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自评总结

时间:2019-05-13 21:5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业建设自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业建设自评总结》。

第一篇:专业建设自评总结

经济管理系专业建设评估自评总结

教务处:

经管系现有7个专业为,会计电算化专业、会计与审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财政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经过自评,对本系7个专业都进行了评估,自评为优秀的专业为1个,会计电算化专业。

经管系经过几年的建设,所设老专业正在趋于完善,如会计电算化专业、财政专业等。但是,近两年为适应市场的需求,我系增设了几个新的专业如物流管理、国际贸易、投资与理财、会计与审计,这些专业由于建设时间短,在各方面存在程度不同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如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等,主要的专业课教师较少,只有2-3人,且年轻教师占比例较大,根据专业需要必须开设的部分课程系内甚至没有专业教师,需向外聘请或系内某些教师进行转专业方向,这样就不能保证某些课程的教学效果。

2、教学条件欠缺。这些新开设专业建设时间较短,有的甚至是今年刚刚有的新专业,没有校内实训基地,也无校外实训基地,多媒体教学条件也达不到。教学环境需进一步改善。

鉴于以上情况我系申请对个别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尤其是物流管理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及会计与审计(后面附有重点建设专业申请)。希望通过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我系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使我系各个专业建设更上一台阶,逐步达到优秀直至示范专业标准。

经济管理系

2005年10月28日

第二篇:传媒与艺术学院专业建设情况自评总结

传媒与艺术学院专业建设情况自评总结

在中国高等教育基本运作框架中,专业建设是龙头工作,是教学工作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专业建设的水平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现将近年来我院专业建设情况总结如下。

一、专业建设基本情况

传媒与艺术学院是商丘学院在校学生数较多的一个分院,共开设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动画、产品设计、服装服饰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7个专业。其中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于2016停招一年,其余专业近四年均连续招生;七个本科专业就业率连续3年在90%以上。学院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强化实践教学,教育教学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二、专业建设成效

1.整合专业建设资源

学院按照有利于重点专业建设和有利于发挥重点专业辐射作用为出发点,围绕品牌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要求,对师资、实验实训条件等重要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调配,实现教学资源的集中和优化配置。特别是编导专业和艺术类专业实验室兼容和开放性整合。

充分发挥各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院系活力。强化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对各专业负责人设立建设目标,确立目标责任制,明确奖罚制度,将专业改革和建设情况作为个人考核和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2.完善管理制度,推进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学院从促进教师职业发展的角度,制定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教师教学服务平台。对各专业教学团队进行立项建设,对新聘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做专门的培养规划。按照“专兼职教师一起教学研究、一起培养人才、一起承担教学任务”的思路来管理兼职教师。加强兼职教师档案管理,安排专人协调兼职教师教学工作。通过教师发展中心和专业教研活动,开展新教师和兼职教师培训,规范各项教学活动,提高青年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学水平。

3.教学设施与教学条件建设

分院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完善广播电视编导、服装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的实验室条件,对分院自有多媒体教室进行扩建和改建,多个专业建立特色工作室,为教学内涵建设、品牌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4.人才培养方案调整

从2015学年起,学院以迎评促建为突破口,重新对七个专业近二百多门课程的总学时、学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等进行了调整。依据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的指导思想,全面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将培养方案设为三大模块,即通识教育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集中实践模块,同时将专业选课程平台分为职业方向接口课和专业素养选修课;也考虑了专业群课程的通识性。在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学生职业方向性,为学生就业和适应社会构建有效的专业根基和发展平台。

5.品牌专业建设

分院积极响应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工作的相关通知要求,相继建成了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两个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点和广播电视编导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形成多层次的专业结构布局。

三、存在问题

1.分院各专业的定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没有形成明显的专业特色。就业对口率不高,有待进一步调整凝练。

2.产学合作发展不足,未能将产品转化为成果。目前传媒与艺术学院专业优势凸显,产学合作成果也初见成效,特别是服装设计专业产学效果突出。但是其他专业近期还很难做大的突破,因为在产学合作过程中,部分企业因利益关系,产学合作的热情不高,加上地区行业经济不强,很难吸引企业进行产学合作。

3.实践条件目前不完备,特别是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更加专业的技能训练条件;对实验室从数量和质量上要适应传媒与艺术类专业的改革需要还需要更大的投入。

四、改进措施

1.专业定位整改

结合更为广泛的市场和企业调研,明确专业定位,求真务实,符合区域及学校实际情况的办学定位,明确自身办学目标,寻求特色发展。

2.针对产学合作发展不足的现状,逐步在各专业推行“校企一体化“办学模式,只有不断寻求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才可能为产学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是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承担项目教学和工作室化教学法的推进等手段,逐步增强部分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综合能力和与企业人员的沟通和配合能力,从而整体提高其产学合作能力。

第三篇: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与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巢湖学院历史旅游文化系专业建设规划比较合理并有效实施,专业设置具备基本条件,专业结构布局能基本反映服务区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得到初步的培育。培养方案基本能反映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践教学得到有效加强。制订并实施课程建设规划,建设了一定数量的精品课程、优秀课程和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实践教学指导人员数量基本满足需要,指导规范到位,效果较好。但是,与评估指标体系的标准要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专业结构优化、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实习实训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专业与课程建设主要成效

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1)根据系部办学定位,制定并有效实施专业建设规划

按照以历史学专业为基础,旅游管理专业为龙头,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先后制定了《历史系十一五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与措施》、《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科研发展规划》等专业建设指导性文件,对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专业设置的条件、增设新专业的程序、专业建设的组织与管理,以及专业建设的评价与验收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

不断整合优化资源,进行了大幅度的专业结构调整。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特点,在招生计划和资源配置上重点扶持旅游管理相关的优势专业,压缩特色不明显的历史学文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主要面向安徽省以及华东地区旅游行业的应用学科专业群。2002年学校升本以来,我系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不失时机的做好学科专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工作,加快本科专业建设步伐。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系学科门类日趋增多,由单一历史学专业发展到拥有历史学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并拟进一步申报饭店管理专业、休闲旅游专业和会展管理专业等,专业数量增加,科类结构、层次结构逐步趋向 合理,具备了多科性普通本科系部的基本框架,为学院和系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建设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突出办学特色

历史旅游文化系注重特色专业的建设与培育,制定了专业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专业自评机制,开展了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的遴选。2007年,历史学专业被立为校级重点专业,确定重点专业建设的思路为加强师范教育、专业内涵的改造,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筹备建立皖中农耕文化展览室。历史学重点专业建设的内容为建设一支结构优化与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积极实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加强实践(实验)教学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管理,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与教学管理。经过五年的建设,历史学已全面完成了重点专业建设的内容,专业实力打造得更强,专业基础更加扎实。2010年,历史学专业主干课程群教学团队被立项作为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建设周期为2011-2015年。团队建立了以“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和“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领衔的以“职业技能为引导、专业教学为主体”的适应现代高等教育需要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为核心,以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素养,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前历史学专业主干课程群省级教学团队各项建设正按照规划有条不紊地开展,获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经过7年的精心孵化和培育,2010年旅游管理专业被立项为安徽省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周期为2011-2015年。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为根据地方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不断强化实践教学,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办学特色的特色专业。并确立了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方向建设、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六块分项建设目标。目前旅游管理特色专业的建设正稳步进行,其中2011年进展情况获得了校级检查组对好评,2012年9月又得到省专家检查组高度评价,总评结果为优秀。

2、培养方案

(1)广泛调研论证,明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近五学年,历史旅游文化系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全面的修订,形成了2008版、2009版、2011版人才培养计划。《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修订2011年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和《历史旅游文化系旅游管理专业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实施方法》要求,制订或修订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要体现强化基础与拓宽专业相结合、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强化创新教育、突出特色、整体优化等原则。《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修订2011年师范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和《历史旅游文化系历史学专业2011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实施方法》则要求,依据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和历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全面落实以综合为基本取向,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历史学专业师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培养方案充分反映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

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三者的关系,将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二是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理论教学,逐步加大选修课比例,扩大专业课程选择面,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三是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历史学专业开设大量的文学、艺术学、教育学等课程,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大量的管理学、经济学、数学等课程。

(3)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实施“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结构实现模块化。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等构成,历史学专业课程由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和教师教育平台课程3部分构成。必修课约占总学分的70%;选修课由专业方向模块、任意选修课及延伸课程构成,占总学分的30%。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设立文化素质选修课程,要求每个本科生修满4学分以上。整合课程设计、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工程实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社会实践等环节,基本形成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4)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实践教学所占的学分 比例

2011版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整合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历史学专业平均19%,旅游管理专业平均25%,历史学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时间不少于7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技能证书考试;设立课外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5)培养方案执行情况良好

《历史旅游文化系培养方案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培养方案的执行程序和调整程序。通过教学进度检查、期中教学检查、学期教学小结、学生教学状态信息员反馈等多种形式,及时监控培养计划的执行落实情况。2008—2012学年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均严格执行,未出现变动,效果良好。

3、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1)制订实施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初显成效

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历史旅游文化系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优质课程建设实施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网络辅助教学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和《历史旅游文化系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办法》等制度,对课程建设的目标、要求、措施等作了具体规定。

构建以合格课程为基础,优质课程为重点,精品课程为示范,网络课程为辅助的课程建设体系,建立了合格—优质—校级精品—省级精品—国家级精品的分类建设机制。加大对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按比例予以配套资助。现建有校级优秀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

(2)教学内容基本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教学改革整体方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稳步推进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删除陈旧过时和过深过难的内容,吸收前沿科技成果,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合并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3)教学大纲规范完备,执行严格

严格执行《历史旅游文化系课程教学大纲管理实施办法》,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完善。教学 大纲规范完备,在执行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执行情况良好。

(4)科学选用教材,加强教材建设与评估

严格执行《历史旅游文化系教材管理规定》,优先选用获奖教材、教育部规划或推荐教材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并注意选用近3年出版的新教材。近3学年优秀教材选用率平均65.87%,主要课程选用近3年出版教材的比例为94.97%。

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十二五教材建设规划》,鼓励、组织教师编写出版高水平教材和特色教材,积极申报国家规划教材、省重点建设教材和校级特色教材建设项目。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教材评估办法》,分别确定了文字教材、电子教材及课件的评估标准,系部和教研室定期对符合条件的教材进行评价或评优。

(5)多媒体课件符合教学要求,能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加强多媒体教学工作的实施办法》,教师自制和开发CAI课件30个。经常举办或参加多媒体课件评比活动,近3学年共有5件作品获奖。组织教师参加多媒体教室操作培训班、现代教学技能比赛等活动,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近3学年历史学和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授课的比例平均为96%,课件设计符合教学要求,学生平均满意率为89%。

4、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出台了《历史旅游文化系教研活动管理办法》,对教研活动的内容、形式、组织实施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教研活动情况列入本系教学工作考核的范围。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2)制定政策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

通过多种途径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一是结合课程特点,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充分结合专业与课程特点,提倡使用讨论法、探究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现场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方法。二是通过教学改革立项,推动教学方法改革。设立教改及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专项基金,给立项改革的课程以经费资助。近3学年立项各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项目5项。三是通过各种评选与考核,鼓励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教研室集体备课、观摩教学、教学奖评选、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评选、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推动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3)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改革推进了教学方式由传授型向研讨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接受性向探究性转变,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朱定秀教授主持的《历史学依托下的旅游专业内涵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张安东教授的《高校历史学专业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杨松水教授的《高校地方文献课程群建设与教学研究》、雷若欣副教授的《应用型高校休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等省级教研项目,积极探索历史学专业或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改革,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4)改进学生学习评价方法,考核方式多样

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考试管理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教考分离实施办法》、《历史旅游文化系关于课程考试方式方法改革的实施办法》、《关于课程平时成绩评定的实施办法》等。目前,我系考试方式方法有口试、实验实践能力测试、专业技能测试、撰写课程论文、读书报告、学习笔记、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以及若干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5、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初步开展

旅游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处在初步开展阶段,已有30%以上的课程都安排有20-30%的实验课时,实验开除率基本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90%。

(2)建立开放性实验室

目前,旅游管理综合实验室已经建成,安排在学校电教馆网络教室,自2009年开始开始投入使用,用于实施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关实验项目,其它课程的实验项目未能全面开展。导游实验室和酒店管理实验室尚在申报阶段。

6、实习实训与产学研合作

(1)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开展实习实训

历史旅游文化系旅游管理专业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共有近500人次到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训;为3家合作单位培训技术人员100人次。

结合历史学专业特点,探索教育实习新途径。2009年制订了《历史旅游文化系历史学专业师范生集中实习管理办法》,开展历史学专业师范生到合肥市各中学进行集中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三年共有120余人参加了集中实习。

6(2)合理安排实习实训,时间、经费有保证

严格按本科专业培养计划安排实习实训,保证实习实训时间。历史学师专业形成了见习、研习和实习四年不断线的教育实习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安排半年综合性实习,并有一定量的课程实习、考察、实训等。按照学校拨划的教育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实习实训等专项经费,完全用到实处。

(3)校内外实习指导到位,考核严格,效果较好

历史旅游文化系在安排实习实训教学任务时,要求各专业选派实践指导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采取笔试、口试(答辩)、评阅实习报告等方式考核实习实训效果,并规定校外实习实训应履行审批手续,从而有效地完善实习实训监控体系。

7、社会实践

(1)社会实践形式多样,效果较好

历史旅游文化系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精神,将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计划。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育人为目的,从职业素质养成出发,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培养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拓宽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坚持“就近就便、小型分散、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组队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形式,积极在支农服务、国情省情考察与政策宣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红色之旅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学研合作、就业形势分析等多方面多领域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三年,累计参加和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达150人次,累计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达到10000余人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上交率达到95%以上,先后获得省级社会实践集体荣誉14项,省级社会实践个人荣誉19人次。

(2)社会实践规定学时学分,教师指导活动纳入工作量

历史旅游文化系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规定了相应的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了明确的时间和人物要求。系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体验、“三下乡”等各种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系制定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制度保 7 障,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工作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指导,改革方法过程。

8、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1)加强选题管理,难度和工作量适当,充分体现专业综合训练的要求 根据《历史旅游文化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办法》,严格执行选题程序,把好选题关。近2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联系生产实际、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占350%,与教师科研相关的占48%;选题难度一般的分别占60.90%、62.70%,工作量适中的分别占81.00%、82.20%,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中完成的分别占35.96%、50.60%。

(2)指导教师指导学生人数比例适当,指导规范

我系对毕业论文工作十分重视,由于制度保证和措施得当,毕业论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组织保障上,我系成立了毕业论文工作领导小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组员由各专业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本科生毕业论文组织和实施工作。在工作开展上,我系制订了详尽的毕业论文工作计划并予以具体落实,从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选题、指导教师选派、中期检查一直到毕业论文评阅、答辩和成绩评定,按照时间节点,有序地开展毕业论文各项工作。在质量监控上,我系积极落实学院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规定和办法,如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控制5-10名;指导教师必须由具有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担任;学生选题与实习岗位和教师研究课题相结合;规范的中期检查制度和评阅制度及答辩程序;在答辩过程中,采取指导教师回避制度;严把合格关,控制优良率,近三年学生毕业论文优良率严格得到控制。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学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1)存在的问题

一是本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我系本科专业中,历史学专业为办学时间较长的师范专业,但专业发展空间不大,在以历史学办旅游专业的指导思想下,旅游管理专业已建设成省级特色专业。但面向地方服务的旅游专业发展缓慢,专业单一,相关的酒店管理、会展服务、休闲旅游等专业尚没有建立起来,没有形成合理的学科专业群,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受得了一定的限制。二是缺乏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学科专业。虽然历史学和旅游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分别被列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但与省内同等院校如合肥学院、黄山学院相比,整体社会影响力不大,对全校本科专业建设的带动作用还不够突出。

(2)原因分析

一是办学历史的特殊性增加了结构调整的难度。学校由专科层次师范学校升本而来,学科专业基础差异较大,本科办学时间较短,升本后基本办学条件较差。历史旅游文化系在专科阶段长期只有政史一个专业,升本后旅游管理专业基本上由历史学专业的教师地动,导致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内在动力不足,没有抓住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积极扩大本科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数量,使我系专业建设整体受到影响。

二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起步较晚,水平不高,内涵不足,科技服务能力不适应旅游行业不断更新的需要,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不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不深入,特色还不够鲜明,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很难显示自身优势。

三是历史学专业没有及时向应用型-素质型培养方向转型,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扁平,使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发展出现危机。

(3)改进措施

一是积极申报旅游相关专业,建立合理学科专业群

为适应安徽旅游产业的大发展,积极增设与地方经济建设密切相关,行业技术改造和产业结构升级中急需,又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饭店管理、会展服务、休闲旅游等专业。探索合作办学新途径,提升为地方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历史旅游文化系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历史学和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以省级改革试点和重点支持的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大改革支持力度,探索符合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全方位深入改革,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和高水平优秀人才引进、培养上给予重点支持,使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形成较强的优势,带动全系学科专业的快速发展。

2、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需进一步打造(1)存在的问题

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尚未成型,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不够突出。历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关联度不够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两专业课程体系还不能充分体现和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即使形成了理性的认识,但在教学实践上还存在较大的距离,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社会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方面,仍需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完全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仍需不断创新和优化。课程内容需更好反映行业先进水平,注重职业元素的融入;学生任选课程选修空间不够大,难以充分适应学生多元化个性发展要求,也难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在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不够高,推进比较缓慢;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是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条件不能很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旅行社、风景区、星际酒店等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践教学和实践基地建设的参与度还不够,从而人才培养方案的社会适应性不够,课程教学实践性内容的针对性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导游业务》、《饭店管理》等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没能创新使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甚至用理论课教学方法进行实践课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的有效利用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在设施和教师指导力量上还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特别是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场馆建设严重滞后,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三是产学研结合不够。我系产学研工作经多年探索实践虽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然而发育得不够充分和成熟,促进企业与我系开展合作培养、科技研发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企业与本系的联系与合作普遍性程度不高,学生参与度低,合作培养教育内容较少,合作范围较为狭窄,学生的专业学习、科技活动与产业背景、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联系不紧密,我系专业对企业科技创新的贡献率不高。(2)原因分析

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不够清晰。受传统教学观念重理论轻实践的影响,总认为“学术”比“应用”高,我系办学总是统一规格、模式和类型。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许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都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办学定位,但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思路还不清晰。系部领导和专业教师更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模糊认识,仍处于探索过程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既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需要边探索边实践,在探索中作比较、找差距、定目标、寻突破。

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时间短。我系有20多年政史专业高等师范教育的历史,在师范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相对不够,大部分教师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不管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教学方法还是科研工作,都有一个适应、提高的过程。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服务面向与就业方向单一,实践基地和实践形式相对稳定,师范教育的传统使教学管理人员与教师都形成了较为单一的思维模式,而对旅游管理这样非师范应用型专业的建设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些不适应,对应用型专业所必需的实践教学与职业指导缺乏必要的职业经历与技能基础,应用型专业开办时间普遍较短,办学经验相对缺乏。

三是区域环境和办学条件制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巢湖市的经济产业特征是民营企业为主,中小规模企业为主,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科技水平较低,人才需求的专业分散,对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学校在制订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社会产业和技术支持。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能满足常规教学的需要,但是在实践教学条件上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学校还不能充分满足这种需要。

(3)改进措施

一是积极探索,理清思路,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以学生为本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效途径,构建多样化人才培养立交桥。根据系部办学定位,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针对岗位群需要、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在课程体系中加入能够体现地方产业与社会发展特点的课程模块。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课程所占课程数量的比例,大力支持和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创新活动,允许学生以参加科研创新和实践活动所取得的成果替代相关课程的学习,切实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与管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积极推进弹性学习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分制,允许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从社会实践中丰富感性认识,强化专业实践。完善优秀本科生个性化培养方案,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实施辅修制度,重视技能考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是更新内容,改进方法,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深化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吸收科技应用与产业发展中的新成果新经验,增加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生产实践直接关联的教学内容。积极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有效性。积极开展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和网络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要在优先选用优秀教材和推荐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条件编写校本特色、优势教材,不断吸取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和实践创新成果,更新教学内容。

加快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引导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鼓励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自身教学个性风格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

三是开阔视野,拓宽渠道,广泛深入开展合作教育。要深入调研,充分争取地方旅游产业、企事业单位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合作,广泛搭建合作平台,拓展合作渠道,探索多元化的合作形式,重点突破在人才培养过程上的合作局限,真正形成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和立足点的合作模式。直接依托合作单位完成部分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聘请合作单位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和学生指导。鼓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到合作单位挂职、顶岗锻炼,通过产学研的结合,着力解决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历和实践能力的现实问题,做到真正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在知识结构、专业方向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强化学生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要加强与韩国和台湾地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面向国际开放办学,积极顺应经济和信息全球化所带来的教育国际化趋势,引进外资和 外智,增强系部的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竞争力,进而提高人才为地方服务的能力。

3、专业发展与条件建设还不能完全同步(1)存在问题

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条件建设有待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尽管能够一定程度上满足地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生和社会反响也较好,但是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时间较短,基础条件尤其是实践教学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旅游观历史专业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缺乏学科带头人;实践教学队伍本身的实践技能差,很多老师没有在企事业单位进行过实践,难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非常滞后,缺乏最基本的实验实习实训场地,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体现不够。

二是历史学这样的传统专业改造力度不够,难以满足地方应用型人才需求 我系近几年来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旅游专业上,对现有的老专业历史学专业的改造重视不够,历史学与旅游管理专业交相渗透融合不够,人才培养体系老化,不能及时将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需求的变化融入人才培养;忽略了专业方向的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的优化,致使历史学专业的目标性、针对性、特色性降低,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历史学专业存在不太重视应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专业活力不强,生源和就业压力较大。

(2)改进措施

一是旅游管理专业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专业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大量合格的能指导实践课程教学的“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场地建设,使各项实践活动能够切实开展起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同历史学专业的融合沟通,培养能胜任文化旅游产业各岗位的合格人才。

二是历史学专业加快从师范型向应用-素质性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也从三个方面着手:提高老师的综合素质,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改变课堂教学方法,从而使这样的传统专业在发挥它人文价值的同时,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4、教师重科研轻教研倾向明显(1)存在问题 一是重科研轻教研。我系教师在科研方面成果明显,近5年来已获得省部级、市厅级、校级科研课题近50项,发表省级以上专业论文100多篇,CSSCI论文30多篇。与之相比,教研课题不到10项,教研论文20篇。教师对教研的热情不高,用教研促进教学的意识不明确。

二是系部在基本教学管理方面做得比较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各环节落实到位,教学秩序运行平稳。但是,我系在精品课程建设上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迄今为止仅有一门课程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这与我系较强的师资力量的有利条件有很大的差距。说明我系教师在把课程按规定要求上好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提高对自身的要求,多建设精品课程,把全系的教学学平提高一个档次。

三是重论文写作轻教材编写。我系教师在专业领域的论文写作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教材编写方面积极性不够,迄今只有一门课程使用的是本系教师编写的教材。

(2)改进措施

一是从意识上入手,通过会议、讨论、宣传、对外交流等形式,使教师们提高对教研、精品课程、教材编写等等重视程度,从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教研和课程建设的投入,系部在学校奖励基础上进行额外的奖励。

5、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相对薄弱(1)存在问题

一是旅游管理实验教学相对薄弱。我系的实验设备严重不足,现有实验设备也较为陈旧,只能利用学校公共的实验设备开设实验课程。实验室的开放程度还不够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数量较少,学生自主实验还相对较少。实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实验教学的过程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

二是旅游管理实习实训基地资源效益未能充分发挥。实习实训基地数量相对偏少,地域、专业分布不够均衡,基地管理还不到位,接纳学生数量偏少,利用率低,实习实训方式单一,资源共享和综合效益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2)原因分析

一是对实践教学的作用和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对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14 “实践是教学的附属与补充”的偏颇思想。实验设备的购置添加和更新换代也由于学校财务压力较大而一直拖欠,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绝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仍沿用传统手段和方法,缺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基于问题、案例、项目的课程设置较少,方式方法较为单一,造成实践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教学改革的紧迫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力度不够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不深。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标准认识不深。

二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经验不足。学校在引进教师时,重视考核其学历、学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较少,导致部分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大多数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的机会较少,深入企业锻炼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经验不足、水平有限。

三是旅游管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难以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比较复杂,难以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质量标准,受专业、时间、场地、实习单位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实践教学安排时有异动,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难度较大。同时也存在对学生实习实训的管理不够规范,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要求不严格,导致对实践教学过程控制、效果评价与考核难以完全实施到位。

(3)改进对策

一是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探索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推进校外实习实训教育模式为改革重点,结合专业实际,进一步规范、优化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及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教学内容,构建“以实验教学和专业技能训练为基础,以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课程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课程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科研训练、学术科技活动为依托,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与结构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实践教学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把实验、实训和实习各环节的实践教学工作做好、做实,逐步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确保各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学分落实到位。加强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指导水平。

三是强化技能训练。制定切实可行的技能训练实施方案,加强对技能训练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努力探索既符合专业实际,又能促进技能提高的训练模式。逐步建立“专业技能合格证制度”,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四是切实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托省内外旅游行业,力争每年新建1-2 个校内实训基地,确保该专业有3-5 个稳定的校外签约实习基地。以互动互利、产学互赢为出发点,保证实习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行和稳定发展,不断提高基地的实际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建立一支学科教育和行业教育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实践教学队伍。以实习实训基地为基础,开展工学交替、项目化合作、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多样化的实习实训。

6、社会实践多指令性,少主动性,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1)存在问题

我系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之中,规定了相应的学时学分,对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了明确的时间和人物要求。系里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体验、“三下乡”等各种活动,以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加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系制定了社会实践教学的制度保障,把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工作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指导,改革方法过程。但是,虽然有以上的安排,在社会功利性日益趋强的环境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离它的初衷越来越远。

一是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多是学校团委规定好的,比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完成什么主题的实践,一些活动多是应时应景安排,意义不大,学生主动策划的余地较小。

二是少数学生中,社会实践活动已流于形式。有的学生搞农村调查却连农村都不去,有的学生托关系找基层单位盖个章就回学校混学分,有的大学生甚至将暑期社会实践变成暑期旅游。开展活动之前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专业性不强。

三是指导教师不够导致实践活动质量不高。每年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多,而且多是在假期,因此指导教师由于时间或认识的原因,不愿意参加实践活动的指导,使得学生实践处在一个盲目的状态。

(2)改进措施

我系拟通过项目化品牌化管理来遏制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形式主义。这一模式要求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项目申报、答辩、立项、开展、总结和表彰的项目化管理,明确了活动流程,规范了活动进程。强调活动内容与社会需求、社会发展相结合,提高学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与地方政府、行政企事业单位、社会公益组织联手,开展了大量的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了农村信息化建设、巢湖湿地使者行动、巢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旅游安全知识宣传、无偿献血等志愿者活动精品项目。

第四篇:自评总结

**学院**第*学期学习自评总结

都说大学生活是非常轻松的,但是如白驹过隙的大一上期过得真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在回首已经过去的半年,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就是现实中的大学,与期待中的既存在着少许失望,但是更多的是一种亲切与充实。

刚进大学时,就像我刚进高中一样,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存在着许多的不适应。首先呢,在生活上,大学的开支感觉比以往都要大的多,以前不记账的习惯在大学的生活中根本就无法顺利地实行。再者,在学习上,以往都是在整天学校排好的课,自己只管去上就行了,紧凑的课程安排给自己的心灵一种充实的感觉;而大学中的课程相对于高中少多了,就有了不少的空闲时间,但是自我安排空闲时间的能力不够,也没有什么合理的计划,导致我感觉学的有些吃力;好在我没有其他的癖好,所以在学习方面没有落下。

性格有些内向的我在上学期但觉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无论是去散步还是去图书馆,我都是一个人。时间一长,我就感觉与集体分离开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有些时候,我又想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不过却发现除了讨论学习以外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而这又是许多同学所反感的。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感觉初上大学,我很少参加社团活动;但是,对于表演这个活动出于自己的爱好,我还是很积极参与的。

对于课堂上的感受,我认为老师们的上课方法与技巧还是很值得赞赏的。数学老师凭着与长相相反的幽默感总是将原本乏味的数学讲得风趣横生;虽然,大家觉得大化无用,但是都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c程序与设计总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特别要感谢思修老师与柏拉图老师,至少让我感觉到我自己的人生

价值观受他们的影响很大,那也是一种心灵的洗濯;英语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语学习,由此我很是感激。

谈了如此多的感慨,其中既有感激又有抱怨,但是人总是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的进步。综上所述,我最大的不足就在于人际交往这一方面吧。由于不善于讲话,以至于我不敢在同学面前谈论什么,因为害怕说错了话,伤害到他们。我也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正在努力改进自己,在下一学期不误学习的情况下,尽量多与同学相处。

时间以及经历总是要改变一个人的东西的,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验上。大一的这一学期让我感觉到了党是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指引着关心着我们;通过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更是让我感觉到了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关怀。由是,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的忠心。成为党的积极分子也增添了我的自豪感。

如果要客观地评价一下学院的工作,在我看来,学院是做得非常好的。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也对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义务。

不过万事万物总有不足的一方面,而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那么我给学院的建议就是:学院可以考虑一下采取一些措施或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处理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这包括在社会中的沟通交往能力等,毕竟学生出来是要进入社会的,无论社会是怎样的复杂;大家都不希望听到什么本科生出来适应社会还不如没上过大学的人那样“懂得起”一样的话吧。

总之,时间与成长对我们总是有益的,我也期望下学期我能够有所进步,去拥抱一个更加美好的大学生活。

最大收获:知道了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创新型学习。

最大不足: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上不够好。

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多与同学及老师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对学院的建议:去浮求实,注意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

第五篇:自评总结

**学院**第*学期学习自评总结

都说大学生活是非常轻松的,但是如白驹过隙的大一上期过得真让我有些措手不及。在回首已经过去的半年,我怎么也想不到这就是现实中的大学,与期待中的既存在着少许失望,但是更多的是一种亲切与充实。

刚进大学时,就像我刚进高中一样,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存在着许多的不适应。首先呢,在生活上,大学的开支感觉比以往都要大的多,以前不记账的习惯在大学的生活中根本就无法顺利地实行。再者,在学习上,以往都是在整天学校排好的课,自己只管去上就行了,紧凑的课程安排给自己的心灵一种充实的感觉;而大学中的课程相对于高中少多了,就有了不少的空闲时间,但是自我安排空闲时间的能力不够,也没有什么合理的计划,导致我感觉学的有些吃力;好在我没有其他的癖好,所以在学习方面没有落下。

性格有些内向的我在上学期但觉在处理与同学的关系上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很多时候,我都是一个人,无论是去散步还是去图书馆,我都是一个人。时间一长,我就感觉与集体分离开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有些时候,我又想与同学们打成一片,不过却发现除了讨论学习以外就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了,而这又是许多同学所反感的。可能是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感觉初上大学,我很少参加社团活动;但是,对于表演这个活动出于自己的爱好,我还是很积极参与的。对于课堂上的感受,我认为老师们的上课方法与技巧还是很值得赞赏的。数学老师凭着与长相相反的幽默感总是将原本乏味的数学讲得风趣横生;虽然,大家觉得大化无用,但是都被老师的人格魅力所吸引;c程序与设计总是在欢声笑语中度过的;特别要感谢思修老师与柏拉图老师,至少让我感觉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受他们的影响很大,那也是一种心灵的洗濯;英语老师让我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语学习,由此我很是感激。

谈了如此多的感慨,其中既有感激又有抱怨,但是人总是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才能真正的进步。综上所述,我最大的不足就在于人际交往这一方面吧。由于不善于讲话,以至于我不敢在同学面前谈论什么,因为害怕说错了话,伤害到他们。我也意识到此问题的重要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我正在努力改进自己,在下一学期不误学习的情况下,尽量多与同学相处。

时间以及经历总是要改变一个人的东西的,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验上。大一的这一学期让我感觉到了党是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指引着关心着我们;通过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更是让我感觉到了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的关怀。由是,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的忠心。成为党的积极分子也增添了我的自豪感。

如果要客观地评价一下学院的工作,在我看来,学院是做得非常好的。这一学期的学习,我也对学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义务。

不过万事万物总有不足的一方面,而这个也是因人而异的。那么我给学院的建议就是:学院可以考虑一下采取一些措施或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处理社会中的一些问题;这包括在社会中的沟通交往能力等,毕竟学生出来是要进入社会的,无论社会是怎样的复杂;大家都不希望听到什么本科生出来适应社会还不如没上过大学的人那样“懂得起”一样的话吧。

总之,时间与成长对我们总是有益的,我也期望下学期我能够有所进步,去拥抱一个更加美好的大学生活。

最大收获:知道了什么是大学,什么是创新型学习。最大不足:在人际交往,为人处世上不够好。

改进措施及努力方向:多与同学及老师交流,多参加集体活动。对学院的建议:去浮求实,注意培养学生的处事能力。

下载专业建设自评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业建设自评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评总结范文大全

    安全生产标准化自查自评情况 一、加强领导 全员发动 为了使企业顺利通过小微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江苏爱利多印机科技有限公司领导极为重视,立即召开班子会议研究达标工作。公......

    自评总结

    新进人员自评总结一. 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今天我已经是**的一员,作为**内部员工,深深的感受着**精神的内涵和企业文化的熏陶。一个值得尊敬,尊重的企业,但这种了解是建立在短短的还......

    自评总结(定稿)

    新马桥中心幼儿园综治、安全工作自评报告 本年度,我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和谐平安幼儿园为目标,结合本园实际,加大依法治园、综合治理力度,使我园综治各项工作达到了预订......

    2016年度年终自评总结

    2016年年度年终自评总结 我就这一年度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情况,谈谈自己的感受,剖析自身的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同事给予批评,以备本人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不......

    自评总结

    1 时光飞逝。回首这一年的工作,紧张而又平淡,但就在这一个个紧张平淡的日子里,我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健地走来。我积极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负责完成好班组布臵的各项任务。......

    自评总结

    个人自评 108 徐英 不知不觉,已走过半个年头,不断跌打爬滚,边开心边心酸着,学会了很多,为了下一学期的教育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是本人的本学期的教学经验及教训。 一、教育教学方面:......

    课程建设自评

    课程建设自评报告(B12)学校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课程结构,建立了完善的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拓展课程三级课程系统,同时确立了“立足校......

    班组建设自评

    班组建设自评 在公司下发的《班组建设实施细则》的指导下,根据细则的要求,在班组建设上进行了下面的工作: 1、 完善班组各种记录 班组建设实施细则下发前班组的相关记录不够全......