将达到17600亿元,2020年预计达到31000亿元。针对巨大的市场空间、客户需求变化、产业变革趋势,苏宁将进一步推进营销变革,坚持自主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的方针,面向科技转型和海外发展两类人才需求,打造更加国际化的知识型运营团队,同时还将着力于优化供应商合作模式,简化目前复杂的定价、让价和终端促销方式,实现明码实价、全买断经营、全品类展示、全自营销售、全会员营销,以不断强化零售商角色和功能,提高运营效率。为此苏宁在组织上已经将原先的营销总部重组为采购总部和运营总部,分别对接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运营总部的使命将以店面为平台、重点加强对消费者和市场的研究,实现店面的自营销售。
未来,苏宁将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线上线下两个网络大举推进营销攻略,创新、定制化服务、多渠道开发、成为核心词汇。苏宁将通过实体店销售、B2C销售、定制服务(Service to Order,简称STO)、分销销售四大类销售渠道,超级旗舰店、旗舰店、精品店和邻里店(四大类店面类型推进实现到2020年占据中国零售市场中家电部分近20%的市场份额,经营规模达到世界级企业水平,进一步培育全球综合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未来的销售渠道将进一步加强定制销售(STO)和网络分销。其中STO将进一步强化定制服务,针对政企集团客户、中小企业和家庭用户的差异化需求,进行一对一的定制开发,实现设计、安装、监理、售后一条龙服务。为此苏宁将进一步扩大并优化定制服务销售体系,在各大旗舰店中设立服务站点,满足客户个性化的消费需求。网络分销则针对发展中的品牌,有创意、无渠道的中小型企业,通过资金、渠道和服务网络提供技术产品化、规模化的扶持,成为他们产品的孵化器;针对品牌较成熟,有技术,有产品,渠道不发达的企业,在提供自有连锁网络的同时,建立社会分销渠道,提供资金、物流和售后服务支持,协力开拓市场。这种渠道资源的充分整合将有助于进一步培育中国制造,扶持中国创造
金明还表示,未来苏宁在产品拓展方面,将在现有传统及3C产品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系统集成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具体将会涵盖针对个人用户的个人消费电子解决方案,针对家庭用户的整体影音娱乐解决方案、整体智能厨房、智能生活解决方案、智能家居整体解决方案,针对中小企业的智能办公系统集成;针对政企集团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大屏幕拼接系统集成、安防物业系统集成;同时,拓展电信充值、保险业务、票务预订、在线图书、娱乐咨询等虚拟产品业务;在零售和B2C渠道上还将不断丰富各类日用百货产品,形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产品云”。
产品创新不仅体现在品类拓展,更体现在优化产品的渠道、深化差异化产品营销方面。苏宁将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增加自主产品及定制包销产品比例,并通过挖掘消费者需求,进一步强化渠道商在消费者与生产商之间的桥梁作用。苏宁计划十年内将传统品类中黑电的自主产品占比提升到20%,空调和冰洗分别达到15%;3C品类中通讯的自主产品占比将提升到35%,数码和电脑分别提升20%和30%。总体来说,到2020年,自主产品的销售将占公司整体销售的30%以上。
供应链创新方面,苏宁将主要围绕建立高效的消费者响应(ECR)和推进预测补货(CPFR)两个方面进行。采用顾客导向的零售模式(消费者价值模型),推进高效的品类管理,与供应商通过CPFR制定共同的目标预测和计划,使双方在货源供应、库存周转、零售考核、费用结算等方面实行无障碍运作。建立信息的高效对接机制,上线自动订货系统,实现ECR供应链管理模式,提高供应链效率。
强化后台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全国最大服务平台
据金明介绍,苏宁未来十年还将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的建设,首先将着力于物流基地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不断优化仓储管理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深化WMS/TMS等系统的运用,提高仓储能力和配送效率,实现高速存取,快速送达。到2015年,全国60个物流基地将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到2020年,苏宁将建成以60个现代化物流基地为核心的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同时在全国建成10个自动化仓库支撑小件商品的自动化物流,届时苏宁的物流仓储能力将达到6000万台/套,配送能力将达到每天450万台/套。
未来整个售后服务体系也将继续围绕消费和经营市场的变化,加速构建省级城市、地级城市及县级城市(含县)的三级纵向售后服务网络,全面实现“有电器销售的地方就有苏宁服务网络”的目标。预计到2020年全国服务网点数量将达到6000个,并建成350家3C服务中心和60家大型维修平台。安装和维修人员突破40000人,其中高级服务工程师达到5000人,工程师15000人,安维技师20000人。同时我们将借助SCS平台、PDA手持终端及STK卡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系统自动派工、自动销单、自动结算等工作。
未来十年,苏宁还将着力建设知识管理型、技术咨询型的苏宁客服体系,在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资讯、预约及投诉处理服务的基础之上,建立综合功能性Call Center,对送、装、维服务进行全流程监控,同时全面开放面对消费者的在线销售服务功能。2020年之前,苏宁将完成呼叫中心的全面升级,从现有1200坐席,扩充到4500个坐席以上,健全各类客服和专家坐席服务人员队伍。
科技转型 云服务模式驱动智慧苏宁
发布会上,苏宁电器主管信息化建设的副总裁任峻首次走向前台,通报了以“科技转型、智慧再造”为核心,未来十年苏宁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管理的发展战略。在组织和团队建设上,未来10年内,苏宁讲持续不断的扩容IT团队,3年内将投资8—10亿建成南京、北京、深圳三大开发中心,达到10000人的初期规模,并最终达到20000人的IT团队。同时苏宁还将建立完善专业的组织机构、运作机制、IT治理体系,强化产品设计体系、技术开发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打造国际水平IT公司的管理基础。此外,苏宁投资1.5亿建设苏宁IT培训学院,与各大软硬件件公司、专业开发公司深度合作,建设面向不同技能、不同对象的培训体系,全面提升人才素质与技能,并打造符合苏宁业务、技术需求特点的IT文化体系。
苏宁易购五年领跑行业 十年转型网络生活平台
电子商务作为零售行业发展迅猛的新型业态,在发布会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10年初刚上线的苏宁易购取得了高速增长,苏宁易购总经理凌国胜立志将苏宁易购打造成为互联网与零售完美结合的电子商务企业典范。
凌国胜表示,苏宁易购致力于建立以互联网技术为驱动,以数据研究为营销基础,以客户体验为本的运营模型。依托不断扩展的产品线,带给消费者丰富的选择;依托巨大的仓储、销售、配送规模降低成本,保持低价优势;依托完善的物流配送网络,带给消费者便捷的配送服务。
苏宁易购计划至2020年,十年内保持年复合增长率50%,销售规模位居行业第一;SKU总量200万以上;注册会员数1亿人;整体团队2.5万人;覆盖全国99%以上城市;云计算、云服务能力位居世界领先行列,转型网络生活平台,成为智慧苏宁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线涵盖家电、家居、百货、图书、音像、运动及户外、在线法律、教育咨询与服务等。
苏宁易购的发展战略分为三个阶段:2011年—2013年是高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0%以上,发展移动电子商务业务和社区化营销,引进第三方商户,组建各地易购分公司;2014—2016年是行业领先期,销售规模、客户体验、云计算、社区营销等方面引领行业发展实现第一,易购分公司成为当地电商引领者;2017—2020年是转型跨越期,转型网络生活平台,围绕日常生活,建成一个规模庞大而又细分的网络集群,成为智慧苏宁的重要载体。销售网络也将拓展至香港、日本、东南亚等地,技术创新、数据研究、仓储配送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据凌国胜介绍,至2020年,易购将拥有8个数据研究中心,IT研发团队达到10000人,数据研究渗透到易购运营管理的各环节、各部门。同时还将通过与CRM系统1亿会员数据的研究与共享,使苏宁OEM研究院成为易购产品的主要孵化基地。苏宁未来十年战略的发布,标志着苏宁的全新起航,目前苏宁在企业各项资源配置上已经开始了有计划的准备和投入,6月16日苏宁发布的拟募集55亿的增发公告,就将主要使用于连锁发展、物流建设、信息化升级和供应链优化项目。发布会现场,与会专家和投资者一致认为,作为一个上规模的企业,苏宁超前制定十年战略是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可靠保证,而整体战略也贴合宏观环境、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细致的实施计划也将使苏宁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张近东也明确表示,一个更加壮大、精细化、科技化、全球化和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苏宁,势必为社会、行业、投资者、消费者和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
愿景:打造具备全球化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
使命:2010年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苏宁首次开发了具有行业特征和企业特质的社会责任战略模型,形成了以阳光使命为核心,价值使命、共赢使命、服务使命、员工使命、环境使命、和谐使命六大模块为分支的社会责任价值体系。
价值使命:苏宁连锁发展继续坚持“租、建、购、并”立体开发模式,“横向扩张”与“纵向渗透”相结合,连锁网络布局不断完善。同时率先以传统零售商身份发力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的协同发展。通过物流平台的拓展以及信息化的提升,不断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快苏宁从传统零售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共赢使命: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化、城镇化程度的提高给中国零售业带来新的机遇,也对中国最大的零售企业苏宁提出新的挑战。如何站在战略高度提高供应链效率,并最大化提升供应链价值,是苏宁实现与供应商和谐共赢的关键。苏宁利用信息技术的武器,对创业伊始“和所有供应商合作共赢”的理念赋予了新的意义,在与供应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服务使命:“服务是苏宁唯一的产品,顾客满意是苏宁服务的终极目标”。2011 年,苏宁更加专注于客户的需求,将客户的需求转换为优质、贴心的服务产品;不断提升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务能力和品质,为客户提供舒心的购物体验、放心的售后服务;不断丰富增值服务的内容、升级客户关怀项目,成为客户的生活伙伴。
员工使命:苏宁坚信,人力资本是比货币资本更为重要的资本。随着连锁规模的扩大、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国际化战略的纵深推进,苏宁通过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培养和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为员工创造了实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优化统一的事业平台。
环境使命:工业化、国际化在带来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趋凸显的环境问题。保护地球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对每个负责任企业来说都是刻不容缓的课题。苏宁作为零售业的领军企业,在降低自身运营对环境影响的同时,致力成为连接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绿色纽带,协同上下游共同构建一条绿色价值链。苏宁积累多年来的绿色实践,初步建立了绿色发展规划体系,开创了零售行业绿色发展模式,助力中国低碳发展转型。
和谐使命:苏宁将国家、社会、行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视为企业发展的基石,致力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在企业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切合国家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引领性地促进社会和产业的协同发展、热心社会公益慈善事业,追求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在百年苏宁的征程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第三篇:国美与苏宁比较分析
国美与苏宁比较分析
在任何一个成熟的行业里,始终都会存在着两家实力相当,数一数二的巨头企业,它们在公司规模、销售总额不相上下,“杀机”无限。国美和苏宁作为家电零售企业的两大巨头,他们之间的竞争也从未停息过。苏宁与国美虽然有着类似的组织结构和相似的扩张模式,但是各自也有着自己的特点。
从经营战略上看,国美与苏宁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都是很高的。国美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国美模式”即:专业连锁,五个统一,低价取胜,专业连锁就是大量发展连锁店,以量取胜;五个统一,即统一品牌和形象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统一资金结算;苏宁除了借鉴“国美模式”的三个共同点之外,苏宁的成功同时还取决于它的一些独到之处,即所谓的“苏宁模式”。苏宁的特别模式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一是它的明确的商品侧重--空调,二是它与上游供货商建立起来的友好稳定的合作关系,三是其“一条龙”的顾客服务。
从员工导向上看,国美与苏宁还处于低级阶段。管理者在决策时考虑的还是自身利益。如国美对新进员工的培训计划,他只考虑到了培养新的人才却在培养老员工这方面做的有些欠缺。而苏宁在制定组织目标的时候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员工,所以导致员工为了实现定量的销售额而超时工作。
在团队共同价值方面,苏宁就略胜一筹了。苏宁电器的人才观中明确指出“团队第一”。
在管理风格和技术能力上,国美苏宁在管理风格和技术能力都属中等程度。他们一方面为员工培训,意在调动起大家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强调员工间的合作。但是如果在这两个方面都要坚固的话,那么管理风格和技术能力就只能处于中间水平。
从创新与风险承受力上来说,国美与苏宁两家公司员工的创新能力还比较差。也许是因为两家公司并不是制造企业,他们不涉及新产品的研发与新技术的开发。他们更注重的是用有一套持久的服务理念吸引更多顾客。在风险承受力上,由于国美的发展稳定性性差,这就需要员工有一定的风险承受力。
国美在对待供应商的态度有些强硬,不许厂商悬挂自己的横幅,强控卖场使得双方关系紧张。国美这些举措是在采用更直接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相比之下苏宁在对待厂商及股东的态度上明显更善于“处世”,厂商在苏宁卖场受到的限制少,可以悬挂自己的横幅。苏宁的这种温和对待供应商的态度更像是采用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卖场与供应商之间为达到共同盈利而相互合作保持良好关系。
两家在扩张的时候都采用快速铺展战略,不断的增开新店,通过内部扩张来提高销售额,属于增长型的直接扩张。但国美的扩张速度要比苏宁的快,而且国美的门面店要比苏宁的多。苏宁是稳步的发展,而国美则是急速的前进。由此可以看出,苏宁战略是稳定型战略和增长型战略的结合。而国美战略更多的倾向于增长型战略。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帆分顺的。更何况,家电零售业是一个无风也起浪的行业,国美和苏宁分别从北京和南京的一家小店,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拥有数百家连锁门店的中国家电连锁的领袖企业,他们也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曲折过程,在其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鲜花和荣耀,也有成长的阵痛。我本人非常看好两家企业,两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会将一方搞垮,反而是他们发展的动力。我相信在两家企业的的带动下我国家电零售行业将进一步发展。
第四篇:国美、苏宁电器案例分析
《管理学原理》
国美、苏宁电器案例分析
国美电器,一个成立于1987年资金雄厚,管理体制完善,产品种类齐全的全国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霸气十足;苏宁电器,一个比国美小四岁在国内一直与国美并驾齐驱的全国大型家电连锁企业,无论在商业资本还是实业资本上左右逢源。究竟谁是中国家电零售业的老大? 现就以下几方面对这两个中国家电零售业巨头进行具体剖析: 就组织文化方面而言,首先,组织文化即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具有相对稳定性、发展性、融合继承性和超个体的独特性的特征。由案例可知,两大电器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都注重组织文化的建立,这一点两者是相同的。而在具体的组织文化建立过程中,细节又是存在差异的:
在浅层次的精神层(核心和主体),国美奉行的是“以德为本,立德立人”的用人观和“重诺守信,诚信为本”的价值观,以及“薄利多销,服务当先,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营发展理念,主要侧重的是道德层面和企业前景方面的多些;而苏宁则坚持的是“人品优先,能力适中,敬业为本,团队第一” 的人才观和“整合社会资源,合作共赢,满足顾客需要,至真至诚”的经营理念,以及 “至真至诚,阳光服务”的服务理念,主要侧重的是服务层面的多些。除却以上细微的侧重点差异外,两者同时都比较注重人才和团队合作,充分地发挥了组织文化的整合、适应和导向功能,在这一方面两家都做的非常出色。
在表层的制度系统,苏宁的“3C+”模型较有超个体的独特性,相信也是该企业的特色项目;而在显现层的组织文化载体方面,国美的实体性的文化设施,如员工俱乐部,员工沙龙,把办公室与教室联系的作业方式和舒适的工作环境都是优于苏宁的;相比,苏宁则以公益事业这种组织行为和比比皆是的“标语”文化为主打,亦是别样的表现形式。总之,不同的企业,不同的组织文化,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就企业环境而言,首先,企业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是威胁和机会的属性表现,它不仅影响着管理者的计划和决策,而且更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建设,组织战略选择,人力资源任用和组织变革。由案例可知,国美在企业内部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企业本身的价值链比较健全,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企业内部员工的频繁“跳槽”事件和外部的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现况有点不济——近年来销售利润有所下滑,同行的苏宁竞争激烈,卖场环境紧张,对待供应商态度强硬,与供应商关系所处不是很好(与格力矛盾突出,空调行业被苏宁有机可乘)。同时也有可喜可贺的地方,如卖场的购物环境建有所成,与供销商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海尔签订战略协议),合并了中国第三大电器零售企业永乐电器和大中,行业实力大大增强;而同时期的苏宁在企业内部建立有特色的“3C+”模型和宽松的卖场环境,在企业外部注重社会文化环境的营造,以公益性事业主打,当然,因为有国美这个已并购永乐、大中电器的强大行业对手,行业环境不容乐观,而经济环境自然也及不上国美。
就组织战略而言,首先,组织战略指的是为了达到组织总目标而采取的行动《管理学原理》
和利用资源的总计划,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主要目标和政策去决定和传达指望成为什么样组织的愿景。由案例可知,面对同样竞争强烈的市场环境,国美和苏宁都采取了快速铺网战略,即组织结构的扩张模式——横向的管理部门设计和纵向的管理层级设计。两者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防御者型(高度的集权和专业化分工以及程序化、标准化的作业活动)和组织的部门化(职能部门化和产品、服务部门化),而在组织的层级化方面集权现象明显。而从企业经营单位组合图中可1国美和苏宁的“明星”和“瘦狗”经营单位的商品种类是一致的,这以获悉:○说明两个企业应投入必要的资金,增加商品的生产规模的商品对象和应采取收缩或放弃战略的商品的对象是一致的,分别是“明星”小家电、数码电子产品和“瘦2国美和苏宁“现金牛”经营单位分别是音像制品和空调,从这狗”过时家电;○一点可以得出两家的经营重点对象是不同的,而对这两个市场占有率极高,而业务增长率较低的商品,两家可以采取投资到其他领域的战略,因为“金牛”型的3国美和苏宁的“问号”经营单位商品可以带来较多的利润而需要的投资较少;○也不同,分别是大型家电和其他家电,对于这类商品,不同的企业就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实际面临选择——如果觉得有前途,可以投入必要的资金,以提高市场份额,扩大销售量,使其转变为“明星”;如果觉得无前途,就应及时放弃该领域。初除此外,国美还采用了与海尔签订战略协议,卖场的战略转移等战略调整,而苏美则还采取了抓住国美、格力矛盾的契机空调促销的战略。其实不管采用何种战略,企业都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环境分析和愿景发展。
就人力资源管理而言,首先,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通过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使组织的需求与人力资源的基本状况相匹配,确保组织总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系统评价组织中人力资源的需求量,选配合适的人员,制定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这三部分。由案例可知,在人员招聘方面,国美本着先挑老实人,再挑聪明人的原则,从组织发展需要出发以个人品质优先,彰显国美的组织文化;而苏宁在这方面与国美契合,也注重人品,除此,苏美还注重对下岗工人的吸收。在人员培训方面,国美较优于苏宁,员工上岗后,企业为他们开设了《提高执行力,塑造竞争力》的培训课程,并自2001年至今连续开展了四期的“标杆店长培训”;还主张把办公室与教室联系在一起,鼓励员工随时随地的学习;公司还为员工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如员工俱乐部,员工沙龙等。相较于国美,苏宁则在人员培训上较为普通,没有什么特色。尽管如此,由于国美的培训时间不久,企业文化不浓,工人“跳槽”事件不断,而苏宁却现象淡薄。在人员考评方面,除却一般公司都具有的普遍条例要求外,苏宁还向公司骨干和特别贡献员工推出15亿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而国美没有特殊的明显变革;还值得一提的是,苏宁给员工都规定了最低的销售额,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往往不得不超时工作,这一点在国美就不存在。其实不管采用何种方式,企业在人力资源计划时都会遵循以下原则:既要保证企业短期自下而上的需要,也要能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既要能促进员工现期有人力资源价值的实现,又要能为员工的长期发展提供机会。
经过以上案例分析,不管是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民族连锁零售企业——国美,还是有“06全国就业与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之称的苏宁,在组织文化、企业环境、战略计划和人力资源管理上都有喜有忧,欲知今后谁主雄霸?待看各企自己发展!
第五篇:苏宁战略
2012届毕业论文
学
号:096205010163
成绩:
江西城市职业学院
苏宁企业发展战略
学
院:
现代管理分院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姓
名:
陈建华
指导教师:
谢远健
二〇一二年三月
内容提要
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著名的民营企业苏
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
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们要敢于
直面挑战,突破旧观念,私营企业也会大有作为。
关键词:私营 企业 持续 发展
引论
闻名全国的苏宁电器连锁集团始创于1990年,历经十余年的艰辛、奋力拼搏,苏宁现已发展成为年销售规模80多亿、上缴税收过3亿元、员工万余名、连锁企业遍及全国24个省市地区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先后获得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之
一、全国民营企业10强、全国连锁企业10强、中国商业企业名牌企业、江苏省著名服务商标等殊荣。
更可喜的是自1995年起,是苏宁率先在中国家电流通领域尝试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江苏省内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天津、成都、合肥、杭州、西安、深圳等地以直营和特许形式建立了数百家连锁店。自2000年苏宁确立了以综合电器升级,连锁扩张提速为战略的二次创业阶段。2003年在南京山西路开设18000平方米的专业自营旗舰店堪称亚洲电器单体店之首,这意味着苏宁电器从空调专营到综合家电经营,再到信息家电拓展的第三次腾飞。在经营品类上,苏宁在做大做强传统家电的同时,大力培育信息家电;在连锁网络建设上,苏宁坚持以时间换空间、数量决定质量,快速建设苏宁在全国的连锁网络。如此种种,我们作为消费者的同时,也见证了苏宁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苏宁集团从当初的“小个体”铸就成今日的辉煌,它成功地昭示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电器巨人——苏宁企业战略
第1章 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第2章 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第3章 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3.1 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3.2 以人为本 增强凝聚力
3.3 以人为本 唯贤是用
3.4 以人为本 构筑施展舞台
3.5 以人为本 采用科学激机制
结 论
参考文献 …………………………………………………………………………………
附 录
…………………………………………………………………………
(第1章)政策的开放,法律的完善是苏宁形成的根本
苏宁的诞生,绝非偶然,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逐步完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产生了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的。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政治、社会、人文等已产生长远的影响。更据资料显示,浙江、贵州、重庆等省、市的工商联合会会长由私营企业主担任。在刚刚闭幕的中共“十六”大上,至少有7位私营企业主党员的代表。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我们进一步的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发展私有制经济,而且提出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共同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据此,我们不难看出私营企业在我国正稳步地、持续发展,同时,关注私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理应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热点和重点,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道理可谓曲折,它折射了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政治背景。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
1993年底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第二次审议稿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而随着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民营经济在这个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1992年到1995年这一段,民营经济每年增长的速度都保持在100%以上,甚至超过120%。1995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民营经济增长的势头有所回落,但依然是保持在20%以上。1998年修改后的宪法增加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内容,这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这个阶段的一个明显特征是个体工商户数量减少了,但是私营企业的数量却有了很大的增量。苏宁集团成立于1990年,创业者以犀利的眼光,敏锐的市场嗅觉,从家电业寻找切入点,挑战国营企业,灵活经营,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第2章)规范的组织机构,是苏宁快速成长的源泉
苏宁电器组织体系的设立原则是:专业化分工、标准化作业、模块化架构、层级化管理。在内部管理中突出强调架构、职责与流程的建设。公司的组织架构伴随经营发展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九大职能、三级管理体系。根据连锁经营与管理特点,苏宁电器内部组织体系划分为品牌营销、市场策划、连锁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行政后勤、人力资源、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九大专业职能领域,集团总部决策层-地区管理中心经营层-终端作业层三个管理层级,并且在全国连锁网络中实现的岗位设置与职能的统一化、标准化,所有的苏宁子公司,都遵循相同的组织体系运作。苏宁电器建立了齐全的各岗位作业流程与管理规范体系,汇编了《经营管理手册》,作为整个连锁体系运行的基本行为准则。
与此同时,苏宁电器采用服务定位、全程全员服务的经营模式。服务定位包括对供应商的服务、对分销商的服务和对消费者服务三个方面,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服务于分销商是为了发展连锁网络,壮大规模,更好地服务于供应商;服务于供应商能获取稳定的产品、价格、促销以及售后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分销商和消费者;服务于消费者,树立商业品牌,带动和培育供应商产品品牌。确定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三位一体的服务对象,苏宁电器内部经营中贯彻售前、售中、售后全程服务,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全程服务。在企业经营中,苏宁电器注重互惠互利的厂商合作、平等尊重的厂商关系。在以利益为纽带的前提下,注重满足供应商的长远利益,为供应商培育品牌、提供生产启动资金,共同拓展和维护市场。联合分销商力量,形成统购分销,整合分散的渠道力量,为供应商提供规模采购订单。苏宁的经营风格,倡导以价值战取代价格战。从品牌资源、服务开发和价格组合上体现服务创新。通过创新经营手段,体现个性化、差异化的价值竞争。通过品类开发,开拓新的经营门类,新的经营品牌和新产品,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通过科学引导消费,了解顾客真实需求,让顾客买到满意的商品,通过全程监管的配送和售后服务,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得到物超价值的服务。如此比较规范化的组织架构,促成了苏宁由单一的电器公司向综合型集团公司的良好过渡。
(第3章)以人为本的管理战略,是苏宁做大做强的核心
近年来,私营企业发展速度虽然很快,经济实力也逐步增强,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型企业,同时私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在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的家族企业为主体,是我国私营企业处于初始阶段的显著特征。产权结构单一,股权分布集中,主要投资人占有绝大部分股份,绝大多数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紧密结合,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统一于主要投资人手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经理办公会议的人员,具有很大的重叠性。党的基层组织、工会、职工代表大会等,一般不参与企业决策。截止到2002年6月底,境内A股市场上共有139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私营企业,它们仅占同期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11.84%。
尽管如此,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及结合本国成功民营企业的启迪,苏宁集团依托“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性化管理,取得了成功。
(一)以人为本 尊重员工主体意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就是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员工们自我意识到其工作的结果对自身有意义,值得为之奋斗;同时又能意识到其奋斗对社会或企业有一定的意义,应该为之效力。自成立以来,苏宁就本着“至真至诚”的为人之道、做事之本、与天下人合作、成天下之大事。
(二)以人为本 增强凝聚力
随着苏宁连锁事业的发展,一批又一批社会人才加盟全国各地的苏宁,成为苏宁大家庭的一员。企业社会化、人才本地化已成为今天苏宁的发展现实。苏宁在企业发展规模成倍增长的过程中,能保持稳健的扩张态势,归根结底是因为苏宁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和领导团队。苏宁员工对企业的热爱,并不是来自企业的灌输,也不是来自制度的约束,而是一批又一批苏宁老员工身体力行的榜样作用。苏宁的老员工在跟随企业多年的发展中,随着企业的壮大而获得个人利益和事业的发展,苏宁员工的社会地位和家庭
生活质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升。成就与发展、尊重与荣誉、利益与保障是维系苏宁员工对企业热爱的纽带,正是这种热爱之情维系着苏宁由小到大、由大到强。
(三)以人为本 唯贤是用
苏宁集团认为:只有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人员才是人才,判断人才的标准是为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即便拥有学历、资历或文凭,也要考察它的真正价值。苏宁电器选拔人员强调能力适度。所有人员的引进与配置都要符合岗位要求,合理搭配。同时倡导分工合作,不鼓励脱离集体的个人主义。敬业与团队合作精神是苏宁员工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是苏宁电器人才引进的重点途径。苏宁电器与全国各地几十所重点高等学府建立了人才输出的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都将从高校引进大批优秀的应届毕业生。2003年初,苏宁电器着眼于未来2-3年需要,启动了应届大学生“1200工程”,计划从全国各地的高校招聘1200名应届本科以上毕业生,经过1-2年精心培训与培养锻炼,最终充实到公司各个中层管理岗位中去。为了更好的培养人才,苏宁电器在总部专门成立培训管理部,组建了一支由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能熟练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教师队伍,根据“专业化、个性化”原则,汇编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连锁筹建》《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一套培训教材,为新进员工和在岗员工提供岗前适应性培训和在岗提高性培训。各管理部门也将培训工作的部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制定了各自的培训计划,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的专业培训,并且在月度的工作考评和年终的部门评优中都将人员的培养输出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之一。
(四)以人为本 构筑施展舞台
创业10多年的苏宁实际上正处于企业发展的青年期,要想全面形成苏宁的企业文化也许还不太成熟。但是,面对全国5000多名苏宁员工的向往,面对社会舆论、行业公众的关注,苏宁提出一些苏宁企业文化的精髓和核心内涵,昭示于员工,公诸于社会。集团统一企业和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价值观是利益取向和利益分配的基础。苏宁在创业之初,企业的利益也就是创业者个人的利益,当苏宁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企业利益的实现与员工利益和社会效益满足之间的关系的越来越密切。所以,今天的苏宁早已把企业的利益与员工个人利益融为一体。苏宁强调个人利益,但对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理解和实现手段有企业的原则。苏宁要生存,苏宁的生存离不开与社会的协调、与环境的共融,因此相对于企业利益而言,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高于一切。苏宁要发展,要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相对于个人利益而言,企业的利益大于一切。苏宁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苏宁员工的辛勤劳动是实现企业利益的现实力量,因此苏宁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创造财富的财富,不断地提高苏宁员工的利益回报是我们办企业的目的。每一个苏宁人,不管职位高低、不管能力大小,都是在苏宁品牌下、在苏宁团队中发挥个人聪明才智的,每一个苏宁员工都要理所应当地在优先满足企业根本利益前提下。
(五)以人为本 采用科学激机制
苏宁电器建立有系统的评估考核制度体系。各岗位采取月度考核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工作职责、计划、精神风貌三方面对员工每月工作进行全面考评。量化考核、个性化考核是苏宁电器考核体系的一大特点,各项考核制度与评估指标都采取评分方式。由于连锁体系岗位设置比较繁多复杂,苏宁电器还着力突出个性化考核,针对不同岗位设置不同考核方案,制定了品牌营销岗位、职能部门岗位、连锁店营业员、配送中心、售后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工程业务岗位等系列化的制度。
结
论
十六大的召开,掀起了中国历史的又一新篇章,这给中国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催化剂。十六大强调了要保护私人财产,这就是要鼓励大家创业,要去干一番事业,要去创造财富。因为没有私有财产就没有私营经济,没有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是不可能建立市场经济的。保护私有财产就要承认和保护合法的劳动收入,同时对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也要保护。十六大文件里强调劳动、资本、技术、管理,按照他们的贡献参与分配,显然意义非同寻常,这对发展私营经济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放宽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领域,市场准入拓宽了,因为国家现在还有很多的领域不让私人进入的,这次十六大提出了除了一些有关国民经济命脉的产业都要开发,而且提出来在投
融资方面,在税收、在土地和外贸等领域里面,要和国有企业一样实行平等待遇。这就是说民营经济将来会逐渐的扩大,除了某些国家需要垄断的产业外都要开发。这无疑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机会。
概言之,十六大以后民营经济会有非常大的发展,那么民营经济发展以后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就有很好的保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全国各个方面的力量调动起来。
同时,我们也欣喜地发现政府、社会体系正积极给予私营企业有效的扶持氛围,健康成长的空间:
首先,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要得到发展,必须有资本的支持。一部分资本可以从企业家自己的积累中来,但是大部分还是要靠资本市场的帮助。资本流动的根本保证是良好的信用关系,是未来发展我国民营经济的最最重要的条件。我们已看到政府正力争增加金融业的透明度,加强政府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建立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记录。同时要发展资本市场,进一步对民营经济开放股票市场,发展信贷担保事业,发展租赁业等等。
再次,各种中介机构应运而生,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审计所,咨询公司,批发配送中心,零售经销店,邮购网络,特许连锁店,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专利局,信用记录服务公司等等。这类机构为企业服务,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成本。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服务,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这必将给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从1992年到2001年的10年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由13.9万户增加到202.85万户,增长了13.53倍;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则由154.7万户和415.9万户减少到131.8万户和220.9万户,分别下降了14.8%和46.9%;外商投资企业由8.4万户增加到20.2万户,增长了1.4倍。同一时期,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221.2亿元增加到18212.2亿元,增长了82.3倍(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由17948.0亿元和8242.0
亿元增加到46850.7亿元和10807.6亿元,分别增长了3.36倍和0.31倍;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由1159.87亿美元增加到5057.8亿美元,增长了3.36倍。在各类企业中,私营企业发展速度最快。这些统计数据充分地说明了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从苏宁的成功,我们还得到这样的启示:私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走出“手工作坊”或“家族企业”的围城,关键在于最高决策层能善于学习、高瞻远瞩、广纳贤才,始终领先于同行。
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里,私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和增强,私营企业主的综合素质将会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私营企业将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经验,稳步地发展,苏宁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参考文献
[1]《竞争优势》〔美国〕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2002年
[2]李明瑜“苏宁电器不甘寂寞,积极谋求主板上市”《财经时报》2002-12-19 [3]《战略管理》〔美国〕弗雷德·戴维,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 [4]《制胜零售业》〔英国〕乔纳森·雷诺兹,克里斯廷·卡斯伯森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5年
[5]《竞争战略》〔美国〕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2002年
[6]《市场营销管理》〔美国〕菲利普·科特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7]《管理学》〔美国〕斯蒂芬·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8]《客户如何思考》〔美国〕杰拉尔德·萨尔特曼,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9]《定位》〔美国〕里斯·特劳特,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10]李恒春“苏宁电器:专注才有吸引力”《证券市场周刊》2004-10-09 [11]陈军君“苏宁电器集团老总:我们要的是地盘”《中国经济时报》200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